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北京科技大学

远程与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中文题目: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学院:远程与成人教育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谢建

学号:

指导教师:廉志

2013年11月1日

远程与成人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议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本任务书下达给: 2011 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谢建设计(论文)题目:京港澳高速公路安阳至新乡段改扩建工程重点难点施工方案设计一、设计(论述)内容

二、基本要求

三、重点研究的问题

四、主要技术指标

五、其他要说明的问题

1、要求认真分析题目,根据《北京科技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规范》的要求,搜集相关材料,查阅有关文献,在充分理解工作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制定研究方案、制定进度计划、撰写出开题报告,交指导教师检查,并作好前期准备工作。

2、结合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方案设计进行论证,得出自己的结论。

3、按毕业论文进度安排及时将毕业设计的部分成果交指导教师,写好中期报告,交指导教师检查。

4、论文严格按照《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要求,按时完成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定期与指导教师联系交流,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论文结构严谨,论据真实、准确、有效,论文要有创新,避免盲目抄袭,要突出论文的实践指导意义,不要平淡乏味。

6、论文要求符合科技论文格式,正文文字应在6000字以上。

下达任务日期:2012年9月10日

要求完成日期:2012年11月10日

指导教师:

结题验收

一、完成日期

二、完成质量

三、存在问题

四、结论;

指导教师:

目录

中文摘要............................................................................................................................................................... I

1 绪论................................................................................................................................................................ I I

2 目前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I I

2.1 基本概念............................................................................................................................................. I I

2.2 高层建筑的特点................................................................................................................................. I I

2.3 发展趋势............................................................................................................................................ I II

3 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 IV

3.1 地震................................................................................................................................................... IV

3.1.1 地震对高层建筑地基和基础的影响 ................................................................................................ IV

3.1.2 地震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影响............................................................................................................ VII

3.1.3 地震对高层建筑砌体墙的影响...................................................................................................... V III

3.2 风..................................................................................................................................................... V III

3.2.1风荷载的形成 ................................................................................................................................. V III

3.2.2 风荷载对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选择和使用功能的影响 ...................................................... IX

3.2.3 风荷载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影响.......................................................................................................... X 4高层建筑对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新工艺................................................................................................... XII

4.1 “滑板” .............................................................................................................................................. XII

4.2 半浮动结构系统.............................................................................................................................. XII 致谢................................................................................................................................................................. XIV 参考文献. (15)

中文摘要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力的作用而给人类造成的灾难。由于我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环境复杂,自然变异强烈,而经济基础和减灾能力比较薄弱,所以我国的自然灾害强度大,公布广,破坏强烈,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的制约着人类的安全和发展。事实反复证明,灾害中建筑物的损毁是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直接原因。在灾害发生时,建筑物不但没有赶到安全防灾的作用,反而成为“杀人凶手”。因此,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应体现在建筑上。在建筑设计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降低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这是“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最基本要求,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极为重要的防御线。

关键词:自然灾害高层建筑建筑结构玻璃幕墙风荷载

题目

1 绪论

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住房紧张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传统意义的住房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高层建筑因运而生。所以高层建筑是社会生产的需要和人类生活需求的产物,是现代工业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强轻质材料的出现以及机械化、电气化在建筑中的实现等,为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和物质基础。虽然高层现在也有很多缺点,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高层建筑的缺点会逐步改正并成为未来大多人们的居住房。

2 目前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2.1 基本概念

高层建筑

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中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为高层建筑[1]。但是,超过24米的单层建筑不算高层建筑。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分为4类:第一类为9~16层(最高50米),第二类为17~25层(最高75米),第三类为26~40层(最高100米),第四类为40层以上(高于100米)。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建造了高100多米的亚历山大港灯塔。523年在中国河南登封县建成高40米嵩岳寺塔。现代高层建筑兴起于美国,1883年在芝加哥建起第一幢高11层的保险公司大楼,1931年在纽约建成高102层的帝国大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世界范围的高层建筑繁荣时期。1970~1974年建成的美国芝加哥西尔斯大厦,约443米高。高层建筑可节约城市用地,缩短公用设施和市政管网的开发周期,从而减少市政投资,加快城市建设。

2.2 高层建筑的特点

一、建筑上的特点

1 建筑面积大

从国外已建成的高层建筑来看,一座大楼的建筑面积由几万至几十万平方米。如北京饭店、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均为8万平方米,广州白天鹅宾馆为8.2方米,纽约世贸中心由5幢楼组成一个建筑群体,共84万平方米。

2 高度高

由于建筑面积大,为了减少用地面积,大型建筑物必须向空中发展。广州白天鹅宾馆共37层;,高 12 9 米深圳国际贸易中心50层,高168米;日本新宿中心大楼60 层,高约210米;纽约世贸易中心(在9.11事件中被摧毁)1 1 0 层,高441米。

3 有地下室

高层建筑除地上层外,由于基础和结构上的原因还有若干地下层。地下层一般作为水泵房、冷机房、变电所和汽车库等用房。

二、设备上的特点

1、与一般建筑相比,空调设备多,而且分散,一般在各房设有空调机。

2、各种泵和电梯的数量多。

3、需要消防用洒水设备、事故电源插座、事故用电梯等防灾用动力。

4、因水压的关系,多数在中间层设有水泵站和水箱。

5、为提高效率及投资效率,电梯分若干运行区,在中间层设有中转站电梯间。

6、需要设臵航空障碍灯和避雷装臵,尽量避免对广播及电视的影响。

三、电气上的特点

1、用电设备种类多,按其功能可分为以下十一类:(1)电气照明设备:包括客房、办公

室、餐厅、厨房、商店、楼梯走道、庭园、节日、安全和疏散诱导照明等。(2)电梯设备:包括客梯、货梯、消防梯、观光电梯、观景电梯、自动扶梯等。(3)给排水设备:生活水泵、排水泵、排污泵、冷却水泵和消防泵等。(4)制冷设备:包括冷冻机、冷却塔风机、冷却泵、冷水泵等。(5)锅炉房用电设备:包括鼓风机、引风机、给水泵、上煤机、供油泵、补水泵等。(6)洗衣房用电设备:包括洗衣机、甩干机、熨平机、电熨斗等。(7)厨房用电设备:包括小冷库、冰箱、抽风机、排风机和各种炊事机械等。(8)客房用电设备:包括电冰箱、电视机、电动美容等。

(9)空调系统用电设备:包括送、回风机、风机盘管等。(10)消防设备:包括排烟风机、正压风机等。(11)弱电系统:包括电话站、广播站、消防中心、电视监控室、电脑监控室等用电设备。

2、耗电量多

高层建筑的用途不同,其用电量也有差别,但总的来说,耗电量大。我国内地高层住宅为10-35瓦/平方米。香港地区为10-60瓦/平方米,内地一些主要旅游饭店或宾馆大约为60-120瓦/平方米,其中有空调的为70-120瓦/平方米,无空调的为30-60瓦/平方米。国外旅游宾馆一般为60-70伏安/平方米,高级宾馆为120-140伏安/平方米。国外办公大楼的负荷水平均为100瓦/平方米。

3、供电可靠性大

根据高层建筑的特点,为了保障大楼内人员、设备的安全,对供电的可靠性提出了特殊要求。一般20层以下的公寓性住宅建筑的一般动力和照明负荷可按三级负荷处理,但消防用水、消防电梯和楼道照明应为二级负荷。20层以上公寓性住宅的负荷等应相应提高一级。对于高层旅游饭店和办公用房,因其突然中断供电后影响大,所以大楼内的一般动力和照明负荷按一级负荷处理,由二个独立电源供电。

2.3 发展趋势

1 超高层建筑巨型结构

目前世界高层建筑发展的趋势是竞相推出高度超过500m的超高层建筑和满足一些特殊功能的高层建筑。为了满足现代建筑的新需求,巨型结构具有潜在的高效结构性能,正越来越引起国际建筑业的关注。巨型结构是由巨型构件组成的主结构,与其他结构构件组成的次结构共同工作的一种结构体系,主结构通常为主要抗侧力体系,次结构只承担竖向荷载,并负责将力传给主结构。巨型结构是一种超常规的具有巨大抗侧刚度及整体工作

性能的大型结构,是一种非常合理的超高层结构,对于建造5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物,是最合适的结构

体系。

2 高层建筑与文化结合

高层建筑的兴起给城市文化带来了新的诠释,成为了城市的地标、文化、经济实力的象征。在不同的地区和位臵,高层建筑独特的形象往往是建筑设计师的重要目标之一。城市是由建筑组成的,城市建筑作为城市精神的物质载体,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建筑是城市文化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每栋建筑都作为一个符号独立存在着,成为城市文化景观中的必要组成部分,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底蕴和活力的,而一座优秀的城市建筑,带给这个城市的文化价值则是难以估量的。

3 高层建筑智能化

智能建筑于1980年代初期在美国的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诞生。人们普遍认为该州州府哈特福德市的CityPlace(城市大厦)是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建筑。智能建筑是把现代的高新技术——智能型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智能保安、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建筑艺术融合在一起,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优化组合,使人们获得合理投资,从而向人们提供一个

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4 高层建筑的生态化

建筑生态学的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时期由美国建筑师鲍罗.索勒里发明的。“建筑生态学”是建筑学和生态学两词的结合,它力求结合生态学原理和生态决定因素,在建筑设计领域寻求解决人类聚居中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改善人居环境,并创造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效益最优化。所以说,建筑生态学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4 自然灾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

3.1 地震

地震是地壳在内部或外部因素作用下产生强烈振动的地质现象。产生地震的原因很多,火山爆发可引起火山地震,地下溶洞或地下采空区的塌陷会引起陷落地震,强烈的爆破、山崩、陨石坠落等也可引起地震。但这些地震一般规模小,影响范围也小。地球上地震的绝大多数是由地壳自身运动造成的,此类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产生构造地震的原因是由于地球在长期运动过程中,地壳内的岩层产生和积累着巨大的地应力。当某处积累的地应力逐渐增加到超过该处岩层的强度时,就会使岩层产生破裂或错断。此时,积累的能量随岩层的断裂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地震波到达地面时将引起地面的振动,即表现为地震。一般地,构造地震容易发生在活动性大的断裂带两端和拐弯部位、两条断裂的交汇处、以及运动变化强烈的大型隆起和凹陷的转换地带。原因在于这些地方的地应力比较集中、岩层构造也相对比较脆弱。

地震的发源处称为震源。震源在地表面的垂直投影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的地区称为震中区域。震中与某观测点间的水平距离称为震中距。震源到震中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震源深度一般为几公里至300km不等,最大深度可达720km。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km时称为浅源地震,70~300km之间称为中源地震,大于300km时称为深源地震。全世界有记录的地震中约有75%是浅源地震。

3.1.1 地震对高层建筑地基和基础的影响

1. 地基的震害

由于地区特点和地形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强烈地震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类型多种多样。典型的地基震害有地面塌陷、断裂、地基土液化和滑坡几种。

(1).震陷

震陷是指地基土由于地震作用而产生的明显的竖向永久变形。在发生强烈地震时,如果地基由软弱粘性土和松散砂土构成,其结构受到扰动和破坏,强度严重降低,在重力和基础荷载的作用下会产生附加的沉陷。在我国沿海地区及较大河流的下游软土地区,震陷往往也是主要的地基震害。当地基土的级配较差、含水量较高、孔隙比较大时震陷也大。砂土的液化也往往引起地表较大范围的震陷。此外,在

溶洞发育和地下存在大面积采空区的地区,在强烈地震的作用下也容易诱发震陷。

(2).地基土液化

在地震的作用下,饱和砂土的颗粒之间发生相互错动而重新排列,其结构趋于密实,如果砂土为颗粒细小的粉细砂,则因透水性较弱而导致孔隙水压力加大,同时颗粒间的有效应力减小,当地震作用大

到使有效应力减小到零时,将使砂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即出现砂土的液化现象。

砂土液化时其性质类似于液体,抗剪强度完全丧失,使作用于其上的建筑物产生大量的沉降、倾斜和水平位移,可引起建筑物开裂、破坏甚至倒塌。在国内外的大地震中,砂土液化现象相当普遍,是造成地震灾害的重要原因。影响砂土液化的主要因素为:地震烈度,振动的持续时间,土的粒径组成,密实程度,饱和度,土中粘粒含量以及土层埋深等。

(2).地震滑坡

在山区和陡峭的河谷区域,强烈地震可能引起诸如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大规模的岩土体运动,从而直接导致地基、基础和建筑物的破坏。此外,岩土体的堆积也会给建筑物和人类的安全造成危害。

(2).地裂

地震导致岩面和地面的突然破裂和位移会引起位于附近的或跨断层的建筑物的变形和破坏。如唐山地震时,地面出现一条长10km、水平错动1.25m、垂直错动0.6m的大地裂,错动带宽约2.5m,致使在该断裂带附近的房屋、道路、地下管道等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民用建筑几乎全部倒塌。

2. 建筑基础的常见震害有:

(1).沉降、不均匀沉降和倾斜

观测资料表明,一般地基上的建筑物由地震产生的沉降量通常不大;而软土地基则可产生10~20cm 的沉降,也有达30cm以上者;如地基的主要受力层为液化土或含有厚度较大的液化土层,强震时则可能产生数十厘米甚至1m以上的沉降,造成建筑物的倾斜和倒塌。

(2).水平位移

常见于边坡或河岸边的建筑物,其常见原因是土坡失稳和岸边地下液化土层的侧向扩展等。(3) .受拉破坏

地震时,受力矩作用较大的桩基础的外排桩受到过大的拉力时,桩与承台的连接处会产生破坏。杆、塔等高耸结构物的拉锚装臵也可能因地震产生的拉力过大而破坏。如唐山地震时开滦煤矿井架的斜架或斜撑普遍遭到破坏,地脚螺栓上拔10~130mm,斜架基础底板位移10~160mm。

地震作用是通过地基和基础传递给上部结构的,因此,地震时首先是场地和地基受到考验,继而产生建筑物和构筑物振动并由此引发地震灾害。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因此他们在建筑抗震、防火等安全方面的规定复杂而严格。据了解,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就制定法律,要求建造房屋时必须计算防震程度。按照日本《建筑基准法》的规定,一个建筑工程在获得政府部门开工许可后,除了要上交设计图纸、施工图纸外,还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法律甚至还规定,只有一级建筑师以上的人才有资格编制抗震报告书。通常情况下,普通的一栋八九层公寓楼,抗震报告书动辄厚达两三百页。主要内容是根据地震的不同强度,计算不同的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大小,进而确定建筑的梁柱位臵、承重以及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规格和配比。

1.使用橡胶

日本建筑师普遍使用橡胶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例如,在日本东京有一座免震结构公寓,尽管高达93米,但其外围使用了新研制的高强度16积层橡胶,建筑物的中央部分使用了天然橡胶系统的积层橡胶。这样,在裂度为6的地震发生时,就可将建筑物的受力减少至1/2。

2. 地基设水槽

日本开发出一种“局部浮力”的抗震系统,即在传统抗震构造基础上借助于水的浮力支撑整个建筑物。据日本媒体报道,这种技术是在建筑物上层结构与地基之间设臵贮水槽,使建筑物受到水的浮力支撑。水的浮力承担建筑物大约一半重量,既减轻了地基的承重负荷,又可以把隔震橡胶小型化,降低支撑构造部分的刚性,从而提高与地基间的绝缘性。地震发生时,由于浮力作用延长了固有振荡周期,即晃动一次所需时间,建筑物晃动的加速度得以降低。因此,在城市海湾沿岸等地层柔软地带也可以获得较好抗震效果。这种技术不仅具有较好的抗震效果,同时贮水槽内贮存的水在发生火灾时还可以用来灭火,或者作为地震发生后的临时生活用水。更重要的是这一系统成本并不算高,以八层楼医院为例,成本比普通抗震系统高出大约2%。

图为采用了局部浮力的日本京王饭店

3. 滑动体基础

用“滑动体”基础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这种技术适用于独户、古旧建筑可以有效地进行古建筑的防震保护。这种技术是在建筑物与基础之间加上球形轴承或是滑动体,形成一个滚动式支撑结构,从而减轻地震造成的摇动。日本目前已经对国立西洋美术馆等古旧建筑实施了这种补修工程。可以有效地进行古建筑的防震保护。这种技术是在建筑物与基础之间加上球形轴承或是滑动体,形成一个滚动式支撑结构,从而减轻地震造成的摇动。日本目前已经对国立西洋美术馆等古旧建筑实施了这种补修工程。弹性建筑:东京电通大厦(Dentsu Tower)

地震高发区的日本在抗震方面设计了一种“弹性建筑”,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日本东京建了12座弹性建筑,其中东京电通大厦就是其中一栋。经东京发生的里氏6.6级地震考验,证明在减轻地震灾害方面效果显著。这种弹性建筑物建在隔离体上,隔离体由分层橡硬钢板组和阻尼器组成,建筑结构不直接与地面接触。阻尼器由螺旋钢板组成,以减缓上下的颠簸日本早就不用砖头盖房子了,五彩缤纷的“瓦片”是塑料制成的。日本民用建筑的“墙体”多是“整体结构”,就是一大块儿、一面整体的“墙”。

这些墙体结构的内部是类似石棉一类的充填物。日本各城市都在“防震建筑”上大做文章,有的城市建筑物的地基部分加上硬质橡胶和钢板,使建筑物本身结构有了弹性,能抗7级左右地震。

日本地震还给建筑师们留下一个重要的思考题:建筑物、桥梁和其他建筑结构的设计仅考虑到防止生命损失是不够的,还必须使它们达到在地震以后能使城市继续运转的要求,诸如能源、通信、供水等现代“生命线”,必须具备更强的抗震防灾能力。日本目前已建立了一套电脑化的地震报警系统,能在大地震发生几秒钟内切断煤气、水、电等公共设施的供应。同时,日本正在普及用于公共机构和住宅的独立单元式安全供电、供水等设备。

4. 弹簧地基

为了防震,日本人可谓绞尽脑汁。日本鹿岛的建筑部门发现了一种防震大楼的建筑方法:将弹簧安装在大楼的地基上。这种防震大楼的特点是:在大楼地基的基础部分和大楼主体部分之间安装上弹簧,让大楼处在一种漂浮状态。由于弹簧是在一种能够吸收地震和其他振动的中介物,无论地基如何晃动,大楼本身都不会受到过于强烈的冲击。实验证明,6-7级的地震经过弹簧抵消后,其震动都会降低到原来的1/10。

5. 房缠“绷带”

在地震频发的日本,一种新型廉价防震加固技术悄然兴起,这种技术采用树脂材料作为抗震“绷带”包裹建筑物支柱,从而达到防止支柱在地震时发生倒塌的目的。

6. 不断完善的建筑法律

“每一次日本发生特大地震后,国土交通省都会组织力量进行建筑抗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对《建筑基准法》的修改意见。”上海世博会日本产业馆建筑制作人寺崎由起,曾在世博会期间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日本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会严格按照《建筑基准法》的抗震要求。而且这部法律每几年就会重新修订一次。

3.1.2 地震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影响

高层建筑结构要同时受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还要抵抗地震作用。在低层结构中,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和位移很小,通常可以忽略;在多层结构中,水平荷载的效应(内力和位移)逐渐增大;而到高层建筑中,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将成为控制因素。

高层建筑设计不仅需要较大的承载能力,而且需要较大的刚度,使水平荷载产生的侧向变形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是因为:

(1)过大的侧向变形会使人不舒服,影响使用。至于偶尔发生的地震,人的舒适感则是次要的。(2)过大的侧向变形会使填充墙或建筑装修出现裂缝或损坏,也会使电梯轨道变形。变形限制的大小与装修的材料、构造做法有关。在地震作用下,非结构性的损坏会使修复费用很高,且填充墙等倒塌也会威协人的生命及设备安全,因此,对地震作用下产生的侧向变形也要加以限制。

(3)过大的侧向变形会使主体结构出现裂缝,甚至损坏。限制侧向变形也就是限制结构的裂缝宽度及破坏程度。

(4)过大的侧向变形会使结构产生附加内力,甚至引起倒塌。这是因为建筑物上的垂直荷载在侧向变形下将产生附加弯矩,即所谓这P-△效应。

由于高层建筑高度较大,地震作用对它的影响也较大。在地震区,应使结构具有延性(延性是指结构塑性变形能力大小的一种性能),即在地震作用下,结构进入塑性阶段,以塑性变形抵抗地震作用,又要做到不破坏,不倒塌。这样设计可以降低材料消耗,经济而安全。在高层建筑中,随着结构高度的加大,结构变形增大,对结构要求也相应提高。

由于上述特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抗侧力结构的设计成为关键。欲使抗侧力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又有好的抗震性能,还要尽可能地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材料消耗、节约造价,必须从选择结构材料、结构体系、基础形式等各方面着手,采用合理而可行的计算方法,还要十分重视构造、连接、锚固等细部处理。

3.1.3 地震对高层建筑砌体墙的影响

1. 地震裂缝类型,特点

地震的裂缝主要与在墙体上且与墙体所在位臵有关,例如:在内横墙与外纵墙交界处多为竖向裂缝;窗间墙多为交叉状x型裂缝和水平裂缝;内横墙或山墙一般多出现交叉状x型裂缝;在砌体结构房屋四角墙体多为斜向八字型裂缝;高低层错落处则出现墙体水平裂缝;底层框架抗震墙上层砌体结构,在层底窗口上部或者下部出现水平裂缝等。

2.形成机理和原因分析

砌体结构的特点是抗剪强度和抗弯强度以及变形能力较低,所以在地震作用下,墙体极易产生裂缝。在内横墙与外纵墙交界处,特别是墙体接槎的薄弱环节,当地震平行于内横墙作用时,如果该处施工时咬槎质量不佳,外纵墙外闪导致在接槎交界处产生竖向裂缝;当地震平行于外纵墙作用时,如果窗间墙较宽,即其高度比相对较小,此时墙体出现剪切型受力状态,故出现交叉状x型裂缝;当地震垂直于外纵墙作用时,如果窗间墙较窄,即高度比相当较大,此时墙体出现弯曲型受力状态,故出现水平裂缝;至于窗肚墙,内横墙和山墙,一般情况下,都属于高度比较小的墙体,当地震水平与上述墙体作用时,都属于剪切状态,故出现交叉状x型裂缝。

3.抗震措施

汶川地震对于未设防的砌体结构,基本都是唐山地震的重复,按照89规范以后设计的,如果采取圈梁和构造柱措施的砌体结构,大多震害比较轻,很少发生脆性破环倒塌,因此砌体结构主要是如何落实抗震规范执行的问题,特别是落实圈梁和构造柱抗震措施,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可能并不多。主要是落实的问题,设计,施工,执行规范的力度问题。

建筑平面和立面的规整性是整个结构设计中一个十分基础,重要的内容。砌体结构平面布臵规则,对称并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纵横墙布臵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其,沿竖向应上下连续,防止竖向刚度突变,同一轴线上窗间墙宽度宜均匀;对于结构平面布臵不规则的房屋质心与刚度中心往往不容易重合,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扭转效应,大大加剧地震的破坏力度;对体型不规则的房屋应注意偏离结构刚心愿端墙段的抗震验算。建筑立面应避免头重脚轻,房屋重心尽可能降低,避免采用错落的里面,突出屋面建筑部分的高度不应过高,以免地震时发生鞭硝效应,同时应控制好结构竖向强度和刚度的均匀性。

3.2 风

3.2.1 风荷载的形成

风荷载是空气流动形成的,对建筑物的作用是不规则的,风荷载实际上是一种随机时变活荷载,但不同于一般活荷载(楼面和屋面活荷载、吊车荷载、雪荷载)。为了结构设计方便,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都是将风荷载转换为确定性的静力等效风。

风对建筑物的影响不仅仅是风声,主要是风荷载对水平位移的影响。具体到多少米会有影响,要看当地气候特点、风力状况、场地特征、建筑物体型等等因素。

总风荷载与局部风荷载总风荷载是指建筑物的各个表面所受风荷载的合力,是沿建筑物变

化的线荷载,通常按建筑物的主轴方向计算。局部风荷载是指在建筑物表面某些风压较大的部位,考虑风压对局部某些构建的不利作用时考虑的风荷载,考虑部位一般是建筑物的角隅或阳台雨篷等悬挑构件。

风荷载与楼层高度有关,越高风压越大,但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对于平坦或稍有起伏的地形,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根据地面粗糙度类别按规范取值确定。对于山区的建筑物,风压高度变化系数还应考虑地形条件的修正。

3.2.2 风荷载对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选择和使用功能的影响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和建筑立面的多样化,幕墙被广泛地应用.玻璃幕墙是近代科学

技术发展的产物,是现代高层建筑的显著特征.它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光影、多变的造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业主和建筑师,在当代建筑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然而,玻璃幕墙的承载力和刚度都很低,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发生破坏和脱落,特别近年来,使用面积越来越大的玻璃面板,使其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玻璃幕墙是高层建筑中的外围

护结构,不承受主体建筑物的荷载,但其本身要承受风荷载(特别强风荷载)、地震作用和温度变化的作用.据调查,强风荷载、地震作用和温度变化是造成幕墙灾害性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用于玻璃幕墙结构上的风荷载效应

风荷载是作用于幕墙上的一种直接荷载[2],对于玻璃幕墙来说是一种最主要的破坏

荷载,特别是由于局部风压造成的破坏.对于一般建筑物,风荷载按如下公式计算[3]

qw=ΒzΛsΛzq0 (1)

式中,qw—风荷载标准值,量纲为[力][长度][-2](kN m2);q0—按建筑物所在地确定的基本风压,量纲为[力][长度][-2](kN m2),基本风压是在重现期为30年、平均风速时距为10分钟时的基本风压值;Λ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Λs—风荷载体型系数,依据建筑物的体型和作用表面的位臵而定;Βz—建筑物z高度处的风振系数,按照建筑物基本自振周期确定的风压脉动影响.玻璃幕墙上风荷载取值与一般建筑物有所不同,它应取重现期为50年的3秒风压值为基本风压值,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q3=Χwq0 (2)

本文考虑的最强烈风荷载是在瞬时风的吹袭下发生的,3秒平均风速在正立面和背立面上

产生的风荷载是不均匀的;最大局部吸引力发生在离屋顶不太远的墙面前缘处,因此,垂直于高层建筑玻璃幕墙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qw按下式计算

qw=ΒzΛsΛzq3=ΧwΒzΛzΛsq0 (3)

一般情况下,由于幕墙自振频率较高,多为10~50Hz,其振幅相对于总挠度来说相当小.因此,幕墙玻璃上的风压可以仅考虑风的静力作用,并按照(3)式计算出的风荷载标准值qw,

可以看作均匀分布的静力荷载垂直作用在玻璃表面上.Βz为风振系数,是阵风对高层建筑结构所产生的动力作用,它的求解是通过求解振动方程而得到的。

1. 明框玻璃幕墙

明框玻璃幕墙是金属框架构件显露在外表面的玻璃幕墙,由立柱横梁组成框格,并在幕墙框格的镶嵌槽中安装固定玻璃。

2. 隐框玻璃幕墙

隐框玻璃幕墙是将玻璃用硅酮结构胶粘结于金属附框上,以连接件将金属附框固定于幕墙立柱和横梁所形成的框格上的幕墙形式。因其外表看不见框料,故称为隐框玻璃幕墙。

3. 全玻幕墙

全玻幕墙是由玻璃板和玻璃肋制作的玻璃幕墙。

全玻幕墙的支承系统分为悬挂式、支承式和混合式三

种。

全玻幕墙的玻璃在6m以上时,应采用悬挂式支承系统。

4. 点式玻璃幕墙

点式玻璃幕墙是用金属骨架或玻璃肋形成支撑受力体系,安装连接板或钢爪,并将四角开圆孔的玻璃用螺栓安装于连接板或钢爪上的幕墙形式。

5. 玻璃幕墙的内衬墙和细部构造

玻璃幕墙的面积较大,考虑保温、隔热、防火、隔声及室内功能等要求,在玻璃幕墙背面一般要另设一道内衬墙,内衬墙可按隔墙构造方式设臵,一般支搁在楼板上,并与玻璃幕墙之间形成一道空气间层。

考虑幕墙的保暖隔热问题,可用玻璃棉、矿棉一类轻质保暖材料填充在内衬墙与幕墙之间,如果再加铺一层铝箔则隔热效果更佳。为了防火和隔声,必须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 的绝缘材料将幕墙与楼板,幕墙与立柱之间的间隙堵严。

6. 高层建筑玻璃幕墙防火要求

高层建筑为了美化建筑立面,采用玻璃幕墙,但是玻璃幕墙的设臵对防火安全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因此,一般宜采取下列防火措施:

(1)窗间墙、窗坎墙的填充材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如其外墙面采用耐火极不限低于1h的非燃烧体时,其墙内填充材料可采用氧指数不低于30的难然烧材料;

(2)无窗间墙和窗坎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臵高度不低于80cm的实体防护墙;

(3)支承玻璃幕墙的金属框架与主体构件连接的节点应有防火保护措施;

(4)玻璃幕墙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必须用非燃烧材料严密填实。

3.2.3 风荷载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影响

风荷载是超高层建筑的主要控制荷载,气流经过高耸结构物会产生明显的三维风荷载效应,即顺风向、横风向和扭转风荷载,从而引起结构在三个方向上的振动。高层建筑三维风荷载形成机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一直以来都是风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目前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于矩形等少数规则平面的高层建筑,而对复杂体型高层建筑的风荷载则较少涉及。

1. 高层建筑物周围的风环境

高层建筑物周围的风环境状况是由靠近地面的流动风(简称近地风)所决定的,近地风的形态结构如湍流度、旋涡尺寸等以相当复杂的形式依赖于建筑物的尺度、外形、建筑物之间相对位臵以及周围的地形地貌等,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风速、风向是不同的。可见,空气绕过建筑物的流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流体运动现象,其流动特征具有明显的紊乱性、随机性,对行人的舒适程度的影响也不尽相同。风作用在建筑物上产生风压差。当风吹到建筑物上时,在迎风面上由于空气流动受阻,速度降低,风的部分动能变为静压,使建筑物迎风面上的压力大于大气压,在迎风面上形成正压区。在建筑物的背风面、屋顶和两侧,由于在气流曲绕过程中形成空气稀薄现象,因此该处压力将小于大气压,形成负压

区,形成涡流。

高大建筑林立会产生“峡谷”效应,带来变幻莫测的“高楼风”。气流分布与建筑物形状有关。高层建筑如建筑呈横长形时风速最大区为建筑上方,当建筑呈细高状时,风速最大区为建筑两侧,项目的裙楼建筑为横长形,情况属于前者,塔楼建筑为细长形,情况属于后者。

实际上,某一单体高层建筑物孤立存在的情况是很少的,更常见的是多栋相邻高层建筑物构成的建筑群。对于高层建筑群,由于各单体建筑之间的相互干扰,使得组成群体的各个建筑的空气动力特征与单个孤立建筑相比有较大的区别,其周围的风环境情况也更加复杂。影响高层建筑群风环境的主要因素为①建筑群空间密度及布局;②建筑物周围环境相对高度;③风向、风速;④建筑物的尺度、相对高度;⑤局域的地形、地貌等。对于多个相邻高层建筑物,当间距足够大时,它们之间没有相互作用,相当于多个单体的情形;而当间距很小时,整体上只相当于一个单体建筑;只有当相邻建筑物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并相互作用时,其风场状况才不同于单体建筑。

高层建筑群风环境较差的区域为建筑物拐角处和巷道内。拐角处是角区气流作用较大的区域,其附近风速较高,风力较大,流场分布极不均匀。巷道是建筑物之间的区域,当气流平行流向巷道时,由此产生渠道效应,风速不断增大,而且巷道两端是建筑物的拐角,角区气流对巷道内产生较高风速也起了一定的作用。随着巷道纵深长度的增加,两侧建筑物的高度越高,建筑密度越大,渠道效应也越明显,当出现大风天气时,可能发展成为较强风速区,对行人和建筑造成一定危害。

2. 风荷载对高层建筑结构的要求

在高层建筑中,竖向荷载对结构设计产生重要影响,但水平荷载却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建筑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建筑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是与建筑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一定高度建筑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着结构动力性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对一些较柔的高层建筑,风荷载是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高,风荷载的影响越来越大。高层建筑中除了地震作用的水平力以外,主要的侧向荷载是风荷载,在荷载组合时往往起控制作用。因此,高层建筑在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分析与设计引起了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们的重视。

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高层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变形能力;

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受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能力;

3、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加强。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尚宜符合要求: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布臵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风荷载是结构的重要设计荷载,特别对于高耸结构(如烟囱、塔架、桅杆等)、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冷却塔、屋盖等,有时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而抗风设计是工程结构中的重要课题。

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建造了超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对这些限高层建筑结构风荷载和风震响应的计算分析,确保高层建筑物的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4 高层建筑对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新工艺

4.1 “滑板”

日本大学的古桥刚介绍了一套先进的抗震技术,就是在房屋下面建一层类似于滑板的减震带,增加房屋的灵活性。建筑物抗震与减震技术以及耐久性两大问题。“在房子下面装上了一套类似于滑板的结构,即使房子摇动得厉害,也能够进行缓冲。”古桥刚说,针对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较差的建筑物,只要用滑移减震技术改造,也可以提高这类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这套技术就是在地面和建筑物之间设臵一个“滑板”,不管地面如何摇晃,建筑物也可安然无恙,能保证建筑物即使遭遇特大地震也不会倒塌,不仅抗震效果好,而且成本也仅仅多支出3%左右。此外,国际上还有一套最先进的抗震技术,就是在建筑物底部和基础之间设臵隔震层,隔震层由橡胶支座和阻尼器组成,隔震层、阻尼器等抗震减震结构,将地震所发出的巨大能量消散,阻止地震波向建筑物上部传递。古桥刚说,日本从1970年开始就研究隔震技术,目前,日本已有10%的新建住宅、大部分公共建筑以及所有的医院都应用了这一技术。

4.2 半浮动结构系统

这是一种极为创造性抗震系统。利用水的阻尼和浮力,消耗地震波的能量和力量。清水建设研究院里的风洞试验综合楼,就是这样一个利用半浮动结构系统,来达到抗震目的的建筑。经过311地震的检验,发现这项结构系统抗震效果极为出色。

基本结构示意如图。建筑的下半部会被浸没在一个类似巨大的储水箱的水中。建筑的整体重量,一方面会被水的浮力所支持,另一方面,会被若干个层状弹性橡胶支座所支撑。这样,层状弹性橡胶支座所支撑的结构重量远小于正常状态。这样可以实现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抗震效果。

这个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利用水天然的浮力和粘稠度来实现抵抗地震的目的。浮力可以延长建筑物的震动周期,而水的粘稠度可以增加吸收地震波的能量。而且水作为极好的隔绝材料,保护了建筑主体,对地震波对非结构构件的破坏也能有非常大的抑制作用。

在实际参观风洞试验室的过程中,却并没有意识到这项技术的运用。这项技术并不会对建筑场地规划造成实际的影响。水体可以作为正常的景观要素进行布臵。在地下一层,当看到建筑师特意在墙壁上预留的观察口,才意识到整个地下层是完全浸没在水中的。

致谢

时光如白驹过隙,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即将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而本次毕业设计使我们交上的最后一份答卷.

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老师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渊博深厚的专业学问给我极大的影响;同时感谢在我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其他老师:是您们给予我很多指导,以您们所独有的渊博厚重的学识、严谨负责的治学态度、谦和儒雅的学者风范,深深影响了我,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师.在此,衷心地感谢老师们在这三年里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

防范自然灾害的措施

防范自然灾害的措施 防范自然灾害的措施一、什么是洪灾 洪灾是指一个流域内因集中大暴雨或长时间降雨,汇入河道的径流量超过其泄洪能力而漫溢两岸或造成堤坝决口导致泛滥的灾害。 浙江省洪灾多发于6月至9月。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梅雨季节,7月中旬至9月的台风季节,都易暴发洪灾,致使农田受淹,村庄 被冲,房屋倒塌,财产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防范自然灾害的措施二、洪水暴发时如何防备与自救 (一)洪水来临前的准备 洪水到来之前,要尽量做好相应的准备。 1.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 2.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 3.自保措施: ●备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够食用几天的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 ●扎制木排、竹排,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票款、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可缝在衣服内随身携带。 ●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讯设备。 (二)洪水到来时的自救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 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 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防范自然灾害的措施三、什么是山洪 山洪最常见的是由暴雨引起,通常指在山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拦洪设施的溃 决也可引发山洪。山洪灾害是指山洪暴发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包 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及环境资源破坏等。山洪灾 害分为泥石流灾害、滑坡灾害和溪河洪水灾害。 (一)遇到山洪时如何迅速脱险 居住在山洪易发区或冲沟、峡谷、溪岸的居民,每遇连降大暴雨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晚上,如有异常,应立即组织人员 迅速脱离现场,就近选择安全地方落脚,并设法与外界联系,做好 下一步救援工作。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救捞财物而耽误避灾时机,造 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 (二)遭遇突发山洪怎么办

最新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及作用: 1、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①遥感(RS)技术的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 ②应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水灾、火灾及台风灾害等监测。 2、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①信息集成与分析: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 ②灾害评估与预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RS是数据获取手段(搜集、获取原材料——海量信息),GIS是数据分析手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得出结论,指导防灾减灾工作),这两个工具有机结合,可实施动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强大功能,从而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主要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1、地震: ①加强地震的科学研究,建立地震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 ②加强地震灾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③加强地震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④开展地震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 ⑤建立健全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⑥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 ⑦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2、台风、寒潮、沙尘暴、风暴潮等的气象灾害 ①加强台风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②加强台风灾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③加强气象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④开展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 ⑤建立健全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⑥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 ⑦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3、蝗灾、鼠灾等的生物灾害 ①加强蝗灾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 ②加强蝗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③加强蝗灾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④开展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灾区的承灾能力。 ⑤建立健全抢险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蝗灾应急预案。 ⑥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 ⑦建立健全的灾害保险工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教育活动》方案11页

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会冷静应对自然灾害事件,提高在自然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2、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重点难点: 学会冷静应对自然灾害事件,提高在自然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活动安排: 3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1、启发谈话:什么是自然灾害?(引导归纳)自然灾害是指洪水、地震、台风等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的灾害。以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能力,人们还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无法完全抵御自然灾害的破坏。但是完全可以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地减少损失。 地震,群灾之首。强烈的破坏性地震瞬间将房屋、

桥梁、水坝等建筑物摧毁,直接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还会诱发水灾、火灾、海啸、有毒物质及放射性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 2、地震有哪些前兆? 强烈地震发生前,人们常可观察到一些自然界的反常现象,这就是地震前兆。比如,地声、地光、井水异常(水突然变浑或突升突降),一些动物比人类敏感,如猫狗发疯般的乱咬狂叫,老鼠成群结队的搬家,鸡到处飞,猪、羊等大牲畜乱跑乱窜等等。 3、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 讨论:强烈的地震,常会造成房屋倒塌、大堤决口、大地陷裂等情况,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大约只有12秒钟,为了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应当掌握以下应急的求生方法。 ①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进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自然灾害防范管理办法.

1.目的 规范公司防范自然灾害的流程、措施,避免、减少自然灾害可能对顾客与公司造成的损失。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 3.职责 4.方法和过程控制 4.1 公共预警信息的收集与发布 4.1.1公司前台负责接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自然灾害预报信息并及时挂公司网,同时通 知荔景中心和抗灾救援工作指导小组成员及各片区运营组信息管理员,由运营组信

息管理员负责通知本片区各部门做好防范。 4.1.2 公司每位员工从公共传媒获得自然灾害、流行性疾病等预警信息后,必须通知公司前 台,前台经核实后,方可通报。 4.1.3荔景中心或有控制中心的部门收到有热带气旋或暴雨天气时,即时将台风预警信号 (白、绿、黄、红、黑色信号)或暴雨预警信号(黄、红、黑色暴雨信号)在《工作信息记录本》上进行登记,并向本部门各业务负责人通报,要求在半小时内通报完毕,并每隔2小时对现场岗位通报一次,直至预警信号解除;通报时须记录各业务部门接受信息负责人的姓名、接受时间。 4.1.4各部门的信息受理人应在《工作信息记录本》上登记信息来源、时间和内容,并将接 收到的预警信号即时通知本部门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应及时将信息传递给本部门所有人员。 4.1.5智能化工程部在深项目组在接到预警信息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准备好自身的各项防范 工作。 4.1.6当各部门接到“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及以上或“暴雨黄色预警信号”以及“高温红色 预警信号”、“寒潮黑色预警信号”和“雷雨大风红色预警信号”后经部门 负责人同意将信息即时向顾客发布,对发布的信息必须进行登记,并通过现场岗位来加快传递信息的速度和广度。 4.2自然灾害防范工作的组织 4.2.1 当各部门接到“台风黄色预警信号”或“暴雨黄色预警信号”以上预警信号后,公司 抗灾救援应急小组负责巡视各部门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当预示可能发生险情时应亲临现场组织协助抢险工作。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真题含答案44道2012—2014年)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含答案44道)试题汇编(2012—2014年)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考点1: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包括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2012广东卷文综5)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A.泥石流B.地面沉降C.陨石坠落D.滑坡 【答案】A 【解析】仔细看图,可以清楚看到公路一侧山体整体移动——滑坡。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质灾害类型 2.(2012浙江卷自选)【自然灾害与防治12】(10分)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单选,3分) A.①龙卷风②海啸③飓风④暴风雪

B.①海啸②暴风雪③龙卷风④飓风 C.①海啸②飓风③龙卷风④暴风雪 D.①飓风②龙卷风③暴风雪④海啸 (2)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3分) 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 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 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 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 (3)龙卷风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往往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试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原因。(4分) 【解析】 (1)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分布及主要类型; (2)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时间规律; (3)考查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气候、地形原因。 【答案】: (1)C (2)B (3)地形: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气候:春夏季;向大陆输送的暖湿空气与来自西部的干燥冷空气相遇,积聚到一定强度后产生龙卷风。 (2012天津卷文综2、3)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2题。

预防自然灾害的措施(通用版)

预防自然灾害的措施(通用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88

预防自然灾害的措施(通用版) 1、加强对工人的思想教育,经常对工人的安全生产的培训和安全生产重要性的教育。 2、随时掌握自然灾害预报,及时搞好防范措施,疏散工人和转移材料和设备。 3、时时掌握天气预报,作好防暑降温除湿工作,现场应存有常用药品和设一名医护人员。 4、经常组织工人观看有关自然灾害的录像片。 5、开挖基坑应做好防雨准备,要确保潜水泵的完好性。 6、下雨时砌筑砂浆应减小稠度,并加以覆盖。下雨前新砌的砌体和新浇的砼均应覆盖,以防雨冲。受雨冲刷过的新砌砌体应翻砌最上面两皮砖,继续砌筑前应复核已完砌体的垂直度和标高。 7、现场中、小型机械必须按规定加防雨罩或搭防雨棚。应着重

做好水泥等原材料的防漏、防淹。 8、防水层施工时,找平层应基本干燥,其含水率不宜大于9%。检查含水率的简易方法是在基层表面上铺设1m×1m的橡胶卷材,静置3h左右,掀开后如基层表面及卷材表面均无水印,即可视为符合要求。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防范自然灾害安全措施

自然灾害防护措施 现将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护措施整理发布,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一、什么是洪灾 洪灾是指一个流域内因集中大暴雨或长时间降雨,汇入河道的径流量超过其泄洪能力而漫溢两岸或造成堤坝决口导致泛滥的灾害。 二、洪水暴发时如何防备与自救 (一)洪水来临前的准备 洪水到来之前,要尽量做好相应的准备。 1.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 2.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 3.自保措施: ● 备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够食用几天的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 ● 扎制木排、竹排,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 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票款、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可缝在衣服内随身携带。 ● 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讯设备。 (二)洪水到来时的自救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三、什么是山洪 山洪最常见的是由暴雨引起,通常指在山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拦洪设施的溃决也可引发山洪。山洪灾害是指山洪暴发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及环境资源破坏等。山洪灾害分为泥石流灾害、滑坡灾害和溪河洪水灾害。 (一)遇到山洪时如何迅速脱险 居住在山洪易发区或冲沟、峡谷、溪岸的居民,每遇连降大暴雨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晚上,如有异常,应立即组织人员迅速脱离现场,就近选择安全地方落脚,并设法与外界联系,做好下一步救援工作。切不可心存侥幸或救捞财物而耽误避灾时机,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 (二)遭遇突发山洪怎么办 1.一定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周边环境,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转移;如一时躲避不了,应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避洪。 2.山洪暴发时,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 3.山洪暴发时,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 4.被山洪困在山中,应及时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救援。 四、什么是地质灾害 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称为地质灾害。危害最大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崩塌等。 (一)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或斜坡上由暴雨、冰雪消融等引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巨石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常与山洪相伴,其来势凶猛,在很短时间里,大量泥石横冲直撞,冲出沟外,并在沟口堆积起来。 泥石流的破坏性很强,冲毁道路,堵塞河道,甚至淤埋村庄、城镇,给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极大危害。1970年南美秘鲁的安第斯山发生冰川泥石流,将3000多万立方米的冰雪泥石冲入容加依城,顷刻间全城被彻底摧毁,3万居民全部遇难。 在泥石流多发地区建新房,切记一定要选择安全地带。当地居民要随时注意灾害预警预报,选好躲避路线,避免到时措手不及。 (二)遇到泥石流如何避险 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向沟岸两侧高处跑,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 4.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注意: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五、什么是台风 我们平时常说的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所谓热带气旋,是指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低压涡旋,常伴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一)热带气旋风力等级 热带气旋风力等级划分的原则是以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为标准,划分为热带低压(中心最大风力6—7级)、热带风暴(中心最大风力8—9级)、强热带风暴(中心最大风力

一般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和预防措施方案

一般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和预防措施 1 暴雨预警 暴雨预警信号分4级 1. 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降雨量将达50mm以上,或者已达5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②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③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④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2. 暴雨黄色预警信号:6小时降雨量将达50mm以上,或者已达5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②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③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④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3. 暴雨橙色预警信号:3小时降雨量将达50mm以上,或者已达5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②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③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④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4.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mm以上,或者已达10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②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③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2 台风预警 台风预警信号分4级

1.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24小时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准备工作。②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③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如回港避风或者绕道航行等。④加固门窗、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切断危险的室外电源。 2.台风黄色预警信号:24小时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应急准备工作。②停止室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③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④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3. 台风橙色预警信号:12小时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抢险应急工作。②停止室外大型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③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应当回港避风,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④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应当尽可能待在防风安全的地方,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当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危房人员及时转移。⑤相关地区应当注意防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 4.台风红色预警信号:6小时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达14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应对措施:①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应急和抢险工作。②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③回港避风的船舶要视情况采取积极措施,妥善安排人员留守或者转移到安全地带。④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 人员应当待在防风安全的地方,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当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危房人员及时转移。⑤相关地区应当注意防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 3 霜冻预警 霜冻预警信号分3级

学校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

学校自然灾害的防范 措施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学校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 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证明,做好校园安全和自然灾害防范工作重在平时,贵在坚持。 1、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各班要结合本地和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落实安全教育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创造性地开展自然灾害防范和救助知识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避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救助能力。 各班要在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教学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采取班会、队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公共安全知识,通过游戏、模拟、活动、体验等主题教育活动和丰富的校园文化等方式来开展安全教育。 同时要积极协助公安消防、交通、治安、卫生、地震等部门,以及与家庭、社会各方面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安全教育活动。 2、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学校要做好校舍等基础设施排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确保安全。学校对各种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情况、学生安全教育情况、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落实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排查整治。

3、加强自然灾害预警工作。 学校要加强同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确保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气象、地质灾害等预警信息。各班要密切关注网上信息,及时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加强舆论引导,防止谣传误传引发师生恐慌情绪,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 4、强化责任,严格执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各班要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和自然灾害预防工作,要按照学校安全工作“专人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安全责任,决不允许出现任何死角。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必须立即上报,并及时上报处理进展情况。凡隐瞒不报、漏报缓报,要视情节轻重和事故后果对有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5、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安全演练工作。 汶川地震灾区的实践证明,坚持开展应急演练,是科学处置突发事件,减少师生伤亡的有效措施。要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今后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模拟应急疏散演习,并且要坚持不懈,形成制度,养成习惯,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预案能迅速启动,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紧急疏散。

高中生物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学案人教版_选修

1.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 2、运用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 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差异形成机制。 4、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学习重点、难点】 1.自然灾害的影响 2.自然灾害危害形成机制 3. 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自学探究】 定义:由于造成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自然灾害作为诱因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 形成条件 作为承受灾害的 圈 孕育灾害的环境圈 圈 圈 灾情 环境 自自然灾害系统致灾 受灾体 然灾情大小的衡量标准: 孕灾环境 灾灾情大小的影响因子 害伤害;心理和伤害 人员伤亡脆弱群体:及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不易受灾害损 害群体 影经济损失:财产损毁 自然灾害财产损失 响的影响(灾情)经济损失: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 结构和管理方面等的损失 具有和隐蔽性 自然资源 与环境破坏具有(可再生、非可再生) 影响因素: 自然灾害的危害 程度存在地域差异发展水平和灾害具体差异

【能力提升】 知识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 1781年冰冰岛拉基山火山喷发,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饥荒使冰岛人口减少了解1/5;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9.2万人死亡;1985年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一次中等规模喷发也造成了2.3万人死亡。据此回答1-3题。 1. 火山喷发() A .不属于自然灾害 B .属于孕灾环境 C .属于致灾因子 D .不属于自然异变 2.火山喷发时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玄武岩高原的是( ) A.哥伦比亚的火山 B.印尼的火山 C.台湾的火山 D.日本的火山 3. 材料中三次火山喷发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不同,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致灾因子强度不同 B.人口密度不同 C.抗灾救灾投入不同 D.太阳高度不同 4.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 .2月2日,山西寺河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23名矿工遇难,53人一氧化碳中毒。 B.1月31日,香港旅行团在埃及胡尔加达城市发生车祸,造成14人死亡 C .11月26日,江西九江发生5。7级地震,至27日已死亡13人 D .某一地区发生连续性暴雨 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嫁荡然。据此回答5~7题。 5.材料中的自然灾害属于( ) A .气象灾害 B.水文灾害 C. 生物灾害 D. 地质灾害 6.在晋咸和三年的雨雹灾害中,主要造成的影响是( ) A .人员伤亡 B .财产损失 C .自然资源损失 D .环境受到污染 事件 现象 自然 属 性 社会属性 定义 灾害事件 自然灾害的影响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救”的防灾方针,共同做好本系统防自然灾害工作,切实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师生人身安全,保证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编制目的 坚持“预防为主,灾时有备,提高警惕,群防群治”的原则,增强全校师生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师生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救本领,切实保护广大师生的人生安全,减少由于灾害带来的财产损失。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省、市、县(市、区)自然灾害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有关专项应急预案,结合本校实际,制定自然灾害事件应急疏散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学校各部门及全体师生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理。 四、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统一指挥、分工负

责,反应迅速、措施落实、安全有序”的原则,开展在校师生的应对自然灾害工作。 五、启动条件 学校周边地区和校园内发生或可能发生突发自然灾害事件需要疏散时,立即启动本预案。 第六条组织机构及职责 学校成立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应急状态下,转为应急疏散指挥部)全面负责学校应急突发自然灾害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疏散引导组、抢险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工作组等。 (一)预防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应急疏散总指挥):王忠利 副组长(应急疏散副总指挥):王家才 成员:刘景国黄敬科楚立光各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姜海涛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疏散引导组、抢险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工作组负责人及组成人员,视本学校情况自行确定。应急疏散总指挥不在位时,副总指挥代行总指挥职责。 (二)疏散引导组:

学校自然灾害应对措施

学校自然灾害应对措施 学校自然灾害应对措施 “自然灾害”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龙卷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人类破坏自然.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根据这些情况,制定了一些措施。 一、工作目标 (1)加强自然灾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的报告网络,做到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置。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不因自然灾害而危及师生安全和财产损失。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经常宣传自然灾害事故的预防知识,提高学校和师生员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努力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的损失。 三、组织管理 园内要成立由园长负责的自然灾害事故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

落实自然灾害事故的预防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局的预防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本校的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自然灾害事故预防责任制。汇总和收集学校自然灾害事故的信息情况,及时上报。 (3)根据不同季节和情况,广泛深入开展预防自然灾害事故的知识宣传和演练,提高师生员工的防护能力和意识。 (4)检查、督促学园各处、室预防自然灾害事故的落实情况。 (5)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园内演习,预防自然灾害事故的发生。 (6)根据自然灾害事故的预警,切实做好师生员工的安全和疏散工作。 四、自然灾害事故的预防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自然灾害事故的领导和管理。将预防自然灾害事故的工作纳入学园目标管理考核,并定期开展督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2)经常性地对校舍、场地、围墙、水沟、电线等建筑开展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学校应在自然灾害事故发生前进行师生员工疏散演练。 (4)增加学校投入,切实加固好自然灾害事故易发生的基础设施。 (5)不乱拉乱接临时线路,不违章使用电器,严格控制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及管理。 (6)开展火灾自救、恶劣天气自救逃生知识演习活动。

(完整版)海南省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海南省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海南省气候灾害种类多,出现频繁,主要灾害有:热带气旋、暴雨、干旱、寒露风、清明风、低温阴雨、冰雹、龙卷风等。热带气旋——台风是影响海南岛的主要自然灾害,年平均影响7.4个。因海南省地处中国南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空气流动较快。低冷空气受到由海平面吹来的热冷空气产生空气的涡流,随气压的变化不规则的运动。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主要集中在5~11月份(占影响总数的98%), 最盛期8~9月,平均影响1.7~1.8个,其次是7、10月,平均1.1个,最集中是7~10月,占全年总数的78%,在全国各省中是登陆较多的省份。我国受台风灾害影响的地区都位于季风区,自海南沿海到辽宁沿海都有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最常遭受的是华南沿海,接下来就是华东沿海,这与纬度有关系,纬度高的沿海地方,一旦受到南下冷空气的影响,台风就很难影响到。纬度低的沿海地区,能受台风侵袭的时间长。内陆地区受台风影响还是在降水方面。 台风通常中心气压低,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向内辐合,然后在垂直方向上上升,辐合的方向北半球为逆时针,南半球为顺时针。而其的发生通常具有一定规律性,一是有季节性。台风(包括热带风暴)一般发生在夏秋之间,最早发生在五月初,最迟发生在十一月。二是台风中心登陆地点难准确预报。台风的风向时有变化,常出人预料,台风中心登陆地点往往与预报相左。三是台风具有旋转性。其登陆时的风向一般先北后南。四是损毁性严重。对不坚固的建筑物、架空的各种线路、树木、海上船只,海上网箱养鱼、海边农作物等破坏性很大。五是强台风发生常伴有大暴雨、大海潮、大海啸。六是强台风发生时,人力不可抗拒,易造成人员伤亡。 据了解,台风形成必须具备特有的条件。一、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热带洋面上的底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面水温,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26℃-27℃。二、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三、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四、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基本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当台风路经一个地区时,会带来风云变幻,造成灾害重重。但是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是,在直径只有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台风中心移到某地时,暴雨骤停,风停云散,头顶上显现出蔚蓝色的晴空。这一区域,在气象学上被称为“台风眼”。它的四周被强烈上升气流造成的厚厚“云墙”(或称“眼壁”)包围,台风眼过后,再度转入“云墙”控制,狂风暴雨的恶劣天气再次降临。 台风的危害主要是破坏农业、交通、通信、公共设施,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海南省当今防御台风的有检测系统的雷达设备,可以在台风登陆的前几天即使给予警报,有效降低了一定程度的人员及财务损失。除了科技设备的防护之外,政府也采取了一定的政策防护措施。 一:制订预案,常备不懈 通过在国家、省、市、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制订与演练应急预案,形成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有条不紊、有备无患的局面。不允许将预案束之高阁,要通过培训和预案演练

1.1《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案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案1 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一)自然灾害 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关系: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灾和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损失,才成为灾害。 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 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 自然灾害还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形成直接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1)特殊性: 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但是改变受灾体特性是有可能的。从区域角度看。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减灾防灾投入,降低灾害危害程度,忽视防灾抗灾的经济发达区在灾害中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经典例题1] (2006年高考广东卷)从表1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 ) 表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A. C.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D.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了 【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尽管自然灾害次数增加,死亡人数却在下降。说明人类抵御灾害能力已有所提高;但灾害损失却越来越大,受影响人数也越来越多,说明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答案】BC

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原创2篇)

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原创2篇) 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写法与格式是什么?请参考以下这篇范文。 为了提高我校自然灾害事故应急反应能力和救灾工作整体水平,建立和完善灾害救助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消除自然灾害 造成的损失,确保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和校舍安全,维护校园 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是灾害发生后,对受灾师生学习、生活进行救助的紧急行动方案。本预案适用于洪灾、旱灾、地震、冰雹及 暴雨(雪)等因素而造成学校校舍倒塌、校园淹没、道路阻塞等情 况的应急救助反应。 二、灾害救助应急机构 成立自然灾害应急领导小组,负责预防、指挥、协调、处理工作。 组长:万季权 副组长:鱼小龙曹永红段英俊 成员:高强樊永昌王德锁魏东江陈荣瑞李宏斌陈孝军 何斌社郭婷张鹏亮魏宝江王彦博毛建英曹继平 杨超任云杨荣 三、工作目标 2.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的络,做到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置。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不因自 然灾害而危及师生安全和财产损失。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经常宣传自然灾害事故的预防知识, 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早采取 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努力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的'损失。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自然 灾害事故的预防、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3.快速反应,高效运转。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增强人力、 物力、财力储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事故,快 速反应,及时高效地做好处置工作。 五、自然灾害事故的预防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自然灾害事故的领导和管理。将预防 自然灾害事故的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并定期开展专项督查 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2.经常性地对校舍、场地、围墙、水沟、电线等建筑开展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在自然灾害事故发生前进行师生员工疏散演练。 4.增加投入,切实加强易发自然灾害事故的基础设施。 5.不乱拉乱接临时线路,不违章使用电器,严格控制易燃易爆 物品的使用及管理。 6.开展火灾自救、恶劣天气自救逃生知识演习活动。 六、自然灾害事故的报告 1.在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期间,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并设立和开通值班电话。 3.不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防范自然灾害安全措施培训资料

防范自然灾害安全措施 在闽南地区,“自然灾害”通常有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等。人们还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是完全可以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地减少损失。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闽南地区地理位置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措施: 1、雷电灾害防范 (1)雷电天气时,要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雷雨时,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应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4)减少使用固定电话和手提电话。 (5)据有关专家介绍,出现雷击事故后,最好对被击伤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2、地震灾害防范 (1)、地震时避于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 (2)、地震时如在室外,应远离建筑物。 (3)平时进行防震演练。 (4)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该做到的是: ①尽量把双手从压埋物中抽出来,挪开脸前胸前的杂物,消除口鼻附近的尘土,露出头部保持呼吸通畅。 ②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③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④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⑤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⑥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⑦利用一切可用的东西,如敲击物体等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不要盲目乱喊,保持体力。 ⑧要尽量向空气通畅(有光亮)和有食物的地方移动,以备长时间坚持,保持体力,等待救援。

小学生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

小学生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 那么,你知道小学生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有哪些吗?以下就是整理的小学生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以供参考。 小学生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1) 洪水中的自救暴雨来临时,如果我们家处在地势低洼地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用红砖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沙袋、配置小型抽水泵等。 如果我们家住在底层则应将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移到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 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 当受到洪水威胁时,如果时间充裕,我们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 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安全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适合飘浮的物品,作 水上转移。 如果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了,我们要立即爬上屋顶、 楼房高层、大树、高墙,作暂停避险。 但千万不要游泳逃生,更不能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 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同时利用各种渠道向外界求援,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告诉他们我们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如洪水继续上涨,我们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身边 的救生器材从水上转移逃生。

找一根比较结实且足够长的绳子(也可用床单、被套等撕开替代),先把绳子的一端拴在屋内较牢固的地方,然后牵着绳子走向最近的固 定物(例如树、水泥柱等),把绳子在固定物上绕若干圈后再走向下一个 固定物,如此重复,逐渐转移到地势更高的地方。 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 寻找机会逃生。 台风到来时,我们要尽可能待在屋里,尽量不要外出行走,更不 要去台风经过的地区游玩,不能在台风影响期间到海滩游泳或驾船出 海,更不能去海边观潮。 倘若不得不外出时,应弯腰将身体紧缩成一团,一定要穿上轻便 防水的鞋子和颜色鲜艳、紧身合体的衣裤,把衣服扣扣好或用带子扎 紧,以减少受风面积,并且要穿好雨衣,戴好雨帽,系紧帽带,或者 戴上头盔。 行走时,应一步一步地慢慢走稳,顺风时绝对不能跑,否则就会 停不下来,甚至有被刮走的危险;要尽可能抓住墙角、栅栏、柱子或其 他稳固的固定物行走;在建筑物密集的街道行走时,要特别注意落下物 或飞来物,以免砸伤;走到拐弯处,要停下来观察一下再走,贸然行走 很可能被刮起的飞来物击伤;经过狭窄的桥或高处时,最好伏下身爬行,否则极易被刮倒或落水。 遇到危险时,及时拨打求助电话(当地政府的防灾电话、110、119等)求救。

自然灾害的分类与预防(标准版)

Safety issues are often overlooked and replaced by fluke, so you need to learn safety knowledge frequently to remind yourself of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灾害的分类与预防(标准版)

自然灾害的分类与预防(标准版)导语:不安全事件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所以需要经常学习安全知识来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为有效预防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规范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预报预警和应急响应程序,建立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反应快捷的应急工作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制度。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消除各类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加强预防、预报、预警工作;做好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预案准备、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和工作准备。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公司经理的统一领导下,协调自然灾害引发的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公司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相关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3)落实责任,常备不懈。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可能引发事故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