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评价的类型和方法

教学评价的类型和方法

教学评价的类型和方法
教学评价的类型和方法

一、教学评价的内涵

(一)教学评价的含义

迄今为止,对于教学评价的界定尚无统一的看法。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各自的界定,这主要与评价发展的不同时期人们对教学评价本质的认识不同有关。比如,加涅指出,通过系统收集、分析、解释证据来说明一个教学产品或教学系统结果如何的方法成为教学评价。([美]R.M.加涅等:《教学设计原理》,332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我国学者冯忠良也将教学评价视为对学绩测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及解释。(冯忠良:《结构—定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上册,375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随着教学评价本质认识的逐步深入,对于教师“教”的评价的关注成为现代教学评价的必然趋势。滕布林克(Tenbrink)认为,教学评价是获得教师教学的相关信息,进而形成判断,并据此作决定的过程。(Tenbrink(1974),Evaluation: A Practical Guide for Teacher.New York: McGraw -Hill.)张玉田则更加强调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认为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技术对教学过程及其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和对被评价对象作出某种资格证明。(张玉田:《学校教育评价》,136页,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孙瑞清也持类似的观点,认为所谓教学评价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测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种种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对照教学目标,对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质量及个性发展水平作出科学的判断,进而调整、优化教学进程的教学实践活动。(孙瑞清:《数学教育实验与教育评价概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张德锐指出,教学评价是针对教师在教学上的表现作出价值判断和决定的历程。其步骤是依据教师表现的规则收集一切有关信息,其目的在于了解教师教学表现的优劣得失及其原因,从而协助教师改进教学或作为相关人事决定的依据。(张德锐:《教师评鉴模式之研究》,载《教学研究咨询》

2001(1)。)

以上这些各种界定都从不同角度、侧面揭示了教学评价内涵的某些特征,各有侧重,而且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指导意义。总而言之,教学评价是指评价者通过收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进行判断和决策、反馈和调控的过程。它不仅能为教师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而且是学校、家长和社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鉴别学生成绩的主要方式。教学评价实质上是一种对教学活动及其教学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

过程。

(二)测验、测量、评价的关系

测验、测量、评价是三个彼此关系密切而含义各有不同的概念。测验或心理测验(mental test)是包括多个问题所构成的用来鉴别能力或性格个体差异的特定的测量工具或量表。测验是一种以量化的方式描述人们心理或行为特征的较为系统客观的测量方法,依据使用目的的不同,测验可以分为多种形式。测量是用一定的量度或量表来衡量对象,只以数学的方法对事物进行描述,而不关心测量对象和测值所具有的价值;评价则以这种描述为基础确定事物的价值,根据测量的结果对其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心理学上的测量是客观地把学生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加以数量化,而评价则是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加以分析处理之后,再根据预定之教学目标给予价值判断的历程。测量是为评价提供证据的一种方法,测量、评价是同一过程不同阶段的任务。(刘克兰:《现代教学原理与实践》,142~143页,成都,成都电讯

工程学院出版社,1988。)

教学评价的概念包括了测验、测量,但在教学评价中进行价值判断时,并不只限于由测量、测验所得的资料,而且还加入了平日观察之所得。(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484页,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可见,测量并非是构成教学评价的唯一基础,此外,还要综合其他系统收集信息的手段,如观察、谈话、听课等。尽管如此,测验、测量、评价乃是教学评价中三个彼此联系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比如,我们日常进行的各种考试,就属于一种类型的测验,而考试的实施过程则是测量,进而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及对其作出优劣好坏的区分的过程则是评价。明确区分测量、测验、评价

的基本概念,有助于理解教学评价的基本含义。

(三)教学评价的要素

1.对学生的评价

学生是教学评价的直接对象和最终归宿,对学生的评价特别是其学习效果理应作为教学评价构成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既要检查和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的教学效果,又要检查评价态度、习惯、鉴赏、兴趣、意志、品德以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的教学效果。(张楚廷:《教学

论纲》,313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对教师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范围不仅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既要对学生及其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又需要评价教师及其教学质量。因此,教师教得如何,教师的敬业精神如何,教师的专业水平如何,教学方法是否适当,师生关系如何,教师的学历如何,教师的群体状况如何……教师与教学活动有关的一切方面尽在评价之列。(张楚廷:《教学论纲》,313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所以对教师的评价既要包括教师的修养、教学技能,又要包括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如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计划是否合理,教学组织与管理的严密性如何以及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如何等。因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多地是直接由课堂的教学质量所决定的,整个教学评价归根结底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服务的。

3.对学习与教学的支持系统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除对教师与学生的评价之外,还应该关注对学习与教学的支持服务系统的评价。因为它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所以也应当成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比如,教室是否宽敞、明亮、卫生;教学所需的基本仪器设备和必要的实验材料是否齐备;

教师或学生所需的教材、参考书等配置是否及时;是否有较好的软、硬件教学环境等。

4.对教学评价的评价

教学评价本身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对教学评价的评价既是一个评价周期的终点,同时也是下一个评价周期的起点。通过教学评价对教学进行调整,就必须对评价的方案、过程、结果进行再评价,为接下来的评价提供有效的信息。比如对于整个教学评价的设计、体系以及指标的评价,它能否准确地反映教学实际,它能在多大的真实程度上反映教学质量,它相对于本地本校的实际的适用性与可行性如何。

二、教学评价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教学评价必须具有一致性与有效性,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与方法。教学评价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原则,适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和各学科的特点。同时,也必须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真实价值,不能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感情。在编制评价指标体系时一定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使评价的体系,诸如内容、方案、指标、方法等都要尽可能准确地反映教学的实际情况。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主要是针对教学评价与教学目的之间关系的,教学评价应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布卢姆认为,教学评价在教育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是“用它来改进教与学”([美]布卢姆等:《教育评价》,5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教学评价并不是仅仅为了评价而评价,要使被评价者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能够掌握自身在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方向。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讲,对教学问题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教学的过程提供指导,否则评价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为此,教学评价的目的要努力把教师和学生引向教学目标的落实与否以及思考和解决问题上,而不是引向只关心教师与学生对自己的看法上。(郭维亮、烟学敏:《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与评价》,

154~155页,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三)整体性原则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也是促使学生的知识、智能、个性发展的过程。构成教学过程的诸多因素如师生、教材、设备等不仅各自发挥作用,而且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形成整体的功能。比如,确定指标时,要从整体出发,分析各个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根据各自在整体

中的作用以及效应确定指标及其权重。在评价时,要注意教与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智能的发展、教学与教育这三者的关系处理得是否得当。而且也要注意教学的安排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师、学生、教材、设备之间的关系是否达到了整体最优化。(张健:《学校教学实用全书》,475页,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1994。)

(四)民主性原则

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其价值是体现在学生身上的,学生就是教学评价的价值主体之一。学生发展的需要就是确定评价标准的依据。从这一认识出发,对评价标准的表述必须把学生放在核心地位。在教学评价时要以学为主,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包括的内容有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生参与程度、思维与能力的发展等。强调教师的教的评价时也要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陈旭、王淑敏:《从建构主义理论看教学评价策略的建构》,载《课程·教材·教法》,2003(6)。)教学评价的实施要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启发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对学习评价的参与感和自我体验,从而提高学习的自我责任感,学会自我评价,养成自我监督、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激励的习惯。

(郭维亮、烟学敏:《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与评价》,155页,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三、教学评价的功能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参与教学的全部过程,成为控制和调节教学过程的信息反馈机制,是使教学活动保持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教学评价的功能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学成效鉴定功能

测量并评定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学评价的最主要功能。通过对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水平进行科学评价,才能更加准确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掌握预定知识与技能的程度以

及教学目标与任务的达成程度。

(二)教学诊断指导功能

在教学系统中,教学内容组织是否合理,难点与重点是否讲清楚,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状况,则有赖于教学测量与评价所提供的反馈信息,这是有效教学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环节。因为这种反馈信息是基于具有有效性、可靠性和代表性的数据资料并经过分析判断而得出的结论。(张大均:《教育心理学教程》,386页,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1。)因此,通过教学评价,分辨优劣、诊断困难之所在,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措施,有针对性地了解教学中存

在的各种问题。

(三)调控功能

通过教学所提供的反馈信息,使教师和学生都能从中及时得到反馈信息,调节和控制教学及其过程,同时也反映了教学评价的整体功能与作用。对于教师而言,不仅可以了解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状况,而且可以了解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从而可以更加明确地调整教学的方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教学的方法策略等。另外,教学评价所提供的信息能使学生明确自己对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从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以提高学习成效。实际上,客观地判定教学的效果,合理地调节、控制教学过程,使之向着预定目标前进,也正是教学评价追求的基本目的。(田慧生、李如密:《教学论》,363页,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四)激励功能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的潜能,增进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等。在教学评价的实践中,评价对象都有渴望获得较高价值评定的心理趋向,会自发地与周围群体和个人进行比较,使教师和学生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对于教师来说,适时而客观的教学评价,可以明确教学工作中所需努力的方向;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和父母的褒扬、同学之间的竞争、学习成绩等,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增进学习效率。从某种意义

上说,教学评价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激励的过程。

四、教学评价的类型

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层次性以及达成教学目标所经过的教学历程,决定了教学评价要准确地把握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在广度、深度和难度上的层次性。由此,教学评价的方式就应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必须根据各类教学活动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各种评价形式。依据教学评价实施的作用、标准、工具以及对象等

因素的不同,可将教学评价划分成不同的类

(一)以教学评价实施的作用为依据的评价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又称配置性评价或准备性评价。它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确定教学起点而进行的评价。其目的在于了解、识别学生的整体现有水平和个别差异,为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100、104、107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诊断性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准备程度,从而把他们分置在适当的教学序列(组别)中,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到最佳的教学起点,设计出可以排除障碍的最佳教学方案。诊断性评价也可用作对学前的入学准备程度的评价。在教学进行过程中的诊断性评价也是常见的,它主要用于对学生不能从教学中

获益的原因诊断。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用于教学历程中途所实施的与反馈和矫正相联系的、为改进教学而进行的评价。其目的在于检验前一段教学的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100、104、107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可见,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达到掌握程度所必须具备的特定知识。通过形成性评价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与学的优点与不足,从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调整和改进教学计划和活动,使大多数学生达到预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单元结束时,都应进行形成性评价。

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在完成一个阶段(一学期、一学年或一门学科学习结束后)之后,对其结果进行的评价,即对一个完整教学过程的总体功能进行的评价。(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100、104、107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布卢姆认为,总结性评价的首要目标是给学生评定成绩,或为学生作出证明,或者是评定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其目的主要在于检查、总结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评定教学的学业成绩,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预言学生在后继学习中成功的可能性。此外,这种评价也能起到形成性评价的某些作用,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有利于下一轮教学的改进提高。

(二)以教学评价实施的标准为依据的评价

1.常模参照评价

常模参照评价是将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常模)相互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适当等级的评价方法。可见,常模参照评价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解释采用了相对的观点,学生的分数所显示的是他在团体中与常模比较之后的相对位置,它不能凭借分数本身来评定其成就的高低。常模参照评价具有甄选性强的优点,因而可作为分类排队、编班及选材的依据。其缺点在于常模参照评价的结果只能概括了解学生成就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不能确切了解学生对其所学究竟达到了何种程度。

2.标准参照评价

标准参照评价是以事先预定的标准为依据,从学生在试卷上答对题目的多少,以评定他的学业成就。标准参照评价是用来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它关心的是学生掌握了或没掌握什么,以及能够做什么或者不能够做什么,而不是比较学生的相对位置。因此,标准参照测验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测量,适用于形成性测验和诊断性测验,利用测验提供的反馈信息,可及时调整、改进教学。相对而言,标准测验是学校教学评价中较为常用的评价模式。因为经由这种评价模式,不仅可以评定学生之间成就的高低,而且更重要的是可由此发现学生对其所学确实达到了什么程度。其缺点则在于不能由学生的成绩了解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而且,标准参照评价以分数为根据的原则,只适用于知识教学的评价,不适用于情意教学的评价。(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487页,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三)以教学评价工具的标准化程度为依据的评价

1.标准化测验的评价

标准化测验是由测量专家或专业的测验发行机构严格按照测验编制程序而编成的。通常标准化测验都具有一定的编制程序,包括试题的抽样,难度、区分度指标分析,明确的施测指导语和施测程序,记分标准,解释分数的常模以及信度、效度等指标资料。该类型测验的评分客观、准确、迅速,从命题、阅卷到记分等各个环节都减少或避免了误差,因而具有客观、真实、准确等优点,是目前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

重要方式之一。

2.非标准化测验的评价

非标准化测验的编制相对自由,没有严格按照测验标准程序进行。教师自编测验通常是由教师依照自己的教学需要和教学目标而自行设计与编制的测验,是一种对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检测的非标准化的测验与评价的方式。这类评价的突出优势是自编测验的制作过程简易,使用灵活方便,适用的范围广泛,可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教学阶段的不同测试要求的具体教学情境。由于标准化测验的编制相当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它的内容不一定和教学进度相符合,所以教师自编测验是目前学校中使用最多和教师最愿意使用的评价方式。在实践中,将非标准化测验和标准化测验结合起来使用,则可以发挥出各类评价方

式的长处,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教学评价的效果。

(四)以教学评价的对象为依据的评价

1.教的评价

教的评价是针对教师在教学上的表现作出价值判断和决定的历程。其步骤是依据教师表现的标准收集一切有关信息,其目的在于了解教师教学表现的优劣得失及其原因,从而协助教师改进教学或作为相关人事决定的依据。(张德锐:《教师评鉴模式之研究》,载《教学研究咨询》,2001(1)。)换言之,教的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和效果诸如教师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利用、教学效果等作出价值判断和决定的一个持续过程,其目的在于增强教师的教学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可以从中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采

取必要的补救措施,以期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学的评价

学的评价是指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知识、技能、能力、品德等发展状况进行测量分析,以鉴定学生的发展进步性而对教学实施价值判断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经历与行为变化的信息进行测评,应力求从多个方面去评价学生的发展进步情况。比如,对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以及动作领域中那些可以明确表述且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结果,可以通过标准参照测验或掌握知识测验对学生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或者掌握程度作出检测分析。此外,评价者也可以通过对学生动态行为的观察、评价获得大量的有助于了解、判定教学状况以及效率的真实材料,而有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促进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从而促

进学生的进步。

小结

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有效性与目的性的必要的手段之一。本节主要从教学评价的内涵、原则、功能、类型等方面加以阐述。教学评价内涵界定是其他理论问题的逻辑起点,从本质上而言,教学评价是一种对教学活动及其教学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的实施需要遵循科学性、发展性、整体性和民主性原则。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主要有教学成效鉴定、教学诊断指导、调控和激励四个方面的功能。鉴于教学评价的复杂性,可以依据其实施的作用、标准、工具以及对象等因素而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 方法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一、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 教育评价的种类因不同的分类标准而不同,直到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下面介绍六种主要分类方法。 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根据教育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在教育、教学或学习的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进行,重在对学生已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地评价,为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能的信息资源。 (2)形成性评价。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并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相比较于其他两种评价类型,它测试的次数比较频繁,概括的水平较低。 (3)总结性评价。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是对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的检验,评估距离最终目标的程度,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区分,一般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相较于其他两种评价类型,它测试的次数较少,概括的水平也较高,测验内容和范围都要高于前两种的要求。 2、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根据教育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1)相对评价。是根据所要评价的对象的整体状态确定评价标准,以被评价对象中的某一个或若干个为基准,通过把各个被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对照比较,判定出每个被评价对象在这一集体中所处位置的评价。 (2)绝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整体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被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其达到标准的程度的评价。 (3)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被评价对象的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以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 3、实证性评价与人文式评价 根据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中有关实证与思辨的特色,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实证化评价与人文式评价。 (1)实证化评价。是用实际的证明来判断事物属性或发展变化规律的评价。 (2)人文式评价。是侧重于个体的主体意识和心理活动规律,强调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交流,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价。 4、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按照评价的分析方法,教育评价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1)定量评价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倡导如下三大基本理念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倡导如下三大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 2.强调教师成长. 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定教.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提倡“以学论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可以不断得以增强. ②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

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 ③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 ④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⑤思维状态:学生是否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 ⑥生成状态:学生是否掌握应学的知识,是否全面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增强,是否有满足、成功和喜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是否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和方法 一、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 教育评价的种类因不同的分类标准而不同,直到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下面介绍六种主要分类方法。 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根据教育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在教育、教学或学习的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进行,重在对学生已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地评价,为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能的信息资源。 (2)形成性评价。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并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相比较于其他两种评价类型,它测试的次数比较频繁,概括的水平较低。 (3)总结性评价。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是对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的检验,评估距离最终目标的程度,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区分,一般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相较于其他两种评价类型,它测试的次数较少,概括的水平也较高,测验内容和范围都要高于前两种的要求。 2、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根据教育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1)相对评价。是根据所要评价的对象的整体状态确定评价标

准,以被评价对象中的某一个或若干个为基准,通过把各个被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对照比较,判定出每个被评价对象在这一集体中所处位置的评价。 (2)绝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整体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被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其达到标准的程度的评价。 (3)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被评价对象的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以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 3、实证性评价与人文式评价 根据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中有关实证与思辨的特色,可以将教育评价分为实证化评价与人文式评价。 (1)实证化评价。是用实际的证明来判断事物属性或发展变化规律的评价。 (2)人文式评价。是侧重于个体的主体意识和心理活动规律,强调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交流,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价。 4、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按照评价的分析方法,教育评价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1)定量评价 这是将评价对象进行数量化的分析和计算,从而判断出它的价值。它有助于一些概念精确化,加强评价的区分度,降低评价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增加评价的说服力。 (2)定性评价

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建议

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深入实施新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的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突出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对于促进教学改革的特殊功能,结合中小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无效或低效的现状.本文对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提出一些建议。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1.指向学校教学管理 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本要求。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要在正确的教育评价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制定相应的指标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收集信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和教师个体的工作质量进行各方面评价,逐步建立健全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的长效机制,为学校提供更为科学的教学管理手段。 2.指向师生共同发展 通过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实施,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探索科学可行的课堂有效教学,努力遵循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课堂教学目标.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全面、客观、真实的评价,有利于落实“以学定教”的理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通过反思提升教学品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评价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要引导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精神,反映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客观规律的要求;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给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正确的导向。 2.过程性原则 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注重评价学生的认知过程、探究过程和努力过程;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经历与体验.关注学生在这些经历中的个性化表现;评价的结果通过各种形式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促使学生重视学习过程。 3.有效性原则 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要在最大程度上追求评价标准的有效性。评价标准要突出:在时空上体现高效率,即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果:在成果上体现高效益,即教学结果能使学生有较多的收获;在关系上体现高效应,即通过教学在师生之间的心理、人格、思维、情感等方面能产生高效应。 4.发展性原则 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要将核心功能定位在促进学生作为完整人的发展上,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检查教学是否使学生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要促使学生在“三维目标”领域的充分发展,包括学生认知与人格的发展、智慧的发展、生成性的发展、面向未来的发展;还要关注教师教学效能的有效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评价的指标要素 1.课堂环境 有效教学要求课堂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具有支持性,要重视课堂的常规和程序、具体环境的安排、学生行为规范和要求的制定,以及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的营造。

教学评价分类

教学评价有哪些分类 一、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的不同,一般将教学评价分为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一)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一般指在课程或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定。这类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确定学生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为确定学生在后继教程中的学习起点,预言学生在后继教程中成功的可能性,以及制订新的教育目标提供依据。 总结性评价着眼于某门课程或某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学生学业成绩的全面评定,因而评价的概括水平一般比较高,考试或测验所包括的内容范围也比较广,评价的次数不多,一般是一学期或一学年两、三次。学校中常见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或考查以及毕业会考都属这类评价。(二)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指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测定。 形成性评价有点类似于教师按传统习惯使用的非正式考试和单元测验,但它更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测试,注重利用测量的结果来改进教学,使教学在不断的测评、反馈、修正或改进过程中趋于完善,而不是强调评定学生的成绩等第。正因为形成性评价以获取反馈、改进教学为主要目的,所以这类测试的次数比较频繁,一般在单元教学或新概念、新技能的初步教学完成后进行,测试的概括水平不如总结性评价那样高,每次测试的内容范围较小,主要是单元掌握或学习进步测试。相比较而言,总结性评价侧重于对已完成的教学效果进行确定,属于“回顾式”评价;而形成性评价侧重于教学的改进和不断完善,属于“前瞻式”评价。(三)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指为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的测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形成一套适合每个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教学方案,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状态,发现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等。教师获取这些情况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样的,其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主要用途有三个方面:(1)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常在教学前如某课程或某单元开始前进行测验,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教学开始时已具备的知识、技能程度和发展水平。(2)确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通过安置性诊断测验,教师可以对学生学习上的个别差异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经过合理调整使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要。(3)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诊断性评价,主要是用来确定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及其成因的。 二、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根据评价所依据的不同标准与解释方法,可以将评价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常模参照评价是以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或常模相互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适当等级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重视个体在团体内的相对位置和名次,它所衡量的是个体的相对水平,因而又将这类评价称为“相对评价”或“相对评分”。常模参照评价以常模为参照点,常模实际上就是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以学生个体的成绩与常模比较,就可以确定学生在团体中的位置,知道他的成绩在团体中属于“差”、“中下”、“中上”还是“优”。常模参照评价具有甄选性强的优点,因而可作为分类排队、编班和选材的依据。它的缺点是在排队选优时,对于个人的努力状况及进步的程度不加重视,尤其对于后进者的努力缺少适当

教学评价的类型Word版

教学评价的类型 一、教学评价的分类 教学评价工作是十分复杂的。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不同,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和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 1. 教学前的准备性评价 准备性评价,又称诊断性评价,是为了使教学适合于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而在一门课程和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教学背景及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进行的评估。教学背景主要是指实际教学环境(包括物质条件)及理论基础。准备性评价通常运用所谓的“摸底测验”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准备性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某种新科目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或技能,也可以了解在新科目的教学目标中,有哪些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涉及内容有: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教学基本要求;学生前一阶段教育中知识的储备总和; 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风格、能力倾向及对本学科的态度; 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态度、身体状况及家庭教育情况等等。应注意是,教师进行诊断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是给学生贴标签,不是要把某些学生编入"慢班"从而降低要求。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为设计一种可以排除障碍的教学方案,是识别那些高出或低于零点的学生,这样就可把他们分置在最有益的教学序列中。根据这两方面得出的结果,我们就可以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定得太高或太低;教学内容选择是否恰当,是否适合学生的水平及兴趣;并可根据不同内容和不同特点选择不同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2.教学进行中的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因而可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形成性评价常采用非正式考试或单元测验来进行,测验的方式必须考虑单元教学中所有重要的目标。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成败情况,获得教学中的连续的反馈,作为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的参考。 3.教学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都属于这种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总结性评价,教师可以检验本学期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而判断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是否需要对教学做进一步的改进,以及为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参考。

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1、课堂教学要体现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宗旨,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2、课堂教学方法要有启发性、激励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运用灵活、正确的教学方法,促进每个学生达成有效学习。 二、评价指标说明 本评价量表设计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效果”五大指标,18项小指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一)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1、教学目标 (1)要符合课程标准与教材要求,能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2)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符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 2、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符合课标、教材要求,没有知识性错误。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联系;课堂容量适合学生实际。 (2)抓住主干知识,重点、难点处理适当,条理性强。教师能够恰当地处理教材,重点突出,突破难点的方法合理有效。 (3)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拓展和运用,克服随意性。 3、教学方法 (1)课堂的导入方式新颖,引人入胜,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2)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选择讲授、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等形式,面向全体与注重个性发展相结合。尽量做到教学目的明确,内容准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疑点抓准,条理分明,简洁生动,深入浅出。 (3)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严谨的学风,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的学习条件,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参与科学探究、重视交流与合作,对学生探究活动提供正确、有效的指导。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评价就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评价艺术。这里,学习状况包括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学习效果等。但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现在的课堂,我听到很多诸如:“好的。”“不错。”“恩。”这样的评价语。这样的评价单调,乏味,能真正达到评价的目的,实现评价的自身价值吗?“教学评价是一门艺术,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首先你要学会评价学生。” 通过听课、思考、实践,我觉得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用适度有效的表扬进行评价,让课堂充满热烈。 所谓“有效”,就是表扬要适得其所,要关注学生的需要与状态,使表扬真正起到激励与促进的作用。该表扬时,慷慨真诚;不该表扬时,守口如瓶。所谓“适度”,就是要掌握表扬的分寸,不任意夸大学生的优点。 不同的学生,对于表扬的期待与反应是不相同的。如回答简单的问题,学优生对于老师是否表扬往往表现得无所谓,受了表扬也常常是反应平平;而后进生则不然,他们很在乎老师的表扬,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受到表扬后也能高兴一番。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时候对于表扬的期待与反应也不相同。如学优生在解出难题或者对某题有新的解法时,他们就很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赞扬,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会感觉很兴奋”。 针对不同的需要,我们可以进行不同的表扬—— 如果一位学优生回答的问题非常完美,我们可用极其真诚的语气说:“你说话时有条不紊,表达的内容条理清晰,你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很强,你努力了,能成为语言学家呢!”相信那位学生听了一定会自豪和兴奋的。而其他学生受了感染,也会纷纷举起手要求回答问 题。 如果是一位比较腼腆的小姑娘回答了问题,虽然她的声音仍不很响亮,但她已经能做到主动地举手发言了,这是她的进步。我们应抓住契机进行表扬:“今天你回答问题的声音真好听,我还想再听你说一遍刚才的答案,行吗?”相信小姑娘一定会非常激动的,以后的她也会越来越自信的。 简而言之,表扬要贴近学生的心理,表扬学生需要的,表扬学生在乎的,这样的表扬式评价才会真正起到有效的作用。 第二、用委婉含蓄的批评进行评价,让课堂洋溢温情。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以下两种方式的批评效果很好。 幽默式批评。幽默式批评即寓批评于诙谐之中。用一些充满爱心、智慧的话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这样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中的错误,让他们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他们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教学评价的分类

教学评价的分类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而言的。所谓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运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各科考试、考核都属于这种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总结性评价重视的是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做出全面鉴定,区分出等级,并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做出评定。 电子档案袋评价,是一种用代表性事实来反映学生情况的质的评价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电子档案袋评价,能真实地记录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足迹,督促学生经常自我评价,反思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电子档案袋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目的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多元化原则、自主反馈原则、全面性原则、个体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请从实施时间、评价目的、评价方法和作用四个方面,比较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特点。 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的不同,一般将教学评价分为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一)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一般指在课程或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定。这类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确定学生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为确定学生在后继教程中的学习起点,预言学生在后继教程中成功的可能性,以及制订新的教育目标提供依据。

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水平为出发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首先注重学生的学习,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强调教学内容和科技发展建立联系;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准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水平。所以,建立以促动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就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紧迫任务。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应该是: 课堂教学评价是服从和服务于课程改革的,所以,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应该也必须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目标一致。突出和推动“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个理念的落实和“着力培养新一代的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学习水平,交流和合作水平,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水平”的目标实现。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所以,新的课堂评价应该首先注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来反映教师的教学现状,来体现教学过程的本质和新课程的基本观点,来促动学生发展,教师提升和改善课堂教学的实践。 课堂教学评价之目的在于促动学生发展,提升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在于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和积极导向等基本功能。所以,课堂性评价以发展的目光来观察主体发展,重视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以主题间的互动等,以实现评价的最大收益,达到促动发展和改进的目的。 4、根据教师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实行课堂教学评价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知识不再仅仅作为信息而被简单传递,它应该成为引发学生思考的对象。学生的思维是在活动中发生的,并随着活动的深入而得到发展。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促动者,指导者,应该引导学生针对某些问题实行共同探讨,尽可能地去暴露学生思维过程,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结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使学生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展水平的过程。 5、课堂教学评价策略应是开放性的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生本的多项、丰富、适宜的信息联系和反馈交流过程。因为主体创造力的巨大,决定了课堂教学中诸多具体表现是难以预测的,企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框定教学行为是不恰当的。所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留一定的余地。让青年教师丰富多彩、颇有创新精华之作,迸发出夺目光彩。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进行不同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能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实行不同分类。 1.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按评价目的能够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奖惩性评价的目的是根据评价的结果对教师实行奖惩,它将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奖惩相结合,并以此作为教师晋级、嘉奖、降级、解聘等的依据。这种评价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中使用较多的评价方式,存有一定的弊端,如参评教师过度注重被评课的质量而不是整个教育教学的质量,出现中评不中用的现象,此外还会出现难以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等问题。 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则是期望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行点评、讨论、反思,让被评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得到提升,评价结果不与奖惩挂钩,而是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发现各自的优缺点提供机会,为制订教师发展的目标和对策提供依据。 2.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 按评价主体能够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这种分类方法以评价者是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依据。外部评价是指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人员,如教研员、评价专家、学校领导、教务人员以及教师同行等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行的评价;内部评价则是由直接从事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本人和学生群体所实行的评价。 无论是外部评价者还是内部评价者,在评价的过程中都会遵循一定的评价标准,不过不同评价者的评价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如同行更多地会从学科的角度对课堂教学提出要求,学校领导则会从学校管理角度提出要求,教师本人则会从自我教学风格方面实行评述,而学生则可能从教学内容的多寡和教学中的情绪反应等方面实行评价。 3.现场观察评价、监视监听评价、量表评价 按评价资料的收集手段能够将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现场观察评价、监视监听评价、录像评价、量表评价等。 现场观察评价是评价者进入课堂,实时实地听教师讲课并即时实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表现为随堂听课、评课。这种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而且能够对各种临时发生的情况实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较深的体会。缺点在于会受到评价者注意力分配和记录速度等的限制,而且因为评价者的出现往往会让被评教师和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一定变化。 监视监听评价则是利用单向玻璃或摄像设备等实行的实时课堂评价。评价者不直接进入课堂,这样能够在很大水准上避免给师生带来压力,使获取的信息更加真实。缺点在于可能会受到观察角度等的影响,无法全面了解整个课堂的情况。录像评价则是利用录像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活动记录下来,实行课后的评价和分析。其优点在于能够多人反复观看和讨论,在评价的过程中也能够让被评教师参与讨论,从而使得整个评价资料更为全面、客观、准确。而且还能够将不同教师的教学录像实行对比,或者将同一个教师的教学录像实行对比,分析教师教学的进步情况。在录像评价中,录像往往仅仅一种评价资料的收集手段,对录像实行数据的编码、分析和评价会派生出不同的录像评价分析技术。 量表评价则是采用事先编制好的评价量表,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他们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主观映象实行回答。这种评价方法的关键是评价量表的编制,它有时也被称为问卷评价法。问卷评价是当前实行课堂教学评价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在课堂教学评价上曾经片面的把甜言当作鼓励,把蜜语当作呵护,使数学课堂评价失去了实效性,学生或变得麻木,或变得贪婪,种种负面效应不能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究竟需要怎样的评价?什么样的评价语言才是最有效的呢?因此我们在半月谈中开展了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专题研讨,通过问题的征集、课堂对照、论坛跟帖等过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结合大家的观点与网上资源,我们搞了这次“集成性讲座”,所谓“集成”就是指集中了大家的经验、汇聚了大家的智慧,由我进行综合整理的一个汇报性质的讲座,在组织材料的过程中,可能存有个人的感受与理解,如有不 当之处,还请各位聊友批评指正。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也就是通过课堂上的交流与对话,能促进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对问题的思考以及对数学的认识等,能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能指导学生思考、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评价语言就是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因此我们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之前,首先要明 确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评价的目的: 根据新课程的诠释,“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学习成果的甄别与选拔,也不是单一的判断是与非,它应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给予的倾向性意见。教师的评价倾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到即时的调节作用。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不论是一个词语还是一个眼神,都会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所以我们的定位就是:判断与诊断同步、激励与促进并行,明理与导向共存,让学生通过课堂评价实现思维上的碰撞,情感上的沟通,学识上的提升,从而让课堂教学因评价而美丽! 那么在课堂评价中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呢?我想我们要实现这样四个转变: 评价原则: 1、评价主体从双边到多边的转变。 在当前教育理念下,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参与,从双边对话式到多边互动式,不仅是由老师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评价学生,不仅是一对一的进行评价,还可以是小组内外的群体评价,不仅是真实的人物来评价,还可以是虚拟的学习伙伴来评价,例如:在某教师组织练习的过程中,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在学生做题闯关后屏幕上出现:祝贺你过关!的字样与喜欢的卡通形象等。另一方面,我们还当关注评价的客体,也不应该仅仅停留与行为主体进行评价,还应关注群众性的即时评价,比如倾听者、协作者等。 2、评价形式从单一到多样的转变。 评价的形式不要局限与语言上的呈现,还可以通过你的眼神、动作、手势、微笑等体态语言达到评价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引进第三者评价,比如学习伙伴的语言提示,比如电脑课件的动画效果,比如卡片评价、课堂表现记录卡等。 3、评价语言从笼统到具体的转变。 语言是实现课堂教学评价最直接的工具,也是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最佳方法,因此我们给学生的评价必须是真实的、真诚的、真心的、具体的,不能讲套话、空话、假话、大话,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夸大学生的成绩,说好话不等于绝对的鼓励,我们应当学会直面学生出现的错误,适度的评价学生的表现,不要一味的“你真好!”“你真棒”“你真行”要让评价语言具有生命的色彩,好——好在哪?棒——怎么棒?一定要具体,既要对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问题分析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问题 余林主编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含义 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由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也成为现代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成功教学的基础,而且是进行各种教育决策的基础。 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涉及一组相关概念,下面逐一介绍。 (一)测量及其要素 测量从广义上讲是指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认和描述的过程,如用秤或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或者用温度计测量环境的温度。史蒂文斯 (S.S.Stevens)曾说,广而言之,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事物赋予数量,即测量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给事物的属性指派数字或符号的过程。 测量包含三个要素。 一是事物及其属性。这是测量的对象或目标。课堂教学评价属于教育评价,所测量的是个体的外显行为或外在表现特性,如学业成绩。但这种测量关注的不是行为本身,而是隐含于所测的外显行为之中的个体的潜在特质水平,如学业能力等。所以说课堂教学评价从本质上来说也属于间接测量,因为它关注的是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行为背后的心理特质,如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认知、情感等的发展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评价不注重教学行为,相反,我们只有通过对教与学的行为的科学有效的测量,才能获得对相应的心理品质的推论。 二是法则。即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它是测量的关键。如公认的长度单位(卷尺等)和标准化的智力量表等,卷尺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标准化的智力量表能够用来测量个体的智力水平。法则的好坏能够决定测量的准确程度,不准的卷尺得到的测量结果也是不准确的,同样,不好的智力量表得到的智力分数也是不能够相信的。 三是数字或符号。数字是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数字本身具有区分性、等级性等逻辑运算的特征,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所得到的数字来表示事物属性的类别、大小、多少等。 (二)测验 阿娜斯塔西(A.Anastasi)认为,测验本质上是对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如何来理解这句话呢? 首先,行为样本。我们知道,测量是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数字标定,如智力118,要想得到这个118,就需要测量其智力行为;而智力行为是很多的,作为测量的一种的测验就要选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之一,课堂教学的成败直接决定新课程实施的成败。而教学评价又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课程实施中具有激励作用和导向性作用,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因此如何建立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和人本性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鲜明特点,我认为在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充分注意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和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应该作以下几点改变: 一、应重新确立评价的立足点,评价的立足点从教师转向学生。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立足点都是教师,在评价中体现“以教为主,学为教辅”的观念。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关注的无非是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流畅,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结构合理,对教材的处理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是否已经得到了突破等等。在评价中主要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关注教师是怎么讲的,怎么对课堂进行控制,怎么对学生进行引导,把课堂看成是教师的课堂,把学生看成课堂教学评价的次要因素。即使有些评价关注到学生的行为表现,也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把学生的反应、表现作为教师的教学策略成果的参照物。这样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作为有能动性的学习主体的特点,是有违新课程的理念的。 本次新课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建议下学习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应立足于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成效。即使关注教师的行为,也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

课堂教学评价调查问卷 (2)

课堂教学评价调查问卷 (说明:以下试题最好是分学科进行调查,因为学科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形式与方式都有所不同。 各位同学:你们好!为了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及相关的情况,了解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意见,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我们设计了这份课程教学评价问卷,请你协助填写。 一、选择题: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总是激情投入,工作中的自豪感深深地影响着班上的同学们() A.所有的老师都能做到 B.大部分老师能做到 C.只有少数老师能做到 D.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做不到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时刻关注着学生情绪的变化,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心和爱护() A.所有的老师都能做到 B.大部分老师能做到 C.只有少数老师能做到 D.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做不到 3、老师把感情带入课堂,进入角色,以情动人,既生动活泼,又循循善诱,师生间感情如水乳交融,时常引发师生的共鸣。( ) A.所有的老师都能做到 B.大部分老师能做到 C.只有少数老师能做到 D.没有老师能做到 4、老师的教学语言生动,讲解清楚,思路清晰,重点和难点突出() A、老师们做得都很好

B、多数老师做得较好 C、少数老师做得较好 D、老师们做得都不够好 5、课堂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样,注意启发引导,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思维总处于积极状态() A、老师们做得都很好 B、多数老师做得较好 C、少数老师做得较好 D、老师们做得都不够好 6、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对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问题() A、非常注意,而且方法得当 B、偶尔有,方法一般 C、从来没有 D、不知道 7、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对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的问题() A、非常注意,而且方法得当 B、偶尔有,方法一般 C、从来没有 D、不知道 9、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是否经常渗透学科性的学法指导() A、经常 B、有时 C、从没有 D、不知道 10、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对于教学实例或例题的选择问题()

教学评价的种类

教学评价的种类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以下不同的种类。 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 (1)“诊断”在教学工作中的必要性 医生要袪除患者疾病并提出使患者康复的处方,必须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诊断。教学工作也一样,教师要想制订适合每个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有效

教学策略,也必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了解他们的技能和能力水平,了解他们对所要学习的学科的态度和抱负水平,了解引导学生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等。了解学生的手段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测试。不过,教育中的“诊断”涵义较广,它不限于查明、辨认和确定学生的不足和“病症”,它也包括对学生优点和特殊才能的识别。教育诊断的目的不是给学生贴标签,证明其在学业上“能”与“不能”,而是根据诊断结果设计一些依赖或发挥学生长处并补救或克服其短处的活动方式,即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长善救失”,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于可能的范围内获得最大的进步。 对学生的诊断不仅可以单独设计和进行,而且还可以利用以前的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结果来设计和进行。 (2)诊断性评价的作用 学年或课程开始之前的诊断性评价,主要用来确定学生的入学准备程度并对学生进行安置;教学进程中的诊断性评价,则主要用来确定妨碍学生学习的原因。 ①确定学生的入学准备程度学校和教师如果打算使每个学生都喜欢学习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就必须通过诊断性测试和其他方式了解学生的入学准备程度。如果教师能辨别出学生在情感、认知风格、语言及技能方面的缺陷和特点,就可据此确定每个学生的教学起点并采取某些补救性措施,或给学生以情感方面的关心和支持。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五一前夕,领导交给我一个任务——“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听课评课,即课堂教学评价”给大家讲一下。围绕这个主题,我今天与大家交流的几个关键词是:新课程,新理念,新模式,新评价。 一、新课程 新课程,泛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县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改是从2003年秋季开始实施,高中是从2010年秋季开始实施的。本次课程改革,不光是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改革,还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新课程改变了长期以来的“一纲一本”为“一标多本”的格局,设置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科目设置有综合化趋势,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高中还分选修课和必修课。在习惯叫法上,初中一、二、三年级改为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以往的历次改革主要是靠科研部门在探索和推进,本次新课程改革是一种政府行为,靠行政在强力推进。 二、新理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主战场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因此,我着重就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与大家交流一下: 1、和谐师生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至高无尚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地位是不平

等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树立情感意识,课堂上应该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以“和谐、民主、平等”为主要特征,在课堂上尽力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友善、关爱”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必须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交朋友,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评价,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关系、伙伴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就会愿意学习、快乐学习、主动学习。 2、关注学生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个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和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异性教育。传说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人。他提出的“因材施教”原则,就是差异性教育。老师在教学中,如课堂回答问题,上台表演,作业批改,个别辅导等是否给予一视同仁的关照或者特别的关爱,即是否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坚持“多一把尺子,多一些关注,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教学观念,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能找到教好学生的方法”。我们千万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去框范学生的思维,不然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要“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是教师去适应学生,而不是学生去适应教师。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基于这一理念,专家们提出了“以学论教”这一有价值的教学问题。“以学论教”,它的内涵有两层:一是以学生的发展需要来论我们如何教;二是以学生发展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