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宏观税负的现状与改革

我国宏观税负的现状与改革

我国宏观税负的现状与改革
我国宏观税负的现状与改革

我国宏观税负的现状与改革

摘要:本文对当前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宏观税负的提高只是一种恢复性增长,税负没有偏重,在世界上仍处于偏低水平,税收收入持续大幅度增长主要基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及由此引发的税基扩大。为提高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需要对我国的税收负担和税制进行结构性调整。

关键词:宏观税负税制优化

一、宏观税负的含义与口径

宏观税负(也称宏观税率)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政府取得的税收收入总额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宏观税负不仅反映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的集中程度,也表明政府执行社会经济职能以及财政功能的强弱。合理界定一定时期的税负水平,对于保证政府履行其职能需要的财力,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人认为单纯用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不能说明我国的宏观税负问题,提出了所谓大、中、小三种口径的宏观税负:一是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称之为小口径的宏观税负;二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称之为中口径的宏观税负。这里的“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纳入预算的其他收入;三是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称之为大口径的宏观税负。这里的“政府收入”不仅包括“财政收入”,而且包括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向企业和个人收取的大量的不纳入财政预算的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等等。

其实,不同口径的宏观税负反映的问题不同,就“税负”而言,

本文倾向于采用小口径的宏观税负,理由如下:第一,它最符合宏观税负的定义,也是我们研究的根本对象;第二,税收是以法律为依据的规范性政府收入形式,它的调整必须通过法律程序进行。而收费属于临时性的,或者说是非规范的政府收入形式,它只需通过行政权力即可撤消或调整;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当政府对收入的需求为一定时,税费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即税大则费小,税小则给收费留下了膨胀的空间。事实上我国的乱收费之所以屡禁不止,正是因为地方税收收入不足用而引发的。税收如果不能向政府提供足额的收入,必然引发各种收费现象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需要在制度上切断自行收费的机制,另一方面需要确定出科学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保证税收能够满足基本的财政需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理顺税费关系。

二、税收收入快速增长带来宏观税负的提高

(一)近年来税收收入快速增长形势

表1 近年来我国税收收入、GDP与宏观税负情况表

年份税收收入 GDP 宏观税负(%)

总额(亿元) 增长率(%) 总额(亿元) 增长率(%)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

自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为配合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我国对税收政策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鼓励出口、投资、消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收入分配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由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税收部门的努力征管下,也带来了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表1)1998年至2004年税收收入平均增幅达到%。

从宏观税负看,我国的宏观税负长期过低。1996年实现经济“软着陆”,经济增长有所下降,各项税收收入增长速度也趋于减缓,宏观税负下降到历史最低点%。自1998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带来了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1998年-2004年税收增长与GDP 增长的弹性系数平均值达到,正是税收的超常增长带来宏观税负的稳步提高, 2004年达到%,创下近年来新高。

(二)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

我国自1994年税制改革后,整体税制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没有采取较大的“制度性增税”措施,只是恢复征收利息所得税,并把原来的车辆购置费变为车辆购置税。前者的规模不大,2004年包括利息所得税在内的其他各税收入为599亿元,占当年税收收入的比重只有%;后者只是费改税的措施之一,属于政策性因素。因此,我们可以判断,至少近些年来税收收入快速增长不是来自“制度性增税”,

而主要来自经济增长和加强税收征管等因素。税收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自然性增长”。也就是说,在假定税收制度不变、管理力度不变的条件下由经济增长所引致的税收收入增加;二是“管理性增长”。指在假定税收制度不变、经济规模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税收征管力度加大而带来的税收增长;三是“政策性增长”。指由于以前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到期恢复征税而带来的增长。

二、我国的宏观税负过高吗

2004年我国宏观税负已经达到%,这一比重是否已经过高了呢?

(一) 宏观税负的横向比较

从当前世界各国来看(表2),高收入国家的宏观税负多数超过表2 各类国家宏观税负情况表单位:%

低收入

国家宏观

税率中等偏下

收入国家宏观

税率中等偏上

收入国家宏观

税率高收入

国家宏观

税率

蒙古(1999) 俄罗斯(2000) 匈牙利(1999) 法国(1997)

印度(1998) 罗马尼亚

(1999) 波兰(2000) 德国(1998)

巴基斯坦

(2000) 土耳其(2000) 巴西(1998) 英国(1998)

埃及(1997) 南非(2000) 加拿大(2000)

伊朗(1999) 韩国(1997) 澳大利亚

(1999)

泰国(1999) 墨西哥(1998) 美国(1999)

资料来源:赵志耘、郭庆旺:《我国的税收收入规模研究》,《税务研究》2002年第10期

30%,中等收入国家为20%-30%,低收入国家在20%左右。另外,世界银行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人均GDP在260美元以下的国家,最佳宏观税负为13%左右;人均GDP在750美元左右的国家,最佳宏观税负为20%左右;人均GDP在2000美元以上的中等收入国家,最佳宏观税负为23%;人均GDP在10000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国家,最佳宏观税负为30%。

可以看出,虽然近几年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在逐年提高,但2004年也只有%,仍然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相对偏低。如果比照世界银行调查得出的标准,我国宏观税负在20%左右比较适宜。

2、宏观税负的纵向比较

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履行满足公共需要的职能来考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来分析。前一个阶段是,1978-1996年期间。1978

年宏观税负(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996年下降至%,17年间下降21个百分点,这种下降可视为改革开放的成本,但宏观税负过低,已经凸显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中央财政拮据,左支右绌,顾此失彼,陷入“吃饭财政”的地步,而且由于对各公共部门的正常经费和必要投资保证的不足而形成各部门自找出路,纷纷自行收费和建立“基金”,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分配秩序。这个阶段曾出现一种税收与保证社会公共需要不足之间的非良性循环:税收征管不利导致国家财力分散和财政保证公共需要不足,公共需要保证不足导致各部门自行收费,各部门自行收费侵蚀了税基又加剧了税收增长速度的下降,税收增速下降又导致国家财政陷入困境。后一个阶段是,1998-2004年期间,由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在增发国债的同时,税收收入也快速增长,加大了财政支出规模,才得以优化支出结构,办了许多多年来想办而办不了的大事,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原来的宏观税负是偏低的。同时,政府还需要继续提供一些公共产品,如:解除多年基础设施的“瓶颈”,急需加大政府投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政府加大教育投入以及加大科研经费和发展高新技术的投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刻不容缓;加大对“三农”领域的投入,等等。如果宏观税负过低,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将难以实现。

3、税收弹性指标比较

虽然从1997年以来,我国的税收弹性都大于1,但并不能否定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首先,在税收弹性的计算中,GDP数

据的真实性影响到计算结果。我国的GDP统计数据与真实的GDP存在一定出入,因此会导致税收弹性的不确定性。其次,即使税收弹性大于1,也不能说明税收负担过重,或产生税收的超额负担,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完全可以表现为税收弹性大于1,这已被国际经验所证实(表3)。因此,不能从税收弹性的角度来笼统地说我国宏观税负偏重。

表3 1998-2000年中、美、英、日税收弹性系数比较

年度中国美国日本英国

1998 2.04 2.49 3.16 2.46

1999 2.79 2.27 11.5 1.31

2000 2.56 1.62 4.2 1.13

资料来源:金人庆:《中国当代税收要论》(第15页),人民出版社,2002年

从宏观税负的横向、纵向以及税收弹性的角度等三个方面的比较都足以证明,我国当前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不高的,我国的宏观税负只是一种恢复性增长,不是偏重而是偏低。

三、优化我国宏观税负的改革建议

从上述税收负担分析和结论可以看出,我国需要进一步适当提高宏观税负水平,同时不能增加企业负担,为此,需要进行税收负担的结构性调整。应当明确,结构性调整不是减税政策。比如,调低税率所减少的收入可以由扩大税基、减少优惠和加强征管补回来,或者降低所得税名义税率是为了缩小与实际税率的差距。总之,只要最终没

有降低宏观税负,都不属于减税政策,而是结构性调整。

(一)调整税费关系,规范政府收入形式

各种乱收费是造成宏观税负偏低、企业负担重的主要原因。当前减轻社会负担的关键是减费而不是减税,减费、减税不是简单的提法不同而已,它关系到决策的方向和目标。当前解决社会负担过重的方向和目标是积极稳妥地推行税费改革,通过清理整顿过多过乱的行政性收费和基金,规范政府收入机制,完善依法制税。理顺目前的税费关系:一是要把现行的地方政府支配的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内管理,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二是对于需要保留的收费项目,国家通过法律法规予以规范,保留的项目应严格限定在规费和使用费的范畴内;三是将具有税收性质的基金和收费,通过扩大现有税种税基或设置新税种的办法实施“费改税”。通过对现行的收费项目实施取消、规范和改税等措施,建立起以税收收入为主,收费为辅的财政收入机制,有助于实现提高宏观税负、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目标。

(二)规范各种税收优惠和减免

过多的税收优惠以及由于税收优惠管理不严而衍生的任意减免、越权减免是我国宏观税负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清理过多的税收优惠,严格税收优惠管理,是增加税收收入,提高宏观税负水平的重要措施。一是各级政府应改变靠减免税收来实现政府政策目标的思路,这是抑制宏观税负下降的重要方面;二是根据国民待遇原则,尽快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三是在税法中统一规范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和减免的行业、项目和产品,明确减免权限的归属,税收优惠和减免应

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四是建立我国的税式支出制度,使由于实行各种税收优惠和减免而减少的收入在国家预算中得到反映,并接受立法机关和公众的监督,以便更加准确评估税收优惠和减免的经济和社会效果。

(三)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

首先是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在此基础上,将所得税率降到25%左右。所得税率的降低对亏损企业无影响,但对效益好的企业则是一大利好,有助于促进这部分“优质资产”的更快发展,有利于扩大税基。税率从33%降到25%,一定程度会导致企业所得税的减收,对此,通过清理和调整税收优惠政策,杜绝任何税法规定之外的优惠和减免,可以实现既刺激企业投资又不减少财政收入的政策目标。

(四)增值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并择机分阶段逐步降低增值税税率,减轻企业负担

1、尽快实现增值税转型和扩大征收范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1994年开始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已经不合时宜,因此,应尽快转型为消费型增值税,以减轻企业的负担,促进企业资本积累和扩大投资。同时,将现行增值税运行中矛盾最为突出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纳入增值税范围,然后再扩展到其他的营业部门。

2、逐步降低增值税税率。从国际上看,各国的增值税税率高低不同,表3显示了48个不同类型的国家增值税标准(基本)税率的情况,瑞典、丹麦等4个国家的税率最高,为25%,日本、巴拿马的税率最低,为5%。48个国家的平均税率为%。我国增值税的基本

税率为17%,换算成消费型增值税的税率大约为23%,明显处于较高的水平。我国在实现增值税平稳转型之后,应根据国际国内表3:各国1997年增值税标准(基本)税率比较表单位:%国别税率国别税率国别税率国别税率国别税率

瑞典 25 摩洛哥 20 英国哥伦比亚 14 危地马拉 7

丹麦 25 科特迪瓦 20 以色列 17 玻利维亚 13 海地 6

匈牙利 25 比利时突尼斯 17 新西兰多米尼加 6

尼日尔 25 意大利 19 西班牙 16 土耳其 12 厄瓜多尔 6 冰岛法国葡萄牙 16 哥斯达黎加 11 洪都拉斯 6

挪威 22 希腊 18 秘鲁 16 韩国 10 尼加拉瓜 6

芬兰 22 阿根廷 18 德国 15 菲律宾 10 日本 5

乌拉圭 22 巴西 18 卢森堡 15 印度尼西亚 10 巴拿马 5 爱尔兰 21 智利 18 马达加斯加 15 墨西哥 10

奥地利 20 荷兰南非 14 加拿大 7 平均

资料来源:陈志楣:《税收制度国际比较研究》第103-105页的形势变化,考虑进一步降低增值税税率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应将我国增值税税率确定在世界平均水平,对于减轻企业税负,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五)根据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尽快推出其它税种的改革,开征新税种,停征部分税种,改革财产税,重塑地方税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改进和完善消费税制度,强化消费税的调控功能;改革现行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征收独立的城建税和教育

税;将现行的社会保障统筹改为统一的社会保障税;根据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开征生态税;结合资源税改革,征收保护税;统一内外两套车船税和房产税,加快地方税体系的建设,等等。通过提高上述税种的收入比重,以缓解增值税转型给财政造成的压力,达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之效。

(六)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税收征管,加大征收力度。近几年来,随着电子申报手段和代扣代缴制度的普及和完善,以及对偷漏税行为的打击,税收出现了持续较快增长的可喜局面。但这方面的问题仍比较多,征收的潜力仍比较大。就税负而言,税负的公平不仅体现在税法、税制上,也体现在征管的公平上。应收尽收,减少偷漏税行为也是公平税负的要求。建议加快“金税”工程项目建设,提高税收征管的技术平台,确保税制结构和税收负担的平稳调整。

[参考文献]

冯文龙.税收负担与税制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5).

赵志耘、郭庆旺.我国的税收收入规模研究.税务研究,2002,(10).

陈志楣.税收制度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

金人庆.中国当代税收要论[M].人民出版社,2002.

岳树民.中国税制优化的理论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 .

应用文-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及国际比较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及国际比较 '\r\n 【摘要】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 收入的多少.关系到政府的支出能力,也关系到整个 资源配置的合理以及国民经济产出水平的高低,是政府制定 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分析了我国1994年至2006年的宏观税负水平的变动趋势,并进行国际比较,得出应通过理顺税费关系、实行结构性减税,使宏观税负达到一个合理水平的结论。 【关键词】宏观税负国际比较政策选择 一、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及变动趋势 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税收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表示,反映一个国家以税收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集中起来的价值总额和比率。宏观税负的高低,表明了政府社会经济职能以及财政能力的强弱,也表明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大小。 我国政府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收入,此外还有相当比重的预算外收入以及制度外收入,此外还有相当比重的预算外收入以及制度外收入。由此,我国有三个口径的宏观税负:一是税收收入占GDP 的比重,我们称之为小口径的宏观税负;二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中口径的宏观税负;三是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大口径的宏观税负。一般而言,小口径指标可用来考察政府的财政状况或财政能力;大口径指标可用来考察国民经济负担水平和企业负担程度;中口径指标与小口径指标差别不大,一般不采用。实际上,由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计算的大口径宏观税负水平偏高,而由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计算的小口径宏观税负水平偏低。 由表1可以看出1994 年以来,我国宏观税负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1994 年至1997 年,属于税负下降和恢复期,税收占GDP 的比重从10.7%下降到9.9%,再恢复到1997 年的10.6%,接近1994 年的税负水平。1998 年至2005 年,宏观税负处于上升期,税收占GDP 的比重从1998 年的11.2%持续提高至2005 年的18.0%,上升幅度达7.8 个百分点。在1994 至2005 年的12 年间,我国宏观税负提升了7.3 个百分点。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 年鉴(2006)》和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税收收入包括关税,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统计数据。 二、当前我国宏观税负的国际比较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 (IMF)对国家的分类,我们把纳入比较分析范围的国家划分为两大类,其中工业国家23个, 中国家14个。总体看,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宏观税负出现了由上升转为稳定的趋势。1994 年以后我国宏观税负持续提高,但目前税负总体水平与世界相关国家比较仍然偏低。 1.不含社保基金的宏观税负比较 如果不含社保基金,我国宏观税负低于大部分工业国家。我国宏观税负2005年达到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的探讨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的探讨 摘要:宏观税负水平的变化在税收收入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引发普遍关注。我国当前的宏观税负水平,是在税制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合理组织税收收入,适应经济增长和全社会收入水平提高而形成的。从实际税负看,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尚在合理区间。但是从结构上看,存在明显税负偏差。应在稳定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基础上,推进税制结构改革。 关键词:宏观税负;税负结构;税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S10.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08)06-0042-04 自2003 年以来,我国税收收入占GDP 的比重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49449 亿元,比上年增收11812亿元,增长31.4%。2007 年全国税收收入增收额接近2000 年全年收入总额,增幅为1994 年以来最高水平。2007 年全国税收收入比2003 年翻了一番还多。2007 年税收收入占GDP 的比重达20.1%,较2006 年提高2.3 个百分点。 、宏观税负抬高的影响因素 1 经济税基扩大

税收收入的增长源于经济社会发展。2003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平稳快速增长。据测算,2003?2007年, 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能力分别为9.8%、10.2%、10.6%、 10.8%和11%,高于改革开放28 年来潜在增长率9.7%左右的平均水平。与税收收入关联度较大的工商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企业利润、进出口贸易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较快,主体税种税基增长都高于同期GDP 增幅,直接带动国内的流转税、企业所得税、海关税收等主体税种收入超过GDP 增长。2007 年国内增值税收入、国内消费税收人、营业税收入、企业所得税收人、海关税收分别增长24.3%、17.1%、28.3%、 37.9%、24.25%。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证券交易印花税等相关税种增长较快,上述三税对税收总收入贡献率依次为16.8%、21%和15.9%。 2 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 一是经济税收增幅双双提高。2003?2007 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GDP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长0.6%,税收收入年均增长 23.88%,比“十五”期间年均税收收入增长19.5%的增幅提高 9.38 个百分点,经济税收增幅双双明显提高。 二是税收弹性系数理性回归。由于我国的GDP 增长率 是按不变价格核算的,税收收入是按现价计算的,如2007 年的GDP 是246619 亿元,比上年增长11.4%,但如果按现价计算实际上增

分析影响宏观税负的原因

对影响宏观税负因素的分析 【摘要】宏观税负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经济因素;经济体制、公共产品提供等政府职能范围;财政收入结构;税种和税率、税收优惠等税制结构已经税收征管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宏观税负经济水平税制税收征管 一、概念界定 宏观税收负担是指国民经济的总体税收负担水平,通常用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总额与同期国民经济总量之比来衡量。具体来说,是指税收收入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NI)的比值。考虑到口径的统一性,笔者将以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为衡量标准,来分析影响宏观税负的因素。 宏观税负=税收收入/GDP=(应税收入*实际征收率)/GDP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 宏观税负的高低体现了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大小,也表明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及财政职能的强弱。因此,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宏观税负水平的最根本因素。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内部各种社会经济主体的联系越为复杂,这就要求国家有雄厚的财政收入来调控社会经济。同时,宏观经济总量越大,也使得整个社会和国民的税收负担能力大大增强,税收来源更为丰富,税基更为宽泛。实证分析也表明,宏观税负的确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呈正相关关系。 2、产业结构 宏观税负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造成税源结构和税基大小的变化,从而对税收收入的来源结构产生影响。比如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是第一产业或第二产业在经济中占主要比重,税收也相应地主要来自于这两个产业;在发达国家,可能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税收也主要来自于该产业。从另一角度看,在现行我经济结构和税收制度下,第二产业对税收的贡献尤为突出。若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宏观税负就越低;反之,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越大,宏观税负就越高。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发展级次以及由低向高的变动趋势,与宏观税源的增长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3、其他经济结构 除产业结构外,一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构成、以及产业结构、企业结构、技术结构等的不同也将导致宏观税负各有差异。 (二)国家职能范围 税收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其数额必然受财政支出需要的影响,而财政支出的多少则取决于一国政府的职能范围。国家职能范围越大,政府的开支越多,必然要求提高宏观税负水平以增加财政收入。反之,国家职能范围越小,政府的支出越少,需要的税收收入也越少,宏观税负水平就可能降低。

税务规划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研究

本科中期论文成绩评定表 题目: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研究 专业:财政学(税务筹划) 院系:财政和公共管理学院 年级:2008级 学号:080407001 姓名:李海霞 指导教师:蔡红英 职称:教授 湖北经济学院财政和公共管理学院制 二○壹○年九月二十日 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税收负担的合理区间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研究。 对最优宏观税负水平的研究主要从俩个角度切入:壹是寻求使得税收收入最大化的宏观税负水平,基本原理是根据拉弗曲线探索最优税率;二是从税负水平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出发,研究对经济增长最有利的宏观税负水平。 壹、国外关于宏观税负的研究 国外流行应用拉弗曲线来研究宏观税负问题。所谓拉弗曲线,是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阿瑟·拉弗(1974)设计且提出的,目的于于形象地

说明税率和税收收入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供给学派分析了税收对劳动、投资等经济活动的影响,提出了3个主要观点:第壹,高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的工作意愿,而低边际税率会刺激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第二,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包括物质投资和人力投资),减少资本存量,而低边际税率会鼓励投资,增加资本存量;第三,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收入的多少不壹定按同壹方向变化,甚至可能呈反向关系运行。实际上,从壹般的拉弗曲线图来见,税收收入和税率之间呈现严格的凹函数关系,这种关系显然只具有理论意义,实际数据是否能够很好地拟合出这样的曲线尚存疑问。于拉弗曲线被提出来以后,许多学者先后对其做过实证研究。 Stuart(1981)运用拉弗曲线对瑞典的数据研究表明,瑞典当时使得税收收入最大化的平均边际税负是70%,由于20世纪70年代瑞典的实际税负为80%,因此能够说明瑞典的宏观税负处于拉弗曲线向下倾斜的壹侧。VanRavestein和Vijlbrief(1988)发现荷兰1985年的使得税收收入最大化的最优宏观税负为70%,而当时的实际税负为67%,因此荷兰的宏观税负处于拉弗曲线向上倾斜的壹侧。Lindsey(1987)运用美国1980壹1954年的数据来研究1981年EconomicRecoveryTaxAct(ERTA)的影响,他发现对于收入最高的群体,减税使得税收增加,因此这个群体的税负处于拉弗曲线向下倾斜的壹侧;而对于中等收入、低收入群体以及全体纳税人,税负处于拉弗曲线向上倾斜的壹侧。他估计得到的最优宏观税负为40%。YuHsing(1996)根据测算得出1981年里根政府减税政策没有成功的原

中国宏观税负水平过高

* 前段时间,福布斯公布了中国的宏观税负排名世界第二。对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否,我们先不做讨论,但这次的数据无疑也给中国人民提了醒。中国真实的税负水平到底有多高?从下面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知:今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0028.43亿元,同比增长了29.6%。而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2010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732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同比增收13681亿元。有研究显示,从1994-2009年,中国宏观税负水平从16%提高至30%,税收收入连年超过GDP增长,更大于居民收入增幅,使得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大幅增加。 以去年为例,去年全国完成税收73202亿元,而去年全国的财政收入是83080亿元。上述收入并不包括高达2.9万亿的土地收入以及至少还有不低于5万亿的各级政府预算外收入和非税收入。如果将政府的各项收入相加无疑超过了15万亿。而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是397983亿元。这意味着,中国的宏观税负超过了30%,远远高出此前国税总局公布的20%左右的名义水平。 财政部日前公布的一系列数据则似乎佐证了“中国宏观税负确实不低”。财政部日前公布数据显示,前 8个月全国财政收入74286.29亿元,同比增长30.9%。由此测算,今年财政收入将突破10万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财政收入确实增长过快,减税势在必行。从上半年相关数据来看,中国居民税负呈现上升局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呈现的减税趋势背道而驰。上半年,我国GDP增幅为9.6%,但税收收入增幅达到31.2%,其中个税收入增幅达到35%,税收收入增幅是GDP 增幅的3.25倍。根据各地年初制定的居民收入不低于GDP增幅的目标,居民收入增幅最多在10%,远低于税收增幅。而世界上其他大部分国家的税负,都呈下降趋势,就连债务缠身的美国,也通过减税让利刺激经济。 *近些年来我国国民收入水平增长却相对缓慢,远远达不到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同时,我国近些年来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GDP增速。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财政收入过快增长,远高于国民收入增长水平与GDP增速,实际上也就是我国税负水平相对较高的一个佐证。当然看一个国家税负水平高不高,除了看相关统计数据之外,民众的切身感受实际上更有发言权。当前我国税负水平已经一定程度上超出民众的承受能力,则是大多数民众的共同感受。以民众购买小汽车来说,除了需要缴纳17%的增值税之外,消费者还需缴纳10%购置税,另外还要缴纳消费税,按年度交纳车船税。而在小汽车使用环节,除汽油价格中已经含有燃油税之外,车主还需另外缴纳各种过桥过路费。据媒体报道,目前各种税费占了购车总费用的40%,一辆车从出厂、购买、保有到使用环节,缴纳的税种和税金总额在全世界数一数二。民众在购买商品房等大宗商品过程中,对交易税费过高同样也有切身感受。在当前房价畸高上涨情形下,过高的商品房交易税费无疑起到了进一步加重民众购房负担的作用。财政部2010年3月披露的数据显示,2009年,国内65%的个人所得税来自工薪阶层。反观新加坡,同期,占人口总数20%的新加坡富人,贡献了93%的个人所得税。这就是说,由于税收公平性被破坏,本应负担重税的中国富人却没有足额负担,而让工薪阶层负担,中国个税成了名副其实的工资税。中小企业和普通老百姓普遍反映税费负担较重。今年7月份,全国税收收入继续高奏凯歌,其中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增速均超过30%。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增速分别只有13.2%和20.4%。显然,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

【2018-2019】关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分析认识-优秀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分析认识 党的xx届三中全会制定的科学发展观及其五个统筹是我国发展与改革和稳定的长期战略方针,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行动纲领,也是我国建设全 面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因此,科学发展观及其五个统筹具有统领各项工作的 地位。税收政策作为政府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着实现国家进行筹集政府收入、调控经济结构、调节收入分配、监督经济运行等重要职能作用。建 国以来,我国税收政策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发 挥了很大作用,但是,在我国跨入21世纪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其五个统筹的新阶段,从部门工作服务于国家宏观意志,具 体政策服从于社会实践需要的们认为现行税收政策存在着较大的缺位和不足, 特别是宏观税负水平有待调整完善改革。一、宏观税负总水平偏低,影响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管理、社会消费行为、gnp增 长的波动都有直接关系,政府利用开征、减免或者停征某种税种,提高或者降 低有关税目的税率与起征点,以及税前扣除与事后退税等限制或鼓励手段,调 节投资规模、消费基金和对外贸易的增长,以抑制社会总需求膨胀刺激有效需求,同时抑制或刺激总供给的变化,并对经济结构产生协调作用。税收作为经 济运行的内在稳定器与价格变量调控相配合,可以达到生产与消费总量与消费 结构的均衡;适量、合理的税收可以协调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并可达到各生 产部门劳动者利益的动态均衡,收到社会公平的调控效应。我国宏观税负长期 处于低水平徘徊,减弱了国家筹集收入的力度,影响政府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的投入和宏观调控。表现有三:1、我国税收收入上个世纪下半叶缓慢 增长,21世纪开始大幅度快速增长。我国税收收入在经济发展、企业利润增加 和税务征管工作等因素综合作用下,1950年一1980年的30年间税收收入年均 增长为61亿元,从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末的20年间税收收入年均增长为522 亿元,在跨入21世纪到XX年的五年间呈现大幅度快速增长的态势,比上年增 长数额越来越大,如XX年为2350亿元,XX年为2500亿元,XX年为1831亿元,XX年为3465亿元,XX年为5256亿元。全国税收总规模达到25718亿元。展望未来,我国税收收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一是税收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反映, 我国经济增长在2020年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7%-8%左右的速度,为税收增 长打下了基础。二是目前我国税收收入实际征收率只达到潜在税收能力的 70%-80%,国内有的专家认为1998年只达到50%-60%,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部分专家认为中国整体征收率在70%左右,还有的认为在80%左右。税 收上的跑、冒、滴、漏等空间很大,如果将实际征收率提高20个或30个百分点,我国税收收入即可增加1万亿元或1. 5万亿元。2、目前税收收入对政府财政收入支持力度还不充足,致使国家还需要利用大量的财政赤字和发行 债务。其情况,一是以税收收入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多数年份徘徊在 93左右,如1992-XX年分别为94. 66, 97. 84, 96. 43, 93. 29, ( 1996年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税负水平比较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税负水平比较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税负水平比较 潘石孙飞 一、中国宏观税负水平 为了正确测算中国宏观税负水平以及进行国际比较,先做如下说明: 1.选用《中国统计年鉴》中的1987—1996年10年间的相关统计数字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分析。 2.税负中包含的项目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六项分类法进行归集。 3.宏观税负水平衡量指标采用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即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T/GDP)。 附图 图1 1987~1996年我国宏观税收收入、政府预算外收费占GDP比重及变化趋势 表1 中国税收收入占GDP

的比重及税负结构 项目国内生产调整后的其中(%) 总值(GDP) 税收收入商品关税所得税企业个人 总额总额T 劳务税 年份(亿元) (亿元) 198711962.502309.7859.31 6.16 33.99 31.63 0.16 198814928.32621.4562.70 5.91 31.44 28.50 0.13 198916909.203052.7663.10 5.95 28.40 25.35 0.27 199018547.903190.1763.85 4.98 28.30 25.22 0.33 199121617.803456.8565.09 5.42 26.93 23.96 0.35 199226638.103646.0667.82 5.84 26.23 21.54 0.42 199334634.404880.1477.38 5.26 18.27 15.48 0.21

199446759.405183.4180.23 5.26 16.73 10.85 1.41 199558478.106064.2178.75 4.81 18.13 11.37 2.17 199668593.806917.2677.33 4.36 17.87 9.34 3.19 项目T/GDP 年份农业其他税(%) 1987 2.20 6.70 19.31 1988 2.81 5.86 17.56 1989 2.78 8.50 18.05 1990 2.75 7.85 17.20 1991 2.62 7.98 15.99 1992 3.27 6.95 13.69 1993 2.58 4.35 14.09 1994 4.47 3.04 11.09 1995 4.59 3.12 10.37 1996 5.34 4.80 10.08 资料来源:根据1988—1997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财政年鉴》有关数据计算。 由表1和图1看,我国在1987—1996

2019年关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分析认识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分析认识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制定的科学发展观及其"五个统筹"是我国发展与改革和稳定的长期战略方针,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行动纲领,也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因此,科学发展观及其"五个统筹"具有统领各项工作的地位。税收政策作为政府财政政策的重 要组成部分,担当着实现国家进行筹集政府收入、调控经济结构、调节收入分配、监督经济运行等重要职能作用。建国以来,我国税收政策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在我国跨入21世纪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其"五个统筹"的新阶段,从部门工作服务于国家宏观意志,具体政策服从于社会实践需要的们认为现行税收政策存在着较大的缺位和不足,特别是宏观税负水平有待调整完善改革。 一、宏观税负总水平偏低,影响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 税收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管理、社会消费行为、GNP增长的波动都有直接关系,政府利用开征、减免或者停征某种税种,提高或者降低有关税目的税率与起征点,以及税前扣除与事后退税等限制或鼓励手段,调节投资规模、消费基金和对外贸易的增长,以抑制社会总需求膨胀刺激有效需求,同时抑制或刺激总供给的变化,并对经济结构产生协调作用。税收作为经济运行的"内在稳定器"与价格变量调控相配合,可以达到生产与消费总量与消费结构的均衡;适量、合理的税收

可以协调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并可达到各生产部门劳动者利益的动态均衡,收到社会公平的调控效应。我国宏观税负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减弱了国家筹集收入的力度,影响政府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投入和宏观调控。表现有三: 1、我国税收收入上个世纪下半叶缓慢增长,21世纪开始大幅度快速增长。我国税收收入在经济发展、企业利润增加和税务征管工作等因素综合作用下,20**年一20**年的**年间税收收入年均增长为61亿元,从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末的**年间税收收入年均增长为522亿元,在跨入21世纪到20**年的五年间呈现大幅度快速增长的态势,比上年增长数额越来越大,如20**年为2350亿元,20**年为2500亿元,20**年为1831亿元,20**年为3465亿元,20**年年为5256亿元。全国税收总规模达到25718亿元。展望未来,我国税收收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一是税收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反映,我国经济增长在20**年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7%-8%左右的速度,为税收增长打下了基础。二是目前我国税收收入实际征收率只达到潜在税收能力的70%-80%,国内有的专家认为20**年只达到50%-60%,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部分专家认为中国整体征收率在70%左右,还有的认为在80%左右。税收上的跑、冒、滴、漏等空间很大,如果将实际征收率提高20个或30个百分点,我国税收收入即可增加1万亿元或1. 5万亿元。 2、目前税收收入对政府财政收入支持力度还不充足,致使国家还需要利用大量的财政赤字和发行债务。其情况,一是以税收收入占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 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理论界把宏观税负分为三个口径,小口径的宏观税负是税收收入占gdp 比重,中口径的宏观税负是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大口径的宏观税负是政府收入占gdp 的比重。宏观税负的高低,表示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和财政功能的强弱,是政府制定各项具体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 宏观税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们所关心的课题。斯卡利(1991)估计了103个国家1960-1980年总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平均来说,税收占gdp比重不超过19.3%的国家,经济增长率达到最大化,在宏观税负大于45%时,经济增长率倾向于0,然后是负增长。正因为宏观税负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我国的学者结合国情对宏观税负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郭彦卿(2010)认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投资,在达到最优税负水平之前,适当提高宏观税负可以促进投资于经济的增长。当宏观税负超过最优税负水平之后,提高宏观税负会使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不利于促进社会投资与经济增长。从国内外规范和实证两方面研究文献来看,大部分学者是倾向于认同过度征税将对经济增长产生不良影响的。本文也持同样的观点,即宏观税负要维持一个适度的水平,宏观税负过高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理论基础供给学派的阿瑟拉弗(1974)认为税率,税收与生产率之间理论上存在着一条倒u型曲线,即“拉弗曲线”:高宏观税负不一定就能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又不一定要实行高税负。宏观税负与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财政支出最大与国民产出最大不相容原理告诉我们,税收收入最大化与国民产出最大化是不相容的。当税收收入达到最大时,国民产出并不是最大,国民产出是税率的减函数。换句话说,若税收负担达到最大值,会严重阻碍国民经济的增长,国民产出随税率的提高而降低。宏观税负不是越高越好,要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并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当然,也不是说税负越低,经济就发展越快,关键是如何把握税负的“适度”,这是非常重要的。 实证分析检验我国目前税制是1994年税制改革确立的,因而选取的数据来源于1994年至2010年。根据前人的经验将宏观税负的测算分为三个口径,小口径的宏观税负是税收收入/gdp,中口径的宏观税负是财政收入/gdp,大口径的宏观税负是政府收入/gdp。 宏观税负,财政困难与体制转换一一对当前我国财政收支水平的分析与思考财政收入水平反映一国政府直接掌握和支配的财力规模,其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t 一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政收入的绝对量越大, 同时财政在社会剩余产品中的集中程度也就相对越高.二是体制性因素.在同一的发展阶段,一国财政集中程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该国的经济运行体制,政府对经济运行直接干预的范围愈广,程度愈深,则财政集中的程度也就愈高. 改革以来我国经挤运行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高度集中的传统计划体制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运行新体制过渡.与此相适应,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机制和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表现为由直接干预和桶控向主要采取间接调控方式转变,在调控菹围上由无所不包的直接计划管理向主要负责平衡总量,协调基本经济关系和担负必要的社会管理职能方向转变. 体制转换过程中财政体制的变化同样是深刻的,无论是财政管理和调控体制,财力分配和使用体制都发生了一系列质的变化.很显然,财政体制变化的本身必然带来财力分配结构的变化.改革以来总的趋势表现为国家财政直接掌握的预算资金在社会总产品中的份额减小,这与体制转换的方向是一致的,基本台理的.但近年来国家财政出现一定困难, 一些同志将之归因于财政直接掌握和支配的财力不足,提出必须尽快提高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我认为,只有在科学分析和认识当前国家财政收入真实

中国宏观税负

浅论中国宏观税负 【摘要】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以及政府的支出能力,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合理以及国民经济产出水平的高低,是政府制定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宏观和微观以及国际的角度对中国宏观税负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中国的税收负担问题。 【关键词】宏观税负税收总量 GDP 社会福利公民幸福指数 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税负总水平,通常以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的税收总量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例来表示。宏观税负作为税收政策的核心,对于保证政府履行职能以及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大的意义。在中国,很多人对宏观税负的关注是从2005年中国被纳入《福布斯》全球税负痛苦指数评选体系开始的。2007年,中国内地的“税负痛苦指数”位居全球第二,引发了国人对于中国税负到底重不重的热烈讨论。但是,数字仅仅是衡量税负水平高低的参考,且不论关于福布斯税负指数评选体系的真实性,中国的税负问题也理应被关注。 1.税收占GDP比重 从一般定义上来看,衡量一国宏观税负的重要标准之一即为税收占GDP的比重。近年来,我国政府税收收入一直快速增长,远远超出经济的发展速度。从2004年至2010年,除了2009年税收同比增长9.8%外,其余年份税收总收入同比增长均2倍于同年GDP增速。我国2000年的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为12.8%,此后逐年增加,2008年税收收入比重超过18%,2010年则超过19%。另外,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收入相对规范,非税收收入占比很小,但我国政府除了普通税收收入还有较多其他收入途径如社保收入、政府性基金以及政府的隐性“灰色收入”等。在19%的基础上加上这些收入已经可以超过30%,虽然国际上也有个别国家超过40%,但即便如此,按国际上的水平来说,中国的税负水平也依然偏高。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考虑到中国所处的经济地位和人均GDP水平,中国的最优宏观税负在25%左右,也就是说,中国的宏观税负有1.5万亿到2.6万亿元的减税空间,所以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实施是具有重大战略性意义的。 2.纳税成本 从微观角度来看,中国除了税收以外,个人尤其是企业还必须被征收大量的“费”。著名学者李炜光曾测算,中国税务征收的成本高达5-6%,是美国十倍,日本的5-6倍。这样的成本,自然会转嫁给纳税人。有关数据表明我国的税费比例为1∶0.6左右,这意味着企业在纳一元税的同时还要支出0.6元的“隐形费用”,这些隐形费用构成了纳税成本,在无形之中加重了企业和个人的税负负担。

我国当前宏观税负水平的多视角判断分析

我国当前宏观税负水平的多视角判断分析 分别从大中小三种统计口径、国际横向比较、公共产品供给、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四个角度考察了我国当前的宏观税负状况。 标签:宏观税负;大中小三种口径;国际横向比较;公共产品供给;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009年,美国著名杂志《福布斯》推出了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中国内地紧随法国之后,位居全球第二。这一榜单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的学者认为《福布斯》计算所采用的方法不合理,中国的税负远不如其他一些国家高。他们认为尽管近几年我国的税收收入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我国目前的宏观税负水平仍相对较低,2008年仅为18%。(朱青);也有的学者认为《福布斯》的计算方法虽有片面性,但中国税负较高也是一个事实(安体富,2005)。 一个国家的税负水平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去考察,本文将简要从宏观层面考察我国目前的税收负担水平。 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税收负担总水平,即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判断一国的宏观税负水平有不同的标准,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本文将从大中小三种统计口径、国际横向比较、公共产品供给、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四个角度简要考察我国当前的宏观税负现状。 1 从大、中、小三种统计口径看我国的宏观税负 目前我国宏观税负有大、中、小三种不同的统计口径。通常将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称为小口径宏观税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称为中口径宏观税负,这里的财政收入是指包括税收收入在内的预算内财政收入;政府收入占GDP 的比重,称为大口径宏观税负,其中政府收入不仅包括预算内财政收入,还包括了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以及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以各种名义向企业和个人收取的没有纳入预算内和预算外管理的制度外收入等,即它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以各种形000000000式取得的收入的总和。 由于我国税制与国外税制存在着一个重要区别,也就是我国的政府资金成分复杂,政府收入除税收以外,预算内收费、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也占很大比重,常常出现“税小费大”的现象,造成我国税收的大、中、小三种口径的宏观税负差距很大。实际上,中、小口径反映的是名义宏观税负,说明在政府取得的收入中,财政真正能够有效管理和控制的水平;大口径才全面反映了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负担水平,是我国的实际宏观税负。因此,通过大口径计算判断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合理性更加客观有效,也与西方国家的宏观税负最为接近,便于比较,因为西方国家的政府收入和财政收入的口径是一致的,主要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及国际比较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及国际比较 【摘要】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关系到政府的支出能力,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合理以及国民经济产出水平的高低,是政府制定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分析了我国1994年至2006年的宏观税负水平的变动趋势,并进行国际比较,得出应通过理顺税费关系、实行结构性减税,使宏观税负达到一个合理水平的结论。 【关键词】宏观税负国际比较政策选择 一、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及变动趋势 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税收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表示,反映一个国家以税收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集中起来的价值总额和比率。宏观税负的高低,表明了政府社会经济职能以及财政能力的强弱,也表明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大小。 我国政府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收入,此外还有相当比重的预算外收入以及制度外收入,此外还有相当比重的预算外收入以及制度外收入。由此,我国有三个口径的宏观税负:一是税收收入占GDP 的比重,我们称之为小口径的宏观税负;二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中口径的宏观税负;三是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大口径的宏观税负。一般而言,小口径指标可用来考察政府的财政状况或财政能力;大口径指标可用来考察国民经济负担水平和企业负担程度;中口径指标与小口径指标差别不大,一般不采用。实际上,由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计算的大口径宏观税负水平偏高,而由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计算的小口径宏观税负水平偏低。 由表1可以看出1994 年以来,我国宏观税负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1994 年至1997 年,属于税负下降和恢复期,税收占GDP 的比重从10.7%下降到9.9%,再恢复到1997 年的10.6%,接近1994 年的税负水平。1998 年至2005 年,宏观税负处于上升期,税收占GDP 的比重从1998 年的11.2%持续提高至2005 年的18.0%,上升幅度达7.8 个百分点。在1994 至2005 年的12 年间,我国宏观税负提升了7.3 个百分点。

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

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 一、口径 ?国际口径:财政支出=政府支出=公共支出 ?中国口径 ?小口径:财政支出=预算内支出 ?中口径:财政支出=预算内支出+预算外支出 ?大口径:政府支出=预算内支出+预算外支出+制度外支出 ?预算内支出(旧)包括:经济建设、科教文卫体、国家管理、国防、补贴和其他支出。 ?预算内支出(新)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 房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 通运输、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粮油物资储备等事务、金融事务、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国债付息支出、其他支出 ?预算外支出:不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财政支出(范围有差别)。 ?制度外支出(2010年土地出让金2.9万亿,对比财政收入8.3万亿) ?财政支出=预算内支出+预算外支出 二、2010年中国宏观税负水平 ?2010年中国的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财政支出(22.5%)+预算外资金支 出+非财政社会保障支出(3.72%)+政府性基金支出(+住房公积金支出)+制度外支出(土地出让金7.29%) ?2010年,中国政府支出大约占GDP的1/3. 三、中国宏观税负及比较 ·按全口径计算的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自1998年的20.4%不断上升,到2009年达到32.2%,总额近10万亿元。 ·1998年以来,中国税收收入占政府收入的比重一直未超过58%,预算外和政府性基金比重一直呈下降状态,社保缴费收入比重呈缓慢上升状态,土地出让金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波动较大。按全口径核算,中央收入的比重在35% ~38%之间波动。 ·无论以何种口径,中国当前的财政收入规模均比OECD组织中高税负成员国为低。如仅以税收收入比较,中国近期税负已与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家接近;如包含社保税(费),则中国近期税负接近部分发达国家20世纪70~80年代的水平。 ·中国非税收入占GDP的比重,明显高于各个发达国家,但社会保障缴费收入比重相对较低。当前中国的全口径财政收入规模已与OECD组织中的低税负国家接近,主要问题是政府收入形式的多样化、复杂化。 ·综合判断,“十二五”时期中国税收增长率约在10%~15%之间,且波动性有所下降。社保缴费比重应会进一步上升,预算外资金和政府性基金比重将有所下降。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将会稳步上升;而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将受土地出让金变化趋势的影响,大约会在31%~35%之间波动。 ·“十二五”时期财政收支规模应维持平衡。全部政府财政支出中,社会性

中国宏观税负是否严重

中国的宏观税负到底严重么 注资2班徐东32011090178 摘要:中国宏观税负的概念界定,以及对于中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分析及主要数据,并且与世界其他各个阶段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宏观税负总的来说算低的。 关键字:中国宏观税负税制改革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今,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也渐渐富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之后,便开始琢磨到自己手中的钱到底有多少,到底有多少钱进了国家的口袋。此时,国家的宏观税负的水平决定了到底有多少钱能够进到人民的口袋里面。而我国的宏观税负是否严重? 众所周知,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行了利改税。从此,我们的宏观税负的水平,经历了一个先下降然后在上升的过程。从最初(1985年)的22.6%降到了1995年的9.9%,然后经过10多年的发展,到了2007年有上升至20.05%。而1995年至2007年这十几年间,2001年后的几年,我国宏观税负水平上升的非常迅速,与之相对应的税收收入绝对额也迅猛增加。税收收入绝对额的大幅度增加,当也关系到税基的大幅度增加。自1992年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面对这样一个前景,本文拟对我国的宏观税负是否严重进行讨论、分析。 (二):概念的界定 宏观税负的定义分为三种,分别是:(1)小口径宏观税负,即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2)中口径宏观税负,即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这里的“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少量的其他收入,如国有企业收入、变卖公产收入等;(3)大口径宏观税负,指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这里的“政府收入”不仅包括“财政收入”,还包括各级政府部门向企业和个人收取的预算外收入和制度外收入。 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反面,那么在评定宏观税负大小的时候,利用小口径宏观税负便无可厚非。但是,以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税收收入确实是占了较大的一部分,但是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乱收费现象层出不穷,并且现在社会上充斥了大量的体制外的东西,这使得统计部门很难收集这方面的数据,因而导致国家有关部门对宏观税负水平进行评估时出现较大的数据误差。 然而,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税负程度,应该不存在所谓大、中、小的标准。一个国家宏观税负程度的度量只能是一国政府全部收入与GDP比值,因为不管采取什么形式,毕竟政府从公民手中获取了各种类型的收入。大中小的标准只是从政府收入负担比例的角度说明收入结构的一种方式罢了。否则按照狭义的标准衡量中国的宏观税负,就会与现实严重出入。 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及评价 中国自分税制改革后各年税收收入及占GDP比例 年份GDP(亿元)税收收入(亿元)宏观税负比例(单 位%)199448197.95126.910.6 199560793.760389.9 199671176.66909.89.7 199778973823410.4 199884402.3 9262.811 199989677.110682.611.9

我国宏观税负简析

我国宏观税负简析 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政府所取得的收入总量占同期GDP的比重来反映。宏观税负是反映政府经济规模及政府干预市场能力大小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它不仅影响着国家集中财力的程度和宏观调控能力,而且还影响着企业和居民的负担水平,从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由于政府收入形式不规范,单纯用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并不能说明我国的宏观税负问题。 一、我国宏观税负的现状分析

政府总体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不妨称之为大口径的宏观税负,这里的“政府收入”,既包括“税”,也包括“费”。各种收费、罚款均是依仗国家的职能而实现,具有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特点,其亦用于政府各部门支出,与税收的性质并无区别,尽管其分配过程没有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管理之中,但其税收意义上的负担却是有形的事实。因此,在这三个口径的税负指标中,大口径的指标最为真实、全面地反映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负担水平。 税收收入加上财政收入退库、社会保障基金、预算外收入,制度收入这一大口径宏观税负进行比校分析,我国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大约在20%~25%之间,这一水平已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据财政部不完全统计,截至1996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有344项,地方收费项目多少不一,最多的省达470项,最少的省也有50多项。全国各类基金项目共计421项,其中375项基金为省级政府越权设立。1996年全国收费、基金收入总额为3621.9亿元(不含社会保障基金1014.7亿元),扣除纳入预算管理以及取消的收费、基金数额,相当于当年财政收入的46%。过多的收费侵蚀了税基,特别是在先收费、后征税,税“软”费“硬”的情况下,形成了“费挤税”、费大于税的状况,使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同时,收费过多过滥,加重了企业负担,使本已资金短缺的企业雪上加霜,抑制了企业的发展,有可能导致企业未来纳税能力下降。并且由于税费不分,企业在抵制收费的同时,往往抵制纳税,加大了税收征管的

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的探讨5400字

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的探讨5400字 自2021年以来,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2021年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49449亿元,比上年增收11812亿元,增长31.4%.2021年全国税收收入增收额接近2000年全年收入总额,增幅为1994年以来最高水平。2021年全国税收收入比2021年翻了一番还多。2021年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达 20.1%,较2021年提高2.3个百分点。 一、宏观税负抬高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税基扩大 税收收入的增长源于经济社会发展。2021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平稳快速增长。据测算,2021~2021年,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能力分别为9.8%、10.2%、10.6%、10.8%和11%,高于改革开放28年来潜在增长率9.7%左右的平均水平。与税收收入关联度较大的工商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企业利润、进出口贸易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较快,主体税种税基增长都高于同期GDP增幅,直接带动国内的流转税、企业所得税、海关税收等主体税种收入超过GDP增长。2021年国内增值税收入、国内消费税收人、营业税收入、企业所得税收人、海关税收分别增长24.3%、17.1%、28.3%、37.9%、24.25%.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证券交易印花税等相关税种增长较快,上

述三税对税收总收入贡献率依次为16.8%、21%和15.9%.(二)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 一是经济税收增幅双双提高。2021~2021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GDP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长0.6%,税收收入年均增长 23.88%,比“十五”期间年均税收收入增长19.5%的增幅提高 9.38个百分点,经济税收增幅双双明显提高。 二是税收弹性系数理性回归。由于我国的GDP增长率是按不变价格核算的,税收收入是按现价计算的,如2021年的GDP是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但如果按现价计算实际上增长17%,与税收收入增幅的差距会缩小5.6个百分点。按换算口径我国2021-2021年税收与经济平均弹性系数为1.51,而2021~2005年弹性系数分别为1.9、1.2、1.5、1.4,平均为1.52,前者比后者回落了0.1.整体呈现理性回归趋势,反映了税收与经济稳定协调增长的发展关系。 三是税收与经济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基本吻合。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受投资高增长和消费需求旺盛的拉动,经济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初年的14.1:45.2:40.7调整为2021年的11.7:49.2:39.1.税收的产业结构变化与此吻合。“十五”初年三次产业税收比重分别为0.1:56.9:43.0,2021年分别为0.02:59.28:40.70,一产和三产比重分别下降0.08和2.3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上升2.38个百分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