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油气管道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油气管道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油气管道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油气管道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管道运输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中国管道运输系统的现状及发 展对策(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中国管道运输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新 版)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对石油、天然气需求的大幅增加,引发中国管道运输业迅速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十一五”期间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从而对“十二五”期间以及未来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趋势进行了适当分析,对未来中国管道运输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管道;现状;发展 1.引言 管道运输作为中国五大运输系统之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中国油气管线总里程增长迅速,极大的满足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以西气东输、川气东送、中哈原油管道、兰郑长成品油

管道等工程为标志,我国油气管道建设和管道运输发展,为解决我国能源运输紧张、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随着我国能源消费量的增加和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油气供应量和运输量必将大幅度增加,由此也将会带动管道运输的大发展。 2.“十一五”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是我国油气管道建设快速发展时期。截止2009年底,随着一批油气长输管道的建成,中国国内已建成油气管道总长度为6.9万公里,其中原油管道1.9万公里,成品油管道1.8万公里,天然气管道3.2万公里,预计到2010年末,全国油气管道总里程将达到8万多公里。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管道整体运输能力不足,管道网络化程度仍然较低。(见表1)与2005年相比,增加了3.6万公里,年平均增长0.7万多公里。2009年全国油气管道运输量45598万吨,是2005年的1.5倍;油气运输周转量达到2022亿吨公里,是2005年的近2倍。我国近80%的陆上原油、20%的成品油和95%以上的天然气都是通过管道运输的。 表1世界权威部门统计中国等5国管道长度(万公里)

油气管道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油气管道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管道作为大量输送石油、气体等能源的安全经济的运输手段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管道的维护管理,防止泄漏,保证管道安全运行已成为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油气管道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我国油气管道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油气管道检测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管道作为气体、石油等介质的长距离输送设施,被敷设于世界各地陆地、海洋等各种环境之中。安全是管道运行最基本的条件,因而,在进行管道规划、设计、施工、操作及维护的各个阶段,都要根据相应的法规采取安全措施,尤为重视对泄漏事故的早期发现及防止漏泄扩散。然而,即使管道在敷设、运行时达到设计质量标准,管道的老化仍是不可避免的。在管道工业发达的美国,目前运行的管道有50%以上是建于50年代、60年代,作为预防管道事故的措施,法律规定要定期检查管道全线的腐蚀状况。据美国对管道泄漏事故源的统计,第三者施工占第一位,腐蚀泄漏居第二位。 在我国要求大范围地定期检查管道腐蚀及其它状况,并用智能清管器对老管道进行检查,采取措施防止事故于未然。除定期修理外,检查时间最好是在运行中。必要时为了便于检查和维修,需对设备进行改造。 1 管道检测概况 管道敷设网络涉及陆地、海洋,有的横穿大河、铁路和高速公路等。管道敷设环境及构造是影响检查诊断的重要因素。 一般对管道进行外部和内部检测,当从外部检测困难时,应采用内部检测法检测。管道的全线管理并不容易,现实中不得不根据观测范围的有关数据推测管道全线的状况。由于管内检查仪器,特别是检测清管器的实用化和检测结果可靠性的提高,使管道全域的在线检查成为可能。 2 主要的检测技术 2.1埋地管道位置检测技术 利用从地表面检测埋地管道位置的技术,把握地下油气管道的位置,防止建设施工时造成事故。 ①电磁感应法该法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向埋地管道直接通交流

油气管道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油气管道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王功礼王莉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 摘要 近几十年来,中国长输管道技术不断发展,水平逐渐提高。特别是高凝含腊原油的加热输送、原油热处理及加剂综合处理工艺、天然气管道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文章简要论述了国内外在原油、成品油、天然气输送管道方面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国内外管道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趋势,提出了我国油气管道行业应加强对油气输送工艺、油气储存技术、油气管道完整性评价及配套技术、油气管道运行管理、管道信息管理系统、管道施工技术6 个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世界范围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管道设计技术发展趋势分析评价 世界能源需求的扩大和发展加速了世界长距离油气管道的建设步伐。据统计,2003 年全球正在建设和规划建设的油气管道总长约7.6万km;今后15 年内世界管道的长度将以每年7%的增长率增长,其中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将占据主导地位。未来世界将新增东北亚、东南亚、南美洲3 大输气管网。 原油管道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世界原油管道技术现状 目前原油管道普遍采用密闭输送工艺,出现了冷热原油顺序输送、原油/成品油顺序输送工艺;对高凝、高黏原油采用热处理和加剂处理工艺。降凝剂和减阻剂种类多、效果好、应用普遍;采用环保、高效、节能型管道设备,泵效达85%以上;多采用直接式加热炉,炉效超过90%;运用高度自动化的计算机仿真系统模拟管道运行和事故工况,进行泄漏检测,优化管道的调度管理;对现役管道进行完整性评价及管理。 例如:美国的全美管道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一条热输原油管道,全长2 715 km,管径760 mm,全线采用计算机监控和管理系统(SCSS)。在控制中心的调度人员通过计算机可实现管道流量、压力及泵、炉、阀等设备的自动控制,仿真系统软件可完成泄漏检测、定位、设备优化配置、运行模拟等功能。 2世界原油管道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盛产含蜡黏性原油的大国,都在大力进行长距离管道常温输送工艺的试验研究。随着含蜡高黏原油开采量的增加以及原油开采向深海发展,各国都特别重视含蜡高黏原油输送及流动保障技术研究。挪威、法国、英国、美国等石油工业发达国家在含蜡高黏原油流变性及其机理、管道蜡沉积预测等方面达到很高水平,并将带来应用技术的新突破。

【发展战略】中国石油油气管道技术发展展望

第27卷第3期 油 气 储 运 综 述 中国石油油气管道技术发展展望 冯耀荣3 陈 浩  (中国石油管材研究所)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 张劲军 张可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 冯耀荣 陈 浩等:中国石油油气管道技术发展展望,油气储运,2008,27(3)1~8。 摘 要 叙述了中国石油重组改制以来及“十五”期间在科技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在油气管道工程技术,包括管道勘察设计、施工技术与装备、高钢级管材及装备国产化、油气储运工艺、腐蚀与防腐、在役管道检测与安全评价、管道运行管理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及形成的核心技术和创新成果。在对“十一五”管道建设发展及技术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油气输送管道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 主题词 中国石油 油气输送管道 技术进展 展望 一、 “十五”期间中国石油油气输送 管道工程技术主要进展 1、 油气输送管道工程发展概况 管道运输业是一个庞大的工业体系,在石油天然气工业乃至世界经济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奋斗,我国油气管道建设有了较大发展,到目前为止,长距离大口径输油气干线管道相继建成,总长度超过35000km,其中原油管道超过9200km,天然气管道超过20000km,成品油管道超过3800km,海底管道超过2100km。 中国石油已拥有陆上长输油气管道23800 km,占全国的70%左右,其中原油管道6000km,天然气管道16000km,成品油管道1800km。 在20世纪末的5年到21世纪初的5年里,中国石油在国内相继建设了陕京天然气管道、涩宁兰天然气管道、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忠武天然气管道等重大工程。举世瞩目的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气田,东至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全线经过荒漠戈壁、黄土高原、太行山脉、江南水网,五次穿越长江、黄河天险,绵延近4000km,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堪称世界之最。我国的管道建设者依靠科技创新,勇敢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将西气东输工程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管道。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努力,中国油气长输管道已逐步缩短了与世界发达国家技术水平的差距。陆上管道工程建设,设计与施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海上管道工程,具备了自行设计和施工能力,并拥有了国产大型深海铺管船。 2、 “十五”期间的主要科技活动、重大科研项目及研究成果 “十五”期间及重组改制以来,中国石油在长输油气管道工程技术领域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关,取得了“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技术”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提升了长输油气管道建设水平、工程技术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西气东输管道、陕京二线、冀宁支线、忠武管道、苏丹、利比亚管道等国内外重大工程的竣工和按期投产,集中体现了开展管道工程技术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是实现“十五”期间管道技术发展计划目标的突出标志。 管道科研部门共承担国家级和中国石油科技项目(课题)百余项,开展项目研究300余项,同时结合国内外重点管道工程,加大了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  3710065,陕西省西安市电子二路32号;电话:(029)88726343。 · 1 ·

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石油天然气行业相关概念 1.1 石油行业相关概念 1、石油 石油是一种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矿产品。原油是从地下采出的石油,或称天然石油。人造石油是从煤或油页岩中提炼出的液态碳氢化合物。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 2、油气地质储量及其分级 油气地质储量就是油气在地下油藏或油田中的蕴藏量,油以重量(吨)为计量单位,气以体积(立方米)为计量单位。地质储量按控制程度及精确性由低到高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三级。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 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 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 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 平方公里。1995 年年产原油192 万吨。油(气)按按最终可采储量值可分成4 种:特大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大于7亿吨(50 亿桶)的油田。天然气可按1137 米3 气=1 吨原油折算。大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0.7-7 亿吨(5-50 亿桶)的油(气)田。中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710-7100万吨(0.5-5 亿桶)的油(气)田。小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小于710 万吨(5000万桶)的油(气)田。2.2 天然气行业相关概念 1、天然气 地下采出的可燃气体称做天然气。它是石蜡族低分子饱和烃气体和少量非烃气体的混合物。天然气按成因一般分为三类:与石油共生的叫油型气(石油伴生气);与煤共生的叫煤成气(煤型气);有机质被细菌分解发酵生成的叫沼气。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2、天然气与液化石油气区别 天然气是指蕴藏在地层内的可燃性气体,主要是低分子烷烃的混合物,可分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概况.精讲

非常规油气资源概况 为充分了解认识国内外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及行业发展现状,为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进行技术储备,根据集团公司领导批示,集团公司科技部组织研究院、油田公司、勘探公司、规划部、资源与勘探开发部、炼化公司等六个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2009年8月在大连召开的、由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共同组织的“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会”,收集、了解了国内外相关企业在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及深加工等领域的现状,为集团公司未来发展非常规资源提供了借鉴。 1.研讨会概况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危机也逐渐显现,因此,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至关重要。为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和替代能源,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已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本着推进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煤层气、油母页岩、油砂矿等非常规能源的发展,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共同主办了本次“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会”。 1.1会议主题内容 (1)中国能源政策与发展战略; (2)我国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分布及开发前景; (3)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分析; (4)页岩油、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 (5)煤层气、油页岩地质环境生态保护及国家相关规定; (6)煤层气、油页岩项目设计及融资环境; (7)页岩油、煤层气深加工与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建议。

1.2参会单位及人员概况 本次会议时间从2009年8月9-12日共4天,到会人员126人,会上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相关领导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联煤层气、神化、中煤能源、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各大型能源企业有关负责人和从事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勘探开发利用和设计研究有关院所的专家就煤层气、油页岩、油砂矿勘探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等共20人次发表了专题报告,会后出版论文集1本,收录了26篇相关论文。 1.3研究会概况 (1)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 研究会创建于1984年,是在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支持下、由有志于推动我国石油和石化工程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高级科技和管理人员自愿组成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跨学科的全国性技术与经济研究的非盈利学术性社团组织。随着国家政府机构改革的变迁,其业务主管部门先后从原国家经委、能源部变更到国家计委、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国家经贸委。现在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社政字第4366号)。 经民政部批准登记注册,该研究会下设四个专业委员会:炼油化工专业委员会,海洋石油和石化工程专业委员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石油和石化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 (2)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 该协会是1982年由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13个部委联合组建,经国家经贸委批准、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由企事业单位、国内外公司、科研院校、设计单位及个人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协会。 协会设有秘书处、洗选加工部和环保节能部三个职能部门和《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编辑部。下设有“低热值燃料发电分会”、“煤转化专业委员会”、

国内油气管网布局图(初步形成)

我国油气管网布局初步形成(图) (时间:2009-11-6 来源:2009-11-5中国能源报) 崔巍/制图 9月25日和28日,西气东输二线向北疆供气工程、惠安堡—银川原油管道工程、石空——兰州原油管道工程、山东天然气管网工程等6条管道相继打火开焊。这是今年继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工程、中俄原油管道工程今年开工后,中国油气管道建设再次发力。 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建成投入运营的长输油气管道6万多公里。其中,建成原油管道1.7万公里、成品油管道1.5万公里、天然气管道3.3万公里,海底管道3000公里。《中国能源报》记者查阅后发现,今年以来,随着兰州—郑州成品油管道、昆明—大理成品油管道、河间—石家庄原油管道、胶州至日照天然气管道等油气管道投产,我国油气管道已突破7万公里。 中石油管道局新闻中心相关人士也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目前我国油气管道应该已突破7万公里,但需要权威部门的统计、认证。”这相当于2005年我国铁路的营业里程。 陆上三大油气进口管道成型 中俄原油管道全长1030公里,规划年输油量1500万吨。 中哈原油管道全长2798公里,规划年输油量2000万吨。 中哈天然气管道全长1300公里,规划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 中缅油气管道原油管道全长1100公里,规划年输油量2200万吨;天然气管道全长2806公里,规划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 10月9日,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在外交部中外记者吹风会上表示:“目前,中俄原油管道各项工程建设正按双方商定的时间表顺利推进,双方将继续认真履行有关协议的规定,全力确保中俄原油管道于2010年底前建成投产。”今年4月和5月,中俄原油管道俄方境内段和中方境内段正式开工。中俄原油管道是我国东北方向的一条能源进口通道。

中国近海盆地油气资源概况

中国近海油气资源概况 海洋,这个幽深而富饶的神秘世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在孕育生命的同时,也形成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以及滨海的砂矿、洋底的多金属结合、海山区的富钴结壳、磷块岩和深海多金属软泥,以及洋中脊的硫化物矿藏,这些来自海洋的油气、矿产资源为人类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能量[1]。通过对海洋资源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到海洋中蕴含着人们难以想象的丰富矿产以及绚丽的海洋生命形态,并对海洋资源中讨论最热的油气资源产生浓厚兴趣。报告结合所学内容和国内外参考文献对中国近海油气资源分布、勘探历程、技术方法及未来研究趋势做了全面的总结概括,从而对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现状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前言 海洋资源中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对于人类工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来源,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陆上和浅海老油田区新发现难度的增大,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勘察家的目光逐渐投向了海洋的深水区[2~3]。当前,以美国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德士古、英国BP、荷兰皇家壳牌、法国道达尔、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以及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等为代表的大型石油公司,在全球掀起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活动的热潮[4]。深水油气勘探已成为国际石油公司竞相投资的热门领域,全球 18个深水盆地(水深大于500m)均已进行了勘探。但大部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活动集中在大西洋两岸的美国墨西哥湾、西非沿海(主要是安哥拉和尼日利亚)以及南美的巴西沿海深水区[5]。这三个地区是当前最热门的深水勘探地区,不仅如此,这三个地区也集中了绝大部分的深水油气储量和产量,占据了全球深水区发现储量的 88%,是全球深水油气勘探效益最好的地区,成为所谓的深水油气勘探的“金三角”(图1)。

中国油气资源概述

《中国油气资源概述》 课程考查作业 姓名 : 班级 : 学号 : 年月日 中国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油气资源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要抓紧研究制定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把节约和合理使用油气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证油气资源的长期稳定供给和有效利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因 《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随后,许多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义和阐释。有人将可持续发展总结为3个特征: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和模式,使经济发展必须有利于资源的永续利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同时又是石油利用效率低、不合理用油比较严重的国家。与国际通行的石油消费强度比较,我国石油消费强度为0.19,大体相当于日本的4倍,欧洲的3倍,美国的2倍。 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预测显示,我国自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的10年间,石油净进口量已达9741万吨,对进口油的依存度超过三分之一。到2020年,我国对进口油的依存

度将达到60%左右。显然,国际油价的波动会对我国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较快,但油耗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2年,我国汽车发动机每百公里油耗的设计值比发达国家要高10%至15%,而平均单车年耗油的实际值是2.28吨,比美国高10%到20%,比日本高1倍。 我国油田开采的损失率也较大,石油加工过程中的浪费严重。据测算,我国石油资源的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等于增加2亿多吨的可采储量。 "由此看来,我国油气节约潜力十分巨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飞说,"在今后国内油气产量不可能大幅度增长,对海外资源的依存度又需要控制在一定限度的情况下,必须把节约放到优先的地位,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在努力挖潜节约的同时,还必须合理使用油气资源。当前,我国油气资源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十分普遍。根据有关部门调查,2002年我国农业柴油用量为2570万吨,占全部柴油消费量的33%,其中相对固定的动力设备用油约占农用柴油的20%,用量约500万吨。若其中的一半能用电力替代,便有望节约农业用柴油250万吨左右。 专家建议,应尽快制定石油法和切实可行的节油政策,将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加工和销售纳入法制化轨道。要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和必要的立法来促进节油、代油措施的落实,把鼓励节约用油作为国家石油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立节约石油资源的石油消费模式。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汽车产业政策,鼓励和促进汽车厂家生产高燃效汽车,鼓励消费者购买节油型汽车,鼓励车用替代燃料的使用。要大力提高公众的资源节约意识,形成像节约粮食和水一样节约油气资源的社会氛围。 油气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和实施立足国内、开拓海外、节约优先、鼓励替代、保障安全、保护环境这一符合我国国情的油气资源战略,坚持走节约和合理使用的道路,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概况 能源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没有能源任何现代文明都将无从谈起。我国煤资源丰富,但油气资源相对不足,石油稳产难度增大。统计表明,到2000 年底,中国石油总资源量约为1021亿吨,其中,陆上775亿吨,沿海海域246亿吨;最终可采资源量约为138-160亿吨。 我国是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由于天然气的勘探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已探明量仅占世界的1.2%,全球已探明的天然气地质储量超过140万亿m3,可采68年。我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估计超过38万亿m3,按国际通用口径,预计可采储量7-10万亿m3,可采95年。我国的天然气陆上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陕甘宁地区、塔里木盆地和青海,海上资源集中在南海和东海。 国内石油供应已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需求,1993年以来中国一直保持在石油净进口状态,2004年石油进口突破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40%,石油消费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虽然专家对油气资源供需前景预测有所差别,但总的趋势一致: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00年翻两番,GDP年均增长率7.2%,石油消费年增长5%~6%,产量年增长1% ~2%;天然气消费增长略高一点,增长率7%~8%。 我国沉积盆地广阔,适宜于进符油气勘探的盆地500多个,沉积岩面积约670万km2,其中陆上面520万km2,近海大陆架面积150万km2,。在这些盆地中,既有发育在古生代稳定地台上的海相沉积盆地(面积约250万km2,又有中新生代陆相断-坳陷沉积盆地,二者常形成叠合-复合沉积盆地。从已发现的油气储量来看,靳生界的石油占石油总储量的44.3%,中生界占44.7%,古生界占8%,前古生界占3%。新生界的天然气占天然气总储量的33.7%,中生界占20.3%,古生异占41.6%,前古生界占4.4%。由此可知,中新生界

油气运输业的重要意义和发展趋势

油气管道运输业作为联结油气资源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以其高效率、低成本和安全可靠的优势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随着我国油气进口量的不断增加和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管道运输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管道运输企业以什么样的策略和措施对待全面开放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如何抓住我国长输管道大发展的机遇,把中国油气管道运输业做大做强,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一、行业发展现状1958 年,我国建成克拉玛依至独山子的输油管道,拉开了管道建设的序幕。此后,全国各地相继建成了14200余公里的陆上原油管道、12600 余公里的干线输气管道、3200 余公里的成品油管道及2100 余公里的海底管道。我国的油气管道运输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快速发展,为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建成的油气管道的长度和规模都有很大差距,长距离、大口径成品油管道建设刚刚起步,输气管网的规模和覆盖面也很小,油气管网的现状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1998 年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的重组改制打破了中国油气管道运输企业原有的格局,成为油气管道运输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重组以后,我国长距离输油气管道的规划和建设均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进行审查和批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个集团公司设有专门的管道企业,负责本公司所辖油气管道的运营和管理。目前,我国专门从事长输管道运营管理的企业主要有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管道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公司下设13 个输油气管理处,管理着遍布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6884公里的输油气管道。另外,还有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的输气管理处,管理着四川盆地近2000 公里的干线天然气管道(不包括近万公里的气田集输管线)。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公司管理着2978 公里的输油管道。石油、石化企业的重组改制,为油气管道运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活力。二、发展趋势 1.巨大的国内天然气市场需求将极大地推动管道运输业的发展天然气作为21 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能源之一,在许多国家的能源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近年来中国石油短缺和环保力度日益加大,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和优质化工原料,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受到各级政府、各油气田企业和广大用户的广泛重视。根据BP2002年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数字,在北美发达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的比例已占24.62%,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已发展到一定规模。而我 国目前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足3%,仅为北美发达国家的1/8,

油气集输工艺标准技术现状与展望-第二章长距离输油管道输送工艺标准技术

第二章长距离输油管道输送工艺技术 1. 概述 长距离输油管道通常是指距离长、管径大、输量高的原油管道,输送压力高而且平稳。由输油站和管路两部分组成,输油站分为首站、若干中间加压站、若干中间加热站及末站,其任务是供给油流一定的压力能和热能,将原油安全、经济地输送给用户;管路上每隔一定距离设有为减少事故危害、便于抢修,可紧急关闭的若干截断阀室以及阴极保护站。 输送原油的粘度和凝固点比较低,可以采用不加热直接输送的方式,但是具有较高凝固点和粘度的原油,就需要经过加热后输送,或者经过改性,采用不加热的常温输送方式。北美国家的输油管道多是输送低凝点、低粘度原油,所以多为不加热输送。对于凝点和粘度较高的原油均采用加热输送(如美国全美管道和科林加管道)。随着原油流变性的研究,原油添加化学降凝剂后常温输送技术也应用于一些原油管道运行管理中。由于实际生产需要和常温输送的工艺优越性,促使此项技术日趋成熟。近20年来,我国有10多条原油管道试验研究了添加化学降凝剂输送技术,取得的技术成果和经济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1.1 高凝点、高粘原油的输送 我国生产的原油多属高含蜡、高凝固点、高粘度原油,对于凝固点、粘度较高的原油来说,输送工艺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加热输送,另一是常温输送。我们在加热输送高凝、高粘原油方面积累了丰富非经验,但加热输送有其弱点,一

是低输量受到热力条件的制约,二是一旦发生事故停输,必须立即抢修,及时恢复运行,否则,较长时间的停输会酿成凝管事故。 1.1.1 加热输送工艺 加热输送是指将原油加热后进入管道加压输送,通过提高原油输送温度降低其粘度,来减少管路摩阻损失。原油管道加热输送存在两方面的能量损失,散热损失和摩阻损失。热油向下站输送过程中,由于其温度高于管路周围的环境温度,存在径向温差,热油携带的热能将不断地往管外散失,因而使油流温度在向前输送过程中逐渐降低,引起轴向散热损失,油流温度下降,粘度上升,单位长度管路的压降逐渐增大。需要重视的是油流温度接近凝固点时,单位长度管路的压降会急剧上升,容易出现管道事故。我国原油大多具有粘度大、凝固点高的性质,加热输送工艺是国内原油管道常用的一种输送工艺。 还有两种不常用的加热方式,一是以阿拉斯加管道为代表,该各管线原油流速达3.13m/s,原油在高速下摩擦所产生的热能足以弥补沿程热损失,这种方式一般来说不经济,只能在特定场合下使用。另一种是利用电集肤效应加热,以印尼贝鲁克到米那斯管线为代表,长114km。 1.1.2 常温输送工艺 对于高含蜡原油管道输送,通常采用化学添加剂(降凝剂或流动改进剂、蜡晶抑制剂)、进行热处理、用轻烃馏份稀释原油、用水作成乳化液或形成水环等方式。

我国油气长输管道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油气长输管道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油气管道的主要任务是对石油、天然气及其产品进行运输,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加强对油气管道技术的研究,促进油气管道的持续发展,对于保障经济持续增长、维护人民生活和谐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标签:油气长输管道;现状;发展 1.油气管道技术的现状 1.1 原油管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原油管道的建设力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原油管道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在原油管道,已经应用了诸多先进技术,包括SCADA系统、密闭输油技术、低输量加剂技术等,大大提高了原油运输效率,也减少了管道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但就现阶段来说,我国在原油管道技术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有着明显差距,主要体现在高黏高凝原油管道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管道运行管理技术等方面[1]。基于此,接下来,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原油管道技术的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攻关,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原油管道技术水平,使我国油气管道技术与国际水平接轨。 1.2 天然气管道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研究天然气运输管道技术,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第一,地下储气库的建设。其目的在于确保天然气的安全稳定供给,维持天然气供需稳定,保障天然气调峰平稳;第二,建立长输管道系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范围内的能源贸易逐渐增加,洲际天然气管道、跨国天然气管道的数量越来越多,我国也积极加强了对网络化的输气系统的研究,并大力建设中俄天然气管道、中缅天然气管道、中哈天然气管道以及中巴天然气管道等国际长输天然气管道;第三,大管径、高压力管道。随着长输天然气管道的构建,大管径、高压力管道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2]。目前,天然气管道的干线,管径已经超过了1000毫米,管道运行压力也越来越高,输气压力高达10兆帕以上,国外的一些天然气管道,最高可达到20兆帕。西气东输工程已经基本建成,该管线全长为4210千米,管径1016毫米,设计压力为10兆帕,设计输送量为每年120×108立方米,该工程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天然气管道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 1.3 成品油管道 现阶段,我国的成品油管道技术已经逐渐发展成熟,具有输送品种多、规模大的特征,可以对重质油品、液化石油气、石油化工产品、柴油、汽油、煤油等进行运输。 世界最大的成品油管道是科洛尼尔管道,其可以对118种牌号的成品油进行

我国油气资源分布的分形特征及应用

油气资源及勘探潜力分析 导读:油气资源及勘探潜力分析,油气资源勘探,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究,我国油气资源勘探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油气资源投资环境评价及优选, 中国学术期刊文辑(2013)

目录 一、理论篇 我国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研究的新进展 1 我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喜获成果 6 西藏地区油气资源潜力与战略选区 8 新疆煤炭油气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法律对策研究 13 油气回收是提高油气资源利用率的必要之举 16 油气资源犯罪防控对策研究 19 油气资源分布的分形特征及应用 24 油气资源分类及评价方法 31 二、发展篇 油气资源税费制度简析 36 油气资源税改革下的新疆财税形势浅析 37 油气资源所在地政府构建和谐油地关系的问题与对策 39 油气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41 中国海相残留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技术探索 45 中国南海油气资源前景 51 中国企业参与俄罗斯油气资源开发的机遇与挑战 56 中国石化西部油气资源前景解读 58 中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与挑战 59 中国油气资源生产发展最优组合预测模型研建 66 中国与中亚油气资源合作现状与展望古丽娜尔 70 中哈油气资源合作面临的挑战趋势及启示 72 中日东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及法律适用 77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资源经济研究我国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研究的新进展* 彭飞鸽1袁飞2李志学1 (1.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65;2.江苏省江阴市人事局,江苏江阴214400) 摘要: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我国现行的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其制订初的目的相悖甚远,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基于石油行业面临的变化,我国目前正在酝酿对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为了促进改革,国内对于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总的来说,国内的研究主要是从我国油气资源税费改革研究、油气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国家石油安全与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关系研究、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关系研究这四个方面来进行的,已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是,其中仍有不足之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油气资源;有偿使用;新进展 中图分类号:F42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645(2009)02-0005-05 0引言 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对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源安全等方面有着重大影响。目前,我国油气资源有偿使用中存在油气资源税费远不能反映资源的真正价值、税费体系设计不规范、油气资源有偿使用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这些问题已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因此对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研究就显得相当的重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对于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研究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讨。1996年,蒲志仲、刘永爱等人提出我国油气资源有偿使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并提出为改善我国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应建立科学的油气价值理论,实现矿权配置的市场化,规范油气资源所有者、经营者和作业者之间关系等建议。[1](P24-27)之后,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对我国油气资源税费改革的研究 对于油气资源税费制度的研究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对我国资源税费制度存在问题的研究。最初,国内学者们大多都是介绍了国外石油税费制度,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比较来讨论我国油气资源税费制度。他们的研究增加了我们对国外油气资源税费制度的了解,对我国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2001年,雷涯邻、赖月莲对我国石油税制进行了分析,并从征收办法这一新角度对国外油气税收制度进行了比较,指出我国油气资源税费存在资源差异考虑不充分、征税方式和计税依据不合理的问题,使得国内的研究更进了一步。[2](P37-41)2005年,王甲山、李绍 收稿日期:2008-11-28 作者简介:彭飞鸽(1983-),女,陕西武功人,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会计与审计。 *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油气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环境补偿机制研究0(项目编号08E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石油管道漏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石油管道漏检测技术的 发展趋势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石油管道漏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摘要::随着管道运行时间的不断增长,以及腐蚀、缺陷等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原油管道泄漏事故频繁发生,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污染环境,因此对管道泄漏的检测尤为重要。管道检漏方法分为直接检漏法和间接检漏法。对于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对象,在应用中要考虑各种方法的特点,要选择合适的检漏方法,采用几种方法组成可靠而经济的原油管道综合检漏系统。 关键词:漏检测技术;管道;外检测技术;管道腐蚀 漏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油气管道检测是国内较新兴的事业,通过近年来的工作,笔者发现其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8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在对克拉玛依至乌鲁木齐的克乌复线ф529×7(8)mm管道油改气工作中发生了分歧,一种观点认为该管道已投运17年之久,管道应该报废,没有重新利用的价值;另一种观点认为,管道通过检测评价和部分改造后可以输气。两种观点争论不休,决策者因没有任何依据,很难做出选择,后来经过专家论证决定首先对管道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局部整改,通过检测、评价得出管道腐蚀剩余强度满足最大输送压力3.0MPa要求的结论,

故采纳拉后一种观点。目前管道已安全运行了2年左右,为该局节约资金约2.3亿元,节约项目投资月90%。 近几年,我国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管道安全的行业或企业标准,如Q/GDSJ0023-90“管道干线腐蚀控制调查技术规范”、SY/T0078-93“钢质管道内腐蚀控制标准”、SY/T0078-95“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预防护方法标准”、SY/T 6151-1995“钢质管道管体腐蚀损伤评价方法”、 SY6186-1996“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规程”等,国家经贸委还下发了[2000]17号令《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监督与管理暂行规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也编制了相应的《天然气管道检验规程》【59】。上述标准和法令对管道检测内容、周期都做出了要求,对加快检测技术的发展无疑产生了巨大推动。 虽然国内同行在管道外检测技术方面已取得了飞速发展,但管道内检测技术研究和应用仍有待加强。由于管道内检测器使用的清管器比日常生产中普遍使用的清洁清管器要长得多,国内早期的油气管道,不具备管道内智能检测的条件,应用前需对站场收、发装置及部分管道、管件进行改造。因此在标准中也未对此做出强制要求,致使该项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发展较慢,限制了它的广泛推广与应用。尽管目前国内一些管道公司也引进了内检测设备,但因为形成系列化,应用效果也还不十分理想。可喜的是,国内部分管道公司已认识到此方面的不足,并开始着手研究和发展管道内检测技术。目前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与长输管道

油气管道穿越工程勘察技术

油气管道穿越工程勘察技术 周亮臣 近年来,我国油气管道建设面临着有史以来的最佳时期。继西气东输管道、西部原油管道相继投产之后,目前,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勘察工作。与此同时,又有两项宏伟工程将要面世, (二 1、穿越河段的选择 油气管道需要通过江河湖海(湾)时,从安全出发,大都采取穿越方式通过,很少采取跨越方式。西气东输在中卫通过黄河,采取跨越方式,曾经是当地一道风景线,日前听说要改用隧道穿越方式以确保安全。 穿越河段应选在河道顺直、河床及两岸均稳定的河段。宜避开下列河

段: (1)河道弯曲、经常改道的河段; (2)河床冲淤变幅大的河段; (3)岸坡区岩石松软、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且对穿越工程稳定性有直接危害或潜在威胁的河段; 各布 2)钻探深度 对于沟埋敷设方式,应钻至河床最大冲刷深度以下3~5m。无冲刷深度资料时,应视河床地层条件而定。对于粉细砂土河床,钻探深度10~15m;对于中、粗、砾砂河床,钻探深度8~12m;对于卵(砾)石河床,钻探深度6~8m;对于基岩,应钻穿强风化层,当强风化层很厚时,最大深度以

10m为限。 对于定向钻穿越方式,钻探深度为设计深度以下3~5m。 对于顶管和盾构方式,钻探深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3、穿越方式的选择 (1)定向钻穿越 (不 层(粘性土、粉土、砂土等)。1998年12月,石油管道局承接苏丹输油管道尼罗河穿越,开创了岩石地层中采用定向钻的先河。穿越河段长达867m,全为岩石地层(砂岩),极限抗压强度近10MPa,经过多次失败的经验总结,历时4个月,终于穿越成功。近年来,在突破硬岩层方面又有重大突破,2005年5月5日,长吉线松花江穿越,在抗压强度达到100MPa的花岗岩

油气管道封堵抢修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油气管道封堵抢修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摘要:随着社会对于油气资源需求的不断提升,构建出质量过硬的油气管道输 送系统,已经成为了油气资源开采输送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 于管道使用年限、腐蚀以及相关的外力干扰因素,也会造成管道泄露事故的出现,所以针对管道封堵抢修技术的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给与高度重视,进而不 断完善该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油气管道封堵;抢修技术;发展现状;展望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社会经济水平正处在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与现代社会 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安全、快捷的能源保障分不开。为了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各个国家的油气管道建设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与扩大。在日常进行的油气管道 线路扩展,维修等过程中,经常需要对油气管道进行紧急的封堵抢修,尤其是海 洋油气管道,因为其环境的特殊性,很容易受到破坏。为了切实的满足社会各行 业日益提高的需求,油气管道的规模也在不断的建设和扩大当中,在管道的运行、扩展、修改、支路建设、管段更换过程中时常需要利用到封堵抢修技术,为了确 保能够及时的为社会各行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管道封堵抢修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有必要对当前的油气管道封堵抢修技术进行分析。 1油气管道封堵抢修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1.1国外油气管道封堵抢修技术的发展 由于早期几次工业革命的推进能够,国外的石油工业开启时间相对我国起步 时间早,发展迅速,技术成熟。在管道封堵抢修实践中,国外的工程师们具备成 熟的技术,也在维修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国外工程师们在陆地上开发 的油气管道封堵抢修技术也逐渐应用在海洋油气管道的维修实践中,并取得了良 好的应用效果,逐渐使油气管道的封堵抢修技术不受地点和环境的约束。 Furman-ITE公司是美国油气管道封堵抢修技术发展的先驱,在国际范围内,最早 实现了油气管道带压封堵抢修的实验,在油气管道的封堵抢修技术发展中迈出了 重要的一步。之后一种先进的管道封堵抢修技术,远程遥控压力管道定点封堵技 术在TDW公司得到实现,该技术可以达成在高压状态下对一段管道进行隔绝的 目的,从而在管道封堵抢修的过程中不需要减低管道压力,在维修的过程中不需 要放空整个油气管道,也不会影响油气管道的正常工作,该技术大大减少了油气 管道维修的时间和成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该技术也大大降低了海底油气 管道在开孔和焊接过程中的危险程度,能够实现一些油气管道周围部件,例如阀门、立管等的独立安装和更换。美国的Oil-StatesHydroTech公司,在世界石油供 应产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公司积极对海底管道封堵抢修技术进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海底油气管道维修的经验,目前该公司海底管道维修技术水平可以 达到在海平面以下1651米进行维修作业,该公司的研究水平是世界上目前最前 沿的水平,引领世界油气管道封堵抢修技术的发展方向。 1.2国内油气管道封堵抢修技术的发展 由于我国历史发展的原因,石油工业起步相较于西方国家晚了近大半个世纪。但我国石油工业自起步之后,经过几代人不断的努力,同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管道运输在油气运输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原油、天然气、成品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