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统计学填空题

应用统计学填空题

应用统计学填空题
应用统计学填空题

、社会经济统计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是通过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三种职能体现的。

2、我国的统计系统是国家综合统计系统、业务部门专业统计系统、基层单位统计组织三部分构成。

3、经济应用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4、经济应用统计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

5、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统计实践和统计理论的关系。

6、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统计指标由时间、地点、指标名称、指标数值、计量单位。、

7、标志有用文字表示的品质标志和用数字表示的数量标志之别。

8、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9、统计指标和数量标志,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变换。

10、数量标志的标志表现,又叫标志值。

11、统计指标是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名称及其数值。

12、统计指标按反映的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13、统计指标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14、统计设计是从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对统计工作所做的通盘考虑和安排。

15、统计设计的最主要内容是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分组与分组体系的设计。

16、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整体叫做统计指标体系。按设计目的和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项统计指标体系。

17、统计分组的设计包括组的拟定和组指标的拟定两个基本问题。

18、统计分组的基本原则是:必须保持各组内资料的同质性和组间资料的差异性。

19、统计分组要求各组间界限要明确,不允许重叠和交叉,及互斥性原则。

20、统计分组要求拟定的所有的组一定要能包括总体的所有单位,而不能出现有任何一个单位无组可归的情况,即包容性原则。

21、按所包括的统计研究对象的范围,统计设计可分为整体设计和专项设计;按所包括的统计研究工作阶段,统计设计可分为单阶段设计和全阶段设计。

22、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分为专门调查和统计报表两种。

23、统计调查按其调查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种。

24、统计调查按其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25、调查表一般有单一表和一览表两种形式。

26、我们把搜集调查资料的全部单位的总体称为调查对象。它是由调查目的所决定的并由许多性质相同的调查单位所组成。

27、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这是全面调查。

28、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都属于非全面调查。

29、调查人员亲临现场对调查单位直接进行清点和计量,这种调查方法称为直接观察法。

30、按照代表性误差产生发原因和特点,一般可分为偶然性误差和系统性误差。

31、无论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会产生登记性误差,而代表性误差则是非全面调查所固有的,是不可避免的。

32、调查资料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客观存在的时间,即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是调查时间。

33、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叫次数(频数)

34、异距数列为消除各组频率由于组距不同不可比需要计算频率密度指标。

35、频率密度是单位组距内分布内分布的频率。

36、为了便于计算和分析,编制组距数列时应尽可能采用等距分组。

37、当数量变动不均衡,或由于特殊的研究目的,组距数列应采用异距分组。

38、向下累计是由变量值高的组向变量值低的组依次累计。

39、各种社会经济总体的分布大多趋近于钟型分布。

40、测验中题目偏易,多数学生考分偏高的情况下,其次数分布常呈左偏分布。

41、检查长期计划的完成情况时,若计划任务规定的是长期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检查计划完成程度应采用水平法。

42、权数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频数形式,一种是频率形式。

43、结构相对数各部分比重之和等于1

44、各个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和为零。

45、是非标志的平均数是成数P。是非标志的标准差是根号下P(1-P)

46、全距是标志值数列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

47、对于分组资料掌握了各组单位总量求平均数用加权算数平均数的方法。

48、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称为中位数。

49、总量指标的局限性表现在受总体规模大小的影响。

50、众数是变量数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51抽样推断是建立在随机抽样原则的基础上的。

52、抽样推断和全面调查结合运用,既实现了调查资料的全面性,又保证了调查资料的可靠性。

53、全及指标是我们推断的目标,其值是唯一确定的量,样本指标随样本不同而不同,因而是随机变量。

54、在抽样推断中,误差的来源有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55、抽样推断中的抽样误差就是指偶然性代表性误差。

56、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样本容量与抽样误差成反比;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变动度与样本容量成正比。

57、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总是大于不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

58、样本的可能数目既和总体的变异度、样本的容量、抽样的方法有关,也和抽样的组织形式有关。

59、就数量关系来说,抽样调查是建立在概率论的大数法则基础上。

60、大数法则是关于大量的随机现象的平均结果具有稳定性质的法则。

61、若采取重复抽样,当样本单位数为100时,则抽样平均误差仅为总体标准差的十分之一。

62、一个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实际误差是无法求知的。

63、所有可能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误差的一般水平称为抽样平均误差。

64、抽样极限误差是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

6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极限误差增大,则推断的可靠程度提高,估计的精度降低。

66、要求样本指标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这属于抽样推断的无偏性。

67、必要样本容量是指满足既定的抽样效果和概率保证程度要求时,样本数目的最小值。

68、样本单位数受误差范围的制约,允许误差越小,则样本单位数需要的越多,以重复抽样来说,其他条件不变时,允许误差缩小一半,则样本单位数必须增加到原来的4倍,而允许误差扩大一倍,则样本单位数只需要原来的四分之一。

69、参加估计的单位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含答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__统计实践____和___统计理论__的关系。 2.总体是由许多具有_共同性质_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__总体_的组成单位。 3.统计单体具有3个基本特征,即__同质性_、__变异性_、和__大量性__。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_企业全部产品__,个体是__每一件产品__。 5.样本是从__总体__中抽出来的,作为代表_这一总体_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6.标志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_数量标志_和_品质标志_两种。 7. 8.统计指标按其数值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__总量指标__、__相对指标_和__平均指标__。 9.指标与标志的主要区别在于: (1)指标是说明__总体__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__总体单位__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__数量__表示的_品质标志_与能用_数量_表示的_数量标志_,而指标都是能用_数量_表示的。 10.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_统计设计_、_统计调查_、_统计整理_和__统计分析__4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A.全部工业企业 B.8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3.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 A.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200家公司 C.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4.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5.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C)。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质量指标 6.某工人月工资为1550元,工资是( 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7.某班4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4个数字是( D)。 A.标志 B.指标值 C.指标 D.变量值 8.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D)。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9.统计工作的成果是(C)。 A.统计学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分析和预测 10.统计学自身的发展,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C)。 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2008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 应用统计学 主考教师 专业: 学号: 姓名: 成绩: 1 C 2 B 3 A 4 C 5 B 6 B 7 A 8 A 9 C 10 C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2. 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0.4,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 50 B 8 C 0.02 D 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 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 .5%×7%×9% B. 105%×107%×109% C .(105%×107%×109%)-1 D. 1%109%107%1053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则物价增(减)变化的百分 比为 A. –5% B. –4.76% C. –33.3% D. 3.85%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x y 75.1280? -=, 回归系数b= -1.75表示 A.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75个单位 B.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1.75年时间 D. 时间每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 7.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 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x =70件,σ=5.6件 乙车间: x =90件, σ=6.3件 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 甲车间 B. 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 无法作比较 9. 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A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方 B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加然后除以年数 C 先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1” D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10. 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应用统计学模拟题答案

一、判断题(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每题5分,共25分) (1) 复相关系数(复判定系数的开方)表示被解释变量与所有解释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偏回归系数表 示被解释变量与多个解释变量中的其中一个的相关程度。 F ,偏回归系数不反映相关程度,而是净影响。 (2) 当原始变量数量级差异较大时,用相关系数矩阵做主成分分析较好。 T ,因为原始变量数量级差异较大时,对标准化变量作主成分分析较好。 (3) 在自相关出现时,通常计算的预测值的方差和标准误就不是有效的。 T ,因为存在自相关时,预测值的方差和标准误不再是真实方差的无偏估计 (4) 一研究者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他担心协变量z 可能对数据产生影响,因此对响应变量y 和z 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r(y,z)=0,这表明不需要作协方差分析。 F ,r(y,z)=0,仅表明z 对组间变异影响不大,但是还可能影响组内变异。 (5)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都要求原始变量间有较强的相关性,且主成分和公因子都能写成原始变量 的线性组合。 F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都要求原始变量间有较强的相关性,但是主成分可以写成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潜在因子不能。 二、(20分)根据美国1961年第一季度至1977年第二季度的数据,我们得到了如下的咖啡需求函数的回 归方程: ) 37.0()03.6() 74.3()55.0() 23.1() 14.2(: t 0097D .0-16D .0096D .0P 15ln .051lnI .017lnP .028.1Q ?ln 3t 2t 1t t t t t ------'++-= 其中,Q=人均咖啡消费量(磅);P=咖啡价格(以1967年价格为不变价格);I=人均可支配收入(千 元,以1967年价格为不变价格);P’=茶的价格(1/4磅,以1967年价格为不变价格);D1=1:第一季度;D2=1:第二季度;D3=1:第三季度。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模型中P t 和I t 的偏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是什么?咖啡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价格增加一个百分点,咖啡需求降低0.17个百分点;收入增加一个百分点,咖啡需求增加0.51个百分点 (2) 咖啡和茶是互补品还是替代品?为什么?t p ’=0.55<1, 不显著,∴茶和咖啡是无关品 (3) 你如何解释模型中虚拟变量的作用?反映咖啡需求是否存在季节效应 (4) 咖啡的需求是否存在季节效应?做t 检验:D 1和D 2的t 值>3,显著,D 3不显著,说明第一季度需求比第四季度低9.6%,第二季度咖啡需求比第四季度咖啡需求低16%,这两个季度差异显著,第三季度与第四季度需求差异不显著。 三、测量模型:5 259.054278.043171.032 148.021182.01e ksi X e ksi X e ksi X e ksi X e ksi X +=+=+=+=+=, 2 88.02175.01epsilon eta Y epsilon eta Y +=+=,φ12=0.26 结构模型:zeta ksi ksi eta +-=229.0143.0 (1) 计算X1,X2,X3,X4,X5的变量共同度:0.67, 0.23, 0.50, 0.61, 0.35 (2) eta 的测量可靠性较高,因为两个因子载荷都大于0.7,ρ=0.8 四、某城市环保监测站对14个监测点采集大气样品,测量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飘尘的含量,该市城区按照大气污染程度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严重污染地区,第二类为一般污染地区,第三类为基本没有污染的地区。根据这些数据用SPSS 作判别分析,得到输出结果如下,试解释各表。该城市另有两个单位测定了其所在地大气污染物含量(见表1),试判断这两个单位的污染情况属于哪一类。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库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应用统计学》练习测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 .统计有三种涵义,其基础是 ( ) 。 ( 1 ) 统计学( 2 ) 统计话动( 3 ) 统计方法( 4 ) 统计资料 2 .若要了解某市工业生产设备情况,则总体单位是该市 ( ) 。 ( 1 ) 每一个工业企业( 2 ) 每一台设备( 3 ) 每一台生产设备( 4 ) 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3 .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刷为65 分、 71 分、 80 分和87 分,这四个数字是 ( ) 。( 1 ) 指标( 2 ) 标志( 3 ) 变量( 4 ) 标志值 4 .现要了解某机床厂的生产经营情况,该厂的产量和利润是 ( ) 。 ( 1 ) 连续变量( 2 ) 离散变量( ) 3 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4 ) 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5 . ( ) 是统计的基础功能。 ( 1 ) 管理功能( 2 ) 咨询功能( 3 ) 信息功能( 4 ) 监督功能 6 . ( ) 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 1 ) 真实性( 2 ) 及时件( 3 ) 总体性( 4 ) 连续性 7 .统汁研究的数量必须是 ( ) 。 ( 1 ) 抽象的量( 2 ) 具体的量( 3 ) 连续不断的量( 4 ) 可直接相加量 8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则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 ) 。 ( 1 ) 指标和标志之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变换( 2 ) 指标和标志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3 ) 指标和标志之间不存在戈系( 4 ) 指标和标志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9 .对百货商店工作人员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 ( ) 。 ( 1 ) 各百货商店 ( 2 ) 各百货商店的全体工作人员( 3 ) 一个百货商店( 4 ) 每位工作人员 10 .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 ) 。 ( 1 ) 全国人口( 2 ) 每一个人 ( 3 ) 每一户( 4 ) 工人工资 11 .对某城市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普查,填报单位是 ( ) 。 ( 1 ) 全部设备 ( 2 ) 每台设备( 3 ) 每个工业企业( 4 ) 全部工业企业 12 .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4 / 5 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 ( ) 。 ( 1 ) 普查 ( 2 )典型调查 ( 3 ) 抽样调查 ( 4 ) 重点调查 13 .统计调查项目是 ( ) 。 ( 1 ) 调查过程中应进行的工作总和( 2 ) 统计调查计划 ( 3 ) 在进行调查过程中必须得到回答的问题目录( 4 ) 用统计调查的结果来得到答案的项目 14 .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 ) 。 ( 1 ) 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 2 ) 确定调查的范围( 3 ) 确定调查的单位 ( 4 ) 登记的方便 15 .某厂的职工人数构成如下:

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

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 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数据的调查方 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 第一章:导论 1. 只能归类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称为分类数据 2. 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称为顺序数据 3. 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测值称为数值型数据 4. 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称为总体 5. 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的元素的集合称为样本 6. 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参数 7. 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统计量 8. 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称为分类变量 9. 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称为顺序变量 10. 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称为数值型变量 11. 只能取可数值的变量称为离散型变量 12. 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称为连续型变量 第二章:数据收集 1.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的数据收集方法,称为抽样调查。 2. 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3.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 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 式 称为统计报表 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 1. 落在某一特定类别或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频数 2. 把各个类别及其落在其中的相应频数全部列出, 并用表格形式表示出来, 称为频数分布 3. 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据与全部数据之比,称为比例 4. 将比例乘以 100 得到的数值,称为百分比或百分数,用 %表示 5. 样本或总体中各不同类别数值之间的比值,称为比率 6. 分类数据的图示:条形图, pareto 图,对比条形图,饼图 7. 将各有序类别或组的频数逐级累加起来得到的频数称为累计频数 8. 将各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累计频率 9. 顺序数据的图示:累计频数分布图,环形图 10. 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原始数据按照某种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组别称为数据分组 11. 分组后的数据称为分组数据 12. 把变量值作为一组称为单变量值分组 13. 将全部变量值一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 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 称为组距分组 14. 在组距分组中,一个组的最小值称为下限,最大值称为上限 15. 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的差称为组距 16. 各组组距相等的组距分组称为等距分组 17. 各组组距不相等的组距分组称为不等距分组 18. 每一组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重点值称为组中值 19. 用矩形的宽度和高度即面积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称为直方图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201310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201310

一、统计的涵义是什么? 二、什么是统计学? 三、历史上统计学的流派有哪些?各自的作用 是什么? 搜集资料并思考:“大数据”与统计学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什么是描述统计?什么是推断统计? 第二章 一、什么是变量?什么是数据? 二、统计数据测度的层次有哪些? 三、统计数据的来源有哪些?有什么不同之 处? 四、统计数据的误差有哪些? 五、对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六、统计调查方式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 七、数据搜集的方法有哪些?各自有哪些特 点? 八、利用间接数据来源,搜集下列数据(要求注 明数据来源) 1.世界各国移动电话普及率 2.我国各省移动电话普及率

一、数据描述的步骤是什么? 二、对数量数据进行分组有哪些方法?这些方 法分别对应哪种数据? 三、适合描述品质数据分布有哪些图?适合描 述数量数据分布有哪些图? 四、下表为2005年各省移动电话用户数(万户) 北京1333.3 河北1560.5 广西887.5 天津446.4 山西775.1 重庆832.6 辽宁1199.9 吉林768.2 四川1556.6 上海1327.2 黑龙江1032.7 贵州461.6 江苏2279.9 安徽916.6 云南760.1 浙江2383.8 江西712.1 西藏39 福建1163.7 河南1450.3 陕西810.2 山东1962 湖北1179.4 甘肃360.5 广东5580.7 湖南1071.4 青海120.6 海南170.1 内蒙古612.4 宁夏166.7 新疆486.2 1.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出累积频数和累积 频率,并绘制直方图; 2.制作直方图。该数据集是否适合茎叶图描 述,为什么? 五、在某年级随机抽取35名大学生,调查他们 每周上网时间情况,得到的数据如下(单位:小时):

应用统计学

应用统计学 课程编码:202136 课程英文译名:Practical Statistics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选修课 开课对象:工业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5 学分: 2学分; 总学时: 32学时; 理论课学时: 32 学时; 实验学时: 0学时; 上机学时: 0 学时 先修课程:概率论 教材:应用统计,朱洪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 参考书:【1】应用统计学,倪加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应用统计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的科学,通过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资料的搜索、整理、分析和推断,阐明社会经济现象本质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以达到对社会经济现象整体的具体的认识。该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设。 通过本课程的教育需达到以下目的:1、为经济管理提供统计调查,资料整理汇总和统计分析的一般原则和方法;2、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3、为学习其他经济管理课程和从事经济研究工作提供数量分析的方法。学习中要正确理解课程中的各个基本概念,了解统计工作的各个阶段,掌握统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应用经济统计信息,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明确统计的对象及其特点,了解统计的性质与作用以及统计工作的基本环节。透彻理解统计学中的基本范畴,初步建立统计思想。 2.理解统计调查的概念,了解统计调查方法的种类,掌握统计报表制度和各种专门调查的概念、特点以及各种调查方法的结合运用。 3.了解统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了解次数分布的类型,统计表的结构,掌握制表的一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精简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学得关系就是__统计实践____与___统计理论__得关系。 2.总体就是由许多具有_共同性质_得个别事物组成得整体;总体单位就是__总体_得组成单位。 3.统计单体具有3个基本特征,即__同质性_、__变异性_、与__大量性__。 4.要了解一个企业得产品质量情况,总体就是_企业全部产品__,个体就是__每一件产品__。 5.样本就是从__总体__中抽出来得,作为代表_这一总体_得部分单位组成得集合体。 6.标志就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得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_数量标志_与_品质标志_两种。 7.性别就是_品质标志_标志,标志表现则具体体现为__男__或__女_两种结果。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得同质性就是指(A )。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得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得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得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得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得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得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就是( D )。 A、全部工业企业????B、8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800家工业企业得全部工业产品 3.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得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得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 A )。

A、200家公司得全部职工??B、200家公司 C、200家公司职工得全部工资?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得工资 4.一个统计总体(D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5.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得质量,则该产品等级就是( C)。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D、质量指标 6.某工人月工资为1550元,工资就是( B )。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测 7.统计学自身得发展,沿着两个不同得方向,形成(C)。 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三、多项选择题 1.统计得含义包括( ACD)。 A、统计资料?B、统计指标???C、统计工作 D、统计学?E、统计调查 2.统计研究运用各种专门得方法,包括( ABCDE )。 A、大量观察法??B、统计分组法??C、综合指标法 D、统计模型法? E、统计推断法 3.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统计指标?( ACDE ) A、我国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 B、某同学该学期平均成绩 C、某地区出生人口总数 D、某企业全部工人生产某种产品得人均产量 E、某市工业劳动生产率 4.统计指标得表现形式有(BCE )。

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

应用统计学概念整理 第一章:导论 1.只能归类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称为分类数据 2.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称为顺序数据 3.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测值称为数值型数据 4.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称为总体 5.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的元素的集合称为样本 6.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参数 7.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统计量 8.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称为分类变量 9.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称为顺序变量 10.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称为数值型变量 11.只能取可数值的变量称为离散型变量 12.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称为连续型变量 第二章:数据收集 1.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 的数据收集方法,称为抽样调查。 2.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3.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数据的调查方 式称为统计报表 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 1.落在某一特定类别或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频数 2.把各个类别及其落在其中的相应频数全部列出,并用表格形式表示出来,称为频数分布 3.一个样本或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据与全部数据之比,称为比例 4.将比例乘以100得到的数值,称为百分比或百分数,用%表示 5.样本或总体中各不同类别数值之间的比值,称为比率 6.分类数据的图示:条形图,pareto图,对比条形图,饼图 7.将各有序类别或组的频数逐级累加起来得到的频数称为累计频数 8.将各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累计频率 9.顺序数据的图示:累计频数分布图,环形图 10.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原始数据按照某种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组别称为数据分组 11.分组后的数据称为分组数据 12.把变量值作为一组称为单变量值分组 13.将全部变量值一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称为组距分组 14.在组距分组中,一个组的最小值称为下限,最大值称为上限 15.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的差称为组距 16.各组组距相等的组距分组称为等距分组 17.各组组距不相等的组距分组称为不等距分组 18.每一组的下限和上限之间的重点值称为组中值

应用统计学试题和答案汇编

《统计学》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依据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不同,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_数据和_____________数据。 2、收集的属于不同时间上的数据称为 数据。 3、设总体X 的方差为1,从总体中随机取容量为100的样本,得样本均值x =5,则总体均值的置信水平为99%的 置信区间_________________。(Z 0.005=2.58) 4、某地区2005年1季度完成的GDP=50亿元,2005年3季度完成的GDP =55亿元,则GDP 年度化增长率为 。 5、在某城市随机抽取13个家庭,调查得到每个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数据如下:1080、750、1080、850、960、2000、1250、1080、760、1080、950、1080、660,则其众数为 ,中位数为 。 6、判定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 7、设总体X ~ ) ,(2 σμN ,x 为样本均值,S 为样本标准差。当σ未知,且为小样本时, 则 n s x μ -服从自由度为n-1的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 8、若时间序列有20年的数据,采用5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序列中剩下的数据有 个。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3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 14分) 1、.研究如何对现象的数量特征进行计量、观察、概括和表述的理论和方法属于 ( ) ①、应用统计学 ②、描述统计学 ③、推断统计学 2、若各个标志值都扩大2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3,则平均数 ( ) ①、扩大2倍 ②、减少到1/3 ③、不变 3、在处理快艇的6次试验数据中,得到下列最大速度值:27、38、30、37、35、31. 则最大艇速的均值 的无偏估计值为 ( ) ①、32.5 ②、33 ③、39.6 4、某地区粮食作物产量年平均发展速度:1998~2000年三年平均为1.03,2001~2002年两年平均为1.05,试确定1998~2002五年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 ) 5、若两个变量的平均水平接近,平均差越大的变量,其 ( ) ①、平均值的代表性越好 ②、离散程度越大 ③、稳定性越高 6、对正态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时,其它条件不变,置信水平α-1越小,则置信上限与置信下限的差( ) ①、越大 ②、越小 ③、不变 7、若某总体次数分布呈轻微左偏分布,则成立的有 ( )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6,组数为6,为统计运算方便,组距取( B )。 A 、 B 、9 C 、6 D 、10 2.某商业局对其所属商店的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 C )。 A 、80—89% 90—99% 100—109% 110%以上 B 、80%以下 —90% —100% —110% C 、90%以下 90—100% 100—110% 110%以上 D 、85%以下 85—95% 95—105% 105—115% 3.以下是根据8位销售员一个月销售某产品的数量制作的茎叶图 3 02 6785 5654 则销售的中位数为( C )。 A. 5 B. 45 C. D. 4.按使用寿命分组的产品损坏率一般表现为( D )分布。 A 、钟型 B 、对称 C 、J 型 D 、U 型 5.某11位举重运动员体重分别为:101斤、102斤、103斤、108斤、102斤、105斤、 102斤、110斤、105斤、102斤,据此计算平均数,结果满足( D )。 A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 C 、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D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6.甲数列的标准差为,平均数为70,乙数列的标准差为,平均数为7,则( D )。 A 、甲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B 、乙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C 、两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D 、甲数列离散程度大; 7.某银行想知道平均每户活期存款余额和估计其总量,根据存折账号的顺序,每50本 存折抽出一本登记其余额。这样的抽样组织形式是( C ) A 、类型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机械抽样 D 、纯随机抽样 8.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 是( B )。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内均方和除以组间均方 9. 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正,则( A )。 A 、表明现象正相关 B 、表明现象负相关

《应用统计学》模拟考试题参考标准答案

《应用统计学》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

————————————————————————————————作者:————————————————————————————————日期:

应用统计学模拟考试题答案 得分评阅人一、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号前的括号内划“√”,在你认为 错误的题号前的括号内划“×”。 (√)1、在统计调查中,抽样调查因为诸多优点而最经常被采用。 (√)2、按照计量尺度的差异,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三类。 (×)3、抽样误差是抽样调查中可以设法消除的误差。 (×)4、在假设检验中,如果所计算的P值越小,说明检验结果越不显著。(√)5、不存在趋势的时间序列称为平稳时间序列。 (√)6、拉氏物价指数是以基期的商品交易量作为同度量因素加权的。(√)7、展示时间序列数据的最佳图形是线图。 (√)8、统计表主要由表头、行标题、列标题、数字资料和表外附加五部分组成。 (×)9、多数情况下,t分布是一个右偏分布。 (×)10、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都是用来衡量数据离散趋势的。 得分评阅人二、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将唯一的正确答案选项写在题号前的括号内。 ( A)11、下列变量中属于数值型变量的是 A、汽车轮胎的直径 B、汽车的内燃机类型 C、产品等级 D、学生生源类别 (C)12、以下各种抽样方式中一定属于非随机抽样的方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重点抽样 D、类型抽样 (C )13、下列图形中不能展示分类数据的图是: A、条形图 B、饼图 C、直方图 D、环状图 (B)14、经验数据表明某电话订票点每小时接到订票电话的数目X是服从常

《应用统计学》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

《应用统计学》本科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有三种涵义,其基础就是( )。 (1)统计学 (2)统计话动 (3)统计方法 (4)统计资料 2.一个统计总体( )。 (1)只能有个标志 (2)只能有一个指标 (3)可以有多个标志 (4)可以有多个指标 3.若要了解某市工业生产设备情况,则总体单位就是该市( )。 (1)每一个工业企业 (2)每一台设备 (3)每一台生产设备 (4)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 4.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刷为65分、71分、80分与87分,这四个数字就是( )。 (1)指标 (2)标志 (3)变量 (4)标志值 5.下列属于品质标志得就是( )。 (1)工人年龄 (2)工人性别 (3)工人体重 (d)工人工资 6.现要了解某机床厂得生产经营情况,该厂得产量与利润就是( )。 (1)连续变量 (2)离散变量 ()3前者就是连续变量,后者就是离散变量 (4)前者就是离散变量,后者就是连续变量 7.劳动生产率就是( )。 (1)动态指标 (2)质量指标 (3)流量指标 (4)强度指标 8.统计规律性主要就是通过运用下述方法经整理、分析后得出得结论( )。 (1)统计分组法 (2)大量观察法 (3)练台指标法 (4)统计推断法 9.( )就是统计得基础功能。 (1)管理功能 (2)咨询功能 (3)信息功能 (4)监督功能 10.( )就是统计得根本准则,就是统计得生命线。 (1)真实性 (2)及时件 (3)总体性 (4)连续性 11.构成统计总体得必要条件就是( )。 (1)差异性 (2)综合性 (3)社会性 (4)同质性 12.数理统计学得奠基人就是( )。 (1) 威廉·配第 (2)阿亭瓦尔 (3)凯特勒 (4)恩格尔 13.统汁研究得数量必须就是( )。 (1)抽象得量 (2)具体得量 (3)连续不断得量 (4)可直接相加量 14.数量指标一般表现为( )。 (1)平均数 (2)相对数 (3)绝对数 (1)众数 15.指标就是说明总体特征得.标志则就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得,所以( )。 (1)指标与标志之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变换 (2)指标与标志都就是可以用数值表示得 (3)指标与标志之间不存在戈系 (4)指标与标志之间得关系就是固定不变得 答案:一、1(2) 2(4)3(4)4(4)5(2)6(4)7(2)8(2)9(3)10(1)11(4)12(3)13(2)14(3)15(1) 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判析题 l.统计学就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得方法论科学,所以它不关心、也不考虑个别现象得数量特征。 ( ) 2.三个同学得成绩不同.因此仃在三个变量 ( ) 3.统计数字得具体性就是统讣学区别于数学得根本标志。 ( ) 4.统计指标体系就是许多指标集合得总称。 ( ) 5.一般而言,指标总就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就是标志得直接承担者。( ) 6.统计研究小得变异就是指总体单位质得差别。 ( ) 7.社会经济统计就是在质与量得联系中.观察与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得数量方面。( ) 8.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得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 9.综合为统计指标得前提就是总体得同质性。( ) 10.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就是数量指标,其值大小与研究得范围大小有关。( )

应用统计学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与教学计划课程代码一致) 课程类型:适用专业: 总课时数:学分: (注:课程类型是指通识教育、专业必修、专业选修、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其它课程) 一、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1.统计学是各大专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任务和目的是人们要从事经济研究和各种社会经济管理活动,都应该学会运用统计工具,掌握基本的统计理论和方法,才能做好工作。 2.应用统计学可以从实际出发,运用案例讲故事式地阐明统计理论和方法。在内容上包括描述统计方法、推断统计方法以及社会经济、管理中常用的一些统计方法;在写法上与计算机紧密结合,大部分统计方法都给出了Excel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数据分析结果的解析;在编排上把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集中在第11章阐述,保证了应用统计学理论学习的连贯性。 3.应用统计学的基本要求是使考生掌握如何应用统计学的概念与方法来解决社会经济中的各种问题。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应用统计学的基本要求是使考生掌握如何应用统计学的概念与方法来解决社会经济中的各种问题。

2. 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绪论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学习统计的含义,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及其特点,统计学的应用——在经济 研究和管理中的应用,统计学的基本范畴,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计算机在统计中的应用。 重点:1统计学的应用 2统计学的的基本范畴 3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4计算机在统计中的应用。 难点:1统计学的的基本范畴 2计算机在统计中的应用 二数据与数据收集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学习数据,数据的收集,原始数据的收集,次级数据的收集 重点:1数据的测量尺度 2数据的收集 3次级数据的收集 难点:1数据的测量长度 2次级数据的收集 三数据整理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学习数据的整理,数据整理结果的描述统计指标,数据整理结果的描述: 统计表和统计图 重点:1数据汇总 2统计指标 3数据整理结果的描述 统计表和统计图 难点:1统计指标 2数据整理结果的描述 统计表和统计图 四数据分布特征的度量

《应用统计学》模拟考试题2011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7 页 应用统计学模拟考试题答案 一、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号前的括号内划“√”,在你认为错误的题号前的括号内划“×”。 ( √ )1、在统计调查中,抽样调查因为诸多优点而最经常被采用。 ( √ )2、按照计量尺度的差异,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 数值型数据三类。 ( × )3、抽样误差是抽样调查中可以设法消除的误差。 ( × )4、在假设检验中,如果所计算的P 值越小,说明检验结果越不显著。 ( √ )5、不存在趋势的时间序列称为平稳时间序列。 ( √ )6、拉氏物价指数是以基期的商品交易量作为同度量因素加权的。 ( √ )7、展示时间序列数据的最佳图形是线图。 ( √ )8、统计表主要由表头、行标题、列标题、数字资料和表外附加五部分 组成。 ( × )9、多数情况下,t 分布是一个右偏分布。 ( × ) 10、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都是用来衡量数据离散趋势的。 二、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将唯一的正确答案选项写在题号前的括号内。 ( A )11、下列变量中属于数值型变量的是 A 、汽车轮胎的直径 B 、汽车的内燃机类型 C 、产品等级 D 、学生生源类别 ( C )12、以下各种抽样方式中一定属于非随机抽样的方式是: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等距抽样 C 、重点抽样 D 、类型抽样 ( C )13、下列图形中不能展示分类数据的图是: A 、条形图 B 、饼图 C 、直方图 D 、环状图 ( B )14、经验数据表明某电话订票点每小时接到订票电话的数目X 是服从常

数为120的泊松分布,请问该订票点每10分钟内接到订票电话数目 Y的分布类型是: A、正态分布 B、泊松分布 C、二项分布 D、超几何分布 (D)15、下列有关统计分组的一些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统计分组是指按照某些重要标志把总体分成若干部分的科学分类 B、数值型数据的分组的组数主要取决于数据的全距和组距的大小 C、统计分组的目的是为了展现总体的内部结构或分布规律 D、统计分组只能按照一个标志单独进行 (C)16、下面有关相关关系的一些说法错误的是: A、相关关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关系 B、简单相关系数是用来定量描述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 C、简单相关系数为零时,说明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 D、简单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越密切 (B)17、已知一组数据为10,8,7,3,5,6,8,请问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A、8 B、7 C、6.5 D、10 (B)18、某样本数据的方差是36,均值是10,则该组数据的离散系数是: A、3.60 B、0.60 C、1.67 D、0.28 (D)19、下列有关参数估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参数估计就是利用样本统计量的值来对总体的参数进行估计 B、参数估计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等形式 C、区间估计必须有相应的置信度作为保证 D、区间估计的宽度越大说明估计的精确度越高 (C)20、下列有关时间序列的说法错误的是: A、长期趋势是指指标值随时间变化呈现出持续的上升或下降的变动 B、循环波动是一种周期性变动 C、季节变动是指周期为一年上的周期性变动

应用统计学_第一阶段练习74363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应用统计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共20题,总分值2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根据样本调查数据,制作统计数据分布直方图属于:(1 分)A A. 描述统计 B. 推断统计 C. 科学统计 D. 经验统计 2. 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这样的分组方法称 为( ) (1 分)B A. 单变量值分组 B. 组距分组 C. 等距分组 D. 连续分组 3. 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消费是200元, 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这里的参数是: (1 分)C A. 1000个消费者 B. 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 C. 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额 D. 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额 4. 运用样本数据的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变量的关系属于:(1 分)B A. 描述统计 B. 推断统计 C. 科学统计 D. 经验统计 5. 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1 分)D A. 作用不同 B. 组织方式不同 C. 灵活程度不同 D. 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6. 由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和两个四分位数5个特征值绘制而成的,反映原始数据分 布的图形,称为( ) (1 分)D A. 环形图 B. 茎叶图 C. 直方图 D. 箱线图

7. 要反映我国工业企业的整体业绩水平,总体单位是: (1 分)B A. 我国每一家工业企业 B. 我国所有工业企业 C. 我国工业企业总数 D. 我国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 8. 为了反映商品价格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在统计中应采用( ) (1 分)C A. 划分经济类型的分组 B. 说明现象结构的分组 C. 分析现象间依存关系的分组 D. 上述都不正确 9. 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管需要研究公司雇员的饮食习惯,改善公司餐厅的现状。他注意到, 雇员要么从家里带饭,要么在公司餐厅就餐,要么在外面的餐馆就餐。他收集数据的方法属于: (1 分)D A. 访问调查 B. 邮寄调查 C. 个别深度访问 D. 观察调查 10. 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统计年鉴》中找到的2006年城镇家庭的 人均收入数据属于: (1 分)C A. 分类数据 B. 顺序数据 C. 截面数据 D. 时间序列数据 11. 下面的哪一个图形最适合描述结构性问题( ) (1 分)B A. 条形图 B. 饼图 C. 对比条形图 D. 直方图 12. 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的人回答他们的 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的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使用信用卡。这里的“月收入” 是: (1 分)C A. 分类变量 B. 顺序变量 C. 数值型变量 D. 离散变量 13. 统计整理阶段最关键的问题是( ) (1 分)B A. 对调查资料的审核 B. 统计分组 C. 统计汇总 D. 编制统计表 14. 下面哪一项属于连续性变量(1 分)C A. 学生的籍贯 B. 保险公司雇员数 C. 奶牛24小时的产奶量 D. 某杂货店一天销售的牛奶件数(箱) 15. 调查时限是指( ) (1 分)B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 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 C. 调查工作登记的时间 D. 调查资料的报送时间 16. 调查项目( ) (1 分)A A. 是依附于调查单位的基本标志 B. 与填报单位是一致的 C. 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D. 是依附于调查对象的基本指标

应用统计学模拟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8分) 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 ) A 、数量特征和客观规律 B 、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C 、数量关系和认识客体 D 、数量关系和研究方法 2、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 ) A 、每一户 B 、所有的户 C 、每一个人 D 、所有的人 3、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 A 、分组标志的正确选择 B 、分组形式的选择 C 、组限的确定 D 、运用多个标志进行分组,形成一个分组体系 4、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 实质上取决于( ) A 、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 、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 、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 、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5、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0< r < 1 B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