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人宗教信仰

华人宗教信仰

华人宗教信仰
华人宗教信仰

3. 東南亞華僑的宗教信仰

今天的海外華人有三千五百萬人,其中百分之八十定居在東南亞各國,而單單在印尼、馬來西亞、汶萊等伊斯蘭教國家的華人就多達一千六百萬。他們是何時定居在那裡的?他們的宗教信仰認同為何?他們與當地人的文化融合情況如何?這些都是我們華人教會在推動「回宣」之前需要了解的。

絲路與華人移民潮

由於陸上及海上絲路的開拓,華人為了經商,定居於外地的情形逐漸普遍,就逐漸形成今日的「華僑」。但是深入研究華人的移民潮時發現,大部份的華僑並不一定是為了經商而去的,反而是在明、清兩朝,由於戰亂或經濟誘因而遷移去的更多。雖然如此,絲路的開拓,還是為華人移民提供了一條便捷而且熟悉的途徑。海外華人移民潮可以分為下列幾個階段:

1.宋、元時期

雖然海上及陸上絲路早在唐朝時期以前就已經開通,但是華人定居於海外的情形並不普遍。目前所發現的少數證據包括在汶萊首都的回教墓地中,發現了一塊宋朝景炎甲子年(1267年)蒲宗閔的墓碑。蒲宗閔是泉州阿拉伯裔的望族,他也是後來宋、元之際名人蒲壽庚的先祖。他在宋朝淳祐年間奉派出使渤泥國(即汶萊),後死於任所。但是由於蒲宗閔是宋朝的外交官,而且東南亞並沒有發現宋元時期的華人墳地。因此,沒有證據顯示在這個時期有大量華人定居於東南亞。

另外由於宋朝覆滅時,蒙古人進攻雲南的大理國,並將之納為行省。因此戰亂中許多雲南一帶的少數民族為逃避蒙古人而湧入中南半島,甚至有些人輾轉遷移至婆羅洲,他們就是今日達雅克人(Dayak)的祖先。所以這些達雅克人也算是廣義的「中國人」後代!這些達雅克人原來沒有文明,甚至有食人及獵頭的惡習,但是後來在荷蘭殖民政府及宣教士的宣導下,許多達雅克人信了基督教,甚至有些已經成為印尼都市中的精英份子。1959年印尼的達雅克人的教會與北婆羅洲的華人教會合併,組成了「婆羅洲福音教會」(SIB)。

2.明朝初期

明朝初年鄭和下西洋的時期,隨同艦隊前往的人數多達兩萬多人,而且前後七次,長達將近三十年。因此有些人留在一些港口,作後勤補給的工作。以馬來西亞的馬六甲為例,當地的土生華人稱為「峇峇娘惹」,據稱就是鄭和當年留下的中國人,與當地馬來女子通婚的後代。另外一種當地傳說是,1460年代,明朝一位漢麗寶「公主」嫁給了馬六甲國王。當時她帶去了六百位侍從及官員,這些人就成為「峇峇娘惹」的先祖,而他們所住的地方

就稱為「三保山」。當然據考證這位「公主」可能只是明朝一位官員的女兒,但是當時有不少中國人定居在馬六甲是可能的事實。

另外當鄭和下西洋到達印尼爪哇時,當地已有廣東及福建漳泉來的華人,而且很多是伊斯蘭教徒。印尼前總統瓦悉德的先祖陳金德就是泉州的回族,也是伊斯蘭教的長老,他於1417年隨鄭和前往印尼,後來就定居於泗水。迄今瓦悉德仍會說一些閩南話。可見明朝初年,已經有中國人定居在印尼及其他東南亞國家一帶。

3.明、清之際

明朝晚期,許多東南沿海的華人旅居異國,尤其是離福建最近的菲律賓。依據泉州僑鄉的兩百多份族譜顯示,明朝旅居南洋的泉州人,有四分之三集中在菲律賓。但是資料顯示1572年馬尼拉的華僑不過只有150人,1592年卻快速增加到六、七千人。這是因為西班牙人在1571年佔領了菲律賓呂宋島後,便大力招募中國人前往所致。到了明末、清初的時期,由於戰亂加上漢人不願被滿清人統治,有更多的東南沿海地區人民移居東南亞,其中以福建泉州和漳州人最多。除了一些隨鄭成功去了台灣之外,也有許多人去了菲律賓。

另外根據荷蘭人的紀錄,當荷蘭人佔領印尼的初期(即明朝末年),在巴達維亞(即雅加達)的華人在1619年只有400人,到了1689年就增加到1241人。而當1641年荷蘭人取代葡萄牙人統治馬六甲時,當地也有三、四百華僑居住在那裡。由於殖民地政府(包括荷、西、英各國)都鼓勵華人前往經商甚至定居,因此東南亞華僑人數逐漸增多。

4.清朝末年

清朝末年,由於一連串的戰爭(包括回亂、太平天國等),華人移居海外達到另一波高峰,這也是今日海外華僑的最主要來源。例如發生在1862-77年的西北回民暴動,及1856-72年的雲南回民暴動,清廷屠殺了近千萬回民,因此有一部份雲南回民逃至緬甸和泰國。今天泰國北部清邁的兩萬多回民和緬甸的五萬多回民(主要在泰緬邊界的大其力),都是一百多年前這些雲南回民的後裔。另外還有七千名陜甘回民則越過天山,逃往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和哈薩克,他們就是蘇聯境內「東干人」的祖先。目前有十二萬左右的「東干人」住在這三個國家,有的已經被同化了,有些仍還講陜西或甘肅的方言。這也是陸上絲路上我們唯一所知的華人族群。

太平天國的戰亂,也使許多華人遠走他鄉。其中廣東台山一帶的人前往北美、古巴、祕魯等國,福建及廣東一帶的人則前往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國。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888年香港崇真會傳道人李祥光,曾招募了數百位客家信徒到東馬的沙巴拓荒。另外福建閔清縣人黃乃裳應英國人之邀,招募了1118位福州附近的衛理會信徒連同家眷,前往砂勞越(Sarawak)的詩巫開拓。因此迄今沙巴及砂勞越兩地的華人中基督徒比例很高,就是這種「福音移民」的結果。

目前東南亞的華僑計有印尼800萬,泰國600萬,馬來西亞542萬,新加坡307萬,菲律賓100萬,共達兩千多萬,其中可能九成以上都是過去一百年的新移民後代。

「峇峇娘惹」─東南亞土生華人的文化認同

在馬六甲的早期華人,在與當地婦女通婚後,他們的後裔男的被稱為「峇峇」(音baba),女的叫「娘惹」(nyonya)。「娘惹」是馬來話的「夫人」之意。這些馬來亞的「峇峇娘惹」,英國人稱他們為「海峽華人」(Straits Chinese),他們主要集中在馬六甲、檳城和新加坡一帶。印尼人則稱這些混血兒為「土生華人」(peranakan)。這些「峇峇娘惹」大多數不會說漢語,但是會講一種混合福建閩南方言和馬來話的語言。他們仍保有大部份華人的文化、宗教及習俗,他們的烹飪技術,卻融合了中國人、馬來人和印度人的特色,成為東南亞獨具一格的餐飲。宗教信仰方面,他們大多數不信伊斯蘭教,反而有一部份已經是基督徒。

馬來西亞的「峇峇娘惹」在英國殖民地時代,曾經是殖民政府「以華制夷」策略下的統治階級。他們成為菁英份子,享有許多特權。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就是「峇峇娘惹」的後代,晚清的著名文人辜鴻銘也是檳城出生的「峇峇」。但是二次大戰後,馬來西亞獨立建國,「峇峇」的地位就一落千丈,因此身分的認同成為他們的一個新的危機。

目前在印尼、菲律賓和馬來西亞就有許多這一類的「土生華人」並未完全列入「華僑」的統計數字內,事實上他們的數目恐怕也很難估算。菲律賓人稱那些華人和菲律賓土著的混血兒為「密斯蒂佐」(Chinese Mestizo)。在1850年時,在菲律賓四百萬人口中,混血兒就有二十四萬之多。尤其在北部呂宋島的六省人口中,混血兒幾乎佔三分之一以上。例如被稱為「菲律賓國父」的扶西?黎剎(Jose Rizal)就是中國人的後代。他的高祖父柯儀南(菲人稱他為「柯南哥」)是在清康熙元年(1662年)由晉江移民至菲律賓的。黎剎1861年出生,年輕時得到全菲文藝比賽首獎,後來留學歐洲。1892年返菲,開始領導與西班牙殖民政府的抗爭,1896年英勇殉難。他殉難前所寫的《我的訣別》是膾炙人口的作品。除了黎剎之外,還有許多菲律賓的上層社會人士有中國血統,其中包括前菲律賓總統艾奎諾夫人。

至於像瓦悉德那樣的「土生華人」,在印尼更可能數以百萬計。加上自從1967年蘇哈托執政以後,全面禁止華文書刊及華文教育,因此目前印尼華人有95%不會講華語。所以印尼華僑的「本地化」程度,是東南亞國家中最高的。

在文化上,這些「土生華人」卻似乎像「撒馬利亞人」一樣,被「邊緣化」了。但是從宣教的角度來說,這些「土生華人」卻是極佳的「福音橋樑」人物。因為他們對當地人的語言及文化的掌握,比傳統的華僑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如何結合華人教會與這些「土生華人」教會的力量來推動宣教,是本世紀華人教會的重要使命。

東南亞華僑的宗教信仰狀況

既然有超過一千萬的華僑,住在伊斯蘭教的國家,他們的宗教傾向為何?他們是否逐漸被「伊斯蘭化」了呢?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從下表可以看出來,華僑信伊斯蘭教的不多。學者曾指出,以馬來西亞為例,除了少

數中國回族之外,大多數華人伊斯蘭教徒都是為了和馬來人通婚而皈依伊斯蘭教的。這些被馬來人稱為「新進弟兄」(Saudara Baru)的華人皈依者,往往成為「邊緣化」的社群,因為他們既被華人族群所排斥,又被馬來族群懷疑他們改信的動機。這對他們的皈依造成阻力,因此華人一般來說很難信奉伊斯蘭教。

東南亞華僑信仰狀況

國家 華僑人數 回教徒人數1比例 基督徒人數2比例

印尼800萬20萬 2.5% 10萬(?) 1.25%

馬來西亞542 萬 5.7萬 1.0% 13.6萬(?) 2.52%

文萊5萬3000 6.0% 440 0.90%

泰國600萬2萬0.3% 9,150 0.15%

緬甸300萬5萬 1.7% 1萬0.33%

菲律賓100萬? - 1.8萬 1.80%

新加坡307萬2萬0.7% 51.6萬16.8%

相反地,馬來西亞最近十年來信仰基督教的人數大增,而信仰中國傳統宗教的人數銳減。馬來西亞馬華宗教局主任在2004年年底的報告指出,中國傳統宗教已經很難吸引馬華年輕的一代。依據他的說法,馬來西亞華人中有10%自稱信仰基督教。這個數字比上表中溫以諾博士提供的數目大四倍,可能溫博士是依據教會出席人數的統計,而馬華宗教局的數字則來自於問卷調查。但是馬來西亞華人信主人數增長,卻是不爭的事實。

印尼華人教會的情況更不容易精確說明。依據華福印尼區委會1986年的統計,華語教會的會友大約十萬人,但是在講印尼語的華人中,則有八十多萬基督徒。因此,溫博士估計印尼華人基督徒有十萬,顯然只考慮講華語的信徒而已,實際上總數可能將近一百萬。因此正如馬來西亞一樣,印尼華人信仰基督教的人數是遠多過於信伊斯蘭教的。

由於印尼華人的本地化程度,比馬來西亞為高,年輕的一代都是講印尼話。因此,印尼華人教會在向馬來裔的穆斯林宣教有特殊的優勢。當然印尼的種族及宗教衝突很嚴重,是宣教的一大阻礙。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印尼雖自稱有87.5%是伊斯蘭教徒,但是其實有22%是信仰混雜式的宗教(或稱「民間伊斯蘭教」)的。因此,信仰純正伊斯蘭教的人只有54.1%3。所以這五千多萬的民間伊斯蘭教徒,應該是印尼宣教的首要對象。

1回教徒人數是參照劉寶軍所著之《海外回族》(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

2這個資料是依據溫以諾博士的統計,發表於”Mission among the Chinese Diaspora: A Case Study of Migration and Mission.” (Missology, V ol.31, No.1, p.35-43, Jan. 2003)

3“Islam and Christianity: Contemporary Mission Insights”, ed. Jonathan J. Bonk, OMSC, 2004, p.8

20xx关于农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20xx关于农村宗教信仰调查报 告

编号:FS-DY-20287 20xx关于农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 今年暑假我对农村的宗教信仰情况做了一些简单的调查,由于条件的限制和个人能力的不足,我所调查的范围只限于我家周围的村庄。我国是一个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还有东正教以及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宗教和地区性的民间信仰等等。在我周围的村庄有一半以上的人家有人信教。教徒中80%以上是妇女,特别是中老年妇女。她们绝大部分信仰的是基督教,少部分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几乎没有,所以我重点调查了在农村关于基督教的信仰情况。 一、农村基督教的信仰状况 可以说基督教是基督教徒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变相的聚会活动。很少有人将宗教信仰当成纯正的信仰,甚至可以这样说:他们对自己所信仰的宗教也不甚了解,比如他们会说基督教中的圣母玛丽娅就是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这些信

教的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或者根本没有受过教育。宗教生活成为农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教徒每天早中晚饭前要祷告1次。如果家里发生了什么喜事或不好的事,祷告次数还会增加。另外,他们每周还有至少3次定期的集会和交流。这些聚会点的活动时间一般为周日一天,其它时间晚上分别安排学圣经、唱诗歌,作祷告活动。家庭聚会点的信徒以女性信徒偏多,约占参与总人数的70%。年龄结构以中、老年居多,也有部分青年人。其中50%的信徒信教时间均在十几年以上,几乎是在聚会点形成的前期。这些聚会点信徒所拥有的《圣经》书籍来源一般为自行购买,所购渠道不明。上述聚会点的讲道者一般属自封传道人。从所反馈的信息来看,讲道中无反政府言论,无传播异端邪教。参加聚会点的信徒在社会遵纪守法方面都较好,甚至个别信徒在地方上还有较好的威信。 二、产生信仰的原因 绝大多数人入教的动机是为了求平安,因此,大多数人认为信教后自己及家人身体有好转,或做生意顺利,这都分人就最为虔诚。此外,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跟不上群众对

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是指民众自发地对具有超自然力的精神体的信奉与尊重。它包括原始宗教在民间的传承、人为宗教在民间的渗透、民间普遍的俗信以及一般的民众迷信。 民间信仰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将民间信仰单独作为一个概念,考虑到它对应于一个官方宗教而存在,而且也因为它有别于制度化的宗教,这一文化体系包括信仰、仪式和象征3 个不可分开的体系。 从意识形态上讲,它是非官方的文化;从文化形态上讲,它重在实践、较少利用文本并以地方的方言形式传承;从社会力量上讲,它受社会中的多数(即农民)的支撑并与民间的生活密不可分。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传统的信仰、仪式和象征不仅影响着占中国社会大多数的一般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和政治行为,还与上层建筑和象征体系的构造形成微妙的冲突和互补关系。因而,民间的信仰、仪式和象征的研究,不仅可以提供一个考察中国社会——文化的基层的角度,而且对于理解中国社会——文化全貌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就是说,是非宗教信仰。这种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比佛教信仰和道德信仰更具有民间的特色。中国民间的俗神信仰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有灵就香火旺。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所以说,中国民间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点。 “中国民间信仰”指的是流行在中国民众间的神、祖先、鬼的信仰;庙祭、年度祭祀和生命周期仪式;血缘性的家族和地域性庙宇的仪式组织;世界观和宇宙观的象征体系。 民间的信仰、仪式和象征这一系列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它们颇类似于原始巫术和万物有灵论的遗存并且与“世俗生活”分不开;另一方面,它们又与宗教现象有相当多的类似之处。因而,虽然汉学家、人类学者在具体的调查研究过程中都十分重视民间文化模式,但是他们不可避免地对民间中国是否存在“一个宗教”这一问题存在很大的争议。 在传统中国,无论是政府、士大夫还是宗教实践者,都未曾采用过“民间宗教”这个名称来描述一般民众的信仰、仪式和象征体系。封建政府对民间的宗教式活动采用的是自相矛盾的态度:一方面,为了避免民间非官方意识形态的发展,对民间的祭祀活动实行排斥的政策;另一方面,为了创造自己的象征并使之为民间接受,有时选择性地对民间象征加以提倡。这种“分而治之”的政策,当然导致官方对民间信仰的系统化意义的否定。接受儒家哲学和宋明理学的士大夫,只支持“孝道”和一定范围的祭祖,对民间的神、鬼、灵、物崇拜等等多取否定的态度,更不用说他们会承认民间信仰为“宗教”了。相比政府和士大夫,与民间社会有密切联系的民间佛教徒和道士,因依赖民间的祭祀和巫术活动为生,所以对民间的“神圣行为”较为支持。但是,他们不承认其宗教体系的所在,而是把后者当成比他们自己的宗教体系低等的仪式看待。作为民间信仰的主要实践者的一般民众,因为缺乏自我界定的力量并且视自己的宗教活动为世俗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也不把它们看成“宗教”。 把中国民间的信仰行为看成宗教体系的主张有两个来源: 其一,是汉学家德格如特的古典文本与仪式的关系的分析; 其二,是后来在社会人类学界发展起来的功能主义学说。

20xx关于农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示范文本

20xx关于农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示范文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20xx关于农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示范 文本 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今年暑假我对农村的宗教信仰情况做了一些简单的调 查,由于条件的限制和个人能力的不足,我所调查的范围 只限于我家周围的村庄。我国是一个多种宗教的国家,主 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还有东正 教以及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宗教和地区性的民间信仰等 等。在我周围的村庄有一半以上的人家有人信教。教徒中 80%以上是妇女,特别是中老年妇女。她们绝大部分信仰 的是基督教,少部分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几乎没 有,所以我重点调查了在农村关于基督教的信仰情况。 一、农村基督教的信仰状况 可以说基督教是基督教徒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变相的

聚会活动。很少有人将宗教信仰当成纯正的信仰,甚至可以这样说:他们对自己所信仰的宗教也不甚了解,比如他们会说基督教中的圣母玛丽娅就是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这些信教的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或者根本没有受过教育。宗教生活成为农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教徒每天早中晚饭前要祷告1次。如果家里发生了什么喜事或不好的事,祷告次数还会增加。另外,他们每周还有至少3次定期的集会和交流。这些聚会点的活动时间一般为周日一天,其它时间晚上分别安排学圣经、唱诗歌,作祷告活动。家庭聚会点的信徒以女性信徒偏多,约占参与总人数的70%。年龄结构以中、老年居多,也有部分青年人。其中50%的信徒信教时间均在十几年以上,几乎是在聚会点形成的前期。这些聚会点信徒所拥有的《圣经》书籍来源一般为自行购买,所购渠道不明。上述聚会点的讲道者一般属自封传道人。从所反馈的信息来看,讲道中无反政府

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研报告材料

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 ——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为什么不分种族、民族、地域、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程度都会有信仰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无疑,信仰可以看作是全人类所具有的普遍特征。 信仰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天赋,是人类对于宇宙天地命运历史的整体超越性的意识,是统摄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式,是人类对人自身存在整体性的反思。信仰也是人类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它把一种理想主义的价值倾向化为坚定的信念,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同样信仰是文化的灵魂,是道德的支柱它可以使人安身立命,也可以使民族有新的精神方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的转型期,新旧社会制度体系的交替必然出现激烈的社会变迁而产生一定问题,信仰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人们行为的失、异化、思想的空虚等问题。 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事务,积极引导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并将其作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容。高等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应当在推进社会主义进程方面做出贡献。认真研究大学生群体的信仰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培养人的根本任务,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对于我国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鉴于此,2007年8月31日,我食品科学学院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了大学生信仰情况调查。在调查中,我们采用填空式的答题形式,在

我院的187名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回收率高达100%。现将问卷调查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信仰佛教: 36(人)占19.25% 信仰基督教: 5(人)占2.67% 信仰天主教: 2(人)占1.07% 信仰道教: 1(人)占0.53% 无任何信仰: 143(人)占76.5% 从以上调查的结果,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在大学生中还是有不少信仰者已经存在,且发展趋势不容忽视。在对调查情况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当代在校大学生的信仰有如下特点。 1. 调查的主要情况: 1.1当前部分在校大学生对感兴趣 当代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极为广阔,对怀有一定的兴趣。据统计,对有兴趣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23.5%。其中对佛教感兴趣的占对感兴趣人数的81.8%,对基督教感兴趣的占对感兴趣人数的11.4%,两者合计高达93.2%。认为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文化现象的占总调查人数的71.9%。但有些大学生对认识程度不深,认为包含着真理的占总调查人数的56%。认为与科学精神不违背的49%,这无疑是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从这里可以发现,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求知欲旺盛的大学生从各方面受到文化冲击,因此对具有一定兴趣。

中国民间宗教信仰初探

中国民间宗教信仰初探 姓名:尤昌荣班级:05历本学号:050731032 指导教师;陈超 【摘要】 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点多面广,历史悠久。人们对民间宗教信仰与传统宗教,封建迷信甚至邪教组织等混为一谈。为了让人们能科学地认识民间宗教信仰问题,本人试图通过对民间宗教信仰的基本问题的初步探讨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 民间宗教;信仰;改革;管理 【正文】 中国民间宗教信仰是指源自中国社会历史,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其他地方神灵崇拜为核心,缺乏统一信仰体系和宗教经典,具有分散性、自发性、民间性、区域性和群众性的非制度化的自然宗教及其相关信仰习俗。 我国民间宗教信仰点多面广、种类繁多,历史悠久。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部门恢复了信仰自由,宗教信仰不再简单地被视为封建迷信,而封建迷信却披着宗教的外衣,竟相粉墨登场,鱼目混珠,乌烟瘴气。于是,寺庙香火重燃,宗祠全面修复,族谱重新编写,祖先崇拜之风日盛。巫婆师公重操旧业,装神弄鬼;宗教祭祀、隆重异常;宗教小团体修筑庙宇,敛刮民财,增加了民众负担。民间宗教信仰世界的复杂多样,加之缺乏真正的宗教情感的陶冶,于是社会就给封建迷信和邪门宗教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民间宗教信仰既不属于传统宗教信仰范畴,又有别于封建迷信和邪门宗教,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为了让人们能科学地认识民间宗教信仰问题,本人试图通过对民间宗教信仰基本问题的初步探讨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民间宗教信仰的特点: 1、民间宗教信仰历史悠久、规模不一

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民间宗教信仰,而且也都具有相当长的历史。最早的可能创建于唐代,大多数创建于明清时代。而且民间宗教信仰的庙宇数量多得惊人。有庙、宫、观、殿、堂、祠等,从繁华的城镇到偏僻的山区、海岛,无所不在,量罗棋布。庙宇的建筑规模、规格也悬殊很大,一般而言视所在地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建筑用地审批宽严状况而定。 2、民间宗教信仰分布零散,没有健全的制约机制 缺乏统一信仰体系的民间宗教信仰,信众各有崇拜的对象,加之民间宗教信仰的群众性基础,形成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民间宗教信仰。既使在同一地区,因家族的不同,也可以有不同的信仰。中国民间宗教信仰大多以一家一户或一个宗族为祭祀单位,没有超越家庭和家族的完整的宗教组织制度,无法构成由教主、教徒、专职宗教人员组成的宗教角色结构,行政部门未能对之进行有效的管制。 3、民间宗教信仰对象杂乱,无崇拜的主体对象 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崇拜是以原始崇拜为基础,掺杂儒、道、释色彩并与当地的习俗相融合的一种混合性崇拜。大凡山川河流、飞禽走兽、花草虫木,都被赋予其种神性,具有某种灵力,都可以成为崇拜的对象,其中主要有:自然物崇拜,如“元帅爷”(狗)、“大将军”(老虎),榕府“王爷”(榕树)等;宗族先祖与历史人物,如闽境内陈氏崇拜“开漳圣王”陈元光,王氏崇拜“开闽王”王审知,此外还有保护神、财神、行业神崇拜等,民间宗教信仰结构庞杂,没有统一的主神,折射出民间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典型特征。 4、民间宗教信仰的地域性与群众性相结合 大多数民间宗教信仰崇拜的宫庙等,一般只作为一个或周围几个自然村的香火,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信众相互各不统属,独立开展活动,久而久之,形成民间宗教信仰的保守性、封闭性和多样性等基本特征。同时,民间宗教信仰在广大民众的思想意识中根深蒂固,影响深远,特别是农村中95%以上的村民都具有这种传统世俗的信仰观念。每逢宫庙传统节日,组织的演戏、酬神等娱乐活动,往往是家家户户都参与,设宴请客,带有浓郁的民俗性。 二、民间宗教信仰的作用 1、民间宗教信仰的实用性与动利性并存 古语有云:“无事不登三宝殿”、“有求必应、心诚则灵”等,深刻揭示了民众信仰的心理。东南沿海渔民崇拜妈祖,经商者崇拜财神,农耕民族崇拜牛神、蛙神,患病者拜佛以求去病消灾,无子者拜佛以求得子,学子烧香以求金榜题名,无不出自直接功利之心。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我们对鬼神也很实际,供奉他们为的是风调雨顺,为的是免灾避祸。我们的祭祀很有点

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认识误区(最长)

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意味着宗教本质已发生变化 简析: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深刻的社会改造和宗教制度的改革,我国的宗教状况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宗教存在和发展的阶级根源基本消失,宗教已成为信教群众独立自主自办的事业,宗教组织已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但这些变化并不能改变宗教的本质,宗教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仍然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宗教对社会发展仍然主要起着消极作用。 误区二,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 简析:我国的宗教政策起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所谓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第二,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进行。第三,我国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可见,宗教信仰自由仅仅是我国宗教政策内容的一个方面。但是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宗教政策的核心内容,因此有时我们把我国的宗教政策命名为“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过,我国的宗教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讲,只针对其第一点,后面基本属于对前者的深化和补充。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取哪种解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误区三,我国既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就不应该限制共产党员信教简析:宗教信仰自由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即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因此坚持无神论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人就不会也不应该信仰宗教。共产党员是无神论者,是工人阶级中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他在入党时已经作出自己不信教的选择。如果党员信了教,党组织就会令其改正;如果坚持信教不改,就要劝其退党。因此这里不存在强制公民不信教问题,而只是坚持信教的人就不能有作共产党员的资格。 误区四,主张宗教信仰自由,就应该放弃对人民群众进行无神论的教育 简析: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主张宗教信仰自由,反对在政治上向宗教宣战,反对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对待精神世界的问题,目的是团结信教群众为共同的政治目标而奋斗。但并不意味着放弃对人民群众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因为宗教信仰自由本身就包含着国家既承认公民有宣传和接受科学世界观的自由,也承认宗教信仰者有宣传有神论的自由。这两种宣传都受到国家和法律的保护。但为了尊重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各自的感情和利益,互不伤害,宣传应在一定的范围和场合进行。一方面,无神论和科学世界观的宣传不能针对信教群众,

农村宗教信仰情况调查

农村宗教信仰情况调查 在2011—2012学期的社会实践调查学期内,在曲竟玮老师的带领下,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教育方向的二十多名同学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农村宗教信仰情况调查。主要是针对各地农村地区,进行走访,做出抽样调查,来了解农村居民的信仰情况及对各个宗教的看法。我也在此次调查中走访了家乡附近的几个乡镇村屯,其中,主要对双龙泉村进行了调查,同时也在本县的各别信徒进行采访,并对此作出总结。 在走访的过程中,为了使调查更加真实、全面、深入,更能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我也采访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上至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二十几岁的青年人,得到的答案虽然各有不同,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在宗教信仰方面的情况。 在此次调查中我也发现,在村屯,有宗教信仰的村民中,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和佛教的信徒居多,很少或基本没有信仰道教、伊斯兰教或其他宗教的。这也降低了我的调查难度,更好入手。 因为在双龙泉村的亲属正是一名基督教信徒,使我有了有利的条件来更好的进行对基督教的信仰情况。 刘树芬,女,56岁,汉族,小学文化,农民,基督教教徒。她于2001年皈依该教,也是在同乡的介绍下而信仰基

督。在双龙泉就有一个人数众多的基督教会。也就是在这里,来自本村和临近几个小村的信徒,常常聚会,或半月一次或每周一次。一起诵读《圣经》、观看相关的影碟书籍、探讨教义等等。现在她也成为了教会的主要负责人员。当初她信仰宗教也并非无事可做,而是因为自身的疾病,由于患有严重的肝病久治不愈,而听同乡说基督的好处,才皈依基督。至今疾病有所好转,也更加虔诚。在平日中,常常也把主挂在嘴边,时时不忘劝人信教。以下是我对她采访中的部分内容。 Q您在能感受到神灵的存在吗? 刘:能,主经常指引我,教我怎样对别人好,教我爱护天下的兄弟姐妹。主是万能的,无处不在的。主可以指引我们让我们远离疾病,死后灵魂升入天堂,免我们进入地狱。 Q您的亲属朋友中,也有信其他教的,平时也常常在一起聊天吗? 刘:也聊,大家自己信自己的,谁也犯不着谁。那别人也有信佛的什么的,我也管不着。但是我认为基督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才能真正拯救我们。 Q教会聚会时家里有事怎么办呢? 刘:我们一般就挑没事时候聚会,也不是非去不可,临时有事了就不去了,每次人也都凑不齐。我是尽量每次都到场的。

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宗教信仰作为一种与特定时代相联系的文化信仰。其表现形式和复杂内涵呈现出多元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它的影响渗透于社会的各个层面,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接受能力最强的群体,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有人说信仰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是支撑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柱,是他们对自身灵魂的肯定。而宗教信仰作为信仰的一种,在相互地交流中涉及了来自不同文化的冲击和碰撞,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备受关注。 二、调查目的 鉴于宗教信仰对于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笔者决定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这一个具有这重大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进行一次调查。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认识及其态度,加深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信仰的整体认识和思考;并分析宗教信仰产生的原因,传播途径和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宗教信仰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可程度,通过调查现实中大学生信仰形成的路径,探索针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有效策略,并提出积极建议。三、调查对象 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全体在校学生。 四、调查方法 1、上网查阅相关报道,文献; 2、了解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在校学生的相关情况; 3、随机采访在校学生,了解其想法,并如实记录分析。 五、调查时间 2012年11月25日——2012年12月05日 六、调查内容及分析(具体题目及选项统计数据—百分比见附录)(一)调查概况: 1、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方式,采取男女各100人随机派发的方式,发出200份调查问卷, 实际收回187份; 2、由于地域原因限制,其中百分之九十的同学为汉族,少数民族较少; 3、由于高校环境限制,参加本次调查的绝大多数为共青团员,当然也涵盖了少数的党员 和群众; 4、本次调查从2009级至2012级各个年级的学生都有涉及,不过主要集中在本科生部。(二)关于调查内容的分析: 1、关于当代大学生对宗教的思考: 从调查问卷的第5)—7)题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个信息,当代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宗教有过一些思考,但极少会有人认真地去思考关于宗教的意义,性质,与我们的联系等深层次的问题;在被调查者中,大部分人都能够客观的去认识宗教存在的合理性,却仍然有极少的同学有失偏颇,将宗教信仰与荒诞的迷信相混淆,认为宗教就是迷信的代言人;被调查者的主流观点认为宗教与科学是互通有无,没有矛盾的,它们是

如何理解“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

如何理解“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 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即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作为一种权利体系,主要由信仰的自由、宗教活动自由、宗教仪式自由构成,在有些国家还包括传教自由。 在我国,宗教信仰自由历来是宪法和法律所保护的重要权利,但公民行使宗教信仰自由应遵循三原则,即合法性原则、宗教与国家教育制度的分离原则、独立办教原则。 全面正确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方面要求尊重每个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对不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损害宗教界合法权益的错误行为,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另一方面要求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要把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承担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义务。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宗教活动不得妨碍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信教群众的信仰,但这并不是说就可以放弃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弃在他们中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的工作。 (1)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中国不论信仰宗教还是不信仰宗教的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在思想信仰上的差异是次要的。在多数群众不信仰宗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信教群众,互相团结、和睦相处。在多数群众信仰宗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群众不信仰宗教的权利,使全体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各民族群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2)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干预司法、干预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绝不允许强迫任何人,特别是18岁以下少年儿童入教、出家到寺庙学经,绝不允许利用宗教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3)保护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信徒活动场所内所进行的正常的宗教生活,按照宗教习惯自愿的布施、乜贴、献仪、奉献以及在自己家里进行修持、念经、祷告、守斋等,均受国家法律保护。同时,宗教团体按照宪法、法律和政策的有关规定,可以开办宗教院校,出版宗教书刊,销售宗教用品和宗教艺术品,开展宗教方面的国际友好往来,进行宗教学术文化交流等。公民在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时候,必须履行自己的应尽义务。 (4)中国各种宗教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实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自治、自养、自传的原则。这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宗教的一个显著特色。各爱国宗教团体和爱国宗教界人士要自觉地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坚持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挫败其推行“和平演变”的图谋。同时,也要坚决抵制境外宗教团体和个人对中国宗教事务的干涉,不得在中国境内建立宗教组织或其他办事机构,建立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传教活动。 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和坚持独立自主办教还必须要警惕和反对外来势力的渗透。要知道世界并不太平,国外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它们必然要利用各渠道,包括宗教的渠道对我实行渗透和干涉。这种渗透和反渗透,干涉和反干涉的斗争必将是复杂的、长期的,有时甚

党员干部宗教信仰现状与应对策略

党员干部宗教信仰现状及应对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上信仰宗教的人增多和对宗教认识的日益 多样,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共产党员参与宗教活动、与宗教 界人士建立密切私人关系的现象逐渐增多,有的党员实际上成为宗教信徒。与此同时,社会上乃至党内出现一种声音,认为应该“开禁”,允许党员信教,还罗列出党员可以信教的种种理由以 及党员信教的诸多“好处”,甚至指责不允许党员信教与宪法保 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精神相违背。事实上,我们党关于党员不能信仰宗教的原则立场是一贯的,从未有过丝毫动摇。这一原则是党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决定的。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应保持清醒认识,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毫不动摇坚持这一 原则。 我镇通过认真组织开展调研,采取座谈、入户走访、查看资料、问卷调查、典型分析等方式,面对面听取社区居民、困难群 众和党员干部的意见建议,基本掌握了党员干部信教的主要表现 形式:一是隐蔽型。有些党员信教,因为明知是违反纪律,所以 不参加公开的宗教活动,只参加小型宗教活动,这类党员的信教问题不容易被发现。二是普通型。这些党员大都属于迫于信教群众的压力,既想信教又顾及党员身份,立场左右摇摆,是组织教 育的主要群体。三是离退休的干部。凡信教党员,离退休的占大 多数,主要是中老年以上。四是文化程度偏低的居多。信教的党员,大多文化素质偏低,辨别是非能力差,接受教育学习较慢,有一部分还是文肓。 根据大量的走访调研,认真梳理归纳,分析出党员干部信教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周围大气候的影响。由于在多民族聚居区,

宗教对人们的影响极其深远,可以说大部分是在宗教的氛围中长 大的,某一个人信教在周围人眼中不足为怪,但哪一个人不信教就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指责,这就导致部分意志薄弱、党性不强、 政治信念不坚定的党员就很容易信仰宗教。二是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部分基层组织软弱,不关心群众疾苦,不 关心党的工作,尤其是不重视对党员日常教育,对宗教问题不敢管、不会管,甚至不愿管,使非法宗教活动和宗教狂热趁虚而入,以宗教的合法性为掩护,进行非法宗教活动,导致这些地方宗教氛围浓厚,使不信教的党员成为孤立者。三是文化建设滞后、文 化素质低。农村文化生活相对落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 不甘心生活像车轮一样,明天的太阳还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他们 也需要有一个在劳作之余去的地方,这就使得一部分党员把宗教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另外,部分党员尤其是老党员文化素 质低,甚至是文盲党员,直接影响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和对科学 理论的接受,更有少部分党员分不清什么是民族问题,什么是宗教问题,不知道风俗习惯和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认为只有信仰宗教才是最现实和最可以依赖的精神支柱。 针对党员干部信教的主要原因,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教育。针对党内一些同志在宗教问题上的模糊认识,有必要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 要任务,帮助广大党员在思想上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 限,在实践中划清群众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党员不得信仰宗教 的界限。通过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的研究,取得更多高水平又易于向社会普及的学术研究成果。对参加宗教活动和有宗教意识的党员要立足于教育,耐心地帮助他们回到马克思主 义的立场上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而不是一味迁就。对利用职

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 (1)佛教 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起源于公元前5—6世纪的古印度,其创始人为释迦牟尼。 对于出家的僧尼和其信教徒,佛教有严格的饮食戒律,出嫁僧尼终年素食,不吃荤腥,不饮酒。他们认为荤、腥、酒之类食物会乱性,不利修定,所以被佛教所禁止。派别不同,戒律也不同。对于一般的信徒的饮食,规定不一,有终年素食,也有每年固定月份素食的,还有每月中固定数日素食的,没有统一的戒律。 佛教的节日和法会很多,主要有佛诞节、成道节、涅槃、盂兰盆会等。寺庙里设有“住持”,在我国还称之为“方丈”。常见佛教徒在见面时,以两手当胸,十指相合来行礼,这就是佛教的通常礼节“合十”或“合掌”。他们在行礼时专注一心,决无散漫之意,以示对对方的敬意。在向佛、菩萨或上座行礼时,应该双膝着地,前额叩地,两手掌向上翻触地,就是常说的“五体投地”。这是一种对佛或菩萨虔诚的表示。一般非信教徒参拜佛或菩萨时行“合十”礼即可。 (2)道教 道教是我国东汉晚期形成的宗教派别。道教的教派很多,元代以后演变为两大教派:“正一派”和“全真道”。道教的戒律很多,少者五戒,繁者一千多戒。全真教对戒律比较重视,

主张“炼丹修仙”,道士须出家,不结婚,不食荤腥。其五戒与佛教相同,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信奉正一道的道士一般有家室,俗称“火居道士”或“俗家道士”。道教的修斋有许多种,如有的设供斋、节食斋、心斋等,修斋的日期也不同。各道观还订立了自己的清规和禁忌。 道教以神仙诞辰及祝厘、接驾、祭星和展墓为节日,如玉皇圣诞、老君圣诞、蟠桃会、吕祖诞辰等。节日期间举行隆重的斋祭活动,供斋祭神。经常有道乐伴奏、唱颂舞蹈、法器罗列、供奉花果、叩拜祈祷等,在大的宫观所在地,往往伴随着庙会集市。 (3)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创立于公元622年,创始人为穆罕默德。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是:世界上只有一个神,他的名字叫安拉,即真主。信仰者必须服从安拉的意志,称为“穆斯林”(阿拉伯语“服从者”之意)。穆斯林有很多义务,如做礼拜、去麦加朝觐、斋戒等。 伊斯兰教教义体现在《古兰经》中,它不仅是宗教经典,同时也是穆斯林的基本道德规范。根据《古兰经》,穆斯林禁止食用猪肉、自死之物及血液以及未诵安拉之名而宰的牛、羊、驼、鸡、鸭、飞禽等,还有勒死的、捶死的、角抵死的、野兽吃剩下的动物都是禁食之物。他们认为这些都是“不洁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百科名片 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由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由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简单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既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这就是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它是全面的、完整的政策。 目录 我国基本政策 法律法规 中国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解释 我国基本政策 法律法规 中国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解释 展开 我国基本政策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政府对待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权利,得到了宪法和法律的保障。1949年9月29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权。1954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全面正确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方面要求尊重每个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对不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损害宗教界合法权益的错误行为,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另一方面要求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要把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承担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义务。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宗教活动不得妨碍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信教群众的信仰,但这并不是说就可以放弃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弃在他们中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的工作。?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同步练习3

7.3 我国的宗教政策 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民族问题往往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要全面贯彻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下列符合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有( ) ①公民有不信教的自由②到教堂内进行无神论宣传③外国教会派人到中国传教④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学校教育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解析: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②违反了这一政策,错误。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③错误。①④均符合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故选D项。 答案:D 2 .据人民网报道,目前西藏自治区共有 1 700多个宗教活动场所,住寺僧尼人数达46 000多人,各种宗教活动的开展使信教群众的需求 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这说明( ) A .我国积极鼓励人民群众信仰宗教 B.我国宗教团体是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C .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D .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得到充分尊重 解析:A、B、C三项没有体现材料反映的主旨。 答案:D

3.在我国,宗教关系可以实现和谐的根本原因是( ) A .信教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B.我国有多种宗教并存 C .我国的宗教是独立自主自办的事业 D .我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解析:抓住关键词“根本原因”故选D项。 答案:D 4.2012年9月11日,天津大悲禅院向河北区红十字会捐款10万元为云南彝良地震灾区奉献爱心,同时祈愿灾区早日渡过难关,重建美好家园。这反映了( ) A .我国宗教能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B.我国宗教性质已发生根本变化 C .宗教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交触 D .我国宗教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做贡献 解析:A项,应为“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B项“发生根本变化”说法错误。C项与题干无关。故选D项。 答案:D 5.2011年,重庆启动一项保护重点寺观教堂的计划,预计修缮工作将投入资金9亿多元。这表明( ) ①我国保护一切宗教活动②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③ 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④我国公民的信教自由得到充

2019关于农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

2019关于农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 今年暑假我对农村的宗教信仰情况做了一些简单的调查,由于条件的限制和个人能力的不足,我所调查的范围只限于我家周围的村庄。我国是一个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还有东正教以及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宗教和地区性的民间信仰等等。在我周围的村庄有一半以上的人家有人信教。教徒中80%以上是妇女,特别是中老年妇女。她们绝大部分信仰的是基督教,少部分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几乎没有,所以我重点调查了在农村关于基督教的信仰情况。 一、农村基督教的信仰状况 可以说基督教是基督教徒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变相的聚会活动。很少有人将宗教信仰当成纯正的信仰,甚至可以这样说:他们对自己所信仰的宗教也不甚了解,比如他们会说基督教中的圣母玛丽娅就是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这些信教的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或者根本没有受过教育。宗教生活成为农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教徒每天早中晚饭前要祷告1次。如果家里发生了什么喜事或不好的事,祷告次数还会增加。另外,他们每周还有至少3次定期的集会和交流。这些聚会点的活动时间一般为周日一天,其它时间晚上分别安排学圣经、唱诗歌,作祷告活动。家庭聚会点的信徒以女性信徒偏多,约占参与总人数的70%。年龄结构以中、老年居多,也有部分青年人。其中50%的信徒信教时间均在十几年以上,几乎是在聚会点形成的前期。

这些聚会点信徒所拥有的《圣经》书籍来源一般为自行购买,所购渠道不明。上述聚会点的讲道者一般属自封传道人。从所反馈的信息来看,讲道中无反政府言论,无传播异端邪教。参加聚会点的信徒在社会遵纪守法方面都较好,甚至个别信徒在地方上还有较好的威信。 二、产生信仰的原因 绝大多数人入教的动机是为了求平安,因此,大多数人认为信教后自己及家人身体有好转,或做生意顺利,这都分人就最为虔诚。此外,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跟不上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这也是宗教信仰在农村日益壮大的客观原因。我们发现那些失业的中青年农民尤其是妇女到聚会点参加活动也是成了他们跟人交流、交际的一项生活需要,这时宗教俨然成了农村文化生活的一种有效“补充”。特别是基督教信徒以兄弟姐妹这种平等形式出现,无形中提升了宗教在广大信徒中心目中的地位。在我调查的已婚女性中,没有发现丈夫或其他家人反对的现象。在当地那种男权还明显高于女权的氛围下,如果家人反对,很难想象女人还能坚持下去。教徒及家人普遍相信:一人靠主,全家得福。所以,如果妻子信教,一般男人都会支持妻子的。 三、基督教对农村生活的影响 有的人觉得信教后心里踏实了,有了安全感,也不再为一些鸡毛蒜皮、邻里争分这类事生闷气了,精神有所寄托,身体也好了,心胸变得开阔了。我看到他们性情都比较平和,精神也比较乐观,这种精神面貌的养成与信教有一定关系。农村的教堂在宣讲教义时,还结合本地风俗习惯,针对百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编成通俗易懂的诗

宗教信仰的作用

浅谈如今的宗教信仰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宗教做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产生,也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宗教作为一种超验的存在,宗教对人的精神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从而对由人构成的社会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下面我们主要论述宗教信仰对于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无论处于哪个时代,宗教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们热衷于探讨的永恒而又古老的话题。宗教表达了人类最深层愿望和恐惧,对信仰者的生活和心灵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信众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道德标准,决定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发挥着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一:对宗教的定义 “定义”,就字源来说,有“界说”或“界定”之意,是给某种事物规定范围、划定界限,使与其他事物分离,以便知道与其他事物的不同点。就意义而言,是把一事一物所含的意义,用简单扼要,但是却完整的表达方式加以说明,使人其有正确的观念,而不致与其他事物混为一谈。 自古至今,不同的流派不同的学者对宗教的定义都是不

同的。比如:费尔巴哈说,宗教是人类的心智之梦。康德说,宗教是关于作为立法者的上帝的道德律;是对我们的职责的认可,而这职责应被看作是神圣的戒律。柏拉图说,宗教是一种对待诸神的正确行为。马克思则认为:"一切宗教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 反映。"在了解了诸多关于宗教概念的定义之后,本文认为宗教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并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进的一种意识形态,是在一种特殊信念的指导下,遵守着一定的生活规范,并在一定的制度下举行表达自身特殊信念的礼仪,来获得信靠感,且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群体的幸福生活和信仰环境,以磨练或塑造圆满高尚的人格为内在目的,从而使人对生命真谛及其价值有真切的认识和努力的追求。因为,他们相信现世生命结束之后,有一种超越的生命出现,这才是人生的真正目的。因此,为达到这一目的而建立起来的有一定的组织和严密纪律的特殊的 信仰团体。宗教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相信神的存在这是宗教之所以成为宗教的根本特征。宗教是个体灵魂与超验者之间的一种关系,因此 一切宗教都有自己独特的关于自然以及世界的解释, 这些解释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每一个体系中 都存在一个全知全能的神。宗教信仰,相比于政治信 仰,有一个人格化的神,宗教信仰的来源,就是人类

宗教信仰知识

1、中国宗教信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2、在各种宗教中,(佛教)在中国的历史最长。 3、我国五大宗教的全国性的宗教团体有(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等。 4、河南省内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地区第一批重点寺观的是(白马寺)、(少林寺)、(中岳庙)。 5、我省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宗教院校是(郑州伊斯兰教经学院)。 6、我省经国家宗教局批准设立的宗教院校是(河南圣经专科学校)、(河南佛教学院)。 7、我国宗教的特性是“三性”,即(长期性)、(群众性)、特殊复杂性。8、(《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法律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9.我国现行的宗教事务方面的行政法规有两部,即(《宗教事务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10、《宗教事务条例》经2004年7月7日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通过,2004年11月30日颁布,于(2005年)3月1日施行。11、《宗教事务条例》内容包括总则、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宗教财产)、法律责任和附则七个部分。 12、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3、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对于现实世界的反映是(C) A、真实的 B、半真半假的 C、虚幻的 2、宗教和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是(A)A、对立的B、一致的C、不相关的 3、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A) A、长期存在 B、短暂存在 C、消失 4、宗教认识其信仰对象的基本方法是(C)A、理性B、感性C、信仰主义 5、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以下场所(D)进行宗教活动。 A、寺庙 B、道观 C、教会 D、学校 6、中国本土的宗教是(B) A、基督教 B、道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7、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是(B) A、基督教 B、道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8、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在校学生参加宗教组织和教徒在宗教场所以外的地方进行的宗教活动。 B、合法的宗教在校园内不得成立任何宗教组织。 C、合法的宗教在校园内不得举办任何宗教活动。 D、合法的宗教在校园内不得布道、传教和宣传有神论、散发宗教传单和其他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出版发行的宗教书刊。9、中国基督教的“三自”原则是(C)。A.自治、自办、自传 B.自治、自养、自传 C.自养、自治、自办 10、我国实行(C)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A.独立自主自办教会 B.宗教自由 C.政教分离 11、除经政府(A)部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外,其他场所一律不得组织、举行宗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