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单项选择200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单项选择200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单项选择200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单项选择200题)

单项选择题

1.哲学是()。

A.研究自然界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B.研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

4.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

C.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D.自然观和社会观相分裂

5.黑格尔在对待辩证法问题上的错误在于()。

A.把辩证法的规律应用于整个世界B.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历史的发展没有规律C.把辩证法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D.认为思维规律是自然界和历史规律的反映6.哲学党性或党派性是指()。

A.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B.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C.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和斗争

D.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8.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B.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D.有限与无限的关系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B.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D.绝对真理的体系

10.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是()。

A.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

B.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C.德谟克利特原子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1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的唯心主义B.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D.可知论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唯心主义12.首先提出世界的物质本原问题的哲学派别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

1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

A.存在B.理想C.灵魂D.“原初”物质

1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A.运动的绝对性B.发展的规律性C.客观实在性D.物质的可知性15.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A.客观主义B.二元论C.形而上学唯物论D.唯心论

16.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B.不可知论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1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主要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18.“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19.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B.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20.哲学上的一元论是承认()。

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

C.世界是发展的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21.能够坚持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是()。

A.庸俗唯物论B.机械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论D.朴素唯物论

22.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

A.合乎逻辑的B.唯心论C.形而上学D.诡辩论

23.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脑的形成B.物质文明的发展C.语言的发展D.生产劳动

24.在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自然界的变化B.能够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劳动

C.语言和思维的形成D.脑量的增加

25.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2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27.科学证明,人脑是()。

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

28.正确发挥意识能力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29.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A.人们的主观努力B.社会实践C.科学活动D.思想斗争

30.观念的东西对物质的东西的关系表现是()。

A.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两者是根本对立的互不相容的

C.观念是现实事物的创造性D.两者是完全统一的没有区别

31.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B.认为意识是本原

C.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D.抹煞了意识的主观特征

3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物质和运动相统一的观点B.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观点

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33.两种发展观的对立是指()。

A.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分歧D.唯心史观的唯物史观的对立

3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B.事物从一种质态发展到另一种质态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D.事物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35.系统论的出现()。

A.否定了辩证法B.扬弃了辩证法C.代替了辩证法D.丰富了辩证法

36.说一个人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指他看问题的方法是()。

A.唯心主义的B.辩证法的C.形而上学的D.主观主义的

37.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一;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是()。

A.唯心主义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辩证法观点

38.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

A.相互作用构成运动B.运动和发展引起质变

C.发展引起运动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39.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是指()。

A.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B.事物的根本性质未变而局部或某个阶段发生了质变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量变是客观的普遍的现象

40.对质和量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有()。

A.事物的度B.事物的属性C.质是认识事物的开始,是认识量的前提D.事物的特殊矛盾

41.质变是指事物()。

A.处于统一、相持或平衡的状态B.渐进过程的中断、飞跃

C.在度的范围内的持续和扩张D.发展的连续性

42.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都是()。

A.客观的、多样性的B.与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的

C.固定不变的D.人们的认识水平不同造成的

43.事物质变的爆发式或非爆发式形式取决于()。

A.事物主要矛盾的发展B.事物量变的特点和发展程度

C.事物本身的性质和所处的具体条件D.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相互作用

44.否定之否定律是在()。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完整地表现出来的

B.事物发展过程中关节点上表现出来的

C.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的

D.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和否定两阶段表现出来的

4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线性的统一B.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回到出发点的运动C.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

46.否定之否定过程是()。

A.事物经过两次否定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B.甲变乙、乙变丙、丙变丁……的无穷的发展

C.事物经过两次否定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D.事物在原有基础上周而复始的循环

47.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是向肯定阶段复归,但却是更高阶段的发展,这种观点是()。

A.折衷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48.矛盾斗争的绝对性是指()。

A.斗争就是一切B.只有斗争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C.斗争性是无条件的D.斗争性可以脱离同一性

49.矛盾的斗争与政治斗争的区别和联系是()。

A.矛盾的斗争性与政治斗争是同一个概念

B.政治斗争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

C.政治斗争不属于矛盾斗争的范畴

D.在阶级社会一切矛盾斗争都不能脱离政治斗争

5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普遍和特殊、个性和共性、相对和绝对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C.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问题

D.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51.事物的质是指()。

A.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B.事物属性的直接表现

C.事物的存在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事物本身固有的程度、数量等规定性

52.质与属性不可分割是说()。

A.质与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质与属性是直接同一的

C.属性是通过事物自身表现出来的D.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

53.质变的复杂性是指()。

A.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B.量变转化为质变,质变转化为量变

C.质变形式的多样性和质变过程中有量的特征

D.质和量的统一和质变中存在着量变

54.事物的度是指()。

A.事物保持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B.与事物存在直接同一

C.数量增减和场所的变更D.区别于其他事物内在规定性

55.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B.事物变化的显著与不显著

C.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D.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新的量变

56.质量互变规律揭示()。

A.事物发展和源泉和动力B.事物发展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或趋向

57.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要有一定的条件,条件是()。

A.与事物相关联的、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B.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C.矛盾的同一性

D.对事物发展不利的因素

58.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规律

59.矛盾就是()。

A.前后不一致B.势不两立C.不同事物的对立D.对立统一关系60.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

A.矛盾发展的不平衡与解决矛盾形式的多样性

B.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

61.构成人们认识事物基础是()。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D.矛盾的特殊性6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

A.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性质和趋势B.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的趋势C.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D.你死我活、绝对对立的性质的趋势63.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B.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原理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原理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6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相对和绝对的关系D.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65-87 省略)

8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B.矛盾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普遍联系的观点89.“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90.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客体是()。

A.观念本身B.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C.自然界的存在物D.实践和认识所指向的对象

91.感觉、知觉、表象是()。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意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既不属于感性认识,也不属于理性认的范畴

(92 略)

93.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对感性认识的综合B.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物

C.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D.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9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的关系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95.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犯了()。

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B.类似诡辩论的错误

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96.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A.指出人们可以通过感觉反映世界B.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C.指出事物的本质和现象是同一的D.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97.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

A.分析和综合的统一B.归纳和演绎的统一

C.可能与现实的统一D.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98.真理就是()。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B.对人们有用的理论

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D.为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99.客观真理论与唯物主义反映论是()。

A.理论前提不同的问题B.同一意义的问题

C.本质和现象的辩证统一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100.真理一元论就是指对于一个确定的对象()。

A.只能有一种认识B.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C.正确的认识只能一次获得D.用同一种方法获得的认识

101.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

A.相对性B.主观性C.阶级性D.绝对性

102.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

A.唯物论B.历史观C.辩证法D.二元论

103.“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唯物主义真理论B.客观真理论

C.主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

104.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A.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

105.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

C.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06.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对象B.劳动者C.劳动资料D.生产管理

107.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

A.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础形式

B.它是人们的在生产中所结成的关系

C.它是一种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

D.它的实体就是客观自然界

108.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

A.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最重要的独立要素

B.科学技术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生产力

C.科学技术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要素

D.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09.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A.人和人的关系B.物和物的关系

C.人和物的关系D.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

110.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A.信息传递系统B.生产工具系统

C.劳动力系统D.能源系统

111.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

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式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

C.人们进行自觉的革命活动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11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

A.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B.生产力决定分配

C.自然关系决定社会关系D.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

113.劳动对象是指()。

A.各种生产工具B.各种产品C.引入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对象D.生产资料114.劳动者是指()。

A.一切人B.青年人和老年人

C.从事活动的人D.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生产技能并从事劳动的人

115.生产资料包括()。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D.商品和产品

116.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

D.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117-118省略)

119.社会形态是()。

A.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统一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C.国体和政体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12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

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

C.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D.以前者为基础,两者互相制约、互相作用121.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A.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B.产品的分配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地位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122.(省略)

123.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的科学技术C.社会的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124.国家属于()。

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关系D.意识形态

125.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的结果B.产品分配不均的结果

C.在生产中出现了指挥者和执行者的结果D.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126.阶段的实质是()。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B.不同的社会地位和分工

C.一个集团占有另一集团的劳动D.一个集团占有另一集团的生活资料

127.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志是()。

A.人们的政治态度和立场B.分配的多少

C.人们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所造成的不同经济地位

D.人们的生产过程中所起不同的作用

128.阶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首先是一个()。

A.普遍现象B.经济范畴C.思想范畴D.文化范畴

129.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

A.经济斗争B.思想斗争C.社会斗争D.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130.阶级斗争是()。

A.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D.生产关系发展的根本动力

131.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因此,必须用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法()。

A.观察、分析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现象和问题

B.观察、分析一切事物和现象

C.观察、分析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

D.观察、分析阶级社会中的一切事物

132.最早提出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是()。

A.封建阶级的思想家B.德国古典哲学家

C.资产阶级历史学家与经济学家D.马克思和恩格斯

133.国家的起源是()。

A.人们为了解决纠纷而制定的契约B.调和阶级矛盾、维持社会秩序需要的产物C.剥削者欺骗被剥削者的产物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134.国家的实质是()。

A.调和阶级矛盾的机关B.全体居民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C.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D.独立于阶级之外的第三种社会力量

135.国家是代表()。

A.广大社会成员利益的B.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

C.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D.统治阶级利益的

(136 略)

137.国体是指()。

A.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C.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统治被统治阶级D.统治阶级保护本阶级利益的机关138.唯物史观和唯心史以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

A.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C.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D.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139.人民群众之所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思想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的规律

140.人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首先是()。

A.生产活动B.科学活动C.政治活动D.艺术活动

14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个结论的理论前提是()。

A.社会革命理论B.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

C.阶级斗争学说D.社会存在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142.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都是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

A.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C.科学文化水平D.社会地理环境好坏

143.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他们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B.他们是历史发展方向的决定者

C.他们是历史规律的创造者D.他们是社会形态相互代替的创造者144.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评价历史人物应当坚持()。

A.德才兼备的原则B.历史主义和阶级分析的原则

C.传统观念的标准D.为现实服务的标准

(145-146 省略)

147.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这种观点是()。

A.肯定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B.否定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

C.肯定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D.否定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

148.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C.研究和解决其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D.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

(149-151省略)

152.现代企业管理提出“以人为本”的重要含义是()。

A.视质量为企业生命,提高参与市场经济竞争的主动性

B.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尊重人的首创精神

C.把科学技术放在第一位

D.加强对现代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

(153.-155 省略)

156.在矛盾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并对事物发展方向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普遍矛盾B.内部矛盾C.矛盾的主要方面D.主要矛盾157.“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D.形而上学片面性的、孤立的观点

158.概念、判断、推理是()。

A.辩证法的三种形式B.唯物主义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59.感性认识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和必经阶段是因为()。

A.具有真理性B.具有普遍性C.具有可靠性D.具有特殊性160.否认了绝对真理,就否认了()。

A.真理的客观性B.真理的相对性C.真理和谬误的关系D.真理的无限性161.社会存在是()。

A.社会精神生活方面的总和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地理环境

162.以下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自然科学、语言B.宗教、艺术C.道德D.政治、法律观点

163.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解决了哲学对象问题,它研究的是关于()。

A.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B.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各个局部领域的特殊规律

C.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规律D.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164.《坛经》中指出:“时有风吹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16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规律指的是()。

A.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B.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C.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D.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6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B.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167.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首先是实践关系,即主体和客体之间的()。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感觉和被感觉的关系

C.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D.联系与被联系的关系

168.认识的客体指的是()。

A.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事物B.世界的多样性的统一体

C.进入实践活动领域并与实践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

D.进入实践活动领域并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

(169 略)

170.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犯了()。

A.类似唯理论错误B.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C.类似教条主义的错误D.类似激变论的错误

(171略)

172.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主要是指()。

A.它的有条件性B.它的无条件性C.它的确定性D.它的不确定性173.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C.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74 略)

175.“任何历史的研究,不得不从某一国家的()着手,这就是马克思研究社会的骨骼。”

A.阶级和阶级斗争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C.政治上层建筑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76.“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把()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来看作自然历史过程”()。

A.生产关系,生产关系B.生产力、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社会形态D.上层建筑,上层建筑

177.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B.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C.剩余产品的出现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

178.以下哪一种是任何社会都不可缺少的意识形态()。

A.法律B.政治C.道德D.法律制度

179.哲学的党性指的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对立和斗争B.反映论和先验论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C.革命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18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显著特点是()。

A.科学性和阶级性B.理论性与实践性C.实践性和阶级性D.科学性和革命性

18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A.形而上学性B.强调物质的具体结构

C.直观性D.认为世界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182.发展的实质指的是()。

A.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数量的增加和减少D.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183.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劳动()。

A.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B.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C.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D.使人更好地适应自然

184.下列观点有错的是()。

A.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也称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共性或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了个性。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又可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185.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A.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物B.它要求人们用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C.它要求人们从个别出发认识一般D.它要求人们从一般出发认识个别

(186略)

187.真理的本质属性指的是()。

A.绝对性和客观性B.能脱离相对性而存在

C.主观同客观相符合D.能打破条件的限制

18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科学技术B.劳动对象C.管理方式D.劳动者

18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种。这一情况说明()。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事物自身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190.关于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错误的有()。

A.现象蕴藏在事物内部,感官不能直接感知B.现象是本质的现象

C.任何事物的本质要通过现象表现D.本质与现象不可分

19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和物质统一性的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问题

19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和人的关系B.人和社会的关系C.生产关系D.人和自然的关系

19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

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194.在经济基础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B.产品的分配关系

C.产品的消费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

195.阶级和阶级斗争是()。

A.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B.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

C.阶级社会的普遍现象D.一切社会的永恒现象

196.关于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有误的是()。

A.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对对应范畴

B.社会革命一般采用自下而上的手段实现

C.社会改革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手段实现

D.社会革命是同一社会制度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197.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指的是()。

A.人的自然属性B.人的阶级性

C.人的相互交往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98.社会进步的标准是多方面的,除了生产力这个最高标准和生产关系的性质以外,还要看这个社会的()。

A.财富有多少B.失业人口多少

C.政治、法律制度和精神文明程度D.管理水平高低

199.自由王国指的是()。

A.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摆脱了盲目性支配

B.人们的社会生活受盲目性支配这样一种状态

A.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活动

B.个人意志的绝对自由

20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B.辩证法的三种形态C.唯物法的三种形态D.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C

2、D

3、C

4、B

5、C

6、D

7、D

8、A

9、C 10、D 11、C

12、B 13、D 14、C 15、D 16、C 17、A 18、B 19、B 20、D 21、C 22、A 23、D 24、B 25、C 26、C 27、C 28、C 29、B 30、A 31、C

32、D 33、A 34、C 35、D 36、C 37(略)38、A 39、B 40、C 41、B 42、A 43、C 44、A 45、C 46、C 47、B 48、C 49、B 50、A 51、C 52、D 53、C 54、A 55、C 56、B 57、A 58、B 59、D 60、C 61、D 62、B 63、D 64、C 65-87(略)88、C 89、C 90、D 91、B

92(略)93、D 94、C 95、D 96、B 97、D 98、C 99、B 100、B 101、A 102、C 103、C 104、C 105、D 106、B 107、C 108、D 109、D 110、B 111、D 112(略)113、C 114、D 115、C 116、D 117- 118(略)119、D 120、D 121、D 122、A 123、D 124、B 125、D 126、C 127、C 128、B 129、D 130、B 131、A 132、C 133、D 134、C 135、D 136(略)137、A 138、A 139、B 140、A 141、D 142、B 143、A 144、B 145- 146(略)

147、B 148、A 149 – 151(略)152、B 153-155(略)

156、D 157、B 158、D 159、C 160、A 161、B 162、A 163、A 164、D 165、B 166、D 167、C 168、D 169略)170、B 171-172(略)173、A

174(略)175、D 176、A 177- 179(略)180、C 181、C 182、B

183、B 184、C 185、A 186(略)187、C 188、A 189、B 190、A 191、C 192、C 193、C 194、A 195、C 196、D 197、D 198、C 199、A 200、A

(其中有个别题内容相近,省去)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同时,我也认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和谐是什么呢?《说文》解释:和,相应也。《尔雅》解释:谐,和也。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那什么又是和谐社会呢?和谐社会简而言之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众所周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和谐社会”一词,现已成为当前国内政治主题词之一.对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家和万事兴”,安宁有序的工作生活,诚信公平的社会风气与丰富健康的文化娱乐就是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所以,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执政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目标,同样也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更是新时期农业系统中的每一位成员理所担当的光荣义务。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前进和发展中的工作,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原理在中国运用的体现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一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善于对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善于用创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其生命力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就只存在于实践之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富强、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源泉。这一伟大实践中不断涌现的各种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养分。我们要善于从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从火热的社会生活中、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营养,善于把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科学理论的内涵。正确的理论不仅来自于实践,而且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既要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运用,又要结合新的实践,

(完整)七年级英语单项选择100题(附答案)

初一年级英语上册单项选择100题 1、---What's her name?---__________Zhao Jun. A.His name is B.My name is C.Her name is 2、当别人问你是哪国人时,你应说: A.I am China.B.I live in china.C.I live in China. 3、---_______everyone here today? ---Yes,we are all here.A.Are B.Is C.Am 4、-Where is your eraser? -_________is in the pencil-box. A.My B.Your C.It D.That 5、-Is Alice a doctor? -No,__________.A.he isn't B.she isn't C.I am not D.she doesn't 6、-Thanks a lot.-________. A.That's all right B.That is all C.That's right D.No thank 7、-What's your name? -_________.A.Good morning B.I'm fine C.My name is Lucy 8、选择正确的译文: 她的盒子在哪里?在这里。 A.Where her box is?Here.B.Where is her box?It's

C.Her box is where?It's here.D.Her box where is?Here. 9、-_______are those markers? -They are blue.A.What colour B.What C.Which 10、Every day we _________there _______our friends. A.walk to;and B.walk;with C.walk;by D.on foot;with 11、Do you like _________? A.vegetables B.vegetable C.eat vegetables D.green vegetable 12、-Is the shirt from ________? -Yes,it is.A.Li Ming's father B.Li Ming father C.your D.Li Ming's 13、-Is Tom's pencil new or old? -________.A.Yes,it is B.No,it isn't C.It's new D.It's a new 14、-Do you have any _________? A.shorts B.skirt C.hat D.dress 15、I like ________. A.this skirt B.skirt C.blue skirt D.some skirt 16、Here _______two black umbrellas.A.is B.are C.has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

绪论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C A.工业手工业的发展 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2、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 )B A.实事求是的精神 B.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远大而崇高的革命理想 D.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B.可知论和唯物辩证法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辩证法与认识论 4、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理论品质是( ) D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5、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致力于实现 ( ) C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共产主义社会 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6、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A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7、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前人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B A.辩证分析方法 B. 剩余价值学说 C.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D.社会主义学说 8、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标准。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D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作者:————————————————————————————————日期: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罗伯特·欧文)合理成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成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a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处于运动之中b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c 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简述实践的特点及基本形式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总之,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试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任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a.联系具有客观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c.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的原因:内在矛盾性)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取得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

是德国古典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以下3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矛盾双方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个别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这个矛盾要在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力。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等;所以每一个历史时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础。从原始公社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个人在历史上有一定作用,每个时代都需要而且能够创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100题

选择题100道 Choose the best answer: 1. The girl in red is Mary, _____ monitor of Class Four. A)/ B) the C) a D)an 2. There are some trees on ______ sides of the street. A)each B)either C)both D)all 3. I will help you, so you ______ worry about it. A)don’t need B)needn’t to C)needn’t D)not need 4. It snowed so heavy that many cyclists slipped and fell _____ their bicycles. A)off B)off from C)from D)down 5. ----People now can know what is happening in the world quickly. ----You’re right. With the help of computers, news can _____ every corner of the world. A)get B)reach C)return D)arrive 6. The earthquake happened ____ a cold winter evening. A)on B)in C)during D)/ 7. The sun _____ in the east and _____ in the west. A)rises, sets B)rises, is set C)is risen, sets D)is risen, is set 8. This musical “Lion King” _____ wonderful. A)is sounded B)sounds C)is sounding D)sound 9. Do you know if the book _____ to the library? A)will return B)is returned C)will returned D)returns 10. Her grandma________ for six years. A)was died B)has been dead C)was dead D)has died 11. The postage on the parcel _____ me a lot of money. A)took B)spent C)paid D)cost 12. If Linda is worse tomorrow, she _____ on. A)is operated B)will operate C)operate D)will be operated 13. Wood _____ many things. A)is used to making B)is used for making C)used to making D)used to make 14. Could you tell me_________________? A)if light traveled faster than sound B)when the shopping mall built C)which is the way to the Shanghai Zoo D)how far is it from here to the library 15. ______ride a bicycle to work in the morning? The buses are too crowded. A)You’d better B)What about C)Please D)Why not 16. ____ of us is working hard to make our country richer and stronger. A)Each B)Every C)Everyone D)Nobody 17. Father entered the room quietly ____ wake the baby. A)so not to B)so as not to C)so as to D)as so not to 18. We’d better______ on the road. A car may hit us. A)not to play B)don’t play C)not play D)play 19. ______! The bus is coming. A)Look after B)Look up C)Look out of D)Look out 20. We find the musical very _______. A)interest B)interests C)interested D)interesti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题(共79题,79分) 1、(C)认为马克思主义还很年轻,几乎处于童年时代。 A、德里达 B、吉登斯 C、萨特 D、罗森贝格 2、当前国际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的纽约中心每(D)年召开一次大会。 A、四 B、三 C、二 D、一 3、首届国际马克思主义大会于(B)召开。 A、 1994年 B、 1995年 C、 1996年 D、 1998年 4、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侧重点是(D)。 A、揭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批判性 B、把马克思的理论同当时德国流行的其他理论区分开来 C、从德国实际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 D、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及与时俱进的品质 5、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批判()和(D)的错误观点。 A、米海洛夫斯基、卢卡奇 B、米海洛夫斯基、李卡克内 C、卢卡奇、倍倍尔 D、李卡克内西、倍倍尔 6、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指的是(C)。 A、马克思主义思想 B、马克思主义信仰

精选文库 C、马克思主义方法 D、马克思主义结论 7、(D)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纲领。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C、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8、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是(C)。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 9、马克思主义被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B)。 A、在时间上的开放性 B、在空间上的开放性 C、是封闭的 D、具有阶级属性 10、下面著作中提到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人物的是(C)。 A、《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B、《共产党宣言》 C、《青年恩格斯的思想形成》 D、《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11、下面不属于科拉科夫斯基认为马克思与恩格斯存在的分歧的是(D)。 A、自然主义进化论与人类中心说的分歧 B、知识的技术观和实践的认识论之间的分歧 C、无限进步论与革命末世说之间的分歧 D、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12、用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反对青年马克思的代表人物是(C)。 A、考斯基 B、郎兹胡特 C、阿尔都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纲要 1、(1)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 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无产阶级 (3)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美国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及其基础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 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离异 C、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2、(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3、(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2)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3)意识的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 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B、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意义: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以实践、地点、条件为转移 4、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

交卷时间:2018-02-13 10:27:58 一、单选题 1.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A. 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B. 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 C. 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 手中 D. 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 得分:5 知识点: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A. 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B. 社会分工以及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C.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公有制 D.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商品的二因素是()。 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B. 使用价值和价值 C. 生产和消费

D.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的实现要靠()。 A. 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 B. 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C. 同一种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D. 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货币的本质是()。 A.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 价值的表现形式 D. 流通手段 得分:5 知识点: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6.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019最新(精品)小升初英语单项选择题100题精选(含答案和详细讲解)

小升初英语精品单项选择题100题 ( )1.It's cold today. You must _____the coat. A. take off B. put on C. take down D. put in ( )2.I have two pencils. One is green, and _____is red. A. one B. other C. the other D. others ( )3.How many eggs _____in the bag? A. has B. have C. is there D. are there ( )4.____me, please. A. Listen B. say C. Listen to D. talk ( )5.---______day is tomorrow? ---It's Tuesday. A. Whose B. What C. Which D. When ( )6.Would you like _____tea? A. some B. a C. any D. many ( )7.______morning she gets up at six. A. Every day B. On every C. In every D. Every ( )8.Don't _____late next time! A. is B. are C. be D./ ( )9.Oh, it's ____. How are you? A. you B. your C. yours D. he ( )10.Mary doesn't _____her homework after lunch. A. does B./ C. do D. doi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正确答案:A A、19世纪四十年代 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正确答案:A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正确答案: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正确答案:B A、伟大发展 B、伟大革命 C、伟大发现 D、伟大发明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正确答案: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8、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正确答案: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正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在的各门具体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思想,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读某个现实问题,要遵循三步走原则,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也就是说第一步,认清这个现实问题的真实情况和本质属性;第二步,分析这个现实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第三步,找出解决这个现实问题的方法。 本文试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从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规律的特殊性和量变质变规律的普遍性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学习和工作实践的重要指导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与工作实践

目前, 高等工程院校均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工程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特别是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世界, 有助于正确分析和理解工程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提高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本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不仅使我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也让我学到了理论知识,更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了许多,分析和解决学习、工作等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下就简单分析其对我学习、工作的影响。 我是一名业余大学的学生,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我来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不是停滞不前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利用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发展着,完备者,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结论丰富自己,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指导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是因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学说,我们的学习也在与时俱进,正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着我们,让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有新的知识让我们学习,指导着我们的学习。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我们是十二年寒窗苦读中,我们就是在慢慢积累着,等待着量变产生质变,在我们学习生涯中,我们时刻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为的就是高考,希望我们的质变能够引起量变,对待学习,我们要学会坚持,不松懈,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去面对学习,好为将来的美好生活打下基础。 马克思主义再次能够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科学方法和理论指导。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给人智慧,使人智慧”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学习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所谓“授人以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武装我们头脑可以增强我们分析过去、改造未来的能力,独立地处理各种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所讲的物质世界的统一性,联系与发展,唯物辩证法等都对我们的生活是大有裨益的。我们以这些理论作前提,来进行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可以避免走弯路、犯错误。比如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如果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没有第一类永动机,为什么诸亮的木牛流马是不可能存在的,为什么武侠小说中的力是不可能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培养我们思维创新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我们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部分都在启迪着人们在科学认识活动中探索未知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论部分,为人们的思维创新提供了物质基础,告诫人们在理论思考和创新的过程中不能从主观臆断的想当然出发,就要从物质第一性出发,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辩证法部分为人们的思维创新提供了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它告诫人们在思维创新过程中应该坚持矛盾分析方法,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及其特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结合,反对形而上学的均衡论和一点论。认识论部分,为思维创新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认识的主体。要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和思维创新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括

马思主义的鲜期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尤其是中国的历史进程。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日益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论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5个)①内容与形式②本质与现象③原因与结果④必然与偶然⑤现实与可能为什么矛 盾的方法是根本方法?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矛盾分析方法。因此,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坚持和正确运用对立统-规律是十分重要的。关于什么是底线思维,如何坚持培养提高底线思维?底线就是不可逾越的界限,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①要严守原则,不仅要划清底线,更要坚守底线,不能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②要以积极的态度研判风险、防患于未然,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坚定信心,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变挑战为机遇,追求最佳结果;③坚持底线思维,要做到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价值的基本特性:①价值的主体性②价值的客观性③价值的多维性④价值的社会历史性。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劳动力价值的组成:①维护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①货币资本循环。 ②生产资本循环。③商定资本循环。新变化的表现①生产资料所有制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大学生就业问题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班级:动医1402班 姓名:石苓竹 学号: 20140201702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近几年,大学生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应该以联系的观点分析为何会出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生就业就业形势严峻 曾几何时,大学生找工作时是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可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如今这种优越感几近消失,面对就业问题眉头紧皱,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我们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多角度的看待这一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都是全国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突出的经济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难点,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就业不足的困扰。在我国,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引起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展开和改革的深化,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特点问题和经济理论研究中的难点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化对知识经济发展条件下就业理论的研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如今,社会经济条件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马克思关于就业方面的理论体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在知识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正确地把握马克思的有关经济理论,并结合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创新就业理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有所不同,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开始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而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数量几乎都是供过于求,大学生毕业后,几乎都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针对这一现状,我国现阶段就业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加速户籍改革以实现要素充分流动;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以提高劳动者人力资本素质;三是强化市场就业保障以降低劳动力失业风险。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事物是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

中考英语单项选择题精选100题

中考英语单项选择题精选100题 从下列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 ) 1. Joining the English club at school was _____ best way to improve English. A. the B. / C. a D. an ( ) 2. —Are you afraid of ______ at home, Linda? —No, I’ve grown up. A. alone B. being alone C. lonely D. being lonely ( ) 3. Taking buses in Beijing is much _______ than before. A. cheap B. cheaper C. cheapest D. the cheapest ( ) 4. Don’t forget to bring me a _______. I’ll post the letter. A. book B. photo C. stamp D. card ( ) 5.-My friend and I want to see the film tonight. Are there any tickets left? -Yes, but only two. Do you want ________? A. one B. two C. them D. none ( ) 6. —Mary, ____ you speak Chinese? —Yes, only a little. A. must B. need C. may D. can ( ) 7. Mr. Brown arrived at the airport at 5 o’clock _______ the evening of Saturday. A. on B. of C. in D. at ( ) 8. I failed in the exam, but my teacher said I would have _______ chance. A. second B. a second C. two D. the second ( ) 9. Mr. Li is a good teacher. He always makes his class _________. A. lively and interested B. lively and interesting C. alive and interested D. alive and interesting ( ) 10. The number of giant panda is because people always hunt them. A. fewer and fewer B. smaller and smaller C. bigger and bigger D. more and more ( ) 11. –Can you write to me if you are free? –No problem. But _______ is your e-mail address? A. where B. which C. what D. how ( ) 12. –How often do you search the Internet? –________. A. Two weeks B. Since two weeks C. For two weeks D. Once two weeks ( ) 13. –I think Tracy needs to find herself a new job. –________. This is what we’ve been talking about. A. Exactly B. Cheer up C. Please do D. Really ( ) 14. –Your Chinese is so good! –But your English is better. So we can help each other. –___________. A. What a pity! B. Good idea! C. The same to you. D. Sorry to hear that. ( ) 15. –Can you see ________? –No. Let’s go and have a look. Maybe we can help them. A. what are they doing there B. what was happening there C. what is happening there D. what are they talking there ( ) 16. It was difficult to get a word in. Everyone so excitedly about the play. A. would talk B. was talking C. talked D. had talked ( ) 17. I admired the painting, and Ed said he would like me to have ______ as a gift from him. A. one B. it C. this D. some ( ) 18. I cannot tell whether the book is worth reading, ________ I haven’t read it myself. A. but B. so C. or D. for ( ) 19.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unwise to give a child _________ he or she wants. A. whatever B. however C. whichever D. whenever ( ) 20. I tried phoning Maggie’s office in the morning, but I couldn’t _______ A. go over B. join up C. put up D. get through ( ) 21. Miss Lin is very kind. We all like _____. A. she B. her C. hers D. herself ( ) 22. There are some nice pictures _____ the wall. A. at B. with C. to D. on ( ) 23. — _____ is my ball, mum? —It’s under the chair. A. How B. When C. Where D. Why ( ) 24. — Is there ______ wrong with your watch? —Yes. It doesn’t work well. That’s why I was late today. A. something B. nothing C. anything D. everything ( ) 25. Most of my classmates go to school by bus, ______ I like riding a bike. A. but B. so C. or D. because ( ) 26. — I am really_____ today. May I have some more rice? — Sure! Here you are. A. full B. hungry C. thirsty D. tired ( ) 27. — May I try on the jeans? — Of course you _____. A. should B. need C. can D. must ( ) 28. —We can go to the zoo by bus. —Why not ______ there for a change? A. walking B. to walk C. walk D. walked ( ) 29. —What can I do for you, sir? —Two ______ please. A. cups of tea B. cups tea C.cup of tea D. cup te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