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索面向管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度架构——以南京为例

探索面向管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度架构——以南京为例

探索面向管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度架构——以南京为例
探索面向管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度架构——以南京为例

规划研究

P l a n n i n g S t u d i e

s

14

探索面向管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度架构

——以南京为例周 岚 叶 斌 徐明尧【作者简介】

周岚(1965-),女,南京

市规划局局长,高级规划

师,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

叶斌(1964-),男,南京

市规划局副局长,注册规

划师。

徐明尧(1972-),女,南

京市规划局处长,东南大

学硕士。

【修改日期】2

007-02-26【文章编号】1002-1329

(2007)03-0014-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摘要】反思了市场经济转型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及执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城市快速发展变化阶段的刚性弹性适度的控规改革思路,结合南京城市发展的实际和规划实践,探索了以“6211”为刚性控制核心的改革思路和办法,既利操作、又便管理,还同规划公开化和规划法制化要求相契合,并将这一套思路、办法和规则用GIS手段纳入城市规划智能化管理系统。【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度创新;南京AN EXPLORATION OF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OF ADMINISTRATION-ORIENTED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A CASE STUDY OF NANJING ZHOU Lan; YE Bin; XU Mingyao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oblems in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in the transition of market economy.It presents to reform the current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with the balance of rigidity and flexibility in the rapid urban development. Combi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of Nanjing, it brings out the concept of appropriately compulsory contents in the perspective of operation 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open planning and law-based planning, and it is integrated into the urban planning intelligentized administration system by GIS.KEYWORDS: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institu-tional renovation; Nanjing 1 对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反思1.1 控制性详细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为适应土地有偿使用的要求,温州等地改革了传统详细规划的编制办法,提出了地块控制指标+“图则”的做法,成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雏形。在此基础上,借鉴美国“区划法”的某些做法,逐步形成了中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初步框架,1991年9月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一次在国家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明确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此后,控制性详细规划迅速普及,并对引导全国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从城市形体设计为目标的详细规划,到以地块控制指标为核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政府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城市规划控制手段和方法的变革(表1)。1.2 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不适应性由于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办法形成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初期,从实践及操作角度看已呈现出一系列的不适应性。1.2.1 规划编制组织的不适应性当前城市发展的速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各种跨越式发展的机会和变化的可能性很大。而按照国家现有的规划编制体系,从土地利用的层面看,对一个大城市而言往往需要在总体规划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再以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依据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每一层面的规划都需要一个周期,即便各项规划编制交错组织,不包括报批时间,覆盖一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时间也需要4-6年,在此期间,有的城市总体规划因为社会经济背景的变化又面临新的修编调整。而从专业规划专项规划的层面看,需占据城市空间的各城市专业系统均在为适应城市快速发展而编制规划,编制的时序与范围往往也未能与控制性详细规划有机衔接,造成控制性详细规划

15表1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前后城市规划编制的异同Tab.1 Difference of urban planning from planned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详细规划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和项目关系1.是项目立项后的具体空间落实的设计与管理1.符合规划要求是项目存在的必须前提条件

2.规划设计方案符合建设项目的需求2.建设项目符合规划要求

3.编制的时期后置于立项3.编制的时期独立于项目,在所有项目之前

规划性质及成果形式满足项目需求的设计方案(蓝图+说明书)反映城市空间规划要求的公共政策(图则+文本)规划编制的组织主体政府或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

规划的服务和约束对象政府和国有企事业所有社会成员

规划覆盖的空间随项目而随机发生的点全覆盖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

规划成果的公开性内部使用社会公开并不能在技术上全面落实上位规划及专业专项规划的空间要求,出现了同一地区多个规划覆盖,缺少综合与协调,有的甚至出现疏漏或矛盾的现象。1.2.2 规划技术标准及用地控制方法的不适应性现行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主要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

①,用地分类的标准沿袭自计划经济年代,许多新的用地类型尚未纳入分类标准;用地控制指标体系仍是计划经济年代的经验总结,行业之间的标准还存在矛盾;现行用地控制方法难以奏效,以居住区设计规范为代表的千人指标在控制用地时,相当一批设施因占地小、空间位置难以落实而造成控制不力,尤其是易被市场力侵占的公益性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往往因为控制不到位而缺项和缺失。同时,应对城市机动车化、人口老龄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新问题,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没有完全建立。1.2.3 规划编制的技术理性不强首先是控制指标制定缺乏科学性。规划编制单位在划定控制指标基本载体——基本地块时,较少考虑土地权属、土地征用及实施可行性的影响,具体操作中很难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划定的地块进行土地出让;其次,在确定控制性指标尤其是容积率时,规划编制单位一般在考虑建设容量、空间景观因素基础上,结合经验确定,极少进行土地开发过程中的经济分析和相关开发策划研究;而基于上述两点确定的地块及用地强度指标都被作为“强制性”内容,其科学性、严肃性大打折扣。其次是控制内容的繁杂和重点不突出。由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技术上是上位规划及其他相应专业专项规划的具体空间落实,因此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如不加以合理区分,控制的重点尤其是易被市场力所侵蚀的各类用地及设施反倒不突出②,呈现出刚性控制不刚的现象。在刚性不刚的同时,又表现出弹性不足。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建立的初期,学术界在反思形体规划的刚性时庆幸用控制指标代替详细方案,认为找到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弹性之路。殊不知形体的刚性解决了,但控制指标及调整程序的刚性又产生了③。

第三是城市设计的理念薄弱及控制手段的欠

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更关注的是二维

的用地性质和用地控制强度,对三维空间的考虑相对较少,城市特色塑造方面缺少有效的引导和控制手段。

1.2.4 规划成果转化为公共政策的不适应性

首先,作为城市政府重要的公共政策,控制性详细规划应该覆盖于城市规划区,以便于规划区内各项建设均有规划引导和约束;其次,规划成果的批准、执行与调整均应符合法制化要求,但由于规划内容众多,且前述的技术理性相对不足,即使是强制性内容要求要落实且完全遵照执行也有相当的技术难度④,因此把一批技术深度尚有疑问的内容确立为法规内容也无法适应当前

快速变化的城市;第三,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了

一整套的控制指标及措施,但缺少动态的分级调整机制,造成规划的弹性和刚性在面对变化时,弹性不弹,刚性不刚,出现了“没有控规管理不好,有了控规不好管理”的情况;第四,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要求,作为行政许可依据的规划必须公布。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规划审批的直接依据,但由于现有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理性不足,加上作为专业技术文件,在规划解释和行政执行方面的研究十分欠缺。可以预见,一旦照此公布,将给具体的规划管理实施带来被动,如处理不当,

行政法律诉讼将纷至沓来。

1.2.5 规划成果表达的标准化不够

规划编制成果应成为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部分。目前,在城市规划编制项目的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方面还相当滞后,各规划编制单位之间的成果表达格式、数据结构、分层、线型、接边等方面迥异,各用一套“表述语言和系统”,

规划研究

P l a n n i n g S t u d i e

s

16

互通性很差,成果难以拼合对接,更无法纳入信

息化管理,因此也谈不上建立动态维护的控制性

详细规划成果数据库。

2 面向管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改革思路

控制性详细规划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直接指导

审批管理,通过一个个具体建设项目落实城市规

划的意图。所以,其编制必须要围绕审批管理需

求来开展。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要实现规划对城市

发展适度超前的引导和有效管理,必须迅速在城

市规划区内的所有用地上建立起关于城市土地使

用的空间规则,即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并适应中国不同于西方的法制和民主背景,适应

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需要,适应中国政府的行

政管理架构,同时反映向民主化法制化迈进的总

体社会趋向,因此必须确定必要的刚性和适度的

弹性。

2.1 探索快速城市化阶段的规划强制性

内容

在城市快速发展变化阶段,控制性详细规划

的关键是控制好城市最需要关注和把握的重点内

容,加强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城市空间的有效

调控。结合规划管理需求,南京市规划局提出了

以公用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历史保护为重点的控

制性详细规划“6211”核心内容。“6”即是对“道

路红线、绿化绿线、文物紫线、河道兰线、高压

黑线和轨道橙线的六线”的规划控制;“2”即是

对公益性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两种用地的控制;

“1”即高度分区及控制;“1”即特色意图区划定

和主要控制要素确定⑤。这一架构是在总结国内

前一阶段实践经验教训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后的

提升和提炼。

从城市土地利用二维的角度,通过六线控制

和两种用地控制,可以保证城市基本功能协调和

健康发展。六条线控制要划定详细线位,并明确

控制要求;两种用地要划分至小类并在空间上明

确具体位置、规模和边界,提出控制要求。在公

共设施配套方面,改变了以往社区层面若干项公

共设施定点不定位、由开发地块配套建设的做

法,除个别需要独立布置的设施外,集中布置,划

定居住社区中心和基层社区中心用地,综合布置

文体、商业、公共绿地等设施。保证了公共设施

的空间预留和用地控制。

从城市空间景观三维角度,这一架构突出了

城市特色塑造的内容。为了将特色塑造和城市整

体空间轮廓塑造的内容纳入具体项目设施建设管

理,而不是停留在规划的概念构想中,在控规中

要具体落实高度控制和特色意图区规划控制。高

度控制是根据城市整体空间轮廓、景观视廊控制

要求,综合考虑空间特色塑造、用地条件、土地

性质等因素,以街区为单元确定高度分区。特色

意图区控制则是根据城市特色规划,在进一步研

究地段特色基础上,详细划定城市特色展示区和

景观敏感区的边界,确定城市特色展示区内的特

征要素,提出特色保护和塑造的原则和要求,提

出拓展并组织认知路径的方案;确定景观敏感区

的要素,提出控制要求。

2.2 探索规划强制性内容的法制化表达

以“6211”为核心的规划内容需要在高层次

如市政府批准,甚至可以考虑由人大进行专门立

法,以确保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核心要素不被破

坏;而以地块控制指标为核心的其他控制要素更

多地可以作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内部图则。前

者,应更多地强调成果的公开性,让社会监督,若

要调整,应在专家咨询、征询公众意见的基础上

严格报高层次的原批准机关审批;后者尽管作为

内部图则,也应在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内部作

为基本行政依据,其修改与调整也必须经由一定

程序,个人不得随意调整,如经专家咨询或技术

委员会集体审议通过。后者与前者的区别在于调

整权限的不同,调整程序的复杂性不同。

对“6211”中强制性内容的具体界定,还需

要进行进一步仔细分析,如社区层面的公共设

施、市政设施用地的强制性可以表达为“空间位

置系指导性要求,设施配建规模则是强制性内

容”的规定,以解决相关用地控制的刚性和可操

作性。

2.3 探索作为公共政策的控规全覆盖

作为政府管理和调控城市空间资源的公共政

策,作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公共规则,有必要在

整个城市规划区内建立起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体系。这种覆盖一方面要完成集中的城市规划建

设用地上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另一方面还要完成

非集中城市建设用地上即城市郊区开敞空间系统

上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两者之间的差异在

于土地利用的性质不同、规划的深度相应有所区

别,但核心控制的思路应该是一致的。

2.4 探索规划成果的规范化和数据标准化

首先要进一步研究用地分类标准,要疏理国

家标准中已不适应市场经济配置的部分内容,如

17中小学用地,应从居住用地中单列出来;非集中

建设地区的用地分类应进行适当增减。还有,市

场经济条件下产生了一批原来没有的用地形态

如:物流用地、创意产业园(所谓的2.5产业)、

复合用地等,也需要研究并进行合理的分类。

其次,要建立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增长时期的

用地控制方法的技术标准,比如以社区结构形态

为核心的相关公共设施标准、用地控制形式,以

及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干的城市公共交通走廊上

的站场及周边用地控制标准等等。

第三要规范表达规划成果,一类是纸质成果

文本的规范性,另一类是电子数据格式的标准化

和规范性,包括以CAD数据为核心的控制性详细

规划成果的图层、线型、色彩、注记等表达方式

的规范。

2.5 探索对各类规划的衔接和落实

鉴于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对于规划的巨大需

求,同一地区不同种类不同时期编制的各种规划

需要在控规阶段进行认真地整合,以实现城市规

划的“一套图管理”的目标。这种做法的意义是

消除了各规划之间的内容矛盾,实现了城市不同

空间的规划对接,加强了各功能系统的衔接,更

重要的是在依法行政的原则下,统一了同一地区

空间规划的“所有”要求,有助于政府行政的规

范、水平的提升和效率的提高。

2.6 探索以信息化为手段的成果动态更新

在城市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变化的形势和环

境,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在使用中依法按照一定

程序进行调整在所难免,为了保证控制性详细规

划成果的现势性,有必要建立控规成果动态维护

更新的机制。否则控规成果提交使用后,相关的

调整和变化就会日积月累逐渐使原控规丧失作为

审批依据的技术理性。

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的动态更新应在制度确

立的前提下,以信息化手段来实现,以保证规划

的更新调整程序公开、内容透明,并及时被记录、

及时被共享、及时被执行。

3 南京的实践

南京继2001年城市总体规划调整之后,在

2002、2003年迅速开展了次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

的分解深化,2004、2005年全力推进了控制性详

细规划编制,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完成了“总

体规划的战略——次区域规划的分解+专项规划

的深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全覆盖”的一轮循环。在深化落实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南京在国家规划框架下,探索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规划编制、规划管理与实施反馈的制度体系,这一轮控制性详细规划不仅有力落实了总体规划的思想,有机衔接了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也较好实现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可操作性,因此成为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规划依据,为新世纪以来南京城市框架拉开、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城市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地指导和保证。下一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相关深化和优化还将回馈到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3.1 规划编制组织的改革3.1.1 管理人员与设计人员的通力合作以往规划一般由规划局内部负责规划编制的处室牵头组织,规划设计单位的专业人员承担具体编制,由于缺少一线规划审批管理的经验和信息,规划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往往不强。为解决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的脱节问题,南京市规划局将组织控规编制作为分局规划审批管理人员的重要职责之一,分局与规划处、市政处、编研中心以及规划编制单位共同努力开展工作,并建立了工作规定、技术标准、沟通制度和成果验收要求,在保证规划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全员参与加快了规划编制进度,提高了规划的可操作性,也提升了规划管理人员的规划意识、理解水平和执行力度。3.1.2 地方设计力量与规划市场力量相结合采取市场化的办法组织规划编制项目。南京市规划局全面开放了规划设计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引入了十余家甲乙级编制单位参与了控规编制工作;建立了规划编制单位公开征集制度,通过网上公开征集单位,综合考虑规划单位的技术力量、思路、人员构成、经费等因素,择优选择编制单位。这一做法既解决了人力和时间的紧张,有效地推动了控规编制,同时促进了竞争,控制了成本,提高了水平。3.1.3 专家咨询与社会参与紧密配合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在专家咨询和评审的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参与的范围,建立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专业单位编制、部门区县参与、专家咨询评审、社会公开公示、集体研究决策”的制度。其中,尤其强调了在现状调查和初步方案阶段要听取和征求地方政府、专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并尝试开展了“规划进社区、进街道”的活动,推进社会参与规划的深度和广度,使规划能够成为代表各方意志的成

果,从而保障规划能得到较好的实施。

规划研究

P l a n n i n g S t u d i e

s

18

表2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定和技术标准框架

Tab.2 Regulations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of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3.2 规划编制的技术创新3.2.1 规划编制单元的“无缝衔接”为了保证规划的全覆盖,根据南京城市布局结构特点,并考虑行政区划界线、主要河道、交通干道、生态走廊等要素,划定了规划编制单元,作为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空间单位。规划编制单元的规模在新区为10~15km2左右,已建成区则略小。允许规划单元边界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局部互动调整,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划分为“规划次单元”,但规划编制单元的制度本身可以保障控规的全覆盖,实现规划地块之间的“无缝衔接”,为规划成果对接、衔接、拼合、整合奠定制度框架,也为规划成果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和使用奠定系统基础。3.2.2 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建立为保障几乎同时推开的一系列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成果质量和相互衔接,围绕“6211”的规划核心内容,南京市规划局制定了系列工作规定、技术规定和专项技术标准(表2),并确立了严格的规划验收制度规定,以及规划编研中心作为控规成果电子数据验收中心的职能。以用地控制手段改革为核心,制定了《南京市新建地区公共设施配套指引》,以及用地分类标准、市政设施配套、轨道站点周边用地等一系列地方标准制定,初步形成了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技术标准体系。3.2.3 新建地区和已建成区的区别对待针对已建成区和新建地区的不同特征,规划在编制内容、深度方面和技术标准方面予以区别对待。如南京老城是历史积淀最深的地区,同时又是矛盾最突出复杂的地区,所以在完成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的基础上方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2003年),经过一系列地段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以及历史保护等专项规划后,又再次优化整合形成了南京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深化版,其内容深度远远超出了一般地区的控规深度。而新区的现状约束条件较少,尚需给与未来发展较大的弹性,在深度上则重点关注功能结构的组织和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空间安排。在规划标准方面,新区更有可能按照理想的模式和较高的标准来规划,而老城则更多采取因地制宜地、局部优化完善修整的方式。3.3 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规划成果及执行体系合理界定规划内容的刚性和弹性,将成果分为总则、执行细则和附件3部分。总则从总体调

控的角度着重规定保证城市基本功能、健康持续发展的内容(主要是“6211”),是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定性文件;执行细则从具体规划管理需求的角度制定详细技术图则,是规划管理人员进行具体项目审批管理的技术依据。

建立控制性详细规划分类分级调整制度。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政府审批,其中,总则对社会公布,不得随意调整。确需调整的,需在可行性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报原审批部门批准后方可实

施。执行细则作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内部管理图则,同样严格执行,确需调整的,要在可行性

19研究论证后,由局技术委员会集体审议批准,较

大的调整还要经由专家论证程序。在内容刚性与

弹性合理界定基础上的分级调整制度,既保证了

对城市关键内容的强制性控制,也可以适应快速

变化阶段对规划一定应变性的需要。

3.4 控规“一套图”成果整合的改革

强调各类规划相互间的整合,以实现规划

“一套图”管理。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全面整合上

下位规划、周边规划、专项规划、项目审批结果

(包括在有效期内的选址、用地、外部条件、规划

设计要点、审定方案、建设工程许可)对该地区

的要求,将“所有”涉及空间需求的规划控制要

素全面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个别不能表达

的内容如深化城市设计等,也应有文字要求和提

示。

优化规划控制图则和文本的表达,要求对经

由复杂编制过程、大量分析论证完成的规划成果

进行最终提炼,强调用最简捷的方法、最少的图

纸表达控规“一套图”管理的全部信息,既方便

规划管理的使用,信息系统的调用,也方便对社

会的公开公示。

3.5 GIS系统下的成果数据体系

为使控规成果方便纳入GIS规划管理信息系

统,南京市规划局制定了控规计算机辅助制图规

范以及成果验收、归档的工作规定,统一了规划

编制成果的技术内容和数据格式。控规成果电子

数据验收归档后,经由编研中心的迅速转换载入

规划成果GIS数据库,形成方便规划管理调用的控

规“一套图”电子数据。同时还建立了数据维护

更新机制,有关调整、深化和补充在经审定后,将

及时纳入规划成果信息库。规划成果信息库可以

方便地与局整个信息系统建设中的电子地形图数

据、影像图数据、审批管理数据、建设项目电子

报建图、建设项目竣工测量数据等联系起来,用

GIS手段进一步提高控规编制和管理的衔接。

4 结语

由于规划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南京市的控制

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的探索目前仅取得初步成

果。仍需深入研究的问题包括:(1)涉及“6211”

的内容在控制对策上的具体要求是否有所不同,

部分如中小学用地的边界在规模不变前提下的调

整,是否存在“刚性”中的“弹性”;(2)对非集

中城市建设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方法需进一步

研究和建立;(3)在国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地块控制指标的科学合理确定需要方法论的研究,尤其要与城市土地的社会、经济背景结合起来,与地区的发展战略和策略结合起来;(4)强制性内容的确定还要考虑规划管理的阶段性,以容积率为例,在进入土地“招、拍、挂”市场后,容积率无疑必然是不可更改的强制性指标。但在控规编制和审批过程中,以容积率为代表的控制指标应当允许适当调整优化。如何更好地管理引导快速变化阶段的中国城市,保障城市需要保障的,同时给与城市发展必要的机会和适应性,是南京探索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和制度改革的出发点。“有节制”地确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恰恰是为了保障城市最重要的公共利益,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不可更改的刚性要求,以保正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本文的目的,在于和同行的进一步交流探讨,期望得到更多同行的批评指正,以共同完善工作,推进规划的改革创新。注释(Notes)① 1991年3月施行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第1.0.2条明确规定“本标准适用于城市中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工作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编制组撰写的讲解材料中,对该标准是否适用于控制性详细规划也有说明:“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规划层次,…本标准没有明确作出规定,…可以通过试用,进一步总结经验。”② 1991年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包括六个方面:详细规定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限,明确适建规定;规划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出入口方位等控制指标和要求;提出建筑体量体形、色彩要求;确定各级支路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用地界限;制定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2005年10月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上述编制内容要求和强制性内容面面俱到,涉及土地利用、市政管网、地块控制、管理规定等,但并没有突出重点。③ 现有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从“可以做什么”的角度(下转第29

页)

296 结束语当前,我国大都市已经进入郊区化的快速发展阶段,郊区住区开发成为大都市住宅建设的主导,创建更加舒适、便捷、健康的郊区人居环境,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市场的需求。本文对大都市郊区化过程中郊区住区开发模式的探讨仅仅是抛砖引玉,更深刻更广泛的研究还需要广大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才能为未来中国广泛的居住郊区化过程中郊区住区开发建设提供指导。注释(Notes)① 这里的住区与住宅的概念是相互区别的,住宅是一个单体的概念,而住区则是包括住宅在内的整个居住空间,是一个区域的概念。本文倾向于在研究区域的住宅问题时应用住区的概念。② “中心网络型”住区开发模式是笔者在综合分析当前中国郊区住区开发的现状和前景、借鉴国外郊区住区开发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适合我国郊区住区的新型开发模式。

进行控制,整体刚性较强。如对土地使用性质的规划,一般是赋予某一地块一个确定的使用性质,并规定其可以兼容的性质以及有条件使用的性质,除此以外不能用于其他使用性质。但复杂多元的现实中,往往会出现“可以做什么”以外的情况。另外,现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所有控制要求都直接落实到地块,一个地块的变化和调整,往往对整个片区的规划产生影

响,“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了规划的应变性。④ 2006年3月1日施行的建设部144号令《城市黄线管理办法》中,黄线控制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用地及通道控制。一些设施确实需要予以特别严格的控制,如轨道交通线位、取水设施、污水处理厂、电厂、高压走廊等,而一些设施,如邮政电信设施、公交首末站、变电站、消防站等则有一定调控余地,在空间上落实即可。如不从控制严格层度加以区别,混为一谈,反而不利于加强对最主要内容的刚性控制。⑤ 在“6211”核心内容中,“6”即是最刚性内容,是城市空间系统的基本框架,必须予以最严

格控制;“2”次之,其中大型的服务城市和区

域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用地必须严格控制,

服务片区、街区的基层设施在空间位置上则

有更多的调控余地。“11”则是目前未被充分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卢为民.大都市郊区住区的组织与发展[M].东南

大学出版社,2002.

2 邱强.英国新城建设的经济学分析[J].城乡建设,2002,(10):55-56.

3 陈立.英国新城建设、美国新城市主义和我国新住宅运动[J].城乡建设,2002,(12):55-56.

4 赵蔚,赵民.从居住区规划到社区规划[J].城市规划汇刊,2003(6):68-71.

5 Gregory K. Ingram. Patterns of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What Have We Leaned[J]? Urban Studies,1998,35(7):1019-1035.

6 Jane Mideley, Ian Hodge, Sarah Monk. Patterns andConcentrations of Disadvantage in England: a Rural-Urban Perspective[J]. Urban Studies,2003,40(8):1427-1454.

7 Michael White, Philip Allmendinger. Land-use Planningand the Housing Market: a Comparative Review of theUK and the USA[J]. Urban Studies,2003,40(5-6):953-927.

(上接第19页)

重视但确需提升其控制刚性的内容。

⑥ 南京在总结和借鉴有关经验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以居住社区中心和基层社区中心为核心的社区公共设施配套思路和标准。见周岚、叶斌、徐明尧.探索住区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新思路——《南京城市新建地区配套公共设施规划指引》介绍,城市规划,2006(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周岚,何流.中国城市规划的挑战和改革——

探索国家规划体系下的地方特色之路[J].城市规划,2005(3).

2 王朝晖,师雁,孙翔.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图则编制研究——基于城市规划管理单元的新模式[J].城市规划,2003(12).

3 南京市规划局.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Z].2005

4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Z].1991.2006.

5 城市规划资料集(第4分册)控制性详细规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图标准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及成果归档数据标准 (NJGBBC 03-2005) 南京市规划局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2005年9月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及成果归档数据标准 目录 第一章: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 (1) 一、设计标准 二、支撑系统 三、制图精度 四、坐标系 ………………………………………… ………………………………………… ………………………………………… ………………………………………… ………………………………………… ………………………………………… ………………………………………… ………………………………………… ………………………………………… ………………………………………… ………………………………………… ………………………………………… ………………………………………… ………………………………………… ………………………………………… ………………………………………… 1 1 1 1 五、地形图1 六、图层管理2 七、配套设施标注符号管理 八、城市规划用地汇总表格式 九、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格式 十、文字标注 39 33 33 35 35 37 37 38 38 40十一、图形规则 十二、图纸版式 十三、出图设置 第二章:规划成果数据归档标准 一、文件存储标准 二、图纸数据归档标准

第一章: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 一、设计标准 计算机辅助城市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标准与办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9月3日);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6月8日);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2005年) 《南京新建地区公共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2005年) 二、支撑系统 硬件要求:Pentium450及其以上等价处理器;内存64MB以上。 软件平台:Windows2000及其以上;AutoCAD R14及其以上;Microsoft Office 2000及其以上。 三、制图精度 以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四、坐标系 采用南京92地方坐标系统; 坐标系应为世界坐标系(WORLD坐标系),基于坐标系的所有成果数据采用模型空间; 禁止对坐标系和成果数据进行旋转、平移、缩放。 五、地形图 地形图单位: 1个单位代表1米;

XX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XX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主要内容 (公示文件) XX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九年七月 一、总则 1、规划目的 2017年XX县完成了《XX县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编制工作,为XX 县未来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

称城乡规划法)进行了修订,为有效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和各建设项目的落实,实现管理活动的全程监管,雅克设计有限公司受XX县人民政府的委托编制《XX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规划范围 控规编制范围为中心城区范围,包括富林镇萝卜岗半岛、富泉镇富泉社区、流沙河大桥至寨子山之间省道306以内滨湖地区、寨子山及山前滨湖用地以及部分汉源湖区。总面积约18.5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5.5平方公里。 3、规划依据及参考文件 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修订)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6)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2)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6) ?《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 2)标准规范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16)》(GB50180-93) ?《XX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 3)相关规划 ?《XX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XX县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 ?《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2014)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瀑布沟水电站汉源库区移民安置文件汇编》 ?《XX市XX县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路线图文

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路线 1 设计思路 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图 前期策划(重点1)--现状调研(重点2)--方案编制(重点3)--汇报论证(重点4)--报批归档(重点5)--质量与服务保障(重点6) ????重点详解 重点1:前期策划 1、项目组成立,内部分工,责任到人,总体工作计划安排;

2、副总、项目负责人主持,台州市总规、椒江区分区规划与地方控规编制技术规范文件学习,理解与常规不同之处,并留有记录; 3、针对下陈、三甲片区的区域协调、功能定位及较复杂的现状条件,编制系列调查表格和调查要求规则,并经副总、项目负责人修改确定,重点开展对企业和农村社区的问卷调查; 4、根据控规编制工作的一般规则,提出需甲方提供的资料清单和配合事宜。 重点2:现状调研分析 1、接收甲方提供的地形图,调研外围及内部已确定的“六线”(道路、绿地、河道、文保、市政、高压下走廊)和背景资料; 2、听取当地有关部门对片区概况、发展态势及有关规划、近期建设动向和相关专业规划的介绍; 3、进行系统的土地利用、产权属性和建筑、风貌景观等开展田野调查,根据制订的调查规则进行图上作业、标注、拍照等,同时对重要企事业单位、大用地单位、重要建筑、可能进行规划调整的产权单位和设施进行发展调查; 4、系统对所属政府有关部门、业主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如人口、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大单位等; 5、系统对相关规划及管理信息进行调查; 6、进行土地利用等现状图件的电子版汇总制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充调查。 重点3:方案编制 1、编制现状调研分析报告,进行院内部讨论交流,重点在与城市关系和片区理解,上位与周边规划关系研讨,类似案例研究; 2、对发展思路、空间布局进行多方案比较,要求参加的规划专业人员均应提供一个以上方案,并进行内部交流,在此基础上汇总形成概念性初步方案;

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2012年12月 该通则已经合肥市人民政府第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用地分类与空间布局 (1) 2.1用地分类 (1) 2.2混合用地混合使用 (11) 2.3用地规划与布局 (14) 2.4 居住用地布局 (15) 2.5 工业用地布局 (15) 2.6 仓储物流用地布局 (16) 2.7 基本生态空间 (17) 2.8 城市绿地与广场 (18) 2.9 公共空间布局 (21) 第三章规划控制 (22) 3.1城市密度分区 (22) 3.2地块容积率 (22) 3.3建筑间距 (23) 3.4建筑退让 (27) 第四章建筑与景观风貌 (31) 4.1建筑空间与环境 (31) 4.2建筑单体 (33) 4.3建筑附属物 (33) 4.4建筑色彩、材质与照明 (33) 4.5绿色建筑 (34) 4.6组团风貌 (35) 4.7城市景观分区 (36) 4.8街区控制 (36) 第五章公共设施 (38) 5.1分级分类标准 (38) 5.2布局准则 (38)

5.3市级(含省市共建)、区级(含市区共建)公共设施 (39) 5.4社区级公共设施 (40) 5.5公共设施混合设置指引 (40) 第六章地下空间利用 (46) 6.1一般规定 (46) 6.2地下空间功能与设施 (47) 6.3地下空间附属设施 (48) 第七章交通设施 (49) 7.1城市道路 (49) 7.2公共交通 (52) 7.3停车场(库) (54) 7.4公共自行车 (57) 7.5交通综合体 (58) 7.6交通影响评价 (58) 第八章市政设施 (58) 8.1给水工程 (58) 8.2排水工程 (62) 8.3燃气工程 (68) 8.4电力工程 (73) 8.5热力工程 (78) 8.6通信工程 (78) 8.7环境卫生 (83) 8.8加油加气、公共充电站 (90) 8.9用地竖向 (91) 8.10 管线综合 (92) 8.11 综合防灾 (94) 第九章文化遗产保护 (95) 9.1历史文化保护区 (95) 9.2文物保护单位 (96)

对接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的城市设计管控方法探索——以无锡市区为例

对接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的城市设计管控方法探索——以无锡市区为例 发表时间:2020-04-09T07:52:42.175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22期作者:赵毅 [导读] 本文尝试探索城市设计“图则怎么画”和“规划怎么管”的问题,以标准图则的形式提供转译标准,将城市设计管控纳入控规为主的规划管控体系,落实城市设计意图,支持城市设计领域的日常规划管理活动。 赵毅 无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省无锡市 214000 摘要:本文尝试探索城市设计“图则怎么画”和“规划怎么管”的问题,以标准图则的形式提供转译标准,将城市设计管控纳入控规为主的规划管控体系,落实城市设计意图,支持城市设计领域的日常规划管理活动。 关键词:城市设计管控;城市设计图则;城市设计成果转译;无锡市 1.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城市设计日益重视,城市设计管控的相关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中。许多城市往往是先完成了若干地区的城市设计编制项目,之后才陆续研究和实施城市设计管控的相关内容。常见的一个难题是,如何在规划层面进行管控,将城市设计规划意图落实在地块规划条件之中,进一步指引具体项目的建设。 就体系而言,现有总规-控规为主的法定规划体系业已成熟,城市设计管控应当与之充分结合;就内容而言,城市设计成果应进行标准化转译,从管理到使用上跨越设计方案的表达,实现可读、可用、易用的目标。 2.国内相关研究及做法探索 2.1 梳理层次,对接法定规划管控环节 梳理城市设计的层次,将各层次城市设计与总规-控规-修详(建设实施)的法定规划体系相互衔接是近年相关研究的共识。《城市设计技术管理基本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将城市设计分为总体、区段、地块和专项四个大类,前三类与法定规划的层次一一对应。 以上海为例,按照现有城市规划体系,结合不同尺度的管控要素特征,将城市设计管控工作划分为总规阶段、控规阶段以及建设实施阶段三个阶段。总规阶段划分为市域层次与区县层次;控规阶段划分为地区层次与街区层次。总规与控规阶段可针对特定对象及特定范围进行专项城市设计。建设实施阶段按照管控对象,分为建筑项目、公共开放空间、市政设施、环境设施四种类型。各阶段与层次对应不同的设计范围、典型尺度、设计类型与管控途径,主要设计管控内容各有侧重。相关管控要素通过规划设计全过程进行层层落实,并在建设实施阶段结合《上海市城市设计导则》,在不同类型与等级的地区,进行差异化管控。 2.2 编制城市设计图则,同步审批 在图则方面,将城市设计要素以附加图则的形式和控规一并纳入建设审批条件,为城市设计图则赋予法定性。 以上海市为例,协调制度与机制可以促成规划管理各环节统一思想,领会城市设计成果的意图,确保城市设计的审批成果切实可行,核心地区形成贯穿规划设计与建设实施的管控协调体系,明确城市设计作为附加图则与控规共同纳入土地出让合同。附加(城市设计)图则与控规图则范围、比例尺均相同相同,视城市设计管控要素的多寡可以绘制多张城市设计图则。 以南京市为例,南京出台《南京市出让地块城市设计工作暂行规定》,明确特定意图区地块出让须城市设计图则;一般地区采用文字通则要求;城市设计图则可直接纳入出让条件;已批地段城市设计须形成城市设计图则并报审。同步出台的《南京市地块城市设计图则技术标准(试行)》关于图则内容和标准图层给予明确的规定,根据该标准可直接进行城市设计要素的落实和城市设计成果转译。 3.实践案例:无锡市区城市设计管控体系及图则的研究 3.1 管控体系研究 参照上海、南京等城市的管控方法,无锡市区将城市设计管控体系对接法定规划各层次: (1)总体城市设计和片区城市设计对接无锡市区、各行政区和功能区、新市镇的总体规划,确定无锡总体风貌定位和空间格局,明确重要特色意图区、特色空间要素、城市空间基底等方面宏观控制要求,并作为正式成果的组成部分纳入相应总体规划;

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2-7-5] 审批依据 审批内容 审批条件 审批程序 申报要求 公开方式 办理部门 审批依据 关于试行“北京市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为更好地执行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善调整控规的程序,以及实行社会公众参与,经市政府批准,决定于2002年1月1日起,在北京市区范围内试行“北京市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请遵照执行。 二OO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试行)》 《关于实施<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细则(试行)》 《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调整的技术管理要求(试行)》 审批内容 根据《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试行)》第七条的规定:各级政府及组成部门、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因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拟改变《市区控规》规定的规划控制指标的,可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审批条件 有土地使用权的、申请调整控规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称申报单位),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综合处申报大厅收件窗口申报。申报前须填写"控规调整审批申报表"。申报时提交由具有甲级和乙级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的控规调整可行性论证报告,纸文件一式5份,电子文件2份,图示展板1套。论证报告内容必须符合《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调整的技术管理要求》(试行)中有关要求。综合处经审查后认为可以受理并发给申报单位"控规调整立案表"。 审批程序 综合处在受理申报单位申报后,在1个工作日内,将论证报告转到重点处,进入预审、公示程序。 进入预审、公示程序后,由重点处进行论证报告图纸文件初步校核工作及公示材料准备工作,期限为5个工作日。之后组织论证报告预审工作及公示工作。公示与预审工作同时进行,期限为15个工作日。 预审与公示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重点处将预审意见及公示汇总意见整理后,请示委主管副主任及相关领导安排控规调整审查组审查会议,将预审意见及公示意见与论证报告一并报控规调整审查组审查会议。

南京市地块城市设计图则技术标准(试行)

南京市地块城市设计图则 技术标准 (试行) 南京市规划局 2013年12月

一、总则 1、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地块城市设计工作,规范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的内容、形式、制图标准等要求,特制定本标准并试行。 2、本标准适用于对《南京市出让地块城市设计工作暂行规定》(宁规字〔2013〕431号)明确的需提出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的地块。在规划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地段城市设计)阶段,以及单独编制地块城市设计(已编制的上位规划中尚未明确地块城市设计图则)时,应遵守本规定。 3、本技术标准作为地块规划条件的组成部分,强调地块城市设计图则的简明有效、便于操作,并能确保建筑设计的灵活性。本图则编制的基本原则包括:(1)合理性原则——图则内容应在满足地块规划条件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和该地段城市设计研究的相关要求。 (2)有效实施原则——突出图则对城市空间秩序的有效控制引导,利于规划管理的具体实施和控制。 (3)可操作性原则——图则制定应因地制宜,图则内容和表达应简单、准确和明晰,便于土地出让和规划管控中各环节的操作。 (4)灵活性原则——图则制定以控制城市空间秩序中不利情况的发生为基本目的,同时为用地布局和建筑设计留出空间。 4、位于城市中心区以及其他一般地区的地块应按照本标准执行;位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区、风景(名胜)区内的地块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二、内容与要求 1、地块城市设计及其图则是对各层次上位规划和城市设计的落实和表达,是对

地块规划条件的补充和完善,其主要内容是在地块层面对“空间形态、交通流线、地下空间、界面类型、建筑设计、环境设计以及其他方面”提出城市设计的控制和引导要求。具体地块编制本图则应根据该地块所涉及问题的具体情况,在本技术标准所列的地块城市设计内容框架中,选择需要表述的内容提出控制与引导的要求。特殊情况,也可适当增补表述内容。 2、图则的具体要求在“图则说明”中以文字形式归类表述,包含对各大类问题进行综述的“控制引导意图”和对各分项提出要求的具体“说明”两个部分。 3、为体现执行操作中严格程度的差异,图则说明应区分“控制性要求”与“引导性要求”的用词与表述方式。其中,“控制性要求”的表述相对严格,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引导性要求”的表述具有一定弹性,表示允许稍有选择或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图则内容的分类、图则说明的要求、图件的内容与形式等,如表1所示。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索引号]CBA08G-0303-2008-00073 [信息名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信息种类]规划信息---区域规划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建设发展局 [发布时间]2008-01-31 [内容描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规划包括:规划范围、规划原则与目标、规划的作用和地位、规划单元的确定。 [正文] 一、规划范围 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范围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即由泰达大街(北),南海路(西),北海路(东),津塘四号路(南),所围合的各项城市用地,用地面积为2.7平方公里。 二、规划原则与目标 (一) 规划原则: 1. 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为依据,以土地利用控制为重点,协调规划设计、规划管理需求与物业开发三者的关系,使规划管理实现规范化、法制化; 2. 根据目前开发区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与可能对规划范围内各类用地进行优化利用的调整; 3. 完善规划范围内的城市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市政公用)和公共设施的载体能力和服务水平;

4. 通过土地、利用的规划调整,改善规划范围的环境质量、景观面貌,实现开发区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机平衡; 5. 遵循开发建设的时序性,坚持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调整好各开发阶段的关系,更好满足土地拨划的要求; 6. 应有利于开发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利于开发区当前与长远的有序发展。 (二) 规划目标 1. 形成完善、统一、和谐的中心区商务系统,营造高效、高质、高水平的商务运作体系,营造轻松、舒适、娱乐的商业休闲体系; 2. 形成若干具规模的高档住宅区和住宅小区,并形成完善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3. 通过对规划范围内绿地率的严格控制,扩大绿色开敞空间,从而改善建筑景观与风貌; 4. 严格控制建筑退后红线及街面设计,形成具有韵律感、亲切感的街面景观; 5. 通过城市设计有重点的控制第一、第二、第三大街沿线的建筑景观、风貌及建筑细部小品的处理; 6. 保证规划范围内长期发展所需要的交通、市政、公用配套基础设施的用地与合理位置,确保中心城区基础设施的高标准承载能力,满足开发区可持续有机发展的需要; 7. 形成条例化、指标化、图则化的控制体系,强化规划的控制、引导功能,保证中心城区合理有序的进行发展,更加有效地服务于规划管理、土地出让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具体工作的实施;

大兴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街区控规深化方案

大兴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控规深化方案)摘要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整个大兴新城核心片区,北至黄良铁路,南至六环路,西至芦东路,东至京山铁路和京开高速公路,包括0101街区、0102街区、0103街区三个以建设用地为主的街区及0104街区、0105街区、0106街区三个以外围绿化为主的街区。 规划定位 本次规划确定的大兴新城核心区整体定位为:北京大兴新城的城市中心区,集区级行政办公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与公共服务中心等多种职能于一体,工作与生活环境良好的新城发展片区。同时,核心区也是北京东南向战略发展的节点、新城功能转型发展的核心。 用地规模控制 规划区总用地845.82公顷,包括居住用地112.38公顷、公共设施用地61.74公顷、多功能用地38.51公顷、道路广场用地150.78公顷、市政公用设施用地9.99公顷、绿地456.64公顷(包括高尔夫球场用地及埝坛公园内水面)、其它水域9.78公顷。 0101街区面积为121.33公顷,以建设用地为主。 0102街区面积为122.37公顷,以建设用地为主。 0103街区面积为120.34公顷,以建设用地为主。 0104街区面积为351.62公顷,以高尔夫体育用地、埝坛水库公园绿地为主。 0105街区面积为76.61公顷,以生态绿地和防护绿地为主,含有现状水厂、变电站等少量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0106街区面积为53.56公顷,包含埝坛村的村镇改造建设用地17.50公顷,其它为绿地。 建设规模控制 规划区总建设规模418.07万平方米,包括住宅建筑180.44万平方米、公共建筑121.97万平方米、多功能类用地内建筑107.37万平方米、市政设施建筑5.17万平方米。 0101街区总建设规模约为168.06万平方米; 0102街区总建设规模约为110.02万平方米; 0103街区总建设规模约为100.02万平方米; 0104街区以绿化为主,不是大规模建设街区,具体建设规模根据公园及绿化建设需要确定; 0105街区总建设规模约为1.18万平方米; 0106街区总建设规模约为38.79万平方米。

溧水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附件1: 《溧水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设计任务书 一、工作背景和编制目的 溧水是南京的南大门,距南京45公里,是百里秦淮的发源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和上海经济区的西缘。溧水区位优势明显,周边方圆200公里范围内,分布着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州等40多个大中型城市。距禄口国际机场、南京南站、新生圩港分别为14公里、28公里、59公里,是沟通苏、沪、浙、皖的重要交通节点。溧水境内丘陵起伏,河湖纵横,青山绿水,生态环境优良,是江苏省目前环境保护最好的地区之一。全县总面积1067平方公里。 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和机遇,为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大力改善城市面貌,现我局组织编制《溧水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该地区规划建设管理的依据。 二、规划范围 东至秦淮路,西至宁高高速,南至金蛙路,北至中山河,总面积约为10.6平方公里,研究范围应适当放大。 三、主要规划依据与参考 (1)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报审稿)及相关专题专项 (2)《南京市溧水县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在编) (3)《南京市永阳新城总体规划(2010-2030)》(在编) (4)《溧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溧水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6)《溧水永阳新城防洪规划》 (7)《溧水县城区道路专项规划》 (8)《溧水县县城绿地系统规划》

(9)其他相关规划编制成果及已有规划审批资料 凡本要求未做具体规定的,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法规、规范执行。 四、总体要求 1、规划应在《溧水永阳新城总体规划》及各部门相关规划指导下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 2、规划应充分解读老城区在永阳新城中的定位,分析其与永阳城南新城、城北开发区、城东片区的关系,明确自身的地区特色,统筹考虑老城区的功能定位与布局。 3、应突出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对老城区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的布点、用地规模与形态及可实施性进行评价和分析,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配套要求,并促进现状工业的外迁,统筹安排各项城镇建设用地和空间布局,注重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应加强规划的经济性分析。结合用地权属,建设现状,发展时序等因素,重视对地块规划指标的经济测算,提高规划成果的可操作性。 5、规划应重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对宝塔公园地块予以保护和控制,明确紫线控制范围。 6、规划应对老城交通系统进行梳理和调整,实现道路网的系统化、规整化和功能明确化。充分挖掘现有路网的潜力,结合旧城改造完善次干道和支路系统,明确道路功能,提高运行效率,形成多元化的路网结构和公共交通系统,改善整体交通环境,以减轻老城环境和交通的压力。 7、规划应加强对老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研究,针对日益紧张的用地形势,超前预控和规范管理地下空间资源,促进老城区空间资源集约利用。 8、运用城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注重对规划范围内空间特色的分析和研究(如天际线、建筑色彩、建筑形态、重要道路界面等),充分

关于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

关于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条为了严格执行和完善、深化《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市区控规》),依据《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及其它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区控规》的规划范围。市区其他地区陆续被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是《市区控规》实施的主管部门。各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权限负责本区行政区域内《市区控规》的实施管理。 第四条《市区控规》实施应坚持严格执行的原则,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深化和调整,实行《市区控规》调整的社会参与及监督。 第五条凡在《市区控规》规划范围内进行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应依照《市区控规》和本办法进行规划建设,服从规划管理。 第六条《市区控规》文件、图纸及图则,应在不断深化和完善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各级政府及组成部门、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因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拟改变《市区控规》规定的规划控制指标的,可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第八条申请前应进行规划调整可行性论证,由申请方委托具有甲级和乙级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规划调整可行性论证。规划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本规定附件《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调整的技术管理要求(试行)》进行论证。技术管理要求应在实施中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补充、完善。 第九条规划调整可行性论证报告在审查前应进行预审,预审工作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 第十条规划调整可行性论证报告应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为十五个工作日,公众建议和意见,作为审查内容,随论证报告报审。 第十一条由市规划、环保、国土房管、文物、园林、交通管理等部门组成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审查组,对规划调整可行性论证报告进行审查,审查会议每月召开一次,审查意见报市政府批准。 第十二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收集、汇总《市区控规》每年的执行情况,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第十三条市组织编制城市规划的工作机构应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对《市区控规》进行综合修订。

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讲解

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 (征求意见稿) 2012年12月 --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用地分类与空间布局 (1) 2.1用地分类 (1) 2.2混合用地混合使用 (11) 2.3用地规划与布局 (14) 2.4 居住用地布局 (15) 2.5 工业用地布局 (15) 2.6 仓储物流用地布局 (16) 2.7 基本生态空间 (17) 2.8 城市绿地与广场 (18) 2.9 公共空间布局 (21) 第三章规划控制 (22) 3.1城市密度分区 (22) 3.2地块容积率 (22) 3.3建筑间距 (23) 3.4建筑退让 (27) 第四章建筑与景观风貌 (31) 4.1建筑空间与环境 (31) 4.2建筑单体 (33) 4.3建筑附属物 (33) 4.4建筑色彩、材质与照明 (33) 4.5绿色建筑 (34) 4.6组团风貌 (35) 4.7城市景观分区 (36) 4.8街区控制 (36) 第五章公共设施 (38) 5.1分级分类标准 (38) --

5.2布局准则 (38) 5.3市级(含省市共建)、区级(含市区共建)公共设施 (39) 5.4社区级公共设施 (40) 5.5公共设施混合设置指引 (40) 第六章地下空间利用 (46) 6.1一般规定 (46) 6.2地下空间功能与设施 (47) 6.3地下空间附属设施 (48) 第七章交通设施 (49) 7.1城市道路 (49) 7.2公共交通 (52) 7.3停车场(库) (54) 7.4公共自行车 (57) 7.5交通综合体 (58) 7.6交通影响评价 (58) 第八章市政设施 (58) 8.1给水工程 (58) 8.2排水工程 (62) 8.3燃气工程 (68) 8.4电力工程 (73) 8.5热力工程 (78) 8.6通信工程 (78) 8.7环境卫生 (83) 8.8加油加气、公共充电站 (90) 8.9用地竖向 (91) 8.10 管线综合 (92) 8.11 综合防灾 (94) 第九章文化遗产保护 (95) 9.1历史文化保护区 (95) 9.2文物保护单位 (96) --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定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定 报审稿) 南京市规划局 2005 年5 月

1. 总则 1.0.1 根据建设部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要求,依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结合南京城市发展和规划实际,制定该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定。在南京市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要求。 1.0.2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以满足规划管理需求为导向、突出城市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全面整合已有各项规划成果,形成指导规划实施管理的全覆盖的基本图则,实现“规划落地”和“一张图管理” 1.0.3 为保障规划可操作性,合理解决规划弹性与刚性,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分总则和分则两部分,总则为重要强制性控制内容;分则是具体技术图则。 规划采取分级审批和分级调整的办法,由市政府负责总则的审批,市规划局负责分则的审批,规划调整也按照分级审批的原则在相应的权限内进行。 1.0.4 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六线” 控制、公共设施用地和市政基础设施用地控制、高度控制、特色塑造特定意图区范围及控制引导。 1.0.5 为突出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实现规划区的全覆盖。为实现全覆盖并保证片区规划的无缝衔接,根据南京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划定了规划编制单元(以下简称“规划单元”),作为研究和开展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空间单位。 规划单元边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涉及的相邻规划单元边界应同时 作调整并备案。规划单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划分为“规划次单元” ,次单元应是规划单元的子单元。 规划编制单元的划分详见《南京市城市规划地域划分及编码规则》。 1.0.6 为提高规划设计质量和提高规划可操作性,除专家参与规划的讨论审查之外,还应更广泛更深入地引入地区政府、市民及其他社会团体等的参与。

合肥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修改汇总

合肥市规划审查相关补充规定(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提升城市建设水平,营造城市宜居环境,依据有关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政策文件及《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市政府令183号),结合我市规划建设管理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市区内城乡规划管理及各项工程建设,临时建设、个人自建房除外。本市行政区内其他区域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建筑控制 第三条居住类建筑结构层高不宜超过3.6米,商务办公、行政办公、研发用房、酒店等建筑结构层高不宜超过4.2米,商业建筑结构层高不宜超过4.5米。超出部分在核算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时按其层高折算增加计容积率建筑面积指标,但许可证建筑面积不计其增加值。 以下内容如超过上述层高控制,不按其层高折算增加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指标。具体包括建筑门厅、中庭、内廊、采光庭、大型会议室、宴会厅、影剧院等公共空间,单一空间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且结构层高不超过6米的商业建筑。单一空间是指在单栋建筑单层内,不设置墙体、门、窗等围护结构分割的连续建筑空间。 第四条商业办公类建筑(酒店等除外)不得按住宅套型设计,应采取公共走廊、公共卫生间式布局,不得利用层高、构件、上下水等预留改造空间。各类管线应集中设置。如确需设置食堂(厨房),

每栋建筑可在低层部分(含地下室)集中设置一处。分割单元内如确需设置卫生间的,其套内建筑面积应大于150平方米。 高层商业办公类建筑标准层单层建筑面积不宜小于1000平方米。高层商业办公类项目标准层套内建筑面积小于150平方米的分割单元面积,应小于标准层建筑面积的30%,且最小分割单元套内建筑面积不得低于60平方米。 第五条公共建筑除有住宿功能的酒店、幼儿园、托儿所、医院、疗养院之外,其他设置的阳台需按照其结构底板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全部建筑面积。 第六条住宅建筑设备平台应设置在主体结构外,满足使用及安全要求。每套住宅用于放置分体式空调外机的设备平台的数量不得超过居室(卧室、起居室、书房、餐厅等独立的室内居住房间)个数,每个设备平台水平投影面积不应大于1平方米,每套住宅其他各类形式的设备平台、构造板、结构板、抗震板等设计内容均按《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附录B计算规则中的阳台条款进行控制。 第七条托儿所、幼儿园与相邻建筑间距应保证被遮挡的上述建筑冬至日有效日照不少于3小时。其活动场地应有不少于1/2的活动面积在建筑日照阴影线之外。旧城改造中独立新建、改扩建的除外。 第三章空间环境 第八条加强公园、游园、街头绿地建设,500米半径内应当规划建设一处1000平方米以上的绿地;1000米半径内应当规划建设一处5000平方米以上的游园;2000至3000米半径内应当规划建设一处综合性公园。

钱江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一、规划演变过程 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的规划从90年代初开始酝酿到现在的10多年时间里,经历了从设想到逐渐成熟的各个阶段,其中的几轮规划和无数次的论证都为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 第一阶段:定性与功能探讨 虽然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有许多规划界专家学者提出城市向钱塘 江边发展的思路,但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认是在1996年对杭州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中,明确提出了在钱塘江边的原江滨二、三号区块建设杭州未来的商务中心区(CBD)。以此为契机,由杭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该地区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设为城市内部服务并兼顾中央商务职能的城市新中心的概念。 第二阶段:规划雏形初现 99年杭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杭州市钱塘江两岸城市景观设计》,对该地区与城市的联系,空间形态、功能区块的划分进行了概念方案的设计,并由杭州市规划院进行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编制。以此为基础,2000年底开始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主进行了《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规划中对区域与外围城市交通的衔接、与城市形态、功能结构的关系等内容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并通过借鉴国内外CBD的开发建设经验对杭州城市新中心(现称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开发容量提出明确的建议,规划中提出的交通保护核、办公园区(OFFICE PARK)等概念都为此后的规划所贯彻和采纳。 上海院《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 第三阶段深化完善阶段 在上两个阶段规划、论证基础上,伴随杭州市政府要求设立15平方公里钱江新城这一重大决策的提出,和以杭州大剧院为代表的一些重要市级公共建筑在核心区块的启动,杭州从“西湖时代”转向“钱塘江时代”不再是纸上谈兵,已经跨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了更好地建设杭州新城市中心地区,杭州市规划局邀请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整个钱江新城地区进行了概念规划;与此同时,钱江新城建设指挥部邀请德国欧博迈亚公司对核心区进行了城市设计方案咨询,杭州市规划局组织了《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战略规划》等规划,为核心区的建设提供了大量好的设计理念,在综合上述规划后最终形成了由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钱江新城概念性规划设计》,成为本规划的主要编制依据。 第四阶段后续规划与建设阶段 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并非最终规划文件,在该规划基础上还将进行核心区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和数字新城规划等内容,核心区部分地区的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还将进一步深化,区域外围的交通分析研究、轨道交通线路研究、市政工程设施研究等大量的规划工作还有待进行。 二、规划解读 1

合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含附表)

第131号 《合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已经2007年12月5日市人民政府第10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1月20日起施行。 市长 二○○七年十二月十八日

合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用地 第三章建筑容量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五章建筑退让 第六章建筑高度 第七章绿地 第八章建筑停车及地下空间 第九章建筑景观 第十章附则 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表二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表三建设工程配建机动车位设置标准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计算规则 附录三高层建筑日照分析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合肥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及有关法规、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规划管理及各项建设工程均应符合本规定,临时建设、个人自建房除外。 第二章建设用地 第三条城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R—居住用地;(六)S—道路广场用地; (二)C—公共设施用地;(七)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三)M—工业用地;(八)G—绿地 (公共绿地、公园绿地); (四)W—仓储用地;(九)D—特殊用地。 (五)T—对外交通用地; 第四条居住用地(R),指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居民居住生活聚居地用地(商品住宅开发、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建设用地)。居住用地

包括住宅用地(R01)、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用地(R02)、道路用地(R03)和公共绿地(R04)。 (一)一类居住用地(R1),指以低层住宅为主、设施齐全、建筑密度较低、绿地率较高且环境良好的用地; (二)二类居住用地(R2),指以多层、高层住宅为主、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的用地; (三)三类居住用地(R3),指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与其它用地有交叉的用地。 第五条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级及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小区级、组团级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一)行政办公用地(C1),行政、党派和团体等机构用地; (二)商业金融业用地(C2),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游业和市场等用地,容纳除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以外的各种贸易公司、商社及其咨询机构、金融、保险、证券等行业及其它各类公司的办公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用地,旅馆、招待所、度假村及其附属设施用地,独立地段的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工业品市场、和综合市场用地; (三)文化娱乐用地(C3),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广播电视、图书、展览、游乐等设施用地; (四)体育用地(C4),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

同济大学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 教学大纲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城市规划系控制性详细规划教学小组编

2004年2 月第一部分规划任务书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设计的用地环境现状和规模 规划内容和要求 评分标准 第二部分教学计划进度表 第三部分专题讲座 第四部分中期考核要则 第五部分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控规实例(主要图纸)

第一部分:规划任务书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下简称“控规”)编制的内容和方法,在贯彻执行国家建设部颁布的控规编制办法的基础上,分析土地使用区划的功能性、经济性、法规性,制定城市空间设计的规划导则,建立修建性详细规划制定的操作原则和规定,同时掌握控规文本的写作方法,并按照教学规范提交相应成果。 二、教学要求在控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自觉培养调查分析与综合思考的能力,做到因地制宜、经济技术合理,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反映建设用地环境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空间艺术的内涵,使设计的成果既切又具有建设的导向作用,既严谨规范便于操作实施、又具有适当灵活性的特点。 三、设计的用地环境现状和规模 教学案例的用地规模控制在 1.0 平方公里以上。教学小组每个学生需独立完成下文 4.3 要求中个人成果的内容,独立完成作业的用地规模控制在 0.3-0.5平方公里左右,并独立完成相应内容的控规文本。公共成果由组内同学合作完成。学生作业成绩的评分根据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的成果及平时成绩综合而定。 四、规划内容和要求 4.1规划的基础资料之收集 (1)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 (2)土地利用现状 (3)人口分布现状 (4)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 (5)公共设施规模和分布 (6)工程设施及管网现状使用状 况、开发方式等 (8)所在城市及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特色等资料

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试行) 编制说明 为进一步凸显南京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定位和山水城林特色,提高城市设计成果质量,规范各类城市设计的编制技术和管理要求,以《江苏省城市设计导则(试行)》为基础,结合《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规划内容,南京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本《导则》通过明确城市设计编制的技术要求,有助于编制单位加强对南京城市特色的把握。各城市设计项目可根据自身特点对设计内容进行拓展,鼓励对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本《导则》于2013年10月起试行,《导则》中所确定的市级特色意图区以及空间特色要素等内容,随着城市设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和适当增补。 本《导则》由南京市规划局负责解释;在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至南京市规划局。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彰显南京城市空间特色,提高城市设计编制质量,规范城市设计编制技术要求,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管理,特制定本导则。 1.2 指导思想 城市设计理念和方法应贯穿于城市规划全过程,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目标定位,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发展导向,突出南京“山水城林”的空间特色。 1.3 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全市各层次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重在明确和规范各层次城市设计内容和设计成果要求。 1.4 基本原则 1.4.1 以人为本 从市民角度出发,由满足人的基本功能需求转向满足审美、认知及体验需求,促进公共资源合理使用,引导慢行交通出行,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1.4.2 特色美观 在南京特有山水环境、人文背景下,建立城市空间秩序,突出城市整体空间形象,彰显城市空间特色,美化城市景观环境。

阆中市新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阆中市新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引言 阆中市新中心区开发建设的积极意义 老城面临的突出问题: 老城现今最突出的问题就在于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间的矛盾。要对古城实施有效的保护,就必须减缓它的压力。通过新城的开发建设,将老城的一些功能尤其是行政功能通过土地置换,转移至新城区,来达到有效保护古城的目的。只有把行政职能分解出去,才能通过置换作用,通过城市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实现空间结构的调整,才能增加城市空间的有效供给,达到满足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老城的扩张建设要迅速减少,通过减少需求,疏解城市功能来减少现有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要严格控制现有老城区的人口和功能,并最终实现人口在一定范围的净减少,进而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效保护。 新中心区开发建设的积极意义: 阆中市能否实现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能否提高城市化水平,实现城市及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新中心区的开发建设的成功就显得至关重要。只有新中心区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才能带动整个新区(包括居住区、工业区)的整体发展,进而带动阆中市新的跨越式发展。 1 总则 1.1 为使阆中市新中心区的城市建设能够协调有序发展,控制和引导新区建设和改建,合理利用土地和改善城市设施及环境,特编制本规划。 1. 2 规划背景 ·阆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及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设想。

·城市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总规的宏观意图。 1. 3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相关法规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规文件; ?《阆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阆中市规划局提供的1:1000地形图及各种现状资料。 1. 4 本规划以国家上述有关政策、规范、规划为依据,并与有关专项规划协调,规划中使用的土地分类代码,计算标准等均按国家有关统一标准执行。本规划中未详细规定的有关城建的标准均按当地的有关规定执行。 1. 5 本规划的现状时间界定:依据项目委托时所提供的现状和规划资料所认定的截止时间。 1. 6 本规划包括文本、实施细则、图则、和图纸等四部分。经批准后的文本、实施细则和图则,应作为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管理和指导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依据。 2 规划范围、性质和规模 2.1 规划范围 ?阆中市新中心区位于七里镇,紧邻现从南充方向来的入城大道——七里大道。西临七里大道,北靠东山路,南为长青大道,东依体育路。北距阆中市老城区一公里左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