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客家方言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分析

客家方言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分析

客家方言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分析
客家方言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分析

客家方言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分析20160305016广告董迁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的客家方言作为中国七大方言之一,其具有有独特鲜明的特点。客家方言区主要为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台湾、四川等省,在国外,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客家方言区分布分散但内部差别不大,客家人虽间隔遥远但彼此可以交流,这点较为特殊,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有密切关系,值得我们从客家方言形成的原因,过程中进行深刻分析。

一.客家方言形成的原因

1.从经济方面分析,中国在西晋之前经济中心一直在北方,但从西晋八王之乱开始,中国北方饱受战乱的蹂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五次大规模人口迁移,客家人的先祖也跟随着人潮,从北方黄河流域的河南、山西、陕西一带,迁至赣南、闽西、粤北三角地区。可以说客家方言的形成和经济中心的南移基本上是同步的,都是从东晋开始,到南宋完成。就此也可以说,客家方言的形成是中国经济中心南移的附属产物。

2.从地理方面分析,客家人的迁移过程主体是由北至南,即由北方平原迁至南方山区,在南方山区,地形封闭,交通不便,其口音变化不大,在这一时期,他们的口音基本上以北方官话为主。口音的变化不大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较多保留了古汉语的字词和发音。二是是各地客家人可以互相交流,障碍较少。形成了独特特点。

3.从社会环境方面分析,一方面,当地人对外来人会或多或少产生排斥心理,当地人主动与客家人交流较少,另一方面客家人到陌生环境的陌生感,和先进生产力拥有者这一身份的优越感,导致客家人与外界交流较少,使其语言较为稳定,在一较长时期变化不大,这也是客家方言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之一。

二.客家方言形成的过程

总体来说,客家方言形成的过程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是由北至南,即由黄河流域的河南、山西、陕西一带,至赣南、闽西、粤北三角地区。这一时期,北方官话对客家方言的形成产生了主导作用。当地方言对客家方言的影响虽有,但影响较小。

2.第二阶段是由赣南、闽西、粤北三角地区至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台湾、四川等省的其他地区。这一时期随着客家人与外界的交流增多,当地方言对客家方言的形成影响逐渐扩大,客家方言在吸收了流亡途中的地方方言以及当地的相关字词发音后,逐渐形成了现代客家方言的雏形。

3.第三阶段是由国内到国际,即由中国至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此阶段客家方言与上一阶段相比,几乎没有变化。这一方面是因为客家方言体系已经成熟,另一方面是在国外客家人的独立性更强所导致的。

三.客家方言形成的影响

1.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在语言、戏剧、音乐、民俗、饮食等方面,其特殊性均有体现。客家方言的影响在音乐上尤为突出,产生了客家山歌,其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它继承了汉族民歌的传统风格,受到山歌民歌的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畲瑶族民歌的优秀成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久唱不衰。在诸多方面的独特特点,使客家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民族史上的璀璨明珠。

2.由于客家方言的稳定性和封闭性,使其更多保留了古汉语的相关内容,使其成为当今研究古汉语的重要资料。比如在发音上看,客家发音与古音虽不完全相同,但客家方言中保留了很多古音,同时客家方言中也保留了很多古汉语词。这使客家方言对于先秦文化研究的价值凸显出来。同时,学界一般认同客语和后期中古汉语(唐宋二代为准)之间的承袭关系

较为明显。用客语朗诵中古汉语的作品,如唐诗、宋词,韵律方面比官话、普通话要吻合得多。这也使客家方言成为研究唐宋诗词文化的重要资料。

由于个人的学术素养所限,本文仅从客家方言形成的原因过程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并不全面,而且其中难免疏漏,还请读者批评指正。

论文—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关键词:语言方言?? 语言习得?? 意义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解析语言习得 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习得”这一术语通常比学习更为可取,因为后一术语有时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连在一起。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习得,是为了了解语言学习所运用的方法,指出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并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采用的方法包括对语

客家话的介绍

客家语 客家语(Hak-ka-ng?),简称客语(Hak-ng?),在非正式场合又称客话、客家话等,在部分地区还称涯话、新民话、广东话(或土广东话)、怀远话、惠州话(广西等地)等,是汉藏语系下汉语族内一种声调语言(国际语言代码:ISO 639-3 hak)。 客家语言一般认为在南宋便初步定型],直到20世纪才开始定名为客家语。语言学者 对于该将其归属至汉语方言,或当成一门语言仍有一定争论;特别在中国国内,被认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语言学术研究中,以梅县话为代表,但现实中惠阳话影响较大;在台湾以四县腔为代表。 客家语集中分布在粤东、闽西、赣南,并被广泛使用于中国南方(含台湾),以及马来西亚等国一些华人社区。 历史上,客家语曾是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境内主要流通语言之一;曾是太平天国的“国语”,广泛用于其官方文书中[3]。因客家人传统地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客语的传承曾一度依赖 于不受外界干扰的封闭社会和口口相传的严厉祖训。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封闭社会被快速的城市化瓦解,传承客家语的传统法则也在信息时代逐渐被抛弃,客语因此成为世界上衰落最快的语言之一。台湾地区曾于1988年发生了还我母语运动,后来逐步发展客家语现 代媒体,使客语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客语流行音乐的诞生和发展,公共生活领域(如广播电视、交通服务)语言服务的出现等,使客语走出封闭,迈向现代化,融入了时代潮流。目前,客家语是台湾官方语言,苏里南法定语言。 定义 属性 客家语(英文:Hakka Chinese,客语白话字:Hak-ka-ng?,客语拼音:Hag5-ga1-ngi1),简称客语(Hak-ng?),非正式场合又称客家话、客话(但客话在一些场合、地区另有所指而非客家语),在一些地方又有涯话(即厓话[7])、雅话、土广东话(广东话[8])等称呼,是汉藏语系汉语族内的一种声调语言(或汉语方言)。语言学者对于该将客家语归属至方言,抑或是当成一门语言仍有一定争论。在中国国外,学者普遍认为是汉藏语系下汉语族的一支语言;在中国国内则认为是汉语七大方言(官话、客语、粤语、赣语、湘语、吴语、闽语)之一]。此语言历史悠久,一般认为,在南宋便初步定型;而正式被定名为客家语是20 世纪的事情。 客家语是汉族客家民系(包括粤东客家人、东江水源人、粤西-桂南涯人、四川广东人)的母语,分布区域非常广泛,遍及中国东南沿海、南部、西部等省份、香港新界北区、台湾、海外客家人移民地区(如毛里求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等。)。但因为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流行文化,客家语在中国北方的知名程度远不如粤语、闽南语高。 特殊作用 客语的特殊作用,就在于它是客家民系的认同标志。

客家方言研究

鲁东大学文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语言调考查与研究》课程论文 课程号:1101020 任课教师王宝刚成绩 论文题目:客家方言语言研究 (题目要求:手写。) 正文 (正文要求:打印;另起一页;页面横排,分两栏,留装订位置。每页上都需手写学生信息,包括: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等。 )

客家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使用方言的人口约占汉族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客家方言是汉族语言的一个分支。了解客家方言有助于了解古今汉语的历史面貌和演变过程,也可以使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现代汉语的构成及其特点,这对于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史、文化史的研究起着一定的作用。本文将从词汇方面论述客家方言的特点,主要包括古词语的运用、方言词语的创新、词汇意义的差异、语法意义的差异、构词的差异这五个方面。他们的先祖多是因中原战乱等原因而从中原(河南,安徽,山东)南迁赣南,闽西,粤北地而形成的一个汉族新民系。后又因战乱和人口膨胀等原因一部份又从这三地继续迁往全国其他省份以及东南亚,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东部和北部、广西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台湾、四川和湖南部分地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以及美洲的华侨、华裔中也有使用者。使用人口约3700万。客家话以梅县话为代表 如上所述,客家人民大多数是从中原迁徙而来的,由于所住地区大部分是山区,帮能保持其传统观念,如文化、礼俗、语言等,但客家人的多次迁徙,在汉语区沿途停留,难免受到其它方言的影响,加上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所以当今客家话有许多其独特的地方,接下来,将论述的是客家方言的语音和词汇方面的特征。 先从语音上来看: (一)于都客家方言中的叹词的归纳从语音角度来划分,于都客家方言中的叹词可归纳为单音节叹词、双音节叹词和多音节叹词三类,具体如下: 1.单音节叹词有亥[xai51]、、的[ti35]、、嗯[en51]。 2.双音节叹词有哦喉[o33xo35]、妈嘞[mɑ55lei55]、啊嘞[ɑ55lei55]、。 3.多音节叹词有妈嘞家嘞[mɑ55lei55t??ɑ55lei55]、啊呀嘞[ɑ55i??55lei55]。于都客家方言中的叹词的语义特点叹词是要表达一定的情感或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因此,我们可以大致将叹词分为表情感的叹词和表指示的叹词两大类。 (二)表情感的叹词 1、亥[xai51](发音短促) 1表惋惜之情。例句:亥,冇哩哇!(亥,没有了哇!) 2表失望的感情。例句:亥,考得介差!(亥,考得那么差!) 3、哦喉[o33xo35] 1表惋惜之情。例句:哦喉,介荷包跌了哩哇!(哦喉,我的钱包掉了!)2表示突然想起忘带了某物或忘了某事。例句:哦喉,记蒙!(哦喉,我忘记了!) 4、啊嘞[ɑ55lei55] 表惊讶之情。例句:啊嘞,[niu??55]处的样子哟!(啊嘞,怎么这个样

周口方言论文关于方言的论文

周口方言论文关于方言的论文 周口方言儿化初探 摘要:周口方言和普通话一样都存在着儿化现象。本文采用归纳、对比和调查的方法,从常用儿话词语、儿化的特点、作用三个方面对周口方言的儿化现象做了初步的描写和分析。周口方言儿化词语的作用和普通话类似,但在常用儿化词语、儿化的特点上却有自身的特点。 关键词:周口方言儿化特点作用 周口位于河南省中东部,其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的一种次方言,周口方言和多数北方方言都有儿化现象。在周口方言里哪些词语可以儿化?周口方言里的儿化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作用?我们以周口市川汇区为调查点,从其儿化词语、儿化的特点和作用这三方面对周口方言的儿化现象做一个初步的描写和分析。 一、周口方言儿化词语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把周口方言中可以儿化的词语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地名可以儿化 八里湾儿、三里庄儿、吴集儿、槐寺儿、刘庄店儿等。 (二)部分人名、动物名、植物名可以儿化 小孩名:蛋儿蛋儿、壮儿壮儿、胖儿胖儿、胖墩儿、妮儿妮儿、妞儿妞儿等。

大人名:王三儿、爱莲儿、安民儿、李芬儿、王艳儿等。 动物名:蛐儿蛐儿、虫蚁儿(鸟)、小牛雀儿(麻雀)、明明虫儿(萤火虫)等。 植物名:豆儿豆儿、落生儿(花生)等。 (三)一些称谓、称呼词语可以儿化 称谓:大大儿(大娘)、婶儿(叔母)、妗儿妗儿(舅母)、孙女儿、侄儿、侄女儿、外甥儿、外甥女儿、老岳儿(岳父)、一条杠儿(连襟)等。 称呼:小孩儿、光肚儿孩儿(裸体小孩)、头生儿(指老大)、暮生儿(遗腹子)、老\小两口儿、老头儿(指老年男性)、老婆儿(指老年妇女)、伴儿、老胖儿、阴阳先儿、老师儿(师傅)、八成儿(傻子)、小低个儿、小眼儿眯、官儿、演员儿、名人儿、败家子儿、光棍儿条子、外\内八脚儿等。 (四)表示人体和人体部位的某些词语可以儿化 个儿(身高)、后脑勺儿、额勒盖儿(额头)、头发辫儿、小仁儿(瞳仁)、黑眼珠儿、肿眼泡儿、双眼皮儿、薄嘴唇儿、包包儿(乳房)、胳肢窝儿、嗓门儿、小鸡儿\小鸡儿鸡儿(特指小男孩生殖器)、不拉盖儿(膝盖)、汗毛眼儿等。 (五)一些时间、地点、方位词可以儿化 时间词:三十儿(除夕)、破儿五(正月初五)、清明儿、十来一儿(农历十月初一)、今个儿\今儿(今天)、夜个儿\夜儿(昨天)、前

浅析粤北地区客家方言的分布及语音特点 - 定稿 -

目录 一、粤北地区客家方言的分布 (2) (一)特定的地理环境构成了各县客家方言的分布特点 (2) (二)粤北最具代表性的纯客市、县、镇 (3) (三)粤北各县市客家方言的形成的历史根源 (4) 二、粤北地区客家方言的特点 (5) (一)从客家方言的源流去溯源客家方言的传播 (5) (二)粤北地区客家方言在传播中显示出的特点 (6) 三、客家方言的常见语音、词汇特点 (7) (一)声母韵母的发音特点 (7) (二)客家方言的词汇特点 (8)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毕业论文提纲 浅析粤北地区客家方言的分布及语音特点 10级语教5班101305048 邓红玉 引言 客家方言又称“客家话”、或“客话”,个别地方也称“催话”、“麻介话”、“新民话”、“土广东话”。它是汉语七大方言中内部比较一致的一种方言。在粤北地区很多地方都属于客家方言区,其中广东韶关境内就分布着许多纯客县市。从根源追溯客家方言在粤北地区的发展和传播,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变更,客家人在粤北地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也因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而使客家方言在各个地域之间不断的发展壮大。但交通的闭塞使得客家人无法与外界更好的沟通,因此各地区之间的文化语言又存在着各自的差异性。 正文 一、粤北地区客家方言的分布 (一)特定的地理环境构成了各县客家方言的分布特点 (二)粤北最具代表性的纯客市、县、镇 (三)粤北各县市客家方言的形成的历史根源 二、粤北地区客家方言的特点 (一)从客家方言的源流去溯源客家方言的传播 (二)粤北地区客家方言在传播中显示出的特点 三、客家方言的常见语音、词汇特点

(一)声母韵母的发音特点 (二)客家方言的词汇特点 结语 客家方言被学术界称为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话虽然都具有客家方言的基本特征,但是无论在语音上和词汇上,县与县之间,甚至村与村之间均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内部的差异性,除受历史行政区划的影响外,与居民的迁徙时代及来源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对客家方言的研究,有利于客家方言更好的发展。客家方言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我们应该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发展。粤北地区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粤北客家文化,我们应该重视和发展,同时客家话作为粤北地区纯客县的一种标志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誉,那么我们更应该把客家文化、客家方言保存好,发扬好。 客家文化是一种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文化,客家话在日常的生活中更是作为文化载体在传播发展。客家文化是民族特色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客家方言更具民族特点,在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

方言研究

浅析我国方言的保护与传承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如皋分院中文与社会科学系徐静静 【摘要】近几十年来,我国在各地大力推广普通话,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方言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社会上出现了若干观点,部分专家认为大力推广普通话可以完成民族语言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而另一部分专家呼吁保护方言这种历史文化的载体,在传承和保护方言的同时合理推广普通话。本文试图从以上几种角度出发,对方言的存在意义进行讨论,进而对如何保护传承方言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方言;现状;保护与传承 一、引言 方言的起源应该就是语言的起源。最先的方言实际上就是语言,当然,最先的语言实际上也就是方言。语言刚刚产生,分化与统一都还谈不上,语言和方言就是一致的。语言的统一和分化,往往和社会的变迁联系在一起,社会的变迁,语言就发展、变化,逐渐就产生了语言的分支———方言。 二、我国方言的现状 我国的汉语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由于历史与地理条件的影响,根据语言特点可分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有此可以看出,汉语的分布也存在相对分散的南北差异。 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

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普通话。语言交流的障碍消除了,普通话成为我国正式的官方语言。但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竟将其与保护方言对立起来,致使近年来中华民族语言的多样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很多地方的方言都在逐渐消失,一些少数民族甚至发展到了只有几个年过古稀的老人还会说方言的情况,一旦这些老人百年之后,这些地方的方言也将彻底成为历史。 方言日渐衰微,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普通话的冲击:大力推力普通话是现代人交流的大趋势,而且讲普通话是从孩子抓起,这固然是件好事,但随之也会带来方言的萎缩。 2、部分人主动选择放弃方言:农民进城打工者遍布中国甚至世界,一些青壮年纷纷告别了故乡走进了城市,在家留守者大多数是老人。随着国家逐步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给这些打工者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环境,于是这些打工者进入城市后更愿意在城市扎根下来,自然而然的就放弃了方言,从而讲起普通话。 3、以普通话为主流的交流日趋密切:我国的大交通已经建成立体便捷的交通体系,全国各地的县级以上城市都慢慢加入了这样便捷的交通网,交流联系上日益密切,民众迁移变得更加容易,各地都可以逐渐成为一个个不同大小的移民区,这更加速了方言的消亡速度。 4、以普通话为基础的外语热潮兴起:近年我国的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必然会掀起一股又一股的外语热,讲外语及外语的翻译也是以普通话为基础,所以这也会加快方言的消亡。

关于徽州方言的研究与探讨(中文论文)

关于徽州方言的研究与探讨 摘要:徽州方言,是徽州人云游四海的一块抹不掉、洗不净的“胎记”,也 是体现徽州人精神性格的商品标识。多少年来,人们对这种陌生的语言成因及特点,进行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以求寻找到准确的答案,试图寻找其演变规律。但 这种至今仍充满活力的方言,总是让人难以捉摸,让人难以亲近。到过徽州的人,首先会被这“怪异”的方言古语所懵懂。这个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语言世界,撩给人们一个个不解之谜,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惊奇诧异。本文在此,对徽州 方言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助于客观地认识徽州方言的存在状态及其未来的某些走向,并提出了徽州方言保护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徽州方言;研究;探讨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Huizhou dialect Abstract:The Huizhou dialect, is the Huizhou person wanders great-hearted one not to be able to erase, not to be able to clean “the birthmark”, is also manifests the Huizhou wor ldly person divine nature standard commodity marking. How many years, the people to this strange language origi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have conducted the massiv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seeks in order to the accurate answer, catches the evolution rule, and discovered that the Huizhou population migration, the impact which and the change the social structure brings. But this kind still the vital dialect, always lets the human as deep as a well until now, lets the human be intimate with difficulty. Has been to Huizhou's person, first can by this “strange” dialect archaism ignorant. This seems to have met before, also thought that the strange language world, pulls up for the people each one relentless riddle, also has brought more surprised surprise to the people. This article here, conducts the research and the discussion to the Huizhou dialect, is helpful in knew objectively the Huizhou dialect the existence condition and future certain trends, and proposed Huizhou dialect protection certain measures. Key Words: Huizhou dialect;Research;Discussion

客家话

客家话 种类 生活在东江流域的惠州、河源等地的客家人,使用的客家语言,有两种。一种是与梅州客家话有细微区别的语言,称之为"水源音"。也是客家先民来到岭南后逐东江水而居所使用的一种语言。秦始皇发动五十万兵马南征时,赵佗带领一支人马在江西南部驻扎,在赣江上游的桃江或贡水濂江、湘水,通过定南水、寻乌水下东江,任为龙川县令。东江流域的客家人自秦汉以来一直至今所使用的"水源音",同时又叫做"蛇话"。赵佗,又称赵他,无论是"佗"还是"他",实际上都是指"蛇"。《说文》释:"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古岭南为南蛮之地,到处瘴疠,虫蛇满地,人们"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汉书·地理志》)1996年在东江边发现恐龙蛋化石后,1999年又发现恐龙化石,说明远古的东江流域是恐龙的故乡。化石历史科学地说明远古的东江流域为龙蛇之地并不为过。人们说赵佗时的话语,自然就是说"蛇话"了。河源佗城水源音客家话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客家话,可以说是秦朝军队到达广东后的最古老的客家口音的承传。河源、惠州水源音客家话(也称为"老客语")与离之千里与广州方言区千年隔绝的梅州大埔(东晋时期建县)、福建诏安、饶平客家话十分一样,而与梅州音客家话略有区别。这一种老客家话,其发音干脆利落,

富于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听之,仿佛让人听到了几千年前古中原的金戈铁马之音,仿佛使人听到了几千年前的关中地区流行的周朝雅言之音,非常具有刚劲强健之气,实在值得广泛推广。与梅州客家话相比,是一种更加古老的客家话(古龙川,地跨粤中、粤北、粤东、赣南、闽西、闽南等漫长而广阔的地带,这一带的先民,就是古中原地带所带来的古老的语言(来自古中原的客家话,形成于秦汉时期)。 另外一种是梅州市区(含梅江区、梅县区)梅城口音的梅州话,相对水源音老客家话,则相对显得柔和一些。相对于水源音客家话而言,梅州客家话是一种新客家话(形成于宋朝)。如果说水源音客家话富于男子汉的阳刚之气,那么,梅州音客家话则相对显得有两分女性的阴柔。如果这两者完美结合,则可保客家话永葆生机和活力。惠州、河源、东莞客家先民南迁路线,一条是从陕西关中地区直接进入,一支从中原再经过韶关而来,一支大致沿淮河、过安徽、抵福建、江西、到广东梅州一带,再转到惠州。从梅州来的归善(今惠阳)客家先民,其南迁的路线,大致上是沿淮河到达安徽南部,再到福建、江西边界,然后来到广东梅州一带,最后再由梅州市区(含梅江区、梅县区)一带迁移到这块风水宝地,安居在高潭、安敦、多祝、白花、梁化、新庵、稔山、平山、良井、永湖、麻溪坑、淡水、镇隆、龙岗、坪山等山区、半山区。如果惠州、河源客家话与梅州腔客家话实行完

方言 小论文

南陵方言语法概要 班级:09中文汉语言文学非师(1)班姓名:钱丽学号:0901421055 摘要:由于南陵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受历史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方言中的一些语法现象也比较特殊。本文简单介绍了南陵的地理位置,以及南陵的方言区划分和南陵方言语法方面有别于普通话的地方。其中重点阐述了一下“把”字的特殊用法。 关键词:语法南陵方言普通话“把” 一.南陵方言的地域性 1.地理位置 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南陵县地处皖南丘陵向沿江平原过渡地带,是通往“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的重要门户。南陵隶属于芜湖市,位于芜湖市境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界宣州区,西连铜陵县、青阳县,南接泾县,北邻繁昌县、芜湖县。国道205、318线和省道320、216线交汇于县城,京福高速铁路、铜南宣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是皖南重要的交通枢纽。 2.方言区划分 在粗线条上,处在长江以南的南陵,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划分,其方言被划分到北方方言中的江淮方言区,在江淮次方言区又被划分到皖南宣州吴语片。 南陵方言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一些具有独特性的语法现象。 二.方言语法上的主要特点 1.物名多“子”缀 方言普通话 蚂蚁子蚂蚁 蜜蜂子蜜蜂 沫沫子泡沫 …… 2.动词和形容词后的“咯”[k ]

(1)相当普通话的“了”。 方言普通话 我看咯三遍。我看了三遍。 我忘失咯。我忘记了。 卖咯旧的买新的。卖了旧的买新的。 (2)还有“咯”[k ]相当普通话的“着”。 方言普通话 灯还亮咯。灯还亮着。 小伢听咯听咯困着咯。小孩听着听着睡着了。 港咯港咯就哭起来咯。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 3.形容词的生动式和加强式。 (1)XAA 式可以增加词的形象性; 粗壮壮(的)亮堂堂(的)粗梗梗(的) (2)X不啦唧式既可以增强词的生动性,又可以表达出厌恶的感情色彩; 瘦不啦唧(的) 扁不啦唧(的) 破不啦唧(的) 淡不啦唧(的)…. 4.AX 式和AXAX 式都是词义的加强式 X(正常式) AX(很强式) AXAX(特强式) 圆滚圆滚圆滚圆 干焦干焦干焦干 潮叽潮叽潮叽潮 烫滚烫滚烫滚烫 5.“X 煞”式也是加强词义的,相当普通话的程度补语(X得很),对谓词的状况加以强调。如干煞、累煞、痛煞、痒煞、忙煞、丑煞、哧赤煞。

我国7个方言区

我国7个方言区 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都是不一样的,自然各个地区的语言习惯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地方语言我们称之为方言,语言学界将我国总共划分成了7个方言区域,分别为: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贛方言和粤方言。如果按使用人口数量排序的话,第一名官话方言是毫无争议的。(参考图1) (图1) 一、官话方言 使用人数:100000万+ 官话方言——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北方语言统称,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内部一致性较高,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也最多,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5%。 官话方言又被称之为是北方方言,不仅辐射范围最大,使用的人口也是最多的。要知道,我们平日里所说的普通话,就是从官话方言演变而来。如果将官话方言细细划分的话,还可将它分为东北话、北京话、河南话和西南官话等。 (图2) 皖西南和湘西南等地区,赣方言主要形成时间是在我国历史上的宋朝时期,发展到现在它的使用人数并不算很多,大概在5500万左右的样子。 二、湘方言:4500万+ 湘方言——又称湘语或湖南话,主要分布在湖南地区和广西的部分地区,以长沙话和湘乡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在4500万以上。(参考图2) 三、赣方言:5500万+ 赣方言——又称江西话,以南昌话、抚州话为代表,江西省 的方言片区十分复杂,不仅有客家话、闽南语也有自己的赣方言。 主要分布在江西境内以及鄱阳湖周边、湘东、闽西北、鄂东南、

四、吴方言:9000万+ 吴方言——又称江南话、吴越语,已有将近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底蕴深厚,吴方言被称为是我国最温柔的方言体系,“吴侬软语” 一词很好的概括出了这种方言的特点。吴方言主要集中在东南沿 海经济发达的地区,例如: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 江西东北部等地区。3000年的历史发展到今日,使用人数已经 超过了9000万。(参考图3)(图3) 五、闽方言:8000万+ 闽方言——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沿海平原、台湾及海南四省,使用人口约在8000万左右。 六、粤语:10000万+ 粤方言——又称广东话,以珠江三角洲为分布中心,主要分在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和澳门,而且,在北美、欧洲和澳洲、新西兰、以及东南亚一些地区的华人社区中也有使用;另外,粤方言还是香港和澳门的官方语言。现在会说粤语的话,在很多人眼中你就是一个时尚的崽。毕竟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总量最高的一个省份,其语言和文化也在某些方面影响着我国甚至全球。粤语以珠三角为中心,在两广、海南甚至东南亚地区华人之间都是使用粤语的。现在粤语已经是香港和澳门两个地区的官方语言,使用人数超1亿人。 七、客家方言:7000万+ 客家方言——台湾省的官方语言,也是除普通话外唯一被外国 (苏里南共和国)列为法定语言的汉语方言。因为客家人大多 都是从我国中原地带迁徙到全国各地去的,所以就造成客家方 言分布范围广但又比较分散的这种局面。我国广东、福建、 台湾、江西、湖南、浙江和四川等地都有使用客家语言的人存 在。另外,在东南亚和美洲的华侨华裔中也有不少讲客家话的, 使用人口在7000万以上。(参考图4) (图4) 好了,亲爱的小伙伴们,关于我国的“七大方言区”,你是不是都已经知道了呢?你的家乡话属于哪一个方言区呢?

浅议客家方言俗语的研究与保护

浅议客家方言俗语的研究与保护 客家俗语是客家方言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客家人精神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客家俗语具有特殊的语言、文化价值,并已处于濒危境地,需要予以特别的关注、研究和保护。文章指出,要进一步提高对保护客家方言,特别是保护客家俗语重要性的认识;要创造条件建立赣客俗语语料资源库;要对客家俗语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此外还要重视客家俗语的当代发展研究。 标签:客家方言俗语价值研究保护 “俗语”作为熟语的一种,是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民群众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的结构相对定型的通俗而简练的语句。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以及口头上常用的成语等具体语言类型。 客家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堪称中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俗语是客家方言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客家人精神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是客家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自然现象、社会发展和人生哲理的经验性总结,是客家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仅记录着客家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更是客家人心理意识层面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也是透视客家人文化心理的窗口之一。 一、客家俗语的研究现状 正是因为客家俗语具有特殊的语言、文化价值,近年来已有一些研究者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 (一)论文方面。有的是以单篇论文的形式,探讨客家俗语的语言类型和文化价值。例如:郭起华的《客家人价值观的民间视野——客家谚语解读》(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卢小燕的《从客家谚语透视客家人的农业文化心理》(农业考古,2007);温珍琴的《从客家饮食谚语看客家饮食文化》(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练春招的《从客家谚语看客家的家庭观和家庭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等。这些文章从不同文化侧面对客家俗语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并在文中列举了不少客家俗语例句。 (二)论著方面。随着“客家热”的兴起,已有一些论著对客家俗语语料进行了搜罗和整理。例如:何石松的《客谚一百首》(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涂春景的《形象化客话俗语1200句》(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冯辉岳的《客家谣谚赏析》(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2004)等。以上三部专著均为台湾出版,说明在搜集整理客家俗语语料资源方面,台湾学者走在了前列。大陆方面也稍有类似成果,如陈泽平、彭怡玢的《长汀客家方言熟语》(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此外,罗家珍、林立芳、饶长溶所主编的《客家话通用词典》(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中,辑录了300多条客家地区流行较广的谚语、歇后语。较之单篇论文,这些编著所搜集整理的客家俗语资料要丰富得多。

四川方言论文

四川方言论文 四川方言,又称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是四川,特别是四川盆地一带,包括重庆地区当地人的日常主流话语。与汉语其他方言一样,因特有的地域、历史、社会人文等因素,四川方言与当地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彼此影响的作用。 一:地域特定的历史、地理条件以及人文、社会文化环境对语言的影响和制约 1. 人口迁徙导致地方方言与外来方言的融合清代前期的“湖广填四川”①是中国移民史上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这次长达一百多年的大规模移民运动对四川有着深远的影响,就语言上来说,这次移民使得被移民地区方言与外来方言共存交融,进而影响原有蜀方言,逐渐形成了“新”的四川方言。 通过日后的语料研究发现,至今仍活在四川人口中的,多数并非移民前的蜀方言,而是随移民而来的各地方言,其中又以楚方言居多。同时,在当时就已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成都和重庆的方言也对当时四川其他地方语言影响极大。在语言融合过程中,这两地的方言基本上作为了基础方言。因此,经过长时期的交流融合,四川方言变化为以湖北、成都和重庆方言为主,湖南长沙、永州、宝庆方言为次,混杂其他方言的基本格局。由此可见,移民对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尤以语音最为明显。例如,在清朝前期的诸多移民中以湖南移民数量最多,因而在长期的交流融合中,逐渐形成了以湘方言为基本口音

并糅杂其他语音的方言,如把“布(bu)”说成“博(bo)”、把“木(mu)”说成“磨(mo)”、“六(liu)”说成“落(luo)”、“辣(la)”说成“勒(le)”等。再例如川东地区,早期迁徙入达州②的移民主要是江西人士,到了移民运动的中后期,江西移民更是蜂涌而来,在这一移民群体中商人以其强大的经济影响力导致江西方言最终成为达州方言的主体。至今仍能在达州方言中发现,诸如:将你/ 泥(ni)说成(yi)、女(nv)说成(yu)、尿(niao)说成(yao)、年(nian)说成(yan)、牛/扭(niu)说成(you)等江西方言的影子。 2. 特有地理环境的影响 山多、沟多、坎多,是川渝特有的地理环境。于是在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就产生了很多与沟沟坎坎有关的词语,例如:“拿不过沟、翻不过坳”、“爬坡”、“上坎”、“翻山”等方言词语。 再比如,由于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不少区域都在沿江地带,因此也出现了许多与江河、码头有关的语言,例如,重庆人将“弄虚作假”叫做“踩假水”;“事情没办成”叫做“事情水了”;“找错了人”叫做“找错码头”;“哪儿出现了问题”叫做“哪河水发了”等等,以上俗语皆因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而产生。 3. 历史原因以及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在川渝民间,人们习惯将内裤俗称为:“裤”,这一叫法与古时农耕习作有关。最初“裤”是指旧时流行于四川民间的一种长度在膝盖上下的便裤。当时,此裤只被富裕人家当作贴身内裤,但广大的下层劳

客家方言与文化

客家方言与文化 客家方言与文化作者:罗肇锦 今天的题目「方言与文化」,在进入主题之前,先与大家谈谈整个汉方言的演变情况,从中了解几个汉方言间的关系,及其历史上的问题。此为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直接来谈方言在文化上的意义,及在文化上帮助我们解决了那些问题。在此部分,举几个例子对大家解释。首先谈方言与国语的问题。方言即是早期与官话对称的东西,早期有所谓雅言、通语、正音,就是官话,我们这里称「国语」,这几个名词里面,大概就属国语用得最菜。国语一词的由来,以我目前手上所看的资料,是满清初年(刚入主中原)时,因惧怕他们整满洲语到满人地区会被汉化,所以就要求当时的满洲八旗人,通通要讲满洲语,还要学会骑马射箭,谓之「国语骑射」,希望他们满洲人,一定要保留自己的语言之外,还要会骑射,如此才得以统治大汉天下。没想到至乾隆时,北京城附近大概汉人居住的关系,满洲语几乎也已受到汉语影响,而改变很多,尤其是乾隆年间,实施的制度较开放,不再要求汉人一定要说满语,这样放松之后,使得满汉间的距离被打破,同时汉人数量多,又开始使用许多汉语,满语在受汉语影响下,慢慢演变,成为现在的官话系统。

他们这样地保存国语,所以现在的国语,即是外国人所称的满洲话,后来一直沿用下来。民国初年,曾经有人提议改为别种称呼,其中详细情况,很难找到正确的解答,总之,后来仍沿用国语来称呼官话。今日所见之官话,到底有那些非汉语成分?也就是说国语(满洲话)中加入而形成的,其中有许多非汉语成分,而且以汉语来说,最后期的汉语,等于是客家话。给它一个名称,客语可以说是汉语的终结语言。这样讲或许太过武断,事实上客语也是有别的成分加入,可是整个汉语,改变最大的是客家话之后的几百年中,满蒙语的成分加入。随便举几个例子来谈谈。第一个最明显的就是「儿化」的问题。所有长江流域以南如上海话、广东话、闽语、客语、湘语、赣语等,均无儿化现象。「儿化」的来处,是从满蒙语言成分所带进来的,在华夷译语的对照中,许多词后面都带有「儿」的音,例如「小孩儿」「花儿」,此种习惯带进来之后,便保留下来。因此,今日在台湾不管是河洛人,还是客家人,在念「儿化」时念不出来,因其语言成份中没有此种现象,例如在念「一会儿」时,会儿的ㄦ「ㄦ」化了。「儿化」之「儿」不是独立的成分,而是加在其前面原来句里的附带成分,可见「儿化」根本不是汉语成分,而是满蒙语成分加进来的。第二个例子,日下入声的消失。入声在汉语中,是非常重要的成份,我认为整个汉语入声的消失,就是把汉语现在诗词各方面的最高层次的东西丢

客家方言的形成

在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客家大本营内部,虽然中有南岭之隔,但自古以来,不论是由赣南,还是由闽西出发,进入岭南的通道都有数条。这些通道不仅把赣南、闽西和粤东北地区在地理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还为各自人民的相互迁移提供了条件。而大本营地区纵横交错的山脉,却把这一地区从总体上天然地分割开来,从而使这里北与鄱阳湖流域分开,东与闽南相阻,南与珠江流域分割。这一天然独立的地理单元,一方面为客家文化的历史生成提供了空间条件,另一方面又为客家文化保存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系个性,提供了保证。 正是粤闽赣三角地区这广袤的山地丘陵地带,相对与外界隔绝,使之成为客家民系、客家文化乃至客家方言的产生与初步形成的先决条件,同时又因为这片区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客家方言受周边的语言文化影响比起其他地区的语言要小得多,客家方言因此进一步发展与定型、成熟。 客家方言的形成原因——地域文化 客家方言它是一种在古汉语基础上独自发展演变并吸收了百越族成份的汉语方言。客家先民原为中原汉人,由于历史上的战乱、饥荒,很早就开始从中原从长江以南迁徙,到北宋末年,有大批中原汉人迁徙到赣南、闽西、粤东交界处,形成以赣江、汀江、梅江流域为中心的连片区域。地理环境由宽阔的平原变成了偏僻的山丘林地,原有的麦作文化变成了盆地的稻作。这群社会生活共同体与中原汉人隔离疏远,与当地原住民却往来密切,共同开发了这片山区。在这种客观环境的变更和客土文化交融下,这一群体的语言发生了不同于中原汉语的变化,既有继承古汉语的一面,又有独自的变化发生。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一些不与中原汉语发生相同或同步变化的现象,有自己的发展方式,终于演变为汉语的一种方言,即客家方言。

方言比较毕业论文

引言 西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正如《西宁府新志》所言:万山环抱,三山重围,紅崖峙左,青海潴右,四川内控,一径内通,三水环城,万峰排闼。地理位置的特殊,使其自古就成为了一片无法让人忽视的区域,他是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大批的商人和游民曾在这里定居。他大概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移民城市。 不同民族居住在一起,语言成为了互相交流的一大障碍。人们需要统一的语言来进行交际,混合语应运而生。 历来学者对于语言的研究多集中于语音和语法,对于词汇的研究相对较少。当然,这和语言本身的特性,以及国内外语言研究的趋势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不得不说的是,汉字作为一种意音文字,本身与音节文字是有很大差别的。汉语言研究不能仅仅关注于语音和语法:两种语言相互碰撞,最先发生变化的是词汇。词汇对于我们研究土汉语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他是普通话与方言相结合而产生的混合语,其载体汉字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其次,他继承了大部分普通话的音节,只是声调有所变化。最后,他与普通话在语法方面除了个别语序和虚词有所变化外基本一致。 类似于混合语的土汉语,其最具特色的是词汇。诸多因素的叠加,使西宁土汉语的词汇与普通话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研究土汉语,既是对西宁土汉语这种过渡式的混合语进行跟踪记录的过程,又是对土汉语词汇的精华部分进行记录与保留的过程。我们不能阻止语言的统一,但就单纯的语言学角度来说,任何语言的消亡对于语言的研究都是无法弥补的损失,而记录这种曾经存在或快要消失的语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西宁土汉语及其构成理论概述 1.1什么是土汉语 要了解什么是土汉语,我们必须先了解什么是混合语。混合语又称克里奥尔语,是一种混血式的语言。他的前身是洋泾浜,是语言接触而产生的一种畸形的语言现象,适用范围较窄,其结局也不外乎两个:消亡或继续发展成为混合语。混合语的一大主要特点是被当作母语来学习。传统意义上的混合语是指一种语言在异域作为特殊语言使用,或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土汉语较之于传统意义上的混合语又有新的特点;他并没有被当成西宁各族人民的母语,是应交际需要而产生的临时性语言,具有不稳定性,但其性质与混合语是相当的。 叶蜚声先生与徐通锵先生所著的《语言学纲要》是这样定义土汉语的:我国从宁夏经陇东、、川西到云南、,是汉语和各少数民族语言相互接触的一个集中地区,人们称之为“语言走廊”。在这条走廊中有不少土汉语式的混合语。各族人民由于自己母语的干扰,他们

从词汇看客家方言与赣方言的关系

从词汇看客家方言与赣语的关系 客赣关系是客家方言与周边方言关系中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第一 个通过具体语言材料对客赣关系进行对比研究的罗常培先生认为它们是 “同系异派”的方言。一直以来,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客赣语最为接 近。确实,客家方言与赣语在语音上的共同点是最多的。然而,词汇 方面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对此作了一番考察——包括横向的渗透 关系和纵向的渊源关系。 本文材料基于客家方言3000多条词汇对照。调查点为闽粤赣各3点, 它们是:梅县(文中出现时简称梅)、揭西(揭)、廉江石角(角)、 永定(定)、武平岩前(岩)、长汀(汀)、石城(城)、安远(远)、 大余(余)。限于篇幅,客赣语相同或不同的词语本文只能列举少量 例证。 一、客赣语词汇的横向渗透关系

客家方言与赣语在地理上连成一片,两个地缘相连的方言之间必 定会产生一些相互交叉的共同点,而在本方言内部显得有所不同。由于 我们有面上的材料作支持,所以,对于客家方言个别点与赣语相同的 词语,我们认为它们明显属于渗透的结果。当然,极个别地缘相距甚远 的条目,如梅县的“快菜[,韭菜]、灶间[,厨房]”等似未必与南昌话有 什么联系,这些词极有可能是偶合。但是,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凡是个 别点与赣语相同的条目绝大多数都是地缘相连的,应该都是受赣语 影响的结果。而且,地缘越靠近,受渗透的条目就越多。如本文调查的 江西境内的3个点中,除去下列共同的部分,石城另有62条、大余另有 56条,安远另有20条与赣语相同。福建境内的3个点中,长汀另有 17 条,岩前另有12条,永定另有2条与赣语相同。而广东境内的3个点除

上举梅县的“快菜、灶间”外,基本上没有哪个点单独有与赣语相同 的词语。 但是,对于客家方言数点与赣语相同的词语,要分清哪些词是同 源关系,哪些词是渗透关系,则并非易事。我们似乎可以这么认为:若 是某种说法只见于江西省内或少数边界地区而不见于多数其他地方,又 与赣语说法相同,则可认为是渗透的结果。有的词尽管古已有之,但 因多数点不说,就应该是与渗透有关。有的词虽然相同的点少,但地域 上不连成片,则当是偶合,未必与渗透有关。这样,我们可以把下列这 批词看作是向赣语借用的: 词目客家话通行地域小年[,腊月二十四、二十五日] 江西3点卵[,男阴] 江西3点@①(单说)[,女阴] 江西3点土鸡[,小品种鸡] 江西3点清汤[,馄饨] 江西3点@②[,用虎口掐] 江西3点松油[,松

方言1996-1979有关闽语论文

1、《福州方言词典》引论冯爱珍 199603 2.粤西闽语语音特点及内部差异林伦伦199601 3.建阳方言否定词探源罗杰瑞199601 4福州方言的方位词郑懿德199602 5 浙南闽语的语音特点温端政199603 6闽南方言常用指示词考释张惠英199403 7福建南平方言同音字汇苏华199401 9闽南方言的“屣”字 10连城(新泉)方言的疑问代词项梦冰199302 11漳州方言同音字汇马重奇199303 12福州方言的入声冯爱珍199303 13漳州方言词汇(三) 14连城(新泉)方言的指示代词项梦冰199204 15漳州方言词汇(二) 16漳州方言词汇(一) 17连城(新泉)方言的人称代词项梦冰199203 18厦门方言同音字汇】周长楫199102 19江山方言中类似闽语的成分罗杰瑞199004 20福清方言韵母与《广韵》韵母的比较冯爱珍199004 21福清方言声母与《广韵》声母比较冯爱珍199003 22闽南方言的“相”和“厮”李如龙1989

23福州方言的“囝”字梁玉璋1989 24客家方言声调的特点续论黄雪贞;1989 25连城(新泉)话相当于北京话“的”字的语法成分项梦冰1989 26闽语的分布和人口 27客家方言声调的特点黄雪贞;1988 28福建省福清方言的语音系统黄雪贞1988 29福州方言形容词重叠式郑懿德198804 30闽北方言“第九调”的性质平田昌司198801 31福建永春方言词汇(二) 林连通198801 32福建永春方言词汇(一) 林连通198704 33福建省顺昌县境内方言的分布冯爱珍198703 34客家话的分布与内部异同 35邵武方言的归属罗杰瑞;张惠英;198702 36福建省顺昌(城关)方言的连读变调冯爱珍198602 37福州方言的“有”字句郑懿德198504 38闽语的分区(稿) 39福建永定(下洋)方言语音构造的特点冯爱珍198503 40浦城方言的南北区分 41闽语的特征 42福建省龙岩市境内闽南话与客家话的分界 43福州方言连读音变与语义分别梁玉璋198303 44漳平(永福)方言的连读变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