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极限法的应用

高中物理极限法的应用

高中物理极限法的应用
高中物理极限法的应用

极限法的应用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物理解题方法复习专题——极限法的应用

二. 重点、难点:

(一)物理思想

在物理问题中,有些物理过程虽然比较复杂,但这个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又包含在一个更复杂的物理过程中。若把这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分解成几个小过程,且这些小过程的变化是单一的。那么,选取全过程的两个端点及中间的奇变点来进行分析,其结果必然可以反映所要讨论的物理过程,从而能使求解过程简单、直观,这就是极限思维法的物理思想。

极限法是一种直观、简捷的科学方法。在我们已学过的物理规律中,常能看到科学家们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得到的物理规律。例如伽利略在研究从斜面上滚下的小球的运动时就运用了极限思维法将第二斜面外推到极限——水平面;开尔文把查理定律外推到压强为零这一极限制,而引入了热力学温标……这些例子说明,在物理学的发展和物理问题的研究中,极限思维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二)如何应用极限法解决问题

应用极限思维法时,特别要注意到所选取的某段物理过程研究的物理量的变化应是单一的。如增函数或减函数。但不能在所选过程中既包含有增函数,又包含有减函数的关系,

这种题目的解答是不能应用极限法的。因此,在解题时,一定要先判定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是否为单调变化。若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为单调变化,可假设某种变化的极端情况,从而得出结论或作出判断。

极限法常见用于解答定性判断题和选择题,或者在解答某些大题时,用极限法确定“解题方向”。在解题过程中,极限法往往能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可变电阻R的阻值增大时()

A. A、B两点间的电压U增大

B. A、B两点间的电压U减小

C. 通过R的电流I增大

D. 通过R的电流I减小

分析:

可变电阻R的变化范围在零到无穷大之间连续变化。当

;当R→∞时,R R=0时,A、B间短路,此时U=0,I E R r

=+

()

1

断路,I U ER R R r

,()。可见,当R的阻值增大时,U ==++

212

增大而I减小,因此A、D选项正确。

点拨:

以上问题,若采用常规解法,必须先分析题中所给条件,再根据物理规律写出物理量间的关系,列出函数表达式,利用数学知识予以判断解答,过程复杂,需要时间较多,显然不能适应高考时短时间内快速解题的要求。而象题中这样运用“极限法”解题,通过寻找极端情况使解题过程的主要因素或物理量的发展趋势迅速显露出来,简单明了,避免了复杂的推理运算。

例2. 如图所示,用轻绳通过定滑轮牵引小船靠岸,若收绳的速度为v 1,则在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的时刻,船的速度v

有多大?(阻力不计)

分析:

假设小船在?t 时间内从A 点移过?s 到C 点,这时出现了三个距离:小船前进的位移?s ,绳收缩的距离?s 1以及?s 2,这个运动可设想为两个分运动所合成:小船先被绳拉过?s 1到B 点,再随绳绕滑轮O 点做圆周运动到C 点,位移为s 2。若?t 很

小,?θ→0,即?s 1与?s 2垂直,此时有??s s 1=cos θ,可得:????s t s t 1=cos θ,则v v 1=cos θ。

∴=

v v

1

cosθ

点拨:

本题在采用极限法时先虚拟合运动的一个位移,看看这个位移产生了什么效果再运用极限法求解。

例3. 如图所示电路,滑线变阻器的总电阻为2R,当滑动片

位于变阻器的中点O时,四个电流表A A A A

1234

、、、的示数都相

等,且为I

,当滑动片移到O'时,则()

A. A

1的示数大于I

B. A

2

的示数大于I

C. A

3的示数大于I

D. A

4

的示数大于I

分析:

当滑动片在O点时,此时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路具有对称性,因此各电流表的示数均为I

;当滑动片由O移到O'时,电路的对称性被破坏,右部分电路CBO的电阻变小,右部分电路的BOD的电阻变大,由于总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可得:

U

U

U

U

CB BD

<>

22

,,而I U

R

I

U

R

U

R

I

U

R

U

R

CB BD

012

222

==<=>

,,

∴<>

I I I I

1020

当滑动片在变阻器的两个端点时,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相

当于两个定值电阻中有一个被导线短路)。对于CO 和OD 两支路,采取极限的方法进行分析:设O 点移至滑线变阻器的左端点,电路的总电阻R R 总=23,总电流I U R U R ==总32,此电流全部从电流表A 3流过,显然I I 0

<,电流表A 3的电流大于I 0,而电流表A 4中流过的电流为U R

I 20=。 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B 、C 。

本题是书本上常见的一道题,解法有很多种,关键在于应用极限法时要明确初、末态时电路中各个电阻对电压、电流的影响。本题还可利用电路中的特点进行判断:当滑动片向左移动到O’时,电路中CBO 部分的电阻减小,分压作用减小,而BOD 部分的电阻增大,分压作用增大,因此A 1表的示

数减小,而A 2表的示数增大;由于CO 部分的电阻减小,与它

串联的电表示数要增大;OD 部分的电阻增大,与它串联的电表示数要减小,所以A 2的示数增大,而A 4表的示数减小。同学

们可对比所给的两种解法,从中挑选一种便于理解的掌握。

(完整word)高中化学极限法

专题7·极限法 极限判断是指从事物的极端上来考虑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该思维方法的特点是确定了事物发展的最大(或最小)程度以及事物发生的范围。 例1 :在120℃时分别进行如下四个反应: A.2H2S+O2=2H2O+2S B.2H2S+3O2=2H2O+2SO2 C.C2H4+3O2=2H2O+2CO2D.C4H8+6O2=4H2O+4CO2 (l)若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总压强(P)分别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P前>P后的是;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P前=P后的是(请填写反应的代号)。 (2)若反应在压强恒定容积可变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体积(V)分别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V前d后和V前>V后的是(请填写反应的代号)。 方法:从反应物全部变成生成物来作极限判断。 解析:(1)在容积固定的容器内,四个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除硫单质外均为气体, 总结:解本题还应用了物理学中气态方程和化学中的阿伏加德罗定律。这是一道物理和化学学科间综合试题,体现了当今的命题方向。 例2 :把含有某一种氯化物杂质的氯化镁粉末95mg溶于水后,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 生成氯化银沉淀300mg,则该氯化镁中的杂质可能是() A.氯化钠B.氯化铝C.氯化钾D.氯化钙

方法:采用极值法或平均分子量法。 解析:[解法一]:(极值法) 假设95mg全为MgCl2,无杂质,则有:MgCl2 ~ 2AgCl 95mg2×143.5mg 生成沉淀为287mg,所以假设95mg全部为杂质时,产生的AgCl沉淀应大于300mg。 总结:极值法和平均分子量法本质上是相同的,目的都是求出杂质相对分子量的区间值,或者杂质中金属元素的原子量的区间值,再逐一与选项比较,筛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例3 :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反应器中,有一可左右滑动的密封隔板,两侧分别进行如图所示的可逆反应.各物质的起始加入量如下:A、B和C均为4.0mol、D为6.5 mol、F为2.0 mol,设E为x mol.当x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均可以通过调节反应器的温度,使两侧反应都达到平衡,并且隔板恰好处于反应器的正中位置.请填写以下空白:

极限法的应用

极限法的应用 灌云高级中学 田作东 高中物理习题中常会遇到求极值的问题.一个问题是否是极值问题,往往可通过题目中“最大”、“最小”、“最高”、“最低”等表述作出判断.解决极值问题的主要方法有物理分析法和数学方法. 1.物理分析法 极值问题中有一类问题较为简单,可直接通过物理规律求解,例如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P=Fv,牵引力与速度大小成正比,牵引力最大则速度最小;另一类问题必须利用物理概念、规律分析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寻找问题中的极值条件,才能求解出极值 例1: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 的滑块A 和B ,滑块之间用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相连,开始时两滑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若A 被质量为 m/4,速度为V 0的子弹水平击中并留在其中,则在A 与B 相互作用过程中,A 的动能最小为多大? 分析:子弹击中A 并留在A 中的过程,子弹 和A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有v m 04=(m+4m )v , 所以5 v v = 。 此后A 向右运动,压缩弹簧过程中,A 减速而B 加速,当V A =V B 时,弹簧 压缩到最大限度。接着弹簧将恢复原长,在恢复过程中,A 继续减速而B 继续加速,当弹簧恢复到原长瞬间,A 减速停止而B 加速停止,此时A 具有最小动能。 A 和 B 相互作用过程中动量守恒,有v v v B A m m m +=?4 5 5450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又有 2 22 02 14521)5(4521v v v B A m m m +??=?? 所以 05 10452 002 =+-v v v v A A ,解得450v v A =(另一根 5 v 舍去),此时 A 具有最小动能 2 023********mv m v E A K =??=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球用线吊在倾角为45o 的斜面体上,线与斜面平行,不计摩擦,求斜面体向右加速的加速度最大不能超过多少,球才不会离开斜面体。 分析:球在斜面上时,受力如下图所示,有 例2

极限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极限法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极限法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对极限法的理解与运用 引入:问在雨中,一个人从A走到B,是走的快被淋水多,还是走的慢被淋水多?如果说走的慢被淋的水少的话,一下利用极限法就可以排除了,慢的极限就为0,这个人速度为0,那么相当于这个人一直在雨水中淋着。这是生活对极限法很好的诠释。 进行新课:极限法的实质 有些物理问题涉及的因素较多,过程复杂,我们往往难以洞察其变化规律并对其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但是,如果我们将问题推想到极端状态或极端条件下进行分析,问题有时会顿时变得明朗而简单. 极限法定义:将问题从一般状态推到特殊状态进行分析处理的解题方法就是极限法,又称极端法. 教学重点:极限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极限法的理解 极限法听起来似乎陌生,但这只是在中学教学中没有对学生具体的给以定义,事实上在初中阶段, 很多地方都应用到了极限法,刚刚接触物理时就将这种方法渗透到教学中, 以便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材从第二章《声现象》的第一节就开始渗透极限法 .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时,用另一个手机拨通玻璃罩内的手机,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手机铃声越来越弱,利用极限法,假设罩内被抽成真空,将不能听到铃声.由此得出结论,声音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只不过在这时,我们给它定义为“理想化模型法”,或“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推理法”而已。 教材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发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远,应用极限法,设想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即不受到阻力作用小车将永远沿直线运动下去。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多次试验,深入研究,最终总结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教材第十二章第三节《机械效率》中,在探究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时,先让学生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由于学生的知识有限很难进行合理的猜想。不妨引导学生利用极限法的思想,让斜面无限制的倾斜以至于水平,将发现总功无限大,机械效率将减小。 教材第十八章《电学》中,实际上也应用到了极限法,就如何认识电路的串联和并联时,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将电压表的内阻看作无限大,致使电流无法通过,相当于断路,而电流表的内阻很小,则趋向于零,电流表相当于纯导线,从而使一个既有电压表,又有电流表的复杂电路简化为只有用电器的电路。 1.极限法在速度中的应用 一艘小船以速度V I从上游A点到B点再返回A点用时为t1(河水流动速度为V2),若河水静止,这艘船还是以速度V1从A 点到B点再返回A点用时为t2,则t1与t2的关系是:() At1t2 Ct1=t2 D无法判断 常规解题:t1=s/(V I+V2)+s/(V I-V2) t2=s/V I+s/V I=2s/V I 若利用极限法假设V I与V2相同,则船逆水向上时速度为0,将永远向上运动,故t1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图像法2

高物理解题技巧:图像法2 图象法能简明形象地反映某物理量随另一物理量变化的规律,故图象法在物理有广泛的应用,在定性或定量讨论分析某些物理问题时,应用图象比例解析方程求解,会容易、简明得多 不论是解图象问题或利用图象求解物理问题,都要求: 1 认识坐标轴的意义(包括其正、负号的意义),这是认识图象的开始,是区别图象性质的关键 2 会写图象所表示的函数(如: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会画已知函数的图象,这是解答图象问题或利用图象求解物理问题的关键 3 清楚图象斜率的意义 4 知道图象在坐标轴上截距的意义 5 理解图线下所围“面积”的意义 全面理解物理图象的意义,熟练应用图象处理物理问题,是同们应该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 一、利用图象解题 例1 某物体从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已知物体共用时间10s,总位移为20m,求物体在运动过程的最大速度 解析:作物体运动的图象,如图1所示,根据图线下所围“面积”表示 位移,可得

图1 即 点评:本题还可以运用求解,若引入加速度分析求解会更麻烦, 借助图象,使物体运动过程更形象、直观地表现了,简捷明快,有着曲径通幽之妙 二、利用图象解题 例2 质量为2g的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已知物体所受恒力F与 位移s的关系是,那么,当位移为2m时,物体的速度多大? 解析:作物体的图象,如图2所示,根据图线下所围“面积”表示F做的功, 可知 由动能定理得 图2 点评:本题物体受力及运动加速度都是变化的,可以利用平均力计算F的功,也可以利用平均加速度求解,但显然没有利用图象求解得直接、直观 三、利用图象解题

高中物理:力学模型及方法知识归纳

╰ α 高中物理知识归纳(二) ----------------力学模型及方法 1.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 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2斜面模型(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 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 μ=tgθ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μ> tgθ物体静止于斜面 μ< tgθ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θ一μcosθ) 3.轻绳、杆模型 向的力。 杆对球的作用力由运动情况决定 只有θ=arctg( g a)时才沿杆方向 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最低点时的速度?,杆的拉力? 若小球带电呢? 假设单B下摆,最低点的速度V B=R 2g?mgR=2 2 1 B mv 整体下摆2mgR=mg 2 R +'2 B '2 A mv 2 1 mv 2 1 +

F 'A 'B V 2V = ? ' A V = gR 53 ; ' A ' B V 2V ==gR 25 6> V B =R 2g 所以AB 杆对B 做正功,AB 杆对A 做负功 若 V 0

物理竞赛极限法

五、极限法 极限法是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即极大和极小或极左和极右,并依此做出科学的推理分析,从而给出判断或导出一般结论。极限法在进行某些物理过程的分析时,具有独特作用,恰当应用极限法能提高解题效率,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思路灵活,判断准确。因此要求解题者,不仅具有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且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如图5—1所示, 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位于一质量可忽略的直立弹簧上方h 高度处,该小球从静止开始落向弹簧,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则物块可能获得的最大动能为 。 解析:球跟弹簧接触后,先做变加速运动,后做变减速运动,据此推理,小球所受合力为零的位置速度、动能最大。所以速最大时有 mg = kx ① 由机械能守恒有:mg (h + x) = E k +1 2kx 2 ② 联立①②式解得:E k = mgh -22 m g 2k 例2:如图5—2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上方有一点O ,在O 点放一至斜面的光滑直轨道,要求一质点从O 点沿直轨道到达斜面P 点的时间最短。求该直轨道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β 。 解析:质点沿OP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间t 应该与β角有关,求时间t 对于β角的函数的极值即可。 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质点沿光滑轨道下滑的加速度为: a = gcos β 该质点沿轨道由静止滑到斜面所用的时间为t ,则: 12 at 2 =OP 所以: ① 由图可知,在ΔOPC 中有: o OP sin(90)-α=o OC sin(90) +α-β 所以:OP = OC cos cos() α α-β ② 将②式代入①式得: 显然,当cos(α-2β) = 1 ,即β =2 α 时,上式有最小值。 所以当β = 2 α 时,质点沿直轨道滑到斜面所用的时间最短。 图5—1 图5—2

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图像法是解决高中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结合教学经验,论述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着重论述了图像法的优越性,同时概述图像问题的一般特点,可以使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方式得到充分体现。 关键词:图像法;高中物理;教学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视觉文化时代,应用视觉资源开展课堂教学也是社会?l展的趋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图形、图片、图表等视觉资源十分丰富,应用图像解决问题也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广义的图像包括实物图、示意图、函数图像、统计图表、思维导图、流程图等。本文的物理图像特指高中物理课堂中常见的示意图和函数图像。图像法作为物理教学中的常用方法,有它自己独有的魅力。图像法表述是现象或过程的形象直观化描述,如运动过程分析图、矢量的合成与分解图、绝热过程状态图等。虽然图像法广泛出现于高中物理学科的各个部分,但是教学实践中,对图像法的重视程度和应用现状却不容乐观。数形结合的思想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研究高中物理教学中图像法的应用问题并探讨针对性的策略,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对于高中物理学科来说,应用图像来解决问题司空见惯。很多教师对于应用图像法解决问题习以为常,但对于图像教学的重要性却没有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很多教师在讲课时对于图像法的应用没有全面系统的讲解,学生不知如何运用图像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课堂上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应用图像法来解决问题,很多学生作图意识不强,甚至不会作图,不能把物理问题形象化、可视化,在面对图像类问题时没有解题思路。物理教学过程一般偏重于运用抽象思维进行解题训练,教师将简化后的物理模型提供给学生,学生缺乏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过程,只是机械地应用物理理论知识和相关数学运算解决问题,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常常不知如何下手。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加强图像教学,让学生学会画示意图、函数图像等基本的图形,引导学生借助图形来发现问题的本质,进而一步步降低思维难度,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进而逐步掌握图像法的具体应用步骤,提高物理学习效率。 二、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结合图像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过程直观化 图像能够直观地呈现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和物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物理知识的特点,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转化为图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其变化过程,形成对于物理知识的正确认识,从而

数学分析求极限的方法

求极限的方法 具体方法 ⒈利用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来求极限 定理1①:若极限)(lim 0 x f x x →和)(lim x g x x →都存在,则函数)(x f ±)(x g ,)()(x g x f ? 当0x x →时也存在且 ①[])()()()(lim lim lim 0 .0 x g x f x g x f x x x x x →→→±=± ②[])()()()(lim lim lim 0 x g x f x g x f x x x x x x →→→?=? 又若0)(lim 0 ≠→x g x x ,则 ) () (x g x f 在0x x →时也存在,且有 )()()() (lim lim lim 0 x g x f x g x f x x x x x x →→→= 利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求极限,条件是每项或每个因子极限存在,一般所给的变量都不满足这个条件,如 ∞ ∞、00 等情况,都不能直接用四则运算法则,必须要对变量进行变形,设法消去分子、分母中的零因子,在变形时,要熟练掌握饮因式分解、有理化运算等恒等变形。 " 例1:求24 22 lim ---→x x x 解:原式=()()()022 22lim lim 22 =+= -+-- - →→x x x x x x ⒉用两个重要的极限来求函数的极限 ①利用1sin lim =→x x x 来求极限 1sin lim 0 =→x x x 的扩展形为: 令()0→x g ,当0x x →或∞→x 时,则有

()()1sin lim 0=→x g x g x x 或()()1sin lim =∞ →x g x g x 例2:x x x -→ππ sin lim 解:令t=x -π.则sinx=sin(-π t)=sint, 且当π→x 时0→t 故 1sin sin lim lim 0 ==-→→t t x x t x ππ ~ 例3:求() 11 sin 21 lim --→x x x 解:原式=()()()()()()()211sin 1111sin 1221 21lim lim =--?+=-+-+→→x x x x x x x x x ②利用e x x =+∞→)1 1(lim 来求极限 e x x =+∞ →)1 1(lim 的另一种形式为e =+→α α α1 )1(lim .事实上,令 .1 x =α∞→x .0→?α所以=+=∞ →x x x e )11(lim e =+→ααα1 0)1(lim 例4: 求x x x 1 )21(lim +→的极限 解:原式=221 210)21()21(lim e x x x x x =?? ?+????+→ 利用这两个重要极限来求函数的极限时要仔细观察所给的函数形式只有形式符合或经过变化符合这两个重要极限的形式时才能够运用此方法来求极限。一般常用的方法是换元法和配指数法。 ⒊利用等价无穷小量代换来求极限 所谓等价无穷小量即.1) () (lim =→x g x f x x 称)(x f 与)(x g 是0x x →时的等价无穷小量,记作)(x f )(~x g .)(0x x →.

极限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极限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极限判断是指从事物的极端上来考虑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该思维方法的特点是确定了事物发展的最大(或最小)程度以及事物发生的范围,以此来做计算或确定混合物的组成。 1.把含有某一种氯化物杂质的氯化镁粉末95mg溶于水后,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300mg,则 该氯化镁中的杂质可能是() A.氯化钠B.氯化铝C.氯化钾D.氯化钙 2.取 3.5 g某二价金属的单质投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金属仍有剩余;若2.5g 该金属投入与上述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等反应结束后,加入该金属还可以反应。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24 B.40 C.56 D.65 3.在一定条件下,气体A可发生如下反应:2 A(g) B(g)+3 C(g)。若已知所得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 度为4.25。则A的式量可能是() A.8.5 B.16 C.17 D.34 4.取 5.4 g由碱金属(R)及其氧化物(R2O)组成的混合物,使之与足量水反应,蒸发反应后的溶液,得到8 g无水晶体。通过计算判断此金属为哪一种碱金属。 5.某混合物含有KCl、NaCl、Na2CO3,经分析知含Na 31.5%,含氯为27.08%(质量百分含量)。则该混合物 中含Na2CO3为( ) A.25% B.50% C.80% D.无法确定 6.0.03mol铜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NO2、N2O4)混合气体共0.05mol。求该混合气体的平均 相对分子质量的取值范围。 7.常温下A和B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A的分子量大于B的分子量),经分析混合气中只含有氮和氢两种元素,而且,不论A和B以何种比例混合,氮和氢的质量比总大于14/3。由此可确认A为①____,B为②____,其理由是③____。若上述混合气体中氮和氢的质量比为7:1,则在混合气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④____;A在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为⑤____。 8.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KHCO3的混合物9.20g与100mL盐酸反应。 (1)试分析,欲求标准状况下生成的CO2的体积时,还需什么数据(用a、b等表示,要注明单位)。 (2)利用所确定的数据,求标准状况下生成的CO2的体积: 所需数据的取值范围生成CO2的体积(标准状况) 盐酸不足时 盐酸过量时 (3)若NaHCO3和KHCO3不是等物质的量混合,则9.2g固体与盐酸完全反应时,在标准状况下生成CO2气体的体积大于L,小于L 。

高三物理巧用极限法分析临界问题(附答案)

高三物理巧用极限法分析临界问题 临界问题的分析是中学物理中较为常见,也是很多同学感到困难的问题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不断探索这类问题的分析方法。 极限法分析临界问题,是通过分析把关键物理量同时推向极大和极小时的物理现象,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的一种方法。下面通过几种情况的分析来体会: 一、关键物理量“力F ” 【例1】如图1所示,物体A 的质量为2kg ,两轻绳AB 和AC(L AB =2L AC )的一端连接在竖直墙上,另一端系在物体A 上,今在物体A 上另施加一个与水平方向成α=600角的拉力F 。要使两绳都能伸直,试求拉力F 的大小范围。(g=10m/s 2) 分析与解 如果F 很小,由竖直方向平衡知轻绳AB 中必有张力,当AC 中张力恰为零时,F 最小;如果F 很 大,由竖直方向平衡知轻绳AC 中必有张力,当AB 中张 力恰好为零时,F 最大。 设物体的质量为m ,轻绳AB 中的张力为T AB ,AC 中的张力为T AC ,F 的最小值为F 1,最大值为F 2 L AB =2L AC ,有∠CAB=600 由平衡条件有: F 1sin600+T AB sin600=mg , F 1cos600=T AB cos600 F 2sin600=mg 以上各式代入数据得:F 1=20√3/3N ,F 2=40√3/3N 因此,拉力F 的大小范围:20√3/3N <F <40√3/3N 此题也可由平衡条件直接列方程,结合不等式关系T AB >0,T AC >0求解。 二、关键物理量“加速度a ” 【例2】质量为0.2kg 的小球用细绳吊在倾角θ=600的斜面体的顶端,斜面体静止时,小球紧靠在斜面上,线与斜面平行,如图2所示,不计摩擦,求当斜面体分别以(1)2√3m/s 2, (2)4√3m/s 2的加速度向右加速时,线对小球的拉力。 分析与解 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就会不加分析的列方程 求解,从而出现解出的结果不符合实际。其实,如果我们 仔细审题就会发现题目设问的着眼点是加速度。当小球向 图1 图2—1

极限思维法、特殊值法、量纲法、等解高中物理选择题

高中物理“超纲”选择题解题方法 1.有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从解的物理量的单位,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解在一定特殊条件下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预期结果、实验结论等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 举例如下:如图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滑块A放于水平地面上。把质量为m的滑块B放在A的斜面上。忽略 一切摩擦,有人求得B相对地面的加速度a = M+m gsinθ,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 M+msin2θ 对于上述解,某同学首先分析了等号右侧量的单位,没发现问题。 他进一步利用特殊条件对该解做了如下四项分析和判断,所得结论都 是“解可能是对的”。但是,其中有一项是错误 ..的。请你指出该项。 () A.当θ=0?时,该解给出a=0,这符合常识,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B.当θ=90?时,该解给出a=g,这符合实验结论,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C.当M≥m时,该解给出a=gsin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D .当m ≥M 时,该解给出a =sin g θ ,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2.某个由导电介质制成的电阻截面如图所示。导电介质的电阻率为ρ、制成内、外半径分别为a 和b 的半球壳层形状(图中阴影部分),半径为a 、电阻不计的球形电极被嵌入导电介质的球心为一个引出电极,在导电介质的外层球壳上镀上一层电阻不计的金属膜成为另外一个电极。设该电阻的阻值为R 。下面给出R 的四个表达式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R ,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断,R 的合理表达式应为 ( ) A .R= ab a b πρ2) (+ B .R= ab a b πρ2) (- C .R=) (2a b ab -πρ D .R= ) (2a b ab +πρ 3.图示为一个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圆环,其单位长度带电量为η。取环面中心O 为原点,以垂直于环面的轴线为x 轴。设轴上任意点P 到O 点的距离为x ,以无限远处为零电势,P 点电势的大小为Φ。下面给出 Φ的四个表达式(式中k 为静电力常量),其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 可能不会求解此处的电势Φ,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断,Φ的合理表达式应为 ( ) I

数学分析中求极限的方法总结

数学分析中求极限的方 法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数学分析中求极限的方法总 结 1 利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和简单技巧 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叙述如下: 定理:如果0 x x lim f x =,lim g x =x x →→A B ()() (1)[]0 lim ()()lim ()lim ()x x x x x x f x g x f x g x →→→±=±=A ±B (2)[]0 x x lim f x g x =lim f x)lim ()x x x x g x →→→??=A?B ()()( (3)若B ≠0 (4)0 x lim c ()lim ()x x x f x c f x c →→?=?=A (5) [] 0lim ()lim ()n n n x x x x f x f x →→??==A ????(n 为自然数) 上述性质对于,,x x x →∞→+∞→-∞也同样成立i 由上述的性质和公式我们可以看书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极限等于函数极限的和、差、积、商。 例1. 求225 lim 3x x x →+-的极限 解:由定理中的第三式可以知道 例2. 求3 2 lim 3x x →-的极限 式子经过化简后就能得到一个只有分母含有未知数的分式,直接求极限即可 例3. 已知 ()1111223 1n x n n = +++ ??-?,求lim n n x →∞ 解: 观察 11 =112 2- ? 111=2323-?

因此得到 ()1111223 1n x n n = +++ ??-? 所以 1lim lim 11n n n x n →∞→∞ ?? =-= ??? 2 利用导数的定义求极限 导数的定义:函数f(x)在0x 附近有定义,χ??,则 如果 存在, 则此极限值就称函数f(x)在点0x 的导数记为 () 0'f x 。 即 在这种方法的运用过程中,首先要选好f(x)。然后把所求极限都表示成f(x)在定点0 x 的导数。 例4. 3 利用两个重要极限公式求极限 两个极限公式: (1 (2)1lim 1x x e x →∞ ?? += ??? 但我们经常使用的是它们的变形: (1,

高中物理极限法的应用

极限法的应用 一. 本周教学容: 物理解题方法复习专题——极限法的应用 二. 重点、难点: (一)物理思想 在物理问题中,有些物理过程虽然比较复杂,但这个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又包含在一个更复杂的物理过程中。若把这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分解成几个小过程,且这些小过程的变化是单一的。那么,选取全过程的两个端点及中间的奇变点来进行分析,其结果必然可以反映所要讨论的物理过程,从而能使求解过程简单、直观,这就是极限思维法的物理思想。 极限法是一种直观、简捷的科学方法。在我们已学过的物理规律中,常能看到科学家们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得到的物理规律。例如伽利略在研究从斜面上滚下的小球的运动时就运用了极限思维法将第二斜面外推到极限——水平面;开尔文把查理定律外推到压强为零这一极限制,而引入了热力学温标……这些例子说明,在物理学的发展和物理问题的研究中,极限思维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二)如何应用极限法解决问题 应用极限思维法时,特别要注意到所选取的某段物理过程研究的物理量的变化应是单一的。如增函数或减函数。但不能在所选过程中既包含有增函数,又包含有减函数的关系,

这种题目的解答是不能应用极限法的。因此,在解题时,一定要先判定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是否为单调变化。若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为单调变化,可假设某种变化的极端情况,从而得出结论或作出判断。 极限法常见用于解答定性判断题和选择题,或者在解答某些大题时,用极限法确定“解题方向”。在解题过程中,极限法往往能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可变电阻R的阻值增大时() A. A、B两点间的电压U增大 B. A、B 两点间的电压U减小 C. 通过R的电流I增大 D. 通过R 的电流I减小 分析: 可变电阻R的变化围在零到无穷大之间连续变化。当R=0 ;当R→∞时,R断路,时,A、B间短路,此时U=0,I E R r =+ () 1 ,()。可见,当R的阻值增大时,U增大而I ==++ I U ER R R r 212 减小,因此A、D选项正确。 点拨: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图像法

高物理解题技巧:图像法1 物理规律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数函数式表示,还可以用图象描述。图象作为表示物理规律的方法之一,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一物理量随另一物理量变化的函数关系,形象地描述物理规律。在进行抽象思维的同时,利用图象视觉感知,有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准确把握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深刻理解问题的物理意义。应用图象不仅可以直接求或读某些待求物理量,还可以用探究某些物理规律,测定某些物理量,分析或解决某些复杂的物理过程。 图象的物理意义主要通过“点”、“线”、“面”、“形”四个方面体现,应从这四方面入手,予以明确。 1、物理图象“点”的物理意义:“点”是认识图象的基础。物理图象上的“点”代表某一物理状态,它包含着该物理状态的特征和特性。从“点”着手分析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特殊“点”入手分析其物理意义。 (1)截距点。它反映了当一个物理量为零时,另一个物理的值是多少,也就是说明确表明了研究对象的一个状态。如图1,图象与纵轴的交点反映当I=0时,U=E即电的 电动势;而图象与横轴的交点反映电的短路电流。这可通过图象的数表达式 得。 (2)交点。即图线与图线相交的点,它反映了两个不同的研究对象此时有相同的物理量。如图2的P点表示电阻A接在电B两端时的A两端的电压和通过A的电流。

(3)极值点。它可表明该点附近物理量的变化趋势。如图3的D点表明当电流等于时,电有最大的输功率。 (4) 拐 点。通常反映物理过程在该点发生突变,物理量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拐点分明拐点和暗拐点,对明拐点,生能一眼看其物理量发生了突变。如图4的P点反映了加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不是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暗拐点,生往往察觉不到物理量的突变。如图5P点看起是一条直线,实际上在该点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加速度没有发生变化。 2、物理图象“线”的物理意义:“线”:主要指图象的直线或曲线的切线,其斜率通常 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物理图象的斜率代表两个物理量增量之比值,其大小往往 代表另一物理量值。如-t图象的斜率为速度,v-t图象的斜率为加速度,Φ-t图象的斜率为感应电动势(n=1的情况下),电U-I图象(如图1)的斜率 为电的内阻(从图象的数表达式也一目了然)等。 3、物理图象“面”的物理意义:“面”:是指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有些物理图象的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的值常代表另一个物理量的大小.习图象时,有意识地利用求面积的方法,计算有关问题,可使有些物理问题的解答变得简便,如v-t图象所围面积 代表位移,F-图象所围面积为力做的功,P-V图象所围面积为 气体压强做的功等。 4、物理图象“形”的物理意义:“形”:指图象的形状。由图线的形状结合其斜率找其隐含的物理意义。例如在v-t图象,如果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是一条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是一条曲线,则可根据其斜率变化情况,判断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在波的图象,可通过微小的平移能够判断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在研究小电珠两端的电压U与电流I关系时,通过实验测在

数列极限求法及其应用-毕业论文

数 列 极 限 的 求 法 及 其 应 用 2012年 9 月 28 日

容提要 数列极限可用N ε-语言和A N -语言进行准确定义,本文主要讲述数列极限的不同求法,例如:极限定义求法、极限运算法则法、夹逼准则求法、单调有界定理求法、函数极限法、定积分定义法、Stoltz 公式法、几何算术平均收敛公式法、级数法、收缩法等等.我们还会发现同一数列极限可用不同方法来求. 最后我们还简要介绍了数列极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几何中推算圆面积,求方程的数值解,研究市场经营的稳定性及购房按揭贷款分期偿还问题.通过这些应用使我们对数列极限有一个更系统立体的了解. 关键词 ε-定义;夹逼准则;Stoltz公式;函数极限 N

On the Solu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s as to the Sequence Limit Name: Yang NO. 07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Dong Titles: Lecturer Abstract The limit of a sequence can be accurately defined by N ε-language and A N - language.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different solutions to finding sequence limit, for example, definition of sequence limit method, fundamental operations of sequence limit method, squeezing law method, the monotone convergence theorem method, function limits method, definite integrals definition method, Stoltz formula method, geomeric and arithmetic convergence formula method, series method, contraction method, etc. We'll also find that different methods can be used to solve the same limit. Finally, we also briefly introduce the applications of sequence limit in real life, such as, infering the area of a circle in geometry, finding the numerial solution of equations, study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market operation and the amortization problems of purchase mortgage loans.

极限法(特殊值法)在物理高考中的应用Word版

极限法(特殊值法)在物理高考中的应用 “极限法”是一种特殊的方法,它的特点是运用题中的隐含条件,或已有的概念,性质,对选项中的干扰项进行逐个排除,最终达到选出正确答案的目的。 极限法在物理解题中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将貌似复杂的问题推到极端状态或极限值条件下进行分析,问题往往变得十分简单。利用极限法可以将倾角变化的斜面转化成平面或竖直面。可将复杂电路变成简单电路,可将运动物体视为静止物体,可将变量转化成特殊的恒定值,可将非理想物理模型转化成理想物理模型,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详尽的物理过程分析和繁琐的数学推导运算,使问题的隐含条件暴露,陌生结果变得熟悉,难以判断的结论变得一目了然。 1.(12安徽)如图1所示,半径为R 均匀带电圆形平板,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其轴线上任意一点P (坐标为x )的电场强度可以由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求出: E =2πκσ()????????+-21221x r x ,方向沿x 轴。现考虑单位面积带电量为0σ的无限大均匀带电平板,从其中间挖去一半径为r 的圆板,如图2所示。则圆孔轴线上任意一点Q (坐标为x )的电场强度为 ( ) A. 2πκ0σ()2122x r x + B. 2πκ0σ()2122x r r + C. 2πκ0 σr x D. 2πκ0σx r 【解析】当→∝R 时,22x R x +=0,则0k 2E δπ=,当挖去半径为r 的圆孔时,应在E 中减掉该圆孔对应的场强)(220r x r x - 12E +=πκδ,即21220x r x 2E )(+='πκδ。选项A 正确。 2.(11福建)如图,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滑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 量为m 1和m 2的物体A 和B 。若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m 且分布均匀,滑 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磨擦。设细绳对A 和B 的拉力大小分别为T 1和T 2,已知下列四个关于T 1的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 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正确的表达式是( ) O R ● x P 图1 O r ● x Q 图2

2015高中物理解题技巧14份:图像法1

2015高中物理解题技巧14份:图像法1 物理规律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也可以用数学函数式来表示,还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象作为表示物理规律的方法之一,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一物理量随另一物理量变化的函数关系,形象地描述物理规律。在进行抽象思维的同时,利用图象视觉感知,有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准确把握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深刻理解问题的物理意义。应用图象不仅可以直接求出或读出某些待求物理量,还可以用来探究某些物理规律,测定某些物理量,分析或解决某些复杂的物理过程。 图象的物理意义主要通过“点”、“线”、“面”、“形”四个方面来体现,教学中应从这四方面入手,予以明确。 1、物理图象中“点”的物理意义:“点”是认识图象的基础。物理图象上的“点”代表某一物理状态,它包含着该物理状态的特征和特性。从“点”着手分析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特殊“点”入手分析其物理意义。 (1)截距点。它反映了当一个物理量为零时,另一个物理的值是多少,也就是说明确表明了研究对象的一个状态。如图1中,图象与纵轴的交点反映出当I=0时,U=E即电源的电动势;而图象与横轴的交点反映出电源的短路电流。这可通过图象的数学表达 式得出。 (2)交点。即图线与图线相交的点,它反映了两个不同的研究对象此时有相同的物理量。如图2中的P点表示电阻A接在电源B两端时的A两端的电压和通过A的电流。 (3)极值点。它可表明该点附近物理量的变化趋势。如图3中的D点表明当电流等于时,电源有最大的输出功率。 ( 4)拐 点。通常反映出物理过程在该点发生突变,物理量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拐点分明拐点和暗拐点,对明拐点,学生能一眼看出其物理量发生了突变。如图4中的P点反映了加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不是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暗拐点,学生往往察觉不到物理量的

极限曲率法及其应用

石 油学报 1997年7月ACT A PETROLEI SINICA 第18卷 第3期*苏义脑,1976年毕业于武汉钢铁学院机械系,分别于1982年、1988年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为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通讯处:北京学院路910信箱。邮政编码:100083。 极限曲率法及其应用 苏义脑*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北京) 摘 要 水平井井眼轨道预测和控制问题的技术关键是准确计算各种造斜工具的造斜能力。在综合分析定向井轨道预 测方法和水平井预测控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算导向动力钻具和各种转盘钻钻具组合造斜能力的新方法—— “极限曲率法”,并对国际上当前流行的“三点定圆法”及极限曲率法作了讨论和对比;给出了极限曲率法在计算工具造斜 能力和工具选型、系列工具的总体设计和井眼轨道的预测控制这三方面的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是一种与实践相符程度 较高、实用性较好的新方法。 主题词 水平井 轨道控制 轨道预测 分析研究 1 前 言 井眼轨道预测是井眼轨道控制技术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定向井井眼轨道的预测方法,目前国内外主要有[1]:(1)根据经验评选钻具组合的造斜率并以此预测井斜变化;(2)把钻头侧向力作为定量指标来预测井斜变化;(3)把钻头合力方向作为实际钻进方向;(4)把钻头轴线方向作为实际钻进方向;(5)把“平衡曲率”作为钻进曲率以确定钻进方向;(6)用岩石—钻头的相互作用模型确定钻进方向;(7)用力—位移模型确定钻进方向。 钻井实践表明,在上述几种方法中,如(6)、(7),固然可以作为精确的预测方法和手段,但预测程序中要用到地层、钻头的很多特征参数以作为输入参数,而这些参数在实际中较难准确地加以确定,因此其实际应用受到限制;如(2)、(3)、(4),因未考虑地层因素的影响,其预测结果往往误差较大;如(5),井眼实钻轨道并不会遵循“平均曲率”,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有一定问题;对(1),由于是根据经验,将使这种方法应用的普遍性受到较大限制。 水平井井眼的轨道预测是定向井井眼轨道预测的进一步扩展。从预测方法本质上没有根本的区别。但由于水平钻井本身的特殊性,有可能把上述几种不同的方法加以综合研究和发展,以形成一套在水平井中实用的轨道预测方法。 在长、中半径水平井钻井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特点:(1)在钻进过程中较普遍地采用各种弯壳体导向动力钻具,尤其在中半径水平井中,由于结构原因,钻头侧向力往往较常规定向井钻进过程中的钻头侧向力明显增大;(2)在井斜角从0°到90°的渐增过程中,地层力经历了由正变负(跨越零值)的过程。因动力钻具允许使用的钻压较小,则与钻压成正比的地层力与钻具组合产生的钻头侧向力相比是一个小量。 基于上述两个特点可知,在水平钻井中,钻具组合的造斜能力基本上确定了井眼曲率。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求一种新的方法,一方面可以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定量确定工具或下部钻具组合的造斜能力,另一方面避免输入钻井过程中很难确定的地层特性参数和钻头切削异性指数,从而使方法简单实用。这一方法正是本文提出的极限曲率法,又称K c 法。 国外目前普遍采用“三点定圆法”(Three point geometry )来确定导向钻具组合的造斜能力。但这种方法由于建立在简单的几何关系基础上,其计算结果往往与实际钻进结果误差较大,本文将对这种方法作出分析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