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理学讲稿第一讲

法理学讲稿第一讲

法理学讲稿第一讲
法理学讲稿第一讲

法理学

主讲人:李金国

关于教材:我看大家用的教材没有合适的。我认为,我们最好使用学校的教材。咱们法理学是讲专题的。原来我建议用我们学校的教材,我们有三天的讲课时间,当然不可能全讲了。但现在看来拿来这个教材,主要是为了考试用的。咱们是统考,那统考的性质又不一样了。如果大家都没有学习过,那么讲起专题来就比较难把握了。但也能用本科的水平来讲,只能挑一些重要的东西来讲。主要加入一些原理和基本问题。我们自学考试是按我们讲的内容来考。对于我们学校来说,没有参加社会上统一考试的必要。关于考试和另外一些安排,咱们以后再谈。今天先试讲半天,大家可以看看怎么讲比较好。

讲课内容:

原来我们计划分三部分讲:

一、法理学的基本原理

二、法理学的基本范畴

三、法理学有关专题专题包括人权、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法学原理,我主要想以下几个部分:

一、法的概念问题

二、法的特征、本质、价值问题

导论

咱们先讲一讲导论部分。导论部分重点想给大家介绍三个问题:

1.法理学研究什么问题?(生物)

法理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法的原理。也就是法学的基本理论,一般的法学教材主要是三大部分理论。第一部分是法的产生发展的一般原理和规律。从产生发展的角度来讲法的基本原理。关于这方面,主要从世界各国的法的起源发展来看法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最后又怎么发展的,将来的前途怎么样。第二部分就一个国家的法律而论,如何制定、如何贯彻实施、如何实施法治的,怎么保证人们顺从法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个国家要立法、执法、知法、守法,我们主要讲法制的。第三部分就从某一部法来讲,主要涉及法律范畴、作用、价值问题。还包括由哪些规范组成,以及表现形式等。以及怎么建立法律关系,进行法律解释。法理学内容很多,我们教材和其他的编排次序可能不一样,但大多是这三部份内容。选择的内容可能也不一样,但是从法理学原理来说,大体上是一样的。从世界各国的法的起源发展来看,从法的历史来看,它是这么一个基本原理。其次,从一个国家角度来看,法律怎么制定,怎么实施,这个包含什么原理。另外,从某一部具体的法律来说,涉及到法律关系,法律解释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那么法理学总的来说,大体上它就这样一个研究范围。

2.研究法理学的指导思想

不管是初学,还是研究,我们都要明确的树立一个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因为,我们现在还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法学的建立。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从现代法学研究来看,从国际上来看,法系思想流派、观点很多。我国也存在不同的观点,甚至对立的法律观点。究竟那种观点是正确的,现在还需要研究。。要统一思想,就要统一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点上来,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才能把法学的基本问题说清楚。我们在导论里面,要坚持这样一个基本观点。我们大体归纳一下,马克思主义有这样三个贡献:

1.马克思主义以辩证唯物史观为指导,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法与经济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人们并不清楚法是从哪来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是混乱的。人们并不清楚法是从哪来的问题。法是一种意志的体现,法是人们要求的反映。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来源于社会的物质条件,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这样就把法这样一个现象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我们

看一个国家的法律,就要看这个国家的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怎么来区分社会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法呢,就要看它的经济基础。这是第一个问题。

2.研究法理学的指导思想

不管是初学,还是研究,我们都要明确的树立一个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因为,我们现在还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法学的建立。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从现代法学研究来看,从国际上来看,法系思想流派、观点很多。我国也存在不同的观点,甚至对立的法律观点。究竟那种观点是正确的,现在还需要研究。要统一思想,就要统一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点上来,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才能把法学的基本问题说清楚。我们在导论里面,要坚持这样一个基本观点。我们大体归纳一下,马克思主义有这样三个贡献:

1.马克思主义以辩证唯物史观为指导,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法与经济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人们并不清楚法是从哪来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是混乱的。人们并不清楚法是从哪来的问题。法是一种意志的体现,法是人们要求的反映。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来源于社会的物质条件,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这样就把法这样一个现象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我们看一个国家的法律,就要看这个国家的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怎么来区分社会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法呢,就要看它的经济基础。这是第一个问题。

2.马克思主义法学第一次明确提出法不是超阶级的,是有阶级性的,这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我们看待一个国家的法律,必须明确只要法存在,都有阶级性。在马克思主义产生前,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也是混乱的。以前的法学家都认为法和阶级没有关系。马克思主义产生后认为,法这个东西和法是紧密联系的。特别是和统治阶级紧密联系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观点。这个观点在我们国家还存在着争论,但我们学习时还要以这个观点为指导思想。

3.马克思主义法学第一次明确揭示了法的产生与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法不是从来就有的,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社会一开始并没有法。随着国家的产生,就产生了法,将来国家消亡了,法也随之消亡。这种观点也是我们现在要掌握的指导思想。在马克思产生之前,认为法这个东西是永远存在的。我国有不同看法。也有一些同志认为:法是人们行为规则,不会消亡的。但是这种观点对法的基本界定和马克思主义不一样。即使我们毕业了,拿到了法学硕士也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这也将是我们实际工作中的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看法律首先应该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法律中就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物质条件决定的。第二个指导思想,这个法是有阶级性的。法还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跟阶级有一定的联系。第三个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又产生发展规律,它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法也不会永远存在,二是在一定的社会阶段存在的。

这个是我们法理学学习中的几个基本的指导思想。

3.当前法理学研究的或者争论的主要问题

这将包括一些研究的动态和主要观点。当前法理学研究主要有这么三个问题:

1.法理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存在两种意见:

①法理离不开政治,离不开政治学,是紧密联系的。这是一种意见。

②法理学不应与政治学紧密结合,应同政治分开。有的同志认为:法理学不能成为党的政策的解说或者辩护。对我国的法理学来讲,还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现在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那么这种看法我们也可以在学术上进行讨论。我们研究生角度来讲,也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而不能简单的批判别人的看法。

2.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

法理学应成为部门法的指导基础。它和部门法是一个指导的关系。目前来看,法理学滞后于部门法,部门法发展较快,法理学起不到对部门法的指导作用。这和前面的一个问题就联系

在一起了,就是法学和政治的关系。原因也在于法理学与政治的关系没有解决好,影响法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法理学发展不好,那么也影响到对部门法的指导。这对于法理学来说还是一个比较痛苦的问题:怎么把法理学走在前头。

3.当前突出的问题,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96年提出依法治国;97年把"法制"改成"法治";2001年中央提出"以德治国"。我们不仅要以法治国,还要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这也是我们法理学值得加强重视和研究的问题。现在全国都在议论要把法治和德治结合起来。原来计划开设以德治国专题。但对于考试,咱们还是要加强理论。

对于导论,我给大家重点就将这么三点:

一、法理学究竟研究什么理论

二、法理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

三、当前法理学研究的重点和主要问题

下面我们就讲几个问题了:

1.法学的主要原理

(1)法的概念

(2)法的特征、本质、价值问题

(3)然后再讲一些法律范畴

包括法律体系、法律关系等问题,最后讲几个专题,这就是我讲课的基本思路。

第一章法的概念

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法的概念问题。为什么这个问题要讲一下呢。这个问题当前分歧还比较多,我们国家对于法的概念还有不同看法。到底什么是法,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这说明我们的法学理论发展滞后。什么是法?这个问题涉及到法的特征、本质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这个问题还需要提出来讲一讲。希望大家能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到底这个法应该怎么认识。我们准备讲三点意见:

1.法的定义问题

到底什么叫法,人们的认识现在不一样。简言之:法是人们的行为规则。或者复杂一点讲呢,法是保护和约束人们的行为规则。但一仔细琢磨就会出现问题。在社会生活中除了法之外还有什么行为规范?我们可以知道道德、习惯、政策、章程等具有同样内涵,这样界定的话就和其他方面分不清了。那说明这个提法还不太完整。可以进一步考虑这个规范是由谁制定的。我们进一步认为,只有由国家规定人们的行为规范才是法。那么法和国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他行为规范有很多,但都不是国家制订的。包括法律体系、法律关系等问题,最后讲几个专题,这就是我讲课的基本思路。

第一章法的概念

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法的概念问题。为什么这个问题要讲一下呢。这个问题当前分歧还比较多,我们国家对于法的概念还有不同看法。到底什么是法,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这说明我们的法学理论发展滞后。什么是法?这个问题涉及到法的特征、本质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这个问题还需要提出来讲一讲。希望大家能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到底这个法应该怎么认识。我们准备讲三点意见:

1.法的定义问题

到底什么叫法,人们的认识现在不一样。简言之:法是人们的行为规则。或者复杂一点讲呢,法是保护和约束人们的行为规则。但一仔细琢磨就会出现问题。在社会生活中除了法之外还有什么行为规范?我们可以知道道德、习惯、政策、章程等具有同样内涵,这样界定的话就和其他方面分不清了。那说明这个提法还不太完整。可以进一步考虑这个规范是由谁制定的。

我们进一步认为,只有由国家规定人们的行为规范才是法。那么法和国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他行为规范有很多,但都不是国家制订的。

这样一个文字定义,我们认为是比较科学的。这个定义不管文字多少,大体上要包含四个层次上的含义。第一个层次,反映了法律的本质问题。第二个层次,反映了法律的特征问题。最主要的特征是国家制定认可,国家保证执行。第三个层次,包括了法律的目的、作用。第四个层次,表明法律是一个行为规则总和和规范体系。作为一个法的概念,至少要包含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这才能构成一个科学的完整的定义。要把法表示清楚,就要包含这几层意思。不管文字内容怎么样,这四个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

这一段定义,有一个概念需要帮助大家理解。

一个定义就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指什么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总和。这就叫做社会关系。那么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最基本的关系是经济关系,就是经济关系、生产关系。除此之外,还有政治关系,比如说:你是这个阶级,我是那个阶级。除了政治关系,还有组织关系。此外还有婚姻关系、劳动关系等。法就是要调整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法的目的就是要调整人与人的关系,那么把人与人的关系调整到什么程度呢?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愿望和意志去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你比如说:婚姻法。国家修改婚姻法,就是为了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婚姻关系。要把婚姻关系调整到有利于人民的婚姻关系的方向去。社会关系在法学里面经常用,一定要记住。这个概念里面包含了几个概念都要搞清楚。

凡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规范,叫社会规范。法是基本的社会规范,其他还有道德、家教、纪律等规范。社会规范就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这是一个概念。人在社会上还要受其他规范的约束。

一个叫社会规范,一个叫技术规范。我们还要受到技术规范的约束。技术规范: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规范。比如说:汽车怎么开,就是一种技术规范。你不按技术规范来操作,汽车就走不了。最基本的两大规范,一个是社会规范,一个是技术规范。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国家往往以国家的法的形式对技术规范加以规定,这种技术规范在法律上称为技术法规,它和技术规范有所区别。比如说:一般的技术规范是你怎么把汽车开走,但是在法律上还要受到交通法规的约束。这种交通法规就是一种技术法规。技术规范变成技术法规,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成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只有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才能叫法律。

法的概念在中国历史是的演变、发展,我们大体上有个了解。

3.法在西方国家历史上的发展变化

这个问题了解一下对我们也有好处。我们还应该知道西方的法学流派的一些简单情况。

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这是马、恩对法的定义的主要指导思想。这句话应该理解为:因资产阶级掌权,所以体现资产阶级意志,是奉为法律的资产阶级意志,既否定了自然法又否定了分析法学派的观点。得出了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观点。这可以由资产阶级是统治阶级,法是资产阶级意志体现而引申出来。掌握国家政权阶级的意志被奉为法律就是法,即是国家制定的法才是法,这就反对了自然法学观点。只有由国家政权制定了法律的法才是法。而不存在自然法。也反对了分析法,它认为法律和阶级政治没有任何关系。而马克思观点认为法不是纯粹的规范,而是反映了统治阶级意志。统治阶级通过国家制定法,于是法律体现它们的意志。既否定了自然法,又否定了分析法认为法是纯粹的观点。所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是科学的,他在自己的事件基础上,总结了以往流派的观点,提出的自己的观点、看法。即法律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观点正确。从历史的变化来看,1848年,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的表述是正确的

法的概念的历史演变就讲到这里。这样我们就在原来基础上更多的研究了一下,了解了法的概念在中西方的演化。下面讲第二个问题。

法的基本特征,法的特点。法的概念包括法的特征,对法的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对法的概念的理解。什么叫法?马克思主义讲的法概念更加明显了,法的特征各教材概括不一,我们要求掌握最主要的特征。法的特征是讲什么呢?讲法的特征主要是讲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与其他社会规范的不同。社会规范: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规范。保护了法、道德、政策、纪律、习惯等等。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不同点就是讲法的特征。法有四个特征:

1.国家制定、认可的行为规范

⑴、国家制定,其他社会规范都不具备此特征;道德、政策、纪律、习惯都不是国家制定。政策一般是政党制定。这个特征一般要了解几点:

(2)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制定,一种是认可,制定是原来没有的,国家机关把它制定出来的一种方式。认可是社会已经存在的习惯,现在国家承认它有法律效应。认可在我国较少,大多是制定。当然也有少数是采用认可方式。国家承认其有法律效应,称为认可。例如把一种道德教育赋予国家认可,成为一种法律效应。这一点要简单了解。这是特征里的第一点。

(3)制定和认可法是国家机关专有的活动,只有国家机关才能制定和认可法。

(4)社会组织、群众团体不能制定法。这样就保证国家法治的统一,社会组织、群众团体只能制定行为规范,不能制定法。例如:工会、妇联、共青团、港澳都可以制定行为规范,但不能制定法。这是国家机关专有的活动。

(5)我国有两部分国家机关不能制定法,虽然这是国家机关专有的活动。

①司法机关。司法机关是指什么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是否是司法机关?公安局是行政机关。司法部也是行政机关。凡是国务院下属的都是行政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是人大产生的,是司法机关。即是司法机关只能司法,不可立法。国家机关中只有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才能立法,司法机关不可立法。

②最基层的国家机关也不能制定法。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国家机关。乡镇也不能制定法。乡镇可以制定行为规范,县市以上的政权机关才能制定法。这就是我国有两部分国家机关不能制定法的含义。要求清楚法的特征,与行为规范的联系。

2.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这是与其它行为规范的区别。

(1)军队、警察、法庭、监狱为后盾,保证法的实施;没有国家强制力保护法就将不存在。(2)为什么必须由国家强制力来实施?

这个问题易于理解,没有法律知识的同学也能够清楚,

①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被统治阶级要反抗;被统治阶级不一定能遵守统治阶级制定的法律。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②法是整体意志的体现,非个人意志体现。整体意志可能个人就不同意,就形成违法。个人利益不同意整体利益,出于个人利益的需要而违反;这也需要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人们内部反对了法就无法进行了。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国家强制力"本身必须受法律约束。如果我们警察、法庭做出暴力强制法实施,就必须规定强制力本身也必须受法律约束。警察、法官和法庭也必须受法律约束。使得其本身行为不违法。强调这个问题主要就是强调两方面:一方面防止滥权,另一方面防止失职。该行使权力必须行使,但不能滥用,两方面都必须注意。所以强调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但不能滥用强制力。这一点当前非常现实,现在很多搞行政的人,如派出所所长能随意杀人,但这都是不允许的。滥杀无辜是不可以的。

(4)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从最终意义上来说的。注意,是从最终意义上来说的。并不是每一项法律实施都需要采用国家强制力,国家暴力来维持。当人们自觉守法或者轻微违法但自我反省的情况下不需要强制力。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但并非每一项法律实施、人们每一项行为都需要采用国家强制力。人们自觉守法或者轻微违法但自我反省都不需要国家强制力来保证法的实施。所以注意:并不是每一项法律实施都需要采用国家强制力保证。第二个特征也需要三个注意:为什么由国家强制力实施、"国家强制力"本身必须受法律约束、并非每一项法律实施都需要采用国家强制力保证。

3.法是由国家规定的人们的权利义务的行为规范。即是说任何法都是规定的人们权利义务的行为规范。法律强调权利义务的对等,强调权利义务的一致性。享受权利,就要履行义务,履行义务就可以享受权利。强调权利义务的对等、一致性。这就是我们法的一个重要特征。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权利就是指法律规定人们可以从事的某种行为。凡是法律规定人们可以从事的就是权利的规定。法律规定可以这样做也可以不这么做的即是权利。义务则是法律规定人们必须从事的某种行为。不能另外怎么做,权利是可以从事某行为,义务是必须从事某行为。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但一般宪法就不一定有。但是我们理解凡是可以从事某行为就是权利,必须从事某行为就是义务。任何法都是规定的人们权利义务的。道德与法律就不一样,道德强调尽义务,不要求同时享受权利。法律则是有权利就有义务。例如理发,道德就是理了发就走,不收钱做好事;而如果是法律就不行了。道德强调尽义务,多做好事;法律则是权利义务同时存在。我国当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权利与义务脱节。法律规定权利义务,但实际上权利与义务分离。享受权利的人不履行义务,履行义务的人不享受权利。从法学研究来看,这是值得人们重视的问题。以纳税为例:纳税时人们不想上缴,但是他们又希望享受权利。国家给了经营权,他们享受了权利,但是不纳税,不承担义务。出现偷、漏、逃税现象。当然我国有些地区,比如北京也存在一种问题:即是尽了义务,但是享受不了、甚至剥夺了权利。所以我们理解法的特征就必须强调权利义务的对等、一致性。

4.法是具有普遍性的行为规范。注意三点与其它社会规范不同的地方。

(1)普遍约束力指法作为一般的行为规范,在国家权力强制力范围内对所有社会成员都有法律效力。在国家范围内都有效。如在北京市制定的规范,在北京市范围内都有法律效应。这就叫作普遍约束力。这其中包含两层意思:

①所有公民的合法利益都受法律保护;

反映了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和要求。对全社会都有好处的公共事务,如现在的交通管理、环保、自然资源保护、生产安全的规定、发展科教都属于社会公共事务。这些在任何一个国家都由规定,就反映了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和要求。

②被统治阶级斗争,统治阶级做出的让步。对被统治阶级提出的一些民主的要求提出让步。从这两个方面都要反映被统治阶级局部的愿望和要求。

但是,反映被统治阶级局部利益要求,不改变法律的性质。如美国资产阶级法也反映了很多人民利益的条款,但是不改变法律的性质。这是第一个问题,法是统治阶级意志,也要反映被统治阶级局部利益要求。

2.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共同意志,不是统治阶级中的少数人,个别人、个别集团的意志。讲法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的少数人,个别人、个别集团的意志。社会主义法反映人民整体、共同意志,不是人民中少数人,个别人的意志。不管他的地位多高。这对理解我国法律也是有帮助的。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人民都很多,法律不能根据每一个人作规定,只能根据大家共同意志作规定。任何一个国家集团、群体很多,各个群体都由自己的利益要求,法律也不能根据每一个人作规定。群体意志可能相反、矛盾。所以一个国家只能是整体意志,不是个别意志.

如果在我们社会中有更多这种执法官,我们的法治就好了。我们很多执法者屈服于权势、压力,领导人一句话,立刻照办,这就不行了。所以理解法的本质:法不是个别人的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

①秩序是法的本质决定的,秩序是法的最基本的价值是由其决定。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建立一个正常的秩序是统治阶级的要求。统治阶级都是希望建立一个正常的秩序。否则无法建立统治,行使权利。所以统治阶级建立统治就是要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法又是统治阶级意志体现,也要求建立秩序,所以统治阶级意志决定必须建立稳定秩序。

②秩序本身性质决定的。秩序是人之间有序的状态,而人与人之间不是孤立生活的,而是以不同群体而相处的。由于处于不同地位利益要求不一样,例如我们教室上课的同学的要求、社会上人们的要求都不一样。如何使人与人之间能共处,而如果没有秩序,人类的生存就将受到影响。所以秩序本身性质决定它是法的最基本的价值。所以要根据法的要求建立良好的秩序,所以秩序本身决定它是法的最基本的价值。

③秩序是其他法的价值的要求。而不仅是秩序本身的要求。有很多,例如自由、平等、人权、效率、安全。无良好的秩序,其他法的价值就实现不出来。社会秩序乱,就谈不上自由、平等、人权等等了。有了良好的秩序,自由、平等、人权等其他法的价值才能实现。所以秩序是其他法的价值的要求。因此,从这几方面,秩序是法的最基本的价值。以上讲的是第二点:秩序是其他法的价值的要求。

(3)法律秩序如何建立

法律秩序如何建立以实现法的价值?建立法律秩序离不开法律规范,法律秩序和法律规范是紧密联系的。人们现在意识到要建立建立法律秩序必须有法律的规定,没有法律规范是不能建立法律秩序的。建立法律秩序有一下几点:

①要制定稳定的良好的法律。法必须稳定、良好,而不能朝令夕改。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如果老是变更就很难调整社会关系。所以要制定稳定的良好的法律,分析法学派认为只要是国家规定的法律就可以,而我们认为必须是良好的法才行,是符合生产力发展的法才行。

②法要严格贯彻实施。必须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审判,不可滥用法律。

③对破坏秩序的行为要以法律制裁。现在我国就有很多破坏秩序的行为,我国就用了两年时间严打。破坏行为相当恶劣的人就是严打对象,比如土匪、恶霸、黑社会等等都由相当的力量,对这些就必须依法打击。

④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增强遵守法律的责任心和自觉性。用法律行使来维护秩序,必须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提高自觉性。

从法的价值来讲,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是大家共同的要求,是法的最基本的价值。但是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则需所有公民共同努力,立法正确、严格司法、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这就是如何建立法律秩序。

法的价值,比较复杂,抽象,但是很实际。法是一种规范,人们要求法能满足我们需要,满足什么样的需要就是法的价值。满足需要越多法的价值越高,反之越低。那么是哪些方面的要求呢?我们讲了秩序和正义、自由、平等、人权等等。我们刚才讲了秩序。

3.★法与正义

何谓正义?对其的认识不一,既抽象又具体。

(1)什么是正义和法律正义?

正义:公平公正,正直合理

从字面上看,正义有公正性,合理性。

从实质上看,正义是观念形态,受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影响。这表明人们处于不同的地位,代表不同的利益,就会有不同的正义观。不同的利益要求产生不同的正义观念。自己认为正义的,别人不一定这么认为;国家认为正义的,自己不认为正义;因此,不同角度的正义观有差异,但人们都想追求正义。在社会生活里,把正义作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是共同的。都要求社会是正义的。所以正义是人们共同要求。因为大家对正义的看法都不同,有很多理解,所以过去都不讲。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总会提出正义的标准,当然不同时期标准不一样。

中山大学法理学课件(word版)第一讲

第一讲关于法理学的学习 一、什么是法理学? (一)概念 法理学讨论的是有关法律的问题,具体来说它是指对法律以及与法律有关的那些社会现象所作的普遍性、根本性的哲学思考。一个喜欢思辨的有智识的普通人(而不是法律人lawyers)或许认为这些问题特别有趣。 这些问题包括: ▊法律是什么?主权者意志/上帝的意志/ ▊法律是如何起源的?经济基础/社会文化的产物 ▊法律仅仅是由规则构成的吗?或者法律是由规则再加上司法裁量构成的体系? ▊法律是否应该尽量保持客观?如何保持法律的客观? ▊法学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学科吗?如果是它和政治学又有什么不同? ▊如果一个法律十分的糟糕,它是否就不算是法律? ▊法学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人文科学,或者两者都不是? ▊法律和道德、政治有关吗? (二)法理学问题和部门法问题的区别 1、部门法的法律问题 对于上述法理学所关注的这些问题,一位从事实务的律师或者法官,说的好一点,肯定会认为这类问题与他们的工作毫无关系,;弄不好,他们会认为这些问题太天真、太不实际甚至是太孩子气了。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位法官或律师每日所面临的部门法的法律问题,来比较一下这些问题与法理学的问题有什么不一样: 如何确定一项侵权案件的管辖权(是在侵权行为发生地还是在侵权结果发生地)?如何判断一项行为是抢劫还是抢夺(抢劫必须是当场以暴力或者其他手段抢劫公私财物,而抢夺是乘其不备公然抢夺的行为,那么飞车抢夺被转化抢劫)?如何确定一项犯罪行为是间接故意还是过失?持刀抢劫中刀是什么样的工具,一把指甲刀是不是刀?如何判断一个合同行为是否有效、无效还是可撤销?如何追究一条咬人的狗的主人的民事责任?如何确定一个行政行为是外部行政行为还是内部行政行为等等。可见,和法理学问题相比,这些问题十分实际,它与法律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今天法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我们在将来的民法学、刑法学、行政法学、诉讼法学等部门法的学习中都要接触这类法律问题,这是由法学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法学是一门职业、实用和世俗的学科,法律

法理学讲义大纲

第一讲何为法律 视频1、2 一、制定法 二、习惯法 三、法理与情理 四、自然法 五、权限内的裁量 六、定义之争 第二讲法律的功能及特点 视频3、4 一、功能 二、法律的功能 三、法律的特点 四、后果主义 第三讲法理学问题(法律起源于复仇)视频5、6 一、三种规则遵守方式 二、复仇 三、复仇的弱点? 四、复仇弱点之校正 五、制度化的复仇 六、法律的发生

第四讲法律的起源( 视频7、8 一、前提条件 1.劳动分工 2.剩余劳动 3.国家分工? 二、新问题 1.代理问题 2.信息问题 3.意识形态问题 第五讲法系问题 视频9、10 一、法系作为法理学问题 二、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特点 三、大陆法系的制度优点 四、英美法系的制度优点 五、中国在法系上的制度选择 第六讲自由主义(个体主义)视频11、12 一、基本观点 二、自由主义的多种形态 三、法治 四、自由:消极与积极 五、自由的限度

第七讲自由主义(个体主义)视频13、14 一、基本观点 二、自由主义的多种形态 三、法治 四、自由:消极与积极 五、自由的限 第八讲自由主义(个体主义)视频15、16 一、针对的问题(背景) 二、什么是社群 三、主要观点与主张 四、社群主义的理论困境 五、社群主义法学的实践难题 六、中国的社群主义问题 第九讲利维坦法理学 视频17、18 一、问题 二、被遗忘的利维坦 三、现代民族国家的利维坦问题 四、人治到法治 五、法理学 中国的经验

第十讲利维坦问题 视频19、20 三、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的利维坦问题 四、利维坦之后(从人治到法治) 魅力型政治 传统型政治 法理型政治 五、经验总结(利维坦法理学) 第十一讲职业主义法理学 视频21、22 一、职业 二、职业主义及其发生 三、核心主张 1.法律的治理 2.司法独立 3.法律形式主义 4.法律论证及推理 第十二讲法律与经济(以传统农业社会为例)视频23、24 一、概述 二、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与社会组织 三、制度需求 四、法律制度供给

法理学(朱苏力)讲义大纲

第一讲何为法律视 1、2 一、制定法 二、习惯法 三、法理与情理 四、自然法 五、权限内的裁量 六、定义之争 第二讲法律的功能及特点 视 3、4 一、功能 二、法律的功能 三、法律的特点 四、后果主义 第三讲法理学问题(法律起源于复仇) 视 5、6 三种规则遵守方式 复仇 复仇的弱点?

复仇弱点之校正 制度化的复仇 法律的发生 第四讲法律的起源( 视 7、8 前提条件 1.劳动分工 2.剩余劳动 3.国家分工? 二、新问题 代理问题 2.信息问题 3.意识形态问题 第五讲法系问题 视 9、10 法系作为法理学问题 二、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特点 三、大陆法系的制度优点 四、英美法系的制度优点

五、中国在法系上的制度选择第六讲自由主义(个体主义)视 1、12 基本观点 二、自由主义的多种形态 三、法治 四、自由:消极与积极 五、自由的限度 第七讲自由主义(个体主义)视 3、14 基本观点 二、自由主义的多种形态 三、法治 四、自由:消极与积极 五、自由的限 第八讲自由主义(个体主义)视 5、16 针对的问题(背景) 二、什么是社群

三、主要观点与主张 四、社群主义的理论困境 五、社群主义法学的实践难题 六、中国的社群主义问题 第九讲利维坦法理学 视 7、18 问题 二、被遗忘的利维坦 三、现代民族国家的利维坦问题 四、人治到法治 五、法理学 中国的经验 第十讲利维坦问题 视 9、20 三、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的利维坦问题 四、利维坦之后(从人治到法治) 魅力型政治 传统型政治 法理型政治 五、经验总结(利维坦法理学)

第十一讲职业主义法理学 视 1、22 一、职业 二、职业主义及其发生 三、核心主张 1.法律的治理 2.司法独立 3.法律形式主义 4.法律论证及推理 第十二讲法律与经济(以传统农业社会为例)视 3、24 一、概述 二、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与社会组织 三、制度需求 四、法律制度供给 五、儒家思想(意识形态)作为制度 六、弱点 第十三讲现代化与法治 视 5、26

法理学(朱苏力)修正版

xx 教学大纲《法理学》 第一讲何为法律视频 1、2 一、制定法 二、习惯法 三、法理与情理 四、自然法 五、权限内的裁量 六、定义之争第二讲法律的功能及特点视频 3、4 一、功能 二、法律的功能 三、法律的特点 四、后果主义 第三讲法理学问题(法律起源于复仇) 视频 5、6

一、三种规则遵守方式 二、复仇 三、复仇的弱点? 四、复仇弱点之校正 五、制度化的复仇 六、法律的发生第四讲法律的起源(视频 7、8 一、前提条件 1. 劳动分工 2. 剩余劳动 3. 国家统一? 二、新问题 1. 代理问题 2. 信息问题 3. 意识形态问题第五讲法系问题视频 9、10 一、法系作为法理学问题 二、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特点 三、大陆法系的制度优点

四、英美法系的制度优点 五、xx 在法系上的制度选择第六讲自由主义(个体主义)视频 11、12 一、基本观点 二、自由主义的多种形态 三、法治 四、自由: 消极与积极 五、自由的限度第七讲自由主义(个体主义)视频 13、14 六、自由的责任 七、个人主义 八、自由主义的发生九、自由主义对法律的贡献 十、自由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难题第八讲社群主义法理学视频 15、16 一、针对的问题(背景)

二、什么是社群 三、主要观点与主张 四、社群主义的理论困境 五、社群主义法学的实践难题 六、xx 的社群主义问题第九讲xx 法理学视频 17、18 一、问题 二、被遗忘的xx 三、现代民族国家的xx 问题 四、人治到法治 五、法理学 xx 的经验第十讲xx 问题视频 19、20 一、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的 xx 问题二、xx 之后(从人治到法 治) 1. 魅力型政治(人治) 2. 传统型政治(法治) 3. 法理型政治(法治)

第一讲 法理学基础

第一讲 一.法的概念 (一)“法”的词义 “法”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其次是描述这样社会现象的概念或名称。 【法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是客观存在的;法是人们对这种客观的现象认识的产物和结果。所以法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人们主观认识的产物。换言之,法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标签。法的现象是指能够经验的、凭借直观的方式可以认识的法的外部联系的总和。】 1.词源意义 “灋”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首先,“法”与“刑”通用。古代“刑”写作“刑”,有刑戮、罚罪;规范。 其次,法者,平之如水,含有“公平”之意。 第三,法从廌去,所以触不直者去之,含有“明断曲直”之意。 【廌,传说中的一种似“一角之养”、“一角之牛”或“一角之鹿”的伸手,《神异经》称为“獬豸”,“其性知有罪……,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成为正直标准的化身。直至前清凡执法者,用獬豸为补服。】 哲学:“法”“理”“常”通用,常指某种规范、标准。 “法”在典章中也与“律”、“法律”“法制”相同。【古人一般将“法”、“律”分开用二者相通。《唐律疏议》中“律之与法,文虽有殊,其义一也。”】清末民初,受日本法影响,法逐渐由“法律”代替。 二.法的内涵与外延 对法有两种理解:第一类是从法本身理解法律;第二类是从法的外部解释法的根源。 (一)西方法学学派: 1.神意论,最古老的一种学说,主要代表人物是托马斯?阿奎那,欧洲中世纪的一个著名的学者,他强调法的本源是神,这是一种法的二元论,是神人二元论; 2.理性说,强调的是人类社会的法的二元论,西塞罗他们强调的是法是人类理性的体现、人类本性的体现,西方的自然法学家基本上都是持这种观点的;

法理学讲义 教案(全)

法理学讲义 导论 第一节法学 一、法学的概念 所谓法学,就是研究法律现象的知识体系,是以特定的概念、原理来探求法律问题之答案的学问。也可以说,法学是一门实践知识,实践学问,即通过“实践之思”获取的知识。按照古老的知识分类,“实践知识”(拉丁文译作prudentia),包括宗教知识、伦理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等等。 二、法学的性质实践性构成了法学的学问性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首先,法学的研究总是指向法律现象或法律问题的。故此,法学的兴衰注定是与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发展相关联:法制兴则法学繁荣;法制衰则法学不振。其次,法学具有务实性。法学必须关注和面向社会的世俗生活,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困惑、矛盾和冲突(例如人们之间的经济纠纷,人们行为所造成的损失之承担)寻找到切实的法律解决方案,确立基本的原则,或为法律的决定做出合理而有说服力的论证。再次,法学是反映人的经验理性的学问,是人的法律经验、知识、智慧和理性的综合体现。又次,法学是职业性知识体系,它所使用的语言是冷静的、刚硬的、简洁的、合逻辑的的,是经过法学家们提炼、加工和创造出来的行业语言,与人们“日常语言”存在一定的差别。在许多场合,法学的语言对外行人来讲是非常陌生的,如“无因管理”、“不可抗力”等等。最后,法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在于它研究的是一种“价值性事实”,即反映人类的价值观、价值倾向和价值意义的社会事实。

三、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研究法律现象。然而,法律现象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我们从下列三个问题领域来对此加以考察:(一)法律制度问题。离开了法律制度这个研究对象,法学将无以存在。(二)社会现实或社会生活关系问题。社会现实或社会生活关系本身也是复杂多样的,并非所有的社会现实或社会生活关系都具有法律意义或“法律制度的关联性”。试举一个事例: 事例0—1 张某与李某是某大学同班同学且为好友。一日李某主动请张某星期天到电影院看电影。到了星期天,张某首先乘车至电影院门口等候李某。但李某突然改变主意,直到电影散场也没有来电影院。张某为此愤愤不平,提出与李某“断交”。 在这个生活事例中,尽管李某由于疏忽而存在“背信弃义”的行为,但该生活关系本身显然不具有“法律制度的关联性”,没有法律意义。 (三)法律制度与社会现实相互如何对应问题。请看下例: 事例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王某得知某市百货商场正在销售假冒“三星”品牌的电视机,遂购买了一台价值2300元的假冒电视机。第二天,王某以商场欺诈销售为由,要求该商场赔偿损失4600元。后诉讼至法院,主审法官以王某“知假买假”认定其不属于消费者,对王某的诉讼请求未予支持。 在事例0—2中,法官按照自己的解释对王某的购买行为进行了否定的判断。在此处,什么是“消费者”的定义,什么是“知假买假”的构成条件及其后果,都不是很清楚的。故此,不同的裁判者对这个案件事实的认识会有所不同,裁决结果也可能有别。 四、法学思维及其特点法学思维是法学家在研究法律现象时所持的思考立场、态度、观点、价值和方法。概括地说,法学思维具有以下特点: (一)法学思维是实践思维。法学区别于自然科学,原因在于它不是“纯思”,它不追求“纯粹的知识”,而是“实践的知识”。 (二)法学思维是以实在法(法律)为起点的思维。法学家的思考始终不能完全游离于各个时代发生效力的实在法。

法理学朱苏力讲义大纲

第一讲何为法律 视 1、2 一、制定法 二、习惯法 三、法理与情理 四、自然法 五、权限内的裁量 六、定义之争 第二讲法律的功能及特点 视 3、4 一、功能 二、法律的功能 三、法律的特点 四、后果主义 第三讲法理学问题(法律起源于复仇)视 5、6 三种规则遵守方式 复仇

复仇的弱点? 1 / 12 复仇弱点之校正制度化的复仇法律的发生法律的起源(第四讲视8 、7 前提条件劳动分工1. 剩余劳动2. 国家分工?3. 二、新问题代理问题2.信息问题3.意识形态问题法系问题第五讲 视10 、9 法系作为法理学问题二、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特点三、大陆法系的制度优点四、英美法系的制度优点122 / 五、中国在法系上的制度选择 第六讲自由主义(个体主义) 视 1、12 基本观点 二、自由主义的多种形态 三、法治 四、自由:消极与积极 五、自由的限度 第七讲自由主义(个体主义) 视 3、14

基本观点 二、自由主义的多种形态 三、法治 四、自由:消极与积极 五、自由的限 第八讲自由主义(个体主义)视 5、16 针对的问题(背景) 二、什么是社群 3 / 12 三、主要观点与主张 四、社群主义的理论困境 五、社群主义法学的实践难题 六、中国的社群主义问题 第九讲利维坦法理学 视 7、18 问题 二、被遗忘的利维坦 三、现代民族国家的利维坦问题

四、人治到法治 五、法理学 中国的经验 第十讲利维坦问题 视 9、20 三、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的利维坦问题 四、利维坦之后(从人治到法治) 魅力型政治 传统型政治 法理型政治 五、经验总结(利维坦法理学) 4 / 12 第十一讲职业主义法理学 视 1、22 一、职业 二、职业主义及其发生 三、核心主张 1.法律的治理 2.司法独立

法理学讲稿第一讲

法理学 主讲人:李金国 关于教材:我看大家用的教材没有合适的。我认为,我们最好使用学校的教材。咱们法理学是讲专题的。原来我建议用我们学校的教材,我们有三天的讲课时间,当然不可能全讲了。但现在看来拿来这个教材,主要是为了考试用的。咱们是统考,那统考的性质又不一样了。如果大家都没有学习过,那么讲起专题来就比较难把握了。但也能用本科的水平来讲,只能挑一些重要的东西来讲。主要加入一些原理和基本问题。我们自学考试是按我们讲的内容来考。对于我们学校来说,没有参加社会上统一考试的必要。关于考试和另外一些安排,咱们以后再谈。今天先试讲半天,大家可以看看怎么讲比较好。 讲课内容: 原来我们计划分三部分讲: 一、法理学的基本原理 二、法理学的基本范畴 三、法理学有关专题专题包括人权、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法学原理,我主要想以下几个部分: 一、法的概念问题 二、法的特征、本质、价值问题 导论 咱们先讲一讲导论部分。导论部分重点想给大家介绍三个问题: 1.法理学研究什么问题?(生物) 法理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法的原理。也就是法学的基本理论,一般的法学教材主要是三大部分理论。第一部分是法的产生发展的一般原理和规律。从产生发展的角度来讲法的基本原理。关于这方面,主要从世界各国的法的起源发展来看法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最后又怎么发展的,将来的前途怎么样。第二部分就一个国家的法律而论,如何制定、如何贯彻实施、如何实施法治的,怎么保证人们顺从法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个国家要立法、执法、知法、守法,我们主要讲法制的。第三部分就从某一部法来讲,主要涉及法律范畴、作用、价值问题。还包括由哪些规范组成,以及表现形式等。以及怎么建立法律关系,进行法律解释。法理学内容很多,我们教材和其他的编排次序可能不一样,但大多是这三部份内容。选择的内容可能也不一样,但是从法理学原理来说,大体上是一样的。从世界各国的法的起源发展来看,从法的历史来看,它是这么一个基本原理。其次,从一个国家角度来看,法律怎么制定,怎么实施,这个包含什么原理。另外,从某一部具体的法律来说,涉及到法律关系,法律解释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那么法理学总的来说,大体上它就这样一个研究范围。 2.研究法理学的指导思想 不管是初学,还是研究,我们都要明确的树立一个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因为,我们现在还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法学的建立。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从现代法学研究来看,从国际上来看,法系思想流派、观点很多。我国也存在不同的观点,甚至对立的法律观点。究竟那种观点是正确的,现在还需要研究。。要统一思想,就要统一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点上来,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才能把法学的基本问题说清楚。我们在导论里面,要坚持这样一个基本观点。我们大体归纳一下,马克思主义有这样三个贡献: 1.马克思主义以辩证唯物史观为指导,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法与经济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人们并不清楚法是从哪来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是混乱的。人们并不清楚法是从哪来的问题。法是一种意志的体现,法是人们要求的反映。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来源于社会的物质条件,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这样就把法这样一个现象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我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