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汉卿艺术成就

关汉卿艺术成就

关汉卿艺术成就
关汉卿艺术成就

关汉卿艺术成就:“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语气风格。

一、善于在强烈的戏剧冲突去塑造人物,各阶层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既有鲜明的性格,又能深刻地反映时代的本质。

二、矛盾集中情节紧凑

三、语言上的成就:

1.自然、真切、质朴,成为“本色”派代表作家

2.语言性格化,随人随情而变,做到“雅俗兼收串合无痕”

3.运用少数民族语言,使表达更生动

王实甫《西厢记》的贡献(王西厢)

1.把崔张故事编成规模宏大的戏剧。

2.继承了“董西厢”的反封建主题,并使主题更深化,反封建死刑倾向更鲜明。

3.纠正了“董西厢”的不足,充分运用了戏剧样式的长处,使题材更集中,矛盾冲突更尖锐、情节结构更合理,任务性格更鲜明,心理描写更细腻,语言更洗练,达到西厢故事的高峰。

《梧桐雨》和《汉宫秋》的比较

宏观来看,有许多相同之处

1.主题接近,剧情相似;都是末本戏。写帝妃之情,在批判他们误国时,又对其爱情寄与同情

2.结构雷同:两折之前写欢情。第三折写离情。第四折写痛失之后的思念之情。

3.戏剧氛围都是从欢到悲。由热情而凄凉,形成极大的反差,悲剧结局反映了剧作者共同的现实主义观念。

二、从微观看,又存在许多差异(动与静,强化与淡化)如:写欢情《汉宫秋》基本是静态的,主要写主任公内心独白;《梧桐雨》大肆铺衍。多方渲染人物始终处于动态开放之势,表现欢情无限,爱情生活绚丽斑斓。

写离情灞陵桥边,汉元帝伫立凝望,且望且思,流连忘返,此为以静写动,以人物形体的静止反衬内心的波澜;马嵬坡前,唐明皇顿足捶胸,且哭且诉,痛不欲生,此为以动写动,以人物强烈的外部动作来强调其内心的剧烈震荡和悲伤。

总的来说,对于失去妃子,汉元帝尚能从容自持,悲而不失其志,唐明皇则是不顾一切一发不可收拾,其原因之一是元帝失昭君,实现了和番,清除了国家的忧患,安享其位,仍至高无上,唐明皇此时是权力、妃子、欢乐生活永远失去,非常绝望。

纵观两剧写情,《汉宫秋》如溪如流,《梧桐雨》如瀑如涛,风格上都属于文采派,但前者悲凉苍劲,意境淡远,后者激扬慷慨,色彩浓重。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人物塑造的成就

一般采用类型化写法。目的上是让历史上差别不大的人物能够让性格鲜明突出,增强他们彼此的差别,类型化不等于简单化。

(三绝人物:曹操的奸关羽的义诸葛亮的智)

一方面塑造出复杂性性格的人物

如曹操的奸——杀人

雄——政治上的远见;军事上的打胜仗;失利时候的才能;顽强的意志。

另一方面采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

●在茅盾斗争中写人。

●运用烘托手法来发挥人物精神境界的内在成功。

●特殊的心理描写。

●夸张和对比手法的应用。

(2)结构严密

组织得法,详略得当,脉络清晰,主次分明。

以蜀汉为中心,抓住三国矛盾主线,静心构造无数的故事,使得全书成为波兰壮观又结构宏伟,又不失严密精巧的艺术整体,简单的事件写得波澜壮阔,错综复杂的大事,写得脉络清晰有条不紊。

(3)语言结构,为了接近历史,又照顾阅读效果,采用了半白半文的口语。雅俗共赏,具有见解,明快,生动。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塑造人物方面:

1.从早起近乎类型化的写法走向初步个性化的写法。

如光写粗鲁就是多种方法,如鲁达的粗鲁是性急,史进的是少年任气,李逵的是野蛮等等。

2.注意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3.塑造人物,不仅立足于历史真实的土壤,还能采用夸张,想象等方法。渲染他们伸张正义的斗争中的神力、性格,使他们的性格高度理想化。

(2)善于从生活中选择既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又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细节描写。如武松打虎。

(3)独特的结构方式

“竹节结构”是形式为内容服务。《水浒传》的结构妙处在于前半部分,前半部分人物分别叙述最后总归梁山。书中的故事都围绕闭上梁山的中心,由分而合。这样既表现了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特点,使得小说有大框架的同时,又保留了有独立意义的单元,结构完整而且灵活。后半部分以时间为顺序,如长江奔流而下。

(4)语言风格

1.《水浒传》能创造性继承和发展“说话”的语言艺术。主要特使是充满了生活气息,明快简洁,生动活泼,表现力很强。

2.语言个性化,主要人物的语言符合人物个性,神态和身份。

3.状人叙事,多用白描,用词凝练。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1)采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

1.浪漫主义的理想——对天宫的反抗,对现实制度的反抗。

2.变化而又真实奇幻的幻想世界。

(与其他文人的世界的区别——《西游记》的额幻想社会采用反映现实的,过去描写幻想世界只是单纯的为了与真实社会对比。)

3.人、动物、神所混合的世界。

(2)情节波澜起伏

(3)乐观开朗、风趣、幽默的风格特色

1.表现在人物性格上

2.表现在人物语言的个性方面

3.体现在对明代社会的世态人情的讽刺、批判、冷嘲热讽。

《金瓶梅》成功实现了六项转变:

1.从“说话”艺人的集体创作,转为作家个人的独立创作。《金瓶梅》成为和过去“世代累积型”不同的第一部“个体创作型”的长篇小说。

2.从反映古老的历史题材,转变直接反映现实。

3.从帝王将相,神仙鬼怪转变到社会上普通人物为主角。

4.有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转变为着力表现普通的,日常的生活,从传奇手法变为写实。

5.从夸张的粗略的细节描写,转变为细腻,逼真甚至琐屑的生活。

6.从线索结构开始过渡为网状结构。

“汤沈之争”——汤重内容,沈重形式:

1.思想上分歧:

临川派主张“以情格理”,反对封建理学思想和礼教观念,而吴江派相反。

2.对曲律看法的不同:

吴江派主张“舍律依腔”,而临江派主张内容重于曲律。

3.吴江派主张本色,临川派主张文采。

对汤、沈戏曲观念的评价:

●明后期曲坛情况而言,沈璟效力于扶衰救弊,汤显祖瞩目与振聋发聩,

二人文化品味有高低之别。

●沈的舍律依腔,对文词派拨乱反正,有利于戏曲艺术在艺术形式书面

的完善和规范。

●汤的“意随神色”的革新,对传统观念横冲直撞,有利于戏曲艺术在

艺术精神方面的充实和激扬,后者更有跟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一)把浪漫手法引入传奇

1.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2.艺术构思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作者把杜丽娘经历的人鬼,处理为一个现实中的人的持续斗争,既表现了对封建青年承受迫害压抑的现实,也表达了对爱情自由的执着追求。3.从“情”的理想高度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二)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

1.采用抒情诗的手法,倾写了人物的感情。

2.具有奇巧,陡峭,尖新的语言风格。

.《长生殿》的突破性成就。:

描写“精诚不散,终成连理”的“至情”,表现人类爱情专一的历史倾向。

爱情描写与社会政治紧密结合,杨国忠专权误国、安禄山叛乱造成国破家亡,真实深刻揭

露李、杨“乱了朝纲,占了情场”的恶果。

.《长生殿》艺术成就

1.构思巧妙,排场紧凑:

前半用现实主义再现安史之乱的社会矛盾和帝王与妃子的关系;

后半用浪漫主义手法写了唐、杨感天动地的爱情发展。

主副线交错而行,前后辉映,使得开阔又严密的戏剧结构得以产生。

2.情节跌宕起伏,戏曲气氛在剧场发展中不断变化,在张弛间使得情节起伏,同时形成强烈对比。

3.刻画人物,个性鲜明——曲词和人物性格统一;塑造角度出复杂性格的人物。

4.清丽流畅的曲词——善于糅合唐诗,元曲的特点,含蓄、自然质朴、通俗易懂;创作出符合人物在此时和此地的语言。

5.浓郁的抒情气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吊古伤今,抒发兴亡。

《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1.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结合(题材)

2.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3.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塑造人物。

●着力揭示人物的复杂性格。

4.独具特色的曲词说白。

《聊斋》艺术成就

1.“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传统的志怪小说大多数篇幅小,语言简约而又没有文采,大多数是人间人事人情等。而蒲松龄用传奇的特长,多写花妖等鬼怪,使得小说内容精彩而且充实,情节离奇而且生动,展现了迷人的魅力。

2.情节曲折,叙次井然。

作者反对“平铺直叙”,他写的花妖鬼狐之事,便于驰骋,想象,因此故事情节变幻莫测,同时他们也有自己的逻辑思维,显得合乎情理。

3.描写丰美,形象生动。

对比以前的小说,作品加重了对人物环境,行为举止,心理等方面的描写。

4.语言精炼,词汇丰富,句式多变化。

《红楼梦》艺术成就

1.发展了现实主义,突破了我国古典小说的传统。

2.赋予了爱情以思想境界和深刻的社会意义,突破了才子佳人的格局。

3.表现悲剧的审美评价,打破了“大团圆”俗套。

4.塑造出“真”的人物,打破了好人全好,坏人全坏的模式。

5.《红楼梦》调动了我国诗词散文,绘画、音乐、建筑、雕塑等一切艺术表现手法,

创造出诗化的性格和诗化的意境和风格。

名词解释

1 末本:元剧中由男主角主唱的戏

2 旦本:元剧中由女主角主唱的戏

3 楔子:是全剧的一个组成部分,表示四折之外的一段故事情节。

4 科:元杂剧把有关动作、表情、效果等舞台指示叫作“科”:如两人相见为“做相见

科”,思考问题为“作寻思科”,指示舞台效果的,如“做起风科”。

5 散曲:是与剧曲相对而言,在民族、民间的音乐歌曲的基础上,发展革新出来,具有

民间情调和地方色彩的新体诗。

6 南戏:早期称为戏文、在温州一带的剧种。南戏诞生于北宋末年,大约在南宋中叶宋

光宗时期成为一种新的戏剧形式。

7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

叙事,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8 三言:包含了旧本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

人的整理和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的出现标志古代白话小说的形成。

9 二拍:基本上是个人创作,一部个人的小说创作集,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

了一个新的阶段。

10 传奇:最早是唐代的短篇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也有传奇。但元末明初作者也讲元杂

剧称为“传奇”,因为许多唐传奇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大部分杂剧也有唐传奇的色彩。

11 吴江派:明后期,沈璟代表,因为他是吴江人。作品大多从伦理教化为主旨,一般

严守格律、曲词本色。便于上场演出,构成了基本特色。

12临川派:或称为玉茗堂派,代表人物汤显祖为临川人。追随者大多继承了汤显祖重文采,重才情,格律束缚的特点。往往忽略了他重视立意,以情反理的倾向。强调形式为

内容服务,无限制缩小了音律的作用。

13唐宋派:成员——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主张: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更自觉提倡唐宋古文,故被称为“唐宋派”。他们的理论建树主要在散文。方法上要求直进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

14桐城派:是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刘大魁、姚鼐,他们走时安徽桐城人。主张“义法”,其古文理论体现了清中叶学术风气转移特点。

15苏州派:前期主要描写人情世故,后期描写历史上的政治斗争或从明末苏州社会生活取材,代表作是朱素臣、毕万后、李玉、叶雉斐的《清忠谱》。

16公安派:文学思想:主张进化,反对模拟。提出“性灵说”。重个性,贵独创。强调天真或自然趣味。认为文学史随时代变化而变化;性灵说,真——真情实感;趣——从自己的角度写出趣味;新——新奇,不模仿古人。

17竟陵派:公安派之后,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文学观念:收公安派影响,提出重“性灵”,重“真诗”。

18台阁体:明文坛上以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一个特派。他们缩写的除朝廷诏令外,内容多属应制,颂圣或应酬、题赠。保函富贵,多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貌似雍容典雅,平正,实则脱离社会生活,缺乏深湛切实的内容,又少驰骋的风度。这种文风由于得到统治者提倡,一些利禄之徒竞相效仿,成为风气,流行百年。

19前七子:指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以李何最为著名。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台阁体。

20后七子:指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他们再一次发起古文运动。

苏词和辛词之比较分析(正文)

东坡之旷达稼轩之豪放 ——苏词和辛词之比较分析 内容摘要: 苏轼、辛弃疾都是我国宋朝豪放派的伟大词作家,但由于二者生活的时代、个人经历、思想性格和内在情感等的不同,他们的词作又显示了鲜明的个性差异,苏轼之旷,辛弃疾之豪,作家的个性风格表露无遗。词风格多样,豪放与婉约各领风骚,作为豪放词风的代表性作家,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作为豪放词风的开山鼻祖和集大成者,他们的词风有不同的特色。苏轼、辛弃疾同属豪放派词人,但苏词在豪放中蕴有清旷之意,较偏于洒脱疏朗,旷达雄放;而辛词则在豪情之外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形成了繁盛而辉煌的豪放词派。 关键词:苏轼辛弃疾旷达豪放比较 苏轼、辛弃疾是我国宋代两位伟大的词家。苏轼一改词坛“婉约”风格一统天下的局面,树豪放与旷达两种风格,开创了豪放派;辛弃疾则把它发展到了极至。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二人在思想内容、个性特点、题材选择、表现手法和心境上都有很多开拓,写出了不同于婉约词的刚健气势和峥嵘气象,具有博大的境界,但二者在同样注重豪放的同时也有不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评价为:“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①作为豪放词风的开山鼻祖和集大成者,他们的词风有不同的特色。 一、思想之比较 (一)苏轼的思想特点是主儒术而不迂腐,参佛老而不沉溺。 儒家的忠君爱民,道家的因任自然,佛家的自我解脱都在不同的时候起着不同的作用,共同维护着苏轼的完整人生。苏轼的性格也有两重性:一方面他是一个耿介正直,坦率真挚,宁失其意不失其正的人,故性格中有极认真极执着的一面;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随缘自适,处逆如顺的人,故性格中又有极随便、极通脱、极放达的一面,这对他的词风影响很大。以最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就这首词而言,前面表现了积极用世的儒家思想,而结尾回归道家的豪迈旷达超然物外。 (二)辛弃疾的思想特点正因为他经历了许多世事沧桑,积蓄了太多太深的

论《左传》的战争叙述艺术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论《左传》的战争叙述艺术 学生姓名:熊君 学号:200563210226 班级:0502班 专业: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李彤 2009年5月

论《左传》的战争叙述艺术 学生姓名:熊君 学号:200563210226 班级:0502班 所在院(系):文法学院 指导教师:李彤 完成日期:2009年6月

论《左传》的战争叙述艺术 摘要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瞻的编年体史书,它工于叙事,尤善写战争,作者在叙述战争时,对战争有一个高瞻远瞩、总揽全局的把握,故而叙事有条不紊,结构严谨,又由于常常变化叙事角度,灵活运用各种叙述手法,恰当处理详略问题,因此把战争叙写得有声有色,独具一体,成为后世叙事文学效仿的典范。 关键词:左传;战争;叙述;艺术

N A R R A T I V E A R T O F T H E W A RS I N《ZUO ZHUAN》 ABSTRACT Zuo Zhuan is the annalistic style history book which our country first narrates in a detailed way gazes,it works in narrating,especially in the wars,When the author narrates the war,he has a vision to grasp the overall situation.The wars are often narratived in an orderly,well-structured,due to changing in narrative point of view ,flexibility in the use of various narrative practices,level of detail appropriate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o Zuo Zhuan can be described splendidly,and becomes its own unique body,being the model which the later generation narrative literature imitates. Key words:Zuo Zhuan;war;narrative;art 目录

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

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 一、关汉卿的生平与个性 作为中国古代伟大戏剧家的关汉卿,其生平情况,只能以现存的一些片断材料推知大概。《录鬼簿》说他是大都人,号已斋叟,曾任太医院尹。关于他的仕宦情况,由于元代太医院并无院尹官名,关汉卿叙及本人生活情况的散曲亦全无与此有关的痕迹,故关汉卿可能为医户,而不是医生。关汉卿的生卒年也很难推断。根据《青楼集序》等资料来看,他是金末元初人。入元后很可能是并未出仕,而仅是以一个剧作家兼艺人的身份活跃于大都的戏剧界。关汉卿是元代最早从事剧本创作的作家之一。 关于关汉卿的为人和个性,元人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对此,他本人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数中有更透彻的自白。他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这一套散曲既反映了关汉卿经常流连于市井和青楼的生活面貌,同时又以“风流浪子”的自夸,成为叛逆封建社会价值系统的大胆宣言。曲中所描绘的生活,按照士大夫的传统人生取向标准来看,分明是“堕入下流”,但关汉卿却欣喜于在这种生活中得以解脱了功名利禄的“锦套头”而获得自由与快乐;他的炫耀,对于封建传统分明带有“挑衅”的意味。但他较之习惯于依附政治权力的士人心理来说,这种热爱自由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当然,关汉卿不仅是一个“风流浪子”而已。他一方面主张”人生贵适意”,主张及时享乐,同时(特别是在他的戏剧作品里)又表现出对社会的强烈关怀,对于社会中弱小的受压迫者的同情和赞颂,这和许多具有官员身份的文人出于政治责任感所表现出的同情人民的态度有很大不同,关汉卿则更多地包含着个人在社会中的切身感受,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 二、关汉卿的杂剧作品 关汉卿的杂剧作品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慷慨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关汉卿见于载录的杂剧共六十多种,现存十八种:《窦娥冤》、《单刀会》、《哭存孝》、《蝴蝶梦》、《调风月》、《救风尘》、《切脍旦》、《拜月亭》、《双赴梦》、《鲁斋郎》等,是他的代表作。对于上述现存的十八种剧本,按照习惯,可以分为公案剧、爱情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我国讽刺文学来源悠久,先秦诸子寓言中,已有讽刺作品。从小说来说,在《西游记》里显露了幽默的讽刺锋芒,后来的《西游补》、《钟馗斩鬼传》等也是讽刺意味较多的长篇小说,但后者词意浅露,艺术上比较粗疏。明代拟话本和清初《聊斋志异》中都有讽刺科举的短篇小说,特别是《聊斋志异》中有不少成功的讽刺作品。在这些成就的基础上,吴敬梓以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生活体验和鲜明的爱憎,写出了《儒林外史》,“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正是体现了这个精神。小说中许多人物都有原型,如马纯上取材于冯粹中,迟衡山取材于樊南仲,庄征君取材于程绵庄等。许多人情世态也都是当时社会上司空见惯的。作者抓住了这些材料,加以典型的概括,而不作主观的说明,使读者从客观事物本身得到启发。正如鲁迅在《什么是“讽刺”》中所说的,“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事情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但这为行下来了,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例如小说十七回写“斗方名士”的一段对话:

浦墨卿道:“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比如黄公同赵爷一般的年月日时生的,一个中了进士,却是孤身一人;一个却是子孙满堂,不中进士。这两个人,还是那一个好?我们还是愿做那一个?”……匡超人道:“‘二者不可得兼’。依小弟愚见,还是做赵先生的好。”……浦墨卿道:“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赵爷各样好了,倒底差一个进士。不但我们说,就是他自己心里也不快活的是差着一个进士。……如今依我的主意,只中进士,不要全福;只做黄公,不做赵爷。可是么?”支剑峰道:“不是这样说。赵爷虽差着一个进士,而今他大公郎已经高进了,将来名登两榜,少不得封诰乃尊。难道儿子的进士,当不得自己的进士不成?”浦墨卿笑道:“这又不然,先年有一位老先生,儿子已做了大位,他还要科举。后来点名,临监不肯收他。他把卷子掼在地上,恨道:‘为这个小畜生,累我戴个假纱帽!’这样看来,儿子的倒底当不得自己的。”……景兰江道:“众位先生所讲中进士,是为名?是为利?”众人道:“是为名。”景兰江道:“可知道赵爷虽不曾中进士,外边诗选上刻着他的诗几十处,行遍天下,那个不晓得有个赵雪斋先生?只怕比进士享名多着哩!” 这里作者写的是当时儒林中很普遍的事情,显然只是如实地反映出来,却把那时文士们内心的空虚,生活的无聊揭露得

左传的叙事特点

左传的叙事特点 1.善于叙写重大事件,往往会突出一个中心,并能围绕中心写出历史事件的前后关系. 2.善于将史实和神话传说,历史传闻融合在一起,使历史的记叙故事化 3.善于叙写谋杀,政变,行刺等一类事件 4.善于叙写战争.重在表现战前准备和战后结果. 以下为各家杂谈,只看粗体标记即可! 史通?载言》篇说:“左氏为书,不遵古法,言之与事,同在传中。然而言事相兼,烦省合理,故使读者寻绎不倦,览讽忘疲。”韩愈在《进学解》中也说:“春秋严谨,而左氏浮夸。”而梁启超也这样评论过《左传》的叙事方法:“第一,不以一国为中心点,而将当时数个主要的文化圈,平均叙述。第二,其叙述不局于政治,当涉及全社会之各方面。对于一事典章与大事,固多详叙;而所谓琐语之一类,亦采集不遗。故能写出当时社会之活态,予吾侪以颇明了之印象。第三,其叙事有系统,有别裁,确成为一种组织体的著述,对于重大问题,时复溯源竟委,前后照应,能使读者相悦以解。” 这些正好说明了《左传》的叙事特点——言事相兼,详细生动。我们知道,上古时期的史官分工十分细致,当时的史书都是言事分记的。比如《尚书》和《春秋》,一为记言,一为记事。而《左传》作者摒弃了单一的记言或记事的成法,博考旧史,广采佚闻,集记言与记事于一身,展现了春秋时期250多年的历史,以“言事相兼”的崭新面貌呈现于世人面前。《左传》这一历史巨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也标志着史传文学的真正形成。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不但增加了事件情节,甚至丰富了许多细节描写。在《春秋》中寥寥几个字的事件,在《左传》作者的笔下,常演绎成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这一点在战争的描写上可见一斑。《左传》一书,记录了大大小小四百多次军事行动,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长勺之战、鄢陵之战等大战写得环环相扣,跌宕起伏而又条理清楚,不计其数的小战役也写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动。但其中对具体战况的描写很少,长勺之战仅用了40多字,而崤之战甚至一个字也没有。《左传》 的作者在叙事中,着重把笔墨放在对战争的原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的描写。如“僖公二十八年”写城濮之战,对大战爆发的背景和直接起因都有交待,而在行文中,又不断展示晋胜楚败的原因:晋文公伐怨报德,整饬军纪,遵守诺言,倾听臣下意见,上下齐心协力。而楚方而是君臣意见分歧,主帅子玉恃兵而骄,一意孤行,盲目进逼晋师。城濮之战的结果也写得很全面,不仅写了晋师大胜,晋文公确立霸主地位,而且还写了战争的余波:楚子玉战败羞愧自杀,晋文公闻之大喜,回国后赏功罚罪,对这次战役进行总结,然后以君子之言,赞扬晋文公的霸业。 《左传》“言事相兼”的另一鲜明特点是善于写人,善于生动地描绘历史人物,并在一定程度上写出人物性格。这在史传文学的发展上是一次质的飞跃。《左传》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来立体化地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物外貌、心理等主观静

茅盾子夜艺术特色

茅盾子夜艺术特色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子夜》写于1931年至1932年间,是茅盾作品走向成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扛鼎之作。它从正面展现了30年代中国社会阶级斗争的全貌并揭示出各个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全书以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者及工人群众为主体,结构规模宏大,人物关系复杂,又始终围绕民族资本家吴荪莆这一个点,以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又以人物带动情节发展,其艺术特征尤其值得我们探讨。 一、严谨宏大的结构:以人物为主,围绕中心轴 茅盾《子夜》大规模、全景式地描写时代社会生活,真实反映和还原那个时代的人与事,对现代长篇小说艺术框架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子夜》不仅是茅盾的成功,也让我们看到了整个时代长篇小说的成熟与成功。《子夜》一开篇即以吴太爷的葬礼为基点,全方位的介绍了上海当时的风云人物,吴荪莆、赵伯韬、周仲伟、韩孟翔、杜竹斋等后来一系列影响巨大的人物。一时间吴太爷的葬礼便变成风云际会的时代背景,他与他,他与她,她与她,谁又是谁故事中的主角。《子夜》洋洋洒洒写了70多个人物,却始终围绕民族资本家代表吴荪莆为中心点,围绕民族资本家吴荪莆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为主。一个主线,一个人物,一个中心点,架起的便是整部《子夜》。 二、史与诗的结合,典型环境的塑造 作者从吴太爷的视角出发,给我们塑造了夜上海的典型环境,灯红酒绿,奢靡泛滥,也为下面情节的铺陈做了伏笔。除了夜上海这一典型环境的塑造,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也用了较多笔墨记录了当时的大事件。茅盾的《子夜》其实被真实地镶嵌在1930年五月到七月这段历史

八大山人美术鉴赏

浅谈八大山人绘画风格 八大山人,名朱耷(约1626年—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明朝宗室。号八大山人,又号雪个、个山、入屋、驴屋等,入清后改名道朗,字良月,号破云樵者,汉族,南昌(今属江西)人。 ?一、影响八大山人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 ?1、社会历史背景 ?300多年前的东方中国,明末清初的社会变革,使中国绘画史上涌现出了一批“抑塞不拔”的美术“怪杰”。他们在艺术上不苟合取容,敢于突破前人窠臼,将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融入书画之中,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八大山人就是以其精练纵恣的笔墨和独创的飘逸、冷峻画风,抒发他那倔强的不言之意,而受到时代的高度评价,并对后辈们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由此,而成为了中国乃至东方书画艺坛的革新巨擘。 ?2、人生经历 朱耷,清初画坛“四僧”之一。谱名朱由桵,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宁王改封南昌后,历代子孙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阳王七世孙。其祖父朱多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山水画风多宗法二米,颇有名气。父亲朱谋觐,擅长山水花鸟,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谋也是一位画家,著有《画史会要》。朱耷生长在宗室家庭,从小受到父辈的艺术陶冶,加上聪明好学,八岁时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小时候还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少年时曾参加乡里考试,录为生员。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朱耷时年十九,不久父亲去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他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朱耷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仿佛象一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顺治五年(1648年),他妻子亡故,朱耷便奉母带弟“出家”,至奉新县耕香寺,剃发为僧,自此改名雪个。二十四岁时,更号个山和个山驴。顺治十年(1653年),朱耷二十八岁时,又迎母至新建县洪崖寺,在耕庵老人处受戒称宗师,住山讲经,随从学法的一百多人。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在创作上取法自然,笔墨简炼,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他的大写意花鸟画受徐渭影响,以简洁孤冷的画风,而自成一代宗师。 ?3、禅宗思想 禅宗的重要思想: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讲的是人不能为知识、理性所俘虏,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盏灯,这盏灯经常被重重的阴霾所笼罩。中国人想把这种迷雾去掉,让光明重现,照亮我们的心灵,通过心去领会这个世界。按照禅宗的观点,每个人都是网中之鱼,人是受束缚的。 ?二、八大山人绘画风格中所体现的形式美 ?1、简 一些学者认为:八大山人作品的造型手段,笔墨技巧、构图章法,甚至具体到每一笔,

李立群魏王经典语录李立群经典语录

李立群魏王经典语录|李立群经典语录 李立群经典语录 1、人生如同射箭,不可能箭无须发,也不可能箭箭须发!? 2、相声的基本精神是让人笑,没有1分钟一小笑,2分钟一大笑,3分钟一疯狂笑, 在我们心目中就不是相声,或者是不够及格的相声。 3、成功没有定义,而是一股动力。 4、美,是用来追求的,不是用来拥有的。 5、李立群经典语录:爱是一种纯粹的付出。 6、事在人为莫怨天,业在命里八公定。 7、电视剧就像自来水一样,它强迫地输入到每一个家庭,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地改 善一下水质而已。 8、赚钱并不庸俗,不好好花钱才庸俗。 9、人生如戏,不怕烂戏,就怕没戏。 10、电视剧是“消耗品”,我只是给观众带来点欢乐,算不上“戏痴”。 11、人生如同射箭,重要的是“瞄准”。 12、有些人说我因为演这个角色忧郁了3个月,跳不出这个情绪,那这个人就是有病,要不就是他在那边骗人,其实演戏应该是高度的自我控制,而不是高度的自我忘记。 13、我相信一见钟情。我还相信,惊鸿只一瞥,爱到死方休。 14、男不怕选错行,而怕你不认真的选。 15、惊鸿只一瞥,爱到死方休。 名人简介 李立群,1952年5月2日出生于台湾省新竹县,祖籍河南孟州,台湾舞台剧、相声、影视演员。1981年凭借电视剧《卿须怜我我怜卿》获得了金钟奖最佳电视男演员。1984 年与赖声川合作成立表演工作坊。1985年起相继主演了舞台剧《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这一夜,谁来说相声》、《暗恋桃花源》和单口相声《台湾怪谭》等作品。1995年离开表演工作坊转至中国大陆发展,同年凭借电影《阿爸的情人》获得了加拿大魁北克国际影 展最佳男演员奖。1998年主演电视剧《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保姆》。2000年在电视剧 《春光灿烂猪八戒》中饰演东海龙王。2021年在历史剧《大秦帝国》中饰演魏惠王,同年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大题 简答题 1、简述欧阳修文章风格方面的特点。P31 2、简述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特点。P54 3、简述柳永对慢词发展的贡献。P55 4、简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P62

5、简述苏轼诗歌以理趣见长的特点。P67 6、简述黄庭坚的诗歌理论主张。P78 7、简述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P80 8、简述周邦彦词集大成的艺术特色。P90 9、简述李清照对婉约词风的发展。/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P99 10、简述诚斋体的艺术特色。P112

11、简述陆游诗的思想内容。P123 12、简述辛弃疾词排遣苦闷的方式。P137 13、简述辛弃疾对词风的开拓。P139 14、简述元杂剧衰落的原因。P193 15、简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P205

16、简述《西厢记》戏剧矛盾设置的特点。P212 17、简述《梧桐雨》的思想倾向。P216 18、简述马致远杂剧的艺术风格特征。P220 19、简述元杂剧中历史剧前后期的不同思想倾向。P227 20、简述元散曲的艺术表现力。P234

21、简述《琵琶记》戏剧结构的艺术特征。P248 22、宋元话本小说中爱情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P270 23、简述《三国演义》三虚七实的艺术特点。P17 24、简述《水浒传》的主要思想倾向。P25 25、简述《水浒传》在情结结构上的艺术特征。P33 26、简述宋濂散文艺术成就。P36

27、徐渭《四声猿》的艺术特色。P54 28、简述汤显祖的戏曲思想。P67 29、简述《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P89 30、简述归有光散文的艺术特色。P108 31、简述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及意义。P110

浅谈《诗经》的艺术成就

浅谈《诗经》的艺术成就 大学: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朱瑶 指导教师:和肖毅 摘要:《诗经》是距今三千年前后创作的结集。它所抒发的情感是真挚的,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饱含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赋、比、兴”作为最具特色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上古人们生活的面貌;在章法结构和句式上,重章复沓的结构读起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句式既以四言诗为定格而又随机而变,表现得灵活自如。朴素自然地风格,诗人善于应用朴素的语言,白描手法,概括而具体的描绘了事物的特征,如实的反映了现实生活,对后世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艺术成就赋比兴四言诗重章复沓 一、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诗经》的作品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大多数。质事率真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形成了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1、抒情诗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魏风》的《伐檀》、《硕鼠》一类对分配不平等、不劳而获现象表示不满的诗,《鸨羽》一类对繁重徭役予以控诉的诗,《新台》、《墙有茨》一类讥讽统治者德行污秽的诗,都是作为下层民众所能感受的事情,是他们的所见、所闻或亲历,是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取向。讥讽周幽王昏庸无能、进馋误国的《十月之交》、《雨无正》等,则是出自高官显吏之手。这说明,《诗经》表现不同阶级作者的不同视角、不同经历的各种生活感受,都是真实的。《诗经》的婚恋诗,或是表现婚恋表达青年男女的恋情,或是抒发夫妇之间的挚爱,或是表现婚恋生活的种种不如意,我心唱我心,绝无矫情造作。至于那些人生感慨的作品,则更是最深刻的人生感受的真切表达。 2、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直白的。

表达相思,就直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周南﹒关雎》),“惟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郑风﹒狡童》)。抒发爱恋,则径言“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木瓜》)有了情感摩擦,就直抒胸臆:“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爱情遇到阻碍,则呼天换地:“母也,不谅人知”。抒发夫妻间的相思,便直言“愿言思伯,甘心首疾”。总之,《诗经》的抒情就是这样坦言相对,毫无掩饰。 3、叙事性的诗作中也包含着作者的真挚情感。 如《七月》,按照月令顺序,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地劳作,但其中不时穿插如“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这样的诗句,哀叹农夫穷困微贱的生存状态;又在衣、食、住方面对比贵公子和农夫的悬殊差距。随时平实的叙事,内心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再如《大雅》的史诗,在叙述周人的历史中,也熔铸着对祖先的崇敬和赞美。《生民》对后稷的神话记述,《公柳》每章都以“笃公刘”起唱,着力刻画他身先士卒,为民操劳的形象,虽然没有《颂》诗那样的直接颂扬,但崇敬和赞美之情已经洋溢其中。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含义解释不一,南宋朱熹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另一个是李仲蒙的解释:“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者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触物以起情谓为之兴,物动情者也。”朱熹的说法比较平时恰切,为后世普遍接受,但他对诗歌传达情感的特点未已重视。李仲蒙从情、物关系的角度解说,突出了诗歌的情感特征,可以弥补朱说的不足。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特征,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赋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直接叙事的诗,如大部分的《颂》诗,《大雅》中的史诗,《小雅》中的宴饮诗,以及《国风》中的《七月》、《谷风》、《氓》、《定之方中》等等。这类作品,往往在叙事中熔铸着浓厚的情感。直接刻画描写的诗,如《国风》中的《羔羊》、《十亩之间》等。这些诗作,没有刻意装饰,只是平实客观地描写场面或人物,而情感自然见出。直言其志和直抒

左传的特点分析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的特点进行分析。 首先,《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待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但是叙述手法多样性也是其特点。如《殽之战》中蹇叔对战争结果的预测:“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就是运用预叙手法。 其次,《左传》对战争场面的描写是一言以蔽之,粗略描写,不作细致仔细的叙述,反而着重战争的完整性,深入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同时其描写又极具戏剧性。 《左传》对战争描写的完整性有极高的价值。《左传》对战争的结果在文中会做详尽的铺垫,使得战争双方的成功或失败都有理有据,毫不突兀。 《左传》会对战争双方状况进行表现,即通过人物对话或人物行为表现出来。而且通过多方面表现。如《殽之战》中王孙满对秦军“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的评价。 这些都足见《左传》对战争过程描写的细致。同时还描写了战争的余波。如《城濮之战》中子玉羞愤自杀,晋文公称霸中原且大喜。使得这场战争如故事般被完整讲诉。 《左传》描写战争具有戏剧性,《左传》对战争的描写不仅仅是记述,而是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任人物行为来表现的,这种写作方法使《左传》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成为一部有血有肉的文学精品。这样的叙述让文章很具有戏剧性,使得人物形象深动,更好地描写了战争。又如《殽之战》中描写因释秦囚先轸发怒是通过语言及行动描写的如“不顾而唾”。又称襄公之母为妇人,使得这一形象跃然纸上。对后世史传文学,小说等都有影响。 第三,则是《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常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叙述中常常有神秘因素,通过一些神谕或卜示来预测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这也反映了春秋时代人们的世界观和认知水平。如《殽之战》中借柩有声如牛而发动战争。 另一点是道德因素,即《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很注重“礼”。看战争双方是否有礼,人心向背。这些在这两次战争的描写中体现的很明显。如“师直为壮,曲为老。” 最后是语言特色,《左传》的语言很具有艺术特色,运用了许多辞格。如秦穆公骂蹇叔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史记》十分重视对战争的描写。善于描写战争,是《左传》记事上的最大特点,它的一些战争描写手法,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史记》在战争描写上,积极吸取《左传》的成功经验,广泛采用其手法,把战争写得完整、全面、深刻。 首先,《史记》继承了《左传》并不孤立写军事行动,而是常常把军事行动视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来加以全面 叙写的战争描写手法。《左传》所记大小军事行动有三四百次之多,其中较著名

八大山人的艺术绘画风格

八大山人的艺术绘画风格 摘要:明末清初书画家朱耷一生历经坎坷,性格孤僻倔强。他常借书、画、诗来宣泄内心世界。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在他的书画作品中有着强烈的表现,使他的作品脱尽巢臼,达到了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朱耷艺术绘画风格艺术价值 一、朱耷的身世及人生经历 人的身世个性因素可影响他一生的发展方向。笔墨随心性,一位绘画艺术家一生的作品尽管有多种体貌,但其笔墨个性是少变的。“金枝玉叶老遗民”—朱耷离奇的身世、孤傲的个性是造就其书画风格的主要因素。 朱聋,号八大山人(1626—1705),江西籍,明太祖十六子宁献王朱权十世孙。朱耷19岁时明朝灭亡,突遭巨变,他只好弃家避乱山中。国破家亡,昔日的繁华成为过眼云烟,这残酷的现实深深刺痛了他的心。然而一切都不是他所能改变的,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痛苦日益吞噬着他的心灵,唯有装傻扮哑,才能躲过事端,才能有所解脱。他将佯狂背后隐藏着的生命激情燃烧于笔墨指端。也唯有将胸中的愤懑宣泄于纸笔之间才能有所解脱,这便是朱耷最难熬也是他创作绘画风格形成的最佳时期。 很多人因处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是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与气节在朱耷身上充分体现出来,他不改变、不圆滑、不屈服,执着地生活在认定的世界里。他在题黄公望山水的诗中写道:“郭家皴法云头小,董老马皮树上多。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于宋山河。”表现出他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他活在自己的心灵世界,活在自己的绘画世界;他更加沉默,多年形成的偏激个性使他肆意地在纸上挥洒一切,此时其独特的绘画风格日趋成熟,画风怪异不屈。 二、朱耷的绘画风格—墨点无多泪点多,一峰还写宋山河 他的绘画,既取法自然,又独创新意。山水画远法五代董源、巨然,宋米芾,元黄公望、倪瓒诸家,近取明董其昌,画面意境荒寂,多取荒寒萧疏之景,残山剩水、枯枝败叶,给人以枯索冷寂、满目凄凉之感,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之气。 1.写生册—鸭 朱耷的绘画,非常有质感和立体感。“奇”也是八大山人绘画重要的艺术特色。朱耷晚年的作品,笔墨更是简化到夸张、扭曲变形的地步,趋向于符号的象征性。如台北艺珍堂所藏《写生册—鸭》,正是这类作品的典型。画面笔触松动,水墨交加,恣肆淋漓,鸭的形态经符号化后失去了真实的自然特征,眼形呈圆弧状,眸子点于一边,冷眼相向,眼神中透露出隐约玩世的意味,隐喻了画家玩世不恭

格言 语录

男声 2004年 令人不能自拔的,除了牙齿还有爱情。 ——歌手齐秦的无奈 没有东西比爱情好,大米粥比没有东西好,所以大米粥比爱情好。 ——爱情的比值 爱情走进婚姻后不外乎三种下场:沉淀、溶解和挥发。 ——台湾漫画家朱德庸说 缺陷就是魅力。 ——伍佰这样对记者说。 生活中最伟大的事情就是:你的挑战永远在前面。 ——美国甲骨文公司总裁埃里森对人生的看法 大人物是伟人创造的,小幸福是由自己完成的。 ——作家鲍尔吉·原野的幸福观 自己、你最爱的人、最爱你的人、共度一生的人。 ——索尔·安东尼认为人生就是一个寻爱的过程,每个人的一生都要找到四个人 眼睛是爱情的器官,其主要职能是顾盼和失眠。 ——周国平关于眼睛与爱情的“哲理” 我不分担问题,我只解决问题。 ——李敖这样说 年轻是一种品质,而不是一种数量,一旦有了这种品质,就永远不会失去。——美国建筑大师莱特先生这样说年轻 生活的悲剧性不在于一个人输了,而在于他差一点赢了。 ——海伍德·布朗 只有成功人士有权甜蜜地回忆磨难带给他们的好处。 ——作家马长山 被逼上绝路,才会想出绝招。 ——《女友》总编辑王维钧语录

2005年 我爱你,但我更爱我自己,我不会因为爱你而伤害我自己。 ——歌手戴军认为这句话非常符合自己的恋爱观 每个人都有缺点,我的缺点是爱说真话;每个人都有优点,我的优点是,愈来愈欣赏我的缺点。 ——李敖 追女生从来都是件简单的事情。如果你觉得你追得很难,多半是你追错人了。如果一个女生,你费尽力气才追上,那么还不如费尽力气追不上。 ——一名大学生的青春爱情语录 出发之前,永远是梦想;上路了,才是挑战。 ——达卡汽车拉力赛发起人萨宾的名言 我没钱,长得也很一般,但是我可以给你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 ——据说这是时下流行的男孩与女孩初次见面的经典表白 2006年 我们不能都成为英雄,因为总得有人坐在台下鼓掌吧。 ——威尔·罗杰斯认为做平常人挺好 什么是爱情?两个灵魂,一个身体;什么是友谊?两个身体,一个灵魂。 ——英国约瑟夫·鲁《一个教区牧师的沉思》 20岁时,我担心别人如何看我;40岁时,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60岁时,我发现他们根本不看我。 ——杰克·福克森为自传取的副标题 2008年 创意需要空间和失败的机会。 ——台湾舞台剧导演赖声川如是说 这世上毕竟坏人占少数,好人也不多,不好不坏的占多数。 ——侯宝林先生说过的一句实在话 我告诫男生们,掉眼泪时间千万不要久。一个人哭完就算,这才是男人! ——朱骏称自己当年被董事会气得关在办公室里掉眼泪 宁做恶人,不做无趣的人 ——————王蒙语录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李煜,公元937年生,978年被赐毒酒死。他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称蓬峰居士,徐州人,是五代南唐最后一个国君,世称“李后主”。他整个青年时代是在他长兄文献太子的迫害下度过的,25岁继位后,史书记载他“专以爱民为急,蠲赋息役,以裕民力;尊重中原,不惮卑屈,境内赖以少安者十有五年”。周后死后,李后主立小周后为继室。他沉湎于丝竹歌舞,很少关心日蹙的国势,南唐小国被灭是不可免的。李后主也曾挣扎过,但国家迅速灭亡,他是负有责任的,战败被囚后他后悔不听潘佑、李平的忠谏一事也可为佐证。李煜虽不属昏庸无能的君主,但朝政上是无可称道的。他在文艺方面却可谓名副其实的才子。他:“精究六经,旁综百氏。常以为周孔之道,不可暂离。经国化民,发号施令,造次于是,始终不渝。酷好文辞,多所述作。一游一豫,必以颂室;载笑载言,不忘经义。”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文均通,尤精于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着作有文集30卷,杂说百篇,然大多佚失,他和其父南唐中主李璟合着有《南唐二主词》。 李煜的词,基本上属婉约派,但又不尽然。他的生活境遇、精神状况与文学素养诸因素熔炼出其词遗世独立的艺术风格。 亡国前,他的词主要是描写酒酣歌舞、靡丽奢侈的宫廷生活。除有的写别离怀抱和其他伤感情调的具有真实爱情因素的作品外,整个风格柔靡绮丽,是梁陈宫体和花间词风的继续。亡国后,他的词“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大多是“以血书”的。或叹怨孤寂之苦,或惆怅梦幻之景,或抒写对人生厌倦之情,字里行间渗透了他失去政权后,“日夕以眼泪洗面”的深哀与巨痛,流露出对豪华景象的眷恋和对冷酷现实无可奈何的情绪。风格也与前不同,摒绝了浓厚的脂粉气,显得哀怨凄恻。虽说格调未免过于低沉悲凉,但词的思想内容要比前期的深刻得多,艺术也更臻成熟。亡国后为宋所俘,他在生活与创作上都有了一个大的转折点。 李煜的词具有精湛的艺术性,它情酽如醇,词语凝练,真实自然。小词不小,语浅意深。词人娴熟于经济的白描手法,勾勒色彩鲜明、真实生动的形象,善用新颖贴切的比兴,“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赋抽象之物以具体可感,使无生命之物变得有生命,恰到好处地表现不同的人物相异的心理状态,或描绘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的不同情感。 一、通俗自然、精确优美的语言 如:《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上阕从惜花写起,"桃花"句纯任写实,"谢了"二字,语似平淡,实显沉痛,盖事实既成,无可挽回也。"太匆匆"溢出深深惋惜之意。惋惜什么呢?桃花?岁月?人生?美好而不可长存的一切?"无奈"句既续足惋惜之意,又交待桃花凋谢的原因:这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摧残,花何以堪?人何以堪? "无奈"二字尽显爱花惜花而无力护花之意。这是明写花而暗写人的暗喻笔法(暗喻:既只有而无本体)。 下阕明写人事。"胭脂泪"与上片林花春红照应,盖由杜甫"林花着雨胭脂湿"(《曲江对雨》)化来。结句以水喻恨,关合一个"长"字。

各校古代文学真题集剖析

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 一、简答:试论<诗经>的艺术特征唐宋八大家与古文运动 二、名词解释:建安风骨唐传奇江西诗派公安三袁元白诗派“三言、二拍”南开大学1999年中国文学史试题(中国古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古诗十九首叶儿索隐派《全唐文》楚辞南杜 二、简答题:“诗无达诂”“沉郁顿挫”柳永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章回小说的产生及文体特征默写陆游《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儒林外史》的结构特征三、论述题:论建安诗歌对文人诗歌发展的贡献如何理解唐代古文运动的得与失? 谈《西厢记》中张生形象的演变及对主题改造的意义 南开大学1999硕士入学文学综合试题 古代文学 一、填空题 1.《诗集传》的作者是朱熹,《五经正义》的作者是孔颖达。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自王昌龄的《出塞》。 3.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是赵崇祚编的《花间集》。 4.散曲包括散曲和小令两种主要形式。 5.《墙头马上》中的男女主人公是裴少俊和李倩君。 二、判断题 1.《关雎》是一首吟咏“后纪之德”的诗歌。错误(爱情诗) 2.《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长篇抒情诗的艺术典范。错误(叙事诗) 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出自常建的《乌鸣涧》错误(《题破山寺后禅院》)4.“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是苏拭对柳宗元在散文史上地位的评价。错误(韩愈)5.《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是李伯元。正确(又名李宝嘉) 三、名词解释《乐府诗集》“郊寒岛瘦”婉约派南戏四大传奇 四、简述故事梗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桃花扇》 南开大学2000硕士入学文学综合试题 2000文学综合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

一、填空(将答案填在横线上,每空1分,共l0分) 1.《天问》的作者是屈原。 2.《七发》的作者是枚乘。 3.阮籍长于五言诗,其代表作为《咏怀》八十二首。 4.刘义庆的代表作是《世说新语》。 5.《河东先生集》是唐朝柳宗元的文集。 6.《霍小玉传》的作者是蒋防。 7.成语“江郎才尽”的“江郎”指南朝梁诗人江淹。 8.江西诗派的开创者是黄庭坚。 9.元杂剧《倩女离魂》的作者是郑光祖。 10.《三遂平妖传》的作者是罗贯中。 二、判断 1提出词“别是一家”的是词人辛弃疾。错误(李清照) 2《诗经》中的“三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正确 3“桃花庵主”是清代孔尚任的号。错误(唐寅) 4《三国志平话》属于讲史话本。正确 5传奇小说《会真记》就是《莺莺传》。正确 三、名词解择:骈文《昭明文选》唐宋派欧阳修《浣纱记》 复旦大学1999年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基础知识:1、写出下列简称中作家的全名(1)三张二陆两潘一左、(2)前七子 2、写明下列作家生活在公元几世纪及其著作集名(1)贾谊(2)蔡邕(3)江淹 (4)韩愈(5)陈与义(6)元好问(7)钱谦益 二、名词简释:笙诗元和体变文浙西派谴责小说 三、论述:试比较“古诗十九首”与阮籍《咏怀》的主题与风格。 “子美集开诗世界”,试述其在诗上的创辟之处。 试述前后七子与唐宋派文学宗尚的异同。 华东师大文学专业 永明体公安派谈谈对苏轼“以诗为词”的看法试论《史纪》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桐城派比兴汉乐府民歌的主要思想内容试述唐宋古文运动的发展经过。 苏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 名词解释:互见法性灵说沈宋《鸣凤记》正始体《论小说与群治关系》

论《子夜》的艺术特色

论《子夜》的艺术特色

论《子夜》的艺术特色 长篇小说《子夜》是茅盾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五四”以来革命现实主义的力作。无论在茅盾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还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子夜》始作于1931年10月,完成于1932年12月,原名为《夕阳》,1933年1月正式出版时改为《子夜》。作者说:“《子夜》即半夜,即已半夜,快天亮了。”这是从当时革命发展的形式而言的。茅盾创作《子夜》在于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反映中国社会现实,驳斥当时对社会发展局势的种种错误认识。《子夜》的发表在当时影响力很大。就小说显示的社会概括的广度和深度、艺术结构的宏大与繁复、人物创造的多姿与传神、文学语言的华赡、劲健和爽利而言,它都足以使茅盾和一般的作家拉开一大段距离。茅盾所具有的经营较大规模作品的才情、功力和耐性,在现代文学史上是少人比肩的。 一直以来,许多评论家对《子夜》的评价毁誉纷呈,但这恰恰证明这部作品内涵丰富复杂,不是一次性探索就可穷其奥秘的。《子夜》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下面只从取材方面、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语言等几个主要方面来谈一谈《子夜》的艺术特色。 一 《子夜》在题材选择上的特色主要体现为一种“史诗性”特色,这也是正代表着茅盾创作在题材上的特色即“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题材上非常广泛,具有完整概括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宏伟构思。茅盾是写历史画卷的大手笔,概括历史完整画卷的巨匠。他的创作是艺术化的历史,历史化的艺术。他总是明确地、自觉地写历史,完整地描摹社会生活全景图,这就使他的艺术创作表现出构思宏大,具有深重历史感的鲜明特征。作品的重心是描写“都市”,但它又不是单纯地写都市,要以农村与都市的对比,反映中国革命的“整个面貌”。在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全部复杂斗争,找到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种倾向、各种代表人物的音容笑貌。正是出于对社会面貌整体把握的需要,为此,还特意将作品的主人公吴荪甫设计成一个纺织业的民族资本家,一个生产原料来源于农村的“纱厂老板”,因为这一角色地位便于“联系农村与城市”。虽然《子夜》完稿时最终偏重于都市描写,并明显使人感到反映农村阶级斗争的第四章游离于主要情节,但作者却始终不愿割舍,这就是出于再现社会“整个面貌”的总体来考虑的。 茅盾创作《子夜》时,为了取材的真实,在构思和素材搜集过程中,他几乎每天都在“东奔西走”。他除了亲访现代都市各种身份的人物(企业家、商人、公务员、经纪人)外,并且实地考察了现代工业如丝厂和火柴厂,还亲自考察了现代交易市场如工伤证券交易所;甚至连吴荪甫坐什么样的牌号的汽车这种小细节也反复地调查研究过:原先想让吴荪甫坐福特牌小汽车,因为当时上海“流行福特”,后来经研究又改坐了雪铁龙,因为“像吴荪甫那样的大资本家,应该坐更高级的轿车。”通过实地调查,茅盾对产业界、金融界的情况了然于胸,这使他能于无形中消解自己的政治意识和理论思维,因此,《子夜》能以生动的形象真实、细致地再现生活,在同类作品中得以独领风骚。 二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浅谈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浅谈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浅谈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浅谈 摘要:八大山人,姓朱、名耷,是明末清初杰出的书画家、诗人,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绘画精于花鸟、山水,尤以花鸟画著称于世。他以极其简练的笔墨,不同凡响的构图,人格化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清王形具”,“形神兼备”的境界,开创了元明以来所没有新风貌,对后世绘画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八大山人花鸟寄情精简奇特 朝的愤懑之情和对明朝的怀念,寄寓了自己愤世嫉俗又无可奈何的心情。他的绘画达到了“笔简 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杰出的书画家、诗人,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江西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生于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姓朱,名耷,字法崛,号刀庵、个山、雪个、驴屋、灌园老人、八大山人等,一生所用名号多达55个,以八大山人的名声最著。八大山人天赋很高,自幼受祖辈的艺术教养,8岁能写诗,11岁能画青绿山水,少时能悬腕写米家小楷。19岁时,清兵入关,他遭受到国亡家破之痛,忧伤悲愤无处发泄,由口吃而佯作哑子,在门上贴个大“哑字”,不与人语,23岁时在奉新山削发为僧,过了十三年的僧侣生活。还俗后不久,在江西南昌修建青云谱道院,韬光养晦,取名朱道朗,字良月,号破云者。 由于八大山人是明皇室的后裔,处于国破家亡的年代,悲伤之情自然溢于言表。同时造就了他沉郁,孤独,怪癫的个性,加上当时政治上的高压,使得他只能潜心于艺术,并通过笔墨来表达他愤懑和郁结不平之气,他一生主要从事书画创作,是一位极富个性、创造性的书画家,擅长绘画,书法、诗词、篆刻等。绘画精于花鸟,山水,尤以花鸟著称于世。他的花鸟画继承了明代陈淳、徐渭写意的技法,但画风比陈淳更冷峻清逸,比徐渭更狂放怪诞,寓意也更深刻,达到了“笔简形具”“形神兼备”的境界。朱耷的山水画原宗董其昌,兼取黄公望、倪瓒之法。明之后则山水气象为之一变,意境枯索荒寂,绝非董其昌的秀逸平和,于苍凉凄楚中迸发出雄强悲壮的气质,体现了其孤愤而坚毅的心境。朱耷的山水画虽有艰涩冷漠的特点,但他作画不拘常格,自由奔放。笔的轻重,墨的浓淡都体现出作者瞬间的直觉判断。曲折起伏的山石形态不类常形,而是“超以象外”的高度加工提炼的丘壑形象。朱耷在“似与不似”间获得了本质的真似。八大山人的书法也是独树一帜,成就极高,只不过画名掩盖了书名,黄宾虹曾认为八大山人“书法第一、画第二”。他的书法早年学欧阳询的楷书,行书师黄庭坚、米芾、董其昌,后又临钟繇、王羲之的书法,晚年善用秃笔,线条粗细均匀,布置大小参差,流畅圆润,刚劲内敛,处处表现出傲岸不驯的笔致情态。八大山人的艺术特色总体可概括如下: 一、缘物抒情——挥之不去的明朝情结 明朝灭亡之后,明朝知识分子在清政府的高压政策和怀柔政策作用下,一部分转而跟清政府妥协,象清初的“四王”(王时敏、王恽、王鉴、王原祁)即是如此,而一部分却拒绝与清王朝合作,逃避现实,寄情于山水之中,“四僧”就是其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