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的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

我国的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

我国的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
我国的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

我国的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

我国的银行卡产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银行(2.92,-0.02,-0.68%)开始从事信用卡代理业务至今,银行卡已成为大众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金融支付工具。概括起来,我国银行卡产业大致走过了5个阶段:

萌芽、起步阶段 1978年至1993年,是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萌芽、起步阶段。从开始代理信用卡业务,到多家银行实现发行自主品牌银行卡,我国银行卡产业实现了“零”的突破。

这个阶段发生了两件对于我国银行产业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一是1979年12月,中国银行广州分行与东亚银行签署协议,代理其信用卡业务,这是中国银行业第一次开展银行卡业务;二是1985年3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我国第一张银行卡--“中银卡”,这是我国第一张自主品牌的银行卡,也是我国第一张信用卡。此后,其他银行也纷纷开始发行自主品牌的银行卡:1987年,工商银行(3.75,0.02,0.54%)广州分行发行“红棉卡”,2年后发行“牡丹卡”;1990年,建设银行发行“龙卡”;1991年,农业银行发行“金穗卡”;1992年,深圳发展银行发行“发展卡”;1993年,交通银行发行“太平洋卡”。

初步发展阶段 1994年至1996年,是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初步发展阶段。不仅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在大中城市独立发展银行卡业务,股份制银行也纷纷加入发卡行列,全国金卡工程开始启动。

在这一阶段,除了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外,国家邮政储汇局(1994年10月)、广东发展银行(1995年3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1995年4月)、招商银行(10.93,0.07,0.64%)(1995年6月)等都加入了发卡行列。1993年,为了实现POS与ATM机具与网络资源共享,改善用卡环境,江泽民总书记亲自倡导了“金卡工程”;1994年,金卡工程正式启动实施。上海、北京、天津、海南、厦门、大连、青岛、杭州、沈阳、广东、江苏、山东等12座试点城市的银行卡网络服务中心和全国总中心的筹建工作开始启动。

联网通用初级阶段 1997年至2001年,我国银行卡逐步实现联网通用。在人民银行的组织推动以及各商业银行的积极参与和各地政府的积极配合下,12座试点城市的区域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系统于1997年建成。随后,深圳、昆明、福州、武汉、长沙、郑州等6座城市也建立起了自己的跨行信息交换中心。这些中心的开通为各商业银行拓宽银行卡市场提供了公共的网络平台,各地银行卡发卡量、POS和ATM受理网点的数量和覆盖范围也大大增加。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资源利用效率,2001年2月,人民银行组织召开了全国银行卡工作会议。大会通过了《2001年银行卡联网联合工作实施意见》,就实现全国范围内全面的联网通用、联合发展的目标,各商业银行达成共识,并决定从2004年1月1日起,国内所有跨行、跨地区使用的人民币银行卡都要加贴“银联”标识。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召开以银行卡产业发展为主题的全国性会议,对于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全面联网通用阶段 2001年底至2004年初,中国银联成立,全面实现联网通用目标,我国银行卡产业迎来大发展时期。在第一届银行卡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各商业银行开始银行卡经营体制的改革,实行系统主机集中统一和机具标准化改造,金卡工程的目标超额提前完成。2002年1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成为首批启动发行“银联”标识卡的5座试点城市。2002年3月26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批准,我国自己的银行卡组织——“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中国银联的成立是我国银行卡产业“继往开来”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银行卡产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在国务院和人民银行的领导支持下,通过中国银联及各商业银行的共同努力,2002年,联网通用“314” 目标基本实现,即: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系统内银行卡业务处理系统实现300个以上地市级城市各类银行卡的联网运行和跨地区使用,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邮政储汇局实现所有地市级以上的分支机构的联网运行;在原有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络的基础上,实

现100座以上城市的各类银行卡的跨行通用;在40座以上城市推广普及全国统一的银联标识卡,实现银联标识卡在这些城市内和城市间的跨地区、跨行通用。

2002年,农业银行成为在西藏拉萨发行首张银联标识卡的发卡银行;2003年,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联网通用也基本实现。同时,中国银联联合各家商业银行开始建立并完善各项规范标准的推广实施机制和工作流程,并在受理环境建设、系统安全管理、银行卡跨行交易风险管理等多方面逐步形成了制度化的合作机制。此外,中国银联还联合各商业银行开发了ATM跨行转账、柜面通、网上转账、手机支付等多项银行卡新业务。

中国银联的成立既是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又为中国银行卡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体制性的保障,中国银行卡产业从此进入快速成长通道。

品牌创建阶段 2004年至今,市场化运营机制确立,中国银行卡产业融入国际。面对日益增强的国际竞争压力,创建中国自己的银行卡品牌成为共识。

在联网通用业务基础巩固和发展的同时,中国银行卡产业坚定不移地朝着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方向迈进。2004年3月1日,人民银行批复的《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正式实施,意味着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可以根据相关业务的实际成本和市场需求情况制定收费标准。同时,银行卡服务收费机制开始逐步建立。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兑现,更多外资机构通过合资、独资等各种形式进入国内银行卡市场,我国银行卡产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日益增强。为了提高整个民族产业的素质和国际竞争力,2004年,中国银联提出创建民族银行卡支付品牌,坚持人民币银行卡的自主知识产权。此举得到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的大力支持。2005年4月27日,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银发[2005]103号),明确提出要完善实施人民币银行卡技术标准,加大我国人民币银行卡技术标准的推广发行力度。

截至2006年底,绝大多数发卡银行都已发行符合国际标准的“62”字头银联标准卡,银联标准卡发卡总量达2.3亿多张,其中仅2006年就新增银联标准卡1.4亿多张,占当年新发卡的比例已超过70%,银联标准已真正成为民族银行卡产业的标准,并成为国际银行卡产业的一支新兴力量。

与此同时,银联卡网络不断向境外延伸,2004年1月18日,银联网络正式开通香港业务,中国银行卡品牌的国际化之路迈出了划时代的一步。随后,澳门、新加坡、泰国、韩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日本、美国、德国、法国、卢森堡、比利时、意大利、荷兰、瑞士、土耳其、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受理业务陆续开通。目前,银联境外受理网络已经覆盖了95%以上中国人常去的国家和地区,基本实现“中国人走到哪里,银联卡用到哪里”的目标。

截至2006年6月,全国银行卡累计发卡量达到10.33亿张,比2001年增长近2倍。2006年上半年,全国银行卡交易总额达到28.9万亿元,持卡消费额达到7949亿元,分别是2001年同期的7.5倍和13倍。目前我国已经被公认为全球银行卡业务增长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

(中国银联银行服务部供稿)

银行卡产业概述-复习要点

银行卡概论复习要点 一、银行卡起源 1.银行卡的起源 第一张信用卡的出现:1950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张塑料制成的信用卡——大莱卡。1952年,金融机构发行信用卡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起了开端。 借记卡的出现:20世纪80年代,ATM网络的发展催生了电子存折――现金提款卡,这是最早的借记卡。 储值卡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的交通领域以及大学校园开始出现仅限于特定范围内使用的单用途储值卡。 2.银行卡产品种类简介 按使用功能划分为:借记卡、信用卡、储值卡以及其他混合功能产品; 按信息存储介质划分为:磁条卡、芯片卡和虚拟卡; 按资信等级划分为:普卡、金卡、白金卡、钻石卡和无限卡; 按账户结算币种划分为:单币种银行卡、多币种银行卡; 按合作单位性质划分为:联名卡、认同卡; 按发行对象划分为:个人卡、单位卡。 3.银行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降低全社会支付成本,提高支付效率; 促进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 拉动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提高交易透明度,完善税源管理,强化社会信用文化; 推动制造业等相关行业发展。 二、银行卡现状 1.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 (1)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50-1970年):此时美国信用卡市场正处于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的阶段。 发展阶段(1970-2002年):产品快速发展、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多功能支付及政府政策促进,此阶段银行卡组织盈利模式基本成型。 变革阶段(2002年-至今):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发展及对持卡人权益保护的关注所带来的产业变革。

(2)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 传统市场: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增速继续领先,Visa、万事达在传统卡市场上仍然占据优势地位; 新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支付智能化、无卡化和钱包化趋势明显。 (3)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特点 产业参与主体进一步多元化;支付机构国际化势头旺盛;传统卡产品升级创新;产品服务体系持续得到完善;创新业务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支付安全隐患受到更多重视;投资并购趋势不改。 2.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 (1)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 萌芽期——代理外卡收单阶段(1979-1984年) 起步期——自主发卡阶段(1985-1992年) 形成期——金卡工程阶段(1993-2001年) 发展期——联网通用阶段(2002-2006年) 变革期——开拓创新阶段(2007年-至今) 政府的大力支持、联网通用和联合发展模式、银行卡市场的专业化发展、创建自主银行卡支付品牌、积极推进国际化是国内银行卡产业超常规发展的关键所在。 (2)国内发卡市场现状 信用卡交易规模增速上涨,借记卡交易规模增速下降;POS渠道银行卡交易笔数首超ATM,创新渠道市场份额上升明显;餐娱类和一般类商户交易规模速大幅下滑,新兴行业类商户交易规模增长较快;国内银行卡交易地区间差异显着;银行卡产品不断丰富,功能不断创新。 (3)境内银行卡受理市场 受理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受理市场的区域差异显着;受理市场秩序规范成果需要巩固,餐娱类与一般类受理商户占比有所下降;金融IC卡受理环境改造取得显着成果;创新渠道发展继续推进。 三、银行卡趋势 各类市场主体将加快创新转型,监管机构也会加快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系; 银行将进一步强化与商户和持卡人的关系,与非金融类支付机构的竞合关系深化; 银行卡产业加快升级,磁条卡将加速向IC卡迁移; 信用卡有望成为国内居民消费信贷的主要工具; 银行卡服务功能更加全面,注重民生领域。

风险管理理论发展历史

3、我国农村基层廉政建设的现状分析 3.1我国农村基层廉政建设过程中的现有成效 3.1.1国家的反腐倡廉的宣传,已形成了有效预防腐败的思想教育体系; 中国共产党召开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以后,加大了反对腐败的力度,大力倡导廉洁办公,在党内努力建设廉正的风气,坚持不懈的与腐败作斗争,党中央会议一致认为针对反对腐败的斗争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十分必要,而且任务十分艰巨,在此基础上,党中央提出了“建立科学的反腐倡廉工作”这个十分重要的观点,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这也成为确保反腐倡廉工作能取得重要进展的有力保障。农村是宣传反腐倡廉基层基础工作的排头兵,一定要脚踏实地,不断摸索出新的方法将反腐倡廉工作切实有效的宣传下去,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觉悟,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共同营造崇尚廉洁的社会氛围。因此,在农村基层建立起能够有效的预防腐败的发生的思想教育体系。 3.1.2逐步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从源头纯洁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干部不仅是领导农村居民进行生产的组织者,同时在宣传、推动共产党的路线、方针以及党的政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将这些政策具体的执行,农村基层干部能将广大的农民群众和中国共产党紧密的连接起来,带领广大的农民群众走向致富的道路。因此,怎么选好基层的干部便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事关党的十七大指定的路线、方针能否在农村有效的执行,能否实现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着重于选拔干部人才的方法,建立合适和完整的一系列制度用于在农在村选拔和任用基层工作的干部。建立完整的监督基层干部和考核基层干部的机制,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充分的调动农村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成立完整的制度,进行激励保障。不仅要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严格要求,与此同时,还应该关心和爱护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在激励的同时,将保障工作做到位。努力提高农村基层工作干部的综合能力,采用合理的教育和培养方法。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能动性,使每个干部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充分挖掘基层干部的潜力,重视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工作。在提高政策的水平以及工作能力方面

2017年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考试精彩试题汇总情况

第一章:产业概述模拟题 共28题,当前第1题 在全球前十大发卡机构中,我们中国占了3席,是哪三家银行?(多选题) A、中国银行 B、中国工商银行 C、中国农业银行 D、中国建设银行 共28题,当前第2题 、银行卡产业发展将会呈现哪些趋势?(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3题 、目前境银行卡受理市场呈现出哪些特点?(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4题 哪些机构共同构成了银行卡产业链?(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5题 进入2007年,国银行卡产业步入一个开拓创新的新阶段,呈现哪些新的特点?(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6题 国际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多选题) A、产业参与主体进一步多样化 B、支付机构国际化势头旺盛 C、传统卡产品升级创新 D、投资并购趋势不改 E、支付安全隐患受到更多重视

F、创新业务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 G、产品服务体系持续得到完善 共28题,当前第7题 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主要收入来源是?(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8题 以下哪些是未来银行卡产业格局的趋势?(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9题 “金卡工程”是在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哪个时期启动的?(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0题 银行卡按使用功能可划分为?(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1题 、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的核心业务是?(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2题 自200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关于跨行交易收费的文件有哪些?(单选题)

D、以上都是 共28题,当前第13题 国的银行卡产品功能不断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4题 银行卡除了给我们的支付带来便利,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5题 、银行卡产业的什么特征使其发展成为一个非常独特的产业?(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6题 第一银行卡的产生是源自谁的想法?(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7题 我国银行卡产业监管在联网通用阶段的监管方向是?(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8题 以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新兴支付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支付呈现哪些趋势?(多选题)

全过程咨询风险管理

4全过程工程咨询风险管理 4.1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各阶段的主要风险 4.1.1项目决策阶段的主要风险 市场风险:由于对宏观经济形势(包括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经济政策及经济状况)的分析和对市场供需情况(包括主要产品的市场供需状况,价格走势及对竞争力的判断)和预测与实际情况不符;市场调研报告(包括市场调查、预测、市场竞争策略、营销策略等内容)及其论证或者评估不正确或不可靠所引起的风险。 4.1.2技术风险 1工艺技术选用,在先进适用性,安全可靠性,经济合理性,耐久性等方面,存在问题所引起的风险。 2由于对产品品种、建设规模、建设方案和建设地址的选择报告(包括建设条件、资源状况、材料来源与供应、总平面布置、环保、安全、技术经济分析等内容)。可行性研究及其论证或评估不正确或不可靠引起的风险。 4.1.3筹、融资风险 由于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渠道与筹措方式不合理或不可靠引起风险。

4.1.4环境风险 由于建设地区的社会、法律、经济、文化、自然地理、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等环境因素对项目目标产生不利影响所引起的风险。 4.1.5项目招、投标阶段的主要风险 项目成立后到承包合同签订之前,招、投标阶段的主要风险 1招标风险:风险承担人是项目主办人(单位)。 2投标(报价)风险:风险承担人是承包商。 3合同风险:风险承担人为双方,但主要是承包商。 4.1.6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风险 承包合同签订后,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风险: 1勘察设计风险 1设计风险 2采购风险 3项目管理风险(质量、安全、费用、进度等风险) 4.1.7项目收尾阶段的主要风险 1合同收尾 2管理收尾 此阶段的风险承担人主要是项目业主。

银行卡作业

银行卡作业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近十年来,中国的银行卡产业快速发展,银行卡作为一种先进的支付工具和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个人支付方式之一,其普及和推广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请结合银行卡的发展历史、当前的经济现状及创新的支付方式,描述未来五到十年银行卡及支付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自从20世纪50年代,第一张信用卡大莱卡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支付结算方式,就注定了银行卡在以后的日子里会逐步成为整个社会最重要的个人支付方式之一。1952年,银行信用卡的出现、20世纪80年代借记卡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储值卡的兴起,以及期间的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为期奠定了强大的科技基础,而ATM机网络的不断完善更是为银行卡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银行卡其自身具有安全、高效、便利、快捷等特点,这些都决定了银行卡必然会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个人支付方式。银行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有效地降低全社会支付成本,提高支付效率;促进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拉动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交易透明度,完善税源管理,强化社会信用文化;推动制造业等相关行业发展等等。可见,银行卡的普及和推广对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于个人、于国家、与社会其重大意义可见一斑。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银行卡发展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依然很有前景。 从银行卡的普及程度,美国的个人支付体系比较完善,银行卡支付笔数、金额、银行卡支付占比等都处于不断持续增长的模式,欧盟、澳大利亚、亚洲等也是如此,可见,银行卡支付未来还是会保持不断增长的状态,银行卡支付方式会逐渐发展成为个人最主要的支付方式。同时,银行卡支付方式要保持不断增长使势头,就必须要不断丰富银行卡产品,这也是银行卡的发展方向。银行卡发行对

2019会计考试经济法基础-第17讲_银行卡与网上支付、银行卡概述、信用卡、网上支付、银行卡收单业务。

本单元考点框架

2.按币种不同分:人民币卡和外币卡。 3.按发行对象不同分:单位卡(商务卡)和个人卡。 4.按信息载体不同分:磁条卡、芯片(IC)卡。 【例题1·单选题】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支付工具中,可以透支的是( )。(2018年) A.储值卡 B.信用卡 C.预付卡 D.储蓄卡 【答案】B 【解析】(1)选项C:预付卡不具有透支功能,选项C排除;(2)选项ABD:信用卡有透支功能,借记卡无透支功能,选项AD均属于借记卡,不具有透支功能。 【例题2·单选题】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银行卡分类中,以是否具有透支功能划分的是( )。(2016年) A.人民币卡和外币卡 B.单位卡和个人卡 C.信用卡和借记卡 D.磁条卡和芯片卡 【答案】C 【解析】(1)选项A:按币种不同分类;(2)选项B:按发行对象不同分类;(3)选项D:按信息载体不同分类。 (二)单位卡 1.单位人民币卡账户 (1)单位人民币卡账户的资金一律由基本存款账户转账存入,不得存取现金,不得将销货收入存入单位卡账户。 (2)销户时,单位人民币卡账户的资金应当转入其基本存款账户,不得提取现金。 (3)单位人民币卡可以办理商品交易和劳务供应款项的结算,但不得透支。 2.单位外币卡账户

(1)单位外币卡账户的资金应从其单位的外汇账户转账存入,不得在境内存取外币现钞。 (2)销户时,单位外币卡账户的资金应当转回其相应的外汇账户,不得提取现金。 【例题1·单选题】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单位人民币卡账户使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2015年) A.可支取现金 B.可转存销货收入 C.可办理商品交易和劳务供应款项的结算 D.可存入现金 【答案】C 【解析】(1)选项AD:单位人民币卡账户的资金一律从其基本存款账户转账存入,不得存取现金;(2)选项B:销货收入不得存入单位卡账户;(3)选项C:单位人民币卡可办理商品交易和劳务供应款项的结算,但不得透支。 【馒头助考】课程由微信 a8881029一手提供渠道精准押题 【例题2·单选题】关于单位银行卡账户及交易管理要求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2010年) A.单位人民币卡账户的资金一律从其基本存款账户转账存入 B.单位外币卡账户的资金应从其单位的外汇账户转账存入 C.单位人民币卡账户不得存取现金 D.单位人民币卡账户可以存入销货收入 【答案】D 【解析】(1)选项ACD:单位人民币卡账户的资金一律从其基本存款账户转账存入,不得存取现金,不得将销货收入存入单位卡账户;(2)选项B:单位外币卡账户的资金应从其单位的外汇账户转账存入,不得在境内存取外币现钞。 (三)借记卡的有关限额 1.发卡银行应当对借记卡持卡人在自动柜员机(ATM机)取款设定交易上限,每卡每日累计提款不得超过2万元人民币。 2.储值卡的面值或卡内币值不得超过1000元人民币。 考点2:信用卡(★★)(P96) 1.信用卡的申领条件 (1)发卡银行可根据申请人的资信程度,要求其提供担保,担保的方式可采用保证、抵押或质押。 (2)凡在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单位,应当凭中国人民银行核发的开户许可证申领单位卡;个人申领银行卡(储值卡除外),应当向发卡银行提供公安部门规定的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申请人需年满18周岁),经发卡银行审查合格后,为其开立记名账户。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 手机支付是以手机作为支付终端,基于无线通信网络与后台服务器之间的远程信息交互(即远程支付),或基于手机与受理终端的近场信息交互发起支付指令(即近场支付),实现货币资金转移的支付方式。近年来,随着手机用户规模持续增长,智能终端不断普及,我国手机支付产业获得较快发展,新的业务模式、产品和技术形态不断涌现,手机支付正逐步成为提高支付效率、拓展支付服务、促进金融普惠的新兴支付方式。为鼓励业务创新,维护各方权益,防范支付风险,促进手机支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坚持市场主导,发挥产业合力,拓展小额便民支付应用 (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机构的创新活力。 手机支付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各参与主体正在积极探索建立相应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鼓励商业银行、支付机构、银行卡清算机构、通信运营商、手机终端

厂商、芯片制造商等产业链各方,在防范手机支付风险、保障客户权益的前提下进行有益的合作与尝试,探索、创新适宜的产品形态和业务模式,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各参与主体应抓住市场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到手机支付服务市场,共同建立公平、有序、高效的市场竞争机制,提升资源配臵效率,推动手机支付产业和市场健康发展。 (二)发挥各方优势,实现协作共赢。 手机支付产业链长、参与主体多,产业链各方应合理分工、加强协作,积极探索开放、共赢、可持续的业务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优势,在手机支付服务市场继续发挥基础性、推动性作用;支付机构应进一步利用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加强风险管理,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形成对传统支付服务的延伸与补充;银行卡清算机构应继续发挥在银行卡产业链中的枢纽作用,为手机支付业务提供安全、高效的银行卡交易处理与清算服务。 (三)提升便利性,推进金融普惠。 鼓励商业银行、支付机构与银行卡清算机构等产业相关各方基于可信服务管理平台(Trusted Service Manager,TSM)开展广泛、深入合作,探索实现和推广“一卡多应用”的商业模式,便利客户管理和使用多种支付应用,提升产品便捷性,改进客户体验。各参与方应协同加

电子支付产业的经济学分析

电子支付产业的经济学分析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中心重点课题“电子支付产业状况分析”最近完成一项报告认为,在电子支付产业特别是银行卡市场中,存在着发卡机构、消费者、商家、监管者等众多的参与者,其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合作博弈关系,表现最明显的是银行卡固有的网络外部性和双边市场关系。研究者就此现象做出研究和分析。 1.银行卡产业的网络外部性 在网络经济学中,关于网络外部性的叙述,最早由罗福茨(JeflreyRohlfs)于1974年在对电信研究的服务中发现,但比较完整的经济理论的探讨则由凯泽(Katz)和夏卜尔(Shapiro)(1985,1986)以及法尔(Farrell)和赛法尔(Saloner)(1985,1986)完成。在他们的文章中,对网络外部性的解释是当消费同样物品的其他使用者的人数增加时,某一使用者消费该产品所获得的效用增值;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网络外部性是指当采取同样行动的代理人的人数增加时该行动所产生的净价值的增值。所以平常一般性的理解:网络外部性是其他人购买或使用某种产品或服务而授予此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的收益。虽然网络外部性不一定都是正的,现实中也存在不少负的网络外部性,但在大多数文献中所讨论的都是正的网络外部性的问题。这可以用最普通的通信网络E—mail为例来说明,如果使用它的人越多,它本身的价值就越高,老用户就可以得到额外的收益,这时E—mail就体现出正的网络外部性,但如果大家都使用这种方式,又有可能出现网络堵塞,E—mail使用者就会由于网络速度过慢而苦恼,这时就产生了负的网络外部性。所以说,网络外部性产生的福利不仅与使用者本身有关,还与参与网络的其他使用者的行为有关。 网络外部性根据产生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网络外部性与间接网络外部性。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通过消费同样产品的购买者人数对产品价值的直接影响而产生的。体现直接网络外部性的典型例子是通信网络,诸如电信市场、在线服务、E—mail等,随着消费这些产品的用户数量增加,网络本身的价值不断增加,带来了直接的网络外部性。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一种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互补品供选择,而且价格更低,使得消费者更偏好于消费此种产品,从而间接地提高了该产品的价值。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符合于硬件—软件范式的网络,最常见的是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当某种特定类型的计算机用户的数量增加时,就会有更多的厂商愿意生产这种计算机所兼容的软件,导致了使用这种类型的计算机用户可供选择的软件数量增加,体现出间接的网络外部性。 此项研究所涉及的银行卡产业,不具有直接的网络外部性,持卡人数量的增加并不能增加单个持卡人使用银行卡而带来的价值或效用。但银行卡产业具有显著的间接网络外部性,在电子支付市场中,持卡人对银行卡的需求不仅取决于持卡费用和持卡人的规模,而且更取决于受理银行卡的商户规模,因为受理银行卡的商家越多,持卡人越可以方便地进行持卡消费,因此持卡所带来的价值越大;同理,商户对于银行卡的需求不仅取决于受理银行卡的成本和其他商户规模,而且更取决于消费者持有银行卡的规模,因为持卡人越多,商家受理银行卡业务的价值越大。由此说明,间接的网络外部性是银行卡产业的一个明显的经济学特征。 银行卡产业存在的另一种外部性为使用外部性,区别于网络外部性,即市场某一方的需求决策影响市场中另一方的成本与收益。对于持卡人而言,当存在多种支付手段可供选择的时候,如果持卡人在消费时选择现金支付,商家就要承担现金管理的成本,但同时节省了支付给银行的银行卡的相关费用;同理,对于商家而言,如果拒绝接受银行卡服务,持卡人将要承担携带现金所带来的成本,但同时节省了刷卡消费所必须付给银行的费用。所以说,支付系统的每一端用户的选择决策,会对另一端用户的福利产生影响。在网络发展初期,由于正反馈效应,市场双边的用户只有达到临界规模,网络才能够得以生存,所以此时(直接或间接)网络外部性非常重要。但是在网络达到一定规模后,网络外部性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对于使用外部性来讲,无论在网络发展的初期,还是进入成熟期以后,因为都涉及到网络的

银行卡产业 概述

银联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培训系列课程 《银行卡产业概述》 一、银行卡的产生与作用 1、银行卡的起源 第一张信用卡的出现:1950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张塑料制成的信用卡——大莱卡。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揭开了银行发行信用卡的序幕。 借记卡的出现:20世纪8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了降低网点服务成本,许多商业银行大力发展自动提款机(ATM)。ATM网络的发展催生了电子存折――现金提款卡,这便是最早的借记卡。 预付卡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的交通领域以及大学校园开始出现仅限于特定范围内使用的单用途预付卡。1993年,银行卡组织VISA发行第一张全球预付卡——Visa Travel Money。20世纪90年代中期,继多用途礼品卡发行之后,薪金卡、汇款卡、医疗卡等各类多用途预付卡纷纷涌现,预付卡市场日益繁荣。 虚拟卡的出现:2000 年3 月, 香港恒生银行为避免持卡人网购时敏感信息泄露, 推出了全球首张专供网上购物的虚拟信用卡。 2、银行卡产品种类 按使用功能划分为:借记卡、信用卡、预付卡以及其他混合功能产品; 按信息存储介质划分为:磁条卡、芯片卡和虚拟卡; 按资信等级划分为:普卡、金卡、白金卡、钻石卡和无限卡; 按账户结算币种划分为:单币种银行卡、多币种银行卡;

按合作单位性质划分为:联名卡、认同卡; 按发行对象划分为:个人卡、单位卡。 3、银行卡的作用 1)降低全社会支付成本,提高支付效率 银行卡的广泛使用可以减少因使用现金所产生的造币、运输、保管等环节的费用开支,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与此同时,银行卡作为重要的支付工具,其大规模应用还能提高支付效率。 2)促进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 随着银行卡功能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开展大部分个人业务都离不开银行卡,银行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向个人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平台。 3)拉动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银行卡的支付便利可以提升居民消费倾向,进而提高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4)提高交易透明度,完善税源管理,强化社会信用文化 银行卡的普及,不仅有助于完善税源管理、堵塞征管漏洞、控制地下经济,从而增加财政收入;而且有助于打击洗钱、赌博等经济犯罪,控制腐败行为。此外,银行卡的使用,还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文化建设。 5)推动制造业和互联网业等相关行业发展 银行卡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其产品技术标准的升级、支付渠道和支付终端类型的丰富,将推动相关制造企业的技术革新,并带动其规模扩张。 二、银行卡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1、国际银行卡产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 起步阶段(1950-1970年):此时的美国信用卡市场正处于一个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的阶段。 发展阶段(1970-2002年):然后进入了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特色包括产品快速发展;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多功能支付;政府政策促进;在这一阶段,银行卡组织盈利模式基本成型。 变革阶段(2002年至今):最后是变革阶段,在这一阶段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世界各国之间尤其是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相应地,人们对支付往来的便利性提出了需求,由此推动了区域性银行卡组织联盟的发展。 2、国际银行卡的发展特点

银行卡发展前景展望

银行卡及支付产业未来发展展望 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运用,银行卡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减少了现金和支票的流通,而且使银行业务由于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85年中国出现了第一张银行卡,我国迈出了产业发展的第一步。2002年由国内80多家金融机构的出资折合16亿元,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中国银行卡及支付结算系统进入一个较完善体系。截至2004年底,中国国内各金融机构累计发行银行卡7.6亿张,其中贷记卡1000多万张,准贷记卡约2500万张,其余7亿多张均为借记卡。 面对日趋快节奏、高科技的现代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养成了出门只随身携带银行卡和手机的习惯,小额支付可以通过手机支付宝、微信等客户端完成支付,大额付款则可以通过银行完成。另一方面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群出门甚至只携带手机,这类群体以在校大学生及刚踏入社会工作的年轻群体为主。这部分人群接受新兴科技支付方式能力较强,目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限额也基本能满足其支付需求。由目前的银行卡及支付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其发展趋势有如下几点: 第一,银行卡介质更加多样化,虚拟卡等账户运用将更加广泛化。目前广泛运用的芯片卡已基本取代之前的磁条卡,主要原因为芯片卡存储空间更大,被复制难度更大,交易更加安全,可以更加有效保障客户的账户安全。随着科技的发展不难推断更加安全的银行卡介质会被推出。而各家银行为方便客户的理财消费行为,纷纷推出网络注册虚拟卡卡号服务,这给接受并且习惯网上交易的繁忙上班一族提供了极大便利,这项业务也是各家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营销客户的一大手段。 第二,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更加紧密,银行卡支付与平台支付相捆绑,第三方支付平台占据半壁江山。纵观目前的支付市场,银行卡绑定第三方支付平台已成为日常,小到街边小店,大到高端商场,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已基本覆盖;而各种手机端“pay”支付也更加运用广泛化。与此同时,各支付平台立足自身大数据分析的额度支付也在推广扩大化阶段。

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8)

2018年6月20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在北京发布的《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8)》(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银行卡累计发卡量达70.3亿张,人均持卡5.06张。 1、信用卡发卡量加速增长,截至2017年末,信用卡累计发卡量7.9亿张,当年新增发卡量1.6亿张,同比增长25.9%。 小编觉得这个数据信用卡人均5.06张,这个人均不太对,里面肯定有刷数据成分,很多老人孩子,小城市小县城乡村的人是没有信用卡的,这样来说的话,人均10 张都不止,专业玩卡圈子里面的很多人都有一二十张信用卡,都拿信用卡来赚钱还有炒房了,现在银行的债务有些可怕! 2、信用卡、借记卡的活卡率均上升,借记卡的活卡率更是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下降的趋势,达66.2%。 (银行卡累计发卡量和活卡量) 2017年,按全国人口计算,银行卡人均持卡量在2014年到2016年的基础上持续增长,年末人均持卡数5.06张。其中,借记卡人均持卡数4.49张,信用卡人均持卡数0.57张。 《蓝皮书》显示,银行卡安全性在不断提升,但目前仍存欺诈损失风险。2017年信用卡欺诈损失排名前三的欺诈类型为伪卡、虚假申请和互联网欺诈,与2016年情况一致。大多数欺诈损失为伪卡损失,虚假申请次之,但伪卡损失占比较2016年略有下降。2017年借记卡主要集中于电信诈骗、互联网欺诈和伪卡。 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卡专业委员会年会20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以“强化风险防控,为支付安全保驾护航”为主题,会上发布和解读了《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8)》,同时,银行卡专业委员会携手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共同启动了中国银行业“支付安全”宣传月暨“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

银行卡产业的外部性特征

银行卡产业的外部性特征 在网络经济学中,对网络外部性的解释是当消费同样物品的其他使用者的人数增加时,某一使用者消费该产品所获得的效用增值;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网络外部性是指当采取同样行动的代理人的人数增加时该行动所产生的净价值的增值。所以平常一般性的理解:网络外部性是其他人购买或使用某种产品或服务而授予此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的收益。虽然网络外部性不一定都是正的,现实中也存在不少负的网络外部性,但在大多数文献中所讨论的都是正的网络外部性的问题。这可以用最普通的通信网络E-mail为例来说明,如果使用它的人越多,它本身的价值就越高,老用户就可以得到额外的收益,这时E-mail就体现出正的网络外部性,但如果大家都使用这种方式,又有可能出现网络堵塞,E-mail使用者就会由于网络速度过慢而苦恼,这时就产生了负的网络外部性。所以说,网络外部性产生的福利不仅与使用者本身有关,还与参与网络的其他使用者的行为有关。 网络外部性根据产生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网络外部性与间接网络外部性。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通过消费同样产品的购买者人数对产品价值的直接影响而产生的。体现直接网络外部性的典型例子是通信网络,诸如电信市场、在线服务、E-mail等,随着消费这些产品的用户数量增加,网络本身的价值不断增加,带来了直接的网络外部性。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一种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互补品供选择,而且价格更低,使得消费者更偏好于消费此种产品,从而间接地提高了该产品的价值。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符合于硬件—软件范式的网络,最常见的是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当某种特定类型的计算机用户的数量增加时,就会有更多的厂商愿意生产这种计算机所兼容的软件,导致了使用这种类型的计算机用户可供选择的软件数量增加,体现出间接的网络外部性。 银行卡产业,不具有直接的网络外部性,持卡人数量的增加并不能增加单个持卡人使用银行卡而带来的价值或效用。但银行卡产业具有显著的间接网络外部性,在电子支付市场中,持卡人对银行卡的需求不仅取决于持卡费用和持卡人的规模,而且更取决于受理银行卡的商户规模,因为受理银行卡的商家越多,持卡人越可以方便地进行持卡消费,因此持卡所带来的价值越大:同理,商户对于银行卡的需求不仅取决于受理银行卡的成本和其他商户规模,而且更取决于消费者持有银行卡的规模,因为持卡人越多,商家受理银行卡业务的价值越大。由此说明,间接的网络外部性是银行卡产业的一个明显的经济学特征。 银行卡产业存在的另一种外部性为使用外部性,区别子网络外部性,即市场某一方的需求决策影响市场中另一方的成本与收益。对于持卡人而言,当存在多种支付手段可供选择的时候,如果持卡人在消费时选择现金支付,商家就要承担现金管理的成本,但同时节省了支付给银行的银行卡的相关费用;同理,对于商家而言,如果拒绝接受银行卡服务,持卡人将要承担携带现金所带来的成本,但同时节省了刷卡消费所必须付给银行的费用。所以说,支付系统的每一端用户的选择决策,会对另一端用户的福利产生影响。在网络发展初期,由于正反馈效应,市场双边的用户只有达到临界规模,网络才能够得以生存,所以此时(直接或间接)网络外部性非常重要。但是在网络达到一定规模后,网络外部性就变得不那么重

银行卡从业人员认证考试复习题集合

作业题目: 必答题(要求:不低于600字。) 请结合银行卡的发展历史、当前的经济现状及创新的支付方式,描述未来五到十年银行卡及支付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半个多世纪前,因为一次就餐结账的尴尬使那位美国金融家萌发了以卡代替现金记账支付的想法。他当时也一定没有想到就是他的这一想法在此后的几十年里迅速地改变着整个社会的支付方式与支付环境,人们不再仅限于传统的支付结算方式,一张手掌大小的塑料卡片成为越来越多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它已经逐渐成为整个社会最为重要的支付方式之一。 若是说已经过去的十多年,在中国银联的推动下实现了银行卡支付的普及,那么未来的十多年可能将迎来银行卡支付创新的大发展。 在这个经济与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银行卡会以它的便利性以及安全性受到更多个人与商户的青睐。对于个人而言越多商家可以受理银行卡,他的使用就越方便,能够激起他的消费欲望;对商户而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银行卡刷卡消费,能够大大减少现金管理等成本的支出。未来,银行卡的交易笔数将大幅持续上升。如今,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络,比起原有的借助固定机具查询、刷卡消费等传统方式,人们追求着更为快速、简便的移动客户端查询与支付,用户不需要随身携带一沓银行卡,直接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就可消费,查询、汇款、转账也是极为方便,足不出户就可搞定一切。将来这类的应用也会完全融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整个社会。因此银行卡的载体也将不再仅限于原有的磁条卡、芯片卡,未来可能会演变成一种虚拟类银行卡,借助便捷快速的移动互联网络来完成所有的交易。在银行卡与其支付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银行卡业务的风险管理也要不断地加强,确保用户的用卡安全。

银行卡及支付产业发展方向及前景

近十年来,中国的银行卡产业快速发展,银行卡作为一种先进的支付工具和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个人支付方式之一,其普及和推广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请结合银行卡的发展历史、当前的经济现状及创新的支付方式,描述未来五到十年银行卡及支付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经历了萌芽、起步、形成、发展和变革五个阶段,截至2011年末中国银行卡已累计发卡29亿张,银联标准卡累计发卡23.6亿,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变革,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迁移,大数据时代的介入,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变革时期还必须持续5-10年的时间,使其产生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才能真正步入成熟时期。而在今后的5-10年里,中国银行卡及支付产业的发展,我觉得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1.银行卡交易持续提升。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持卡人对于银行卡的安全性、便利性的认识日益成熟,银行卡替代现金交易会更大程度的普及。而对于商户来说,加大银行卡交易,减少现金交易的往来,是规避假钞、错账、现金处理的最好方式,而信用卡的介入也银行对企业或个人的授信工具之一,为个人和企业完成融资提供更丰富的途径,有效的加大经销商或代理商的流动资金,加大消费购买能力。并且,在大数据时代,扁平化管理以及大数据分析是线下现金交易不可替代的。 2.创新支付产品持续更新 现行支付工具简单的支付、查询功能已满足不了企业或商户的需求,企业或商户更多的是想定制化的以先进的支付工具,连接或者替代企业内部的财务软件,从而减少人员管理、缩短运作流程、节省时间并定制化服务客户等目的。而对于持卡人而言,所追求的是快速的获取讯息,便捷的支付交易。而手机支付产品也是趋势下必然的产物,商家不光可以在商户平台发布各式产品以及资讯,持卡人也能使用远程支付或者近场非接支付的形式进行交易。 3.银行卡客户服务提高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及大数据时代下,基于数据的分析以及资讯获取的便捷,对于客户的服务已不局限与面对面的营销、维护。通过数据的分析,可将客户分级分层次并差异化客户关系运营,运用远程手机端或者PC端提供定制化服务,反向营销客户,使其买卖双方互转,从赢得客户充分信任和满意。 4.银行卡介质的多样化 银行卡的载体从存折、磁条卡发展到现在的IC芯片卡,也只是处在一个发展探索时期,而在未来的技术发展推动下,载体介质还会不断演变,例如近期移动推出了NFC-sim卡就是一个比较经典的代表,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远程支付的普及,未来的银行卡转变为数字或者代码是必然的,每个持卡人只需要以此数字或者代码绑定所以银行帐户就可实现取现或者消费,而POS机等老牌支付工具将退出支付产业。 5.银行卡风险管理的持续加强 伴随着银行卡产业的高速发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创新支付的日新月异,银行卡帐户信息安全、交易市场规范还是未来中国银行卡产业研究的一大课题。现行一些企业以及第三方都推出了虚拟帐户以及储值卡,打着安全便捷的旗帜让消费者使用,但相应的帐户安全以及管理也出现了很大的隐患,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携手人行。联合银联与银行多方共同制定规范进行整理。随着央行已累计下发牌照269张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会逐渐增大,恶性竞争、套用费率、支付产品的安全性等等都需要持续不间断的监管、以及出台合理的规范和法规约束。 ? ? ? ? ? ? ? ?

风险管理的起源和发展

风险管理的起源和发展 随着十八世纪工业革命的出现,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的诞生及运用,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社会财富大3:涌现,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新的风险损害也不断增加。尤其是随着社会化生产程度的提高,使得原来最为松散的社会联系变得十分紧密,这又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安全生产怠识的提高。在现代企业中,安全管理怠识得到了普遍增强。 风险管理最早起源于美国。1931年由美国管理协会保险部最先倡导风险管理。1932年美国纽约儿家大公司组织起纽约保险经纪人协会,该协会定期讨论有关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后逐渐发展为全美范围的风险研究所和美国保险及风险管理协会。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风险管理的兴起。风险管理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有其深刻的背景和原因。

首先,由于社会化生产程度的提岛,国内、国际市场的不断扩火,使得风险损害的范唞扩大了。如20 世纪30年代出现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整个世界的经济遭受了灾难性破坏;1973年一1976年的西方石油危机也给西方工业带来了巨大冲击;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东欧、苏联解体,使得国际社会发生了动荡。所有这一切,都会带来工厂停产或倒闭、破产,使得亿万劳动大军失业,这就增加了人们的恐惧与忧虑,同时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高科技的广泛运用,也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比如核辐射、核污染、航天飞机失事、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倾覆等等。 其次是利润最大化冲动。从长期来看,一个企业是否能取得预期利润,是企业能否生存的根本标志。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的直接冲动在于获得最大利润。然而,无论是高风险还是高技术行

浅谈国内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的现状和发展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学科论文 浅谈国内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的现状和发展 专业:电子商务 班级:电商0901 学号:10A10090101 姓名:陈明堃 指导老师:郭子禾老师 二零一二年六月

?摘要: 2010-2011中国网上支付年度监测报告显示:2010 年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行业强劲增长,整体交易规模达到 10105 亿元,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 2009 年增长 100.1%,实现全年翻番。2008 至 2010 年第三方网上支付交易规模年均同比增长率超过 100%,增速惊人。预计 2011 年交易规模将达到 17200 亿元,增长率为 70.2%。在我们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对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在我国的现状和发展做了讨论。 ?关键词:第三方电子支付、网上支付、电子商务 ? 1第三方电子支付的概述 1.1第三方电子支付的定义 电子支付是指用户通过电子终端,直接或间接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 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 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就是一些和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在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就可以通知付款给卖家,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 1.2第三方电子支付的优缺点 优点:相对于传统的资金划拨交易方式,第三方电子支付可以比较有效地保障了货物质量、交易诚信、退换要求等环节,在整个交易过程中,都可以对交易双方进行约束和监督。在不需要面对面进行交易的电子商务形式中,第三方电子支付为保证交易成功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缺点:这是一种虚拟支付层的支付模式,需要其他的“实际支付方式”完成实际支付层的操作;付款人的银行卡信息将暴露给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果这个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用度或者保密手段欠佳,将带给付款人相关风险;由于有大量资金寄存在支付平台账户内,而第三方支付机构并非金融机构,所以存在资金寄存的风险。 ? 2第三方电子支付的现状 2.1第三方电子支付的存在形式 第三方支付系统以功能可以分成两种形式: 一种是单纯的第三方支付,如银联电子支付、NPS网上支付等;另一种是以支付宝为代表的,具有电子钱包功能,可以进行电子现金的存取,消费帐单的显示。但事实上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最终都需要通过银行的网上系统来完成支付。

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论文

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论文 一、世界银行卡业格局 在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不断寻求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前提下,银行卡作为经济金融交易的一种媒介,其功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不断优化增加。如今,信用卡的发展和完善程度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市场的整合作用推动下,不仅诞生了花旗这样的业界航母,而且催生了几家世界级大银行卡组织。目前,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发卡机构有五家:VISA、MasterCard、JCB、AmericanExpress和DinersClub。除JCB诞生于日本外,其余四家皆来自美国。这些国际银行卡组织各雄踞一方,大力进军国际银行卡市场,以其资金、技术、服务的优势正逐渐渗透占领世界银行卡市场。 二、我国目前银行卡业现状 我国银行卡的起步是从代理国外信用卡开始的,准贷记卡是我国银行在总结代理境外信用卡业务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20世纪90年代,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凭借其发行准贷记卡产品所积累的经验,把银行卡应用于储蓄领域,由此产生了电子储蓄存折---借记卡。随后,各大商业银行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了借记卡的异地联网,大大促进了借记卡的交易量,使得借记卡在居民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支付作用日益突出。总体而言,我国银行卡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借记卡应用范围日益广阔;二是信用卡的消费日益活跃。信用卡作为个人消费信贷工具,在居民消费支付中的角色日益醒目,人们使用贷记卡的活跃程度大大高于借记卡;三是银联卡境外受理环境逐步改善;四是银行卡市场品牌格局逐步形成;五是银行卡风险管理日益加强;六是相关法律法规日益完善。 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我国银行卡发行量、交易额增长迅速,到2007年年底,全国的发卡量超过14.7亿张,交易额超111万亿元。银行卡在商户中的销售而产生的手续费支出,也由原来的微不足道上升为影响其利润的重要因素。对银行而言,银行卡正成为其业务发展和效益增长的新亮点。 三、我国银行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一是银行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截至2007底,我国各发卡机构累计发卡14。7亿张,信用卡8750万张,占59.5%,ATM机超过12.3

银行卡宣传活动方案

银行卡宣传活动方案 【篇一:银行宣传策划方案】 银行宣传策划方案 一、活动背景: 自从今年5月份某公用事业单位委托珠海工行、建行代收费用以来,前来该局各营业所以现金缴纳费的客户的数量正渐渐减少,从6、7 月两个月的统计数据分析,前来该局各营业所以现金缴纳费用的客 户平均占16%,银行收取现金费用的收入占某公用事业单位费用现 金收入的40%,数据表明该局推出的银行代收费用政策已初见成效,基本上达到了第一阶段的宣传目的。 调查中也了解到,由于银行代收费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银行 营业网点等候时间过长、银行营业人员不熟悉操作规程影响交费等题,导致有些客户仍然不愿意到银行交费,而且,有些客户对某公 用事业单位不收费改委托银行收款的政策仍存在不理解和抵触的情绪,向某公用事业单位甚至市政府部门投诉,给该局抄表员、窗口 收费员和局领导增加了不少压力,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各营业所的正 常运作。 因此,为了进一步深入持续推行银行代收费的政策,加快减少某公 用事业单位各营业所窗口人工收费的压力与降低经营成本开支,提 高服务质量,本方案提议举行“交费到银行”为主题的调查宣传活动。 二、活动目的: 了解仍然不愿意采纳到银行交费方式的用用客户的原因,为下一步 工作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再次宣传“交费到银行”的政策,鼓励人 们“交费到银行”。 三、宣传时间:

2006年11月 四、活动主题: 交费到银行真安全又方便 五、活动对象: 仍然不愿意到银行交费的15000户客户。 六、活动概述: 向不愿意到银行交费的客户发送调查函,了解其不愿意采纳到银行交费方式的原因,并向回函的客户赠送礼品。 七、宣传方式: 以邮资信封装置调查函,向15000户客户邮寄。 以邮资片制作调查回函,客户填妥调查回函,无须粘贴邮资可直接邮寄回某公用事业单位。 八、活动媒体介绍: 邮资封片即邮资明信片和邮资信封,是在普通明信片和信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直接将邮资印在明信片和信封,极大的方便寄信人,并在指定的位置可发布企事业单位的广告,是一种新型的广告媒体。邮资封片是邮政部门的专营业务,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随意经营。 邮资封片的特点: 1、权威性:由国邮政局统一发行,具有防伪功能和一定档次。 2、广告性:可在指定的位置发布企事业单位的广告内容。 3、方便性:含有邮资图案,免去粘邮票的麻烦。 4、收藏性:精美的邮资封片还是集邮爱好者的收藏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