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行卡产业的外部性特征

银行卡产业的外部性特征

银行卡产业的外部性特征
银行卡产业的外部性特征

银行卡产业的外部性特征

在网络经济学中,对网络外部性的解释是当消费同样物品的其他使用者的人数增加时,某一使用者消费该产品所获得的效用增值;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网络外部性是指当采取同样行动的代理人的人数增加时该行动所产生的净价值的增值。所以平常一般性的理解:网络外部性是其他人购买或使用某种产品或服务而授予此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的收益。虽然网络外部性不一定都是正的,现实中也存在不少负的网络外部性,但在大多数文献中所讨论的都是正的网络外部性的问题。这可以用最普通的通信网络E-mail为例来说明,如果使用它的人越多,它本身的价值就越高,老用户就可以得到额外的收益,这时E-mail就体现出正的网络外部性,但如果大家都使用这种方式,又有可能出现网络堵塞,E-mail使用者就会由于网络速度过慢而苦恼,这时就产生了负的网络外部性。所以说,网络外部性产生的福利不仅与使用者本身有关,还与参与网络的其他使用者的行为有关。

网络外部性根据产生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网络外部性与间接网络外部性。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通过消费同样产品的购买者人数对产品价值的直接影响而产生的。体现直接网络外部性的典型例子是通信网络,诸如电信市场、在线服务、E-mail等,随着消费这些产品的用户数量增加,网络本身的价值不断增加,带来了直接的网络外部性。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一种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互补品供选择,而且价格更低,使得消费者更偏好于消费此种产品,从而间接地提高了该产品的价值。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符合于硬件—软件范式的网络,最常见的是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当某种特定类型的计算机用户的数量增加时,就会有更多的厂商愿意生产这种计算机所兼容的软件,导致了使用这种类型的计算机用户可供选择的软件数量增加,体现出间接的网络外部性。

银行卡产业,不具有直接的网络外部性,持卡人数量的增加并不能增加单个持卡人使用银行卡而带来的价值或效用。但银行卡产业具有显著的间接网络外部性,在电子支付市场中,持卡人对银行卡的需求不仅取决于持卡费用和持卡人的规模,而且更取决于受理银行卡的商户规模,因为受理银行卡的商家越多,持卡人越可以方便地进行持卡消费,因此持卡所带来的价值越大:同理,商户对于银行卡的需求不仅取决于受理银行卡的成本和其他商户规模,而且更取决于消费者持有银行卡的规模,因为持卡人越多,商家受理银行卡业务的价值越大。由此说明,间接的网络外部性是银行卡产业的一个明显的经济学特征。

银行卡产业存在的另一种外部性为使用外部性,区别子网络外部性,即市场某一方的需求决策影响市场中另一方的成本与收益。对于持卡人而言,当存在多种支付手段可供选择的时候,如果持卡人在消费时选择现金支付,商家就要承担现金管理的成本,但同时节省了支付给银行的银行卡的相关费用;同理,对于商家而言,如果拒绝接受银行卡服务,持卡人将要承担携带现金所带来的成本,但同时节省了刷卡消费所必须付给银行的费用。所以说,支付系统的每一端用户的选择决策,会对另一端用户的福利产生影响。在网络发展初期,由于正反馈效应,市场双边的用户只有达到临界规模,网络才能够得以生存,所以此时(直接或间接)网络外部性非常重要。但是在网络达到一定规模后,网络外部性就变得不那么重

要了。对于使用外部性来讲,无论在网络发展的初期,还是进入成熟期以后,因为都涉及到网络的有效使用问题,这种外部性的重要性一直存在。

如何理解经济法的外部性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经济法学(公共选修)”课程期末试卷如何理解经济法的外部性? 答:在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中,所谓外部性,又称为外部效应是指经济行为主体的个体经济行为的外在影响,表现为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也就是说,外部性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外部影响,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主体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者因此而获得补偿。而外部性问题是与公共物品相互联系的,二者都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这种共同特征的存在导致了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搭便车”行为和其他只求获取不肯付出等源自人的“自利性”属性的行为。而这些行为产生的后果就是经济学理论中所说的外部效应。经济法的外部性与经济法的影响有共通之处,是指经济法的制定与实施活动对与此活动无关的第三人利益的影响,经济法主体的特殊性使经济法的外部效应变得难以避免,只能通过寻求法内措施与法外途径的结合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产生或弥补其后果。通过对经济法外部性的分析可以发现,外部性问题可能普遍存在于法的大部分领域。法律,包括经济法被经济学家视为是一种公共物品,因此,经济法本身同样存在着外部性问题。经济法外部性问题的产生首先是源于经济法的特征,如经济性、政策性和行政主导性等;其次是源于经济法的社会公共利益本位,这种社会公共利益本身的不确定和模糊性也导致了经济法外部性的产生。而在具体的经济法实践层面,这种外部性主要体现在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这两个环节。 一,通过对经济法特征的深入分析和解读,有利于我们认识经济法外部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深刻把握经济法特征与经济法外部性之间的关系。 首先,经济法具有经济性。因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发生在直接的物质再生产领域,具有明显的经济目的性。这种经济性的重要表现,“是经济法往往把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直接规定为法律”,“经济法对经济生活准则的表述”,通常是“由立法机关和其他有权机关直接将经济制度、经济技术性规范通过为法,使之具有法律效力。”如在经济制度方面,国家通过制定颁布《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国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税制,在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基础上,确定各自的财政支出范围,同时按照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预算收入。该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必然会影响到中央与地方的发展规划与经济运行,对中央和各地方而言,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额外收益和成本,从而在中央和各地方,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此外,在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层面,各种具体税种的实施条例、外商投资领域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关于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等;以及,在维护公平竞争和经济有序流转方面,《反不正当竞争法》和规范土地使用与流转的法律法规等,都会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各地方之间、各行业和产业之间,以及在各行业和产业内部,产生相应的额外收益或成本,亦即外部性,从而影响到社会经济生活的运行、发展。 第二,经济法具有政策性。由于经济法根源于国家对经济的自觉调控和参与,其要义就在于“对万变之经济生活及时应对,以求兴利弊害,促使经济尽速平稳发展,并提高国家及其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它的任务是实现一定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的要求,”因此,“经济的法律调整往往以政策先行,并赋予政策以法的效力,”而由于政策本身受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经济体制也非一成不变,经济法受其影响,

银行卡产业概述-复习要点

银行卡概论复习要点 一、银行卡起源 1.银行卡的起源 第一张信用卡的出现:1950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张塑料制成的信用卡——大莱卡。1952年,金融机构发行信用卡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起了开端。 借记卡的出现:20世纪80年代,ATM网络的发展催生了电子存折――现金提款卡,这是最早的借记卡。 储值卡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的交通领域以及大学校园开始出现仅限于特定范围内使用的单用途储值卡。 2.银行卡产品种类简介 按使用功能划分为:借记卡、信用卡、储值卡以及其他混合功能产品; 按信息存储介质划分为:磁条卡、芯片卡和虚拟卡; 按资信等级划分为:普卡、金卡、白金卡、钻石卡和无限卡; 按账户结算币种划分为:单币种银行卡、多币种银行卡; 按合作单位性质划分为:联名卡、认同卡; 按发行对象划分为:个人卡、单位卡。 3.银行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降低全社会支付成本,提高支付效率; 促进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 拉动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提高交易透明度,完善税源管理,强化社会信用文化; 推动制造业等相关行业发展。 二、银行卡现状 1.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 (1)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50-1970年):此时美国信用卡市场正处于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的阶段。 发展阶段(1970-2002年):产品快速发展、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多功能支付及政府政策促进,此阶段银行卡组织盈利模式基本成型。 变革阶段(2002年-至今):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发展及对持卡人权益保护的关注所带来的产业变革。

(2)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 传统市场: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增速继续领先,Visa、万事达在传统卡市场上仍然占据优势地位; 新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支付智能化、无卡化和钱包化趋势明显。 (3)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特点 产业参与主体进一步多元化;支付机构国际化势头旺盛;传统卡产品升级创新;产品服务体系持续得到完善;创新业务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支付安全隐患受到更多重视;投资并购趋势不改。 2.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 (1)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 萌芽期——代理外卡收单阶段(1979-1984年) 起步期——自主发卡阶段(1985-1992年) 形成期——金卡工程阶段(1993-2001年) 发展期——联网通用阶段(2002-2006年) 变革期——开拓创新阶段(2007年-至今) 政府的大力支持、联网通用和联合发展模式、银行卡市场的专业化发展、创建自主银行卡支付品牌、积极推进国际化是国内银行卡产业超常规发展的关键所在。 (2)国内发卡市场现状 信用卡交易规模增速上涨,借记卡交易规模增速下降;POS渠道银行卡交易笔数首超ATM,创新渠道市场份额上升明显;餐娱类和一般类商户交易规模速大幅下滑,新兴行业类商户交易规模增长较快;国内银行卡交易地区间差异显着;银行卡产品不断丰富,功能不断创新。 (3)境内银行卡受理市场 受理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受理市场的区域差异显着;受理市场秩序规范成果需要巩固,餐娱类与一般类受理商户占比有所下降;金融IC卡受理环境改造取得显着成果;创新渠道发展继续推进。 三、银行卡趋势 各类市场主体将加快创新转型,监管机构也会加快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系; 银行将进一步强化与商户和持卡人的关系,与非金融类支付机构的竞合关系深化; 银行卡产业加快升级,磁条卡将加速向IC卡迁移; 信用卡有望成为国内居民消费信贷的主要工具; 银行卡服务功能更加全面,注重民生领域。

2017年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考试精彩试题汇总情况

第一章:产业概述模拟题 共28题,当前第1题 在全球前十大发卡机构中,我们中国占了3席,是哪三家银行?(多选题) A、中国银行 B、中国工商银行 C、中国农业银行 D、中国建设银行 共28题,当前第2题 、银行卡产业发展将会呈现哪些趋势?(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3题 、目前境银行卡受理市场呈现出哪些特点?(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4题 哪些机构共同构成了银行卡产业链?(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5题 进入2007年,国银行卡产业步入一个开拓创新的新阶段,呈现哪些新的特点?(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6题 国际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多选题) A、产业参与主体进一步多样化 B、支付机构国际化势头旺盛 C、传统卡产品升级创新 D、投资并购趋势不改 E、支付安全隐患受到更多重视

F、创新业务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 G、产品服务体系持续得到完善 共28题,当前第7题 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主要收入来源是?(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8题 以下哪些是未来银行卡产业格局的趋势?(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9题 “金卡工程”是在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哪个时期启动的?(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0题 银行卡按使用功能可划分为?(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1题 、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的核心业务是?(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2题 自200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关于跨行交易收费的文件有哪些?(单选题)

D、以上都是 共28题,当前第13题 国的银行卡产品功能不断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4题 银行卡除了给我们的支付带来便利,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5题 、银行卡产业的什么特征使其发展成为一个非常独特的产业?(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6题 第一银行卡的产生是源自谁的想法?(单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7题 我国银行卡产业监管在联网通用阶段的监管方向是?(多选题) 共28题,当前第18题 以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新兴支付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支付呈现哪些趋势?(多选题)

外部性课后答案

第四篇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十章外部性 复习题 1.举出一个负外部性的例子和一个正外部性的例子。 答:负外部性的例子:化工厂排放的化学废气,污染了环境,但它却不必承担污染的全部成本。 正外部性的例子:在临街的自家院子里种花,既美化了自己家的环境,又使邻居和路人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具有正外部性。 2.用供求图解释生产中负外部性的影响。 图10-1 存在负外部性的供求图 答:生产中的外部性使该物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生产该物品的最优数量小于其均衡数量,即市场量。 3.专利制用什么方法帮助社会解决了一个外部性问题? 答:专利制利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专利发明者可以在一定时期排他性的使用自己的发明的权利,激励发明者更多地进行新技术研究,科技发明的正外部性内在化。 4.列出不用政府干预时也可以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的一些方法。 答:私人解决外部性所引起的问题的方法有:(1)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2)慈善行为;(3)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4)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5.设想你与一个吸烟者同住一间房,但你不吸烟。根据科斯定理,什么因素决定了你的室友是否在房间里吸烟?这个结果有效率吗?你和你室友如何达成这种解决方法? 答:根据科斯定理,如果我被迫吸烟所承受的成本大于我的室友吸烟所获得的收益,我的室友就不应该在房间里吸烟。如果我的成本小于室友的收益,她就可以在房间里吸烟。 我可以通过对她进行吸烟有害的教育,同时给她买一些糖果以缓解她不能吸烟的痛苦,来与她达成协议——她以后不在房间里吸烟。 6.为什么经济学家对庇古税作为一种保护环境免受污染的方法的偏好大于管制? 答:经济学家偏爱庇古税,首先是因为它减少污染更有效率。庇古税实际上规定了污染权的价格,并把污染权分配给那些减少污染成本最高的工厂。无论环境保护机构选择的污染水平是多少,它都可以用税收以最低的总成本达到这个目标。其次,庇古税对环境更有利。在管制政策下,企业被动地减少污染,一旦达到了管制的要求,它就没有理由再减少排污。税收控制激励企业主动减少污染,以尽力减少不得不为此支付的税收量。 问题与应用 1.你同意下列说法吗?为什么同意或不同意? A.“必须根据庇古税引起的无谓损失来评价庇古税作为减少污染方法的收益。” 答:不同意。庇古税与其他大多数税不同,它是存在负外部性时的正确激励,从而使资源配置接近于社会最优。庇古税既增加了政府收入,又增加了社会福利。 B.“负生产外部性要求对生产者征收庇古税,而负消费外部性要求对消费者征收庇古税。” 答:不完全同意。负生产外部性要求对生产者征收庇古税,这是正确的,这样可以使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负外部性。而负消费外部性要求对消费者征收庇古税,这种说法我不太同意。不仅可以对消费者,也可以对生产者征收庇古税。这都能够使有负消费外部性的物

银行卡作业

银行卡作业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近十年来,中国的银行卡产业快速发展,银行卡作为一种先进的支付工具和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个人支付方式之一,其普及和推广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请结合银行卡的发展历史、当前的经济现状及创新的支付方式,描述未来五到十年银行卡及支付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自从20世纪50年代,第一张信用卡大莱卡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支付结算方式,就注定了银行卡在以后的日子里会逐步成为整个社会最重要的个人支付方式之一。1952年,银行信用卡的出现、20世纪80年代借记卡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储值卡的兴起,以及期间的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为期奠定了强大的科技基础,而ATM机网络的不断完善更是为银行卡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银行卡其自身具有安全、高效、便利、快捷等特点,这些都决定了银行卡必然会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个人支付方式。银行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有效地降低全社会支付成本,提高支付效率;促进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拉动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交易透明度,完善税源管理,强化社会信用文化;推动制造业等相关行业发展等等。可见,银行卡的普及和推广对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于个人、于国家、与社会其重大意义可见一斑。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银行卡发展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依然很有前景。 从银行卡的普及程度,美国的个人支付体系比较完善,银行卡支付笔数、金额、银行卡支付占比等都处于不断持续增长的模式,欧盟、澳大利亚、亚洲等也是如此,可见,银行卡支付未来还是会保持不断增长的状态,银行卡支付方式会逐渐发展成为个人最主要的支付方式。同时,银行卡支付方式要保持不断增长使势头,就必须要不断丰富银行卡产品,这也是银行卡的发展方向。银行卡发行对

外部性及其矫正

外部性 定义: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所产生的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示例 生产中的负外部性 工厂在生产中所排放的污染物就是一种负外部性。它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包括政府治理污染的花费,自然资源的减少,以及污染物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生产中的正外部性 教育是一种正外部性。完善的教育系统培育出的人才,会对社会建设作出贡献,这是对所有人都有益的。建设一栋造型美观的建筑,让这个地区的所有人都可以欣赏到这一道风景线,也是一种正外部性。 以下文字比较多,时间多就看一下,我觉得红色的地方比较重要,仅供参考!!

外部性的本质及其解决途径内容提要: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可能会引起外部效应,这些外部效应可从不同的角度分类,当这些外部效应存在时,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决策中所依据的价格,既不能精确的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也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这样,依据失真的价格信号所做出的经济活动决策,肯定会使得社会资源配置发生错误,而达不到帕累托效率准则所要求的最佳状态,所以为了使得社会资源达到最合理的利用,具有最高的效率,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政府部门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使得外部效应达到最小,使得私人边际效益与成本基本上与社会编边际效益与成本一致,从而更好的实现帕累托效率。关键字:外部效应;资源配置效率;外部性效应的内在化;矫正性的税收;矫正性的财政补贴所谓外部性,按照萨缪尔森的观点,是指在生产和消费中,一个人的行为给他人带来未经当事人同意并以货币形式进行补偿的额外成本或收益的情形。外部性也即外部效应,简单的说,就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换言之,外部效应的本质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关于外部性的产生原因,西方学者普遍归结为公共物品的存在与市场机制的缺陷。“是因为公共财富出于制度和技术上的原因,其价值属性无法有效地划归私有而引起的。”而对外部效应可从不同的角度分类,但最基本的还是依外部效应所带来的后果分类,即可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不管是正的外部效应还是负的外部效应,只要存在,私人的边际效益与成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 手机支付是以手机作为支付终端,基于无线通信网络与后台服务器之间的远程信息交互(即远程支付),或基于手机与受理终端的近场信息交互发起支付指令(即近场支付),实现货币资金转移的支付方式。近年来,随着手机用户规模持续增长,智能终端不断普及,我国手机支付产业获得较快发展,新的业务模式、产品和技术形态不断涌现,手机支付正逐步成为提高支付效率、拓展支付服务、促进金融普惠的新兴支付方式。为鼓励业务创新,维护各方权益,防范支付风险,促进手机支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坚持市场主导,发挥产业合力,拓展小额便民支付应用 (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机构的创新活力。 手机支付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各参与主体正在积极探索建立相应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鼓励商业银行、支付机构、银行卡清算机构、通信运营商、手机终端

厂商、芯片制造商等产业链各方,在防范手机支付风险、保障客户权益的前提下进行有益的合作与尝试,探索、创新适宜的产品形态和业务模式,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各参与主体应抓住市场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到手机支付服务市场,共同建立公平、有序、高效的市场竞争机制,提升资源配臵效率,推动手机支付产业和市场健康发展。 (二)发挥各方优势,实现协作共赢。 手机支付产业链长、参与主体多,产业链各方应合理分工、加强协作,积极探索开放、共赢、可持续的业务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优势,在手机支付服务市场继续发挥基础性、推动性作用;支付机构应进一步利用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加强风险管理,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形成对传统支付服务的延伸与补充;银行卡清算机构应继续发挥在银行卡产业链中的枢纽作用,为手机支付业务提供安全、高效的银行卡交易处理与清算服务。 (三)提升便利性,推进金融普惠。 鼓励商业银行、支付机构与银行卡清算机构等产业相关各方基于可信服务管理平台(Trusted Service Manager,TSM)开展广泛、深入合作,探索实现和推广“一卡多应用”的商业模式,便利客户管理和使用多种支付应用,提升产品便捷性,改进客户体验。各参与方应协同加

1外部性

网络外部性研究 一、外部性与网络外部性 公认的最早论述外部性问题的是马歇尔。他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第四篇中提出了“外部经济”这一术语。其外部经济概念是指经济中外在于企业的因素变化对企业的有利影响,如知识增加、技术进步等导致单个企业的成本下降等。这种影响对产业是内在的,但对企业是外在的。庇古继承了“外部经济”的提法,补充了“外部不经济”概念,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外部性理论。 所谓网络外部性,其主流的观点倾向于从市场主体中的消费者层面来认识网络外部性。这种观点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当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时,就出现了网络外部性。也就是说,由于用户数量的增加,在网络外部性的作用下,原有的用户免费得到了产品中所蕴涵的新增价值而无需为这一部分价值提供相应的补偿(因此它属于外部性的一个特例)。主流的网络外部性文献,用网络外部性特指一种正的消费外部性,通常也称为网络效应或需求方规模经济。网络外部性是以计算机通信、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的重要特征。 如今,网络经济学文献中的“网络”概念,不但包括具体的、有物理形态的网络,如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铁路、航空等“有形网络”(physical network);也包括抽象的“虚拟网络”或“无形网络”(virtual networks),如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组成的系统、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组成的网络、服务等等。无论是有形网络,还是无形网络,都表现出一种共同特征:当消费者通过购买特定产品或服务加入某一网络时,他所获得的效用依赖于同一网络中使用同样产品或服务的人数。这种在特定消费行为方面的“互存性”(independency),被称为“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ies)。 网络外部性问题最先由罗尔夫斯((J.Rohlfs, 1974)进行系统研究,他发现“一个用户从通信服务中所获得的效用随着加入这一系统的人数增加而增加”。1985年,卡茨和夏皮罗(Katz, M. and Shapiro, C, 1985)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发表了“Network Externalities Competition, and Compatibility”一文,对其较为正式的定义为:随着使用同一产品或服务的用户数量的变化,每个用户从消费此产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效用的变化。 法雷尔和沙劳纳(J. Farrell and C.Snlone,1986)主要分析网络外部性对技术选择的影响,发现如果企业具备完全信息,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不会影响技术进步,市场均衡结果与社会最优一致;如果信息是不完全的,则可能企业都采用旧的低劣技术,非社会最优的技术。夏皮

电子支付产业的经济学分析

电子支付产业的经济学分析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中心重点课题“电子支付产业状况分析”最近完成一项报告认为,在电子支付产业特别是银行卡市场中,存在着发卡机构、消费者、商家、监管者等众多的参与者,其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合作博弈关系,表现最明显的是银行卡固有的网络外部性和双边市场关系。研究者就此现象做出研究和分析。 1.银行卡产业的网络外部性 在网络经济学中,关于网络外部性的叙述,最早由罗福茨(JeflreyRohlfs)于1974年在对电信研究的服务中发现,但比较完整的经济理论的探讨则由凯泽(Katz)和夏卜尔(Shapiro)(1985,1986)以及法尔(Farrell)和赛法尔(Saloner)(1985,1986)完成。在他们的文章中,对网络外部性的解释是当消费同样物品的其他使用者的人数增加时,某一使用者消费该产品所获得的效用增值;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网络外部性是指当采取同样行动的代理人的人数增加时该行动所产生的净价值的增值。所以平常一般性的理解:网络外部性是其他人购买或使用某种产品或服务而授予此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的收益。虽然网络外部性不一定都是正的,现实中也存在不少负的网络外部性,但在大多数文献中所讨论的都是正的网络外部性的问题。这可以用最普通的通信网络E—mail为例来说明,如果使用它的人越多,它本身的价值就越高,老用户就可以得到额外的收益,这时E—mail就体现出正的网络外部性,但如果大家都使用这种方式,又有可能出现网络堵塞,E—mail使用者就会由于网络速度过慢而苦恼,这时就产生了负的网络外部性。所以说,网络外部性产生的福利不仅与使用者本身有关,还与参与网络的其他使用者的行为有关。 网络外部性根据产生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网络外部性与间接网络外部性。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通过消费同样产品的购买者人数对产品价值的直接影响而产生的。体现直接网络外部性的典型例子是通信网络,诸如电信市场、在线服务、E—mail等,随着消费这些产品的用户数量增加,网络本身的价值不断增加,带来了直接的网络外部性。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一种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互补品供选择,而且价格更低,使得消费者更偏好于消费此种产品,从而间接地提高了该产品的价值。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符合于硬件—软件范式的网络,最常见的是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当某种特定类型的计算机用户的数量增加时,就会有更多的厂商愿意生产这种计算机所兼容的软件,导致了使用这种类型的计算机用户可供选择的软件数量增加,体现出间接的网络外部性。 此项研究所涉及的银行卡产业,不具有直接的网络外部性,持卡人数量的增加并不能增加单个持卡人使用银行卡而带来的价值或效用。但银行卡产业具有显著的间接网络外部性,在电子支付市场中,持卡人对银行卡的需求不仅取决于持卡费用和持卡人的规模,而且更取决于受理银行卡的商户规模,因为受理银行卡的商家越多,持卡人越可以方便地进行持卡消费,因此持卡所带来的价值越大;同理,商户对于银行卡的需求不仅取决于受理银行卡的成本和其他商户规模,而且更取决于消费者持有银行卡的规模,因为持卡人越多,商家受理银行卡业务的价值越大。由此说明,间接的网络外部性是银行卡产业的一个明显的经济学特征。 银行卡产业存在的另一种外部性为使用外部性,区别于网络外部性,即市场某一方的需求决策影响市场中另一方的成本与收益。对于持卡人而言,当存在多种支付手段可供选择的时候,如果持卡人在消费时选择现金支付,商家就要承担现金管理的成本,但同时节省了支付给银行的银行卡的相关费用;同理,对于商家而言,如果拒绝接受银行卡服务,持卡人将要承担携带现金所带来的成本,但同时节省了刷卡消费所必须付给银行的费用。所以说,支付系统的每一端用户的选择决策,会对另一端用户的福利产生影响。在网络发展初期,由于正反馈效应,市场双边的用户只有达到临界规模,网络才能够得以生存,所以此时(直接或间接)网络外部性非常重要。但是在网络达到一定规模后,网络外部性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对于使用外部性来讲,无论在网络发展的初期,还是进入成熟期以后,因为都涉及到网络的

第三章----外部性理论-Microsoft-Word-文档

第三章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的定义 外部性的类型 外部性的理论应用 教学目的: 1.理解外部性的定义,了解外部性的类型。 2.能够图解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掌握科斯条件下的庇古税。 教学重点与难点:帕累托最优定价,科斯条件下的庇古税。 第一节外部性的定义 外部性定义 图解外部性 一、外部性的定义 1.外部性的定义:英国经济学Marshall,A.提出来的概念。 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其它经济主体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并没有通过货币形式或市场机制反映出来。换句话说:外部性是指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 2.图解外部性

第二节外部性的类型 外部性的分类 外部性的特征 外部性的测度 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一、外部性的分类 1. 按有无产权划分 公共外部性 私人外部性 2.按影响方向划分 正的外部性(外部经济):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行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 负的外部性(外部不经济):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行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3.按影响途径划分 ?金钱的(市场的)外部经济 例:(1)鞋的需求量增加会导致皮革价格上升,影响皮包消费者的利益,但会刺激皮包制造商改造工艺,集约生产,提高皮革的利用效率。 (2)铁路开通与马车运输废业 (3)火车提速与飞机乘客减少的关系 特点:通过市场来实现: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 技术的外部经济 概念的缘由:Pigou,A.C.

例:(1)渔场过量捕捞的例子 (2)某一工厂处理废气的技术水平于洗衣价格 4)可转移的外部性 二、外部性特征 1.外部性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经济活动对他人的影响并不反映在市场机制的运行过程中,而是在市场运行机制之外。市场机制的基本特征是,如果经济主体的活动引起了其他经济主体收益的增减变化,这一经济主体必须以价格形式向对方索要或支付货币。如果发生了外部性,那么就不会有表现为价格形式的货币支付。因此,外部性发生于市场运行机制之外。 2.外部性产生于决策范围之外而具有伴随性 3.外部性与受损者之间具有某种关联性 4.外部性具有某种强制性。外部性是经济活动中的一种溢出效应,在受影响者看来,这种溢出效应不是自愿接受的,而是由对方强加的。例如,某工厂造成的空气污染,使附近居民因呼吸有害的空气而损害身体。 5. 外部性不可能完全消除 6.负外部性的存在首先引起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差异 三、外部性的测度(清华大学31页) 1)外部费用 2)私人费用 3)社会费用 4)环境费用 5)边际费用 6)边际私人成本 7)边际社会成本 8)边际成本递增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四、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1.外部不经济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从社会的观点来看:企业核算成本时,应考虑生产的所有费用,包括私人费用和外部费用。 从企业角度来看:只将私人费用纳入成本核算。 从企业角度讲要求的最佳产量大于社会考虑的该厂最佳产量。其差值代表了该企业的“过剩”产量。 2.外部经济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此时,存在外部收益,社会费用低于私人费用。该企的最佳产出低于社会

银行卡产业 概述

银联银行卡从业人员专业培训系列课程 《银行卡产业概述》 一、银行卡的产生与作用 1、银行卡的起源 第一张信用卡的出现:1950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张塑料制成的信用卡——大莱卡。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揭开了银行发行信用卡的序幕。 借记卡的出现:20世纪8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了降低网点服务成本,许多商业银行大力发展自动提款机(ATM)。ATM网络的发展催生了电子存折――现金提款卡,这便是最早的借记卡。 预付卡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的交通领域以及大学校园开始出现仅限于特定范围内使用的单用途预付卡。1993年,银行卡组织VISA发行第一张全球预付卡——Visa Travel Money。20世纪90年代中期,继多用途礼品卡发行之后,薪金卡、汇款卡、医疗卡等各类多用途预付卡纷纷涌现,预付卡市场日益繁荣。 虚拟卡的出现:2000 年3 月, 香港恒生银行为避免持卡人网购时敏感信息泄露, 推出了全球首张专供网上购物的虚拟信用卡。 2、银行卡产品种类 按使用功能划分为:借记卡、信用卡、预付卡以及其他混合功能产品; 按信息存储介质划分为:磁条卡、芯片卡和虚拟卡; 按资信等级划分为:普卡、金卡、白金卡、钻石卡和无限卡; 按账户结算币种划分为:单币种银行卡、多币种银行卡;

按合作单位性质划分为:联名卡、认同卡; 按发行对象划分为:个人卡、单位卡。 3、银行卡的作用 1)降低全社会支付成本,提高支付效率 银行卡的广泛使用可以减少因使用现金所产生的造币、运输、保管等环节的费用开支,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与此同时,银行卡作为重要的支付工具,其大规模应用还能提高支付效率。 2)促进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 随着银行卡功能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开展大部分个人业务都离不开银行卡,银行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向个人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平台。 3)拉动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银行卡的支付便利可以提升居民消费倾向,进而提高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4)提高交易透明度,完善税源管理,强化社会信用文化 银行卡的普及,不仅有助于完善税源管理、堵塞征管漏洞、控制地下经济,从而增加财政收入;而且有助于打击洗钱、赌博等经济犯罪,控制腐败行为。此外,银行卡的使用,还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文化建设。 5)推动制造业和互联网业等相关行业发展 银行卡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其产品技术标准的升级、支付渠道和支付终端类型的丰富,将推动相关制造企业的技术革新,并带动其规模扩张。 二、银行卡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1、国际银行卡产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 起步阶段(1950-1970年):此时的美国信用卡市场正处于一个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的阶段。 发展阶段(1970-2002年):然后进入了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特色包括产品快速发展;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多功能支付;政府政策促进;在这一阶段,银行卡组织盈利模式基本成型。 变革阶段(2002年至今):最后是变革阶段,在这一阶段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世界各国之间尤其是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相应地,人们对支付往来的便利性提出了需求,由此推动了区域性银行卡组织联盟的发展。 2、国际银行卡的发展特点

外部性理论

第一节外部性理论 1、含义:外部性(Externality)是指在缺乏任何相关交易的情况下,一方所承受的、由另一方所导致的后果。用效用函数表示为:U A =U A (X1 ,X2 ,X3 ,X4…… ;Y )。其中X i (I=1,2,3 ……,n) 表示 A 的行为,Y 表示除A 以外的所有其他个体的行为。其经济学含义是:一个人的效用除由其自身决定外,还受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不能由其自身控制的。换言之,一个人的福利不仅取决于自身的行为,而且还取决于其他人的行为。 2、分类: 1)外部成本:如果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蒙受损失而前者未补偿后者,就称为外部成本,或负的外部经济; (2)外部收益:如果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益而前者无法向后者收费,就称为外部收益,或正的外部经济。 3、外部性理论的渊源及演进 (1)马歇尔的外部性理论:马歇尔在1890 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外部经济”的概念。大致内容是:一个厂商的生产成本既取决于该工业的规模,也取决于各个厂商本身的规模。在分析这一问题时,马歇尔直接使用了外部经济的概念,为正确分析外部性问题奠定了基础。 (2)庇古的观点:庇古1920 年出版的《价值与财富》一书中论述了外部性,认为“ 外部性造成了私人边际产品与社会边际产品的之间的不一致”,并认为经济学家有责任解决这一问题。在治理外部性的经济手段方面,庇古从“ 公共产品” 问题入手,分析了厂商生产过程中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问题,认为两种成本的差异构成了外部性,从而提出了征收“ 庇古税” 作为治理外部性的方法,所以经济学上把征收“ 庇古税” 以治理外部性的经济手段叫庇古手段。 (3)奈特的观点:奈特在1924年发表的《社会成本解释中的一些错误》的论文,对庇古外部性成本的计算提出了异议。奈特认为,庇古在平均成本计算时没有把土地的费用计算在内,而只是把可变生产要素的成本计算在内,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其观点是:由于土地是私有的,只有将地租计算在平均成本之内才能得出最优的产量。此外,对于“外部不经济”产生的原因奈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外部不经济”源于对稀缺资源缺乏产权界定,若将稀缺资源划定为私人所有,则“外部不经济”将得以克服。可见,奈特已注意到了“外部不经济”产生的产权原因,开辟了对“外部性”问题进行研究的新方向。 (4)科斯的外部性理论:1960 年科斯发表了题为《社会成本问题》的论文,与庇古等人所持观点不同,科斯认为外部性的产生并非市场运行的必然结果,而是由于产权界定不清,因此,有效产权制度的确立和实施可解决外部性问题。同时他认为庇古在对外部经济进行治理时只对造成外部经济的一方进行限制是不对的,相反,双方都应当承担责任,只对一方进行限制,不利于该厂商的经营。科斯将外部性与产权以及制度变迁联系起来,将外部性引入制度分析之中,使人们对外部性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但是由于科斯的主要理论建立在较强的假定前提之下,而这些条件在现实中难以满足,使其理论难以成为政策依据。尽管如此,他提出的通过确立产权以消除外部性的思想对于解决环境问题仍具重要意义。 (5)米德的观点:1962 年米德发表了《竞争状态下的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全面分析了生产上的外部经济和不经济,他将外部经济产生的原因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无偿生产要素的作用。他以苹果园和养蜂场为例,认为苹果园面积的增加可以使养蜂场的蜂蜜的产量增加,但是养蜂场不必为蜂蜜的增加向苹果园支付费用。对这类外部性调整的方式有:(1)对

外部性读书报告

读米勒《管理困境》 ——关于科层失灵的探讨 政法xxx xxxxxxxxx xxx 读米勒《管理困境》 ——关于科层(企业)管理困境的探讨对于作者盖瑞.j.米勒(https://www.doczj.com/doc/4e9855162.html,ler)知之甚少, 只了解其为美国华盛顿大学 这是一本由一位当代政治学家所撰写的“企业内部的经济分析”,是一本为学术界和管理 界所撰写的非同于“管理经济学”的“企业经济学”。这是一部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探 讨科层(企业)之存在理由、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及其困境的理论性著作。 一、科层 自从资本主义市场发展以来,市场在经济中发挥作用越来越明显。经济学主要创始人亚 当?斯密在《国富论》评论:“自由市场是无形的手”。市场看似自由、杂乱,但是竞争性的市 场会有效地地配置资源。然而,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在资源的配置上,存在自身缺陷 和外在不足,它也有它自身难以弥补的缺点——那就是市场失灵。(正文p37-39) 以下详细介绍市场失灵的原因:(正文p25-26,p39-49) 1、信息不对称。当存在信息不对称时,消费者与生产者难以达成互利的市场交易,这主 要因为人是理性的,这也是导致科层管理的困境主要原因。 2、外部性。在经济学中,外部性是指参加交易人的行为影响第三者,例如在一个团队中, 每个人的生产力水平可能取决于其他人的努力水平,随意可能导致卸责。 3、市场垄断。市场之所以会一起资源的高效率配置正源于他的自由竞争,但是,垄断的 出现就会丧失自由竞争性,因此就难以造成高效率。 业’、‘组织’”。在中文中我们理解成企业,总而言之是一种组织。(译者的话p3,导言 p16) 同市场失灵一样,科层也不是万能的,科层也会失灵,科层也会遭遇它的管理困境。 二、科层管理困境 著名的“囚犯困境”会给我们解释这个问题:(正文p30-37) 甲和乙是两个被捕的嫌疑罪犯(共犯),为了使他们承认犯罪,检察官实施一个计划,如 下表: 女检察官为了破案,将甲乙两人陷入“囚犯困境中。假如甲乙两人为了自身利益,又在 不同的房间中被审问(类似于信息不对称),为了更好的利益只好承认(即使两人是清白的), 但是这正中了女检察官的心意。而且这也不只是存在于学术上,在美国追捕女巫事件中切实 发生。 三、科层管理困境的具体表现与分析 (一)、集权与分权孰优 当利己的行为和讨价还价导致低效率时,科层是一种解决机制。但是,一旦科层的行政 权威建立,制度问题仍然存在:谁应该为企业做权威决策? 1、集权局限 1943年老福特去世后,亨利?福特二世取得企业的完全控制权,但是他很快意识到:仅 仅拥有对一群人的独裁权力是不够的。正如他对助手所说:“很明显,我的知识不足我经营这 个地方”。(正文p106) 在早期的中世纪管理思想家中,马基雅维利在其《君主论》中所设想的领导具有绝对权 力,类似一个独裁者。然而,他仍认为,即使具有绝对权力的君主也需要得到准确的信息与

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8)

2018年6月20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在北京发布的《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8)》(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银行卡累计发卡量达70.3亿张,人均持卡5.06张。 1、信用卡发卡量加速增长,截至2017年末,信用卡累计发卡量7.9亿张,当年新增发卡量1.6亿张,同比增长25.9%。 小编觉得这个数据信用卡人均5.06张,这个人均不太对,里面肯定有刷数据成分,很多老人孩子,小城市小县城乡村的人是没有信用卡的,这样来说的话,人均10 张都不止,专业玩卡圈子里面的很多人都有一二十张信用卡,都拿信用卡来赚钱还有炒房了,现在银行的债务有些可怕! 2、信用卡、借记卡的活卡率均上升,借记卡的活卡率更是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下降的趋势,达66.2%。 (银行卡累计发卡量和活卡量) 2017年,按全国人口计算,银行卡人均持卡量在2014年到2016年的基础上持续增长,年末人均持卡数5.06张。其中,借记卡人均持卡数4.49张,信用卡人均持卡数0.57张。 《蓝皮书》显示,银行卡安全性在不断提升,但目前仍存欺诈损失风险。2017年信用卡欺诈损失排名前三的欺诈类型为伪卡、虚假申请和互联网欺诈,与2016年情况一致。大多数欺诈损失为伪卡损失,虚假申请次之,但伪卡损失占比较2016年略有下降。2017年借记卡主要集中于电信诈骗、互联网欺诈和伪卡。 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卡专业委员会年会20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以“强化风险防控,为支付安全保驾护航”为主题,会上发布和解读了《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8)》,同时,银行卡专业委员会携手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共同启动了中国银行业“支付安全”宣传月暨“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

西方经济学试卷(答案)

《西方经济学》平时作业(2) 一、填空题: 1.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称为经济成本。 2.短期边际成本是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 3.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这个相交点被称为收支相抵点;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这个点被称为停止营业点。 4在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之前,长期边际成本小于长期平均成本;而在相交之后,长期边际成本大于长期平均成本。 5.在经济分析中,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6.根据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行业的进入限制、产品差别,可以把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四种类型。 7.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而在其他市场上,一般是平均收益大于边际收益。 8.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决定者,它按照自己规定的价格出售产品,而不像完全竞争企业那样是价格的接交者,按照既定的市场价格出售产品。 9.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的成功取决于产品差别竞争。 10.现代寡头理论就是运用博弈论来研究寡头行为。 1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 12.劳动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表明劳动的需求量与工资成反方向变动。 13.由于资本而提高的生产效率就是资本的净生产力。 14.经济租是指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获得的超过他们所希望得到的市场收入。 15.正常利润是一种特殊的工资,其特殊性就在于其数额远远高于一般劳动所得到的工

资。 16.收入再分配政策主要有两大类,即税收和社会福利政策。 17.公共物品是由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竟争性。 18.外部性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 19. 价格管制是政府控制垄断者产品的价格。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自然垄断行业,其原则有三种,一是边际成本定价,二是平均成本定价,三是确定一个合理的资本回报率,按成本加这种回报率定价。 20. 拥有信息多的一方以自己的信息优势来侵犯拥有信息少的一方的利益,实现自己利益的可能性被称为道德危险。 21.由于政府引起的资源配置失误就是政府失灵。 二、选择题 1. 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短期是指:( C ) A.1年内 B.只能调整一种生产要素的时期 C.只能根据产量调整可变生产要素的时期 D.全部生产要素都可随产量而调整的时期 2.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是因为( B ) A.边际效用递减 B.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C.规模经济 D.内在经济 3.下面关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C ) A.如果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可能上升或下降 B.边际成本上升时,平均成本一定上升 C.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一定下降 D.平均成本下降时,边际成本一定下降 4.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是( A ) A.先减后增 B.先增后减

银行卡产业的外部性特征

银行卡产业的外部性特征 在网络经济学中,对网络外部性的解释是当消费同样物品的其他使用者的人数增加时,某一使用者消费该产品所获得的效用增值;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网络外部性是指当采取同样行动的代理人的人数增加时该行动所产生的净价值的增值。所以平常一般性的理解:网络外部性是其他人购买或使用某种产品或服务而授予此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的收益。虽然网络外部性不一定都是正的,现实中也存在不少负的网络外部性,但在大多数文献中所讨论的都是正的网络外部性的问题。这可以用最普通的通信网络E-mail为例来说明,如果使用它的人越多,它本身的价值就越高,老用户就可以得到额外的收益,这时E-mail就体现出正的网络外部性,但如果大家都使用这种方式,又有可能出现网络堵塞,E-mail使用者就会由于网络速度过慢而苦恼,这时就产生了负的网络外部性。所以说,网络外部性产生的福利不仅与使用者本身有关,还与参与网络的其他使用者的行为有关。 网络外部性根据产生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网络外部性与间接网络外部性。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通过消费同样产品的购买者人数对产品价值的直接影响而产生的。体现直接网络外部性的典型例子是通信网络,诸如电信市场、在线服务、E-mail等,随着消费这些产品的用户数量增加,网络本身的价值不断增加,带来了直接的网络外部性。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一种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互补品供选择,而且价格更低,使得消费者更偏好于消费此种产品,从而间接地提高了该产品的价值。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符合于硬件—软件范式的网络,最常见的是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当某种特定类型的计算机用户的数量增加时,就会有更多的厂商愿意生产这种计算机所兼容的软件,导致了使用这种类型的计算机用户可供选择的软件数量增加,体现出间接的网络外部性。 银行卡产业,不具有直接的网络外部性,持卡人数量的增加并不能增加单个持卡人使用银行卡而带来的价值或效用。但银行卡产业具有显著的间接网络外部性,在电子支付市场中,持卡人对银行卡的需求不仅取决于持卡费用和持卡人的规模,而且更取决于受理银行卡的商户规模,因为受理银行卡的商家越多,持卡人越可以方便地进行持卡消费,因此持卡所带来的价值越大:同理,商户对于银行卡的需求不仅取决于受理银行卡的成本和其他商户规模,而且更取决于消费者持有银行卡的规模,因为持卡人越多,商家受理银行卡业务的价值越大。由此说明,间接的网络外部性是银行卡产业的一个明显的经济学特征。 银行卡产业存在的另一种外部性为使用外部性,区别子网络外部性,即市场某一方的需求决策影响市场中另一方的成本与收益。对于持卡人而言,当存在多种支付手段可供选择的时候,如果持卡人在消费时选择现金支付,商家就要承担现金管理的成本,但同时节省了支付给银行的银行卡的相关费用;同理,对于商家而言,如果拒绝接受银行卡服务,持卡人将要承担携带现金所带来的成本,但同时节省了刷卡消费所必须付给银行的费用。所以说,支付系统的每一端用户的选择决策,会对另一端用户的福利产生影响。在网络发展初期,由于正反馈效应,市场双边的用户只有达到临界规模,网络才能够得以生存,所以此时(直接或间接)网络外部性非常重要。但是在网络达到一定规模后,网络外部性就变得不那么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