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说课稿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说课稿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说课稿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说课稿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2节乘法公式的第二课时一完全平方公式。下面我将从教材与目标,学情分析与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分析及教学评价与反思这4个

维度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首先,我先从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这3个方面来诠释“教材与目标”。

本课内容主要研究的是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代数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法、幕的运算和整式乘法后进行的。乘法公式的推导是初中数学中运用推理方法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开端,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对简化某些整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很有帮助。

同时它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必备基础。学生以后学习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勾股定理等知识和重要的数学方法“配方法”的时候会反复的应用这个公式。最后公式的发现与验证为学生体验规律探索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模式,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依据课标和教材对本课的要求,我确定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为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感受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为通过推导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有

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鼓励学生自己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来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我将教学重点设定为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结构特点和语言表述,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同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推导公式,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与化归的数学思想,从而来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与教法学法

八年级的学生年龄基本都在十四岁左右,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青春期中期。此阶段的学生,个

人意识增强,渴望归属感和被认同。如果课堂气氛沉闷单调,他们也会较快的感到疲劳烦躁。针对学生的心智特征及本课实际,我以“引”为主,主要采用启发引导,合作交流的方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建构知识。

教法和学法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好的教学策略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主动的、生动团结的、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和创造,从而产生好的学习策略。

这一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发展迅速,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左右脑的联系还未最后发育完善。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在教学中注重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加强了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着重强调了数形结合思想。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左右脑优势互补,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下边我来重点说说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引公式,激情引趣”;“证公式、以形推数”;“说公式,提炼提升”;“练公式,学以致用”和“畅所欲言,课时小结”,环环

相扣,循序渐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引入时,我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阜阳实验中学7班和11班

原来所负责的卫生区均为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由七年级升入到了八年级。两个班都要求扩大所

负责卫生区的面积。7班卫生委员要求将原卫生区的边长增加b米,扩充为一个边长为(a+b)米

的大正方形。11班则要求再增加一块边长为b米的卫生区。两个班增加后的卫生区总面积一样吗?

这时候,学生之间出现分歧,弓I爆本节课的争论点,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调动

了学习积极性。

问题如何解决?我引导学生利用图形来表示两班增加后的卫生区总面积。从这两个图形上学

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个总面积并不相等,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两数和的平方并不等于两数的平方和。因为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时,容易受到积的平方的运算法则的负迁移,误认为a与b和的完全平方等于a2与b2的和,所以此问题情境的设置一方面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激情引趣,另一方面为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正确认识公式结构上的特点做好了铺垫,

两数和的平方到底应等于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入到第二个环节:“证”公式,以形推数。

由原来的知识储备和情境问题中图形的提示,学生一般能想到两种证法。禾U用多项式的乘法和利用“数形结合”来以形推数。

为了培养学生用图形来解释数的能力,我进一步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求同一个图形的面

积,进行发散思维。这个过程也正是引导学生运用“面积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面积法”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后边伟大的勾股定理的产生就和“面积法”密不可分。其实这种方法也正是代数恒等式思想的重要体现。学生小组讨论,通过多种方法对图形进行分割,把所得的结果在同组中交流,并派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从而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屏幕上展示的为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思路的预案。当然,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我也期待着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随时出现新的思路,给我以惊喜。

本环节我引导学生充分的感受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这正是本节课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由于第一种方法最简单、直观,因此可以用以动画的形式再一次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进而使本节课的难点简单、明了化。

接着,我告诉学生:我们学的完全平方公式是一对双胞胎,还有一个是两数差的平方。给学

生一定时间自由讨论,探究a与b差的平方,为学生创设一个对前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迁移的机会。

为什么还要探索两数差的平方公式呢。我们知道,两数差的平方虽然可以转化成和的平方,但在实际应用中,实践表明还是把它们分开来用更方便一些。

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可能会得到以下三种方法。我首先肯定这些方法都很好。例如第二

种方法,把a与b差的平方,看成是a与(-b)和的平方,体现了化归的思想,很有创造性。

方法3 中学生自己构建图形,这使学生对刚学过的“和的平方”这一教学环节中所领会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迁移建模,也正是通过升华已学知识来生成新知识的的过程。当然部分学生受迁移能力水平所限,可能在自己构建图形时出现困难,教师对于这部分学生要特别的加以关注辅导。

同时此环节通过再次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表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来以形推数,将难点简单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至此,这节课推导出了两个公式,也就是完全平方公式。此时我板书课题,通过“点题”来强化教学主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公式,进入到本课的第 3 个教学环节“说”公式,提炼

提升,将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转化为文字叙述。我适时补充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首平方,尾

平方,2 倍首尾在中央” 。

基本的数学运算是数学知识最直接的应用,也是学生体会公式优势的最佳时机,因此第 4 个教学环节设计为“练”公式,学以致用。

首先师生共同来完成两道例题。例1 强调了对公式结构的把握。例题2 我则设计成了“速算比赛”的形式,通过运用公式进行简便运算来使学生体会到公式的实用价值,培养求简意识。

课时练习第一题以“生活在线”的形式呈现,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活动题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最后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畅所欲言, 课时小结”。加深学生对公式特点的认识,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作业布置时分层进行,,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下面是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体现了“条理性”

和“实用性”原则。

最后我来说一下本课的教学评价与反思,本课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注意评价的内容、主体和形式的多样化。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与发展功能,促进学生的自主评价。

在教学中本课以公式探索为载体,以猜想、验证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了由问题情境到建构模型,解释应用的探索过程,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

在课堂上我没有将重点放在公式的大量练习上,而是更多地去关注公式的发现和探究过程,这样做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发现,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拥有

一双更加矫健的翅膀,去翱翔在苍穹之下,云端之上!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最后,让我在此对各位的倾听表示感谢,敬请多加指导。

6 完全平方公式 教案 表格版 (2)

1.6 完全平方公式 第1课时 完全平方公式 一、探索公式 问题1.利用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计算下列各式,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1)()()()=++=+1112p p 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22=+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112p p p _____ 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22=-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2=+b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____________2=-b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上述六个算式有什么特点?结果又有什么特点? 问题3.尝试用你在问题3中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2b a +和()2b a -的结果. 即:2()a b += 2()a b -= 问题4:问题3中得的等式中,等号左边是 ,等号的右边: ,把这个公式叫做(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 问题5. 得到结论: (1)用文字叙述: (3)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 问题6:请思考如何用图15.2-2和图15.2-3中的面积说明完全平方公式吗? 问题8. 找出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结构上的差异 二、例题分析 例1: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过来. (1)(a +b )2=a 2+b 2; ( ) (2)(a -b )2=a 2-b 2; ( )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下午)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完全平方公式(板书)。 接下来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的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教学设计。 一、教材 对教材准确无误的分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先决条件,首先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材。 我将从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三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材进行说明。 首先是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我所选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完全平方公式是第15章第2节第2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及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完全平方公式,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应用与深化,又为学生以后学习利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探究因式分解打下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我确立了如下三维目标。 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其次,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树形结

合及建模的思想。 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该目标具体到本节课为,通过代数式的恒等变换,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及公式的直接运用。 由于在探究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动手、观察、猜测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但对于8年级的学生而言,其形象思维能力仍占主导地位,在探究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对公式中字母a、b的广泛含义的理解与正确应用,并会灵活地选用模型。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在对教材进行分析的同时,还会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有针对性的教学,接下来说说学生。 8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经具有了初步归纳问题的能力。但是他们全面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启发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将他们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充分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学法教法 分析完学生的情况,我还会采用适当的学法和教法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1 北师大版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非常感谢能为我提供这样一个难得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完全平方公式。 以下我就四个方面来介绍这堂课的说课内容:第一方面教材分析,第二方面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第三方面教学程序,第四方面设计说明与评价。 一、教材分析 [说课内容]: 我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所说的课题是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整式的运算》的第8节《完全平方公式》。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完全平方公式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重要的数学方法“配方法”的基础也是依据完全平方公式的。而且它在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分式运算及其它代数式的变形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内容共安排两个课时,这次说课是其中第一个课时。完全平方公式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掌握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及平方差公式基础上的拓展,教材从具体到抽象,由直观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测、进而论证,最后建立数学模型,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建模思想。 [教学目标和要求]: 由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情况我将三维目标定义为以下三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理解并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能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优势,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 情感与态度目标: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喜悦,树立自信心。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根据对学生学习过程分析及课标要求我把重点定为: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及公式的直接运用。而难点应为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以及对公式中字母a、b的广泛含义的理解与正确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多处留有空白点以供学生独立研究思考。

新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完全平方公式(2)》教案

第六章 整式的乘除 第7节 完全平方公式 教学过程 一 引导回顾 搭建桥梁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完全平方公式,那么什么是完全平方公式?学生默写,找几个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提问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下边学生默写.) [生1]首平方,尾平方,2倍乘积加减放中央. [生2]2222)(b ab a b a ++=+ ; 2222)(b ab a b a +-=-. [师]很好,利用公式完成下面的题目: (1) 2)2(y x + ; (2)2)32(y x +-; (3) 2)32(y x --; (4) 2)31(a - .

学生活动:(同学们积极回答问题,学生板演,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完成4道题.) [生1]答案为(1)224y x +;(2) 2294y x +; [生2]答案为 (3) 229124y xy x ++;(4) 2961a a +-. [师]大家看做的好不好? [生1]第一个学生做错了,他忘了完全平方公式展开的是三项的,他漏掉了中间的二倍的乘积这一项. [师]很好.同学们平时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展开的项数.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 (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堂课的学习方向首先仍是对于完全平方公式的进一步巩固应用,因而复习是很有必要的,这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 新课讲解 1自主探究: [师]如果没有计算器,我们该怎样计算2102, 2197更简单呢?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独立思考. [生1]可以直接用102102?,197197?这样算出来。 [生2]可以把2102看做()2 2100+,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同样可以把2197看做()2 3200-,再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 [师]很好.同学们的思维很敏捷.那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个同学的做法简便呀? [生1]第二个学生的做法简便. [师]那同学们尝试把第二种做法写下来,找两个学生黑板板演. [生1]2102=()22100+=21002221002+??+10404440010000=++=. [生2]2197=()2 3200-38809912004000033200220022=+-=+??-=. [师]写的非常好,和你对比一下,看谁写的更好? (教师对每位答案正确的学生都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如:好!很棒!这位同学思维敏捷!很扎实等,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能够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一些有关数的简便运算, 进一步体会完全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7页

《完全平方公式(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完全平方公式》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整式的运算》中的内容,属于初中数学四个学习领域中的“数与代数”。完全平方公式,是在同底数幂的乘法、整式乘法后,对其特殊情况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公式之一,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完全平方公式是数学“配方法”的基础,也是其它代数式变形的基础——因式分解的逆运算,是后续学习的知识铺垫;而且该部分知识,在学习了平方差公式基础上,对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整体和转化思想,有重要意义;作为解题工具,它在其它学科中也有应用。所以,该部分知识在数学中地位重要、作用重大,是重点,也是难点。 本节内容共安排两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一个课时。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实例推导出完全平方公式,利用公式计算。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水平:学生已经具有幂运算性质与整式乘法法则的知识; (2)能力和方法水平:通过上述知识和平方差公式的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符号感、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也具备特殊——一般——特殊的思想方法。 (3)心理水平:好奇,表现欲较强。 (4)思维水平:认识事物时,经验占主导。 本班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基础扎实,学习习惯好,有的学生基础和学习能力稍差。还需要多鼓励,帮助。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描述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和它的由来。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优势,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喜悦,树立自信心。形成事实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完全平方公式优秀说课稿

完全平方公式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完全平方公式”,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二节乘法公式的第2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展开我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代数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法、幂的运算和整式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初中代数中运用推理方法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开端。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对简化某些整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很有帮助,同时也是后续学习的必备基础,学生以后学习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勾股定理和“配方法”等知识的时候会反复地应用这个公式。由此可见,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和启下的作用。 2 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学内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完全平方公式。 教学难点确定为:对公式中字母a、b任意性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认知状况、学习困难、年龄特征、心理特征)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多项式乘法法则、平方差的探索过程,对“完全平方公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顺利完成本节课打下了基础,但是“完全平方公式”这节课,由于抽象程度较高,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困难。八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个人意识增强,渴望归属感和被认同。针对学生的心智特征及本课实际,我将采用启发引导,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建构知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推导完全平方公式,理解并掌握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能用文字、字母表达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计算、观察、实验、证明等方法探索完全平方公式及其运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认识公式推导过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在应用中体会公式的实用价值,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四教法选择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广厚中心学校 冯桂秋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龙江县广厚中学冯桂秋说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完全平方公式》(第一课时)。 以下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来介绍这堂课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完全平方公式是在学习了代数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法、幂的运算和整式的乘法之后学习的,是对多项式乘法中出现特殊算式的一种归纳、总结,通过乘法公式的学习对简化某些整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有较大好处。 完全平方公式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公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配方法”的基础是依据完全平方公式。而且它是学习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分式运算的基础,是进一步研究《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工具性内容。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本节课将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理解并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能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体会数、形结合的优势,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体验数学建模的思想。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并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喜悦,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对学生学习过程分析及课标要求我把重点定为:体会公式的推导,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及公式的直接运用。 难点为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以及对公式中字母a、b的广泛含义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多处留有空白点供学生研究思考。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索,启发引导,合作交流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和交流。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遵循知识产生过程,从特殊→一般→特殊,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中。 (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变成生动、形象、直观,提高教学效率。 (三)学法指导:学法上,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自己归纳出运算法则。 三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正在上升阶段,自我认同感强,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抓住这些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4.2.2 完全平方公式 教案

14.2.2完全平方公式 教学目标: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解释.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条理性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几何解释、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完全平方公式 (一)提出问题,学生自学 1.问题:根据乘方的定义,我们知道:a2=a·a,那么(a+b)2应该写成什么样的形式呢? (a+b)2的运算结果有什么规律?计算下列各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p+1)2=(p+1)(p+1)=_______;(m+2)2=_______; (2)(p-1)2=(p-1)(p-1)=________;(m-2)2=_______; 2.学生探究 3.得到结果:(1)(p+1)2=(p+1)(p+1)=p2+2p+1 (m+2)2=(m+2)(m+2)= m2+4m+4 (2)(p-1)2=(p-1)(p-1)= p2-2p+1 (m-2)2=(m-2)(m-2=m2-4m+4 4.分析推广:结果中有两个数的平方和,而2p=2·p·1,4m=2·m·2,恰好是两个数乘积的二倍.(1)(2)之间只差一个符号. 推广:计算(a+b)2=_____ ___ (a-b)2=_____ ___ (二)得到公式,分析公式 1.结论:(a+b)2=a2+2ab+b2 (a-b)2=a2-2ab+b2 即: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的积的2倍. 2.几何分析: 图(1),可以看出大正方形的边长是a+b,它是由两个小正方形和两个矩形组成,?所以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这四个图形的面积之和.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北师大版〔优秀篇〕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第一课时) 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完全平方公式》(第一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内容的分析、学生学情的分析、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反思的设计等六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内容的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完全平方公式是整式乘法,特别是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拓展,是初中阶段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后继学习其它化简与计算,特别是配方法和勾股定理及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学习它,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合理猜想、推理论证、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将现实模型数学化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因此,它在初中数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我根据新课标对知识、能力和德育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及本节课的知识特点,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作用; (2)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 2.能力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合感和推理能力; (2)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了解数学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探索算法的多样化,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语言表达、几何解释; 2、难点: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 (四)教(学)具准备

完全平方公式第2课时 备课教案学案素材

6 完全平方公式 第2课时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情景导入置疑导入归纳导入复习导入类比导入悬念激趣 情景导入活动内容: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的公主被妖怪抓到了森林里,两个农夫一起去森林打猎时打死了妖怪救出了公主.国王要赏赐他们,这两个农夫原来各有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土地,第一个农夫就对国王说:“您可不可以再给我一块边长为b米的正方形土地呢?”国王答应了他,国王问第二个农夫:“你是不是要跟他一样啊?”第二个农夫说:“不,我只要您把我原来的那块地的边长增加b米就好了.” 国王想不通了,他说:“你们的要求不是一样的吗?”你认为他们的要求一样吗? 大臣们开始讨论这个问题,最后一个聪明的大臣解决了国王的疑惑! 国王和大臣们…… 图1-6-7 [说明与建议] 说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新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也让聪明的学生进一步体会了a2+b2与(a+b)2的关系,这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建议:1.引导学生用上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帮助国王解开这个迷;2.提示学生可以画图进行分析.学生画完图形后,教师找画得比较好的图形进行投影展示.3.画图表示第一个农夫的土地扩大后的面积为(a2+b2)平方米.4.画图表示第二个农夫的土地扩大后的面积为(a+b)2平方米.5.请同学们观察两图,能够发现什么?学生交流讨论后,找学生代表发言. 复习导入活动内容1: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 问题1:完全平方公式用字母如何表示? 问题2:完全平方公式用语言如何叙述? 问题3:完全平方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什么?

活动内容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2x+3y)2;(2)(-2x-3y)2. [说明与建议] 说明:通过学生的回顾交流和计算,进一步巩固完全平方公式,熟练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也为下面探究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数或代数式的简便运算做铺垫.建议:学生口答前面的问题后到黑板上板书活动2的解答过程. 类比导入利用平方差公式可以简便计算998×1002的值,若没有计算器的情况下,你能很快算出9982的结果吗?还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吗? [说明与建议] 说明:通过类比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便计算,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导入新课做准备.建议:可先让学生计算998×1002,然后再提出后面的问题,让学生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9982不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不能套平方差公式,为提出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简便计算做铺垫. 悬念激趣[师]请同学们探究下列问题: 图1-6-8 一位老人非常喜欢孩子.每当有孩子到他家做客时,老人都要拿出糖果招待他们.来1个孩子,老人就给这个孩子1块糖,来2个孩子,老人就给每个孩子2块塘,来3个孩子,老人就给每个孩子3块塘…… (1)第一天有a个孩子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 (2)第二天有b个孩子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 (3)第三天有(a+b)个孩子一起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 [生](1)第一天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a2块糖. (2)第二天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b2块糖. (3)第三天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a+b)2块糖. [师]第三天老人给出去的糖果和前两天给出去的糖果总数一样吗?请你用所学的公式解释自己的结论. [说明与建议] 说明:采用“情境——探究”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领会完全平方公式的内涵.建议:教师可进一步设计如下问题:能不能将(a+b)2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呢?用同底数幂相乘的性质(a+b)2=(a+b)(a+b),再结合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引导学生探究出规律.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课件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课件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课件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课件1 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完全平方公式》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八节的内容。本课为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多项式的乘法,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课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多项式相乘法则和图形解释而得到完全平方公式,进而理解和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对以后学习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换元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2.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证明。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对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思想的渗透。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与公式的应用 难点:完全平方公式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教法和学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学中逐步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知识全过程。 (3)由易到难安排例题、练习,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课件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八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乘、除及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对多项式乘法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因式分解》《配方法》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

201x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 1.6 完全平方公式(2)教案 北师大版

2019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 1.6 完全平 方公式(2)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课题 1.6.2 完全平方公式 教学目标 1.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一些数的简便运算; 2.综合运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整式的简便运算。 重点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一些数的简便运算,综合运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整式的简便运算,巩固完全平方公式,区分2)(b a +与22b a +的关系。 难点 灵活运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整式的简便运算 教学 用 具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说 明 二次备课 复习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 新课 导入 课 程 讲 授 自主学习 1.我们已经学完了完全平方公式,那么什么是完全平方公式?学生 默写,找几个学生回答。利用公式完成下面的题目: (1) 2)2(y x +;(2)2)32(y x +-;(3) 2 )32(y x --;(4) 2)31(a - 。 2.如果没有计算器,我们该怎样计算2102, 2197更简单呢? 合作探究 1.可以直接用102102?,197197?这样算出来。 2.可以把2102看做()22100+,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同样可以把

2197看做()2 3200-,再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 3.观察一下哪种做法简便?第二种做法简便。那同学们尝试把第二种做法写下来,找两个学生黑板板演。 2102=()22100+=21002221002+??+10404440010000=++= 2197=()23200-38809912004000033200220022=+-=+??-= 4.你们能不能利用已经学完的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来解决下面的几道题? 例 计算: (1)22)3(x x -+;(2))3(++b a )3(-+b a ; (3) ()()32)5(2---+x x x . 选择第二题去解决 解:)3(++b a )3(-+b a =()[]3++b a ()[]3-+b a =223)(-+b a =9222-++b ab a . 第一道题还有一种解法:解:22)3(x x -+ =)3(x x -+)3(x x ++ =()323+x =96+x . 5.计算: (1)296;(2))3(+-b a )3(--b a ;(3) ()2 21)1(--+ab ab ; (4) ()()()312)2(-+-+-x x x x . 展示交流 1.有一位老人非常喜欢孩子,每当有孩子到他家做客时,老人都要拿出糖果招待他们, 来一个孩子,老人就给这个孩子一块糖,来两个孩子,老人就给每个孩子两块糖,来三个, 就给每人三块糖,…… 第一天有a 个孩子一起去了老人家, 第二天有b 个孩子一起去了

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教案(经典)讲课稿

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教案(经典)

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整式的化简 【平方差公式】 ()()b a b a b a ——+=22(b a ,可以表示任何数或者代数式,善于观察) 例:(1)()()77—x x + (2)()()1111———m m + (3)()()t s t s 310310+— (4)()()22212x x —+ 变式:下列计算对吗?如果不对,请改正 (1)()()22422a b b a a b ——=+ (2)()()22n m n m n m —————= 例:计算(1)108112× (2)71 1176 10× (3)5.495.50× (4)2567956805678—× (5)()()b a b a 3232+— (6)()()()()112121212842+++++ 变式:当41 =x 时,求())21 2(21 234—)(—x x x x ++ 例:甲、乙两家超市3月份的销售额均为a 万元,在4月和5月这两个月中,甲超市的销售额平均每月增长X %,而乙超市的销售额平均每月减少x % (1)5月份甲超市的销售额比乙超市多多少 (2)若a=150,x=2,则5月份甲超市的销售额比乙超市多多少

变式:有两块底面呈正方形的长方体金块,它们的高都为h ,较大一块的底面边长比0.5大acm ,较小一块的底面边长比0.5小acm ,已知金块的密度为19.33/cm g ,问两金块的质量相差多少?请表示出来 【完全平方公式】 ()2222b ab a b a ++=+(b a ,可以表示任何数或者代数式,善于观察) ()2222b ab a b a +=——(b a ,可以表示任何数或者代数式,善于观察) 例:计算(1)()22b a + (2)()23y x +— (3)()2 32y x —— (4)()2 c b a ++ 例:一块方巾铺在正方形的茶几上,四周都刚好垂下15cm,如果设方巾的边长为a,,怎样求茶几的面积?请用的多项式表示 变式:将一张边长为a 的正方形纸板的四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x 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它折成一个无盖纸盒,纸盒的容积,结果用a ,x 的多项式表示。 ? 例:已知4 5,3==+xy y x ,你能求出22y x +、()2y x — 、22y x —吗?

初中数学《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初中数学《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朋友们: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完全平方公式》,所选用的教材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让学生完成课本P82的练习2、3,巩固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第2题口答,第3题请6个学生上台板演。对回答好的同学给予表扬肯定,如果有错误,请其他同学纠正。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八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乘、除及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对多项式乘法的进一步深入和拓

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因式分解》《配方法》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例题解析,通过课件生动形象的课件,引导学生尝试完成例题,加深对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的理解与应用。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待培养,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多项式乘法法则、平方差公式的探索过程,对“完全平方公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完全平方公式” 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重点热点抓辐射,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青岛版) 第二节完全平方公式 (说课稿) 安丘职工子弟学校王培臻 二零一零年七月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的分析 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的灵魂,其特点在于技巧性和程式化。如果说语文教学面对人生的问题,需要用情感陶冶去解决,那么数学教学面临的数量变化课题,必须用灵巧的思维和繁复的计算程序去解决。一方面是灵活机动的创造性思维,一方面是固定的公式计算,两者缺一不可.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完全平方公式是初中代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及平方差公式基础上的拓展,对以后学习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勾股定理及图形面积计算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节内容共安排两个课时,这次说课是其中第一个课时。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会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完全平方公式的探求过程,熟悉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解决 一些简单问题。 3、情感价值观: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优势,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鼓励学生自己探索算法的多样化,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完全平方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本质,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判别要计算的代数式是哪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 (四)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学情的分析 初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化能力有限,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解释、推导过程、结构特点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学中完全平方公式的探索过程可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出完全平方公式的基本形式,并用语言表述其结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数学化能力。 三、教法学法的选择 (一)说教法:由本节课实际,我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和交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并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边启发,边探索,边归纳,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活动。采用小组讨论,大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二)说学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自主归纳出公式运算法则,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 (2)

§14.2.2 完全平方公式(1) 学习目标 1.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会用几何图形解释完全平方公式; 2.记住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 3.会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学习重点 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b a b a +±=±的推导及运用. 学习难点 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意义. 一、复习旧知 1.请说出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 2.计算下列各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⑴()()()=++= +1p 1p 1p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b a b a b a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b a b a b a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 老李有一块边长为a 米的正方形试验田.因需要将边长增加b 米,使其变成一个大的正方形试验田. 1.请用手中的卡片拼出变化后的试验田. 2.请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变化后的试验田总面积, 并进行比较,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活动二: 老王有一块边长为a 米的正方形试验田.因需要将边长减少b 米,使其变成一个小的正

方形试验田. 1.请用手中的卡片拼出变化后的试验田. 2.请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变化后的试验田总面积, 并进行比较,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三、课堂练习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2102 (2)()26+x (3)()2 52+-x (4)23243??? ??-y x (5)()22y x -- (6)()225-y 四、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节课你的疑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五、达标检测 1.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 A.222)(b a b a +=+ B.22224)2(b ab a b a +-=- C.2224)2(b a b a +=+ D.96)3(22++=+a a a 2.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1) ()212-m (2) 2 32??? ??+y x (3) 1032

完全平方公式的说课稿

完全平方公式的说课稿 完全平方公式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八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乘、除及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对多项式乘法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因式分解》《配方法》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待培养,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多项式乘法法则、平方差公式的探索过程,对“完全平方公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完全平方公式”的

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 对公式(a+b)2=a2+2ab+b2的理解,包括它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语言表述(学生自己的语言)、几何解释。 难点确定为:从广泛意义上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符号含义,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2.在探索讨论、归结总结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完全平方公式》。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研究的是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在整式乘法中的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代数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法、幂的运算和整式的乘法后进行学习的,其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整式是初中代数研究范围内的一块重要内容,整式的运算又是整式中一大主干,乘法公式则是在学习了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之后来进行学习的;一方面是对多项式乘法中出现的较为特殊的算式的一种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乘法公式的推导是初中代数中运用推理方法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开端,通过乘法公式的学习对简化某些整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有较大好处。 (2)乘法公式是后续学习的必备基础,不仅对学生提高运算速度、准确率有较大作用,更是以后学习因式分解、分式运算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具有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功能。 (3)公式的发现与验证给学生体验规律发现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提供了很好模式。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素质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尤其是创新、创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等。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同时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会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力目标:

201X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整式的乘除1.6完全平方公式2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2019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整式的乘除1.6完全平方公 式2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课题 1.6.2 完全平方公式 教学目标 1.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一些数的简便运算; 2.综合运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整式的简便运算。 重点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一些数的简便运算,综合运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整式的简便运算,巩固完全平方公式,区分2)(b a +与22b a +的关系。 难点 灵活运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整式的简便运算 教学 用 具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说 明 二次备课 复习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 新课 导入 课 程 讲 授 自主学习 1.我们已经学完了完全平方公式,那么什么是完全平方公式?学生 默写,找几个学生回答。利用公式完成下面的题目: (1) 2)2(y x +;(2)2)32(y x +-;(3) 2 )32(y x --;(4) 2)31(a - 。 2.如果没有计算器,我们该怎样计算2102, 2197更简单呢? 合作探究 1.可以直接用102102?,197197?这样算出来。 2.可以把2102看做()22100+,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同样可以把

2197看做()2 3200-,再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 3.观察一下哪种做法简便?第二种做法简便。那同学们尝试把第二种做法写下来,找两个学生黑板板演。 2102=()22100+=21002221002+??+10404440010000=++= 2197=()23200-38809912004000033200220022=+-=+??-= 4.你们能不能利用已经学完的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来解决下面的几道题? 例 计算: (1)22)3(x x -+;(2))3(++b a )3(-+b a ; (3) ()()32)5(2---+x x x . 选择第二题去解决 解:)3(++b a )3(-+b a =()[]3++b a ()[]3-+b a =223)(-+b a =9222-++b ab a . 第一道题还有一种解法:解:22)3(x x -+ =)3(x x -+)3(x x ++ =()323+x =96+x . 5.计算: (1)296;(2))3(+-b a )3(--b a ;(3) ()2 21)1(--+ab ab ; (4) ()()()312)2(-+-+-x x x x . 展示交流 1.有一位老人非常喜欢孩子,每当有孩子到他家做客时,老人都要拿出糖果招待他们, 来一个孩子,老人就给这个孩子一块糖,来两个孩子,老人就给每个孩子两块糖,来三个, 就给每人三块糖,…… 第一天有a 个孩子一起去了老人家, 第二天有b 个孩子一起去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