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第1课时)学案湘教版1讲解

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第1课时)学案湘教版1讲解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山区、平原聚落分布和形态图的分析,归纳出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2、了解影响交通线路的因素,学会分析不同地形区交通线路的分布和形态特征。

3、了解影响交通线路选线的因素,知道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交通选线的影响。【重、难点】

1、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地形对交通选线的影响。

2、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影响交通选线的因素。

【教材问题解读】

(一)P89活动题:

1.(1)图4-3为山区聚落,图4-4为平原地区的聚落。山区聚落规模较小,分布分散,多位于河谷低地;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

(2)山区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而分散,对人类生产、生活不利,因此人口稀少,聚落规模小而分散,且多位于河谷低地;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耕地广阔,自然条件优越,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利,因此人口密集,聚落规模大,且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

2.丽江古城位于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纬度较低和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因而冬季温暖;又因地势较高,夏季气温较低,所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从图文资料可知,丽江古城位于地势开阔的山间盆地中,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水,分成多股支流,穿越城区,在这种特殊的地形、水源条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聚落。

3.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和主要交通线上。请在文中找出原因。

4.还有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和交通、社会生产方式等社会经济因素。

(二)P91活动题:

1.第三级阶梯,交通线路密度大,第二级阶梯和第一级阶梯交通线路密度依次减小。2.我国东部地势低平,气候温暖湿润,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因此交通线路稠密;而西部多高原山地,气候干旱,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交通线路稀疏。

(三)P92活动题:

西部是川西高原,交通线路稀疏,大都沿地势相对较低的谷地分布;东部是四川盆地,交通线路稠密,尤其是成都平原,交通线路基本上呈网状分布。

(四)P93活动题:

1.(1)兰州地处山区,黄河谷地较宽阔,地势相对平坦,水资源充足,因此沿谷地分布。(2)东西走向为主。

(3)兰州城区的分布说明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影响很大。在高原、山区,河谷地带往往因为地势相对较低、平坦,水源充足,而成为聚落分布区和交通线路密集区。

2.C线相对合理。理由:A线最短,但穿越山区工程量大,造价高;B线较长,且穿越山地的鞍部,地形坡度也较大;C线也较长,但所经地区地形坡度最小,工程造价低。

(五)P94活动题:

四川盆地周围山地阻隔了其对外交通联系,因此素有“蜀道难,难以上青天”之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先后修建了宝成、成昆、襄渝、成渝、川黔等铁路以及一系列公路,改变了以往川渝地区对外交通联系困难的封闭格局。

【知识结构和课前预读】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探究】

1、上海市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优越、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经济技术雄厚。

2、试分析青藏铁路建设的影响因素。

海拔高、地形起伏,气候寒冷、冻土广布,多高山大河,生态脆弱,沿线经济落后, 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 地形 、 气候 、 水文 等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 、资源、城市分布、 工农业生产水平等

我国交通线路空间分布差异:西部 密度小 ,东部 密度大 。

地形的影响 平原地形:限制较 少 ,一般呈 网 状分布

山区地形:限制较 多 ,多呈 之 字型分布,造价较 高 。

交通线路选线的 基本原则 充分考虑沿线的 自然、 经济、 社会、 交通、 技术、 生态 等;

选择 有利 地形,避开 不利 地段,尽可能降低 工程造价 ,

设法减少对 生态环境 的破坏

科学技术的影响

概念: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

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分类: 城市 和 乡村

北方平原地区:规模一般较 大 ,多呈 团聚 型、 棋盘 式的格局。

聚居的人口较 多 。

南方丘陵和山区:规模一般较 小 ,空间分布相对 分散 。

聚居的人口较 少 。

聚落 地形的影响

当地经济发展、巩固国防、国家建设需要,国家经济和技术的支持。【课堂练习】完成《成才之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