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师的职业行为(精选)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师的职业行为(精选)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师的职业行为(精选)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师的职业行为(精选)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

本章主要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能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本章内容主要以客观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能够正确判断教师职业行为是否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内涵,把握职业道德规范与职业行为规范的内在联系。能够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在教育活动中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第一节教师职业行为

高频考点提要

1.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

2.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高频考点速记

一、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解读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教师思想行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规范、教师人际行为规范、教师仪表行为规范、教师语言行为规范。

(一)教师思想行为规范

首先,教师要做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社会主义,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遵纪守法,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其次,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扬无私的精神,乐于奉献。

最后,教师还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依法行教。

(二)教师教学行为规范

首先,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严肃对待教学工作,熟悉教材,认真备课,组织好课堂教学。

其次,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轻松的学习条件。

最后,教师在课下要认真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

(三)教师人际行为规范

首先,教师对待学生要永远保持爱心和耐心,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耐心辅导,不急不躁、不偏不袒,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守护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次,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要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再次,教师与同事之间要保持协同、向上的合作关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乐于助人。

最后,教师对于管理者要尊重和理解,服从安排,积极配合,协助管理者圆满完成任务,提升自身的素养。

(四)教师仪表行为规范

首先,教师的仪表行为要以学生的欣赏水平为前提。

其次,教师的仪表行为要与自己的性格特点相得益彰。

再次,教师的仪表行为符合自己的年龄特点。

最后,教师的仪表行为要与课堂教学的情调相适应。

(五)教师语言行为规范

首先,教师要使用普通话,边远地区的教师也要通过媒体及其他途径练习普通话,力争发音标准。

其次,语义要明确、表达要清楚,这需要教师熟悉学科知识,思路清晰。

再次,语句要完整,上下连贯、有逻辑性。

最后,教师还要注意与时俱进、丰富语言,学会用学生熟悉、喜欢的语言表达教学内容。

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各类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1.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把学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关爱每一位学生,是高尚师德的具体体现。

2.尊重学生

首先,尊重学生最主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人格。

其次,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最后,要始终信任学生。

3.了解学生

首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

其次,克服不良心理效应的影响,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

最后,了解学生是对学生负责的体现。

4.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

5.严格要求学生

首先,严而有理。

其次,严而有度。

再次,严而有恒。

最后,严而有方。

(二)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1.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

2.形成良好的沟通习惯

3.尊重家长的人格

4.教育学生尊重家长

(三)教师与同事的关系

1.尊重

2.理解

3.协作

(四)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1.尊重

2.支持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试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试题 导读:本文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试题,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选择题 1.留白是我国古典绘画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指作者在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旨而精心留出的“空白”,以营造出“此处无物胜有物”之境。这一理念体现在教育中,要求教师()。 A.把任何道理都对学生说透、说尽 B.对学生放之任之 C.留给学生独立的空间,让学生有自我反省的机会 D.抓紧课堂,放松课外 【答案】C 【解析】留白,即故意留有一定空白,留有一定余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千

叮咛、万嘱咐,把学生逼得太紧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相反,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晾一晾”,留一个缓冲的余地,也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 2.法国历“雾月政变”的发动者是()。 A.罗伯斯庇尔 B.拿破仑 C.丹东 D.戴高乐 【答案】B 【解析】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以解除雅各宾派过激主义威胁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借口,派军队控制了督政府,接管了革命政府的一切事务,并由此开始了为期15年的独裁统治。这一天是法国共和历雾月18日,所以,历称该政变为”雾月政变”。因此本题选B。 3.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开始施行。 年1月1

日 年9月1日 年9月1日 年6月1日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因此本题选B。 4.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予以保障。 A.人民政府 B.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 C.教育部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2、“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因为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独立的个人。以人为本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学生观,也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理解: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二)“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学生观在具体的教

育实践活动中支配着教育者的行为,决定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或师生关系),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思想认识基础之上展开的,而这种思想认识的核心就是学生观,换句话讲,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教育者会依据已有的学生观来展开教育工作,并产生相应的教育结果。科学合理的学生观有助于建立和谐的良性师生关系,有助于高效地开展教学实践,自然也就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的当做“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时间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学生的主体性的根源在于个体需求与责权的统一,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认识的主体,因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需求和动力,拥有享受相关需求的权利。2、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方面变化的过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

《综合素质》(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⒈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⒊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 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 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 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文件精神。 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2.教师职业行为 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文化素养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科目有哪些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科目有哪些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在校学生专科大二、大三,本科大三、大四才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三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目前教师资格考试国家统考试点地区有河北、上海、浙江、湖北、海南、广西、山东、山西、安徽、贵州、江苏、吉林、陕西13个省份。 以下为文章详情 报考了教师资格证的考生们,除了备考教师资格证,还要了解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科目有哪些,今天在这里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下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科目有哪些?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传统的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以上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中的笔试科目,也是最难的部分,还有普通话,试讲(说课),体检也算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凡已有或准备取得大专学历的考生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 取得教师资格可在本级及以下等级学校和机构任教;中职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只能在中专、技校、职高或初级职业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职校教师资格相互通用。使用假资格证者,一经查出,五年内不得申报。 二、全国教师资格改革试点考试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2个科目(均为计算机考试)。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个科目(均为计算机考试)。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分别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3个科目。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学科。其他学科暂不开考。 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人员参加高中教师资格考试; 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参加高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两科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考试结合面试进行。考试方式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各科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面试。笔试采用计算机考试和纸笔考试两种方式进行。面试通过结构化面试和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以上在文章中小编给大家讲到了有关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科目有哪些,考生们可以看一下,可以按照这些相关的科目进行备考。 此文章由伯乐教师网(https://www.doczj.com/doc/fe3058124.html,)整理提供。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⒈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⒊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 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

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 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 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文件精神。 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2.教师职业行为 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文化素养 了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了解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 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 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五)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具有运用工具书检索信息、资料的能力。 具有运用网络检索、交流信息的能力。 具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管理和应用的能力。 具有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具有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3. 阅读理解能力

2020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2020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真题 及答案(完整版)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科目代码:301)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生物实验课上,韩老师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完成事先准备好的填空题:“实验过程一:从____号烧瓶倒入____号烧瓶……”“显微镜的取镜和放置:右手紧握____左手托住____……”这说明韩老师 A.教学理念偏失 B.教学态度不端 C.教学评价不当 D.教育行为失当 【参考答案】A(实验课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获取间接经验,需要教师具有素质教育的观念,而韩老师则是以学生做题为目的,所以属于应试教育的观念。) 2.综合实践活动中,段老师设计了主题为“社会旅游资源”的调查。有部分同学对某座古塔的建筑材料、风格产生了兴趣,在指导

大家完成调查报告之后,段老师又引导这部分同学确定了新课题——“古塔建筑材料、风格与保护”。对于段老师的法,下列评价不 恰当的是 A.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B.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C.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D.纠正了学生的研究方法 【参考答案】D(段老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启发诱导学生独立完成课题,并没有将自己的意识强加在学生的学习之上。) 3.下列教学用语中,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是 A.“你读得很响亮,若再有感情一点就好了。你再试试。” B.“刚才这位同学概括得不准确,还是我来吧。” C.“这位同学的发言并没有重复前面同学说过的话,有自己的观点,非常好!” D.“请大家想一想,刚才这两位同学报告的结论,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B(B选项中的教师主动帮助学生回答问题,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该题回答时可用排除法解答。) 4.多年来,曾老师坚持让学生采用反思记录表、学习日志或成长记录袋等多种方法来记录学习过程,并不断指导学生优化记录的方法,曾老师的做法 A.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B.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C.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 D.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 【参考答案】D(首先判断曾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所以排除A.B 两项。反思、记录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是。 A.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 B.社会资源优先向教育领域倾斜

2015-2017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汇编(附答案)

2015年-2017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汇总 2015年3月15日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9题,每题2分,共58分) 1、班主任马老师常对学生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社会需要的是身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这表明马老师具有()。 A.开拓创新的理念 B.素质教育的理念 C.自主发展的意识 D.因材施教的意识 2、以下是钟老师班主任日志的一段话,这表明钟老师()。 “一个月了,尽管我对某某给予了更多的关心与鼓励。但依然看不到好转的迹象,是方法不对还是……?看来,我得再找他的父母和原班主任交流,再深入一点,再调整策略。” A.善于自我反思 B.缺乏探索精神 C.善于引导学生 D.缺乏问题意识 3、某中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发不同颜色的校服。年级前60名学生是红色衣服,其他学生穿蓝色校服,这种做法()。 A.正确,便于分清教学 B.正确,利于激励学生 C.不正确,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不正确,不能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4、物理教师李强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查阅资料,利用现有资源自制实验器材,开设了不少探究性物理实验,这表明李老师具有()。 A.全面发展理念 B.和谐发展理念 C.长善救失意识 D.课程开发意识 5、教师王某认为自己是师范毕业生,而且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就能终身从教了,王某的想法()。 A.不符合统一城乡教师编制的准备要求 B.不符合教师资格证定期登记制度的规定 C.不符合统一中小学教师职称条例的规定 D.不符合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的要求 6、被学校行政处分后,张老师认为学校对自己很不公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张老师可以()。 A.向当地党委提出申诉 B.向当地纪检部门提出申诉 C.向当地法院提出诉讼 D.向当地教育部门提出申诉 7、为了添置教育教学设备,某初级中学通过向学生推销学习和生活用品获取经费,学习这种做法()。 A.能促进自身发展,合情合理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教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教 育知识与能力xx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在教育史上,重视实科教育,主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教育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杜威 2.在儿童身心发展存在缟素发展期,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那一阶段?()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3.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臧息相辅”等重要的思想的文献是()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大学》 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能,生活更加从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知识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5.世界各国的学制存在着差异,但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却又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学制的建立主要依据()。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D.名族和文化传统 6.学生在小学教学课程中通过测量或拼图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在中学教学课程中通过证明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

A.直线式 B.螺旋式 C.纵向式 D.横线式 7.某沿海城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全面开设海洋教育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生本课程 8.李老师在语文课上,按照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的程序进行教学。这体现了哪一类型的课的结构() A.单一课 B.综合课 C.练习课 D.复习课 9.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了“产婆术”。它体现的主要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演示法 10.有同学在班上丢了30元压岁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王老师通过讲“负荆请罪”的故事,教育拿了钱的同学像廉颇将军一样知错能改,不久犯错误的同学把钱偷偷的归还了失主。王老师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实际锻炼法 D.个人修养法 11.班主任陈老师通过生杏的酸涩和熟杏的香甜来教育一位早恋的初三女生,告诉她,谈恋爱和吃杏子是一样的道理。中学生还没有生长成熟,此刻若谈恋爱,就如同吃生杏子一般,只能又苦又涩:只有到成熟后再去品尝,才会香甜可口,无比幸福。从而使这位女生从早恋中走了出来。这体现了德育的那一原则?() A.知行统一原则 B.长善救失原则 C.有的放矢原则 D.疏导原则 12.学习游泳之前,小兰通过阅读书籍记住了一些与游泳相关的知识。小兰对游泳知识的记忆是()。 A.陈诉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瞬时记忆 D.短时记忆 13.小军由于“锐角三角形”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钝角三角形”知识的掌握,这种现象属于()。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⒈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⒊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 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

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 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 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文件精神。 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2.教师职业行为 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文化素养 了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了解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 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 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五)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具有运用工具书检索信息、资料的能力。 具有运用网络检索、交流信息的能力。 具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管理和应用的能力。 具有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具有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3. 阅读理解能力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师的职业行为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 本章主要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能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本章内容主要以客观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能够正确判断教师职业行为是否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内涵,把握职业道德规范与职业行为规范的内在联系。能够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在教育活动中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第一节教师职业行为 高频考点提要 1.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 2.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高频考点速记 一、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解读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教师思想行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规范、教师人际行为规范、教师仪表行为规范、教师语言行为规范。 (一)教师思想行为规范 首先,教师要做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社会主义,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遵纪守法,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其次,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扬无私的精神,乐于奉献。 最后,教师还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依法行教。

(二)教师教学行为规范 首先,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严肃对待教学工作,熟悉教材,认真备课,组织好课堂教学。 其次,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轻松的学习条件。 最后,教师在课下要认真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 (三)教师人际行为规范 首先,教师对待学生要永远保持爱心和耐心,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耐心辅导,不急不躁、不偏不袒,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守护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次,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要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再次,教师与同事之间要保持协同、向上的合作关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乐于助人。 最后,教师对于管理者要尊重和理解,服从安排,积极配合,协助管理者圆满完成任务,提升自身的素养。 (四)教师仪表行为规范 首先,教师的仪表行为要以学生的欣赏水平为前提。 其次,教师的仪表行为要与自己的性格特点相得益彰。 再次,教师的仪表行为符合自己的年龄特点。 最后,教师的仪表行为要与课堂教学的情调相适应。 (五)教师语言行为规范 首先,教师要使用普通话,边远地区的教师也要通过媒体及其他途径练习普通话,力争发音标准。

2018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教育知识与能力》(初级中学)

2018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教育知识与能力》 (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 6.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 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二)中学课程 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3.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涵义和相关理论。 4.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

完整版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试题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能够理解为()。 A.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准确 C.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2.师德的灵魂是() A.关爱学生 B.提升修养 C.增强反思 D.提升业务水平 3.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是() A.爱岗敬业 B.依法执教 C.为人师表 D.热爱学生 4.要做到严谨治学,最重要的是要() A.一视同仁

B.实事求是 C.宽宏大量 D.以书为本 5.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6.我国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高原是指()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7.我国种子植物有24500余种,居世界第()位。 A.四 B.五 C.三 D.二 8.社会主义价值观分为两类,一是(),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 C.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

D.社会主义道德观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同构成了() A.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 D.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核 10.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以()为主要内容。 A.职业道德 B.八荣八耻 C.以人为本 D.五讲四美 11.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 A.能否注重自己的生存适合性 B.能否充分考察教学情境 C.能否自觉地注重学生 D.能否更多地考虑班集体的建设 12.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错误的做法是() A.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当的难度 C.教师给学生以适当的协助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精选习题9及答案(精品)

习题10 1.“新体系素质班”是由某市第十八中学与中央音乐学院合作办学,旨在培养普通学生的音乐素养,实现音乐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结合素质教育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B.能够培养大批音乐专业人才 C.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D.能够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3.林林因为迟到被老师赶出了教室。该教师的做法侵犯了林林的()。 A.受教育权 B.身体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自由权 4.下列乐曲中不属于江南丝竹的是?() A.《欢乐歌》 B.《老三六》 C.《平湖秋月》 D.《行街》 5.《礼记》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下列选项对这句话的说明最准确的是()。 A.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 B.教师要教会学生知识 C.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D.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 6.电子白板是汇集了尖端电子技术、软件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手段研发的高新技术产品,它通过应用()原理,结合计算机和投影机,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及教学。 A.投影 B.压感式 C.屏幕捕获 D.电磁感应 7.()的教育思想是当今教育界普遍认同的一种教育思想,它的核心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智慧、潜能的信任,对自由、民主的向往和追求。 A.以人为本 B.终身教育 C.人的全面发展 D.素质教育 8.近日,我国把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将其作为体育课必修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足球的机会,将学生足球特长水平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写实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三科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掌握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中学数学的知识。具有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综合而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初中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熟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 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理解有关的数学教学知识,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1.学科知识 数学学科知识包括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内容知识。 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知识是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专科数学课程中与中学数学密切相关的内容。 其内容要求是: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熟练进行运算,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中学数学的问题。 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初中数学课程知识是指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选修课中的系列1、2的内容以及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以及初中课程中的全部数学知识。 其内容要求是:理解中学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掌握中学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2.课程知识 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 熟悉《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 3.教学知识 掌握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 掌握概念教学、命题教学等数学教学知识的基本内容。 了解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 掌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中学数学学习方式。 掌握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教学技能 (1)教学设计

2020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

2020 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真题 及答案 ( 完整版 ) 2017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格考 合素 ( 中学 ) ( 科目代: 301) 注意事: 1、考 120 分,分 150 分。 2、按定在答卡填涂、作答。在卷上作答无效,不予分。 一、 ( 本大共 29 小,每小 2 分,共 58 分) 在每小列出的四个中只有一个是符合目要求的,用 2B 笔把答上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多或 未均无分。 1.在生物上,老自始至引学生完成事先准好的填空:“ 程一:从 ____号瓶倒入 ____号瓶??”“微的取和放置:右手握 ____左手 托住 ____??”明老 A. 教学理念偏失 B. 教学度不端

C.教学价不当 D.教育行失当 【参考答案】 A(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取接,需要教具有素教育的念,而老是以学生做目的,所以属于教育的念。 ) 2.合践活中,段老了主“社会旅游源”的。有部分同学某座古塔的建筑材料、格生了趣,在指

大家完成调查报告之后,段老师又引导这部分同学确定了新课题——“古塔建筑材料、风格与保护”。对于段老师的法,下列评价不 恰当的是 A. 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B. 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C.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D.纠正了学生的研究方法 【参考答案】 D(段老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启发诱导学生独立完 成课题,并没有将自己的意识强加在学生的学习之上。 ) 3.下列教学用语中,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是 A.“你读得很响亮,若再有感情一点就好了。你再试试。” B.“刚才这位同学概括得不准确,还是我来吧。” C.“这位同学的发言并没有重复前面同学说过的话,有自己的观点,非常好 ! ” D.“请大家想一想,刚才这两位同学报告的结论,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B(B 选项中的教师主动帮助学生回答问题,忽略了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该题回答时可用排除法解答。 ) 4.多年来 , 曾老师坚持让学生采用反思记录表、学习日志或成长 记录袋等多种方法来记录学习过程 , 并不断指导学生优化记录的方法 , 曾老师的做法 A. 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B. 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C.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 D.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 【参考答案】 D(首先判断曾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所以排除 A.B 两项。反思、记录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提出 , 要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解, 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是。 A. 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 B. 社会资源优先向教育领域倾斜

2019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合集)及解析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科目代码:301)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素质教育更要重视德育 B.素质教育主要适用于基础教育 C.素质教育应遵循教育规律 D.素质教育不要求学生平均发展 2.吴老师在指导青年教师时说道:"我们是生物老师,自己就知道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这种多样性的重要,所以对各有所长的学生,我们可不能做一个把学生修剪得整整齐齐的园丁。"这种说法表明教师劳动具有() A.差异性 B.协作性 C.复杂性 D.示范性

3.每周五,崔老师都会带领老师们研讨并反思学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经常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和登门拜访等形式向大学教授请教,或是与校外名师共同探讨,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该做法体现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是() A.校本研修 B.自主学习 C.行动研究 D.专业志愿 4.某校将成绩较好的学生单独编班,并组织优质师资对这个班进行重点辅导,提高了中考优秀率。得到了该班学生家长的好评。该校的做法() A.违反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 B.践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C.弱化了学校办学的鲜明特色 D.遵循了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上级监察委员会对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进行() A.监督 B.监察 C.领导 D.指导

6.某高中对严重违反校纪的学生张某处以留校察看处分,并将处分文件在学校宣传栏公开张贴。该学校的行为() A.侵犯了张某的名誉权 B.保障了师生的财产安全 C.侵犯了张某的隐私权 D.履行了学校的管理职责 7.下列做法中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是() A.学生王某不遵守课堂纪律,被任课教师罚站3小时 B.初中生李某偷窃了王老师500元钱,学校将其开除 C.赵某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让13岁的儿子辍学打工 D.人民法院对17岁的张某抢劫一案进行了不公开审理 8.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依法设置的专门学校() A.由公安机关进行管理 B.由司法部门进行管理 C.由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管理 D.由地方人民政府进行管理 9.中学生熊某曾经偷拿过同学的财物,班主任总是以此为由,不让他参加班级活动,该班主任的做法() A.正确,可以督促学生改进错误 B.不正确,不得歧视犯错误学生 C.正确,班主任有管理学生权利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师资格证重点知识点整理(一)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 2、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在于: 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5、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的实践对象的原因是: 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发展中的人所具有的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决定了他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主客体统一的人所具有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决定了他可以成为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主体。 6、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双轨制学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 单轨制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分支制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由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 我国近代学制的情况: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1904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一直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试述现代学校制度的发展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学生观

学生观高频考点提要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2.有差异学生的共同发展; 3.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高频考点速记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 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 “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因为教育活动

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独立的个人。以人为本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学生观,也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理解: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二)“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学生观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支配着教育者的行为,决定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或师生关系),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思想认识基础之上展开的,而这种思想认识的核心就是学生观,换句话讲,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教育者会依据已有的学生观来展开教育工作,并产生相应的教育结果。科学合理的学生观有助于建立和谐的良性师生关系,有助于高效地开展教学实践,自然也就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的当做“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时间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