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门头沟旅游资源类型、特点及开发保护建议

门头沟旅游资源类型、特点及开发保护建议

门头沟旅游资源类型、特点及开发保护建议摘要:本文在查阅相关网站和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北京市门头沟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其次,评价了其主要旅游资源特点,最后,提出了门头沟区旅游开发建议。

关键词:门头沟区介绍;旅游资源类型;旅游资源特色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方向;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

1、门头沟概况

门头沟区位于东经115°至116°,北纬39°至40°之间。东西长约62公里,南北宽约34公里,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属太行山余脉,地势险要,“东望都邑,西走塞上而通大漠”。

地层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矿床,煤矿的储藏面积近700平方公里,是我国五大无烟煤产地之一。其盛产名特果品,东山京白梨,灵水核桃,龙泉雾香白杏,陇驾庄盖柿,妙峰山玫瑰花。

门头沟区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优良革命传统的老区。早在1

万年前的新石器早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这就是北京历史上著名的“东胡林人”。1958年正式更名门头沟。

如今,门头沟区人正以“自强、求实、团结、奋进”的精神,按照“实施三大战略,紧抓四区建设,强化一项工程”的总体要求,扎实前进。

2、门头沟区旅游资源介绍

门头沟区是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古老民风为一体的经济发展区。境内风景瑰丽、气候宜人,文物古迹则记载了门头沟区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全区共有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5处,2a级景区4处,1a级景区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市级森里公园4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3处,北京市市级风景名胜区2处,北京市最美乡村4个。主要旅游景点有“三山、两寺、一涧、一湖、一河”。

3、门头沟旅游资源评价

门头沟区旅游资源丰富,既有独具一格的自然风光,也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人们一提起门头沟便想到它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宜人气候。目前,门头沟区按照版块开发和精品带动的策略,以潭戒两寺为龙头,突出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两条主线,实施了旅游产业开发的“双十计划”。下文我将评价我的家乡——门头沟的旅游资源。

3.1一路与自然为伴,畅想美妙人生;一路与美景为友,领略大千世界;游在门头沟,乐在风光中,爱在山水间

“三山、一涧、一湖、一河”,让你尽情亲近自然,让你不出北京就能看到“小三峡”、“小漓江”。

北京高峰——灵山(2303 m)拥有高山草甸、牦牛、羊群,景色秀丽,是游人休闲、度假、避暑的胜地;百花山有“华北天然动植物园”美誉,各种名花争奇斗艳;妙峰山景区以“古刹、奇松、

怪石”而闻名,山下千亩玫瑰飘香。

永定河呈“入”字形纵贯全区,沿河的小水库和坝区犹如串串珍珠,为山水增色。清水乡的龙门涧有长江三峡之峻拔,桂林山水之秀美,又有匡庐之飞瀑,黄山之叠泉,因此人称“燕京小三峡”、“京西小桂林”。

3.2 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让寺庙带你领略京都的宗教文化

门头沟的宗教文化独树一帜,其主要是受到古代佛教的影响,寺庙、摹刻等遍布全区各地。作为北京最大的寺院谭拓寺始建于晋代,有‘先有谭拓寺,后有北京城’之说。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戒台寺名列中国戒台之首,素有‘天下第一坛’的美誉

3.3 领民俗风采,品老区文化

门头沟的民俗文化之所以璀璨夺目主要是因为其内涵丰富。其中包括有‘香火甲天下’盛誉的妙峰山香会;民间剧种山梆子戏、蹦蹦戏;民间舞蹈太平鼓;民间音乐京西古幡乐;保存了古风貌的清代村落错落有致。

因为农业旅游资源的大力发展使得门头沟发展形势愈加多样化。其农业旅游主要是让生活在都市的人群能偶尔体验一下乡村农家菜、采摘水果、垂钓等山野式的娱乐方式,从中寻得心灵的净土。与此同时,土特产的销售业一定成程度上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灵芝秀茶庄就是依托门头沟山区茶叶、药材等而创办的成功企业,大山山货也是门头沟有名的土特产品牌之一,其销售的山核桃、

柴鸡蛋、大枣成为市区人送礼的必备之选。

此外,该地区政府依托本地区丰富的物产,进而将财政收入更多的投入到农业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优势的特色产业,实现政府和农民的双赢。

总之,门头沟的旅游资源可以用几个词概括形容,那就是丰富、奇特、瑰丽、珍贵,

4、门头沟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我个人认为门头沟区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是存在明显的缺陷,那就是: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滞后。旅游景区关联性差,未形成组合优势。民俗旅游的档次较低,服务水平和质量亟待提高。所以,我具体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改善景区的交通状况。潭柘寺、灵山、爨底下等景区都是在比较偏僻的山区,通向这些景区的车基本只有一辆。所以,我建议区政府可以开通旅游专线,满足旅客的需求。

2.提高人们素质,提升民俗旅游质量和档次。纵观现在旅游业的发展情况,门头沟做得确实不如密云等区,我认为很大的原因在于门头沟人的素质。所以,要想搞好民俗旅游先要改变“人”。比如举办一些讲座,传授知识和经营致富的理念。民俗旅游还要做的有特色与众不同,比如妙峰山玫瑰园,就可以提倡消费者亲自采摘,自己动手制作玫瑰饰品、精油。

3.提高各个旅游资源地的关联程度。例如效仿江西婺源开发旅

游精品路线,把门头沟的旅游资源制成“套票”形式,这样做既给旅客带来实惠又可以“套牢”他们,让他们为更多的景点掏腰包,也可以为不知名的景点带来收益与口碑宣传。

相信我美丽的家乡——门头沟会建设的越来越好,旅游也将会办的蒸蒸日上,成为不折不扣的北京后花园。(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

参考文献:

[1] 门头沟区委宣传部.诗情画意门头沟(中英文本)[m].中国旅游出版社.

[2] 北京山地生态科技研究所.门头沟生态修复论文集[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出版.

[3] 覃志豪.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7-2020年[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03出版.

[4] 李建、黄翔.科学考察报告:北京市永定河门头沟段湿地自然保护区[r].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02.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建议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建议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建议 旅游资源是指各种能够吸引游客前来旅游观光的自然、人文、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旅游资源,是维系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提高文化软实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也要注意其保护,以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环境、文化等问题。因此,本文将针对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有效地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加强旅游景区管理 旅游景区是游客最为关注的旅游资源之一,因此应该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管理。首先要进行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开发、破坏环境,保持景区的原始风貌和生态环境。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管理水平,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打造出品质保证的旅游景区。 2. 采用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生态旅游是一种在旅游活动中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强调环保、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旅游活动形式。生态旅游开发能够减小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同时提升游客的体验和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因此,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应该采用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将旅游活动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既能保护旅游资源,也能提升游客体验。

3. 鼓励社区旅游发展 社区旅游是一种以社区为主体、以地方特色和文化为主要体验内容并以旅游产业为支撑的旅游形式,具有覆盖面广、经济效益好、文化内涵丰富等特点。鼓励社区旅游发展有助于保护和挖掘地方特色和文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区发展。同时,社区旅游的开发也要在保护环境、传承文化等方面加强管理,切忌盲目冲击和过度开发。 4. 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和管理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离不开专业人才支持,在旅游业发展中要注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鼓励和支持旅游人才的职业发展,培养旅游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以保证旅游业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过程,只有在保护旅游资源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才能更好地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繁荣。因此,今后在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中需要继续加强管理,推动生态旅游和社区旅游的发展,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和管理,以此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景区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景区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保护与开发是旅游业发展中的两个不可或缺、相互依存的方面。景区旅游资源 保护与开发,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选择,既要确保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又要充分发挥景区旅游资源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一、景区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景区旅游资源是指自然景观、文化古迹、人文风情等在旅游过程中带来乐趣和 诱惑的各种资源。景区旅游资源保护是指尊重和保护自然和人文的景观、古迹等,防止人为破坏、污染等,保护这些资源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景区旅游资源是一种珍贵而有限的资源,其时间、空间范围很小,所以不能过 分开发。过度开发不仅会给环境和生态带来巨大损害,而且会导致景区的质量下降,失去吸引力,从而影响游客的数量和旅游收益。另一方面,旅游业对资源的一次性开发使用可能会破坏经济价值,对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所以进行景区旅游资源保护非常重要。 二、景区旅游资源保护的实践方法 1. 界定景区的范围和边界:景区范围和边界的确定是保护景区旅游资源不可或 缺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关系到保护的深度和效果。 2.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景区的管理制度可以规范游客的行为和游览过程,从 而有效预防游者对景区旅游资源的破坏。 3.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景区旅游资源受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影响很大。开展环境治理工作,使景区内空气、水质、土质等环境质量得到有效维护,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游客消费水平。

4. 加强对科学开发的管理与指导:景区旅游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是旅游业可持 续发展的核心所在。需要制定更加合理的经济发展计划,在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保护景区旅游资源。 三、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发展前景 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是指对景区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 社会效益。 景区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不仅可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减轻地区贫困,而且也 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相关行业的发展,产生多效益和可持续性收益。 多年来,随着我国旅游消费水平的提高,旅游者对景区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高,市场潜力巨大。在这种情况下,对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水平也要求不断提高,创造潜力更新的景区旅游资源。 总的来说,景区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目的在于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保护 自然和人文资源,完成旅游市场的需求,改善当地经济水平。此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也需要政府、企业、社团和公众的积极参与,共同保护和发展景区旅游资源,推动全民旅游时代的到来。

沿河城——幽州旅游开发及保护

沿河城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东北部永定河畔的崇山峻岭之中,西北与河北省怀来县旧庄窝乡幽州村接壤,西邻黄草梁、灰金坨,东边与雁翅镇相接。 沿河城村始建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为明代边塞城堡,屯兵要塞,因为靠近永定河,故称沿河城,是塞外通往京城的要冲之一。沿河城为守备中枢,古代将士们利用沿河城险要的地势屯兵防守,守卫京师,防御外族入侵。沿河城依山傍水,风光秀丽,素有“沿河城八景”之说:天堑飞虹、镇洪绿洲、杏林春晓、灵岩古刹、向阳垂瀑、瑶台登碧、边城永胜和敌台烽烟。城北部不远处即为风光旖旎的永定河。昔日,沿河城作为一个军事重镇,设有衙门、校场、营房、过营岗、火药楼、大板仓等军事设施。沿河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如城墙、城门、敌台、戏台、寺庙、修城碑、守备府碑等。 城东西长约420米,南北长约300米,有东西二门,东门名万安(已被拆除),西门名永胜,均为砖石结构。城墙用条石和鹅卵石砌筑(现大部塌毁)。城中有《沿河口修城记》石碑一座,记载明万历六年(1578年)御史中丞张卤督建城防始末。 古沿河城辖有分布于沿河口、龙门口、黄草梁、洪水口一线长达40公里山巅或险隘处的敌台15座,其中3座已毁。筑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至三年。分上下两层,高约15米,宽10米以上。底层用石条铺砌,墙身砌砖;上层周围有垛口,上下层之间有梯相通。敌台上的石额都刻有编号(自沿字第1号至第15号),敌台之间有的虽无城墙连接,但能凭地形居险,彼此呼应,形成一道连续性的防线。更为奇特的是在洪水口东侧梨园岭还有一座无编号敌台,其形制外观与编号敌台基本相同。 沿河城既有丰富的人文遗产,也有旖旎的自然风光。沿河城所处的永定河河段,恰为风景秀美的官厅山峡最窄的一段,这一段山坡陡峻,峭壁林立,沟谷深切,岩性复杂,是野营、徒步等休闲游的绝佳地段。 与沿河城毗邻的河北省怀来县旧庄窝乡幽州村,同样位于永定河峡谷之中,与沿河城相比,这里更为闭塞,但由于外界人类活动对这里的影响较少,这里的自然景观保留的原始生态更多。幽州村不大,仍保留着与世隔绝的古朴风格。幽州村现有百余户居民,当地居民以养羊、种植果树为主,尤其是这里的金丝小枣,曾是古代皇宫秘制八宝粥所选用的品种。 沿河城、幽州虽处于不同的行政区划,但相似的历史和地理特征,以及位置上的相近,使得我们可以将这两个村落及周围的自然景观捆绑起来,进行整体保护和开发。 沿河城由于位于北京境内,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较好,交通通达性较好,自身景观较多,辐射能力较强,可以将沿河城作为沿幽旅游区的辐射中心。 目前,沿河城在旅游经济的发展上主要有如下几个障碍: 一、村子较小,青壮年劳动力较少。上文已经说过,沿河城东西长约420米,南北长 约300米,不能接待太多的游客。现在沿河城的旅游接待主要靠两家,其一 是城外北侧永定河边的永定河农家乐。此处建成时间较晚,面积较大,各种 档次房间和娱乐项目较为齐全,适合家庭和团队休闲游游客。其二是城内的 千彩翎峰避暑山城,位于古城墙下,建成时间较早,名气较大,经济实惠, 适合背包客、深度游者。由于目前沿河城游客不是很多,现有这两家接待机 构足以应付,但一旦以后沿村将名堂打响,游客增多,这两家恐怕就难以应 对了。另外相对于怀柔、密云等农家乐开发较早的地区,沿河城的食宿条件 不是很好,价格也较高,对于休闲游群体可能吸引力不够。沿河城旧城西面 山脚下建有新城,但新城面积也不大,不能建设较大规模的食宿服务设施。 如同中国大多数乡村一样,沿河城村的青壮年主要都在城里务工,学龄青、少年在 斋堂镇上或门城(区政府附近平原城区,主要指靠近市区的城子、龙泉、大峪、东 辛房等街道)上学,甚至不少人都已在平原地区定居,不再回沿河城。沿河城村内

旅游资源的类型内涵及特点

旅游资源的类型内涵及特点 旅游资源是指可以满足人们旅游需求的各种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 文资源、社会资源和服务设施资源等。它们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竞 争力,对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至关重要。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如下: 1.自然资源:自然景观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海洋、森林、动植物等。自然资源的特点是独特性、稀缺性和不可再 生性,具有无可替代性和保护性。 2.人文资源:人文景观是文化旅游的核心,包括历史遗迹、文化遗产、民俗风情等。人文资源的特点是多样性、文化性和传承性,具有深厚的历 史和文化内涵。 3.社会资源:社会景观是现代旅游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城市风貌、社会活动、节庆活动等。社会资源的特点是丰富多样、时尚活泼和流 行性,能够满足游客对现代化、多样化的旅游体验需求。 4.服务设施资源:服务设施是旅游活动的支持和保障,包括交通设施、住宿设施、餐饮设施、购物设施等。服务设施资源的特点是便利性、舒适 性和响应性,为游客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 这些旅游资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目的地。 它们的特点决定了旅游目的地的优劣和竞争力。 旅游资源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多样性: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和偏好。

2.独特性: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色,具有较高的独特性和观赏性。 3.稀缺性:一些旅游资源是稀缺的,如世界遗产、国家公园等,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吸引力。 4.可替代性:一些旅游资源可以相互替代,如海滩度假村、山区度假村等,可以根据需求和季节不同进行选择。 5.不可再生性:一些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如珍稀动植物、独特地貌等,需要加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6.生态性:旅游资源与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和生态平衡。 7.舒适性:旅游资源不仅包括景点自身,还包括周边的服务设施和环境,游客对于舒适性和便利性的需求越来越高。 8.体验性:旅游资源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例如观光、休闲、探险、文化交流等,满足游客对多样化体验的需求。 综上所述,旅游资源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具有多样性、独特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点,决定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资源的质量和价值。

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旅游业一直是一个长期性、多元化和富有活力的行业,它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主要支柱。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也对保护文化和自然资源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也能够推动地区发展。然而,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如过度开发、旅游资源消耗过多等等,这些问题的加剧正在威胁着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探讨旅游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一、旅游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 过度开发 很多地方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旅游投资,过度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首先,过度开发会导致旅游资源的过度消耗,多次开发和使用会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其次,游客的纷至沓来会给当地社区、文化和生态环境带来压力,甚至还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2. 旅游服务质量不高 旅游服务是保持游客消费、提升购物、餐饮、住宿等消费体验和旅游整体质量的关键因素。但在许多景区,由于旅游开发水平不够、管理准则不完备等原因,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导致游客的体验感受不佳。

3. 在旅游开发中忽略文化保护 旅游开发不能过于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自身的文化保护,否则文化短视的合理化和盲目消费旅游的发展方式可能会导致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持续危害,甚至损害其价值,长期挖掘文化资源,将观光业变成景区的刻板模式,旅游业的故宫和景点的保护基础可能会受到威胁。 二、如何优化旅游业发展 1.推进旅游资源保护 为了避免旅游资源的过度消耗,必须要进行保护,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来防止过度开发。同时,要对游客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以减少对环境、社区等方面的不良影响。 2.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为了改善旅游服务质量,我们需要加强旅游业管理,加强质量控制、培养一批合格的旅游从业人员、完善游客体验机制,从而提升旅游综合体验质量。 3.兼顾经济性和文化保护 旅游开发不仅要保障经济利益,也需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资源,让社区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这可以帮助促进旅游业和当地社区的互动,完善文化建设,促进整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建立旅游监管机制

旅游业发展和旅游资源保护建议

旅游业发展和旅游资源保护建议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兴起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然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珍贵的旅游资源,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本文将从旅游业发展和旅游资源保护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旅游业发展建议 1. 拓宽旅游业的市场渠道:积极开展旅游推广活动,加强与国内外旅游公司和机构的合作,提升旅游业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同时,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渠道,拓宽旅游业的市场覆盖范围,吸引更多的游客。 2.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供更加专业和个性化的旅游服务,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规范旅游从业者的行为准则,加强监管力度,维护旅游市场的秩序和良好的旅游形象。 3. 多元化旅游产品:根据不同的旅游目的地和市场需求,在旅游产品的开发方面注重多元化和创新,推出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引入文化、历史、美食、休闲等元素,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提高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旅游资源保护建议

1. 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资源保护规划:加强对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了解资源的分布、特点和价值,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资源保护规划。 根据不同的旅游资源类型,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旅游资源的可 持续利用。 2. 加强景区管理和保护: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管理,建立健全的规章 制度,严格控制游客流量,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保护景区生态环境,修复受损地区,提升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增加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益:注重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提高资源开发的效益。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农家乐等多种形式的旅游 业态,增加旅游收入的多样性,减少对单一旅游资源的依赖。 4. 弘扬旅游资源保护的理念:开展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 提高游客和公众对旅游资源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加强旅游资源保 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对违法破坏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全社会共 同参与保护旅游资源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资源的保护是密不可分的。通 过积极拓宽旅游市场渠道、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多元化旅游产品等措施,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资源保护规划、加强景区管理和保护、增加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益以及弘扬 旅游资源保护的理念等措施,可以有效保护和利用旅游资源,实现旅 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旅游业发展与旅游资源保护相辅相成,才能 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珍贵的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一、引言 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游客前往旅游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相关设施等,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业对于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 1. 保护与开发相结合 旅游资源的开发不能仅仅追求经济效益,也要兼顾环境和文化的保护。在开发旅游资源之前,要进行详细的资源调查和评估,了解资源的状况、价值和可持续利用潜力,确保开发项目对环境和文化的影响最小化。 2.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资源开发需要有完备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如交通、通讯、酒店等。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度,增加酒店和餐饮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3. 吸引投资 为吸引更多的投资,政府可以制定优惠的投资政策和税收政策,提供相应的土地和设施资源,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同时,政府和企业要加强合作,共同开发旅游项目,提高项目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4. 增加营销宣传

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进行有效的市场调研,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举办旅游节或者展览等活动,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宣传,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 三、旅游资源的保护 1. 制定法律法规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和要求。加强对旅游资源的监管,制定限制开发的红线,强化对违规开发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旅游资源受到正确的保护。 2. 提高管理水平 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旅游资源的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对旅游区域的巡查和监控,加强对游客行为的管控,防止损害旅游资源的行为发生。 3. 加强环境保护 旅游资源的保护首先是保护好自然环境。政府和企业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发展,采取措施减少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限制游客数量、设置保护区、推广环保旅游等。 4. 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 旅游资源的保护还包括对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政府和相关机构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加强文化遗产的修缮和管理,制定相应的旅游政策和规划,鼓励游客了解和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 四、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一对矛盾统一体,相辅相成。只有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开发,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开发是为了保护

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旅游资源开发是指对一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文化传统等进行有效利用和开发,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过程。以下是对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建议: 1. 保护和修复:在开发旅游资源之前,必须首先确保资源的保护和修复。保护自然景观、保护历史遗迹、保护文化传统对于长期的旅游开发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保护好资源,才能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提升基础设施: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必须提升地区的基础设施。这包括道路、酒店、餐馆、公共厕所等。优质的基础设施能够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增加他们的停留时间和消费金额。 3. 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的文化活动能够为旅游资源增添更多的魅力。可以举办传统的节日、演出、展览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吸引游客,还可以帮助当地保护和传承本地的文化传统。 4. 发展旅游产品:针对不同的游客需求,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可以推出不同主题的旅游线路,比如历史文化线路、生态旅游线路、农村体验线路等。通过不同的旅游产品,可以吸引更多不同背景和兴趣的游客。 5. 增加宣传推广: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宣传推广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包括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同时还可以与旅行社、社交媒体博主等建立合作关系,增加曝光度。

6. 拓宽交通方式:良好的交通方式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保障。可以增加直达航线、开通旅游专线等,方便游客的出行。同时还可以鼓励开发环保交通方式,比如骑行、徒步等,提倡低碳环保旅游。 7. 培训旅游从业人员:优质的服务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8. 注重游客体验:旅游资源开发不仅仅是提供美景和历史文化,更要注重游客的体验。可以开设特色体验项目,比如农家乐、手工艺制作、传统美食体验等,让游客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 9. 引入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可以为旅游资源开发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游客提供更丰富、更互动的体验。同时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旅游服务。 10. 加强合作交流:旅游资源开发需要各方的合作和交流。可 以与其他地区、旅游景点、旅游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联合宣传、产品研发等活动。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共享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总之,旅游资源开发需要保护和修复资源、提升基础设施、开

北京市门头沟区文旅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

北京市门头沟区文旅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丰富文化旅游产 品供给 培育文旅产业,满足群众多样化品质需求 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主线,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文旅体验产业培育成为区域主导产业之一。 一、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构建“一轴、两核、四带、四区、八组团”旅游空间。延伸拓展西长安街中轴线,以109国道新线为“发展轴”,拓展京冀产业联系,形成核心带动效应,推进门头沟新城休闲旅游目的地和斋堂镇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两核”建设,打造京西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高地。加快建设沿永定河展开的西山永定河文化旅游带、以古商道为串联的古道文化旅游带、门头沟城区至斋堂镇的门斋铁路列车观光文化旅游带、长城文化旅游带“四带”。聚焦打造以斋堂镇为核心的古村古道文化休闲名区,协同打造北部高端民俗文旅区、南部煤业矿业文旅区与西部生态山水旅游区“四区”。升级打造潭柘寺-戒台寺-定都峰-九龙山组团、

京西大峡谷-百花山-灵山组团、爨柏-灵水-黄草梁组团、妙峰山-樱桃沟-玫瑰园-神泉峡组团、珍珠湖-南石洋-碣石沟组团、清凉界-十八潭-落坡岭-北岭组团、大台矿山文化组团、京西商旅古道组团等“八大旅游景区组团”,构筑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争取3到5年内打造1到2个区域内具有发展标杆效应的5A级精品景区。 着力提升传统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理顺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景区的管理体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运行机制,积极发展壮大京西旅投公司,整合区域闲置旅游资源,盘活龙门涧、南石洋大峡谷等传统景区。围绕景区建设精品民宿,争取到2025年精品民宿游客年均增长率、精品民宿收入增长率保持增长,到2035年实现持续稳步增长。 二、打造精品旅游产品—空间—业态体系 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贯彻落实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挖掘精品旅游产业全链条附加值,利用科技手段推动更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实施游客汽车“后备箱”工程,研发具有文化内涵的实用性、便携性旅游商品,增加旅游购物收入。推进非遗文化融入生活,实施古村落与非遗整体保护,依托琉璃渠村国家级传统村落,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琉璃重生模式。推动影视拍摄、动漫游戏、时尚购物与旅游相结合,开发数字旅游创意产品。

北京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北京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一、引言 北京市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世界文化名城。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本报告对北京市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旨在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旅游资源概况 1. 地理位置优势 北京市地处华北平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境内有36个自然村庄、96个乡镇、16个区,市区总面积16808平方公里,人口逾2000万。北京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2. 自然景观 北京市自然景观以四季分明、山水相映为特点。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包括长城、颐和园、天坛等。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而颐和园和天坛则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代表,每年都吸引了众多游客。

3. 历史文化遗产 北京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最有名的是故宫博物院,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此外,北京还拥有颇具特色的胡同和四合院,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4. 文化艺术 北京市是中国的文化艺术之都,有许多世界知名的文化艺术活动和机构。北京的昆曲、京剧等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许多国内外观众。此外,北京还有许多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等文化艺术场所,展示了丰富的艺术精神。 三、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1. 旅游资源开发 北京市积极推动旅游资源的开发。除了加强现有景点的保护和管理外,北京市还通过举办各种旅游活动、建设旅游设施等方式,不断丰富和提升旅游资源的品质。 2. 旅游资源利用

北京市各级政府和旅游企业积极利用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的 繁荣发展。他们通过开展旅游推介活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提供 优质的旅游服务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消费。 四、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 旅游资源过度开发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景点在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 在过度开发的问题。一些景点的环境受到了破坏,客流量过大导致 游览体验下降,这给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压力。 2. 旅游资源开发不平衡 北京市的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一些热门景点资 源充分利用,但一些潜力景点和农村旅游资源得到的关注较少,未 能充分发挥其潜力。 3. 旅游服务质量需提高 尽管北京市的旅游服务业发展较快,但与国际接轨的水平还有 差距。一些游客反映,旅游服务质量不稳定,需要加强培训和管理。 五、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北京及京郊区旅游市场分析

北京及京郊区旅游市场分析 以北京为旅游目的地的客源市场分析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我国大型入境口岸之一和旅游业较发达的城市之一,以及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在旅游业发展中一直处于前沿位置。近年来,北京市旅游设施逐步完善,旅游环境也得到进一步改善,国内旅游收入以年均近20%的速度快速增长,成为北京市第三产业收入中的重要来源之一。国内旅游收入已经成为北京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 1、北京旅游国内客源流量特征 根据调查显示,距北京市越近,旅游流产生强度就越大,随着空间直线距离越远,旅游流产生的强度就越弱。但是距离在1500公里以上处出现了旅游流强度先是递减之后又稍有回升的现象,但总体上来看呈现递减趋势,这一现象的出现应当主要归因于北京其所具有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政治历史背景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的巨大影响力。 北京本地市民,占北京市旅游流总流量的38.1%,是北京市旅游流的最大源地。 周边直线距离在500公里内的近郊省市—石家庄、济南、天津所产生的旅游流量占总流量的23.0%,省(市、自治区)均产生的旅游流量7.67%,仅次于中心区,是北京市旅游流重要的客源地。在500,1000公里区域范围内产生的旅游流量为总流量的12.1%,省(市、自治区)平均流量产生强度递减到3.03%,在1000,1500公里范围内,旅游流强度为11.2%,省(市、自治区)平均流量产生强度仅1.24%,而在1500公里以外的省区,省均产生旅游流量强度就表现得更加微弱了。因此,北京市国内旅游流产生强度随空间距离增大而出现明显的衰减规律,但这种空间距离衰减趋势因与旅游流产生源地之间交通便捷程度(时间距离)、人均消费水平、人口规模大小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局部增强现象。

门头沟调研总结(王平镇、王平旷、韭园、京西古道)

门头沟调研总结(一) 王平镇 2011-12-8 一、王平镇简介 王平镇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中东部,地处北京西山中山区向低山区的过渡地带,是永定河官厅山峡下段大拐弯地段的起点。东距北京城40公里。从地质的角度看,处于九龙山向斜和清水尖向斜的过渡带上。 王平镇地处京西门头沟山区中部,109国道和丰沙铁路穿越而过,曾是北京重要的煤矿基地,农村经济主要是以果树种植业为主。随着北京城市经济发展,京郊地区传统产业面临更新换代和结构调整升级的机遇。据北京市生态保护建设要求,王平镇传统煤矿相继关停并转,矿工下岗,失业严重,区域经济迫切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首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也需要京郊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如何充分利用新时期的发展机遇,合理规划未来发展格局,促进区域产业升级,是王平镇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通过科学规划,明确发展战略构思,定位发展空间格局,是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根据北京市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战略构思,门头沟山区未来发展将定位为北京市的生态涵养保护区,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形成北京市坚实的生态屏障、市民休闲游憩的理想空间和水源保护地。 王平镇作为门头沟山区的重要部分,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经济基础和区位优势。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全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是王平镇重塑产业发展辉煌和建设新型农村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 二、行政区划 王平地区原辖7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色树坟居委会、河北居委会、南涧一居委会、南涧二居委会、西王平村一居委会、西王平村二居委会、河滩居委会、安家庄村、吕家坡村、西王平村、东王平村、南涧村、河北村、色树坟村、西石古岩村、东石古岩村、西马各庄村、东马各庄村、南港村、韭园村、桥耳涧村、西落坡村、东落坡村。 三、资源优势 1、储量丰富的矿业资源。王平镇以出产煤炭著称,地质上属于古生代石炭二叠纪杨家屯煤系,除已开采的不计,仅保有的地质储量就达七千万吨以上,且均为优质无烟煤。虽然王平煤矿已经关闭,但煤炭仍然是国家极其重要的战略储备能源。

“潭柘寺—戒台寺”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初期重点项目说明报告

“潭柘寺—戒台寺”旅游总体发展规划 ——首期重点项目说明报告 一、潭戒两寺旅游总体发展的意义 通过潭戒两寺景区提升发展,推动京西旅游发展,驱动门头沟区域升级,融入门头沟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助力北京打造“世界城市” ●北京旅游针对门头沟区知名度最高、文化底蕴最深、发展潜力最大的旅游资源——潭柘寺、戒台寺的旅游提升发展总体规划,是面对北京打造世界城市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按照门头沟区生态涵养发展区和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的功能定位,规划发展浅山区,保护涵养深山区,重点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按照“一带、两线、三点”的空间发展布局,全力建设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Western Service District,简称WSD)宏伟战略体系下,两线(以108、109国道两线形成的经济轴为核心,依托丰富的永定河文化资源,加快建设集自然风光、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与民俗文化于一体的18条沟域经济示范地)中的重点旅游带动型项目。 二、潭戒两寺旅游总体发展打造思路 总体发展思路 ●升级5A,创北京必游旅游精品 立足景区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升改造软件、硬件服务设施,升级景区级别,提升景区团队游客数量,携手故宫博物院、天坛公园、颐和园、八达岭长城等共创北京“必游景区”旅游名牌。

●深化创新,做大做强宗教文化 围绕佛教祈福做“福”文化,借助佛光普照打造京华福地。 ●扩展延伸,满足景区发展需求 通过核心区、控制区、协调区不同级别规划范围的划定,分节奏协调周边村落与周边景区、重点项目,逐步扩展延伸景区规模满足景区游客增长、景区规模吸引力提升及5A升级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需求。 ●挖掘商机,扩充旅游产品范畴 景区容量扩张、做大香火供奉、创新文化体验项目、开辟商务会奖市场、郊野休闲拉动自驾市场、协调发展休闲房地产 ●甄别项目,策划高效收益产品 甄别项目,将快节奏的生活变为慢节奏的休闲享受,把休闲人气流动变为留驻(住),把低端无特色的休闲服务变为高端特色化休闲文化,打造10-15%收益率的快速盈利产品 ●掌握节奏,适时开发落地项目 综合考虑政策、时间、市场、经营的诸多方面因素,掌握开发节奏打造出政府满意、投资者满意、市民满意的落地项目 三、潭戒两寺旅游总体定位 京西休闲福地——京西潭戒福地休闲度假区

门头沟新城规划

门头沟新城规划 2005-2020

目录 第1章.总则 (4) 1.1.规划背景 (4) 1.2.规划总论 (5) 1.3.规划定位 (6) 第2章.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7) 2.1.城乡经济发展 (7) 2.2.产业发展与布局 (7) 2.3.社会事业 (9) 2.4.文化发展战略 (9) 2.5.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绿化 (10) 2.6.保护区和保护地 (11) 2.7.旅游发展纲要及规划布局 (12) 第3章.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15) 3.1.城镇体系与空间总体布局 (15) 3.2.城镇规划要点 (16) 3.3.村庄规划和建设 (18) 第4章.新城发展布局研究 (21) 4.1.新城总体功能布局 (21) 4.2.用地规划 (23) 4.3.城市防灾 (26) 第5章.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30) 5.1.综合交通体系 (30) 5.2.供排水规划 (33) 5.3.能源动力规划 (36) 第6章.规划实施 (41) 6.1.新城分区规划与控制 (41) 6.2.近期实施 (42)

6.3.实施政策与机制 (45)

第1章. 总则 1.1. 规划背景 第1条.规划编制 门头沟新城(简称“门城”)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确定的11个新城之一。 1984年门头沟区政府会同北京市规划局编制了《门城镇总体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准;1997年曾对门头沟总体规划进行修编;2003年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和《北京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讨论稿),依照北京市和门头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了《门头沟区域规划及门城卫星城总体规划》。 依据上述规划,相继编制完成了新城部分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山区镇的总体规划。在市规划委、文物局、规划院的组织下完成了川底下和三家店的保护规划。川底下村、灵水村分别上榜建设部首批和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西部山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受到日益重视。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修编完成,门头沟新城在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结构中处在一轴一带一中心上(西部的综合服务中心)。 第2条.规划重点 新城是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承担市区人口和功能疏解、形成新的产业聚集、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具有相对独立性。 新城规划转变了传统的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模式,强调生态、休闲、文化、宜居,不仅提出本区发展方向的转变。更主要的是站在全市的高度确定本区的发展定位,把生态、文化、旅游放在重要地位上。 (1)以生态旅游作为主题,确定区域和城市的重新定位。 (2)结合人口结构和流动问题,研究适合山区、城市边缘、后采矿业的产业发 展方向。 (3)在城乡统筹的大原则指导下,突出重点,制定合理的城镇体系布局。 (4)强调本区历史和文化的主题和定位。 (5)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进行分区控制,采取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控制土地开 发,指导建设。 第3条.具体要解决的问题 用地:结合首钢搬迁,确定南部新城的发展方向、内容和形式;提出对采空区、砂石坑的灾害防治及合理利用的规划思路;落实2004年全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增加的建设用地龙口水库、琉璃渠和龙泉务等建设用地,确定新城总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