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教案详解

2017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教案详解

2017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教案详解
2017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教案详解

湛江麻章区第一中学高三年级政治市调研课教案

任课班级:高三(6)班任课教师:陈丽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一、【明确考点】

(1)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2)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3)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考情分析】

结合文化市场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考查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性的影响与应对措施、大众文化的含义和要求,以选择题为主。结合不同文化现象,区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结合主流媒体等传递正能量的事例,考查弘扬主旋律。

三、【学习重点】

1、重点:文化有“喜”有“忧”,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大众文化

2、难点:文化激荡看主导

四、【易混易错】

1、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2、传统习俗属于落后文化。

3、要努力改造腐朽文化,坚决抵制落后文化。

4、大众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发挥导向作用

五、【时政链接】“习大大的10句文艺妙语”

1.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的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

2.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铜臭气。

3.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驱壳。

4.文艺创作的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5.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文化。

6. 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六、考点突破深度分析

考点1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1.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

(1)有利影响(可喜变化)

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表现:(P87D3)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通过灵活而又吸引力的表现方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2)不利影响(忧的文化现象)

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表现:(P87D4)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特别提示:

(1)文化市场与大众传媒的发展,有双重影响,其对文化生活的积极影响是主要的。(2)文化市场出现的不良现象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作用的结果。但不能把它们看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3)问题不在于是否发展市场经济,而在于市场主体的行为不规范和有关部门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

(4)大众传媒本身无好坏,对错之分,关键是我们怎么运用这些传媒,发挥其积极影响。【体验高考】

1.(2013重庆)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公众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④主流媒体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3天津)“虽然不言不语,叫人难忘记,那是你的眼神,明亮又美丽……”当年蔡琴在演唱这首《你的眼神》时,就曾以特有的韵味打动过无数听众。在今春“我是歌手”的电视节目上,林志炫以不同以往的方式翻唱此歌,诠释经典,再次让人如痴如醉。由此可见,文艺表演应该C

①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②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

③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④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考点2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一)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区别

1.落后文化(1)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2)表现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

(3)危害属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和个人。

(4)态度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 (1)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2)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3)态度: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提醒:

(1)落后文化通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通过传统习俗表现出来的并非都是落后文化。我国的传统习俗中既有前人积累的精华,也存在糟粕,我们应当保留传统习俗中的精华部分,改造其中落后的部分,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2)这些不良文化都是糟粕文化,污染文化环境,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二)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

(1)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2)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冲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诱发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等现象。

注意:我国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说明文化就有相对独立性。文化有时落后于经济政治的发展。

(3)如何解决不良文化现象?导学案P4-1

国家(政府)角度:要加强文化管理,正确引导;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奏响主旋律,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企业角度: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个人角度: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考点3 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1) 特点(原因)

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点,要求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含义: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注意:(1)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与通常意义上的大众文化的区别

通常意义上的大众文化是就文化传播的广泛性而言的,并没有界定文化的性质和内容。

而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强调两个方面:一是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二是文化的内容必须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不能是庸俗的、低级趣味的。

(2)我们的大众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关系

我们强调的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在性质上必须是先进健康的;我们的先进

文化,在形式可以是大众文化。

(二)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

1.必要性:我国存在各种各样的文化,这些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

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2)地位: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体验高考】

3.(2013山东)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

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A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2015年江苏政治22)2014年“十一”黄金周,全国电影票房达到惊人的10.7亿元。同时,电影品质进一步提升,主流价值观得到了广泛传播。材料表明D

A、文化市场越繁荣越要加强管理

B、市场化才能提高电影产品质量

C、经典文化才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

D、电影产业发展注重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5.(2012海南)导学案P13-28

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

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各地竞相争夺历史名人、“名人故里”的现象。(6分)

解题思路:题目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依据材料的关键词和考查的方向(“为什么”—必要性和重要性)可以做出如下分析:

(1)“抓住机遇”“充分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产品”“吸引”“倍受游人青睐”。(发挥了文化的经济功能,满足人们需求,获得经济效益,提高文化竞争力)

(2)“各地竞相争夺历史名人、名人故里”“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的现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的表现)

(3)“盲目争抢历史名人,争抢旅游文化品牌”(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缺乏文化创新就只能盲目争夺)

答案参考:(1)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利于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2分)(2)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加剧了对文化资源的争夺;(2分)(3)一些地方缺乏文化创新意识,文化创新力弱。(2分)

七、【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文化与经济政治完整教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设计 政治科组:冯小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比较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不同性质的文化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作用不同,我们要自觉掌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抵制落后的、腐朽的文化. (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意义。 2、教学难点: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三、教和学的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一节课一起体会了文化的魅力。(简单复习,引导学生回忆旧内容)。我们知道,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那么,他们之间有没有一些微妙的关系呢?我们今天就要揭开这层面纱。 (二)讲授新课 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材料导入、启发: 材料一:《功夫熊猫2》在继《功夫熊猫1》取得不错的成绩后推出的,今年暑假也就是刚过去的暑假上映。《功夫熊猫2》创下了北美票房1.6亿美元,全球票房5.98亿美元。《功夫熊猫》成为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的最佳载体。 材料二:《喜羊羊与灰太狼》,随着“做人要做喜羊羊,嫁人要嫁灰太狼”的口号在成年人的世界流传开来,这只“羊”的市场价值超过了10个亿,可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值钱的动漫形象。 材料三:古代的皇帝虽然能够整天载歌载舞,却无法看电视、玩电脑,为什么呢?这种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8.1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教案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我们的文化生活呈现色彩斑斓的原因;理解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知道只有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2.能力目标:通过对文化生活现状的探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文化生活的“喜”与“忧”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的必要性,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并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教学难点:文化生活的“喜”与“忧”;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三、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范例教学法谈话法 四、学法指导 比较法归纳法阅读法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好的,同学们,国庆假期刚过去不久,那么老师这里想问一下,大家的国庆假期是怎么度过的?好,哪些同学愿意来分享一下? 学生:在家看书,画画,出去游玩,烧烤,去看电影,吃自助餐,逛街,旅游…… 教师:很好,看来同学们的假期都过得非常充实和愉快,老师这里也列举出了一些我们中学生的假期生活(ppt图片展示):(宅在家里的可以看电视、上网、画画、听音乐、玩吉他等,外出可以选择旅游、逛街、吃自助餐等等)

教师:所以我们看,我们现在的文化生活怎么样?选择多不多?是单调的还是色彩斑斓的? 学生:多种选择,色彩斑斓的。 教师:很好,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多彩。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第八课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深入了解我们的文化生活。板书《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教师:好,刚刚我们通过同学们的国庆假期分享感受到了我们现代人的文化生活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但是在这里啊,老师想让大家体验不一样的东西,跟着老师的脚步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大家父母那一代人的文化生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抛石子、跳皮筋、跳房子、)同学们玩过这些游戏吗?可能还有些同学玩过这些游戏的,不过大家玩得(多不多)少,如果是大家父母那一代人分看到这些图片的话肯定会有很大感触,因为70后和80后小时候玩这些游戏玩得更多。 学生:跟随教师脚步感受父母那一代人小时候的娱乐文化生活。 教师:好的,看完图片,相信大家对父母那一代人的文化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在这里老师想采访一下大家看完图片之后的感受,哪位同学来分享一下? 学生:(预设回答)以前人们业余生活的玩具都是自己手动制作的,而且相对比较单一。现在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多样、精彩。 教师:很好,同学们感悟都很深,接下来老师想请大家来思考两个问题(探究一): 将70-80后的文化生活与我们90-00后的文化生活进行对比分析:第一个问题,当代的

高考政治 第四单元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精品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1.(江苏单科,21,2分)某地首创一种实名制、免费发放的文化惠民卡,市民持卡可以看电影、看演出、买书,只要在签约商户进行文化消费,就可以享受折扣、积分、奖励等多项优惠。文化惠民卡的发放能够( ) ①降低文化消费的成本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③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④调动人们文化消费意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天津文综,5,4分)“虽然不言不语,叫人难忘记,那是你的眼神,明亮又美丽……”当年蔡琴在演唱这首《你的眼神》时,就曾以特有的韵味打动过无数听众。在今春“我是歌手”的电视节目上,林志炫以不同以往的方式翻唱此歌,诠释经典,再次让人如痴如醉。由此可见,文艺表演应该( ) ①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②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 ③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④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山东文综,21,4分)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 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江苏单科,20,2分)年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指出,我国文化演出市场存在追求豪华演出效果、高票价盛行等现象,这让普通民众难以享受到文化惠民的成果。这说明( ) ①文化演出市场需要加强引导 ②文化演出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文化演出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 ④文化演出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江苏单科,24,2分)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很快,文化产品日益多样,文化消费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情况,一些人将贩卖隐私的花边新闻、热火朝天的口水战当作了自己的精神正餐。这说明( ) A.文化建设要贴近群众 B.文化消费心理决定文化消费行为 C.要引导消费者提高文化鉴赏力 D.政府应提供更多健康的文化产品 6.(2012江苏单科,23,2分)穿越剧以“穿越”的手法演绎历史,满足了不少人的欣赏需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以“穿越”的方式解读历史也引来了更多的反思,甚至受到批评。这就要求影视作品的创作要能够( ) A.满足大众的娱乐化需求 B.提高人们辨别异质文化的能力 C.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 D.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7.[天津文综,14(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浙江专版)201X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第一框 色彩斑斓的文化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目题(一) 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1.当代文化生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2.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 (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 如何正确认识文化市场的特点? 文化市场是联结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的环节,文化市场的信息影响着文化生产的方向、数量和质量,文化消费刺激文化市场的繁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文化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昌盛,满足了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文化市场的竞争性、开放性也推动了文化市场的发展,随着人们知识的增加、视野的开阔,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用于满足文化需求方面的投资增加,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文化事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易误警示] 文化的多样性不同于文化生活的多样性 (1)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2)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侧重指文化消费、文化传播与文化选择。 前者主要就文化本身而言,后者则强调人的选择,体现出人与文化的关系。 [典例应用] 《这边风景》《江南三部曲》等优秀文学作品,《海棠依旧》《琅琊榜》等影视作品,《盗墓笔记》《鬼吹灯》等网络文学……如今多种文艺形式各展风姿。这意味着( ) A.多样的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B.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带来忧虑现象 C.我们的文化生活正面临多种选择 D.各种文化的相互交汇难以形成主流 [解析] 本题考查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材料中如今多种文艺形式各展风姿,说明我们的文化生活正面临多种选择,C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文化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A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文化的自发性带来忧虑现象,B项与题意无关;D项中“难以形成主流”表述错误,排除。

最新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寺口镇寺口小学李黄华闫春慧张丽恒 《笠翁对韵》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下响高舂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小儿语》 问题提出 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

教学目的 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重点解释: 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治家格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简介《治家格言》

人教新课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感受文化影响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感受文化影响 教学设计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必修3第二课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两框,即“感受文化影响”和“文化塑造人生”。本课说明的主题就是相对于个体而言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看文化。这节课着重讲述第一框,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包括三个目,即“文化影响面面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深远持久的影响”,主要说明文化影响的特点。 学生分析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文化的含义以及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关系。明白了第一课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文化。这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课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看文化。需要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展开探究。这就需要教师用有效的方式加以启发和引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文化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2.能力目标 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教学方式 学生自主探究、讨论,教师进行引导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回顾第一课 所讲的内容,说 明第一课所讲的文化主要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理解的。而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二课的内容,这是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化。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探究,思考两个问题: ? ①从这两幅画面中发现了哪些文化上的区别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事例吗 ②面对我们祖先创造的精美文化产品,人们的感慨,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之处。你能否解释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提示:①第一幅画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或文化,第二幅画是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或文化。这反映出了中西方不同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价值观念等等影响到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举其他事例:如,中国的中秋节、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之间的区别。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具有共同的兴趣和相同知识水平的人对事物有着相似的看法或认识,而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或价值观的人,对事物则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认识。因此,面对祖先创造的精美文化产品,美术家、将军、冶金学家,由于他们的文化素养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对精美产品认识就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有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谓文化影响面面观了。 讲授新课: 一、文化影响面面观 设问:到底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什么有什么影响呢(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讲解: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 出示图片:

文化生活第八课复习题 3-4-8

文化生活第八课复习题 3-4-8

双基限时练 一、选择题 1.(201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一中月考)近年来,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网络管理,如实行微博实名制,加大对散布谣言、传播色情、网络欺诈、非法网络攻关等各种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等。这些做法() A.能够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B.有利于净化文化环境,抵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危害社会C.不利于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D.目的在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解析色情、网络欺诈等是落后文化、腐朽文化。打击各种网络犯罪有利于净化文化环境,抵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危害社会。有利于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故C项错误。A项能够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与题干无关。本题未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答案 B 2.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人们常见的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传统文化大多属于落后文化 B.对落后文化应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C.传统习俗等于落后文化 D.人们要提高辨别落后文化的眼力,拒绝污染 解析传统文化中存在着落后文化,但落后文化不占主流,故

A项错误。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没有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的必要,故B项错误。落后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但两者不能划等号,故C项错误。 答案 D 点击中国的任何一个互联网论坛,就会发现一些关于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帖子,一天可达数千条。然而,对同一个问题很难找出完全相同的答案。据此回答3~4题。 3.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说明() A.文化市场有喜有忧 B.人们文化消费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C.人们的文化生活比较单一 D.当今的文化市场非常混乱 解析考查文化生活现状。由于信息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消费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A项不符合题意,C、D 两项说法错误。 答案 B 4.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②市场调节的盲目性③大众传媒的快捷④文化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⑤市场调节的滞后性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 C.①③④D.②③④⑤ 解析材料中的现象属于文化生活中的可喜变化,当然不是市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8.1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主备:审批:课型:新知探索课使用人:编号: 学习目标 1.比较、鉴别一些文化现象;区分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2.结合具体情境,深刻理解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难点 1.如何正确认识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2.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案】 学习要求:利用课前15分钟,完成本学案内容,并理解课本重点知识,找出疑难问题 一、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1、阳光下的阴影 (1)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也存在着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污染,。 (2)置身于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其中有“阳光”,也有“阴影”,我们应如何辨识不同性质的文化呢? 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我们需要提高的眼力,增强 的能力。 二、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1)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异同。 (2)我国依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产生的原因: ①我国曾经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的残余和根深蒂固,

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剧了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不同社会群体、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 三、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 1、社会文化生活中各种文化的关系(必要性) 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有融合又有、有滲透又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之势。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以,以,以,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 ②地位保证(原因):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并依靠。 ③地位: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地位。 ④(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大力,,,。※学生疑难问题反馈 【课堂探究案】 1.辨析:传统习俗就是落后文化。 2.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会自发的占据主导地位。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 现在社会,多少年来,所有的学校都在大会小会的谈德育,但还不时遇到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如抽烟、喝酒、校园暴力、破坏公物、甚至侮辱教师等等。看来如何理解、实施道德教育,怎样使道德教育充满活力并富有成效,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什么是道德 何为道?道即是法,是万物之奥,万事之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道先天地而存,是阴阳相合、遵自然法则运行不息的规律。何为德?德是物质场,万物存在的基础。“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重积德则无不克”(《道德经》)道与德连在一起就是尊道重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曾将道德阐释为“天道”、“天理”,以及人当遵守的“仁、义、礼、智、信”。天道、天理体现的是宇宙、地球、人类的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总和,而“仁、义、礼、智、信”则是人顺从天道所应遵从的道德规范。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人无“德”便不能称之为人。由此可见,道德的内涵是非常深刻的。 二、道德与幸福 做人有为人之道,成物有构物之理。古人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人行事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遵循一定的规律。得道能明事理,同时拥有了一种本领。得自然之道可成学者专家,得社会之道可为官为君,得先天之道可返本归真。符合事物规律行事必然会推动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使事物繁荣昌盛。相反,逆道而行就会碰的头破血流;为人处世应遵循一定的法则,这个法则的具体表述就是道德规范。重德能不断积德,使人德高望重,众望所归,为处世理事打下良好基础,走遍天下人所敬仰。 没有道德的个人,必然丧尽天良,为社会所不容;没有道德的社会,必然混乱、腐朽、堕落。可见,传统道德与人类幸福又是息息相关的。 三、悠悠中华文化五千载,道德一线贯穿,为道德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教育历来被誉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教育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人的问题。人有两面性,可以选择善也可以选择恶,可以学好也可以学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普遍的人性中,善与恶共存。一个人要行善,则必须约束自己的恶念,要吃苦、付出,还要持之以恒的坚持;而只要稍微放纵自己的欲望就会堕落。放纵当然比约束更容易,所谓“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笔者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激发人的正的因素,抑制人的负的因素;其根本途径在于从“心”做起,应回归到正心、诚意、提升道德修养的路上。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包含丰富的道德内涵,其精华代代相传。 “天人合一”代表着我们祖先的宇宙观;“善恶有报”是社会的常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为人的起码美德;“忠孝节义”是人生于世的标准;“仁义礼智信”成为规范人和社会的道德基础。中华文化体现出诚(实)、善(良)、和(为贵)、(包)容等优点。中华传统文化主张天人和谐,重视个人修养,能够包容,能够发展,能够维护人间道德,能够使人有正信。 传统道德提倡的克制、忍让、节俭、吃苦耐劳,恰恰能够避免人陷入那种无度的纵欲之中。是调剂人生活,使人精神充实的有力保障。而乐天知命,使人能够更加理智而清醒的生活。抛弃了无谓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带来的烦恼。这些东西非常合乎天理,也十分符合人性。有益于激发人正面的因素,抑制人负的因素,具有向善向上的感染力。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道德教育取之不尽的好素材。 四、用传统文化实施道德教育的方法 道德是无所不在的,是活泼的、流动的、丰富多彩的,而非呆滞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在借助传统文化实施道德教育中,如果我们选择恰当的方法,是能够把她准确、实在、生动的表现出

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8课走进文化生活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人教新课标) 第走进文化生活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2014重庆】“一滴水,尚思源;一粒米,报涌泉。”2013年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将传统民谣、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这些公益广告()

①体现了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 ④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2.【2013重庆卷】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社会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④主流媒体能够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3.【2013山东卷】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 4.【2013广东37.】(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会急剧增加。2012年,广东人均GDP约为8570美元,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仅占13.2%,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这一比例更低至6.26%,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就政府如何拉动居民文化消费提出合理建议。(10分) ①发展经济,增强居民文化消费能力。(2分)②发展先进文化,引领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2分)③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培育文化消费主体。(2分) 【解题思路】本题以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为素材创设情境,富有人文气息。解题时抓住怎样扩大居民文化消费进行思考,文化建设为居民文化消费提供对象,提高居民素质为文化消费提供动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学设计: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学设计:色彩斑斓的 文化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理解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喜”与“忧”;懂得什么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能力目标:通过对文化生活两方面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和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结合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明确什么是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帮助学生自觉树立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意识。 【教学重点】 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教学难点】 时尚文化与新文化;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 【教学过程】 (导入单元)教材一、二单元主要从文化一般的角度来了解文化,第一单元重在探究文化的一般意义;第二单元重在探究文化的传播、继承、创新这个发展过程;三、四单元则是从文化特殊的角度来了解中华文化,第三单元走进中华文化,探究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第四单元是在前三单元基础上从“怎么办”的角度来探究中华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这是我们学习文化生活的目的所在,因此本单元是全书的逻辑终点和落脚点。 (导课)我们要建设好中华文化,就必须首先对我们的文化生活有一个整体全面的了解。因此,第八课带领我们“走进文化生活”! (导框)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先从现象入手。今天,我们先来感受“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在现象分析中来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 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一)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处理:P86探究1 归纳:从人们的着装和互联网的变化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由单一走向多样,更加丰富多彩。放眼于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就会发现我们已经面对大众传媒的影响,置身于文化市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五课《文化创新》优秀教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优秀教案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采风活动,揭示文化创新的源泉,培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2、比较鲁迅的作品与高尔基的作品,增强比较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明确创新的意义,使学生更加认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 2、感悟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激发学生 在各个领域勇于创新的热情 【教学重点】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作用 【教学难点】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教学方法】 采用学案教学和课堂活动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文化传承的过程就是文化发展的过程,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无不内在地包含着文化创新的要求。本课就专门讲述有关文化创新的内容,什么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文化创新有什么作用?文化创新的主体是谁?这些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究的问题。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填空《第二教材》P291)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就文化自身的发展而言,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但说到底,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处理:P48探究1,体会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⑴实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思维提升:怎样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⑵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从文化自身发展的角度) 活动一:处理P50探究3 归纳:书法家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风格与特点,无疑丰富了中国的书法艺术,为我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 活动二:举例徽班进京→京剧产生;杂技《天鹅湖》 归纳: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重证。 情感教育:要发展和繁荣中华民族文化,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过渡): 今天,我们生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这个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在这个文化创新的时代,谁是真正的创新主体呢? 4、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其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构成了人类精神财富上的原料和半成品,科学家、艺术家对此再进行加工、整理,才形成了精神财富;劳动群众在实践中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总之,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发挥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过渡): 这里要特别注意,文化工作者在文化创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代,文化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是什么呢? 5、当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⑴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⑵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⑶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⑷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⑸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 ⑹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处理:P51探究4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时学习,我们明白了四个道理,那就是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因此,在这个文化创新的时代,特别是文化工作者们担负着历史的重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D 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这表现在它 ①充实着人们的精神生活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③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④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A 2、有人重修庙宇、祠堂,不是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而是为了搞封建迷信活动、光宗耀祖,这是属于 A.落后文化 B.腐朽文化 C.拜金文化 D.有益文化 B 3、淫秽色情文化属于 A.落后文化 B.腐朽文化 C.本土文化 D.外来文化 C 4、在经济转型时期,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传播的根源是 A.法律制度不健全 B.执法打击力度不大 C.市场经济的自发性 D.社会缺乏舆论监督 C 5、专家指出,有关部门职责不明、分工不清是治理、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A.打击淫秽色情网站将成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B.必须尽快制定禁止使用互联网传播有害信息的规定 C.要坚持把依法行政落实到实处 D.要精简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 B 6、调查显示,皇历对公众行为有较深的影响;迷信数字的公众明显增多;求神进香在一些农村较为普遍。这说明 A.我国传统文化毒害人们的思想 B.我们应摒弃和剔除落后文化,加强科学文化教育 C.传统文化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 D.迷信活动的社会作用利弊并存 B 7、下列文化现象属于腐朽文化的是 ①易经预测②有殖民色彩的“洋店名”③宣传暴力色情的文化 ④婚事大操大办⑤讲排场、挥霍性消费⑥“法轮功”邪教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 B 8、互联网是影响力极大的新媒体,它的存在和发展利弊同在,我们不应因看到网上有许多负面内容而“关闭网络”。要从根本上解决互联网的不利影响,除了要从改变内容传播入手外,最主要的还应该 A.排除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 B.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利用网络,自觉趋利避害C.为未成年人寻找心灵寄托的替代场所 D.举报违法信息,拦截和抵御“黑信息” C 9、畅销小说、商业电影、电视剧、各种形式的广告、通俗歌曲、休闲性报刊、卡通音像制品、商业性体育比赛以及时装模特表演……我们经常置身于这样的文化市场。文化生活出现如此色彩斑斓的原因是 A.经典文化已经没有市场了 B.流行的就是合理的 C.现代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D.现代人生活的多姿多彩 D 10、现代文化产品,能够为广大社会大众接受和参与,而古代历史上文化作品只能在少数人中传播,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生活许多可喜的变化,下列不属于其可喜变化的有A.它能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B.它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C.它能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 D.它能产生轰动效应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媒体为了迎合受众,使格调不高、内容低俗的文化产

高中《文化生活》必修三教案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体味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懂得文化素养的培养与体现。 2、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懂得文化现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阐释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2、学会分析文化的价值,提高学生文化欣赏和主动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文化的力量,从而懂得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2、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运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与力量 【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方法】尝试“学案”导学,用好《课后限时检测》,引导学习先自学,做填空题,然后有重点地讲解,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并当堂演练、点评,切记“先学后教”,“授之以渔”,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文化现象具有普遍性,前者从时间上讲(古代→现代);后者从空间上讲(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 (进行新课) 一、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2、文化现象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表明文化现象具有特殊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人们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文化现象是文化本质和规律的外部表现,我们知道了文化现象是丰富多彩、

多种多样的,那么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 (二)文化是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做填空题。 1、文化的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把握这一概念,需注意以下几点: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非经济、政治活动。 (2)人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3)文化包括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动态:精神活动;静态:精神产品。 (4)文化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文化有鲜明的阶级性,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 (5)还要注意区分“文化生活”中的“文化”与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 广义的文化: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与文明相近,用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运动。例如考古学中的文化。 狭义的文化: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文化生活”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中特社义文化中的“文化”。 [处理练习题]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②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③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④大汶口文化遗址 ⑤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⑥克隆技术 ⑦伦理道德观念⑧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⑨乡镇企业⑩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 A.①②③④⑤ B.⑥⑦⑧⑨⑩ C.③④⑤⑥⑦ D.③⑤⑦⑨⑩ 2、文化的特征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有了人类社会才会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 (处理P6探究四,知道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完整)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高二文科①②班,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不够积极主动,而且对政治课不够重视。应加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懂得文化传承、文化交融、文化创新的意义,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提高文化赏析、修养水平。 4、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首先目标。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其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建设。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人民精神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社会上还存在着落后、腐朽文化。因此,设置本模块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2、基本思路

第一单元的现象入手讲清文化概念,讲文化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第二单元讲文化发展问题,横向讲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讲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纵向讲文化传承中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进而讲文化创新(源泉、作用、途径)。第三单元在前两个单元从总体上讲文化的基础上,专门讲中国的文化,一是从中华文化的历程说明它源远流长,二是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不同区域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特征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讲凝结在其中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文化之魂,要大力弘扬和培养中华民族精神。最后第四单元再专门讲当代中国的文化,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现实的文化选择入手,讲如何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别讲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即思想首先建设。全书既从总体上讲文化,又专门讲了中华文化,特别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概览了文化现象,又深入到文化的本质与规律;从历史和现实中,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与人的关系中深入探讨文化。 3、基本结构 (1)文化与生活 ①文化与社会 a、体味文化; b、文化与经济、政治。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 a、感受文化影响;b文化塑造人生 ③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 (2)文化发展

整理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全套教案(表格版)

20 年 月 日 A4打印 / 可编辑 高中新课程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 识要点

高中新课程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文化仅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 育的程度。“文 化生活”中的“文化”,是同经济、政治相区别、相对应的,其实质是“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 别是通过参与 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的形式 (1)精神产品—————思想、理想、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 术等 (2)精神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 4.文化的力量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 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一个民族、国家,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文化与经济、政治 (1)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 于一定的政治、 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1.文化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政 治、经济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 教育事业、培养 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 设的作用越来越 重要;图书出版等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 加丰富,文化生 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霸 权主义国家,借 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行强权政治 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 同步。不能简单地 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6.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 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我国的对策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 务,增强全民族 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

第八课第一框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练习-2020秋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

文化部开展网络表演市场整治行动 2018年2月起至4月底,文化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网络表演市场专项规范整治行动①。专项整治期间,文化部将部署各地依法查办一批网络表演典型案件,关闭一批价值导向严重偏差、内容格调低俗、不具备运营资质的网络表演平台,封禁一批违法违规情节严重的网络主播②,加大曝光力度,形成对违法违规网络表演平台及主播的强力震慑。 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网络表演平台丰富网络表演内容③,在春节期间举办“网络过大年”“民俗直播”“非遗直播”“网络文化进基层”等活动,组织优秀主播播报各地民俗风情、非遗展演、文艺演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变化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共同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思维导图】 【创新演练】 1.广电总局印发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类、娱乐类新闻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坚决防止追捧明星大款、

网络红人,炒作个人隐私和进一步加强社会类、娱乐类新闻节目管理。这一通知体现的文化生活娱乐类新闻节目管理的通知有() ①追捧明星炒作个人隐私是应取缔的腐朽文化②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网络媒体健康发展③坚决奏响主旋律文化,反对市场对文化发展的调节④对文化市场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①错误,追捧明星炒作个人隐私不属于腐朽文化的范畴;③“反对市场对文化发展的调节”的表述错误;根据题意,《通知》要求,坚决防止追捧明星大款、网络红人,炒作个人隐私和进一步加强社会类、娱乐类新闻节目管理,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体现了政府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网络媒体健康发展,即要加强引导,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②④入选。选D。 答案:D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网络红人到网红美食、网红景点、网红图书馆、网红文化、网红经——网红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对“网红”,人们褒贬不一,这是多元的时代,需要多元的文化,网红文化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网络红人”的走红,契合了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以及臆想等心理,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网红”不乏积极、健康、阳光的代表。献身航天事业的优秀女飞行员余旭、武汉最美女交警张倩芳、“科普小能手”博物杂志等,他们深受网友点赞的原因是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群众的热心服务,对社会的无私奉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