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下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下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下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下

影子的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2、通过描画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

3、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教学重、难点:

通过合理的构图使影子图形作为主体鲜明、饱满的反映在画纸上。产生对事物外形变化的观察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理解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皮影、剪影作品、录像,准备投影仪。

学生:收集剪影作品,在大自然中寻找影子。准备手电筒、彩色纸、画板、作业纸、铅笔。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看影子

放有关皮影戏表演的录像,体会其中的乐趣。利用投影仪做类似的表演。带领学生来到校园里,在阳光下观察自己和大树及其它事物的影子,感受影子的奇特造型。试着在阳光下做手影游戏。

活动二:再现影子

以游戏的形式与学生一起通过阳光的照射画影子。学生们自由组合,一人在灯光下做手影游戏,另一人将投影在作业纸上的手影描画下来。

活动三:再造影子

通过对物体的旋转,观察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的影子变化,了解物体外形结构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活动三:创作影子

学生在阳光下做出各种形体姿态,互相描画。创作出美丽的影子。活动四:美化影子:

在描画影子的画中进行联想与添加,使它成为一张完整的创作画。

第二课时

活动一:看剪影

欣赏民间剪影作品,体会其简洁图形的艺术美。

活动二:把影子留住

师生一起以游戏的形式,在投影仪的帮助下将一位小朋友的影子轮

廓画在一张彩色纸上,然后用撕或剪的方法作成剪影。

活动三:我来抓住你的影子

学生自由组合,利用手电筒将同学的侧影投射到彩卡纸上画下来并用撕或剪的方法使其变成剪影。

活动四:我们一起演皮影

将作好的剪影放到投影仪上动一动,请大家猜猜表现的是哪位同学。

走近大自然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垂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进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幅欣赏图片、有关录像资料、电教设备。

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瓶子、彩色纸、绳子、竹竿等,带小碗或小盘子。。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通过录像、实物投影设备观看岩画、沙雕等装饰大自然的造型活动的录像。欣赏大地艺术作品的图片。

请学生谈一下观看的感受,说一说这种艺术形式与自己以前接触过的艺术形式有何不同。

活动二:

出示教师制作的小冰花,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引起学生兴趣。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它是怎样做成的。

活动三:

看看自己带的材料哪一些直接就可以用来制作小冰花,哪一些还需要进行改造再做。

2-3人一组,制作小冰花的胚子。

活动四:

将冰花胚放到小碗或小盘里,拿到操场上使其上冻。

在等待冰花上冻的时间里,学生观察自己学校的校院里哪一个地方、适合进行什么样的大地艺术创造活动。并根据各组讨论结果

分配各组下节要准备的工具材料。

活动五:

将冻好的小冰花小心的取出,大家一起玩一玩,并把它吊到学校里的松树上,再运用带来的其它材料,把松树打扮成圣诞树。

活动六:

收拾整理,整队回班。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带队来到校园里。将材料工具放好。

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小动物是怎样在雪地里作画的。利用带来的工具在沙地上仿造一下各种小动物的脚印。体会造型的快乐。

活动二:

各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组上节课讨论得要进行的艺术活动的创作思路,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提出建议,使其思路更趋合理。可以根据造型内容交换各组需要的工具、材料。

活动三:

小组合作完成作品。教师要指导组长分配任务,鼓励每个人都要发扬合作精神,还要注意安全。

活动四:

“大地艺术展”,互相参观。

活动五:

收拾与整理。

花地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地毯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2、引导学生运用剪贴及绘画方法来设计一块小地毯。

3、指导学生用许多“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能否创作出富有特色的图案。

2、能否积极参与讨论、绘画、拼贴、欣赏等活动。

3、在拼贴“大地毯”的过程中,是否发扬合作精神,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教学准备:

教师:实物投影仪、准备若干绘画和剪贴的小地毯的范例及各种颜色的纸。

学生带一块泡沫拼图地垫。准备旧挂历纸、画报纸、油画棒、剪刀、水彩笔、胶水等。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地垫拼图游戏:由一个小组的同学一人拿一块地垫,拼插起来,看拼成的大地垫的图案是不是更美,更富有变化。

活动二:

出示一幅大地毯,然后把它拆成小块,分发到各组,小组欣赏交流。讨论:“小地毯”图案是怎样组成的,“小地毯”都有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它美在哪里?

集体交流,再把发到手中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反复体会形式美。

活动三:

利用实物投影仪具体展示、分析设计“小地毯”的方法:剪贴、绘画,懂得选择不同的图案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独特的设计。

按设计方法不同学生自由组合,互相交流设计构思。学生运用间或绘画的方法设计一块“小地毯”。

活动四:

分组把做好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小组互评。

“地毯展销会”展示所有的地毯。

收拾与整理:提醒学生收拾好学习用具。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课后拓展:

让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旧材料,如布、线、绳、绒线等来设计制作“小地毯”。

分蛋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分蛋糕与吃蛋糕时的喜悦。

2、激发学生想象,并描绘出造型各异的蛋糕。

3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分割方法,把蛋糕分割后重新组合成新的画面。教学重、难点: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描绘出新颖独特的蛋糕。

2在重组画面时要采用与众不同的构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蛋糕的范图、各种颜色的纸、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油画棒、剪刀、胶水、水彩笔等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引导学生回忆分蛋糕与吃蛋糕时的喜悦。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和吃过的蛋糕的种类。

活动二:

教师出示各种造型的蛋糕的范画。请学生先讨论再说一说,还可以设计出什么样的蛋糕,蛋糕上还可以画什么?

教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几种描绘蛋糕的方法,并说明绘画要求。

活动三:

各组将教师发的范画按本组的人数做随意形状的切分,要每人分到大小基本一样的蛋糕,看哪一组分的巧妙。

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表演“切蛋糕”及切开后蛋糕重新排列的画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活动四:

分组做画蛋糕、切蛋糕、重组蛋糕的游戏。

做得快的小组还可以做分西瓜、分菠萝等切分圆形物体的游戏。

活动五: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收拾整理。

课后拓展:启发学生回家后利用废旧纸盒制作立体的蛋糕。

有趣的半圆形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把半圆形进行添加、组合,变化出各种不同的景物。

2、通过对半圆形的设计,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将半圆形变化出各种景物。

2、引导学生将剪贴出的景物组成有趣的画面。

教学准备:

教师:实物投影仪、半圆形的教具若干,展示作品、制作工具。

学生:各种颜色的彩色纸、半圆尺、剪刀胶水、水彩笔、旧挂历、画报等。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通过教师的活动启发学生认识半圆形,并认识到其他半圆形的物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半个月亮爬上来了,老师为它添上几笔,它会变成什么?(学生提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半圆形变成各种图案。)出示课题:有趣的半圆形

活动二:

看书,分析平面的、立体的半圆形的做法。

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办法及可以利用哪些工具。

总结:剪、画、综合

教师把做好的各种颜色的半圆形贴到黑板上,请学生根据颜色说说这些半圆形都可以变成什么?

活动三:

以小海龟为例先分析再示范如何用半圆形的纸片制作。

最后将做好的小海龟选择合适的背景粘贴。

活动四:

你想运用半圆形做什么?怎样做?想好了就动手吧!

活动五:

学生将制作好的半圆形物体选择适合的背景组成有趣的画面。

活动六:

收拾整理。

课后拓展:启发学生利用其他形状变化出各种动物或物品。

摸一摸,画一画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

2、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

3、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触觉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触摸对对象产生知觉,自觉地采用不同的线条、色彩、采用不同的笔触,进而产生新的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表现身体触觉的图片资料、不同的材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水彩笔、绒线、棉花、石头、木片、胶水、彩色纸等。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你来猜猜我带的是什么?”游戏,选一位同学将自己带来的东西装到布袋里,另外一位同学将手伸到袋子里,说说自己摸到的东西的触觉感受,从而引导大家判断出袋子里装的是什么。

活动二:

想想如何描绘表现出刚才的触觉。

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表现触觉的大师作品,让学生了解运用各种造型语言表现触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活动三:

由学生表述自己的触觉,教师实际操作示范各种用笔方法,做出不同的笔触效果和肌理效果以表现不同的触觉

活动四:

鼓励学生自己选用不同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拼贴等造型手段表现出自己对不同触觉的感受。

在活动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通过多次实践,力争表现出对某一种触觉的独特感受。

引导学生上访设法突破平面的绘画形式,将绘画与制作结合起来。活动五:

作业完成后展示在教室里,又学们互相猜一猜对方画的是什么触觉。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做一些触摸实物的游戏,并与家长一起感觉与表现,提高造型语言的应用能力。

小挂饰

教学目标:

1、根据学习任务收集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

2、将收集、加工后的饰物穿起来,制作1-2串挂饰。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找到与众不同的材质来制作挂饰。

2、启发学生就作品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

3、安全熟练的使用工具。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彩色纸、吸管、麦秆、果核、果壳、钮扣、贝壳、小石子及针线等材料。

2、教师收集各种挂饰的照片,准备胶水、针线等材料。实物投影仪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实物投影仪出示“diy首饰屋”的宣传图片,请学生看上面人们自己选用各种珠子、小石子等材料串制的小挂饰。欣赏小挂饰,体会其装饰美感,了解挂饰的形式与种类。

活动二:

启发学生思考:你想做一件什么挂饰?生活中还有那些垂首可得的材料可以来制作小挂饰?

引导学生从书包里、教室里、操场上收集制作材料。

活动三:

先让学生将收集到的东西随意的用针线串起来,展示给大家看好不好看。从而使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东西穿在一起都好看。

引导学生按小组将有联系的材料归类放置到不同的袋子里,再观察、讨论:像纸片这样的材料需要进行什么样的加工串起来才好看?小石子等较硬的、无法穿孔的材料可以用什么办法连起来?各组可以试一试。

以“新专利发布会”的形式请各组派代表来说说自己组尝试的结果。将已分好类的材料用不同的袋子装好,收拾起来,准备下节课用。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实物投影仪欣赏优秀的挂饰作品,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直接串上,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哪些方法来装饰好小挂饰。(如将彩纸剪成穗状粘到被穿的东西之间)

小组讨论、试验,交流结果。

活动二:

运用讨论好的方法,用线串联整理好的材料,做一件小挂饰。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根据学生运用的材料的大小、形状引导学生将挂饰做成项链、手链、腰带、包饰、钥匙链、风铃等多种形式。

活动三:

拓展:出示用自制小挂饰加工的学生卡、班牌、小信插等,引导学生思考:还可将小挂饰于什么相联接,制成为生活服务的工艺品?活动四:

将自己制作的小挂饰送给同学或老师,共同体会创造的乐趣。

瓢虫的花衣裳

教学目标:

1、观察瓢虫,能够说出它的外形特征。

2、能过用2-3种方法来制作瓢虫。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自己创造出来的制作方法来做瓢虫。

2、引导学生表现出瓢虫的外形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作及各种资料

学生:收集瓢虫的资料,收集半球形的物体,各种透明的包装纸,准备透明胶带、彩色纸、剪刀、金属丝、笔等。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启发学生谈谈自己见过的瓢虫有什么颜色、花纹的,说说它的生活

习性,知道那些瓢虫是益虫。

观察瓢虫的图片,先说它的外形是怎样的,并找一找它的特点。(从光泽、斑点、对称方面说)请几位学生到黑板上来画一画瓢虫,比比谁画得快、画的圆。

活动二:

瓢虫的花衣裳很美丽,请学生想一想准备如何用绘画和剪贴的方法表现它的花衣裳。(主要从色彩搭配方面谈)

建议学生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甚至可以改变瓢虫的固有色,或者一边用一种色彩。

学生试着用绘画、剪贴的方法表现瓢虫。

拓展:

学一下展翅欲飞的瓢虫的样子,并像“切蛋糕”一课学得那样用切开再组的圆来表现一下展翅欲飞的瓢虫。

布置学生下一课时带瓶子盖等半球形的东西和其他材料。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作品,讨论:书上的作品用了哪些材料,猜猜作者是怎样做的,并交流。

教师向学生介绍几种制作方法。

1、在一个圆形的瓶子盖上画上或贴上斑点,再粘上触角。

2、将一团纸揉成圆球形,用透明包装纸或彩色纸将它包起来,用一根金属丝将开口处捆扎起来,使金属丝成为触角。

3、用乒乓球作为瓢虫的身体,再粘上足与触角。

4、用纸盒作瓢虫

5、用橡皮泥捏瓢虫。

活动二:

请学生自己试着用一种方法做一只瓢虫。鼓励学生想出与教师介绍的不一样的方法。

对于动作快的学生,可让它们为画好的瓢虫绘画或制作一个相称的背景。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选择一种昆虫作为观察对象,用制作或绘画的方法将观察结果表现出来。

生活中的趣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各种奇闻趣事,体验生活中点滴乐趣。2、指导学生创作一幅表现生活中趣事的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把生活中的趣事表现清楚。

2、是否突出了主题、画面生动有趣。

3、能否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儿童画作品,各种颜色的制、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油画棒、水彩笔、图画本等。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小组交流生活中的趣事,派代表把最有意思的事向大家讲一下。

教师出示一幅学生的绘画作品,启发学生看看、说说图上表现的故事。

活动二:

教师放课件,展示多幅儿童绘画作品,通过分析与对比了解创作的方法:明确主题、确定人物,添画相应的背景。

教师为每一组发一幅儿童绘画作品,学生分析与讨论作品中的优点与不足。

教师归纳学生的评述,提出创作要求。

活动三:

学生进行创作,创作完后,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同学。

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运用其他的方法进行创作。

泡泡飞呀飞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戏,要求学生边吹泡泡边观察泡泡飞起来的情景。

2、引导学生想象泡泡飞起来的时候,透过泡泡会看到什么样的情景,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有创造性的构思。

3、引导学生试着用各种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及泡泡与人、建筑、动物等各种物体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大胆的想象和表现自己的想法。

2、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在使用新材料中有创意。

3、引导学生在泡泡装饰上能采用夸张手法,表现出新颖的特征。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大瓶洗洁净调成的肥皂水,彩色纸、图钉、气球等。

学生每人带一小瓶泡泡水、吸管、大小不同色彩各异的塑料袋。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组织学生到校园里,在愉快的游戏中观察泡泡飞动的情景,激发表现这一情景的兴趣。

要求学生边游戏边思考通过透明的泡泡可以反映那些景物,除绘画外,还可以运用哪些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

活动二:

回到教室,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作品是怎样透过泡泡反映出各种自然美丽的景色和梦想的,使用了哪些新材料?

启发学生讨论:如果让你表现“泡泡飞呀飞”,你会运用什么表现方法,表现什么情景?

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教师建议:可以运用气球,塑料袋、图钉等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还可以在这些材料上装饰、美化,表现各种泡泡新颖有趣的特点。活动三:

表现“泡泡飞呀飞”,学生完成作业后,要求学生边欣赏边评一评谁设计的泡泡有新意,谁画的图想象力丰富。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同学富有创意的构思和有个性的表现形式。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积极尝试,用各种材料及表现形式,用画泡泡或做泡泡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

太空里的植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对太空里的植物进行想象、设计。

2、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太空里的植物。

3、引导学生体验想象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构思、创作。

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材料。

教学准备:

教师:关于太空的课件、彩纸、吸管、橡皮泥、kt板等各种材料。学生:彩纸、吸管等各种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放音乐及课件创设情境,让每一位学生做一位太空人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在太空看到了哪些奇异的植物,互相交流想象中的太空植

物。

要求学生想象出太空植物与常规植物的异同。

活动二:

每位学生在小纸上画出想象中太空植物的草图,并在小组内交流、修改。

老师和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共同制作一棵太空植物。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创作方式,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构思,制作或画出一种太空植物。

在作业过程中肯定学生大胆构思、激励学生打破常规,自由的创造和表现。

活动三:

作业完成后,以“探空植物博览会”的形式展出学生作品,让学生欣赏、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并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太空植物”。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废弃材料,化废为宝,进行创作,正当环保小卫士。

妈妈的节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描绘、制作,在妈妈的节日中为妈妈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现出自己的愿望,并敢于在一幅画中使用多种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同龄人的作品供学生欣赏。

学生:在课前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并收集妈妈工作时的照片等。水彩笔、蜡笔、彩色纸、图画本、及时贴、彩色塑料纸、手工纸、剪刀、胶水,橡皮泥。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听《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歌曲进教室。

分小组交流课前了解到的有关“妈妈的辛苦与喜好、妈妈工作时的照片”的资料,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

活动二:

集体交流:“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

分小组讨论:在妈妈的节日里,自己可以为妈妈送上一份怎样的心意?

活动三: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鼓励学生用绘画方式把自己想为妈妈做的一件事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注意构图、色彩搭配、材料与形式等。

活动四:

以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将自己组要表现的情景表演出来,同学们讨论这样构图是否合适,再添加哪些道具会更好。

活动五:

小组为单位画一幅表现“妈妈的节日”的画,可以用拼贴加画的方法。

可先让学生将“我在干什么?”或“我送给妈妈过节的礼物”放在显著的位置上,再添加当时的环境(以家为主,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家具、家用电器等的图片资料)提示学生注意主体与背景间的色彩搭配。

活动六:

在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表现的基础上,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收拾整理。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向学生展示一幅表现妈妈的画,向学生展现这幅画是怎样“变”成一幅贺卡的。启发学生回忆自己还见过哪种贺卡形式。

活动二:

欣赏马蒂斯、夏加尔等艺术家的粘贴作品,体会其画面的构成。

活动三:

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如何为妈妈制作一幅贺卡?用何种形式、哪些材料、表现什么主题及贺卡的打开方式等。

集体交流: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活动四:

分组合作送给妈妈的贺卡。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包括废旧物品,并尽量做到色彩搭配和谐。

活动五:

欣赏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作为礼物送给妈妈。还可以独立的再做一份。

香甜的水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各种水果造型,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2、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突破水果常规的造型和色彩,谈谈感受。

2、引导学生在制作方法上有所创新。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彩泥等材料和一些新鲜水果。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最喜欢的水果的造型与色彩,谈谈自己的感受。分组展示,观察课前准备的新鲜水果的造型与色彩,引导学生讨论制作方法,尝试用彩泥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造型。

活动二:

展示尝试制作的作品,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怎样利用彩泥制作出香甜的水果。(提示:可以从色彩的搭配、造型拟人化等方面引导学生的想象。还可以介绍一些团、搓、压、接、印、刻等制作方法。引导学生独立制作一两件有趣的水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用“水果店”、“水果吧”等形式展出作品,并可以通过“选购自己喜欢的水果”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运用学过的制作方法制作不同的水果。运用其他材料(陶土、纸张、布等)制作水果。

运动场上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彩泥表现具有动态的人物造型。

2、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对运动中的人物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创造。

2、引导学生掌握泥工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师生共同准备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彩泥等材料和一些运动场上的各种人物造型的照片、录像。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幼儿园时参加运动会的照片,引导学生

回忆运动场上发生的事情。

欣赏教师带来的运动场上的各种人物运动的照片、录像,丰富学生的形象记忆。

活动二:

针对跑步的人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怎么制作跑步的人?

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尝试制作一个跑步的人。

展示尝试制作的作品。通过比较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怎样利用才你制作出更多不同造型的运动的人物造型(可以从色彩搭配、立体造型、半立体造型等方面引导学生想象)

为每组提供一幅运动场上的各种人物运动的照片和相应的运动骨式图。

活动三:

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制作与众不同的运动的人物造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并可以通过创设“小小运动会”的情景等方式对作品进行欣赏与评述。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制作方法制作出不同的人物造型

2、用其他材料如:陶泥、纸、布等制作运动场上的人物。

乘上大船游世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撕、画、剪、拼贴纸工制作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引导学生认识轮船是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通过想象大胆表现各种轮船的造型。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想象,并画出、做出与别人不同的轮船造型或画面情景。

2、引导学生能够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运用于作业中。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展现各种轮船的课件,准备图片、录像资料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2、布置学生回去搜集各种轮船的照片。学生准备铅笔、蜡笔、彩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轮船的图片,说说自己从家长口中、电视、书本中得到的关于轮船的知识。

活动二:

教师通过课件、图片、录像资料向学生展示各种轮船的造型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启发学生想象祖国现代化蒸蒸日上,同世界各国交往与日俱增,水上交通日益繁忙的情景,想象自己乘着大船游世界的美好情景。

活动三:

你想乘一艘什么样的船来游世界呢?

参考着图片来画一艘大轮船,也可以想象着画。

活动四:

将大家画的轮船贴到一起组成一支船队。

布置下节带多种材料、工具来运用多种手段表现轮船。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出示纸折船,问学生:“你还会别的纸折船的方法吗?”启发学生回忆并向大家介绍自己会的、看到过的纸折船的方法。

活动二:

欣赏书上的范作,启发学生思考:除了用纸来折,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船?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工具材料,利用多种造型手段大胆、自由的表现立体的船。引导学生合理分工集体制作,如在一个组中,有做船身的,有做船帆的,有做桅杆的,有做其他设施的……

活动三:

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

提醒学生收拾工具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的整洁。

课后拓展:

回家收集一些表现水上交通工具的图片,通过想象自己设计未来的轮船。

打开的冰箱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选用画、撕、剪、拼贴、纸工制作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引导学生认识冰箱的造型特征,通过想象大胆表现各种冰箱及

其内部的结构。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善于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做出与别人不同的冰箱造型或画面情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冰箱的图片及作业范作等资料以及各种绘画制作工具。实物投影仪。

学生:回去观察冰箱的内外结构,查资料或向家长了解有关冰箱的情况,准备盒子、包装纸、剪刀、水彩笔、胶水、广告宣传纸等。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通过交流课前查到的、了解到的关于冰箱的情况及展示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冰箱的知识及其发展历史、造型特征、内、外结构的共同特点。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启发学生讨论冰箱在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便利,设想未来的冰箱是什么样子。

活动二:

“变魔术”:教师用清晰、简洁的手法在实物投影仪下将一个小盒子变成一个双开门的、能打开的、有隔板的冰箱。学生通过观察,说说教师用了那些技法,怎样制作的。并分小组讨论还可以怎样制作。交流讨论结果。

活动三: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工具材料,通过画、撕、剪、贴等造型手法表现出冰箱的造型和自己对冰箱的想象。引导学生合理分工,高效合作。

(本课时主要完成冰箱的毛胚形及内、外结构的制作)

活动四:

各组展示自己组设计的各种形状、结构的冰箱。表扬大胆创新、制作精美的作品。

布置学生回去搜集“家乐福”等超市的宣传广告画、带彩色纸、双面胶和彩色笔。

第二课时

活动一:

欣赏老师带来的“画王子”冰箱,请学生猜猜老师用什么材料包装的。(彩色包装纸)再打开冰箱们请大家看看冰箱里储存着什么“食物”,把“食物”发给大家,看看是怎么来的(利用超市宣传资料上的小图片剪贴)

活动二:

启发学生思考:除了剪贴,还可以用什么手法表现冰箱里的食物?试着做一下。

鼓励学生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包装纸、食品广告资料等材料,将绘画、纸工、橡皮泥雕塑等学过的技法结合起来,诞生独特的作品。

活动三:

做完后将作品布置在教室一角,同学们有秩序的打开冰箱请大家“享用”自己冰箱里的“食物”。

提醒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课后拓展:回去试着用纸盒做一下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会摇的玩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想象与积极思考。

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创造,体验创造的乐趣。

3、培养学生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积极的思考,利用不同材料独立的完成与别人不同的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各样的玩具、工具和废旧材料,如弹簧、抽空的蛋壳、乒乓球、纸杯、图画纸、废旧报纸、纸筒、吸管、颜料、剪刀、胶水等

学生:图画纸、废旧画报、颜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时曾作的滚动的玩具是靠什么来滚动的?(靠圆柱体或圆的外形)

展示学生熟悉的不倒翁玩具,请学生通过玩一玩、看一看、摸一摸等实践活动找出其摇动的原因。

从老师带来的玩具中找出那些是会摇的,在找的过程中总结出会摇的玩具共同的规律。

活动二:

教师展示自己带来的各种工具和废旧材料,请学生从中找出可以改造成会摇的玩具的,师生共同思考、设计方案,由教师迅速的将其改造成会摇的玩具。

学生以一组为单位,将自己找来的材料集到一起,制作会摇的玩具。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积极大胆的创造,也可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材料

进行创造。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制作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活动三:

把大家制作的会摇的玩具放到一起,摇一摇、玩一玩,看谁做的摇的好,做得最合理。

出示会转的玩具,布置学生回去找找家中会转的玩具,搜集做会转的玩具的材料。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学生展示自己在生活中找到的会转的玩具,通过玩一玩、研究一下,找出这些玩具会转的原因。

活动二:

教师以“风车”为例,与学生一起研究性的学习会转的玩具的制作方法。

学生开动脑筋,做不同造型、不同材料的风车。教师引导学生尽量的研究好风车的连接点,使其能够较灵活的转动。

活动三:

根据自己找到的材料,充分利用资源,动脑筋做一个会转的玩具。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将想象中的东西通过实践和改进变成现实。活动四:

展示作品,同学们之间互相评一评,共同体验创造的乐趣。

电脑美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板程序的界面。

2、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的绘画游戏。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积极大胆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敢于上机操作,并能利用矩形、椭圆形等工具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准备:

准备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及电脑软、硬件设备。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专用教室的教学设备。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做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

引导学生正确的开机,进入windows 画图程序,复习上学期填色知识。

活动二:

通过大屏幕欣赏一些优秀的电脑美术作品,并当场演示一幅电脑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打消学生对用电脑作画的恐惧。教师清晰的演示如何利用画图程序界面中的各种工具组合成有趣的画面。

请学生随意的使用一下各种工具,熟悉工具的使用。

教师演示并带领学生共同完成一些电脑绘画的操作。

活动三: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电子画笔和颜色,通过想象与构思,利用矩形工具和椭圆形工具设计并画出一幅有趣的电脑绘画作品。

在作业重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和绘制。

活动四: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屏幕上互相欣赏、评述其他同学的作品。

安全关机,有秩序的离开电脑教室。

第二课时

活动一:

电脑大屏幕出示教师用画图软件制作的《拔萝卜》童话故事的连环画。

请学生具体分析画面中的人物、背景等分别用了哪些工具,怎样进行组合的。

请学生照老师做的试着用各种工具组合一下。

活动二:

教师出示画在纸片上的小猫、小熊、兔子、猪、熊猫等小动物的头像,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选择画图软件中合适的形状工具画出来。

选取最漂亮的颜色涂色,使画面更丰富。

用画笔、喷壶等工具装饰背景。

鼓励有基础的或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自由的发挥,大胆的创作。

活动三:

在大屏幕上互相欣赏作品,体会成功的愉悦。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关闭电脑,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鼓励学生回家积极的寻找上机的机会,去创作更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化装舞会

教学目标:

1、运用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综合性的活动方式,体验“综合探索”课的乐趣。

苏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美术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课走进大自然 1、辨别集中基本颜色(红、黄、蓝等)。 2、学习使用颜料、毛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3、学习涂涂、画画、喷喷、印印等绘画方法。 4、欣赏《日出印象》、《干草垛》、《黄昏》等画面中不同地点不同光线色彩 的变化。 5、比较《大教堂》阴晴的光线色彩变化(同一地点)。 6、大自然阴天和晴天的色彩变化。 第二课七彩生活 1、水粉颜色涂抹、拓印、色纸拼贴等方法做调色。 2、观察颜色混合、并列、覆盖后的不同效果。 3、三棱镜实验--七彩色。 4、欣赏康定斯基、蒙德里安以及中国画家吴大羽等人的抽象画作品。 第三课新花布新衣服 1、通过剪贴的方式,设计、制作新颖的花衣服。 2、根据不同花布的特点,设计出新颖而独特的服装。 3、服装的设计方法和制作方法。 第四课圆圆的世界 1、圆形物品的特征,感受圆的优美、柔和、活泼。 2、“麦田怪圈”是圆形组成。 第五课方方的物 1、感受方形物的安定、对称的特征。 2、四千五百年前的古代人用方形装饰的彩陶是艺术的珍品。 3、三千六百年前的国宝后母戊鼎就是方的,给人厚重、稳固的感觉。 4、享誉中外的明清家具,给人方正、敦厚的感觉。 5、清代方方的紫砂壶给人古朴的感觉。 第六课找找三角形 1、感受三角形的异同,体会带来的不同感受。 2、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的入口(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受古埃及金字塔的启发,设计 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的入口——玻璃金字塔,并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茨克奖)。 3、《五千年前民居江南复原图》 第七课形的组合 1、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图形的不同组合,创造出不同图形。 2、圆形、方形、三角形(手势)团结在一起叫形的组合。 3、形的家族朋友是拓宽圆形、方形、三角形的范围,延伸到半圆、扇形、长方 形、梯形、直角三角形。 第八课拼拼插插 1、剪插口时,不能太浅,也不要太深,要稍微长点,这样就比较牢,也站得稳。 2、草图是很有用的,我们可以先画草图再来做,这样心中会更有数。草图的要 求是简洁明了。 第九课太阳和月亮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 《9太阳和月亮》教案 (2)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太阳和月亮是与人类关系最亲近的两个星球。光芒万丈的太阳,不知多少万年前就辉映着地球,荫护着人类,给人类以无限的遐想。与此相应,人们敬仰太阳,崇拜太阳,祈祷太阳,创造出难以计数的、令人激动不已的太阳神话。于是太阳成为世界各民族神话中最具有普遍性的意象。19世纪形成的西方宗教研究领域中的最大的学派——自然神话学派的代表人物麦克斯·缪勒(Max Muller)提出,人类所塑造出的最早的神是太阳神,最早的崇拜形式是太阳崇拜。太阳神话是一切神话的核心,一切神话都是由太阳神话派生出来的。太阳“从仅仅是个发光的天体变成世界的创造者、保护者、统治者和奖赏者——实际上变成一个神,一个至高无上的神”。 而月亮,在中国的文化中也是源远流长。从古代的传说到诗歌典籍记载中,单说月亮的别称就有“嫦娥”、“婵娟”、“金娥”、“素娥”、“素魄”、“娥影”(喻人的);“蟾蜍”、“玉兔”、“玉羊”(体物的);“蟾宫”、“金盆”、“金镜”、“玉盘”、“桂宫”、“天镜”、“明镜”(状形的);“冰轮”、“冰镜”、“银钩”、“玉镜”、“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示质的)等,可谓形象别致,丰富多彩。在中国文化里,月亮哲学博大精深。月是物质的,月又是精神的;月是时间的,月又是空间的;月是生命的,月还是文化的。月升月落,月圆月缺,人生的圆满、缺憾就像月亮一样。而望月怀远,望月而感,对月抒怀,听月悲秋等,往往成为不可缺少的文学审美意蕴。 而无数关于太阳和月亮的经典艺术作品,更凝聚着人们富有智慧的想象与创造,代表着不同的文化,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极好资源。 学生情况: 从每一个孩子出生起,太阳和月亮已经成为了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不仅因为对自然界的熟悉,各种绘本、儿歌、故事、歌曲、诗词中,充满了各种艺术化的太阳月亮形象,太阳和月亮及其文化都已经深深长在学生心里,成为他们心中自然界最美好事物的典型代表。 但由于美术教育的影响,一年级孩子画的太阳和月亮往往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创造力显然受到了遏制。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通过开放式的教与学,解除约束,让学生从自我出发,从情感出发,用心体验,大胆想象,自由描绘出心目中富有生命质感的太阳、月亮的形象与故事。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

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教案(上) 第1课《走进大自然》 ·教材思路: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美术课。 本课是优美的,感性的,斑斓的。大自然的色彩丰富美丽,而红黄蓝三原色可以调配出许许多多的颜色来。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来,把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的色彩表现出来。 ·课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用水粉颜料做调色游戏,认识大自然的色彩。 *学习用几种基本的颜色调配许多颜色。 ·重、难点: 色彩调配的方法,对颜料习性的掌握。 ·教学准备: 教师:七彩自然的图片若干,颜料,彩笔,几种蔬果切面,范作等。 学生:收集的与大自然有关的图片,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抹布、作业纸等。·教学过程: ——欣赏及交流: 1、观看大自然的风光图片或记录片。(如四季美景) 认识各种颜色,认识红黄蓝三原色,橙、绿、紫三间色, 大自然太迷人啦,这么丰富,美丽的色彩你能分辨出来吗? 2、交流各自带来的图片资料,小组讨论自己的观后感。 3、谈谈自己眼中的大自然,那绚丽的日出,那风花雪月,那秋虫的颜色,那霞光的天空,装饰性很强的舞台化妆——脸谱。 4、“猜猜看”色彩游戏。观察大自然的色彩,比比谁找到的颜色多。

——讨论及反思 1、大自然的颜色在阴天和晴天一样吗? 2、白天看到的颜色晚上躲到哪里去了? 3、阳光下的喷水池旁会出现彩虹吗? (大自然的光和色会玩魔术) ——展示及介绍: 做一幅色彩游戏图。可用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调色游戏(几种基本的颜色可以调处许许多多颜色来) 1、水彩笔、油画棒涂色并进行变色练习。 2、也可用彩色铅笔先涂一层颜色,在上面再涂另一种色,就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3、用水粉色画画,在第一种颜色没有干时就紧接着涂另一种颜色,它们会融化在一起。 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 ——尝试与练习 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画大自然的颜色。 1、可做一“七彩花园”的情境设定,认识一些大自然常见花卉,借助图片及学生的记忆描述。 教师可将不同色彩形状的花板演一些。(梅花,菊花,一串红,百合花,向日葵,荷花,太阳花,蝴蝶花等)出示花园范作几张,从不同角度描绘大自然。 在作业纸上画各色花卉,并添画小草、蘑菇或小昆虫,空中可添画太阳、云彩、小鸟、蜻蜓、蝴蝶等。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2、可用蔬菜切片玩色彩盖章游戏,如藕片、土豆,青椒等均是不错的载体。可选择不同的色不同的底衬纸看不同的效果,玩过再添画。 3、介绍点画法、平涂法,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涂色方法。可任选表现方式,试着用颜料盒中的几种色彩,调出大自然美丽、丰富的色彩。 ——小结与评价 1、作业小组及班级观摩,互评。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全册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单元主备学校教学目标课题主备人第一课走进大自然 1 课时执教人授课时间 1 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用水粉颜料做调色游戏,认识大自然的色彩。学习用几种基本的颜色调配许多颜色。重点色彩调配的方法,对颜料习性的掌握。难点收集的与大自然有关的图教具学具片,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抹布、作业纸等。预习要求教学过程——欣赏及交流: 1、观看大自然的风光图片或记录片。认识各种颜色,认识红黄蓝三原色,橙、绿、紫三间色,大自然太迷人啦,这么丰富,美丽的色彩你能分辨出来吗? 2、交流各自带来的图片资料,小组讨论自己的观后感。 3、谈谈自己眼中的大自然,那绚丽的日出,那风花雪月,那秋虫的颜色,那霞光的天空,装饰性很强的舞台化妆——脸谱。 4、“猜猜看”色彩游戏。观察大自然的色彩,比比谁找到的颜色多。个性化设计板书设计第一课走进大自然 教学过程——讨论及反思 1、大自然的颜色在阴天和晴天一样吗? 2、白天看到的颜色晚上躲到哪里去了? 3、阳光下的喷水池旁会出现彩虹吗?——展示及介绍:做一幅色彩游戏图。可用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彩色

铅笔。调色游戏 1、水彩笔、油画棒涂色并进行变色练习。 2、也可用彩色铅笔先涂一层颜色,在上面再涂另一种色,就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3、用水粉色画画,在第一种颜色没有干时就紧接着涂另一种颜色,它们会融化在一起。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尝试与练习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画大自然的颜色。 1、可做一“七彩花园”的情境设定,认识一些大自然常见花卉,借助图片及学生的记忆描述。教师可将不同色彩形状的花板演一些。出示花园范作几张,从不同角度描绘大自然。个性化设计教后记 单元主备学校教学目标课题第一课走进大自然 2 主备人执教人课时授课时间 2 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用水粉颜料做调色游戏,认识大自然的色彩。学习用几种基本的颜色调配许多颜色。重点色彩调配的方法,对颜料习性的掌握。难点收集的与大自然有关的图教具学具片,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抹布、作业纸等。预习要求板书设计第一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 1、可做一“七彩花园”的情境设定,认识一些大自然常见花卉,借助图片及学生的记忆描述。教师可将不同色彩形状的花板演一些。出示花园范作几张,从不同角度描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苏教版第二册美术教案(国标本) 第1课雪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二册的第1课,旨在放松学生心情,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魁力。下雪是自然现象,也是孩子们喜欢的自然景观。这节课要求学生们回忆下雪的情景,表述感受,用绘画材料描绘雪景。 雪中场景在孩子的眼中是生动有趣的。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不同角度来描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活跃的气氛中作画。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雪的回忆和描绘,尝试用画笔来描述生活景观,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以绘画、手工等多种形式来创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多元的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表述和绘制,自由地表现雪。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表现雪。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油画棒、颜料、毛笔等绘画工具,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 教师准备:大量雪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叫花不是花,美丽人人夸,花开不结果,遇热它就化。"打一谜语,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研究表述。 雪是由于地面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大气层,遇冷凝成结晶状,结晶体多了变重,然后下落,地面温度较低,结晶体戊六边形下落到地面,这就是雪。 3·观看资料,结合回旧想像。 (1)雪的外形; (2)雪的特点; (3)雪中情景。 4·欣赏范画。

(1)创意是否新颖; (2)构图是否具有形式美熙; (3)色彩是否漂亮。 5·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演示利用油画棒的不溶性画雪地。 6·作品展示。 学生自我表述,同学相互提建议。 7·课后拓展。保护环境,防止污染。 六、教后记: 第2课水墨游戏 一、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的美术教材中,学生较早地接触了水墨,对于培养学生的笔墨感受能力、激发学生水墨兴趣等有着积极的意义。 通过水墨手段,认识线,用线去自由涂抹,尝试造型,感受笔墨,在水墨空间里游戏和活动,是富有生命力的课程。树立起学生的表现和尝试意识,让学生在水墨的线条、块面中自由地散步,感悟水墨的浓淡干湿和曲直粗细,抒发自己快乐和愉悦的心情。水墨课程的安排在美术学科中连续性强,因此,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兴趣,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让学生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苏少版一年级美术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遵循了国内外美术教育从“教师中心”向“学生本位”转化,从“技能性”向“人文性”转化,从“单一性”向“综合性”转化,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转化的先进教育理念,努力改变过去教学中过于注重传授学科知识、技能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终生必备的美术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材以阶段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参考,以利于学生学习作为思考的基点,以设疑、提示、选择、资料提供、方法指导、讨论和解释等方式,展示学习过程。在内容组织上,充分考虑其综合性,将课程内容有机而巧妙地融入每个课题或学习单元。注重教材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引导学生传承祖国传统文化,接纳世界多元文化,在多元文化观念的基础上建立多元艺术观念,丰富视觉样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让他们找到自己所喜欢的视觉样式,体验更加多样的文化情趣,满足自己的认知和情感上的需要,充实自己审美需求。 教材在编排体系上改变了传统学科知识门类划分课业的形式,淡化了美术门类,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拓宽了美术的文化背景,增加了工艺设计的比例。力求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既考虑到知识体系的建构又突出了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认识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 本教材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将学习活动划分为“欣赏”与“创作”两大学习方式;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品味·评述”和“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本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其中重点突出“欣赏·评述”及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这是我呀》(1)

这是我呀 教学目标: 1、观察自己的面部特征,了解五官的形状与特点。让学生发 现自己,进而实现美化自己的目的。 2、运用适合自己的美术语言进行表现,掌握初步表现技巧。 3、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征、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美,培养 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自己,能够用较好的美术语言表现自我形 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教学难点: 初步把握人物的形态特征,能够运用生活媒材进行情趣化个性化的 表现。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发现自己美 1、教师带一只精美的盒子进教室,盒子里装一面镜子,小朋友 们非常好奇。不知老师带的什么东西。 师:我们每人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能看到大千世界中许许多多的人,可是老师喜爱的人,你不借助工具却永远看不到。你想通过这个盒子看看吗?, 指名几位外貌特征与众不同的学生轮流观看,当学生看到自己时教师叙述这个学生的外貌特征,让大家猜猜是谁? 2、师小结:我们每个人的五官(眼、鼻、口、耳、眉毛)、脸型、发型,这些形象特征不相同,所以小朋友们能根据老师的描述猜 出他是谁。

(强烈的好奇心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情感是学习的内趋力。所以每节课都应考虑更为丰富的形式吸引学生、激发情感兴趣。) 二、观察分析,了解自己。 1、师:谁能说说自己的形象特征呢?把自己的“魅力”之处讲 给同学听,看同学是否能够认出你。 2、学生照镜子介绍自己。 师:看样子,每个人都有特别之处,这节课我们就来画自己。 揭示课题:这是我呀 三、欣赏作品,体会个性美。 1、师:老师这里有许多小朋友的自画像,请大家看看他们是怎 样表现的?还可以给你喜欢的画取个名字。 2、学生下位欣赏。(看、摸、说、想) 3、游戏《找一找》 有幅画叫《爱生气的小眼镜》你能找到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她的脸上架着小眼镜,嘴噘的老高,一看就知道是她。 师:这幅作业怎样表现的? 生:头发是用黑线贴上去的,眼睛和脸是用水粉画的。 给下面的自画像起名字,并说说是用什么材料表现的? 师:还有那些自画像?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 生:我给幅起名《我爱足球》…… 生:我的找到了《大耳朵的小男孩》 (用儿童的眼光欣赏儿童的作品,为学生的个性化创作做准备。 给别人的画起名,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的探究两方面的问 题,一是范作中人物有什么独特个性。二是小作者是如何选用不同材 料和方法来表现自己的个性的。通过这些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使学

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教案

一年级美术 一年级 美术教案 上册 下册 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教案:看!我们的画 思路: 本课是属于“欣赏评述及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 本课是学生进入小学阶段的第一节美术课,大家互相还不熟悉,用画传情,用画表情,在介绍及展示活动中领略美术的魅力。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大胆想,大胆画,用自己熟悉的工具材料尽情涂抹美丽作品。适当穿插工具材料及画种相关美术知识的介绍,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课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师生见相互交流展示,以画会友。 *了解美术的多种表现形式,体会美术作品的魅力。 *选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大胆想,大胆画出漂亮的画。 重、难点: 体会自己的心情,用自备的材料画自己想表现的画。 教学准备: 教师:美术作品,常见的美术工具材料,展示用纸笔等。 学生:自己得意的画作,水彩笔,油画棒,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展示及交流: 1、观察周围的新人新物。讲一讲当上小学生的所见所闻的随感。 2、大家进行自我介绍,了解新伙伴的特征和可爱之处。师生在介绍时谈谈自己对美术的认识和看法。 3、在教室办一小小画展,师生画作展示,相互交流观摩。 (课前布置大家各带一张自己得意的画作) 4、从观察身边的新事物入手,一件件逐步介绍。介绍学校的环境及美术室,交流入学上课的心情。 ——欣赏及介绍: 1、介绍美术的概念,种类。 美术常称造型艺术。是指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造型指塑造形体。 美术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 2、观摩一些艺术大师的作品(如毕加索,米罗,雷诺阿,梵高,马蒂斯,卢梭,康斯坦丁、克力等),作简单的生平介绍,,引发学生关注,激发兴趣。解读大师作品的创作特点及富有创意的表现形式。 3、介绍一些常见画种(水彩画,水粉画,油画,线描,速写,中国画,素描,版画,剪纸,雕塑,书法,篆刻,电脑美术等)及创作用工具材料(铅笔,毛笔,颜料,水彩笔,油画棒,色粉笔,调色盘,彩纸,剪刀,油泥,胶棒等) 出示相关作品。 例:达芬奇《蒙娜丽莎》那神秘的、亲和的微笑,像母亲像姐姐吗! 梵高《向日葵》那是花的盛宴,那是金黄的聚会,那是太阳的儿女们啊! 莫奈《日出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课

第一课我种的植物 教材分析: 《我种的植物》是本册教材的第1课,属“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人类和植物共同拥有一个地球,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植物。本单元从《我种的植物》开始,沿《蔬菜》、《买菜》、《蔬菜的联想》等一系列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逐步展开。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及植物生长的基本常识,也有了一些观察的经历或种植的体验。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关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把植物主要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最美丽、最丰硕的时期画下来,也可以用连续的形式表现植物的生长过程。这是一堂想像画创作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立足生活,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环境,熟悉了解植物及植物的种植过程。 2、操作目标:通过观察植物或回忆自己种植的体验,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夸张、对比、省略、添加),尝试用不同的画笔纸材,以单幅或连环画的形式表现植物的形态特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及保护环境的意识。用艺术再现自己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培养其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感知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学习运用夸张、对比、省

略、添加等表现手法使用自己熟悉的工具材料;运用自己熟悉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 突出主题,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描绘出感受最深的植物形象,构思创作出创意独特的画面。 课前准备: 教具:学生作品、植物图片若干。 学具:水粉颜料、油画棒等绘画材料。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一棵树,让学生判断这是一棵大树还是小树?由于没有比较,学生的答案可能有两种,教师此时在树下画一个人,人画得很小,学生会一致回答这是一棵大树。(板书:对比手法。)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表现手法,下面我们还要学习其他几种表现手法来创作《我种的植物》。 板书课题:《我种的植物》。 二、启发谈话: 1、你亲手种过植物吗?谈谈你种植物的经历和发生的趣事。 2、你知道植物的分类吗?你知道哪些植物? 3、你喜欢哪些植物?是因为它的形状,它的色彩,还是其他原因?4、请你讲讲植物生长的几个阶段。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教学 计划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苏少版一年级美术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遵循了国内外美术教育从“教师中心”向“学生本位”转化,从“技能性”向“人文性”转化,从“单一性”向“综合性”转化,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转化的先进教育理念,努力改变过去教学中过于注重传授学科知识、技能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终生必备的美术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材以阶段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参考,以利于学生学习作为思考的基点,以设疑、提示、选择、资料提供、方法指导、讨论和解释等方式,展示学习过程。在内容组织上,充分考虑其综合性,将课程内容有机而巧妙地融入每个课题或学习单元。注重教材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引导学生传承祖国传统文化,接纳世界多元文化,在多元文化观念的基础上建立多元艺术观念,丰富视觉样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让他们找到自己所喜欢的视觉样式,体验更加多样的文化情趣,满足自己的认知和情感上的需要,充实自己审美需求。 教材在编排体系上改变了传统学科知识门类划分课业的形式,淡化了美术门类,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拓宽了美术的文化背景,增加了工艺设计的比例。力求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既考虑到知识体系的建构又突出了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认识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 本教材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将学习活动划分为“欣赏”与“创作”两大学习方式;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品味·评述”

【最新版】2014~2015年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2014~2015年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本册教学要求: 1.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3.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 本册重难点: 1.在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地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能否动脑筋用可塑性材料,制作简单的物体或动物形象。 3.能否对媒体特性有大致的了解,能选择媒材进行造型制作。 4.了解、欣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点。 5.能否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美术作品的感受。 6.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共同设计、布置学生美术作业展览或美化教室。 教学计划 一、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习惯比较差,易失去注意力等。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理念起决定作用。如果能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开始,那么孩子将自然地摒弃对美术课的畏惧感,从而激发对美术课的喜爱。 二、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2、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

三、教材重点、难点: 1、学习有关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等。 四、个人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五、主要措施: 1、精心准备,做好课前工作。 2、运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苏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 浙美版七年级上册

浙美版七年级上册: 方案1 第1课《走进美术》 教材分析 教材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内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同时结合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美好情感、积极态度的养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同时认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社会的丰富性.在重点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中学生由于性格、文化修养方面的差异,会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标准,审美意识也就逐渐形成.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欣赏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清楚了解美术中绘画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绘画不同种类的特点及区别。 难点:掌握绘画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的图片或事物 教师:相关美术图片及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讨论)对比欣赏油画《父亲》与国画《粒粒皆辛苦》,两幅画同样是表现农民形象,但它们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思考: 1、所用的材料和表现形式有何不同? 2、谈谈对这两幅画的感受。 《父亲》是油画,十分逼真,写真,十分细致,细到汗珠和刀刻一般的皱纹,构图饱满; 《粒粒皆辛苦》是中国画,简洁,以线勾勒人物,构图留有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学生回答 3、介绍《父亲》的作者和背景。 《父亲》曾获得国内外大奖,曾在卢浮宫春天沙龙中获奖。 罗中立,是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作品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古铜色的脸,刀割般的脸,开裂的嘴唇描绘得十分细致,仿佛一个活生生的人站在观赏者的面前。而背景上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与老农手中破旧的茶碗形成鲜明的对比。虽然丰收了,但农民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改变。“父亲”不是说罗中立的父亲,而是精神上的父亲,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结合学生的父母) 二、新课教学 1、今天我们就《走进美术》,了解绘画不同种类的特点和区别 (1)中国画(定义) A、从材料上分可分为水墨画、淡彩画、重彩画 B、出示材料、宣纸、毛笔、中国画颜料,让学生上来体会一下 C、认识中国画颜料分为石色——有一定的覆盖能力,水色——透明。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雪 教学目标: ●通过对雪的回忆和描绘,尝试用画笔来描述生活景观,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以绘画、手工等多种形式来创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多元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表述和绘制,自由地表现雪。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表现雪。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油画棒、颜料、毛笔等绘画工具,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 教师准备:大量雪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叫花不是花,美丽人人夸,花开不结果,遇热它就化。"打一谜语,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研究表述。 雪是由于地面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大气层,遇冷凝成结晶状,结晶体多了变重,然后下落,地面温度较低,结晶体戊六边形下落到地面,这就是雪。 3·观看资料,结合回旧想像。 (1)雪的外形; (2)雪的特点; (3)雪中情景。 4·欣赏范画。 (1)创意是否新颖; (2)构图是否具有形式美熙; (3)色彩是否漂亮。 5·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演示利用油画棒的不溶性画雪地。 6·作品展示。 学生自我表述,同学相互提建议。 7·课后拓展。保护环境,防止污染。 六、教后记:

第 2课时 一、绘画练习,自主表现 1. 运用水粉颜料、油画棒等绘画工具材料,描绘人们或动物在下雪时的活动情景。 2. 可以适当添加景物,使画面更有冬天下雪时特有的景象。 3.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1)运用水粉颜料(也可以适当添加油画棒),描绘人们或动物在下雪时的活动情景; (2)还可以适当添加景物,使画面更有冬天下雪时特有的景象。 2.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创作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二、作业展评、畅谈心得 以学生的自评互评为主,教师点评为辅。 三、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瑞雪兆丰年,雪是冬爷爷的孩子,雪是庄稼的厚棉被,雪还是我们小朋友的好伙伴。瞧!它们跑到小朋友的画纸上玩得多开心!雪还飞到我们的耳边来了: 听《雪绒花》、轻轻哼唱、肢体语言模仿下雪。 雪绒花,雪绒花 清晨迎着我开放 小而白,洁而亮 向我快乐地摇晃 白雪般的花儿 愿你芬芳 永远开花生长 雪绒花,雪绒花 永远祝福我家乡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教材思路: 本课属于“综合 探索”领域的美术课。 本课是优美的,感性的,斑斓的。大自然的色彩丰富美丽,而红黄蓝三原色可以调配出许许多多的颜色来。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来,把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的色彩表现出来。 课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用水粉颜料做调色游戏,认识大自然的色彩。 *学习用几种基本的颜色调配许多颜色。 重、难点: 色彩调配的方法,对颜料习性的掌握。 教学准备: 教师:七彩自然的图片若干,颜料,彩笔,几种蔬果切面,范作等。 学生:收集的与大自然有关的图片,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抹布、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欣赏及交流: 1、观看大自然的风光图片或记录片。(如四季美景) 认识各种颜色,认识红黄蓝三原色,橙、绿、紫三间色, 大自然太迷人啦,这么丰富,美丽的色彩你能分辨出来吗? 2、交流各自带来的图片资料,小组讨论自己的观后感。 3、谈谈自己眼中的大自然,那绚丽的日出,那风花雪月,那秋虫的颜色,那霞光的天空,装饰性很强的舞台化妆脸谱。 4、“猜猜看”色彩游戏。观察大自然的色彩,比比谁找到的颜色多。 讨论及反思 1、大自然的颜色在阴天和晴天一样吗? 2、白天看到的颜色晚上躲到哪里去了? 3、阳光下的喷水池旁会出现彩虹吗? (大自然的光和色会玩魔术) 展示及介绍: 做一幅色彩游戏图。可用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调色游戏(几种基本的颜色可以调处许许多多颜色来) 1、水彩笔、油画棒涂色并进行变色练习。 2、也可用彩色铅笔先涂一层颜色,在上面再涂另一种色,就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3、用水粉色画画,在第一种颜色没有干时就紧接着涂另一种颜色,它们会融化在一起。

苏教版小学美术全册教师备课教案

句容市春城小学蒙爱城实验班教师备课教案 美 术 课 教 案

2013年9月—2014年2月 苏教版美术第1册教案(1—20课) 时间:2013.09-2014.02 美术教案作者:李芹芬老师年级:一年级 第一课走进大自然

教材思路: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美术课。 本课是优美的,感性的,斑斓的。大自然的色彩丰富美丽,而红黄蓝三原色可以调配出许许多多的颜色来。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来,把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的色彩表现出来。 课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用水粉颜料做调色游戏,认识大自然的色彩。 3、学习用几种基本的颜色调配许多颜色。 重、难点: 色彩调配的方法,对颜料习性的掌握。 教学准备: 教师:七彩自然的图片若干,颜料,彩笔,几种蔬果切面,范作等。 学生:收集的与大自然有关的图片,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抹布、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欣赏及交流: 1、观看大自然的风光图片或记录片。(如四季美景) 认识各种颜色,认识红黄蓝三原色,橙、绿、紫三间色, 大自然太迷人啦,这么丰富,美丽的色彩你能分辨出来吗? 2、交流各自带来的图片资料,小组讨论自己的观后感。 3、谈谈自己眼中的大自然,那绚丽的日出,那风花雪月,那秋虫的颜色,那霞光的天空,装饰性很强的舞台化妆——脸谱。 4、“猜猜看”色彩游戏。观察大自然的色彩,比比谁找到的颜色多。 ——讨论及反思

1、大自然的颜色在阴天和晴天一样吗? 2、白天看到的颜色晚上躲到哪里去了? 3、阳光下的喷水池旁会出现彩虹吗? (大自然的光和色会玩魔术) ——展示及介绍: 做一幅色彩游戏图。可用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调色游戏(几种基本的颜色可以调处许许多多颜色来) 1、水彩笔、油画棒涂色并进行变色练习。 2、也可用彩色铅笔先涂一层颜色,在上面再涂另一种色,就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3、用水粉色画画,在第一种颜色没有干时就紧接着涂另一种颜色,它们会融化在一起。 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 ——尝试与练习 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画大自然的颜色。 1、可做一“七彩花园”的情境设定,认识一些大自然常见花卉,借助图片及学生的记忆描述。 教师可将不同色彩形状的花板演一些。(梅花,菊花,一串红,百合花,向日葵,荷花,太阳花,蝴蝶花等)出示花园范作几张,从不同角度描绘大自然。 在作业纸上画各色花卉,并添画小草、蘑菇或小昆虫,空中可添画太阳、云彩、小鸟、蜻蜓、蝴蝶等。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2、可用蔬菜切片玩色彩盖章游戏,如藕片、土豆,青椒等均是不错的载体。可选择不同的色不同的底衬纸看不同的效果,玩过再添画。 3、介绍点画法、平涂法,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涂色方法。可任选表现方式,试着用颜料盒中的几种色彩,调出大自然美丽、丰富的色彩。 ——小结与评价 1、作业小组及班级观摩,互评。

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一册全册教案(2012版)

第一课走进大自然 教材思路: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美术课。 本课是优美的,感性的,斑斓的。大自然的色彩丰富美丽,而红黄蓝三原色可以调配出许许多多的颜色来。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来,把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的色彩表现出来。 课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用水粉颜料做调色游戏,认识大自然的色彩。 3、学习用几种基本的颜色调配许多颜色。 重、难点: 色彩调配的方法,对颜料习性的掌握。 教学准备: 教师:七彩自然的图片若干,颜料,彩笔,几种蔬果切面,范作等。 学生:收集的与大自然有关的图片,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抹布、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欣赏及交流: 1、观看大自然的风光图片或记录片。(如四季美景) 认识各种颜色,认识红黄蓝三原色,橙、绿、紫三间色, 大自然太迷人啦,这么丰富,美丽的色彩你能分辨出来吗? 2、交流各自带来的图片资料,小组讨论自己的观后感。 3、谈谈自己眼中的大自然,那绚丽的日出,那风花雪月,那秋虫的颜色,那霞光的天空,装饰性很强的舞台化妆——脸谱。 4、“猜猜看”色彩游戏。观察大自然的色彩,比比谁找到的颜色多。 ——讨论及反思 1、大自然的颜色在阴天和晴天一样吗? 2、白天看到的颜色晚上躲到哪里去了? 3、阳光下的喷水池旁会出现彩虹吗?

(大自然的光和色会玩魔术) ——展示及介绍: 做一幅色彩游戏图。可用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调色游戏(几种基本的颜色可以调处许许多多颜色来) 1、水彩笔、油画棒涂色并进行变色练习。 2、也可用彩色铅笔先涂一层颜色,在上面再涂另一种色,就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3、用水粉色画画,在第一种颜色没有干时就紧接着涂另一种颜色,它们会融化在一起。 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 ——尝试与练习 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画大自然的颜色。 1、可做一“七彩花园”的情境设定,认识一些大自然常见花卉,借助图片及学生的记忆描述。 教师可将不同色彩形状的花板演一些。(梅花,菊花,一串红,百合花,向日葵,荷花,太阳花,蝴蝶花等)出示花园范作几张,从不同角度描绘大自然。 在作业纸上画各色花卉,并添画小草、蘑菇或小昆虫,空中可添画太阳、云彩、小鸟、蜻蜓、蝴蝶等。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2、可用蔬菜切片玩色彩盖章游戏,如藕片、土豆,青椒等均是不错的载体。可选择不同的色不同的底衬纸看不同的效果,玩过再添画。 3、介绍点画法、平涂法,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涂色方法。可任选表现方式,试着用颜料盒中的几种色彩,调出大自然美丽、丰富的色彩。 ——小结与评价 1、作业小组及班级观摩,互评。 2、讲讲自己的画,互相找亮点,互相评价。 3、喜欢哪些颜色,不喜欢哪些颜色?为什么? (设计的环节较多,可根据课时需要选择性运用)

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一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一册 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课走进大自然 教材思路: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美术课。 本课是优美的,感性的,斑斓的。大自然的色彩丰富美丽,而红黄蓝三原色可以调配出许许多多的颜色来。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来,把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的色彩表现出来。 课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用水粉颜料做调色游戏,认识大自然的色彩。 3、学习用几种基本的颜色调配许多颜色。 重、难点: 色彩调配的方法,对颜料习性的掌握。 教学准备: 教师:七彩自然的图片若干,颜料,彩笔,几种蔬果切面,范作等。 学生:收集的与大自然有关的图片,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抹布、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欣赏及交流: 1、观看大自然的风光图片或记录片。(如四季美景) 认识各种颜色,认识红黄蓝三原色,橙、绿、紫三间色, 大自然太迷人啦,这么丰富,美丽的色彩你能分辨出来吗? 2、交流各自带来的图片资料,小组讨论自己的观后感。 3、谈谈自己眼中的大自然,那绚丽的日出,那风花雪月,那秋虫的颜色,那霞光的天空,装饰性很强的舞台化妆——脸谱。 4、“猜猜看”色彩游戏。观察大自然的色彩,比比谁找到的颜色多。 ——讨论及反思 1、大自然的颜色在阴天和晴天一样吗? 2、白天看到的颜色晚上躲到哪里去了? 3、阳光下的喷水池旁会出现彩虹吗? 2

(大自然的光和色会玩魔术) ——展示及介绍: 做一幅色彩游戏图。可用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调色游戏(几种基本的颜色可以调处许许多多颜色来) 1、水彩笔、油画棒涂色并进行变色练习。 2、也可用彩色铅笔先涂一层颜色,在上面再涂另一种色,就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3、用水粉色画画,在第一种颜色没有干时就紧接着涂另一种颜色,它们会融化在一起。 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 ——尝试与练习 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画大自然的颜色。 1、可做一“七彩花园”的情境设定,认识一些大自然常见花卉,借助图片及学生的记忆描述。 教师可将不同色彩形状的花板演一些。(梅花,菊花,一串红,百合花,向日葵,荷花,太阳花,蝴蝶花等)出示花园范作几张,从不同角度描绘大自然。 在作业纸上画各色花卉,并添画小草、蘑菇或小昆虫,空中可添画太阳、云彩、小鸟、蜻蜓、蝴蝶等。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2、可用蔬菜切片玩色彩盖章游戏,如藕片、土豆,青椒等均是不错的载体。可选择不同的色不同的底衬纸看不同的效果,玩过再添画。 3、介绍点画法、平涂法,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涂色方法。可任选表现方式,试着用颜料盒中的几种色彩,调出大自然美丽、丰富的色彩。 ——小结与评价 1、作业小组及班级观摩,互评。 2、讲讲自己的画,互相找亮点,互相评价。 3、喜欢哪些颜色,不喜欢哪些颜色为什么 (设计的环节较多,可根据课时需要选择性运用) 3

苏教版小学美术《这是我呀》,教研活动公开课教案

《这是我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苏少版美术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九课《这是我呀!》,在教材中它其实是一个单元,编者循序渐进地安排了(一)画自己、(二)用半立体的方法表现自己和(三)用立体的方法表现自己这一系列从平面到半立体再到立体的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身心特点相融,与美术语言相通,凸现了课标精神,与儿童的生活紧密联系,以人为本,以我为美,生活中的我就是美的塑造者。本课作为第一部分,主要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与众不同之处,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的独特之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对后面的两个学习内容起引领作用。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从上学期开始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勾线、涂色、剪贴、撕画的技能,他们敢动手、爱提问,大多数同学能自信、大胆、自由地用美术形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本课在重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理解力,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对自己的形象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自我感觉为主、互提建议为辅,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表现欲望,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表现自我。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了解五官的形状与特点,让学生发现自己,进而实现美化自己的目的。 2、技能目标:运用适合自己的绘画方式进行表现,掌握初步的表现技巧。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征,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美,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自己,能够用较好的美术语言表现自我形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五、教学难点: 把握人物的形、态特征,实现情趣化、个性化的绘画表现。 六、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小镜子等。 生:镜子、照片、绘画材料等 七、教学过程: 1,课前预热: 在班里先物色长相特征比较明显的几位小朋友,让他们回家根据自己的脸部特征(可照着镜子)先画一张自画像,不署名。 课前挑几张画得特征明显的小朋友的画挂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朋友对人物画,尤其是对脸部的刻画没有什么概念,在没有经过老师引导学习的画虽天真烂漫,却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他们喜欢把脸画得圆圆的,眼睛,鼻子,嘴都画得一个样。这为之后的教学埋下一个很好的伏笔。也为最后的完作作个比较。) 2,导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