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世纪体育人才的素质要素及培养要点

21世纪体育人才的素质要素及培养要点

21世纪体育人才的素质要素及培养要点
21世纪体育人才的素质要素及培养要点

收稿日期:2000-09-17;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

作者简介:戴 健(1957~),男,江苏武进人,上海体育学院院长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

21世纪体育人才的素质要素及培养要点

戴 健, 俞继英

(上海体育学院院长办公室,上海200438)

摘 要:21世纪对体育人才的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构成要素主要有: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

身心素质、创新素质。在体育人才的培养方面,应注重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建立新的

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要点。

关键词:21世纪;体育人才;素质结构;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98(2001)01-0083-04

Essential Factors of Sports Talents Quality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Key Points for Fostering

Dai Jian,Yu J-i ying

(President Office,Shanghai Institute of P.E.,Shanghai,200438,China)

Abstract:T he 21st century poses new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structure of sports talents.The

constructive elements of sports talents quality include morality quality,humanity quality,

professional level,physical and m ental health,and creative ability.This paper indicates that in

fostering the sports talents,it is necessary to renew the educational thoug hts,perfect the

know ledge structure of teachers,establish new curriculum system,renew taching means and

methods and build sound campus atmosphere.

Key words:21st century;sports talents;quality structure;fostering of talents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素质一流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而人的素质取决于教育。因此,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教育,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将承担起极其重要的历史使命。同时,对体育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支重要力量的体育院校,是培养各类体育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和重要基地,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新世纪对体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1 1 教育将在新世纪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与学习化的社会,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今日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教第25卷 第1期

2001年2月上海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g hai Physical Education I nstitute Vol.25No.1Feb.2001

84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第25卷

育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知识经济的竞争,直接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谁占有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优势,也就占有了知识经济竞争的主动权,这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因此,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教育,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将承担起极其重要的历史使命。知识经济将提高高等教育的社会地位,将强化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将拓展高等教育的办学空间。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不仅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舞台,更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2 体育在新世纪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新世纪是 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体育将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以及人本身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新世纪的发展必将对整个体育,包括体育竞赛、体育娱乐、体育健身、体育产业、体育高等教育等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新的世纪中,对人的潜能的开发,人的体质的有效增强,人的技能的全面提高,不能单凭体力的投入,练习的重复和人类经验的积累,而要靠科学的把握和缜密的思维。在新的世纪中,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将发生剧烈的变化,人的身心也随之发生变化,必将面临三大问题:一是由于身体活动的减少,人的各种器官系统遭遇的生物退化;二是由于高能量物质的大量摄入,无益物质在人的体内积累;三是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的紧张,人们的心理疾患大量发生,于是各种 文明疾病 、 都市疾病 广泛蔓延和爆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预料,进入新的世纪,人们对体育的需要日趋强烈。体育将成为人们机体运动、心理满足、情绪依赖、交往互动的主要手段。运动教育、健康教育、余暇教育、休闲教育、娱乐教育将会成为重要的教育内容,而各种游戏、娱乐、舞蹈、健身、竞技将和衣食住行一样,成为人们的生活需要之一。

从新世纪的体育走向来看,将会形成三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竞技体育将依托高科技。竞技水平的快速提高是训练科学化的结果。训练科学化必须依靠科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对新成果的运用。在下一世纪中这一趋势将会强化。而训练的科学化将进一步依托高科技的发展。二是大众体育将在发展中国家奋起。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不仅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而且使社会的生产方式有了根本转变。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众体育的兴起。从80年代起,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腾飞,带动了大众体育的奋起,而且这一发展趋势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三是体育产业将与大众体育共进。体育产业随着经济的腾飞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随着大众体育的兴起,余暇体育及健身活动的推广,使得为人们提供体育劳务产品、体育物质产品、体育信息产品的体育产业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成为扩大就业人口,增加国家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因此,体育产业将与大众体育共进,获得蓬勃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体育的变化和走向将对新型体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体育人才是体育事业的核心,他不仅是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体育事业前进的重大动力。体育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教学、科研、训练、竞赛、产业开发等多种功能,有着其他机构无法代替的综合功效,是培养各类体育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和重要基地。

2 新世纪对体育人才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向21世纪,我国体育高等院校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要尽快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即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 对口式 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适应型 复合式 人才的培养模式转变,从过窄和过死的专业教育模式,向综合素质教育模式转变。

作为体育高等院校来说,我们应该进一步发挥体育院校在体育人才培养中的教育功能,更新教育观念、实现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方法上的转变,加速体育院校的人才培养,以适应未来世纪对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需要。

从未来体育发展的趋势对体育人才的要求来看,构成新型体育人才素质结构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 1 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是一种遵循道德规范的素养和能力。它包括思想品德素质和伦理道德素质两个方面,即培养健全的人。我国是崇尚文化、重视伦理道德修养的文明古国。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中,蕴藏着许多积极向上的做人原则或伦理思想,比如胸怀天下、尽忠为国、艰苦奋斗、勤劳节俭、尊师重教、敬业乐群等。这些价值准则应该成为新型体育人才道德素质要求的重要方面。道德素质教育说到底是教育学生学会 做人 。只有解决了 做人 的问题,才有可能解决 做事 的问题,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去 做事 。

2 2 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素养和水平,它包括文学、美术、音乐、戏曲、哲学、伦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尤其是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分析和道德判断、语言和文化教育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社会对科技的极大重视和对物质利益的强烈追求,科学教育受到青睐,而人文教育遭到冷遇,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为此,世界各国都在重新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特别是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以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同步发展,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再则,人文素质的培养也是大学生未来生活的又一个基础方面,不少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都有深厚的人文艺术基础。由此可见,人文素质教育应当作为每个体育院校学生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

2 3 业务素质

在业务素质方面,要重点加强能力的培养,增强社会适应性。业务素质主要表现在,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宽的知识面,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应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利用信息能力,科研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等等。

2 4 身心素质

包括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两方面。心理素质是社会文化素质赖以形成的重要基础,是决定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因素,心理素质的能动性是人才素质形成的基本条件。因此,作为新型的体育人才必须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承受挫折和痛苦的能力,良好的心理自我调节与保护能力,善于处理人际沟通的能力,积极向上、乐观豁达、勇于开拓的心理品质。身体健康是社会发展、生活条件改善、医疗卫生水平提高的标志,健康的身体也是个人生活、工作及为国家贡献的资本。因此,身体素质也是构成新型体育人才素质结构的重要方面。只有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以充沛的精力投身于学习,才能取得优异成绩,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2 5 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和最终归宿。创新精神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思维的人,是不可能开拓进取、有所作为的。21世纪将是不同领域科技创造性融合的时代,体育的发展同样应顺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创新型体育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争夺体育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在激烈的国际体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新型体育人才的创新素质应包括:具有创新意识,养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意识;具有创新思维,必须有打破常规,冲破传统的观念;具有创新能力,具备渊博的知识、广博的视野和综合、交叉、开拓新领域的能力;具有敢闯、敢冒险、敢于怀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

上述素质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新世纪对体育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3 新世纪体育人才培养的新特点

3 1 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

深化体育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是先导。在培养新型体育人才中,要解决好如下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问题: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关系上,树立人才培养要更加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在基础知识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关系上,树立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的思想;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关系上,树立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的思想;在 专才 教育与 通才 教育的关系上,树立强化综合知识,实施 通才 教育的思想;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及注意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在学历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上,树立学历教育要重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思想。

3 2 重视专业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完善教师知识结构

重视专业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是提高体育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途径。体育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任务,是通过专业教师在大学教育各个环节中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实现的。因此专业教师素质的高低,将是影响体育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专业教师的价值取向、敬业精神、思辨能力、处世态度,甚至言谈举止,会比他的学术造诣更深刻地影响学生,所以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求专业教师有较好的素质。因此,85第1期戴 健,等.21世纪体育人才的素质要素及培养要点

86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第25卷

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统筹培养规划,通过自学、培训、进修等形式,加强对专业教师人文知识的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培养新世纪体育人才对专业教师的要求。

3 3 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满足新型体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要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改革的创新,必须从根本上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首先,必须重新认识人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在于:学校教育不再是发展的手段或作为生产性的手段,在学校教育中,教育应看作是学生发展的一个基本内容和目标。此种教育理念,即是 学生发展为本 。其次,学生不再是课程教学的工具,而是课程教学的主人。课程改革本身的目的就在于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得到与其成长相适应的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质,使每个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能够充分学习,学会学习与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

基于上述观点,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应把培养体育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课程设置的目标,按照 知识+能力+素质 ,科学构建课程体系。以厚基础和宽口径为原则,在课程设置上既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加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实行文理相互渗透和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同时,要改革课程体系,搞好各门课程的衔接,减少重复内容,增加选修课,让学生自主地安排学习及参加其他活动,这是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保证。

3 4 更新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体育高等教育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实现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型体育人才的必要途径。未来世纪是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定会对体育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更新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培养新型体育人才中要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要增加必要投入,不断更新教学仪器和设备,加强对教学人员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要重点开发和利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把远程技术和网络技术引入教学之中,积极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现代化教学训练的意识和运用现代化教学训练手段的知识与能力。同时,还要在教学中注重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促进体育新型人才的培养。

3 5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对于体育院校学生陶冶性情、磨炼意志、塑造自我有着重要作用。校园文化是体育院校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直接环境。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共同营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使学生从中受到文化氛围的熏陶。同时,体育院校还要重视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建设一些优美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形成良好的学术和文化氛围,促进新型体育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俞继英.论加强我国体育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1)

[2] 陈 融.世纪之交中国体育的目标取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3)

[3] 朱九思.高等教育词典(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被俄罗斯 文摘杂志 (AJ)收录

接俄罗斯 文摘杂志 (AJ)通知,从2000年起,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被该刊收录。俄罗斯 文摘杂志 (AJ)是世界六大著名检索系统之一,这标志着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的学术水平已得到国际认可。

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董刚

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董刚 天津职业大学校长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草案)中也提出“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国家发展战略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教育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以及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现实需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关性专题研究,例如人才培养规格的内涵标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途径选择及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力等,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话题。 一、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需求的适应性分析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指对于人力资源开发投资而形成的资本,这种投资形成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与胜任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 区域经济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力资本及自然资源等,其中人力资本包括高职教育培养的各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是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产品,并以此保证产品在市场有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标准的适应性 1.高职教育人才规格以往提法的梳理 关于人才的分类,根据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界定,目前“人才四分说”得到国内专家较大的共识,即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四类,其中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密切相关的是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应用智力技能来进行工作,而后者主要依赖操作技能来完成任务。 研究领域的几个提法:技术型人才说:我国现在通称的“高等职业教育”应理解为高等技术和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高等技术教育,这是由人才结构类型决定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说:应用型人才,泛指一切从事非学术理论研究性工作的实际操作者,其使命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进行社会化的操作性运用,也就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化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者是产品构型,并且还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应用于实践。复合型人才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批综合性职业岗位陆续产生,职业岗位之间的交又渗透日益增多,从而对从事某一职业岗位人才的知识

21世纪成功人才应该具备哪些政治素质汇总

21世纪成功人才应该具备哪些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对他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发生长期稳定的内在作用的基本品质,是社会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在人的心理中形成的并通过言行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它是人们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是个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技能的综合表现。 政治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人的政治素质的高低是社会政治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准确把握政治素质的内涵和特征是提高人的政治素质的前提。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信仰、政治能力等。政治素质具有阶级性、内在性、综合性、相对稳定性、层次性等特征。 人的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立场、政治品德和政治水平。它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阶级性。一个人政治素质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接受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政治社会化是统治阶级为维护和巩固其政治统治,通过教育、舆论宣传、文化传播等途径,使其社会成员接受它的政治价值标准和规范并承担起责任和义务。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政治斗争状况以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识、政治法律思想会对每个社会成员的政治素质起到导向和规范的 作用。同时,每个社会成员的政治素质又与他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政治生活经历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社会成员的政治素质在形成过程中,必然被打上了深深的阶级烙印,带有 鲜明的阶级性。 是内在性。政治素质是政治主体自身内在的基本政治品质,是政治主体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政治思想教育、政治文化传习和政治社会实践,把从外界获得的政治知识内化为主体的政治心理、政治意识、政治思维、政治情感、政治意向、政治品质、政治个性特点等基本属性。政治素质不是人的外在政治特点(政治

基于WEB人才招聘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在当今社会的进步与高科技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知识正在逐步走向主导地位,市场上的竞争大多数就是个人才能的竞争。从而,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才,就是企业能够立足于市场之上并且能够不断与同行企业竞争的一项关键性的任务。同时,当今市场环境变化非常之快,导致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那么相应的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怎样快速适应这种变化,提高人才招聘的效率,对企业所需求的人才进行快速定位,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不管就是企业的招聘部门,还就是中介跨地域提供信息进行介绍,亦或就是中介对外的人力资源输出等。在近年来的服务行业中,被服务者即广大用户也应有这方面的需求才行,这样才能达到本系所存在的价值体现。作为中介的另一个服务对象。即供方,也就就是求职者,也关注能否迅速获得职位信息以及所要求的条件等。所有的这一切,都展现出了对本系统开发与设计的需求。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也只能通过该类型的系统才能实现对人才的合理并且快速的招聘[1]。 1、2 研究意义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可以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种市场。有形市场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定时定点的举办毕业生招聘会,即在一个开放的时间段内,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组织起来在一个固定的场所进行的就业招聘与谈话活动。无形市场的表现形式则就是通过电话、邮件、报刊、网络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以及传播手段而完成的供方与需求方的联系、沟通、甚至签合同的过程,其中最主要的就就是毕业生就业网。 近年来高校招生的扩大,毕业生数量的激增,其就业所涉及的工作层面与社会影响逐步加大,想要推动就业形式,就不能局限于有形市场所具有的规模,而就是要从长远的发展方向去瞧无形市场的高效率、便捷的优点,它会逐步成为毕业生就业市场发展的主流方向。由于“人才招聘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存在于无形市场的网站,在如今信息网络化的时代,只要存在网络,即能连入Internet,就可以进入无形市场的人才招聘网站。这就给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可以随时随地进

人才测评复习题(附答案 by RXL)

人才测评期末复习题(附答案by:RXL) 一、填空题 1.素质是个体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 2.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1918年,桑代克提出: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 1939年,麦柯尔进一步指出:凡有其数量的事物都可能测量。 3.在素质测评中:信度指测验的可靠性;效度指测验的有效性。 4.测评标志的形式有:评语短句式、设问提示式、方向指示式。 5.知识考试简称考试,主要指通过纸笔测验的形式对被试者的知识广度、知识深度和知 识结构进行了解的一种方法。 6.专业知识考试又称深度考试,主要考试内容是指和应聘岗位有直接关系的专业知识。 相关知识考试又称结构考试,主要是了解应聘者对应聘岗位有关知识的考试。 7.面试是在特定场景下以面对面的交谈与观察为主要手段,由表及里测评应试者有关 素质的一种方式。 8.所谓情景模拟要求被试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 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 9.测量的基本要素中,测量的参照点分为绝对参照点与相对参照点。 10.测评内容由测评目的与所测客体的特点决定。 11.素质测评四要素:行为样本、标准化、难度或应答率、信度和效度。 12.人格的特性:整体性、独特性、对行为的调节性、相对稳定性。(功能性、自然性和 社会性的统一) 13.知识考试的考察层次有:记忆、理解、应用。 14.情景模拟的特点是:针对性、动态性、行为性、互动性。 15.胜任特征中,知识技能是表层特征,而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动机是深层特征。 16.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17.测评指标是对测评对象特征状态的一种表征形式,由反映测评对象各个方面特征状态 的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或集合,就是测评指标体系。 18.百科知识考试的目的主要是了解被试者对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他掌握知识的水 平。 19.面试的特点有:对象的单一性、内容的灵活性、信息的复合性、交流的直接互动性、判 断的直觉性。 20.情景模拟的特点是:针对性、动态性、行为性、互动性。 21.测量的基本要素中,测量的单位要做到:有确定的意义、有相等的价值。 22.胜任特征中,知识技能是表层特征,而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动机是深层特征。 二、简答题 1.测评与考评的区别是什么? 答:(1)测评主要是对主体工作前条件的分析与确定;考评主要是对主体工作后结果的分析与审定。 (2)测评为考评提供起点与背景;考评为测评提供实证与补充。 (3)测评是对人与条件的测评,以任职资格为标准;考评是对事与结果的考查,主要以职责任务为标准。

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线,依托校企合作开放性办学平台(包括研究院所),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办学实践出发,经概括、归纳、综合,形成“双主体、三段式、六步骤、六递进”的“2366”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双主体”即以学校和企业为两个实施主体。 “三段式”即将整个人才培养期划分为“以验带学”、“以训促学”和“以习强学”三个阶段,达到“练与教、做与学、导与做”的三合一。 其中,“以验带学”阶段,主要在学校进行实施,辅以新生入学后 的企业参观学习,对专业基础和公共基础课程采用验证性、应用性实验 方式,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在实验中来熟练基本技能,掌握基础性知识,实现“练中教、教中练”合一。 “以训促学”阶段,主要在学校和合作企业双重环境进行实施,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采用实用性、综合性项目载体,以专兼教师为主,在教学模拟生产性实训中,促进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实现“做中学,学中教”合一。 “以习强学”阶段,主要在学校进行实施,以生产性任务为载体,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导,在企业的轮岗实习、顶岗实习中,强化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就业能力培养,实现“做中导、导中做”合一。 “六步骤”即依据三年学制中的六个学期为实施节点,以实践教学组织实施为主线,细分为参观体验、基础训练、专项实训、综合实训、轮岗见习、顶岗实习六个步骤环节。 “六递进”即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对应“六步骤”实践操作过程, 将职业能力培养设计成由低到高的递进层次,形成集认知能力、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国家职业资格初级或中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中级或高级技能于一体的目标培养体系。 专业2366”人才培养模式图见下图所示。

21世纪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21世纪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的世纪,知识化的时代,学习型的社会。人们的观念、生活及工作方式都发生巨变,这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对此,笔者认为新世纪护理人员应具备以下良好的素质。 1 护理人员素质的核心——职业道德 1.1 思想品德是职业道德的基础:护士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美誉,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发的基本路线,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抵制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救死扶伤, 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实行人道主义,具有诚实的品格,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1.2 人格情操是职业道德的保证:护理工作维系着人们的健康生活与千家万户的幸福。因此,新世纪的护理人员应具有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健壮的体魄和规范的言行举止[1]。有较高的慎独修养,即使在没有护士长或病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按工作章程办事。有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要有自知、自爱,正视自己在能力、品质、行为方面的弱点,力求不断自我完善,以人格的力量敬业,在奉献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2 护理人员素质的内涵——知识、技能 2.1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从业的基础:21世纪的病人,不再是被动的被治疗与护理者,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及医疗信息的普及化,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相关的医疗保健知识, 以及要求更好的治疗与护理。护士不仅是病人医疗护理措施的提供者,还应是健康教育的执行者和心理问题的疏导者[2]。因此,护士知识结构也应与之相适应,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简称“T”型结构模式,即由支柱作用的纵向知识 (主要是医学基础理论和护理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和起基础作用的横向知识(主要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等方面知识)构成,这两种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培养观察力、欣赏力、鉴别能力、思维和表达能力尤为必要,将有利于护士职业素质的形成与提高。 2.2 娴熟的专业技能是从业的条件: 21世纪互联网时代的知识要求,要为病人提供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高水平的护理,集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于一体的服务。要求护士在业务技术上下功夫,严格认真执行医嘱,踏踏实实地做好常规护理工作,对急、危重病人,护士应细致观察、要有敏锐的思维和正确的判断,要从病人症状中发现和分析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配合抢救,进行心身整体护理,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健康指导。WTO指出, 21世纪,个体家庭和社会在决定和满足其健康要求方面将扮演重要角色,自我护理正成为一个发展趋势。护理人员应增加自身的实力,与病人建立起一种实实在在的信任,教会人们自我护理知识和技术将是对护理人员新的要求。有效地运用宣传、干预手段,动员教育对象改变旧观念、旧习惯,采纳新的健康行为。

体育教育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体育教育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创新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保障,创新人才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由于自身的特点,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有着独特的作用。探讨了体育教育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出了体育教育中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希望能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借鉴。 1 前言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水平的迅猛增长,我国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点环节,也是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关键环节,因此,高校教育的质量与水平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下,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人们生活也是日新月异,这些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整个社会得以进步的源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也是当代教育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2 体育教育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1 体育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体育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协调四肢发展,还有助于开发大脑,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开展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不断发掘自身潜能,转变思考方式,提升协调能力。在体育运动中不仅对学生的身体进行了训练,还对其意志、思想以及能力进行了磨练,有助于学生不断发现自我并完善自我。这些作用都是其他学科难以涉及且难以超越的。体育活动通常需要学生亲身参与、体会和感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开发、启迪学生的作用,因此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2 體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与能力 体育教育具有开放性、运动性和自由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有助于营造一个开放的环境氛围,同时也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机会。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的思维模式与品质进行培养和锻炼,能够提升学生吃苦耐劳、勤于思考、思维敏捷等优点,而这些也是创新人才所必备的优良品质。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能够树立学生创新意思、思维与能力,其根本也在于求新、求异、求变,而体育的本身也具有这种特质,虽然体育教学内容某种程度上形式是一致的,但其变化也是多端的,在教学中也便于学生进行自我创新,发掘学生创新的能力。 2.3 体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俗语有云“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协作的力量无法估量,现今社会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团队合作,创新过程中团队的合作与互助也是创新成果与否的关键要素。而大部分的体育运动都离不开合作,甚至部分运动极其强调合作,这对于培

人才素质测评要素

人才素质测评要素介绍 测评分类:3个系列(企业人力资源测评、能力素质测评、心理素质3个系列) 企业人力资源测评 1、员工工作动力及激励方式测评 考察员工的需要层次和具体内容,分析满足程度并为单位提供相应的管理决策、激励方式及工作环境建议,有效地测评个人的工作需要何在。 2、事业驱策力测评 从与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结果有关的专长、管理、创造、稳定、地位、权力和物质报酬等十三个方面的重视程度,考察受测者关心的相关工作内容,提供解决方案,对驱使个人发展的动力进行测评。 3、营销人员基本素质测评 通过对受测者的营销知识、营销实践、口头表达能力、交往沟通能力、应变能力、抗挫折能力、服务意识、责任感、自信心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测试,全面了解受测者的能力、个性、兴趣特征,并判断出受测者在初级营销工作和中高级营销工作中的适合程度。 4、职业气质与能力结构测评 通过对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等的测评,为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提供非常有用的参考。 5、中层干部管理素质测评 第一是判断推理能力、计算能力、言语理解能力、管理学知识、管理潜能、指挥能力、独立性、内外向、适应能力、竞争能力等管理人员必备的基本能力的量化得分;第二是各项能力的等级标准判断、人格个性、适应能力、竞争素质和成功倾向的非量化评语。 6、企业人才综合素质测评 考察六种核心职业能力和十一种核心职业个性特征,以及受测者在十四种职业中的能力适合度、个性适合度及综合适合度. 7、普通员工招聘素质测评 对人员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三方面进行评价。 8、工作情商测评 本测评是位甄选员工时经常采用的性向测验工具之一,测评的内容包括工作投入程度、领导能力、生活节奏、社交能力、工作能力、情绪调控能力、服从领导倾向七大方面二十个项目。 9、管理职位招聘素质测评

(发展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发展原动力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发展原动力 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是生产过程中能动的生产要素。一个企业能做多大、做多强,并不取决于它获得了多少物质资产、多少资本,更主要取决于它的经理人、它的员工。企业兴衰乃是常事,但究其原因,无外乎都是“得人才者昌,失人才者败”。企业的人才资源区别于企业其它资源因素的最根本点,就在于它是人性的力量,具有其它资源因素所没有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其它资源因素也只有与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企业的经营者、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则是人力资源中与其它资源因素结合得最紧密的部分,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无疑是左右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何为人才?似乎很难有一个严格的界定标准。但如果我们按员工的职业素养层次的不同,可以把人才划分为技能性、经验性和智慧性三类: 一、技能性人才 是指有某方面技术专长,并具备一定开发和创新能力的人,如IT业的软件工程师。他们全面性不够,缺乏对市场、品牌、消费行为的认知。经验性人才一般都是从行业底层做起,熟悉产业链的全过程,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但他们通常没有足够的新知识,学习能力和提升能力差,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也较差。 二、智慧性人才 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我们可以首先来为“智慧”定义,善于用哲学的角度去洞察知识,谓之智慧。知识是所有才能的源泉,但有知识并不等于有技能;同时,有经历也不等于有经验。因此,智慧性人才应该是一个有知识、有技能、有经验的复合体。他们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有全局观和操控全局的能力、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非凡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调能力。他们是高素质人才。 三、高素质人才 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这已成为许多企业价值体系中的首要内容。但多数企业对如何获取或如何培养这一“资源”,并没有做过科学的、有效的和长远的规划。纵观现阶段我国企业,高素质人才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一、从别的企业“挖人”;二、直接招收MBA毕业生;三、从企业内部培养提拔。 “挖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合理的人才流动是必要的。“挖人”也是企业中无可厚非的竞争手段。但“挖人”的首要前提是:有人可挖。即要有适度的人才供求关系。否则,只有两种结果:一是“奇货可居”;二是“以次充好”。前者带来的后果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增大、人员的不安定因素增加;而后者给企业带来的则可能是灾难性的危害了。 事实上,目前我国虽然有不少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才,但不可否认,相当部分的中、高级经理人才的综合商业素质是有较严重缺陷的。首先是知识结构的缺陷:如缺少人文和社会学知识、缺少政策法律知识、缺乏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等;其次是商务基本技能的不足,如演讲技巧差、写作能力差、商务概念缺乏、营销技能不全面,甚至连会议技巧都有欠缺(会议冗长、跑题、效率低);三是缺乏大局意识,只知道自己本岗位的情况,对其它有关市场、消费者的情况都不了解。四是以经验为导向,工作因循守旧,缺乏实务创新能力。 因此,“挖人”只是企业在不得已情况下的一种短期行为,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人才问题。 MBA不是企业的“救世主” MBA在中国企业中是一个令人艳羡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它就是职业经理人的代名词。MBA在成功风行于欧美之后,1991年被正式引入中国,并不出所料地为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和学生狂热追捧。应该承认,MBA们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经营理念的建立做出了贡献。不过,MBA 教育专家戴启思教授观察了这种精英模式在中国的十年发展现状后,警告说:MBA有成为继夜大、电大、函大之后“第四大”的危险。美国斯坦福商业研究生院

21世纪人才标准

根据上述八个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未来人才要具备“八会”,即会做人、会求知、会生存、会创造、会健体、会合作、会选择、会适应。 一艘没有航行目标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1、你为什么是穷人,第一点就是你没有立下成为富人的目标 2、你的人生核心目标是什么? 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的根

本差别并不是天赋、机遇,而在于有无目标。 3、起跑领先一步,人生领先一大步:成功从选定目标开始 4、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成功?真正能完成自己计划的人只有5%,大多数人不是将自己的目标舍弃,就是沦为缺乏行动的空想 5、如果你想在35岁以前成功,你一定在25至30 岁之间确立好你的人生目标

6、每日、每月、每年都要问自己:我是否达到了自己定下的目标 第二章:两个成功基点 站好位置,调正心态,努力冲刺,35岁以前成功(一)人生定位 1、人怕入错行: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2、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3、从三百六十行中选择你

的最爱 人人都可以创业,但却不是人人都能创业成功 4、寻找自己的黄金宝地(二)永恒的真理:心态决定命运,35岁以前的心态决定你一生的命运 1、不满现状的人才能成为富翁 2、敢于梦想,勇于梦想,这个世界永远属于追梦的人 3、 35岁以前不要怕,35岁以后不要悔

4、出身贫民,并非一辈子是贫民,只要你永远保持那颗进取的心。中国成功人士大多来自小地方 5、做一个积极的思维者 6、不要败给悲观的自己有的人比你富有一千倍,他们也会比你聪明一千倍么?不会,他们只是年轻时心气比你高一千倍。 人生的好多次失败,最后并不是败给别人,而是败给了悲观的自己。 7、成功者不过是爬起来比

浅谈体育在育人中的作用

浅谈体育在育人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学科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要求现代社会培养大批新型优质人才。因此,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赋予新的历史使命。遵照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学校体育的任务,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 【关键词】体育育人品质 一、体育中的道德品质教育 体育是一种行动的教育。通过体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有利于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在体育活动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难,勇敢奋斗,有利于培养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这些道德品质和意志,在体育的实际活动中,比在教室里的学习中更容易表现出来,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表现及时向学生进行教育,其效果比其他课程更实际。因此,许多国家在制定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中,都提到注意发挥体育的教育作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原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的决议(1966年)曾指出:“体育是形成人的道德和精神面貌的积极社会手段,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美国确认“学校体育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教育力量。”芬兰

提出:“体育在道德和社会教育方面,能培养与社会接触的能力,为他人着想、为人正派的品质。”新西兰也十分重视学校体育的教育性,提出“体育不单限于身体的(范畴),而且在教育的范畴内把它做为更广泛的教育手段有效地利用,体育不仅以肌肉发达为目的,更广泛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和他人比较、学习,互相指导、互相帮助、赞扬对手的成功,获得自由支配身体的喜悦……体育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的健康,而且在更广泛更全面的教育过程中占有一定位置”。尽管各个国家的社会情况不尽相同,带有不同阶级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但都一致确认体育的教育因素,重视通过体育培养年轻一代的道德品质。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是学校体育的一个主要任务。体育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锻炼身体,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健康、长寿,而同时肩负着社会责任,把参加体育锻炼与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相联系。 通过体育能卓有成效地育人,这是已被实践多次证实了的。体育具有通过各种活动培养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和优良道德作风的功能,这种特殊功能,是其他学科和活动所不可比拟的。人在从事体育活动,尤其参加运动竞赛时,情绪往往兴奋高涨,其潜在的品质和思想作风最易真实地表现出来,而规则、裁判、道德、精神文明规范等都是有效的教育措施。而且这种教育过程是在极为自然,生动活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 结题报告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 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系2013年立项的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对技能型人才的内涵、特征、成长规律以及培养模式开展研究,重构了具有内蒙古地区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撰写出版了《内蒙古技能型人才开发策略诸问题研究》等专著和专题报告,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的研究论文。 一、研究概况 (一)问题的提出 “技能型人才”,是指通过专门培养和训练,掌握了当代较高水平的应用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并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他们一般是我国技术服务领域具有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以及相应职级的人员。 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2005年中国人才报告》提供的材料,目前技能型人才队伍存在数量短缺、结构不匹配、面临断档三个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现有技能型人才队伍的等级构成、职业工种构成、知识和技能结构等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设备更新、劳动组织岗位等变化的需要;复合技能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技师、高级技师面临断档,青年高级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等方面。技能型人才的大量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威胁着“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 (二)课题的界定 据考证,目前对技能型人才概念的表述主要有以下三种: 1.“高级蓝领”说:首都经贸大学刘庆唐教授认为技能型人才是“高级蓝领”,是“持有高级技工、技师或高级技师等证书的技术人员,具有独当一面的工作能

力,是工厂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是复合型、技能型的工人”。 2.“灰领”说:陈宇教授在《就业市场中的灰领群体——技能型人才的最新发展》中提出技能型人才“灰领”学说。他认为,劳动力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上面是决策层,指挥层、管理层;下面是执行层、实施层、探索层;决策层主要靠科学理论和科技方法指导生产活动;执行层主要靠经验、实践来完成生产活动。而介于上、下层之间的中间层(即技术技能层)的就是“灰领”。灰领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上面的科学理论方法和下面的经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3.“职业教育人才”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H·F·French所著《工程技术员命名和分类的几个问题》一书中提出了“职业带”理论。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定位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承担高级工、技师等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本课题中的“技能型人才”泛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包括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和培养的高级工、技师等专业技术人才。他们是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的高素质劳动者,既具有当代专业技术教育的技术技能和理论素养,又具有适应生产岗位的创造性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的能力。 “紧缺人才”是指在现阶段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失业”较为严重的社会背景下,那些市场供给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且较长时期还难以缓解的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职业教育院校为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教育方法、师资队伍组成、培养途径与特色以及实践教学等构成要素,它主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技能型人才”等根本性问题。 本课题组成员的单位是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作为一所地方政府主办的中职学校,在没有行业和企业背景支撑的情况下,如何重构具有地方特色的具有普适价值和示范意义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三)研究现状 国外技能型人才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技能型人才(以下简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发达国家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比较成功的模式有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德国的“双元制”,以及日本的“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浅论21世纪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浅析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摘要】21世纪是一个知识创新、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现代高等教育担负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经济的增长将以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为依托。本文结合21世纪的新型世界的快速发展状况及当今我国从传统专业教育向实施创新教育的教育观念转变,以及改革专业教学计划、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育创新的实施方面,阐明了21世纪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人才素质、创新型人才、面向世界、人才培养、 当今的社会主义中国,科技日益发达,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世纪,也是创新教育大展宏图的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决定了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关进因素。经济的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需要新型的人才,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21世纪我国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开拓性、创造性、竞争性的适应我国产业结构和科技发展需要的具备较高商业知识、较高实践能力的全面型人才。我们对21世纪的人才素质及我国未来人才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构想。21世纪的人才必须是面向世界的“国际人”。 一、21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构成 《二十一世纪人才说》中指出: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的劳动者,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我们党现在确立的人才观是: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能成才、以人为本。 而未来的21世纪,必然是科技高速发展,生产突飞猛进,国际政治经济竞争激烈,国际间的合作与交往频繁。开放性、合作性、竞争性必将是21世纪的显著特点。在能力方面,有研究者认为,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一)、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未来的社会是科技的社会、知识的社会、终身学习的社会。作为一个跨世纪的人才,不仅要肯于学习,还必须善于学习,具有学习能力。能及时地高质量地吸取掌握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并一致认为,不具有学习能力的人将成为社会的落伍者。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必须具有立足于本职工作基础上的创造思维与创造力。并认为这是21世纪的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李开复曾说,21世纪真正有价值的人是能够创新的人。他不是一个只会使用别人的方法做事情的人,他不是那种只会听话做事情的一颗棋子,一个齿轮。因为,在如今的竞争之下,一个公司唯一可以延续的竞争优势就是它的创新。任何东西都可以很容易地被模仿,只有创新很难被模仿。而创新一旦被模仿,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地创新。所以一批有生命力的能够持续创新的员工是唯一能够带给企业持续竞争力的财富。正如他所说的创新实践者“What matters is not innovation , but useful innovation”。我们虽然要创新,但是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做有用的事情而创新。我们如果回顾历史,可以看到许多成功的人才,他们有些创新,有些实践,有些左脑发达,有些右脑发达。但是那些真正对世界有重大贡献的人,我想他们不仅是创新者,也是实践者,比如说爱迪生,比尔盖茨,Larry 和Sergey,都是很好的例子。一个真正的创新实践者每一次在创新的时候都忘不

基于WEB人才招聘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在当今社会的进步和高科技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知识正在逐步走向主导地位,市场上的竞争大多数是个人才能的竞争。从而,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才,是企业能够立足于市场之上并且能够不断与同行企业竞争的一项关键性的任务。同时,当今市场环境变化非常之快,导致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那么相应的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怎样快速适应这种变化,提高人才招聘的效率,对企业所需求的人才进行快速定位,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不管是企业的招聘部门,还是中介跨地域提供信息进行介绍,亦或是中介对外的人力资源输出等。在近年来的服务行业中,被服务者即广大用户也应有这方面的需求才行,这样才能达到本系所存在的价值体现。作为中介的另一个服务对象。即供方,也就是求职者,也关注能否迅速获得职位信息以及所要求的条件等。所有的这一切,都展现出了对本系统开发与设计的需求。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也只能通过该类型的系统才能实现对人才的合理并且快速的招聘[1]。 1.2 研究意义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可以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市场。有形市场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定时定点的举办毕业生招聘会,即在一个开放的时间段内,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组织起来在一个固定的场所进行的就业招聘和谈话活动。无形市场的表现形式则是通过电话、邮件、报刊、网络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以及传播手段而完成的供方与需求方的联系、沟通、甚至签合同的过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毕业生就业网。 近年来高校招生的扩大,毕业生数量的激增,其就业所涉及的工作层面和社会影响逐步加大,想要推动就业形式,就不能局限于有形市场所具有的规模,而是要从长远的发展方向去看无形市场的高效率、便捷的优点,它会逐步成为毕业生就业市场发展的主流方向。由于“人才招聘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存在于无形

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

一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 ■张新科,王斌,张宏彬,杨润贤 摘要:高职院校“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设计明确的培养任务。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既有利于丰富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能水平。 关键词:高职;专业导师制;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1)10-0000-00 *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建设项目(苏教高〔2010〕17号)。 作者简介:张新科(1966-),男,河南上蔡人,留德博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高等教育学硕士生导师,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中欧比较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作者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邮编225127 一、引言 近十年来,高职院校按照教育部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方式、实训中心建设方式等诸多方面围绕“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关键词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直接推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与质量提升。这些创新与改革的举措一方面在教育系统内部巩固了高职这个年轻分支的地位,另一方面在社会上也扩大与提升了高职作为教育崭新类别的影响。 改革与创新需要激情、需要胆识、需要努力、需要坚守,但改革与创新毕竟是一件新生事物,也需要尝试、需要耐心、需要纠偏、需要总结。当我们静下心来,审视与研判高等职业教育所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忽略与轻视。目前高职院校在改革与创新过程中存在“两重两轻”现象: 1、改革与创新重共性轻个体。近年来,高职教育开展的系列探索实践立足点在共性上,如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服务岗位的界定、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制定、技能证书获取标准的制定、职业素养的普遍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顶岗实习的考核标准、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等。高等职业教育因办学规模大、发展快、模式与经验形成积累少,外加政府指导协调缺位、办学经费紧张、社会和企业配合程度低、教师自身素质不符合要求等相关因素影响,在过去以“校区建设与扩大规模”为特征的办学阶段是无可厚非的,也是符合阶段性办学客观实际。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的重心转移,这种全神关注共性的办学思路就有失偏颇了。高等教育的其他阶段,如本科阶段的导师制在中外已施行多年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导师制更是作为基本培养制度在全球得到了普遍推广。在普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领域,世界各国也推行或试行了以引导学生身

21世纪核心素养 外国人怎么说

上周,教育部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综合表现为九大方面,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从此,“核心素养”迅速成为了基础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好奇核心素养在国际社会是怎么讨论的?本期国际教育就来梳理国际社会对于核心素养的定义。 如果简单回顾国际社会对于学习目标定位的历史变迁,我们基本可以确认,自二战后,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从“知识取向”到“能力取向”再到“知 识”“能力”“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过程,而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这个对“知识”“能力”“价值观”要求都很高的时代,国际社会也因此出现了“21世纪核心素养”这样的概念,并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学者的认可。 21世纪生存挑战是什么 所谓“21世纪核心素养”就是人类社会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而提出的教育概念。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扁平的经济全球化时代,特别是交通的便捷、信息的透明、国际人口和资金的快速流动正在使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如果说20年前经济全球化、国际化似乎还停留在国家竞争、跨国公司经济运作的层面,离我们个体的生活比较遥远;那么20年后我们无论愿意与否,将毫无选择地参与这个扁平的国际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 而与此同时,人类社会又面临着很多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战争冲突等。另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这个时代社会价值的生产链条。以往,工业时代的价值链条是一个生产资料驱动型的,首先开采物质和生产资料,通过加工、组织市场推广和分发,最后提供产品服务和创造社会价值。而现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价值链条则是数据驱动型的。数据其实就是我们的想法、我们的创意。创造性将在未来社会的价值链条中发挥原点作用。这意味着我们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必然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而变化。 国际社会探寻核心素养之路 虽然“21世纪核心素养”在国际社会是近些年才“热炒”的概念,但事实上,国际社会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追溯到21世纪之前。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应对21世纪对教育提出的挑战,出版了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该报告首次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习做事、学会共处、学会成为你自己。这四个“学会”虽然未冠以21世纪核心素养的名称,但

人才素质测评题

行动能力测评 行动是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没有行动能力的人,在机会到来时也会轻易让机会溜掉;相反行动能力强的人,不但能抓牢机会,而且能主动创造机会。下面的测试题,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 1.既定的目标一定要实现。 是否 2.一旦事情考虑成熟,立即付诸实施。 是否 3.失败再多也不气馁。 是否 4.有比一般人更强烈实现目标的愿望。 是否 5.有只要做,便能成功的自信心。 是否 6. 对工作能集中精力,持久性长。 是否 7.在大脑中一闪念的事物,也能去努力实现。 是否 8.认准的事一定要干到底。 是否 9.对合作者能一直信赖。 是否 10.对要做的事,一件一件地去完成它。 是否 11.为了实现目标,往往全力以赴。 是否 12.经常盼望机遇的到来。

是 否 13.与专心思考相比,更多的是身体力行。 是 否 14.一直得到许多人的帮助。 是 否 15.方案的确定周密详细,操作性很强。 是 否 问题处理能力测评 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看起来无关重要,而万一处理不当,往往会化给你带来许多麻烦。请做下列试题,测评一下你处理问题的能力如何。 1、生日、结婚、纪念日等,这些看来你不可避免地要花钱时: 告诉对方不要通知自己这些事,这样便可以不必要花钱。 只送礼物给那些被你认为是重要的人。 经常收集一些小的或比较奇特的礼物来应付这些情况。 2、你和别人发生矛盾或纠纷,不得不去法庭诉理时: 对去法庭的焦虑和不安使你失眠了。 暂时把它忘却,到出庭时再设法去应付。 这是人生中难免要发生的事件之一,并不怎么重要。 3、你房间里的家俱被水管漏水给损坏时: 你非常不快,口口声声地抱怨着。 你想借此不交房租,并写了批评信。 你自己擦洗、修理、使家俱复原。 4、你和邻居发生了争执,久无结果时:

21世纪合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21世纪合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李丽华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我们的新要求,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一所学校拥有一支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才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出类拔萃、才智过人的学生。同样,一个学生有幸得到高风亮节、学识渊博的教师悉心指导,就会张开智慧的翅膀,飞向知识的海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学质量提出过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3分)+教法(4分)]×教师。由这个公式可看出教师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教师的素质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 一、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 教师首先要热爱事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关心学生,像陶行知先生所说:“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作为教师,最大的过错莫过于对学生没有爱,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学生对自己的爱。教师惟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以及人格魅力可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并对学生高尚道德修养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 21世纪是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师必须掌握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并使自身的知识结构得到不断完善、更新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居高临下,透彻地理解教材,在教学上运用自如,左右逢源,进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师应具有教学能力素质 教师的教学能力素质指解决教育教学课题的新颖性和求异性。教师要不断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心,逐步发展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自学能力,培养不断进取的意志和品质。教师必须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研究和使用,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效率最大化。教学能力素质还表现在科研能力上,一名合格教师应该努力学习,由职业教育者变成研究者,从为获取从教资格而学习转变为自身成果的创造者,同时,一名合格教师决不仅仅是个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教学实践者,他应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把教学科研作为主课题,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探索并解决问题,从而使教学活动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前进,以达到教与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 未来世界充满竞争和压力,没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因此教师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广泛的爱好、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具有宽广的胸襟、自我控制力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做到自信、乐观向上、宽仁博爱。教师除了具备了以上基本素质外,还要积极进行角色转换,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还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21世纪,教师应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实现对自我的超越。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 ⒈优秀教师永远记得,决定学校质量的是人,不是方案。 ⒉优秀教师在新学年开始的时候就明确对学生的期望,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坚持贯彻这些要求。 ⒊学生捣乱时,优秀的教师有一个目标:避免这种行为再度发生。 ⒋优秀教师对学生期望很高,但对自己期望更高。 ⒌优秀教师知道谁是课堂的主导:他们自己。好的教师努力改进,他们集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