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

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

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
普外科常见疾病专科知识整理

目录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护理 (2)

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护理 (5)

乳腺炎疾病患者的护理 (7)

乳房良性肿瘤患者的护理 (9)

乳腺癌患者的护理 (10)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护理 (15)

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的护理 (17)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护理 (20)

肝脓肿患者的护理 (28)

肝癌患者的护理 (30)

胃癌患者的护理 (34)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 (38)

胰腺肿瘤患者的护理 (42)

结直肠癌患者的护理 (48)

阑尾炎患者的护理 (52)

腹外疝患者患者的护理 (54)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护理 (56)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护理

一、主要症状:

1.高代谢症候群:产热和散热增多,不明原因体重下降,食欲增加,腹泻,

乏力、怕热、心慌、多汗、易激惹,眼球突出

2.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质软

二、诊断标准:

1.高代谢症候群表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乏力、怕热、心慌、多汗、眼球突出

2.甲功全套检测:T3、T4、FT3、FT4均升高、TSH降低

3.基础代谢率测定:脉搏(次/分)+脉压差(mmHg)-111

+20%---+30%为轻度甲亢,+30%---+60%为中度甲亢,

〉+60%为重度甲亢

4.喉镜检查:确定声带功能

5.颈部B超:了解甲状腺大小、气管、食管有无受压移位

6.心电图检查:有无心律不齐、心脏杂音

三、治疗:

1.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最方便、安全):丙硫氧嘧啶、甲硫咪唑

2.放射性同位素碘治疗(原发性甲亢有效,继发性无效)

3.手术治疗(最有效)

四、护理要点:

(一)术前护理:

1.完善术前术前各项检查

2.指导进行手术体位(颈过伸位)的练习,有效咳嗽

3.精神过度紧张和失眠者,遵医嘱适当使用镇静剂和安眠药

4.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服用碘化钾的方法:5滴/次、3次/

天,以后逐日增加1滴/次、3次/天至15滴/次、3次/天维持,共服2-3周后可行手术治疗

5.突眼症的护理:○1戴有色眼镜防止强光及灰尘刺激,睡觉时眼罩保护○2正确使用眼药水○3高枕卧位○4保护用眼:少看电视、少看书○5眼球运动(二)术后护理:

1. 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观察发音和吞咽情况

2. 伤口敷料和引流液情况

3. 有效咳嗽和排痰(可用手固定颈部,以减少震动保持舒适)

4. 严密监测血钙、血磷情况

5. 继续按时服用碘剂

6. 饮食:流质过度到半流质,观察有无呛咳,食物以温凉为佳

五、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

1. 出血:常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表现为伤口敷料渗血或颈胸部皮肤片状淤血,主要原因是:止血不彻底、结扎线脱落、咳嗽、呕吐、过度活动,血压高。处理方法:出血少者严密观察,遵医嘱使用止血药;出血多影响呼吸者应立即拆除缝线,再次手术

2. 呼吸困难或窒息:多发生在术后48小时内,主要原因及措施:出血血肿压迫气管(拆除缝线、止血)、手术或气管插管致喉头水肿、气管软化造成气管塌陷(雾化吸入,必要时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前呼吸道准备不充分致痰液阻塞(拍背祛痰、雾化、必要时气管切开、吸痰)、手术致双侧喉返神经损伤(气管切开、吸痰)

3. 喉返神经损伤:主要是手术操作直接损伤引起,如切断、缝扎或牵拉过度。一侧喉返神经损伤致声音嘶哑,可由健侧声带代偿;双侧喉返神经损伤会发生失音、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多需气管切开。切断或缝扎导致的损伤是永久性的;牵拉或血肿压迫导致的多为暂时性,3-6月内可恢复

4. 喉上神经损伤:内侧支损伤可引起饮水呛咳,后期可自行恢复

5. 手足抽搐:甲状旁腺手术时挫伤、误切致甲状旁腺功能不足,引起手足抽搐,术后1-2天出现,轻者发生面肌和手足抽搐,每天可发作数次,每次10-20分钟,甚至数小时,严重者可有喉和膈肌痉挛,引起窒息,实验室检查为:血钙降低,血磷上升。处理:立即静脉补充10%葡萄糖酸钙

6. 甲亢危象:多发生术后12-36小时内,表现为高热(〉39oC),脉搏快而弱哦(〉120次/分),大汗、烦躁不安、谵妄甚至昏迷,常有呕吐和水泻,处理不及时,患者往往迅速死亡。处理措施:①复方碘3-5ml口服②减慢心率:普萘洛尔40-80mg口服,6小时一次③糖皮质激素:静脉使用氢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④降血压⑤降温:退热药、物理降温、冬眠疗法⑥吸氧⑦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⑧心衰者给予洋地黄,肺水肿者给予速尿⑨镇静

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护理

甲状腺肿瘤分良恶性两类,良性多为腺瘤,最常见;恶性多为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

一、主要症状:

1.甲状腺腺瘤:颈部肿块,常无症状,血T3、T4均正常

2.甲状腺癌:颈部肿块,吞咽时上下移动性小,可在短期内迅速增大,或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晚期可有声音嘶哑、呼吸和吞咽困难

二、诊断标准:

1.甲状腺腺瘤:主要B超检查:甲状腺腺体内结节,一般数厘米,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地韧实,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

2.甲状腺癌:①B超检查:甲状腺腺体内肿块,表面不平,质地较硬,固定②甲状腺穿刺活检可以确诊③伴随症状:癌肿侵犯到周围组织可出现声嘶、呼吸困难、Horner综合症

三、治疗:

1.甲状腺腺瘤:可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

2.甲状腺癌:若颈部淋巴结未转移,可将患者腺体连同峡部一起切除,对侧腺体大部分切除;若有颈淋巴结转移,则应同时清除颈部淋巴结

3.部分患者行放射性碘治疗

四、护理要点:

(一)术前护理:

1.完善术前术前各项检查

2.指导进行手术体位(颈过伸位)的练习,有效咳嗽

3.出现气管压迫症状者应取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床边备气切包

(二)术后护理

1. 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观察发音和吞咽情况

2. 伤口敷料和引流液情况(甲状腺癌术后引流呈乳白色说明发生乳糜瘘)

3. 有效咳嗽和排痰(可用手固定颈部,以减少震动保持舒适)

4. 饮食:流质过度到半流质,观察有无呛咳,食物以温凉为佳

5. 甲状腺癌术后坚持颈部功能锻炼至少3月;甲状腺全切患者终身服用甲状腺制剂

五、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1. 出血:常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表现为伤口敷料渗血或颈胸部皮肤片状淤血,主要原因是:止血不彻底、结扎线脱落、咳嗽、呕吐、过度活动,血压高。处理方法:出血少者严密观察,遵医嘱使用止血药;出血多影响呼吸者应立即拆除缝线,再次手术

2. 呼吸困难或窒息:多发生在术后48小时内,主要原因及措施:出血血肿压迫气管(拆除缝线、止血)、手术或气管插管致喉头水肿、气管软化造成气管塌陷(雾化吸入,必要时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前呼吸道准备不充分致痰液阻塞(拍背祛痰、雾化、必要时气管切开、吸痰)、手术致双侧喉返神经损伤(气管切开、吸痰)

3. 喉返神经损伤:主要是手术操作直接损伤引起,如切断、缝扎或牵拉过度。一侧喉返神经损伤致声音嘶哑,可由健侧声带代偿;双侧喉返神经损伤会发生失音、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多需气管切开。切断或缝扎导致的损伤是永久性的;牵拉或血肿压迫导致的多为暂时性,3-6月内可恢复

4. 喉上神经损伤:内侧支损伤可引起饮水呛咳,后期可自行恢复

5. 手足抽搐:甲状旁腺手术时挫伤、误切致甲状旁腺功能不足,引起手足抽搐,术后1-2天出现,轻者发生面肌和手足抽搐,每天可发作数次,每次10-20分钟,甚至数小时,严重者可有喉和膈肌痉挛,引起窒息,实验室检查为:血钙降低,血磷上升。处理:立即静脉补充10%葡萄糖酸钙

乳腺炎疾病患者的护理

急性乳腺炎是指发生在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发生在产后哺乳期的女性,特别是初产妇,好发于产后3~4周。

一、主要症状

1、局部:初期乳房肿胀剧痛,并有压痛性硬块,表面红热,常伴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后期肿块软化形成脓肿,表浅脓肿可波动,深部脓肿需穿刺。

2、全身:可并发全身性感染,患者可以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

二、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2、实验室检查:WBC明显增高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3、诊断性穿刺:在乳房肿块波动最明显或压痛最明显的区域穿刺,抽到脓液表示脓肿已形成,脓液应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三、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1患乳停止哺乳,并排空乳汁

1.2局部热敷或理疗,水肿明显者可用25%硫酸镁溶液湿热敷

1.3感染严重或并发乳瘘者常需终止乳汁分泌(己烯雌酚、苯甲酸雌二醇)

1.4抗生素应早期、足量、有效,可选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对青霉素过敏,则用红霉素

1.5中药治疗可选用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物或鱼石脂软膏外敷

2、手术治疗:

2.1脓肿及时切开引流

2.2注意:切口应采用放射状切口,以免损伤乳管;为保证引流通畅,必要时可用对口引流

四、护理要点

1、缓解疼痛

1.1防止乳汁淤积:患乳停止哺乳,定时用吸乳器吸净或挤净乳汁

1.2局部托起:用宽松的胸罩托起乳房,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1.3热敷、药物外敷或理疗

2、控制体温和感染

2.1控制感染:遵医嘱早期应用抗生素

2.2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监测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变化,必要时做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2.3降温:对高热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

2.4脓肿切口引流术后的护理: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更换切口敷料

五、健康教育

1、妊娠后期(尤初产妇):应经常用温肥皂水洗净两侧乳头;如乳头内陷,可挤捏、提拉矫正(个别需手术矫正)。

2、哺乳期:

2.1定时哺乳,婴儿不含乳头睡觉。注意婴儿口腔卫生并治疗口腔炎症

2.2每次哺乳应将乳汁吸空,如有淤积,可借吸乳器或按摩排空乳汁。

2.3哺乳后清洗乳头,及时治疗乳头破损或破裂。

乳房良性肿瘤患者的护理

临床常见的乳房良性肿瘤为乳房纤维腺瘤和乳管内乳头状瘤。

一、主要症状

1、乳腺纤维瘤:一般无自觉症状。乳房肿块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75%左右为单发,少数属于多发。肿块增大缓慢,表面光滑,易于推动,质地类似硬橡皮球的弹性感

2、乳管内乳头状瘤:一般无自觉症状,因乳头溢液发现。多见于经产妇,40~50岁最为多见。75%病例发生在大乳管近乳头的壶腹部。有6%~8%的恶变率。

二、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结合适当的检查确定

1、B超扫描

2、红外热象图检查

3、CT、MRI扫描

4、溢液细胞学检查,乳管造影

5、细针穿刺活检,病理学诊断:最可靠

三、治疗:手术

四、护理要点:

1、告诉病因和手术治疗的必要性

2、术后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

3、术后常规行病理学检查,需关注结果

4、嘱病人定期复查

乳腺癌患者的护理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二、主要症状

1、乳房肿块:绝大多数位于乳房外上象限;大小不一;表面不光滑或呈颗粒感,边界不清楚;肿块形状不规则;质地大多为实性,较硬;活动度较差。

2、乳头溢液:见于血性、浆液血性或水样溢液。

3、乳头和乳晕改变:癌灶侵及乳头或乳晕改变时,可使乳头偏向肿瘤一侧,病变进一步发展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直至乳头完全回缩人乳晕下。

4、局部皮肤改变:酒窝征、橘皮样变、铠甲样变等。

5、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三、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典型者多数易于诊断,为防误诊和漏诊应结合适当检查确定。

1、钼靶、干板摄片

2、B超扫描

3、红外热象图检查

4、CT、MRI扫描

5、肿瘤标记物测定

6细针穿刺活检,病理学诊断:最可靠

四、治疗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现已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还有辅助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及生物治疗等。

常用手术方式:

1.乳腺癌根治术

2.乳腺癌扩大根治术

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大小肌的改良根治术、切除胸小肌保留胸大肌的改良根治术)

4.全乳腺切除。主要用于原位癌、微小癌或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根治术者

5.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术(保留乳头的乳腺癌根治术)

五、围手术期护理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1.1引导患者面对现实,正视恶性肿瘤诊断,采用医务人员特有的语言艺术,审时度势地告知患者真相、当前医学对其治疗的效果等,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合作。

1.2术前要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并根据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如介绍成功的病例、介绍乳房癌的一般知识、目前治疗上的进展以及治疗效果、还可以用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如配戴假体等来弥补形体上的缺陷等,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一般准备:术前常规检查、备皮、备血、术前宣教等。

(二)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1.1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予以心电监护,加强病区巡回。

1.2观察引流量及颜色变化,发现创面渗出较多时应及时告知医师,并给予处理。保持吸引管通畅,防止因吸引管扭曲,折叠,堵塞等引起皮瓣下积液导致皮瓣坏死可能。在帮助患者翻身等活动时应防止导管脱落,并准确记录引流量。经常观察患侧肢体术后的血供情况及是否出现肢体水肿等。

2、术后体位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六小时后,待生命体征平稳后采取半卧位,可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创面的引流,患侧肢体下垫软枕抬高,以利于回流,减轻水肿。

3、协助患者生活上的需求: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受到障碍,给病人生活上带来很大困难。应经常巡视病人,协助患者生活上护理。

4、心理护理

4.1 积极与患者沟通,宣传应对的知识、有效应对方式和策略应对是人们通过持续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去缓解内外压力的需求而减轻心理压力的过程。

4.2激发患者的生活情趣: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如进行

遵医行为教育、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多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坚持锻炼等。

5、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

5.1.术后1~3天为卧床期,可做伸指、握拳、屈腕、屈肘等锻炼。

5.2.术后4~6天练屈肘。

5.3.术后7天练习患侧手掌扪对侧肩及同侧耳廓。

5.4.术后8~10天可锻炼抬高患侧上肢,即屈肘,手掌置于对侧肩部,初时可用健侧手掌扶托患侧肘部,逐渐抬高患肢,直至与肩平。

5.5.术后11~14天,练习将患侧手掌置于颈后,开始时可低头位,逐渐达抬头挺胸位,还可做扶墙锻炼,加强抬高患侧上肢功能。

5.6.两周后锻炼,有上肢旋转运动,扩胸运动等。每日1~3次,每次30分钟,避免过劳,循序渐进。如有特殊情况可减少锻炼次数和时间,但不可间断。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有计划的做一些提、拉、抬、举等各种锻炼,以增强患肢力量。

六、主要并发症及护理

1、皮瓣坏死

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最常见的一种是皮瓣坏死。

原因:(1)手术操作导致皮瓣血运障碍

(2)术后包扎、压迫不当

(3)皮下积液

(4)其他原因,如局部感染、脓毒血症、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护理:(1)术前、术后注意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2)适当的加压包扎,避免积液

(3)保持引流通畅并处于负压状态,每2小时挤压引流管1次

(4)轻者皮瓣边缘坏死,因范围有限,一般不影响创口愈合。重者坏死范围较大,应及时剪除坏死部分,协助医生清创换药,作好植皮前的创面

准备,以便及早植皮。

2、术后感染

术后感染,创口感染是引起上肢肿胀的重要原因,并可见皮瓣边缘坏死、感

染。

原因:腋窝积液持续时间过长,或反复引流不畅

护理:(1)保持引流通畅,严格无菌操作

(2)协助医生局部应积极合理换药,清除不利于伤口愈合的因素

(3)遵医嘱给予足量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3、出血

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出血,在进行肿块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术后,均可有此种并发症的出现。

原因:多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或术后病人剧烈恶心、呕吐,致创口大量渗血引起。

术后24小时引流液一般为100ml,若大于150ml或大于50ml/h,且引流液温热,管内持续滴血伴手臂麻木,伤口胀痛,提示有活动性出血。

护理:(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作好记录。

(2)给予胸带加压包扎,减小负压引流的压力,遵医嘱一般为自然引流。

(3)在负压引流瓶上做好出血量及时间的标识,以便在单位时间内观察引流量的变化。

(4)积极做好应急处理,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4、患侧上肢淋巴水肿

是指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液回流障碍造成的上肢浅层软组织内淋巴液积聚引起的组织水肿。

原因:腋窝积液、头静脉结扎、切口延至上臂、腋下广泛转移、术后上臂活动迟延以及放疗等。

护理:为防止上肢水肿,最好消除诱因。

已出现水肿时,宜抬高患肢,使用弹力绷带包扎,避免过劳及预防感染。

5、皮下积液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是指皮瓣与胸壁或腋窝间有液体积聚,造成皮瓣不能紧贴于创面。

原因:(1)术前、术后基础疾病未有效控制。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手术范围广,创面大,止血不够彻底,形成皮下积血。

(3)乳腺及腋窝周围的淋巴管网丰富,术中未能将较大的淋巴管逐一结扎,

术后易形成淋巴管瘘,致皮下积液。

(4)伤口加压不够

(5)引流管受压、扭曲、堵塞不畅

护理:(1)体位: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嘱术后3d内患侧上臂制动,贴于胸壁,肘关节屈曲,手放于腹部,采取舒适体位,保持引流通畅,防止皮下积液。督促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2)适度加压包扎:

①胸带包扎的压力要适中,过松达不到加压止血、止液的目的,过紧可压

迫引流管影响引流,还可影响患侧上肢的血液循环。

②严密观察患侧肢体远端的血运情况,若有皮肤紫绀、皮温低、脉搏弱,

提示腋部血管受压,应及时调整胸带松紧度,恢复患侧上肢血运。

③若胸带松脱,应及时加压包扎,使皮瓣与胸壁持续紧贴,防止腔隙形成。

(3)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创口引流管畅通,保证持续负压吸引,是保证皮下正常粘合,促进皮瓣活动和切口顺利愈合的重要一项。

(4)活动及康复训练:术后引流管未拔除前做手、腕部和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循序渐进。术后引流管拔除后可做患侧手掌触及对侧肩及同侧耳廓及抬高患侧手指爬墙运动和肩部运动。最好的锻炼是日常生活中的锻炼如梳头,轻体力家务劳动扫地、浇花等,强度因人而异;术后衣服衣袖宜宽松,避免在患侧上肢注射、采血、测血压。

(5)饮食指导:嘱患者进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食物,以促进皮瓣愈合。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护理

一、诊断标准

1、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查

2、乙肝免疫学检查

3、食管吞钡X线检查和纤维胃镜检查

4、超声检查

二、主要症状

1、有慢性肝炎病史,或长期饮酒史,疫水接触史

2、呈灰黑色慢性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腹水

3、上消化道出血,止血药物治疗一般无效

4、黑便

6、体检发现脾大

7、肝功能检查常有转氨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增加,血浆蛋白减少,白/球比例倒置

8、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计数减少,尤其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三、观察要点

1、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面色、皮肤温度、弹性及色泽、尿量变化,有无出血性休克表现。

2、有无黄疸、肝掌、蜘蛛痣及皮下出血点,下肢有无水肿,有无肝性脑病和肝性脑病先兆症状。

3、有无腹水及其程度,腹围大小,有无移动性浊音。

4、相关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5、伤口引流情况和消化道出血情况。

四、护理要点

(一)术前护理

1、合理休息和适当运动。

2、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3、避免剧烈咳嗽、喷嚏、便秘、用力排便。

4、肠道准备。

5、测量腹围和体重。

(二)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有无腹胀、腹痛和便血,及早发现术后并发症。

2、血压平稳后取底坡半卧位,分流术者,一周内不下床,一周后可逐步下床活动。

3、饮食:术后24-48小时可进流质,以后改为半流质和软食。分流术者限制蛋白质摄入,每天<30克。

(三)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和家属掌握出血先兆,基本观察方法和主要急救措施。

2、保持乐观、稳定的心理状态,避免精神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

3、进食无渣软食,避免粗糙、干硬及刺激性食物,易少量多餐,养成规律进食习惯。

4、避免劳累和过度活动,避免剧烈咳嗽、喷嚏、便秘、用力排便等;定期门诊复查。

五、并发症及护理

1、出血:患者肝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差,极易引起出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及腹腔引流液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2、血栓:观察患者有无急性腹痛、腹胀及腹膜刺激征,及时发现有无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3、肝昏迷:门静脉高压分流术致使大部分静脉血流转入空腔静脉,来自肠道血液的代谢产物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体循环,引起肝昏迷。因此,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意识情况,少用或不用吗啡类药物,慎用安眠药,监测体温变化,及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减少诱发肝昏迷的因素。

胆囊结石(Cholecystolithiasis)&胆囊炎

(Cholecystitis)患者的护理胆囊结石与胆囊炎常同时存在,胆结石可引起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淤滞、细菌繁殖而导致胆道感染,胆囊炎的反复发作是胆结石形成的重要致病因素和诱发因素。

一、临床表现:单纯胆囊结

石常无明显症状,只有当结石嵌

顿于胆囊颈时,表现为胆绞痛、

恶心呕吐、发热、右上腹压痛、

肌紧张、莫菲氏征阳性。

二、诊断要点:

1、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

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部分

病人可有血清胆红素、转氨酶或

淀粉酶增高

3、B超检查,CT和MRI均

能协助诊断

三、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

1.1胆囊切除术

1.2胆囊造瘘术

2、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全身支持治疗。

四、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同普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给予低脂饮食,以减少胆汁分泌,胆囊炎、胆结石急性发作时,患者应

禁食、休息,并积极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以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非手术治疗者经处理后,根据病情再决定饮食;

,纠正凝血机能障碍,观察(3)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肌注维生素K

1

其疗效及有无毒副作用;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寒战、高热、腹痛加重、腹痛范围扩大等,应考虑为化脓性或坏疽性胆囊炎,要及时报告医生,积极进行处理。

2、术后护理

(1)同普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全麻未醒时,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术后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半卧位,减轻腹部张力,利于切口愈合;

(3)术后常规给予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肺有效通气;

(4)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心律和心率的情况。胆囊术后有无心律不齐。同时应观察切口渗液情况,如有如腹腔引流管内有黄绿色胆汁样液体引出,应怀疑胆漏,应立即汇报医生,同时应观察有无出血征象;

(5)有T管者参照T管引流护理常规;

(6)术后3日,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如仍高于39℃应查找感染源,予抗感染治疗;

(7)肠蠕动恢复后可进低脂流质,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限制高脂、刺激食物摄入。

五、健康教育

1、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少吃香辛料、碳酸饮料、酒精等促进胃液分泌的食品,胃液会刺激胆囊收缩,导致胆绞痛;

(2)三餐时间相对固定;

(3)摄取含丰富纤维的糙米、胚芽米、蔬菜、海藻等;

(4)限制脂肪饮食。胆固醇升高很容易产生胆结石,要限制含丰富动物性脂肪的蛋、奶油、牛奶、牛油、肝、鱼卵等食物。

(5)少吃豆腐、豆干等含钙高的食物,减少结石发生;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可减少胆囊炎发作。

3、忌烟酒,避免各种刺激性食物;

4、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病情平稳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但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肥胖者应适当减肥;

5、术后1-3个月门诊随访一次,了解康复过程及切口愈合情况。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

患者的护理

又称急性重症性胆管炎,是在肝内、外胆管结石、蛔虫、肿瘤或狭窄等原因造成了胆管梗阻的基础上,并发的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

一、临床表现:雷诺五联征(胆管结石的夏柯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黄疸+精神神经症状和休克)。腹痛为突发的剑突下或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向右肩胛下及腰背部放射。体温持续升高达39—40℃,呈弛张热。

二、诊断要点:

1、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升高,可超过20×109/L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肝功能出现不同程度损害。

3、B超检查,CT和MRCP均能协助诊断。

三、治疗原则解除梗阻、降低胆道压力

1、手术治疗:胆总管切开减压、T管引流术

2、非手术治疗

2、1抗休克治疗

2、2抗感染治疗

2、3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4对症治疗包括降温解痉镇痛等

2、5其他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等

四、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同普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有无感染性休克出现;

1)体温:患者常有高热,达40℃以上,一旦体温下降或不升说明已经出现休克;

2)脉搏:患者脉搏弱而快,达每分钟120次以上,如有脉搏细速,说明有休克

征象;

普外科进修总结

我于2015-1至2015-7在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进修学习6个月,在各位老师的谆谆教导和精心培育下,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勤奋工作、刻苦学习,圆满完成了进修学习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达到了预期目的。在进修学习期间,我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向各位老师虚心请教,学习了各种普外科常见疾病的常规治疗,外科手术的理论和操作技术。 我进修的单位是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外二科(普外、腔镜外科),科室包括普通外科(甲状腺,乳腺,血管、疝等)、胃肠外科、肝胆外科,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梯队合理、仪器设备先进、诊疗技术规范,拥有一支业务娴熟、技术精湛、作风踏实、服务一流的医疗护理队伍,(拥有绵阳市普通外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一名,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一名)。这儿的老师医德高尚、知识渊博、平易近人,不仅诊疗水平名列前茅,而且十分重视后辈的培养,保持着强大的人才梯队,桃李遍天下。 他们科室主任每周大查房1次。查房时感觉气氛和-谐,讲求实事求是、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很多原则性的问题已达成共识,但允许不违反原则的分歧。查房时,先由一线或进修医生报告病史;上级医生仔细阅片,分析可能诊断,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这样能系统的有计划的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同时年轻医生了解很多相关知识。合理的综合治疗是二

医院高诊疗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进修,我很有收获。首先是系统学习了相关基础知识、最新的诊疗技术,全面熟练掌握了外科常见病的检查、诊断和处理原则,包括各种外科急腹症、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上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常见肿瘤、腹股沟疝、胆道疾病等。熟悉外科基本操作以后,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参加了手术,掌握外科常见疾病手术的术前准备、术后处理、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掌握外科常用药物的机理、作用、用法及剂量。并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做各种常见手术的助手,熟悉手术的操作步骤。 在普外科学习,我感到很荣幸。带教老师对我是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刚到一个新科室很陌生。我的带教老师详细的给我介绍了环境,工作人员和工作流程,让我更快的熟悉环境。我所在的六个月,没有一个病员投诉,看到的都是挂满墙壁的锦旗。科室领导很注重业务学习,会经常组织大家参加各种讲座。也会由科室经验丰富的医师给大家讲解各种普外科疾病手术治疗和并发症处置。使得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出灵敏、镇定和训练有素。在带教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我掌握了一定的临床诊疗技术。 在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学习期间,极大的开阔了我的视野,特别是他们浓厚的学习气氛、探索精神,不断激励着我尽快地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及技术。通过这次难得的学习

外科常见病病种诊疗方案样本

外科常见病蒙医诊疗方案 ——

肠痈( 阑尾炎) 蒙医诊疗方案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 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 可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 恶心呕吐, 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 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一、诊断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 第六版) 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二、蒙医治疗 ( 一) 辨证施治 1、内治 ( 1) 、瘀滞证 症候: 转移性右下腹痛, 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 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 伴恶心纳差, 可有轻度发热; 苔白腻, 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 行气活血, 通腑泻热。 蒙药: 银达日—15,苏素—7, 巴特日—7等。 ( 2) 、湿热证 症候: 腹痛加剧, 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 腹皮挛急; 右

下腹可摸及包块; 壮热, 纳呆, 恶心呕吐, 便秘或腹泻; 舌红苔黄腻, 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 通腑泄热, 利湿解毒。 蒙药: 巴日格冲—13, 西吉德, 古日古木—13等。 ( 3) 、热毒证 症候: 腹痛剧烈, 全腹压痛、反跳痛, 腹皮挛急; 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 时时汗出, 烦渴, 恶心呕吐, 腹胀, 便秘或似痢不爽; 舌红绛而干, 苔黄厚干燥或黄燥, 脉洪数或细数。 治法: 通腑排脓, 养阴清热。 蒙药: 巴日格冲—13, 西吉德, 古日古木—13, 给旺—13, 伊和汤等 2、外治 无论脓已成或未成, 均可用哈塔嘎其—7、勒必巴拉主伊尔, 用水或蜂蜜调成糊状, 外敷右下腹; 如阑尾周围脓肿形成, 可先行脓肿穿刺抽脓, 注入抗生素( 2-3天抽脓1次) , 用金黄散或玉露膏外敷。 ( 二) 特色疗法 六腑以通为用, 通腑泄热是治疗肠痈的关键。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及早应用能够缩短疗程。初期(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酿脓期轻证( 轻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及右下腹出现包块者( 阑尾周围脓肿) , 采用蒙药治疗效果较好。重复发作或病情严重者, 应及时采取手术和蒙西医结合治疗。术后辅以蒙药辨证论治, 治法: 以通腑泄热, 利湿解毒为法。

普通外科常见病病历书写及病程记录簿范例

普通外科常见病病历书 写及病程记录簿范例-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普通外科常见病病历书写及病程记录范例(一) 1、急性阑尾炎 主诉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8小时。 现病史 该患于8小时前无诱因出现腹部疼痛,初表现为上腹部隐痛,4小时后疼痛逐渐加重并转移至右下腹固定,无腰背部及会阴部放散痛,呈阵发性发作,伴有恶心、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共约200毫升,未经任何诊治,今因腹痛不缓解前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腹痛待查”收入院。病程中患者无咳嗽、咳痰,无心悸、气短,无呼吸困难,无腹胀、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患病以来,睡眠不良,食欲欠佳,大小便正常。 2、病程记录 何冰,女,30岁,该患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8小时于2008年06月11日入院。该病例特点: 1、青年女性,起病急,病程短。 2、该患者以腹部疼痛为主症,呈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 3、既往:无结核及肝炎病史,无糖尿病及心脏病、高血压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及手术史。 4、查体:体温℃,脉搏8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10/70mmHg。一般状态良好,自动体位,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心律整,无杂音。专科情况: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右下腹麦氏点压痛阳性,反跳痛阳性,无肌紧张。莫菲氏征阴性,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脾均未触及。全腹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肺盰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肝肾区叩击痛阴性。听诊肠鸣音3-5次/分,未闻及气过水声,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腰大肌试验阴性,闭孔肌试验阴性。 5、辅助检查:血常规(2008-06-11):白细胞:×109/L,中性粒细胞:%。 病情分析及鉴别诊断:本病人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但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人多有溃疡病史,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可有腹璧板样强直等腹膜刺激体征,但以上腹部为主,腹部X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腹穿可抽出含胆汁或食物残渣。2、右侧输尿管结石:多表现为右下腹阵发性剧烈绞痛,疼痛向会阴部、外生殖器放散,伴肾区叩痛阳性,尿中可见多量红细胞。B超及X线下在输尿管走行部可见结石阴影。3、妇科疾病:异位妊娠破裂:可有月经期延迟,下腹痛,查体:下腹部压痛、反跳痛阳性等表现,腹穿及阴道后穹窿穿刺可抽出不凝血,超声及血、尿妊娠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 初步诊断: 急性阑尾炎 治疗计划 1、二级护理,禁食水。 2、急检血常规、尿常规、血凝、血生化、床头心电图(2小时内完成)。 3、急诊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6小时内完成)。 4、抗感染治疗。 2008-06-11?主任医师查房 张东宝主任医师查看患者,病人一般状况尚可,查体:心肺查体未见异常,右下腹压痛阳性,反跳痛阳性,无肌紧张,肠鸣音3-5次/分。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看过患者后指示:根据病史及查体,该患者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可以明确,应行急诊手术治疗,积极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已按指示执行。 临床诊断:

普外科常见病知识word

普外科常见病诊疗简介 目录 一、腹股沟疝 二、阑尾炎 三、胃肠疾病 四、精索静脉曲张 五、下肢静脉曲张 六、泌尿系结石 疝及腹股沟疝 ●疝: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即称为疝。 ●腹外疝:它是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壁或盆壁的薄弱点或缺损向体 ●表突出而成,是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 ●腹内疝:因腹内脏器或组织不正常地进入原有的或因病变或手术 ●而形成的腹内孔隙而发生。 ● ●腹股沟疝 ●定义: 腹腔内脏在腹股沟通过腹壁缺损突出者,称为腹股沟疝。 ●是最常见的腹外疝,占全部腹外疝的90%。 ●分类:1、腹股沟斜疝;2、腹股沟直疝;3、腹股沟滑动性疝; ●4、复发性腹股沟疝;5、股疝;6、其它腹外疝: 切口疝、脐疝。

腹股沟斜疝图 腹股沟斜疝 各种腹外疝示意图复发性疝、嵌顿性疝、绞窄性疝

股疝、斜疝、脐疝、切口疝示意图 切口疝 股疝嵌顿 ● ●手术治疗:斜疝的手术方法很多,但可归为:高位结扎术;疝修补 ●术;疝成形术三类。 ●非手术治疗:婴儿部分有自愈可能,主张在一周岁内的婴儿,可 ●暂不手术,先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迫腹股沟管内环。 ●对于年老体弱或伴其它严重疾病不宜手术者,可配用疝带。 ●嵌顿性疝:嵌顿性疝原则上应紧急手术,以防止肠管坏死。 ●各种疝的有关注意事项: ●(1)术前如有并发病症,如: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便秘等,应予处理。 ●(2)若不能控制或另伴有严重内脏疾病者,则不宜手术,可使用疝带治疗。● ●斜疝绞窄发生肠坏死局部有严重感染的病例,当时不能进行疝的修 ●补手术;切勿把生命力可疑的肠管送回腹腔,以图侥幸。

常见血管外科疾病有哪些

常见血管外科疾病有哪些 常见血管外科疾病有哪些 动脉疾病包括动脉扩张性疾病和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及动脉紊乱性疾病。 (1)动脉扩张性疾病 按性质分为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假性动脉瘤。 按部位分类为胸腹主动脉、内脏动脉、颈动脉、肢体动脉。 病因:动脉硬化、Marfan综合征、大动脉炎、外伤。 好发部位:动脉瘤——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肢体动脉。 (2)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 急性动脉栓塞是指源于心脏或近侧动脉壁的血栓或动脉硬化斑块脱落或外原性栓子进入动脉,被血流冲向远侧造成远端动脉管腔堵塞,肢体、脏器、组织等缺血的病理过程。房颤为其主要原因。好 发部位依次为:股动脉,腘动脉,腹主动脉,髂动脉等分叉处。 慢性动脉狭窄或闭塞是指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主要侵犯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股动脉、颅外颈动脉 等大、中型动脉。 (1)静脉倒流性疾病(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下肢静脉返流性疾病属于外科特别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以静脉曲张为主要临床表现。既往把下肢静脉曲张归为一种疾病,可 是研究表明,下肢静脉曲张分为三大类: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原 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大量静 脉造影发现:在下肢静脉曲张中,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占55%以上,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仅占17%,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占24%。

(2)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后遗症,Cockett综合征,下腔静 脉血栓阻塞综合征及Budd-Chiari’s综合征。 (1)动静脉同时损伤:可采取紧急的暂时性止血与血管重建手术。 (2)动静脉瘘:先天性动静脉瘘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根治性切 除术、分支结扎术、近端动脉结扎术、动脉内栓塞术和姑息性手术; 后天性动静脉瘘(外伤引起):手术方法有闭合性手术和血管重建术。 (1)非炎性淋巴水肿 原发性病因:①早发性淋巴水肿;②先天性淋巴水肿。 继发性病因:①恶性肿瘤细胞阻塞;②区域性淋巴结清除术后;③放射治疗后;④损伤后。 (2)炎性淋巴水肿 病因:①丝虫病;②足癣或损伤;③下肢静脉功能不全;④全身性 感染。

普通外科疾病教案

第十三章一般外科疾病 第一节甲状腺疾病 甲状舌骨囊肿 【病史采集】 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往常。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 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晰。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 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刻,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

不。 【诊断与鉴不诊断】 依照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不。 【治疗原则】 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 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逝、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 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操纵,可在门诊接着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 【病史采集】 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刻、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 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辅助检查】 1.血清TT3、TT4、FT4、TSH测定,以明确是否伴甲亢。 2.B超或ECT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形态、位置、功能等。 【诊断】 1.甲状腺肿大为双侧性,多不对称,可扪及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质地不均、表面光滑、无触痛。 2.一般无明显症状,巨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压迫邻近器官而出现相应症状。 3.基础代谢率及甲状腺功能检查多属正常。 4.甲状腺B超可显示甲状腺增大并有多个大小不一的结节,

普外科常见疾病中医护理常规讲课讲稿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目录 肠痈 肠梗阻 胁痛 狐疝 痈 丹毒 乳痈 乳岩 石瘿 肠痈 一、疾病名称: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使败血浊气雍遏于阑门所致。以转移性右下肠痈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肠。 二、临床表现 1、气滞血瘀:身热不高,腹痛隐隐,持续不休或阵发性加重,,且多位于右下腹,或可 触及包快,脉弦或细,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 2、湿热雍积:身热口渴,腹痛明显,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泄泻,小便短赤,脉弦数 或滑数,舌质红,苔薄黄或白腻。 3、热毒炽盛:高热口干渴,腹硬满剧痛,面红目赤,口焦唇裂,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脉弦滑数,或洪大,舌质干红或绛,苔黄燥或起芒刺。 三、临证施护 1、腹痛时,可遵医嘱针刺足三里,阑尾,天枢等穴。

2、呕吐的病人在服用中药制剂前,可在舌根滴数滴鲜姜汁以减轻症状。 3、腹胀明显可用中药贴膏温熨脐部,或艾灸上巨虚、足三里等穴。 4、腹胀呕恶严重可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等穴,无效时行胃肠减压。 5、体温过高者或出现高热烦躁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穴位注射。 6、便秘时,可给予开塞露。 7、早期下床活动,轻症病人手术当日及可下床活动,重症者应鼓励床上多翻身、进行肢体活动,病情稳定后及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 8、术后予耳穴压豆(交感、神门、皮质下、大肠、小肠、胆穴)以促进肠蠕动。 四、饮食护理 1.饮食的原则是逐步过渡,以清淡易消化为宜。肛门排气后酌情给予清淡易消化的少量流质饮食如萝卜汤、梨汁等清热滋阴通便饮料,逐渐增加到全量流质,勿进牛奶或豆制品,以免腹胀,逐渐改为进食半流质,然后恢复普通饮食。 2.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饮食,新鲜水果、蔬菜、禁烟酒,忌食肥甘厚腻,辛辣生冷,鱼蟹等物。 五、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呕吐者可于舌根部滴姜汁以减轻症状。 2、禁止服用强泻药或刺激性强的肥皂水灌肠以免穿孔。 3、应用退热剂后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4、服用清热解毒、攻下通腑的中药后应密切观察排便情况,并做好记录。

普外科专科知识题库 (1)

普外一科专科知识题库 一、多选题:共100题。 1、 2、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有:(ABCDE) A.恐惧 B.体液不足 C.营养失调 D.潜在并发症 E.知识缺乏 3、 4、 5、 6、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是:(ABC) A.脾大、脾功能亢进 B.呕血、便血 C.腹水 D.腹泻 E.肠梗阻 7、 8、 9、减少肝性脑病患者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的措施有:(ACE) A.口服新霉素或甲硝唑 B.食物以高质量蛋白质为主 C.弱酸性溶液灌肠 D.弱碱性溶液灌肠 E.口服硫酸镁等导泻 10、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有:(ABCDE) A.高蛋白饮食 B.大量放腹水 C.大量输液 D.低血糖 E.麻醉和手术 11、肝癌病人的常见护理问题有:(ABCDE) A.疼痛 B.知识缺乏 C.有营养失调的危险 D.潜在并发症:出血 E.预感性悲哀 12、 13、 14、 15、原发性肝癌术后常规护理有哪些:(ACDE) A.术后卧床24小时 B.鼓励早期下床 C.半肝以上切除者,间歇给氧3-4日 D.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E.做好腹腔双腔引流管的护理 16、胆道术后放置T管的目的包括:(ABCE) A.减轻胆道压力 B.引流胆汁和残余结石 C.支撑胆道 D.减轻术后疼痛 E.经T管造影、溶石 17、Charcot三联征包括:(ABD) A.腹痛 B.寒战高热 C.呕吐 D.黄疸 E.休克 18、 19、ERCP的术后并发症:(ABC) A.出血 B.急性胰腺炎 C.穿孔 D.胆管炎 E.发热 20、胆石症患者术后并发症:(ABCDE) A.出血 B.穿孔 C.胆漏 D.胰漏 E.感染 21、 22、腹腔双套管灌洗引流的目的是:(ABCDE) A.引流作用 B.冲洗作用 C.减少胰液对机体的损害 D.减少胰腺坏死组织对机体刺激 E.减少毒素对机体的刺激 23、“T”形引流管的护理要点有:(ABCDE) A.妥善固定引流管 B.保持引流管得通畅,检查引流管有无折叠、扭曲或受压 C.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性状和量 D.定时更换引流袋 E.引流袋位置不可高于切口平面,以防胆汁倒

普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临床疾病诊疗规范及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普二科 2015-4

目录 第一篇临床疾病诊疗规范….. 第一章胃、十二指肠疾病…..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 第二篇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节腹腔穿刺术 ….. 第一篇临床疾病诊疗规范 第一章胃、十二指肠疾病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概述】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极为常见的疾病,是位于胃十二指肠壁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缺损。患者有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返酸、嗳气等症状。本病易反复发作,呈慢性进程。对“内科治疗无效”、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患者多施行胃大部切除术。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治疗使抑酸治疗后溃疡痊愈,一年后溃疡复发从未治疗HP感染的40%降至5%。 【临床表现】 1.反复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烧灼痛,伴饱胀、嗳气、食欲减退; 2.胃溃疡疼痛节律性不明显,多在进餐后1/2~1小时开始疼痛,持续约1~2小时或更长时间,进食疼痛不缓解; 3.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具有明显节律性,表现为餐后延迟痛(餐后3~4小时发作),饥饿痛和夜间痛,常伴有反酸,进食疼痛缓解; 4.并发出血、穿孔、梗阻及癌变时可有相应的症状。 【主要检查】 (一) 体格检查:

1.全身营养状况,左锁骨上淋巴结是否肿大; 2.注意有无胃蠕动波和胃震水音; 3.胃溃疡压痛点在剑突下略偏左,范围较广;十二指肠溃疡压痛点在剑突下略偏右,范围局限; 4.上腹部是否可触及肿块。 (二)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及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必要时作胃液分析或血清胃泌素测定。 (三)器械检查: 1.胃镜加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 2.X线钡餐检查; 3.手术前常规作肝胆B超、胸部平片和心电图检查。 【诊断要点】 (一)根据病史和体征; (二)胃镜检查发现粘膜溃疡; 【鉴别诊断】 1.慢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肠炎; 2.胃肿瘤; 3.胃或十二指肠憩室; 4.胃下垂; 5.胃泌素瘤; 6.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治疗要点】 (一)非手术治疗: (1)抑酸药物; (2)胃粘膜保护剂; (3)抗幽门螺杆菌。 (二)手术治疗:

外科疾病分为哪五类

外科疾病分为哪五类 外科疾病有很多种,但是相信大家应该都不是特别的熟悉,导致大家在生病的时候都措手不及。因此,生活中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点,这样我们才不会错过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期。那么外科疾病分为哪五类?让我们共同来认识一下吧。 外科疾病分为哪五类? 创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功能障碍。这些疾病往往需要以手术或手法处理作为主要手段来治疗。因此,手术就成为外科所特有的一种治疗方法。人们也往往把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作为区别内科还是外科疾病的标准。但外科学并不等于手术学,手术只是外科疾病治疗方法中的一种。 心外科常见病都有哪些? 一、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胎儿心脏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干扰,使部分发育停顿或缺陷所致。常见原因如母体营养障碍,维生素缺乏及代谢病及母体服用某些药物或较长时间放射线照射等。常见先天性心病包括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及法乐氏四联症等。 二、心脏瓣膜病正常的人体心脏共有四个心腔和四组心脏瓣膜,即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其功能是使心脏内的血流能够保持单向流动,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但是由于风湿、感染等原因可导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造成心脏血流动力学异常,增加心脏负荷,以致心功不全乃至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三、主动脉瘤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管壁因各种原因,如先天畸形、炎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外伤等引起的瘤样扩张。主动脉夹层是因主动脉内膜的破裂,高速的血流通过主动脉内膜破裂口冲入主动脉壁中层,在中层形成一个新的腔道,随时都可能破裂,对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常有疼痛和压迫这两个症状。超声波、电脑断层扫描(CT)及核磁共振(MRI)检查有助于诊断。 以上就是对“外科疾病分为哪五类?”问题的解答,相信对此应该有了更多的认识了吧。为了减少外科疾病的发生,我们在平时应该做好预防工作,例如少吃一些过于油腻的食物,多做运动,长期坚持下去就可以远离外科疾病,还避免其他的疾病找到我们。祝您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外科常见病护理常规1

外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一、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按一般患者入院护理常规或急症患者入院护理常规。 (一)手术前一般护理 1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减轻其焦虑和恐惧。 (1)向患者介绍麻醉方式,麻醉后反应及注意事项。告诉患者术后会有不同程度的伤口疼痛,但会随着伤口的愈合逐渐好转并消失。 (2)介绍可能留置的引流管,氧气管及其目的,意义,配合要点。 (3)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期望了解得信息,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2.给予饮食指导,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 3.保证休息和睡眠,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4.指导患者充分作好术前准备:包括术前2周开始戒烟,术前一天沐浴,更衣,练习适应术中体位,床上排尿,深呼吸,咳嗽,咳痰,翻身,肢体活动等。 5术前一日备皮(剃术区毛发),完成过敏性药物皮试和配血。 6术前一般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遵医嘱灌肠,置胃管,置导尿管及给药等。 7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术日晨评估体温是否正常,女患者月经是否来潮,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联系。 8备好术中所需药品及物品遵医嘱给予手术前用药。 9患者入手术室前,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取下活动义齿并保管好。 10急症患者入院后无饮食医嘱时,暂禁食。急腹症患者不得给予止痛剂、热敷或灌肠。如需急症手术,必须迅速做好术前准本。 11昏迷、休克、高热患者分别按相应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二)手术后一般护理 1病区责任护士与手术室护士进行床头详细交接患者,包括:评估生命体征、意识;查看患者伤口辅料;检查并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正确标识多根引流管,避免混淆;了解术中情况、明确正在输注的药物;交接好组织标本;了解有无特殊注意事项;调节室温注意保暖。 2根据麻醉的方式给予合适的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并及时清除呕吐物。评估呼吸的性质和频率,全麻手术患者在未完全清醒时,测量血压呼吸脉搏每小时一次直至全麻清醒后6小时为止。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处理。 3密切观察伤口情况。查看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手术区有无血肿或肿胀。检查伤口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扭曲、打结、过度牵拉脱出等,记录渗出物或引流物的性状。 4维持静脉输液通畅,注意调节输液速度,及时评估患者术后排尿。鼓励患者自行排尿,术后6~8小时未排尿者采用改变排尿姿势、指导患者放松、听流水声、热敷下腹部、温水洗会阴部等方式诱导排尿。诱导排尿无效时,给予导尿。 5做好尿引流管和尿引流袋的护理。 (1)尿引流管的护理:1妥善固定引流管,应低于膀胱的位置2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注意勿压迫、扭折3预防感染,密切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外科常见病

合肥工业大学医院 丁国雄 外科疾病 叙:外科疾病很多,形成独立的外科学。并派生出许多支学科(普外、胸外、神经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显微外科、整形外科、脏器移植外科等);开设外科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让同学们对外科疾病特别是外科常见病有个大体了解、掌握一些基本知识,以实现自我保健、为防病治病提供有益的帮助。 第一节:外科疾病的概述 一、什么是外科疾病 凡是需要以手术或手法为主要治疗方法的疾病属于外科性疾病;而以药物或调节饮食、生活为主要治疗方法的疾病属于内科性疾病。也就是说:外科医师与内科医师的从业区别,在于他们多掌握了一门运用手术、手法治疗疾病的技术。即外科医师=内科医师+1把刀 二、外科疾病的范畴 在弄清什么是外科疾病之后,就不难理解外科疾病所涵盖的范畴。简单的说,外科疾病大致可分为五大类:1、先天性畸形;2、损伤;3、感染;4、肿瘤;5、功能障碍。 外科常见病:主要介绍大学生中最常见、发生关系密切的一些疾病。1、外科感染(皮肤及皮下组织); 2、急性阑尾炎; 3、包茎与包皮过长; 4、痔与肛裂; 5、前列腺炎; 6、乳房包块。 一、外科感染 一)含义:外科感染包罗的范围很广,但实际包含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1、外伤所引起的感染; 2、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局限性感染; 3、并发于手术或系手术所引起的感染又需要外科治疗者。 二)常见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疖、皮下脓肿、甲沟炎】 共性:(局部) 红--血管扩张、充血。 肿--组织细胞肿胀,组织液渗出。 热--充血、致热性代谢。 痛--炎症、肿胀,刺激、压迫神经。 (全身) 发热及其他不适。 疖:可以发生在任何有毛囊的皮肤区,多见于头面、颈、背、臀部,好发于炎热季节。开始为红肿的小结节,3-5天后结节变软,中央部突出,形成单头的黄白色脓栓,数日后破溃脓栓脱落--炎症消失而愈。一般可自行或互助处理。但面部“三角区”的疖应特别注意。 皮下脓肿:表现为隆起的包快,局部红肿热痛,病灶呈完全局限化,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压痛剧烈,有波动。波动程度与脓肿大小、位置深浅和腔壁厚薄有关。 治疗:彻底切开引流,配合全身抗炎。 甲沟炎:多有外伤引起的。处理不当,可引起甲周围炎甚至甲下脓肿。除初起的甲沟炎热水(P.P粉)、局部用药可能消散外,多需外科手术治疗。 三)预防: 1、注意维护全身健康(抵抗力↑感染力↓) 2、注意个人卫生,常洗澡、勤换内衣; 3、避免皮肤外伤,给脚创造宽松的环境,特别是要养成正确的甲周皮肤倒翘的处理方法; 4、发生皮肤、皮下组织感染,除一般部位的疖以外,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普通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普外科疾病第一节甲状腺疾病 甲状舌骨囊肿 【病史采集】 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溃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 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 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 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瘘管后,在瘘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 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图。 2.形成瘘管者,可行瘘管造影,以明确瘘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B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治疗原则】 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瘘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 后复发。 2.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 1.治愈:囊肿及瘘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 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 结节性甲状腺肿 【病史采集】 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 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辅助检查】 1.血清TT、TT、FT、TSH测定,以明确是否伴甲亢。

外科常见病的健康教育

外科常见病得健康教育 胆囊结石 一、一般情况 1、急性期:卧床休息,禁食禁饮,必要时安置胃肠减压,输液,抗感染,解痉止痛。 2、缓解期:注意饮食,忌油腻食物,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合理休息,必要时可口服消炎利胆药及多酶片。 二、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消除恐惧与焦虑心理。 2、戒烟戒酒,预防感冒,训练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 3、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适应特殊得体位需要。 4、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以防术中呕吐,引起窒息。 三、术后护理 1、术后麻醉未清醒,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给予平卧位,6小时无不适给予半卧位。 2、心电监护、吸氧、观察生命体征、尿量等病情变化。 3、观察切口敷料及切口引流液量、颜色、有无切口敷料渗血。 4、术后疼痛:及时有效止痛治疗。 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小时后可进食少量流质食物,如有恶心等不适,可适当延迟进食;开腹胆囊切除术肛门排气后方能进食。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进食顺序:开始—米汤—稀饭—低脂饮食,宜小量多餐,循序渐进。

6、指导病人早期活动,勤翻身、咳嗽、深呼吸、预防肠粘连及肺部感染。 四、出院指导 1、食与排泄:低脂、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忌油腻食物及饱餐,保持大便通畅。 2、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弄湿与污染,防止伤口感染。 3、短期内宜口服消炎利胆药,助消化药物。 阑尾炎 一、术前指导 1、须做腹平片面与B超检查协助鉴别诊断。 2、手术前须常规禁食、禁饮。 3、前用药指导观察腹痛期间禁用镇静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 二、术后指导 1、饮食:后第一天肛门有排气、肠鸣音恢复后可进流质饮食、第 2、3天进半流质饮食、第4、5天逐渐过渡到软食。 2、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血压平稳后可取半坐卧位。 3、炼与休息术后病人鼓励尽早下床活动促时胃肠功能恢复防止肠粘连得发生。 三、出院指导 1、饮食:规格律、进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得清淡饮食忌

普外科病历

普外科 [病例摘要] ,女性,50岁。 主诉:进油腻食物后右上腹疼痛两天,加重12小时。 现病史:两天前因进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疼痛,为持续性钝痛,伴有恶心。自服抗生素后无明显好转,12小时前右上腹疼痛逐渐加重,呈绞痛并向右肩及背部放散,同时出现寒战、发热,体温38。5,故急诊来院。病后无咳嗽、咯痰,大小便如常。 既往史:既往经常有“心口痛”病史,未经诊治。 个人史:无烟酒嗜好。 家族史:家庭其他成员无特殊疾病记载。 体格检查:体温38。5,脉搏98次/分,血压120/75,呼吸20次/分急性痛苦病容,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皮肤巩膜无黄染。锁骨上淋巴结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双肺叩诊无异常,听诊无干湿啰音。心率98次/分,心界不大,节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腹部见外科情况。脊柱四肢无畸形。双膝腱反射存在,克尼格氏征阴性,巴彬斯基氏征阴性。 外科情况:腹平坦,腹式呼吸存在,右上腹部压痛,可触及境界下清的包块,墨菲氏征阳性。肝脾触及,肝区轻度叩痛,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移动性浊音阴性,无振水音。肠鸣音无异常。肛门指诊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 血常规:18。0X10`9。腹部B超检查:肝脏正常大小,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总管直径0。9。胆囊明显增大,137。52,胆囊壁增厚,胆囊颈部可见1。5的

强回声光团伴后方声影。 腹部X线检查:未见膈下游离气体,无液气面。 初步诊断:急性胆囊炎 [诊断依据] 右上腹突发剧烈疼痛,阵发性加剧,伴有右肩背部放散痛。寒战、发热,体温38。5。 右上腹触到肿大胆囊,墨菲氏征阳性。 B超显示胆囊明显增大13X7。52,胆囊壁增厚,胆囊颈部可见1。5强回声光团,其后可见声影。 [鉴别诊断] 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其特点为有多年上腹疼痛病史,发病有季节性。 一般穿孔前有上腹痛加重病史,并突然呈刀割样疼痛。 体检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腹膜刺激征较重,X透视下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腹穿可抽出混浊性液体。 2.急性胰腺炎多有胆道疾病史或暴饮暴食病史,上腹疼痛剧烈并向腰背部放散。腹部体检可有上腹压痛、肌紧张。B超检查可有胰腺形态的变化。血、尿淀粉酶升高,腹穿液淀粉酶测定也有助于诊断。 [进一步检查] 1.血、尿淀粉酶。 2.。 [治疗原则] 抗炎治疗同时急诊行胆囊切除术。

普外科10种常见病诊疗常规

普外科10种常见病诊疗常规 原发性肝癌 【诊断标准】 (一)病理诊断: 1.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者。 2.肝外组织的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 (二)临床诊断: 1.如其他肝癌证据,AFP对流法阳性或放射免疫法>400μg/L持续4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炎、生殖腺胚胎癌及转移性肝癌者。 2.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能排除肝血管瘤及转移癌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 (1)AFP>200μg/L。 (2)典型的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表现。 (3)无黄疸而AFP或GGT明显增高。 (4)远处有明显的转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 (5)明确的乙型肝炎标志阳性的肝硬化。 【治疗原则】 (一)手术治疗:首选方法。对诊断明确,肿瘤局限于一叶或半肝者;无明显黄疸、腹水或远外转移者;肝功能代偿好,凝血酶原时间不低于50%者;心、肝、肾能耐受手术者应手术治疗。 (二)放射治疗:方法为在手术时均作肝动脉结扎和插管,第一周灌注顺铂,20mg/d,连续3次。第二周局部处放射。每次250rad,每天2次,连续3d以上为一个阶段,共进行3-4个阶段。 (三)动脉导管栓塞治疗与化疗:是不适合手术的局块型肝癌患者的首选疗法。常用栓剂为碘油与明胶海绵,化疗药物为顺铂、丝裂霉素、表阿霉素、5-氟脲嘧啶等。每1-2个月重复1次。

(四)经皮穿刺瘤内无水酒精注射:适用于较小肿瘤而又不适合手术或动脉导管栓塞治疗者。 (五)药物治疗:适用于姑息性切除术后及不宜手术的中期病人。常用药物有顺铂、5-氟脲嘧啶及其衍生物、表阿霉素、丝裂霉素、氨甲喋呤等。 (六)生物治疗:适用于早、中期患者,免疫状态尚好者,用于消灭经手术、放疗、化疗后的残癌。常用者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卡介苗、免疫核糖核酸、胸腺肽等。 (七)辅助治疗:给予保肝、支持、对症治疗。 肝血管瘤 【诊断标准】 病史: 1.多见于中、青年; 2.较小时多无任何临床症状,增大后可出现上腹部不适、腹胀及疼痛等。 体格检查: 1.上腹部肿块与肝相连; 2.肿块表面光滑、柔软,可有压缩感,随呼吸上下移动。 辅助检查: 1.B型超声检查呈强回声表现;彩色多普勒见肿块内血流。 2.CT检查增强后可见造影剂从肿瘤周边向中央区渗入。 3.核磁共振检查。 4.肝动脉造影检查。 诊断: 主要依靠B型超声或CT检查的偶然发现而确诊。 鉴别诊断: 主要与肝癌相鉴别。最常发生的差错是把肝癌诊断为肝血管瘤,值得注意。【治疗原则】 1.非手术疗法: (1)放射治疗。 (2)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肿瘤动脉栓塞。 2.手术治疗: (1)适应证: 1)瘤体≥5.0cm;

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外科疾病诊疗规范

第一节甲状腺疾病 甲状舌骨囊肿 【病史采集】 1?甲状舌骨囊肿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出现于5 岁以前。 2?囊肿易并发感染,感染破潰或手术切开后形成瘘。 3?未发生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并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破潰或切开引流后,形成 甲状舌管瘘,可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体格检查】 1?囊肿多位于颈部正中舌骨下甲状软骨部位,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2?囊肿不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但可随吞咽或伸舌运动而上下移动,有时可触及一条索带 自囊肿连向舌骨。 3?形成痿管后,在痿口深部可扪及向上潜行的索状组织通向舌骨。 【辅助检查】 1?行术前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心电 图。 2?形成痿管者,可行痿管造影,以明确痿管的方向与深度。 3.必要时可行E超、甲状腺扫描等检查, 以同甲状腺疾病鉴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诊断多无困难。需与锥体叶甲状腺瘤、腮裂囊肿、颈淋巴结结核鉴别。 【治疗原则】 1?确诊后宜早期手术。手术应切除全部囊肿与痿管,并应切除囊肿附着处部分舌骨,以免术 后复发。 2 ?对并发急性感染者,应先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切除。 【疗效标准】 1?治愈:囊肿及痿管全部切除,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囊肿未切除但症状改善,或囊肿切除后留有并发症。 3?未愈:囊肿未切除、症状无改善。 【出院标准】 治愈或好转、或感染已控制,可在门诊继续治疗者。结节性甲状腺肿 【病史采集】 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 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 1 ?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 ?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 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 orner )综合征。 【辅助检查】 1.血清TT3、TT4、FT4、TSH测定,以明确是否伴甲亢。 2.E超或ECT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形态、位置、功能等。 【诊断】 1 ?甲状腺肿大为双侧性,多不对称,可扪及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结节质地不均、表面光滑、 无触痛。 2 ?一般无明显症状,巨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压迫邻近器官而出现相应症状。 3 ?基础代谢率及甲状腺功能检查多属正常。 4 .甲状腺B超可显示甲状腺增大并有多个大小不一的结节,结节可为囊性、实质性或混合性。 ECT可为凉结节、冷结节、温结节、热结节或混合性。【鉴别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应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慢性甲状腺炎等疾病鉴别,尚应注意与颈部脂肪过多、粘腋性水肿、颈部淋巴结肿大等鉴别。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体积小、无症状、不影响外观和生活,患者无强烈手术要求者,或青少年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先行观察,给予甲状腺片制剂。2.手术疗法: (1)手术适应证: 1) 对邻近器官有压迫症状者; 2) 胸骨后甲状腺肿; 3) 巨大甲状腺肿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4) 并发甲状腺机能亢进者;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一.常见的颅脑损伤 (一)头皮损伤 1.头皮血肿 【临床表现】 分为三种类型: ⑴皮下血肿:出血局限在皮下,不易扩散,肿块较硬;有时肿块较大,中心较软,造成颅骨凹陷骨折的假象。 ⑵帽状腱膜下血肿:出血弥散在帽状腱膜下的疏松结缔组织,血肿可迅速扩散,有的甚至使整个头部变形,谓“牛头征”,出血量大时可表现为贫血或休克症状。 ⑶骨膜下血肿:多伴有颅骨骨折,血肿局限在颅骨外膜和各颅骨缝线连接的区域之间,一般不跨越骨缝线,触之可有波动感。 【治疗】 皮下血肿早期应冷敷或加压包扎限制其发展,以后可做热敷促进其吸收消散,一般不做穿刺抽血,较小的血肿可在数日内吸收。帽状腱膜下血肿出血量大时一定要注意全身情况,特别是发生在幼儿时,应及时输血;因其出血量大,一般不能自行吸收,穿刺抽血常不能一次将所有积血完全抽净,而需多次方能完成。骨膜下血肿常见于婴儿产伤,也见于幼儿跌伤。最好能够早做穿刺或引流,若待其自行吸收,多留下骨性钙化隆起,严重时使头颅变形。如头皮血肿出现感染,均应早做切开引流,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药物治疗。 2.头皮裂伤 头皮裂伤为锐性切割或较大的钝力直接作用所致。 【诊断】 ⑴锐性切割伤伤口整齐。 ⑵钝性损伤在头皮裂开的边缘呈锯齿状并有头皮的挫伤和擦伤。 【治疗】 头皮裂伤在紧急处理时主要是止血。最常用的方法是加压包扎,然后在有条件的地方将伤口清创缝合。有的伤口在三天以内,只要无明显的化脓性感染,也应争取在彻底清创后一期缝合。 3.头皮撕脱伤和头皮去缺损 【诊断】 当大量的毛发收到暴力撕扯时可将整个头皮甚至连同额肌、颞肌或骨膜一并撕脱。根据撕脱的程度,又分为完全性撕脱伤和部分撕脱伤。后者斯托的皮瓣尚有部分蒂部与正常组织相连。 【治疗】 头皮撕脱伤的处理原则与头皮裂伤相同。 (二)颅骨骨折 根据骨折的部位可分为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根据骨折形态可分为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按骨折与外界是否相通,可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普通外科常见病病历书写及病程记录范例

普通外科常见病病历书写及病程记录范例(一) 1、急性阑尾炎 主诉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8小时。 现病史 该患于8小时前无诱因出现腹部疼痛,初表现为上腹部隐痛,4小时后疼痛逐渐加重并转移至右下腹固定,无腰背部及会阴部放散痛,呈阵发性发作,伴有恶心、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共约200毫升,未经任何诊治,今因腹痛不缓解前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腹痛待查”收入院。病程中患者无咳嗽、咳痰,无心悸、气短,无呼吸困难,无腹胀、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患病以来,睡眠不良,食欲欠佳,大小便正常。 2、病程记录 何冰,女,30岁,该患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8小时于2008年06月11日入院。 该病例特点: 1、青年女性,起病急,病程短。 2、该患者以腹部疼痛为主症,呈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 3、既往:无结核及肝炎病史,无糖尿病及心脏病、高血压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及手术史。 4、查体:体温36.5℃,脉搏8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10/70mmHg。一般状态良好,自动体位,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心律整,无杂音。专科情况: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右下腹麦氏点压痛阳性,反跳痛阳性,无肌紧张。莫菲氏征阴性,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脾均未触及。全腹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肺盰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肝肾区叩击痛阴性。听诊肠鸣音3-5次/分,未闻及气过水声,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腰大肌试验阴性,闭孔肌试验阴性。 5、辅助检查:血常规(2008-06-11):白细胞:15.0×109/L,中性粒细胞:79.1%。 病情分析及鉴别诊断:本病人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但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人多有溃疡病史,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可有腹璧板样强直等腹膜刺激体征,但以上腹部为主,腹部X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腹穿可抽出含胆汁或食物残渣。2、右侧输尿管结石:多表现为右下腹阵发性剧烈绞痛,疼痛向会阴部、外生殖器放散,伴肾区叩痛阳性,尿中可见多量红细胞。B超及X线下在输尿管走行部可见结石阴影。3、妇科疾病:异位妊娠破裂:可有月经期延迟,下腹痛,查体:下腹部压痛、反跳痛阳性等表现,腹穿及阴道后穹窿穿刺可抽出不凝血,超声及血、尿妊娠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 初步诊断: 急性阑尾炎 治疗计划 1、二级护理,禁食水。 2、急检血常规、尿常规、血凝、血生化、床头心电图(2小时内完成)。 3、急诊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6小时内完成)。 4、抗感染治疗。 2008-06-11 主任医师查房 张东宝主任医师查看患者,病人一般状况尚可,查体:心肺查体未见异常,右下腹压痛阳性,反跳痛阳性,无肌紧张,肠鸣音3-5次/分。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5.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1%。看过患者后指示:根据病史及查体,该患者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可以明确,应行急诊手术治疗,积极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已按指示执行。 临床诊断: 急性阑尾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