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冲突法革命中的变革与回归

美国冲突法革命中的变革与回归

美国冲突法革命中的变革与回归
美国冲突法革命中的变革与回归

美国冲突法革命中的变革与回归

「摘要」美国冲突法革命以对比尔的《第一次冲突法重述》的批判为开端,产生了种类繁多的学说。这些学说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抛弃了传统的、僵化的冲突规则,试图探寻出更为灵活的法律选择方法,是谓“变革”。然而过犹不及,这些学说的过于灵活使得法律的确定性等丧失殆尽,在对这些弊端进行反思之后,美国冲突法革命又出现了结合传统冲突规则的“回归”趋势,这以里斯《第二次冲突法重述》所确立的“最密切原则”为典型代表。虽然得到了广泛接受,但是,它是否就是最理想的法律选择方法呢?美国学者正在尝试的“第三次冲突法重述”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

「关键词」美国冲突法革命;最密切原则;变革;回归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二十世界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随着国际民商事交往以及联邦内各州民商事交往的复杂化,美国国际私法学者开始认识到传统国际私法理论过于简单且缺乏弹性的缺陷。同时,法官在司法实践中也常为避免适用一些过于苛刻的冲突规则而使用反致、公共政策等办法来适用本国法或本州法。可以说,《第一次冲突法重述》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学者和法官都试图寻找灵活的法律选择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产生了多种新的国际私法学说,真正形成了“学派林立”的局面,学者称这场变革为“美国冲突法革命”。

在这场冲突法革命中,产生了诸如卡弗斯的“优先选择原则”、柯里的“政府利益分析说”、莱弗拉尔的“法律选择五点考虑”以及里斯的“最密切原则”等理论。在这些学说中,学者们透过法律冲突的表象,甚至跨越了冲突规范这一援用了几个世纪的法律冲突的解决手段,为求得法律纠纷更为公正、合理的处理,采用了具有明显的追求实质正义倾向的多种灵活的法律选择方法,对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私法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以里斯的“最密切原则”的影响最为广泛,得到了较为普遍的接受。本文即以“最密切原则”为核心,对美国冲突法革命做一评释。

一、“美国冲突法革命”的产生原因

(一)经济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经济飞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政治经济中的超级大国。经济的发展使得民商事关系日益复杂,跨国跨州的经济契约比比皆是。

与此同时,科技的不断发展也使得民商事关系,特别是契约和侵权关系的主体日趋多元化,各种关系也日益复杂。另外,现代通讯、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不仅使得法律行为的时间流程大为缩短,也使得法律行为的空间地位极不稳定。传统国际私法理论通过法律关系的空间位置来适用法律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发生难以确定连接点或者即使确定了连接点却导致适用不合理的法律的状况。这些状况的存在,就必然要求更为灵活的法律选择方法的产生。

(二)法律原因

美国是一个复合法域国家,各州都有自己的法律和司法体系,因而在美国的司法实践中,不仅存在着国际法律冲突,还存在着大量国内法律冲突。解决这些纷繁多样的法律冲突的客观需要是美国冲突法革命产生的又一原因。同时,国际私法学者对《第一次冲突法重述》的批评也是“冲突法革命”爆发的一个诱因。尽管《第一次冲突法重述》是普通法系冲突法传统理论的集大成者,但由于它所代表的传统规则的价值取向仅在于“冲突法上的公正”(conflict justice)的实现,很少顾及纠纷在实体法上能否得到公平和公正的解决,故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遭到了日益炽烈的批判。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用灵活的法律选择方法来代替《第一次冲突法重述》所代表的传统冲突法体系。当然,美国不同于英国的“有限遵循先例”的法官自由裁量权,也为多种学说的产生和适用提供了可能。

(三)思想根源

“美国冲突法革命”的产生还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这就是实用主义哲学在美国的兴起。南北战争使美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达到空前统一,1880年其又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强国,在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美国精神的实用主义哲学开始形成。“在实用主义哲学产生之前,美国人虽无一种哲学理论,但已有实用主义的思维方法,……可以说,实用主义哲学只是广泛存在美国人头脑中的实用主义思维方法的理论化而已。” 历史上第一位运用实用主义哲学来研究普通法的美国法学家霍姆斯认为,“强调法的生命在于经验,就是要求人们在尊重普通法历史的基础上,及时适应时代的需要,修改或补充旧的法律制度。” “美国冲突法革命”产生之时,正是实用主义哲学在美国风靡之时,很自然地,各种新的学说便以实用主义为哲学背景和理论基础,以追求实质正义为根本价值取向。可以说,美国现代国际私法理论与实用主义哲学的主张是一致的。这一点,可以从诸多新学说否定普遍适用的冲突规范,强调经验,重视结果,提倡具体分析,轻视理论等特点中得到证实。

二、“美国冲突法革命”的发展路径

在“美国冲突法革命”的中前期,表现出了相当强的彻底抛弃传统冲突法理论的变革趋势。无论是主张法律是所属州公共利益的体现,法律冲突的解决

是如何实现各州公共利益的问题的柯里的“政府利益分析说”,还是主张法律冲突的解决应以求得个案的公正解决为目标的勒弗拉尔的“法律选择五点考虑”,抑或是把实现公共利益和个案的公正解决并举,均作为解决法律冲突的基本政策的冯·梅伦和丘特曼的“功能分析说”等学说,都鲜明的体现了对于传统理论的“变革”。

然而,破除传统冲突规则之后兴起的各种学说虽为各州公共利益的实现和公平解决纠纷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但也产生了很多问题:第一,纯为“方法”的诸种学说运用于司法实践,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容易造成法官在选择法律上的擅断,致使实体法上公正目标的求得大打折扣;第二,这些灵活的现代方法在实际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恋家情结”(homeward trend),即扩大法院地法的适用,以致损害了内外国法的平等地位;第三,这些方法一味追求以“政策定向”解决法律冲突,使得法律选择过于灵活,再加上各种方法五花八门,新方法层出不穷。这就使得法律选择的稳定性、连续性、统一性及可预见性荡然无存,而且其分析过程的复杂也使得法官不堪重负。

随着上述缺陷的日渐显露以及面对不断遭到美国司法实践冷落的现实,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新检讨纯为法律选择“方法”的新学说,并开始逐步认同传统冲突规则在解决法律冲突中的一些不可替代的优势。这种理论上的转型导致了80年代以来传统冲突规则在美国“回归”倾向的出现。具体的回归途径,大致包括将传统冲突规则与现代灵活的法律选择方法的结合以及现代法律选择方法的定型化即现代冲突规则的兴起两种。前者如里斯的“最密切原则”,后者则以克雷默的“政策选择规则说”(policy-selecting rules)和桑德勒的“选择法律的规则说”(rules of choice of law)为代表。由于采用了“最密切原则”的《复合诉讼规程最终建议草案》(proposed final draft of plex litigation project)在其第六章明示的将现代“方法”与传统“规则”进行折衷的法律选择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国冲突法理论晚近发展的一大趋势, 所以本文即以“最密切原则”为核心进行评释,以期能够折射出“美国冲突法革命”的“变革——反思——回归”的发展路径。

三、“最密切原则”的产生、内容与特征

一般认为,对“最密切原则”的产生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有二:一是德国法学家萨维尼的“法律关系本座说”,另一则是英美国家的司法实践。萨维尼从普遍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应适用的法律,只应是各该涉外民事关系依其本身性质固有的“本座”所在地方的法律。他绕过法则区别说学者们喋喋不休的法律的域内域外效力问题,而主张平等地看待内外国法律,以便达到以下目的,即不管案件在什么地方受理,均能适用同一个法律,得到一致的判决。萨维尼建立

这一理论的根据是,他认为应该承认存在着一个“相互交往的国家的国际社会”,并且存在着世界各国普遍通用的各种冲突规范。因为在他看来,内外国法律既然是平等的,而每一法律按其本身的性质必定有其本座,只要找出法律关系的本座在哪个国家,就可径自适用这个国家的法律,大可不必计较这个法律是内国法还是外国法。至20世纪50年代,美国纽约州法院法官富德在“奥顿诉奥顿”(auten v. auten)案中提出了“重力中心”和“关系聚集地”的概念,建立了“最密切原则”的雏型。1964年,纽约州法院对巴布科克诉杰克逊“(babcock )案所作的判决,则完全是以”最密切原则“作为依据。受上述司法判例的影响,美国《第二次冲突法重述》正式确立了”最密切“原则。从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采用了这一原则。

最密切原则,也叫最强原则、重力中心原则、最重要关系原则,是指在确立某一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适用的准据法时,不能只按照单一的、机械的连结点去决定法律适用,而是要综合分析与该法律关系有关的各种因素,从中找出确立与该法律关系或当事人最直接、最本质和最真实的国家或地方的法律为准据法。

最密切原则排除了与当事人利益只有偶然或微弱的的法律选择,避免对当事人利益的损害;在许多情况下,它还顾及了第三者和有关国家的利益。同时,从契约、侵权以及与人的身份、地位、能力等领域的法律关系的法律适用来看,最密切原则提出的法律选择的方法较其他方法而言更具合理性和灵活性,更能适应超国家关系的发展的需要。具体而言,它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它突破了传统国际私法法律选择的僵化、教条,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传统冲突法在解决法律适用问题时,都是根据一个预先确定的因素去寻找具体的准据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同一类案件构成的复杂性,可能导致对具体案件当事人的不公正,从而丧失法的正义。最密切原则以追求公平公正,保护有关利益为出发点,主张放弃机械教条的做法,在考虑具体法律关系的特定性之后,通过对与之具有的地域的法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有关法律背后的政策和目的,据此确定其是否同具体法律关系有利益以及这种利益关系的密切程度,最后找出所适用的准据法。但是,对于以什么标准来衡量或判断公正和利益,该原则并未给出确切统一的答案,这就给造成司法判决不统一埋下了隐患。

第二,它反对传统的法律选择的机械性和单一性,主张灵活性和多点性。最密切原则的真谛,在于软化传统的硬性连结点,增强法律适用的灵活性,注重法律关系或行为发展的连续性,这就要求凡是与案件有关的各种事实和因素都要进行综合考虑全面分析和衡量,通过比较分析,揭示各连结点之间的重心所在,从而为适用法律提供一个最优化的选择。该原则由于追求个案的公正性和判决的灵活性,因而无法实现国际私法冲突规范所要努力达到的判决的确定性、可预见性和

一致性,而这一点恰恰是当事人所希望和关注的。

第三,它的灵活性提高了法官的地位,赋予其更大的自由裁量权。法官是司法活动中的主观灵活性因素,最密切原则主张由法官自由裁量与案件有最密切的法律并以之作为法律选择灵活化的动力。法官容易应付各种例外情况和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因而具有补缺功能,促使得到公正的判决;但另一方面,又由于法律选择的灵活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法官的分析和判断,而法官的能力素质各异,会导致判决结果各异。所以,对该原则的适用应当予以必要的限制。

四、“最密切原则”的利弊评析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各种高新技术、经贸交流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各国的冲突规范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在对“最密切原则”的广泛适用中也产生了不和谐的声音,认为它存在着灵活性太强、确定性不足、缺乏可预见性,并容易导致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的滥用等缺陷。在多种观点并存并争论不休的情况下,究竟应该如何认识“最密切原则”的利弊呢?

(一)最密切原则的优点

第一,它具有灵活性,“其真谛在于软化传统的连结点,增强法律选择的灵活性。” 一方面,该原则在对某一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诸多连结点进行分析和权衡后,找出与之有最密切的国家的法律,从而很可能使各国对统一法律关系适用的法律趋于一致,这与传统国际私法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另一方面,该原则也有利于增强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使个案得到公正的处理。

第二,它在各种价值间进行了较为客观、合理的、公平的选择。立法者、司法者和当事人都期望法是“良法”,能保护各方面的不同利益,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传统国际私法的僵化,会造成只顾及大部分而牺牲某些个案利益的现象。该原则则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对特殊情况和例外情况能予以充分考虑,使每种价值取向趋于公平合理。

第三,该原则具有补缺和矫正功能。当各国冲突立法存在缺陷不足时,该原则可以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当各国冲突规范的法律选择即将导致不合理现象时,该原则可以起到矫正作用;当有新的涉外民事法律关系出现而现行立法未规定相应的适用规则时,该原则可以起到弥补作用。

(二)最密切原则的弊端与缺陷

任何一个事物都应当一分为二地对待,最密切原则也不例外。它虽然具有许多优势,但也潜伏着令人忧虑的危险。甚至可以这样说,它的一些优点之中就隐藏着缺陷和不足。

第一,它较大的灵活性可能导致法律选择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判定的不一致性,而确定性和一致性以至可预见性正是立法所要追求的目标,这就导致了预

期和结果的矛盾,可能使得该原则保护当事人的正当期望和国家利益的目的无法实现。同时,各国认定“最密切”的标准并不完全一致,这也可能会导致同一案件在不同国家得到不同的判决结果。

第二,它赋予法官以较大的权力,容易造成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最密切原则为了实现个案公正,给予法官自由裁量权,其最突出的优点是使法官容易应付各种例外情况,使个案公正得到充分的保证。但由于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官的分析和判断,往往会导致法院地法的适用,破坏了法制的统一性。所以各国在采用最密切原则时,一般都对此原则所给予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加以必要限制,使法官自由裁量权能够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行使。 [11]

第三,最密切原则利用的政府利益分析法,有可能导致把国家和政府利益放在首位,凌驾于其他利益之上,而忽视个人的利益,使本应当受到私法保护的当事人的个别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而处于被动地位。

第四,在有些领域,特别是国际商事领域中,由于其特有的规律性导致了国际惯例、标准合同等的大量适用,最密切原则较难触及该领域的核心。这是该原则在适用上的缺陷。

五、结语:“后冲突法革命时代”美国冲突法的发展趋势

比较了最密切原则的优缺点后,如何扬长避短便成为各国法学家和立法机构所面临的重点问题。美国学者正在尝试修正以最密切原则为核心的“第二次冲突法重述”所存在的缺陷,并以最终实现“第三次冲突法重述”的出台为目标。很多学者认为,由于“第二次冲突法重述”存在着下列缺陷,故而有必要准备进行“第三次重述”:第一,第二次重述是陈旧的;第二,第二次重述存在着越来越多的缺口;第三,第二次重述还有一些硬性规则;第四,第二次重述只是传统的文件;第五,第二次重述的规定模棱两可。 [12] 如在“美国法学院协会”(aals)的1997年年会冲突法讨论小组发言中,威廉姆特大学法学院院长西蒙尼德斯(symeon c. symeonides)教授就提出“现在是准备第三次重述的时候了”。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美国冲突法的现状感到失望,正像一位观察员所说:美国的冲突法开始变得像“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集,仿佛每一个具体案件的判决和解决方案都是独一无二的,导致判例法上结果的相互矛盾与混乱。如果说这种结果在冲突法革命的早期是可以预见和理解的,那么,在冲突法革命30多年多年后的今天,这种“直观主义司法”(impressionnisme juridique)的做法是否持续得太长?美国的冲突法是否需要进行合并和标准化?其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正如罗森伯格(maurice rosenberg)所解释的,第二次重述放弃了传统理论中的“不合理规则”而采用了“不受拘束的合理规则”,后者应该为“有原则的合理规则”所取代。法院需要而且也应该被赋予比第二次重述更多的指

导,“冲突法的可预见性和实体法同等重要”。

综上可见,在冲突法革命30多年后的“后冲突法革命时代”,美国冲突法表现出了一些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向:一是进一步柔化僵硬的法律选择规则;二是在柔化硬性规则的同时,强调冲突法的可预见性;三是给法官提供给多的明确的指导,以进一步减少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可能造成的不利后果。

纵观美国冲突法自批判《第一次冲突法重述》而掀起冲突法革命,到冲突法革命30多年后学者尝试进行“第三次冲突法重述”这一“变革——反思——回归”的发展历程,恰恰印证了本文标题中的一个词组:变革与回归。但我想说明的是,这里的“变革”,是冲破传统冲突法藩篱,促进国际私法发展的历史必然;而这个“回归”,也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重蹈覆辙”,而是由理性思考、司法实践所促成的,一种呈螺旋状上升的,不断深化、醇化冲突法的发展态势。

「注释」

郭剑寒,现在吉林大学从事国际法学(主要是国际商法)和知识产权的研究工作。

m. reimann, conflict of laws in western europe, transnational publishers, 1995, pp12-17.

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 [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3. 276.

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 [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3. 280.

lea brilmayer, conflict of laws, 4th ed., little, brown & pany (canada) limited, 1995, p203.

参见徐崇利。冲突规则的回归——美国现代冲突法理论与实践的一大发展趋向 [j]. 法学评论。 20XX (5)。

g. r. shreve, a conflict-of-laws anthology, anderson publishing co., 1997, p253.

李双元。中国国际私法通论 [m]. 法律出版社, 1996. 61.

张仲伯, 赵相林。国际私法 [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5. 209.

参见徐兆宏, 石雪梅。最密切原则对传统国际私法的冲击 [j]. 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 1998创刊号。

徐伟功。从自由裁量权角度论国际私法中的最密切原则 [j]. 法学评论。 20XX (4)。

[11]徐伟功。从自由裁量权角度论国际私法中的最密切原则 [j]. 法学评论。 20XX (4)。

[12] 这些缺陷的具体内容可参见肖永平,王承志。第三次冲突法重述:美国学者的新尝试 [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XX (1)。

马克思与美国革命

马克思与美国革命 评论: 美国社会形成的本质在于“走出去,团结起来走出去”(壶公评论语)。最初离开欧洲前往北美的新教徒的命运完全相似于犹太教形成时期犹太人的命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背景实质上就是犹太文化,认为马克思漠视美国革命是不正确的,尽管在如何“走出去,团结起来走出去”在方式和方法上有区别,但是这种区别显然只是一种参考与借鉴。 马克思所关注的是欧洲社会,是工人的命运及其可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所以美国模式即不是他的主张,同样不是他的批判,但是为他的经济学理论所否定――事实我们今天可以清醒地注意到这一点。 不关注本身就是一种关注,喻之漠视不恰当。 文章: 马克思与十八世纪的美国革命录自《读书》2008年第12期 政治历史学者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在撰写《论革命》(On Revolution)一书时曾注意到一个现象: 尽管十八世纪的美国革命发生的时间与法国革命极为相近,两场革命之间又有着诸多的联系,但美国革命对欧洲革命者

思想的影响却极为有限。对此,她感慨地写道: “无论是(美国)这一革命的精神,还是美国革命的领袖们睿智闻达的政治理论,都没有对欧洲大陆产生太大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美国革命者那些算得上是最伟大的新共和政府的创举,他们在政治体内对孟德斯鸠分权理论的应用和发挥,对各个时代欧洲革命者思想的影响都微乎其微。” 一些欧洲人对十八世纪美国革命的历史性漠视,在卡尔?马克思(1818—1883)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作为十九世纪一位博学的学者,马克思对历史和社会变革有着不懈的热情和敏锐的洞察力。虽然,他对世界近代史上发生的革命有着特殊的兴趣,但他关于革命的论述大多是基于在欧洲所发生的革命,如十七世纪的英国革命和十八世纪末的法国革命,甚至还包括一八四八年的德国革命,而美国革命则基本上没有进入马克思的视野。这委实是一个值得学术界注意的现象。 虽然阿伦特曾有专著探讨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关系,但她对马克思漠视美国革命这一现象并没有做出任何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分析马克思忽视美国革命的这一历史现象和出现的原因,不仅对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及其理论特征有着重要价值,也有助于人们从一个极为特殊的角度去了解十九世纪中叶欧洲人对美国革命的态度和认识程度,更可以从一个比较历史的角度去理解美国革命。 马克思不仅本人没有对美国革命做任何考察和论述,他亦没

浅析美国未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原因

浅析美国未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原因 摘要: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曾预设社会主义革命会首先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如英、法、德等国家。英法德这些国家虽然进行过社会主义革命,但是这些革命都没有取得胜利,反而在资本主义发展“最薄弱的环节”俄国发生的“十月革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比英法起步晚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其后来超越了英法成为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却未发生过社会主义革命。本文试将俄国与美国进行比较,浅析美国未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原因。 关键词:美国、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事件的发生基本上都是由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俄国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是由一定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结果,而美国没有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是由于缺乏一定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接下来,本文试图从外部因素方面着手通过对比俄国和美国来分析美国为什么没有发生社会主义革命。 首先在经济层面。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历史上任何一种制度的更替是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因此,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会发生在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并由这些国家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再带动其他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由于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满足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但是社会主义革命最先取得胜利的国家却是资本主义“最薄弱的环节”俄国。俄国会最先取得胜利是由于俄国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俄国的沙皇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但是同时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而农民也没有真正的获得一定的土地。到了19世纪2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俄国已具备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基础。但是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封建势力的影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薄弱的环节”。经济发展受阻,人民的生活水准无法提高,国内矛盾加深。再说到美国,美国建立了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从1894年起就跃居世界第一。在这样高度发达工业化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准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其中工人的生活也是如此。工人阶级对经济生活的满足使其革命的意识减弱。因此,在美国国内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并没有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其次在政治制度层次。英、法、德也爆发过工人运动,但是这些运动都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有足够的力量去阻止国内的工人运动。俄国由于其不仅经济处于资本主义落后状态,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也是最落后的,不仅保留了沙皇专制,还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这些加深了俄国国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因此俄国国内的资本主义没有发展强大到有足够的力量去阻止工人运动。越是完善的社会制度对新制度产生的抵制作用越是强大。俄国国内的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发展到很完善的地步,反而有利于新的制度的产生。而美国确立了比较成熟的资本主义政治运行机制。美国从建国开始就一直强调“民主”、“自由”。在美国的宪法中明确的说明了“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因此,在美国的国内人们能够感受到一定的民主,其中的工人阶级也是如此。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一定的阶级对立。如在美国的企业中,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高的地位,这使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是十分尖锐。因此,美国这种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 最后就是整个外部环境方面。俄国会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外部环境的

美国联邦制形成的原因

美国联邦制形成的原因 学习美国历史的过程中同学常常会有这样的问题:美国1776年宣告独立,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现在则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美国国力的飞速上升?这当然有天时、地利等多种原因,而其主要原因应该说是依托于美国的政治体制——联邦制的。那么,美国为什么会确立联邦政体呢? 一、邦联制的弊端 美国建国之后实行的是高度地方自治的邦联制。独立战争期间,大陆会议于1777年11月通过了《邦联条例》,1778年经各州批准后该条例生效。根据条例,解散了原来的大陆会议,建立了邦联政府,它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各州联合体。邦联议会虽是当时美国的最高权力机构,但它只是各州代表的会议,它没有一个主权国家应有的宣战、媾和、签约、发行货币、借债、征兵和征税等权力,它也不是立法机构,它的决议需要征得各州同意;而各州却拥有主权国家所享有的一切权力。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邦联制美国遇到许多新问题。1.美国独立前,它的商船队在地中海地区的贸易往来不怕北非等地的海盗的抢劫,因为它受到宗主国英国的保护。独立后,失掉英国舰队的护航,美国商船队经常遭受海盗的袭击,损失惨重。2.1778年美法签订了联盟条约,法国放弃了以前在新大陆殖民地的种种要求。但它仍然妄图在北美大陆的西部南部海岸建立新的殖民地,成为美国地理政治视野上的障碍物。3.英国自1783年同美国缔结巴黎和约以来,它仍然在美洲屯兵,威胁美国的安全;它还想利用美国邦联制的弱点,以使英国商人长期称霸于美国市场。4.美国独立后,其经济发展需要扩大各州之间的经济联系,但是各州关税壁垒的存在,阻碍着经济的联系。同时,各州对外贸易政策因利害关系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十分混乱,各州越来越要求对国外输入美国各地的货物征收关税并详细规定与外国的贸易关系,以稳定市场、扩大国内贸易和发展美国经济。5.美国向西部扩展领土的过程中,西部各州与印第安人和西班牙人都有冲突,而当时的邦联政府却无法就是否派遣一支军队到“边疆”去作出决定。6.1786年,美国爆发谢司起义。谢司起义既是因战后美国经济的萧条,农民们生活濒临危机造成的,也与邦联政府在处理农民问题上的无能有关。由此可见,新生的邦联制美国,其权力过于软弱,对内对外的威信也很低。谢司起义更暴露了邦联制美国政权的软弱无力。以上种种使美国各阶层认识到需要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认识到没有国家的统一、强大,没有在国际上的地位,任何集体、阶层、个人的利益也将不保。由此关于改组和加强中央政权的问题自然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二、联邦制能够在美国建立的原因 联邦制的最大特点是分权,主权由联邦和各州分享。这既尊重了美国各州长期以来就拥有独立的行使各种权力的传统,又适应了当进美国急需扩大中央权力的要求。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 1.为什么说联邦制中所尊重的州的权力由来已久?因为美国建国之初是一个地地道道由州政府和乡镇政府管理的国家,每个州都是独立的整体,独立的行使各种权力。州的权力的来源具体表现在: (1)早在美国建国之前,英国对北美十三块殖民地采取的就是分而治之的政策,每个州都是独立的整体。当时大多数殖民地都是英王的直辖领地,总督由英王任命,权力较大,总督有权任命法官和殖民地管理机构的其他官吏。其他殖民地有的是国王将一部分土地所有权授给一个人或一个公司,被称为业主殖民地,其总督由业主任命,权力较小;有的是一定数量的移民在不违反英国法律的条件下建立的自治殖民地,其总督由贵族与高级商人中选出,权力最小。这些不同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州与州之间相对独立,十三块殖民地没有

美国崛起的原因及其启示

美国崛起的原因及其启示 摘要:从 1775 年莱克星顿的枪声到今天,美国只用了 200 多年时间,就从一个只有 13 州的殖民地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超级大国。关于美国的崛起和对我国的启示,史学家有不同的认知。在这里,我们从经济、地缘政治、制度、教育和科技等因素分析美国的原因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崛起原因启示 一、美国崛起的原因 (一)经济因素 美国在19世纪,特别是在内战以后的半个世纪内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农业革命。独立战争以来,通过非法占地以及将西部国有土地分小块出售的方式,美国的农民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小农场,后来又通过分化和兼并的方式建立了采用机械化作业的资本主义大农场,从而开始了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所谓“美国式道路”。例如,从1850年到1860年的10年间,美国的全国农场数就增加了41%,西部更是增加了416%;然而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拥有农场的农户比例却开始逐年下降: 1880年为74. 5%, 1900年为64. 7%。[1] 美国式道路的成功,使得美国农产品成本大大降低,低廉的美国农产品通过新建造的蒸汽轮船、火车和运河系统,运送到国内各地和欧洲市场,从而使欧洲的农业进入一个长期的萧条时期,大大提高了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在工业革命方面, 1812年的美英战争引入了工厂制度,在19世纪30、40年代解决了燃料、铁矿石、蒸汽动力问题,使美国制造业开始了工业革命,并使美国工业在内战后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美国政府的秘诀是,对国内企业采取放任政策和对外高关税壁垒政策相结合。 (三)制度因素 美国要实现世界大国的崛起一个重要前提是维护国家统一。林肯总统充分借助法律与战争手段,扭转国家分裂局面,然后在和平统一的环境中恢复工业化建设,确保美国在19世纪后期的崛起成为现实。年3月4日宣誓就职的林肯总统曾经希望采取和平方式恢复统一局面,甚至提出妥协法案,主张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下维持南北方不同的社会制度,即维持美国式的“一国两制”局面。但是4月12日南部分裂势力贸然挑起内战,炮轰并占领联邦军队的萨姆特要塞,彻

美国文学——独立革命时期

美国独立革命时期的文学 (一)独立革命时期的历史背景 18世纪的美国经历了两场革命:一场是独立战争,这场革命诞生了一个新的国家,它对美国社会的影响超过了在此之前的任何事件;另一场革命就是启蒙运动。这是一场知识革命,其理智精神激励着美国的知识界,将他们带入了一个新的思想境界,超越在此之前的清教主义的局限。 这两场运动产生了一大批政治和文学人物,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潘恩、托马斯·杰弗逊等,他们的文学天赋使他们成为了政治领袖,也让文学成为了革命的一部分。 随着殖民地的不断扩大,欧洲各国在北美殖民地的矛盾冲突进一步激化。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人首先在北美站稳了脚跟,进而占领了西印度群岛,1565年在弗罗里达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法国占领了奎北克地区。到了17世纪,法国人逐步深入到了大湖区和密西西比地区。欧洲各国在商贸、交通等活动中矛盾重重,战争不可避免。 欧洲殖民者在新大陆的战争于17世纪末开始,经历了英法1689年的奥哥斯伯格联盟战争;1702—1713年的英国和西法联军的战争;1745—1748年间的奥地利继承权战争等一系列的战争,英国殖民者最终大获全胜。战争的胜利使得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进一步加强。到了18世纪殖民地的人们纷纷提出要进一步团结起来的

主张。到1760—1776年间革命的团结的思想逐渐形成。 美国革命的原因即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为进一步掠夺殖民地的资源,英国政府先后颁发了一系列有损于殖民地人民利益的法案。航海和商业法伤害了北方殖民者的感情;1763年的山禁政策使广大殖民地人民感到不可容忍;1765年的印花税法更加激怒了十三个殖民地的人民;1767年的宅地法引起了人民的公开抵制。1773年爆发了波士顿革命事件;1775年列克星敦的枪声标志着美国革命的开始。美国人民向英国统治者打响了第一枪。战争持续了6年,在华盛顿将军的带领下,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失败之后,殖民地人民最终迎来了美国的独立。1776年7月4日通过的“独立宣言”宣布了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遵循这一思想所建立的是一个政治上民主的,由人民所选举产生的国家,而不是君主统治的国家。1788年美国宪法得到批准,三权分离的政治体制得以建立。1789年华盛顿被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从此,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18世纪的美国殖民地人们在进行独立革命的同时,也经历着启蒙主义的洗礼。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认为:理智是判断一切存在的标准。他们要求建立更加民主的政府。他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和上帝的关系,要求实行平等和社会公正。对美国知识分子影响最大的欧洲哲学家有约翰·洛克和卢索、贝克利等,在他们的思想影响下,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其著作和政治活动中代表了美国的启蒙主义理想,托马斯·潘恩和查弗逊则积极推行人类平等和政治的自由化。 启蒙主义运动在美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主要贡献在三个方

一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一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独立战争 独立战争经过 1.爆发--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年4月) 由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参战,在来克星顿打败了偷袭康科德的英军,这一战役就是独立战争的爆发。“1775年4月”,它也是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时间。 2.建军--大陆军、华盛顿 独立战争爆发后,1775年5月在费城召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会议决定建立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 大陆会议于1776年7月4日发布了《独立宣言》。 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 这次战役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战争胜利的信心,也为美国抗英战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5.胜利--约克镇战役(1781年) 6.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年) 革命的意义: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并为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推动了18世纪的欧洲革命。《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及其所确立的新型政治体制,是人类文明的可贵遗产。 二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较好的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内战期间,双方战费消耗150亿美元。北军伤亡63万人,南军伤亡48万人。战争显示了近代工业的威力,双方都大量装备了新式线膛武器,促进了散开队形、野战工事和步兵近迫作业的运用和发展。铁路和电报发挥了重大作用,并在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装甲舰、地雷、水雷和潜水艇等武器。 北方在战争中的胜利,确立了北方大资产阶级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内战消灭了奴隶制,从而为美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宅地法》的实施,加速了西部的开发,促进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中美国式道路的胜利。因而19世纪末美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农业资本主义大国。黑人在内战后的重建时期仍受到多方面的歧视和种植场主的剥削,但在政治上取得公民权及选举权,从奴隶枷锁下解放出来。因此,美国内战在美国历史发展中是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的。

美国独立战争有什么原因

美国独立战争有什么原因 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直接原因是波士顿倾茶事件。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美国独立战争有什么原因,希望你喜欢。 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经济原因:英属北美的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市场,英国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英国从法国夺取北美殖民地后,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发展迅速,北部工商业发达,中部盛产小麦,南部种植园经济繁荣。英国希望北美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殖民地经济发展,并从殖民地搜刮更多的财富。英国政府不断地向北美各殖民增加税收,并实行高压政策,对殖民地进行蛮横的压榨和残酷的剥削。 政治原因:英国当局颁布诸多法令限制殖民地经济发展,北美人民反抗情绪日益高涨,英国政府采取高压政策。自英国开发海外殖民地以来,为了维护英国本土的垄断利益,颁布了一些限制殖民地经济发展的法令,例如《航海条例》。随着北美殖民地自身发展,殖民地人民越来越希望减低对英国本土的依赖,寻求独立发展其自身的经济。然而,这却引起了英国当局的不满,因为英国当局希望北美殖民地能继续充当其廉价的原材料供应地及商品倾销的市场,因此,英国当局开始采取很多高压政策以阻遏殖民地经挤的自由发展。英国当局

首先颁布法令,不准殖民地居民向西开拓,并禁止其发行自己的纸币,再对其课以重税及解散其议会。60年代,英国在北美殖民地为增加税收,颁布1765年的《印花税条例》和1767年的《唐森德税法》。殖民地居民感到强烈不满,并发动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然而,英国当局不但不作理会,更在1770年3月5日派驻北美英军开枪射杀反抗英国当局暴政的波士顿居民,制造了“波士顿惨案”,使得殖民地民怨沸腾,后于1773年12月16日发生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英国当局更颁布了5项“不可容忍的法案”,激化了双方的矛盾。 社会原因:英语逐渐成为通用语言,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民族意识觉醒。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英语成为来自各殖民地的共同语言,逐渐产生了共同的文化。在此基础上,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民族意识逐渐觉醒。18世纪上半期,启蒙思想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得到传播,涌现出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如富兰克林和杰斐逊。英属北美殖民地的民族和民主意识日趋增强。 评价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它的胜利,给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打开了一个巨大缺口,为拉丁美洲殖民地民族独立战争树立了范例。 独立战争又是一次民主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联邦总统制共和制国家:美利坚合众国,同时又铲除了殖民时期旧制度残余的长子继承法、续嗣限定法和代役税,奴隶制契约也基本上废除。从而解放了生产力,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宽广的道路。正如列宁所说:“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由一次伟大

美国革命

第三章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第一节美国革命 本节导论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英国的殖民暴政是美国革命爆发的主要根源,所以此次革命采取了独立战争的形式。 美国人民继承了尼德兰和英国革命的传统,经6年艰苦抗战,打碎了殖民枷锁,在美洲建立起第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同时还进行了广泛的政治和社会经济改革,建立起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美国独立的国际意义在于:它不仅推动了宗主国英国的民主改革进程,而且直接引发了法国大革命和拉美独立运动,对于欧州殖民主义、封建主义的崩溃起了促进作用。而独立于欧洲之外的“美洲体系”的粗具规模,则给予以欧洲为主宰的世界政治格局以巨大冲击。 学习目标:系统地学习美国第一次革命的历史进程,深刻认识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美国革命爆发的社会经济、文化、思想背景,全面了解革命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和丰硕民主成果。其中,应对此时期影响北美的进步社会思潮进行评述。还要对《联邦宪法》的产生、它的重要内涵和社会意义等做深刻的阐释。此外,还应注意开拓视野,对美国革命的性质、意义、局限性以及美国独立对世界格局产生的重大影响等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重点难点: 一、美国的奠基时代。从殖民地时期广泛存在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 民主因素,分析美国式民主产生的独特环境。 二、杰弗逊的美国革命的思想。 三、革命时期进行的民主改革。 四、《联邦宪法》正式确立了美国式的民主制度。正确评价宪法含有的民主因素,指出这些 民主因素在世界上的示范意义,并指出宪法中存在的保守因素。 1. 美国的奠基时代 ?以前国内通常把美国独立战争之前这段时期(1585-1775)近200年的历史叫做“美国殖民地时代”。但是,这乃是一种以欧洲裔居民的经历为中心的美国史构架。 在今日日益浓厚的多元主义文化氛围之中,尤其是在美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历史日益成为“显学”的情况下,这种史观越来越不合时宜。 ?李剑鸣的《美国的奠基时代 1585--1775》(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通过对美国历史的考察,根据美国历史发展的特点,把这段时期的历史准确概括为“美国的奠基时代”。认为,“诚然,如果把这个时期全看成是美国建国的准备阶段,就不免有历史目的论的嫌疑;但美国独立后的历史发展,则确实是以这个时期为基础的。 这在这种意义上,可以将这段时期史为美国的奠基时代。” ?通过考察早期美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李剑鸣教授认为,经

美国两次革命

学习目标:1、能说出两次革命的原因、领导人、重要事件等 2、能分析革命胜利的原因及革命的性质。 3、学习领导人的优秀品质学习重点:独立战争的经过难点:分析胜利原因及战争的性质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填写提纲。 原因: 导火线: 爆发: 建军: 独立: 经过转折: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 承认: 成立政府: 性质: 意义: 1、原因: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的矛盾。 北方:_____________经济 南方:__________________经济 2、焦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火线: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南北战争4、过程: 开始:_____挑起内战,北方失利(1861年) 转折:颁布____________扭转战局(1862) 结束:_____胜利,美国恢复统一(1865年)

5、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 6意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点问题:1、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是指那两次?从起因、性质、作用比较他们有何异同?两个领导人是谁?他们为何值得美国人尊敬?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 2、分别指出美、英、法三国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前所面临的国内严重问题,并说明他们各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9世纪中期美国、日本和沙俄又面临什么主要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产生的作用有何共同之处? 三、中考链接 【10年】25.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有关美国南北战争的影视情节与历史小实不相符的是 a.1861年“南部联盟”率先挑起内战b.战争结果是北方取得胜利 c.林肯在战争结束前夕遭刺杀身亡d.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1年】41.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有一部宪法根据三权分立的原则把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这部宪法是a.《拿破仑法典》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c.《权利法案》d.1787年宪法 【11年】48.“美国南北战争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一障碍是a.英国殖民统治b黑人奴隶制度c.封建统治d.外敌入侵 【12年】44.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具有黑人血统的总统。黑人在美国成为自由人和国家公民始于下列哪位总统任职内?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杜鲁门 【09年】20.大型电视记录片《大国的崛起》风靡全国,美国的崛起尤其引人注目。结合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是美国拉什莫尔山雕刻的美国四位前总统的巨大头像,他们分别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和罗斯福,这四位总统都在美国历史上做出了杰出贡献。这四座巨人头像与山峰浑然一体,雄伟壮观,生动地反映了四位伟人的性格和特征。 (1)请分别写出华盛顿和林肯的最主要贡献。 华盛顿:。 林肯:。 材料二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材料三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

美国革命与“三个代表”

美国革命与“三个代表” 程映虹   北美殖民地为什么要求独立?记得多年前在国内时无论是学还是教世界史,都是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具体到北美当时的情况,这三大时代潮是对英国强加在北美的各种新税收(印花税,糖税,茶税等等)的不满。换句话说,更深更大的历史矛盾的具体表现,如果没有那些税收,这个历史矛盾也会以其它形 但是如果你问美国学生这个问题,我敢保证十个中有九个会毫不迟疑直截了当我开始和美国学生打交道时,我期待的是上面那个更高屋建瓴的回答。在我的下意但表示你有理论思维,而且作为美国人,这样回答才显示出美国革命伟大的世界历如果美国人问我中国1949年的革命是怎么回事时,我会从鸦片战争说起,向他解释么回事,再从五四运动一路说下来,告诉他们中国人民是如何苦难深重,所以非革被压迫人民树立了榜样。从中不但看出中国革命是必然的,而且在世界历史上是了 但在这一点上美国学生似乎就是让人失望。在我记忆所及,几乎没有人以“独命”、“主权”这些大话开头,更没有“历史潮流”之类。说来说去就是这个税那焦。实在逼急了,他们才冒出一句听上去深奥一点的引文,叫“没有代表权就没不有些人会说“没有代表权却要纳税就是暴政”。 这就是了。问了半天才把“革命”引出来,因为有“暴政”在这里,总算和“系上了。但为什么美国学生不从一开始就建立一个“经济剥削”的框架,然后把“个“压迫引起革命”的框架中分析,而是把“代表权”看作是更深的根源呢?

原来,美国人其实认为纳税并不错,那怕多交一点,那怕交了以后政府 不一定构成革命的理由。真正有问题的不是多交了一点税,而是在决定征税这件事而人民没有参与权是因为人民没有他们选出的代表在国会中参与征税问题的讨论和是合理的,只要征税的决定过程没有经过选民那怕是间接的同意,那就是非法的。 北美人民的这个“没有代表权就不纳税”的观念并不是他们自己发明的,而是的,英国人本来也是基本遵守这个规矩的。17世纪下半期英国之所以发生革命,就税。而革命后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其重要制度之一就是把征税权交给国会下院是由各选区选出的。因此,民主制度和征税就联系上了。 但问题是北美作为殖民地在英国国会下院中并没有代表,而北美殖民地的治理地选出的地方议会来进行的,并没有耗费英国政府的财政。英国政府对这个情况本以在1756年以前没有在北美以帝国名义征收谈得上是负担的税收。殖民地如果要征会决定,用于本殖民地的开销。英国在殖民地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控制北美的进出口出口都只能通过英国港口,英国从中收取关税。北美殖民地人民对此当然不满,但收了是用来保护殖民地对抗外部殖民强权(主要是法国和西班牙)的,这是站得住的也还可以通过走私偷税,所以双方相安无事。 但从1756到1763年,英国和法国打了著名的7年战争,主要战场在印度和北美。胜,建立了海上霸权,开始了所谓英帝国。但战争也掏空了英国的财政,所以战后以英国国会通过法案的形式在北美大额征税。在英国看来,7年战争保护了北美殖民地扩展了殖民地的领土,北美臣民多付一点税又算什么。但北美人民说他们也参与贡献,因此不仅仅是受惠者;更重要的是,他们说自己和英国本土居民不一样,他代表,而英帝国的征税权就在英国国会下院由选民选出的代表手中,所以根据英国

美国崛起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美国崛起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美国崛起的原因很多样,政治制度的独特与先进性,邻国不具有威胁和限制性,但这些都直接导致了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所以我认为经济的发展是美国崛起的最直接的原因。而经济的发展有赖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美国先进的经济体制。 美国早期完全奉行自由资本主主义,资源全部是市场调控,经济发展较快,直到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崩溃,大萧条,美国吸取教训,加强了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健全了经济体制(罗斯福新政)。 第二次工业革命 首先从工业革命开始说起,美国没有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40年代开始在欧洲进行),却搭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末班车(19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完全奉行自由资本主主义,资源全部是市场调控,经济发展较快,到了19世界末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居世界首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美国采用最新技术和设备,经济高速发展,19世纪末,工业生产跃居世界第一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逐渐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一、南北战争后,政治的统一和稳定、联邦政府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为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经济的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861~1865年,美国的南北战争彻底埋葬了腐朽落后的种植园奴隶制,解放了生产力,消除了南北对峙,巩固了统一。同时,联邦政府还实行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措施。如实行保护关税政策,改革金融和货币制度等。这些为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经济的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美国工业跳跃式发展和企业的大型化、集中化,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19世纪70年代后,美国进入经济的迅速发展时期。由于美国工业起步晚、企业规模大、技术设备新、竞争力强、重工业发达,工业的地区分布也比较集中,因此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资本和生产集中得极为迅速,美国企业日益向大型化、集中化发展。1887~1897年,美国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金的大公司有86个,其中二十几个大公司分别垄断了各自所在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同时,这些垄断组织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垄断性大企业对技术革命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三、19世纪下半期,美国对西部边疆的开发和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

美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美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The ways of history are so intricate and the motivations of human actions so complex that it is always hazardous to attempt to represent events covering a number of years, a multiplicity of persons, and distant localities as the expression of one intellectual or social movement; yet the historical process which culminated in the ascent of Thomas Jefferson to the presidency can be regarded as the outstanding example not only of the birth of a new way of life but of nationalism as a new way of life.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represents the link betwee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in which modern England became conscious of itself, and the awakening of modern Europe at the end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It may seem strange that the march of history should have had to cross the Atlantic Ocean, but only in the North American colonies could a struggle for civic liberty lead also to the foundation of a new nation. Here, in the popular rising against a "tyrannical" government, the fruits were more than the securing of a freer constitution. They included the growth of a nation born in liberty by the will of the people, not from the roots of common descent, a geographic entity, or the ambitions of king or dynasty. With

谈谈你对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看法

2010 —2011 学年第2学期广东工业大学公选课平时作业 答: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主要包括两个重要阶段,一个方面是美国的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大英帝国的统治,成为了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也从一个殖民地国家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国家。为美国未来的发展以致到现在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一个阶段则是南北战争。它废除了奴隶制度,解放了大批的黑人奴隶,使之成为一个正常的拥有各项权利的具有独立人格的公民,而不是一个连自身都无法掌握的,大地主手中的物品。南北战争使美国摆脱了束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它的胜利,给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打开了一个缺口,为殖民地民族解放战争树立了范例。独立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创造了美利坚合众国,同时又铲除了殖民时期封建残余的长子继承法、续嗣限定法和代役税,契约奴制也基本上废除。从而解放了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宽广的道路。正如列宁所说:“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可以说,没有克莱星顿的枪声,没有波士顿人民的反抗,就没有现在的美国,没有这个住在了世界将近半个世界的美国。 儿美国的南北战争,使美国摆脱了宗族歧视,使有色人种能真正地成为一个人,一个拥有正当权利和完整人格的社会的一份子。同时,也使其他非欧裔的移民得到了他们应有的权利,真正使美国成为了一个melt pot而不是salad bowl。令美国成为了一个世界顶尖人才的集散地,也正是他们在南北战争中简历的独特文化,使美国能吸引如此众多和培养众多的顶尖人才。那种兼容并蓄的文化底蕴(虽然时间很短暂)足以令世界各国羡慕不已。 正式基于这些原因,我认为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和影响,是美国高速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也使他们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的基础。

美国革命的历史意义.doc

美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the ways of history are so intricate and the motivations of human actions so complex that it is always hazardous to attempt to represent events covering a number of years, a multiplicity of persons, and distant localities as the expression of one intellectual or social movement; yet the historical process which culminated in the ascent of thomas jefferson to the presidency can be regarded as the outstanding example not only of the birth of a new way of life but of nationalism as a new way of life.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represents the link betwee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in which modern england became conscious of itself, and the awakening of modern europe at the end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it may seem strange that the march of history should have had to cross the atlantic ocean, but only in the north american colonies could a struggle for civic liberty lead also to the foundation of a new nation. here, in the popular rising against a “tyrannical” government, the fruits were more than the securing of a freer constitution. they included the growth of a nation born in liberty by the will of the people, not from the roots of common descent, a geographic entity, or the ambitions of king or dynasty. with the american n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a nation was born, not in the dim past of history but before the eyes of the whole world.

美国革命(American Revolution)

美国革命(American Revolution)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was not a sudden and violent overturning of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framework, such as later occurred in France and Russia, when both were already independent nations.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ushered in, but they were not breathtaking. What happened was accelerated evolution rather than outright revolution. During the conflict itself people went on working and praying, marrying and playing. Most of them were not seriously disturbed by the actual fighting, and many of the more isolated communities scarcely knew that a war was on. America‘s War of Independence heralded the birth of three modern nations. One was Canada, which received its first large influx of English-speaking population from the thousands of loyalists who fled ther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other was Australia, which became a penal colony now that America was no longer available for prisoners and debtors. The third newcomer-the United States-based itself squarely on republican principles. Yet even the political overturn was not so revolutionary as one might suppose. In some states, notably Connecticut and Rhode Island, the war largely ratified a colonial self-rule already existing. British officials,

美国革命

美国革命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特点 1607年,伦敦公司依据国王“特许状”在詹姆斯河口建立詹姆斯城,揭开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的序幕。至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13个殖民地。 经济成分 北部资本主义制度:虽然只是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阶段,但代表发展方向。 中部半封建的租佃制:移植自英国,与大土地所有制联系。通过《长子继承法》、《限定嗣续法》维护大土地所有制。由于殖民地有广阔的未开垦土地,占地容易,所以在北部、中部盛行农民小土地所有制。但农民生产受到大商人的控制、盘剥。 白人契约奴、黑人奴隶制:白人契约奴非终身,按契约规定服劳役后即可获得自由。黑人奴隶为终身。 英王统治机构 王家殖民地:英王派总督直接统治。 业主殖民地:由业主任命总督,经英王批准。 自治殖民地:殖民地有产者选出总督,经英王批准。 由于王家殖民地占据了13个殖民地中的8个,因此英王直接控制了多数殖民地。 殖民地民主因素 1.拥有比较民主化的议会:选民比英国选民更广,选区制度更合理。议会具有反抗性,始终与总督斗争。 2.经济生活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民主。只要劳动,就能致富,贫富差距小。 3.不存在传统封建特权,没有等级制度。贵族的形成不靠封建君主的封赠,而是靠经济力量,靠个人能力。 4.北美殖民地特别是英格兰地区,盛行地方自治。 上述特点决定了北美殖民地具有牢固的民主传统,人民极其珍视民主与自由。 宗教状况 1.宗教分布:北部清教徒,南方国教徒,中部各教派混居。 2.宗教组织:北方清教徒“公理会”,南方国教徒“圣公会”,殖民当局与上层集团“官方教会”。教会强迫本地区人民信仰各自教派,并进行宗教迫害。 为争取信仰自由,反抗宗教压迫,殖民地人民进行了长期斗争。最终引发了18世纪30~40年代的大觉醒运动。该运动是一场大规模反对宗教专制,争取信仰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发起者针对宗教压迫的精神支柱——官方教会教义,以“灵魂自由”为口号,鼓吹民主平等、信仰自由、人民主权和反暴政的革命思想。运动虽然没有冲垮官方教会,群众的觉悟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民主意识进一步加强。 革命前殖民地的经济、社会、思想状况 一、殖民地与英国的经济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