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导火线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导火线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导火线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导火线

考点: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导火线

1.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

(1)美洲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

(2)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

开始时间与位置: 17世纪初,英国人开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殖民地。

殖民地数量:一百多年以后,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已经有13个。

殖民地的居民和贡献:这些殖民地的居民除英国移民、印第安人外,还有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以及非洲来的黑人奴隶。这些殖民地居民共同劳动,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3)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拓展点)

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如造船业)比较发达;中部盛产粮食(如小麦、玉米)远销欧洲市场;南部种植园盛行(如稻米、烟草、棉花),黑人奴隶是种植园的主要劳动力。

2.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

(1)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作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2)北美殖民地人民强烈不满,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3.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4.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导火线(直接原因):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易错微析

1.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居民易错:

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居民包括美洲土著印第安人、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非洲黑人奴隶。

2.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个数易错:

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个数是13个,分布在北大西洋沿岸。

3.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易错:

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而不是封建专制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例题1 毛主席曾经说:“华盛顿.杰裴逊之所以举行反英革命,是因为英国人压迫和剥削美国人。”据此我们判断.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君主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奴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国家分裂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所以此题选D。

例题2 下图是美国国旗“星条旗”,数一数上面的横条,我们可以知道美国最初宣告独立的州有()

A.12个

B.13个

C.50个

D.30个

答案:B

解析:北美独立战争是由英国在美洲建立的13块殖民地人民进行的,所以最初宣告独立的州就有13个,故选B。

1.美洲的土著居民是指()

A.印第安人

B.黑人

C.葡萄牙人

D.英国人

2.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是()

A.第一届大陆会议的召开

B.来克星顿的抢声

C.第二届大陆会议的召开

D.波士顿倾茶事件

3.波士顿倾茶事件主要反映了北美人民()

A.对东印度公司的强烈不满

B.对英国殖民政策的强烈不满

C.民主意识的日趋增强

D.建立独立共和国的强烈要求

4.“如果没有英国的殖民统治.就不会有美国的诞生。”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没有英国就没有美国

B.英国的殖民压迫为美国的诞生提供了经济条件

C.英国的殖民压迫迫使美国人民发动了独立战争

D.建立一个独立的美国是英国加强殖民统治的措施

5.北美殖民地中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地区在()

A.东部

B.南部

C.西部

D.北部

1.A解析:美洲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

2.D 解析: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是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故选D。

3.B 解析:波士顿倾茶事件主要反映了北美人民,对英国殖民政策的强烈不满,故选B。

4.C 解析: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故选C。

5.D 解析:北美殖民地中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地区在北部,故选D。

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综述风云变幻的80年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B商业经济C工业经济D个体经济 2、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 A封建宗法制度B族权和政权相结合C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封建等级制度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A《望厦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虎门条约》 4、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 A19世纪30年代B19世纪四五十年代C19世纪六七十年代D19世纪80年代 5、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的目的是() A帮助落后国家发展经济B保证东方国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 C让东方国家成为自己经济上、政治上的附庸D进行探险 二、多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 A争取民族独立B争取人民解放C实现工业化D实现人民富裕E实现国家富强 2、控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包括() A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B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C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D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魏源B龚自珍C林则徐D黄爵滋 2、鸦片战争前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是() A地主经济B皇权经济C自然经济D手工业经济 3、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 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4、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清政府的屈服求和B军事指挥的失误 C战争准备的不充分D腐朽的封建主义同新兴的资本主义相对抗 5、《马关条约》的签订对欧美列强最直接的影响是() A改变了列强的侵华方式B改变了列强在华力量的对比 C加强了列强联合对日的决心D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6、由私人投资创办的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 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C戊戌变法期间D清末“新政”期间 7、清政府在19世纪设立的办理外交、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外务部B洋务局C总理衙门D同文馆 8、鸦片战争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B削弱清朝军队战斗力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D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9、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根本的变化是()

五四运动题目

五四的由来: 五四青年节,为民国初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节日,是为纪念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而设立的。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1949年12月,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五四的内容: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其中5月4日当天,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并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随后,军警给予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件。 但结果,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上签字。最终,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在1919年6月28日还是签订了《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其根本原因是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五四的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深入工人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 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1.五四运动是一场以什么为主的群体发动? A.青年学生 B.广大群众 C.市民 D.工商人士 2.五四运动发动的时间是? 1919年5月4日, 3.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什么的爱国运动? A.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B.资本主义,封建主义 C.帝国主义,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帝国

美国独立战争1

美国独立战争 The Am erican Revolutionary War (1775–1783), also som etim es known as the Am 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 began as a war between the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thirteen united form er British colonies in North Am erica, and concluded in a global war between several European great powers. The war was the culm ination of the politi cal Am erican Revolution, whereby the colonists rejected the right of the Parliam ent of Great Britain to govern them without representation, claim ing that this violated the Rights of Englishm en. In 1775, revolutionaries gained control of each of the thirteen colonial governm ents, set up the 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 and form ed a Continental Arm y. Petitions to the king to intervene with the parliam ent for them resulted in Congress being declared traitors and the states in rebellion the following year. The Am ericans responded by form ally declaring in 1776 their independence as a new natio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 erica, claim ing sovereignty and rejecting any allegiance to the British m onarchy. Although France had been providing supplies, am m unition and weapons to the rebels beginning in 1776, the Continentals' capture of a British arm y in 1777 led France to form ally enter the war on the sid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early 1778, which evened the m ilitary strength with Britain. Spain and the Dutch Republic –French allies –also went to war with Britain over the nex t two years. Throughout the war, the British were able to use their naval superiority to capture and occupy coastal cities, but control of the countryside (where 90% of the population lived) largely eluded them because of the relatively sm all size of their land arm y. French involvem ent proved decisive, with a French naval vi ctory in the Chesapeake leading at Yorktown in 1781 to the surrender of a second British arm y. In 1783, the Treaty of Paris ended the war and recognized the sovereignty of the Uni ted States over the territory bounded by what is now Canada to the north, Florida to the south, and the Mississippi River to the west.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三章辛亥革命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标记孙中山与兴中会的建立 【知识解读】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1895年春,在香港建立起兴中会总部,规定革命目标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檀香山兴中会的创建和香港兴中会总部的成立,标志着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基本形成,从此他鉴定地走上了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革命道路。 标记中国同盟会 【知识解读】1905年8月20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东京成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领会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 【知识解读】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之为三民主义。其基本内容为: (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要是革命推翻清王朝,改变其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实现中国的独立。 (2)民权主义,即“创立民主”,也就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其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就是通过涨价归公和照原

价收买的办法,逐步剥夺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实现土地的国有化,国家可以利用全国地产收入来发展经济。 领会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知识解读】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明显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个知识分子群是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兴学堂、派留学生而逐渐形成的。他们接触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深感到民族危难的加深,在群众斗争的推动下,走向了清政府的对立面,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简单运用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知识解读】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同时也使国人对清政府更加失望,国内要求变革的呼声日渐高涨。这表明《辛丑条约》后,一方面是帝国主义列强加紧控制和争夺中国,一方面是清政府甘心充当帝国主义的走狗,致使中国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清末“新政”涉及面很宽。一是改革官制,整顿吏治,1901年7月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部门;二是改革兵制,训练新军,各省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使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发生了在本质上有别于过去八十余年的一切革命运动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一批受十月革命影响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成为运动的指导力量,五四运动因而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在这个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烬美、邓恩铭、李达等代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从此诞生了。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90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运动。它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现实,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研究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研究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离不开研究五四运动。(一)五四运动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是区别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标志。“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作为五四运动的参加者和以后中国革命的领导者,毛泽东对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有过精辟的分析。他认为:“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的运动。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五四运动造就了一大批为民族为国家利益而奋斗的先进的知识分子;中国工人阶级为声援青年学生,也正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并发挥重大作用。所以,“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又准备了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五四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的政治辩论及其意义

?专题论文?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的 政治辩论及其意义 李剑鸣 提 要:独立战争爆发前十余年间,北美殖民地人士针对英国的“新殖民地 政策”展开激烈辩论,阐述殖民地反对英国政策的理由和依据,辩论从伸张殖民地居民的权利开始,逐步发展到否认英国对北美的宗主权,为谋求独立制造思想舆论,为进行革命寻找理论根据。通过这场辩论,北美居民对殖民地的地位和命运的认识更为清醒,维护自由和争取独立的信念逐渐明确,《独立宣言》的理论思路和逻辑框架已具雏形;欧洲的政治哲学在辩论中转化为北美民众的常识,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国政治自由主义。 关键词:新殖民地政策 政治辩论 自由 权利 常识化 七年战争结束以后,英国政府谋求强化对北美13个殖民地的管理和控制,却最终导致殖民地和母国彻底决裂,殖民地居民在对英国的政策进行抵制的同时,针对这些政策及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形成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政治大辩论①。这场政治辩论在美国历史上乃是一大公案,涉及美国革命的起源和性质、美国政治思想传统的形成及特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历来颇受历史学家的关注②;但在不断的阐释和评说中,许多问题的本来意义受到了遮蔽。国内有关论著对于这场辩论大多略而不论,或偶有涉及者,亦言不及义。本文试图从美国早期社会和政治的变动着眼,通过梳理辩论的话语及其“语境”,以解析其历史内涵,诠释其本来意义。 ? 37?①②研究这场政治辩论的代表著作有Clinton Rossiter ,Seedtime of the Republic :The Origin of the A merican T radition of Political L iberty ,New Y ork ,1953;Bernard Bailyn ,The Ideological Origins of the A merican Revolution ,Cambridge ,Mass.,1967;H.Trevor Colbourn ,The L am p of Ex perience :W hig History and the Intellectual Origins of the A merican History ,New Y ork ,1974;G ordon Wood ,The Creation of the A merican Republic ,1776—1787,New Y ork ,1972,Chapter 1;John Philip Reid ,The Concept of L iberty in the A ge of A merican Revolution ,Chicago ,1988;J. C. D.Clark ,The L anguage of L iberty 1660—1832:Political Discourse and Social Dynamics in the A nglo 2A merican World ,Cambridge ,England ,1994等。 美国有关论著多将这场辩论称作“宪政辩论”,本文以“政治辩论”名之,以其更能全面地涵盖所涉及的内容。

五四运动复习题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同步测试 一、填空题. 1、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是。 2、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于年,地点是,后转移到。 3、五四爱国运动的前期的主力是,后期的主力是。 4、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的反对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革命的开始。 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 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的时间是,地点最初是在,后转移到举行。 7、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有、、 等13人,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8、中共一大中通过了党的奋斗目标是,,。 9、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 10、中共一大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为中央局书记。 11、中国共产党是的先锋队。 12、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的利益,还代表着的利益;它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了。 13、在五四爱国运动中,参加斗争起到了巨大作用。使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 14、在中共一大召开时中国共产党的人数有人。 15、1919年6月以后,五四运动的主力转化为。 16、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最能集中的反映其性质的运动口号是。 1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 18、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中央领导人是。 19、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 20、把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21、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起的是作用。 2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2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是在上。 二、列举题 1、列举领导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人。 2、列举陈独秀和李大钊都参与领导了哪些运动?

美国的独立战争教案

美国的独立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英国 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压制。第一届大陆会议。来克星顿之战。第二届大陆会议。华盛顿。《独立宣言》。萨拉托加战役。约克镇战役。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美国独立战争是以弱胜强的战争。通过作战双方力量的对比,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认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取历史情境设置的办法对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原因进行探讨。将全班分成两大阵营分别代表美英双方。站在本方立场上总结得失。为活跃气氛可以选出两方的统帅整理本方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美国独立战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战争;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战争的结果,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对欧美的革命特别是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二、地位分析: 美国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综合国力强大。它为什么能够在短短200多年的时间内有如此迅速的发展。要找到答案,就需要从美国的起点入手。而独立战争正是美国的起点极大地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当时大的历史环境看,美国独立战争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重点分析: 北美独立战争的起因。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所不同。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阻挠,而是受到外来势力英国的压制。这是美国独立战争区别于英国和法国的重要特点。了解它就可以理解美国独立战争为什么具有双重性质。对于把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亦有很大帮助。 难点分析: 种植园经济的性质。种植园虽然是用黑人奴隶劳动但种植园进行的是商品生产,生产的直接目的是面向市场,它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不明确这一条就无法理解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为什么在这一时期的反英斗争中能够达成一致。当然这两种经济形式的巨大差异又为日后的美国内战打下伏笔。 三、重点:北美独立战争的起因

袁世凯的统治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案”和“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和“二十一条”及“五九国耻”,护国运动等。 2、能力方面: (1)从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和“二次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中,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2)通过相关历史材料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把握信息,正确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学习本节知识,关键是要抓住两条基本线索进行分析:一是袁世凯对内建立和渐次加强独裁统治,乃至于复避帝制和对外卖国的种种倒行逆施;二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而展开的一系列斗争。而且要从总体上认识到,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辛亥革命的“余波”,突出特征是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复辟的斗争。由于线索清晰,我们学习时可按两个方面分析,以做到一目了然。 2、袁世凯的统治可分为破坏民主共和与独裁称帝两个时期。革命党人的斗争可分为三种方式、三个阶段:(1)运用法律手段(《临时约法》);(2)采用改党政治手段(宗教仁议会斗争);(3)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3、学习时,要系统地掌握本节重大事件的经过,更重要的是,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观察。主要分析和解决两个问题,即:袁世凯为什么得以实现其专制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其帝制又为什么迅速垮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围绕民主共和展开的斗争,让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任何专制、独裁、复辟的行为都是倒行逆施,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 2、辛亥革命,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学生认识到: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共和国的愿望未能实现。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2、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对袁世凯及梁启超等历史人物的评价。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美国独立战争》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20课美国独立战争 教学目标 1、知道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爆发与结果,第二届1776年通过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独立;了解华盛顿的功绩及其历史地位;理解《1787年宪法》的历史地位及其基本原则。 2、学习运用图表形式归纳整理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过程。 3、通过学习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事迹,感受其爱国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国独立战争的基本发展线索。 难点:美国取得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自由女神像图片。图中雕像是哪个国家的象征?2、它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回答:(美国,象征独立、自由。) 一、克星敦枪声 1、背景: 1)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和发展 英国在北美殖民开始于17世纪初,到18世纪30年代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其中绝大多数处于英王直接或间接控制之下。 2)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出示一段材料,请同学从中汲取信息,思考美利坚民族形成的要素有哪些?共同的地域、共同的语言和文化、统一的国内市场。 3)启蒙思想的传播 随着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启蒙思想的传播,北美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这是促使北美人民去进行民族独立战争的内在动力。 4)英国的殖民压迫和北美人民的反抗 出示材料,从总知道英国殖民者对殖民地人民的压迫:不准殖民地人民向阿巴拉契亚以西迁移,禁止殖民地发行纸币,颁布《印花税法》以强行征税。 思考: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英国的殖民压迫政策与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之间产生了严重的矛盾,遭到北美人民的激烈反抗这是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发动“波士顿倾茶事件”;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列克星敦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 二、独立宣言 1、独立宣言 教科书第107-108页《独立宣言》一目内容。 史料: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的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 以及的权力。阅读材料:思考1)宣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宣言的发表有何意义?2)该宣言体现了法国哪位启蒙思想家的什么思想? 2、独立战争的过程 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美国独立战争基本线索。(1775年打响列克星敦枪声(开始)--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转折点)--约克镇胜利(结束)。) 引导学生从国际地位、经济、军事等方面对英美双方的实力进行对比。提出问题:从战略、战术等方面分析处于劣势的美国为什么能在独立战争中取胜?通过双方实力对比得出:英国强大,美国弱小。 战略:内部充分发动民众力量(民兵)外部成功取得法、荷等国支持、孤立英国。 战术:发挥本土作战优势,以少胜多,华盛顿军事指挥正确。 三、一七八七年宪法

专题六、军阀政治:民国初年的政局与社会

专题六、军阀政治:民国初年的政局与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北洋军阀的性质是代表( A )阶级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 A.地主买办 B.地主 C.民族资产阶级 D.小资产阶级 2.北洋军阀的主要靠山是( B )。 A.地主阶级 B.买办阶级 C.资产阶级 D.外国帝国主义 3. 宋教仁被刺案成为( C )的导火线。 A.护法运动B.护国运动C.二次革命 D.云南独立 4. 1915年5月,为了让日本支持其复辟帝制,袁世凯竟然接受日本强加给中国的( A )。 A.二十一条B.西原借款 C.善后大借款D.中日友好盟约 5.1917年6月,带领“辫子军”北上,拥护溥仪复辟的人是( D )。 A.袁世凯B.段祺瑞 C.冯国璋 D.张勋 6.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 C ),坚持反袁武装斗争。 A.国民党 B.中国国民党 C.中华革命党D.三民主义青年团 7. 张勋复辟失败后,孙中山为恢复《临时约法》,团结西南军阀掀起了( B )。 A.护国运动B.护法运动 C.二次革命 D.肇和军舰起义8.1912年8月,宋教仁为推行政党政治和建立责任内阁制,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党派在北京组成( C )。 A.中华革命党 B.国民党 C.统一共和党 D.国民共进会 9.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 ( B )。 A.革命党人军队不足 B.国民党力量涣散 C.袁世凯军队强大 D.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10.1915年,( C )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1.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D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2.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C )。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C.“二十一条” D.出让川汉、粤汉铁路 13.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社会根源是( A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军阀拥有武装 C.帝国主义扶植军阀 D.军阀派系之间的矛盾 14.袁世凯死后,英美帝国主义扶植的军阀主要有( A )。 ①直系②皖系③奉系④滇系⑤桂系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⑤ D. ②③ 15.“府院之争”中,美国支持黎元洪反对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 D )。 A.加强中立国力量 B.抵制皖系势力 C.扶植黎元洪当总统 D.防止日本独霸中国 16.1917年孙中山针对( D )指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并举起“护法”旗帜 A.黎元洪 B.张勋 C.张作霖 D.段祺瑞 17.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是( C )。 A.二次革命的失败 B.护国运动的失败 C.护法运动的失败 D.保路风潮的失败 二、多项选择题 1.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推翻以下北洋军阀的统治( ACD )。 A.吴佩孚 B.曹锟 C.孙传芳 D.张作霖 2.1913年到1917年期间,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革命斗争有( ABC )。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第一次护法运动 D.黄花岗起义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

烧掉赵家楼的学生游行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各界人士给予关注和支持,抗议逮捕学生,北京军阀政府颁布严禁抗议公告,大总统徐世昌下令镇压。但是,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1919年5月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1919年5月14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和工人也给予支持。1919年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并向各省的省议会、教育会、工会、商会、农会、学校、报馆发出罢课宣言。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原等地学生,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五四”发生以后,作为点燃五四之火的大总统徐世昌也与教育总长傅增湘等人在总统府密议,最终讨论的结果是对学生运动不应操之过急,而要采取怀柔、软化政策[6]。1919年 五四反帝爱国运动 6月,由于学生影响不断扩大,《五七日刊》和学生组织宣传,学生抗议不断遭到镇压。1919年6月3日,北京数以千计的学生涌向街道,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被军警逮捕170多人。学校附近驻扎著大批军警,戒备森严。1919年6月4日,逮捕学生800余人,此间引发了新一轮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919年6月23日,由阮真主编的《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创刊,发行所设在门帘桥省教育分会事务所内。张闻天,沈泽民(茅盾之弟)为编辑科科员,是该报的主要撰稿人之一。该刊及时报道南京、江苏及全国学生反帝爱国运动的情况;围绕如何“改良社会”这一中心问题,抨击日本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批判旧制度、旧道德、旧思想、旧习惯,宣传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并介绍各种新思潮(该刊连续出版了70号,至9月11日停刊)。阮真在该刊最后一期的《编辑科经过报告》中这样写道:“……真(阮真)于发表来稿,重思想不重文字,尤以改良社会及改良教育为救国初步之方针,此本刊之微意也。”[8] 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的作用即在于启蒙。新文学的先驱们注重将文学作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新青年》“随感录”几乎都是批评人生。鲁迅提出要用文学去揭示社会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促进国民性的改造,《呐喊》、《彷徨》即贯穿着清醒的现实主义理性批判意识,问题小说即是理性讨论显得浅露的艺术表述。创造社作家的作品也以独特的方法表达着社会人生的探索与思考。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 1、背景---经济: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 民族: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形成民族意识觉醒 政治:英国对北美殖民地实行高压政策 思想:启蒙思想提供锐利的思想武器 2、原因,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直接原因 -------,波士顿清查事件 3、革命任务,一是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二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 家 4、过程:开始标志---------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 建军------1775年第2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会议,一致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的华盛顿任总司令 建国-------1776年7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扭转战局 胜利------1781年约克等战役英军投降美军胜利 结束-------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5、影响,①对美国接受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确立比较民主的资产阶 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②对世界,对欧洲拉丁美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解放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6、性质:双重性-----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实现美利坚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所以美 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此外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国家的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7、《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1)主要内容:宣布人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包括人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追 求幸福的权利。 解除对鹰王的一切隶属关系,正式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2)积极作用: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确立民主建国的原则 宣言所体现的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成为当时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被马克思称为第1个人权宣言 第1个以国家名义表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3)局限性: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事实上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8、1787年宪法 (1)背景:松散的联邦制之下,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 (2)主要内容:分权制衡原则下确立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有选举产生 (3)不足之处: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 (4)地位:是世界上第1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9、启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是国家振兴的政治前提 【易混警示】美国独立战争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最大的区别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具有双重性,革命任务既要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又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温馨提示】美国独立战争没有解决奴隶制问题,使得独立后的美国南、北部朝着两 种不同的经济道路发展,最终导致美国内战的爆发。

五四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白土窑寄宿制学校刘春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从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五四精神,即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的精神,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讲解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2.学法:阅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三、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播放MV《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歌曲。“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一首激情澎湃的青春之歌,让我们不由得想起了98年前的5月4日,青年学子带

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同时也唱出了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五四爱国运动。 (二)新课部分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师:是什么原因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我的1919》,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 (1)、顾维钧是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 (2)、其发言围绕着哪一个问题? (3)、中国人民做出了怎样的回答? 生:基本能回答出来。 教师:指出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山东主权的正义要求被拒绝,和会要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出群情激奋,北洋政府却来电要求代表在合约上签字,更加激起了人民群众的反抗,所以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思考:在一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少年强则国强,因此青少年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生:讨论回答。 教师过渡:五四运动率先起来的是青年学生,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学生代表3000余人,汇集天安门广场示威游行,我们现在来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知识说出五四运动经过。(阶段、口号、时间、主力、中心、形式、结果)

2017-2018学年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案(部编版)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 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 列强宰割的命运。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 约上签字。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的号角——五四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并出示图片: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许多爱国学生。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教师讲述: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出示材料: “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商人罢市 提出:6月份,五四运动的扩大有哪些表现?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特点: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2.教师提问:五四运动得到进一步扩大有哪些原因? 学生回答:陈独秀等人地积极号召、 日本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威胁。 3.教师讲述:面对民族危机,上海工人积极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4.教师提问: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 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的代表拒绝的和约上签字。 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原因:五四运动实现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目标,

美国独立战争有怎样的特点

美国独立战争有怎样的特点 国独立战争持续了八年,领导人是北方资产者和南方的种植园主,其中最著名的人物是乔治;华盛顿,华盛顿也由此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美国独立战争有怎样的特点,希望你喜欢。 第一个特点是这场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斗争。它的革命的领导者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中的资产阶级以及南方的种植园的奴隶主。 第二个特点是这场战争是近代史上第一个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并在最后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运动。殖民地人民在不断的交流中,有了共同的交流语言,产生了民族民主意识。 第三个特点是革命并没有太大的反复性,清楚了封建残余,有利于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美国独立战争中是相对来说比较彻底的,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个特点是这场战争中有多方的外援援助。主要是因为法国与荷兰有殖民地的牵涉,且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第五个特点是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 由于北美殖民地人民都有了发展,且各殖民地人名的经济交流日益密切,有了共同的文化认同,与共同的语言进行交流。美国独立战争的特点具有多方面的表现,对于它的性质也具有双重性的特点,这场战争所具有的特点是在当时内外环境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武器美国独立战争武器主要使用燧发枪、滑膛枪、来复枪、刺刀、马刀、加农炮和榴弹炮。燧发枪是16世纪中叶法国人马汉发明的,它是在转轮火枪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燧发枪去掉了转轮火枪上的发条钢轮,在击锤的钳口处夹了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改造之后的燧发枪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弹速度和子弹的精确度,而且方便实用,成本低,便于大量生产。燧发枪在历史上存在很久,有200年。滑膛枪,是枪管内无膛线的一种枪支。滑膛枪的鼻祖是中国13世纪时的发射子窠的突火枪。现在常见的滑膛枪就是所谓的散弹枪,包括猎枪,运动员用的运动枪和警察用的防爆枪。军队上的军用散弹枪和信号枪也是滑膛枪的一种。 另外,还有来复枪和加农炮,来复枪又称“来福枪”,只要具有枪膛的枪都可以成为来复枪。加农炮则起源于14世纪,由德国人发明的。该炮管较长,发射仰角较小,弹道低平,常用于攻坚战中。英法战争时,因为加农炮威力大,运用大,法军建立了常备炮兵部队和攻城炮兵队。美国独立战争武器还有好多,这些武器因为当时科技水平低,威力比较小。 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1775年,而南北战争则发生在1960年,所以,两次战争从发生时间上来看,就有本质的不同。美国独立战争是由于美国人为了脱离英国人的剥削而发生的战争,此次战争维持了几年时间,最终以美国胜利而告终。不过,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有着关键性的联系,因为美国自从在独立战争以后,就分为了南北两个地区,南方实行的是奴隶制,而北方实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