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 T 417.1-200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部分 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
- 格式:pdf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26
本规范规定了电动汽车系列高压连接器(以下简称连接器)的技术要求、质量保证规定、试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GB/T 18384.3-2015规定的B级电压电路的电动汽车高压连接器。
2.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规范,但提倡使用本规范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凡不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18384.3-2015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GB/T 5095.2-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二部分:一般检查、电连续性和接触电阻测试、绝缘试验和电压应力试验GB/T 5095.3-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3部分:载容流量实验GB/T 5095.5-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5部分:机械负荷和寿命试验GB/T 5095.6-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6部分:气候试验和锡焊试验GB/T 5095.8-1997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8部分:连接器、接触件及引出端的机械试验GB/T 28046.3-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3部分_机械负荷标准GB/T 28046.4-2011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4部分_气候负荷标准GB/T 28046.5-2013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5部分_化学负荷标准GB/T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 2423.1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GB/T 2048-2008 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QC/T 413-2002 汽车电子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417.1-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QC/T 29106-2014 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GB/T 2828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SAE J2223-2-2011 Connections for On-Board Road Vehicle Electrical Wiring Harnesses—Part 2: Tests and General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SAE_J1742-2005Connections_for_High_Voltage_On-Board_Road_Vehicle_Electrical_Wiring_HarnessesSAE USCAR-2-2013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 For Automotive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sLV215-1-2009 Electrical/ Electronic Requirements of HV Connectors3.1 总则连接器应符合本规范所有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JT /T 794— 2011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 车载终端技术要求 GNSS system for operati ngvehicles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vehicle terminals 2011-02-28 发布 2011-05-08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发布JT /T 794— 2011 目次前言 ............................................................................ II 1范围 ................................................................................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1 4 一般要求 ........................................................................... 2 5功能要求 ............................................................................ 3 6性能要求 ........................................................................... 8 7安装要求 .......................................................................... 11 附录A ............................................................................................................................................. 12 刖言本标准按 GB/T 1.1 —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QC/T 707-2004(2004-02-10发布,2004-08-01实施)前言本标准是首次制定的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产品标准。
除参考国外先进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外,其他内容及标准的编辑符合GB/T 1《标准化工作导则》和QC/T 413《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哈尔滨飞奔汽车电器有限公司、鹤壁天海汽车电器有限公司、上海新光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洛茹孝、王来生、钟华光、王荣喜、顾树坚。
QC/T 707-2004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存和保管。
本标准适用于车用中央电气接线盒(以下简称接线盒)。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T 413-2002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417.1-200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连接插头connecting plug接线盒上用来与外部电路进行电连接的电器的导电部分。
3.2 连接插座connecting socket接线盒上用于与继电器插头或片式熔断器连接的、具有一定卡紧力的插座。
3.3 插入力insertion force将继电器、熔断器或标准插片插入接线盒所需的力。
3.4 拔出力withdrawal force将继电器、熔断器或标准插片从接线盒中拔出所需的力。
3.5 桥接片bridge blade在测量电压降时,连接继电器或熔断器拆下后需要导通部位,具有不同形状的一种接线片。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XXX XXXXX—2014通用车载监控终端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eneral vehicle monitor terminals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报批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符号、代号和缩略语 (3)5 一般要求 (3)5.1 终端基本要求 (3)5.2 终端接口要求 (5)5.3 安全接入要求 (6)6 功能要求 (6)6.1 自检 (6)6.2 定位 (7)6.3 通信 (7)6.4 行驶记录 (8)6.5 休眠 (8)6.6 终端管理 (8)6.7 语音报读 (8)6.8 警示 (8)6.9 驾驶员身份 (9)6.10 电子派工单 (9)6.11 车辆故障远程诊断 (9)6.12 监听 (10)6.13 图像监控 (10)6.14 语音通话 (10)6.15 信息展示与查询 (10)6.16 油量监测 (10)6.17 里程统计 (10)6.18 派工单打印 (10)6.19 智能导航 (11)6.20 地理信息管理 (11)6.21 多媒体功能 (11)6.22 二次开发功能 (11)6.23 不同类型车载终端基本功能要求 (11)7 性能要求 (11)7.1 终端性能要求 (11)7.2 扩展设备性能要求 (14)8 包装、运输、储存和安装要求 (15)8.1 包装 (15)8.2 运输 (16)8.3 存储 (16)8.4 终端安装 (16)9 特殊条件要求 (17)附录A(规范性附录)通用车载监控终端功能要求 (18)编制说明 (22)前言为适应国家电网公司统一车辆管理平台系统建设要求,规范通用车载监控终端技术要求,特制订本标准。
精心整理汽车用电器盒企业标准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汽车用电器盒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本规范适用于xxx 公司各种车型。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试验A:试验B:试验FC:试验3、术语3.13.23.33.43.5 3.644.14.2接线盒的外形及安装尺寸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规定。
其中,外电路电气连接不允许采用铆接和焊接。
4.3接线盒的外观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规定。
经环境试验后,不允许出现裂纹、缺损等缺陷;表面不应有明显的颜色改变。
4.4导通性:部件的各引出端的电气连接应符合原理图设计要求,导通率为100%,无断路、短路现象;4.5插拔力:接线盒的插接力和拔出力应符合如下规定:与接线盒相匹配之继电器和保险丝的插接力分别为:50~150N 、16~50N 。
继电器和保险丝插拔10次后允许插接力比规定值下降20%。
在经过10次保险丝更换后,拔出力还应>=13N4.6插片的抗挤压强度应符合表1和表2的规定4.12温度交变:接线盒应经受6h为一个循环,共4个循环的温度交变试验,试验后应符合4.3的规定。
插接力和拔出力允许降低20%;电压降允许增加20%。
4.13湿热试验:部件经QC/T413-1999中3.4条规定的盐雾试验后,应符合4.4、4.7、4.8、4.9条规定。
电压降允许增加20%,插拔力允许降低20%。
4.14盐雾试验:部件经QC/T413-1999中3.5条规定的盐雾试验后,应符合4.4、4.7、4.8、4.9条规定。
电压降允许增加20%。
4.15振动:接线盒应能经受上下、左右、前后三个方向的定频振动试验和上下方向的扫频振动试验;产品经振动试验后,应符合4.3规定;电压降允许增加20%。
4.16互换性:检验接线盒上各零部件的互换性,互换后接线盒的参数及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4.17寿命:接线盒的耐久性试验(带载通风储存),应在环境温度70℃(驾驶室内)、110℃(发动机罩下),并根据不同的产品性能及使用要求,选取相应的负载程序和试验负载进行,共计24h,试验后应符合4.3的规定,电压降允许增加20%。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兼容车载终端技术规范GNSS system for operating vehicle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D compatiblevehicle terminals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二◦一三年一月目次前言..............................................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3.1术语和定义..........................................13.2缩略语...........................................24一般要求 .............................................24.1终端组成............................................24.2外观.............................................34.3铭牌.............................................34.4文字、图形和标志......................................34.5材质.............................................34.6机壳防护.........................................35功能要求 .............................................35.1自检.............................................35.2定位.............................................35.3通信.............................................45.4信息采集.........................................45.5行驶记录.........................................65.6监听.............................................65.7通话.............................................65.8休眠.............................................65.9警示.............................................65.10终端管理..........................................目次75.11人机交互...........................................75.12信息服务...........................................75.13电召服务...........................................75.14多中心接入.........................................85.15车辆故障远程诊断.......................................85.16使用前锁定.........................................85.17自动关闭通信.......................................85.18双向语音通话.......................................85.19不同类型运输车辆终端基本功能要求................................86性能要求 ..............................................86.1整体性能...........................................86.2卫星定位模块........................................86.3无线通讯模块........................................96.4电气性能..........................................96.5环境适应性........................................6.6电磁兼容..........................................116.7抗车辆点火干扰.......................................117安装 .............................................117.1总体要求..........................................117.2终端主机的安装.......................................127.3天线的安装........................................127.4安装布线..........................................127.5外部设备的安装.......................................127.6安装完成后的测试.....................................12附录A (规范性附录)不同类型运输车辆终端基本功能要求 (13)本规范是对JT/T 794-2011《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的补充和完善,与JT/T 794-2011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原3.1.3 连续驾驶时间的定义,并调整为3.1.5 ;——增加了3.1.3 行驶开始时间、3.1.4 行驶结束时间的定义;——修改了功能要求,修改5.2.1 定位功能、5.4.1 驾驶员身份、5.5 行驶记录、5.9 警示、5.10 终端管理、5.11 人机交互、5.12 信息服务、5.14 多中心接入等章节;——修改了功能要求,将原5.15 调整为5.19,将原5.2.2 调整为5.2.3 ;——新增了5.2.2 北斗定位功能、5.4.10 车辆信号采集、5.15 车辆故障远程诊断、5.16 使用前锁定、5.17 自动关闭通信、5.18 双向语音通话等功能要求;——修改了7.2 终端主机的安装;――修改了附录A表A.1不同类型运输车辆终端的基本功能要求。
汽车电线束的检测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c9E9R x1.1规定了检验线束尺寸的标准。
[76mgj!K1.2规定了电线束中所用材料和零部件所符合的性能要求。
!r!Mq~X<=1.3规定了端子与线束的连接方法及连接后应符合的要求。
m ~NWY$oI9[1.4 规定了端子与线束连接点应符合的要求。
M w5 !9@Fc71.5 密封塞在压接时不应损伤。
电线与密封塞之间、密封塞与护套之间不应有目视可见的间隙。
(U dDp"/1.6电线束包扎时,应紧密、均匀,不应松散。
采用保护套管时,无位移和影响电线束弯曲现象。
u ]M Fr 21.7电线束中电线及零部件应正确装配,不应有错位现象,端子在护套中不应脱出。
>a- +7{} ;1.8 电线束中线路导通率为100%,无短路、错路现象。
FW、dHvNX 1.9电线束需要进行耐高、低温、湿度循环变化性能试验;耐振动性能试验;耐盐雾性能试验;耐工业溶剂性能试验等。
A 07 P$3>/W2 线束制作过程中线束与端子压接要满足:QC/T29009-1991 。
常见检查、试验有:9 FLn 7 Y2、1 外观检查:肉眼观察接头表面应整洁、无毛刺和尖角等缺陷;接头应能保证装接到电线或电器上时,不出现断裂或裂纹。
r ; T / 2、2 耐潮试验:在相对湿度为90%~95%,温度为402℃的环境下进行。
试样在耐潮箱中历时100h后,取出并在自然环境下干燥24h后,检查其接触接头必须经受耐潮试验而不破坏其接触可靠性 KE &}*N f[2、3 接头在电线上的接合牢固性试验:在被测接头上用法码或测力计根据线束粗细加规定的静拉力,历时10s后观察之。
{n {} Y、2、4 电压降试验:电压降测定应在完成耐潮试验后进行。
q 5W P >3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束接头应满足:QC T29013-91 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该标准主要规定了蓄电池电线束与电瓶正、负极接线柱连接的接头尺寸规格。
安全标准化法律法规及标准清单(二) 533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自动换档转速或车速试验QC/T76.4-1993534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恒功试验QC/T76.5-1993535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燃料消耗量试验QC/T76.6-1993536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应急转向能力试验QC/T76.7-1993537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行驶平顺性试验QC/T76.8-1993538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空气调节系统性能试验QC/T76.9-1993539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冷却系冷却能力试验QC/T76.10-1993540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使用可靠性试验QC/T76.11-1993541汽车液压制动轮缸技术条件QC/T77-1993542汽车制动系螺旋管QC/T79-1993543汽车制动系尼龙管QC/T80-1993544汽车工业科学技术档案分类表QC/T196-1994545汽车用开关通用技术条件QC/T198-1995546汽车车轮平衡块QC/T199-1995547汽车气制动装置用储气筒技术条件QC/T200-1995548汽车气制动用热塑管接头尺寸QC/T201-1995549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牵引性能试验QC/T202-1995550矿用自卸汽车驾驶室噪声测量方法及限值QC/T203-1995551汽车用普通气弹簧QC/T207-1996552汽车用温度报警器QC/T208-1996553汽车、摩托车用软轴QC/T209-1996554汽车、摩托车仪表术语QC/T213-1996555汽车、摩托车仪表型号编制方法QC/T215-1996556汽车用地毯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QC/T216-1996557汽车用压力报警器QC/T217-1996558汽车用转向管柱上组合开关技术条件QC/T218-1996559汽车用脚踏式变光开关QC/T219-1996560汽车用易熔线QC/T220-1996561自卸汽车通用技术条件QC/T222-1997562自卸汽车性能试验方法QC/T223-1997563汽车内饰材料性能的试验方法QC/T236-1997564汽车驻车制动器性能台架试验方法QC/T237-1997565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QC/T238-1997566汽车无内胎车轮密封性试验方法QC/T241-1997567汽车车轮不平衡量要求及测试方法QC/T242-2004568汽车车轮安装面平面度要求及检验方法QC/T243-2004569压缩天然气汽车专用装置技术条件QC/T245-2002570汽车风窗玻璃电动洗涤器技术条件QC/T246-1997571液化石油气汽车专用装置技术条件QC/T247-2002572汽车化油器性能试验方法QC/T248-1998573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制动性能试验QC/T250-1998574矿用自卸汽车应急转向性能要求QC/T251-1998575专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QC/T252-1998576液化石油气汽车定型试验规程QC/T256-1998577压缩天然气汽车定型试验规程QC/T257-1998578汽车高位制动灯QC/T260-1998579汽车渗碳齿轮金相检验QC/T262-1999580汽车零部件编号规则QC/T265-2004581汽车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一般要求QC/T266-1999 582汽车切削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QC/T267-1999583汽车冷冲压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QC/T268-1999 584汽车铸造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QC/T269-1999585汽车钢模锻造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QC/T270-1999586汽车用铝合金铸件技术条件QC/T272-1999587汽车用锌合金、铝合金、铜合金压铸件技术条件QC/T273-1999 588汽车发动机镶耐磨圈活塞金相标准QC/T275-1999589汽车零件热处理硬度规范QC/T276-1999590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钢带组合油环技术条件QC/T279-1999591汽车发动机主轴瓦及连杆轴瓦技术条件QC/T280-1999592汽车发动机轴瓦铜铅合金金相标准QC/T281-1999593汽车发动机曲轴止推片技术条件QC/T282-1999594汽车发动机镶耐磨圈活塞技术条件QC/T283-1999595汽车摩托车发动机球墨铸铁活塞环金相标准QC/T284-1999596汽车燃油滤清器纸质滤芯尺寸规格QC/T287-1999597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技术条件QC/T288.1-2001598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试验方法QC/T288.2-2001599汽车发动机机油泵技术条件QC/T289-2001600汽车机械式分动器性能要求QC/T291-1999601汽车机械式分动器台架试验方法QC/T292-1999602汽车半轴台架试验方法QC/T293-1999603汽车半轴技术条件QC/T294-1999604用球带尺检验汽车轮辋标定直径的检验方法QC/T296-1999605汽车轮辋检验用球带尺QC/T297-1999606汽车动力转向油泵技术条件QC/T299-2000607汽车动力转向动力缸技术条件QC/T301-1999608汽车动力转向动力缸台架试验方法QC/T302-1999609汽车动力转向油罐技术条件QC/T303-1999610汽车转向拉杆接头总成台架试验方法QC/T304-1999611汽车动力转向控制阀总成技术条件QC/T305-1999612汽车动力转向控制阀总成台架试验方法QC/T306-1999613汽车液压制动主缸技术条件QC/T311-1999614汽车行车制动器疲劳强度台架试验方法QC/T316-1999615自卸汽车取力器技术条件QC/T319-1999616汽车门锁QC/T323-1999617汽车燃油空气加热器QC/T324-2000618汽车标准件产品编号规则QC/T326-1999619汽车用球头接头QC/T327-1999620汽车用螺杆式球销QC/T328-1999621汽车用球销球座QC/T329-1999622汽车用簧片螺母QC/T330-1999623汽车车轮螺母法兰球面螺母QC/T354-1999624汽车车轮螺母锥面螺母QC/T355-1999625汽车车轮螺母球面螺母QC/T356-1999626汽车车轮螺内螺母QC/T357-1999627汽车用轴套技术条件QC/T409-1999628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413-2002629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QC/T414-1999630汽车用点烟器技术条件QC/T415-199963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QC/T417.1-2001 632汽车用熔断器QC/T420-2004633汽车电器接线柱标记QC/T423-1999634汽车用交流发电机电气特性试验方法QC/T424-1999635汽车用电源总开关技术条件QC/T427-1999636汽车点火系高压塑料件技术条件QC/T438-1999637摆臂式自装卸汽车技术条件QC/T439-1999638摆臂式自装卸汽车试验方法QC/T440-1999639炊事汽车通用技术条件QC/T448-1999640售货汽车通用技术条件QC/T451-1999641养蜂汽车技术条件QC/T454-1999642牲畜运输汽车技术条件QC/T455-1999643自卸汽车液压缸技术条件QC/T460-1999644自卸汽车?换向阀技术条件QC/T461-1999645汽车发动机工作小时表QC/T462-1999646汽车用液力变矩器技术条件QC/T463-1999647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分类的术语及定义QC/T465-1999648翼开启式栏板起重运输汽车技术条件QC/T466-1999649汽车散热器技术条件QC/T468-1999650汽车发动机气门技术条件QC/T469-2002651汽车自动变速器操纵装置的要求QC/T470-1999652汽车柴油机技术条件QC/T471-2006653汽车制动器衬片耐水、盐水、油和制动液性能试验方法QC/T472-1999654汽车制动器衬片材料内抗剪强度试验方法QC/T473-1999655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QC/T480-1999656汽车发动机曲轴技术条件QC/T481-2005657汽车前轴疲劳寿命限值QC/T483-1999658汽车油漆涂层QC/T484-1999659汽车保险杠的位置尺寸QC/T487-1999660汽车燃油箱盖、加油口QC/T488-2000661汽车车身制图QC/T490-2000662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QC/T491-1999663汽车化油器、汽油泵型号编制方法QC/T492-1999664汽车前轴刚度试验方法QC/T494-1999665汽车信号闪光器技术条件QC/T501-1999666汽车感应淬火零件金相检验QC/T502-1999667汽车用点火开关技术条件QC/T504-1999668汽车用车灯开关技术条件QC/T505-1999669汽车用仪表灯开关技术条件QC/T506-1999670汽车继电器用电容器技术条件QC/T507-1999671汽车柴油机用喷油泵总成技术条件QC/T508-1999672汽车柴油机喷油泵柱塞偶件技术条件QC/T509-1999673汽车柴油机喷油泵出油阀偶件技术条件QC/T510-1999674汽车柴油机喷油器针阀偶件技术条件QC/T511-1999675汽车柴油机用喷油泵及喷油器清洁度测定方法及限值QC/T512-1999676汽车前轴台架疲劳寿命试验方法QC/T513-1999677汽车发动机用调温器型式与尺寸QC/T515-2000678汽车发动机轴瓦锡基和铅基合金金相标准QC/T516-1999679汽车钢板弹簧用U型螺栓及螺母技术条件QC/T517-1999680汽车用螺纹紧固件紧固扭矩QC/T518-1999681汽车分电器用断电器技术条件QC/T519-1999682汽车用摩阻材料惯性制动试验方法QC/T520-1999683汽车发动机气门挺杆技术条件QC/T521-1999684汽车转向拉杆总成技术条件QC/T522-1999685汽车伟动轴总成台架试验方法QC/T523-1999686汽车发动机定型试验规程QC/T526-1999687汽车发动机连杆技术条件QC/T527-1999688汽车动力转向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QC/T529-2000689汽车动力转向器总成技术条件QC/T530-2000690汽车后视镜QC/T531-2001691汽车驱动桥台架试验方法QC/T533-1999692汽车驱动桥台架试验评价指标QC/T534-1999693汽车柴油机“S”尺寸的2型法兰或压板安装喷油器体QC/T540-1999694汽车柴油机“S”尺寸的II型法兰或压板安装喷油器体QC/T541-1999695汽车柴油机“S”尺寸的5型和6型法兰或压板安装喷油器体QC/T542-1999 696汽车柴油机“S”尺寸的I型螺纹安装喷油器体QC/T543-1999697汽车发动机凸轮轴技术条件QC/T544-2000698汽车筒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方法QC/T545-1999699汽车筒式减振器清洁度限值及测定方法QC/T546-1999700汽车发动机螺旋衬簧铸铁油环技术条件QC/T547-1999701汽车用洗涤电动机技术条件QC/T548-1999702汽车倒车报警器QC/T549-1999703汽车用蜂鸣器QC/T550-1999704汽车发动机飞轮壳安装尺寸QC/T551-1999705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铸造铝活塞技术条件QC/T552-1999706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铸造铝活塞金相标准QC/T553-1999707汽车、摩托车发动机活塞环技术条件QC/T554-1999708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单体铸造活塞环金相标准QC/T555-2000 709汽车制动器温度测量和热电偶安装QC/T556-1999710汽车用液力变扭器台架试验方法QC/T557-1999711汽车发动机轴瓦双金属结合强度破坏性试验方法QC/T558-1999 712汽车转向盘试验方法QC/T563-1999713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台架试验方法QC/T568-1999714汽车发动机气缸套技术条件QC/T570-1999715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名词、术语QC/T571-1999716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测定方法QC/T572-1999717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人、物和环境QC/T573-1999718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抽样规则QC/T574-1999719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杂质的分析方法QC/T575-1999720汽车变速器安装尺寸QC/T580-1999721汽车轮辋轮廓检验样板QC/T581-1999722汽车制动器衬片显气孔率试验方法QC/T583-1999723汽车底盘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QC/T584-1999724汽车门铰链QC/T586-1999725罐式汽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QC/T587-1999726自卸汽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QC/T588-1999727厢式汽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QC/T589-1999728汽车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技术条件QC/T590-1999729汽车柴油机涡轮增压器试验方法QC/T591-1999730汽车车轮螺母带垫平连接螺母QC/T612-1999731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QC/T625-1999732汽车玻璃升降器QC/T626-1999733汽车电动门锁装置QC/T627-1999734汽车用带点火开关的转向锁QC/T628-1999735汽车遮阳板QC/T629-2005736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试验方法QC/T630-1999737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技术条件QC/T631-1999738汽车用翘板式开关技术条件QC/T632-2000739汽车水暖式暖风装置QC/T634-2000740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QC/T636-2000741汽车发动机曲轴弯曲疲劳强度试验方法QC/T637-2000742汽车用橡胶密封条QC/T639-2004743汽车用塑料密封条QC/T641-2005744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QC/T644-2000745汽车粉尘密封性试验粉尘洞法QC/T646.1-2000746汽车转向万向节总成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QC/T647-2000747汽车转向拉杆总成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QC/T648-2000748汽车转向传动轴总成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QC/T649-2000749汽车转向拉杆球头销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QC/T650-2000750矿用自卸汽车整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QC/T651-2000751汽车空调制冷装置性能要求QC/T656-2000752汽车空调制冷装置试验方法QC/T657-2000753汽车空调整车降温性能试验方法QC/T658-2000754汽车空调(HFC-134a)用标识QC/T659-2000755汽车空调(HFC-134a)用压缩机试验方法QC/T660-2000756汽车空调(HFC-134a)用液气分离器QC/T661-2000757汽车空调(HFC-134a)用贮液干燥器QC/T662-2000758汽车空调(HFC-134a)用热力膨胀阀QC/T663-2000759汽车空调(HFC-134a)用软管及软管组合件QC/T664-2000760汽车空调(HFC-134a)用充注接口QC/T665-2000761汽车空调(HFC-134a)用密封件QC/T666-2000762汽车空调(HFC-134a)用管接头和管件QC/T669-2000763汽车合成制动液QC/T670-2000764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减压调节器QC/T671-2000765汽车用液化石油气蒸发调压器QC/T672-2000766汽车用液化石油气电磁阀QC/T673-2000767汽车用压缩天然气电磁阀QC/T674-2000768汽车用汽油电磁阀QC/T675-2000769汽车车身辊压型材、涂覆辊压型材技术条件QC/T676-2001770汽车通用继电器QC/T695-2002771汽车底盘集中润滑系统技术要求QC/T696-2002772汽车转向盘聚氨酯泡沫包覆层技术条件QC/T703-2004773汽车转向盘聚氨酯泡沫包覆层整体硬度试验方法QC/T704-2004 774汽车空调风机技术条件QC/T708-2004775汽车密封条压缩永久变形试验方法QC/T709-2004776汽车密封条压缩负荷试验方法QC/T710-2004777汽车密封条植绒耐磨性试验方法QC/T711-2004778汽车安全带装置固定连接用焊接螺母QC/T712-2004779汽车车身覆盖件未注形状与位置公差值QC/T714-2004780汽车用螺纹连接副摩擦系数的测试方法QC/T715-2004781汽车密封条插入力和拔出力试验方法QC/T716-2004782汽车车轮跳动量的要求和检测方法QC/T717-2004783汽车空调术语QC/T720-2004784汽车用锌铝铬涂层QC/T721-2004785汽车、摩托车用仪表QC/T727-2004786汽车整车大气暴露试验方法QC/T728-2005787汽车用交流发电机技术条件QC/T729-2005788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线QC/T730-2005789汽车用起动机技术条件QC/T731-2005790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QC/T742-2006791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QC/T743-2006792电动汽车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QC/T744-2006793液化石油气汽车橡胶管路QC/T745-2006794压缩天然气汽车高压管路QC/T746-2006795汽车发动机硅油风扇离合器技术条件QC/T747-2006796汽车发动机气门--气门座强化磨损台架试验方法QC/T748-2006797汽车空气滤清器接头A型和B型QC/T754-2006798汽车发动机旋装式机油滤清器连接尺寸QC/T756-2006799汽车液压制动系金属管、内外螺纹管接头和软管端部接头QC/T757-2006 800载货汽车空气滤清器滤芯尺寸规范QC/T758-2006801汽车柴油机旋装式燃油滤清器安装和连接尺寸QC/T760-2006802汽车空气滤清器接头A型和B型QC/T761-2006803汽车发动机旋装式机油滤清器连接尺寸QC/T763-2006804汽车液压制动系金属管、内外螺纹管接头和软管端部接头QC/T764-2006 805载货汽车空气滤清器滤芯尺寸规范QC/T765-2006806汽车柴油机旋装式燃油滤清器安装和连接尺寸QC/T767-2006807汽车燃气加热器QC/T769-2006808汽车用干式空气滤清器总成技术条件QC/T770-2006809汽车柴油机纸质滤芯柴油细滤器总成技术条件QC/T771-2006810汽车用柴油滤清器试验方法QC/T772-2006811汽车散热器电动风扇技术条件QC/T773-2006812汽车交流发电机用电子电压调节器技术条件QC/T774-2006813汽车电磁风扇离合器技术条件QC/T777-2007814汽车整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QC/T900-1997815汽车发动机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QC/T901-1998816汽车用电线接头技术条件QC/T29009-1991817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T29010-1991818汽车用点火线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T29011-1991819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T29013-1991820自卸汽车栏板锁紧装置技术条件QC/T29015-1991821汽车模制塑料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QC/T29017-1991822汽车碳氮共渗齿轮金相检验QC/T29018-1991823汽车管带式散热器芯子型式尺寸QC/T29025-1991824汽车用玻璃升降器技术条件QC/T29027-1991825汽车用带点火开关的转向锁技术条件QC/T29029-1991826汽车发动机轴瓦电镀层技术条件QC/T29031-1991827汽车用空气滤清器堵塞报警传感器QC/T29032-1991828汽车液力变速器台架性能试验方法QC/T29033-1991829汽车钢板弹簧技术条件QC/T29035-1991830汽车车速里程表、转速表用软轴质量分等QC/T29042-1992831汽车用压力表质量分等QC/T29043-1992832汽车摩托车用磁感应式车速里程表质量分等QC/T29044-1992833汽车摩托车用燃油表质量分等QC/T29045-1992834汽车摩托车用电流表质量分等QC/T29046-1992835汽车用温度表质量分等QC/T29047-1992836汽车悬架用筒式减振器质量分等QC/T29048-1992837汽车动力转向油泵质量分等QC/T29049-1992838汽车用电喇叭质量分等QC/T29050-1992839汽车万向节十字轴总成质量分等QC/T29051-1992840汽车离合器总成质量分等QC/T29052-1992841轻质燃油油罐汽车质量分等QC/T29054-1992842保温汽车-冷藏汽车质量分等QC/T29055-1992843半挂汽车列车质量分等QC/T29056-1992844气卸散装水泥罐式汽车质量分等QC/T29057-1992845载货汽车车箱技术条件QC/T29058-1992846载货汽车车箱质量分等QC/T29059-1992847汽车发动机用蜡式调温器质量分等QC/T29060-1992848汽车发动机用蜡式调温器技术条件QC/T29061-1992849汽车前照灯质量分等QC/T29062-1992850汽车机械式变速器总成技术条件QC/T29063-1992851汽车用起动机质量分等QC/T29065-1992852汽车用水暖式暖风装置质量分等QC/T29066-1992853汽车风窗玻璃电动刮水器质量分等QC/T29067-1992854汽车门锁质量分等QC/T29068-1992855汽车汽油泵质量分等QC/T29069-1992856汽车半轴质量分等QC/T29070-1992857汽车用玻璃升降器质量分等QC/T29071-1992858汽车专用紧固件质量分等-连杆螺栓、连杆螺目QC/T29073.1-1992859汽车专用紧固件质量分等-主轴承螺栓、缸盖螺栓QC/T29073.2-1992 860汽车专用紧固件质量分等-车轮螺栓、车轮螺母QC/T29073.3-1992861汽车标准紧固件质量分等-螺栓、螺柱和螺母QC/T29074-1992862汽车发动机活塞质量分等QC/T29075-1992863汽车发动机气门挺杆质量分等QC/T29076-1992864汽车用空气压缩机质量分等QC/T29077-1992865汽车用空气压缩机技术条件QC/T29078-1992866使用非石油基制动液的汽车液压制动软管总成质量分等QC/T29079-1992 867汽车气制动软管总成质量分等QC/T29080-1992868汽车用分电器质量分等QC/T29081-1992869汽车传动轴总成技术条件QC/T29082-1992870汽车传动轴总成质量分等QC/T29083-1992871汽车车轮质量分等QC/T29084-1992872汽车发动机活塞环质量分等QC/T29085-1992873汽车发动机轴瓦质量分等QC/T29086-1992874汽车焊接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QC/T29087-1992875汽车软化仪表板表皮QC/T29089-1992876汽车用刮水电动机技术条件QC/T29090-1992877汽车用刮水电动机质量分等QC/T29091-1992878汽车用暖风电动机技术条件QC/T29092-1992879汽车用暖风电动机质量分等QC/T29093-1992880汽车转向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QC/T29096-1992881汽车转向器总成技术条件QC/T29097-1992882汽车转向器总成质量分等QC/T29098-1992883汽车用拉索总成QC/T29101-1992884汽车化油器质量分等QC/T29102-1992885汽车钢板弹簧质量分等QC/T29103-1992886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限值QC/T29104-1992887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测试方法术语及其定义QC/T29105.1-1992888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测试方法装置及装置的清洗QC/T29105.2-1992 889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测试方法取样QC/T29105.3-1992890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测试方法显微镜颗粒计数法QC/T29105.4-1992 891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QC/T29106-2004892汽车驱动桥差速器行星及半轴齿轮质量分等QC/T29108-1993893汽车用驱动桥主、从动圆锥齿轮质量分等QC/T29109-1993894汽车变速器-分动器总成及其齿轮产品质量分等QC/T29110-1993895汽车用低压电线束质量分等QCn 29005-1990896汽车用圆柱式电线插接件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n 29012-1991897电子设备车辆汽车底盘吨位与尺寸系列SJ 2261-1982898一般电子产品运输包装基本试验方法.汽车运输试验SJ 3213-1989899汽车收放机环境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SJ/T10325-1992900汽车收、放音机总技术条件SJ/T10369-1993901汽车收、放、扩音机分类与基本参数SJ/T10447-1993902汽车收、放、扩音机测量方法SJ/T10448-1993903汽车用盒式磁带放音机运带机构总技术条件SJ/T10692-1996904汽车灯打底遂道窑完好要求和检查评定方法SJ/T31158-1994905汽车灯排气机完好要求和检查评定方法SJ/T31159-1994906汽车灯镀铝机完好要求和检查评定方法SJ/T31160-1994907汽车灯封口机完好要求和检查评定方法SJ/T31161-1994。
QC/T417.1~417.5-2001(2001-08-21发布,2001-12-01实施)前言本标准参照ISO 8092.1~.4系列标准制定。
本标准在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的总标题下分为五部分:——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摩托车部分)——第3部分:单线片式插接件尺寸和特殊要求——第4部分:多线片式插接件尺寸和特殊要求——第5部分:用于单线和多线插接的圆柱式插接件尺寸和特殊要求随着我国汽车产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器插接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参照ISO8092.2:1996制定车用电线束插接器试验方法和性能要求标准过程中,汽车整车厂普遍认为ISO 8092中对插接器性能要求较低,希望提高性能要求,而这些提高的性能要求,对于摩托车用插接器显得过高,因此,经协商将插接器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分汽车和摩托车两部分制定,即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在采用ISO 8092.2:1996内容基础上,将部分性能要求提高并相应增加了一些性能要求及相应的试验方法,试验方法除有些直接采用国际标准的内容,其余均采用国家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
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摩托车部分),技术内容等同采用ISO 8092.1996。
QC/T 417.3~QC /T 417.5分别等同采用ISO 8092.1、.3、.4:1996的内容。
本系列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QC/T 417-1999,QC/T 418-1999,QCn 29012-1991。
本系列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系列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系列标准第1部分起草单位:鹤壁天海汽车电气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王来生、王荣喜。
本系列标准第2部分起草单位:高邮电器厂;主要起草人:何玉光、吴长红、曹俊。
本系列标准第3、4、5部分起草单位:鹤壁天海汽车电气有限公司、高邮电器厂。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车用电线束插接器QC/T 417.1-2001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代替 QC/T 417-1999QC/T 418-1999(汽车部分) QCn 29012-1991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的定义,一般性能要求以及具体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车用电线束中的单线和多线插接器及车辆上用于维修的分离插接器。
本标准不适用于直接与印制电路板连接的插接器和电子仪器的内部连接。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252-1994 轻柴油GB 484-1993 车用汽油GB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Ea:冲击试验方法GB 2423.17-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GB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5337-1985 汽车电器、灯具和仪表名词术语GB 11118.1-1994 矿物油型和合成烃型液压油GB 11121-1995 汽油机油QC/T 413-1999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JB/T 8139-1995 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JT 225-1996 防冻剂ZB E 39004-1988 刹车液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及GB 5337中的定义。
3.1 电线附件:电线和插头或插座之间持久的连接物,例如:压接、绝缘替代、焊接等。
3.2 插接件:插头和插座的统称。
3.3 插头:插入插座可完成电气连接的插接炮包括电线附件的方法)。
例如:接头、刀口、插销(见图1)。
3.4 插座:接受插头形成电子连接的插接件(包括电线附件的方法)。
例如:插座、套管、插孔(见图2)。
3.5 锁定插座:具有自锁和人工解锁功能并吻合于插头上的孔或凹座的插座。
3.6 锁销:吻合于插头上的孔或凹座,继而锁定插头的插座凸出部分。
3.7 参考点:在图1和图2中定义的点。
3.8 插接器:插头和插座安装在护套内的组合件。
3.9 连接:两个配合的插接器或插头/插座(见图3)。
3.10 多线连接:两个配合的插接器和多对插头和插座的连接(见图4)。
3.11 插接器定位:插接器上的装置或某一形状以防止非正确的连接。
3.12 插接器编码:可目视的和/或机械的和/或感光的装置以防止出现同一族的插接器连接了相同编号的插头和插座。
4 一般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4.1 总则在所有试验开始前,都应将样品在室温(23±5)℃,相对湿度45%~75%下保持24 h。
4.1.1试验条件所有试验都应在室温(23±5)℃的环境下进行,除非另有规定。
每次试验(见表1)都应使用没有使用过的样品且样品的尺寸必须符合本标准相关部分的要求。
带锁销的插座应和带孔或凹座的插头一起试验。
电线应符合JB/T 8139的要求,若使用薄壁电线时,其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所使用的电线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电线附件应按制造者的建议执行。
各种试验方法及各试验样品不能相互影响。
例如在高温箱里试验样品相互间要保持一定距离。
不能相互接触及堆放。
每个插接器应配有所有的插头和插座,除非试验方法另有规定。
对每一个插接器必须对至少4个插头或插座进行测量。
对于1、2、3线插接器,所有插头和插座都应被测量。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不允许为达到较好的试验结果,而在插头和插座表面上存在润滑油或其他附加物。
但允许生产过程中遗留的润滑剂存在。
4.1.2 试验要求多线插接器的各接触部分都应符合要求。
4.1.3 试验顺序对表1中的每一试验样品组,试验顺序从上到下用Xs表示。
对密封和非密封插接器特殊试验顺序的运用性在表1中作出了规定。
4.1.4 试验样品数量每个试验样品组应包括:单线插接器:应至少包含20个样品双线插接器:应至少包含10个样品3线插接器:应至少包含7个样品4线插接器:应至少包含5个样品每种类型应至少测试20个插接件。
除非另有规定,所有样品组中的样品都应试验。
4.2 目测检查4.2.1 试验此项试验时应在正常视线强度、颜色下,保持正常的视距及适当光照。
4.2.2 要求4.2.1中详述的目测试验应依据相关规范检验标识、外观、制造工艺及相关要求的完成情况。
除了绝缘替代插头之外,在插接件尾部,导体压接和绝缘层压接之间应可看到绝缘层和导体(如图5所示)。
导体应从导体压接部分突出,但不能妨碍插接部分。
所有线股都应被导体压接部分包着,但不能损伤线股。
对其他类型的电线附件不允许有可见的损伤。
在目测试验中,试验完所有样品组后,应特别注意至少应确保无裂缝、变形和进水(如适用)。
试验顺序见表1。
4.3 插入和拔出4.3.1试验按照产品规格要求进行插拔试验。
插拔速度应恒定,且在25 mm/min~100 mm/min之间。
所选用速度应记入试验报告。
把插接器进行10次插拔,测量下列所需力:* 第1次插入:* 第1次拔出:* 第10次拔出:第11次插拔应按4.5.1.2中的自锁强度试验要求试验自锁装置。
4.3.2 要求在4.3.1试验中的插头和插座应符合本标准相关部分的要求。
若是多线插接器,其插拔力应符合特殊规范。
该规范应由制造者与汽车制造商协商确定,试验顺序见表1。
4.4 导体附件的抗拉强度4.4.1 试验在恒定速度25 mm/min~10O mm/min下,用合适的试验仪器来测量导体附件的抗拉强度。
选用速度应记入试验报告中。
根据生产者要求,把每一个试验样品连接到相应的电缆上。
如果插接器有一个电线绝缘支持,它应是固定的。
当多于一条电线时,根据表2队部同样品的每条电现施加相应的力。
对于压接的电线附件,插头、插座应单独进行试验;对于绝缘替代连接(IDC)的电线附件,试验应和已装置在护套中的插头插座一起进行(见附录B)。
表2 压接部分最小抗拉强度电线横截面积,mm2最小抗拉强度,N电线横截面积,mm2最小抗拉强度,N0.2240 2.52350.355032600.57043200.75905360111564001.5155106002195注:没有列出的由插入法确定4.4.2 要求在4.4.1试验中,导体压接部分的抗拉强度应最少能承受表之中所规定的值。
对于IDC(绝缘替代的电线附件)见附录B,试验顺序见表1。
4.5 自锁装置强度此试验目的是试验自锁护套的抗特定静态负荷能力。
适用的单线和多线插接器护套可进行4.5.1.1或4.5.1.2试验。
4.5.1 试验4.5.1.1 带护套自锁装置的多线和单线护套(无锁销插座)执行程序a)用单纯护套;b)拥有全部配套的插接器。
制作一能固定插接器进行试验的固定装置,固定插接器。
在试验过程中,此装置不能扭曲插接器。
在锁定自锁装置时,安装固定装置屏蔽套。
沿拔出方向用100+2 N的力并保持10+2 s。
4.5.1.2 带护套自锁装置的单线和多线插接器(有锁销插座)进行完4.3.1.2的第11次插拔试验后,对带有自锁装置的试验样件在拔出方向上用100+2 N的力并保持10+2 s。
4.5.2 要求在4.5.1试验中,多线插接器自锁装置应能承受试验拉力。
试验顺序见表1。
4.6 插接件插入护套力4.6.1 试验试验时,插接件应选用其允许范围内的最大和最小尺寸电线,用一定位装置沿插入方向把电线尽可能紧的固定在电线附件上。
必须注意插接件正确锁定。
用25 mm/min~100 mm/min之间的恒定插入速度,所用速度应记录到试验报告中。
4.6.2 要求在4.6.1的试验中,对于带有横截面积不到(包括)1mm2电线的插接件,插入力最大应为15N。
注:这些数值可以由汽车制造厂和供应商确定。
对于带有更大横截面积电线的插接件,插入力最大应为30N。
对于密封式插接器,应该包括密封力。
试验顺序见表1。
4.7 插接件在护套中的保持力4.7.1 试验用一合适仪器测量插接件保持力,插头或插座应全部锁定。
沿轴向用一向前或向后的恒力并保持10+2 s。
所用恒力应记入试验报告中。
4.7.2 要求在4.7.1中,鉴于插拔力的需要,在设计和选材时应考虑更大的力(推荐采用二次定位方式),但至少应能承受:插头宽度2.8mm及以下的片形插接件40N,其它插接件60N。
试验顺序见表1。
4.8 接触电阻(电压降)接触电阻是指参考点之间的电阻。
4.8.1 试验当无法从参考点处测量电阻时,实际测量点与参考点之阎的电阻应被减掉。
测量点应尽量接近参考点。
应在试验报告中指明选用了下列两种方法中的哪一种。
4.8.1.1 毫伏测量为防止绝缘层的损坏,试验电压不能超过20 mV直流电压或峰值交流电压(包括在开路状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