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报任安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第九周高二A早读材料6

《报任安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一、虚词

1.以

(1)及以至是(通“已”,已经) (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

(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 (4)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表结果,以致) (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 (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

(7)以通其狂惑(表目的,用来)(8)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因此)

2.为

(1)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 (2)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

(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 (4)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给,替)

(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 (6)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

3.且

(1)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 (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

(3)且西伯,伯也(连词,再说)

4、于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 (2)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 (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

(5)无益于俗(介词,对)

5.乃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 (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 (3)然后是非乃定(副词,才) (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副词)(6)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代词)

(7)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才)(8)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于是)?

6.然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 (2)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表示转折,然而)

(3)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二、实词

(一)通假字?

(1)被楚受辱(通“棰”。木杖)(2)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剔光)?

(3)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撞击)(4)及罪至罔加(“罔”同“网”)?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消磨,磨掉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大都) (7)及以至是(通“已”,已经)

(8)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现露) (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此处指下狱受宫刑)?(10)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弯曲)(11)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yì:通“佚”,散失)(二)古今异义?

(1)意气勤勤恳恳(意气:古,情义。今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勤勤恳恳:古,诚恳,恳切。今指勤劳而踏实)?

(2)素所自树立使然(树立:古,立身处世。今指建立)?

(3)念父母,顾妻子(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指男子的配偶)?

(4)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沉溺:古,陷身。今指陷入不良的境地,难以自拔)?

(5)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非常:古,不一般,不同寻常。今用作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

(6)下流多谤议(下流:古,身处下流,指地位卑微。今指卑鄙龌龊,不文明)?

(7)仆以口语遭遇此祸(口语:古,说话。今指谈话时使用的言语,与“书面语”相对)?

8.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走古义: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

9.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夫人古义:两个词,夫为语气词。

10.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发愤:抒发愤懑

11、所谓强颜耳强颜:古义:厚颜无耻今义:勉强装出笑容

12、南面称孤南面:古义:面向南今义:方位名词,与“北面”相对

13、恨私心有所不尽私心:古义:自己的心愿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三)词类活用?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这里是作者的谦称)?

(2)倡优畜之(倡优: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

(3)太上不辱先(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

(4)何足贵乎(贵:形容词作动词。称道) (5)且勇者不必死节(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6)韩非囚秦(囚:动词的被动用法,被……囚禁) (7)若望仆不相师(师,效法)

(8)衣赫衣,关三木。(名作动,穿)(9)孙子膑脚(名作动,受膑刑)

(10)退而论书策(名作动,写成书)(11)请略陈固陋(形作名,因塞鄙陋的想法)

(1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形作名,富贵的人)(13)流俗之所轻也(形作动,轻,轻视)(14)思垂空文以自见(使流传)(15)且勇者不必死节(动词为动用,为……而死)

16、文史星历:(名作动,掌管文献、史籍,观察天文,制订历法)

17、幽于粪土:粪土:名作状,象粪土一样的牢狱

18、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名词作动词,这里指囚禁)

(四)一词多义

就卒就死耳(动词,接近,趋向) 草创未就(动词,完成)

用而用流俗人之言(动词,采用,引申为“附和”) 用之所趋异也(介词,因为)

重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形容词,慎重) 重为乡党所笑(副词,更加)

通通邑大都(动词,畅通,没有阻碍) 通古今之变(动词,通晓,精通) 通其狂惑(动词,达,这里指抒发)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也”表判断) (2)李斯,相也(“也”表示判断)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乃”表示判断)

(4)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者,……也”,解释原因的判断)

2.状语后置句?

(1)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2)灌夫受辱于居室(于居室受辱,状语后置) (3)无益于俗(于俗无益,状语后置)

3.省略句

(1)(书)草创未就(省去主语“书”) (2)(先人职位)近乎卜祝之间(省去主语“先人职位”)

(3)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省去宾语“之”)

(4)声闻(于)邻国(省去介词“于”) (5)韩非囚(于)秦(省去介词“于”)

4.被动句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于”,表被动) (2)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被动) (3)韩非囚秦(“囚”,被囚之意) (4)文王拘而演《周易》(“拘”,被拘之意)

(5)流俗之所轻也(省去的“为”与“所”,表被动)(6)下流多谤议(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5.固定结构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无乃……乎”不是……吗恐怕……吧)

二、掌握下列字词:

1、曩:从前

2、望埋怨

3、剖符丹书:皇帝发给功臣永保封爵或免罪的契券

4、文史星历:(名作动,掌管文献、史籍,观察天文,制订历法)

5、祝:太祝,掌管祭祀的官

6、倡优:名作状,像乐师和伶人一样8、节:名节9、就:走向10、用:因为

11、趋:趋求,追求12、太上:最上等13、箠楚:木棰,荆条14、婴:绕

17、传(zhuàn)解释经义的文字,文中指《礼记.曲礼》18、渐:渐进20、圜(huán)墙:指监狱21、强(qiǎng)颜:厚颜,指厚脸皮24、械:刑具25、倾:超过28、钳:以铁束颈29、引决、自裁:都是指自杀30、绳墨:指法律31、以:因,因此

32、陵迟:衰颓,指因遭受困辱而志气衰、引节:死节,为名节而死

35、缧绁(léixiè):捆绑犯人的绳子,代指囚禁36、臧获:对奴婢的贱称37、没(mò)世:终结一生38、表:显露39、倜傥:卓越、洒脱不拘40、称:称道41、厄(è):困穷的处境42、修列:编着44、空文:指文字,相对具体的功业而言45、见(xiàn):表现46、稽(jī):考查

48、究:推断,研究49、通邑:大的城市51、乡党:邻里、57、剌谬(làmiù):违背

《报任安书》重要知识点整理

报任安书》重要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 2.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 3. 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 4. 放失旧闻。失,通“佚”。 5.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 (二)词类活用 1. 孙子膑脚。膑,名词作动词,受膑刑。 2. 以污辱先人。辱,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 (三)被动句 1.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四)省略句、判断句 1.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五)状语后置句 1.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六)重点翻译句 1. 所以隐忍荀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2.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3.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 七) 多义词 1. 胜 (1) 胜任。能够承担或承受。 (2) 不可胜记。尽。 (3) 百战百胜。胜利。 (4) 引人入胜。优美的。 2. 再 (1)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两次 (2) 青春不再。再继续,再出现。 3. 厥 (1) 思厥先祖父。他的。 (2) 大放厥词。他的。 (3) 厥有《国语》。于是,就。 4. 焉 (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问代词,怎么 (2)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语气词。 (3)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在那里 5. 非 (1) 死日然后是非乃定。错误,不对 (2) 无可厚非。反对,责备。 第 2 页 (八)异义词

1.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古义: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 驱使的人。今义:牛马走路。 2. 意气勤勤恳恳。古义:情意诚挚恳切。 今义:勤劳而塌实。 3.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古义:两个词,夫为语气词。今 义:对已婚女人的称呼。 4. 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妻子。 5.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形容词,不同寻常。今义: 副词,不同寻常。 6. 下流多谤议。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 今义:卑鄙龌龊。 附原文: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而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点 教师版

《淮阴侯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一、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1、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常”通“尝”,曾经) 2、晨炊蓐食(“蓐”通“褥”,在床上) 3、不能死,出我袴下(“袴”通“胯”,两腿间) 4、于是信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5、俯出袴下,蒲伏。(“蒲伏”通“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6、禽夏说(“禽”通“擒”,拿下) 7、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戏”通“麾”,军队) 8、能千里而袭我(“能”通“乃”) 9、亦已罢极(“罢”“疲”,疲倦) 10、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萆”通“蔽”,隐蔽) 11、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详”通“佯”,假装) 12、东乡坐,西乡对(“乡”通“向”,朝着) 13、兵法又倍山陵(“倍”通“背”,背靠) 14、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陈”通“阵”,列队) 15、居常鞅鞅(“鞅鞅”通“怏怏”,不满意,郁闷失意的样子) 16、人言公之畔(“畔”通“叛”,背叛) 17、弟举杯(“弟”通“第”,但,只管) 18、亨之(“亨”同“烹”,煮) 19、而天下已集(“集”通“辑”,安定,和睦) 20、秦失其鹿(“鹿”通“禄”)比喻皇帝之位。引申为政权。 21、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常”通“尝”“不”通“否”) 22、辟左右与之步于庭:(“辟”同“避”,使动,使…回避)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始为布衣时(古义:百姓;今义:粗布衣服) 2、贫无行(古义:品行;今义:可以) 3、愿君留意臣之计(古义:考虑;今义:注意,小心) 4、我哀王孙而进食(古义:年轻人;今义: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5、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古义:闲暇无事的样子;今义:镇定,不慌张) 6、若虽长大,好带刀剑(古义:长得高大;今义:体貌高大壮伟) 7、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古义:随从;今义:左面和右面) 8、山东大乱,异姓并起(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9、英俊乌集(古义:英雄豪杰;今义:俊美并有英气) 10、未肯击前行古义:先头部队今义:向前行走 11、有能生得者购三千古义:悬赏今义:购买 12、信由此日夜怨望古义:恨今义:埋怨 13、如我能将几何古义:多少士兵今义:几何学 三、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说明其用法,并解释 1、又不能治生商贾(以…为生)

文言知识整理

文言知识整理 一、文言实词 (一)文言通假 1、与可没于xx:没,通“殁”,死亡 2、少纵即逝矣:少,通“稍”,稍微 3、而节叶具焉:具,通“俱”,俱全 (二)古今异义 1、初不自贵重:贵重,古:看重;今,价值高 2、月落庭空影许长:许,古:这样;今,也许 3、废卷而哭失声:废,古:停下,放下;今,废弃 4、吾将以为袜:以为,古:把……当做;今,认为 5、发函得诗:发,古:打开;今:发送 6、而读书者与之:与,古:赞成;今:给 7、以书遗余曰:遗,古:赠送;今:遗失 (三)词类活用 1、形容词做动词 1)吾将买田而归老焉:老,xx (2)余因而实之:实,证实 (3)与可厌之:厌,厌恶 2、名词作状语 (1)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剑拔,像剑拔出鞘一样

蜩腹蛇蚹,像蝉破壳腹部有节,蛇腹部长鳞一样 3、意动用法 (1)初不自贵重:重,以……为贵重,觉得……贵重 (四)一词多义 1、熟执笔熟视:仔细而操之不熟者:熟练 2、语近语士大夫:告诉有“车过”“腹痛“之语:说法 3、过不学之过也:过错有“车过”“腹痛“之语:经过 二、文言虚词 1、然自视了然:……的样子予不能然也:这样然二百五十匹绢:然而 2、以以追其所见:来,从而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把……,表对象与可以书遗予曰:把……吾将以为袜:把……当作 3、之竹之始生:取独标志一寸之萌耳:的生而有之也:代词,代节叶临事忽丧之:语气助词,补足音节士大夫传之:代词,指与可之言而读书者与之:代词,代轮扁讲的道理 4、于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表对象与可没于陈州:在,表地点 5、焉而节叶具焉:助词而临事忽焉丧之:无义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兼词 6、其乃见其所欲:代词,代“画家”以追其所见:代词,代“画家”其所以然:代词,代提到的事情岂独得其意:代文与可 7、而而节叶具焉:但是,表转折生而有之也:就,表承接废卷而哭失声:表承接 三、文言特殊句式 (一)被动句 (二)判断句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

语言知识 (一)通假字 1.其次诎体受辱。 2.其次剔毛发。 3.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4.见狱吏则头枪地。 5.及以至是。 6.及罪至罔加。 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8思垂空文以自见。 9.放失旧闻。 10.则仆偿前世之责。 1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12.权倾五伯。。 (二)词类活用 1.孙子膑脚: 2.太上不辱先: 3.倡优所畜: 4.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5.故述往事,思来者: 6.请略陈固陋: 7.衣赭衣: 8.流俗之所轻也: 9.且勇者不必死节: (三)被动句 (1) (2) (四)省略句、判断句 (1) (2) (五)状语后置句 (1)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2)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3)幽于圜墙之中 (六)宾语前置句 (1)若望仆不相师 (七)重点翻译句.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 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7.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祗取辱耳。 (八)一词多义 1. 胜 (1)胜任。 (2)不可胜记。 (3)百战百胜。 (4)引人入胜。 2.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2)青春不再。 3.厥 (1)思厥先祖父。 (2)大放厥词。 (3)厥有《国语》。 4.焉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5.非 (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2)无可厚非。 (八)古今异义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古义: 今义:牛马走路。 2.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 今义:志趣和性格。 3.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 今义:勤劳而踏实。 4.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整理大全.doc

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一)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适: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

《报任安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第九周高二A早读材料6 《报任安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一、虚词 1.以 (1)及以至是(通“已”,已经 ) (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 (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 (4)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表结果,以致) (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 (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 (7)以通其狂惑(表目的,用来)(8)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因此) 2.为 (1)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 (2)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 (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 (4)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给,替) (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 (6)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 1

3.且 (1)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 (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 (3)且西伯,伯也(连词,再说) 4、于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 (2)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 (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 (5)无益于俗(介词,对) 5.乃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 (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 (3)然后是非乃定(副词,才) (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副词)(6)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的,代词) (7)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才)(8)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于是) 6.然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 (2)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表示 2

转折,然而) (3)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二、实词 (一)通假字 (1)被楚受辱( 通“棰”。木杖) (2)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剔光) (3)见狱吏则头枪地(“枪”同“抢”,撞击) (4)及罪至罔加(“罔”同“网”) (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消磨,磨掉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大都) (7)及以至是(通“已”,已经) (8)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现露) (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此处指下狱受宫刑) (10)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弯曲)(11)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yì:通“佚”,散失) (二)古今异义 (1)意气勤勤恳恳(意气:古,情义。今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勤勤恳恳:古,诚恳,恳切。今指勤劳而踏实) (2)素所自树立使然(树立:古,立身处世。今指建立) (3)念父母,顾妻子(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指男子的配偶) (4)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沉溺:古,陷身。今指陷入不良的境地,难以自拔) 3

重点高中语文重点课文文言知识整理

重点高中语文重点课文文言知识整理

————————————————————————————————作者:————————————————————————————————日期: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一、掌握下列文言词 1驽:相如虽驽(劣马,愚劣,无能) 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 3宜:宜可使(应该) 4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 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7曲:曲在赵(理亏) 8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9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0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1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2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3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4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5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与…相比…怎么样) 16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7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8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19靡:左右皆靡(退却) 20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21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2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二、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三、一词多义 1、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2、负: 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3、以: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4、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5、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6、因: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 谏(凭借) 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⑧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7、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不过)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8、幸: 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 ③则幸得脱(侥幸) 9、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动,掉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10、善: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行) 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 ④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⑤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⑥善.刀而藏之。(通“缮”,擦拭) 四、词类活用

报任安书文言现象

报任安书文言现象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报任安书文言现象整理 通假字 (1)及以至是(通“已”,已经) (2)其次剔毛发(通“剃”,剃光) (3)被篓楚受辱(通“棰”,木杖)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通“磨”,磨灭) (5)见狱吏则头枪地(通“抢”,碰撞) (6))思垂空文以自见(“见”同“现”,显露) (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通“抵”) (8)网罗天下放失旧闻(通“佚”,散失) (9)则仆偿前辱之责(通“债”,债务,指下狱受腐刑) (10)及罪至罔加(同“网”,法网) 词类活用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 (2)倡优畜之 (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 (3)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名词作动词,这里指囚禁) (4)太上不辱先 (动词使动用,使……受辱) (5请略陈固陋(形作名,固执鄙陋的意见) (6声闻邻国(使动,使……传扬) (7故述往事,思来者(使动,使……思考) (8)曼辞以自饰(名作动,用美好的言辞) 古今异词 1.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古义: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 2. 意气勤勤恳恳。古义:情意诚挚恳切。 3.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古义:两个词,夫为语气词。 4. 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5.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形容词,不同寻常。 6. 下流多谤议。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 7.所谓强颜耳古义:厚颜无耻 8.下流多谤议古义:负罪受辱的处境 9.所自树立使然也古义:立身处世 10.南面称孤古义:面向南 11.何至白沉溺缧绁之辱哉古义:落入,沉没 12.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自己的心愿 13.仆以口语遭遇此祸古义:言论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也”表判断) (2)李斯,相也(“也”表示判断)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乃”表示判断) (4)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者,……也”,解释原因的判断) 2.疑问句

报任安书知识点整理教学提纲

《报任安书》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曷足贵乎曷,通“何”。 2.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 3.其次剔毛发。剔,通“剃” 4.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箠,通“棰” 5.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 6.及以至是。以,通“已” 7.及罪至罔加。罔,通“网”,法网。 8.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 9.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 ,大抵。 10.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 11.放失旧闻。失,通“佚”,散失的文献。 12.则仆偿前世之责。责,通“债”。 14其次关木索。关,通“贯”,套上。 15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忽,通“惚”,恍恍惚惚。 16.退而论书策通。策,“册”。 (二)词类活用 1.孙子膑脚。 膑,名词作动词,受膑刑。 2.以污辱先人。 辱,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

3.请略陈固陋 固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固陋的意见 4.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5.思垂空文以自见垂,使动用法,使……流传。6.衣赭衣,关三木。衣,名词作动词,穿衣。 7.倡优所畜。倡优,名词作状语,像对倡优一样。 8.曷足贵乎贵,形容词作动词,称道。 (三)一词多义 实词 1. 胜 (1)胜任。能够承担或承受。 (2)不可胜记。尽。 (3)百战百胜。胜利。 (4)引人入胜。优美的。 2.再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两次。 (2)青春不再。再继续,再出现。 3.厥 (1)思厥先祖父。他的。 (2)大放厥词。他的。 (3)厥有《国语》。于是,就。 4非

(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错误,不对。 (2)无可厚非。反对,责备。 虚词 焉 1、用作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用作代词 1)相当于“之”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3、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文言知识点整理

文言知识点整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 二、古今异义(古/今) 1、列坐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②次要的地位。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三、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少长咸集年轻人,年长的人 B、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看作相等 C、名词作动词①映带左右环绕②一觞一咏喝酒 D、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看作一样 四、文言句式 a) 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b) 倒装句:欣于所遇(状语后置)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

五、一词多义 ①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 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②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 ③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 ④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 六、虚词运用 -+①所以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表原因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以此用来 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表方法 ②之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词表定语

后置 曾不知老之将至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助词的 以之兴怀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 暮春之初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 白露 ..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一、词类活用 ⑴名词活用作动词: 衣.赭衣,关三木(衣,穿) ⑵名词作状语 太史公牛马 ..走(牛马,像牛马一样) 倡优 ..畜之(倡优,像乐师优伶一样) ⑶动词的为动用法 勇者不必死.节死,为节气或节操而死 ⑷形容词作动词: 欲以广.主上之意广,开阔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哉轻,轻视 何足贵.乎(贵,称道) ⑸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显.岩穴之士(显,使……显露出来) 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自古而耻.之(耻,以……为耻) 二、古今异义 (1)、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意气:古——情意。今——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意志和气概。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发愤:古——抒发愤懑。今——也作发奋,指决心努力。 (3)、下流多谤议。 下流:古——负罪受辱的处境。今——卑鄙龌龊。 【若】 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动词,似乎,好像 【所】 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所.谓”连用,所.说的。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连用,“…的原因”

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如往。第一处,“有所.”连用,译成“有什么”;第二 处,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示被动。 【焉】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句末语气助词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句末语气助词,可不译 【以】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介词,“用”。“以”后省略“之”,可译为 “用它来”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表示原因,“因为” 仆诚以.著此书通“已”,已经,……之后 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目的连词,“用来”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相当"因此" 是以.肠一日而九迴“是以.”,相当"因此” 古人所以 ..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连用,…的原因 所以 ..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所以.”连用,…的原因 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以.…为”,把……当作或看作。 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以.为”,认为。 【与】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介词,“和”,“跟”,“同” 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介词,“和”,“跟”,“同”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介词,和,跟。 【则】 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连词,表假设,“就,那么” 【者】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助词,“…的人”至激于义理者.不然助词,“…的人”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助词,“…的人” 故述往事,思来者.。助词, “…的”. 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者.”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 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用于判断句中,助词,起提顿作用,不译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可译为“…的原因”何者.?积威约之势也。语气词,与“何”呼应,构成疑问句,可译为“呢”。 【何】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疑问代词,做定语,“什么”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累绁之辱哉!疑问副词“怎么”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何.以”即“以何.”,用于疑问句中,可译为"凭什么"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何.如”连用,“怎么样” 【乎】 审矣,何足怪乎.?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呢”。

(完整版)报任安书知识点整理.docx

《任安》知点 (一)通假字 1.曷足乎曷,通“何”。 2.其次体受辱。,通“屈” 3.其次剔毛。剔,通“剃” 4.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箠,通“棰” 5.吏地。,通“ ” 6.及以至是。以,通“已” 7.及罪至罔加。罔,通“网”,法网。 8.古者富而名摩。摩,通“磨” 9.大底圣之所作也。底,通“抵” ,大抵。 10.思垂空文以自。,通“ ” 11.放失旧。失,通“佚”,散失的文献。 12.仆前世之。,通“ ”。 14 其次关木索。关,通“ ”,套上。 15 居忽忽若有所亡。忽,通“惚”,恍恍惚惚。 16. 退而策通。策,“册”。 (二)活用 1.子脚。 ,名作,受刑。 2.以辱先人。 辱,形容作使用法,使??受辱。

3.略固陋 固陋:形容活用名,固陋的意 4.而世又不与能死者比死,用法,??而死。 5.思垂空文以自垂,使用法,使?? 流。 6.衣赭衣,关三木。衣,名作,穿衣。 7.倡所畜。倡,名作状,像倡一。 8.曷足乎,形容作,称道。(三)一多1. (1)任。能承担或承受。 (2)不可。尽。 (3)百百。利。 (4)引人入。美的。 2.再 (1)太史公牛走司迁再拜言。两次。(2)青春不再。再,再出。 3.厥 (1)思厥先祖父。他的。 (2)大放厥。他的。 (3)厥有《国》。于是,就。 4非

(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不。 (2)无可厚非。反,。 虚 焉 1、用作兼。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三人行,必有我焉(在其中)。(《》) 土成山,雨焉(从里)。(《学》) 2)相当于“于何”。“在哪里”“从哪里”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用作代 1)相当于“之”犹且从而焉。(《》) 2)疑代,哪里、怎么。 未知生,焉知死(《》) 割焉用牛刀(《》) 3、气 1)句末气,了、啊、呢怯夫慕,何不勉焉 2)作句中气,表示停,相当于“也”。句之不知,惑之不解,或焉,或否焉,小学而大少焉,月出于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 3)作尾,相当于“然”,“??的子”“??地”。焉,囷囷焉,蜂房水,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过秦论文言知识点整理

《过秦论》梳理 一、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约从离衡.(衡,通“横”)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 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①于是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 ..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 ③.山东 ..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布包一样;囊,像口袋一样)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在国内,对内;外,对外)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 向东;北,向北) 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 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在北方)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深谋远虑(远,从长远) 2.名词作动词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整理 一、虚词 1.以 (1)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介词,因为) (2)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连词, 来) (3) 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 (连词,以致) (4)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介词,用) (5)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 (连词,因而)

2.为 (1) 为十表,本纪十二 (动词,写 成) (2) 季布为朱家钳奴 (动词,做了) (3) 削木为吏,议不可对 (动词,当作) (4) 然此可为智者道 (介词,给,替) (5)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介词,因为) (6) 重为乡党所笑 (介词,被) 3.且 (1) 且勇者不必死节 (连词,况 且) (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

4.于 (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介词,比) (2) 幽于圜墙之中 (介词,在) (3)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介词, 被) (4)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介词,对) 5.乃 (1)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副词,却,竟然) (2) 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副词,才) (3)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动词,是) 6.然

(1)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代词,这 样) (2) 然此可为智者道 (连词,表示转折) (3) 阙然久不报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二、实词 1.通假字 (1) 其次剔毛发 (通“剃”,剃 光) (2)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通“磨”,磨灭) (3) 见狱吏则头枪地 (通“抢”,碰撞) (4)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通“抵”)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报任安书文言现象

报任安书文言现象整理 通假字 (1)及以至是(通“已”,已经) (2)其次剔毛发(通“剃”,剃光) (3)被篓楚受辱(通“棰”,木杖)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通“磨”,磨灭) (5)见狱吏则头枪地(通“抢”,碰撞) (6))思垂空文以自见(“见”同“现”,显露) (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通“抵”) (8)网罗天下放失旧闻(通“佚”,散失) (9)则仆偿前辱之责(通“债”,债务,指下狱受腐刑) (10)及罪至罔加(同“网”,法网) 词类活用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 (2)倡优畜之 (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 (3)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名词作动词,这里指囚禁) (4)太上不辱先 (动词使动用,使……受辱) (5请略陈固陋(形作名,固执鄙陋的意见) (6声闻邻国(使动,使……传扬) (7故述往事,思来者(使动,使……思考) (8)曼辞以自饰(名作动,用美好的言辞) 古今异词 1.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古义: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 2. 意气勤勤恳恳。古义:情意诚挚恳切。 3.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古义:两个词,夫为语气词。 4. 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5.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形容词,不同寻常。 6. 下流多谤议。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 7.所谓强颜耳古义:厚颜无耻 8.下流多谤议古义:负罪受辱的处境 9.所自树立使然也古义:立身处世 10.南面称孤古义:面向南 11.何至白沉溺缧绁之辱哉古义:落入,沉没 12.恨私心有所不尽古义:自己的心愿 13.仆以口语遭遇此祸古义:言论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也”表判断) (2)李斯,相也(“也”表示判断)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乃”表示判断) (4)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者,……也”,解释原因的判断) 2.疑问句 (1)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疑问语气词“乎”,表疑问) (2)与蝼蚁何以异(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3)安在其不辱也(疑问代词“安”,表示疑问) (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5)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宁”与疑问语气词“邪”,表反问) (6)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无乃”与疑问语气词“手”,表反问)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报任安书》文言知识归纳 一、词类活用 ⑴名词活用作动词: 衣.赭衣,关三木(衣,穿) ⑵名词作状语 太史公牛马 ..走(牛马,像牛马一样) 倡优 ..畜之(倡优,像乐师优伶一样) ⑶动词的为动用法 勇者不必死.节死,为节气或节操而死 ⑷形容词作动词: 欲以广.主上之意广,开阔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哉轻,轻视 何足贵.乎(贵,称道) ⑸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显.岩穴之士(显,使……显露出来) 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自古而耻.之(耻,以……为耻) 二、古今异义 (1)、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意气:古——情意。今——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意志和气概。(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发愤:古——抒发愤懑。今——也作发奋,指决心努力。 (3)、下流多谤议。 下流:古——负罪受辱的处境。今——卑鄙龌龊。

【若】 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动词,似乎,好像 【所】 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所.谓”连用,所.说的。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连用,“…的原因” 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如往。第一处,“有所.”连用,译成“有什么”;第二处,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示被动。 【焉】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句末语气助词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句末语气助词,可不译 【以】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介词,“用”。“以”后 省略“之”,可译为“用它来”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表示原因,“因为” 仆诚以.着此书通“已”,已经,……之后 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目的连 词,“用来”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相当"因此"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是以.”,相当"因此” 古人所以 ..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连用,…的原因 所以 ..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所以.”连用,…的原因 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以.…为”,把……当作或看作。 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以.为”,认为。 【与】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介词,“和”,“跟”,“同” 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介词,“和”,“跟”,“同”

文言文知识整理

【定义】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翻译手段】 录: 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物名、度量衡单位、器具、数量词、庙号、谥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添: 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释: 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理: 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删: 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缩: 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三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分类】 实词 如果掌握了文言文的常用实词,就可以算是基本上读懂了文言文。在文言文中,文言实词是主要的语言材料,也是我们阅读时遇到的较大障碍,而学习实词的难度比起学习虚词来又小得多。所以,有目的、有重点、有系统地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对学习文言文时很有帮助的。 那么,如何积累和掌握文言文中的常用实词呢基本步骤应该是:逐步积累,反复巩固,扩展延伸。同一个常用实词,在这篇课文复习到时,可以想一想其它课文中是否见过,如果其它课文中见过,再想一想,这篇课文和其它课文中出现的这同一个词用法是否相同。若用法相同,则巩固旧知识;若用法不同,看一看不同在哪里,有什么规律可循。用这种方法,既省时间,又见效果。 虚词 所谓虚词,就是指那些不能够单独成句,词汇意义又比较抽象,但能通过它把实词组织在一起,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类。在文言文中,虚词的使用频率很高,用法灵活,因此要想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要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