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颐和园》说课稿

《颐和园》说课稿

《颐和园》说课稿
《颐和园》说课稿

目:

《颐和园》

院系:教育学院

专业:语文教育

班级:2015级语文教育2班

姓名:童旭旭

号:

指导教

师:

马轶男

2017 年 4 月26 日

说课稿

《颐和园》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颐和园》,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分析、说学生情况、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实施、说教学延伸和说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的一篇精读课文,属于写景游记。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按照游览的顺序,移步换景,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贴切的过渡,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

《颐和园》为我们简单讲述了中国清代皇家园林的建筑特色和风景。这是一篇文质优美的课文。其一是气势之美,文章为我们展现了中国皇家园林的金碧辉煌和雄伟壮观。其二是语言之美,文中使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时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能够使学生在体会语言美的基础上感受到皇家园林的美,最终产生情与美的共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所以本文是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好文章。

二、说学生情况

四年级的学生已初具语言情感的感知性,能对较优美的语言文字进行不同程度的赏析和积累。总体来说,我班学生课堂表现能力较强,养成了勤于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的好习惯。但部分学生不善言谈,缺乏合作交流的意识,观察想象能力较差。总体考虑到我班学生和该篇文章的特点,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图片展示,在合作学习中体会作者对祖国风景的赞美之情,感受中国皇家建筑的雄伟气派,发现语言文字表达的魅力,在情与美的共鸣中达到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三、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新课标中第二学段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基本技巧,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所以针对我班学生的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学生通过读写记忆和查找字典认识“颐、耸、阁、舫、眺、堤、态”7个生字,会写“殿、廊、柱、栽、筑、阁、朱、堤、雕、狮、

态”,掌握多音字“杆、佛、几、尽”。

(二)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生通过结合上下文了解文中“金碧辉煌、神清气爽、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的意思。

(四)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初步感受文中优美的语言,并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五)学生能结合对文本的理解,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中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我对学情和文本的研究,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学法:

(一)情境法

本文教学旨在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中获得情感上的熏陶。在导入环节,我会用课件展示颐和园以及其他园林的图片,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中国园林建筑的兴趣。通过对比不同园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园林建筑以及景色的多样性。

(二)朗读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将“读”贯穿于整个教学当中,在读中引导学生找到抓住文章要点,解决问题;在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文中所蕴含的自然美和建筑美;在默读中,学会学习的方法。

(三)讨论法

新课改一再强调教学的最终成果以学生是否自主参与探究作为根本。为了改善我班学生不善合作学习的情况,在初读课文环节,让学生分小组学习生字及多音字,在第四环节,学生合作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找出过渡句。在合作交流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沟通合作的能力。

五、说教学实施

围绕以上的教学方法,我将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我的课堂结构是创设情境,释题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体会情境——小组交流,深入体会——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第一环节是创设情境,释题导入。导入就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文章的大门。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大量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融入语文材料的情境之中。我会用课件展示皇家园林的图片,带领学生一起走进中国园林的“世界遗产”,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从“园林”入手,步步深入。最后教师板书课题。

第二环节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我会指导学生自学生字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认读生字和多音字,我会在旁边适时加以引导和帮助。在学生读课文之前我会提出问题:“皇家园林”有什么特点?课文中写了皇家园林的哪些景色?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寻找答案。我会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为了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领悟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我会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语句来进行赏析。在指名读的部分,我会提醒学生带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作者情感。

第三环节是细读课文,体会情境。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要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所以我会指导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两个关键词并说说它们的意思。在学生掌握了本文的感情基调之后,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中如何描写景色?找出喜欢的部分和大家分享感受,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在本环节的最后,我会通过图片展示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仔细默读喜欢的部分,闭上眼睛展开想象,把文中的文字联想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深度感受中国园林的美。

第四环节是小组交流,深入分析。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所以,我会组织学生合作找出文中的“写作手法”、“说明方法”、“首尾呼应的部分“,并思考: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同时分析文章的思想主题,教师带领学生解决问题后,全班齐声朗读优美的的段落。

最后环节是总结全文,升华情感。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还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我会让学生主动发言,互相交流收集的有关中国园林建筑和文化遗产的文章和图片,并且请班级中去过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或苏州园林的同学给大家介绍自己对园林的印象,引导学生谈一谈学完整篇课文之后的感受。从文本向生活拓展,增强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自豪,了解中国古代劳

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六、说教学延伸

新课标中要求:语文课要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要扩大学生阅读面。由于我班学生阅读量较少,不善观察身边美的事物,学以致用的能力仍待提高。所以,我会在课堂的最后延伸散文篇目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人教版初二上学期的一篇课文,这同样是一篇描写园林景色、抒发对园林热爱赞美的文章,通过教师口述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园林景色的美丽,掌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真正体会到情景交融的美妙。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本课的板书设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板书为教学服务的教学理念。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为了巩固学生记忆,节省教学时间,依据散文“形散神聚”的主特征,让学生抓住作者描绘的景物的特点,在我班学生不善观察的基础上,我采用“概括归纳法”来设计板书。该板书全面地概括了文章的情与景,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顺利把握课文脉络主旨。

24、颐和园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

颐和园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

昆明湖(石桥、石狮)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 习作例文:颐和园 部编版

习作例文:颐和园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并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又有梦幻般神奇的建筑。请同学们先欣赏一些这里的美景。 2.出示图片,欣赏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点什么?学生交流谈感受。 3.通过图片感受颐和园的美,需要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心就够了,但要通过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还需要美的智慧。大家有信心吗?现在我们来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颐和园,提醒学生注意“颐”左边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②想一想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从课文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请画出来读一读。 2.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作者是如何评价的呢?

①男女生读这两句话,你又发现了什么? ②写法指导:像这样总写感觉印象的句子,一般放在开头、结尾,这种写法叫——前后呼应。 3.既然这是一篇游记,那作者一定会告诉我们游览路线,请看: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像这样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化,不断展现新画面的方法叫移步换景。这种方法一般适合于写游记或参观记。你能带着老师走走作者的游览路线吗?你来说,老师画。 4.有感情地读一读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品读课文,感受美景 1.如果你是一位游客,带着摄影机来颐和园游玩,你最想在哪儿留影?就把描写那里风景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吧!还可以背下来。 2.汇报交流:你最想在哪里留影呢?为什么? (1)长廊 ①指名读文(第二段),颐和园的长廊给你留下了是怎样的印象?(长、美) ②体会长廊的长。 A.请你用文中句子告诉大家长廊究竟有多长,好吗? B.齐读感受后交流:你是从哪几个词语感受出来的?(一眼望不到头、700多米长、273间) C.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哪种写法好。

部编版(统编教材)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例文:颐和园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版版)

习作例文:颐和园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4.培养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积累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照片引入,激情引趣 1、展示本班学生在颐和园内所拍摄的照片,通过学生介绍照片的背景,激发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兴趣,引出课题。 2、生介绍自己游览颐和园的情况。 二、交流资料,预习反馈。 1.导语: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查找有关颐和园的资料,谁愿意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讲讲。 2.学生交流资料。 通过资料的交流,使学生对颐和园的认识较为全面,同时对学生查找的资料及时予以肯定,激发学生查找资料的热情。 三、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语:的确,颐和园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名。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们想不想到颐和园去看一看?那好,就和老师一起走进颐和园。 2.颐和园的课件,配乐范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的景色美。 3.回答: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整体入手,理清顺序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是否能用上书中的语句说一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或者可以用更好的方式来说明。 3.小组交流:学生可以画游览示意图,可以用书中的语句来概括。 利用示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这些游览点学习作者按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同时抓住“进了、绕过、来到、走完、登上、下来”这些写游览过程的动词品析,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五、抓住特点,感受美丽 1.通过初步的学习,我们对颐和园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说说颐和园的那一处景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再读课文,注意反复朗读描写给自己深刻印象的景物段落。 3.小组学习交流,师引导:把给你印象深刻的景物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也和你有同样的感受。可以朗读,也可以做小导游给大家介绍,还可以以游客的身份说一说。如果把你查找到的资料也融入进去就更好了。 4.全班范围汇报。(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形式来表达,如果采用朗读的方式,读后可让学生评议:他读得怎么样?为什么怎么读?教师随机指导朗读。如果

最新《颐和园》说课稿

年组教研课 《颐和园》说课稿 王锐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板块第一篇《颐和园》。它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于写景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移步换景,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贴切的过渡,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二、说目标 在粗浅理解教材后,我就要确定教学目标。基于课标、基于学情,根据文本内容和表达特点,还有单元导语与课后习题,我制订以下目标: 1、借助过渡句,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意;了解叙述的顺序,理清文路。 2、以各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三、说重难点 根据中段的阅读目标,我把1、理清课文内容,了解2 至5 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明白文章的写作顺序,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根据文本的体裁特点,我把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学法 为了较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达到目标,我主要让学生采用朗读法、对话法、想象法、圈划法等,来学习课文。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整体感知 1、认读词语 2、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概括介绍颐和园的一句话。引出第一自然段,男女生分读。再让学生根据这句话把颐和园的特点浓缩成两个字,随机板书:大、美。 (二)品读,触摸语言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

《故宫博物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文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说一说我对本课的教学安排。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故宫博物院》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而本课是这一单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 (二)教学内容 《故宫博物院》按照空间顺序,抓住中轴线,由南向北。从天安门出发,细观太和殿,略看后三宫;进入御花园,最后登临景山公园鸟瞰故宫全貌,按照故宫的建筑顺序作者详略得当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从不同方面印证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高度赞扬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空间概念还不是很强,而且刚刚接触说明文,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并且,还有一些学生没有亲眼见过故宫,只有凭借直观的画面,才能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明确说明文的空间顺序特点。 (四)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和情感之间的联系。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及 特点。 2、“能力目标”: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 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 (五)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情况,我设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是: 重点: (1)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能够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及找

《颐和园》公开课教案

颐和园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目标 (1)了解颐和园的美景,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生词“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玩赏”等。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理清写作顺序,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介绍颐和园。目的是让学生对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等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 教师引言:这就是位于北京西部我国清代的皇家园林和行宫。同学们想不想仔细地去参观、游玩一番?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颐和园》 (二)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听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读音,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2)通过概括,引导归纳为:北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 自读课文,学会字词。 (1)同学们对颐和园的景物都很有兴趣吧?那么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我们来认识一下课文中的生字吧! 出示13个生字。 我们再来看文中有哪些好词。 (三)知识扩展 同学们一定会与老师有同样的感受,这么大这么美的大花园是怎么建造起来的。 师:颐和园前身清漪园,始建于公园1750年(乾隆十五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光绪十二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和其他款项重建,并于1888年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颐和园构思巧妙,建筑之精,集我国园林艺术之大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颐和园和优美的景色及组成,特别是它的建造过程,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细致游览。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同步教案《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

1.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揣摩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节假日里,我们经常跟父母去旅游,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2.这些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点?你能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吗?今天我们通过两篇文章来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学习《颐和园》。 1.自由朗读文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颐和园。(美丽) 2.文中哪些句子概括地写了颐和园美丽的特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句子并画出来。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颐和园的?(游览顺序) 4.默读文章,找出体现游览顺序的句子,读一读。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5.读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游览顺序,使文章过渡自然。) 6.游记往往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即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看到的景物写下来。(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昆明湖) 7.游览中出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长廊——长、美;万寿山——高、建筑金碧辉煌;昆明湖——静、绿;十七孔桥——石柱多、雕刻的狮子多。) 8.品味句子。 (1)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抬头一看”和“向下望”告诉我们什么?(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 (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①作者把昆明湖比作什么?(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②这两个比喻写出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静、绿) ③“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 ④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写的是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突出了昆明湖的静。“划”指的是用力挥桨使船前进,这样水会漾起波纹,不能突出昆明湖的静。) 9.同学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为什么作者只带我们游览这些地方呢?(因为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颐和园的美丽。) 三、学习《七月的天山》。 1.自由朗读文章,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游览顺序)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第一部分中国美术鉴赏的第三课。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内容之一,本课内容设置主要是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中国古代建筑物,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了解古代建筑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情感和立场。 二、学情分析: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的积累。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高中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却力不从心,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三、说教学目标: 本着美术鉴赏的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紫禁城的整体布局,以及建筑对封建皇权思想的具体体现。 (2)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3)认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艺术特色。 四、说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

五、说教学难点: 古代建筑中有较多的专业术语,需要结合具体图像讲述。 六、说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课件展示):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5分钟) ①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历史课本所了解到的有关中国古代建筑方面的知识,并谈一谈为什么历史书会出现这些古代建筑,它与美术鉴赏有何联系? ②展示课题:《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2)讲授新课(30分钟) ①纵贯北京城的紫禁城中轴线上的宫殿建筑群: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体的前朝区;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的内廷区。作为中轴线前奏的天安门──午门,作为中轴线终结的御花园和神武门。以紫禁城为中心,由皇城、内城、外城共同构成的北京城总体布局。 (板书)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①木结构;②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故宫总体规划(板书)(图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故宫整体布局及原因 古代建筑屋顶样式的等级区分: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硬山顶(幻灯片展示屋顶样式) ②城内多种建筑、雕刻、彩画等综合构成的金碧辉煌的皇家气象与森严的等级区分。天坛祈年殿建筑结构及金漆彩画体现人与天地和谐统一理念。 (板书)古代建筑彩画等级的体现 古代建筑彩画的分类:和玺彩画,用于主要宫殿 旋子彩画,用于不同建筑上 苏式彩画,多用于园林建筑 园林艺术的艺术手法。 (板书)中国古代园林分类:a.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b.私家园林:留园,拙政园,网师园

18.颐和园教案精华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隐隐约约、堤岸、雕刻、姿态不一”等词语。 2、重点学习昆明湖的片段,初步学习课文写景文章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了解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观察点观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不同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句段。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及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观察点观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不同的表达方法,并学以致用。 2、通过关键字词,联系生活实际,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颐和园风光片3分钟;课件;课堂练习纸。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片子里播放的是哪里的风光吗?板书:颐和园 师:是的,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就是----颐和园;她,闻名世界,享誉中外,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她就是---颐和园。(学生有感情读题,注意“颐”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人们心目中,颐和园简直就是人间天堂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颐和园,去领略皇家园林的魅力。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87页,自学要求: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读,并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 2、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3、反馈。 (1)认读生字新词。 大殿长廊堤岸雕刻画舫横槛栽满葱郁掩映 金碧辉煌神清气爽隐隐约约姿态不一 (2)交流: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课件:这是一个的颐和园。)学生选择积累的词汇。 (3)过渡:课文也有两个句子很概括地写了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句子划下来。 (4)反馈交流。 随生回答出示句子:(第一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齐读句子。 ①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②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5)课文读完了,谁来说说导游带你们游览了哪几处景点呢? (学生边说教师边归纳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6)同学们怎么这么快就发现了呢? A自由读课文第2-5自然段,用“”画出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旅游节》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旅游节》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4课《旅游节》,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旅游节》是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4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 教材要求学生调查当地的旅游资源并收集相关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当地的地图设计旅游线路;制作旅游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增进学生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本课是一节集探索性、欣赏性、研究性与操作性于一体的美术课。根据教材要求,分2个课时教学,第一课时是制作旅游线路图,第二课时是制作旅游宣传海报或小册子。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的精神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调查崇左旅游资源,并将其为人文与自然景观两大类。 2、过程方法目标:分组完成崇左旅游线路图的设计制作。 3、情感态度目标:增进对崇左风土人情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小组成员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认知能力相对较强,对崇左旅游资源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的设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 教学重点是:调查崇左旅游资源,并将其为人文与自然景观两大类。 难点是设计制作崇左的旅游线路图。 五、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理念,我将运用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采用欣赏法、探索法、研究法、讨论法、操作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六、说教具学具准备: 为了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旅游资源及路线,我准备了以下教具:多媒体影像资料、崇左旅游图片、崇左地图等。

旅游节说课稿

五年级美术下册《旅游节》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4课《旅游节》,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旅游节》是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4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 教材要求学生调查当地的旅游资源并收集相关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当地的地图设计旅游线路;制作旅游宣传海报或旅游宣传小册子,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增进学生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本课是一节集探索性、欣赏性、研究性与操作性于一体的美术课。根据教材要求,分2个课时教学,第一课时是制作旅游线路图,第二课时是制作旅游宣传海报或小册子。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的精神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调查宁夏旅游资源,并将其为人文与自然景观两大类。 2.过程方法目标:分组完成宁夏旅游线路图的设计制作。 3.情感态度目标:增进对宁夏风土人情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小组成员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认知能力相对较强,对宁夏旅游资源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的设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调查宁夏旅游资源,并将其为人文与自然景观两大类。难点是设计制作宁夏的旅游线路图。 五、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依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理念,我将运用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采用欣赏法、探索法、研究法、讨论法、操作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六、说教具学具准备: 为了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旅游资源及路线,我准备了以下教具:多媒体影像资料、宁夏旅游图片、地图等。 学具准备:学生收集宁夏旅游图片和资料、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将从以下六个环节来实施教学。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说说你们都到过哪些地方旅游? 学生会积极踊跃的回答北京的天安门、颐和园、故宫、长城,山东的青岛、日照、泰山等等。 再请大家说一说,去过我们宁夏的哪些景点呢? 同学们会更加积极踊跃的回答:西夏王陵、沙湖、镇北堡影视城等等。 多媒体播放xx风光的微视频,

颐和园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文段。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3、感受景色美和语言美,受到情感熏陶,从而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2、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难点:体会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 1、情境法。 2、朗读法。 3、联想法。 教学准备: 一张“导游证”,一顶太阳帽,一面小旗子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导语:(教师以导游员的装扮)“各位游客,昨天我们已经了解了游览颐和园的路线,大家还记得吗?”(板题)指名生答,师相击点击导游示意图,然后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师接着引导:“现在我们就到这些景点去细细玩赏,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

(二)导读“长廊”,感悟学法。 1、导语:“游客们,现在我们走进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了(课件出示长廊图),请大家仔细欣赏,看看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学习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划一划:用横线划出描写长廊的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2)读一读:读读有关描写长廊的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 (3)想一想: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写? 3、学生自读自悟。 4、师生互动,汇报交流。(先指名谈谈自己的游览后的感受,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 A、当学生读“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个句子时,引导学生抓住“700多米”和“273间”这些详实的数字,体会长廊的长和间数的多。再全班齐读这个句子,读出“长”这一特点。(师相机板书:长) B、当学生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一句子时,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边读边想象描写的画面,再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小组比赛读,让学生感受到画的多和美,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能工巧匠的智慧。 C、当学生读“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

教师招聘考试:《故乡是北京》说课稿

教师招聘考试:《故乡是北京》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故乡是北京》,此次说课我将分别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首先,我简单说一说我对于教材的理解。《故乡是北京》是湘教版高中音乐音乐创作模块第七单元的内容。这首歌曲采用了京剧唱腔的典型音调,将我国的传统戏曲元素融入歌曲中,使整首歌听起来亲切自然,富有京腔京韵,人们将这种类型的歌曲称为“京歌”。这首京歌分为三段:第一段为散板,以叙述的口吻,抒发了对北京的热爱之情。经过间奏,进入第二段,歌曲旋律优美上口,描述了北京的景色。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但在伴奏上加以变化处理,采用紧拉慢唱的手法,将歌曲推向高潮。《故乡是北京》充分表达了每一位炎黄子孙发自内心对首都北京的热爱和依恋,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歌曲的旋律吸取了京剧和京韵大鼓、京城戏曲、说唱艺术的音乐素材,体现了歌曲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它以传统的京腔京韵和现代音乐思维的有机结合,赋予歌曲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国民族声乐的舞台上。 二、说学情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以逻辑思维为主,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从年龄特点来看,高中学生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空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比较丰富,逻辑思维比较成熟,但是自主归纳总结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再加上学生的知识面有限,生活阅历不够丰富、对知识的运用方面不熟悉,不了解,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颐和园》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颐和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阅读、直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查找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幻灯片出示文中三幅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景物? 2、揭题:(板书:18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 3、导入:颐和园建在哪里?看图画上各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播放课件,感受景物美。 1、生自读课文,思考:颐和园写了哪些景点?你最喜欢哪里,想想理由。

2、(幻灯片出示)认读生字新词,了解大意。重点指导:耸、堤、柱、栽、筑、狮等字的读音,分清平舌音与翘舌音,注意“堤”不能读成tí;“廊、栽”等字要注意指导笔顺。 3、交流自读情况: ①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怎么知道的?首尾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叫什么?(首尾呼应)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 ②交流自己喜欢的景点,说明理由。(教师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课件,带领学生去领略美景,并选择一两个自然段读,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③学生欣赏完课件后谈谈感受。(板书:美、大)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领悟结构美。 1、自读第2——5自然段,交流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①请同学们用“——”画出表现游览顺序的语句。 ②讨论交流,指句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学生动手画画旅游示意图,说说为什么这么画。说说教材中三幅图各对应的段落。 3、再读这些过渡句,抓住动词,领悟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四、齐读全文,整体感知,指导分段。 齐读全文,提示学生:文章是按先总后分再总的方法写的,因此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三大段。

《我是中国人》说课稿

《我是中国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我是 2 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人真骄傲》,本次活动是根据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而设计的。 本次活动,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活动方法、说活动流程等方面向各位评委加以说明。 首先说教材: 设计意图: 随着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和闭幕,我越来越感觉到祖国的繁荣富强,同时为了使幼儿了解祖国的广阔和强大,我选择了这个主题来完成此次活动。本次活动是语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到祖国的强大,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并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热爱。 幼儿情况分析: 我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较好,表达事物连贯、口语化。由于幼儿参加过园里的升旗活动,对国旗、国歌有了一定的了解。很多幼儿也去过北京旅游,对景区也并不陌生。因此此次活动,我主要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共同交流探讨。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幼儿的认知基础和本次活动的内容,我拟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知识:使幼儿了解祖国的幅员辽阔,掌握我国国旗的象征意义、会唱国歌以及了解首都的一些重要景点。 2.能力: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认知能力。 3.情感:培养幼儿爱国主义情怀,丰富幼儿的情感,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根据以上目标,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了解祖国的幅员辽阔和繁荣富强,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热爱。 活动难点是:能够较完整的表达出自己对祖国的爱国之情。 根据活动目标和幼儿的认知基础,我做了以下准备: 1、空间准备:布置活动区、将椅子摆成半圆形,以便幼儿更好的活动。 2、物质准备:国旗,国歌磁带,颐和园、故宫景区图片。 3、知识准备:国旗国歌的意义,了解颐和园、故宫等景点的历史。 以上我说的是教材,下面我说说活动方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说课稿《颐和园》

《颐和园》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课文——《颐和园》第一课时。下面我就从以下七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这组课文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组编的,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二、说学情分析 1.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动,对新鲜事物好奇,但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当中很少去过北京,对那些景物缺少感性认识,很难深刻理解文中描述的美,所以我准备了课件,创设情景,把学生带进颐和园,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颐和园的美。 2.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搜集资料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课前我让学生去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和图片,以备上课时小组学习时使用。 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本文的教学。第一课时:教学生字,学习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第二课时:教学二至五自然段,总结全文。下面就第二课时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设想。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拟定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因此,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理念,本课时,我设计以下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五、说教法学法

《颐和园》教案颐和园教学设计一等奖

《颐和园》教案颐和园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 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2、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 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 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 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2、介绍颐和园,自读课文,初步了解顺序。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首先我们来看几幅图片(课件播放颐和园图片)。你们知 道这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颐和园》(请学生上台写课题,讲解颐的写法)。 二、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2、展示生字卡,提出注意生字词易写错的地方。 3、请学生上台听写,划出错的多的字,让生注意。 4、让学生提出不懂之处,并讲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 耸立等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耸立:高高地直立。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用词语造句) 三、初读课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请去过的同学介绍颐和园。 2、初读课文 (1)听了他的介绍我真想去颐和园看看,同学们想去吗?好咱们现 在就出发(播放录音朗读)。注意哪里停顿哪里重读,哪里语调轻柔,用笔在书上标出来。 (2)怎么样,说说游览了颐和园后有什么感受。 (3)师:想走进颐和园细细欣赏一番吗?通过图片感受到颐和园的美,需要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心,通过课文感受颐和园的 美还要美的智慧,你们行吗?相信同学们一定行。那好,咱们就来 一次集体旅游。(请一个学生做导游朗读课文,提醒学习录音朗读,读出颐和园的美) 3、指导朗读,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读完一二段,提出刚刚学习了神清气爽,知道了神清气爽的感觉,让学生再读这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2)我想问问同学们,导游刚才是带我们游览了什么地方? (3)好,继续我们的行程,刚才那位导游介绍得很好,陪我们走了 那么久,我想他累了,我想换一个导游,谁想来试试?好,游客们 我们上路了,快跟上可不要掉队。 (4)读完第三自然段后,问学生刚刚导游又带我们游览了哪里?(5)用换导游的方法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6)读至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停下师:我感觉导游这里介绍得非常好,我好像真的看到水平如镜的昆 明湖。来,我们都像小导游那样把这句话读一读,看谁能超过这位 小导游。 (7)读完第四自然段,哎呀,我一路只顾欣赏风景,不知道这是什 么地方,你能告诉我吗?这儿可是站得高看得远,你们都看到什么?(8)用上面的方法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9)问生游览的顺序。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分四大组查找颐和园资料 第二课时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课稿 1 2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说课的3 内容主要有:说教材分析,说教学目标,单元教学重难点,说学情分析,说教法和4 学法,说教学程序。 5 一、说教材分析 6 (一)本单元来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我国的世界遗产”7 为主题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这个单元共安排了三篇主体课文《长城》、《颐和8 园》、《秦兵马俑》和一个“阅读链接”,一个语文天地。 9 三篇课文中,《长城》、《颐和园》是精读课文。 10 1.《长城》: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 11 2. 《颐和园》: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12 世界遗产的兴趣。 13 3. 《秦兵马俑》:了解兵马俑的特点,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14 豪感。 15 (二)说教学目标 16 单元教学目标: 17 1、认识23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18 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

19 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20 子、姿态不一”26个词语。 21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22 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3 4、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24 5、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25 兴趣。 26 6、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7 7、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28 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23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 29 30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31 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 32 33 兴趣。 34 单元教学难点: 35 1、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36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37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中职旅游概论说课稿

说课目录 1.说教材:脉络体系、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说学情:学生所学专业、学生特点 3.说教法学法:教学方法、学法、教学手段 4.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突破重难点、教学活动设计、创新点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由中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主编的《旅游文化》第一章里面的第节内容。我的说课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教材内容的脉络体系) 1、基础 《》课程是旅游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也是学生了解旅游的入门课程。它以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构成要素为主线,研究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应用性强,强调基础概念,对于旅游专业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结构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前位性 一般情况下,旅游学概论总是作为其它专业课的前位课程,也是中职学生课程中一定会接触到的课程,这对于学生有效把握与后续课程的关联与衔接,将起到重要作用。本次说课选取第一章第一节知识,旨在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发展产生历程,为后面学习旅游的相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把课程目标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旅游从迁徙、旅行到旅游的产生过程 理解商人与旅游产生的关系 掌握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旅游的产生过程,掌握旅游的含义,为后面的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调、配合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旅游学科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旅游的定义。 旅游源自旅行(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2、难点: 旅行、游览、旅游的联系与区别。 二、说学情 学生所学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的导游方向,将来她们所从事的行业要求学生们掌握一定的旅游相关知识和基本素养,这也决定了旅游相关知识对同学们的重要性。 学生特点:全班学生女生居多,且学习基础都相对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尽量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注重课堂的生动性。 三、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教师讲授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相应的知识,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 (2)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主要是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每组学生派代表发言,教师给出评价,各组发言完毕,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优点,指出不足,学生纷纷踊跃发言,很多观点新颖深刻,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开阔了教师的思路。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课文原文及教案演示教学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课文原 文及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课文原文及教案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个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能够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能够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仅仅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教案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感受颐和园的宏伟美丽。 教学准备: 1.CAI课件、展板。 2.搜集相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说课稿

五下《只拣儿童多处行》说课稿 ---------朗读、感悟,让课堂充满智慧 一、说教材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这是冰心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给世界爱和美”,这是冰心老人为“冰心奖”所作的题词,其实这正是冰心老人一生的真实写照。《只拣儿童多处行》全文字里行间饱含了她对真爱和美的追求。这篇文章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儿,流露出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对未来的美好希望,这篇散文宛如一首诗,一首吟诵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的诗歌;宛如一幅画,泼洒生机和快乐的油彩画;宛如一首歌,歌唱着鲜花与少年,歌唱着爱的主旋律,全文读来令人十分欢畅! 这一单元的三篇文章,都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感受童心、感受儿童的世界、感受儿童的智慧。联系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一定的情感熏陶,这应该是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苏教版这一类文章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基础性的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6个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至第九自然段。 创新性的目标: 1、通过朗读、揣摩、讨论,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文中一些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写法的精妙。 2、在朗读、品味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感受儿童的朝气与活力,产生愉快的阅读体验,发现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中的美。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联系具体内容去感悟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的爱与美 难点:引导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及时、到位的点拨、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的生成,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四、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将文中部分精彩段落制作成课件,以便在教学时及时地呈现。五、教法与学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根据本课特点及本班学生的特点,遵循“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在具体实施时,我想主要抓这样几个词语: 1、疑问。古人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逐步懂得在阅读中怎么思考,怎么发问,寻找作者的思路。 2、研读。阅读过程是学生在阅读时对课文相关信息的提取、加工、分析和处理,是对与课文相关的生活经历、认知经验的联想与沟通。本节课的设计着重让学生经历这种阅读的过程,让学生在扎扎实实的自主研读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在研读过程中,感悟真情,回味真情,体验真情。 3、对话。《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节课力求让课堂成为真诚对话的生命殿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使他们经历阅读的亲近、内化、超越的过程,感受与文本对话的充实。只有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感受语言的色彩,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感,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自由地想,不断感悟实践,才能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六、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打算分四步来实施:(一)激趣导入、(二)初读感知、(三)精读感悟、(四)拓展延伸 (一)激趣导入 1、课始,直接出示“儿童不知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这句诗,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读好。接下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2、紧接着简介冰心,介绍这篇文章的一些写作背景,板书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指导学生朗读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这样设计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爱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阅读中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迸发,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下学习。] (二)初读感知 在初读感知这部分,我打算这样去实施: 首先让学生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字字响亮,句句流畅。在此过程中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倾听,及时解决在朗读中的一些问题。学生初步读完后解决在初步朗读中出现的问题,接着让学生再读文章,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听,看看是不是比刚才有所进步了 在此结束后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倾听,有没有和自己不一样的地方。然后指名单个读,想读哪小节就读哪小节。在此过程中,注意正音,及时理解生词,引导学生自我进行朗读评价。 [在这一部分,重点解决读通读顺,尽量给学生多一些时间,多一些机会,需要注意让学生带着目的或目标去读书,教师尽量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三)精读感悟 在学生读通读顺文章的基础上,细细品味文章。在这一部分我打算围绕两个问题来展开:1、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2、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 1、围绕第一个问题“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冰心只拣儿童多处行?把这些句子画下来。”找好后,小组内进行交流,展开讨论,提示学生如果发现不一样,要向同学请教,为什么找这句?理由是什么?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要把他们的这种个体差异转变为课堂中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让学生在小组成果汇报时,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文中这些句子很多,我想重点引导学生读好极具代表性的重点句段,去感受儿童的生机与朝气。] 2、①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 这一句的教学紧紧扣住“迎”、“挤”,点拨“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儿童很多很多?”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细细体会,感受儿童的欢声笑语。 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 太阳的香气息。” 这一句教学,首先引导理解“座无隙地”,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感受最快乐的活动去找感觉,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朗读评价,激励他们读好“闪着汗珠、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感受儿童的勃勃生机。 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沿着 匆匆地往前跑。” 这一句话的教学,可以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说说他的感受,谈一谈该怎样朗读这段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