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说课稿

一、说教材: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课的课文。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本文的教学。下面就第二课时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设想。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本课时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实际,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以读促悟、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当小游客,感受风景、语言美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长城,这节课,我们一起到颐和园去参观一下,好吗?

2、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创设带领学生到颐和园游玩的情境,让学生谈谈最想在哪里摄影留念并说明理由。

本环节通过开放式的交流活动,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图片、课件,把语言文字形象化,用图画和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并且从中选择一两个自然段指导学生美读,初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细读课文,当小导游,体会结构、写作美

本环节我将创设“小导游”带领“游客”游玩的情境,我会这样来创设情境: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旅游的过程中,大家有的想在这儿照相,有的想在那儿留念,的确,颐和园的景色可真美呀。奥运会马上就要召开了,到时候北京将迎来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他们也会到颐和园去游玩,你想不想当一名小导游向世界友人介绍我们祖国的“世界遗产”颐和园?让学生结合课件上颐和园的美景,运用一些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抓住各处景物的不同特点,向大家介绍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而将自读感悟、小组讨论、探究作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诵读积累等整合到这一模拟实践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语文能力。

1、探索文路,体会结构美

本文文脉清晰,结构严谨。在教学本环节时我会先抛出一个问题:“既然我们要领着游客进行游览,就要预先有一个旅游线路,那么我们的旅游线路怎样制订出来呢,你将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向游客介绍呢?”其实就是围绕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引导小导游们勾画、探究,再组织讨论交流。

在本环节里面,我将鼓励学生画出旅游示意图,学习作者按地点转换顺序记叙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抓住“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为完成课后安排的小练笔引路。

2、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

引导学生画过了旅游示意图,找出了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接下来,我要这样引导学生: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要想当好小导游,除了制订好旅游线路之外,向游客介绍景物的时候还要能够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上非常“妙”的词语,使游客在边看边听中达到美的享受。接着我将要求学生把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多读几遍,并与同学交流读书的感受。为当一名优秀的小导游打好语言基础。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将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例如“耸立”、“一排排”、“滑”等字词的妙处。本环节我将采用指名读、比赛读、范读、想象画面读、对照图画读、配乐读等形式,读出欣赏、赞美、陶醉的情调,形成情感共鸣,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摘抄。

3、实战演习,导游游公园

作业:

你能按一定的顺序,把这幅名为“孤舟”的图片上的内容描写出来吗?

六、说板书设计:

长廊

颐和园万寿山

昆明湖

七、说特色:

1、两次情境的预设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对颐和园景物的特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分析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分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旅游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按总—分—总的结构,以游览的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学情分析】 1、四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抓重点词句而理解感悟的思想感情。 2、在第一单元的“自然景观”的教学中,学会了边读边展开想象的方法,能够把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3、具备了对资料进行搜集的能力,但对搜集到的资料整理能力还有待培养 4、在写游记类的,能够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描写,但是在具体观察某一具体景物的方法上层次性还不够,对于这一方法的指导还应加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内容的优美。 2.技能目标 ①通过对词句的理解,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主要内容,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②借助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陶冶,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⑴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中景物的特点。

⑵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进入学习 1、同学们,暑假的时候,老师去了一趟北京,来到了一处历史悠久,景色优美的地方。(出示照片)这是哪里?(颐和园)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注意看老师板书课题。颐字的左边里面是个口,左右要写匀称,其他两字也要写得方正。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不要拖音再读一次。 2、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你对颐和园有哪些了解?(指生说)同学们,自己读书能知道这些真不简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通过刚才的回答,老师知道同学们对颐和园都有一定的了解。 1、听课文朗读,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2、为了更好地读好这篇,让我们先来解决一下生字词这些拦路虎。 出示课文的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词语。 3、指导写字“廊”,注意笔顺,竖提,横撇弯钩,“广”撇画伸展,里面笔画要紧凑,竖为悬针竖。(指导完,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过渡:拦路虎解决了,读起课文就更轻松了。 4、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读课文的同时,找出作者主要游览了颐和园哪几个景点?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景点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5、景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板书)指名读句子,(出示)请同学们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我们发现作者走到哪里就看到了哪里,看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清楚地交代了游览的顺序,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做“移步换景”。(板书:移步换景)一般一个景点为一段,我们写游记的时候可以用上这种方法。 6、出示颐和园景区地图,借助地图,我们可以更加直观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过渡:作者是怎样给我们描写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呢?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足迹再游览一番,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案例分析

四个一评价材料:案例分析 四年级语文 《颐和园》案例分析 学校:宁乡中心校 姓名:王瑞红 年级:四年级 科目:语文 编号:

《颐和园》教学案例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我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文时,在情境表演中,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代替老师的分析讲解,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自己提出问题,并合作解决问题,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师:导游公司要接待外国贵宾游览颐和园,想从同学们中挑出一些优秀的导游,大家想报名参加吗?(学生个个喜出望外,跃跃欲试) 师:我们的课文就是“报名手册”,请大家把课文读一读。 (学生以喜欢的形式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师:(课件出示)“报名须知” (1)你觉得哪个地方最美,把它独特的地方和小组同学一起读一读、说一说,并谈谈你的感受。 (2)小组中推选出一名最好的导游参加总决赛。 师:同学们,报名须知提出了报名的具体要求,请同学们分小组准备吧! (学生们兴趣盎然地挑选自己喜欢的地方,在四人小组中有的朗读,有的讲解,有的提问,形式多样地进行自主选择性阅读,并合作解决其中所遇到的问题)师:下面请大家做评委,听一听各小组推荐的优秀导游的介绍,评一评,谁是优秀的导游。 (教师根据“导游”的介绍,适时点拨,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生1:长廊真美,有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每一间横槛上还有五彩的画。 生2:我觉得长廊很长,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了273间,一眼都望不到头,我真想去看看。 生3:那横槛上的画有人物、花草、风景,奇怪的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那些画师真厉害。 (适时出示课件1长廊远景、近景、整体的、局部的风光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课文《颐和园》和《长城》

颐和园 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湖。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长城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优秀教案

18 颐和园 学习目标 1、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柱”等11个生字,理解并会书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摘抄最感兴趣的词句。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结合课文查找有关图片、音像和文字资料;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图片、挂图或课件。 第一课时 激情引趣,初历景观 1、承前导人。由对长城和《世界遗产名录》的体验和了解人手,相机出示《颐和园》中的三幅挂图或展示相应课件。 2、看图引入。先让学生认真观赏三幅图,再谈突出印象。揭示并板书课题。交流(照应课前学生已有的准备):谁了解(插入曾三次被焚毁和遭破坏的简介)?谁去过?有想法吗? 谈话:颐和园真是太美啦!今天,请同学们自由地去游、自由地去赏,再请你们用书中的话语把颐和园的美尽情地层示,有信心吗?那么,想怎样展示呢?(以美读、或以导游、解说等形式)非常好!现在,请你们选用自己最合适的读书方式开始进入颐和园(提醒学生注意结合课后思考题自读)。相信你们一定会表现得非常优秀。 3、自主读书。 a、给学生不少于20分钟时间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先充分自读自识自探,再自找伙伴合作交流与互助。注意强调学生在读中批画,并做到读而有疑。对易读错写错字,要求学生自主写上黑板。 b、有针对性指导识写字:“堤”不能读成ti;区分好“柱、栽、筑、朱、狮”平舌和舌音;注意多笔字“殿、廊、雕”等字的写法等。 4、尝试朗读。面向全体,由学生自主选段朗读,并自主发现问题,主动评价与助读。特别要求学生注意生字和生词的正确识读以及长句的读法。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颐和园

教学内容: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颐和园》 第一课时:学习本课要求会写、会认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大概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教学目标: 1、会写“殿、廊、柱”等11 个生字;会认“颐、耸、阁”等7 个生字。 2、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课文优美的语 言。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准备:生字卡、有关颐和园的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简介颐和园。(板书课题,指导“颐”字的书写)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黑板出示生字卡,让学生结合课文给生字组词。 2、每组轮流挑选一个学生回答生字的读音,并将它组词,一个课内词,一个 课外词(在回答的过程中要注意“廊、柱、栽、筑、朱、狮” 的翘舌音和 前后鼻音的区分;不要把“堤”读成“ t 。 3、学生自主或合作观察生字中哪些部分最容易写错,站起来回答。(回 答过程中,老师注意用红色笔标出来,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一

写。)

4、 课文中有些词语不但要能准确认读,而且要能正确地听写。出示词 长廊柱子堤岸朱红掩映 葱郁宫殿建筑雕刻狮子 5、生字词朗读巩固:全班齐读T 男女分读T 开火车读T 老师随意指,学生迅 速读。 6、 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葱郁掩映金碧辉煌隐隐约约 三、练习巩固 四、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 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 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一一分一一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 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佛香阁神清气爽金碧辉煌 隐隐约约姿态不一 ch dng l eng ji d zh ( ) ()( )( g e g di d zh u zi ( ) ()( )( u di do k e z i t d ) g e l du d id )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分析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分析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分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旅游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以游览的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学情分析】 1、四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抓重点词句而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在第一单元的“自然景观”的教学中,学会了边读边展开想象的方法,能够把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3、具备了对资料进行搜集的能力,但对搜集到的资料整理能力还有待培养 4、在写游记类的文章,能够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描写,但是在具体观察某一具体景物的方法上层次性还不够,对于这一方法的指导还应加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内容的优美。 2.技能目标 ①通过对词句的理解,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主要内容,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②借助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陶冶,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⑴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中景物的特点。 ⑵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进入学习 1、同学们,暑假的时候,老师去了一趟北京,来到了一处历史悠久,景色优美的地方。(出示照片)这是哪里?(颐和园)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注意看老师板书课题。颐字的左边里面是个口,左右要写匀称,其他两字也要写得方正。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不要拖音再读一次。 2、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你对颐和园有哪些了解?(指生说)同学们,自己读书能知道这些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课文原文及教案1 2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3 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4 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5 旁栽满了花木,这个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 6 来,使人神清气爽。 7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8 耸立在半山腰上,*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9 宫殿,就是排云殿。 10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11 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12 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13 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能够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4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15 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16 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能够去小岛上玩。这座石17 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18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仅仅相同的。 19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20 教案 21 教学目标:

22 1.自学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词语。 23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24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25 教学重点、难点: 26 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感受颐和园的宏伟美丽。 27 教学准备: 28 1.CAI课件、展板。 29 2.搜集相关颐和园的资料。 30 课时安排:一课时。 31 教学过程: 32 一.导入新课 33 (出示颐和园全景图) 34 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35 是哪里吗? 36 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笔顺。 37 二.交流资料,了解颐和园概况。 38 通过查阅资料,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

《颐和园》教学设计18.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阅读、直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教学准备:课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查找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公园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块来欣赏领略这座远近文明的大公园。 二、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1.学习第一自然段。总写颐和园“美和大”的特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作者来到长廊,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作者又是怎么观察长廊的呢? (2)长廊有什么特点呢?从哪些句子知道? (3)出示图片和句子,体会描写方法。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这句从哪些词看出长廊的长?用上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提问:观看图片说说画上有哪些内容?“几千幅画没有. 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各不相同。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辉煌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提问:这句写什么?从哪些词看出?(“栽满、谢、开”看出长廊两旁花木众多、鲜花常开、景色宜人的特点,从侧面看出长廊的美。)“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点明了长廊的位置在昆明湖的右边。 (4)有感情地齐读全段,按提示分层。 先写怎样来到长廊,从外部整体介绍长廊的长;从内部介绍长廊的美;讲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第一层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 句。) 3.交流学习“万寿山”部分(第3、4自然段): (1)说说景物特点,找出最能体现景物美的句子。出示课件图片 万寿山脚下:佛香阁高(耸立) (抬头一看)雄伟壮丽(八角宝塔形三层闪闪发光) 排云殿大、多(一排排) 金碧辉煌 (向下望)树丛葱郁……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主题阅读:颐和园的廊与画

颐和园的廊与画 在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要数长廊了。 前几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编辑们到中国来探秘,发现颐和园的长廊可列为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惊奇的消息呀!那么,长廊到底有什么地方引人注目呢? 长廊的美,可以说是建造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 长廊的建筑非常精美,人们称它有三绝,这第一绝就是造型绝。全长728 米的长廊整体造型从地面上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如果坐在飞机上看,就会发现它的形状像一只倒挂着的蝙蝠,也就是像英文字母“W”的形状。为什么要把它建成蝙蝠形呢?因为我国民间有在建筑物上画刻蝙蝠的习俗,而蝙蝠倒挂的意思就是表示福到了。 第二绝是风水绝。长廊北倚万寿山,南临昆明湖。从气候上看,冬天,万寿山挡住了北边的寒风;夏天,从南面的昆明湖上吹来阵阵凉风。因此,夏天天气再热,长廊中也是凉风习习。从环境上看,长廊依山傍水,构成美丽的图画。当人们在长廊里行走时,就会发现,园中美景随水波而动,随四季而变,真可谓是变化无穷。 长廊的第三绝是结构绝。长廊是斗拱结构,全部是由木头搭建的,竟没有一个钉子,这是老辈们留下来的精湛技艺,在273间长廊里,一间一景,一景一画,景色变化和谐。真是人在廊中走,景在身边移。 长廊还是颐和园的一条中轴线,它平分了颐和园的山水,构成了颐和园的主旋律,成为建筑美学的典范,在世界上知名度也很高。 长廊奇,但更奇的是长廊上的画。它一共有八千多幅! 长廊上的画是有来由的。当年乾隆下江南,游山玩水,意犹未尽,很留恋江南的景致,连做梦都经常梦到江南。于是,就让画工在长廊上画上了许多江南的美景。这以后又加上了许多花鸟山水画以起装饰烘托的作用。而人物画是最后才出现的。人物画有许多情节,形象生动,更引人入胜。 长廊上的画有好几种类型,有民间传说中的故事,有文学名著中的故事,还有神话传说中的故事。

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内容的优美。 2.技能目标 ①通过对词句的理解,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主要内容,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②借助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陶冶,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⑴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中景物的特点。 ⑵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颐和园》一课,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分别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优美景色。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认识到游览景物要有一定的顺序,并注意观察点的转移;同时还要注意作者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所以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我按照了“理清顺序”“抓住特点”“展开想象”这一思路进行了本课设计。 教师重点指导“长廊”的学习,指导学生充分地读书,抓住重点词句从语言文字中体会长廊的“长” 和“美”,并引导学生总结作者描写长廊的方法(先看整体——看廊内——看廊外)。在这一方法的指导下,学生自学“万寿山”内容,说说作者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这一由扶到放的引导,使学生既学到了方法,又培养了能力。 在学习“昆明湖”这部分时,我针对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采用了“小导游”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读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课外查阅的资料,介绍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桥”“堤岸”“湖中的小岛”各部分的景点。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颐和园中每部分景物的特点不同,所采用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但一切都本着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则,达到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而进行教学。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教案 雷艳丽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 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感受颐和园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对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突破方法:以读代讲,整体感知,揣摩体会。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预习了课文,掌握了生字新词,对课文内容有了大

致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味文本,感受园中美景。 二、了解颐和园 1、学生出示查阅的有关颐和园的资料,互相交流。 2、出示课件(2------8幻灯片),图文对照,了解园中景色之美。 3、把你喜欢的段落再读读,读出文本美之所在。 三、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说说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 学生回答之后归纳为: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再读课文,感受园中景色之美,品味文中语言之美。 (1)指导学习长廊部分。 * 自读第二自然段,谈谈你眼中的长廊。 * 分析长廊的特点,出示相关的词句。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长) 五彩的画、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栽满了花木(美) * 看看作者是如何观察的?出示对应课件(从整体看,从里面看,从里向外、向两旁看)体会观察、表达的方法。 (2)分组学习万寿山、昆明湖部分。

(3)交流分组学习情况。 各组选出小导游,向大家介绍景物,注意导游词和课文内容的不同之处,师生根据介绍情况适时补充点评。 万寿山:佛香阁(八角宝塔形三层、耸立) 排云殿(金碧辉煌) 出示对应的课件,指名读课文相关句子。 昆明湖:湖面(静、绿) 堤岸(长) 湖心岛(葱绿) 十七孔桥(桥洞多、石柱多、石狮子多) 在学生讲述的同时播放相关的幻灯片,加深理解感悟景美,石狮子姿态各异更说明了祖国文化的灿烂。 图文对照理解下列重点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从湖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这句话抓住昆明湖静、绿的特点来描写,具体、形象。用镜子比喻昆明湖的静,用碧玉比喻昆明湖的绿,“滑”字更说明了湖面的静。 3、三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

18.颐和园 教学内容: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颐和园》 教学目标: 1、会写“殿、廊、柱”等11个生字;会认“颐、耸、阁”等7个 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 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准备:生字卡、有关颐和园的插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语训练 说说我们村子里的装房。 二、导入:揭题,简介颐和园。(板书课题,指导“颐”字的书 写)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结合课文给生字组词。 2、每组轮流挑选一个学生回答生字的读音,并将它组词,一个 课内词,一个课外词,学生自主或合作观察生字中哪些部分 最容易写错,站起来回答。

3、课文中有些词语不但要能准确认读,而且要能正确地听写。 课件出示词语 长廊柱子堤岸朱红掩映 葱郁宫殿建筑雕刻狮子 佛香阁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姿态不一 4、生字词朗读巩固:全班齐读→男女分读→开火车读→老师随 意指。 5、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葱郁掩映金碧辉煌隐隐约约 四、当堂练习 cháng láng jiàn zhùdiāo kèzītài ( ) ( ) ( ) ( ) gōng diàn zhùzi gélóu dīàn ( ) ( ) ( ) ( ) 五、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

18.《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阅读、直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教学准备:课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查找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公园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块来欣赏领略这座远近文明的大公园。 二、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1.学习第一自然段。总写颐和园“美和大”的特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作者来到长廊,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作者又是怎么观察长廊的呢? (2)长廊有什么特点呢?从哪些句子知道? (3)出示图片和句子,体会描写方法。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这句从哪些词看出长廊的长?用上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提问:观看图片说说画上有哪些内容?“几千幅画没有

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各不相同。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辉煌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提问:这句写什么?从哪些词看出?(“栽满、谢、开”看出长廊两旁花木众多、鲜花常开、景色宜人的特点,从侧面看出长廊的美。)“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点明了长廊的位置在昆明湖的右边。 (4)有感情地齐读全段,按提示分层。 先写怎样来到长廊,从外部整体介绍长廊的长;从内部介绍长廊的美;讲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第一层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 句。) 3.交流学习“万寿山”部分(第3、4自然段): (1)说说景物特点,找出最能体现景物美的句子。出示课件图片 万寿山脚下:佛香阁高(耸立) (抬头一看)雄伟壮丽(八角宝塔形三层闪闪发光) 排云殿大、多(一排排)金碧辉煌 (向下望)树丛葱郁…… 登上万寿山:(正前面)昆明湖静、绿(像…… 像……) (向东远眺)城楼白 塔古老 (2)重点交流: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幻灯片出示文中三幅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景物? 2、揭题:(板书:18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 3、导入:颐和园建在哪里?看图画上各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播放课件,感受景物美。 1、生自读课文,思考:颐和园写了哪些景点?你最喜欢哪里,想想理由。 2、(幻灯片出示)认读生字新词,了解大意。重点指导:耸、堤、柱、栽、筑、狮等字的读音,分清平舌音与翘舌音,注意“堤”不能读成tí;“廊、栽”等字要注意指导笔顺。 3、交流自读情况: ①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怎么知道的?首尾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叫什么?(首尾呼应)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 ②交流自己喜欢的景点,说明理由。(教师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课件,带领学生去领略美景,并选择一两个自然段读,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③学生欣赏完课件后谈谈感受。(板书:美、大)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领悟结构美。 1、自读第2——5自然段,交流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①请同学们用“——”画出表现游览顺序的语句。 ②讨论交流,指句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学生动手画画旅游示意图,说说为什么这么画。说说教材中三幅图各对应的段落。 3、再读这些过渡句,抓住动词,领悟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四、齐读全文,整体感知,指导分段。 齐读全文,提示学生:文章是按先总后分再总的方法写的,因此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三大段。 五、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并给生字组三个词。 2、熟读课文,查找有关图片感受景物的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回顾全文顺序。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及点评

赏读美景抒发美景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及点评 [情景说明] 《颐和园》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共三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一篇略读课文《秦兵马俑》,介绍的都是我国的“世界遗产”。《颐和园》这篇课文描述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教学本课,要完成以下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法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材中配有三幅图片,分别是长廊、佛香寺和十七孔桥,可以使学生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教师在课前可让学生查找更多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资料,对颐和园有更深刻的了解,并在学文过程中适时展示收集的资料,拓展学生视野。 本课的教学流程为: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自学课文,质疑问难;第二课时,精读课文,领略美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世界遗产名录》。我国已有多处景观名列其中。(播放CAI课件:《世界遗产名录》一书,翻开扉页,上面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文化景观”。)今天,我们再去领略我国另一处景观——颐和园的风光。板书课题:颐和园 二、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资料 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了颐和园的有关资料。请你介绍和展示收集的资料或图片。 三、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之处多读几遍,并做上记号。 2.同桌分段对读课文,互相检查,互相帮助。 四、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并做简要评价。 2.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 师:读了课文,你已经了解了什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颐和园》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颐和园》 湖北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学张青 教材教法解读; 1.这是一篇游记。整体感知颐和园的“美丽”和“大”。 2.按照游览顺序记叙。采用找句子方法理清顺序。 3.朗读课文,从具体描写的语言文字中感受长廊之美。 学习“长廊”这部分。抓住相关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一眼望不到头”、“700米”、“273间”“都有五彩的画---没有相同的”,感受长廊的长,画多画美,环境优美的特点。 补充资料,联系生活实际,视频画面创设情境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 4.写字“廊”。感受半包围结构的特点,写好这个字。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能读准生字词,写好“廊”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体会到长廊的特点,喜欢长廊。 3. 通过学习,产生对颐和园的向往。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产生对颐和园的向往。 教学难点:在朗读体会中,想象彩画的多姿多彩,练习说话。 教学时间:30分钟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北京有一座美丽的大公园,叫颐和园。有人去过没有?真幸运!在过去,那可是只有皇亲国戚才能去玩的地方。 2.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颐和园的一篇游记。看老师写课题。 这个“颐”一不小心就会写错,谁来提醒大家? 二、初读,整体感知,理序。 1. 请同学们拿起书,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要读准读通顺。读完后还要想一想, 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 有些新词语,我们能读准吗?注意正音,强调“堤”和“葱郁”。 宫殿、堤岸、耸立、横槛、葱郁、掩映、金碧辉煌、神清气爽 3. 读过一遍课文,颐和园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课文中有没有句子概括地介绍了颐和园美丽的特点?画一画,我们一起读读。 4. 理清脉络。 这座美丽的大公园,有很多很多美丽的景点,要是全部玩到只怕两三天都不够。这一次,作者去先后玩了哪几个景点呢?快速扫读课文,看谁能最快地把这些句子找出来! 读句子。同时板书:走长廊,仰望万寿山脚,俯瞰昆明湖,漫步湖边 想问问你们最先举手的那几个,怎么这快就找出来了? 游记就有这个特点,要向读者介绍游览的过程,让读者感到也在跟着一起游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xx》教 学设计 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大家哦~学习目标 1、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柱”等11个生字,理解并会书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摘抄最感兴趣的词句。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结合课文查找有关图片、音像和文字资料;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图片、挂图或课件。 第一课时 激情引趣,初历景观 1、承前导人。由对长城和《世界遗产名录》的体验和 了解人手,相机出示《颐和园》中的三幅挂图或展示相应课件。 2、看图引入。先让学生认真观赏三幅图,再谈突出印象。揭示并板书课题。交流(照应课前学生已有的准备):谁了解(插入曾三次被焚毁和遭破坏的简介)?谁去过?有想法吗?

谈话:颐和园真是太美啦!今天,请同学们自由地去游、自由地去赏,再请你们用书中的话语把颐和园的美尽情地层示,有信心吗?那么,想怎样展示呢?(以美读、或以导游、解说等形式)非常好!现在,请你们选用自己最合适的读书方式开始进入颐和园(提醒学生注意结合课后思考题自读)。 相信你们一定会表现得非常优秀。 3、自主读书。 a、给学生不少于20分钟时间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先充分自读自识自探,再自找伙伴合作交流与互助。 注意强调学生在读中批画,并做到读而有疑。对易读错写错字,要求学生自主写上黑板。 b、有针对性指导识写字:“堤”不能读成ti;区分好“柱、栽、筑、朱、狮”平舌和舌音;注意多笔字“殿、廊、雕”等字的写法等。 4、尝试朗读。面向全体,由学生自主选段朗读,并自主发现问题,主动评价与助读。特别要求学生注意生字和生 词的正确识读以及长句的读法。 5、粗说印象。一是写景状物的语言美;二是体会有序叙述、抓景物特点描写的表现美的方法。 第二课时 习有效造势,融入画境 1、变换角色,自读自悟。老师先示读(或放录音或放课件),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学生随着作者的脚步,大步走进颐和园的画面,走进文本所创设的美景,唤起学生在读中用作者的眼睛去观察,用作者的情感去品味,用作者的激动去想象,再用自己的声音(语言)尝试把颐和园多姿多彩的美表现出来。变话为画,真情抒发自己对颐和园之美的体会与感悟。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生字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情感目标: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板书:颐和园) 二、讲读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走完长廊,就到了()。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8.颐和园同步练习(附答案)

18.颐和园 基础区。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ánɡlánɡjiàn zhùzhū hónɡdī’àn shī zi diāo kèzītàiɡōnɡ diàn cōnɡ yù yǎn yìnɡ 二、比一比,再组词。 舫()栽()堤()各() 仿()裁()提()阁() 三、判断下面带点的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 痕迹(hén hénɡ)佛香阁(fúfó)堤岸(dī tí) 横槛(kǎn jiàn)颐和园(yí yì)树丛(cōnɡ cónɡ) 四、写出下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 2、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 ..()在半山腰上。 3、向东远眺,隐隐约约 ....()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4、这么多的狮子,姿态 ..()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5、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五、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建筑物等颜色鲜明华丽,光彩夺目。() 2、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六、给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好:①便于②表示数量多③跟“坏”相反④容易⑤很,特别1、一阵风吹来,好.凉快啊!() 2、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3、这道题真好.做。() 4、我是班上的一名好.学生。() 七、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内容。 1、“爽”字的音序是(),部首是(),“爽”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率直、痛快;②舒服;③明朗,清亮。在“神清气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种解释。在“豪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种解释。 2、“垂”字的音序是(),部首是(),“垂”字共有()笔,第四笔是()。“垂”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将近;②东西的一头向下;③流传。在“倒垂”一词中“垂”字的意思是()。在“永垂不朽”一词中“垂”的意思是()。 八、根据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缩句: 2、树丛掩映着屋顶和宫墙。 扩句:

四年级上册语文 18.《颐和园》阅读练习人教版

《颐和园》阅读练习 (一) ①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1、从划“____”的句子中,我知道这篇课文是按()的顺序写的。先写进了颐和园的大门,来到()看到的景物;又写来到(),看到的楼台亭阁;再写登上(),站在()看到的湖光山色;最后写在()看到的石桥、小岛和十七孔桥。 2、葱郁的“郁”字,音序是(),部首是(),除部首外查()画。在字典里有3种意思,请在正确的序号后打“√”。①香气浓厚;②(草木)茂盛;③(忧愁等)在心里积聚,不得发泄。 3、文中“慢慢地滑过”,我觉得“()”字用得贴切,因为从中能让人体会到()。 4、我会照样子写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1)、天上的星星多得像();亮得像()。 (2)、我们学校美得像();舒适得像()。 (二)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殿。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jī jǐ)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我会写出下面的近义词。 耸立()葱郁()痕迹() 2、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昆明湖的特点是:()和(),作者分别用()和()来比喻。 3、写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向所看到的美丽景色。空间方位非常清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