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原理实验报告(GBN)

网络原理实验报告(GBN)

网络原理实验报告(GBN)
网络原理实验报告(GBN)

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编程模拟GBN

姓名:

班级:

学号:

教师:

运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基于Go-Back-N的可靠数据传输软件。

PS:这里使用的是JAVA语言

2.实验意义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够对可靠数据传输原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3.实验背景

Go-Back-N的有限状态机模型表示如下图所示:

(a)

(b)

图为Go-Back-N的有限状态机模型(a)发送端(b)接受端

(1)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编程实现基于Go-Back-N的可靠数据传输软件。

(2)在实际网络环境或模拟不可靠网络环境中测试和验证自己的可靠数据传输软件。

5.实验环境

(1)实验语言:JAVA

(2)实验平台:Eclipse

(3)引用库函数:.net库、随机(Random)库、计时库(Timer)6.类概览与描述

(1)Sender类:继承于Thread(线程)类,模拟发送方的一切功能,主要功能函数有:

A.Public void run()——启动函数,标识开始发送数

据包

B.Sender()——构造函数,分配并初始化窗口值

C.Public void getack(in tack)——ACK接收函数,接

收接收方返回的ACK并进行验证是否为期待的

ACK值(若不是,则重发)

D.Public void time()——定时器函数,初始化定时,

计时并记录超时与否的状态

(2)Receiver类:继承于Thread(线程)类,模拟接收方的一切功能,主要功能函数有:

A.Public void run()——启动函数,标识开始等待并接收数据包

B.Void Receive(int data,Sender s)——数据包接收

函数,功能强大!主要包括:接收数据包,验

证数据包,判断与丢弃数据包等

C.Public void respond(int ack)——ACK发送函数,发送当前接收到的最后一次正确的数据包对应

的ACK

(3)Timers类:继承于TimerT ask(计时器)类,具有自定义定时与超时提醒的功能,主要功能函数有:

A.Public void run()——启动函数,标识开始计时

(这里预设的是2秒的时间),超时后提醒并且

停止计时器

B.Public Timers()——构造函数,清0计时器,等待下一次启动

(4)GBN类:继承于Thread(线程)类,是主函数类,具有本程序的核心功能,这里先作一部分简单介绍,主

要函数功能有:

A.Static void senddelay(int x)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Public Timers()——随机延

迟函数,模拟数据包发送传输过程中的随机延

迟,常用延迟值分别为:300ms, 750ms, 1200ms,

3000ms等

B.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主函数,

功能强大,主要包含以下几大方面:

①开启发送端与接收端(包括计时器)

②超时或者ACK不匹配等情况导致的发送方

重新发送数据包

③(第一次)发送当前窗口内的数据包

④随机函数模拟数据包发送过程中的丢包情

⑤实时更新与显示当前窗口内的数据包情况

⑥统计每一个数据包被发送过的次数(含重发)

并最终显示出来

7.代码展示与描述

(一)Sender类

import java.util.Timer;

publicclass Sender extends Thread{

publicint windowsize=3; //发送方窗口长度设为3

public String[]data={"data1","data2","data3",

"data4","data5","data6","data7"}; //模拟七个数据包

publicint sign[]={0,1,2,3,4,5,6}; //为7个数据包标号

publicint localack=-1; //保存最近收到的ACK public Timers litime=null; //定时器(这里定为2秒)publicint switches=0; //超时标志,1为超时publicint windowsign[]; //当前窗口内待发的数据分组的序号publicint acksign=0;

//为0表示收到正确ACK,为1表示收到错误的ACK,必须重发!

public Sender(){

windowsign=newint[windowsize];

//给窗口分配指定大小的空间

for(int i=0;i<3;i++)

windowsign[i]=sign[i]; //窗口初始化时存放前3个序号

}

public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发送方开始发送分组数据!");

}

publicvoid getack(int ack){

System.out.println("发送方收到了ACK,序号为"+ack+"并且开始加以确认!");

if(ack!=localack+1){

System.out.println("经验证,这不是发送方正期待的ACK,立刻重发

序号为"+(localack+1)+"的数据分组!");

acksign=1;

}

else{

localack=ack; //表示正确确认了ACK

acksign=0;

}

}

publicvoid time(){

switches=0; //标志初始化为0

litime=new Timers();

Timer limit=new Timer();

limit.schedule(litime, 0,100);

}

}

(二)Receiver类

import java.util.Random;

publicclass Receiver extends Thread{

publicint lastdata;

public Sender sender;

publicvoid run(Sender s){

sender=s;

System.out.println("接收方开始接收分组数据!");

}

void receive(int data, Sender s){

sender=s; //发送方的参数传递

System.out.println("接收方收到了序号为"+data+"的分组!");

if(data!=0){

if(data==lastdata+1){

//数据包序号校验,若连续则是正确/所期待的

System.out.println("该数据分组正是接收方所期待的,接收方接

受了它并准备回送对应的ACK!");

lastdata=data; //更新本地保存的数据包序号变量

respond(lastdata); //回送该正确接收的数据包对应的ACK }

else{

System.out.println("该数据分组不是接收方所期待的,该分组将

被丢弃,接收方准备回送最后接受的数据分组对应的ACK!");

respond(lastdata);

//若不是所期待的数据包则丢弃并且重发上一次的ACK }

}

else{

System.out.println("该数据分组正是接收方所期待的,接收方接受了

它并准备回送对应的ACK!");

lastdata=data;

respond(lastdata); //首次接收数据包并且回送ACK }

}

void respond(int ack){ //回送指定序号的ACK

if(sender.litime.limit<20){ //判断是否超时(2秒)

ack=lastdata; //获取本场保存的数据包序号

sender.getack(ack);

}

else{

System.out.println("计时超时!!(未丢包但是时间超过2秒)发送

方准备重发序号为"+ack+"的数据分组!");

sender.switches=1; //如果超时,设置超时状态并显示警告}

}

}

(三)Timers类

import java.util.TimerTask;

publicclass Timers extends TimerTask {

publicint switches;

publicint limit;

publicvoid run(){

if(limit<20) limit++; //计时2秒

else {

switches=-1;

this.cancel();

} //开关为-1表示超时,并且停止计时器}

public Timers(){

switches=0; //启动计时器时全部初始化

limit=0;

}

}

(四)GBN类

import https://www.doczj.com/doc/fd7994945.html,.*;

import java.util.Random;

import java.io.*;

publicclass GBN extends Thread{

staticvoid senddelay(int x)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if(x==1) {sleep(300); System.out.println("发送数据分组时发生延迟:

300毫秒!"); }

elseif(x==2) {sleep(750); System.out.println("发送数据分组时发生延

迟:750毫秒!");}

elseif(x==3) {sleep(1200);System.out.println("发送数据分组时发生

延迟:1200毫秒!");}

elseif(x==4) {sleep(3000);System.out.println("发送数据分组时发生

延迟:3000毫秒!");}

else;

}

publicstatic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

Sender s=new Sender();

Receiver re=new Receiver();

s.start(); //发送端启动

re.run(s); //接收端启动

sleep(1000); //延迟处理

int[] retimes=newint[7];

//计算每个分组被发送的次数

for(int i=0;i<7;i++) retimes[i]=0; //数据包顺次发送

for(int i=0;i<=s.sign.length;i++){

while(i>s.localack+1){ //尚有未确认的数据包,重发!

System.out.println("发送方开始重新发送序号为

"+(s.localack+1)+"的数据分组");

retimes[s.localack+1]++;

int ran=new Random().nextInt(3);

int randelay=new Random().nextInt(5);

s.time();

senddelay(randelay); //设置随机值,模拟数据传输延迟

if(ran!=1) re.receive(s.localack+1,s);

//设置随机值,模拟数据丢包过程

else System.out.println("序号为"+(s.localack+1)+"的分组在传给接收方途中发生了丢包!");

}

if(i!=s.sign.length){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发送方现在开始第一次发送序号为"+i+"的数据分组");

retimes[i]++;

if(i!=0){

for(int k=0;k<3;k++){

//表示至少成功发送并确认了一个数据分组

s.windowsign[k]++;

//这种情况下滑动窗口向前移动!

}

}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当前窗口内的分组情况为:");

//显示当前窗口内数据包情况

for(int p=0;p<3;p++){

if(s.windowsign[p]<=6)

System.out.println("第"+p+"号窗口里面存放的是序

号为"+s.windowsign[p]+"的马上待发送的数据分组!

");

else

System.out.println("第"+p+"号窗口已经空了,并且后

续窗口、发送方没有要发送的数据分组了!");

}

System.out.println();

int ran=new Random().nextInt(3);

int randelay=new Random().nextInt(5);

s.time(); //计时开始(2秒时间)

senddelay(randelay); //设置随机值,模拟数据传输延迟

if(ran!=1) re.receive(s.sign[i],s);

//设置随机值,模拟数据丢包过程

else System.out.println("序号为"+i+"的分组在传给接收方途

中发生了丢包!");

}

}

System.out.println();System.out.println("以下是每个数据分组被发送

过的次数的统计结果");

for(int i=0;i<7;i++) //显示关于每个数据包发送次数的统计表

System.out.println("序号为"+i+"的数据分组被发送过的次数为:

"+retimes[i]);

System.exit(0);

}

}

8.程序运行结果部分截图

PS:随机选择了某次程序运行后结果显示的部分截图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报告

网络互联实验报告 作者:xx通信工程(1)班第二组 组长:xx 组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2011年12月

目录 实验二:路由器与交换机配置技术 (3) 一、配置交换机设备 (3) 二、配置路由器设备 (5) 实验四:生成树与以太网链路聚合 (8) 配置端口聚合提供冗余备份链路 (8) 实验六:交换机端口安全与访问控制列表 (14) 一、配置标准访问控制网络流量 (14) 二、配置扩展访问列表保护服务器安全 (19) 三、配置命令ACL保护办公网安全 (24) 实验七:无线网络技术 (29) 一、安装无线网卡 (29) 二、组建Ad-Hoc模式无线局域网 (30) 三、组建Infrastructure无线局域网 (37) 四、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无线项目施工 (45)

实验二:路由器与交换机配置技术 (xxx xxx xxx) 一、路由器的配置 【实验目的】 掌握路由器命令,理解路由器各种不同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技术【实验设备】 路由器设备(1台)、配置主机(1台)、配置线(1条) 【实验拓扑】 【实验步骤】 (1)路由器命令行操作模式的进入 Red-Giant>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 Red-Giant# Red-Giant#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ed-Giant(config)# Red-Giant(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1/0 !进入路由器F1/0接口模式Red-Giant(config-if) Red-Giant(config-if)#exit !退回上一级操作模式 Red-Giant(config)# Red-Giant(config-if)#end !直接退回特权模式 Red-Giant#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训报告

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 学生姓名:张三、李四、王五、陈曦指导教师:董尼 所在系:电子工程系 所学专业:网络工程 年级:13级 2015 年7 月

目录 1. 引言 2. 实验目的 3. 实验原理 4. 实验任务及实验思路 4.1 实验任务 4.2实验思路 5. 数据包分析 5.1 第一次握手数据包分析 5.2 第二次握手数据包分析 5.3 第三次握手数据包分析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三次握手协议的分析 许静、陈雪妹、陈莲、邓明丽、张慧慧、朱慧慧 摘要: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也在急剧加快,现在几乎所有的行业为了适应新的社会节奏,都需要通信帮助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单位的竞争能力。 TCP是面向连接的,所谓面向连接,就是当计算机双方通信时必需先建立连接,然后数据传送,最后拆除连接三个过程。本论文介绍了在通信过程中TCP建立连接的工作原理,着重介绍了三次握手过程及对抓包之后的报文分析。关键词:TCP、三次握手、报文

1引言 1.1 选题意义 本实训研究的是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的一门实训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了解数据通信的原理,熟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体系结构、TCP/IP、模型,在体系结构上突出学生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当前先进和实用的网络技术. 1.2报告研究目标 在Windows系统下分析一次通信过程中实施抓包,并对TCP数据包的每个组成部分在三次握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及对抓包之后的报文分析,掌握T CP 协议建立连接的工作原理;TCP部中各字段的含义及作用;能够分析TCP 协议的建立连接的过程;理解TCP会话的概念;三次握手的过程。 2实验目的 掌握TCP协议建立连接的工作原理;TCP首部中各字段的含义及作用;能够分析TCP协议的建立连接的过程;掌握三次握手的过程;掌握使用Wireshark 进行数据包捕获、过滤的方法。 3实验原理 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端到端的可靠传输协议,它支持多种网络应用程序,适用于传输大批量的文件,检查是否正常传输TCP需要先建立连接才能进行通话。 TCP必须解决可靠性,流量控制的问题,能够为上层应用程序提供多个接口,同时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数据,TCP也必须能够解决通信安全性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基础模拟器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模拟器实验报告 实验说明:共5个实验,其中前3个必做,后2个选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模拟器软件的使用方法; 2、掌握配置PC、交换机、路由器的方法; 3、掌握为交换机设置VLAN,为端口设置TRUNK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请注意关闭杀毒软件) WinXP/WIN7、HW-RouteSim 2.2(软件请到BB课程 资源下载,下载后直接解压缩运行;下载前请关闭 杀毒软件)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 实验一:计算机和交换机基本设置 添加一个交换机,两个计算机,连接A电脑到交换机3号端口,B电脑到6号端口,双击交换机,进入终端配置: system password: [Quidway]sysname S3026 ;交换机重命名为S3026

[S3026]super password 111 ;设置特权密码为111 [S3026]quit sys password:111 [S3026]display currect-config ;查看当前所有配置[S3026]display vlan all ;查看当前VLAN设置 观察此时所有交换机端口都在同一个vlan1内。 双击小电脑A: login:root password:linux [root@PCAroot]# ? ;输入?号查看命令提示 [root@PCAroot]#ifconfig eth0 10.65.1.1 netmask 255.255.0.0 双击小电脑B: login:root password:linux [root@PCAroot]#ifconfig eth0 10.65.1.2 netmask 255.255.0.0 点击A电脑做测试: [root@PCA root]#ping 10.65.1.2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报告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报告 熟悉常用网络测试指令 班级:B241111 学号:B24111102 姓名:杜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系统网络命令及其所代表的含义,以及所能对网络进行的操作。(2)通过网络命令了解网络状态,并利用网络命令对网络进行简单的操作。二、实验设备 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操作系统是Windows7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1)利用ipconfig命令查看本机的网络配置信息 (2)利用ping 命令检测网络连通性 (3)利用arp 命令检验MAC 地址解析 (4)熟练使用netstat、ftp、tracert、pathping、nbtsat、netsh等网络命令 四、背景知识 windows操作系统本身带有多种网络命令,利用这些网络命令可以对网络进行简单的操作。需要注意是这些命令均是在cmd命令行下执行。本次实验学习8个最常用的网络命令。 五、实验准备 1.Ping命令 -t Ping指定的计算机直到中断。 -a 将地址解析为计算机名。 -n count 发送 count 指定的 ECHO 数据包数。默认值为 4 。 -l length 发送包含由 length 指定的数据量的 ECHO 数据包。默认为 32 字节;最大值是 65,527。 -f 在数据包中发送“不要分段”标志。数据包就不会被路由上的网关分段。-i ttl 将“生存时间”字段设置为 ttl 指定的值。

-v tos 将“服务类型”字段设置为 tos 指定的值。 -r count 在“记录路由”字段中记录传出和返回数据包的路由。 count 可以指定最少 1 台,最多 9 台计算机。 -s count 指定 count 指定的跃点数的时间戳。 -j computer-list 利用 computer-list 指定的计算机列表路由数据包。连续计算机可以被中间网关分隔(路由稀疏源) IP 允许的最大数量为 9 。 -k computer-list 利用 computer-list 指定的计算机列表路由数据包。连续计算机不能被中间网关分隔(路由严格源) IP 允许的最大数量为 9 。 -w timeout 指定超时间隔,单位为毫秒。 destination-list 指定要 ping 的远程计算机。 查看ping的相关帮助信息“ping/?” 2.ipconfig命令 ipconfig是WINDOWS操作系统中用于查看主机的IP配置命令,其显示信息中还包括主机网卡的MAC地址信息。该命令还可释放动态获得的IP地址并启动新一次的动态IP分配请求。 ipconfig /all:显示本机TCP/IP配置的详细信息; ipconfig /release:DHCP客户端手工释放IP地址; ipconfig /renew:DHCP客户端手工向服务器刷新请求; ipconfig /flushdns:清除本地DNS缓存内容; ipconfig /displaydns:显示本地DNS内容; ipconfig /registerdns:DNS客户端手工向服务器进行注册; ipconfig /showclassid:显示网络适配器的DHCP类别信息; ipconfig /setclassid:设置网络适配器的DHCP类别。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多线程Web服务器 1实验目的: 用JA V A语言开发一个多线程的WEB服务器,它能并行服务于多个请求。发送网页文件,让网页文件能够通过在URL中制定端口号来被浏览器使用。 2实验代码及截图 class ConnectionThread extends Thread { Socket client; int counter; public ConnectionThread(Socket cl,int c) { client = cl; counter = c;

} public void run() // 线程体 { try { String destIP=client.getInetAddress().toString(); // 客户机IP地址 int destport=client.getPort(); // 客户机端口号 System.out.println("Connection "+counter+":connected to "+destIP+" on port "+destport+"."); PrintStream outstream=new PrintStream(client.getOutputStream()); DataInputStream instream=new DataInputStream(client.getInputStream()); String inline=instream.readLine(); // 读取Web浏览器提交的请求信息 System.out.println("Received:"+inline); if (getrequest(inline)) { // 如果是GET请求 String filename=getfilename(inline); File file=new File(filename); if (file.exists()) { // 若文件存在,则将文件送给Web 浏览器 System.out.println(filename+" requested."); outstream.println("HTTP/1.0 200 OK"); outstream.println("MIME_version:1.0"); outstream.println("Content_Type:text/html"); int len=(int)file.length(); outstream.println("Content_Length:"+len); outstream.println(""); sendfile(outstream,file); // 发送文件 outstream.flush(); } else { // 文件不存在时 String notfound="Not Found

Error 404-file not found

"; outstream.println("HTTP/1.0 404 no found");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寄存器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模型机中各种寄存器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法。 实验要求:利用CPTH 实验仪上的K16..K23 开关做为DBUS 的数据,其它开关做为控制信号,将数据写入寄存器,这些寄存器包括累加器A,工作寄存器W,数据寄存器组R0..R3,地址寄存器MAR,堆栈寄存器ST,输出寄存器OUT。 实验电路:寄存器的作用是用于保存数据的CPTH 用74HC574 来构成寄存器。74HC574 的功能如下: - 1 -

实验1:A,W 寄存器实验 原理图 寄存器A原理图 寄存器W 原理图连接线表: - 2 -

- 3 - 系统清零和手动状态设定:K23-K16开关置零,按[RST]钮,按[TV/ME]键三次,进入"Hand......"手动状态。 在后面实验中实验模式为手动的操作方法不再详述. 将55H 写入A 寄存器 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 55H 置控制信号为: 按住STEP 脉冲键,CK 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A 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A 寄存器。放开STEP 键,CK 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55H 被写入A 寄存器。 将66H 写入W 寄存器 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66H

置控制信号为: 按住STEP脉冲键,CK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W 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W寄存器。放开STEP 键,CK 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66H 被写入W 寄存器。 注意观察: 1.数据是在放开STEP键后改变的,也就是CK的上升沿数据被打入。 2.WEN,AEN为高时,即使CK有上升沿,寄存器的数据也不会改变。 实验2:R0,R1,R2,R3 寄存器实验 连接线表 - 4 -

通信网络基础实验报告

通信网络基础实验 报告 学号:。。。 姓名:。。。 专业:通信工程 指导老师:孙恩昌 完成时间:2015-12-27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内容 (3) 三.实验原理 (3) 四.实现停等式ARQ实验过程及结果: (5) 五.实现返回n-ARQ实验过程及结果: (7) 六.实现选择重发式ARQ过程及结果: (8) 七.心得体会 (10)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数据链路层ARQ协议的基本原理 2.用算法实现四种不同形式的ARQ重传协议:停等式ARQ、返回n-ARQ、选择重发式ARQ和ARPANET ARQ。 3.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程序语言的实现能力 二.实验内容: 1.根据停等式ARQ协议基本理论,编写协议算法,进行仿真; 2.根据返回N-ARQ协议基本理论,编写协议算法,进行仿真; 3.根据选择重传ARQ协议基本理论,编写协议算法,进行仿真; 4.根据并行等待ARQ协议基本理论,编写协议算法,进行仿真 三.实验原理 1.停等式ARQ:在开始下一帧传送出去之前,必须确保当前帧已被正确接受。假定A到B的传输链路是正向链路,则B到A的链路称为反向链路。在该链路上A要发送数据帧给B,具体的传送过程如下: 发送端发出一个包后,等待ACK,收到ACK,再发下一个包,没有收

到ACK、超时,重发 重发时,如果ACK 不编号,因重复帧而回复的ACK,可能被错认为对其它帧的确认。 2. 返回n-ARQ:发送方和接收方状态示意图 返回n-ARQ方案的特点如下: (1)发送方连续发送信息帧,而不必等待确认帧的返回; (2)在重发表中保存所发送的每个帧的备份; (3)重发表按先进先出(FIFO)队列规则操作; (4)接收方对每一个正确收到的信息帧返回一个确认帧,每一个确认帧包含一个惟一的序号,随相应的确认帧返回; (5)接收方保存一个接收次序表,包含最后正确收到的信息帧的序号。当发送方收到相应信息帧的确认后,从重发表中删除该信息帧的备份;

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四)

大连理工大学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网络综合实验 学院(系):软件学院 专业:嵌入式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2013年月日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系):软件学院专业:嵌入式班级: 姓名:学号:组:___ 实验时间:2013-11-04 实验室:C310 实验台: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四:交换机VLAN配置 一、实验目的 掌握VLAN的基本配置方法,掌握VLAN间路由的配置方法。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 1、VLAN的基本工作原理 2、VLAN的基本配置方法和命令 三、实验环境以及设备 1、2台交换机、4台Pc机、双绞线若干 2、2台三层交换机、4台Pc机、双绞线若干 四、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及思考题) 1、请在用户视图下使用“reset saved-configuration”命令和“reboot”命令分别将你们平台上 的两台交换机的配置清空,以免以前实验留下的配置对本实验产生影响。 2、VLAN基本配置:

PCA:VLAN2 PCD:VLAN3 PCC:VLAN2 PCB:VLAN3 10.1.1.2/2410.1.1.3/2410.1.1.4/2410.1.1.5/24 交换机B 图1 VLAN 基本配置 (1) 请按照图1组建网络实验环境。 (2) 将两台交换机的端口1和2做链路聚合,请把你所执行的配置命令写到实验报告 中。(7.5分) System Sysname SwitchB Interface ethernet 1/0/1 Speed 100 Duplex full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permit vlan 2 to 3 Interface ethernet 1/0/2 Speed 100 Duplex full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permit vlan 2 to 3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2 Interface ethernet 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2 Interface ethernet 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2 (3) 在两台交换机上做VLAN 配置,使得: a) 聚合的链路被用作trunk 链路。 b) 交换机A 上的端口3—12属于 VLAN 2、 端口13—24属于VLAN 3,其余的 端口属于VLAN 1。 c) 交换机B 上的端口3—5属于 VLAN 2、 端口6—8属于VLAN 3,其余的端口 属于VLAN 1。 请把你所执行的配置命令写到实验报告中。 Vlan 2 Port ethernet 1/0/3 to ethernet 1/0/12 Vlan 3 Port ehternet 1/0/13 to ethernet 1/0/24

网络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八南华大学

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 姓名: 学号:

实验八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实验目的: 了解基本的路由器配置操作 实验步骤: 路由器的模式切换与交换的基本相同 1.(截图找不到了,最后才截图)配置路由器的名称 在全局模式下输入hostname XXXXX 可退出至特权模式下验证 2.配置路由器接口并查看接口配置 在全局配置模式下进入接口配置模式(这里注意路由器接口的写法与交换机有区别,可先用show命令查看一下) 在接口配置模式下配置接口IP地址: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开启该端口No shutdown 回到特权模式查看配置

3.查看路由器的配置 Show version Show ip route Show running-config 注意show interface和show ip interface的区别

4. 配置静态路由 设置到子网10.1.1.0 的静态路由,采用下一跳的方式 在全局配置模式Ip route 10.1.1.0 255.255.255.0 192.168.1.2 设置到子网10.2.2.0 的静态路由,采用出站端口的方式 在全局配置模式Ip route 10.2.2.0 255.255.255.0 s4/0 配置完成以后,在特权模式下查看路由表和接口配置(思考,为什么不能显示路由)

5. 封装PPP协议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后,用interface serial x/y进入串口在此串口上封装PPP:encapsulation ppp 回到特权模式show 此串口。

网络风暴实验报告

《网络管理与维护》 ----实验二VLAN与网络风暴 班级:网络一班 专业:网络工程 姓名:王双双 学号: 090810127 小组:第三组 实验地点: N6-207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2年2月

一、实验要求 1、掌握巩固网络互联技术知识点。 2、完成实验分析报告。 二、实验内容 使用实验设备(包括两台二层交换机,一台路由器),按以下拓扑图(图1)搭建试验网。 1、通过连接回路在VLAN-I中设置广播风暴观察两个VLAN-I、II的网络状 况,如何消除广播风暴。 2、路由器具有隔离广播域的作用,依图2所示,搭建实验环境并分析网络状 况。 三、实验步骤

1、对交换机的配置 步骤一:将SW1划分两个VLAN,分别为VLAN10、VLAN20。 Switch#confi term Switch(config)#hostname SW1 SW1(config)#vlan 10 SW1(config-vlan)#exit SW1(config)#vlan 20 SW1(config)#end 步骤二:将接口分配到SW1上的VLAN SW1#config term SW1(config)#interface fasteternet 0/1 SW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SW1(config-if)#exit SW1(config)#interface fasteternet 0/2 SW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SW1(config-if)#exit SW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SW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 SW1(config-if)#exit SW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4 SW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 步骤三:把交换机SW1与交换机SW2相连的端口(假设为0/24端口)定义为tag vlan 模式。 SW1(config)#inter fastethernet0/24 SW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步骤四:将SW2划分两个VLAN,分别为VLAN10、VLAN20。 Switch#confi term Switch(config)#hostname SW2 SW2(config)#vlan 10 SW2(config-vlan)#exit SW2(config)#vlan 20 SW2(config)#end 步骤五:将接口分配到SW2上的VLAN SW1#config term SW2(config)#interface fasteternet 0/1 SW2(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SW2(config-if)#exit SW2(config)#interface fasteternet 0/2 SW2(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SW2(config-if)#exit SW2(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SW2(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 SW2(config-if)#exit

网络原理实验报告CMS

1、内容管理系统(CMS)的基本概念 CMS是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的缩写,意为“内容管理系统”,指Web内容的管理。内容管理系统是一种位于WEB前端(Web 服务器)和后端办公系统或流程(内容创作、编辑)之间的软件系统。内容管理解决方案重点解决各种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数字资源的采集、管理、利用、传递和增值,并能有机集成到结构化数据的商业智能环境中,如OA,CRM等。内容的创作人员、编辑人员、发布人员使用内容管理系统来提交、修改、审批、发布内容。这里指的"内容"可能包括文件、表格、图片、Flash动画、声像流、数据库中的数据甚至视频等一切你想要发布到Internet、Intranet以及Extranet网站的信息。 CMS其实是一个很广泛的称呼,从一般的博客程序,新闻发布程序,到综合性的网站管理程序都可以被称为内容管理系统。CMS具有许多基于模板的优秀设计,可以加快网站开发的速度和减少开发的成本 2、内容管理系统的分类和选择 根据其功能进行分类: 框架型:本身不包含任何应用实现,只是提供了底层框架,具体应用需要一定的二次开发,比如Cocoon,Vignette; 应用型:本身是一个面向具体类型的应用实现,已经包含了新闻/评论管理,投票,论坛,WIKI等一些子系统。比如:postNuke ,xoops等; 3、门户类内容管理系统:PostNuke 实验设备及软件: Windows XP操作系统 Apache Friends 1.0 PostNuke 0.726CN的Winzip压缩包 实验步骤: 1、获取XAMPP的压缩包文件解压缩至指定目录(d:\xampp) 2、修改Apache配置文件D:\xampp\apache\conf\httpd.conf 将:AddDefaultCharSet ISO-8859-1 改为:AddDefaultCharSet GB2312 3、双击“setup_xampp.bat”开始安装 选项:1 安装MOD_PERL,否则选择2 双击“apache_start”,启动Apache服务器 双击“mysql_start”,启动MySQL服务器

实验一:交叉线的制作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交叉线的制作 一、实验内容 1、制作直通网线 2、制作交叉网线 二、实验目的 1、掌握EIA 586A标准 2、掌握EIA 586B标准 3、了解直通线的应用环境 4、了解交叉线的应用环境 5、学会直通线的制作 6、学会交叉线的制作 三、实验原理 直通线一般用于连接不同类别的设备,如主机与交换机、交换机与路由器。在制作直通线时,两端必须遵循相同的制作标准。要么两端全按EIA 586A标准进行制作,要么两端全按EAI 586B标准进行制作。 交叉线一般用于连接同类别的设备,如主机与主机、路由器与路由器、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由于主机接口与路由器接口类别相同,因此,主机与路由器之间的连接也采用交叉线。在制作交叉线时,一端按照586A标准进行制作,另一端要按照586B标准进行制作。 1、EIA 586A 标准 2、EIA 586B标准 3、网线正确插入的方向

四、实验仪器设备: 1、网线测试器 2、五类电缆线若干 3、水晶头若干 4、压线钳 5、剥线刀或剪刀 五、交叉线制作步骤 1、剥线:用压线钳剪线刀口将线头剪齐,再将双绞线端头伸入剥线刀口,使线头触及前挡板,然后适度握紧压线钳同时慢慢旋转双绞线,让刀口划开双绞线的保护胶皮,取出端头从而拨下保护胶皮,露出里面的4对导线。在剥线时要注意掌握好力度,不要使刀口划破里面的导线绝缘层。 2、理线:双绞线由8根有色导线两两绞合而成,若制作直通线,则将其整理成按TIA/EIA568B标准进行平行排列,整理完毕用剪线刀口将前端修齐。如果要制作交叉线,另一端则需要按照TIA/EIA568A标准。 3、插线:一只手捏住水晶头,将水晶头有弹片一侧向下,另一只手捏平双绞线,稍稍用力将排好的线平行插入水晶头内的线槽中,八条导线顶端应插入线槽顶端。 4、压线:确认所有导线都到位后,将水晶头放入夹线钳夹槽中,用力捏几下压线钳,压紧线头即可。 5、测线:制作完成后,需要使用测试仪进行网线测试。请观察测试交叉线时指示灯的显示状态,并进行记录。 6、连接:制作完成交叉线后,使用它将两台计算机直接相连,以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六、思考问题 1、网线为什么要分为直通线和交叉线? 2、主机与路由器之间互联应使用直通线还是交叉线?为什么? 七、实验报告要求: 按学院实验报告要求完成实验报告的书写。 1、在实验名称的下方写明当前实验的时间(年月日)。 2、在实验报告中必须回答当前实验的思考问题。

网络系统集成与实践实验报告

实验一路由器交换机综合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掌握NetSim模拟器的安装配置 掌握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以及交换机各项基本配置。二、实验内容及测试结果: 您设计的拓扑图: 测试结果:

三、算法或核心技术思考体会: 在实验的过程中,让我体会到了,不仅仅要熟悉掌握命令,更重要的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必须要小心在小心和谨慎在谨慎,必须要注意配置的模式,,不论在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脱轨,就意味着你必须重新配置,一个不小心导致的是全部的重新开始,也许造成的就不是重新开始这样的小事故,所以我们必须在学习和工作的时候,打起精神,一定要认真仔细,有耐性。在实验的时候,应该先分析实训题目,看清楚实训要求,比如,第一个项目要求R1,R2,由于我的不细心没认真审题没有把路由器名字改为R1,R2,导致从做一遍,这就是教训。 四、附件(源代码)(可选) conf t Router(config)#hostname R1 R1(config)#interface e0 R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0.1 255.255.255.0 R1(config-if)#ip nat inside R1(config-if)#no shutdown

R1(config-if)#interface s0 R1(config-if)#ip address 222.1.1.1 255.255.255.0 R1(config-if)#clock rate 64000 R1(config-if)#ip nat outside R1(config-if)#no shutdown R1(config-if)#exit

网络原理实验报告(GBN)

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编程模拟GBN 姓名: 班级: 学号: 教师: 1.实验目的 运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基于Go-Back-N的可靠数据传输软件。 PS:这里使用的是JAVA语言 2.实验意义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够对可靠数据传输原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3.实验背景 Go-Back-N的有限状态机模型表示如下图所示: (a) (b) 图为Go-Back-N的有限状态机模型(a)发送端(b)接受端 4.实验步骤 (1)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编程实现基于Go-Back-N的可靠数据传输软件。 (2)在实际网络环境或模拟不可靠网络环境中测试和验证自己的可靠数据传输软件。

5.实验环境 (1)实验语言:JAVA (2)实验平台:Eclipse (3)引用库函数:.net库、随机(Random)库、计时库(Timer)6.类概览与描述 (1)Sender类:继承于Thread(线程)类,模拟发送方的一切功能,主要功能函数有: A.Public void run()——启动函数,标识开始发送数 据包 B.Sender()——构造函数,分配并初始化窗口值 C.Public void getack(in tack)——ACK接收函数,接 收接收方返回的ACK并进行验证是否为期待的 ACK值(若不是,则重发) D.Public void time()——定时器函数,初始化定时, 计时并记录超时与否的状态 (2)Receiver类:继承于Thread(线程)类,模拟接收方的一切功能,主要功能函数有: A.Public void run()——启动函数,标识开始等待并 接收数据包 B.Void Receive(int data,Sender s)——数据包接收函 数,功能强大!主要包括:接收数据包,验证 数据包,判断与丢弃数据包等

计算机控制基础实验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开课实验室交通装备与制造工程实训中心 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年级 2012专业班机械电子工程(2)学生姓名学号 开课时间 2014 至 2015 学年第二学期

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

ans = (1/2)^n (2) ) 1.0)(8.0()(2 --=z z z z F syms z >> f=((z^2)/((z-0.8)*(z-0.1))) f = z^2/((z - 4/5)*(z - 1/10)) >> iztrans(f) ans = (8*(4/5)^n)/7 - (1/10)^n/7 实验项目 系统分析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90304 实验性质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 教师评价: 评价教师签名: 第三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 1 试求如题图 3.1所示的采样控制系统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输出响应)(*t y 。设 ) 10(*20 )(+= s s s G ,采样周期T=0.1s 。

解: gs=tf([20],[1 10 0]); gz=c2d(gs,0.1,'imp'); gzb1=gz/(gz+1); gzb2=feedback(gz,1); y=step(gzb1); step(gzb1,gzb2); 结果: 2 试求如题图3.1所示的采样控制系统在单位速度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设) 11.0(1 )(+= s s s G ,采样周期T=0.1s. 解: gs=tf([1],[0.1 1 0]); T=0.1; gz=c2d(gs,T,'imp'); gzb=feedback(gz,1); rz = tf([0.1 0],[1 -2 1],T); rz1 = zpk([0],[1 1],T,T); yz=rz*gzb; impulse(yz); t=[0:0.1:10]'; ramp=t; lsim(gzb,ramp,t) [y,t1] = lsim(gzb,ramp,t); ER = ramp - y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报告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报告书 专业: 学号:

姓名: 实验1 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管理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电缆实现交换机/路由器与PC机的连接; 2、通过交换机/路由器的开机启动报告了解交换机的硬件参数; 3、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的常用命令. 二、【实验环境】 1 实验设备: 硬件:交换机、路由器个一台,PC机一台,console电缆及接口转换器。 软件:超级终端程序。 2 设备连接图:用console连接到交换机、路由器上 三、【实验内容】 1 通过Telnet访问交换机、路由器; 2 复制、备份配置文件。 四、【实验步骤】 步骤1访问交换机、路由器 1.用Cosole电缆将PC机的串口与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相连; 2.在超级终端程序中按Enter键,记录超级终端程序窗口会出现的信息 3.进入特权模式,让交换机重启,记录交换机加电启动报告。 步骤2 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1.进入交换机的全局配置模式 2.配置交换机的设备名,设备名为Switch; 3.配置加密的特权密码为cisco1,验证特权密码:退出到用户模式,再进入特权模式。 4.查看交换机的版本,记录结果; 5.交换机的mac地址表

A、查看交换机的mac地址表,并记录结果; B、查看PC机的mac地址 步骤3配置交换机、路由器的端口属性 1.配置f0/1端口的速度为100M,命令: 2.配置f0/1端口为全双工,命令: 3.配置f0/1端口的描述为TO_PC1,命令: 4.启用f0/1端口;命令: 5.查看端口f0/1的信息,并记录结果。命令为 6.查看端口f0/1的状态,命令为: 7.查看所有端口的状态,并记录结果。命令为: 8.查看所有端口的IP摘要信息。命令为: 步骤4配置交换机、路由器管理接口的IP地址 1.进入配置Vlan1 接口子模式,命令: 2.配置Vlan1 接口的IP地址为192.168.1.1 4.启用Vlan1接口; 5.查看Vlan1接口的信息,并记录结果。命令为: 6.配置PC机的IP地址为192.168.1.10; 7.在PC机上ping 192.168.1.1;是否ping 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附注:【交换机的操作EXEC模式有】 1.用户模式[主机名>]:可以执行EXEC命令的一部分 2.特权模式[主机名#]:可以执行全部的EXEC命令 3.配置模式: 全局配置模式[主机名(config)#]:配置交换机的整体参数 接口配置模式[主机名(config-if)#]:配置交换机的接口参数 VLAN配置模式[主机名(config-VLAN)#]:配置交换机的VLAN参数4.交换机操作EXEC模式特点: 1) 支持命令简写(输入的字符串足够使系统识别,按TAB键将命令补充完整) 2) 在每种操作模式下直接输入“?”显示该模式下所有的命令 3) 命令空格“?”显示命令参数并对其解释说明 4) 常用的交换机配置命令有: Switch#show version//显示交换机硬件及软件的信息 Switch#show running-config//显示当前运行的配置参数 Switch#show configure//显示保存的配置参数 Switch#write memory//将当前运行的配置参数复制到flash Switch#delete flash:config.text//清空flash中的配置参数 Switch#reload交换机重启System configuration has been modified. Save? [yes/no]:n Switch(config)#hostname S2126G//配置交换机的主机名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进入全局配置模式下/ 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进入接口配置模式 S2126G(config-if)#speed [10|100|auto]// 配置接口速率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运算器组成、存储器)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1 Quartus Ⅱ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掌握Quartus Ⅱ的基本使用方法。 了解74138(3:8)译码器、74244、74273的功能。 利用Quartus Ⅱ验证74138(3:8)译码器、74244、74273的功能。 二.实验任务 熟悉Quartus Ⅱ中的管理项目、输入原理图以及仿真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新建项目,利用原理编辑方式输入74138、74244、74273的功能特性,依照其功能表分别进行仿真,验证这三种期间的功能。 三.74138、74244、74273的原理图与仿真图 1.74138的原理图与仿真图 74244的原理图与仿真图

1. 4.74273的原理图与仿真图、

实验2 运算器组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的工作原理。 2.熟悉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 3.验证4位运算器(74181)的组合功能。 4.按给定数据,完成几种指定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二、实验电路 附录中的图示出了本实验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图。8位字长的ALU由2片74181构成。2片74273构成两个操作数寄存器DR1和DR2,用来保存参与运算的数据。DR1接ALU的A数据输入端口,DR2接ALU的B数据输入端口,ALU的数据输出通过三态门74244发送到数据总线BUS7-BUS0上。参与运算的数据可通过一个三态门74244输入到数据总线上,并可送到DR1或DR2暂存。 图中尾巴上带粗短线标记的信号都是控制信号。除了T4是脉冲信号外,其他均为电位信号。nC0,nALU-BUS,nSW-BUS均为低电平有效。 三、实验任务 按所示实验电路,输入原理图,建立.bdf文件。 四.实验原理图及仿真图 给DR1存入01010101,给DR2存入10101010,然后利用ALU的直通功能,检查DR1、

交换机端口安全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交换机端口安全实验序号 2 姓名高胜系院专业网络工程班级08网络1 班 学号0810322123 实验日期指导教师李红成绩 一、实验目的 ? 了解交换机的端口安全性的基本知识 ? 掌握如何配置交换机连接的最大安全地址数 ? 掌握如何配置交换机绑定指定的mac地址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在交换机上配置端口安全,以及违例的处理方式。 2.两台交换机以交叉线相连,其中主交换机上连接一台PC机,以用来验证链路。次交换机下连接两台PC机。在主交换机上配置最大安全地址数maximum,验证工作组PC数目超过最大安全地址数时,链路不通,以指定的违例处理方式处理。 3.在主交换机上配置绑定固定的mac地址,验证当更换工作组pc机时,链路不通,以指定的违例处理方式处理。 三、实验设备 模拟软件:Cisco PacketTracer53_setup_no_tutorials 设备:交换机两台,PC机若干,直连线,交叉线若干。 四、实验拓扑图

五、实验步骤 步骤1.画出实验拓扑结构图。 步骤2. 按实验拓扑图1连接设备。并对三台PC机进行IP设置。 步骤3.交换机更改主机名。 主交换机改名为SwitchA,次交换机改名为SwitchB。 步骤4.验证PC0,PC1与pc2三者之间都能ping通,说明交换机连接的网络是ok的。 步骤5.在SwitchA中对F0/1接口开启交换机端口安全,限制可接入的最大MAC数为1,违例处理为protect。注意,开启端口安全模式的接口必须为access SwitchA(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SwitchA(config-if)#switchport mode access SwitchA(config-if)#switchport port-security !开启交换机端口安全功能 SwitchA(config-if)#switchport port-security maximum 1 !设置最大安全地址数SwitchA(config-if)#switchport port-security violation protect !设置违例处置方式为protect 步骤6.查看安全模式是否配置成功 步骤7. 配置完成后,再从PC0 ping pc2 ,是不通的,因为switchA的fa0/1接口上,实际上接了2台pc机,超过了端口可接的最大地址数。 PC0>ping 192.168.10.3 Pinging 192.168.10.3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quest timed out. Request timed out. Request timed out. Request timed out. 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10.3: 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0, Lost = 4 (100% loss), 【注意】:此时虽然PC0与pc2无法ping通,但是由于违例处理为protect,SwitchA与SwitchB 之间的线路还是连通的,可以观察到线缆两端是绿色的点。 步骤8. 将Switch A 与SwitchB之间的连线切换到SwitchA 的F0/2接口。 步骤9 .再F0/2接口上配置端口安全模式,最大MAC数为1,违例处理为shutdow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