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角的度量一

角的度量一

角的度量一
角的度量一

店塔第一小学集体备课导学案

课题:角的度量(一)【日日清·自研互动展示共50分钟】

【自研课】(时段:前一天午自习时间:后10分钟)预习指导预习检测

自研课本第24页情境图. 找出题中数学信息

和要求的问题(用笔在书上做出记号,再读一

读。)

1、怎样比较俩个角大小?

【展示课】(时段:数学课)

一、学习目标:明确1°的意义。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自学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随堂笔记【角的大小比较】

自研课本第24页情境图。

①真观察阅读,了解题目内

容。

说一说,如何度量三个角的大小

②比一比:两种办法个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他们测量的是角的大小吗?(写在右边的自研记录里。)

③试一试:我们把第二种方法规范化以后哪?比如定一个标准。(完成在右边的自研记录里。)

④根据刚才的活动,再认真阅读教材内容,你知道什么叫角的度数了吗?

(8分钟)两人小对子:

针对自研成果

进行交流,并相

互给予等级认

定。

十人共同体:

①针对自研内

容,组内协商交

流。

②大组组长负

责,做好组内小

展示。

展示单元一:

方案一预设:

情境图展示,发

动全班共同参

与、一起体会。

方案二预设:

全班以“课本第

24页三个问题”

为学习情景,开

展探究学习活

动。(15分钟)

展示单元二:

全班展示完成同

类演练。(当堂反

馈)

(10分钟)

自研记录:

1、我的发现:

2、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3、【总结提升】

将圆平均分成()份,

其中的()份所对的角的大

小叫做()(记作1°)。

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

位。

【评定等级】:

同类演练:

1、利用上图估一估,三个滑

梯的角度大约是多少

度?

2、

1周角=

1平角=

1直角=

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题自评:师评:

基础题:

1.数一数,说一说,比较下面∠1,∠2,∠3的大小。

2.

提高题:

把一张圆形的纸对折三次。想一想,填一填。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 2.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知道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及特点 学情与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两张练习纸,量角工具(单个小角和半圆工具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发度量的需求。

1.教师出示活动角,引导学生演示将角变大、变小。 师:你们还记得这位老朋友吗? 生:活动角。 师:谁能将这个角变大或变小。(生按老师的要求变大或变小。) 师:看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两边叉开的程度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的程度越小角就越小。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角,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它们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 生:∠1大。 师:眼力不错,老师不光想知道哪个角大,还想知道具体大出的部分。有办法解决吗? 生:用活动角量一量。 3、用活动角量角。 师:那就用你的活动角比一比。(学生各自操作)谁到黑板上来比一比。 师:注意观察,他是怎么比的。用活动角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时要注意什么?(突出顶点重合、边重合) 生:活动角的顶点要和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要和量的角的一边重合,然后固定好,照这样再量另一个角,就能看出∠1比∠2大出的部分。 生:比的时候要注意顶点对齐,一边重合。

小学数学_《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四年级下册数学第85页例5 学生分析: 1、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基础。如掌握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的概念;知道直角或平角的度数、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他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根据角分,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已经知道了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 2、在以前测量角时,已经对已经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 进行了渗透。不少学生都已经知道了结论,但是很可能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从教材的安排来看,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特性及分类之后,同时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在呈现教学内容时,我们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学具,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通过量、拼、折等活动,在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中,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目标 1、通过量、拼、折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3、在探索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各小组准备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剪刀一把,每人准备量角器一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分别出示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师:同学们,你看这是什么图形? 生:锐角三角形。 师:那么这又是什么图形呢? 生:这是直角三角形。 师:这一个红色的又是什么图形呢? 生:这是钝角三角形。 师:三角形按角分类,分成了这三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能解决这一问题的知识,板书课题:三内角和 三、探索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 (一)理解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样的话。 1、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我想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 生2:我想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出示一个三角形,如图: 2、让学生上台指出∠1、∠2、∠3 和就是∠1+∠2+∠3的和。(课件呈现) 过度:要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就要对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进行研究, 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为了节约时间,同学们将分工合作,每组只选一种类型的三角形进行研究。 操作要求: 1.想一想:用什么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 动手验证。 3.同桌交流:你的验证方法,得出的结论。 (二)、操作探究 1、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如下几种: 度数加起来就得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②、用拼的办法,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到一起得到了一个平角,这 样就得出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 ③、用折的办法,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折到一起,得到 了一个平角,这样就得出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如图: ④推算:正方形的四个角是直角,内角和是360度,平均分成两个相等的指教 三角形,每个指教三角形的度数是:360°÷2=180° 3、每个小组都用折一折和拼一拼的方法验证一下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 1800。 4、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了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直角三角形的内角 和是1800,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0,从而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一个结论?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知角的计量单位——“度”,认识量角器,并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2)知道角的大小是由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摆”,“量”,“画”,加深对角的大小的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践中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二、学习方式 观察、比较、练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三、评价方式 ⒈通过自评、集体评议及课堂展示评价等表现性评价手段,检测目标一、二的达成情况。 ⒉通过基本评价题目和课中学生的回答和做题情况,检测学生对“角的度量”的掌握情况,从而检测目标三的完成情况。 四、教学准备 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创景引新,以情激趣 1、学生进行画角活动,教师任意的选两个角进行比较,提出问题:角1和角2比,哪个大?大多少?有谁知道? 2、揭示课题:看来角是有大有小的,但光用眼睛我们是看不出来大多少,这就需要我们去进行测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二)目标导学,自主探究 建立1度角的表象和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过渡语: 我们在以前学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是需要有统一的长度单位和相应的测量工具;今天我们需要测量角的大小,同样也要有自己的计量单位和相应的测量工具。 2、建立1度角表象 课件演示:将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所对应的角就是1度角,将1度角用蓝色显示并出来,让学生感知他有多大,再看看自己量角器上的1度角。 3、出示量角器:学生观察,看看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 学生发言时教师抓关键词:中心点、0刻度线、内圈读数、外圈读数、90°刻度线。(课件演示) 三)尝试用量角器读角,为量角做铺垫 过渡语: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学习,我们了解了角的计量单位和测量工具,现在我任意地出示角,你能利用量角器读出这个角的度数吗? 1、出示30°角,学生尝试读角,并说明自己读角的方法。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白读角时要看角的两条边:一条边要和0°刻度线重合,这样才能从0开始读起,另一条边对着的刻度选哪圈刻度要看0°在哪圈。 2、分别出示60°、90°、120°这些角让学生读,并说方法。四)学法指导,合作质疑——在活动中探究量角方法 1、尝试量角:出示两个角(P37的角),学生先估一估,(结合直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案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一、单元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P38——P46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深对角的认识,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难点: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 四、单元教学安排 角的度量……………………………………………………7课时 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一、教学内容:线段、直线、射线和角P38——P39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角的意义。 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复习线段的特点。 请你自己画一条线段,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线段必须直,且有两个端点) 师:为了表述方便,可以用字母来表示线段,如线段AB。 (二)探索发现 1、如果将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1)直线有什么特点?(没有端点,两端是无限延伸的) (2)直线可以用“直线AB”来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 (3)学生尝试画直线。 (4)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2、认识射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2)射线有什么特点?(只有一个端点,另一端无限延伸) (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 (4)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思考: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 3、认识角 (1)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那么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 (2)建立角的概念 回忆画角的步骤: 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各部分名称 到底什么叫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如记作∠1,读作角1 (三)巩固发散 1、一条长5分米的()。 A 直线 B 射线 C 线段 D 以上答案都可以 2、直线和射线比() A 直线长 B 射线长 C 一样长 D 无法比较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3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四(上)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2006年9月4日 在这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此,我将认真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有68人,学生基础较扎实,思想品德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

角的度量(一)练习题及答案

《角的度量(一)》课时练 一、填一填。 1、1周角= ()个平角=()个直角=()个45°的角。 2、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角,它是()度。 3、下午5时,时针和分针成()角。 4、从一点引出两条()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叫做角的(),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 5、∠1与∠2的和是184°,∠2=54°,那么∠1=()。 6、∠1是∠2的3倍,∠1=120°,∠2=()。 7、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角。 二、判断。 1、一条射线OA,经过度量它的长度是5厘米。() 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很大关系。() 3、经过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4、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三、选择。 1、角的大小与两边()有关。 A、张开的大小 B、长短 C、无关 2、∠1+∠2+∠3=180°,其中∠1=50°,∠2=∠3,那么∠3=() A、55° B、60° C、65° 3、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掉一只角后,还剩()只角. A、3 B、4 C、5 4、()比直角大而比平角小. A、锐角 B、钝角 C、周角 5、关于线段、直线、射线,下列对比正确的是() A、直线最长,线段最短 B、直线和线段一样长,线段最短 C、直线和射线无法比较,线段可以测量 6、把一个25°角放在放大镜下观察,看到的角是() A、10° B、25 C、50° 四、看图计算。 1、已知∠1=28°求∠ 2、∠ 3、∠4和∠5各是多少度?

∠2= ,∠3= ,∠4= ,∠5= 答案: 一、 1.2,4,8 2.平,180 3.钝 4.射线,顶点,边 5.130度 6.40度 7.钝 二、×××× 三、A C C B C B 四、 ∠2= 152度,∠3= 28度,∠4= 90度,∠5=62度

角的度量华应龙

角的度量 执教:华应龙单位: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24-25页。 【教材分析】 关于《角的度量》一课我的问题和困惑是: 1.以往的教学,我们让学生量了很多的角,各种各样的角,学生感受到了量角的用处吗?量角的大小是屠龙之技,还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2.《角的度量》一课教学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难点?量角器的结构很复杂。量角之前先要认识量角器,那认识量角器的什么呢?怎么认识量角器?教师交代“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外圈刻度”,到底是为了让学生会去量角,还是为了教师教时表述的方便?教学中简要概括出了“二合一看”、“0度刻度线在左边看外圈,0度刻度线在右边看内圈”等话语,为什么学生还是不会量角? 3.我们的教学有三个层次:教知识,教方法,教思想。以前我们只是教了量角的知识和技能,那么这一节课可以给学生什么方法和思想的提升呢? 经过查阅资料,思考消化,和老师们交流,比较选择,最后我确定这样来解决这三个主要问题: 1.关于情景问题。

刚开始,我搜寻生活中的角,发觉生活中的角都不需要量,因为大多数的角是直角。后来发现衣柜里衣领的角就是千差万别的,我很兴奋。进而发现牙刷上也有非常讲究的角,椅子靠背向后倾斜一定的角…… 怎么设计出好的问题情境呢?开始,像我讲“初步认识分数”一样,创设一个父子对话的情境,很有趣。因为在电话中对角的大小是没法比划,也不好拓印,必须量化表达的。什么图形呢?扇形玻璃,一个圆心角60度,另一个圆心角150度。学生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去比。用60度的角去比,分别是1倍、2倍多。如果再用30度的角去比,精确些了,分别是2倍、5倍。如果不是这样正好整倍数的呢?用来量的角再小一些就好了。这样既达到了教材的编写目的,又很好地解决了教材上用小角量角不易操作的问题。 可是,和老师们讨论时,觉得这个情境不真实,是“伪情景”。 再创设什么情境呢?我从孩子们的生活中搜寻着。我画出一个滑梯,又画出一个角度小一些的滑梯,想让学生选择喜欢玩哪个滑梯。后来,我接着画了一个角度更大的滑梯。“谁敢玩这个滑梯?”哈哈,哈哈,我禁不住笑出声来。“你为什么笑了?”“滑梯的角多大才合适呢?” 把所思考的问题及其条件进行理想化假设,当假设被一步步地推到极端时,问题的实质就会水落石出。我以为:这样的情境简单地引出了问题,有趣地体现了作用,还巧妙地埋下了伏笔。就像潘长江说的:“浓缩的都是精华。”

弧度制说课稿范本

弧度制说课稿范本 篇一:弧度制说课稿—正式稿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叫***,来自于**中学。 我说课的内容是必修4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内容《弧度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⒈内容要求: ①新课程标准对于《弧度制》的要求是“了解弧度制的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②实际上高考对弧度制的考察类似于不等式与几何,也许没出现弧度制的单独题目,但实际上在其他题目中已经考察了弧度制,或者说对它的考察倾向于计算工具考察。 ③另外,本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完本节课后,将在角的集合与实数集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实际上角度制也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了一一对应关系,但由于弧度制的单位与实数单位是一致的,所以能给研究问题带来方便。 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1弧度制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掌握弧度制之下扇形相关公式; 能力目标: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三个探究,通过这三次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也是通过上述三次探究使学生体验主动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 ⒊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即知识目标,这里不再重复; 难点:1弧度角定义的合理性。

二、教法与学法: ⒈学情分析: 一方面,学生已经学习过角度制定义; 加之教材内容编排上由浅到深、层层递进,因此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6人左右以便于学生自主探究; ⑵运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层层递进的设置一些问题,逐渐的将学生引入到教学之中,进而获取问题的答案; 具体到本节课中,可体现为:三次提出问题,学生三次探究,解决三个问题这样一个流程。 以下解释两个三次(即三、教学过程) 那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下,教师的作用就变得少而精了,教师作用之一是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用之二是协助学生完成问题;作用三是对各小组探究的结果进行整理。 四:板书设计: 目前我校的教学设备是电子白板,电子白板与课件可以兼容,就 是说可以在白板上进行批注,即使是这样,我也计划将课件、白板和原始的黑板结合大一块使用,这样效果会更好。 五、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教学效果的预测,学生在探究1中可能会出现问题:⑴习惯于灌输式教学的学生能否质疑1弧度角定义的合理性;⑵发现这个问题后能否解决; 因此教师在此方面应做充分准备。 以上就是我这次说课的内容,谢谢大家。 篇二:说课稿弧度制 弧度制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四年级数学 第6讲 线与角之角的度量(学生版)

教学辅导教案 1、填空. (1)过同一平面上的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 (2)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 )线. (3)下图的线段中,互相平行的有: ( )平行于( );( )平行于( ) 互相垂直的有: ( )垂直于( );( )垂直于( ) 2、判断对错. (1)大于90°的角是钝角.( ) (2)小红画了一条3 cm长的射线.( ) (3)一条直线的长度是一条射线长度的2倍.( ) (4)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是互相平行的.( ) (5)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 一、填空题 1、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角的度量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 (2)角的大小与( )无关,与( )有关. (3)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 ). (4)用量角器量角时,要注意( )与( )重合,( )与( )重合. (5)钟面上分针旋转了360°时,则时针旋转了( ). 第1页共11页

2、分一分. 92°175°35°88°58°100° 3、看图求角的度数. (1)已知∠1=54°,∠2=______. (2)已知∠1=105°,∠2=______. 二、选择题 4、下图中,( )是角. A. B. C. 5、角的大小与( )无关. A.边的长短B.角两边开口的大小 6、下面语句正确的是( ). A.在3倍放大镜下看45°的角,角的度数也扩大3倍B.角的两边越长,角就越大 C.度量角的单位是度 三、按要求画图 用三角尺画出下面各角. 75°120°90°

知识点一、角的度量 1)认识度. 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2)认识量角器. 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一份表示1度.量角器上有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3)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两合一看”: “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 “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 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是看外刻度还是内刻度.角的开口向左看外刻度线,角的开口向右看内刻度线. 【例题1】.动动小脑瓜,一起量一量. 【变式1】用量角器测量 (1)∠1=______;∠2=______;∠3=______ ∠1+∠2+∠3=______ (2) (2)∠1=______;∠2=______;∠3=______ ∠1+∠2+∠3=______ 从(1)和(2)中你发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曾苑媚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第一册第37~38页: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一、设计思想 1.本节课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数学方法的培养。通过用小角比较角的大小,逐步引出简易量角器,通过对简易量角器的优化,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注重引导学生充分体验量角器的构造过程,理解量角的原理,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分析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数学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总结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教材分析 1.《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7~38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而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希望学生能在操作活动中实现由静止的课本知识向动态的学生探索活动转变。学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创造条件。 2.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在二年级上册,是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

学生阶段性分析报告

学成教育个性化阶段分析报告 报告日期:__2010___年_10__月__12__日 学员姓名:吴炫达年级:五年级总课时数:46小时学科教师:姜莎辅导科目:英语辅导时间:2010年10月8日至今 学生的基本情况 优点不足 1.吴炫达同学是一个思想独立,对自己要求严格的男孩,沉着稳重,上进心强,对自己目前的学习有明确的认识。 2.英语学习有冲劲,学习有潜力,发展空间比较大。 3.积极好学,接受能力比较强,并且能够独立思考出老师给出的问题。1.在知识结构上,语法的基础知识存在缺陷,而且知识较为零散,没有系统化. 2. 对英语语法的掌握往往停留于简单的识记,知识的体系性不够完整,没有进行归纳总结的习惯。 3.男孩子不敢放开来朗读英语,导致英语口语能力很难提升,语感难以培养。 4.学习上有些急功近利,有点浮躁,在做题出表现为粗心。 5. 动手能力有待加强。 学生情况分析一、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有自己的课外辅导书籍,是否认真完成家庭作业,是否抱怨家长强迫他学习等),学习习惯(握笔,坐姿,预习,做笔记及可以联想到如何培养学生的12个习惯等),积极性,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分析 二、从学生近几次上课的情况分析 可以从学生上课是否迟到,上课的精神状态,上课是否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上课时是否能理解老师的教学内容及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回家后是否有复习等 三、从本次考试试卷情况分析 可以从试卷的题型,试卷所涉及的知识点及重难点,试卷的难度系数,该试卷是否适合学生等分析。其次说说学生本次考试主要错在哪些地方,哪些知识点仍需加强

练习,主要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本次考试没有考好等。 四、从考试的准备情况分析 考前学生有没有准备(笔,直尺,草稿纸等),有没有提前交卷,考试时精神状态及心理素质等 五、对之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如章节测试分数,错题等)进行分析,老师必须清楚学生每次考试的时间及分数,知道失分原因。 整改措施1、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特别是概念,性质,定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适当加强上课的纪律(针对他不好的习惯,采取的措施),对于知识点和典型例题详 细讲解,多做题型练习,多和学生沟通,互动,引导学生学习 3、平时建议学生多来作业吧辅导作业(强调作业时间和正确率),及时复印和整理学生 学校试卷和错题(形成老师自己的错题集,便于研究同一个学校老师的出题方向和难易度),通过辅导书籍了解更多的新题型,及时查漏补缺,对错题反复练习 4、平时严格要求每次阶段性考试(一定灌输学生考题的价值及重要性及有利于在家长 面前激励表扬学生),提高学生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多和家长沟通,共同管理学生5、要求加课(课后记)

角的度量教案

角 的 度 量 一、教学目标 : 1、认识量角器,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 2、进一步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叉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所 画的长短无关; 3、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来量角,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灵活合理地用量角器量角。 难点:通过学生观察、交流来认识量角器;探索、发现归纳出量角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设备 学具准备:活动角、三角板2 块 四、教学过程 : 一、实物引新,初步认识角 1、 出示一个角,问:请你说说角各部分的名称? ⑵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 )

师指着顶点: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 师指着两条边:这两条射线分别是角的什么? 2 师:非常正确!(课件:出示红领巾)这是同学们经常戴在脖子上 的红领巾。红领巾上有几个角?(3个)角1和角2哪个大,哪个角小? 你是怎么知道的? 3 师:大家说得真好,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来比较一下三角板上角1 和角2的大小?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比较的大小,我们用了看一看,比一比的方法 4 出示两种面,问:种面A与种面B,时钟与分钟所成的角哪个更 大?哪个更小呢?用以上观察和比较的方法能不能比较。比较起来比 较困难,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大家想一想 生:用量角器量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 探究新知

(一)认识量角器 1. 师:要学好角的度量,西想知道哪些问题?大家来说说。 A要用什么工具来度量 B怎样度量角 2.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学课本122页角的度量。开 始到123页前二段。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学的收获。请小 组派代表汇报。 归纳板书: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0”表示。1度记作1度 度量角的步骤: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 2.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 3. 0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 合 4.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 的度数 3. 师:大家说得挺好的,为了同学们更清楚,请看电脑演示. (二)角的度量 1. 师:我们认识了量角器知道怎样度量角,你会量吗?大家拿出一 号,学习卡来试试吧。(学生试着度量角)1,2组度量第一个角, 3,4组度量第二个角。

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一)》名师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线与角 第5课时角的度量(一) 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一)(第24-25页)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学法:体验感悟,发现应用。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角的图片∠A、∠B,让学生比较大小 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观察法、重合法。 3、自学课文,并动手做一做:剪出∠1,用∠1分别度量∠A、

∠B的大小。 4、想一想认识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角的单位“度”,用“°”表示。 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一认 (1)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看,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看书自学刚才没发现的。(如:度、中心点、零刻度线)。 (3)认识中心点,零刻度线,以及量角器上的数字的意思。 (4)说说1°和平角。 2.试一试,量角器上看角的度数。 (1)自学试一试,说说∠A,∠B各是几度,是怎么量的? 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2)量一量 练一练的第二题的∠1、∠2: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看的,再指名演示。 三、当堂训练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 2、谁说得正确?(练一练1)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 可先估计是锐角(小于90度)还是钝角(大于90度)。 四、课堂总结 测量方法:强调“点与点的重合,边与边的重合”的测量方法。 五、课后作业 练一练第3、4题。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周角=360°,平角=180°,直角=90° 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作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新人教版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角的度量教学 设计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胡益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角的表象。会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教学难点: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三、教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复习角的概念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角 (2)故事引入

①谈话:在角王国里有许多成员。有一天,角成员们在草地上做游戏,玩着玩着,其中的两个成员吵起来了,它们都说自己比对方大。∠1说:“我的边长,所以我比你大。”∠2说:“边长有什么用,我的开口大,所以我比你大。” ②提问:他们到底谁说得对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 生:用眼观察、用三角尺测量。 ③揭示课题:看来,我们要比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需要测量。怎么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探究新知 1.1°角的产生 (1)用三角尺上的角量一量、比一比 ①小组合作:选定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比较 ②汇报交流:说一说你选的是三角尺上的哪个角,怎么量的量的结果是怎样的 预设:用30°角量,∠1=30°,∠2比30°角大,所以∠2大。 用45°角、60°角量,∠1比45°角、60°角小,∠2比45°角、60°角大,所以∠2大。用90°角量,∠1比90°角小得多,∠2比90°角小一些,所以,∠2大。 ③质疑:我们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比出了它们的大小,但是还是不能准确地知道∠1和∠2到底有多大,两个角的大小相差多少,怎么办 生:测量出两个角的大小。 (2)介绍1°角 ①谈话:对,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角的单位。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 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直线、射线和角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射线、直线和线段的认识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角的定义。(课本第35、36页的内容,相应的练习。) 教材分析:本小节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射线和直线,并进一步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第二,让学生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从知识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巩固对直线和射线的认识。第三,利用射线的功能给角下定义,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角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掌握角的特征。直线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直线 1、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线段吗? 师:你能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吗?谁来说说它有什么特征?(直直的,有两个端点,能测量,不能延长。) 填写下表(板书): 师:线段有两个兄弟,跟他长得很相似,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2、认识射线。 (1)师媒体演示,用手电筒或小射灯照射远处。 师:请同学们观察手电筒的光线。 师:像手电筒射出来的光线,我们可以看成是射线。

5.1角的度量

角的概念与三角函数 一、 选择题 1、若角a =3,则角a 在( ) A.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已知角q 的终边上一点()3,4,0P m m m -<, 则sin q =( ) A. 45 - B. 45 C. 35 - D. 3 5 3、设a 为第三象限角,若3sin 5 a =-,则cos a 的值是( ) A. 53 - B. 35 - C. 45 - D. 54 - 4、若a 是第二象限的角,则 P ()sin ,cos a a ,在第( )象限. A. 一 B. 二 C.三 D. 四 5、已知a 是第二象限的角,且5sin ,13 a =则tan a =( ) A. 512 B. 512 - C. 125 D. 125 - 6、已知a 是第三象限的角,且3sin ,5 a =-则cos a =( ) A. 53 - B. 54 - C. 45 - D. 35 - 7、已知a 是第二象限的角,且12cos ,13 a =-则tan a =( ) A. 512 B. 512 - C. 125 D. 125 - 8、与角a = 113p -终边相同的角是( ) A. 3k k Z p p 禳镲 镲+ 睚 镲镲铪 B. 23k k Z p p 禳镲镲+ 睚 镲镲铪 C. 23k k Z p p 禳镲 镲- 睚 镲镲铪 D. 43k k Z p p 禳镲 镲+ 睚 镲镲铪 9、若角x 是象限角,且满足sin cos 1x x ??-,则角x 所在的象限是 ( ) A.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0、已知tanx=3,则sinxcosx=( ) A. 3 5 B. 3 5 - C. 310 D. 310 - 二、 填空题 1、已知角a 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 P 1,22 骣?-??÷?桫,则cos a = 。 2、角q =3,则q 的终边在第 象限. 3、已知0 2x π - <<,4cos 5 x = ,则tanx= 。 三、 解答题 1、若tan 2a =,下列各式的值. (1) 2sin cos sin cos a a a a -+ (2) 2 sin sin cos a a a - 2、已知sin ,cos b b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 86210x ax a +++=两实根,求a 的值. 3、已知1sin cos ,(,2)2 a a a p p -= ,求sin cos a a +的值. 4 、已知sin cos 2 q q -=,且(),0q p ? ,求22sin cos q q -的值。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线与角——角的度量(二)》同步检测(无答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线与角——角的度 量(二)》同步检测1(无答案) 一、想一想,填一填。(每空2分,共42分) 1.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条射线。 2.从一点引出两条( )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 )。 3.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⑨ ()是直线()是射线()是线段()是直角 ()是锐角()是平角()是周角()是钝角 4.先写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 再量一量钟面上的分针和时针所组成的角的度数。 时间 ( ∶ ) ( ∶ ) ( ∶ ) ( ∶ ) 角度 ( ) ( ) ( ) ( ) 5.1周角=()平角 1平角=()直角 二、请你来当小裁判。(每空2分,共14分) 1.右图中有2个角。() 2.钝角一定比直角大。() 3.小军画了一条4厘米长的直线。() 4.钟面上是6时整时,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角是180°。() 5. ∠1=45°() 6.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 7.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三、用心选一选。(每题3分,共12分) 1.线段有()个端点。

A、1 B、2 C、无数 2.通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 A、1 B、2 C、无数 3.平角的两条边()。 A、在一条直线上 B、在两条直线上 C、无法确定 4.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的角是()。 A、160° B、40° C、120° 四、按要求做一做。 1.用量角器画角(9分)。 65° 120° 40°2.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9分)。 ()个()个()个 五、求下面图中指定角的度数(共14分)。 1.已知∠1=35° ∠2= 2.已知∠1=90° ∠2=45° ∠3=

《角的度量》1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26页第二单元“线与角”第五节“角的度量” 教材分析: 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个层次,介绍量角器。首先,借助两个学生比较角的大小的情境图,引出“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指出角的计量单位是“度”,再拿半圆分成180等份,说明1°角有多大,并配以1°角的直观图,使学生认知1°角的正确表象并引出量角器,量角器的认识可以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观察,然后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清楚量角器的排列特点。 第二个层次,角的度量方法。量角时,重点突出“点点重合、边线重合”的量角方法。开始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交流量角的方法,随后让学生自己总结量角的经验,并概括出基本的方法。对于所量角的度数是看量角器内圈度数或外圈度数可引导学生讨论出如下两种方法:①若角的一条边与内圈的零刻度线重合,则看角的另一条边所指内圈度数;若角的一条边与外圈的零刻度线重合,则看角的另一条边所指的外圈度数。②判断所量角是锐角或钝角,锐角的话选择较小的一个度数,钝角则选择较大一个度数。 学习者特征分析:

1、根据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学生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叉开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并且学生大多知道量角要用量角器,但不会正确使用量角器。 2、学生学习活动预测:我预计学生观察量角器后会产生诸多疑问。如:量角器为什么会有内圈、外圈刻度?中心点、零度刻度线有什么作用?如何量出一个角究竟是多少度?量角时有两圈刻度,究竟看哪一圈?…… 这些问题正是这节课的关键,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解决这些问题成了这节课的核心。所以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解决以上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引出比较角的大小的教学过程,了解角的度量的产生,掌握角的度量单位,认识量角器,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实验、操作等学会用量角器量角,发展实践操作能力,学会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3、在学习角的度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模型源于生活的需要。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体会量角器的作用。 教学难点:使用量角器度量各种角的度数。

小学四年级线与角

一、线的认识 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读作 :直线AB 或直线BA 。 线段: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有两个端点。读作:线段AB 或线段BA 。 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读作:射线AB (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补充知识点: 1、画直线。 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过两个能画一条直线;过三点,如果三点在一条线上,经过三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如果这三点不在一条线上, 那么经过三点不能画出直线。 2、明确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比曲线、折线要短。 3、直线、射线可以无限延长。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所以不可以测量,没有具体的长度。如:直线长4厘米。是错误的。只有线段才能有具体的长度。 二、平移与平行 1、平移: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按照某个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上对应点连接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2、平行: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如:AB ∥CD 。 知识框架 线与角

3、平行线的画法。 (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 (3)沿一条直角边在画出另一条直线。 例:过点A 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回答:我们画平行线,使用的主要工具是,观察平行线我们发现,平行线是永远不会的,它们之间的距离是的。 三、相交与垂直 1、相交: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也不重合,那么他们的关系就是相交。 2、垂直: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就是直线OA 垂直于直线OB ,直线OB 垂直于直线OA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注: (1)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说明了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必须相交,相交还要成直角。 (2)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系。如:OA ⊥OB 。 (3)点到直线之间垂线段最短。 3、画垂线: (1)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注意,要让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给定的点重合。 (2)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的方法。 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让 A · · A A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