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

高中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

高中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
高中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

高中英语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目前改革的大潮中,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夺取大面积丰收,是摆在我们每个外语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无疑,探究一下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揭示出课堂教学的规律,对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定会大有好处。

新教材要求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提倡创新,给学生提供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为目标的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中。

面对新教材,首先思想观念要转变,有了新的观念才能接受新事物。才能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新课程的实施不能简单地被视为换一个大纲、换一套教材、调整一些课程内容。在语言环境的欠缺中不仅要崇尚“苦读”、“勤教”,更要以人为本;对学生“乐学”的潜能大力的开发,英语教学过程既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更要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教学观念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相适应。

一、教学转变为学生主体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教学活动以学生在课堂上做事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切实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主体观。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要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认知结构。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满足感,并以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去面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同时,使基础知识转移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从“满堂灌”到精讲多练

传统的教法认为,英语课是传授知识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被动,课堂沉闷,效果欠佳。这是当前中小学外语教学最大的弊端之一,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诚然,英语课应该传授知识,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英语课是一门很强的实践课因此,既要重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学时,对重点、难点或疑点,应力求精讲,从

关于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实践

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实践 对教师来说,转变教育思想的核心任务是解决正确的教育价值与传统的教育实践的矛盾,园长的任务是帮助教师有效地将这对矛盾进行转化,使正确的教育思想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我们的做法是: 1、管理保证。所谓管理保证,指的是“在课程设置、计划安排、组织形式”等方面,为教师创设实施新观念的机会与条件。如课程安排上我们提供给幼儿更多的自主活动和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形式上将个别化教育、小组教育与集体教育有机结合,以保证新观念在组织形式这一方面的落实。在计划制定上,我们变5大领域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3大块面,使教育在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能向《新纲要》靠拢。 2、点拨指导。园长每周保证一至二个半天深入课堂,了解教师新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指。采用的指导方法有: (1)分析引导法。即当我们看了教师的半日活动后,与其共同探讨分析,请教师思考:你的教育活动中有哪些正确教育思想作为支撑点,在教育行为中如何体现?有哪些行为还没有体现正确的教育思想,如何体现?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在情感交流、兴趣激发、方法指导、非智力因素培养等方面,认真研究教育内容、研究孩子,帮助教师将正

确的教育思想落实在教育行为中。 (2)概括提升法。即把教师教育实践中一些好的做法、好的行为进行总结提炼,使之形成可操作的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如:看了一位教师成功的教育活动后,帮助她总结提炼出以下成功的因素: 教育目标突出发展性,表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具体可操作性,落脚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这是“促进幼儿发展这一观念的行为上的体现”; 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包括材料开放、环境氛围开放、提问的开放,而这种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强调尊重幼儿、重视幼儿的自主精神,让幼儿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经验,这是幼儿主体性发展观念的体现。我们将这些概括提升的经验与教育观念紧密联系,帮助教育在实践中将教育观念与行为有机结合并不断强化。 (3)宣传发扬法。当我们发现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新的正确的教育观念时,就大力宣传,加以发扬。我园每月有一次活动名曰“隆重推出”,即将正确的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行为,并促进幼儿发展的教师隆重推出后,教研级组织观摩其活动,并将其活动拍摄成录像供教师本人和教研组研讨、分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宣传发扬使良好的教育行为由点及面、扩大延伸。

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

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 诏安县边城中学(实验高中) 沈瑞林摘要:本文将从教师角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三个方面析谈新形势下如何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建立科学教学理念,应用现代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理念;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同样面临新旧教育理念的碰撞、共存与变革的问题。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致力于使每个学生获得必需的,与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数学,同时获得数学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未来人生做好数学准备”的数学教学理念,应当成为一种教学诉求的需要,也应当成为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处在各种思想与理念风起云涌的时代对数学教学根本认识的一种认同与支持。这既是对数学教学有效性在思想认识层面上的一种基本又理性的要求,也是对所有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人们在理论层面的一种引导。 抱着这样的想法,笔者认为: 一、按新课程标准定位教师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深化,为教师教学理念的转换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教师原有教学理念要发生变化,还要不断地适应新的教学方法。1.新课程促使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自身的发展置于教育的中心位置,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原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体验探索的艰辛,分享成功的喜悦。 2.新课程也将促使教师成为实践的研究者。 新课程的出现,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同时也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如: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由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引起的;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不用统一的规格和评价标准,进行个别教育;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极大的余地;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可灵活选择与使用教法。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活动的决策者。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首先,教师将不再是“一桶水”,他不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也是专业知识的发展者。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必须是一个自觉的终身学习者,才能将自己的学习体验融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其次,教师有义务也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有效的改进意见,对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进行研究。 二、用正确的数学教学理念引领教学实践 树立并坚持科学的数学教学观,引领并形成科学的数学教学理念,关注并凸显人在数学领域的认识力和发展力,准确地把握数学的核心概念,强调数学思想与方法的结合,重视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与结构化的梳理,坚定不移地在“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教得如何?”等诸多方面进行多理性的建构性联结与行为探索。 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1.必须从偏面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更关注三维(情感、态度、价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一、前言 伴随着中学英语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浩荡春风,教纲在变,教材在变,教师的教学思想也在变,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就高中英语新教材(人教版)在课堂上的深入使用方面,许很多多的英语教师大胆改革,成效显著。但是,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不能说就完美无缺,没有问题。在教学的有效性上还有所欠缺,学生对英语的应用水平还不足.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存有.本文就对教学中存有的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阐述一下我的观点,与大家探讨. 二、教学中的问题: 现代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水平;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的水平;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与表达的水平。不过当前有部分英语教师不能准确地理解英语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结果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作者通过在学校的听课,与教师座谈及学生的交流中,发现高中英语教学存有的问题较多,特别是高中新教材的教学,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环节的基本矛盾。我们虽然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毋庸质疑,但是从实际的、常规的课堂教学过程来看,至今,课堂教学中还尚未真正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课堂上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仅仅忠实的听众,忽略了学生的学(自

主学习水平)。相反,有些教师利用新教材组织了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但是,也只能说它是一种表象而已(突出地表现在公开课上),“花拳秀腿”,没有实际的意义。有的教师在处理该教材的过程中,要么出几个问题学生自学,要么让学生试讲,要么搞些同步导练就算“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这两种做法都是片面的。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获得真正的英语交际水平。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要持续地转变自己的主导角色,或者充当总指挥,总导演与裁判员的作用,构思,编排,组织和评价课堂练习活动,或者“传道,授业,解惑”,充当英语基础知识的有效讲解者,或者充当“划船水手”的作用,与学生平等地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等。 2、滥用教学媒体和教具 新教材突出了英语语言的交际功能,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时代感强。所以,若能合理使用教学媒体,就能改变传统的“教师一枝粉笔、一张嘴,从头至尾一言堂”的局面,若能将媒体使用恰当,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准确模仿与交际,而且,能够很好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显示其直观性与化繁难为简易的最优功能。不过,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频繁地使用教学媒体,以机代人。该用的地方使用,不该使用的地方也使用;该用的教具用,不该用的教具也“闪亮登场”。结果,整节课鼓声、钟声、歌声、欢笑声与吵闹声不绝于耳,仿佛来到了金戈铁马,喊杀声一片的“古代战场”。所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滥用教学媒体和教具的现象,是当今从教者应该注重的问题之一。

“慢”教育理念下高中英语特色教学“新策略”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d4602150.html, “慢”教育理念下高中英语特色教学“新策略”探究 作者:孙小智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年第48期 摘要: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实施的是一种追求学生快速反应、大量练习的“快”教育模式,很多学生更多掌握的是词汇与语法知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英语思维和应用技巧。良好的高中英语教学应该是一种立足教学规律基础上的个性化“慢”教育,通过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和实践应用的空间,从而使英语教学实现从静态课堂向动态成长的全面升级。本文拟从高中英语特色教学“慢”教育理念的内涵本质认知出发,着重探究“慢”教育理念下高中英语特色教学的实施“新策略”。 关键词:“慢”教育理念高中英语特色教学“新策略” 应用探究 引言 “慢”教育理念影响下,实施高中英语特色教学时,要从学生的语言思考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出发,通过诠释生活内容,丰富学生参与性,构建趣味、生动的高中英语教学机制。 一、高中英语特色教学中“慢”教育理念的内涵本质 高中特色英语教学应该实施“慢”教育理念,通过积极诠释生活内涵,聚焦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构建正确的考核导向,从而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的特色效果。 1.“慢”教育的基础是树立正确的教学考核体系 “慢”教育的基础是以“客观”“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学生的成长,对于任何一门教学来说,学生的学习与进步都在“点滴积累”,因此,科学的学生培养机制,应该建立在“持续”提升视角。在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时,想要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不能使用死板的成绩作为教学考核,要关注学生的语言技能学习与语言思维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通过学生“慢”读,老师“慢”讲,推动英语教学创新[1]。 2.“慢”教育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思考与应用能力 在传统高中英语教学时,老师过多强调学生对词汇、语法的学习,在具体考核上,也以“成绩”为标准,因此盲目追求“快速阅读”“快速教学”,从而优化学生成绩。但是,从当前高中英语教学活动的全新诉求看,一味追求教学速度和成绩,很难让学生深层次形成必要的英语思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1-03-18T11:46:39.00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刘晓丽 [导读]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有些学生觉得学习高中英语吃力。尤其是实行新课改以后,他们表现得更加的不适应。刘晓丽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057151 我省自从2009年推广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的一线教师通过各个方面(包括收看、收听省教育厅的远程培训和我们学校的自身培训)的培训,使我们无论从思想观念上还是从教学教法上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提高。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需要转变观念,才能与时俱进,提高授课效率。有些老师平时不注意学习研究,对现代教育理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的教学手段一无所知,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满足于现状,把学生禁锢于他们设计的框框中,授课往往是从语言到语言,乏味单调,使学生处于一种“学外语就是读、记、背”的思想状态,跟不上教学要求,妨碍了教学顺利进行,真是一番苦心,但收效不佳。 下面我谈谈新课程改革的这两年来我的几点体会: 第一,学生的不适应性。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有些学生觉得学习高中英语吃力。尤其是实行新课改以后,他们表现得更加的不适应。在初中阶段,教材浅易,对话丰富有趣,大多阅读课文篇幅较短,那么课堂上就有充分的学习时间,不需要课前花时间预习,学生对所学内容格外熟悉。即使他们不能说出语法上为什么,却能依葫芦画瓢地运用,在考试中也能得分。但是到了高中,情况却不同了。教学内容颇多,阅读材料篇幅较长,课时相对减少,对于阅读理解材料往往是篇幅很长的课文讲两课时才能结束。加之词汇量增多,语法较为集中,写作要求提高,课堂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而且,课后自习时间不足,没有计划,不做合理安排就不能及时有效地组织预习和复习,几单元过后心中便没底了。诸如此类的问题摆在我们教师的面前,这就需要我们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做一些适当的调整改变。 第二,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师的角色由昔日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认为教师首要和基本的职能就是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在学校教学中就造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教师俨然成为“知识”的天使而存在着。然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这种看法已经开始改变,“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教师要在人的潜能向现实素质的生成过程中,充分发挥促进者的作用,才能有效推动学生生动活泼、快乐自由地发展。 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平等的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采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快速地成长提高。 第三,要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如何培养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提升教学效果至关重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会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相反,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出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教师要深入地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要走进学生的生活,观察学生们的喜怒哀乐和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学生认识到你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第四,要形成高效的教学模式。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教学形式而存在的,离开了一定的教学形式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又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如教师、学生、媒体(即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 如果在教学中能实现以下四个转变,我想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一定会到来: 1、教师角色的转变:由权威型转变为伙伴型。 2、学生地位的转变: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 3、媒体作用的转变:由演示工具转变为认识工具。 4、教学过程的转变:由传授型转变为引导型。教师要从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体现在讲授上,也不再体现在形式上,而是体现在进行周密、科学的教学设计和精心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更高层次的间接形式上,或是体现在帮学生将无序的知识整理为有序的知识上,体现在帮助学生将错误的知识修正为正确的知识。这种转变是教师的教学责任,也是模式构建发展的必要条件。 要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既体验到努力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又敢于承认存在的问题,并设法解决。总之,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和热情,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保证了学生正向发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努力创建平等、民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人的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

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 麻城三中金涛 作为教学改革前沿阵地的《课程课程标准》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等新的历史课程理念。为历史学科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改革历史课堂教学,是摆在我们广大历史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人结合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明确新课标要求,更新教学观念 1 理清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标准》差异 传统的课堂观和教学观以为:教学是课程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它规定教师“怎么教”,学生应“怎么学”,是教师对学生单项的“培养”活动,教与学表现为两方面:以教为中心。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给,生收;使课堂上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 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多少,学多少,么教,怎么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学生的独立性“丧失”,最终遏制了学生学的“力量”。而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历史新知识,同时培养他们学习的方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新《课程标准》既重结论,又重过程。 传统教学大量地灌输权威性地事实,教科书记载了一系列地科学结论,学生的学习就是了解这些科学事实和结论,至于这些科学事实与结论是怎样产生的,则往往被忽略。而新《课程标准》既重结论,又重过程。在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过程和方法”培养,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注意对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活动中给学生判断、决策的机会。这种既重结论又重方法、过程的教学方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 3 新《课程标准》既要关注学科,又要关注人 在新课标的实施中,要求我们去关注具有独特个性的,活生生的人。要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关注他们的情感。课堂上学生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去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人格养成,以及关注人的结果。前苏联教

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藁城市第一中学曹春峰 摘要:新课改对高中英语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中英语教师把新的理念引入教育教学,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本文通过分析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指出落实新课改精神的关键在于教师,全面转变高中英语教师教学理念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新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学理念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新课改突出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新理念,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是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在几乎所有的英语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形式,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自主和合作。主要表现在: (1)自主学习无法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在一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中,有的教师提出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这样的课堂教学漫无边际,费时低效。从而导致学生所讨论和研究的问题,大多数是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无关的问题。因此,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流于形式,为自主而自主。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是教师价值的引导和启迪。 (2)合作学习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如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从而产生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但实际上却思维含金量很低,相互作用效果很差。 2、对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 高中英语新课改强调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许多高中英语教师仍始终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缺乏对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英语新课改该如何应对

浅谈高中英语新课改该如何应对 摘要】新课改突出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新理念,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是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422.6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2-0002-02 新的课堂改革迎面而来,高中英语也需要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新课改突出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新理念,使学生能自主学 习和合作交流是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在几乎所有的英语课堂上,我 们都可以看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形式,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 引入课堂。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紧跟时代 的发展,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使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 得于顺利实施。 一、要求教师首先适应新课改要求 全面提高高中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新课改的基础是教师,全面提高高中英 语教师的自身素质就成为新课改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 1.高中英语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高中英语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树 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 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重视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性目的,加强运用英语语言对 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既要满足学生心智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 就业、升学与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对 人才培养的要求。 2.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让学生拥有独立自主学习的条件,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 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方式,但自主学习必 须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必须适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必须在教师的指导 下进行。为此,首先,教师要根据所学语言内容设计出当前学生能够使用所学语 言的情景。其次,要向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材料,并使学生能驾驭这些材料。再次,要交给学生使用语言材料完成的交际任务并帮助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实施计划。最后,对自主学习的结果给予合理的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赞扬、关注每 个学生的闪光点。 3.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新课改要求高中英语教师 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为此,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正视自己英语学习和教学的习惯和经验,利用教学过 程中教材的使用、师生的互动、同事之间的相互听课、说课和研讨,评价自己和 同事长期积累所形成的教育教学经验,澄清自己日常教学行为和想法,以便更好地、经常性地检测课堂教学情况,从而不断修正、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养成教 师的专业气质。 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策略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中学生年龄小,阅历少,对学英语的目的往 往不十分清楚。他们把英语学科简单看作是升学考试中要通过的一个考试科目。 学英语只是为了考学,没有什么兴趣而言。对于学英语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没有 动力也没有信心去解决,从而导致产生厌学心理。因此,要使学生学好英语,必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对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理解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对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 目标的理解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得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时代的发展也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新教材的使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优化了英语教学过程,但与此同时也给高中英语的教与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积极地去适应新的课程标准,如何真正按照课改精神有效地改变我们的传统教学,以切实优化我们的英语教学过程?这成为英语教育专家及广大英语教师极为关注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真正理解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 一、新课标高中英语新教材的特点分析 新教材的内容符合高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主题鲜明,板块设计科学、新颖,所选用的材料多为生活中的真实材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且具有时效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它注重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和语言运用能

力,强调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及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学策略探索 1、抓住基础不放松。词汇和基本的语言知识是语言大厦的基石。没有这些基石,语言学习便无从谈起。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词汇和基本语言知识仍不能被忽视。没有一定的输入量作保证,很难实现有效的输出。但输入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以词汇为例,词汇在大脑词库中是按语意领域分类储存的,所以可以按主题或意义或词根将词汇打包,采用词汇包的形式教授词汇, 并培养学生的词汇包意识。例如:学到A City of Heroes 一课时,讲到那里的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引发学生思考他们的品质,我们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什么。这时教师便可以有意识的将学生提供的词汇以及他们想知道却不会表达的词汇打包列于黑板上:

教师教学能力的观念转变

教师教学能力的观念转变 一、传统教育的现实背离与突破 “教育预备说”是英国19世纪著名教育学家斯宾塞首 先提出来的。该学说认为教育就是为未来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教会人们怎样去生活[2]。这种将教育作为未来生活预备的 观念,与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如出一辙,只是对未来生活的标准有着不同的理解。斯宾塞提倡快乐教育,然而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学习的快乐却长期忽视、甚至压制。在生活预备的传统教育观念指引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股”,似乎成为传统教育文化的精髓。 但是,“苦尽”不一定“甘来”,“甘来”也未必能弥补“痛苦”。2019年北大学子弑母案再次对传统教育进行灵魂拷问。基于受教育体的不成熟,“未来生活”往往成为一种外在灌 输式的预设,“生活预备”的传统教育忽视了学习主体的主 动性与选择性。同时,这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中人性释放和快乐体验的教育,如果与学习主体的兴趣与能力兼容度不高,那么未来要求越高、延续过程越长,受到的伤害和痛苦也就越多、越深。过份强调教育的功利性属性,忽视了教育是多种目标与功能的平衡推进过程,显然是不可取的。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 校即社会”的著名观点。

在2018年11月24日的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吴岩司长也提出了“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其目标就是培养具有探究个性、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高阶人才。“金课”水准下的课堂,“获取知识是手段,开创新知和实践创新是目的,保留性的传承虽然也有必要,但不具有中心地位,传承与创新由外在形式化到内在实质化转变”[3]。这种培养高阶人才的创新教育改革,被认为是20世纪规模最大的一次教育革命[4]。 “金课”建设既需要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也需要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更需要科学地重塑教学理念。当前,中国正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型,理论知识足够深厚、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教学理念重塑的地位更为突出。高职院校学生缺席早退、发呆睡觉玩手机,有学生自控力的问题,但主要还是学生过程参与度低、忽视多元能力致价值不高、应试考核的突击倾向等原因造成的。 所以,“金课”要求下,传统课堂要实现有趣、有用的改革转型,就应该从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学习目标三个方向进行改革: 学习兴趣贯穿教学过程,是课堂价值、过程参与和尊重爱护的主观感知; 学习过程具有独立价值,是思维训练、能力培养和性格塑造的主要渠道;

教师转变观念心得体会

紧跟教改潮流,转变教学观念 通过紧跟教改潮流,积极转变观念的学习,本人深深体会到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要用全新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人的观念决定人的行为,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中走过来的教师,若不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是很难适应新课程的。所以,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改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只有教育观念的转变才会真正焕发出教育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传统的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方法机械,呆板,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学生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犹如林黛玉进贾府,不敢多说一句,不敢多行一步。在这种观念下培养的学生,其个性的张扬,人格的健全,素养的提高,将是一句空话。更谈不上人才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振兴。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对话的过程。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主性学习,就是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学习,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能自己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动手做的实验就要亲手去做,能自己说的一定想法自己说……;合作性学习,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组织、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出发,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通过实验、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验证原理或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发展和提升。学生不仅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成为生活的主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所以,必须改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教育机智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教育机智 刘蕾 (江苏丰县王沟中学)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为使学生求知、做事、做人以及生活而运用的正确、灵活、行之有效的育人策略。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是形成教育机智的前提;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是教育机智产生的根源;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是教育机智赖以生存的土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机智的重要内容。除了一般性的长效机智,作为一门有很多学生不愿学习的科目的教师,还要有相对的管理课堂的能力和及时的应变能力,这就是英语课堂上的教育机智。 高中英语教学教育机智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到了今天,人们把教育理解为泛指一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 教育机智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教育者因时、地、人、事而采取的正确、灵活而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其中,机智是指脑筋灵活,能随机应变。作为老师,我认为,机智的内在根源应该是爱与责任,它几乎与宽容、关爱、温暖等是同义词。 尤其在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在以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并且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也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适应当前的考试制度。作为英语教师,就必须灵活地运用教育机智,多想办法,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除了一般性的长效机智,作为一门有很多学生不愿学习的科目的教师,还要有相对的管理课堂的能力和及时的应变能力,这就是英语课堂上的教育机智。 下面,针对我个人对教育机智的理解和我在实际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些措施,结合相应案例,浅谈一下英语教学中的教育机智。 一、遇到突发事件要冷静,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做正面鼓励,少批评学生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告诫那些惩罚学生的老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同样,魏书生先生在他的报告中说:如果你经常挑动他那根叛逆的神经,那他叛逆的神经就越来越发达,这就是用进废退么!所以我一般不批评学生,而是经常观察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及时地鼓励和表扬他们。 比如,我班吴进同学,在高一时很调皮,经常打架、逃课,是全校知名的坏学生。上了高二,由于学习跟不上,他在英语课上学习态度也很不端正。有一次在上课时睡觉,我叫他起来,然而他的态度极为恶劣,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顶撞我。当时我很生气,但我做了冷处理,我说:i f y ou t h i nk yo u are ri g h,t p lease sit do wn!可是他听不懂,旁边的同学悄悄告诉他如果你觉得对就请坐下时,他反而不好意思的红了脸了,也就不好意思坐下了。课后我叫他到教研室,并对他说:学文科是你人生的一次机遇,父母为我们的成长操碎了心,咱们不图别的什么,只图用这两年的努力给家人一次发自内心的欣慰!他听了这句话当时很感动,接下来的几天表现非常好,我又在课堂上表扬他学习的积极性,在他的带动下,很多学困生都意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教育机智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这是教育机智产生的根源。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如果教师和学生一样以硬碰硬的态度对待,那么肯定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然而如果教师会冷处理,避免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转化危机,反而会逐渐取得学生的信任。我们都知道转化一个后进生就等于培养一个高材生,学生知道学习了,我们的教学工作就好开展了。 二、热爱学生,就要多与学生沟通,多给予学生英语学习方面的指导 我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了解课堂上的情况并掌握自己教学上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英语作文、背诵和写英语单词,也是希望通过学生做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自己的教学情况。我们学校的生源很一般,尤其大部分同学来自农村,他们普遍存在英语较差的情况。作为英语老师,我让学生每天至少写五个单词,我抽取了二十多名学生进行长时间检查,同时对其它学生进行不定期抽查。一天写五个单词,十天就是五十个,日积月累,那么这些同学的词汇量就增加了。我还用这种方法经常提醒其他学生,文科生除了知识上的厚度,也需要知识的广度,所以必须注重积累,从量变达到质变。 我们都知道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句话,如果我们能以真诚的善良的负责任的心态去面对我们的学生,相信终有一天他们会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热爱学生的情感,不但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原动力,而且是教师的教育机智赖以生存的土壤。 三、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在对绝大数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地降低了对他们的要求,因为如果起初对他们的要求过于严格,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我要一点一点地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 就拿写单词来说,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写会当天所学的单词自然不成问题,但对底子较差的学生来说就有困难。我在检查学生写单词的情况时,对那些学困生,刚开始那段时间,我一般先捡简单的单词听写,这样他们一般都能写上,我再一步步的加强听写的难度,由易到难,他们对写单词就有了信心,对学习其它科目也都有了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机智的重要内容。如果教师打击学生,学生就会对未尝经历的事心怀恐惧,不敢尝试,没有勇气去做。而有很多的学困生都是因为这一原因而不愿去学习,机智的教师应当循循善诱,鼓励学生走出一片自己的天空。 四、利用优秀学生的特长,营造良好的学风 我通过让学生去写单词,发现刘婷婷同学写的单词难度大,而且听写时反应特别快,我就让她总结了写单词心得体会,并用一节课的时间讲了一下,很多同学都得到了启发,该同学讲的非常好,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同时,我也通过这节课发现了该同学的演讲才能,于是我推荐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英语口头作文比赛,在52进10的激烈角逐中,该同学顺利地通过预选,并且在决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这位同学的带动下,掀起了学习英语的高潮,我们班英语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教育机智要求教师要有灵活的思维能力,只有思维灵活的教师才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观察和处理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运用一些新办法来解决老问题。 综上所述,我觉得教育机智的实施并不仅仅是教师随心所欲的灵机一动,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是形成教育机智的前提;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是产生教育机智的根源;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是教育机智赖以生存的土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机智的重要内容。同时,教育机智还要求教师要有灵活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稳定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并且树立威信和良好的形象。的确,教育工作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需要长期的耐心和始终如一的爱心才行。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个性特点和行为表现有了全面的掌握,才有可能充分估计到学生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使课堂充满生气、生机和生命,使教育工作取得预期的成功。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修订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8. []魏书生报告内容5 [3]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黄冰第二语言习得入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英语天地 2.2007--22. ..2002. 4..2004. 81

高中英语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原则

高中英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一)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自然延伸,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为他们今后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并使他们具备作为21世纪公民所应有的基本英语素养。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 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因此,高中英语课程必须具有选择性。而课程的多样化是实现课程可选择性的基础。高中英语课程既关注社会的需求,也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完成共同基础的前提下,高中英语课程力求多样化,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在选择中提高规划人生和自主发展的能力,确立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

力;要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 (四)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五)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高中英语课程要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体系要有助于学生监控、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要有助于学生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高中英语新课标主要的教学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 高中英语课程的必修课是为每一个高中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共同基础的课程。因此,高中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高中学生应该形成的英语共同基础是持续的学习动机和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高中英语课程要特别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打好高中英语课程的共同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要特别强调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

高中英语新课改 新理念 新方法

高中英语新课改新理念新方法 【摘要】新课程教改的推行给我们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我们在教学一线也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新的探索。作为实施英语新课改的排头兵,我们这一届全体英语教师通过学习、摸索、实践,在新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问题,下面把我们的一些心得和具体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方法 New Curriculum New Ideas New Methods Zhou Xiao-lian 【Abstract】It has been three years since the curriculum reform started in Henan Province. In these three years ,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English teaching, which has brought us English teachers new ideas and we have been influenced by the new curriculum and new ideas. Meanwhile, we have been trying using new teaching methods in class. In the process, we have acquired some precious experience through learning and trying. We also met with some puzzles and problems. Now I’d like to share all that we have learned and gained

论新课标下创新高中英语教学方式

论新课标下创新高中英语教学方式 发表时间:2013-04-19T09:36:31.467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马成华 [导读] 以上,是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出的一点心得,都说:“人是环境的动物”让我们把大师的名画有机的融入校园。 马成华哈尔滨市剑桥第三中学校 150006 摘要作为一名从教数年的高中英语教师来讲,我常常听到不少学生及家长抱怨说高中英语难学。在新课标下怎样走出这一困惑,使学生成功地从初中英语学习过渡到高中英语学习,尽快适应高中英语学习的特点与方法,掌握高中英语学习规律,使教师乐于教,学生轻松地学呢?本文就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进行深入阐述。 关键词分析原因查找问题转变观念 一、分析原因,查找问题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之所以觉得高中英语难学,实际上是由初中升到高中后,他们对英语学习还不适应,尚未习惯。在初中阶段,教材浅易,对话丰富有趣,大多阅读课文篇幅较短,那么课堂上就有充分的学习时间,不需要课前花时间预习,学生对所学内容格外熟悉,一些简单的词组和句型如:would like to do sth; be busy (in) doing sth等等能倒背如流。即使他们不能说出语法上为什么,他们能依葫芦画瓢地运用,在考试中能得分。但是到了高中,情况却不同了。教学内容颇多,阅读材料篇幅较长,课时相对减少。对于阅读理解材料往往是篇幅很长的课文讲两课时才能结束。加之词汇量增多,语法较为集中,写作要求提高,课堂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而且,课后自习时间不足,没有计划,不做合理安排就不能及时有效组织预习和复习,几单元过后心中便没底了。再者教材的不衔接,初中用的是人教版,高中是外研版。这样就无形的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这只是客观原因。从初中到高中在学生的心理上也是一个质的变化,许多学生一反初中在课堂上主动积极、踊跃发言、主动参与的好习惯,而变得腼腆、沉默寡言的被动接受。久而久之有些学生养成不善交流的自闭的坏习惯。试问这样的状况能学好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摆在我们教师的面前,这就需要我们教者采取实际有效的措施,做一些适当的调整改变。 二、转变观念 1.树立正确的教师观,由昔日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认为教师首要和基本的职能就是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科书,因而,在学校教学中就造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教师俨然成为“知识”的天使而存在着。然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这种看法已经开始改变,“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对此,《学会生存》一书作了精辟的论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得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因此,现代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把学生作为中心,围绕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帮助学生不断进步为目的,与学会商讨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学生个性的觉醒,才能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师要重视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把“给学生压力”变为“给学生动力”,由“牵着孩子走”变为“推着孩子走”,从而使他们能更好的学习。 2.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在不少教师观念中,认为教材、计划、大纲就是课程,是既定的和封闭的,其实不然。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启动的同时,英语又换了教材,许多英语教师都反映教材内容增加,难度加大,教法出新,对新教材的把握有很大的困难,甚至极可能完不成教学内容。这是因为过去在我国实施单一的课程和单一的教材的时期,教师把教材当成 “控制”和“规范”教学的“法定文化”。不少外语教师把“统编教材”当成“圣经” ,不敢增删,盲目遵循其规定的教法,不敢越雷池一步。由此可见,课程改革中,教师教材观的转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 3.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课堂教学由学科本位转向人的发展本位:“以学科为本”的教育理念,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忽略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求,使人成为知识的奴隶;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一切教学活动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个性及差异性,这符合、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正确的评价观需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立足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上。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只责怪学生。教师不再是学习中知识与能力的权威,是学生的“学长”,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生生互动,也需要师生互动,师生互动不仅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任务在于确定任务,以充满激情的活力感染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如何学,有效的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思考、合作、感受成功,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渗透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评价。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备课和课堂教学的用语上,要避免使用一些可能损伤学生自尊心和打击学生自信心的话语,而多使用像 “Excellent! (好极了! “Very good!” (很好!“Good”)、(好)、“well-done”(不错)“Take it easy.”(别紧张)、“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One will succeed by correcting mistakes.”“It doesn’t matter, just try it again”、(没关系,再来试一下)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这类鼓励性的话语,让成绩好的同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也让成绩差的同学消除紧张、害怕的情绪,这些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 5.培养正确的学习观面临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对教师提出了更开放的的要求: “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自主学习机即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会”到“学会” ,再到“会学” ,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他们相互启迪,相互作用,相互协作达到更高的认知目标,各组学生要在互动合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他们必须朝着小组的共同目标而努力,而要成功地达到这个目标,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进行有效的独立学习。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障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推动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