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允价值变动列报的市场反应_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_李增福

公允价值变动列报的市场反应_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_李增福

公允价值变动列报的市场反应_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_李增福
公允价值变动列报的市场反应_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_李增福

公允价值变动列报的市场反应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李增福黎惠玲连玉君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510006中山大学岭南学院510275)

【摘要】在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需要在不同的位置列报,本文考察了这一改革的市

场反应。经验研究表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是否进入损益以及不同列报位置,会带来不同的市场反应:市

场对于同时在资本公积和利润表下“其他综合收益”中列报的公允价值变动反应充分,而对于仅列入资本公积

的情形则反应不足,对仅计入利润表的情形则会过度反应。本文结论验证了利润表引入综合收益列报的重要性,并为“功能锁定”假说提供了进一步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公允价值变动市场反应列报综合收益

一、引言

在金融危机之后,针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存废问题在国际学术界及其实务领域引起了激烈的论战。目前虽然对这个问题还有争议,但是大量研究还是表明公允价值并不是金融危机的根源(Laux and Leuz,2010;葛家澍,2009;苏东海和李西文,2010)。在理论上,公允价值计量比历史成本计量能更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因此,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公允价值的存废问题,而是如何更好地实施公允价值计量以及如何改进相关的会计准则。自2007年我国会计准则调整后,公允价值大量引入到会计核算和计量中,尤其是金融资产。在财政部2009年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简称“解释3号”)中,要求上市公司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利润表的“每股收益”项下增列“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两个项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主要源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前者计入利润表,后者计入资本公积。这些政策调整的目的是引入“全面收益观”,更好地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信息。那么,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不同列报位置到底带来什么样的市场反应呢?对这一问题的检验不仅能说明政策变革的实施效果,同时也为引入全面收益观带来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

本文基于功能锁定假说,分析并预期投资者对计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做出过度反应,对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变动反应不足,但引入全面收益观后,对既在资本公积列报又在利润表列报的公允价值变动产生充分反应。本文的经验证据支持了我们的研究预期。

本文的贡献可以归结为如下两个方面。其一,虽然国外研究发现公允价值的不同列报会影响到公司价值判断(Hirst,2004;So and Smith,2009),本文提供了针对中国市场的经验证据;其二,本文丰富了公允价值方面的研究成果。前期的研究主要从价值相关性角度考察公允价值变动不同列报的长期影响(邓

*本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02056、71172198、71102124),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09YJC790269)的资助。

31

传洲,2005;于李胜,2008),而本文从市场反应角度研究了其短期影响。

本文后面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相关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研究假设与设计;第四部分是实证结果与分析;最后是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回顾

从现有会计准则实践来看,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主要采用如下三种方式列报:(1)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如我国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其他资本公积”或“其他综合收益”;(3)在第二种列报方式的基础上,同时以“其他综合收益”的形式列报于利润表。三者的差异在于:第一种形式直接把公允价值变动计入了利润表,进入当期损益;第二种形式,公允价值变动只进入权益表,不影响损益;第三种形式,公允价值变动既在权益表列示,也在利润表列示,但不进入当期损益。对公允价值的列报位置的文献也是围绕这三个不同位置展开研究的。

大多数文献主要研究了某一位置列报的公允价值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问题,并没有基于不同位置公允价值列报的比较研究。国外有较多的文献研究了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由于研究的资产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Barth,1994;Eccher et al.,1996;Nelson,1996;Maines and McDaniel,2000)。而国内为数不多的相关文献研究表明不同位置列报的公允价值变动均有价值相关性(邓传洲,2005;于李胜,2008)。

有部分文献研究了不同位置列报的公允价值变动的比较问题。Hirst and Hopkins(1998)研究发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的未实现利得和损失列示于利润表中,可以增加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透明度,而列示在股东权益表中,即使是专业人员也往往会忽略这部分信息。Hirst et al.(2004)从商业银行权益分析师的风险和价值判断角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师仅在全面公允价值计量下能辨别出暴露于利率风险下的银行,而对于规避风险的银行,公允价值的列报不影响分析师的判断。Chambers et al.(2007)的研究结论有所差异,如果将可供出售证券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列示于股东权益表,投资者对此信息的关注程度强于列示于综合收益表。So and Smith(2009)研究发现,投资者重视列报位置的改变,市场价格反应和年度回报率对列报位置改变的公布具有显著的关联。王玉涛等(2010)研究发现列示于权益表中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的未实现收益具有价值相关性,而列示于利润表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不具有价值相关性。

对公允价值变动市场反应的文献较少。谭洪涛等(2011)对列报于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的研究发现股市过度反应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显著相关,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市值计量模式放大了股市泡沫。

对上述文献的简单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对公允价值不同位置列报对其价值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并不尽相同,但均发现不同位置的列报其价值相关性有差异。但由于仅研究了其价值是否相关,市场对不同位置公允价值变动的列报反应程度的差异及反应是否不足或者过度,这些和会计准则制定及宏观经济决策密切相关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回答。谭洪涛等(2011)对公允价值变动市场反应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研究思路,也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但是其只研究了列报于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的市场反应使其研究结论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不能够区分出市场的过度反应是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本身导致的还是由于列报位置误导了投资者而形成的。

因此,本文将在前期文献研究基础上对我国2007年以后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列报不同位置的市场反应进行研究,以期丰富公允价值的研究文献,也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提供参考。

(二)研究假设

金融资产因分类不同和准则改变,其公允价值变动的列报位置也存在差异,但可以说它们的公允价值变动本质是一样的,都属于具有活跃市场的证券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未实现利得或损失,反映了投资对象41

本期内所有未来期间之前未预期盈余的折现值。那么,如果市场是有效的,尽管他们列报在不同的报表或者是同一报表的不同位置,都不会改变其信息的价值性,进而股票市场投资者对两者的反应程度应该是一致的。但是如果证券市场存在“功能锁定”现象,投资者对列报在不同位置的信息的关注度不同,那么股票市场对列报位置不同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反应将有可能出现差异。

对于直接计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因为它是被提前确认的未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混淆了临时性收益和永久性收益,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报表波动。并且公允价值计量特有的“循环反馈渠道效应”认为公允价值会循环放大了由于市场环境因素导致的资产价格上涨,造成股市过度向上反应,形成泡沫。而在市场行情下降时,公允价值会循环放大资产价格下跌效应,引起股市过度向下反应。同时,已有文献指出股市过度反应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显著相关(谭洪涛等,2011)。为此,我们提出:假设1:市场对直接计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产生过度反应。

然而股市对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是否产生过度反应,这难以确定。对于单纯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这项未实现收益没有影响当期损益,也就是说它并不影响当期企业的盈利状况,那么对于大多数以取得股息或获取价差收益为目的的投资者来说,企业利润更为重要,而对这项信息的关注却比较少。并且也有研究发现,专业人员也会往往忽略这项列示在资产负债表或股东权益表中的信息(Hirst and Hopkins,1998),那么我们可以提出:

假设2:市场对单纯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反应不足。

而对于计入资本公积同时计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它通过其他综合收益进入利润表,但这项未实现收益也并没有直接影响当期利润,只是客观地把当期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报告出来。并且如果投资者具有功能锁定倾向,利润表上列示的公允价值变动比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公允价值变动对投资者影响更为重要。我们预计原本单纯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同时调整为列示于利润表后,能增加投资者对这项信息的关注度,股票价格对它产生更充分的反应。为此,我们提出:

假设3:市场对计入资本公积同时计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反应充分。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为了研究公允价值变动列报位置的差异导致市场反应,我们首先根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列报位置把“公允价值变动”(简写为FVGL)分成三类:(1)仅计入资本公积的FVGL,用2009年之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FVGL作代理变量;(2)同时计入资本公积和利润表下“其他综合收益”的FVGL,用2009年之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FVGL作代理变量;(3)仅计入利润表的FVGL,用2007年之后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FVGL作代理变量。前两者只有在终止确认时才转出计入当期损益,不会直接影响利润;后者计入当期损益,直接影响利润。接着,我们采用事件研究法分别检验股票回报对它们是否有显著反应以及反应程度如何。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本文数据来源于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和半年报,样本区间为2007-2011年,共10期。我们剔除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缺失的观察值。“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数据来自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来源于“资本公积”或“股东权益变动表”。上述数据通过查询报表手工整理而得,其他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如下筛选:(1)剔除ST、ST*,以及暂停上市或已经退市的股票;(2)在计算累积回报率过程中,剔除了交易资料不连续的公司。完成上述筛选后,得到3906对窗口数据,进一步剔除两类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同时为0的窗口,最后整理得出3502对窗口。

根据《解释3号》,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原直接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同时通过其他综合收益计入利润表,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为此,本文选取2007-2008年的窗口作为研究“仅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的样本,后文简称为“仅计入资本公积”;选取2009年之后的窗

51

口作为研究“同时计入资本公积和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的样本,简称为“同时计入资本公积和利润表”;对于“仅计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我们选取全部窗口(2007-2011年)作为研究样本,简称“仅计入利润表”。

(三)模型设定

借鉴前期文献,本文采用股票正常报酬模型对盈利公告日进行事件研究(谭洪涛等,2011)。事件窗口为公告日前后两天和盈余公告日当天共5天。估计窗口为相邻两个事件窗口之间的时间段,即始于上一盈余公告日第三天,止于本公告日前第三天。模型设定如下:

CR_Est

i,t =α

1

1

(FVGL

i,t

/p

i

)+θ

1

(CFVGL

i,t

/p

i

)+ε

i,t

(1)

其中,CR_Est表示股票i在第t期“估计窗口”内的累计回报率(考虑现金股利),①FVGL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值;CFVGL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变动值;p i是股票i在上一估计窗口期的期末收盘价,!为干扰项。在有效市场假设下,CR_Est已经包含了公允价值变动在内的所有信息,因此,投资者对公允价值变动反应与其变动一致。换言之,在估计窗口中,我们预期β1和θ1都显著异于零,且绝对值等于1。

在事件窗口,对应的模型设定为:

CR_Eve

i,t =α

2

2

(FVGL

i,t

/p

i

)+θ

2

(CFVGL

i,t

/p

i

)+ε

i,t

(2)

其中,CR_Evt表示“事件窗口”内的累计回报率。其他变量的定义同式(1)。显然,如果公允价值变动的信息都已经反映在估计窗口的股价中了,那么在事件窗口中,理性的投资者不会做出任何反应,这意味着在(2)式中,β2和θ2都应该等于零。

在整个窗口中,如果有β1+β2=1且β1≠0,或θ1+θ2=1且θ1≠0,即不存在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如果大于1则证明投资者对公允价值变动做出了过度反应,否则是反应不足。其中,我们称|β1+β2|和|θ1+θ2|为反应乘数,设b1=|β1+β2|"1,b2=|θ1+θ2|"1为过度反应乘数,其数值越大,过度反应就越严重。

因此,对于假设1,本文预期β1+β2>1;对于假设2,本文预期β1+β2<1;而对于假设3,则预期β1+β2=1。

为了控制其他会计盈余的影响,本文在模型(1)和(2)中进一步加入了反应其他盈余的变量NOFVGL=eps"FVGL,其中,eps为每股收益。由于FVGL被直接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下,只有出售处置时才影响会计盈余,所以从eps中剔除FVGL即可估算出其他盈余。后文将加入NOFVGL后的式(1)和式(2)分别称为“模型(3)”和“模型(4)”。

四、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1列示了文中核心变量的基本统计量。可以看出,在估计窗口中,直接计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FVCH)的均值为0.0005,标准差为0.0108;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CFVCH)的均值为0.0022,标准差为0.0743。t检验表明,前者均值的绝对值显著小于后者(t="15.48),标准差也显著小于后者(F=0.02)。这表明大部分的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了资本公积中,而其波动性也相对较大,换言之,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是一项体现企业业绩的重要财务指标。因此,投资者应把这项信息纳入投资判断中,因为一旦出售该部分金融资产就会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影响。

(二)回归结果分析

1.估计窗口和事件窗口实证结果分析

表2列示了模型(1)-(4)的估计结果。对于估计窗口而言,由A栏中针对“仅列入利润表”样本的结果可以看出,FVCH的反应系数β1在所有模型中都在10%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且估计系数都大于

61

①本文数据来源于年报和半年报,数据频率为半年,因此第t期与第t+1期之间相隔半年。

表1变量的基本统计量

估计窗口事件窗口

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CR0.07420.3401-1.6776 1.7873-0.00420.0691-0.38330.3838 FVCH0.00050.0108-0.06420.36760.00010.0138-0.34150.5081 CFVCH0.00220.0743-0.9495 1.0109-0.00110.0939-1.5673 1.3158 NONFVCH0.01340.0257-0.33310.24440.01440.0272-0.46030.3423注:样本数均为3502,“估计窗口”和“事件窗口”样本中CR表示CR_Est和CR_Eve。

1,表明投资者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有正面反应。在事件窗口,FVCH的反应系数β

2

模型(1)和(3)中分别为0.1568和0.3258,且均在5%水平上显著异于零,意味着投资者对计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在事件公告日期间产生了重复反应,即发生了过度反应,这与本文假设1的预期是一致的。这也表明我国资本市场缺乏有效性。事实上,前期研究结果大都支持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盈余公告后股价漂移异象的结论(Bernard and Thomas,1990;吴世农和吴超鹏,2003),盈余信息并不能被迅速而充分地纳入股票价格,市场需要时间进一步对其进行吸收和消化。相对而言,投资者对“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变动(CFVCH)则有不同的反应。在估计窗口中,CFVCH虽然都在1%水平上显著,但系数远小于1,而在时间窗口中,无论何种模型设定,其系数都不显著,表明存在反应不足现象。

进一步分析表2中B栏的结果可以发现,若FVCH和CFVCH“仅计入资本公积”,则投资者在估计窗口中表现出与“仅计入利润表(A栏)”相似的反应:前者的估计系数大于1,而后者的估计系数则小于1。而在事件窗口中,FVCH显著异于零(存在重复反应),而CFVCH则不显著。

然而,由C栏的结果可以看出,若FVCH和CFVCH“同时计入利润表和资本公积”,则在估计窗口中,二者的系数都显著异于零,更为重要的是,二者的系数估计值都大于1。将视角转入事件窗口后会发现,二者的系数均不再显著,意味着在“同时计入”的情况下,市场在公告日之前就已经充分吸收了相关信息,并在股价中得以反映。

表2公允价值变动的市场反应回归结果

估计窗口事件窗口

模型(1)模型(3)模型(2)模型(4)A:仅记入利润表FVCH 1.8697* 2.2430**0.1568**0.3258***

(1.69)(2.02)(2.38)(4.22)

CFVCH0.4459***0.4437***-0.00070.0014

(4.73)(4.68)(-0.05)(0.09)B:仅记入资本公积FVCH 1.7145** 1.7797**0.1656**0.3627***

(2.45)(2.21)(2.42)(3.71)

CFVCH0.2873***0.2859***0.00090.0011

(2.69)(2.67)(0.05)(0.07)C:同时记入利润表FVCH 3.7511*** 4.1889***0.03550.1490和资本公积(2.90)(3.19)(0.10)(0.43)

CFVCH 1.0883*** 1.1319***-0.00600.0162

(6.35)(6.38)(-0.17)(0.51)注:***、**、*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括号中为经由异方差调整后计算而得的t值。

71

2.公允价值与股市过度反应的检验结果

在表3中,本文进一步以表2中的估计结果为基础,进行了一系列假设检验。本文重点关注表3中第(3)列的检验结果。

针对假设1,由表3-I-A栏的结果可知,FVCH在估计窗口和事件窗口中的系数之和β1+β2在各模型中都显著大于1,与假设1一致,表明直接计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会导致明显的市场反应。在两种模型设定下,FVCH的反应乘数分别为2.0265和2.5688,过度反应乘数(b1)分别为1.0265和1.5688,说明直接计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每变动1个单位,股票回报相应有1.0265和1.5688单位的泡沫反应。

针对假设2,表3-II-B栏中的结果表明,CFVCH在估计窗口和事件窗口中的系数之和θ1+θ2在两种模型设定下分别为0.2873和0.2859,均在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但均小于1,表明股市对单纯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反应不足,支持了假设2。

针对假设3,表3-II-C栏中的结果表明,CFVCH在两种模型设定下的反应系数分别为1.0883和

1.1319,数值上接近于1,且无法拒绝θ

1+θ

2

=1的原假设,表明股市对计入资本公积同时计入利润表的

公允价值变动充分反应,符合假设3。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股票市场对列报不同位置的公允价值变动的反应并不一致,表明我国资本市场对公允价值变动这一信息存在“功能锁定”现象。

表3公允价值与股市过度反应的假设检验结果

(1)(2)(3)

I:针对FVCH的检验结果原假设:β1≠0且|β1|=1β2=0β1+β2=1 A:仅记入利润表模型(1)-(2) 1.8697**0.1568** 2.0265***

模型(3)-(4) 2.2430**0.3258*** 2.5688***B:仅记入资本公积模型(1)-(2) 1.7145***0.1568** 1.8713**

模型(3)-(4) 1.7797**0.3258*** 1.8713***C:同时记入利润表和资本公积模型(1)-(2) 3.7511***0.0355 3.7511***

模型(3)-(4) 4.1889***0.149 4.1889***

II:针对CFVCH的检验结果原假设:θ1≠0且|θ1|=1θ2=0θ1+θ2=1 A:仅记入利润表模型(1)-(2)0.4459***-0.00070.4459***

模型(3)-(4)0.4437***0.00140.4437***B:仅记入资本公积模型(1)-(2)0.2873***-0.00070.2873***

模型(3)-(4)0.2859***0.00140.2859***C:同时记入利润表和资本公积模型(1)-(2) 1.0883***-0.0060 1.0883

模型(3)-(4) 1.1319***0.0162 1.1319

注:***和**分别表示在1%和5%水平上显著。

(三)稳健性分析

本文还进行如下稳健性分析,发现前文得到的结论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②,主要包括:(1)在模型中进一步加入上市公司的市值规模(Size)和市值-账面比(MB)作为控制变量;(2)由于2009年上市公司刚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于其他综合收益的相关规定存在较大的误解和疑惑(毛志宏,王鹏和季丰,2011),部分公司对于其他综合收益披露出现问题。为了排除2009年数据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我们剔除2009年的样本后进行分析;(3)为了克服遗漏变量可能导致的偏误,在所有模型设定中都加入年度虚拟变量。

81

②受限于篇幅,这些结果未能呈现于文中,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邮件索取。

五、结论

公允价值在财务报告中不同位置的列报市场反应是否相同?本文针对2007-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不同位置列报的公允价值变动会导致明显不同的市场反应。其中:(1)股市回报对单纯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反应不足;(2)股市回报对计入资本公积同时计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反应充分;(3)股市回报对直接计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反应过度。这表明,股票市场对列报位置不同的公允价值变动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国资本市场存在投资者“功能锁定”现象。这一研究结果意味着股市的过度反应可能和公允价值计量本身无关,而和公允价值的列报位置相关。

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在前期文献对我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变动列报的价值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公允价值不同列报及其变化带来的市场反应,为我国引入全面收益观的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丰富和拓展了公允价值的不同列报影响到公司价值判断(Hirst,2004;So and Smith,2009)的研究文献。在实践方面,本文“股市的过度反应可能和公允价值计量本身无关,而和公允价值的列报位置相关”这一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认识公允价值与金融稳定的内在联系,对目前我国公允价值的改革方向和金融危机时期会计准则修订和宏观经济政策制定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邓传洲.2005.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B股公司的证据.会计研究,10:55 62

葛家澍.2009.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面向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会计研究,5:6 13

毛志宏,王鹏,季丰.2011.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与披露.会计研究,7:3 10

苏东海,李西文.2010.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的关联影响研究.金融研究,10:198 206

孙翯,孙光国.2011.公允价值信息的“功能锁定”现象.经济管理,4:125 130

谭洪涛,蔡利,蔡春.2011.公允价值与股市过度反应.经济研究,7:130 143

王玉涛,薛健,李路.2010.公允价值具有价值相关性吗?中国会计评论,4:383 396

吴世农,吴超鹏.2003.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惯性策略”和“盈余惯性策略”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4:39 41于永生.2009.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会计研究,9:22 28

Barth,M.,W.Beaver,and W.Landsman.1996.Value-relevance of Banks'Fair Value Disclosures under SFAS No.107.The AccountingReview,71(4):513 537

Bemard,V.,and J.Thomas.1990.Evidence that Stock Prices Do Not FullyReflect the Implications of Current Earnings for Future Earning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es,13(4):305 340

Hirst,D.,and P.Hopkins.1998.Comprehensive IncomeReporting and Analyst's Valuation Judgement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36(Supplement):47 76

Dennis,C.,J.Thomas,S.Catherine,and S.Theodore.2007.An Evaluation of SFAS No.130Comprehensive Income Dis-closures.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12(4):557 593

Eccher,E.,K.Ramesh,andR.Thiagarajan.1996.Fair Value Disclosures by Bank Holding Companie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2(1):79 117

Hirst,D.,P.Hopkins,and J.Wahlen.2004.Fair Values,Income Measurement,and Bank Analysts'Risk and Valuation Judgments.The AccountingReview,79(2):453 472

Laux,C.,and C.Leuz.2010.Did Fair-Value Accounting Contribute to the Financial Crisis?.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24(1):93 118

Maines,L.,and L.McDaniel.2000.Effects of Comprehensive-Income Characteristics on Nonprofessional Investors'Judg-ments:TheRole of Financial Statement Presentation Format.The AccountingReview,75(2):177 207 Nelson,K.1996.Fair Value Accounting for Commercial Banks: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SFAS No.107.The AccountRe-view,71(2):161 182

So,S.,and M.Smith.2009.Value-Relevance of Presenting Changes in Fair Value of Investment Properties in the Income Statement:Evidence from Hong Kong.Accounting and BusinessResearch,39(2):103 118

91

Abstracts of Main Papers

The Conductive Action and Cyclic Mechanism among Accounting StandardReform,Corporate Financial Behavior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Zhang Xianzhi&Yu Yue

We build a research framework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ccounting standards reform,corporate financial behaviors and macroeconomic de-velopment.Focusing on the conductive action and cyclic mechanism among the three,we find tha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nvestor sentiment,the changes of financial behaviors that bring about by accounting standards reform may throw active impacts on financial market and macro-economy via an acceler-ated conductive mechanism.Simultaneously,driven by the progress of economy,accounting standards constantly adjust and improve themselves.Finally,we suggest more expected and unexpected impacts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formulate the standards,thus to bring it to completion.The MarketReaction to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Changes in the Fair Value:

Evidence from Chinese Listed Firms

Li Zengfu et al.

In this paper,we take changes in the fair value of financial asset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s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the stock returns as variables to examine the difference among market reactions on the different presentation of the changes in the fair value.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whether the profits or losses of the change in fair value of financial assets are directly created to the income statement,as well as the different presentation of the position all can affect stock-market returns.The paper's conclusions not only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on fi-nancial stability,but also verify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come statement for the full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comprehensive income.At the same time,they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 presentation mode.

The ValueRelevance of Comprehensive IncomeReporting

———Based on the Empirical Evidence of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Wang Xin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comprehensive income promulgated by Ministry of Finance in2009,this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on the value relevance of components of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 and aggregate comprehensive income.I find evidence that available-for-sale component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tock price and that available-for-sale,changes in other equity of long-term investment and foreign currency translation adjustment components a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market returns.I also find that aggregate comprehensive income is mo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both stock price and returns relative to net income.However,with regard to predicting future net income and operating cash flows,the predictive ability of aggregate comprehensive income is weaker than that of net income.

Core Cultural Values and Internal Control Implementation: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Institutions Harmonization

Zheng Shiqiao&Zheng Zhuoru

Based on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n the relationship about core cultural values and internal control implementation,and use this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analyze a typical internal control phenomenon in China-internal control selective implementation.Core cultural values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internal control formal rules to implement,when core cultural values and the formal rules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do not harmonize,the implementation of formal rules need implement mechanism to support it.Otherwise,the formal rules of internal control will not be enforced or be enforced with discount,resulting in selective internal control implementation.Internal control selective implementation includes management override,relationship override and legitimate hurt.The fundamental reason is that formal rules of internal control do not harmonize with China's core cultural values,and lack of effective support from enforcement mechanisms.

Restraint Condition,IPO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Viewpoint from Accruals and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Cai Chun et al.

Earnings management for IPOs is always a hot topic in the research of capital market.This paper examines both the accrual-based an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activities for IPOs,and their effects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Furthermore,considering certain restraint conditions,the paper also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n the firms'stock issue prices.We find that these firms conduct accrual-based as well as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activities for their IPOs.For IPO firms,the choice of real versus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depends on how to maximize their IPO pricing.In the presence of Non-Big Four auditors,poor legal protection,or being in regulated industries,firms prefer to conduct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IPO pricing.Moreover,our research shows that accrual management leads to performance decline in the short run,while the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activities may harm the long-run performance.

A Study on Efficiency of Firm's Internal Capital Allocations

———A General Equilibrium Approach Based on Financial Discrimination and Insider Control

Qian Xuesong

The paper develops a model of capital allocations which include both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and external capital markets.We introduce such factors as financial discrimination and insider control and consider the efficiency implications of firm's internal capital alloc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l equilibrium.In the short run,different firms should have different strategies of constructing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In the long run,on one hand,we should reinforce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order to alleviate insider control problem,on the other hand,we should try to get rid of financial discrimina-tion in order to reinforce the capital allocation function of external capital markets.

69

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第一章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长期以来,在会计计量属性中,人们普遍认为最可靠而且使用最多的方法是历史成本。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历史成本是过去的概念,能够反映过去的时点和价值,能够准确的反映资产和负债的情况。二是因为历史成本数据确定,其精确性和可验证性便于核查。然而,资本市场在不断向前发展,财务会计的目标也发生着变化,由最初的受托责任观变成现在愈来愈多的选择决策有用观。显然,在决策有用观下历史成本符合要求,但是却无法满足决策有用观。因而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业到公允价值上面。公允价值面向市场,这是与历史成本最大的不同,也正因为这样,公允价值填补了历史成本的缺点。以自愿,公开,公平的商品交易为前提,不仅能加强市场透明度,而且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能更客观的显现出来,从而达到增强决策相关性的目的。 21世纪以来,公允价值越来越得到社会认可,其在会计领域地位也随着不断提升,由此,中国的会计准则发展方向逐渐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轨,公允价值这一方式被重视起来。所以,何为公允价值,它的特点是什么,本质是什么,人们要如何确认和使用公允价值,采用这种计量方式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1)首先重要的一个意义在于,经过对公允价值的深刻研究,能够帮助中国在会计理论上取得较大进步。市场环境的发展和会计理论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彼此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良好的经济环境能够促进会计也的发展,相反,会计理论的成熟,也会推动整个经济的前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际企业合作越来越多,形式也逐渐严峻,在这种背景下,迫切需要新的理论作为指导,与此同时,所制定的新的会计理论又需要在当前所在的市场环境中加以规范。 (2)公允价值的产生和出现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步到一定程度后的自然产物。它的出现是我国资本市场成熟的标志,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来了我国公允价值不能独立存在,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资本市场。除此之外,完善的会计理论也更有助于增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3)表明了中国会计理论的发展,逐渐向国际接轨,与国际会计发展相一

论公允价值的本质及现实运用

论公允价值的本质及现实运用 【摘要】本文从分析公允价值计量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开始,着重探讨了公允价值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对公允价值涵盖的范围做出了界定。同时,本文也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要优点及其现实运用难点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公允价值本质范围现实运用 一、公允价值的本质 1、公允价值计量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要探求公允价值的本质,首先就必须考察其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计量属性是随其计量对象内涵的变化而不断演变的,因此从根本上说,公允价值是计量属性随资产内涵发展演变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众所周知,资产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会计理论都倾向于从的角度来理解和界定资产,当时的资产一般都是指企业通过实际交换行为所取得的实际资产或通过一定的薄记规则而形成的账户借方余额(CAP,1953)。这种计量对象的成本特性体现在计量属性上就是成本计量模式的建立及广泛运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计所处的具体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会计学界不断创新并开始大量吸收的概念精神。20世纪80年代以后,资产的定义几乎完全摒弃了原有重视成本的倾向,无一例外的强调资产的未来服务潜能,即未来经济利益。 由此就产生一个新的问题,即计量属性必须体现出计量对象“未来经

济利益”这一根本属性。而无论是历史成本或其改良模式(重置成本、现行成本)都无法很好的体现计量对象这一根本属性,也就无法解决资产面向过去(或现在)的定量(资产计量)与其面向未来的定性(资产定义)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会计理论界及实务界都进行大量艰苦卓绝的研究与尝试,公允价值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2、公允价值的本质 世界各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有很多,其中,国际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清偿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双方在当前交易中自愿购买或出售的价格”。可见,这两个定义都将公允价值界定为“公平自愿的交易价格”。因此,我国有学者认为,公允价值的本质就是交易价格。笔者并不赞同这种观点,必须指出的是,定义不同于本质,定义的方式可以是阐述本质也可以是描述表象,所以,由定义推断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交易价格的推断过程是不严谨的,也是没有理论依据的。同理,一些学者提出“公允价值的本质是效用价值”(陈敏,2005)的论断也是以表象代替本质的本末倒置的做法。那么,公允价值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公允价值的本质就是真实可靠的使用价值。 第一,公允价值中“价值”的本质是指使用价值。根据经济学的观点,任何商品都具有且仅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基本属性。其中,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从会计计量的角度来看,价值

公允价值在财务报表中的应用

公允价值在财务报表中的应用 摘要:2012年,一系列准则征求意见稿被发布出来,随后,2014年,财政部正式修订了五项企业会计准则、新增了三项,发布了一项准则解释,并对会计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的定义进行了相关修改。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相关专业理论的研究,分析了公允价值的概念。详细说明了公允价值的应用给财务报告带来的影响。最后说明了公允价值的局限性,并针对局限性提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财务报表 一、引言 中国在1997年,开始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但 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明显滞后于美国等发达的国家。因为在当时,我国有关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还不够健全,之后的几年中,好多公司开始进行利润操纵,其手段都是运用公允价值,所以在2001年再次取消了公允价值的计量。然而随 着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会计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公允价值在2006年新会计准则中再一次被引入,公允价值再 一次成为了准则中的亮点。随后,我国于2014年1月29日修改了相关的会计准则,并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从2014年7月1日开始,所有执行

企业会计准则的公司开始实行。 二、公允价值的概念界定 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格。 之前的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发生在交易市场上的自愿、公平的交易中,交易的参与者用来交换的资产或负债的金额,这一金额就是公允价值。2014年对公允价值进行了重新定义,第一,“公平交易”被“有序交易”所取代,这使得公允价 值更具有普遍的市场性,而且特殊市场上的交易也可能是公平交易,比如大型饭店里卖的酒就要比一般超市里卖的价钱要高很多,但这种交易也是公平交易,但是如果将这种场合形成的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那么就很难被投资者和大众所接受。其次,此定义更加强调市场中的卖家或者买家的作用,并且更加强调了市场中卖家和买家在计量日所发生的交易价格,但新定义并没有重点提到交易的双方是怎样看待这个价值。我们可以看出,新定义更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因为它是从市场的角度看待相关价格的。最后,债务“清偿”变成“转移”。因为清偿概念仅仅考虑了公司的特定因素, 而转移概念则表现出了市场参与者对其他众多因素的预期。因此,本准则要求负债的公允价值应当在假定将负债转移给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基础上进行计量。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 何 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 100015) 内容提要:公司治理结构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来说是崭新的,同时又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截至1996年底,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530家 公司为样本,从公司的股权结构入手,分不同行业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了 分析。结果表明,股权结构畸形、国有资本主体缺位、股东控制权残缺和经理人员的 约束机制不健全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缺陷。此外,本文引入了 内部人控 制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的状况进行了分析。 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有重大影响。随着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标的确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试图从股权结构入手,分析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际状况,为揭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初步依据。所调查的样本包括截至1996年底上市的全部530家公司,这些公司的招股说明书、股票上市公告书以及各年的中期报表和年度报表是本文原始资料的来源。 一、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1 股权结构概况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本有国家股、法人股、A股、B股、H股、内部职工股和转配股之分。其中,国家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和转配股不能在市场上自由流通,A股、B股和H股虽然可以在股票市场上自由流通,但三种股票流通的市场是彼此分割的。由于内部职工股和转配股在总股本中所占比例较小,为研究方便,本文将他们合并称为其它股份。 截至1996年底,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530家。其中,只发行A种流通股股票的有433家,只发行B种流通股股票的有15家,既发行A股又发行B股的有69家,发行H种流通股股票的有13家,分别占上市公司总数的81 7%、2 8%、13%和2 5%。 如果按上市公司的产业分类,则工业类企业318家,房地产类28家,综合类73家,商业类68家,公用事业类38家,金融类5家,分别占上市公司总数的60%、5 3%、13 8%、12 8%、 7 2%和0 9%。 从总的股本结构来看,流通股在总股本中所占的比例为35 2%,国家股和法人股在总股 本文是中国经济改革基金会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1997年度 资本市场发展与企业治理结构的变革系列招标课题的子课题成果。

分析上市公司的地理分布特征

分析企业地理位置的选择条件以及分布特征 一个公司如果想要在市场上有一个立足之地,公司地理位置的选择不用说也能明白,是非常重要的,就好像没有一个有利于指挥作战的根据地,信息不能够及时的传递,那还打什么战,直接认输好了,所以说,关于公司地理位置的选择我相信一定有他们的道理。那他们又是以怎么样的理由来选择一个位置来作为自己赖以存在的基地和基础呢? 首先企业总部是整个企业的管理控制中心,是企业正常营运的中枢神经,是一个企业的大脑和心脏,也是整个企业的标志,所以总部地理位置的选择,也变相的反应了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战略规划。其次,我们来分析下地理位置这个词,百度说:地理位置一般是用来描述地理事物时间和空间关系。它根据人们不同的需要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对地理事物的定性玫定量定位从而把握地理事物的时空属性和相关特征。人们的需求是地理位置选择的依据,那公司的需求又是什么呢?对于公司来说,需求无非就是利润,地理位置的选择一定要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和运作,这样才能给他们带来滚滚的利润。 自从中国政府先后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振兴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促进东西产业转移,即促进东部沿海企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近年确有大量的生产企业在向中西部落后地区迁移。但是,从对迁移企业利润总额的调查中不难发现,从东部往西部转移的企业往往是亏损的,相反的,从西部迁移向东部的企业则在不断的刷新自己的利润总额。这说明什么?说明东西部地域经济的发达情况也决定了企业是否盈利,东部发达地区比如北京,上海,浙江等要不就是经济枢纽中心,要不就是沿海城市,贸易频繁的发生地,这些规模比较高级的城市毫无疑问的吸引着企业家向这边迁徙;而相比较于西部,由于在内陆,地理位置局限性限制了他们的经济市场,西部能源丰富,所以关于能源之类的企业较为常见,但也从另一方面反应了西部经济市场的经济贫乏。作为一个领导者,难道不是应该要扑向大片的森林而不是守着一棵树吊死么?这也就导致了近几年西部企业从西部低端城市向东部高端城市驻扎总部的热潮。不过也有企业抓住西迁的热潮,抢占西部市场桥头堡。 比如温州“宇宙”“金泰”两家企业总部在06年迁驻四川南部县,嘉陵江畔南部县的山峰和土地,在市场大潮的回旋中变得越来越有魅力和价值,日渐成为商家看好的热土,其实,这是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与西部大开发商机迸发的结果,是沿海一些企业寻求生存与欠发达地区寻求发展的结果。南充需要项目,南充需要产业。与发达地区相比,南充在经济实力、自然资源、运输半径等方面有劣势,但是南充有地处成渝经济圈这样的优势,企业家可以通过优化服务来增加对投资者的吸引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披露内容不真实 这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⑴招股说明书过度包装造成盈利预测偏差严重。如1997年在全国国有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足7%的情况下,新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前三年资产收益率普遍达到40%以上,有的公司竟然达到100%,很显然新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中有不少水分。 ⑵模糊收入概念,人为操纵利润。有的公司将含税收入放入会计报表对外报出,导致对外报出利润与真实利润相差甚远;有的公司根据使用对象来公布收入。如青岛双星旗下的华青轮胎2002年经营数据有四个版本,真假难辩。 ⑶伪造资产、虚构利润,以达到吸引投资者的目的。如国内银广夏”、“东方电子”、“蓝天股份”的造假事件使得会计报表不再是公司经营状况的成绩单,而是一小撮人在那里玩的“数字游戏”。 2.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完整。 根据规定,上市公司重大信息均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要求做到内容充分、完整。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披露有关信息时措辞含糊模棱两可。第二,规避不利事实,对有利于本公司的信息过分披露。第三,分部信息的披露不充分。 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缺乏时效性。 任何一家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连续的,因而有关公司的信息的产生也是连续的。由于受到技术手段、信息生产成本、传递成本的限制,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只能是间断的,呈现周期性。另一方面,根据有关规定,当发生可能对股票价格产生重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时,应立即编制重大事件公告及时向社会披露。但仍有一些公司违反这一规定,不按法定时间正式披露会计信息。

会计公允价值的意义及其应用

会计公允价值的意义及其应用 发表时间:2009-02-25T16:44:45.79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作者:袁金辉1 崔云娟2 [导读] 摘要:2006年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一整套企业准则体系。摘要:2006年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一整套企业准则体系。本次准则修改的重中之中是会计核算采用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从而更好地体现了会计信息对投资决策的实用性。标志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 期。文章主要探讨了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关键词:公允价值应用新会计准则意义0 引言 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有很多亮点,其中亮点之一是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标志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1 公允价值的涵义 早在1998年财政部发布的投资准则、债务重组准则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就出现了公允价值这个概念,后因实际运行中出现很多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而在2001年修订后的准则中被限制使用。这次新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突破。那么到底什么是公允价值呢?各国会计准则对于这个定义不尽相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交易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即排除强迫或清算的情况),当前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金额。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将其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其实,公允价值的实质就是客观价值,它在本质上强调对资产客观价值的计量。在这种计量方式下,企业必须根据报告日的新情况,对各项资产和负债项目进行重新计量,动态地、及时地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化,并在报表中予以反映,使报表信息更相关,对决策更有用。 2 公允价值计量的意义 2.1 能够合理地反映资产价值一直以来,我国在会计要素的计量中,强调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进行计量。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基础有助于对各项资产、负债项目的确认和对计量结果的验证和控制,同时可防止企业随意改动资产价格造成经营成果虚假或任意操纵企业的经营业绩。但这样做是建立在币值稳定假设基础之上的。如果发生物价变动,资产的市价低于原账面价值,则期末需按差额计提减值准则;若市价高于原账面价值,则不需做任何会计处理。尤其是当市价远远高于原账面价值时,资产的账面价值根本就不能反映其在市场上的真正价值。而公允价值计量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与历史成本计量相比,公允价值计量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紧密结合价值,它要求以当期的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或负债的价值,能够比较合理地反映出相关资产的价值。其带来的影响尤其表现在金融、投资性房地产等新兴行业。这些行业取得初始资产的成本通常非常低,后来由于土地、资源的局限性,经济的发展等原因,造成资产的价格大幅度上涨。这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就能比较合理地反映资产价值。比如某投资性房地产原来取得成本是100万元,后来市价涨到1000万元,但仍在报表上显示为100万元,就根本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了。 2.2 能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信息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在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下,由于实行的是历史成本计价,企业的账面价值都是属于静态的会计信息,不一定能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由于大多数投资者主要是依据企业的财务报表来获得相关财务信息,这时很可能据此做出错误的决策。而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公允价值反映的则是相对比较动态的信息,因此它能够较好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即公允价值的运用能有效地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计划财务部副总经理谷澍说,公允价值的广泛采用使得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的价值变化也在收益中得到体现,有助于真实、公允地反映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 2.3 公允价值计量是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在2006年9月15日,FASB就公允价值计量发布了一项新准则: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公允价值计量。新准则对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提出了改进性指南,并且对投资者的信息披露要求做出了回应,规定公司应就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的范围、公允价值计量中使用的信息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对收入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做出更多的披露。所以,此次国内引入公允价值,是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 3 新公允价值准则的应用 事实上,公允价值如何取得,以及如何确保其可靠性,一直是个难题。本次准则体系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3.1 会计准则提出,若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企业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下,不计提折旧或减值准备。同时新准则考虑到可操作性等方面原因,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中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列示了四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既活跃市场存在着相同或相近地理位置,不同地理位置或不活跃市场存在类似的其他房地产最新交易价格的,均可以参照类似房地产的现行市场价格,亦可以采用估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进行确定。在上述前提条件的限制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投资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可靠性。 3.2 修订后的债务重组准则改变现行的“一刀切”将由于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而是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实物抵债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如果抵债物资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可以通过评估确定公允价值,如果双方是非关联方,双方的协商作价也视为公允价值。同时,新准则在债务重组准则定义中,增加了“只有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才能对债务人的让步确认为损益。因此说,债务重组会计处理更加务实。 3.3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新准则规定,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可以有双方的讨价还价,是双方自愿交易的结果,因此有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并可以确认购买商誉。在这样的处理下,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再调整留存收益。因此说,公允价值的运用推动了非同一控制下的商业企业重组。

上市公司造假的特征

上市公司造假的特征 2004年5月至9月,审计署依法组织对16家具有上市公司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质量进行检查,发现14家会计师事务所的37名注册会计师出具的19份审计报告存在失实或疏漏,随即将有关问题移送财政部和证监会处理。 26日,审计署发布今年第4号审计结果公告,对部分存在问题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曝光,目前财政部与中国证监会已对中勤万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等中介机构的违规事项进行全面调查处理。从公告内容看,目前国内上市公司造假行为触目惊心,后果严重,具体存在如下问题特征: 一、上市公司造假行为走向集团化、全面化和普遍化。上市公司近年资本操纵、信息批露违规、财务造假行为屡见不鲜,从银广厦、德隆系到科龙、南京熊猫,众多跳水庄股的股价操纵史,同时也是一部财务中介机构、股评黑嘴、市场研究组织、证券媒体摇旗呐喊、推波助澜的帮凶史。因为上述庄股问题巨大、后果严重、损失惨烈,在有关部门和社会舆论追究责任、反思制度缺陷、声讨操纵恶行时,往往忽略了相关中介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从审计署最新审计公告看,在16家被检查对象里面,竟然有14家会计师事务所的37名注册会计师出具的19份审计报告存在失实或疏漏,仅有2家公司能够独善其身。从其中所揭露的为上市公司审计的会计事务所配合作假帐的问题,我们又一次感受到目前资本市场造假黑幕问题的严峻性和普遍性,更加感受到对于配合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及社会监督。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呈现隐蔽性、深入性、技巧性的发展趋势。一些中介机构因为客观业务能力、工作责任心的原因未能发现问题、揭示造假,甚至主观上主动配合上市公司或者作庄机构操纵报表,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误导投资人的行为,给广大投资人造成巨大损失。这样的后果,从某种角度与造假行为的新特征有关。近年,随着监管机构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操纵行为更加隐蔽,造假方式手法也更加多种多样,显示出目前证券行业监管任务仍然比较艰巨。在二○○五年九月二十六日公告的《16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质量检查结果》中批露的十个主要问题中,有七例属于"其注册会计师未能查出上述问题"。如在《检查结果》中,"湖南某上市公司为掩盖其利用募股资金和银行贷款1.94亿元,转移账外买卖股票的事实,与其当地的开户银行相互串通,通过伪造银行存款对账单方式,多计存款1.31亿元,少计贷款7100万元,造成资产、负债均不实。天职孜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对该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其注册会计师未能查出上述问题。"本案例中银行主动配合造假,给审计机构的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日见猖獗。《检查结果》批露的十个主要问题,包括掩盖违规投资或者担保事项二例、多提成本挤减利润逃避税收一例、掩盖违规投资或者担保损失虚增利润二例、虚报投资项目在建工程进度一例、掩盖大股东站用上市公司资金二例、掩盖资产置换风险一例、逃避税收一例,问题总金额达到9.6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问题金额近亿元,在其中有关机构的审计错弊责任让人惊叹。上述数据再次表明,目前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根本治理任务非常艰巨,从源头和支流两个角度,同时对上市公司、投资机构、中介机构、媒体等各方面的治理行为,直接关系到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经2006年12月13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96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2007年1月3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40号公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发行人、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的信息披露行为,加强信息披露事务管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信息,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同时向所有投资者公开披露信息。 在境内、外市场发行证券及其衍生品种并上市的公司在境外市场披露的信息,应当同时在境内市场披露。 第三条发行人、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忠实、勤勉地履行职责,保证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 第四条在内幕信息依法披露前,任何知情人不得公开或者泄露该信息,不得利用该信息进行内幕交易。 第五条信息披露文件主要包括招股说明书、募集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

第六条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依法披露信息,应当将公告文稿和相关备查文件报送证券交易所登记,并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指定的媒体发布。 信息披露义务人在公司网站及其他媒体发布信息的时间不得先于指定媒体,不得以新闻发布或者答记者问等任何形式代替应当履行的报告、公告义务,不得以定期报告形式代替应当履行的临时报告义务。 第七条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将信息披露公告文稿和相关备查文件报送上市公司注册地证监局,并置备于公司住所供社会公众查阅。 第八条信息披露文件应当采用中文文本。同时采用外文文本的,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保证两种文本的内容一致。两种文本发生歧义时,以中文文本为准。 第九条中国证监会依法对信息披露文件及公告的情况、信息披露事务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信息披露义务人的行为进行监督。 证券交易所应当对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披露信息进行监督,督促其依法及时、准确地披露信息,对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实行实时监控。证券交易所制订的上市规则和其他信息披露规则应当报中国证监会批准。 第十条中国证监会可以对金融、房地产等特殊行业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作出特别规定。 第二章招股说明书、募集说明书与上市公告书 第十一条发行人编制招股说明书应当符合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凡是对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均应当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 公开发行证券的申请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后,发行人应当在证券发行前公告招股说明书。 第十二条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对招股说明书签署书面确认意见,

公允价值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研究(DOC 22页)

公允价值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研究(DOC 22页)

公允价值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 研究

金融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计量问题饱受争议,有关公允价值的经济后果以及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2007年1月1日实施的我国新会计准则,在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得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金融工具、股份支付和每股收益等方面广泛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充分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趋势。本文结合2007年,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对公允价值应用状况,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进一步研究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最后针对引入公允价值使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一系列风险与挑战,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计量属性

摘要 ............................................................................................................................. I 绪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 (2) 1.1 公允价值的内涵 (2) 1.2 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2) 1.3 与其他计量树形象比较优缺点 (3) 2 新会计准则出台的背景及其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5) 2.1 新会计准则出台的背景和过程 (5) 2.2 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比较及其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6) 3 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13) 3.1 公允价值计量在中国现行会计准则中应用的总体情况 (13) 3.2 公允价值在准则中的运用特点 (14) 4 公允价值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现状分析 (15) 4.1 公允价值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现状 (15) 上市公司公允价值确定方法分析 (15) 5 公允价值在我国上市公司运用难点分析及建议、对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公允价值在我国上市公司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8) 5.2 建议及对策 (19) 结论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公允价值论文:公允价值本质与特性探析-会计毕业论文-会计论文

公允价值论文:公允价值本质与特性探析-会计毕业论文-会计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公允价值的特性 1运用公允价值的信息成本较高。首先,应该承认我国在市场经济与市场交易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欠发达、活跃,金融市场规模小、金融工具使用不普遍,因此,要取得有关的公允的市价就要花费很多成本。其次,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动态的,要求会计人员在每个会计期末分析各种因素,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认定,这个过程也需要大量的信息成本。 2运用公允价值不应作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公允价值的使用会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便利条件。这让笔者联想到:1997年至2000年间财政部大力提倡使用公允价值(1998年6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首次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而到了2001年财政部又不得不紧急刹车,在当年发布和修订的11项具体会计准则中强调了真实性和谨慎性,明确回避了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到了2006年2月15日,在财政部正式发布的39项新会

计准则中涉及公允价值的就有22个。由此可以看出: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应用的历程比较坎坷,从一开始的大力提倡,到后来修订中的回避,直到现在的重新引入,特别是自2006年以来,财政部对公允价值问题公开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可以得出:公允价值与利润操纵之间并不是没有必然联系--公允价值本身可以成为利润操纵的一种手段,但只要企业都能够做到洁身自好、不投机倒把,就一定能够回避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公允价值的盈余管理问题也一定能得到相应的控制。 3可操作性。在公允价值的实际操作这方面,确实含有很多不确定性,这与我国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相关指引内容的缺失有很大关联。因此,可能会阻碍公允价值计量的合理性、有效性,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较多的可操作空间。 4可靠性。很多人认为公允价值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估计、假设和判断,可靠性不足。原因在于公允价值产生的前提必须是公平交易,非市场化的因素还在很多领域存在着,使得企业的部分资产与负债缺乏统一的完善的市场评价标准,难以使得公允价值有凭有据,所以信息质量很难保证。就拿公允价值在垄断市场上的情形来说吧:我国的、经济体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垄断行业真实存在,因此垄断企业作为垄断方具有绝对的价格决定权这一优势,被垄断方对于交易的价格多少存在一些非自愿性。但市场始终是资产或负债价格的决定者,在垄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河南财经学院成功学院,河南巩义451200) 我国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可谓是最为引人注目的方面。从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历程入手,结合当前会计准则和经济环境,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既是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中迈出的实质性步伐,也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这对充分发挥会计准则在资本市场中基础设施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标签: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现状;前景 1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会计改革从1993年开始至今已有十余年,在某些问题的准则处理上曾引起会计理论界众多争议,而公允价值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将公允价值称为计量属性,缘自1993年3月31日FASB的—个概念公告草案:“Using Cash Flow Information And Present Value in Accounting measurements(ED.Revised)”。在1998年我国颁布了以《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为代表的多项具体会计准则,在这些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概念。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开始颁布和实施,财政部还颁布实施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等一系列相关会计制度。而这些制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我国监管部门中止了会计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究其原因,无外乎是公允价值超越了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为了保证会计信息在当时环境条件下的质量要求,维持我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有效遏制了当时上市公司热衷于利用盈余管理创造虚假利润的势头,对确保我国良好经济发展环境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而最近一次会计改革则是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其中除了对原有16个准则进行重大修改外,新增具体准则22个,并包括了相应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格式,此次改革公允价值的运用成为显著的标志。随着股份制企业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大量增加、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主要信息使用者的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引起广泛的关注。公允价值因其能够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等信息,已经被认可作为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重要计量属性。因此,在当今扩大资本市场、发展市场经济的环境条件下,客观上需要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2公允价值在我国现阶段的运用 2.1从会计准则角度看公允价值的运用 虽说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

上市公司EVA实证分析

上市公司EVA实证分析 一、研究目的及假设 经济增加值(EVA,Economic Value Added)衡量的是公司资本收益和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从股东角度重新定义公司的利润,考虑了包括权益资本在内的所有资本,并且在计算中尽量消除会计信息对企业真实情况的扭曲。EVA的基本计算公式为:E-VA=NOPAT-ICxWACC=ICx(ROC-WACC)。其中:NOPAT为经过会计及税收调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IC为资本总额(包括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WACC 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ROC为资本回报率。EVA的倡导者指出,EVA与公司的市场价值密切相关,在业绩评价方面优于传统会计指标。那么,EVA在我国市场上的效用如何,这与我国企业对EVA体系的潜在接受程度及我国资本市场的成熟程度有关。某种程度上一个市场中EVA对市场增加值(MVA,Market Value Added)的解释度反映了该市场的成熟程度,同时EVA与MVA的相关关系也反映了该市场对EVA的潜在接受程度。本文将分析EVA及传统业绩评价指标与MVA的相关性以及EVA在我国市场上的效用。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EVA对于MVA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 假设二: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EVA对于MVA的解释能力优于传统指标 二、样本选取与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取本文选取1998年以前上市的沪市A股制造业公司以确保其上市的时间较长,符合条件的有191家,然后进行筛选:剔除PT和ST企业,这些公司经营状况异常,其财务报表的可信度较低;剔除发行B股和H股的企业,这些公司的会计处理政策与一般公司不同;剔除发行优先股的企业,这样的公司在计算权益成本时比较特殊;剔除数据不完整的企业。经过筛选,最后选出2001年的93家公司作为分析样本。所选取的与EVA有关的数据来自证券之星网站等。 (二)研究方法基本方法是将MVA作为因变量,EVA及各传统会计变量为自变量,构成一组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在比较EVA和传统指标对公司价值的解释能力时,使用的方法是计算增量信息含量。增量信息含量是指当原模型有新的变量加入后,模型的解释能力增加的值,它表示的是新加入的变量解释了原有变量没有解释的部分。 三、实证分析 (一)相关分析主要目的是研究变量之间的紧密程度,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基础,本文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从绝对量来看,当显著水平为0.01时,与MVA显著相关的变量是EVA、OP、NP和A,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476、0.515、0.744和0.714。特别是净利润NP相关系数很高,这与我国以利润为中心的业绩评价体系无关。现金流量CF与MVA相关性不显著,因为我国企业对于现金流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也反映出我国大部分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经营业绩并不一致。

上市公司生存特征分析

上市公司生存特征分析 王慧灵刘娇李俊锋 【摘要】 上市公司是一类较为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其生存状况如何,自上市后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是现今人们关注与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统计生存分析法,在时间的纬度上,研究上市公司历史数据,把握上市公司生存规律,寻找随时间演变公司所展现出的与公司生存有关联的特征表现。运用生存概率的非参数估计方法——乘积极限法描述上市公司生存特征;选择财务指标,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采用Newton-Raphson迭代法求解分析公司生存过程中财务指标的特征表现。运用模型定量研究公司生存将极大改观过去定性研究准确性低的问题,不论是从学术研究还是实践应用都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乘积极限法 一、背景 上市公司是一类较为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一方面,通过其产品或服务直接或间接地联系千家万户;另一方面,上市公司通过所发行的股票或债券直接影响投资者利益,关系到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所以,自上市公司产生以来,就吸引了大量的机构和个人关注与研究上市公司的发展和变化。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司和行业层面的研究,集中于公司管理、财务状况、行业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对上市公司股票价值的影响、以及股票的定价等方面的研究。然而,从生存状况角度研究上市公司则相对较少。 中国的上市公司生存状况如何,上市公司自上市后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或许我们可以从一些简单的统计数据以及相应的背景描述获得些许的说明和认识。然而,现有的分析和资料无法让我们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是什么因素引起了不同的上市公司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特征?当我们选择所要投资的上市公司时,除了考察一般的分析指标以外,我们还可以应用统计生存分析方法以概率的形式描述中国上市公司的生存轨迹特征,探究上市公司之间生存特征差异的识别因素和指标。 生存分析就是这样一种在自然、社会经济中运用较多的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以概率形式描述事物的生存特征,说明事物生命演化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及其

最新上市公司应用公允价值案例分析简介

上市公司应用公允价值案例分析简介

上市公司应用公允价值案例分析 简介:新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执行,给上市公司资产估值带来了一项新的挑战。特别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虽然这是根据我国当前金融市场具体情况做出的选择,但是从上市公司实际运用公允价值的具体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一些典型公司案例从债务重组、持有金融资产和资产置换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应用公允价值造成的公司价值的估值波动,而且对公允价值计量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上市公司案例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给上市公司估值带来了新的变革与挑战。准则的实施将促进上市公司进行企业间并购与对外投资、整体上市和企业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尽管从长期来看,公允价值的应用并不会改变公司自身的实际价值,而只是会计计量方法的改变,但是从短期来看会给上市公司的估值带来波动,有时候会给上市公司价值的短期评估甚至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债务重组 (一)债务重组公允价值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新准则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作为营业外收入,计入当期损益,其中,相关重组债务应当在满足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条件时予以确认。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作为转让资产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应当其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作为营业外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其中,相关重组债权应当在满足资产终止确认条件时予以终止确认。以债务转为资本的,对于债务人而言,股权的价值一定小于债务的账面价值,二者的差额为债务重组损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对于债权人而言,债权转股权的投资成本包括股权的公允价值与相关税费,股权的公允价值与债权的账面价值的差额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现行会计准则意味着,作为债务人的上市公司进行债务重组时,一旦债权人作出让步,上市公司获得的利润将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利润表。债务人会计处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

论文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公允价值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2) 二、我国公允价的历史及现状分析 (2) 三、我国应用公允价值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2) (一)存在的问题 (2) (二)制约因素 (3) 四、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前景和建议 (4) (一)前景分析 (4)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建议 (5) 五、公允价值引入的必然性 (5) 六、结语 (6) 参考文献 (6)

一、公允价值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公允价值是关于会计计量方面的一个概念,国内外不同的会计权威机构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有不同的表述。我国早在1998年发布的《债务重组》中,就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在2001年1月修订的前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准则中也运用了公允价值,后因实际运用中出现很多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而在同年修订后的准则中被限制使用。直至2004年7月又回到了采用公允价值的轨道上来,特别是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在资产减值、企业合并、投资性房地产等具体准则中又大量运用了公允价值。 新准则在坚持历史成本的同时引入公允价值,既体现了国际趋同,又保持了中国特色;既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又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国际会计准则中首选的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而我国会计准则规定的优选模式是历史成本,且公允价值的使用是有条件的,必须是要素的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这说明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应用采取了适度和谨慎的态度。 二、我国应用公允价值的历史及现状分析 在1998年我国颁布了以《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为代表的多项具体会计准则,在这些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概念。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开始颁布和实施,财政部还颁布实施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等一系列相关会计制度。而这些制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我国监管部门中止了会计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究其原因,无外乎是公允价值超越了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为了保证会计信息在当时环境条件下的质量要求,维持我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有效遏制了当时上市公司热衷于利用盈余管理创造虚假利润的势头,对确保我国良好经济发展环境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而最近一次会计改革则是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其中除了对原有16个准则进行重大修改外,新增具体准则22个,并包括了相应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格式,此次改革公允价值的运用成为显著的标志。随着股份制企业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大量增加、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主要信息使用者的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引起广泛的关注。公允价值因其能够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等信息,已经被认可作为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重要计量属性。因此,在当今扩大资本市场、发展市场经济的环境条件下,客观上需要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