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瑞士产业发展模式的经验与借鉴

瑞士产业发展模式的经验与借鉴

瑞士产业发展模式的经验与借鉴
瑞士产业发展模式的经验与借鉴

瑞士产业发展模式的经验与借鉴

2018.6

瑞士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其经济总量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均排在世界和欧洲前列。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排名,2013年,瑞士GDP总计6507.84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0.9%,在全球经济中排名第20位,瑞士人均GDP达到8.05万美元,位列全球第4;在欧洲,瑞士经济总量排名第8位,人均GDP位列第3位。

经济发展离不开优势产业作为支撑,瑞士的竞争力产业以工业制造和服务业为主,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学习和借鉴的范例。

一、瑞士优势产业发展现状

(一)机电金属业

机电金属业是瑞士制造行业中最大的生产部门,也是瑞士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瑞士机电金属业主要由四个部门组成:冶金业、机械工程和车辆制造、电子工程及电子工业、机械零部件等。从产业规模看,机电金属业总产值占瑞士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其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从出口规模来看,机电金属业出口额占瑞士总出口的40%,主要出口产品包括医疗仪器和设备、机床、机械计量、印刷机械、电力设备、模具以及涡轮和动力设备、航空航天产品等。欧盟是瑞士机电金属产品主要出口市场,每年有60%的产品流入欧盟,其次是亚洲和北美;从研发投入来看,机电金属业研发支出占瑞士全国研发总支出的1/3,是仅次于化学制药行业的第二大研发密集型产业;从企业规模来看,瑞士机电金属业既有闻名遐迩的大公司,也有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如ABB公司的电站和输配电设备、迅达公司的电梯、苏拉和立达公司的纺织机械、法因图尔公司的万

用冲床、阿奇夏米尔公司的电火花机床以及布勒公司的食品加工设备等都是国际同类产品中的精品,被世界众多专业厂商和客户广泛采购。

(二)化工医药业

瑞士是一个医药生产大国,很多化工医药产品类别居世界领先地位,主要包括:医药和诊断技术、精细化工产品、维他命、香精香料、植保产品、兽药、工业用特种化工产品、染料和涂料等。从产业规模来看,化工医药业是仅次于机电金属工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超过4%。从出口规模来看,由于瑞士国内市场需求小,化工医药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很强,95%的产品用于出口,主要销往欧盟等国家,仅有约5%销往国内市场。从研发投入来看,瑞士化工医药行业本土研发支出占总研发支出的50%左右,是第一大R&D 密集型产业,企业国际化程度很高,已建立起全球研发中心网络,分布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从企业规模来看,中小企业在化工医药业中占主要部分,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形成了一批跨国公司,如先正达、汽巴精化、科莱恩等,大大提高了医药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从发展方向来看,生命科学和特色化工产品是瑞士化工医药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作用于有机生命体代谢过程的化工品,包括医药、维他命、精细化工品、诊断药品和植保产品等。

(三)钟表制造业

钟表制造业是瑞士的传统产业,其稳定的质量和可靠的性能在世界范围享有盛誉。世界四大钟表集团中有三家是瑞士企业,分别为斯沃琪、劳力士和RICHEMONT。从出口规模来看,钟表制造业是继机械制造、化工医药之后的第三大出口工业,是世界第一大钟表出口国。瑞士钟表产量的95%以上用于出口,出口市场以东亚国家为主,其销售额占全球的55%,远远领先于欧洲和南北美市

场。从企业规模来看,自上世纪80年代后,瑞士钟表业经历结构重组,企业数量由70年代的1600家变为现在的600家,从业人员维持在4万人左右。

(四)银行业

瑞士是全球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拥有较严格的保密机制、领先的资产管理业务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等方面。从资产规模来看,瑞士的银行业管理着超过3万亿瑞士法郎的资产,其中有一半资产来自于其他国家。从市场份额来看,瑞士银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占有35%的市场份额,超过伦敦、纽约和法兰克福,被公认为是国际资产管理的领导者。从经济效益来看,瑞士银行业为国内经济创造了超过10%的经济增加值,集中了超过35%的从业人员,是瑞士经济最重要的分支之一。

(五)保险业

瑞士的保险公司以其基础牢固、实力雄厚和可靠度高而闻名全球。苏黎世集团、人寿保险公司、丰泰保险公司以及再保险公司等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均占有重要地位。从保费收入来看,瑞士的保费收入在全世界国家中排名并不靠前,年保费收入大约在2000亿瑞郎,但其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在世界范围内排名前列,分别为第三位(13%,全球平均水平为9%)和第一位。从发展特色来看,再保险实力强是瑞士保险业的一大特色,作为一般保险业的坚强后盾,再保险公司使直接保险公司的部分风险得以转移,据统计,瑞士再保险业每年的保费收入占整个保险业的近25%。从对外开放来看,瑞士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高,保险公司在国外的业务非常活跃,保险服务的输出顺差为瑞士的国际收支平衡做出了巨大贡献。从发展方向来看,瑞士保险公司通过联合兼并以及重组等手段,不断扩大保险领域业务范围,逐渐转化为全方位的集银行、保险和投资为一体的综

合性金融企业。

(六)旅游业

旅游业已经成为瑞士继工业、金融业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也是瑞士第四大出口创汇产业。在2013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旅游业竞争力排行榜中,瑞士蝉联首位。从经济贡献来看,瑞士旅游业收益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2%,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旅游内涵来看,瑞士旅游业不断拓展内涵,旅游产品日益多样化,包括会展旅游、林业旅游、农业旅游和商务旅游;从社会贡献来看,瑞士拥有旅游旅馆5000多家,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6%以上,即每12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靠旅游为生,旅游业为瑞士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贡献。

二、瑞士优势产业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中立政策为优势产业提供政治保障

瑞士高度发达的经济水平与其在政治上执行永久中立政策有很大关系。永久中立政策的执行为优势产业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政治条件,反过来,产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也促进了永久中立政策的稳定。以银行和保险等金融业为例,金融业是一个对政治稳定性要求很高的行业,瑞士因为恪守中立,避免了邻国的干预,处在欧洲各国纠纷之外,大大提高了其金融行业的可信度和稳定性,吸引世界各国的资金和储蓄,客观上促进了金融行业的繁荣和发展。

(二)“避害就利”大大提高产业附加值

在产业发展基础上瑞士存在两方面劣势:一是资源劣势,二是内需较小的市场劣势,这为工业发展带来了先天不利的条件,这些局限性迫使瑞士必须走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道路,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如机电金属业、化工医药

业、精密制造业等,这些行业产品体积小、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品牌效应明显。此外,瑞士还充分发挥拥有良好生态环境的优势禀赋,大力发展旅游业,使其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WTO统计公报,瑞士的年均旅游收入居世界前20位,接待境外游客收入占GDP的3%左右。政府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动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如颁布《旅游创新计划》积极参与行业合作与改革;修改《增值税法》,给与旅游企业税收优惠等。可见,在漫长的产业发展历程中,瑞士避害就利提高产业附加值,通过不断拓宽产业发展空间,走出了一条具有内陆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形成了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使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直接跨越至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阶段。

(三)重视教育和培训体系完善人才支撑

瑞士人才资源丰富,这与瑞士始终把重视和发展教育、完善培训体系放在第一位有密切关系。瑞士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十分发达,大多数学校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体制改革和调整专业设置,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瑞士很早就开始从改革中等教育入手,力求克服教育和现代生产经济相脱节的现象,先培训后就业,未经培训不得就业已经成为一种制度,如旅游、金融、运输等行业均有专门的职业技术学校(如洛桑旅馆学校)培养和训练专门人才,以提高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管理经验和道德水平。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进入大学深造的学生人数很少,约70%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大大增加了技术人才和实用人才的数量。瑞士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和培训,每年教育开支占联邦预算支出的10%左右,是世界上教育投入比重最高的国家之一,这为其走“高、精、尖、特、贵”的产业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2004年,政府修订并生效《瑞士联邦职业教育法案》,使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和行政管理拥有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四)注重科技与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创新

注重科技创新和研发为瑞士优势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智力支撑。在世界范围内,瑞士在专利申报、研发领域都名列前茅,瑞士是世界上人均科研费用最高的国家,每年研发投入总额高达上百亿瑞郎,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7%。这些研发经费中,来自政府和科研机构的投入仅占1/4,来自企业的研发投入远远高于政府,占研发费用总额的80%。科技创新和研发使机电金属、化工医药、钟表制造业等新兴工业产品附加值大大提升,一些环境保护的新工艺和新技术投入使用也改善了瑞士的生态环境,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生态基础。为了更好的激发产业创新活力,政府制定各项政策鼓励科研创新,颁布《研究与创新促进法》推动科研与创新的具体实施,联邦技术和创新委员会从隶属联邦经济部的职业教育与技术局独立出来,成为专司创新促进的联邦机构;优化公共资金的使用和投入,综合使用税收政策、政府补贴和政府采购等手段促进企业创新和研发投入。

(五)扶持中小企业海外扩张拓宽产业空间

由于瑞士国内市场狭小,瑞士企业国际化程度很高,政府不仅鼓励跨国企业海外投资,也更加重视推动中小企业发展,这是因为中小企业在稳定市场和社会就业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瑞士联邦经济部经济事务局专门设有中小企业政策科,用以改善与中小企业相关的经贸环境;通过设立区域性的商业担保合作社、制定联邦风险资金创投公司法帮助中小企业取得创业资本;通过瑞士外交部驻外使领馆协助中小企业厂商扩展海外市场等。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为优势产业增添了活力,形成了中小企业与跨国企业和谐互动的良性局面。

三、瑞士经验的启示和思考

(一)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引导作用

瑞士联邦体系的中央政府很少干预产业发展,政府主要从政策上对产业投资给予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经济固有优势,调动个人和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政府管理部门也需要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不断调整政企之间、政资之间、政事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规范政府行为,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公共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完善公共服务监管体系,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政府服务供给制度。

(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瑞士在发展初期并没有简单照搬欧洲其他国家工业经济发展模式,而是因地制宜,将重点放在精密制造和金融服务上,随着经济发展,与精密制造相关联,瑞士又在医疗器械、医药分离和提纯、生命科学技术和蛋白质的三维构造制药相结合等方面找到了自己的发展定位。瑞士经验表明,准确定位经济发展方向对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如何选择的关键在于经济中的主导产业要与本地区生产要素所允许的技术进步路线相匹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同时积极结合国际产业发展大趋势,实现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走多元化产业发展道路。

(三)构建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瑞士实践充分证明,产业集群不但有利于降低产业发展成本,还可以加速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有效破解土地、资源和环境等制约因素,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对产业布局进行科学规划,按照区域优势划分产业发展格局;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支撑产业集群发展,坚持量力而行、集约节约、规模适度的原则,逐步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园区应紧密结合其发展定位使产业链向两端延伸,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紧密带动配套企业、生产

性服务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加工体系。

(四)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

瑞士的成功经验显示了注重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产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瑞士政府和企业每年均投入大量经费鼓励科研和创新以确保产业竞争力始终保持在世界前列。因此,政府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鼓励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动力,依靠科技进步,助推优势产业发展,形成产业竞争的绝对技术优势,为产业发展提供源动力。

(五)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瑞士经验表明,工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可以综合平衡,政府着眼于生态文明城市体制机制的运转和完善,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首先要把保护和治理环境纳入法制化轨道;其次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循环经济建设,鼓励企业运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构建产业协作平台和循环系统,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再次要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注重建设项目和规划对环境影响的评价,防止产生新的污染,同时利用经济手段大幅度提高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成本。

注:

包括机械、电子和金属业。

保险深度是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保险密度是按全国人口计算的平均保费额。

(《中国经贸导刊》2015 (4) :49-51;作者,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范鹏辉;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玮①叶晨② (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710061) 摘要:近30年来,产业集群作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为国外经济学界所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我国目前也已形成了一批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在此背景下,合理的选择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其技术溢出效应来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在波特原有的“钻石模型”基础上,从众多实证案例中提炼出了一些其他的重要因素,建立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四因素钻石模型”,并结合高新技术产业自身特点,分别讨论了企业因素、行业因素、禀赋因素这三大生因素与政府因素这一外生因素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的影响。 关键词:产业集群影响因素集群模式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在地理上集中,且具有关联性的企业、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Michael E.Porter,1998)。它是介于市场和巨型跨国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近几十年来,产业集群以其独具一格的组织结构特征给所在区域乃至国家培育了大量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从而奠定了产业集群所在国在全球竞争中不同寻常的竞争能力。 产业集群存在于大多数产业中,并且越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其产业集群现象越明显。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的代表,其集群现象比较显著,这也正是美国硅谷、新竹科技园、印度班加罗尔软件园等产业集群典型案例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的原因之一。与其他产业集群一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也是集群单元、集群模式和集群环境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集群单元是基础,集群环境是外部条件,集群模式则是影响集群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 ①魏玮(1966—),男,陕西丹凤县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组织制度与产业发展。 ②叶晨(1986—),男,河南洛阳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产业投融资。

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荆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1) 2009年至2011年是荆州高新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新挑战,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新机遇,以及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要求,为进一步明确新思路,提出新目标,制定新措施,超常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跻身于全国省级高新区前列、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背景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荆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工业重心也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为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经济规模迅速扩大。2008年,荆州高新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2.97亿元,同比增长51.83%,其中高新技术产业22.85亿元,同比增长45.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16亿元,同比增长37.7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1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5.54%;规模企业达到150家,同比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亿元,同比增长62.79%;财政收入5.34亿元,同比增长26%。主要经济指标绝对值和增幅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排名第四,在全市名列第一。引进项目110个,总投资额为75.5亿元,到位资金24.6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10个、过1000万元的项目61个,建成投产项目62个、投资额达30亿元,在建项目达84个、投资额过100亿元。高新区经济规模迅速增长,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产业带动作用日趋凸显。

2、产业集聚初步形成。加快以“五园两中心”(机械工业园、电子工业园、化工工业园、印染循环经济工业园、生物医药工业园,综合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为重点的产业平台建设,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断凸显,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同时大力实施创业中心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创业中心孵化能力,成功孵化了以高新技术企业荆鹏软件、明德科技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引外援”和培育“本土明星”,已初步形成了先进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机械加工为主)、新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精细化工)、纺织印染、生物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产业。现有的150家规模以上企业,先进制造产业48家、新材料产业30家、纺织印染产业20家,特色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3、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核心,公共研发体系为平台的区域创新体系。区内现有企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公共技术共享服务平台2个,留学生创业园1个,博士园1个,高新技术企业9家,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126家。2008年批准立项的科技项目32个,其中国家项目13个,省市项目19个;获专利权的21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的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的企业1家,近60个科技研发项目通过科技查新报告,20多家企业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各类创新活动踊跃、创新资源不断聚集,科技创新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4、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园区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水、电、气、通讯等逐步配套完善,工业区工业用地达到了“五通一平”,投资硬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对进区办理各项手续的项目和企业实行审批环节代办制,对正在建设的项目进行建设环节包办制,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教学提纲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 一、国外文化创意园区类型与发展模式解析 1.国外文化创意园区类型 (1)产业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积极的外形、地方文化、艺术和工艺传统为基础而建立,其独特之处在于“工作室效应”和“创意产品的差异”。(2)机构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产权转让和象征价值为基础而建立,其基本特征是有正规机构,并将产权和商标分配给受限制的生产地区。 (3)博物馆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网络外形和最佳尺寸搜寻为基础而建立。园区通常是围绕博物馆网络而建,位于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市区。其本身的密度能造成系统性效应,吸引旅游观光者。 (4)都市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信息技术、表演艺术、休闲产业和电子商务为基础而建立。通过使用艺术和文化服务,赋予社区新生命以吸引市民,抵抗工业经济的衰落,并为城市塑造新的形象。 2. 国外文化创意园区开发模式 由于园区自身特点的不同与现实因素的制约,目前学术界对于园区的形成因素尚未形成统一的提法,但是纵观国外知名园区的发展经验,大致可将文化创意园区的形成模式归纳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模式、韩国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模式以及英国为代表的“一臂之距”模式。 1956年,美国人乔·曼库首次提出了“孵化器”的概念,并在纽约成立了第一家企业。从1980年到2001年期间,美国的创意产业园区数量从12个迅速发展

到900个以上。这些文化创意园区基本以市场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资本自由流动,政府不对文化产业的具体规划进行过多参与,不同文化产业园区间分工明确,注重集群效应,其中诸如纽约SOHO 区、百老汇戏剧产业园区、好莱坞电影产业园区已成为世界文化创意园区的典范。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促使韩国政府开始改革,提出“设计韩国”战略,把文化创意产业视为21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1998年,韩国提出“文化立国”的方针,将文化产业定位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予以大力推进。因此,韩国文化创意园区大多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地方予以配合协调,诸如坡州出版产业园区、HEYRI艺术村、韩国民俗村、富川影视文化区都是韩国较具代表性的创意园区。 英国是全球最早提出“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1997年成立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提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振兴经济的聚焦点。英国政府在支持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中实践出一套独特的运营管理模式,即“一臂之距”模式。所谓“一臂之距”是指政府不直接干预文化产业各公司和组织的运行,而是通过建立不属于官方的中间组织,由一些中立的艺术或文化事业方面的专家为政府提供指导意见,并负责文化经费的具体划拨,并依靠各种行业委员会和完善的法律体系监管。这种文化管理模式有助于保证创意产业园区的自主性和文化的延续性,诸如以表演艺术闻名的伦敦西区、音乐产业集聚的谢菲尔德文化产业园区、动漫产业的布里斯托尔电视与数字媒体产业园区相继应运而生。 3. 国外文化创意园区发展模式解析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形势及任务

高新企业发展状况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简称科技规划)强调以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并把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依靠科技创新,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取得了新成绩,上了新台阶。 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3%,2010年达到7.62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4924亿美元,是2005年的2.3倍,居世界第一位。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电子商务、研发设计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信息、生物等高技术广泛应用与渗透,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重要贡献。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服务业、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一批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信息产业“一枝独秀”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变,占高技术产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80%调整到2010年的69%。一批高技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93家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8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8个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已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进一步向高端延伸,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空间的合理格局逐步形成。 产业技术创新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的研发投入稳步提高,2009年达到892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25.2%。产业的发明专利拥有量大幅增长,2009年达到41170件,是2005年的6.2倍,年均增长 57.7%。在信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高速铁路、超级计算机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实现产业化。涌现出华为、联想等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活力的企业,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高技术企业超过40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产业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5年的28.6%提高到2010年的31.2%,我国成为世界重要的高技术产品生产制造基地。随着产业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高技术产业出口开始由简单的加工贸易出口向资本、技术输出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转变,在国际分工中的

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 划纲要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数据库】中国商业报告库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新技术 【地区分类】北京 【文献出处】北京经济报 【标题】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0文献)(10850)【正文】为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及中共北京市委八届四次会议的精神,抓住国务院决定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促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扩大,在首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拉动作用以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为标志,北京高新技术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199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38.7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15.7%增加到22.7%,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5.7%增加到6.9%。1998年,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6%,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二)科技发展水平提高,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北京是全国科技和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地区,科技水平和科研成果居全国领先地位。北京地区独立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拥有量均居全国第一,1

998年,全市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3.7万人,签定技术合同金额81.6亿元,专利授权3800项。中关村地区是北京市智力资源和科技人员最密集地区,拥有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68所,有以中科院为代表的各类研究机构213家,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的36%。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成长起以联想、方正、四通为代表的6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教育、文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相互渗透中,初步形成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企业为产业化主体,以民营科技企业为先导的“产、学、研”互为联动的区域创新体系。 (三)行业发展重点突出,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航空航天及地球空间技术等行业。据统计,1998年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中,电子信息产业占70.4%,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占13.3%,新能源产业占7.9%,新材料产业占3.7%,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占2.2%,环保设备产业占1.3%,航空航天及地球空间技术行业占1.2%。 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了以国有、集体、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私营等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态势。按销售收入划分,1998年国有经济占44.8%,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占34.3%,股份制企业占4.7%,集体经济占4.1%,其他类型企业占3.1%。 (四)企业发展水平提高,重点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强

旅游度假区产业发展态势与启示

旅游度假区产业发展态势及对我镇休 闲产业发展的若干启示 旅游度假区是旅游地的一种类型,是一种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通过向旅游者提供配套的设施与服务,并具有丰富的休闲度假内容,环境良好的旅游地。纵观国内外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特点及其产业发展态势,我们应从战略的高度把握和确立我镇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与产业发展。 一、国内外旅游度假区发展及其趋势特征 (一)国内外旅游度假区的发展 从国际看,19世纪,随着中产阶级规模的扩大,便捷交通的出现,尤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使大众休闲度假在欧美等国家日益活跃,具有医疗性质和保健性质的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域成为人们在闲暇时间竞相追逐的地区,随之出现了海滨度假、湖滨度假、山地度假和温泉度假等不同资源类型的度假地。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旅游度假风行全球,据有关资料表明,20世纪后期,大多数欧共体国家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人口每年离家休假至少1次,如1994年,以度假旅游为主要目的的旅游者——英

国占59%,德国占75%,法国占57%,西班牙占55%;亚洲除韩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中休闲度假的比例至少占外出旅游的2/3。伴随着度假旅游的大发展,旅游度假区也呈现全面大发展趋势,如在加勒比沿岸、地中海沿岸、东南亚国家的海滨地区、夏威夷、澳大利亚的海滨地区形成了以夏季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的海滨旅游度假区,在欧洲的阿尔卑斯、韩国汉城附近的山地,出现了以冬季山地运动、健身为主要目的的山地度假旅游区。目前世界比较著名的旅游度假区有6个,即西班牙的加那利蓝岛、土尔其的南安塔利亚、多米尼加的波多普拉、墨西哥的坎昆、韩国庆州的波门湖和印尼的巴厘杜阿岛等。 从国内看,真正大众化的休闲度假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为标志,我国的大众化度假旅游产品开始启动,特别是1995年“五一”双休日假期的启动,以及1996 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的“度假旅游主题年”活动,旅游度假区获得全面发展。 “十五”期间,我国明确将度假旅游与旅游度假区建设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国家旅游局明确提出,“要在国务院批准的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基础上,将一批条件比较成熟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外资建设的度假区批准为国家旅游度假区,以增加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数量,扩大国家旅游度假区的规模”;“把集中力量抓好海南热带海岛海滨度假地的建设作为全国开发旅游度假产品的重点”;“把青海、甘肃、新疆、黑龙江建成暑季度假旅游的新的热点地区,分流东部海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经验

20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以微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原子能、航天航空、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逐步兴起,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也引起了全球产业结构的根本性变革,进而对人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面对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热潮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以高新技术的研发作为主攻方向,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占领国际市场作为基本目标,力争在21世纪取得最有利的国际竞争地位。 高新技术产业的全球发展经验 世界各国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托自身的政治体制、经济实力和文化传统,采用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从管理主体视角来看,当前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两大模式:一是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发展模式。该模式以自由竞争为主,注重通过市场手段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一般不直接参与产业的发展,而是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法规,签订科研合同和采购合同等方式对高技术产业进行宏观调控和间接扶持。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国加州的“硅谷”和波士顿的“硅路”(128号公路产业带)。但自克林顿入主白宫以后,开始强调政府对关键产业的直接干预,采取官(联邦政府、州政府)、产(企业)、学(科研机构和大学)联合研究开发生产机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典型代表为北卡罗来纳州的三角研究园。

二是以政府为主导,市场自主创新为辅的发展模式。该模式又可以分为科学城和技术园区两种类型。科学城型模式具有行政区域的特点,通常由政府进行规划建设,把大批研究机构和科学专家集中在高质量的城市空间,实现科研开发协同发展。典型代表为日本的筑波和韩国的大德等;技术园区型模式类似于新型的产业行政区划,更具政府行为色彩。其目标是在某一划定的地区集中兴建一批高新技术公司,以提升该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和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典型例子有台湾的新竹、法国的索菲亚?安蒂波里斯和英国的剑桥。 虽然上述两种发展模式的管理主体和运作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有许多共性值得关注: 第一,政府的支持和干预不可或缺,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促进行业发展。美国几乎每一任总统都有其独特的政策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如肯尼迪的宇宙开发计划、尼克松的十年攻克癌症战略计划、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等;美国对符合其产业政策的企业产品实行保护性购买政策,如国防部购买航空产品、电子产品促进了硅谷和硅路的崛起;美国政府还通过直接资助、信息和网络外部支持的方式培育各类孵化器,促进企业成长。日本在“科技创新立国”战略指导下,制定完整的法律体系、积极倡导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特定目标产业,并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推动本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第二,通过各种财税优惠政策,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美国联邦政府实行风险投资税收减免政策,如对风险投资所得的60%免税,剩余40%减半征收所得税,企业为建立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提供的资金免交所得税等。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都实行设备“加快折旧、特别折旧”制度,以减轻企业税负、强化资本积累、鼓励企业投资、促进设备升级、加快技术进步、化解产能过剩,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 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 2010年12月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通过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审批,批复文号豫发改工业〔2010〕2087号。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于2011年2月取得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审查意见(豫环审〔2011〕47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等有关规定,实施五年以上的产业园区,应组织开展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现对该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进行第二次公示: 一、规划概况 规划名称: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规划范围: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郑州市城区西北部,规划范围东至郁香路、南至站北路、西至郑州市西环绕城高速东1000米、北至新龙路,规划面积。 规划期限:规划的时间段为2010-2020年,分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开发建设阶段。其中,近期为2010年-2012年,中期为2013年-2015年,远期为2016年-2020年。 主导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为主导产业;以超硬材料、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产业。 发展定位:国家级重点开发区,河南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体制创新改革的综合试验区,郑州市科技创新城。以产业集聚为核心,发挥项目集群效应,着力培育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等支柱产业;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和重点发展超

硬材料、文化创意产业等形成集聚区的特色产业;依靠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形成,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规划期末基本建成新型产业之城、自主创新之城、生态和人文之城。 二、发展规划及原规划环评执行情况 截至2018年,集聚区规划用地布局与原规划布局基本一致,入区企业符合园区规划要求,规划环评报告及批复中所提到的环保要求大部分已得到落实,规划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对比原规划及规划环评要求,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集聚区环境管理机构及管理体系实施仍需加强。 三、环境质量现状 环境空气:通过收集郑州市及高新区例行监测结果及开展评价区域补充监测,区域环境空气主要超标因子为PM10、。在大力开展大气攻坚的基础上,区域环境质量呈向好趋势,本次规划实施未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地表水环境:集聚区主要纳污水体贾鲁河出境断面常规监测主要水质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园区内地表水须水河水质现状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 地下水环境:本次评价收集了集聚区内石佛水井厂常规监测数据,同时开展地下水环境质量补充监测,由监测结果来看,主要指标可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要求,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 声环境:本次评价监测点位声环境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目前,上海共有1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其他省市相比,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起步较早,数量较多,规模也比较大。 根据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年检报告,上海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营业收入、税收、入驻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等均有大幅度提高,平均租金稳中有降。 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总产出3900亿元,其中园区产出672.8亿,约占总产出的20%;园区主营收入50%来自租金。 园区产业主题特色鲜明 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题特色鲜明。 15家文化产业园区中,7家以网络、数字多媒体为主题;3家以“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3家以文化艺术原创和艺术品经营为主题;1家以演艺产业和影视产业为主题。 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中,也有不少特色主题创意产业园。比如以动漫文化为特色的宝山动漫衍生产业园,以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为特色的花园坊,以雕塑艺术为特色的红坊,以建筑设计业为主题的环同济集聚区等。 老厂房是重要载体 上海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约2/3由老厂房改建而成。 老厂房是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载体,也是上海原生态创意产业的集聚地。目前,如八号桥、M50、田子坊等由老厂房改建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成为了具有上海地标意义的“人文景观”,在全国范围内也颇有知名度和“样板”意义。 目前,一些沪上知名的创意产业园区正利用集聚效应所形成的辐射功能,逐渐向街区和社区发展转型。典型的如田子坊,它将创意产业与商业、旅游业、文化、居民生活等有机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也为改善居住环境、探索城市旧区改造新模式创造了条件。 服务和管理逐步规范 近些年来,创意园区的功能从物业管理服务向产业要素服务转变。上海版权交易中心、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市动漫公共服务技术平台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的专业化创意服务平台先后出现。据统计,沪上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共建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启迪

关键词: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 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总额为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比月收入还低。现在欧美有些家庭每年的出境旅游已成为习惯。二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使长途旅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地球村”的理念成为现实。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宽体喷气式飞机的发明、家用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铁路的广泛运用。三是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人权、民生状况的不断改善,使人们可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旅行。以发达国家中每周工时最短、一年带薪假期最长的国家法国为例,从1919年起每周法定劳动时间为48小时,1936年起减为40小时,2000年起实行每周35 小时工作制;除了每年法定的节假日,一年带薪假期1936年是两周,1956年增加到3周,1968年4周,1981年起增加到5周。也就是说,法国人每年大约有

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

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 中共广州市委文件 穗字〔2008〕1号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 (2008年1月4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现就我市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推动广州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1.深刻认识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主导广州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优先战略,是提高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基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自主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强大推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自主创新的主要着力点和集中体现。以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和灵魂,把广州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把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摆在重要战略位置。 2.进一步明确总体思路。把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支撑,以建设创新人才队伍为根本,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创新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鼓励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措施、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强化区域科技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形成具体强大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的区域创新体系,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力争在若干高新技术重点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整体提升产业竞争力。 3.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 (1)发展目标。自主创新能力显着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广州作为区域科技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强化,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大城市前列,率先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形成一批布局合理、核心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国家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至2010年,全市专利授权量达到10000件,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过40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3%。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制造和软件产业、生物产业、信息服务和创意产业、数控装备制造业;着力发展新材料产业、环保和新能源产业,大力推进数字家庭建设,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鼓励重点产业加快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4.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高新技术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在《广州市科学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基础上,完善和实施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意见。抓紧编制和实

瑞士旅游业发展及启示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结课论文 中文题目:瑞士旅游业发展以及启示论文课程: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国 专业:旅游管理 班级: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二零一四年十月

瑞士旅游业发展以及启示 摘要: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愈来愈高,对于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加注重,更多的人去其他旅游,甚至出国进行旅游,而瑞士就是人们出境旅游地的首选。位于欧洲腹地的瑞士,虽然只有4.1万平方公里的面积、760万人口,资源匮乏,但瑞士旅游业十分发达,早已成为与机械、化工并列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而瑞士旅游业更是世界的楷模,在不少方面能给我国旅游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瑞士、旅游、发展启示 瑞士是令人向往已久的花园式国家,阿尔卑斯山多座令人心动的雪峰、1484个蔚蓝的湖泊,还有瀑布与溪谷、葡萄园与村屋、中世纪的小城建筑、枚不胜数的独特景点及长久中立国地位所酿造的和平安详与悠然恬静的环境,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一向被誉为“世界公园”。而瑞士旅游业发展更是有其独到的发展模式,给我们不少发展启示。 第一,瑞士拥有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瑞士用尽了其湖光山色的优势,旅游产品遍及水上水下、山上山下、地面空中,还设计了许多文化与自然、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的旅游项目,全年吸引着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旅游者。沿湖风光游和阿尔卑斯山多个峰顶的冰雪游全年火爆。 以铁力士山冰雪游为例,他们设计了世界第一个360度旋转缆车,可以直接把游客送上峰顶;游客可在山顶欣赏壮观的冰雪全景,也可以再乘冰川飞渡吊椅直达冰川公园。抵达冰川公园的游客,既可乘坐轮胎滑雪器在专用滑雪道上滑雪,也可尝试平衡滑雪车、冲雪摩托车和急速雪橇尽情地享受冰雪乐趣,还可跟着导游去冰川探险或冰川徒步游,获得一份难得的裂缝探险与穿越冰川的体验。在1800米高度还设有山地自行车、直立自行车与魔鬼自行车租借处,游客可在山路上骑自行车或徒步运动,沿途欣赏高山湖泊与高山花卉。瑞士的冰雪游安全、有趣、刺激,全年不停,无论在什么季节都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冰雪爱好者,仅此一项就收入不菲。 第二,瑞士把环保融入到旅游业发展的各个环节。 瑞士有完善的环保法规。我们在洛桑、苏黎世等多个城市都没有看见公共汽车,只有有轨或无轨电车在市内穿梭。许多景区都不准旅游巴士靠近,停车场设在离景区较远的地方,游客只能步行一段进入景区。 瑞士也有严格的城市建设规定。如日内瓦发展旅游业并没有去建高层酒店。城市建设法规严格规定,日内瓦城市中心限高37.5米,这是皮埃尔教堂的高度,100年前这里就是日内瓦城市的最高点,至今没有改变,任何新建筑都不能超过

世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分析及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d17491836.html, 世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分析及启示 作者:马霞马燕平 来源:《经济师》2014年第11期 摘要: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不断调整发展战略,以高技术、高投入 和高效应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角逐领域。文章通过对世界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分析,归纳出其成功的共同点,并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启示,以期为我国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契机,大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知识经济的发展步伐有所贡献。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产业集群官产学研机制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1-097-02 一、世界主要国家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分析 谈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就想到美国硅谷、128公路、日本筑波科学城、韩国大德科技园、法国索菲亚科学城和德国鲁尔工业区等。而这些国际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各具特色,但却都没有突破区位的限制,空间集聚特征凸显,也就是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当地特殊的经济、技术和文化环境为根本,从中汲取营养,借助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不断推动发展企业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下面就典型的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科学城和韩国大德科技园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1.美国硅谷。美国硅谷是自发式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是技术领跑者模式,处于国际产业转移的输出者位置。硅谷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先驱,其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世界普遍认可。硅谷成功的主要经验可以归纳为:第一,拥有鲜明的主导产业群。硅谷先天就以晶体管、半导体制造业等技术行业为主导,在其带动下,形成比较鲜明的微电子业集群并在该领域大多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第二,良好的官产学研机制。在硅谷,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并且形成了全球性的合作网络。而且政府给与了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集聚了大量的企业和人才,为整个硅谷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第三,保持创新的硅谷文化。硅谷的“冒险精神、容忍失败、鼓励竞争、善于合作、热衷创业、重视回报”等,是硅谷保持创新的灵魂,对硅谷一直以来都稳居世界最具经济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产业园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05AAA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05AAA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3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高密度集聚之地,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产业园区可以通过带动投资、实现GDP增长以及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等多种渠道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非常强的拉动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对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有着非常高的积极性,通常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较大优惠以支持产业园区的建设。 未来产业园的发展必然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园区物业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同样也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氛围培育。同时,现代产业的发展也决定了新的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是对产业园区行业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如实地反映了产业园区行业客观情况,一切叙述、说明、推断、引用恰如其分,文字、用词表达准确,概念表述科学化。 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揭示了产业园区市场潜在需求与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韩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韩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其启示 摘要 当代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和最大的产业。旅游业发展之快,产业带动力之强,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进入90年代,国际旅游业伴随着经济中心的转移,在亚太地区掀起热潮。韩国在亚洲是旅游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从6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韩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本论文具体分析韩国旅游业的发展,并从中吸收宝贵的经验。论文有五个部分构成:一、前言;二、韩国旅游业发展的历程;三、韩国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四、韩国旅游产业发展对我国旅游业的启示;五、结语。 关键词:韩国旅游业;发展经验;启示 一、前言 自1992年8月24日中韩正式建交以来,韩国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入境客源国之一,而中国也成为韩国主要的旅游客源国。韩国作为一个与中国有着悠久历史渊源的国家,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吸引着国际游客,力争成为亚洲旅游中心国家。近几十年来,韩国由一个旅游资源不甚丰富,国土面积仅9万多平方公里,过去旅游知名度不高,旅游的软硬件设施也较落后的国家,到如今旅游接待海外游客数量近600万人次,韩国的旅游观光业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二、战后韩国旅游业发展的历程 2.1第一阶段:旅游基础设施扩充期(20世纪60年代) 韩国对旅游业重要性的认识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2年成立全国旅游公司,标志着韩国国际旅游业已开始成为韩国的一种产业而起着重大的作用。政府确定了促进入境观光产业的政策,切实发展了与旅游业有密切关系的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了韩国的旅游环境。 2.2第二阶段:国际旅游振兴期(20世纪70年代) 70年代,政府将旅游业确定为国家战略产业之一,期间先后加入了世界旅游组织和太平洋地区旅游协会,加强了旅游业领域国际合作的基础。70年代是韩国旅游业发展较迅速的十年,1978年接待国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国际旅游业初具规模。 2.3第三阶段:国民旅游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 80年代起,政府把旅游业定为21世纪的“出口产业”,提出了吸引六名外国旅游者就等同于出口一辆小轿车的口号,大力发展旅游业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 2.4第四阶段:国际国内观光均衡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 90年代,韩国政府进一步制订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把旅游业发展推上新台阶。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金大中政府制定了发展经济的战略转移及各种开发旅游业的优惠政策,刺激了旅游业的发展。 2.5第五阶段: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上世纪末至今) 进入21世纪,韩国政府在宏观上将文化旅游产业定为国家关键的战略产业之一;微观上,韩国政府制定了旅游资源长期开发计划,并且提出利用“韩流效应”带动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措施。韩国政府正在努力提高韩国旅游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使之尽快进入全球化的轨道。

欧美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四种模式

欧美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四种模式 胡晓梅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宁波 315100) 内容摘要:按照园区形成方式,可以将创意产业园区分为旧厂房转型模式、历史文化区延续发展模式和政府主导模式三种。但从更具有借鉴意义的核心竞争力角度,欧美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可以被分为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为核心、以城市为核心、以产业链为核心四种。本文通过对这四种发展模式的探析,力求为国内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创意产业园区欧美模式 中图分类号:G114 中图分类号:A 本文系宁波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项目成果,课题编号:07JDW06L 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一种产业集聚的形式最早兴起于欧美国家。学术界一般依据其形成方式,将欧美创意产业园区分为旧厂房转型模式、历史文化区延续发展模式和政府主导模式三种。但园区能否持续发展,其形成方式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而更应该取决于它的竞争优势。因此,本文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将欧美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分为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为核心、以城市为核心、以产业链为核心四种。 一、以文化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 相较于其他创意产业园区,以文化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园区文化艺术氛围比较浓厚,其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是促使创意工作者入驻的主要原因,也是吸引游客参观、引发交易行为并推动园区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类园区比较典型的是伦敦西区、纽约百老汇、迪斯尼主题公园等。 1. 文化艺术传统——园区核心竞争力 以文化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园区,或者具有创作、展演与欣赏文化艺术作品的人文传统,如剧院汇集的伦敦西区;或者具备生产、展示和交易文化艺术产品的地缘特征,如位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市中心的都柏林圣殿酒吧区。无论前者还是

瑞士等国旅游发展经验对建设旅游强省的启示

瑞士等国旅游发展经验对建设旅游强省的启示 去年10月至11月,笔者有幸参加了中瑞管理合作培训项目(江苏)境外培训研修活动。在瑞方项目组专家的指导下,我们采用行动学习法,边学习、边讨论、边考察、边思考,听取了瑞士、西班牙和苏格兰专家或政府官员的13场与旅游业相关的高水平专业报告。欧洲三国,特别是瑞士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正在建设旅游强省的江苏借鉴。比较研究,可以为江苏旅游转型升级、提升品质拓宽思路。 1.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良的自然环境是品质旅游的基础 瑞士得到上苍的眷顾,位于阿尔卑斯山北麓,温带湿润气候,风调雨顺。瑞士的旅游业发端于19世纪,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充裕的流动资本、一流的酒店业和便捷高效的旅游交通,为瑞士旅游业跻身世界前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共交通系统涵盖了火车、游船、登山铁路、巴士和市内交通。住宿设施齐全,从青年旅馆到奢华酒店、从山间营地到中世纪古堡。总长2万公里的轻松“慢”游旅行网络,是欧洲最大的国家级轻松旅游和舒缓交通的旅游网络,它建立了统一标识的远足线路、自行车和山地自行车线路、滚轴溜冰线路和赛艇航道等系统,为广大游客个性化旅游观光提供了良好的辅助条件。 江苏地处中国东部发达的沿海地区,是中国的旅游大省,也是境外游客的重要目的地,但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历史相对短暂,经营与管理经验相对不足,旅游形象尚不清晰,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市内交通、景区交通堵塞时有发生。江苏属于经济高度开发区,资源环境压力大,局部江河水污染与城市空气污染削弱了自然与人文美景的质量。联想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瑞士的化工企业曾严重污染了莱茵河,历经40年的治理,过去“欧洲的下水道”在巴塞尔已经清澈无比,如今的莱茵河成为2000万人的饮用水源,周边国家最重要的旅游资源、著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江苏应通过综合治理,使“情与水的文化之乡”品牌得到本地人、外地人、外国人的赞许。 2.举国创新的机制与全民创业的激情铸就系列旅游精品 瑞士国土面积4.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80万,历史上是个资源匮乏、贫穷落后的农牧业小国,通过发展创新型经济,瑞士创造了奇迹,人均GDP居世界之首,成为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和创新强国。举国创新的体制机制是形成瑞士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中小企业是研发创新的主体。瑞士建造了欧洲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和欧洲最早的登山火车;建造了世界首架360度旋转大容量高空缆车;建造了夺得世界建筑金奖的卢塞恩文化艺术中心(KKL)……这些精品项目从一开始就聚焦了世界的目光,极大地提升了瑞士旅游的品质。滑雪运动是瑞士传统的运动项目,无论是在铁力士峰,还是在圣蒂斯山,都可以体会到瑞士对冰雪旅游产品创新开发到了极致,瑞士冰雪旅游已成为世界级的品牌。瑞士的旅游商品也是驰名世界,普通的手表、巧克力、军刀等,瑞士人都将其做成了全世界著名的艺术精品。 瑞士的旅游创新持续不断。为适应中国游客的需要,充分展示瑞士多元化的旅游资源,瑞士国家旅游局和旅游企业不断整合相关旅游要素,把整个国家作为一个景点进行经营,先后推出“2007瑞士阿尔卑斯山地旅游年”、“为胜利喝彩——2008瑞士运动休闲旅游年”、“2009瑞士一家亲——家庭旅游总动员”、“2010瑞士绿色正当红”和“完美假期我做主,2011瑞士自助旅游年”等主题旅游活动,苏黎世还联合阿姆斯特丹、维也纳、瓦伦西亚、安特卫普等五个欧洲不同国家的城市推出“酷都”计划(Cool-Capitals),创造了联合营销的新模式。在一系列的创新行动的推动下,瑞士的国际旅游形象和地位不断提升。 江苏在旅游创新方面也有许多亮点,但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还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旅游创新更是稀缺。如何营造有利于旅游创新、创业的环境,调动企业和员工的创新热情,推进技术、产品、营销和管理多层次、全方位创新,是江苏提升旅游品质,优化旅游形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