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胺的基本性质

生物胺的基本性质

生物胺的基本性质
生物胺的基本性质

1、腐胺

腐胺(丁二胺)putrescine H2N(CH2)4NH2。相当于四甲叉二胺(tetrame -thylenediamine)。是利用鸟氨酸脱羧而产生的。作为一种腐毒碱(ptomaine)也存在于腐败物中,可是也作为生物体的正常成分而广泛存在着。是多胺(polyamine)的一种,含于核蛋白体(riboso-me)中。

是顶风臭出几里地的超级臭弹,空气中浓度达到几十个ppm就能把人给熏晕,剧毒

腐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在每一个细胞中都可以找到.人们认为这种化合物通过升高或降低它的含量水平来控制细胞的PH值.

2、尸胺

即1,5-二氨基戊烷,结构简式NH2(CH2)5NH2。为蛋白质腐败时赖氨酸在脱羧酶的作用下发生脱羧反应生成。与精氨酸、鸟氨酸的脱羧产物——腐胺都是尸体腐败产生气味中的成分。尸胺H2N(CH2)5NH2亦称戊二胺。由赖氨酸脱羧生成。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的正常成分,但也作为一种肉毒胺存在于腐败物中。

3、精胺

Spermine,精素,白色针状结晶。易吸湿。呈强碱性反应。能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溶于水、低级醇类和氯仿,几乎不溶于乙醚,苯和石油醚。,生化研究。,该产品价格为参考价格,购买时以当日牌价为准。

名称:OS-二甲基胺基硫代磷酸酯(O,O二甲基硫化磷酰胺)

分子式:(CH3O)2SPNH2

结构式:

产品状况:无色透明或浅白色液体

包装:250KG塑桶装

产品用途:本产品主要用于产生农药的中间体,(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中间体含量:90%-94%三甲酯<1%

精胺是含有两个氨基和两个亚氨基的多胺类物质,在生物体内由腐胺(丁二胺)和S-腺苷蛋氨酸经多种酶催化后生成。它与亚精胺都存在于细菌和大多数动物细胞中,是促进细胞增殖的重要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它呈现出多阳离子

多胺类特性,并能与病毒与细菌中DNA结合。使DNA分子具有更大的稳定性与柔韧性,也是细胞培养液中必要组分之一。

4、亚精胺

亚精胺spermidine H2N(CH2)3NH(CH2)4NH2,一种多胺。广泛分布在生物体内,是由腐胺(丁二胺)和腺苷甲硫氨酸生物合成的。

5、酪胺

中文名称: 对羟基苯乙胺

中文别名:4-羟基苯乙胺; 酪胺

英文名称:Tyramine

英文别名:4-(2-aminoethyl)phenol; Tyramine (Free Base); Tyramine,9 8%; 4-(2-Aminoethyl)phenol; 4-Hydroxy-phenethylamine

CAS号:51-67-2

EINECS号:200-115-8

分子式:C8H11NO

分子量:137.18

分子结构:

物化性质

熔点155-163°C

沸点175-181°C (8 mmHg)

水溶性1g/95mL (15°C)

产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

危险品标志: Xi:Irritant;

风险术语:R36/37/38:Irritating to eyes,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

安全术语:S26: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 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

S37/39:Wear suitable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

6、苯乙胺

概述

中文名称:2-苯乙胺;2-苯基乙胺;

英文名称:Phenethylamine;2-Phenylethylamine;Benzene ethanamine;β-Phe nylethylamine;1-Amino-2-phenyle

分子式:C8H11N:C6H5CH2CH2NH2

分子量:121.18

CAS号:64-04-0

基本特性:

熔点:-65℃

沸点:194.5-195℃

相对密度:0.9640。

溶解情况:溶于水,易溶于醇和醚。

性状、味道:苯乙胺为无色具的鱼腥味的强碱性液体

特性:苯乙胺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成相应的碳酸盐。用冷冻盐水冷却也不固化(熔点-65℃)。苯乙胺盐酸盐为片状结晶。熔点217℃(从醇中析出),易溶于水、溶于醇,但不溶于醚。

用途:

苯乙胺为重要的医药和染料中间体,在医药上主要用于合成一下药物

兴奋药:(Stimulant),如植物生物碱麻黄碱(Ephedrine)和卡西酮(C athinone)与合成药物右旋苯异丙胺(Dextroamphetamine)和派醋甲酯(Met hylphenidate)。

迷幻剂:(Hallucinogen),如植物生物碱麦斯卡林(三甲氧苯乙胺,美色卡,Mescaline)与合成药物2C-B。

神入感激发剂:(Empathogen)与放心药(Entactogen),如摇头丸与替苯丙胺(Tenamfetamine,MDA)。

降食欲剂:(Anorectic),如芬他命(Phentermine)、芬氟拉明(氟苯丙胺,Fenfluramine)与苯丙胺。

支气管扩张药:(Bronchodilator),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与麻黄碱(Ephedrine)。

抗抑郁药:(Antidepressant),如速悦(Venlafaxine)、安非他酮(Bupr opion)以及单胺氧化酵素抑制剂(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MAOI)苯乙肼(Phenelzine)和反环丙胺(Tranylcypromine)。

★注意★:以上许多取代苯乙胺类在药理学上是可以当作药物使用的,但在实际生活中,运动会是不能使用兴奋药的,而且某些是毒品对身体损害较严重如:摇头丸、麻黄碱。所以说以上药物只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误服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苯乙胺的生理作用

早在20世纪初,科学家通过人体解剖发现,当人的情绪发生变化时,人大脑中的间脑底部会分泌一系列化合物。这类化学分子有苯乙胺,内啡肽等,科学家称之为“情绪激素”。所以,从科学角度分析,爱情是多情男子遇到怀春女子时体内产生的苯乙胺使人产生的一种眩晕感。

最近科学家发现,不但人体会自动合成,释放苯乙胺,而且不少食品中也有极丰富的苯乙胺,例如在巧克力或含巧克力的食品中,尤其是可可含量较多的黑巧克力。

其还具有一些特殊的能力,被科学家形象称为"爱情的化学分子",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适当从食物中摄取苯乙胺,爱情的保质期会变的更长久。

7、组胺

概述

组胺是自体活性物质之一,在体内由组氨酸脱羧基而成,组织中的组胺是以无活性的结合型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以皮肤、支气管粘膜、肠粘膜和神经系统中含量较多。当机体受到理化刺激或发生过敏反应时,可引起这些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与组胺受体结合而产生生物效应。

抗组胺是拮抗组胺对人体的生物效应,即应用抗组胺药物。

抗组胺受体就是拮抗组胺的H1和H2受体。由于此两种受体在人体内分布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应,它是抗组胺药应用治疗疾病的生理药理基础。

组胺合成过程主要发生在肥大细胞、嗜碱细胞、肺部、皮肤和胃肠粘膜中,和储存组胺的组织相一致。

在肥大细胞中,组胺作为无活性的复合物储存在颗粒中,这一复合物是由组胺和多聚硫化阴离子、肝磷脂和一种阴离子蛋白所组成。如果不被储存,将迅速被胺氧化酶灭活。

药理药动

使平滑肌痉挛,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对胃液分泌有高度选择作用,小剂量即可促使其分泌。

适应症

主要用于胃分泌机能的检查;在晨起空腹时,皮下注射本品0.25~0.5mg,然后化验胃液,如果仍无胃酸分泌,即可断定为真性胃酸缺乏症。恶性贫血和多数胃癌病人都有真性胃酸缺乏或过少症。此试验也可用于麻风病的辅助诊断,即用1:1000的磷酸组织胺作皮内注射,观察反应,正常皮肤应出现完整的三联反应(即注射后立即出现一个红斑,直径不大于10mm;注射后半分钟,在第一个红斑周围又出现直径约30~40mm的红斑; 注射部位出现风团),如周围神经受损,则出现不完整的三联反应。三联反应完整可排除麻风;三联反应不完整则有患麻风的可能.亦可用于脱敏:①将注射液配成每ml

内含0.1mg、0.01mg、0.001mg、0.0001mg、0.00001mg多种,先从每ml含0.00001mg开始皮下注射,每次0.5~1 ml,以后每日增加10倍浓度,如是可达脱敏目的.②将1mg/ml的注射液稀释10倍成0.1 mg/ml,先抽取0.1 ml皮下注射,以后每日增加0.l ml,直至 1 ml,也可脱敏。

用法用量

遵医嘱.

不良反应

防止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

禁忌症

禁用于孕妇,支气管哮喘及有过敏史者.

包括H1受体拮抗药(又称为抗过敏药):扑尔敏、异丙嗪、息斯敏、特非那定、咪唑斯汀等;H2受体拮抗药(也就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抗酸药):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8、色胺

色胺tryptamine

由色氨酸脱羧形成的胺。由胺氧化酶氧化形成。为哈尔满(Harman)形成的前体(→哈尔满生物碱)。5-羟基衍生物(5-羟色胺,5-HT)存在于哺乳类的血浆和两栖类的皮肤中,具有血管收缩作用。

9、5-羟色胺

简介

5-羟色胺的分子式

一种吲哚衍生物,分子式C10H12N2O,英文名:5-hydroxy tryptamine,简称5-HT,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

色氨酸经色氨酸羟化酶催化首先生成5-羟色氨酸,再经5-羟色氨酸脱羧酶催化成5-羟色胺。

5-羟色胺最早是从血清中发现的,又名血清素,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特别在大脑皮层质及神经突触内含量很高,它也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在外周组织,5-羟色胺是一种强血管收缩剂和平滑肌收缩刺激剂。在体内,5-羟色胺可以经单胺氧化酶催化成5-羟色醛以及5-羟吲哚乙酸而随尿液排出体外。

性质

5-羟色胺能与酸作用生成结晶盐。其盐酸盐熔点167~168℃;苦味酸盐熔点185~189℃。5-羟色胺在脑组织中的浓度较高,它是调节神经活动的一种重要物质。有些肌体组织当受到某些药物作用时,可以释放出5-羟色胺,例如一个利血平分子可以使受作用的组织释放出几百个5-羟色胺分子,因而产生利血平的一系列生理作用。

作为自体活性物质,约90%合成和分布于肠嗜铬细胞,通常与ATP等物质一起储存于细胞颗粒内。在刺激因素作用下,5-HT从颗粒内释放、弥散到血液,并被血小板摄取和储存,储存量约占全身的8%。5-HT作为神经递质,主要分布于松果体和下丘脑,可能参与痛觉、睡眠和体温等生理功能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5-HT含量及功能异常可能与精神病和偏头痛等多种疾病的发病有关。

5-HT必须通过相应受体的介导才能产生作用。5-HT受体分型复杂,已发现7种5-HT受体亚型。5-HT通过激动不同的5-HT受体亚型,可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但5-HT本身尚无临床应用价值。

10、章鱼胺

octopamine

水中结晶,熔点160℃。旋光度[α]D25-37.4°(c=1、水)。

存在于多种动物组织中。某些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神经传递物质,在各种昆虫中央神经系统中普遍存在。激活章鱼胺受体,使昆虫肌肉收缩。

甲脒类杀虫剂具有同样活性。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7最新修订版)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最新修订版)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标研制组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 念 ..................................................................... .. (1) (一)课程性 质 ..................................................................... .. (1) (二)基本理 念 ..................................................................... ..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 标 ..................................................................... . (2) (一)学科核心素 养 ..................................................................... . (2) (二)课程目 标 ..................................................................... (3)

三、课程结 构 ..................................................................... (3) (一)设计依 据 ..................................................................... (3) (二)结 构 ..................................................................... . (4) (三)学分与选 课 ..................................................................... .. (4) 四、课程内 容 ..................................................................... (4) (一)必修课 程 ..................................................................... . (4) 模块 1 分子与细 胞 ..................................................................... .. (4)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掌握]: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和平均含氮量。氨基酸的理化性质。蛋白质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基本概念及维系其稳定的化学键,肽单元的概念,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类型,结构模体、超二级结构、结构域、亚基、蛋白质等电点的概念,蛋白质变性作用及影响因素。[熟悉]: 氨基酸的分类。20种氨基酸的名称及三字母英文缩写符号。肽的概念和基本结构,生物活性肽。肽单元的结构特点。蛋白质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与蛋白质功能之间的关系。蛋白质的别构作用。蛋白质的紫外吸收作用。维系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因素。蛋白质呈色反应。 [了解]: 氨基酸的单字母符号。分子病的概念。蛋白质执行功能的主要方式。蛋白质分类。 课后思考题 ?简述蛋白质一到四级结构的基本概念、维持的作用力以及各结构层次间的内在关系。 ?试述蛋白质多肽链中α-螺旋的结构特点及妨碍其形成的因素。 ?何谓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其本质是什么?引起变性的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其应用。 ?以血红蛋白与O2的结合为例,说明什么是协同效应? ?举例说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掌握】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和核酸的水解产物。核酸分子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DNA和

RNA的一级结构和基本组成单位。DNA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的定义和特点。三种RNA 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核酸的紫外吸收作用。DNA的变性与复性。DNA的增色效应和解链温度。 【熟悉】DNA的超螺旋结构。核酸的分子杂交。 【了解】DNA结构的多样性。其他小分子RNA。核酸酶的种类及作用。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要点) 2.1 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 核苷—核苷酸—核酸,核酸的水解产物 2.2 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一级结构 DNA的空间结构: 二级结构—双螺旋模式 2.3 RNA的结构与功能 mRNA –5’帽子结构,3’polyA尾(真核) tRNA –稀有碱基;三叶草形;倒L形 rRNA –功能 2.4 核酸的理化性质 紫外吸收性质 变性、复性和增色效应、解链温度

生物学课程标准

一.模块 1 分子与细胞 本模块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以及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等内容。细胞是 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促使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 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它还反映了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及相关的 实际应用。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统性细胞生命活动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科学自 然 观的形成。学习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本质的理解。 【内容要求】 概念 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1 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 酸等 ,其中蛋白质和核酸是两类最重要的 生物大分子 1.1.1 说出细胞主要由C、 H、 O、N、 P、 S等元素构成 ,它们以碳链为骨架形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 2 指中水一然

[附录 ] 附录 2 教学与评价案例 案例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目标的制订 1,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 , 能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平衡观点,认识具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通过对生态系统各种成分功能和营养结构关系的讨论 , 以及运用反馈调节原理 , 能初步判断不同生态系统维持其稳定性的相对能力。 3·能够根据生态系统各种成分、结构以及数量关系构建稳定性生态系统模型,并制作简易生态瓶。 4,能够为常见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和维持可持续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案例 1 评析 养成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本课程学习的宏观目标。 教师在备课时 ,要根据实际上课具体内容 ,确定每个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习惯了以三维目标来描述教学要求和意 图 ,教师在对应核心素养制订教学目标时或许会感到困惑。本案例旨在示范如何依据核心素养来制订一节课的教学 目标。 案例中的教学目标,是依据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制订的。目标1 着重体现了“生命观念”的要素 ;目标 2 着重反映了“科学思维”的要素 ;目标 3 和 4 分别着重指向 "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这四个目标之间相互也有交叉 ,每个目标中可能还含有对其他素养 的要求。核心素养几个要素的协调发展是学生品格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制订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落脚点。 案例 2 筛选分离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能用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提出分离目标菌的思路。 2,能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出分离目标菌的方案。 3.能依据方案运用无菌操作技术和分离、培养方法初步分离出目标菌。 二 .教学思路 提出课题讨论思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展示交流 三 .教学过程 活动任务活动目的 利用视频或文本介绍几种分离、筛选!工程菌种的用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动机。 实例 ,认识寻找、分离菌种的应用价值,提出课题。 选取哪种土样筛选分离得到尿素分解菌的概率用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念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较大 ?为什么 ?如果要分离其他微生物 ,应该到哪路。里去寻找 ? 提出分离尿素分解菌 (或其他目标菌 ) 技术路线 , 用科学思维提出、论证合理、可行的的设计思如土样的选取和处理 , 培养基的选择、配制和灭路 菌,培养条件的控制等 分组设计探究方案(可查阅资料 ),展示、交流方案针对具体问题 ,根据现有实验室条件, 设计可操作

几种胺的性质

三乙胺 CAS号:121-44-8 外观与性状:淡黄色油状液体,有强烈氨臭。 熔点(℃):-114.8 相对密度(水=1):0.726 沸点(℃):89.5 折射率:1.4010 黏度(30℃):0.32mPa·s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48 饱和蒸气压(kPa):8.80(20℃) 燃烧热(kJ/mol):4333.8 临界温度(℃):259 临界压力(MPa):3.04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1.45 闪点(℃):<0 爆炸上限%(V/V):8.0 引燃温度(℃):249 爆炸下限%(V/V):1.2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1] 毒性:有毒,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LD50 460mg/kg。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30mg/m3。 化学性质 有碱性,与无机酸生成可溶的盐类。[2]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具有腐蚀性。[1] 二乙基乙醇胺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33626 CAS号100-37-8 英文名称N,N-diethyl ethanolamine;2-diethylaminoethanol 别名2-(二乙氨基)乙醇 分子式C6H15NO;(CH3CH2)2NCH2CH2OH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氨味的液体 分子量117.19 蒸汽压10.66kPa/100℃闪点:46~54℃ 熔点:-71 ℃ 沸点163℃溶解性与水混溶,溶于乙醇、乙醚、苯、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度相对密度(水=1)0.89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用作织物软化剂 用途: 1.咳嗽药 2.保鲜剂(水果、蔬菜) 3.助焊剂 4.其酯作为乳化剂广泛用于纺织工业 5.氨纶助剂SAS DMF溶液 6.涂料: 7.缓蚀剂 8.可作为锅炉水缓蚀添加剂,防腐。 二乙基乙醇胺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1300mg/kg(大鼠经口);1260mg/kg(兔经皮) 危险特性:易燃,遇高热、明火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能腐蚀轻金属和铜。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生物学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注重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水平,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升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并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作为本课程的学习成果,每个学生要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一)知识 获得相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获得相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动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水平 准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用具,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水平。 初步具有收集、鉴别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水平。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水平。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水平、实践水平和创新水平。 初步学会使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形成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升环境保护意识。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注重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胺类化合物

提出问题 1.胺的定义 2.胺的分类和命名 3.胺的物理性质 4.胺的化学性质 1.胺的定义 氨分子中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的衍生物。 2.胺的分类和命名: 根据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的个数不同可分为: 伯胺:氨分子一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的生成物仲胺:氨分子两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的生成物叔胺:氨分子三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的生成物根据烃基的不同可分位: 脂肪胺和芳香胺 根据分子中氨基的数目可分为: 一元胺.二元胺等 3.胺的物理性质 脂肪族胺中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和乙胺是气体,丙胺以上是液体,低级胺溶于水,高级胺是液体,不溶于水。低级胺的气味与氨相似,有的还有鱼腥味,高级胺几乎没有气味。芳香族胺是无色液体或固体,他们都具有特殊的臭味和毒性,长期

吸入苯胺蒸气会使人中毒。苯胺易渗入皮肤,被吸收以致中毒。伯胺和仲胺由于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它们的沸点比相近分子的烷烃沸点要高。叔胺由于氮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形成氢键,其沸点与相近分子的烷烃沸点相近。 4.胺的化学性质 (1)碱性 胺与氨相似它们都具有碱性。这是由于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能与质子结合,形成带正电荷铵离子的缘故 (2)氧化 芳胺尤其是伯芳胺极易氧化。苯胺在放置时就能因空气氧化而颜色变深,由无色透明液体逐渐变为黄色.浅棕色以至红棕色。苯胺的氧化反应很复杂,氧化产物中不仅有亚硝基苯.硝基苯.偶氮苯.氢化偶氮苯等存在,而且还有由这些化合物彼此之间进一步反应而生成的产物;不仅是氨基发生了变化,苯环上氨基的邻.对位上的氢原子也容易被氧化为羟基,而这些羟基胺又可进一步氧化为醌式结构的化合物。 (3)烷基化 胺和氨一样可与卤代烃或醇等烷基化试剂作用,

生物大分子晶体学复习题(一)

生物大分子晶体学复习题(一) 几何晶体学原理 1、从32个点群性质看,晶体可划分为多少个晶系?每个晶系的参数有何特点? 2、列出每个晶系所属的点群符号。 3、用极射赤平投影图表示下列对称元素组合后的结果,并写出点群符号: ⑴两个二次轴垂直相交;⑵一个四次轴与一个对称面垂直相交; ⑶一个六次轴与一个对称面垂直相交于对称中心上; ⑷一个四次轴与一个二次轴垂直相交于对称中心上。 4、证明晶体学中为什么不能存在五次和高于六次的对称轴。 5、设正交晶系晶体的单胞长度为a=10 ?,b=20 ?, c=15 ?, 请写出下列晶面面指数: ①OX=20?, OY=30?, OZ=25?; ②OX=4a, OY=2b, OZ=3c; ③OX=3cm, OY=4cm, OZ=3cm; 6、在极射赤平投影图上,落在同一大园上的结点,在晶体外形上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7、解释下列名词: ①对称;②对称元素;③对称操作;④对称等效; ⑤点群;⑥晶系;⑦单型;⑧复型; 8、什么是心射极平投影?什么是极射赤平投影? 9、推导32点群。 10、生物大分子的晶体中存在哪些点群? 晶体的微观对称原理 1、晶体的微观对称元素有哪几种? 2、将初始点XYZ 通过下列对称元素对称操作后的等效点坐标写出: 21(OY1/4) 2(X01/4) m(XY1/2) n(X0Z) a(X1/4Z) b(XY0) c(1/4YZ) d(X0Z) 3(00Z) 4(00Z) 3、布拉菲点阵(Bravais Lettice)有几种?为什么只有这几种? 4、写出P,C,I,F 点阵的基本平移矢量。 5、下列对称元素与周期平移ta 组合后将派生出什么新的对称元素及其坐标? ⑴2(00Z) ⑵21(1/4 1/4Z) ⑶m(1/4YZ) ⑷n(0YZ) ⑸a(XY0) 6、用图表示下列空间群全部对称元素的正确位置: Pmmm Pbcn P222 Pcm21P21/a P2212 Cc I222 7、推导2/m点群所属的全部空间群。 8、空间群坐标原点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9、解释下列名词: ⑴空间群⑵平移群⑶初基点阵⑷非初基点阵⑸一般位置等效点系 10、C,I,F 的非初基平移矢量与初基空间群Pmm2组合后,将会出现什么新的对称元素?列 出它们的坐标并以图示之。 11、指出下列空间群所属的点群和晶系: C2/c, Pcm2, I4/amd, Fdd2, Ibca, R32, P43m, Fd3c, P413, F222 12、生物大分子的晶体中存在多少种空间对称群?

生物学课程标准 课程内容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是本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10个一级主题: 1.科学探究 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3.生物与环境 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5.生物圈中的人 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7.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8.生物的多样性 9.生物技术 10.健康地生活 每个一级主题一般由若干二级主题及具体内容和活动建议组成。具体内容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的学习目标。活动建议列举了有利于学习目标达成的观察、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讨论、实验、实践等活动建议。 一、科学探究 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实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涉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是为了促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水平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理解科学探究和科学探究水平的形成需要学生亲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所以本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内容之中。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将科学探究的内容尽可能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时不但应让学生参加科学探究的某些方面的活动,也应该注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若干完整的探究活动。 1.理解科学探究 教学中,教师需要协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升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对证据、数据等实行分析和判断。 ·科学探究需要利用多种方式表现证据、数据,如采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表述结果,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2.发展科学探究水平

三聚氰胺的物理性质

三聚氰胺(英文名:Melamine),是一种三嗪类 分子立体模型 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简称三胺,俗称蜜胺、蛋白精,又叫2 ,4 ,6- 三氨基-1,3,5-三嗪、1,3,5-三嗪-2,4,6-三胺、2,4,6-三氨基脲、三聚氰酰胺、氰脲三酰胺。 更多英文名称: 1,3,5-Triazine-2,4,6-triamine; 2,4,6-Triamino-1,3,5-triazine;2,4,6-Triamino-s-triazine;Aero;Cyanuramide;Cyanuric triamide;Cyanurotriamide; Cyanurotriamine;DG 002 (amine);Hicophor PR;Isomelamine;Melamine;NCI-C50715;Pluragard;Pluragard C 133;s-Triazine, 2,4,6-triamino-;Teoharn;Theoharn;Virset 656-4; 分子结构 化学式(分子式) C3H6N6 相对分子质量 126.15 CAS 登录号 108-78-1 EINECS 登录号 203-615-4 (左图为结构简式,右图为其球棍模型示意图) 物理性质 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不可燃,无味,低

分子模型 毒,密度1.573g/cm3 (16℃)。常压熔点354℃,急剧加热则分解;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300℃。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20℃时,约为3.3 g/L,即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极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醚、苯和四氯化碳,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 化学性质 呈弱碱性(pH值=8),与盐酸、硫酸、硝酸、乙酸、草酸等都能形成三聚氰胺盐。在中性或微碱性情况下,与甲醛缩合而成各种羟甲基三聚氰胺,但在微酸性中(pH值5.5~6.5)与羟甲基的衍生物进行缩聚反应而生成树脂产物。遇强酸或强碱水溶液水解,胺基逐步被羟基取代,先生成三聚氰酸二酰胺,进一步水解生成三聚氰酸一酰胺,最后生成三聚氰酸。 合成工艺 三聚氰胺最早被李比希于1834年合成,早期合成使用双氰胺法:由电石(CaC2)制备氰胺化钙(CaCN2),氰胺化钙水解后二聚生成双氰胺(dicyandiamide),再加热分解制备三聚氰胺。目前因为电石的高成本,双氰胺法已被淘汰。与该法相比,尿素法成本低,目前较多采用。尿素以氨气为载体,硅胶为催化剂,在

第二节 生物碱的性质和检识

第二节生物碱的性质和检识 一、物理性质 (一)性状 1、形态:多数生物碱呈结晶形固体,有些为非晶形粉末状;少数为液体(如烟碱、槟榔碱、羽扇豆碱),这类生物碱分子中多无氧原子,或氧原子结合为酯键 2、味道:多具苦味,少数呈辛辣味;少数生物碱具有其它味道,如甜菜碱为 甜味 3、颜色:一般无色或白色;少数具有长链共轭体系的具有一定颜色如图;少数与溶液pH值有关,如一叶萩碱(黄色),成盐后则无色;书上:血根碱无色,而其盐酸盐呈红色。 4、挥发性与升华性:多无挥发性,只有个别小分子生物碱具挥发性(如,麻黄碱,可随水蒸气蒸馏而逸出),少数具升华性(咖啡因) (二)旋光性 产生条件:具有手性碳原子或手性分子。即凡是具有手性碳原子或本身为手性分子的生物碱,则具有旋光性,多为左旋呈显著生物活性(左旋肉碱)。反之则无,如小檗碱没有旋光性。 生物碱的旋光性受溶剂、pH等因素的影响。少数产生变旋现象:如麻黄碱在氯仿中呈左旋光性,而在水中则呈右旋光性;烟碱在中性条件下呈左旋光性,而在酸性条件下则呈右旋光性; 研究意义:生理活性与旋光性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一般地,左旋体呈显著的生理活性,而右旋体则无或很弱。如:,如乌头中存在的左旋去甲乌头碱具有强心作用,但存在于其它植物中右旋去甲乌头碱则无强心作用 (三)溶解性 生物碱类成分的结构复杂,其溶解性有很大差异,与其分子中N原子的存在形式、极性基团的有无、数目以及溶剂等密切相关。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亲脂性生物碱的溶解性 这类生物碱的数目较多,绝大多数叔胺碱和仲胺碱属于亲脂性生物碱。

(1)游离生物碱 易溶于乙醚、苯、卤代烷类等亲脂性有机溶剂,尤其在氯仿中的溶解度较大;可溶于甲醇、乙醇、丙酮、醋酸乙酯等有机溶剂;难溶或不溶于水。 (2)生物碱盐 易溶于水,其无机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有机酸盐;可溶于甲醇、乙醇;难溶或不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少数生物碱盐的溶解性不符合一般规律。如奎宁、奎宁尼丁、辛可宁、吐根酚碱等生物碱的盐酸盐可溶于氯仿,麻黄碱草酸盐难溶于水。 2.亲水性生物碱的溶解性 水溶性生物碱数目较少,主要指季胺碱型生物碱,也包括一些分子量较小的叔胺碱或仲胺碱。 (1)季胺型生物碱 这类生物碱易溶于水、酸水和碱水,可溶于甲醇、乙醇、正丁醇等极性大的有机溶剂,难溶或不溶于乙酸乙酯、乙醚、氯仿等低极性的有机溶剂。 (2)小分子生物碱 少数分子量较小的叔胺或仲胺生物碱既可溶于水,也可溶于氯仿。这类生物碱包括麻黄碱、苦参碱、秋水仙碱等。 3.具有特殊官能团的生物碱的溶解性 (1)具有酚羟基(或羧基)的生物碱 这类生物碱称为两性生物碱,如吗啡、青藤碱等。除具有一般叔胺碱的溶解性能外,由于其结构中连有弱酸性官能团,也可溶于苛性碱溶液。 (2)具内酯(或内酰胺)结构生物碱的溶解性 这类生物碱如喜树碱、那可汀碱等在正常情况下,其溶解度类似一般叔胺碱。但在热水溶液中,其内酯(内酰胺)结构可开环形成羧酸盐而溶于水。 少数酚性碱,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溶于碱水中。如图,由于酚羟基存在空间位阻,酸性降低 (四)碱性 1、碱性由来:(让学生回忆酸碱电离理论)Lewis酸碱理论认为:凡能给出

新版生物学课程标准-新版-精选.pdf

一.模块1分子与细胞 本模块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以及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等内容。细胞是 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促使细胞生物学的研 究进入了分子水平。 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它还反映了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及相关的 实际应用。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统性,细胞生命活动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科学自然观的形成。学习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本质的理解。 【内容要求】 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1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其中蛋白质和核酸是两类最重要的 生物大分子 1.1.1说出细胞主要由C、H、O、N、P、S等元素构成,它们以碳链为骨架形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 2指中水一然

[附录] 附录2 教学与评价案例 案例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目标的制订 1,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 能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平衡观点,认识具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通过对生态系统各种成分功能和营养结构关系的讨论, 以及运用反馈调节原理, 能初步判断不同生态系统维持其稳定性的相对能力。 3·能够根据生态系统各种成分、结构以及数量关系构建稳定性生态系统模型,并制作简易生态瓶。4,能够为常见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和维持可持续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案例1评析 养成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本课程学习的宏观目标。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实际上课具体内容,确定每个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习惯了以三维目标来描述教 学要求和意图,教师在对应核心素养制订教学目标时或许会感到困惑。本案例旨在示范如何依据核心 素养来制订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案例中的教学目标,是依据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制订的。目标1着重体现了“生命观念”的要素;目标2着重反映了“科学思维”的要素;目标3和4分别着重指向"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这四个目标之间相互也有交叉,每个目标中可能还含有对其他素养的要求。核心素养几个要素的协调发展是学生品格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制订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落脚点。 案例2 筛选分离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提出分离目标菌的思路。 2,能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出分离目标菌的方案。 3.能依据方案运用无菌操作技术和分离、培养方法初步分离出目标菌。 二.教学思路 提出课题讨论思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展示交流 三.教学过程 活动任务活动目的 利用视频或文本介绍几种分离、筛选!工程菌种的 实例,认识寻找、分离菌种的应用价值,提出课题。 用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动机。 选取哪种土样筛选分离得到尿素分解菌的概率 较大?为什么?如果要分离其他微生物,应该到哪里去寻找? 用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念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提出分离尿素分解菌(或其他目标菌) 技术路线,如土样的选取和处理, 培养基的选择、配制和灭菌,培养条件的控制等用科学思维提出、论证合理、可行的的设计思路 分组设计探究方案(可查阅资料),展示、交流方案针对具体问题,根据现有实验室条件, 设计可操作

(高考生物)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章氨基酸和蛋白质 一、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分类 1、非极性氨基酸 包括: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 2、极性氨基酸 极性中性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苏氨酸 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 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 其中:属于芳香族氨基酸的是: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属于亚氨基酸的是:脯氨酸 含硫氨基酸包括:半胱氨酸、蛋氨酸 注意:在识记时可以只记第一个字,如碱性氨基酸包括:赖精组 二、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1、两性解离及等电点 氨基酸分子中有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羧基,能与酸或碱类物质结合成盐,故它是一种两性电解质。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2、氨基酸的紫外吸收性质 芳香族氨基酸在280nm波长附近有最大的紫外吸收峰,由于大多数蛋白质含有这些氨基酸残基,氨基酸残基数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故通过对280nm波长的紫外吸光度的测量可对蛋白质溶液进行定量分析。 3、茚三酮反应 氨基酸的氨基与茚三酮水合物反应可生成蓝紫色化合物,此化合物最大吸收峰在570nm波长处。由于此吸收峰值的大小与氨基酸释放出的氨量成正比,因此可作为氨基酸定量分析方法。 三、肽 两分子氨基酸可借一分子所含的氨基与另一分子所带的羧基脱去1分子水缩合成最简单的二肽。二肽中游离的氨基和羧基继续借脱水作用缩合连成多肽。10个以内氨基酸连接而成多肽称为寡肽;3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称为多肽;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胰岛素归为蛋白质。 多肽连中的自由氨基末端称为N端,自由羧基末端称为C端,命名从N端指向C端。 人体内存在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肽,重要的有: 谷胱甘肽(GSH):是由谷、半胱和甘氨酸组成的三肽。半胱氨酸的巯基是该化合物的主要功能基团。GSH的巯基具有还原性,可作为体内重要的还原剂保护体内蛋白质或酶分子中巯基免被氧化,使蛋白质或酶处于活性状态。 四、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即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主要化学键:肽键,有些蛋白质还包含二硫键。 2、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包括二级、三级、四级结构。

生物碱的概述及分类

题目:第九章生物碱(一) 生物碱的概述及分类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掌握生物碱的定义、分类及分布 内容与时间分配:(2学时) 一、掌握生物碱的定义和存在形式 二、熟悉生物碱的主要结构类型 三、了解生物碱的生源合成途径及生物合成的基本原理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物碱的主要结构类型 难点:生物碱的生源合成途径及生物合成的基本原理 §9 第九章生物碱 §9-1 概述(15分钟) 一、生物碱的含义 二、生物碱的分布 三、生物碱的存在形式 §9-2 生物碱生物合成的基本原理(10分钟) 一、环合反应:一级环合反应、二级环合反应 二、C-N 键的裂解 §9-3 生物碱的分类(65分钟) 一、来源于乌氨酸的生物碱 吡咯类、托品烷类、吡咯里西定类 二、来源于赖氨酸的生物碱 哌定类、吲哚里西定类、喹诺里西定 三、来源于邻氨基苯甲酸的生物碱 喹啉、丫啶酮 四、来源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生物碱 苯丙胺类、苄基四氢异喹啉、四氢异喹啉、苯乙基四氢异喹啉、苄基苯乙胺类、吐根碱类五、来源于色氨酸的生物碱

简单吲哚类、半萜吲哚类、单萜吲哚类 六、来源于萜类的生物碱 单萜、二萜、三萜类 七、来源于甾体的生物碱 孕甾烷类、环孕甾烷类、胆甾烷类 §9-4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10分钟) 一、形状 二、旋光性 题目:第九章生物碱(二)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掌握生物碱的溶解性、碱性及沉淀反应 内容与时间分配:(4学时) 一、掌握生物碱的形态、颜色和旋光性及生物碱和生物碱盐的溶解性及其应用,生物碱沉淀反应 二、掌握生物碱的碱性,碱性强弱与生物碱分子结构的关系及其在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三、了解生物碱的C-N键的裂解反应机理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物碱的溶解性及酸碱性 难点:生物碱的碱性强弱与生物碱分子结构的关系及其应用 三、生物碱的溶解性(60分钟) (一)亲脂性生物碱1、游离生物碱易溶氯仿难溶于水(特例) 2、生物碱盐易溶于水难溶于低级性溶剂(特例) 3、具有酸碱两性的生物碱既可溶于酸、又可溶于碱 4、具有内酯、酰胺结构的生物碱加碱开环加酸环合 5、极弱碱不易与酸成盐 (二)亲水性生物碱1、季胺碱

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

精品文档 2011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 莱西市城关中学张春松 1.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 (1)国际上科学教育发展迅速。如:2011年7月美国颁布了《国家科学教育框架》,并即将颁布《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 (2)国内对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结果支持了科学教育的发展;(3)2011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有标志性的进步,可以说与全球同步。 2.我国初中生物学课标修订要点 2.1. 修订工作的基本思路 (1)在课程宗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框架及学生学习方式等重大方向、思路和框架等方面保持稳定; (2)执行基于研究和证据的课程决策程序,确保《生物学课程标准》的高质量; (3)基于研究成果修改或补充,新课标有以下四方面的变化变化:–课程性质 –内容标准中对适合各年级学生学习和理解的生物学重要概念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2.2. 原《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性质的表述: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 他有关应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以提高学生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 要领域之一。新《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性质的表述增加的内容: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生物科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富的知识体系,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其精要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它既要让学生理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解基础的生物学知识,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 路和方法。获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生学习的能力。其学习成果是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特别指出,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属于理科,教学中必须要加强理解,防止死记硬背。 2.3.《生物学课程标准》中重要概念的表述: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50个重要概念,其中包括8个核心概念)(10个一级主题共

胺的性质

第三节胺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在常温下,低级和中级脂肪胺为无色气体或液体,高级胺为固体。低级脂肪胺有难闻的臭味。例如,二甲胺和三甲胺有鱼腥味,肉和尸体腐烂后产生的1,4-丁二胺(腐胺)和1,5-戊二胺(尸胺)有恶臭。 芳香胺多为高沸点的油状液体或低熔点固体,具有特殊气味,并有较大的毒性。例如,食入0.25mL 苯胺就可能引起严重中毒。许多芳香胺,如β-萘胺和联苯胺都具有致癌作用。 由于胺是极性分子,且伯、仲胺分子间N—H可以通过氢键合,所以它们的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非极性化合物高,但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羧低。由于氨基形成氢键的能力与氮上所连氢原子数成正比,所以碳原子数相同的脂肪胺中,伯胺沸点最高,仲胺次之,叔胺最低。 伯、仲、叔胺都能与水形成氢键,所以低级脂肪胺可溶于水,随着烃基在分子中的比例增大,形成氢键的能力减弱,因此中级和高级脂肪胺以及芳香胺微溶或难溶于水。胺大都能溶于有机溶剂。表10-1列出了一些胺的物理常数。 表10-1 一些胺的物理常数

(一)官能团的反应 1、碱性和成盐反应 当胺溶于水时,发生下列解离: 因此,胺的水溶液显碱性。胺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度可以反映出胺结合质子的能力,即反映胺的碱性强弱。胺的碱性强弱常用解离常数K b 或其负对数批p K b 表示,K b 愈大可愈小,p K b 碱性愈强。 胺可以和大多数酸反应生成铵盐,例如: 铵盐一般都是晶体,易溶于水和乙醇,难溶于非极性溶剂。由于胺是弱碱,所以铵盐遇强碱又释放出原来的胺: RNH [RNH 3]Cl - RNH 2+NaCl H 2O NaOH HCl +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将胺从其它有机物中分离出来。不溶液于水的胺可以先溶于稀酸形成盐,经分离后,再用强碱将胺由铵盐中置换出来。 2、烷基化反应 胺作为亲核试剂,可以同卤代烃发生反应,结果氮上的氢被子烷基取代,这个反应叫作胺的烷基化反应: RNH 2+R'X RNHR'+HX 生成的仲胺可继续与卤代烷反应,生成叔胺。叔胺再进一步同卤代烷反应,最后生成季胺盐: RNHR'+R'X RNH'2+HX RNR'2+R'X [R'3N +R]X - 由于脂肪胺的亲核性比氨强,所以,氨与卤代烷反应往往得到的是伯、仲、叔胺和季胺盐的混合物。 季胺盐也可以看作是季胺碱与强酸中和生成的盐: R 4N +OH -+HCl R 4N +X -+H 2O 季胺盐是强酸强碱盐,所以不能与碱作用生成相应的季胺碱。但将它的水溶液与氢氧化银反应,滤出卤化银沉淀后,蒸发掉溶剂即可得到季胺碱: R 4N +X -+AgOH R 4N +OH -+AgX 季胺碱的碱性与苛性碱相当,其性质与苛性碱相似。例如,易溶于水,有很强的吸湿性,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其浓溶液对玻璃有腐蚀性等。 RNH 2 H 2O RNH 3 OH -++NH 2+( CH 3CH 2) 3N CH 3COOH ( CH 3CH 2) 3NOOCCH 3+H +-三乙胺乙酸盐(乙酸三乙胺)

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综述

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综述 摘要:生物大分子包括核酸DNA和RNA、多糖、酶、蛋白质以及多肽等。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是生物研究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当前医学,药学及生命科学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为大分子分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契机。本文对以沉淀、透析、超滤和溶剂萃取为代表的传统分离技术, 以及色谱, 电泳等现代分离技术的发展概况、方法、特点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字:分离技术生物大分子 1前言 生命科学的发展给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种生化、分子研究要求提取分离高纯度,结构完整和具有生物活性的活性的生物大分子样品,这就使得分离技术在各项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的研究也就随之产生。同时,随着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纳米材料、计算机自动化等技术的发展也为生物大分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生物大分子的制备具有如下特点:生物样品的组成极其复杂,许多生物大分子在生物样品中的含量极微,分离纯化的步骤繁多,耗时长;许多生物大分子在分离过程中就非常容易失活,因此分离过程中如何保证生物大分子的活性,也是提取制备的困难之处;生物大分子的制备几乎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各种参数对溶液中各种组成的综合影响,很难准确估计和判断。这些都要求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技术以此为依据,突破这些难点,优化分离程序以获得符合要求的生物大分子试剂。 2传统分离技术 被广泛应用传统的生物大分子分离方法有透析、溶剂萃取、沉淀和超滤等,它们都是一些较早就建立起来比较完善的的分离方法。 2.1透析法 1861年Thomas Graham发明透析方法,已成为生物化学实验中最简易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之一。在生物大分子的分离过程中,除盐、少量有机溶剂、生物小分子杂质和浓缩样品等都需用到透析。现在,除半透膜的材料更加多样化,透析方式也更加多样。透析法主要是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半透膜,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性质,达到分离的方法。例如分离和纯化DNA、蛋白质、多肽、多糖等物质时,可用透析法以除去无机盐、单糖、双糖等杂质。反之也可将大分子的杂质留在半透膜内,而将小分子的物质通过半透膜进入膜外溶液中,而加以分离精制:透析是否成功与透析膜的规格关系极大。透析膜的膜孔有大有小,要根据欲分离成分的具体情况而选择。透析膜有动物性膜、火棉胶膜、羊皮纸膜、蛋白质胶膜、玻璃纸膜等。分离时,加入欲透析的样品溶液,悬挂在纯化水容器中,经常更换水加大膜内外溶液浓度压,必要时适当加热,并加以搅拌,以利透析更快。最后,透析是否完全,须对透析膜内溶液进行检测。 2.2溶剂萃取法 溶剂萃取法是在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一项化工分离技术,很被快应用到了生物分子的纯化和分离上。基本原理是用一种溶剂将产物自另一种溶剂中提取出来以达到浓缩和提纯的目的。最初是用于抗生素有机酸,维生素等生物小分子的提取,最近几十年来随着与其它技术的结合而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分离技术,如超临界萃取、逆胶束萃取、液膜萃取等,可以用于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生物碱等的提取和纯化。在液体混合物溶液中加入某种溶剂,使溶液中的组分得到全部或部分分离的过程称为萃取,溶剂萃取法是从稀溶液中提取物质的一种有效方法[2]。 2.3沉淀法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03版)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2003-2-10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2)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9)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24)

第一部分前言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脑科学的深入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等,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正在逐渐融合并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力量,已成为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世纪标志。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自1978年起,我国高中生物课程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它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