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题目:2.2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

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边几节的基础上继续的深化,应在学生理解前边一节的基础上引入本节内容,层层深入。本节

也是进一步学习大气知识的基础知识。学生对于本节内容

较难快速接受,因此要有耐心,结合练习题使学生深化对

气压带风带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

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法。

教学用具:

图表、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假设地表均匀的情况下,学习了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其随季节的移动规律,然而真实的地表并不是均匀的,不仅有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区别,还有地形地貌的差异,所以事实上的气压带风带在地表的分布是比较复杂的。请同学们看书上36页活动题,这是简化了的世界地图,冬

夏季在欧亚大陆上各有一个空气柱,请同学们根据热力环流的知识把陆地上空气垂直运动的方向画出来,并在地表标出高压或者低压。(检查学生是否画对,然后订正)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空气收缩下沉,地表形成高压;夏季,大陆升温比海洋快,空气膨胀上升,所以地表形成低压。接下来同学们看冬季大陆上的气压柱大概位于哪个纬度?

学生:北纬六十度。

教师:在三圈环流图上北纬六十度是哪个气压带?

学生:副极地低气压带。

教师:也就是说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低压部分仅保留在海洋上。那么夏季大陆上的空气柱大概位于哪个纬度?

学生:北纬30度

教师:在三圈环流图上北纬三十度是哪个气压带?

学生:副热带高气压带。

教师:也就是说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所切断,高压部分仅保留在海洋上。如果以这两个空气柱为中心画几条等压线,我们发现气压带被分割成了一个一个的气压中心,不再呈现带状分布。由此得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的分布有重要影响。请同学们看图2.13,一月份亚欧大陆上的冷高压中心大概位于外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所以我们把这个高压叫做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也可以叫做亚洲高压。被这个高压切断的副

极地低气压带只在海洋上有保留,其中一个低压中心位于北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岛附近,我们把它叫做阿留申低压;另外还有一个低压中心位于北大西洋的冰岛附近,我们把它叫做冰岛低压。请同学们在图上相应的位置把它找出来并做笔记。

板书: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一、分布:

1、1月份:冰岛低压、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

教师:大家再看图2.14,夏季亚欧大陆上的热低压中心大概位于印度河流域,我们把它叫做印度低压,也叫做亚洲低压。被切断

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其中一个高压中心位于

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附近,叫做夏威夷高压;另外一个高压

中心位于北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附近,我们叫做亚速尔高压。

请同学们找出来并做笔记。

板书:2、7月份:亚速尔高压、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

教师:请同学们看这两幅图,北半球与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

教师: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板书:二、特点:

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学生: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比较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大导致带状

的气压带被切断。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

保持了带状分布。

教师:由于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变化,导致风向随季节而发生变化。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

洋,所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气压变化最明显,进而引起

亚欧大陆东部的风向随季节发生较大的改变,这就是季风。请

同学们看38页活动题,分析冬夏季东亚和南亚各盛行什么方

向的风,形成原因是什么?我们首先看东亚,冬季吹什么方向

的风?

学生:西北风。

教师:夏季吹什么方向的风?

学生:东南风。

教师:那么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教师:对,东亚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

板书:三、季风:

1、东亚季风: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分布地区: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远东

教师:大家再看一下南亚地区的季风,东季吹什么方向的风?

学生:东北风。

教师:对,这也是从亚洲高压吹出的风,受地转偏向力偏转成为东北风。夏季又吹什么方向的风?

学生:西南风。

教师:它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学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教师:这是一个原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它是夏季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的。所以它的形成原因有两个,它主要影

响南亚、东南亚、我国西南地区。

板书:2、南亚季风: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分布地区:南亚、东南亚、我国西南地区

教师:东亚地区冬季风和夏季风在冷暖干湿性质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夏季风暖而湿,冬季风干而冷。

教师:为什么呢?

学生:夏季风从海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吹来,暖而湿;冬季风从陆地上的冷高压吹来,冷而干。

板书设计: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一、分布:

1、1月份:冰岛低压、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

2、7月份:亚速尔高压、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

二、特点:

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三、季风:

1、东亚季风: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分布地区: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远东

2、南亚季风: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分布地区:南亚、东南亚、我国西南地区

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大气压教案

第十四章第三节大气压强 玉山县双明中学江红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大气压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强的数值是很大的。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5.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2.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马德堡半球等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爱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2.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大气压的测定和应用大气压的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难点: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三、教具学具准备 配套多媒体课件一套、吸管、熟蛋、水槽、大小试管、保温杯(内装热水)、玻璃杯、硬纸片、塑料吸盘、注射器、矿泉水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先要来当一回魔术师,给大家表演魔术。这里有两根内径差不多大的试管,它们重叠起来倒置后,如果不用手托住,你们猜猜会不会掉?在大试管里注入大半试管的水,将小试管慢慢插入大试管中,这时把两管同时倒立过来,注意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请学生回答:小试管不但不往下掉,还往上升呢。)刚刚的小魔术是不是老师施了魔法呢?不是的,学完“大气压强”这一节内容后,同学就知道为什么了。 (二)讲授新课:可参考PPT,辅助教学。 1、大气压强的存在 通过4个实验,得出: (1)、大气存在压强:大气对浸在里面的一切物体均具有压强。 ?这种由空气施加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注意:大气压是大气压强的简称,不是大气压力的简称)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与液体相类似,是由于大气受到重力和流动性而产生(3)大气压的方向: ?大气压强的方向与液体压强的方向一样,也是朝向各个方向的。 解释生活中有关大气压强的现象:见PPT 2、大气压的测量 ?著名实验一:马德堡半球实验 观看教学PPT,通过观察马德堡半球实验得知大气压实际存在,并且很大。 ?著名实验二:托里拆利实验 观看教学PPT,使学生了解大气压大小的由来,得出

校园冬季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校园冬季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寒冷,安全事故隐患随之增多。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校园冬季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活动目的: 1、学习校园安全知识,认识安全警示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2、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学习生活安全知识,尤其在校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本领;珍惜生命,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时刻提高警惕,自觉做好防范工作。掌握自救方法,提高自护能力。认识安全的必要性,树立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的责任感。 活动对象:一年级四班全体学生 活动地点:教室 班会准备: 1、写"安全·生命"主题词。 2、确定主持人名单。 3、搜集有关安全方面的资料。 4、复印新闻资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班会 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的安全倍受家人、老师的关注。让我们安全记心中,记住人生美好,步步小心。一年级四班《和谐校园安全伴我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学习安全知识 同学们清晨,当我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学校。我们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作为学生,我们更多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1、日常行为安全:不携带刀具、火种或其它危险品进入校园;不在楼梯、走廊上打闹、挤搡;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挤、不抢行。要做到"轻声慢步靠右行

"。 2、体育课体育运动安全:在体育运动中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听从体育教师的安排和调度,不可私自活动或打闹。老师讲解动作要领时要认真听讲,在做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时要学会自我保护,加强保护意识。在做器械运动时要检查好器械,不随意投掷器材。 3、集体活动安全:班级、年级组织的户外活动、要遵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 4、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若存在分歧、矛盾要及时沟通化解,不要大打出手。若发现对方寻衅滋事应及时向有关老师反映情况,寻求学校的帮助。 5、安全顺口溜: 上课小腿莫伸长,走廊狭窄不疯狂。 上下楼梯靠右走,危险游戏一扫光。 同学之间有磨擦,宽容谦让是良方。 播放相关的安全知识内容影片。 三、安全知识问答 1、像这种情况,我们班发生过吗? A.用铅笔或其它尖锐的东西互相打闹。 B.在教室里互相追赶。 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学生回答) 2、在我们学校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注意安全,找一找哪个地方需要注意安全?(同学自由发言) 师小结:同学们找的这些安全隐患非常好,是学校的问题下课后老师会及时向学校领导反映,自己的问题可要及时改正,防患于未然。 3、安全知识问答。答对就得一颗星。 选择题: (1)同学之间发生小摩擦时,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原谅同学或报告老师,让老师处理。 B、记恨在心,事后叫人一起教训对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教案

《9.3 大气压强》教案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二)教学重点 大气压强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学习了压强,固体能产生压强,液体能产生压强,那么气体能不能产生压强呢? 1.实验。我们居住的地球周周被空气层包围,空气层的厚度有几千千米。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我们通过实验来观察大气层里的空气所产生的压强。这是一个茶杯,装满水,杯子里还有空气吗?用一个硬纸片盖住杯口,轻轻的把茶杯倒过来,大家看,硬纸片为什么不落下去?(配合板图)小纸片一定受到了来自大气层中的空气对它的压强。 2.实验。这是一个中医针灸科用的小瓷罐。这是一个煮熟的去皮鸡蛋。把鸡蛋放在罐口,将将落不下去。现在把一块棉花用水粘在罐的内壁用火柴将棉花点燃后立即把鸡蛋放在罐口,注意观警有什么现象?(配合板图)鸡蛋进入罐内。鸡蛋一定受到很大的压强才被压进去。这个压强是大气中的空气的压强。 二、大气压强 以上的几个实验说明了大气层中存在着压强。再做一个着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的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1.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是两个金属半球,合拢后很容易拉开。现在把阀门打开,把两半球内的空气抽出去一部分(抽气),再将阀门关闭,现在请两位大力士来拉拉看(学生操作)这个实验就是着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它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在公元1654年的最初实验时,用十六匹马才把半球拉开。我们这个实验由于半球小,真空度不高,拉开它不必用十六匹马,但是已经足以证明了大气中存在着压强。 2.大气层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地球周周的万物无不在大气层之中,它们都受到大气压强。诸如马德堡半球拉不开,鸡蛋进入罐内,小试管的上升,小纸片的不落都是大气压强的作用。 三、大气压强的大小 1.实验。试管内装满水,用食指堵住开口,倒立在水银槽内(配合板图),水不流出。请大家考虑水为什么不流出?(提问,学生回答)水不流出是因为大气压强的缘故。但是试管内的水也产生压强,水不流出不仅是由于存在大气压强,而且大气压强大于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那么大气压强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早在着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之前就由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解决了。 2.托里拆利实验。取一根大约一米长、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玻璃管,灌满水银。(边讲边做)管内没有空气。用食指堵在开口,倒立在水银槽内,注意观察现象。我们先看到管内水银下降,继而又静止

冬季防火安全教育教案

冬季防火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内容:冬季用电防火安全 对学生进行用电、防火、燃气安全等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学会一些自救的方法,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能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自己。 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有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独立完成了,家长和老师也把你们看成了小大人。下面老师有些问题要问问大家,看看你们有没有为成为一名小大人做好准备。 1、学生说说家里有哪些电器?(引起学生兴趣,因他们较熟识。) 2、用电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安全? 3、不当的使用会导致什么后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教育:现代家庭,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中的电器也越来越多,给我们学习、生活带来了好多方便及乐趣。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掌握一定的用电知识,不注意用电安全,就会很危险。所以,我们不要出于好奇,自行拆卸、维修电器,不要私自拉或乱接电线和随意拆装电器。使用和操作电器要注意不能湿水,一旦电器出现故障,应立即截断电源。 1、家里的插座、插头不能乱动。 2、全家外出时要切断家里的总电源。

3、不私自拆卸、维修电器。 4、使用和操作电器要注意不能有湿水。 5、一旦出现电器故障,立即截断电源。 过渡:生活中,有哪些环境中,用到火? 1、出现过的一些火灾是怎样引起的?(不小心留下了火种) 那么我们怎样在生活中不留下火种呢? (1)、小心不要留下火种。 (友情提醒:家中客人来去较多,督促吸烟的客人掐灭烟头,小心留下火种。同时在生活中做到不玩火,小小的一颗火心都有可能引起火灾。特别提醒在寝室中不能带易燃易爆的物品。如:打火机、摩丝等。) (2)、根据国家规定燃放烟花爆竹。 (友情提示:到正规商店购买烟花爆竹;在指定的场所燃放烟火爆竹;学生不能单独燃放;必须在大人的陪同下,由家长燃放;燃放时须远离火源,注意保护好自身安全。) 2、提出问题讨论:如果你遇到发生火灾或看到邻居有火灾怎么做?(学生各自发表意见,说做法,对正确的肯定。) 3、小结:万一发生意外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应做到:要说出 哪里着火了,火势怎样,是如何着火的,还要说出自己的姓名和地址。如果你置身于火场,必须沉着、冷静。绝对

(八年级物理教案)大气压强学案2

大气压强学案2 八年级物理教案 1、知道大气有压强; 2、知道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教学重点 1、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2、知道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2、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 教学后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1. 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底层,其中,有许多看似意外却是真实的现象或故事在发生着:患有关节炎的人会在阴雨天(气压明显变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处的人知道水加热到80C左右就沸腾了…… 实验演示: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请同学们猜测瓶子倒过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2. 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 演示: (1)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 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2)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

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3)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这是什么原因?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原因。 (2)教师小结:大气有压强即大气压。 那么,你还能列举哪些现象或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师生共同举例说明。 问:大气压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说明。如在覆杯实验”中将纸片朝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发现纸片不掉下来,从而得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说明:由实验设疑,引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四个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互相讨论来认识大气压的存在和特点,并尽可能解决活动中碰到的问题] 3. 怎样测量大气压? 教师演示作铺垫,学生观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是否充满?接着换用量筒和细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 (2)学生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水总是充满的?怎样做才能 使水不充满呢?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教案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1.初中生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兴趣;而物理教学又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几乎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实际教学中,在注重知识逻辑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心理特点,把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与掌握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 2.在教学中,按照“体验→思考→分析→探究→应用”的思路逐一展开,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讨论大气压的特点,应用大气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探究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3.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道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所以,能动手做的实验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给学生亲近感和真实感,多媒体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大气有压强;

·知道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探究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用具】 矿泉水瓶1个,玻璃杯1个,玻璃管1根,烧杯1个,水槽1个,量筒1只,吸盘1个,乒乓球1只,硬纸片1块,水适量,弹簧测力计1只,注射器1只,细尼龙线若干,刻度尺1把;多媒体。 【教学重点】 1.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2.知道大气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2.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学与指导,实验与讨论相结合的综合启发式。 【教学流程】 1.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投影并解说)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底层,其中,有许多看似意外却是真实的现象或故事在发生着:患有关节炎的人会在阴雨天(气压明显变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处的人知道水加热到80℃左右就沸腾了…… 实验演示: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请同学们猜测瓶子倒过来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说明: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2.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选择题 1.关于下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 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2011·广州调研)读下图,回答2~3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等温线b的数值大于a B.图示区域为海洋 C.图示区域为陆地 D.不能判断图示区域是海洋还是陆地 3.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亚欧大陆东部盛行东南季风 B.冰岛受到低压中心控制 C.密西西比河正处于丰水期 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据此完成4~6题。

4.1月,图中A地盛行()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5.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6.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A.A地高温多雨 B.B地寒冷干燥 C.C地形成高压中心 D.正值1月份左右 7.(2010·广东高考)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下图),可知()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8~10题。

8.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形成“终年温和多雨”气候特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①②③④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2010·浙江高考)下图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完成11~12题。 11.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A.风带南移 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 C.信风强盛 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 12.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影响喀布尔冬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地势 C.洋流 D.人类活动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1:季风气候亚洲最为显著,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既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也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影响,研究这些问题时不应只局限在亚洲,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也有类似的地方,只不过不如亚洲典型。 材料2:澳大利亚大陆1月、7月等压线分布图。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导学案)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二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大气活动中心,并理解其成因; 2. 理解季风环流成因,知道东亚和南亚是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地区,并识记其冬、夏季风向。 【复习预新】 1.热力环流:城市风(在图中,标明温度、气压以及环流方向) 2在图中,标明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及假设条件,并注意其所在纬度。 【教学过程】 【导入问题】: 观察图片思考:炎炎夏日的午后,你更愿意做哪种选择?并说明原因 【学生探究活动一】: 类比思考:海陆之间在冬夏季会出现什么现象?(从气温和气压角度分析) 读课本P36页“大陆空气柱”,完成下表: 观察:此时的气压与原本的气压带是否一致?如果以这两个气压柱位中心绘制出几条闭合的等压线,气压带还成带状分布吗?说明了什么对气压带的分布有影响? 【学生活动二】 阅读教材P37页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以北半球为例,从气温和气压角度分别找出海洋和陆地的高低压中心并观察其所处气压带)完成下表: 想:是什么原因使北半球冬、夏季气压带被切断,分裂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南半球的气压带有没有被切断?为什么?气压中心分布有何特点? 分布特点及成因: 根本原因: 北半球——呈 分布 原因 面积大,海陆 分布, 海陆热力差异 南半球——呈 分布 原因 面积占优势,海陆热力差异 【学生活动三】 季风环流:读图1、想—形成原因 2、比—风向有何不同 3、论—根据源地,比较冷暖干湿(完成表格) 性质 风向 源地 性质 风向 源地 亚洲印度半岛和我国西南等地区 南亚季风 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等地 东亚季风 分布地区 夏季风 冬季风 成因 项目

八年级物理下册 9.3 大气压强教案2

9.3 大气压强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二)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我们学习了压强。固体能产生压强,液体能产生压强,那么气体能不能产生压强呢?请大家看书第121页(两分钟) 1.实验。我们居住的地球周周被空气层包围,空气层的厚度有几千千米。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我们通过实验来观察大气层里的空气所产生的压强。这是一个茶杯,装满水,杯子里还有空气吗?用一个硬纸片盖住杯口,轻轻的把茶杯倒过来,大家看,硬纸片为什么不落下去?(配合板图)小纸片一定受到了来自大气层中的空气对它的压强。 2.实验。这是一个中医针灸科用的小瓷罐。这是一个煮熟的去皮鸡蛋。把鸡蛋放在罐口,将将落不下去。现在把一块棉花用水粘在罐的内壁用火柴将棉花点燃后立即把鸡蛋放在罐口,注意观警有什么现象?(配合板图)鸡蛋进入罐内。鸡蛋一定受到很大的压强才被压进去。这个压强是大气中的空气的压强。 3.实验。一个大试管,管内装水。把这个小试管放在大试管的水中,小试管内没有水。用食指托住小试管,将大试管倒过来,注意观察小试管如何?小试管上升。(配合板图)。此实验说明大气层中存在着压强。 二、大气压强 以上的几个实验说明了大气层中存在着压强。再做一个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的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1.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是两个金属半球,合拢后很容易拉开。现在把阀门打开,把两半球内的空气抽出去一部分(抽气),再将阀门关闭,现在请两位大力士来拉拉看(学生操作)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它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在公元1654年的最初实验时,用十六匹马才把半球拉开。我们这个实验由于半球小,真空度不高,拉开它不必用十六匹马,但是已经足以证明了大气中存在着压强。 2.大气层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地球周周的万物无不在大气层之中,它们都受到大气压强。诸如马德堡半球拉不开,鸡蛋进入罐内,小试管的上升,小纸片的不落都是大气压强的作用。

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案 湖北省襄樊市建昌子校张利民 【教材简析】: “大气压强”是初中物理(人教版)第一册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它主要讲述有关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既是前一章液体压强知识的延续拓展,又是后一章中学习流体压强和高中学习气体性质的基础,本章的其余三节内容都是以“大气压强”作为中心内容展开深化的。在教材中,这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难点是用水银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出大气压值的原因。 大气压强虽然很大,身体却感觉不出来,但是人们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现象又都与大气压强有关。教学中可设法让学生亲自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再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大气压,同时尝试着解释常见的大气压现象。这样能利于学生对大气压的理解,还能深刻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知识有用,学习是快乐的。初三下学期,能保护延续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也是很重要的。 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很难理解,而水银有毒,最好不演示,如果只靠画图讲解,枯燥乏味学生根本听不懂,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既能看到实验的全过程,增加了可信度,又直观、形象,易于接受,且能调动学生兴趣,可利用“暂停”键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步骤,同时把难点知识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分步提问,层层引导,个个击破,从而突破难点。 本节课可主要采用“导、辅、训”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物理学习,对这门学科有了简单的了解,物理观察、实验、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也亲身体验到了物理知识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对物理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希望教师能满足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渴求,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锻炼及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更希望品尝到成功学习的快乐。教学中应注意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同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勇气,教会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探究式学习的主角。

人教版初中物理《大气压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 3 节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创设一个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展现自我、施展创造才能、实施探究的空间。气体压强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和液体压强相比,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虽然没有复杂的计算,但学生在理解气体的压强知识时仍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本节课以证明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测量大气压的大小和大气压的应用三个板块为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中加深对气体压强的理解和掌握。 1 、本节设计的主要思想:重视实验探索,发挥“主体教学”的作用,让学生能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过程中,力争做到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让他们在实际的学习体验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性建构。例如要求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客观存在,设计估测大气压的数值等。通过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在积极的探索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 、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探究欲望。例如本节课中就利用实验的趣味创设情景来点燃学生的思维火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并通过游戏迅速制造活泼轻松的课堂气氛,

再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通过演示实验和录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媒体组合辅助教学法,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营造了直观、形象、的情景,学生感受到了物理对科技的促进和科技进步对社会文明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开拓创新的精神。 4、立足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本节内容与生活现象密切相关,贴近学生生活。课堂开始用实验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探究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感受物理就在身边。再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身边的现象,服务于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知道大气压强测定的方法、实验的原理、实验过程和结论。 (4)能利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的一些简单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2)通过实验探究测定大气压强,使学生感受到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3)体会物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索、猜想、实验验证。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Word版

题目:2.2气压带和风带(第2课时) 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边几节的基础上继续的深化,应在学生理解前边一节的基础上引入本节内容,层层深入。本节 也是进一步学习大气知识的基础知识。学生对于本节内容 较难快速接受,因此要有耐心,结合练习题使学生深化对 气压带风带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 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法。 教学用具: 图表、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假设地表均匀的情况下,学习了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其随季节的移动规律,然而真实的地表并不是均匀的,不仅有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区别,还有地形地貌的差异,所以事实上的气压带风带在地表的分布是比较复杂的。请同学们看书上36页活动题,这是简化了的世界地图,冬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随堂强化 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洋与陆地上气压中心会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季我国大陆上常受高气压控制 B.冬季我国大陆常受低气压的控制 C.夏季我国大陆受低压控制,晴热少雨 D.夏季我国大陆常受高气压的控制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2~3题。 2.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 3.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丙气压带影响,撒哈拉沙漠炎热少雨 B.受甲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C.受乙风带影响,西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 D.受丙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新西兰形成地中海气候 读下图,图中圆柱为气压柱。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a、b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图表示冬季、高气压 B.b图表示冬季、低气压 C.a图表示夏季、低气压 D.b图表示夏季、高气压 5.a图中气压柱切断的气压带是() A.极地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 6.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________月。图中A处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_,该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处盛行____________季风,C处盛行________________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下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下图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B.西北风 C.东南风D.西南风 2.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D.温和湿润 下图是世界某著名山脉一侧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该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1月温和多雨,7月炎热干燥 B.1月炎热少雨,7月温和湿润 C.7月温和多雨,1月凉爽少雨

第3节大气压强优秀公开课教案

2016年春季学期公开课教案 第3节大气压强公开课教案 陆孔森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的存在。 (2).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测量原理,掌握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2.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大气压强的存在 难点:大气压的测量 3.教学过程: 演示实验1:取一个饮料瓶,向里面倒一些热水,然后把热水全部倒出去,迅速把瓶盖拧紧。让学生观察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活动2【导入】导入新课 进一步让学生思考:是谁把饮料瓶压瘪的呢? 演示实验2:取一个装满水的饮料瓶,把瓶盖拧紧,然后在饮料瓶的侧壁上扎一个小孔。 活动3【导入】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瓶子里面的水会怎么样?指出上述发生的不可思议的现象,都与大气压强有关。 活动4【讲授】新课教学

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1.液体压强是怎样产生的?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思考:大气是否受重力?大气是否具有流动性?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是否也有压强? 指出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具有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与液体压强一样,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活动5【活动】小实验 “被吸住”的乒乓球: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过来后,松开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把瓶子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活动6【活动】课件展示 多媒体课件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感受大气压之大,简单分析其中的道理:向外抽气的目的是使球内部气体压强减小,球外面的大气压把两个半球紧紧压在一起,很难分开。让球内部进气,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把半球分开。这有力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活动7【讲授】大气压的测量 演示:将装满水的试管倒置放入水中,学生观察水是否会流出,解释原因? 提出问题:大气压能支撑起多高的水柱呢?是不是无限高呢? 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投影托里拆利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思考:开始时,水银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活动8【活动】引导学生讨论 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是否有关? 如果玻璃管上端敲破一个洞,管内的水银将会向上喷出还是向下落回水银槽? 活动9【活动】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活动10【作业】课后作业 1.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大气压强的教案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巴彦港镇中学 赵雪莹

大气压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掌握大气压强的值;(3)能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产和生活的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并归纳、推理实验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具体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试验过程,是学生的思维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并提高学生不断认识客观自然世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逐步养成学生观察生活,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重点是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2、难点:大气压强知识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类比的方法,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逐步设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肯定成绩,

使其具有成就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特点? 二、新课引入 (一)、大气压强及产生的原因: 1.教师:我们的地球被几百千米厚的空气层所包围,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做“大气层”,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层。空气,也像液体那样能够流动,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教师:大气为什么会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呢? 引导学生通过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相对比分析出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大气受重力的作用, 重力把大气束缚在地球周围,使得大气层内各处的空气相互挤压,而且空气也像液体那样能够流动,从而产生了大气压强,并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强又称作“大气压”。)(二).大气压强的存在 1.演示实验:由实验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大气压强的存在》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教案 课题:大气压强的存在 学校:仓房镇初中 教师:高雷 年级:八年级

《大气压强的存在》教案 仓房镇初中高雷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实验及生活中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能利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的一些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 (2)体会物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索、猜想、实验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实验在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体验和分享探究的成功喜悦,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3)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物理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教学难点: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教学资源 教师工具:多媒体课件,矿泉水瓶,水,玻璃杯、带活塞玻璃瓶。学生工具(学生4人1组):各种装水的容器、牛奶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做演示实验 实验一:在矿泉水瓶周围不同深度,不同方向扎有小孔,装入水后,观察实验现象,并让学生们思考此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实验二: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盖上瓶盖,拧紧后提醒学生们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并思考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活动设计说明:通过演示实验一引导学生回顾液体压强的特点。通过实验二拧紧瓶盖后,喷水现象停止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发小组内的激烈讨论和大胆的猜想,为本节课的课题顺利引入作以铺垫。 二、学生探究新课教学 1.实验探究,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1 取一个塑料瓶装满水,用纸片盖上倒置。在实验1中当水不流出来时,再用针在塑料瓶上孔,会看到纸片脱落,水从瓶口流出。 ①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思考:纸片为什么先没有脱落,瓶上扎孔后却脱落? ②师引导分析.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我们人类就生活在大气的海洋中,地球周围的大气层可达上空几千千米。这厚厚的大气层也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和液体一样大气对浸没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的在于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要给知识注入生命,把学生领到美好的学科殿堂去遨游。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创设一个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展现自我、施展创造才能、实施探究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成为物理新课改下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手段。我认为在物理的课堂教学应重视以下三个环节: 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情景,它是“引线”,旨在点燃学生的思维火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结合教材,可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如实验、史料、故事等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本节课中就利用实验的趣味创设情景来作“引线”,教学效果较好。 2.渗透方法。注重科学探究物理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较为薄弱,这需要我们作老师适时的引导。例如在讲到“大气压强的测定”这一环节时,小组讨论交流为实验设计开启了思维,教师在学生的交流的基础上稍加引导分析:什么时候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能和大气压力相等,要获得大气压强的大小我们还需要知道哪些量等等,这样适当的点拨不仅为学生的设计带来思路,也为他们的思考问题提供了方法。 3.注重应用。这一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升华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新旧知识的整合,知识与方法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让学生感受们到知识的价值和奥妙,对激发其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本节课的知识整合中,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测量大气压强有哪些方法?原理分别是什么?两实验中都用到了哪种科学方法?等等这些问题旨在帮助学生自己来总结两实验的异同点,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巩固本节课的知识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学设计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是在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上,将理想状态,不考虑地表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分布等形成的大气环流进一步复杂化,当考虑海陆分布的影响后,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会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尤其是北半球,这种影响体现的特别突出。“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以案例的形式,说明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 重难点分析: ●重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及其影响;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课标分析: ●知识和技能: (1)理解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造成的气压中心变化及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2)了解我国受不同的气压中心控制下形成的不同气候; (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成因; (4)了解这些气候的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绘制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图示分析,让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3)通过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发展,学习困难较大。热力环流、风的受力或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而降水气温的柱状曲线图,全球气候类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全球海陆分布虽然是学生已学内容,但是遗忘的比较多了,应该给学生适当补充。通过前几节课逻辑推导能力的培养和紧密联系实际的分析过程,学生对学习地理的方法有了新认识和新的心理准备。 教学方法:(1)地图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对课本上四幅地图的判读、分析来实现,因为涉及到全球海陆分布的基础知识,而学生在这一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故确定地图法为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 (2)此外还可用到引导启发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学习方法: (1)问题解决法:根据教师设置的情境,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发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考、分析、探索、解决问题,达到启发创新思维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2)讨论探究法:课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讨论、探究,达到学习成果共同分享、在快乐中得到提高的目的。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及方法 复习“三 圈环流”和气压带风的形成导入展示“三圈环流”于气压带风带形 成过程图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回顾

冬夏季气压中心

高一地理必修1导学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学习目标定位】 提出疑问)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即海洋与陆地的比热容差异。海洋的比热容比陆地____,所以海洋增温与降温的速度都比陆 地____。 2、气压分布: 北半球冬季(1月):海洋降温____,陆地降温____→海洋气温较____,陆地气温较____→ 海洋气流_______,陆地气流______→海洋形成_______中心,陆地形成______中心。 北半球夏季(7月):海洋增温____,陆地增温____→海洋气温较____,陆地气温较____→ 海洋气流_______ ,陆地气流______→海洋形成_______中心,陆地形成______中心。 3、影响中国的气压: 冬季_______高压和夏季西太平洋_______对我国冬夏天气影响很大。 4、东亚季风: 成因:______________差异 风向:冬季盛行_______风;夏季盛行_______风。 性质:冬季风:_______;夏季风_______。 5、南亚季风: 成因: 风向:冬季盛行_______风;夏季盛行_______风。 性质:冬季风:_______;夏季风_______。 【我的疑惑】通过自主预习,你还存在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 冬季风: 夏季风:

【核心要点探究】(探究策略:合作有序、积极参与使自己的价值在互动交流中体现出来) 探究一: 1、小组讨论总结,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绘制在下面图上。 2、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海陆分布有什么差异?它的气压带分布有何特征? 探究二: 1、绘图,Ⅰ在图中写出各大洲大洋名称。 Ⅱ在图中标出陆地和海洋的气压中心名称。 Ⅲ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季风风向。 2、只要是沿海地区就存在季风现象吗?为什么东亚地区季风最典型? 【随堂演练巩固】(独立思考、学以致用、提升能力)优化探究36页典型例题1. 【知识自我梳理】(自己动手绘写出本节课的主干知识联系树枝图——建构知识体系、达到事半功倍) 【学习自我评价】本节课学习我努力和我掌握的( )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冬季(1月) 夏季(7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