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翻译活动

  • 格式:txt
  • 大小:4.49 KB
  • 文档页数:3

五、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翻译活动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翻译事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起到十年动乱之前,第二个阶段为十年动乱之后。
这一阶段,我国翻译研究有着如下特色:
第一,对翻译的原则、标准和方法等基本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
第二,新时期翻译研究注意从新角度出发,与新学科相结合,吸取其他相关学科的新成果,比如王佐良就曾把文体学研究和翻译研究结合起来;《传神说》出现。
第三,新时期的翻译研究对各种具体的、专门的、以前被忽视的翻译工作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比如科技翻译、机器翻译、翻译教学、口译和同声传译等方面;
第四,这一时期更加注意介绍和引进国外翻译研究的各种成果,也更重视对我国历代翻译经验的总结;
第五,我国译学界正式提出建立翻译学,
第一,对翻译的原则、标准和方法等基本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郭沫若:主张以严复的“信达雅” 作为翻译的标准。
“三条件不仅缺一不可,而且是在信达之外,愈雅愈好”,“雅不是高深或讲修饰,而是文学价值或艺术价值比较高”(1955年)
一元标准论:信()
二元标准论:忠实和通顺
三元标准论:正确、通顺、易懂;信、达、得体;准确、简明、通顺;信、达、切。
刘重德(1914-2008 ):河南滑县人,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师从梁实秋、朱光潜等名家是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湖南省翻译协会会长、湖南师大外国语学院教授,是我国翻译界、外语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有不少译作及翻译论著
《试论翻译的原则》:
(一)翻译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二)提出“信、达、切”三字翻译标准。即(1) 信——保全原文意义;(2) 达——译文通顺易懂;(3) 切——切合原文风格。
信:to be faithful to the content of the original.
达;to be as expressive as the original.
切:to be as close to the original style as possible.
第二,新时期翻译研究注意从新角度出发,与新学科相结合
翻译的文艺学派:
郭沫若:“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有时候翻译比创作还要困难。创作要有生活体验,翻译却要体验别人所体验的生活。”(1954年)
茅盾:“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卞之琳、余光中、曹靖华等都认为文学翻译在某种意义上是文艺的再创造。
许渊冲(1921- ):笔名:x.y.z,江西南昌人。自1951年起,历任北京、张家口、洛阳等地外国语学院英文法文教授,1983年起任北京大学

国际文化教授,载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文学作品50本,有很多翻译理论专著、译著等。1999年曾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创造性地总结出“美化之艺术”五字经,即“三美”、“三化”和“三之”翻译理论
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
“三美”指的是“意美、音美、形美”;
“三化”指的是“等化、浅化、深化”;
“三之”翻译指的是“知之、好之、乐之”。
“三美”是文学翻译的本体论,“三化”是方法论,“三之”是目的论,“艺术”是认识论,总起来说,就是“美化之艺术”。
两种文字在翻译时存在三种态势,即优势,均势,劣势。译者要化劣势为优势,充分发挥优势。
优势竞赛论
人类文化就在不断的竞赛中不断前进
翻译的美学流派
傅雷(1908-1966):字恕安,上海南汇人。从二十年代起,他就开始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数十年的奋发不辍和比较全面的、良好的艺术 修养,使他的译作达到近乎炉火纯青的境界,在中国当代翻译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从效果而论,翻译应当象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傅雷的“神似说”主要包括三点:
(1)理解和领悟原作,透彻了解原作的精神和全部细节;
(2)把所了解的和体会到的意思在译入语中忠实而生动地表达出来;
(3)既要传达原作的内容,又要做到与原文气息贯通,保持原作的风格。
钱钟书:字默存,出身于1910年,江苏无锡人。当代中国的大学者,名震国际的大智者。
《林纾的翻译》:化境说。
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化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彻底和全部的“化”是不可实现的理想……
第五,我国译学界正式提出建立翻译学
黄龙(1925- )安徽潜山人。金陵大学研究生毕业。黄龙通晓英、日、德、法、俄、拉丁多种语言,翻译过不少作品,1988年出版了《翻译学》,是大陆第一部标明“翻译学”的专著,是他在翻译理论与实践方面几十年心血的结晶。
谭载喜(1953- ):湖南省涟源市人。留学硕士、博士,深圳大学教授、香港城市大学教授。英语学科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现为中国译协翻译教学与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委会委员、深圳外语学会副会长。出版著作12部,论文数十篇,共三百万字。代表作品有《奈达论翻译》、《西方翻译简史》,《幸运的吉姆》、《新编奈达论翻译》、《翻译学》及其论文《必须建立翻译学》、《从篇章学看翻译与语义对比》、《论比较译学》、《中

国翻译与西方翻译》等。
许钧(1954- ):笔名文沛。浙江衢州人。1975年毕业于解放军南京外语学院法语专业。现为南京大学法国语言文学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法国翻译家协会名誉会员,南京青年翻译家协会会长,江苏省比较文学研究会理事等。出版著作15部,400余万字。

黄振定: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博士。认为翻译活动是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翻译理论也是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代表著作是《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