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名词解释简答模拟试题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名词解释简答模拟试题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名词解释简答模拟试题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名词解释简答模拟试题

一、简答题(5*13=65):

1.MCS-51系列单片机的基本型芯片分别为哪几种?它们的差别是什么?

答:三种,主要差别在于片内是否带有程序存储器。8031片内不带有程序存储器,8051片内带有4K ROM,8751片内带有4K EOROM 程序存储器。

2.MCS-51单片机的片内都集成了哪些功能部件?

答:CPU、数据存储器(RAM)、定时计数器、串行口、中断系统、特殊功能寄存器(SFR)、4个并行I/O口(P0~P3)、有的型号还有程序存储器(ROM)。

3. 说明MCS-51单片机的引脚的作用, 该引脚接高电平和接低电平时各有何种功能?

答:接高电平时单片机访问内部程序存储器,当PC值超过

(0FFFH)时,将自动转向执行外部程序存储器,接低电平时直接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

4.MCS-51的时钟振荡周期和机器周期之间有何关系?

答:1个机器周期等于12个时钟振荡周期

5. 内部RAM中,哪些单元可作为工作寄存器区,哪些单元可以进行位寻址?写出它们的字节地址。

答:字节地址为00H-1FH的单元可以作为工作寄存器区;字节地址为20H-2FH的单元可以进行位寻址;

6.MCS-51共有哪几种寻址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共有7种寻址方式,分别是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立即寻址、基址加变址、位寻址、相对寻址。

7.访问SFR,可使用哪些寻址方式?

答:直接寻址方式是访问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唯一寻址方式。8.下列程序段的功能是什么?

PUSH Acc

PUSH B

POP Acc

POP B

答:A和B内容互换

9.写出完成如下要求的指令,但是不能改变未涉及位的内容。(A)把ACC.3,ACC.4,ACC.5和ACC.6清“0”。

(B)把累加器A的中间4位清“0”。

(C)使ACC.2和ACC.3置“1”。

答:(A)ANL A,#87H;(B)ANL A,#C3H;(C)ORL A,#0CH。

10. 若SP=60H,标号LABEL所在的地址为3456H。LCALL指令的地址为2000H,执行如下指令:2000H LCALL LABEL后,堆栈指针

SP和堆栈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PC的值等于什么?如果将指令LCALL直接换成ACALL是否可以?如果换成ACALL指令,可调用的地址范围是什么?

答:这时SP的内容为62H,03H压入到61H中,20H压入到62H 中;PC的值为3456H;不可以将指令LCALL直接换成ACALL,因为他们的3456H与2003H的高5位不同,如果换成ACALL指令,可调用的地址范围是2000H-27FFH。

11.如果采用的晶振的频率为3MHz,定时器/计数器工作在方式0、1、2下,其最大的定时时间各为多少?

答:方式0下,其最大的定时时间为32.768ms;方式1下,其最大的定时时间为262.144ms;方式2下,其最大的定时时间为

1.024ms;

12.假定串行口串行发送的字符格式为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奇校验位,1个停止位,请画出传送“55H”的帧格式。

答:从左向右:0,1,0,1,0,1,0,1,0,0,1

13.MCS-51单片机响应外部中断的典型时间是多少?在哪些情况下,CPU将推迟对外部中断请求的响应?

答:响应外部中断的典型时间是3-8个机器周期,当遇到下列三种情况之一时,CPU将推迟对外部中断请求的响应:(1)CPU正在处理同级的或更高优先级的中断;(2)所查询的机器周期不是所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最后一个机器周期;(3)正在执行的指令是RETI或是访问IE或IP的指令。

二、计算题(10分)

试述串行通讯中“波特率”的概念,并以外接晶振fosc=6MHz为例,计算波特率为2400时定时器T1(工作于方式2)的初值,(PCON.7=0)。

答:波特率:串行口每秒钟发送或接收数据的位数TH1=TL1=FAH 三、软件编程(10分)

针对原理图编制程序,要求将L1~L8八个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

答:Org 0000h

Ljmp start

Org 0030h

Start: mov a,#0feH

Mov p1,#0ffh

Loop:Lcall delay

Mov p1,a

RL a

Ljmp loop

Delay: MOV R7,#200

DEL1: MOV R6,#125

DEL2: DJNZ R6,DEL2

DJNZ R7,DEL1

RET

END

四、综合设计(15分)

实现8031外扩ADC0809(单片机外接晶振6MHz),并编制程序实现对8路模拟信号的采样,采样的数据存储到RAM区30H~37H中。

答:

ORG 0000H

MAIN: MOV R1,#30H ;置数据存储区首地址

MOV DPTR,#7FF8H ;指向ADC0809的0通道

MOV R7,#08H ;置通道数

LOOP: MOVX @DPTR,A ;启动转换

ACALL DELAY_130us ;等待130us

MOVX A,@DPTR ;读取转换结果

MOV @R1,A ;保存转换结果

INC DPTR ;指向下一个转换通道

INC R1 ;指向下一个存储空间

DJNZ R7,LOOP ;判断8个通道采样是否完成?END

、填空题(45分)

1.除了单片机这一名称之外,单片机还可称为_微控制器和嵌入式控制器_。

2.单片机与普通计算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将____、____、和____三部分集成于一块芯片上。

答:CPU、存储器、I/O 3. MCS-51单片机提供的资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CPU、数据存储器(RAM)、定时计数器、串行口、中断系统、特殊功能寄存器(SFR)、4个并行I/O口(P0~P3)、有的型号

还有程序存储器(ROM)。4.MCS-51单片机具有____个中断源,分为____个优先级,其中断源为____、____、____、____、____。外部中断的触发方式又可分为____和____两种。

答:5、二、外部中断0、定时计数器T0、外部中断1、定时计数

器T1、串行口中断。电平触发、边沿触发5. 在8031片内RAM区中,地址从____到____是____组工作寄存器区;从____到____是位寻址区,共有____个可寻址的位;特殊功能寄存器(SFR)离散地分布于____到____的地址中,有____个可寻址的位。

答:00H、1FH、四、20H、2FH、128、80H、FFH、83

6.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的寻址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

答: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立即寻址

7.MCS-51按其功能通常把系统总线分为____总线、____总线、____总线。

答:地址、数据、控制

8.8031具有____个____位的定时器/计数器,具有____种工作方式。

答:2、16、4

9.8031复位时,需在RST管脚加____个时钟周期以上的高电平。复位后,程序计数器PC值为____、栈指针SP值为____,ALE管脚上出现频率为____倍时钟频率的脉冲信号。

答:24、0000H、07H、1/6

二、简答题(4*5=20分)

1.MCS-51指令按功能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分为5类,分别是数据传送类、算术操作类、逻辑运算类、

控制转移类、位操作类

2.定时器/计数器用作定时器时,其计数脉冲由谁提供?定时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计数脉冲由MCS51提供,每个机器周期定时器加一;定时时

间与外接晶振,定时器初值有关。

3.定时器/计数器作计数器模式使用时,对外界计数频率有何限制?

答:外加信号的频率为系统时钟频率的1/24,且高低电平的持续

时间不小于一个机器周期。

4.中断服务子程序返回指令RETI和普通子程序返回指令RET有什么区别?

答:指令RETI与指令RET的差别是:RETI指令执行完毕,把响应中断时所置“1”的优先级状态触发器清“0”,而RET指令

则没有这个动作,其它过程的都是相同的。

三、计算题(10分)

试述串行通讯中“波特率”的概念,并以外接晶振fosc=6MHz为例,计算波特率为1200时定时器T1(工作于方式2)的初值,(PCON.7=0)。

答:波特率:串行口每秒钟发送或接收数据的位数TH1=TL1=F4H

四、软件编程(10分)

编写程序将片外RAM中5000H~50FFH单元全部清零。

答:Org 0000H

MOV DPTR,#5000H;设置数据块指针的初值

MOV R7,#00H ;设置块长度计数器初值

CLR A

LOOP:MOVX @DPTR,A ;把某一单元清零

INC DPTR ;地址指针加1

DJNZ R7,LOOP ;数据块长度减1,若不为0则继续清零

HERE:SJMP HERE ;执行完毕,原地踏步

END

五、综合设计(15分)

采用译码器法扩展2片8KB EPROM,2片8KB RAM,并写出各芯片

的地址范围。EPROM选用2764,RAM选用6264。共扩展4片芯片。

译码器采用74LS139。

答:

地址范围:

一、填空题(15分)

1. 在MCS-51单片机中,如果采用6MHz晶振,一个机器周期为____。答:2微秒

2. 内部RAM中,位地址为30H的位,该位所在字节的字节地址为

____。

答:26H

3.若A中的内容为63H,那么,P标志位的值为____。

答:0

4. 8031 单片机复位后,R4所对应的存储单元的地址为____,因

上电时PSW=____。这时当前的工作寄存器区是____组工作寄存器区。

答:04H,00H,0 5.使用8031单片机时,需将引脚接____电平,因为其片内无____

存储器。

答:低;程序

6.通过堆栈操作实现子程序调用,首先就要把____的内容入栈,以进行断点保护。调用返回时,再进行出栈保护,把保护的断点送回到____。

答:PC;PC

7.MCS-51单片机程序存储器的寻址范围是由程序计数器PC的位数所决定的,因为MCS-51的PC是16位的,因此其寻址的范围为____K字节。

答:64K

8.如果手中仅有一台示波器,可通过观察____引脚的状态,来大致判断MCS-51单片机正在工作?

答:ALE

9.在基址加变址寻址方式中,以____作变址寄存器,以____或____作基址寄存器。

答:A,DPTR或PC

二、判断题(15分)

1.判断以下指令的正误:

(1)MOV 28H,@R2;(2)DEC DPTR;(3)INC DPTR;

(4)CLR R0;(5)CPL R5;(6)MOV R0,R1;

(7)PHSH DPTR;(8)MOV F0,C;(9)MOV F0,Acc.3;(10)MOVX A,@R1;(11)MOV C,30H;(12)RLC R0

答:(1)×;(2)×;(3)√;(4)×;(5)×;(6)×;(7)×;(8)√;(9)×;(10)√;(11)√;(12)×。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立即寻址方式是被操作的数据本身在指令中,而不是它的地址在指令中。

(B)指令周期是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

(C)指令中直接给出的操作数称为直接寻址。

答:(A)√;(B)√;(C)×。

三、名词解释(7*5=35分)

1.单片机:

答:将组成微型计算机的各功能部件: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AM、ROM、EPROM)、定时/计数器、串行口、I/O接口电路及等集成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中从而构成完整的微型计算机。故称作单晶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

2.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答:用于对片内各功能模块进行管理、控制、监视。实际上是一些控制寄存器和状态寄存器。

3.寻址方式:

答:就是在指令中说明操作数所在地址的办法。

4.伪指令:

答:伪指令不属于MCS51指令系统中的指令,它是程序员发给汇编程序的命令,也称为汇编程序控制命令。

5.全双工串行通讯:

答:指双机之间串行接收、发送数据可以同时进行。

6.中断:

答: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外界的原因,必须尽快终止当前的程序执行,而去执行相应的处理程序,待处理结束后,再回来继续执行被终止的程序。这个过程叫中断。

7.独立式键盘:

答:各按键相互独立,每一个按键各接一条输入线,通过检测输入线的状态可以很容易的判断该键是否按下。

四、计算题(10分)

试述串行通讯中“波特率”的概念,并以外接晶振fosc=6MHz为例,计算波特率为9600时定时器T1(工作于方式2)的初值,(PCON.7=1)。

答:波特率:串行口每秒钟发送或接收数据的位数TH1=TL1=FDH

五、软件编程(10分)

利用查表指令,求0~9的平方,待求平方的数已存储在A中。

答:

ORG 0000H

LJMP A1

ORG 0080H

A1: NOP

NOP

MOV SP,#60H

MOV DPTR,#tab;由题意知,0~9之内任意一个数已赋值给A。MOVC A, @A+DPTR

A2: SJMP A2

tab:DB 00h,01h,04h,09h,10h,19h,24h,31h,40h,51h

END

六、综合设计(15分)

采用线选法扩展2片8KB的RAM和2片8KB的EPROM,并给出各芯片的地址范围。RAM选6264,EPROM选2764。

答:

地址范围:

IC2和IC4占用地址空间为A000H~BFFFH,(P2.7=1、P2.6=0、P2.5=1)。

IC1和IC3地址范围C000H~DFFFH,(P2.7=1、P2.6=1、P2.5=0)。

模拟试题四:

一、名词解释(5*5=25分)

1.机器周期:

答:机器周期是单片机的基本时间单位,其大小是单片机外接时钟振荡周期的12倍。

2.中断源:

答:又可称之为中断申请源,指能够产生中断申请的事件。3.地址总线:

答:它用来传输单片机所发出的地址信号,以便进行存储单元和I/O端口的选择。地址总线的数目决定着可直接访问的存储单元及I/O端口的数目。

4.数据总线:

答:单片机与存储单元及I/O口之间传输数据信号

5.控制总线:

答:是一组控制信号线,包括单片机发出的也包括从外部存储单元或者I/O端口发送给单片机的。

二、选择题(5*8=40分)

1.8051与8751的区别是:

(A)内部数据存储单元数目的不同

(B)内部数据存储器的类型不同

(C)内部程序存储器的类型不同

(D)内部的寄存器的数目不同

答:C

2.PC的值是:

(A) 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前一条指令的地址

(B) 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地址

(C) 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D) 控制器中指令寄存器的地址

答:C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特殊功能寄存器SCON,与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无关;

(2)特殊功能寄存器TCON,与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无关;

(3)特殊功能寄存器IE,与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无关;

(4)特殊功能寄存器TMOD,与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无关。

答:

(1)特殊功能寄存器SCON,与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无关。(对)(2)特殊功能寄存器TCON,与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无关。(错)(3)特殊功能寄存器IE,与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无关。(对)(4)特殊功能寄存器TMOD,与定时器/计数器的控制无关。(错)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串行口通讯的第9数据位的功能可由用户定义;

(B)发送数据的第9数据位的内容在SCON寄存器的TB8位中预先准备好的;

(C)串行通讯帧发送时,指令把TB8位的状态送入发送SBUF中;(D)串行通讯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送SCON寄存器的RB8中保存;(E)串行口方式1的波特率是可变的,通过定时器/计数器T1的溢出率设定。

药理学名词解释 (2)

药理名词解释 1、离子障(ion trapping):绝大多数药物均为弱酸性或弱碱性电解质,在体液内均不同程度的解离。分 子状态的药物疏水而亲脂,易通过细胞膜;离子状态药物极性高,不易通过脂质层的现象。 2、首过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前必先 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 3、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经任何给药途径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 称~。 4、肝肠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 然后随粪便排泄出去,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 5、肝药酶(非专一性酶):存在于肝细胞滑面内质网上可促进药物转化的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 6、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order emilination kinetics):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 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呈正比,也称线性动力学(linear kinetics)。 TD:大多数药物属于、比率恒定、半衰期=0.69/k。 7、零级消除动力学(zero-order emilination kinetics):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 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也称非线性动力学(nonlinear kinetics)。TD:少数药物属于、半衰期可变。 8、稳态浓度(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Css):等量等间隔连续多次给药,经4~5个半衰期后,血 药浓度稳定在某一水平,称为~,亦称为坪值。TD:消除药量与吸收药量相等、水平波动在有效浓度和中毒浓度之间、坪值波动与每次剂量和给药间隔呈正比、达坪时间与半衰期呈正比、首剂加倍立即达坪。 9、药物消除半衰期(half life,t1/2):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期长短可反映药物消 除速度。 10、清除率(clearance,CL):是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也即是单位时间内有多 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 11、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 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称~。 12、再分布(redistribution):首先分布到血流量大的脑组织发挥作用,随后由于其脂溶性高又向血流 量少的脂肪组织转移,以致病人迅速苏醒,这种现象称为药物在体内的~。 13、绝对生物利用度:以血管外的AUC(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和静脉注射的AUC的比值。 14、相对生物利用度:对同一血管外给药途径的某一种药物制剂的AUC与相同的标准制剂的AUC的比值。 15、效能(efficacy)或最大效应(maximal effect,Emax):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 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其效应不再增加,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16、效价强度(potency);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效价强度越大。 17、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即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 18、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包 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反映、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 19、戒断症状withdrawal/abstinence syndrome:反复用药,促使机体不断调整新陈代谢水平,以适应 在外源性物质作用下进行生理活动,维持机体基本功能,即所谓适应性。一旦停药,代谢活动发生改变,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难以忍受的症状,如兴奋、失眠、流涕、出汗、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 20、耐受性(tolerance):连续多次反复给药,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需增加剂量才能起作用。分为 急性耐受性与交叉耐受性 21、耐药性(drug resistance):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22、依赖性(dependence):是在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这种药物产生了生理性的或是精神性的依 赖和需求,分生理依赖性(physio-logical dependence具有耐受性证据或停药症状)和精神依赖性(psychological dependence是需要药物缓解精神紧张和情绪障碍、但无耐受性和停药症状的一种依赖性)。 23、调节痉挛()动眼神经或毛果芸香碱作用后环状肌向瞳孔中心方向收缩,造成悬韧带松弛,晶状体由 于本身弹性变凸,屈光度增加,此时只适合于视近物,而难以看清远物,这种作用即调节痉挛。 24、抗胆碱酯酶药:是一类能与ACHE牢固结合,但水解较慢,使AchE活性受抑,从而使胆碱能神经末梢 释放乙酰胆碱堆积,产生拟胆碱作用的药物,分为易逆性和难逆性。 25、调节麻痹():阿托品能使睫状肌松弛而退向外缘,使悬韧带拉紧,晶状体变为扁平,其折光度减低, 只适合于看远物二不能将近物清晰的成像于视网膜上,这种作用即调节麻痹。 26、肾上腺素的翻转(adrenaline reversal):a受体阻断药能选择性地与a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使b受

临床诊断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归纳版)

第三章 三、名词解释 1、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过程,又称为病史采集。 2、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3、现病史:是病史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四、简答题 1、问诊包括哪些容: 问诊包括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 2、试述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⑴.从礼节性的交谈开始。 ⑵.问诊一般由主诉开始,逐步深入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 ⑶.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 ⑷.避免重复提问。 ⑸.避免使用有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 ⑹.注意及时核实患者述中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 第二篇体格检查 第一章基本检查法 三、名词解释 1、视诊:是以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2、触诊: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 3、叩诊:是用手指来叩击身体表面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经传导至其下的组织器官,然后反射回来,被检查者的触觉和听觉所接收,根据振动和音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有无异常。 4、听诊:是以听觉听取发自机体各部的声音并判断其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技术。 5、嗅诊:是以嗅觉来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方法。 6、清音:是音响较强,振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音响。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揭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7、过清音:是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的一种音响、音调较清音低,音响较清音强,极易听及。 8、鼓音:其音响较清音强,振动持续时间亦较长,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 四、简答题 1、简述触诊的正确方法及临床意义。 触诊分浅部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浅部触诊法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以及浅部的动脉、静脉、神经、阴囊和精索等。深部触诊法用于诊察腹脏器大小和腹部异常包块等病变。

数据库名词解释

数据库名词解释 1.数据库: 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将相关的数据组织在一起,长期存放在计算机内,可为多个用户共享,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 2.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具有数据定义,管理和操纵功能的软件集合。 3.数据库系统3级模式体系结构: 外模式又称用户模式或子模式,对应于用户级,是某个或几个数据库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 概念模式又称模式或者逻辑模式,它是介于内模式与外模式之间的层次,与结构数据模型对应,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各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或物理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内部表示,它描述了数据的存储方式和物理结构,即数据库的“内部视图”。4.数据库系统两级映射功能 1)外模式与概念模式间的映射 外模式与概念模式间的映射功能,定义了外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保证了逻辑数据的独立性,即外模式不受概念模式变化影响。

2)概念模式与内模式间的映射 概念模式与内模式间的映射功能,定义了内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保证了物理数据的独立性,即概念模式不受内模式变化影响。 5.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是在计算机系统的意义上来理解数据库系统,它一般由支持数据库的硬件环境,数据库软件支持环境(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开放工具软件,应用程序等)、数据库、开发、使用和管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人员组成。 6.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1)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是数据库设计的最初阶段。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是设计数据库的整体概念结构,也就是把需求分析结果抽象为反映用户需求信息和信息处理需求的概念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师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把概念模型转换成可由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 4)物理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阶段是针对一个给定的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一个可实现的,有效的物理数据库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的方法。 5)实施阶段:数据库实施阶段是根据物理结构设计阶段的结果,建立一个具体的数据库,将原始数据载入到数据库中,并编写应用系统

运筹学模拟试题答案

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7题,35分) 1、在线性规划模型中,没有非负约束的变量称为(C) A. 多余变量 B. 松弛变量 C. 自由变量 D. 人工变量 2、约束条件为AX=b,X≥0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集是(B ) A. 补集 B. 凸集 C. 交集 D. 凹集 3、线性规划的图解法适用于( B ) A. 只含有一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 B. 只含有2~3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 C. 含有多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 D. 任何情况 4、单纯形法作为一种常用解法,适合于求解线性规划(A ) A. 多变量模型 B. 两变量模型 C. 最大化模型 D. 最小化模型 5、在单纯性法计算中,如果检验数都小于等于零,而且非基变量的检验数全为负数,则表明此问题有(D )。 A. 无穷多组最优解 B. 无最优解?? C. 无可行解 D. 唯一最优解 6、在线性规划中,设约束方程的个数为m,变量个数为n,m<n时,可以把变量分为基变量和非基变量两部分,基变量的个数为m个,非基变量的个数为(C ) A. m个 B. n个 C. n-m个 D. 0个 7、使用人工变量法求解极大化线性规划问题时,当所有的检验数在基变量中仍含有非零的人工变量,表明该线性规划问题(D ) A. 有唯一的最优解 B. 有无穷多最优解 C. 为无界解 D. 无可行解 二、填空题:(共5题,25分) 1、运筹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决策的科学. 2、线性规划是一种合理利用资源、合理调配资源的应用数学方法,其基本特点是模型中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方程都是线性表达式. 3、线性规划模型由三个要素构成:决策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 4、可行域中任意两点间联结线段上的点均在可行域内,这样的点集叫凸集。 5、线形规划的标准形式有如下四个特点:目标函数的最大化、约束条件为等式、决策变量费非负、右端常数项非负。 三、简答题:(共3题,40分) 1、简述线性规划模型的三个基本特征。 (1)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极大或极小的目标且能用有一组线性函数表示出来。 (2)问题中有若干约束条件且可用线性等式或不等式表示。 (3)问题中用一组决策变量来表示一科方案。 2、简述单纯型法的基本思想。 (1)确定初始基可行解(2)检验是否最优,由一个基可行解变换到另一个基可行基,直至找到最优解。 3、简述如何在单纯型表上判别问题有无界解。 答:如果存在一个非基变量的检验数为正数,但此变量当前系数中无正系数存在即可证明。 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30分) 1、对偶问题的对偶是(D )

药理学名词解释

第1章药理学总论-绪言 1 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2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又称药动学。 3 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药疾病的化学物质。 4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又称药动学。 5 续进行的受试新药安全性有效性评价,在广泛长期使用的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该期对最终确立新药的临床价值有重要意义。 第2章药物代动力学 24页 1 活而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2:药物制剂给药后其中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份量及速度。 3药物在血浆的浓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所作的曲线。 4

5 划分的药动学概念。 6 和组织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 7、 血药浓度稳定在一定水平的状态。 8 的药物浓度每隔一段时间降到原药物浓度的一定比例。 9 药物每隔一定时间消除一定的量。 10 平,在常规给药前应用的一次剂量。 第3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1 (LD50/ED50),比值越大相对安全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2 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的反应性下降的现象。 3 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组织作用很小或无作用。 4

的效应。发生在常用剂量下,不严重,但难避免。 5药物达一定药理效应时所需要的剂量。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6 剂量时效应不再继续上每升)。反映药物的在活性。药物的效能与效应强度含意不同,二者不平行。 7 其值越大越安全。 8 的剂量。 9 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10 性的药物。 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是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 如乳糖、淀粉等制成的外形似药的制剂。但从广义上讲,安慰剂还包括那些本身没有特殊作用的医疗措施如假手术等。安慰剂产生的效应称为安慰剂效应。

医学影像诊断学名词解释-(1)

一、名词解释 1. CT值:是测定人体某一组织或器官密度大小的一种计量单位,通常称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 ,HU)。 2. 窗宽:是指CT图像上所包含的CT值范围。在此CT值范围内的组织结构按其密度高低从白到黑分为16个灰阶供观察对比。 3. 窗位:又称窗水平。是图像显示过程中代表图像灰阶的中心位置。 4. 流空效应:由于信号采集需一定的时间,快速流动的血液不产生或只产生极低信号,与周围组织、结构间形成良好的对比,这种现象就是“流空效应”。 5. PACS(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即医学影像的存储和传输系统,它是放射学、影像医学、数字化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结合,它将医学图像资料转化为计算机数字形式,通过高速计算设备及通讯网络,完成对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及传输等功能,使得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6. 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肺野。正位片上,两侧肺野透明度基本相同,其透明度与肺内所含气体量成正比。为便于指明病变部位,通常将两侧肺野分别划分为上、中、下野及内、中、外带。 7. 肺纹理:胸部X线片上,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主要是由肺动脉、肺静脉构成。 8. 肺实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如肺泡及肺泡垫。 9. 肺实变:肺泡内气体被病理性液体或组织的代替,常见于急性炎症。 10. 空气支气管征:是影像学术语,当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形成对比,在实变区中可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为支气管气像或空气支气管征。是肺实变的重要征象。 11. 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时,肺部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X线呈哑铃状阴影,临床上症状和体征多不明显。 12. 中心型肺癌:是指发生于主支气管,肺叶及肺段支气管的肺癌。 13. 分叶征:肿块向各个方向生长速度不一,或受周围结构阻挡,轮廓可呈多个弧形凸起,弧形相间则为凹入而形成分叶形,多见于周围型肺癌。 14. 毛刺征:是周围性肺癌的征象,其病理基础是癌瘤浸润性生长及渗出或增殖性间质反应。在胸片上表现为肿块边缘呈长短不一致细毛刺结构。 15. 胸膜凹陷征:指肿瘤与胸膜之间的线形、幕状或三角形阴影,尖端指向病变,系肿瘤瘤体内的瘢痕组织牵拉临近的脏层胸膜所致。以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多见。 16. 心胸比率:是心影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横径之比。心影最大横径是心影左右缘最突出一点至胸廓中线垂直距离之和。胸廓最大横径是在右膈顶平面两侧胸廓肋骨内缘间连线的长度。正常成人心胸比例≤0.5。 17. 肺少血:是指肺动脉血流量减少。见于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和右心输出量减少时,肺门血管影变小和肺野内血管纹理普遍变细稀少而边界清晰,称为肺少血或肺血减少。 18. 肺充血:是指肺动脉血流量增多。 19. 肺淤血:是指肺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滞于肺内,通常由左心衰竭引起。肺静脉扩张普遍,呈模糊条纹状影,中下肺显著。肺野透明度减低,两肺门影增大,肺门血管边缘模糊,结构不清。 20. 克氏B线:当肺静脉压升高,引起渗出液存留在小叶间隙内,X线表现为在肋膈角附近见到与外侧胸壁垂直的间隔线,称克氏B线。

数据库名词解释

1.游标:游标是与某一查询结果相联系的符号名,用于把集合操作转换成单记录处理方式 2.2NF:第二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为第一范式,并且R中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 于R的某个候选键,则称是第二范式模式(注:如果A是关系模式R的候选键的一个属性,则称A是R的主属性,否则称A是R的非主属性。) 3.3NF:第三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二范式,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 选键,则称R是第三范式的模式 4.BCNF:BC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一范式,且每个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 那么称R是BCNF的模式。 5.无损联接:设R是一关系模式,分解成关系模式ρ={R1,R2...,Rk},F是R上的一个函数依 赖集。如果对R中满足F的每一个关系r都有r=πR1(r)|X|πR2(r)|X|...|X|πRk(r)则称这个分解相对于F是"无损联接分解" 6.保持依赖集:所谓保持依赖就是指关系模式的函数依赖集在分解后仍在数据库中保持不 变,即关系模式R到ρ={R1,R2,...,Rk}的分解,使函数依赖集F被F这些Ri上的投影蕴涵。 7.事务:事务是指一个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什么都做,要么都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 的工作单位,是数据库环境中的逻辑工作单位 8.封锁:封锁就是事务可以向系统发出请求,对某个数据对象加锁,此事务对这个数据对 象有一定控制,而其他事务则不能更新数据直到事务释放它的锁为止。 9.活锁:是指某个事务永远处于等待状态,得不到执行的现象 10.死锁:有两个或以上的事务处于等待状态,每个事务都在等待另一个事务解除封锁,它 才能继续执行下去,结果任何一个事务都无法执行,这种现象就是死锁。 11.串行调度:事务的依次执行称为串行调度。 12.可串行化调度:对于事务集(T<1>,T<2>,?,T),如果一个并发调度的结果与一个串行调度等 价,则称此调度是是可串行化调度。 13.两段封锁协议: 14.超键:在关系中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称为关系模式的超键。(注意,超键是一个属 性集) 15.候选键: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键称为候选键。或者是书本P24定义2.4.1 16.主键:被数据库设计者选择出来作为表T中特定行的唯一性标识符的候选键。 17.外键:某个关系的主键相应的属性在另一关系中出现,此时该主键在就是另一关系的外 键, 书本上的定义:如果表T1中任意行的F值的组合,至少包含一个空值或与被引用表T2中为候选键或主键的列集合P的组合值匹配,则列集合F被定义为外键。 18.实体完整性规则:这条规则要求关系中元组在组成主键的属性上不能有空值。 19.参照完整性规则:这条规则要求“不引用不存在的实体”。其形式定义如下:如果属性 集K是关系模式R1的主键,K也是关系模式R2的外键,那么R2的关系中,K的取值只允许有两种可能,或者为空值,或者等于R1关系中某个主键值。 20.第一范式规则:不允许有多值属性和含有内部结构的列。 21.兼容表:R和S有相同的标题,且属性是从相同的域中选择并具有相同的含义,则R和 S是兼容的。 22.投影:删除表上的某些列,包括标题以及对应列上的值。在结果集中只留下重复行的一

(完整版)药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的科学,包括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两方面,前者是阐明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后者阐明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的过程,及药物效应和血药浓度随时间消长的规律,以达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目的。 药效学 是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作用原理、量效关系及有关影响因素的科学,也是选用药物的主要依据。 药动学 是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过程及体内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治疗作用 凡能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作用。 不良反应 用药后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其它作用。 副作用 指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一般症状轻。 毒性反应 药物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器官)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变态反应 指少数人对药物的特殊反应,它也是免疫反应的一种表现,与毒性反应不同。 后遗效应 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绛至有效水平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 继发反应 指药物治疗作用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三致反应 致畸、致癌、致突变 个体差异 个体之间同一药物的反应可以有明显差异 高敏性 对同一个药物,有的个体特别敏感,只需很小剂量就可以达到应有的效应,常规剂量就能产生强烈效应或中毒反应。 耐受性 有的个体对药物敏感性低,需要较大剂量才能达到同等药效 量效关系 药物剂量的大小和效应强弱之间呈一定关系 治疗量 大于最小有效量,并能对机体产生明显效应而又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极量 是由国家药典明确规定允许使用的最大剂量,比治疗量大,但比最小中毒量小,也是医生用药选量的最大限度。 效能 指继续增加剂量药效不在提高时的效应。 效价强度 该药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2.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3.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5.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6.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7.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8.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9.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0.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 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1.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 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2.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3.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4.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15.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16.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 17.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 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 18.解颅——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19.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 情危重。 20.染苔——若因某些食物或药物,致使舌苔染上颜色。染苔并非疾病所致,无 临床意义。 21.镜面舌——全舌之苔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多因胃气匮乏,胃阴枯涸。 22.有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似从舌体长出来的。 23.呃逆——有气上逆于咽喉而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冲激声音,声短而频, 由胃气上逆所致。 24.六阳脉——凡两手寸关尺六脉常洪大等同,而无病象者。 25.相兼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脉相兼组合而成的脉象,又称复合脉。 26.脉症顺逆——临床上以脉与症相应或不相应,以辨别疾病之顺逆。 27.举按寻——是切脉的指力轻重,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 委曲求之曰寻。 28.症——疾病所反映的单个症状、体征,是机体病变的客观表现。 29.病——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规律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0.证——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1.辨证——在中医诊断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四诊资料,辨别疾病证的过程。 32.里邪出表——先有里证,继而汗出,或疹 透露,是病邪由里达表的现象。 33.热证——感受热邪,或阴虚阳亢,致使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 热特点的证候。 34.寒热错杂——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既有寒证,又有热证表现的证候。

数据库名词解释

Dn的子集叫做在域D1,D2,…,Dn上的关系表示为R(D1,D2,…,Dn) ,即结构化查询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些列,但保留了主码。称这类视图为 模式集合。这种过程叫 此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和管理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包括信息管理要求和数据操作要求 成果 SQL语句嵌入程序设计语言中,被嵌入的程序设计语言成为宿主语言。简称主语言 SQL语句的执行结果,每个游标区都有一个名字 的工作单位 T1封锁了数据R,事务T2又请求封锁R,于是T2等待。T3也请求封锁R,当T1释放了R上的封锁之后系统首先批准了T3的请求,T2仍然等待。然后T4又请求封锁R,当T3释放了R上的封锁之后系统又批准了T4的请求……T2有可能永远等待,这就是活锁的情形。 T1封锁了数据R1,T2封锁了数据R2。然后T1又请求封锁R2,因T2已封锁了R2,于是T1等待T2释放R2上的锁,接着T2又申请封锁R1,因T1已封锁了R1,T2也只能等待T1释放R1上的锁。这样出现了T1在等待T2,而T2又在等待T1的局面,T1 和T2两个事务永远不能结束,形成死锁 (1)实现数据共享;2)减少数据的冗余度;(3)数据的独立性;(4)数据实现集中控制;(5)数据一致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6)故障恢复 E—R模型的数据库设计发法,3NF的设计方法, 数据库运行与维护

40.设有一个记录各个球队队员每场比赛进球数的关系模式 R(队员编号,比赛场次,进球数,球队名,队长名) 如果规定每个队员只能属于一个球队,每个球队只有一个队长。根据以上信息完成如下任务: (1)写出根据该关系模式创建表“比赛情况”的SQL语句;(4分) (2)写出关系模式R的基本函数依赖和主码;(4分) (3)把R分解成2NF模式集。(2分)

运筹学历年试题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运筹学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237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对国民经济大系统以及相应经济变量的社会综合值的预测属于( ) A.微观经济预测 B.宏观经济预测 C.科技预测 D.社会预测 2.一般而论,3~5年以上的经济预测为( ) A.长期预测 B.中期预测 C.短期预测 D.近期预测 3.特尔斐法的预测过程因为要经过几轮信息反馈,进行预测的时间比较长,因而适用于( ) A.长期或中期预测 B.中期或短期预测 C.短期预测 D.近期预测 4.符合条件:(1)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2)可拟定出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提供给有关部门或人员比较、选择;(3)存在一种以上的自然状态;(4)可以预测或估计出不同的可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或损失值的决策类型属于( ) A.确定条件下决策 B.风险条件下决策 C.不确定条件下决策 D.乐观条件下决策 5.根据库存管理理论,对于具有特殊的作用,需要特殊的保存方法的存货单元,不论价值大小,亦应视为( ) A.经济存货单元 B.B类存货单元 C.C类存货单元 D.A类存货单元 6.线性规划的模型结构中,决策者对于实现目标的限制因素称为( ) A.变量 B.目标函数 C.约束条件 D.线性函数 7.在可行解区中,通过各极点作与目标函数直线斜率相同的平行线,这些平行线称之为( ) A.可行解 B.可行域 C.最优解

D.等值线 8.使用线性规划单纯形法时,为了将模型转换成标准形式,我们可以在每个不等式中引入一个新的变量,这个新变量称为( ) A.决策变量 B.基本变量 C.松驰变量 D.剩余变量 9.如果实际运输问题的产销不平衡,为了转化为平衡的运输问题,应当虚设一个( ) A.初始运输方案 B.需求地 C.产地 D.产地或销地 10.通过一种数学迭代过程,逐步求得线性规划多变量模型最优解的方法,称之为( ) A.网络计划技术 B.计划评核术 C.关键路线法 D.单纯形法 11.在网络图的所有线路中,总作业时间最长的线路,称之为( ) A.控制线路 B.关键线路 C.活动线路 D.箭线 12.在图论方法中,用来表示我们所研究对象之间的某种特定关系的通常是( ) A.点 B.线 C.树 D.最小枝叉树 13.在某些事物的概率转换过程中,第n次试验的结果常常由第n-1次试验的结果所决定。这样的过程称之为( ) A.随机过程 B.马尔柯夫过程 C.迭代过程 D.渐趋过程 14.在固定成本中,为形成已有的生产能力所耗费的费用,称之为( ) A.总成本 B.可变成本 C.预付成本 D.计划成本 15.每一个随机变量和相关的某个范围内累计频率序列数相对应,这个累计频率数称之为( ) A.随机数

药理学名词解释

2 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其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3 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 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传导的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4 治疗指数:治疗指数(TI)= LD50/ED50半数致死量(LD50):50%的实验动物死亡时对应的剂量,半数有效量(ED50):50%的实验动物有效时对应的剂量。 5 效价强度:效价即效价强度,是指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通常以毫克计 6.药物: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7.毒物:为对动物机体造成损害作用的物质。 8.制剂:按《兽药典》或《兽药质量标准》将药物制成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制剂。9.剂型:将药物加工制成适用的、安全、稳定的及使用方便的一定形式称剂型。 10.处方:兽医根据畜禽等动物病情开写的药单,处方是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也是药房司药的依据。 11.药典:药品或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12.药物消除:指药物在动物体内代谢(生物转化)和排泄。 13.首过作用:药物经胃肠道吸收由门静脉进入肝脏,受肝脏的作用,使吸收的药物代谢灭活,进入体循环的药物减少,导致疗效下降或消失的现象。 14.生物转化:药物在动物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的改变,也称为药物代谢。 15.药物作用:药物在机体内与机体细胞间的反应。 16.兴奋药: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该药物称兴奋药。 17.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的目的或达到预防、治疗疾病效果的作用。治疗作用效果不同有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之分。 18.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动物机体产生不适或有害之作用。 19.副作用:在用药治疗剂量下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副作用为药物所固有,选择性作用低的表现。 20 毒性反应:常常由于用量过大而引起,也有连续长期用药因药物积蓄中毒而发生的。21.剂量:为用药数量,有无效量、最小有效量、极量、最小中毒量、致死量之分。临床的治疗量或常用量应在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的用药量。 22.配伍禁忌:指药物在体外配伍间直接发生物理性或化学性的变化,出现如沉淀、变色、潮解或失效,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或消失。 23.拮抗作用:两药配伍(联合用药)使药效小于各药单用的效应之和。 24.增强作用:又称协同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超过各药单用时的效应之总和,如磺胺类与增效剂甲氧苄啶(tmp)并用,其抗菌活力远远大于各药单用的效应之和的几倍或十几倍。25.相加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为各药单用效应的总和,如青霉素与链霉素合用。 26.抗菌药: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 27.抗菌谱: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体的范围。 28.抗菌活性: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其活性高低表示抗菌能力的大小。29.耐药性:又称抗菌性,指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或消失。

诊断学名词解释

发热 名词解释 1.发热(fever) 2.稽留热(ontinued fever) 3.弛张型(remittent fever)或败血症热型 4.间歇热型(intermittent fever) 5.波状型(undulant fever) 6.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7.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问答题 1.发热的分度有哪几种 2.临床上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有那些 3.临床上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哪几类原因 4.对发热为主诉的患者问诊要点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当抗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3.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4.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5.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6.指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7.指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问答题 1.①低热—38℃②中等度热—39℃③高热—41℃ ④趋高热41℃以上 2.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见的有: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3.①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②抗原—抗体反应 ③内分泌代谢障碍 ④皮肤散热减少 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4.①起病时间、季节、起病缓急、病程、热度高低、频度、诱因; ②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 ③多系统症状询问

数据库中一些常用的名词解释

◆DB:数据库(Database),DB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DB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密切,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 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DBS: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1: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的每个实体最多只能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好么实体集E1对E2的联系称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1”。 ◆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记为“1:N”。 ◆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记为“M:N”。 ◆数据模型: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类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它可分为两种类型: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 ◆概念数据模型:它是独门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系统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 ◆结构数据模型:它是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抽象。这类模型涉及到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所以称为“结构数据模型”。结构数据模型应包含: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三部分。它主要有:层次、网状、关系三种模型。

《运筹学》期末复习题

《运筹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讲运筹学概念 一、填空题 1.运筹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经营活动。 2.运筹学的核心主要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的优化途径及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3.模型是一件实际事物或现实情况的代表或抽象。 4通常对问题中变量值的限制称为约束条件,它可以表示成一个等式或不等式的集合。5.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是最优化技术,并强调系统整体优化功能。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具有连续性。 6.运筹学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功能之间的关系。 7.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优势是应用各学科交叉的方法,具有典型综合应用特性。8.运筹学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依赖于_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 9.运筹学解决问题时首先要观察待决策问题所处的环境。 10.用运筹学分析与解决问题,是一个科学决策的过程。 11.运筹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求得一个合理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佳方案。 12.运筹学中所使用的模型是数学模型。用运筹学解决问题的核心是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模型求解。 13用运筹学解决问题时,要分析,定议待决策的问题。 14.运筹学的系统特征之一是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功能关系。 15.数学模型中,“s·t”表示约束。 16.建立数学模型时,需要回答的问题有性能的客观量度,可控制因素,不可控因素。17.运筹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及经营活动。 18. 1940年8月,英国管理部门成立了一个跨学科的11人的运筹学小组,该小组简称为OR。 二、单选题 1.建立数学模型时,考虑可以由决策者控制的因素是( A ) A.销售数量 B.销售价格 C.顾客的需求 D.竞争价格 2.我们可以通过(C)来验证模型最优解。 A.观察 B.应用 C.实验 D.调查 3.建立运筹学模型的过程不包括(A )阶段。 A.观察环境 B.数据分析 C.模型设计 D.模型实施 4.建立模型的一个基本理由是去揭晓那些重要的或有关的( B ) A数量B变量 C 约束条件 D 目标函数 5.模型中要求变量取值(D ) A可正B可负C非正D非负 6.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具有( A ) A 连续性 B 整体性 C 阶段性 D 再生性 7.运筹学运用数学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以达到系统的最优目标。可以说这个过程是一个(C) A解决问题过程B分析问题过程C科学决策过程D前期预策过程8.从趋势上看,运筹学的进一步发展依赖于一些外部条件及手段,其中最主要的是( C ) A数理统计B概率论C计算机D管理科学

药理学名词解释(含英文)

1.药物(drug)是指能够影响机体(包括病原体)功能和(或)细胞代谢活动,用于疾病 的治疗、预防和诊断,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化学物质。 1.Drugs are chemicals that alter the function of living systems by interactions at the molecular level and can be used to prevent, diagnose and treat disease. 2.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是指上市的合格药品在常规用法、用量情况下 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并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 3.副作用( side effect)是由于药物作用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 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4.毒性反应(toxic effect)是由于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5.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是指在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 理效应。 6.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 其临床表现包括免疫反应的各种类型。致敏原可以是药物本身或药物代谢产物,亦可能是制剂中的杂质或辅剂。 7.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是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不良反应。 8.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是指患者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后发生病情恶 化的现象。 9.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 reaction)是指少数患者由于遗传因素对某些药物的反应性发 生了变化。特异质反应表现为对药物的反应特别敏感,或出现与在常人不同性质的反应。 10.依赖性(dependence)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状态,表现出强迫要求连续 或定期使用该药的行为或其他反应,其目的是感受药物的精神效应,或避免由于停药造成身体不适应。 11.量效关系(does-effect relationship)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其剂量大小或浓度高低呈一定关 系,称剂量-效应关系,简称量效关系。 12.最小有效量(minimal effective does)或最小有效浓度是指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低 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 13.最大效应(maximal effect Emax)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药物剂量或浓度,效应强度随之增 加。但当效应增强打最大时,继续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又称效能(efficacy)。 14.效价强度(potency)用于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之间的等效剂量的比较,达到等效时所 用药量较小者效价强度大,所用药量较大者效价强度小。 15.构效关系(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AR)药物的结构与药理活性或毒性之间的关 系称为SAR。 16.受体(receptor)是细胞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和结合的 能力,并具有介导细胞信号转导功能的蛋白质。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称为配体(ligand)。 17.激动药(agonist)是指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 产生效应。分为完全激动药和部分激动药。 18.拮抗药(antagonist)是指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拮抗药与受体结合但不 能激动受体。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能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但其结合是可逆的,竞争性拮抗药能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但最大效应不变。非竞争性拮抗药指拮抗药与受体的结合是相对不可逆的,或能引起受体构象的改变,从而干扰激动药与受体的正常结合,使激动药不能竞争性对抗这种干扰。增大激动药的剂量也不能使量效曲线的最大作用强度达到原来的水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