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波的形成和传播》示范教案

《波的形成和传播》示范教案

《波的形成和传播》示范教案
《波的形成和传播》示范教案

第一节:波的形成和传播示范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直线上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2、知道什么是横波,知道波峰和波谷;知道什么是纵波,知道疏部和密部.

3、知道"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知道波在传播运动形成的同时也

传递了能量.

4、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明白用语言交流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等生活中的机械波.(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建议

本节重点是理解形成机械波的物理过程;学习中掌握振动质点的运动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知道横波和纵波的区别是波形不同,横波有波峰、波谷,而纵波有疏部和密部.认真分析下列问题:

1、机械波能离开媒质向外传播吗?

(解答)不能.机械波一定要依赖媒质才能传播,若没有媒质,相邻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就不能发生,前一个质点就不能带动后一质点振动,所以振动形式无法传播出去.

2、日常生活中,发现球掉入池塘里,能否通过往池塘丢人石块,借助石块激起的水波把球冲到岸边呢?

(解答)不能.向水中投入石块,水面受到石块的撞击开始振动,形成水波向四周传去.这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水波向四周传播而水只是上下振动并不向外迁移,所以球也仅仅是上下振动而不会向岸边运动.

教学重点

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

教学难点

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

教学用具

1、演示绳波的形成的长绳;并用课件展示。

2、横波、纵波演示仪;并用课件展示。

3、用幻灯展示机械波。

教学步骤

引入新课

我们已学习过机械振动,它是描述单个质点的运动形式,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由大量质点构成的弹性媒质整体的一种运动形式——机械波。

1、机械波的产生条件

演示——水波:教师用幻灯机做实验:使平静的水面振动,会看到水面上一圈圈起伏不平的波纹逐渐向四周传播出去,形成水波。

演示——绳波:用手握住绳子的一端上下抖动,就会看到凸凹相间的波向绳的另一端传播出去,形成绳波。

以上两种波都可以叫做机械波。

教师提问:水波离开水能看到上面的现象吗?绳波离开绳行吗?

学生回答:不行。

教师提问:当振动停止后我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传出去的仍然在传播,以后水(绳)都静止不动了。

请学生总结:(教师可引导)

(1)机械波的概念: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机械波

(2)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振源和介质。

振源——产生机械振动的物质,如在绳波中的手的不停抖动就是振源。

介质——传播振动的媒质,如绳子、水。

2、机械波的形成过程(用课件把绳波的运动展示)

(1)介质模型:把介质看成由无数个质点弹性连接而成,可以想象为(图1所示)

(2)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由于相邻质点间力的作用,当介质中某一质点发生振动时,就会带动周围的质点振动起来,从而使振动向远处传播。例如:图2表示绳上一列波的形成过程。图中1到18各小点代表绳上的一排质点,质点间有弹力联系着。图中的第一行表示在开始时刻(t=0)各质点的位置,这时所有质点都处在平衡位置。其中第一个质点受到外力作用将开始在垂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设振动周期为T,则第二行表示经过了T/4时各质点的位置,这时质点1已达到最大位移,正开始向下运动;质点2的振动较质点1落后一些,仍向上运动;质点3更落后一些,此时振动刚传到了质点4。第三行表示经过了T/2时各质点的位置,这时质点1

又回到平衡位置,并继续向下运动,质点4刚到达最大位移处,此时振动传到了质点7。依次推论,第四、五、六行分别表示了经过3T/4、和5T/4后的各质点的位置,并分别显示了各个对应时刻所有质点所排列成的波形。

教师讲解后,请学生讨论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

3、对机械波概念的理解

(1)机械波是构成介质的无数质点的一种共同运动形式;

(2)当介质发生振动时,各个质点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质点本身并不随波迁移,机械波向外传播的只是机械振动的形式(演示横波演示器);

(3)波是传播能量的一种方式。

4、波的种类:

按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可以将波分为两类:横波和纵波。

(1)横波的定义: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波形特点:凸凹相间的波纹(观察横波演示器),

叫起伏波。如图3波形所示。

(2)纵波的定义: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波形特点:疏密相间的波形,又叫疏密波。如图4波形所示。

举例:声波是纵波,其中:振源——声带,介质——空气、液体、固体。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m/s;

声波在水中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1500m/s;

声波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5000m/s;

地震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其中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不同。

水波既不是横波也不是纵波,叫做水纹波。

5、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1)波长定义:沿着波的传播方向,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单位:米,符号:λ。

演示,(观察演示仪器):

①在横波中波长等于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在纵波中波长等于相邻两个密部或疏部的中央之间的距离。

②质点振动一个周期,振动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恰好等于一个波长,即:振动在一个周期里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2)波速定义:波的传播快慢,其大小由介质的性质决定的,在不同的介质中速度并不相同。

单位:米/秒符号:v

表达式:v=λ/T=λf

(3)周期和频率:质点振动的周期又叫做波的周期(T);质点振动的频率又叫做波的频率

(f)。波的振动周期和频率只与振源有关,与媒质无关。(媒质质点的振动都是受迫振动,所以周期同振源的周期)。

同步训练:

例1.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波源停止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波动也立即停止

B、物体做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

C、波的速度即波源的振动速度

D、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频率与介质性质无关,仅由波源的振动频率决定

例2.关于机械波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振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波传播的

B.简谐波沿长绳传播,绳上相距半个完整波形的两质点振动位移的大小始终相等C.任一个振动质点每经过一个周期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一个完整的波形

D.相隔一个周期的两时刻,简谐波的波形相同

例3.图10-1中所示为一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此时质点A正向上以,如图中箭头所示。由此可判定此横波()

A.向右传播,且此时质点B正向上运动

B.向右传播,且此时质点C正向上运动

C.向左传播,且此时质点D正向上运动

D.向左传播,且此时质点E正向上运动

例4.下列有关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某物体做机械振动,它周围的介质中就一定产生机械波

B .波源停止振动后,已形成的机械波仍能在介质中继续传播

C .机械波传播的只是机械振动的形式和能量,参与波动的质点不随波迁移

D .振动是变速的,波动是匀速的

例5.一波源振动1.5个周期在介质中形成的波形如图图10-2所示,此时波上B 质点正向平衡位置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这列波是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

B .波源是从平衡位置开始向正y 方向振动的

C .质点

D 将比质点C 先回到平衡位置

D .质点A 和质点

E 的振动方向总是相反的

思考题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的关系。 y x O A B C D E

《波的形成和传播》

第一节:波的形成和传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直线上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2、知道什么是横波,知道波峰和波谷;知道什么是纵波,知道疏部和密部. 3、知道"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知道波在传播运动形成的同时也 传递了能量. 4、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明白用语言交流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等生活中的机械波.(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 教学难点 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描述 教学用具 1、演示绳波的形成的长绳; 2、横波、纵波演示仪; 教学步骤 引入新课 我们已学习过机械振动,它是描述单个质点的运动形式,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由大量质点构成的弹性媒质整体的一种运动形式——机械波。 1、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是什么? 演示——水波:教师用幻灯机做实验:使平静的水面振动,会看到水面上一圈圈起伏不平的波纹逐渐向四周传播出去,形成水波。 演示——绳波:用手握住绳子的一端上下抖动,就会看到凸凹相间的波向绳的另一端传播出去,形成绳波。 以上两种波都可以叫做机械波。 教师提问:水波离开水能看到上面的现象吗?绳波离开绳行吗? 学生回答:不行。 教师提问:当振动停止后我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传出去的仍然在传播,以后水(绳)都静止不动了。 请学生总结:(教师可引导) (1)机械波的概念: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机械波 (2)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振源和介质。 振源——产生机械振动的物质,如在绳波中的手的不停抖动就是振源。

介质——传播振动的媒质,如绳子、水。 2、机械波的形成过程(用课件把绳波的运动展示) (1)介质模型:把介质看成由无数个质点弹性连接而成,可以想象为(图1所示) (2)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由于相邻质点间力的作用,当介质中某一质点发生振动时,就会带动周围的质点振动起来,从而使振动向远处传播。例如:图2表示绳上一列波的形成过程。图中1到18各小点代表绳上的一排质点,质点间有弹力联系着。图中的第一行表示在开始时刻(t=0)各质点的位置,这时所有质点都处在平衡位置。其中第一个质点受到外力作用将开始在垂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设振动周期为T,则第二行表示经过了T/4时各质点的位置,这时质点1已达到最大位移,正开始向下运动;质点2的振动较质点1落后一些,仍向上运动;质点3更落后一些,此时振动刚传到了质点4。第三行表示经过了T/2时各质点的位置,这时质点1又回到平衡位置,并继续向下运动,质点4刚到达最大位移处,此时振动传到了质点7。依次推论,第四、五、六行分别表示了经过3T/4、和5T/4后的各质点的位置,并分别显示了各个对应时刻所有质点所排列成的波形。 教师讲解后,请学生讨论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 3、对机械波概念的理解 (1)机械波是构成介质的无数质点的一种共同运动形式; (2)当介质发生振动时,各个质点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质点本身并不随波迁移,机械波向外传播的只是机械振动的形式(演示横波演示器); (3)波是传播能量的一种方式。 4、波的种类: 按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可以将波分为两类:横波和纵波。 (1)横波的定义: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波形特点:凸凹相间的波纹(观察横波演示器),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皇帝的新装》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内涵。

一、补充新知 [设计意图] 学生在阅读课文前了解童话的作者、创作的背景,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主旨思想。 【生快速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增加对作者和童话文体的认识。】 1.安徒生 安徒生(1805—1875),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160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安徒生童话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丑小鸭等,已成为欧洲语言中的典故。他的童话脍炙人口,到今天仍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所传诵。

2.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等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3.创作背景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战争时期,丹麦由中立国倒向拿破仑一方,成为战争国,后来,拿破仑兵败后,丹麦成为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受到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 二、预习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对文本建立起初步感知印象。 【课件展示,生独立完成,组内互阅,反馈矫正。】 1.注音。 炫.耀( ) 称.职( ) 滑稽.( ) 赏赐.( ) 爵.士( ) 御聘.( ) 骇.人听闻( ) 随声附和.( ) 勋.章( ) 〔明确〕xuàn chèn jīcìjuépìn hài hèxūn

班战斗动作训练教案

班(组)战斗动作训练教案 作业提要 课目:班(组)战斗动作 目的:通过训练,掌握班(组)战斗的组织指挥程序,了解班(组)战斗动作的训练情况。 训练问题: 一、队形与运动 二、设卡与阻截 三、侦察与搜索 四、封控与驱散 五、追击与伏击 六、突击与抓捕 方法:分内容实施作业 时间:X小时 地点:战术训练场 要求: 1、严格遵守训练场纪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2、牢固树立练为战的思想,严格训练,严格要求; 3、爱护武器装备,严格操作规程,严防事故发生。 保障:(略)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 1、清点人数,组织验枪,整理着装具,向首长报告; 2、判定方向,介绍地形,明确(记)号规定; 3、宣布作业提要。 作业实施

【理论提示】班(组)战斗行动是指一个班或组在相互配合及密切协同下遂行战斗任务。通常在上机编程内担负设卡、伏击、突击、阻截、驱散、抓捕、警戒、反袭击、解救人质、设障与排障、进攻和防御等任务,有时也可单独遂行任务。 【情况设想】2009年X月X日X时X分,高陵县发生一起持枪抢劫杀人案,王某、李某作案后,沿102国道向我灞桥1号地域逃窜,高陵县公安局向支队请求援助,支队命令接到命令后,让我反劫机中队迅速做好处置准备,务必于(xx时xx分)将二犯捉拿归案。 第一个训练问题:队形与运动 目的:通过训练,班(组)战斗的组织指挥程序,了解班(组)战斗动作的训练情况。 【理论提示】 班的基本队形由小组的战斗队形组成,组的队形由士兵组成。基本队形通常有:一路队形、一列队形、三角队形、梯形队形、环形队形和楔形队形六种。运用时,应根据敌情、事件情况、地形和任务而定。 【宣布情况】 同志们,今天上午(10:30时)高陵县发生一起持枪抢劫杀人案,王某、李某作案后,在公安干警的围追堵截下,劫持一辆面包车,沿102国道向我灞桥1号地域逃窜,高陵县公安局向支队请求援助,支队命令接到命令后,让我反劫机中队迅速做好处置准备,务必于(xx时xx分)将二犯捉拿归案。 【组织训练】 X日X时X分,武警二支队反劫机中队突击班受领任务后,紧急出动迅速赶赴事发现场,抓捕劫持分子。 班长:同志们,中队命令我突击一班迅速前往处置此次事件,现我们已到达灞桥1号地区,地形比较复杂,预有敌情顾虑,中队命令我班快速通过。 一路队形: 班长:全班注意,正前方为狭窄山林地,距离两步,成一路队形跟我来。 一路队形通常在沿街巷或其它狭窄地段运动时采用 一列队形: 班长:正前方为开阔地,以二组为主,间隔两步,跟我来。(部队动作) 一列队形亦称横队队形和一字队形。通常在实施驱散、阻截、隔离行动或通过敌火控制的开阔地及搜索时采用。(队形向前运动时解说)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章《机械波》是在《机械振动》的基础上讲述波的基本知识。波是一种比较重要而普遍的运动形式,是后续电磁波、光波的基础。《波的形成与传播》一节是《机械波》的第一节,学好这一节的内容对后续课程波的描述、波的图象、波的各种特性至关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波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运动形式,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本节教材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及联系实际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它需要学生能想象出多个质点同时又不同步的运动从整体上形成波的(空间传播)情景。 教学重点:横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的规律。 教学难点:质点振动和波传播的关系。 教学疑点:波传播的是什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波的形成与传播。知道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2)知道横波和纵波,知道波峰和波谷,密部和疏部。 (3)知道机械波,理解机械波传播振动形式,传递能量和信息。 2、能力目标: (1)通过波动模型的建立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想象能力。 (2)根据对机械波模型的分析判断,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从波的形成过程中,体会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明确个体动作要服从整体动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2)通过观察波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美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体验大自然各种波动的自然美感。 三、教学方法设计: 本节课采用实验观察法。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及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化的动态情景并提出相关系列问题。要求学生观察、研究和总结得出结论并能回答相关问题以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渗透问题探究式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首先让学生观看四个事先拍成录相的演示实验现象课件(水波、随风飘的旗、绳波和电磁波等四种波动情景),让学生观看后对波有个初步印象。并提出两个问题以引入本节课要完成的教学内容: (1)波是如何形成的?

皇帝的新装公开课教案

皇帝的新装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2.探究这篇课文敢于说真话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皇帝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这篇课文敢于说真话的现实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回顾,复习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在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有一个皇帝非常奇怪,他十分喜欢新衣服但是却赤身裸体上街游行,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位皇帝呢?让我们一起进入课堂。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这篇童话故事的结构。 课文是以(新装)为线索,以皇帝酷爱新装为引,以骗子做新装为开端,做了新装那么皇帝和大臣就去看新装,看完新装就到了这篇童话故事的高潮,皇帝穿着新装去游行,最后的结局是这个骗局被一个小孩子揭开。 我们回顾了一下课文结构就是相当于再读了一次课文,那么现在你们能说说课文的情节是围绕哪个字写的,都写了哪些人吗? 二、精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故事从头到尾都是两个骗子设下的(骗)局),对那么我们说全文就是围绕(骗)这个字来写的,

故事里都有哪些人呢?(皇帝,骗子,官员,百姓,孩子)在这个故事里骗子是设骗骗人,那么皇帝呢?(受骗)官员是(助骗)百姓(传骗)孩子(揭骗)。 1.分析皇帝性格 骗子设下的局最先是为了让谁相信,如果是你你会相信吗?那么我们现在回到我们开始提到的那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下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皇帝。请同学们看到第五自然段,找出皇帝三次心理活动。 指名学生回答。(感到有些不大自然-无需害怕-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得出皇帝(昏庸、愚蠢)性格特点。(心理、语言描写) 2.指导朗读 从这里看出皇帝期不期待他的新衣服?期待,是啊,他十分期待,所以前前后后派人去看了几次?三次,哪一次他自己也去了,(第三次)现在请同学们看到第21,22段,皇帝看到衣服后心理描写以及语言描写。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是聪明伶俐的孩子,但是今天老师想让你们来挑战一下自己,演一演昏庸愚蠢的皇帝,读一读皇帝看到新装后的心理活动以及说的话,也就是第21、22自然段。先自由朗读一遍,老师再请几位同学为我们表演。开始。指导朗读第21、22自然段。指名三个学生朗读。(预设评价语:恩,不错,但是我觉得愚蠢的程度还不够,真不错,从你的朗读中我看到了一个表里不一的皇帝,哎呀,真是棒极了,我十二分地满意) 3.齐读 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老师今天还想给一个十二分的满意,不知

四百米障碍完整的教案四百米障碍示范作业

四百米障碍完整的教案四百米障碍示范作业 四百米障碍示范作业作业准备 1.清点人数,整理着装,向在场首长报告。 2.介绍训练场地,明确训练编组。 3.组织活动身体。 4.宣布作业提要。 课目:四百米障碍示范作业目的:通过训练使同志们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及组织训练方法,为下一步执勤实战训练打下扎实基础。 内容:通过高板跳台方法:理论提示、讲做示范、组织练习、小结讲评 时 间:30分钟地点:障碍训练场要求:1.认真听讲,仔细观看,用心体会,切实掌握动作要领; 2.严守障碍训练场要求,严防训练事故发生。 3注意训练时保护员要先到位后训练。 作业实施 (一)理论提示; 同志们,障碍训练能全面发展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

质,为执勤实战中迅速通过各种人工和天然障碍打下良好基础。根据训练计划安排今天我们学习通过高板跳台。 在上课前我提一个问题,那名同志知道高板跳台规格是多少? 唐**: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其规格:高板高1.80米,长2米、宽50厘米、厚5-8厘米。高台高1.5米,长、宽各1米。低台高、长、宽各1米 回答正确。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攀上高板! 那么,攀上高板有哪些方法呢?我来给大家做一个动作,请大家认真看。 同志们,觉得这个动作怎么样?众答:好林**:我有不同方法,班长,这个动作好是好,可我觉得不适合全班学习,我觉得应该采取立臂上这个动作,请看动作!冷**:我认为,针对身体素质较差,弹跳力不够,身体矮小的同志,以上两个动作都不实用!请大家看我动作!教员:冷光明的动作很好,针对的实际训练过程中。身体素较差,弹跳力差的同志,分析的也很有道理,希望同志们要向冷光明学习 !那么,同志们对攀上高板,还有没有不同动作? 众答:(没有) 教员:图板位置,集合。教员:同志们请看图第一张图是,挂腿撑上动作要领:跑至高板前约40厘米处,两腿用力蹬地起跳,使身体向上跃起,,在蹬地起跳的同时,一腿迅速屈膝从体侧提起,并踏于高板上缘,借臂腿的合力使身体撑上高板,

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教学设计

机械波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机械波》是在《机械振动》的基础上讲述波的基本知识。波是一种比较重要而普遍的运动形式,是后续电磁波、光波的基础。《波的形成与传播》一节是《机械波》的第一节,学好这一节的内容对后续课程波的描述、波的图象、波的各种特性至关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波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运动形式,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本节教材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及联系实际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它需要学生能想象出多个质点同时又不同步的运动从整体上形成波的(空间传播)情景。 教学重点:横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的规律。 教学难点:质点振动和波传播的关系。 教学疑点:波传播的是什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波的形成与传播。知道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2)知道横波和纵波,知道波峰和波谷,密部和疏部。 (3)知道机械波,理解机械波传播振动形式,传递能量和信息。 2、能力目标: (1)通过波动模型的建立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想象能力。 (2)根据对机械波模型的分析判断,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从波的形成过程中,体会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明确个体动作要服从整体动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2)通过观察波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美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体验大自然各种波动的自然美感。 三、教学方法设计: 本节课采用实验观察法。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及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化的动态情景并提出相关系列问题。要求学生观察、研究和总结得出结论并能回答相关问题以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渗透问题探究式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首先让学生观看四个事先拍成录相的演示实验现象课件(水波、随风飘的旗、绳波和电磁波等四种波动情景),让学生观看后对波有个初步印象。并提出两个问题以引入本节课要完成的教学内容: (1)波是如何形成的?

《皇帝的新装》优秀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练习册“课前导航”,能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记住安 徒生的重要作品,并记住童话的特点。 2、通过查找工具书,会读写“炫耀、滑稽”等词语。 3、通过熟读文章,能把握文章情节,复述文章内容。 4、通过找关键句,能分析其作用并探明人物说真话、假话的原因。 5、通过分角色朗读,能分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6、通过续写童话,能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评价任务】 1、活动一让学生了解作家、作品及童话特点。 2、活动二让学生会读写“炫耀、滑稽”等词语。 3、活动三让学生能梳理故事情节,复述故事内容。 4、活动四让学生能把握关键句的作用。 5、活动五使学生能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6、活动六能使学生激发想像力。 【内容与实施】 一、查预习,导新课 活动一:【课前热身】阅读练习册“课前导航”,识记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作家、作品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

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2、写作背景 18世纪末代19世纪初,丹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shē)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的民间故事改编,创作了本文,揭露了贵族阶层的阿(ē)谀(yú)奉承和虚伪透顶,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的社会的病状。 3、童话的特点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和象征来塑造形象,反应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活动二、查工具书,解决下列字词的拼音、写法。 1、炫.耀( xuàn) 2、滑稽.( jī ) 3、陛.下( bì ) 4、头衔.( xián ) 5、称.职( chèn ) 6、自称.( chēng ) 7、御聘 ..( yùpìn ) 8、赏赐.( cì) 二、理情节,知内容。 活动三、梳理故事情节(用一个字概括),复述故事内容。 引子:皇帝(爱)新装。 开端:骗子(做)新装。 发展:君臣(看)新装。 高潮:皇帝(穿)新装。 结局:孩子(揭)新装。 三、抓关键,探原因

单兵战斗动作示教作业教案示例

单兵战斗动作示教作业教案示例 单兵战斗动作示教作业 (教学实施笔记) 作业提要 课目:单兵战斗动作示教作业 目的:通过示教,统一单兵战斗动作课题教学思想、内容与方法,提高同志们的组训能力,为中队下一步单兵战斗动作训练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示教问题:一、作业准备 二、作业实施 三、作业讲评 时间:8小时 方法:讲、做、研、练相结合 地点:战术训练场 要求:(略)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5分钟 1、清点人数,组织验枪、整理着装、装具,向在场首长报告; 2、判定方位,介绍地形和训练场地、设施。 (顺我手指方向看去:XX处向远方延伸方向为概略北方,其余方向自行判定。我们所在地为中队战术训练场,此场地有各种地形及障碍物,如土堆、土坎、矮墙、壕沟等,便于进行单兵战斗动作训

练。 3、进行训练编组(通常按序列或按班长素质合理编组)。 4、组织活动身体。 5、宣布作业提要: 课目:单兵战斗动作示教作业 目的:通过示教,统一单兵战斗动作课题教学思想、内容与方法,提高同志们的组训能力,为中队下一步单兵战斗动作训练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示教问题:一、作业准备 二、作业实施 三、作业讲评 时间:8小时 方法:讲、做、研、练相结合。 要求:(略) 作业实施---------------------------------------------8课时同志们,班长在组织单兵战斗动作训练时,通常按作业准备,作业实施,作业讲评的步骤实施。 我们先训练第一个问题:作业准备 [理论提示] 作业准备是指班长将全班带到训练场后,开始上课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是保障下步作业的顺利进行,防止训练事故的重要措施。那么,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呢?三班长,请你回答一下。

波的形成和传播

波的形成和传播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1.形成原因:以绳波为例(如图12-1-1所示 ) 图12-1-1 (1)可以将绳分成许多小部分,将每一部分看做质点。 (2)在无外来扰动之前,各个质点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各个质点所在的位置称为各自的平衡位置。 (3)由于外来的扰动,会引起绳中的某一质点振动,首先振动的这个质点称为波源。 (4)由于绳中各质点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作为波源的质点就带动周围质点振动,并依次带动邻近质点振动,于是振动就在绳中由近及远地传播。 2.介质 (1)定义:波借以传播的物质。 (2)特点:组成介质的质点之间有相互作用,一个质点的振动会引起相邻质点的振动。 二、横波和纵波 1.定义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 2.产生条件 (1)要有机械振动。 (2)要有传播振动的介质。

3.机械波的实质 (1)传播振动这种运动形式。 (2)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依靠介质中各个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而使各相邻质点依次做机械振动来传递波源的能量。 1.机械波的形成 2.波的特点 (1)振幅:像绳波这种一维(只在某个方向上传播)机械波,若不计能量损失,各质点的振幅相同。 (2)周期:各质点振动的周期均与波源的振动周期相同。 (3)步调:离波源越远,质点振动越滞后。 (4)运动: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5)实质:机械波向前传播的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同时也传递能量和信息。 3.振动和波动的区别与联系

当堂达标 1.(多选)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B.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 C.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的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必定落后于前一质点的振动 D.各质点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2、(多选)关于振动和波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振动是形成波动的原因,波动是振动的传播 B.振动是单个质点呈现的运动现象,波动是许多质点联合起来呈现的运动现象 C.波的传播速度就是质点振动的速度 D.对于均匀介质中的机械波,各质点在做变速运动,而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 3、下面关于横波、纵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波源在同一介质中形成的机械波中可同时具有横波和纵波 B.由于横波、纵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不同,因此横波、纵波不可能沿同一方向传播 C.横波、纵波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定相等 D.只要存在介质,不管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均可传播横波和纵波 4、平静的湖面上漂着一块小木条,现向湖中央扔一石子,圆形波纹一圈圈的向外传播,当波传播到小木条处时,小木条将() A.随波纹漂向湖岸B.不动 C.向波源处漂动D.在原来位置上下振动 5、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波源停止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波也立即停止 B.发声体在振动时,一定会产生声波 C.波动的过程是介质质点由近及远的传播过程 D.波动的过程是质点的振动形式及能量由近及远的传播过程 6、区分横波和纵波的依据是()

公开课《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刚刚涉及“童话”要精要地向同学介绍这种文学体裁知识,要求学生自己了解一些安徒生在这一领域的成就。 2、这种情节曲折的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对童话的讽刺意义很可能明于心而不明于口,教师应适当点拨,使之对主题的理解水到渠成。 3、学生对文中问题的理解分析易文去矣,且理解肤浅,务必引导学生要独立深思,各抒己见,对问题的认识一定要言之有据。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童话的讽刺意义。 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复述、让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在思维训练中,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表达力。 了解童话想象夸张是特点,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在“师生合作下,生生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虚伪和自欺欺人的本质。体现了孩子的天真胆大和率直,寓严肃的主题于诙谐的故事之中。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领会主旨的深刻内涵难点:想象与夸张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首小诗《献给安徒生童话的诗》(顾城) 第一节写什么?(美人鱼)第二节写什么?(丑小鸭) 《美人鱼》《丑小鸭》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童话作品,今天让我们走进安徒生另一部名篇《皇帝的新装》。 二、梳理情节 1、《皇帝的新装》中涉及到的人物很多。大家先给他们分分类。 明确:骗子、皇帝、大臣、百姓、小孩。 2、这是一个关于“骗”的故事,整个情节都围绕“骗”展开。如果说骗子设骗,那么其他人呢?请说说,用四个字。 明确: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三、学生说阅读感悟 我们昨天已经在预习单上写下了自己对这篇童话的阅读感想,现在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最后推选一位小组代表说说本组的阅读感想,感想仅限于一个词语,并说说理由。 《皇帝的新装》本见西班牙曼努尔著的《卢堪诺尔伯爵》第七章,安徒生取其事,改作此篇。读来弥觉轻妙可喜亦可叹。 ——周作人师:你能否像周作人文中的“可喜、可叹”,用几个词来写出你的阅读感悟? 生:昏庸、荒唐、可笑…… 1、“昏庸”国王有什么“癖好”?(第一节)“既不……也不……”写出了什么?一个国家有这样的皇帝会强盛吗? 2、评析“荒唐”这个谎言既然能一眼看穿,为什么大家都要撒谎? “任何不称职的人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如果看得见布,会怎样?如果看不见,又会怎样? 3、评析“可笑”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示范作业教案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示范作业教案(齐步行进与停止) 作业准备-----------------------------------5分钟 1、清点人数、整理服装向在场首长报告 2、宣布作业题要 课目:单个军人队列动作 目的:使同志们熟练掌握单个军人队列动作的要领,培养良好的军容姿态,为今后遂行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内容:齐步行进与停止 方法:理论提示、讲解示范、组织练习、检查验收、小结讲评 时间:25分钟 场地:训练场 要求: 1、认真听讲,刻苦练习,仔细体会和揣摩我所讲解的动作要领。 2、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遵守训练场纪律。 以上要求同志们能不能做到? “能。” 作业实施-----------------------------------15分钟 【理论提示】 同志们,课前我对本课的有关理论做了布置安排,谁能回答一下齐步行进与停止步幅距离是多少厘米呢?好!第一名你回答一下。 是!我回答:往前迈出75厘米。回答完毕! 回答的很好,这说明同志们对本课的有关理论掌握的比较扎实,希望保持发扬。齐步是军人行进的常用步法。步幅是每步75厘米,行进速度为每分钟116—122步。因此我们必须正确掌握其动作要领。 【讲解示范】 齐步行进与停止的口令下达为:“齐步----走。立定!”为了给同志们一个直观完整的印

象,首先我做一下连贯动作请同志们注意看!(示范略)同志们看清了没有!(看清了)。下面由我边讲边做大家注意看: 当听到齐步----走的口令后,左脚向前迈出约75厘米,按照先脚跟后脚掌的顺序着地,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右脚按此法动作;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拢,拇指贴于食指第二节;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肘部弯曲,小臂自然向里合,手心向内稍向下,拇指根部对正衣扣线,并高于春秋常服最下方衣扣约5厘米(着夏常服、水兵服时,高于内腰带扣中央约5厘米;着作训服时,与外腰带扣中央同高),离身体约30厘米;向后摆臂时,手臂自然伸直,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30厘米。行进速度为每分钟116—122步。 当听到“立定”的口令,左脚再向前大半步着地(约50厘米,脚尖向外约30度),两腿挺直,右脚取捷径迅速靠拢左脚,成立正姿势 齐步行进与停止要求姿态端正,臂腿协调,摆臂自然大方,定型定位,步速,步幅准确。为了使同志们便于记忆,我将动作要领归纳四句话: 1眼睛固定要有神,2摆臂自然又大方,3行进臂腿协调好,4步速步幅很准确。 请同志们跟我复述一遍。 以上我边讲变做了齐步行进与停止的动作要领和示范,同志们看清了没有! 【组织练习】 (体会练习) 为了使同志们对动作要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下面我们进行组织练习,首先进行个人体会练习 人与人间隔,向右看----齐,向前----看。 开始练习 第2名,注意臂腿协调好,由慢到快体会。第4名注意眼睛不要向下看,抬头挺胸向前看。第5名注意两肩放松不要耸肩。 停!集合 刚才我们进行了个人体会练习,同志们都比较认真也比较刻苦,希望保持发扬。但我发现以下几个共性问题。1、臂腿协调不好,导致行进时有时顺拐。纠正的方法:可采取分解动作由慢到快解决其协调性。2、两肩僵硬导致耸肩。纠正的方法:两肩放松自然摆动。3、眼睛向下看导致无神。纠正的方法:眼睛向前看 固定好。在下面练习过程中同志们要克服这几种毛病。同志们是否清楚!(清楚)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启发式)

波的形成和传播 【教学目的】 1.理解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而不是介质的迁移. 2.理解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3.知道什么是横渡,什么是波峰和波谷;知道什么是纵波,什么是疏部和密部. 【教学重点】 1.机械波概念的建立. 2.分析波传递的是运动形式和能量. 3.波动和振动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1.机械波的形成. 2.机械波的特点. 【教学媒体】 波的演示器、柔软长绳、投影仪. 【教学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总结规律和结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向平静的水面投一颗石子,水面受到石子的撞击,水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呢?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远处,用手拿着另一端,上下抖动,又会 出现什么现象呢?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正确描述上述两种现象) 生:水面受到石子的撞击,开始振动,这种振动并不停留在一点,而是以水波的形式向四周传去;绳上出现一列凸凹相间的波由一端向另一端传 去(图1).

师:上述水波和绳波是怎么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运动形式——机械波. 板书课题:波的形成和传播 二、讲授新课 板书:1.波的形成.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水波和绳波是怎么被激起的? 生:水面的某处受到石子的撞击开始振动激起了水波;用手拿着绳的一端上下抖动激起了绳波. 师:想象一下,如果仅有某点的振动,而脱离开它周围的介质,能形成波吗? 生:不能. (通过回答上述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出形成机械波的条件) 板书:(l)形成机械波的条件:有机械振动(有波源).有介质. 师:有振动是否一定有波动?有波动是否一定有振动? 生:不一定;一定. 师:为什么机械振动能沿介质由近及远地传播,形成机械波呢?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五段. (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课本,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两点) (l)从介质本身的性质看,介质可以看成由大量质点组成,而相邻的质点间具有相互作用力. (2)当介质中某一质点受到某种作用而振动时,由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它会牵动邻近质点振动起来.这邻近的质点又会带动它邻近的质点振动起来.这样振动就会由近及远地传播出去,从而形成机械波. (教师出示波的演示器,说明波的演示器上的各国片代表了介质中的各质点,并慢摇演示器的手柄,让学生观察质点被依次带动,从而形成机械波的过程)板书:(2)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叫机械波. 师:(再次慢摇手柄,让学生注意观察、对比)沿波的传播方向,后面质点的振动情况与前面质点的振动情况有何差异? 生:远离波源的质点的振动总落后于靠近波源的质点. (教师继续演示,让学生观察).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皇帝的新装》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1.易错字 滑稽.(jī)赏赐.(cì)钦.差(qīn)妥.当(tuǒ)呈.报(chéng)陛.下(bì)愚蠢. (chǔn)勋.章(xūn)款.待(kuǎn)御聘 ..(yùpìn) 2.多音字 漂 稽 3.形近字 4.近义词辨析 5.词语释义 称职: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 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安徒生(1805—1875),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文题解说】 课文以“皇帝的新装”为题,描述了看不见的、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文题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围绕着“新装”,各色人物尽情表演,丑态百出。 【创作背景】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战争时期,丹麦由中立国倒向拿破仑一方,成为战争国,后来,拿破仑兵败,丹麦成为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受到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 本文通过叙写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该童话还告诉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12.1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设计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一些现象的观察,感性认识什么样的运动叫波动。 2.知道机械波的概念,知道其形成的条件,理解其形成的机理,会由机理判断某时刻某质点的振动方向。 3.理解机械波波动过程的特点,知道其传播的是运动形式、能量和信息。 4.知道机械波的分类及相关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与课件、视频等从感性出发剖析机械波波动的规律,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归纳能力。 2.通过对机械波形成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和方法,并进一步从根本上理解机械波波动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波动过程之美,体会物理研究的威力(表面上波动过程很复杂,分析后发现它如此简单),体会物理学分析过程的逻辑之美,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多观察,多思考中学生也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信。 2.通过参与模拟波动的过程,体会与人合作能力的重要性,体会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机械波波动中各质点的运动规律。 2.质点间的带动作用造成的各质点振动的重复性和滞后性。 【教学难点】 1.各质点只是振动没有沿传播方向迁移的确定。 2.带动作用的应用,即如何判断某时刻某质点的振动方向。 【教学方法】 实验、多媒体课件与视频、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师: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第十章的第一节:波的形成和传播(板书课题) 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通过观察,探究机械波波动的运动规律;二是透过表面现象探究机械波形成的原因。 新课引入 教师演示三种运动形式:一为绳子的运动(用跳绳沿竖直方向演示);二为弹簧的运动(用纵波演示器);三为水面的运动(自己录制的视频)。 师:刚才看到的三种运动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在物理学上称这样的运动为机械波。 新课教学 板书:一、感性认识波动,探究机械波波动的运动规律 投影出示问题1:机械波这种运动形式与过去我们学过的各种运动形式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若学生回答不出,可以提醒从研究对象的角度考虑,进一步提示从研究对象的个数考虑。)

皇帝的新装 教学设计(公开课)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初一语文陆曼学情分析:大多数学生听说过皇帝的新装这么一则童话故事,所以,对本文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对文章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对童话的讽刺意义学生是明于心而不明于口。学生初次接触童话,有很必要了解童话的有关知识,同时给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规律性等方法方面的启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 2.理清故事情节 3.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 能力目标:1.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2.掌握人物的多种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深刻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联系生活,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 1.理清故事情节,抓住人物性格特征 2.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3.体会作品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文章的深刻内涵。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大家小时候都爱听故事吧,你们都听什么故事呢?你们知道这些故事属于什么文学体裁吗?(童话)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篇童话。(板书课题)同学们都经常看电视,电视里的皇帝如果上街游行会穿什么衣服?肯定是黄袍,怎么漂亮怎么穿,怎么威风怎么穿,大家见过光着屁股游行的皇帝吗?今天

的故事里就有这样一位皇帝,我们一起看看怎么回事吧! 二.基础知识 了解童话的文学常识。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主要面向儿童,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等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出生于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他的160余篇童话被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等。 复习字词赐乖聘炫耀就愚蠢滑稽陛下头衔爵士勋章袍子不可就要交骇人听闻随声附和 三.整体感知 1.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要求:故事内容尽可能详细,语言流畅、生动。) 2.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故事,你会选择哪个字?(骗)(板书) 3.以“骗”为关键词,理清故事脉络: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四.课文精读 分析人物:这些人物形象分别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了塑造人物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在文中找到依据。 骗子:狡猾,贪婪(语言、动作描写) (注:“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件衣服,”堵住了皇帝、大臣和百姓的嘴。) 大臣:虚伪(语言、心理、动作描写) (注:几次大臣出现分别有什么表现?说明所有大臣都是愚蠢不诚实不称职的。) 皇帝:虚伪、昏庸(语言、心理、动作、神态描写) (注:为何结尾皇帝仍继续游行?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他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的愚蠢和不称职,只好硬撑住,用“更骄傲的神奇”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这恰恰暴露了他的虚伪和外强中干。明知错误还坚持不改,这是最最

单兵战斗基础动作示范作业

单兵战斗基础动作示范作业教案 作业提要 课目:单兵战斗基础动作 目的:使同志们学会单兵战斗各种动作及其训练方法。 内容: 一、卧倒、起立 二、运动姿势与方法。 三、利用地形。 时间:38小时 地点:战术训练场。 方法:讲解示范,个人体会,分班组练习,考核验收。 要求:1严格遵守训练场纪律,做到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2: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树立练为战的思想,认真练习每个动作,做到熟练、准确。3、严格遵守枪支使用有关规定,爱护手中武器,防止事故发生。 作业进程 作业准备------------------------XX分钟 1、清点人数、验枪、整理服装、装具。 2、判定方位,介绍有关地形和训练场地设施。 3、组织活动身体, 4、宣布作业提要 作业实施------------------------------XX小时 第一个训练问题:卧倒、起立 一、卧倒

卧倒是隐没身体,避免敌火力杀伤的最低姿势,它分为持枪卧倒和端枪卧倒。 (一)持枪卧倒 口令:“持枪向XX--卧倒”或“卧倒”。 要领:在持枪的基础上,右手提工握背带,左(右)脚向卧倒方向迈出一大步(受地形限制不便于迈步时,也可撤一大步),左(右)腿弯曲,右(左)腿伸直身体前倾下塌,两眼注视前方,左手顺左脚方向伸出,掌心向下稍向右,按左膝,左手,左肘身体左侧的顺序卧倒,右手迅速出枪,左手接握弹匣(弹仓)或下护木两腿伸直,两脚分开约与肩同宽,右手移握握把(枪颈),成卧姿无依托准备射击姿势。无射击任务时,卧倒后,左小臂横贴于地面,右手将枪轻贴于身体右侧,枪面向右,枪管放在小臂上,成卧姿隐没姿势。持班用机枪卧倒时,右手提枪,左手打开脚架,左脚向卧倒方向迈出一大步,两眼注视前方,将枪前送对向目标架于地上,两手在枪托两侧撑地,迅速卧倒,右手握握把,左手握枪颈,成卧姿射击姿势。训练步骤: 1、分节动作练习 2、卧倒后出枪和收枪练习 3、连贯动作练习 分节动作练习方法的口令:“分节动作卧倒--2---3。” 分节动作练习的要领:当听到“分节动作练习”的口令后、左(右)脚向卧倒方向迈出一大步,左手前伸,听到“2”的口令后、按左膝左手、左肘、身体左侧的顺序卧倒,听到“3”的口令后,右手将枪向目标方向送出成卧姿准备射击姿势。 卧倒后出枪和收枪练习要领是:在卧倒的基础上听到“1”的口令出枪,听到“2”的口令收枪,反复练习。 连贯动作练习,重点练习动作的连贯性和熟练程度。 训练重点: 1、上步要大、重心要低 2、掌握好握枪时身体各部位着地的顺序。 3、出枪要快,接枪要稳 (二)端枪卧倒 口令:“端枪--卧倒”或“卧倒” 要领:在端枪前进的基4∩希 咸迩扒悖 蠼?向前迈出一大步,按左膝,两肘的顺序身体迅速着地卧倒卧倒后,两手协力出枪,同时两后伸,全身俯地,成卧姿准备射击姿势。 训练重点、训练步骤同上。 二、起立 (一)支身起立 口令:“支身--起立” 要领:右手移握护木收枪,同时转体向右,两眼注视前方,左小臂稍向里合,屈左腿于右腿下,以左手、左脚的支撑力将身体支起,同时出右脚

初中语文《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

初中语文《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及童话的有关知识。 2.熟悉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体会文中角色所揭示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社会丑恶行为的意识和勇气。 教学重点: 熟悉情节,把握形象,体会角色的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童话这一文学体裁。 导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有一个人,却求美不成反当众出丑,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将讲讲这个故事。 二.简介作家作品: 这是一篇著名的童话,它的作者很了不起,是安徒生。周扬说:“丹麦出了一个安徒生,赢得了世界的、不只限于少年儿童的广大读者。”下面哪位忠实的读者想大家推荐一下他的主要作品?(学过的有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另外还有可爱的《丑小鸭》、美丽的《夜莺》和《豌豆上的公主》等等。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三.学习新课: 1.(请再读一遍题目)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谁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新装、皇帝)如何展开的?速读课文,看谁能填对老师出的题目。每空只能用一个字。 情节线索:(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说出起止。 2.请一位同学照此顺序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情节完整,语言连贯,口齿清楚,态度大方。说得简要明白。 3.你认为哪个情节最精彩?(或你最喜欢哪个内容?)(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哪句话最生动?(举例说明并说说)为什么?(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描写鲜明生动、逼真传神,活灵活现,符合人物性格特点。教师引导)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几个精彩的片段。 看新装(分角色朗读) 穿、展新装(课本剧表演)略 4.思考讨论: ○1找出在故事情节中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想想起什么作用?(推动作用)人们都怕这一点,才让骗局步步得通。(它的作用从下面的问题中也可看出来) ○2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老大臣、“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甚至皇帝本人都不敢说真话,老百姓一开始也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略)这些是什么描写?(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