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布林佐胺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布林佐胺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布林佐胺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布林佐胺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利奈唑胺的药理分析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d10062315.html, 利奈唑胺的药理分析综述 作者:曲小艺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01期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346-01 利奈唑胺(linezolid)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噁唑烷酮类抗菌药,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致病菌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与其他抗菌药多无交叉耐药现象,加之组织、体液分布广泛以及给药方法便捷,使得其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很好,在临床上受到广泛的关注。 1 作用机制和抗菌活性 作为一种新型抗菌药,利奈唑胺作用于细菌的50S核糖体亚单位。但与其他抗菌药不同,利奈唑胺不影响肽基转移酶活性而只是作用于翻译系统的起始阶段,通过抑制mRNA与核糖体连接、阻止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最终产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由于作用部位及方式独特,利奈唑胺与其他抗菌药多无交叉耐药现象。在耐药菌日益流行的今天,利奈唑胺的这一特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利奈唑胺对几乎所有的致病性革兰阳性菌、非典型病原体、各种分枝杆菌、诺卡菌以及革兰阳性的厌氧菌都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对革兰阴性杆菌不敏感,可能与革兰阴性杆菌的外排机制有关。体外药敏试验还显示,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在内的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在内的肠球菌对利奈唑胺都100%敏感。10多年的临床应用经验表明,利奈唑胺对多种革兰阳性致病菌、包括耐药菌所致感染均有很好的疗效。此外,利奈唑胺对日益常见的耐多药结核杆菌和泛耐药结核杆菌也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和治疗疗效,但因利奈唑胺不是常规抗结核药,故目前尚无相应的体外药敏试验数据。 2 药动学特点 利奈唑胺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口服后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近100%,可以经静脉给药-口服方法进行序贯治疗。利奈唑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31%,分布容积为40~50 L,每12小时口服给药600 mg后0.5~2 h达到血药峰浓度(15~27 mg/L),血药消除半衰期(3.4~7.4 h)较长,且对敏感菌有一定的抗生素后效应,可一日2次给药。利奈唑胺在体内被代谢为两种无活性的代谢产物氨基乙氧乙酸和羟乙基乙酸,给药量的65%经非肾途径清除(可能会有部分药物在肾小管被重吸收),30%以原药形式随尿液排出体外。利奈唑胺的组织、体液穿透性好,在肺、皮肤、肌肉和脂肪组织以及脑脊液中均有较高的药物浓度,故适应证也较广,临床地位重要。 3 临床应用

胺的制备方法

卤代烷的氨解盖布瑞尔合成法腈的还原硝基化合物的还原酰胺的降 一,卤代烷与氨反应可生成1°胺,但反应并不到此停止,生成的1°胺还可继续与卤代烷作用生成2°胺以至3°胺,所以这一反应总是生成三种胺的混合物。 调节原料的配比以及控制反应温度、时间等其他条件,可以命名其中的一种胺为主要产物。当R为较大烃基时,可采用分馏的方法将三种胺分离;当R为较小烃基时,由于生成的三种胺沸点接近,需要高效精馏才能将它们分开而得到纯品。 芳卤烃不活泼,需要高温高压等剧烈条件才能进行反应。例如: 这是工业上生产苯胺的方法之一。 芳香环上有硝基等强吸电子基取代的芳卤烃可在温和的条件下反应: 二, 这是一个用于制备纯1°脂肪胺的方法。首先用邻苯二甲酸酐与氨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酰亚胺,再利用酰亚胺氮上氢原子的酸性使之与氢氧化钾成盐,然后再与卤烃进行亲核反应。由于氮上只有一个氢,所以只能引入一个烃基,水解后便得到纯的1°胺。 三, 腈的还原也可用于制备1°胺,即可用催化氢化,也可使用化学还原剂。例如:

四, 由硝基化合物还原可制备1°胺,但此法一般只用于合成芳香胺,因为脂肪族硝基化合物不易获得。硝基的还原可采用催化氢化或使用化学还原剂。常用的化学还原剂是金属加酸,金属多用铁、锌、锡等,酸用硫酸、盐酸或醋酸。例如: 若分子中同时有醛基存在又不想使醛基也还原,可采用氯化亚锡作还原剂: 用化学还原剂还原硝基有时会产生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物,所以近年来已有逐步被催化氢化法取代的趋势。催化氢化法中常用的催化剂是镍、铂和钯,一般是在中性条件下反应。例如: 五, 酰胺在次卤酸钠的作用下可发生降解而失去羰基,生成比原来酰胺少一个碳原子的1°胺(参见第十二章第二节)。

利奈唑胺抗结核作用的研究及其最新进展

?综述?利奈唑胺抗结核作用的研究及其最新进展 唐神结 肖和平 近年来,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multi唱drugresistanttuberculosis,MDR唱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lydrugresistanttuberculosis,XDR唱TB)的流行与传播引起了全球学者的极大关注[1]。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药物,耐药结核病的治疗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结核病防治工作者[2]。利奈唑胺(linezolid)为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是继磺胺类和喹诺酮类后上市的又一类全新合成抗菌药物,该药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良好的抗菌活性而备受关注。该药主要用于控制耐万古霉素革兰阳性球菌所引起的感染,最近研究显示,利奈唑胺具有良好的抗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作用,对耐药菌株也显示了强大的抗菌活性,不少医师采用利奈唑胺治疗MDR唱TB和XDR唱TB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总结介绍如下。 一、作用机制 利奈唑胺抗MTB的作用机制为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mRNA与核糖体连接,阻止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从而在翻译的早期阶段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利奈唑胺作用的靶位点为23SrRNA、核糖体L4和 L22、Erm唱37甲基转移酶以及whiB7调节蛋白等。由于该药独特的作用特点,故与其他的蛋白合成抑制剂间无交叉耐药发生。在体外也不易诱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2唱5]。 二、体外抗菌作用 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利奈唑胺具有较强的抗分枝杆菌作用,其抗MT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为0畅125~1mg/L,对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具有同等的抗菌活性,对快速增殖期和静止期菌群均有抗菌作用[6唱8]。Alcalá等[6]采用比例法和E唱test法测定了117株敏感和耐药MTB菌株对利奈唑胺的敏感性,结果发现,其抗敏感和耐药MTB菌株的MIC值为0畅125~1mg/L,MIC50为0畅5mg/L,MIC90为0畅5~1mg/L,显示了强大的杀菌活性。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利奈唑胺抗MDR菌株的MIC值为0畅125~8mg/L,MIC50为4mg/L,MIC90为8mg/L,推荐以MIC值≤8mg/L作为其敏感性的分界点,286株MDR唱TB菌株和9株XDR唱TB菌株中仅2株(0畅7%)显示对利奈唑胺耐药[7,9]。Huang等[10]最近研究结果显示,利奈唑胺抗敏感菌株和MDR菌株的MIC值为0畅125~4mg/L,MIC50和MIC90均为0畅5mg/L,MDR菌株中有些耐喹诺酮类和利福布汀。Tato等[11]也证实其利奈唑胺抗耐药(包括MDR唱TB)菌株的MIC值很低(0畅12~0畅5mg/L)。以上研究表明利奈唑胺在体外具有极强的杀灭MTB作用。防突变浓度(mutantpreventionconcentration,MPC)是一种新的微生物学评价参数,是指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严格限制选择出耐药突变菌株的能力,MIC检测的是优势菌群对药物的敏感性,而MPC则检测的是突变菌群对药物的敏感性,在选择药物时其血清和组织内的药物浓度应尽可能长时间地高于MTB的MPC。有研究显示,该药对MTB菌株的MPC50、MPC90分别为0畅6、1畅2mg/L,而其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很大,为140畅3mg?h-1?L-1,表明该药选择出耐药突变菌株的可能性很小,即产生耐药的机会也很少[12]。 三、体内抗菌作用 早期杀菌活性(EBA)是指抗结核治疗最初几天患者痰液中MTB浓度的下降速度以每天痰液中log10菌落形成单位(cfu)/ml的下降表示。Dietze等[13]研究结果显示,利奈唑胺的EBA(即治疗0~2d)(0畅18~0畅26log10cfu?ml-1?d-1)低于异烟肼(0畅67log10cfu?ml-1?d-1),延迟EBA(治疗第2~7天)也较弱(0畅04~0畅09log10cfu?ml-1?d-1)。目前缺乏系统性利奈唑胺体内抗菌作用的研究资料。 基金项目:上海市传染病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08GWZX0104) 作者单位:200433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结核(肺)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肖和平,Email:xiaoheping_sars@163.com

二甲胺水溶液安全周知卡.

二甲胺水溶液 1、理化性质 无色透明液体,有氨味,初始沸点和沸腾范围(℃: 51.5,闪点(℃(闭杯:-15.5 爆炸上限%(V/V: 20.75,爆炸下限%(V/V: 4.96 ,相对密度(g/cm3: 0.89,自动点火温度(℃: 490,易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2、危险性概述 该品对眼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皮肤接触液态二甲胺可引起坏死,眼睛接触可引起角膜损伤、混浊。 3、个体防护 佩戴防毒面具或呼吸保护装置,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需佩戴防渗透的化学惰性手套,穿保护性工作服。 4、人体接触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掉污染的衣服和鞋子。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 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用水漱口。请教医生; 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予人工呼吸。请教医生。 5、消防措施 易燃。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6、泄露应急处理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用惰性吸附材料吸收并当作危险废品处理。存放在合适的封闭的处理容器内。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保证充分的通风。移去所有火源。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防范蒸汽积累到可以爆炸的浓度,蒸汽能在低洼处积聚。 7、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单质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2016杀菌剂大全

类别品种作用机理和特点防治对象 酰胺类 氟吗啉防治卵菌纲病原菌产生的病害,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高活性,持效16d霜/疫霉病特效烯酰吗啉抑制卵菌细胞壁的形成,内吸霜/疫霉病特效叶枯酞抑制细菌在水稻中的繁殖,阻碍转移,内吸水稻白叶枯病磺菌胺抑制孢子萌发,土壤杀菌剂,对白菜根肿病特效根肿/根腐/猝倒甲磺菌胺土壤杀菌剂 噻氟菌胺强内吸传导,对担子菌特效立枯/黑粉/锈病环氟菌胺抑制白粉菌吸器、菌丝和附着孢的形成,内吸活性差白粉病 硅噻菌胺能量抑制剂,具有良好的保护活性,长残效,种子处理小麦全蚀病 吡噻菌胺机理独特,高活性、广谱、无交互抗性粉锈/霜霉/菌核环酰菌胺机理独特,灰霉特效灰霉/黑斑/ 菌核苯酰菌胺杀卵菌机理独特:抑制菌核分裂,无交抗,保护剂晚疫/霜霉病 环丙酰菌胺内吸保护,抑制黑色素合成,感病后加速抗菌素产生稻瘟病 噻酰菌胺阻止侵入,诱导抗性,内吸传导,持效期长,环境影响小白粉/霜霉/稻瘟病氰菌胺内吸和残留活性好,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稻瘟病

双氯氰菌胺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稻瘟病 高效甲霜灵核糖体RNAⅠ合成抑制剂,保护、治疗、内吸运转霜/疫/腐霉高效苯霜灵卵菌病害 萎锈灵选择性内吸杀菌,萌芽种子除菌,刺激省黑穗/锈病 呋吡酰胺强烈抑制琥珀基质电子传递,内吸传导,长残效水稻纹枯病甲呋酰胺内吸,种子处理,黑穗病(玉米除外)麦类黑穗病氟酰胺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保护/治疗/内吸,稻纹枯特效立枯/纹枯/雪腐 甲丙烯和咪唑类 嘧菌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新型/高效/广谱,保/治/铲/吸/渗所有真菌病害肟菌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无交抗,广谱/渗透/内吸/保护白粉/叶斑等啶氧菌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广谱/内吸/熏蒸/耐雨水冲刷麦类病害唑菌胺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广谱/内吸/转移/混用所有真菌病害氟嘧菌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广谱/内吸/长效/速效所有真菌病害烯肟菌酯新型/高效/广谱/内吸所有真菌病害苯氧菌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保/治/铲/吸/渗水稻稻瘟病烯肟菌胺--

合成氨的方法及其应用

闽南师范大学 合成氨的方法及其应用 姓名: 学号: 专业:应用化学 年级: 10应化2 2013年12月30

合成氨的方法及其应用 【摘要】介绍不同原料的合成氨和合成氨各个工段工艺流程,指出了我国合成氨工艺技术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认为未来合成氨技术进展的主要趋势是大型化、低能耗、结构调整、清洁生产、长周期运行;介绍合成氨工业产品的用途,指出合成氨对化肥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合成氨工艺流程发展现状意义 前言 氨是一种重要的含氮化合物。氮是蛋白质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人类和一切生物所必须的养料;可以说没有氮,就没有蛋白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大气中存在有大量的氮,在空气中氨占78%(体积分数)以上,它是以游离状态存在的。但是,如此丰富的氮,通常状况下不能为生物直接吸收,只有将空气中的游离氮转化为化合物状态,才能被植物吸收,然后再转化成人和动物所需的营养物质。把大气中的游离氮固定下来并转变为可被植物吸收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定氮。目前,固定氮最方便、最普通的方法就是合成氨,也就是直接由氮和氢合成为氨,再进一步制成化学肥料或用于其它工业

我国合成氨装置很多,但合成氨装置的控制水平都比较低,大部分厂家还停留在半自动化水平,靠人工控制的也不少,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能耗大、成本高、流程长,自动控制水平低。这种生产状况下生产的产品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差,因此大部分化肥行业处于低利润甚至处于亏损状态。为了改变这种状态,除了改变比较落后的工艺流程外,实现装置生产过程优化控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合成氨生产装置是我国化肥生产的基础,提高整个合成氨生产装置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对目前我国化肥行业状况,只有进一步稳定生产降低能耗,才能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而实现合成氨装置的优化是投资少、见效快的有效措施之一。 合成氨装置优化控制的意义是提高整个合成氨装置的自动化水平,在现有工艺条件下,发挥优化控制的优势,使整个生产长期运行在最佳状态下,同时,优化系统的应用还能节约原材料消耗,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1.氨的性质 1.1物理性质 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味。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相对密度0.7714g/l。熔点-77.7℃。沸点-33.35℃。自燃点651.11℃。蒸气密度0.6。蒸气压1013.08kPa(25.7℃)。 1.2化学性质 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6~25%(最易引燃浓度17%)。

甲胺水溶液%

三甲胺溶液 ? 标识 中文名:三甲胺溶液 ? 英文名:T rimethylamine solution? 分子式:C 3 H 9 N;(CH 3 ) 3 N ? 分子量:59.11 ? 结构式: CAS号:?75-50-3 RTECS号: HS编码:UN编号:1297 ? 危险货物编号:IMDG规则页码: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水物为无色气体,有强烈的氨味;商品为三甲胺的水溶液或乙醇溶 液。 ? 主要用途:闪点:-6.67℃(闭杯)3.33℃(25%水溶液,开杯) ? 熔点:凝固点:-117.1℃沸点:2.87℃ 相对密度(水=1):0.662(-5℃)? 相对密度(空气 =1): 饱和蒸汽压 (kPa): 溶解性: 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 燃烧热(kj/mol):2358 ? 燃烧爆炸危险性避免接触的条件: 燃烧性:易燃 ? 建规火险分级: 闪点(℃):-7℃开杯;-27℃闭杯 ? 自燃温度(℃):引燃温度:190℃ ? 爆炸下限(V%):2% ? 爆炸上限(V%):11.6% ? 危险特性:有毒,遇热、明火、强氧化剂有引起燃烧危险。 ? 燃烧(分解)产物:稳定性: 禁忌物:聚合危害: 灭火方法:可用的灭火剂为泡沫、二氧化碳、1211灭火剂、干粉。 ? 包装储运 危险性类别: 危险货物包装标 志: 包装类别: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最高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 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化剂、遇水燃烧物品、酸类分仓间存放; 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损坏和泄漏。运输时配齐必要的堵漏和个人 防护设施。 ERG指南:132 ERG指南分类:132易燃液体-腐蚀性的 ?

杀菌剂分类大全 1

杀菌剂大全1 酰胺类杀菌剂 卵菌纲:高效甲霜灵、高效苯霜灵、噻酰菌胺、环丙酰菌胺、氟吡菌胺、吡噻菌胺(菌核病、灰霉病、白粉病)、双炔酰菌胺、苯酰菌胺、噻唑菌胺、氟啶酰菌胺、双炔酰菌胺 稻瘟病:氰菌胺、双氯氰菌胺、环酰菌胺(灰霉病) 土壤病害:磺菌胺、噻氟菌胺、 叶枯酞(抑制细菌)、环氟菌胺(白粉病)、硅噻菌胺(全蚀病)、萎锈灵(黑穗病、黄萎病、立枯病、防腐剂、具有生长刺激作用)、甲呋酰胺(黑穗病)、呋吡菌胺(纹枯病、菌核病、白绢病)、啶酰菌胺(白粉病、灰霉病、各种腐烂病、褐腐病和根腐病等)、甲磷菌胺、氟菌胺 通过抑制琥珀酸脱氢酶破坏病菌呼吸而致效 酰胺类化合物作为杀菌剂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大多数酰胺类杀菌剂的杀菌谱比较窄,近期又有许多新颖的化合物商品化,最明显的结构特点是杂环,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吡噻菌胺(penthiopyrad)和啶酰菌胺(boscalid)具有较广的活性谱。 氟吗啉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的丙烯酰胺类杀菌剂。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创制的农用杀菌剂、是首次获得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的农用杀菌剂。具有良好的内吸、保护和治疗活性。对卵菌亚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如霜霉病、疫病如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番茄疫病、辣椒疫病、烟草疫病等有优异的活性。 噻氟菌胺是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即在真菌三羧酸循环中抑制琥珀酸酯脱氢酶的合成。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和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有活性,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立枯病等有特效。

氰菌胺和双氯氰菌胺分别是由日本农药公司和住友化学公司开发的酰胺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稻瘟病。 环酰菌胺主要用于防治各种灰霉病以及相关的菌核病、黑斑病等。 硅噻菌胺是含硅的噻酚酰胺类杀菌剂。具体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可能是ATP 抑制剂。主要用于小麦全蚀病的防治。 呋吡菌胺(纹枯病、菌核病、白绢病)是日本住友化学公司开发的吡唑酰胺类杀菌剂,主要抑制真菌线粒体中琥珀酸的氧化作用,具有优异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噻唑菌胺(ethaboxam)是韩国LG农化公司研制开发的噻唑酰胺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卵菌纲病害。 噻酰菌胺(tiadinil)是由日本农药公司开发的噻二唑酰胺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稻瘟病。 啶酰菌胺(白粉病、灰霉病、各种腐烂病、褐腐病和根腐病等)0(boscalid)是由巴期夫公司开发的吡啶酰胺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菌核病、锈病、马铃薯早疫病和灰霉病等。 吡噻菌胺(penthiopyrad)是由日本三井化学公司开发的吡唑酰胺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和灰霉病等。 氟啶酰菌胺(fluopicolide)和双炔酰菌胺(mandipropami)分别由拜耳和先正达公司开发,具有优异的杀菌活性,均对霜霉病有特效。 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 乙菌利(黑穗菌核白粉)、异菌脲(灰霉病)、腐霉利(菌核病、灰霉病、黑星病、褐腐病、大斑病)、乙烯菌核利(菌核菌、白粉、黑斑病、灰霉病)、克菌丹(地下地上方方面面保护)、灭菌丹(多种病害)、菌核利(菌核病、灰霉病)传统杀菌剂,通过抑制NADH细胞色素C还原酶破坏类酯类和膜的合成而致效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基本上所有真菌病害:嘧菌酯、氟嘧菌酯、醚菌酯、唑菌胺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

合成酰胺键的一般方法

合成酰胺键的一般方法 刚才浏览帖子,看到有人问如何合成酰胺键。由于本人博士论文是做多肽合成的,所以有一些经验。现将我的博士论文关于如何合成酰胺键的一段贴过来,希望能对即将从事多肽合成的人有些用。本帖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多肽化学合成的方法以及常用的多肽缩合试剂。 1、酰卤法 最常用的是酰氯,一般的操作方法是将羧酸与SOCl2或者(COCl)2反应生成酰氯,然后与游离的氨基反应生成酰胺键。催化量的DMF可以促进酰氯的生成,而DMAP可以促进酰氯和氨基的反应。该方法的优点是活性高,可以与大位阻的氨基反应;缺点是在酸性条件下形成酰氯,很多对酸敏感的基团承受不了,还有就是产物比较容易消旋。为了克服第一个缺点,人们发展了用氰脲酰氯(2, 4, 6-三氯-1, 3, 5-三嗪)/TEA或者PPh3/CCl4条件形成酰氯,第二个缺点可用酰氟代替酰氯加以克服。 2、混合酸酐法 氯甲酸乙酯或氯甲酸异丁酯是最常用的生成混酐的试剂。它是利用羧酸羰基的亲电性高于碳酸羰基,从而使氨基选择性的进攻羧酸羰基形成酰胺键。混酐法具有反应速度快,产物纯度较高等优点,但由于混酐的活性很高,极不稳定,要求反应在低温无水条件下进行,产品也容易出现消旋现象。 3、活化酯法 常见的活化酯有硝基苯酯,2, 4, 6-三氯苯酯,五氯苯酯,五氟苯酯(PfOH),N-羟基琥珀酰亚胺(HOSu)酯和N-羟基苯并三唑酯(HOBt)等。一般的操作步骤是先制备并分离得到活化酯,再与氨基反应生成酰胺键。由于活化酯活性较酰氯和酸酐低,可以极大地抑制消旋现象,并能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 4、酰基迭氮法 一般是用酰肼与亚硝酸钠反应制成酰基迭氮,然后与氨基反应形成酰胺键。优点是迭氮法引起的消旋程度较小,比活化酯法效率更高,但是,酰基迭氮中间体不稳定,产生的迭氮酸有毒,而且制备步骤繁琐。Shioiri 等人发展的DPPA可以与羧酸现场生成酰基迭氮,很好地解决了酰基迭氮制备的问题,得到广泛的运用。 5、缩合试剂法 该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形成酰胺键的方法,同时也广泛地应用于酯键、大环内酰胺和内酯的构建。这种方法通常是将羧基组份和氨基组份混合,在缩合试剂作用下,中间体不经分离直接进行反应形成酰胺键。这样就无需预先制备酰卤、酸酐和活化酯等羧基被活化的中间体,不仅简捷高效,而且可以有效地避免在活化中间体分离提纯以及存放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副反应。目前已报道的多肽缩合试剂非常繁多,从分子结构的角度上主要分为碳化二亚胺类型、磷正离子或磷酸酯类型和脲正离子类型。 发展最早和最常用的碳化二亚胺类缩合试剂是DCC。但由于反应生成的二环已基脲(DCU)在大多数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很小,难以除去,人们对DCC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发展了副产物的脂溶性很好的DIPCDI 和BDDC等和副产物水溶性很好的EDCI(Figure 1.7)。 由于这类缩合试剂活性很高,往往会导致产物有较大程度的消旋,为此通常要加入HOSu,HOBt,HOAt 或HOOBt等添加剂一起使用来抑制产物消旋,同时也可有效地抑制N-酰基脲等副产物的生成。[attach]5892[/attach]

胺的性质

第三节胺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在常温下,低级和中级脂肪胺为无色气体或液体,高级胺为固体。低级脂肪胺有难闻的臭味。例如,二甲胺和三甲胺有鱼腥味,肉和尸体腐烂后产生的1,4-丁二胺(腐胺)和1,5-戊二胺(尸胺)有恶臭。 芳香胺多为高沸点的油状液体或低熔点固体,具有特殊气味,并有较大的毒性。例如,食入0.25mL 苯胺就可能引起严重中毒。许多芳香胺,如β-萘胺和联苯胺都具有致癌作用。 由于胺是极性分子,且伯、仲胺分子间N—H可以通过氢键合,所以它们的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非极性化合物高,但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羧低。由于氨基形成氢键的能力与氮上所连氢原子数成正比,所以碳原子数相同的脂肪胺中,伯胺沸点最高,仲胺次之,叔胺最低。 伯、仲、叔胺都能与水形成氢键,所以低级脂肪胺可溶于水,随着烃基在分子中的比例增大,形成氢键的能力减弱,因此中级和高级脂肪胺以及芳香胺微溶或难溶于水。胺大都能溶于有机溶剂。表10-1列出了一些胺的物理常数。 表10-1 一些胺的物理常数

(一)官能团的反应 1、碱性和成盐反应 当胺溶于水时,发生下列解离: 因此,胺的水溶液显碱性。胺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度可以反映出胺结合质子的能力,即反映胺的碱性强弱。胺的碱性强弱常用解离常数K b 或其负对数批p K b 表示,K b 愈大可愈小,p K b 碱性愈强。 胺可以和大多数酸反应生成铵盐,例如: 铵盐一般都是晶体,易溶于水和乙醇,难溶于非极性溶剂。由于胺是弱碱,所以铵盐遇强碱又释放出原来的胺: RNH [RNH 3]Cl - RNH 2+NaCl H 2O NaOH HCl +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将胺从其它有机物中分离出来。不溶液于水的胺可以先溶于稀酸形成盐,经分离后,再用强碱将胺由铵盐中置换出来。 2、烷基化反应 胺作为亲核试剂,可以同卤代烃发生反应,结果氮上的氢被子烷基取代,这个反应叫作胺的烷基化反应: RNH 2+R'X RNHR'+HX 生成的仲胺可继续与卤代烷反应,生成叔胺。叔胺再进一步同卤代烷反应,最后生成季胺盐: RNHR'+R'X RNH'2+HX RNR'2+R'X [R'3N +R]X - 由于脂肪胺的亲核性比氨强,所以,氨与卤代烷反应往往得到的是伯、仲、叔胺和季胺盐的混合物。 季胺盐也可以看作是季胺碱与强酸中和生成的盐: R 4N +OH -+HCl R 4N +X -+H 2O 季胺盐是强酸强碱盐,所以不能与碱作用生成相应的季胺碱。但将它的水溶液与氢氧化银反应,滤出卤化银沉淀后,蒸发掉溶剂即可得到季胺碱: R 4N +X -+AgOH R 4N +OH -+AgX 季胺碱的碱性与苛性碱相当,其性质与苛性碱相似。例如,易溶于水,有很强的吸湿性,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其浓溶液对玻璃有腐蚀性等。 RNH 2 H 2O RNH 3 OH -++NH 2+( CH 3CH 2) 3N CH 3COOH ( CH 3CH 2) 3NOOCCH 3+H +-三乙胺乙酸盐(乙酸三乙胺)

利奈唑胺合成新进展

第28卷第1期 2019年3月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28 No.1 Mar.2019 DOI:10.3969/j.issn.1672-6685.2019.01.015 利奈唑胺合成新进展*? 吴煜然1a,任抒婷1a,刘书豪1a,王有宪1a,王 蕾1a,刘玮炜1a,b,2 (1.淮海工学院a.药学院;b.江苏省海洋药物活性分子筛选重点实验室,江苏连云港 222005; 2.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连云港 222005) 摘 要:利奈唑胺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的噁唑烷酮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球菌引起的感染.利奈唑胺独特的作用部位和作用方式使其不易与其他抗菌药发生交叉耐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综述了近5年利奈唑胺的合成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关键词:利奈唑胺;合成方法;噁唑烷酮 中图分类号:TQ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685(2019)01-0064-04 New Progress in Synthesis of LinezolidWU Yuran1a,REN Shuting1a,LIU Shuhao1a,WANG Youxian1a,WANG Lei 1a,LIU Weiwei 1a,b,2(1.a.School of Pharmacy;b.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Pharmaceutical Compound Screening,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Lianyungang 222005,China; 2.Jiangsu Marine Resources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Lianyungang 222005,China) Abstract:Linezolid is the first synthetic oxazolidinone antibiotic,which is mainly used to treat in-fection caused by Gram-positive bacteria.Linezolid is not easy to cross-resistance with other anti-biotics because of its unique site and mode of action.It has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and has beenwidely used in clinic.In this paper,the synthesis methods of linezolid in recent five years werereviewed,and the various method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Key words:linezolid;synthesis methods;oxazolidinone 利奈唑胺(linezolid),化学名为(S)-N-[[3-[3-氟-4-(4-吗啉基)苯基]-2-氧代-5-噁唑烷基]甲基]-乙酰胺,2000年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是第一个化学全合成的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主要用于治疗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以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引起的感染[1-2].与其他药物不同,利奈唑胺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它不影响肽基转移酶活性,只作用于翻译系统的起始阶段,抑制mRNA与核糖体连接,阻止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3-4].因其独特的作用位点和作用方式,利奈唑胺不易与其他抑制蛋白合成的抗菌药发生交叉耐药,同时在体外也不易诱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有着很好的抑菌活性,是一种极具临床应用价值的新型抗菌药[5-6].噁唑烷酮母核的构建是利奈唑胺(结构式见图1)合成中的关键步骤,可通过异氰酸酯与环氧乙烷反应,或酰胺与卤代醇的取代成环反应合成,也可直接引入该噁唑酮结构[7-8].本文介绍了近5年利奈唑胺合成的进展,并比较了各种合成方法,以便为利奈唑胺的制备寻找一条更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合成路线. *收稿日期:2019-02-04;修订日期:2019-02-27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KYCX18-2580,KYCX18-2588);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HS2014007);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5023);连云港市“521工程”资助项目 (LYG52105-2018023) 作者简介:吴煜然(1996-),女,江苏泰州人,淮海工学院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有机合成方面的研究,(E-mail)2541973560@qq.com.通讯作者:刘玮炜(1965-),女,江苏滨海人,淮海工学院药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有机合成方面的研究,(E-mail)liuweiwei255@163.com.

胺的化学性质

第十三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含氮有机化合物是指含有碳氮键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生物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 胺 一、胺的分类和命名 胺是氨的烃基衍生物,它可看作是氨分子中的1个氢或几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后的产物。 (一)胺的分类 1.根据胺分子中氮原子上所连烃基的数目不同,可分为伯胺、仲胺和叔胺。 R —NH 2 R —NH —R ′ R R ′ R ″ 伯胺 肿胺 叔胺 2.根据胺分子中氮原子上所连的烃基种类不同,可分为脂肪胺和芳香胺。 R —NH 2 Ar —NH 2 脂肪胺 芳香胺 氮原子与脂肪烃基直接相连为脂肪胺,与芳环直接相连为芳香胺。 3.根据胺分子中氨基的数目不同,可分为一元胺、二元胺和多元胺。 一元胺:CH 3—CH 2—NH 2 二元胺:H 2N —CH 2—CH 2—NH 2 例如: 脂肪胺 芳香胺 CH 3NH 2 苯胺 甲胺 伯胺: NH 2 NH CH 2 仲胺:二苯胺 甲乙胺 CH 3 CH 3 NH 叔胺:三苯胺 甲乙丙胺 CH 2CH 2CH 2 N CH 3CH 3 CH 3

请注意:伯胺、仲胺、叔胺与伯醇、仲醇、叔醇的区别,胺是根据氮原子上所连烃基数目来分为伯胺、仲胺、叔胺,而醇则是根据羟基所连的烃基来分为伯醇、仲醇、叔醇。例如: C NH 2 CH 3 CH 3 C OH CH 3CH 3 伯胺叔醇 CH 3 CH 3 (二)胺的命名 1.简单的胺以胺为母体,按烃基的名称称为某胺。例如: CH 2 丙胺 CH 2 NH 2 CH 3NH 2 苯胺 甲胺NH 2 CH 3 2.仲胺和叔胺的氮原子上连的烃基相同时,用二或三标明烃基的数目,写在烃基名称前;烃基不同时,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写出烃基的名称。例如: (CH 3)2NH (CH 3CH 2)3N (C 6H 5)3N 二甲胺 三乙胺 三苯胺 NH CH 2 甲乙胺CH 3 CH 3 甲乙丙胺 CH 2 CH 2 CH 2 CH 3CH 3 CH 3 3.芳香仲胺和叔胺的氮原子上连有烃基时,以芳香胺为母体,在烃基前标上“N-”,以区别连接在芳环上的烃基。例如: N-甲基苯胺 N ,N-二甲基苯胺 N-甲基-N-乙基苯胺NHCH 3 N (CH 3)2 N CH 3 CH 2CH 3 4.多元胺可参照多元醇命名,二元胺称为某二胺。例如: H 2N —CH 2—CH 2—NH 2 H 2N —CH 2—CH 2—CH 2—CH 2—NH 2 乙二胺 1,4-丁二胺 5.对于结构复杂的胺,则以烃为母体,氨基用为取代基命名。例如:

胺的合成

1 目前胺的合成方法 1.1硝基的还原 【1】 硝基的还原是一种常用的合成伯胺的方法,特别是芳香伯胺。一般而言,最干净和简便的还原方法就是通过Pd/C 或Raney Ni 加氢,因此一般建议尽可能使用加氢还原的方法还原硝基。当分子内存在对加氢敏感的官能团如:卤素(Cl, Br, I; F 对加氢不敏感)、双键、三键时,我们不得不采用化学还原的方法,最为经典的要数铁粉的还原,SnCl 2还原,应用保险粉也可用于还原硝基,在还原硝基时开始跟踪反应时,经常看到很多反应点,其实主要是各种反应的过渡态,如亚硝基,偶氮中间体等等。继续还原会将这些中间体还原彻底到氨基。 一般来说,硝基化合物不用氢化锂铝(LAH)还原,因为氢化锂铝(LAH)无法将硝基还原彻底,从而得到混合物, 但对于不饱和的共轭硝基化合物其可通过氢化锂铝(LAH)还原或NaBH 4-Lewis 酸的方法进行还原得到饱和的胺。 芳香硝基的铁粉还原: N S NO 2 Fe/AcOH N S NH 2 脂肪硝基的铁粉还原: N O 2N Fe/HCl N N H 2 1.2酰胺还原合成胺 酰胺的还原也是合成胺基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其常常用于伯胺的单烷基化,一般将酰胺还原到胺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通过LAH 在加热回流下进行。但当分子内有对LAH 还原敏感的官能团存在时,如芳环上有卤原子存在特别是溴和碘存在时(在此剧烈的条件下,容易造成脱卤)。分子内存在其他的碳酰胺等等。因此这时需要一些温和的还原条件,目前常用的有:硼烷还原,NaBH 4-Lewis 酸体系还原,DIBAL 还原等等。 另外碳酰胺在LAH 的还原条件下,也可被还原成为甲基,这也是一个常用的将伯胺单甲基化的一种方法。一般由于Boc (叔丁氧羰基),易于反应,及中间体的提纯,因此常用于此类反应。

其他方法合成胺-060123

其他方法合成胺-060123

经典化学合成反应标准操作其他方法合成胺 编者:刘国超

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化学合成部

1.Curtius 重排合成胺及相应的衍生物 Curtius重排是一种常用的将羧酸转化为少一个碳的胺及相应衍生物的方法。其机理如下 R O Cl R O N3R O N N N R O N N R-N=C=O + N2 2 O R-NH2 BnOH R-NHCbz R-NHBoc R'NH2 O NHR' RHN t BuOH R O OH 首先酰氯被转化为酰基叠氮,其加热重排脱去一分子氮气后得到相应的异氰酸酯,异氰酸酯水解或和其他亲核试剂反应得到胺及相应的衍生物。早期的合成方法都是将酸转变为相应的酰氯,再生成酰基叠氮。后来Shiori(JACS,1972,94,6203)等人报道了DPPA和羧酸在室温下很温和的生成酰基叠氮,可一锅法合成胺。若直接用过量的醇或直接用醇做溶剂可得到相应的胺的衍生物。如用苄醇可一步得到Cbz保护的胺; 用叔丁醇可一步得到Boc保护的胺。 R O OH R-N=C=O R-NH2 P O N3 PhO PhO DPPA R O N3 H2O R O OH R-N=C=O P O N3 PhO PhO DPPA R O N3 R'OH R'OH R N H O O R' 一般情况下,用此方法直接做胺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特别是制备烷基胺,其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得到的胺特别是烷基胺不易纯化;二是加水分解异氰酸酯时得到的胺会和未反应完全的异氰酸酯反应成脲,因此分解时要剧烈搅拌,另外也有人使用稀酸水解异氰酸酯得到相应的胺的盐酸盐。 1.1 酰基叠氮重排合成胺示例

危化品MSDS-二甲胺水溶液

二甲胺水溶液 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甲胺水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称:Dimethylamine water solution 中文名称 2:氨基二甲烷溶液 英文名称 2: 主要用途:科研 2. 危险性概述 2.1 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碱性腐蚀品、三类监控化学品(水溶液) 2.2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2.3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刺激,溶液可灼伤皮肤。蒸气对粘膜有刺激性。 2.4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 2.5 燃爆危险:易燃,爆炸极限(%):2.8~14.1 3. 成分/组成信息纯品 □ 混合物 ■ 主要成分 CAS RN 含量(%) 二甲胺 124-40-3 ≥33.0 4. 急救措施 4.1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4.2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4.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4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5. 消防措施 5.1 危险特性:易燃 5.2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5.3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5.4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 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须马上撤离。 6. 泄漏应急措施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毒面具穿 消防防护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 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

其他方法合成胺

经典化学合成反应标准操作 1.Curtius 重排合成胺及相应的衍生物 Curtius 重排是一种常用的将羧酸转化为少一个碳的胺及相应衍生物的方法。 其机理如下 R O Cl R O N 3 R O R-N=C=O + N 2 2O R-NH 2 R-NHCbz R-NHBoc R'NH O NHR' RHN R O OH 首先酰氯被转化为酰基叠氮,其加热重排脱去一分子氮气后得到相应的异氰酸酯,异氰酸酯水解或和其他亲核试剂反应得到胺及相应的衍生物。 早期的合成方法都是将酸转变为相应的酰氯,再生成酰基叠氮。 后来Shiori (JACS ,1972,94,6203)等人报道了DPPA 和羧酸在室温下很温和的生成酰基叠氮,可一锅法合成胺。若直接用过量的醇或直接用醇做溶剂可得到相应的胺的衍生物。如用苄醇可一步得到Cbz 保护的胺; 用叔丁醇可一步得到Boc 保护的胺。 R O OH R-N=C=O R-NH 2 P O N 3 PhO PhO R O N 3 H 2O R O OH R-N=C=O P O N 3 PhO PhO R O N 3 R'OH R N H O O R' 一般情况下,用此方法直接做胺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特别是制备烷基胺,其主要

有两个原因:一是得到的胺特别是烷基胺不易纯化;二是加水分解异氰酸酯时得到的胺会和未反应完全的异氰酸酯反应成脲,因此分解时要剧烈搅拌,另外也有人使用稀酸水解异氰酸酯得到相应的胺的盐酸盐。 1.1 酰基叠氮重排合成胺示例 F F O CO2H 2. NaN3, H2O, acetone F F O 2 2,6-difluoro-4-methoxyphenyl carboxylic acid (2.00 g, 10.6 mmol) was dissolved in thionyl chloride (16 mL). One drop of DMF was added and the mixture was heated to reflux for 2 h. The crude mixture was evaporated to dryness and the residue was dissolved in 5mL acetone. A solution of sodium azide (970 mg, 14.9 mmol) in water (2 mL ) was added dropwise at room temperature. After 30 min, water (10 mL) was added and the solution was extracted with toluene (50 mL). The organic layers were dried over sodium sulfate and heated to reflux for 30 min. Then 10 mL of a 45%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was added and the mixture was heated for a further 30 min. The organic layer was separated, dried over sodium sulfate and evaporated. The residue was purified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 (dichloromethane) to yield 660 mg (39%) of the title compound. Reference:Tetrahedron Lett., 2004, 45, 95 - 98. 1.2 使用DPPA合成胺示例 CO2H O O NO2 NH2 O O NO2 78% 2-benzyloxy-3-methoxy-4-nitroanilin acid (27.9 g, 91.8 mmol) was dissolved in THF (400 mL) and treated with Et3N (30 mL). Diphenylphosphoryl azide (26.5 g, 96.4 mmol) was added dropwise and the reaction mixture was stirred for 3 h at 25 o C. H2O (150 mL) was added and the reaction mixture was refluxed for 2 h. The solvent was removed in vacuo an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