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利奈唑胺的合成研究_金磊

利奈唑胺的合成研究_金磊

利奈唑胺的合成研究_金磊
利奈唑胺的合成研究_金磊

利奈唑胺的药理分析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46381013.html, 利奈唑胺的药理分析综述 作者:曲小艺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01期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346-01 利奈唑胺(linezolid)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噁唑烷酮类抗菌药,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致病菌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与其他抗菌药多无交叉耐药现象,加之组织、体液分布广泛以及给药方法便捷,使得其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很好,在临床上受到广泛的关注。 1 作用机制和抗菌活性 作为一种新型抗菌药,利奈唑胺作用于细菌的50S核糖体亚单位。但与其他抗菌药不同,利奈唑胺不影响肽基转移酶活性而只是作用于翻译系统的起始阶段,通过抑制mRNA与核糖体连接、阻止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最终产生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由于作用部位及方式独特,利奈唑胺与其他抗菌药多无交叉耐药现象。在耐药菌日益流行的今天,利奈唑胺的这一特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利奈唑胺对几乎所有的致病性革兰阳性菌、非典型病原体、各种分枝杆菌、诺卡菌以及革兰阳性的厌氧菌都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对革兰阴性杆菌不敏感,可能与革兰阴性杆菌的外排机制有关。体外药敏试验还显示,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在内的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在内的肠球菌对利奈唑胺都100%敏感。10多年的临床应用经验表明,利奈唑胺对多种革兰阳性致病菌、包括耐药菌所致感染均有很好的疗效。此外,利奈唑胺对日益常见的耐多药结核杆菌和泛耐药结核杆菌也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和治疗疗效,但因利奈唑胺不是常规抗结核药,故目前尚无相应的体外药敏试验数据。 2 药动学特点 利奈唑胺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口服后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近100%,可以经静脉给药-口服方法进行序贯治疗。利奈唑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31%,分布容积为40~50 L,每12小时口服给药600 mg后0.5~2 h达到血药峰浓度(15~27 mg/L),血药消除半衰期(3.4~7.4 h)较长,且对敏感菌有一定的抗生素后效应,可一日2次给药。利奈唑胺在体内被代谢为两种无活性的代谢产物氨基乙氧乙酸和羟乙基乙酸,给药量的65%经非肾途径清除(可能会有部分药物在肾小管被重吸收),30%以原药形式随尿液排出体外。利奈唑胺的组织、体液穿透性好,在肺、皮肤、肌肉和脂肪组织以及脑脊液中均有较高的药物浓度,故适应证也较广,临床地位重要。 3 临床应用

美罗培南在感染治疗指南中的推荐

美罗培南在感染治疗指南中的推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陈佰 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俞云松美罗培南(美平)是新一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G-菌、G+菌及厌氧菌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及耐药菌感染,各指南也纷纷推荐美罗培南 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以下就各相关指南对美罗培南的推荐做一个简要的阐释。 1. 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中的推荐 2006年中华医学会及2007年美国感染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IDSA/ATS)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治疗指南均指出,对于需入住ICU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的CAP重症患者,应选用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美罗培南)联合静脉注射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 IDSA/ATS的CAP指南还提到,在特殊病原菌如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和类鼻疽假单胞菌感染中,应首选碳青霉烯类,如美罗培南,推荐其作为抗铜绿假单胞菌联合用药的首选。 2. 在医院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中的推荐 ATS 2005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指南,将HAP患者明确分为无多重耐药(MDR) 危险因素、早发、任何严重程度的患者和有MDR危险因素、晚发的重度患者。在致病菌明确后,对于G-杆菌重症感染应首选碳青霉烯类(如美罗培南)。 而对于有MDR感染危险因素或晚发的不同严重程度的HAP,可选用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碳青霉烯类(如美罗培南等),联合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药物。 关于初始治疗、优化治疗和MDR治疗的抗菌药物推荐,指南认为,对不动杆菌最有效的抗菌药物是碳青霉烯类、舒巴坦、黏菌素和多黏菌素。而如果分离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应避免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重症感染经验用药应首选碳青霉烯类,如美罗培南。 2008年38版《热病》桑福德(Sanford)指南指出,对于HAP,病原体若为多重耐药菌则推荐碳青霉烯类(如美罗培南等)作为首选药物之一。 3. 在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中的推荐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在脑脊液中浓度较低,且存在导致抽搐发作的潜在风险,在细菌性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而美罗培南在脑脊液中浓度较高,发生类似风险的可能性很小,临床研究证实,美罗培南治疗脑膜炎临床疗效和预后,与常规方案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类似,因此被推荐作为这些药物的备选方案。 IDSA 2004年的《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指南》中,美罗培南被推荐为肺炎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治疗的备选用药。

如何看药敏实验

S(susceptible), 是指细菌对抗菌药敏感,使用常规剂量时的平均血浓度超过MIC5倍以上,用常规剂量通常有效; 是指细菌对抗菌药中度敏感,常规剂量时平均血浓度等于或略高于MIC,需用高剂量或对体内药物浓缩部位的感染可能有效; R(resistance)是指细菌对某种抗菌药耐药,药物对细菌的MIC高于应用常规剂量时的血浓度,应用常规剂量治疗通常无效。 SDD:susceptible-dose dependent剂量依赖性性敏感:细菌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依赖于对患者的用药方案,为了使血药浓度达到临床疗效,采用的给药方案可以是以较高的给药剂量或增加给药频率。 MIC 最低抑菌浓度 定量方法:MIC 定性分析法:纸片扩散法(RAD) MIC值那个小选哪个?MIC值一样选哪个?根据数值和中介的距离。(我们的没法看) 不同标本报告的药物不同。 脑脊液标本一般不常规报告口服药物,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克林霉素、大环内酯类、四环素、喹诺酮类。 药敏报告出现WT,WT为野生型菌株的意思。这种细菌无耐药机制。 如果报告中出现头孢曲松和头孢噻污一个中介,一个耐药,需要复核药敏。 折点有没有更新。现在头孢曲松和头孢噻污折点,≤1敏感,2中介,≥4耐药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一般抗菌活性一样,如果出现异常,可能需要复核。 分级报告 革兰阴性菌: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不用做 一般报告中,根据分级报告原则:如果对第一代头孢敏感,第二代、三代等也敏感。相反如果,二代等耐药,一代敏感可以问一下有没有复核。 临床应用有效,但是药敏中没有这个药。可能这个药还是有效。 呋喃妥因在尿路中敏感浓度5倍。如果是中介,也可以用。 替代原则 头孢唑啉敏感的话,头孢他定之类也可以用 苯唑西林和头孢西丁只报一个就行。苯唑西林耐药,头孢西丁也耐药。 BLAC:耐药 对四环素敏感的药物对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也敏感,但对四环素耐药的,也可能对多西环素敏感。

常用抗感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常用抗感染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药物 剂量与给 药途径 血药峰浓度均 值或范围(mg/L) 血半衰期 (h) 口服吸收 (%) 蛋白结合率 (%) 清除途径 尿排出率 (%) 青霉素(G) 60万IU im 6~8 0.6 10~15 46~58 肾、肝75~90 青霉素V 500mg po 3~4 1.0 35 75~80 肾、肝35~40 苯唑西林 1.0g po 0.5g ivgtt 11.7 43 0.5~1.0 30~33 90~94 肾、肝23~31 氨苄西林 1.0g im 12 1.0 30~50 17~29 肾、肝50~60 阿莫西林0.5g po 7.5 1.0 60 18 肾、肝60 哌拉西林 4.0g ivgtt 350 1.0~1.5 17~22 肾、肝70 头孢唑林 1.0g im 64 1.8~2.0 74~86 肾70~80 头孢氨苄0.5g po 16~18 1.0~1.5 90 10~15 肾70~90 头孢拉定0.5g po 16 1.0~1.5 90 6~10 肾80~90 头孢克洛0.5g po 12.4 0.8 50~93 25 肾、肝52~85 头孢丙烯0.5g po 10.5 1.3~1.8 89~95 36 肾60~80 头孢克肟0.2g po 2.6~2.9 3 40~52 70 肾16~21 头孢替安0.5g iv 51 0.72 肾60~80 头孢呋辛0.75g im 0.75g iv 27 50 1.1~1.4 30~40 肾90 头孢呋辛酯250mg po 4.1 1.2~1.6 36~52 肾32~48 头孢噻肟 1.0g im 1.0g iv 25 102 1.0 35~45 肾、肝60 头孢唑肟 1.0g iv 132 1.5~1.9 30 肾80 头孢曲松 1.0g im 1.0g iv 55 150 8 95 肾、肝40~60 头孢哌酮 1.0g im 1.0g iv 44 153 1.7 90 肾、肝20~30 头孢他啶 1.0g im 1.0g iv 37 60~83 1.7 10~17 肾75 头孢吡肟 2.0g iv 163 2.1 20 肾85 氨曲南 1.0g iv 125 1.8 27~51 肾60~70 亚胺培南0.5g ivgtt 40 1.0 13~21 肾60~75 美洛培南 1.0g ivgtt 49 1.0 2 肾80 庆大霉素40mg im 2~6 2~3 2 0 肾70 妥布霉素80mg im 3.7 2~3 0 肾84~93 奈替米星2mg/kg ivgtt 7 2.5 <3 肾 60~90 异帕米星200mg ivgtt 17.1 1.8 <3 肾 85 7.5mg/kg im 7.5mg/kg iv 21 38 1.9~ 2.3 0 肾85~98 链霉素0.5g im 5~20 2~3 0.5 20~40 肾53~90

利奈唑胺抗结核作用的研究及其最新进展

?综述?利奈唑胺抗结核作用的研究及其最新进展 唐神结 肖和平 近年来,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multi唱drugresistanttuberculosis,MDR唱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lydrugresistanttuberculosis,XDR唱TB)的流行与传播引起了全球学者的极大关注[1]。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药物,耐药结核病的治疗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结核病防治工作者[2]。利奈唑胺(linezolid)为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是继磺胺类和喹诺酮类后上市的又一类全新合成抗菌药物,该药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良好的抗菌活性而备受关注。该药主要用于控制耐万古霉素革兰阳性球菌所引起的感染,最近研究显示,利奈唑胺具有良好的抗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作用,对耐药菌株也显示了强大的抗菌活性,不少医师采用利奈唑胺治疗MDR唱TB和XDR唱TB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总结介绍如下。 一、作用机制 利奈唑胺抗MTB的作用机制为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mRNA与核糖体连接,阻止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从而在翻译的早期阶段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利奈唑胺作用的靶位点为23SrRNA、核糖体L4和 L22、Erm唱37甲基转移酶以及whiB7调节蛋白等。由于该药独特的作用特点,故与其他的蛋白合成抑制剂间无交叉耐药发生。在体外也不易诱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2唱5]。 二、体外抗菌作用 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利奈唑胺具有较强的抗分枝杆菌作用,其抗MT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为0畅125~1mg/L,对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具有同等的抗菌活性,对快速增殖期和静止期菌群均有抗菌作用[6唱8]。Alcalá等[6]采用比例法和E唱test法测定了117株敏感和耐药MTB菌株对利奈唑胺的敏感性,结果发现,其抗敏感和耐药MTB菌株的MIC值为0畅125~1mg/L,MIC50为0畅5mg/L,MIC90为0畅5~1mg/L,显示了强大的杀菌活性。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利奈唑胺抗MDR菌株的MIC值为0畅125~8mg/L,MIC50为4mg/L,MIC90为8mg/L,推荐以MIC值≤8mg/L作为其敏感性的分界点,286株MDR唱TB菌株和9株XDR唱TB菌株中仅2株(0畅7%)显示对利奈唑胺耐药[7,9]。Huang等[10]最近研究结果显示,利奈唑胺抗敏感菌株和MDR菌株的MIC值为0畅125~4mg/L,MIC50和MIC90均为0畅5mg/L,MDR菌株中有些耐喹诺酮类和利福布汀。Tato等[11]也证实其利奈唑胺抗耐药(包括MDR唱TB)菌株的MIC值很低(0畅12~0畅5mg/L)。以上研究表明利奈唑胺在体外具有极强的杀灭MTB作用。防突变浓度(mutantpreventionconcentration,MPC)是一种新的微生物学评价参数,是指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严格限制选择出耐药突变菌株的能力,MIC检测的是优势菌群对药物的敏感性,而MPC则检测的是突变菌群对药物的敏感性,在选择药物时其血清和组织内的药物浓度应尽可能长时间地高于MTB的MPC。有研究显示,该药对MTB菌株的MPC50、MPC90分别为0畅6、1畅2mg/L,而其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很大,为140畅3mg?h-1?L-1,表明该药选择出耐药突变菌株的可能性很小,即产生耐药的机会也很少[12]。 三、体内抗菌作用 早期杀菌活性(EBA)是指抗结核治疗最初几天患者痰液中MTB浓度的下降速度以每天痰液中log10菌落形成单位(cfu)/ml的下降表示。Dietze等[13]研究结果显示,利奈唑胺的EBA(即治疗0~2d)(0畅18~0畅26log10cfu?ml-1?d-1)低于异烟肼(0畅67log10cfu?ml-1?d-1),延迟EBA(治疗第2~7天)也较弱(0畅04~0畅09log10cfu?ml-1?d-1)。目前缺乏系统性利奈唑胺体内抗菌作用的研究资料。 基金项目:上海市传染病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08GWZX0104) 作者单位:200433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结核(肺)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肖和平,Email:xiaoheping_sars@163.com

头孢西丁杂质及其合成路线方法,药品研究及其合成路线方法,药品研究

产品 名 称: 头孢西丁杂质E 产品 编 号: C017001 CAS NO.: 分子 式: C 17 H 19 N 3 O 8 S 2 分子 量: 457.48 Syno nyms : 头孢西汀杂质 E;6R,7S)-3-((carbamoyloxy)methyl)-7-methoxy-7-((R)-2-methoxy-2-(thiophen-2-yl)acetamido)-8-oxo-5-thia-1-azabicyclo[4.2.0]oct-2 -ene-2-carboxylic acid 库存价格 产品 名 称: 头孢西丁杂质F 产品 编 号: C017002 CAS NO.: 分子 式: C 17 H 19 N 3 O 8 S 2 分子457.48

量: Syno nyms : 头孢西汀杂质 F;(6R,7S)-3-((carbamoyloxy)methyl)-7-methoxy-7-((S)-2-methoxy-2 -(thiophen-2-yl)acetamido)-8-oxo-5-thia-1-azabicyclo[4.2.0]oct- 2-ene-2-carboxylic acid 联系 我 3001039764 库存价格 产品 名 称: 头孢西丁杂质EF 产品 编 号: C017008 CAS NO.: 分子 式: C 17 H 19 N 3 O 8 S 2 分子 量: 457.48 Syno nyms : (7S)-3-((carbamoyloxy)methyl)-7-methoxy-7-(2-methoxy-2-(thiophe n-2-yl)acetamido)-8-oxo-5-thia-1-azabicyclo[4.2.0]oct-2-ene-2-c arboxylic acid 潘立酮杂质,索拉非尼杂质,西咪替丁杂质,恩曲他滨杂质,恩替卡韦杂质、奥氮平内酰胺、硫代内酰胺杂质、卡格列净二聚体杂质、福莫特罗杂质、阿维巴坦杂质、酞普兰杂质、甲氨蝶呤杂质,多佐胺杂质、普瑞巴林杂质、索拉菲尼杂质、多西他赛杂质、阿比特龙杂质、

注射用美罗培南粉针剂静脉滴注使用配置流程及注意事项1

注射用美罗培南粉针剂静脉滴注使用配置流程美罗培南粉针在临床应用中,主要是进行静脉滴注(俗称:吊瓶),在实际的使用和操作过程中,我们的配置使用流程如下: 一、以0.25克为例:(2支,4支的使用) 1、取少量输液液体稀释美罗培南粉针 从病人使用的输液瓶或软袋输液中,(一般常用0.9%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100毫升、或250毫升)按每只3毫升的剂量,(如:一次使用2支,即可抽取6毫升,一次使用4支就抽取12毫升)抽取原输液分别加入到美罗培南粉针安瓶中进行稀释; 2、震荡摇匀稀释的美罗培南粉针 将抽取的输液原液分别注入各美罗培南粉针安瓶后,进行稀释溶解,此时溶液会有轻微浑浊,需轻微震荡摇匀; 3、稀释的美罗培南药液返注入原输液液体中 分别抽取安瓶内稀释溶解的美罗培南液体,返注入到输液瓶或软袋输液中,放置3分钟,输液液体澄明无色。 注:出现浑浊是正常现象原因理由如下: A、同批次的厂检显示,澄清度与颜色的检测标准是≦1号,而我们的检测结果是≦0.5号,符合国家药典标2005版规定; B、同批次上海市的检验报告书中,澄清度与颜色的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药典2005版规定)。 C、美罗培南以游离羧酸形式存在,略溶于水,为增加其溶解度,在美罗培南粉针剂制备过程中,加入了20%有碳酸钠,使美罗培南溶解时成盐便于溶解。美罗培南粉针在安瓶内稀释溶解时,由于溶剂量小,只有部分成盐溶解,尚有部分美罗培南仍以游离的羧酸形式存在,故安瓶内的美罗培南稀释液有轻微浑浊现象,当把安瓶内稀释的美罗培南药液返注入原输液液体中,以游离的羧酸形式存在的美罗培南全部成盐溶解,输液液体澄明无色。 二、以0.5克为例:(1支,2支,4支的使用) 1、取少量输液液体稀释美罗培南粉针 (一般常使用0.9%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100毫升,从病人使用的输液瓶或软袋输液中, 或250毫升)按每只5毫升的剂量,(如:一次使用2支,即可抽取10毫升,一次使用4支就抽取20毫升)抽取原液分别加入到美罗培南的粉针瓶中; 2、震荡摇匀稀释的美罗培南粉针 将抽取的输液原液分别注入各美罗培南粉针安瓶后,进行稀释溶解,此时溶液会有轻微浑浊,需轻微震荡摇匀。 3、稀释的美罗培南药液返注入原输液液体中 别抽取安瓶内稀释溶解的美罗培南液体,返注入到输液瓶或软袋输液中,放置5分钟,输液液体澄明无色。 1 / 1

(完整版)眼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眼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摘要:药代动力学研究在药品研发及评价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眼用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进行了探讨。本文介绍了眼的药物代谢途径及其特点,眼部药代动力学样本采集以及常见的分析方法。通过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特征,指导临床用药的给药剂量、间隔、途径等,保证药物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关键词:眼;药代动力学;分析方法 对药品研发人员、技术审评人员以及临床医师来说, 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所提供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有时甚至是其他研究所无法替代的。通过眼部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学者们可以获得药物在眼部代谢的浓度一时间曲线,了解药物在眼内的代谢特征,对于药物剂型设计、给药方案、治疗监测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眼具有特殊屏障作用, 眼用制剂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不同于系统给药的过程, 那么其药代动力学的特点及一般过程如何? 其意义何在? 常用的分析方法用哪些?另外,现有眼科局部给药的突破点在于,如何通过改进药物剂型和给药方式保证病人良好的依从性和药物应用的便捷性, 安全性。因此,对眼局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加以了解和考察,能够更好的针对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给药方式和药物剂型, 对于临床诊治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眼部给药系统研究的兴起也要求有方便、准确、安全、有效的检测方法来进行说明和验证。 1 眼的药物代谢途径及其特点 1.1 药物在眼球表面的流失 在眼局部应用滴眼剂时, 由于泪液在眼表的涂布,流动和循环使药物在接触眼表时即发生了流失。泪液在眼表的更新速度仅为1μl/min,相对多量的滴眼剂可在数分钟之内随着泪液的循环快速流入鼻泪管发生排泄[1]。由此可见,滴眼剂药物的全身吸收不仅在结膜囊的局部毛细血管中进行,同时也存在于滴眼剂流入鼻腔从而进入全身的情况。因此, 大多数以局部滴眼剂方式给药的小分子量药物在数分钟内即会进入全身循环,从而导致其在眼表的生物利用度仅在5%甚至更少。全身循环中的吸收降低了药物在眼表的有效浓集, 因此,通过应用固体药物

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比较

文献饱览 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的比较 时间:2015-04-30 16:54:25 来源:丁香园 作者:风影相随 葡萄球菌是人类最早认识的病源微生物之一。1880 年,苏格兰外科医生Ogston 从临床脓汁标本中分离出了葡萄球菌,根据其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将其形象地命名为葡萄球菌 (Staphylo 在希腊语中意为一串葡萄)。后来,将产生金黄色脂色素和血浆凝固酶的葡萄 球菌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长期以来金葡菌始终是导致各类临床感染常见的 病原菌,其分离率在许多类型的临床感染病原菌中位居前列,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病原菌之。 MRSA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是金葡菌中耐药性最强的一部分,万古霉素及其同类药物是 目前治疗金葡菌感染,特别是MRSA 感染仅有的几种有效的抗生素,那我们今天就从万 古霉素开始说起。 一、万古霉素 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天然抗生素,是第一个临床应用的糖肽类抗生素,也是糖肽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有50 年临床应用经验,是治疗MRSA/MRCNS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的一线用药,耐药菌株少,全球耐药监测球菌敏感率高达98% (也有文献报道 99% )。

对绝大多数革兰阳性菌有很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原型经肾脏排泄,体内几乎不代谢,血清蛋 白结合率55%,半衰期短。吸收后能迅速分布到各个组织,但在胆汁中含量低,不易穿透 血脑屏障,但在有脑炎时容易渗入炎性部位。 适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其他细菌所致的感染。万古霉素是作为导 管相关感染经验性治疗的首选药物。口服仅用于难辨艰难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成人1次0 . 5g,每6小时1次,每日量不可超过4g。 单独给药主要用于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和耐新青霉素株)、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等所致的 系统感染和肠道感染,如心内膜炎、败血症、伪膜性肠炎等。 泰能联合万古霉素鞘内给药治疗严重颅内感染一一有明确的疗效;头孢硫脒与万古霉素联 合应用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明显加强,MIC 明显 降低;丹参酮与万古霉素联合使用具有相加作用,丹参酮对MRSA 有抑制作用等。 万古霉素主要不良反应为耳毒性、肾毒性较大,这两者主要是早前生产的不纯的万古霉素产 生的副反应,这些副反应在50 年代中期进行的万古霉素临床试验中显得尤其严重。 然而在后来的试验中,由于采用的更纯净的万古霉素,肾毒性的发生率变得很低。实际上万 古霉素的肾毒性实际上是被高估了,多数危重患者应用万古霉素期间发生的肾功能障碍绝大 多数与重症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不足有关,与万古霉素肾毒性无关,近年来这个问题 已经被反复提及。 此外,万古霉素静滴速度过快可引起红人综合征”。静脉给药时,万古霉素必须在溶剂稀 释的条件下缓慢给药,最短给药时间为60 分钟(一次总给药量大于500mg 时最大给 药速度小于10 mg/mi n )。 这是因为静脉给药时局部疼痛和血栓静脉炎的发生率很高,以及为了避免一些输液反应如红 人综合症(或称红脖综合症)的发生。红人综合症通常发生在开始输液后4-10 分钟,或刚刚输液完成后,通常表现为面部,颈部以及上肢躯干部潮红或者有红色皮疹产生。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临床使用的不同点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临床使用的不同 1、亚胺培南在临床应用中易被DHP-Ι水解,对CNS及肾的毒性大,在使用时必须配合使用降低肾毒性的药物或DHP-Ι抑制剂。美罗培南在C-1位有一甲基,对DHP-Ι高度稳定,减轻肾毒性;在C-2位有吡咯烷基团取代,增强了对革兰阴性杆菌抗菌活性,又降低了其对肾及中枢的毒性。 2、亚胺培南对葡萄球菌属PBP1和PBP4亲和力强,美罗培南虽对PBP1有较强亲和力,但对PBP4作用低于亚胺培南。亚胺培南对大肠埃希菌的PBP1a和PBP2a 亲和力比美罗培南强,美罗培南对大肠埃希菌的主要靶位是PBP2,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靶位是PBP3。 3、亚胺培南优先与PBP2结合,可同时抑制内肽酶和糖肽酶,导致G-杆菌形成球状体或椭球形体,同时与PBP1结合,导致细菌细胞迅速溶解。.美罗培南低浓度可与PBP3结合,抑制细菌内肽酶,使其分裂繁殖受抑制,而产生丝状体。在高浓度时与PBP2结合,产生球状体。 4、抗革兰阴性需氧菌及厌氧菌的效力美罗培南是亚胺培南的2-16倍,亚胺培南抗革兰阳性菌(特别是金葡菌和肠球菌)的效力是美罗培南的2-4倍。 5、给药3h后清除率亚胺培南 = 38.8%* 美罗培南 = 51.9%* 给药后3h,体内存留更多的亚胺培南。 6、 1g药物30min内静滴,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有统计学差异(P<0.05 )比美罗培南高出36.6% 临床推荐剂量美罗培南 1g/q8h 相当于3g/d 亚胺培南 0.5g/q6h, 相当于2g/d 7、退热时间:亚胺培南明显快于美罗培南用药时间:亚胺培南较美罗培南短 8、亚胺培南对大肠杆菌PBP2亲和力较强,因而内毒素释放最低。 9 亚胺培南能透过血脑屏障,存在CNS疾病的病人,会导致抽搐、癫痫发作。

利奈唑胺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利奈唑胺注射液 汉语拼音:linaianzhusheye 【成份】利奈唑胺 【性状】 注射液的非活性成分为枸橼酸、葡萄糖和水。钠离子含量为0.38mg/mL(相当于300mL输液袋中含5mEq;100mL输液袋中含1.7mEq)。利奈唑胺注射液为无色至淡褐色的澄明液体,为供单次使用的、即用型的软塑料输液袋,外包装铝膜袋,输液袋和接口不含乳胶。 【适应症】 本品用于治疗由特定微生物敏感株引起的下列感染: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包括并发的菌血症。院内获得性肺炎,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或耐甲氧西林的菌株)或肺炎链球菌(包括多药耐药的菌株[MDRSP])。如果已证实或怀疑存在革兰阴性致病菌感染,临床上可能需要联合用药。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包括未并发骨髓炎的糖尿病足部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或耐甲氧西林的菌株)、化脓链球菌或无乳链球菌引起。尚无斯沃用于治疗褥疮的研究。如果已证实或怀疑存在革兰阴性致病菌感染,临床上应考虑进行联合用药。非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仅为甲氧西林敏感的菌株)或化脓链球菌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及伴发的菌血症,由肺炎链球菌(包括对多药耐药的菌株[MDRSP],多药耐药的肺炎链球菌[MDRSP]是指对于如下2种或更多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抗生素包括:青霉素、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药物、四环素和SMZ/TMP),或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仅为甲氧西林敏感的菌株)所致。为减少细菌对药物耐药的发生和保持斯沃及其他抗菌药物的疗效,斯沃应仅用于确诊或高度怀疑敏感菌所致感染的治疗或预防。当获悉培养和药物敏感性结果,应当考虑选择或调整抗菌治疗。如缺乏这些资料,当地的流行病学和药物敏感性状况可能有利于经验性治疗的选择。

利奈唑胺在大鼠血液、脑组织及脑脊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利奈唑胺在大鼠血液、脑组织及脑脊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利奈唑胺在大鼠血液、脑组织及脑脊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选用清洁型SD大鼠65只,采用利奈唑胺(53 mg/kg)单次注射大鼠尾静脉后,针对大鼠不同时间点相应脑脊液、脑组织及血当中相应利奈唑胺药物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实施测定,并就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给与计算。结果:注射(0~18)h后,利奈唑胺在大鼠脑组织峰浓度为5.10 μg/ml,血的峰浓度为31.38 μg/m l,脑脊液则为23.96 μg/ml;血的消除半衰期时间为2.66 h,脑组织为2.41 h,脑脊液为1.98 h;血、脑组织及脑脊液在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则为134.54 h?g/ml、28.22 h?g/ml和136.42 h?g/ml。结论:利奈唑胺能在脑脊液较好进入,实现其抑菌效果的有效发挥,其在组织穿透性及药代动力学特征方面均较好。 关键词:利奈唑胺;大鼠;药代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9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8937(2016)12-0072-02 利奈唑胺作为一种抗菌性药物,其实属为砥唑烷酮类,经结合于核糖体50S亚基,对核糖体和mRNA之间连接给与抑制,且对70S起始复合物相应形成进行阻止,进而对细菌

蛋白质相应合成予以抑制,就利奈唑胺而言,此种在结构及作用机制方面较为独特药物,其往往和其它抗菌药物在交叉耐药方面不易发生具有决定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用试药分别为利奈唑胺对照品(甲醇和乙腈);仪器为微量进样器、TG16-WS台式高速、WD-9415型超声清洗器、SIL-20A自动进样器及CTO-10ASUP柱温箱等。所选用实验动物为65只雄性SD大鼠,平均体重为(200±14)g。所选取65只大鼠依据随机方式划分为13组,且对自身对照实验设计予以运用,采用利奈唑胺就实验动物单次尾静脉注射,而后就脑组织、脑脊液及静脉血分别予以采集,以此就利奈唑胺在具体的脑组织、脑脊液及血方面相应动力学过程予以对照研究。 1.2 方法 对照品利奈唑胺的配制:采用浓度为乙醇,就浓度为7.4 mg/ml利奈唑胺溶液给与配制,依据剂量53 mg/kg,注射于大鼠尾静脉,分别与注射后30 min、1 h、2 h、……19 h,分别选取一小组大鼠,各为5只,并获取大鼠的脑组织、血浆及脑脊液。于直视下,且采用微量进样器,实施硬脊膜穿刺,采用脑脊液法对脑脊液实施抽取操作,当采用水合氯醛对大鼠实施麻醉后,将头颅固定,且将背毛剪去,且在两耳根相

美罗培南的临床应用

美罗培南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3-01-31T09:28:12.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3期供稿作者:王燕锋[导读] 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王燕锋 (黑龙江省医院 150000) 【中图分类号】R97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3-0170-02 【摘要】目的讨论美罗培南的临床应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本品适用于治疗由单一或多种敏感细菌引起的成人及儿童的下列感染:肺炎及院内获得性肺炎、尿路感染、腹腔内感染、妇科感染(例如子宫内膜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脑膜炎、败血症;对于被推断患有感染的伴中性粒细胞减低的发热患者(成人),可用本品作为单方经验性治疗或联合应用抗病毒或抗真菌药物治疗。已经证实,单独应用本品或联合应用其他抗微生物制剂治疗多重感染有效。 【关键字】美罗培南 【商品名或别名】麦罗派南,美罗配能,倍能。 【药物概述】本品为人工合成的广谱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本品抗菌谱极广,并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都很敏感,其作用为杀菌,尤其对革兰阴性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 【药动学】健康成人静脉滴注本品后,其在血浆中的浓度随剂量不同而变动,30min内静脉注射0.5g,血药峰浓度为21~30mg/L。药物吸收后在痰液、肺组织、胆汁、胆囊、腹腔内渗出液中分布良好,且可以透过患者血-脑脊液屏障至脑脊液。美罗培南主要从肾脏排泄,健康成人无论给药剂量大小,经30min静滴后,8h以内的尿中排泄率为60%~65%,其半衰期(t1/2)约为1h,连续给药与单次给药时几乎相同,药物无蓄积作用。肾功能降低时,尿中排泄速度下降,血中半衰期(t1/2)延长。 【用药指征】本品适用于治疗由单一或多种敏感细菌引起的成人及儿童的下列感染:肺炎及院内获得性肺炎、尿路感染、腹腔内感染、妇科感染(例如子宫内膜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脑膜炎、败血症;对于被推断患有感染的伴中性粒细胞减低的发热患者(成人),可用本品作为单方经验性治疗或联合应用抗病毒或抗真菌药物治疗。已经证实,单独应用本品或联合应用其他抗微生物制剂治疗多重感染有效。目前,尚缺乏在患有中性粒细胞减低或原发及继发免疫功能缺陷的儿科患者中应用本品的经验。 【用法与用量】 静脉给药。 1.成人常规剂量每8h给药500~1000mg。 (1)脑膜炎:每8h给药2000mg。 (2)有发热特征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癌症患者:每8h给药1000mg。 (3)合并腹内感染和敏感菌引起的腹膜炎:每8h给药1000mg。 (4)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每8h给药500mg。 (5)尿路感染:每次500mg,每日2次。 2.肾功能不全时剂量肌酐清除率为26~50ml/min时者,每12h给药1000mg;肌酐清除率为10~25ml/min者,每12h给药500mg;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min者,每24h给药500mg。 3.肝功能不全时剂量轻度肝功不全患者不需调整剂量。 4.透析时剂量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时建议增加剂量。 5.小儿剂量按体重每次10~20mg/kg,每日3次。 【药物相互作用】 + 丙磺舒和本品联合用药可降低本品的血浆清除率,同时延长本品的半衰期。 -本品与伤寒活疫苗同用,可能会干扰伤寒活疫苗的免疫及应。 -不可与丙戊酸钠、硝酸甘油酯同时使用。与本品并用时会使丙戊酸的血液浓度降低,而导致癫痫再发,其机制尚未解明。 【禁忌证】对本品成分及其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过敏史的患者,使用丙戊酸钠的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 1.消化系统症状主要有腹泻、恶心、呕吐、便秘等胃肠道症状;偶见肝功异常、胆汁淤积型黄疸等。 2.神经系统偶见失眠、焦虑、意识模糊、眩晕、神经过敏、感觉异常、幻觉、抑郁、痉挛、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国外有报道,用药后偶可诱发癫痫发作。 3.血液系统偶见胃肠道出血、鼻出血和腹腔积血等出血症状。 4.肾脏偶见排尿困难和急性肾衰。 5.变态反应皮疹、瘙痒、药热等过敏反应;偶见过敏性休克。 6.注射给药时可致局部疼痛、红肿、硬结,严重者可致血栓性静脉炎。 【用药指导】 1.下列情况使用本品前应充分问诊患者是否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或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史。 对下列患者应慎重给药: (1)对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过敏史的患者。 (2)本人或父母、兄弟姐妹中有支气管哮喘、皮疹、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患者。 (3)严重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可引起痉挛、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羟系统症状)。 (4)严重肝功能障碍的患者(有可能加重肝功能障碍)。 (5)老年人。 (6)进食不良或非经口营养、全身状况不良的患者(有可能引起维生素K缺乏症状,应密切观察)。 (7)有癫痫史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患者(易引起痉挛、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观察

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8-05-31T08:56:28.05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5期作者:王华 [导读] 探讨利奈唑胺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0例 王华(佳木斯市肿瘤结核医院 154002) 摘要: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多药联合化疗,观察组是以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痰菌阴转情况对照组转阴53.33%,观察组93.33%,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耐多药结核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痰菌转阴率高,不良反应配合减量及对症治疗可以控制,是治疗耐多药结核的良药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利奈唑胺;效果;不良反应 耐多药肺结核是全身应用化疗方案治疗效果不佳者,是控制结核病的严重障碍,全球2 000万肺结核病人中至少有2/3发展为耐多药肺结核(MDR PTB)。为控制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新方案,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结核具有良好的抗结核分枝杆菌作用,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1]。现对我院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35.5± 2.5岁,病程 0.5~32年,平均病程 9±1.5年;肺部存在空洞性病变者 25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12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5.8±2.5岁,病程0.5~34年,平均病程9.5±2.5年;肺部存在空洞性病变者 24例。两组患者均为复治,用药最多达14种,均应用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失败。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均衡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患者用药史和药敏结果制定入选患者基础的治疗方案,对照组的多药联合治疗采用大剂量异烟肼(H)、吡嗪酰胺(PZA)、阿米卡星(Amk)联合用药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LZD)口服治疗,基础剂量为 600mg,12小时1次,6个月强化治疗后,根据具体的药物耐受性和药物敏感性情况以及经济条件调整剂量,口服减量600 mg,每日1 次。口服用药应持续12个月以上。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进行痰涂片检查和胸片或 CT 检查。分别对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进行检查。对患者用药期间安全性进行监测。 1.4 疗效评价痰菌阴标准:以连续2个月以上痰菌阴性,且不再转为痰抗酸杆菌阳性[2]。影像学检查:结核病灶变化包括,病灶显著吸收:指病灶吸收≥原病灶50%;病灶吸收:指病灶吸收<50%;病灶不变:指当病灶无明显变化;恶化:指病灶扩大或者出现播散。结核空洞变化:效果明显是指空洞闭合或消失,空洞闭合;好转是指空洞缩小≥原来空洞的50%,空洞缩小;稳定是指当空洞缩小<原来空洞的50,或等于原来大小,空洞不变;进展是指当空洞增大≥原空洞的50%,空洞增大[3]。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xx±s)表示,t检验;计数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两组患者痰菌阴转情况进行对比分别对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其中观察组30例,治疗1个月14例(46.67%),治疗3个月25例(8 3.33%),治疗6个月27例(90.0%),治疗9个月28例93.33%,治疗12个月28例(93.33%)。对照组30例,治疗1个月3例(10.0%),治疗3个月7例(23.33%),治疗6个月9例(30.0%),治疗9个月11例36.67%,治疗12个月16例(53.33%)。两组同期痰菌阴转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痰菌阴成功28例成功率为93.33%大于对照组的成功者16例成功率为53.3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12个月时观察组空洞闭合19例,缩小8例,不变2例,恶化1例,空洞好转率为90.0%,对照组空洞闭合12例,缩小4例,不变10例,恶化4例,空洞好转率为53.33%;空洞好转率观察组90.0%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20例(66.67%),血液系统不良反应15例(50%),末梢神经炎8例(26.67%),凝血异常10例(3 3.33%),尿蛋白强阳性7例(23.33%)。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11例(36.67%),血液系统不良反应9例(30.0%),末梢神经炎3例(10.0%),凝血异常8例(26.67%),尿蛋白强阳性9例(30.0%)。消化系统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为轻度贫血或白细胞减少,均经对症治疗缓解,末梢神经炎给予B6治疗后明显改善,尿蛋白强阳性经对症处理后复查消失。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除尿蛋白强阳性之外其它项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结核化疗效果不良的病例与化疗失败的病例,只能拟诊为 MDR-PTB;耐药试验证实耐药的病例与符合耐多药结核病国际定义的病例,才能确诊为MDR-PTB。 利奈唑胺是恶唑烷酮类新型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多重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特别是多重耐药的肺炎球菌感染。利奈唑胺是合成的抗G+菌药,其作用为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4]。口服本药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大约为100%, 本研究中在治疗耐多药结核时,含利奈唑胺的观察组在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等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痰菌阴成功率为93.33%大于对照组的成功率为53.33%,空洞好转率观察组90.0%高于对照组的53.3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不良反应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除尿蛋白强阳性之外其它项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较轻,经对症处理或药物减量后,大多患者症状均能缓解,不影响治疗。 参考文献 [1]王金河,梁建琴,武丽红. 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4(1):21-22.

利奈唑胺合成新进展

第28卷第1期 2019年3月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28 No.1 Mar.2019 DOI:10.3969/j.issn.1672-6685.2019.01.015 利奈唑胺合成新进展*? 吴煜然1a,任抒婷1a,刘书豪1a,王有宪1a,王 蕾1a,刘玮炜1a,b,2 (1.淮海工学院a.药学院;b.江苏省海洋药物活性分子筛选重点实验室,江苏连云港 222005; 2.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连云港 222005) 摘 要:利奈唑胺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的噁唑烷酮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球菌引起的感染.利奈唑胺独特的作用部位和作用方式使其不易与其他抗菌药发生交叉耐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综述了近5年利奈唑胺的合成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关键词:利奈唑胺;合成方法;噁唑烷酮 中图分类号:TQ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685(2019)01-0064-04 New Progress in Synthesis of LinezolidWU Yuran1a,REN Shuting1a,LIU Shuhao1a,WANG Youxian1a,WANG Lei 1a,LIU Weiwei 1a,b,2(1.a.School of Pharmacy;b.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Pharmaceutical Compound Screening,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Lianyungang 222005,China; 2.Jiangsu Marine Resources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Lianyungang 222005,China) Abstract:Linezolid is the first synthetic oxazolidinone antibiotic,which is mainly used to treat in-fection caused by Gram-positive bacteria.Linezolid is not easy to cross-resistance with other anti-biotics because of its unique site and mode of action.It has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and has beenwidely used in clinic.In this paper,the synthesis methods of linezolid in recent five years werereviewed,and the various method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Key words:linezolid;synthesis methods;oxazolidinone 利奈唑胺(linezolid),化学名为(S)-N-[[3-[3-氟-4-(4-吗啉基)苯基]-2-氧代-5-噁唑烷基]甲基]-乙酰胺,2000年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是第一个化学全合成的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主要用于治疗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以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引起的感染[1-2].与其他药物不同,利奈唑胺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它不影响肽基转移酶活性,只作用于翻译系统的起始阶段,抑制mRNA与核糖体连接,阻止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3-4].因其独特的作用位点和作用方式,利奈唑胺不易与其他抑制蛋白合成的抗菌药发生交叉耐药,同时在体外也不易诱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有着很好的抑菌活性,是一种极具临床应用价值的新型抗菌药[5-6].噁唑烷酮母核的构建是利奈唑胺(结构式见图1)合成中的关键步骤,可通过异氰酸酯与环氧乙烷反应,或酰胺与卤代醇的取代成环反应合成,也可直接引入该噁唑酮结构[7-8].本文介绍了近5年利奈唑胺合成的进展,并比较了各种合成方法,以便为利奈唑胺的制备寻找一条更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合成路线. *收稿日期:2019-02-04;修订日期:2019-02-27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KYCX18-2580,KYCX18-2588);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HS2014007);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5023);连云港市“521工程”资助项目 (LYG52105-2018023) 作者简介:吴煜然(1996-),女,江苏泰州人,淮海工学院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有机合成方面的研究,(E-mail)2541973560@qq.com.通讯作者:刘玮炜(1965-),女,江苏滨海人,淮海工学院药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有机合成方面的研究,(E-mail)liuweiwei255@163.co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