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高考物理全国用二轮复习学案:选择题满分技法2 Word版含答案

2018年高考物理全国用二轮复习学案:选择题满分技法2 Word版含答案

2018年高考物理全国用二轮复习学案:选择题满分技法2 Word版含答案
2018年高考物理全国用二轮复习学案:选择题满分技法2 Word版含答案

选择题满分技法②——二级结论法、筛选排除法、图象思维法

(一)二级结论法

二级结论是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论。熟记并巧用一些二级结论可以使思维过程简化,节约解题时间。非常实用的二级结论有:(1)平抛运动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

(2)不同质量和电荷量的同性带电粒子由静止经过相同的加速电场和偏转电场,轨迹重合;(3)直流电路中动态分析的“串反并同”结论;(4)带电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断开,改变极板间距离不影响极板间匀强电场的场强。

【典例1】 如图14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C 为电容器,电流表A 和电压表V 均可视为理想电表。闭合开关S 后,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的过程中( )

图14

A.电流表A 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 的示数变大

B.小灯泡L 变暗

C.通过定值电阻R 1的电流方向自右向左

D.电源的总功率变大,效率变小

解析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有效电阻减小,由“串反并同”知,电流表的示数将增大,电压表示数将减小,小灯泡L 变亮,电源总功率增大,电源内电压增大,选项A 、B 错误;电容器两端电压即电压表示数,由Q =CU 知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减小,即电容器将放电,通过定值电阻R 1的电流方向自左向右,选项C 错误;因电源内电压增大,所以路端电压减小,由η=U E

×100%知电源效率变小,选项D 正确。

答案 D

方法感悟 有些二级结论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成立,在使用这些二级结论时,必须清楚结论是否适合题目给出的物理情境。

(二)筛选排除法

筛选排除法就是通过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或计算,将明显错误或不合理的选项一一排除的方法。筛选排除法主要适用于选项中有相互矛盾、相互排斥或有完全肯定、完全

否定的说法的选择题。

【典例2】 如图15所示,以MN 、PQ 为边界的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场宽为2L ,高为L 的正三角形闭合金属框由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围成,在外力作用下由图示位置被水平向右匀速拉过磁场区域,ab 边平行MN 且垂直金属框运动方向,取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则金属框中的感应电动势E 、感应电流I ,所施加的外力F 及外力的功率P 随位移x 的变化关系图正确的是( )

图15

解析 金属框进入磁场的过程中,穿过金属框的磁通量增加,由楞次定律可知此过程中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而此过程金属框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l =2x ·tan 30°且均匀增加,完全进入磁场后,穿过金属框的磁通量不变,回路中无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排除A 选项;0~L 位移内,

因金属框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F 外=F 安=BIl =B 2l 2v R =4B 2x 2v R

tan 2 30°,即外力随位移的增大而非线性增大,排除C 选项;0~L 位移内,外力的功率P =F 外v =4B 2x 2v 2R

tan 2 30°,即外力的功率随位移的增大而非线性增大,排除D 选项;所以B 选项正确。

答案 B

方法感悟 运用排除法解题时,通过分析、推理和计算,将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一一排除,最终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若在其他题目中存在相互矛盾或者相互排斥的选项,则最多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要学会从不同方面判断或从不同角度思考与推敲。

(三)图象思维法

图象思维法是根据各物理量间的关系,作出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线,然后利用图线的交点、图线的斜率、图线的截距、图线与坐标轴所围几何图形的“面积”等代表的物理意义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其本质是利用图象本身的数学特征所反映的物理意义解决物理问题,或者根据物理图象判断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求解某些物理量。

【典例3】 如图16所示,N 匝矩形导线框以角速度ω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绕轴OO ′匀速转动,线框面积为S ,线框的电阻为r ,外电路接有电阻R 、理想电流表和二极管D 。二极管D 具有单向导电性,即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无穷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6

A.图示位置电流表示数为0

B.R 两端电压的有效值U =22

NBS ω C.交流电流表的示数NBS ω2(R +r )

D.一个周期内通过R 的电荷量NBS R +r

解析 由题图可知,电流表示数为有效值,而非瞬时值,选项A 错;因为二极管D 具有单向导电性,则通过R 的电流为正弦交流电的一半,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如图所示,设感应电动势的有效

值为E ,则E =12NBS ω,电流的有效值I =E R +r =NBS ω2(R +r )

,选项B 错,C 对;在一个周期内,只有半个周期的时间有电流通过R ,故一个周期内通过R 的电荷量为q =NBS

2(R +r ),选项D 错。

答案 C

【典例4】 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不计电阻的矩形线圈,绕垂直磁场的轴匀速转动,产生如图17甲所示的正弦交流电,把该交流电接在图乙中理想变压器的A 、B 两端,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R t 为热敏电阻(温度升高时其电阻减小),R 为定值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7

A.t =0.01 s 时穿过该矩形线圈的磁通量为零

B.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 =36sin 50πt (V)

C.R t 处温度升高时,电压表V 1、V 2示数的比值不变

D.R t 处温度升高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变压器输入功率变大

解析 t =0.01 s 时感应电动势为零,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穿过该矩形线圈的磁通量最大,故

A 错误;由甲图可知交变电流周期为T =0.02 s ,ω=2πT

=100π rad/s ,原线圈两端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 =U m sin ωt =362sin 100πt (V),故B 错误;R t 处温度升高,R t 阻值减小,电压表V 1测原线圈两端电压,示数不变,电压表V 2测R t 两端电压,示数减小,电压表V 1、V 2示数的比值变大,故C 错误;副线圈两端电压不变,回路中阻值减小,电流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变压器输入功率变大,故D 正确。

答案 D

课时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1~8题为单项选择题,9~12题为多项选择题)

1.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内阻为0.5 Ω,电阻R 1为1 Ω,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当滑动变阻器R 2的滑片从图示位置移到另一位置时,发现电压表示数增大了0.20 V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图1

A.电流表示数增大了0.40 A

B.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是向下移动的

C.电压表示数增大了0.60 V

D.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增大了1.5 Ω

解析 路端电压的变化量ΔU 1与回路电流变化量ΔI 的比值等于电源内阻,即ΔU 1ΔI

=r ,因此有ΔI =ΔU 1r

=0.40 A ,但路端电压增大,回路电流减小,选项A 错;回路电流减小则电路总电阻增大,因此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是向上移动的,B 项错误;回路电流减小,则R 1和r 分得的电压减小,

减小量为ΔI (r +R 1)=0.6 V ,故电压表的示数增大了0.6 V ,选项C 正确;ΔU 2ΔI

=1.5 Ω=r +R 1,并不能确定滑动变阻器R 2的变化量,D 项错误。

答案 C

2.对于如图2所示的远距离输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在输电电流一定情况下,输电线路电阻减半,线路上损失功率一定减半

B.在输电线路电阻一定情况下,输电电流减半,线路上损失功率一定减半

C.输电距离一定,输电导线越粗,输电损失就越少

D.输电线路确定情况下,输电电压越高越好

解析 根据P =I 2

R 可知A 项对,B 项错;输电导线越粗,电阻越小,若输电电流大,输电损失不一定小,C 项错;输电电压越高,输电线路绝缘性能等各方面都得提高,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行,D 项错。

答案 A

3.如图3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分别接有电阻R 1、R 2,R 1=R 2=10 Ω,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N 1∶N 2=2∶1,R 2两端电压为10 V ,则R 1两端的电压为( )

图3

A.5 V

B.10 V

C.15 V

D.20 V

解析 设R 1两端的电压为U R 1,原、副线圈回路中电流分别为I 1、I 2,由理想变压器的电流关系

I 1∶I 2=N 2∶N 1,而I 1=U R 1R 1,I 2=U 2R 2

,联立以上三式并代入数据得U R 1=5 V ,所以选项A 正确。 答案 A

4.在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电源内阻不能忽略。闭合开关S 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下调节,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4

A.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增大

B.灯L 2变暗,电流表的示数减小

C.灯L 1变亮,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D ,电源的效率增大,电容器C 的带电荷量增加

解析 滑片P 向下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故总电流I 总增大,路端电压U 减小,所以电压表示数减小,灯泡L 1变亮,选项C 对;电源的效率η=U E

×100%减小,选项A 、D 错;灯泡L 2的电压U L2=U -U L1,由于U 减小,U L1增大,所以U L2减小,灯泡L 2变暗,灯泡中的电流减小,根据串并联电路规律,电流表示数增大,选项B 错误。

答案 C

5.(2017·山东烟台二模)如图5甲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0∶1,A 、V 均为理想电表,R 为光敏电阻(其阻值随光强增大而减小),L 1和L 2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原线圈接入如图乙所示的正弦交变电压u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5

A.电压u 的频率为100 Hz

B.电压表V 的示数为22 2 V

届高中高考物理一轮总结复习计划规划方案.doc

云师大附属丘北中学2018 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物理组 2018 届高三复习,结合我校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的教学实际,计划划分为 三轮。第一轮地毯式复习,第二轮板块复习(专题)60 天集训,第三轮“强化1+1 ”高考仿真大综合套题复习、第四轮模块短板补缺。 第一轮地毯式复习:以考点过关为目标,并构建单元知识网络,主要使学生 能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物理现象、基本实验、基本题型和基本的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轮板块复习60 天集训:以高中物理的重点专题为主线,通过力与运动,功与能,动量和能量,电磁场,电路与电磁感应,原子物理,实验,热学等专题,主要侧重于综合分析和训练,使学生能对各板块知识间联系和各种综合题型进行全 面复习和训练,进一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第三轮“强化1+1 ”高考仿真大综合套题复习 第四轮:“调整1+1 ”旨在查漏补缺和调整应试状态。 一、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目标、宗旨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系统知识网络; 2、深化概念、原理、定理定律的认识、理解和应用,促成学科科学思维, 培养物理学科科学方法。 3、结合各知识点复习,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 练解题规范和答题速度; 4、提高学科内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技巧,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处 理现实问题。 5、最终高考目标:1、 2 班平均分达到60 分 3、 4 班平均分达到50 分

二、第一轮复习时间具体分配(自2017.6.18-2018.1.18 ) 周次复习内容具体时间 1 第一讲 : 直线运动、第二讲匀变速直线运动2017.06.18 1. 关于运动的描述 (2 课时 ) 至 2. 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5 课时 ) 2017.06.28 3. 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3 课时 ) 4 章节检测( 4 课时 ) 2 第三讲 :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017.06.29 至 1 两种常见的力 (4 课时 ) 2017.07.06 1

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选择题满分专练

选择题满分专练(四) 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2017·石家庄市毕业班一模) 如图所示,实线为不知方向的几条电场线,从电场中M 点以相同速度垂直于电场线方向飞入a 、b 两个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则( ) A .a 一定带正电,b 一定带负电 B .a 的速度将减小,b 的速度将增大 C .两个粒子的动能,一定一个增加一个减少 D .两个粒子的电势能,一定都减少 解析:粒子做曲线运动,所受力的方向指向轨迹的内侧,所以能判断a 、b 一定带异种电荷,但是不清楚哪一个是正电荷,哪一个是负电荷,故A 错误;粒子做曲线运动,所受力的方向指向轨迹的内侧,从图中轨迹变化来看电场力都做正功,动能都增大,速度都增大,故B 、C 错误;电场力都做正功,故电势能都减小,故D 正确. 答案:D 15.(2017·黑龙江省五校高三4月联考)如图甲所示为某实验小组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他们将光滑的长木板固定在桌面上,a 、b 两小车放在木板上并在小车上安装好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且在两车相对面上涂上黏性物质.现同时给两车一定的初速度,使a 、b 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运动,发生碰撞后两车粘在一起;两车的位置x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a 、b 两车质量(含发射器)分别为1 kg 和8 k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车碰撞前总动量大于碰撞后总动量 B .碰撞过程中a 车损失的动能是14 9 J C .碰撞后两车的总动能比碰前的总动能小 D .两车碰撞过程为弹性碰撞 解析:设a 、b 两车碰撞前的速度大小为v 1、v 2,碰后的速度大小为v 3,结合题图乙得 v 1=2 m /s ,v 2=1 m /s ,v 3=2 3 m /s ,以向右为正方向,碰前总动量p 1=-m a v 1+m b v 2=6 kg ·m /s , 碰后总动量p 2=(m a +m b )v 3=6 kg ·m /s ,则两车碰撞前总动量等于碰撞后总动量,A 错误; 碰撞前a 车动能为E k =2 J ,碰撞后a 车动能为E′k =2 9 J ,所以碰撞过程中a 车损失的动能 是16 9 J ,B 错误;碰前a 、b 两车的总动能为6 J ,碰后a 、b 两车的总动能为2 J ,C 正确;两车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发生的是完全非弹性碰撞,D 错误. 答案:C 16.某行星的同步卫星下方的行星表面上有一观察者,行星的自转周期为T ,他用天文

(最新原创)2021年高考二轮复习物理学案- 电磁感应附答案

(最新原创)2021高考二轮复习物理学案(6)电磁感应一.典例精析 题型1.(楞次定律的应用和图像)如图甲所示,存在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师雪清方向分别垂直纸面向里和向外,磁场宽度均为L,在磁场区域的左侧相距为L处,有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体线框,总电阻为R,且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 现使线框以速度v匀速穿过师雪清磁场区域. 以初始位置为计时起点,规定电流逆时针方向时的电流和电动势方向为正,B垂直纸面向里时为正,则以下关于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磁通量、感应电流、和电功率的四个图师雪清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师雪清 师雪清

解析:在第一段时间内,磁通量等于零,感应电动势为零,感应电流为零,电功率为零。 在第二段时间内,BLvt BS ==Φ,BLv E =,R BLv R E I ==,R BLv P 2)(=。 在第三段时间内, BLvt BS 2==Φ,BLv E 2=,R BLv R E I 2==,R BLv P 2)2(= 师雪清 在第四段时间内, BLvt BS ==Φ,BLv E =,R E I =,R BLv P 2)(=。此题 选B 。师雪清 规律总结:对应线圈穿过磁场产生感应电流的图像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师雪清 ⑴要划分每个不同的阶段,对每一过程采用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进行分析。 ⑵要根据有关物理规律找到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以便确定图像的形状。师雪清 ⑶线圈穿越方向相反的两磁场时,要注意有两条边都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 师雪清 题型2.(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分析)如图所示,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的的金属框架cdef 处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ab 电阻为r ,跨在框架上,可以无摩擦地滑动,其余电阻不计.在t=0时刻,磁感应强度为B d c a b e f

(山东专用)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1第1讲力与物体的平衡教案

(山东专用)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1第1讲力与物体的平衡教案 第1讲力与物体的平衡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山东临沂检测)如图所示,甲、乙两物块质量相同,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之间、乙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现对甲施加一水平向右的由零开始不断增大的水平拉力F(物体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 A.甲相对于乙会发生相对滑动 B.乙相对于地面会发生相对滑动 C.甲相对乙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D.甲相对于乙、乙相对于地面均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答案 A 设甲、乙的质量均为m,甲、乙之间以及乙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甲、乙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max=μmg,乙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max'=2μmg,因f maxf max=μmg时,甲、乙之间会发生相对滑动,故选项A正确,B、C、D均错误。 2.(2019山东滨州二模)浙江乌镇一带的农民每到清明时节举办民俗活动,在一个巨型石臼上插入一根硕大的毛竹,表演者爬上竹梢表演各种惊险动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任何位置表演者静止时只受重力和弹力作用 B.在任何位置竹竿对表演者的作用力必定与竹竿垂直 C.表演者静止时,竹竿对其作用力必定竖直向上

D.表演者越靠近竹竿底部所受的摩擦力就越小 答案 C 毛竹上的表演者静止时受重力、弹力和摩擦力,故选项A错误;表演者静止时,竹竿对其作用力(弹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即竹竿对表演者的作用力必定竖直向上,故选项B错误,C正确;表演者越靠近竹竿底部所受的摩擦力不一定越小,故选项D错误。 3.(2019山东济南模拟)如图所示,在倾角θ为37°的斜面上放置一质量为0.5 kg的物体,用一大小为1 N 平行斜面底边的水平力F推物体时,物体保持静止。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 ) A.3 N B.2 N C. N D. N 答案 C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物体在平行斜面底边的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为F x,有F x=F,在沿斜面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为F y,有F y=mg sin 37°,则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N,故选项C正确。 4.2019年10月1日上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空中护旗梯队拉开了阅兵分列式的序幕,20架武装直升机组成巨大的“70”字样飞越天安门上空让人记忆犹新,大长中华之气。而其领头的直升机悬挂的国旗更是让人心潮澎湃。若国旗、钢索和配重大约为600 kg,目测钢索与竖直方向的角度约为12°,若钢索与配重受到的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10 m/s2,已知θ较小时tan θ≈θ(弧度制)。国旗受到的空气阻力约为( ) A.6 000 N B.2 500 N C.1 200 N D.600 N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天体运动专题练习(含答案)

2018年高考物理复习天体运动专题练习(含答 案) 天体是天生之体或者天然之体的意思,表示未加任何掩盖。查字典物理网整理了天体运动专题练习,请考生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2014武威模拟)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神舟十号航天员首次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太空授课和天地互动交流等科 普教育活动,这是一大亮点.神舟十号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指令长聂海胜做了一个太空打坐,是因为他不受力 B.悬浮在轨道舱内的水呈现圆球形 C.航天员在轨道舱内能利用弹簧拉力器进行体能锻炼 D.盛满水的敞口瓶,底部开一小孔,水不会喷出 【解析】在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万有引

力充当向心力,飞船及航天员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聂海胜做太空打坐时同样受万有引力作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A错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下的液体将以圆球形状态存在,所以B正确;完全失重状态下并不影响弹簧的弹力规律,所以拉力器可以用来锻炼体能,所以C正确;因为敞口瓶中的水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即水对瓶底部没有压强,所以水不会喷出,故D正确. 【答案】 A 2.为研究太阳系内行星的运动,需要知道太阳的质量,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太阳与地球中心间距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T.则太阳的质量为() A.B. C. D. 【解析】地球表面质量为m的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即G=mg,对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有G=m.解得M=,D正确.

【答案】 D 3.(2015温州质检)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命名的神舟星和杨利伟星的轨道均处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已知神舟星平均每天绕太阳运行1.74109 m,杨利伟星平均每天绕太阳运行1.45109 m.假设两行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两星相比较() A.神舟星的轨道半径大 B.神舟星的加速度大 C.杨利伟星的公转周期小 D.杨利伟星的公转角速度大 【解析】由万有引力定律有:G=m=ma=m()2r=m2r,得运行速度v=,加速度a=G,公转周期T=2,公转角速度=,由题设知神舟星的运行速度比杨利伟星的运行速度大,神舟星的轨道半径比杨利伟星的轨道半径小,则神舟星的加速度比杨利伟星的加速度大,神舟星的公转周期比杨利伟星的公转周期小,神舟星的公转角速度比杨利伟星的公转角速度大,故选

2018年高考物理大二轮总复习:全套试卷(含答案)

专题一力与运动 第1讲力与物体的平衡 一、明“因”熟“力”,理清一个“网络” 二、两种思维方法,攻克受力分析问题 方法一整体思维法 1.原则:只涉及系统外力不涉及系统内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2.条件:系统内的物体具有相同的运动状态 3.优、缺点:整体法解题一般比较简单,但整体法不能求内力方法二隔离思维法 1.原则:分析系统内某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2.优点:系统内物体受到的内力外力均能求 三、确定基本思路,破解平衡问题

高频考点1 物体的受力分析 1.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 (1)整体法;(2)隔离法. 2.物体受力分析的技巧 (1)分析受力的思路: ①先数研究对象有几个接触处,每个接触处最多有两个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 ②假设法是判断弹力、摩擦力是否存在及方向怎样的基本方法; ③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时,要采用整体(隔离)的方法. (2)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 明确研究对象―→确定受力分析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 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 按顺序分析力―→一般先分析场力、已知力,再分析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力 ↓ 画受力示意图―→每分析一个力就画出它的示意图,并标出规范的符号 ↓ 检查是否有误―→受力情况应满足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否则就有漏力、多力或错力 1-1. (多选)如图甲、乙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置一滑块M ,在滑块M 上放置一个

质量为m的物块,M和m相对静止,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物块m受到摩擦力 B.图乙中物块m受到摩擦力 C.图甲中物块m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图乙中物块m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摩擦力 解析:对题图甲:设m受到摩擦力,则物块m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而重力、支持力平衡,若受到摩擦力作用,其方向与接触面相切,方向水平,则物体m受力将不平衡,与题中条件矛盾,故假设不成立,A、C错误.对题图乙:设物块m不受摩擦力,由于m匀速下滑,m必受力平衡,若m只受重力、支持力作用,由于支持力与接触面垂直,故重力、支持力不可能平衡,则假设不成立,由受力分析知:m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摩擦力,B、D正确. 答案:BD 1-2. (2017·内蒙古集宁一中一模)如图所示,A和B两物块的接触面是水平的,A与B 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固定粗糙斜面匀速下滑,在下滑过程中B的受力个数为() A.3个B.4个 C.5个D.6个 解析:先以A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重力、B的竖直向上的支持力,B对A没有摩擦力,否则A不会匀速运动.再对B研究,B受到重力、A对B竖直向下的压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共4个力,B正确. 答案:B 1-3.(2017·南昌三中理综测试)如图所示,穿在一根光滑的固定杆上的小球A、B连接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细绳两端,杆与水平面成θ角,不计所有摩擦,当两球静止时,OA绳与杆的夹角为θ,OB绳沿竖直方向,则正确的说法是() A.小球A可能受到2个力的作用

2015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学案:专题14 选修3-3(人教版)

能力呈现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抓住重点:有关宏观量、微观量的计算,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实验三定律及图象.突破难点:布朗运动的本质,分子力和分子势能的变化特点,决定气体压强大小的微观因素,分子热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注意常考要点: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晶体和非晶体,表面张力等. 1. (1) 下图描绘一定质量的氧气分子分别在0 ℃和100 ℃两种情况下的速率分布情况,符合统计规律的是. (2) 如图所示是岩盐的平面结构,实心点为氯离子,空心点为钠离子,如果将它们用直线连起来.将构成一系列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岩盐是(填“晶体”或“非晶体”).固体岩盐

中氯离子是(填“运动”或“静止”)的. (3)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先从状态A经等容过程到状态B,再经等压过程到状态C.在状态C时气体的体积V=3.0×10-3 m3,温度与状态A相同.求气体: ①在状态B时的体积. ②在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2. (2013·江苏)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依次经过状态B、C和D后再回到状态 A.其中,A→B和C→D为等温过程,B→C和D→A为绝热过程(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 这就是著名的“卡诺循环”. (1) 该循环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B. B→C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C. C→D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碰撞单位面积器壁的分子数增多 D. D→A过程中,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不发生变化 (2) 该循环过程中,内能减小的过程是(填“A→B”、“B→C”、“C→D”或“D→A”). 若气体在A→B过程中吸收63 kJ的热量,在C→D过程中放出38 kJ的热量,则气体完成一次循环对外做的功为kJ.? (3) 若该循环过程中的气体为1 mol,气体在A状态时的体积为10 L,在B状态时压强为A状态时 的2 3. 求气体在B状态时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10 23 mol-1,计 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热点2滑块—木板模型学案

热点2 滑块—木板模型 [热点跟踪专练] 1.(多选)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 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 A .当F <2μmg 时,A 、 B 都相对地面静止 B .当F =52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13 μg C .当F >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 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 μg [解析] 当03μmg 时,A 相对B 向右做加速运动,B 相 对地面也向右加速,选项A 错误,选项C 正确.当F =52 μmg 时,A 与B 共同的加速度a =F -3 2 μmg 3m =13μg ,选项B 正确.F 较大时,取物块B 为研究对象,物块B 的加速度最大为a 2=2μmg -32μmg m =12 μg ,选项D 正确. [答案] BCD 2.(2017·江西模拟)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叠放着质量均为M 的A 、B 两块木板,在木板A 的上方放着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C ,木板和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A 、B 、C 之间以及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若用水平恒力F 向右拉动木板A ,使之从B 、C 之间抽出来,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拉力F 的大小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

A .F >μ(2m +M )g B .F >μ(m +2M )g C .F >2μmg D .F >2μ(m +M )g [解析] 要使A 能从B 、C 间抽出来,则A 要相对于B 、C 都滑动,所以A 、C 间与A 、B 间都是滑动摩擦力,对A 有a A =F -μmg -μM +m g M ,对C 有a C =μmg m ,B 受到A 对B 的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μ(M +m )g 和地面对B 的摩擦力f ,由于f ≤μ(2M +m )g ,所以A 刚要从B 、C 间抽出时,B 静止不动,即a A >a C 时,A 能从B 、C 间抽出,得F >2μ(M +m )g ,D 对. [答案] D 3.(2017·广州模拟)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2m 和3m 的三个木块,其中质量为2m 和3m 的木块间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 0;质 量为m 和2m 的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2 F 0.现用水平拉力F 拉质量为3m 的木块,使三个木块一起加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为2m 的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B .当F 逐渐增大到F 0时,轻绳刚好被拉断 C .在轻绳未被拉断前,当F 逐渐增大时,轻绳上的拉力也随之增大,并且大小总等于F 大小的一半 D .在轻绳被拉断之前,质量为m 和2m 的木块间已经发生相对滑动 [解析] 质量为2m 的木块受到5个力的作用,重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则选项A 错误;对三者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 =6ma ,对质量为m 和2m 的木块整体,同理有,轻绳拉力T =3ma =F 2,隔离质量为m 的木块,有f =ma =F 6 ,可知在轻绳未被拉断前,当F 逐渐增大时,轻绳上的拉力也随之增大,并且大小总等于F 大小的一半,则选项C 正确;当F 逐渐增大到F 0时,轻绳拉力T =F 0 2,轻绳没有达到最大拉力不会被拉断,则选项B 错误;

北京市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恒定电流专题教学案(一)

高考综合复习恒定电流专题 一、电流和电流强度I 二、电阻R 1、定义式: 2、电阻定律:,ρ为电阻率。 3、测量:伏安法测电阻,欧姆表。 4、超导体 三、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U—I关系曲线 2、电源的输出功率、内阻消耗的电功率、电源的总功率P总=Iε P出=IU P内=I2r 当外电路电阻与内阻相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 例题分析: 例1、一个电源的电动势为ε、内阻为r,在外电路上接一个电阻R0和一滑动变阻器R,求①滑动变阻器消耗的最大电功率是多少?②定值电阻R0消耗的最大电功率是多少?

分析:(1)由前面的知识复习,已知道:若外电路电阻与内电路电阻阻值相等,则外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最大。因此,我们可以用等效思想将R0与r看作新电源的内阻(r+R0),新电源的电动 势仍为ε。这样,当R的阻值与内阻(r+R0)相等时,变阻器R消耗的电功率最大,等于。 (2)第2问与第1问的问题看起来相似,但实际上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问题。区别就在于第2问涉及的是一个定值电阻消耗的最大电功率问题。由电功率定义知,R0消耗的电功率P=I2R0,可见, I取最大值时,R0消耗的电功率最大,由于,所以R取最小值即R等于零时,定值 电阻消耗的功率最大,等于。 小结:此题两问分别涉及定值电阻与可变电阻消耗的最大电功率问题,处理方法不同。切不可将“外电路电阻与内电阻相等时,外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最大”这一结论无条件地、任意的推广。 例2、如图,直线A为电源的路端电压U与电流I的关系图象,直线B是电阻R的两端电压与其中电流I的图象。用该电源与电阻R组成闭合电路,则电源的输出功率为___________,电源的效率为_____________。 分析:A图线是U—I特性曲线,从A图线上可以获取的信息是:纵轴截距—ε,横轴截距—— 短路电流,所以,知道电源电动势ε=3V,内阻r=0.5Ω。电阻R的阻值可由图线B的斜率得出:R=1Ω。电路见上图。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P R=I2R,可得电源的输出功率为4W,效率 。 小结:A、B两图线分别给出了电路中电源及电阻的信息,应注意利用图象寻找有关信息,另外,也应注意区分两条图线。 例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ε。内电阻为r,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处于R 的中点位置时,小灯泡L1、L2、L3的亮度相同。若将滑片向左滑动时,三个小灯泡的亮度如何变化?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教案-专题八-热学

专题八 热学 一、专题要点 第一部分:分子动理论 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 (1)分子体积很小,质量小。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 (3)阿伏伽德罗常量: (4)微观物理量的估算问题: 2. 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热运动: (1)实验依据:扩散现象、布朗运动。 (2)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①布朗运动成因: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小颗粒碰撞不平衡。 ②影响布朗运动剧烈程度因素:微粒小,温度高,布朗运动剧烈 3. 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直径数量级,分子质量数量级~101010102726---m kg D V S S = :水面上形成单层分子油膜的面积 16021023mol N A 的任何物质含有×个分子=.m M N m N A 分摩= = V N V V N M N m V d V d A A ======? ? ???分摩摩分分分ρρ固、液:球形气体:立方体1633 πN n N n A =·:摩尔数()n m M V V mol mol = =

(1)分子力: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表现出的分子力。 (2)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f 引、f 斥随r 变化而反相变化,但斥力比引力变化更快。 第二部分:内能、热和功 1. 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相互作用势能的总和。 (1)分子动能: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单个分子动能无意义,整体统计)分子平均动能:标志,温度T ,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 (2)分子势能:由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间距离决定的能量。分子间距离变化时,分子势能变化。如 书上表述:通常情况下,r =r 0,当r 变化时,分子势能增加。当r =r 0,分子势能最小。 分子势能与宏观上物体体积有关。 (3)物体内能:综合考虑:分子数N ,温度T ,体积V 。物体温度相同,内能一定相同(×) 理想气体内能:理想气体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无分子势能,其内能仅是分子动能总和,与分子数N ,温度T 有关。对一定质量理想气体,内能仅由温度T 决定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r r m f f f ===-010100 () 引斥 r r f f f f <<0引斥斥 为r r f f f f >>0引斥引为r r f f f >100 引斥、≈≈r r r r r 增加条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条件: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教案 电场 知识框架: 建议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熟练应所学电场知识分析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问题。 2. 理解电容器的电容,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决定因素 3. 掌握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 附:知识要点梳理(要求学生课前填写)

1.带电粒子经电场加速:处理方法,可用动能定理、牛顿运动定律或用功能关系。 qU=mv t2/2-mv02/2 ∴v t= ,若初速v0=0,则 v= 。 2.带电粒子经电场偏转:处理方法:灵活应用运动的合 成和分解。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作类平抛运动,U、d、l、m、q、v0已知。 ①穿越时间: ②末速度: ③侧向位移: ,讨论:对于不同的带电粒子 (1)若以相同的速度射入,则y与成正比(2)若以相同的动能射入,则y与成正比 (3)若以相同的动量射入,则y与成正比(4)若经相同的电压U0加速后射入,则y=UL2/4DU0,与m、q关,随加速电压的增大而,随偏转电压的增大而。 ④偏转角正切:(从电场出来时粒子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必然过) 3.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一般步骤: (1)分析带电粒子的受力情况,尤其要注意是否应该考虑重力,电场力是否恒力等。 (2)分析带电粒子的初始状态及条件,确定带电粒子作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 (3)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进而确定解题方法是运力学、是动量定恒,还是能量守恒。 (4)利用物理规律或其他手段(如图线等)找出物理间的关系,建立方程组。 4.带电粒子受力分析注意点: (1)对于电子、氕、氘、氚、核、 粒子及离子等,一般不考虑重力; (2)对于带电的颗粒,液滴、油滴、小球、尘埃等,除在题目中明确说明或暗示外,一般均应考虑重力; (3)除匀强电场中电量不变的带电粒子受恒定的电场力外,一般电场中的电场力多为变力; (4)带电导体相互接触,可能引起电量的重新分配,从而引起电场力变化。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力与天体运动专题卷(全国通用)

专题1 第4讲 1.(2017·全国卷Ⅲ)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 C ) A .周期变大 B .速率变大 C .动能变大 D .向心加速度变大 解析 组合体比天宫二号质量大,轨道半径R 不变,根据GMm R 2=m v 2R ,可得v =GM R ,可知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速率不变,B 项错误;又T =2πR v ,则周期 T 不变,A 项错误;质量变大、速率不变,动能变大,C 项正确;向心加速度a =GM R 2,不变,D 项错误. 2.(2017·全国卷Ⅱ)(多选)如图,海王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P 为近日点,Q 为远日点,M 、N 为轨道短轴的两个端点,运行的周期为T 0.若只考虑海王星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海王星在从P 经M 、Q 到N 的运动过程中( CD ) A .从P 到M 所用的时间等于T 04 B .从Q 到N 阶段,机械能逐渐变大 C .从P 到Q 阶段,速率逐渐变小 D .从M 到N 阶段,万有引力对它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解析 在海王星从P 到Q 的运动过程中,由于引力与速度的夹角大于90°,因此引力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可知,速度越来越小,C 项正确;海王星从P 到M 的时间小于从M 到 Q 的时间,因此从P 到M 的时间小于T 04 ,A 项错误;由于海王星运动过程中只受到太阳引力作用,引力做功不改变海王星的机械能,即从Q 到N 的运动过程中海王星的机械能守恒,B 项错误;从M 到Q 的运动过程中引力与速度的夹角大于90°,因此引力做负功,从Q 到N 的过程中,引力与速度的夹角小于90°,因此引力做正功,即海王星从M 到N 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D 项正确.

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物理图像问题学案(全国通用)

物理图像问题 22题 23题

24题25题

20题23题22题

19题 18题 19题 20题 第1课时力学图象问题 高考题型1运动学图象问题 1.v-t图象的应用技巧 (1)图象意义:在v-t图象中,图象上某点的斜率表示对应时刻的加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2)注意:加速度沿正方向不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和速度同向时做加速运动. 2.x-t图象的应用技巧 (1)图象意义:在x-t图象上,图象上某点的斜率表示对应时刻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注意:在x-t图象中,斜率绝对值的变化反映加速度的方向.斜率的绝对值逐渐增大则物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例1(多选)(2018·全国卷Ⅱ·19)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1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 B.在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D 解析t1~t2时间内,甲车位移大于乙车位移,且t2时刻两车并排行驶,则t1时刻甲在乙的后面,A项错误,B项正确;由题图图象的斜率知,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均先减小后增大,C 项错误,D项正确. 拓展训练1(2018·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次质检)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平直路面行驶,其v -t图象如图2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2 A.在第20 s末,甲、乙两车相遇 B.若乙车在前,则可能相遇两次 C.在第10 s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D.在第10 s末,甲、乙两车相距150 m 答案 B

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教案 二轮图像专题2.0版

【模块标题】图象专题 【模块目标】 块讲 解】

【常规讲解】1:高考二轮复习图像专题 【板书整理】 一、图像的基本信息 1、斜率: 重要性:图像问题每年都会考查,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都有可能出现。 总结:判断斜率是否具有意义的快速方法,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比值,(观察斜率k或斜率1/k) 常见斜率具有物理意义的部分图像问题: 2、面积: 总结:判断面积是否具有意义的快速方法,横纵坐标物理量直接相乘,(无论线性还是非线性,只要将物理量相乘观察即可) 常见斜率具有物理意义的部分图像问题: 3、U-I图像: 总结:在处理图像问题时,切记要区分基本物理量的关系,横纵坐标为U-I时要注意,所谓的斜率是指图像上某点与坐标原点连线该直线的斜率,而所谓“面积”是指横纵坐标的直接成绩,此处容易犯错,尤其是在非线性变化的图像中比较易错。 4、解析式: 总结:本部分内容难度最大,主要在于寻找横纵坐标物理量间的公式关系,最终转化为基本信息(将包含横纵坐标的物理公式写出来,转化为y-x的表达形式即可) 最常见解析式类的图像问题——电学实验根据图像求数据。 5、解题步骤: 1),观察横纵坐标轴所代表物理量。2),用纵坐标比横坐标找斜率特点。3)用横、纵坐标直接相乘求解面积。4)利用横纵坐标写出包含两者的公式,找到关系。5)矢量注意方向。

【授课流程】 步骤①说明图像专题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参考讲解】我们在高考二轮复习为什么会把同学们认为的比较简单的图像问题当作专题,因为高考每年都要考,选择题都会出,实验题当中也经常用到图像的方式处理数据,而这些分数我们必须要得到。 步骤②高考当中图像题考法的解释 【参考讲解】 高考当中的图像最主要有三个问题、斜率、面积、解析式,对于这部分内容说起来简单,但同学们在进行题目完成的时候,最容易根据图像去看点,而不是找关系。而斜率的考查最为重要。 步骤③通过有效互动的方式,为学员总结一部分常见考查斜率的问题,并且以表格的方式呈现 配题逻辑:直接判断最基本斜率问题,操作解题步骤 写板书 一、图像的基本信息 1、斜率: 重要性:图像问题每年都会考查,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都有可能出现。 总结:判断斜率是否具有意义的快速方法,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比值,(观察斜率k或斜率 1/k) 常见斜率具有物理意义的部分图像问题: 例题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置坐标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已知甲对应的是图像中的直线,乙对应的是图像中的曲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乙做变速直线运动 0~t时间内两物体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C. 1 D.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讲解】D 【参考讲解】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知甲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乙图像切线的斜率不断增大,说 t.时间内两物体位移大明乙的速度不断增大,做变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根据坐标的变化量等于位移知,0~. 1 小不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平均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根据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甲的速度为负,乙的速度为正,即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D正确。此题最重要的内容不光在斜率的大小会判断,同时斜率的正负的物理意义也要会判断。 配题逻辑:图像简单应用在追及相遇问题中

2018年高考理综物理实验题复习专题

2018年高考理综物理实验题复习专题 2014年高考理综物理实验题复习专题 查字典物理网高考频道第一时间为您发布2014年高考理综物理实验题复习专题 专题名称:实验专题(一) 复习重点:1、长度的测量;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3、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知识能力点提要: 实验一、长度的测量。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游标卡尺测量长度。 一、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刻度尺又称米尺,常用米尺的最小刻度为lmm,量程不等。 1、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刻度线紧贴被测物,眼睛正对刻度线读数,以避免视差。 (2)为防止因端头磨损而产生误差,常选择某一刻度线为测量起点,测量的长度等于被测物体的两个端点在刻度尺上的读数之差。 (3)毫米以下的数值靠自测估读一位,估读最小刻度值的 1/10。 (4)测量精度要求高时,要进行重复测量后取平均值。可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或一张白纸的厚度。 二、练习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 1、游标卡尺的构造如图所示。 2、读数原理:如表。 3、测量范围:一般最多可以测量十几个厘米的长度。 4、使用游标卡尺时要注意:

(1)对游标尺的末位数不要求再作估读,如遇游标上没有哪一根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的情况,则选择靠最近的一根线读数。有效数字的末位与游标卡尺的精度对齐。 (2)测量物不可在钳口间移动或压得太紧,以免磨损钳口或损坏工件。 (3)测量物上被测距离的连线必须平行于主尺。 (4)读数时,在测脚夹住被测物后适当旅紧固定螺丝。 实验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目的: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2、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是计时仪器。工作电压为 _____ 流伏,f = 50Hz时,每隔 _______ s打一次点。 3、实验原理:如图所示,T=0.02n秒: (1)逐差法:

江苏省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力学实验教学案

专题八力学实验考情分析 201520162017 力学实验T11:探究小磁铁在铜管 中下落时受电磁阻尼作 用的运动规律 T1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 律 T10:探究恒力做功与物 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命题解读 本专题有五个实验,分别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探究动能定理”为2017年江苏考纲新增实验。从三年命题情况看,命题特点为: (1)注重基础。如各种器材的特性、使用等,一般穿插在综合问题中命题。 (2)提倡创新。如以考纲中的几个实验原理为立足点,合理创新,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突出选拔功能。 整体难度偏难,命题指数★★★★★,复习目标是达B冲A。 1.(2017·江苏清江中学模拟)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两只弹簧测力计拉力F1(4个格长)和F2已于图中作出了他们的图示,O点是橡皮条的一个端点,图中每格长度代表1 N。 图1 (1)用作图法作出合力F的图示; (2)合力方向与F1的夹角为________; (3)保持O点位置不变,F1方向也不变,让F1、F2夹角由90°逐渐增大,则F1大小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解析(1)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与F1和F2共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F,标上箭头,具体如图甲所示。

(2)合力方向与F 1的夹角为tan θ=F2F1=34 ,即θ=37°。 (3)因为合力不变,F 1的方向不变,当F 1、F 2的夹角增大时,如图乙所示,可知F 1增大。 答案 (1)如解析图所示 (2)37° (3)增大 2.(2017·江苏七校联考)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2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 、B 、C 、D 、E 、F 、G 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频率为f =50 Hz 的交流电源。 4(1)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 ,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图2 (2)打下E 点时纸带的速度v E =________(用题中给定字母表示); (3)若测得d 6=65.00 cm ,d 3=19.00 cm ,物体的加速度a =________m/s 2; (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f >50 Hz ,但当时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测得的加速度值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解析 (1)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Δt =5T =0.1 s 。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 (2)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v E =d5-d310T =(d5-d3)f 10 。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Δx =aT 2可得 a =xDG -xAD (3×5T)2=(d6-d3)-d3(3×0.1)2 =3.00 m/s 2。 (4)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f >50 Hz ,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变小,根据运动学公式Δx =aT 2 知真实的加速度值就会偏大,所以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小。

(新课标卷)河北省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临界问题教案

河北2013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教案 临界问题 一、特别提示 当物体由一种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状态时,可能存在一个过渡的转折点,这时物体所处的状态通常称为临界状态,与之相关的物理条件则称为临界条件。 解答临界问题的关键是找临界条件。 许多临界问题,题干中常用“恰好”、“最大”、“至少”、“不相撞”、“不脱离”……等词语对临界状态给出了明确的暗示,审题时,一定要抓住这些特定的词语发掘其内含规律,找出临界条件。 有时,有些临界问题中并不显含上述常见的“临界术语”,但审题时发现某个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会发生突变,则该物理量突变时物体所处的状态即为临界状态。 临界问题通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解题灵活性较大,审题时应力图还原习题的物理情景,抓住临界状态的特征,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 二、典型例题 题1 如图12-1所示,细杆的一端与一小球相连,可绕过O 点 的水平轴自由转动。现给小球一初速度,使它做圆周运动,图中a 、b 分别表示小球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则杆对球的作用力可能是 ( ) A 、a 处为拉力,b 为拉力 B 、a 处为拉力,b 为推力 C 、a 处为推力,b 为拉力 D 、a 处为推力,b 为推力 解析 因为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指向圆心,小球在最低点时所需向心力沿杆由a 指向O ,向心力是杆对小球的拉力与小球重力的合力,而重力方向向下,故杆必定给球向上的拉力,小球在最高点时若杆恰好对球没有作用力,即小球的重力恰好对球没有作用力,即小 球的重力恰好提供向心力,设此时小球速度为b v ,则:R v m mg b 2= gR v b = 当小球在最高点的速度b v v >时,所需的向心力mg F >,杆对小球有向下的拉力;若小球的速度b v v <时,杆对小球有向上推力,故选A 、B 正确 评析 本题关键是明确越过临界状态gR v b =时,杆对球的作用力方向将发生变化。 题2 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有两个半径都是 r 的小球A 和B ,质量分别为m 和2m ,当两球 心间距离大于L (L 比2r 大得多)时,两球之间 无相互作用力;当两球心间距离等于或小于L 时, 两球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恒定斥力F 。设A 球从远离 B 球处以速度0v 沿两球连心线向原来静止的B 球 运动,如图12-2所示,欲使两球不发生接触,0v 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2018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功和功率专项练习

功和功率 一、选择题(1~6题为单项选择题,7~11题为多项选择题) 1.如图1所示,甲、乙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甲对乙的滑动摩擦力对乙做了负功,则乙对甲的滑动摩擦力对甲( ) 图1 A.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也可能不做功 B.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但不可能不做功 C.可能做正功,也可能不做功,但不可能做负功 D.可能做负功,也可能不做功,但不可能做正功 2.同一恒力按同样的方式施于物体上,使它分别沿着粗糙水平地面和光滑水平地面移动相同一段距离时,恒力做的功和平均功率分别为W1、P1和W2、P2,则二者的关系是( ) A.W1>W2、P1>P2B.W1=W2、P1<P2 C.W1=W2、P1>P2D.W1<W2、P1<P2 3.(2017·安徽期中测试)A、B两物体的质量之比m A∶m B=2∶1,它们以相同的初速度v0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那么,A、B 两物体所受摩擦力之比F A∶F B与A、B两物体克服摩擦阻力做功之比W A∶W B分别为( ) 图2 A.2∶1,4∶1 B.4∶1,2∶1C.1∶4,1∶2 D.1∶2,1∶4 4.(2016·济南模拟)汽车从静止匀加速启动,最后做匀速运动,其速度随时间及加速度、牵引力和功率随速度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

5.(2016·福建厦门质检)汽车以恒定的功率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所受到的摩擦阻力恒等于车重的0.1,汽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 m 。则当汽车速度为1 2v m 时,汽车的加速度为(重 力加速度为g )( ) A .0.1g B .0.2g C .0.3g D .0.4g 6.如图3所示,半径为R 的1 8光滑圆弧轨道左端有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大小恒为F 、 方向始终与轨道相切的外力作用下,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由静止开始运动,轨道左端切线水平,当小球运动到轨道的末端时立即撤去外力,此时小球的速率为v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则( ) A .此过程外力做功为π 2FR B .此过程外力做功为 22 FR C .小球离开轨道的末端时,拉力的功率为Fv D .小球离开轨道末端时,拉力的功率为 22 Fv 7.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α的斜面上,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外力作用下斜面以加速度a 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4所示,运动过程中物体与斜面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