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你怎么用手指目测距离(特种兵专用)

教你怎么用手指目测距离(特种兵专用)

教你怎么用手指目测距离(特种兵专用)
教你怎么用手指目测距离(特种兵专用)

教你怎么用手指目测距离

)

(特种兵专用

向前伸直手臂树起拇指,闭上左眼,右眼、拇指、目标形成直线,闭上右眼,睁开左眼,此时记住左眼、拇指延长直线目标右侧那一点,目测那一点与目标的距离并乘以10,即你到目标的大概距离。

竖起大拇指。手臂放平目光通过指尖是与水平线的夹角约120密位,看目标高度估算出视线经过目标顶部和目标底部的两条实现的夹角为多少密位,用密位乘以目标高度(凭经验)即为目标距离

例如,身高约1.5米,视线通过其头顶和脚底的夹角约100密位,距离为150米

这个几何学中有介绍。由于通常情况下,某些物体的长度是一个已知量,比如汽车、房屋等,那么根据在目测中占据多大角度(军事测量中采用密位),就可以推算出其距离远近。用伸直手臂之后竖

起的大拇指所遮挡的范围的密位数是固定的,由此参考被测目标,就可以得到这个角度值。经过换算就可以得到距离的大致数据。

密位是一个圆平分为6000份每一份是一密位,还有伸出右手,闭上左眼,对准一个物体,让他恰好挨着你的大拇指左侧,手不要动换一下眼,你会发现物体产生跳动一段距离,根据物体目测宽度,跳动宽度,之比乘以50.为大约距离。还有经验积累,。密位计算也

是实际物体在你手上相对应的一个密位数通过计算得出的大约距离。

理论上讲,将胳膊伸直,竖起拇指,根据眼睛到拇指的距离(约为臂长),拇指长和所测物的高进行相似计算。但实际上,使用这项技能时,基本是凭经验测距,要长时间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而且,要更正的是,手指测距多用于行军和炮兵定位粗测,且是每个士兵必修。而狙击手很少用手指测距,因为手指测距要将手臂伸直,很容易暴露自己,狙击手多直接用目测。手指测距一般能估测2-4公里(有明显地物,如房子,树等时适用),经验丰富的士兵误差不超过200米,目测一般用来估测一公里内距离,误差50米以里。

手指测距和目测都是需要长期练习的,还要了解一般地物的大小,及其在不同距离的视觉大小,能熟练利用距离已知的参照物进行比较等。如果你能刻苦练习,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大拇指测距法"是根据直角三角函数来测量的假设距离我们N米有一目标物,测量我们到目标物的距离:

1、水平端起我们的右手臂,右手握拳并立起大拇指

2、用右眼(左眼闭)将大拇指的左边与目标物重叠在一条直线上;

3、右手臂和大拇指不动,闭上右眼,再用左眼观测大拇指左边,会发现这个边线离开目标物右边一段距离;

4、估算这段距离(这个也可以测量),将这个距离×10,得数就是我们距离目标物的约略距离

另附中国和美国军队中常用肉眼测距法:

传说中国军队及警察中的狙击手一般用的测距法是跳眼法:右拳紧握,拇指向上,平伸右臂,闭上左眼,用右眼在拇指的一侧刚好观察到目标,这时保持姿势,闭上右眼,用左眼在拇指的同一侧观察到另一参照物---参照物和目标之间的距离乘以10,即为你和目标之间的实际距离。

美国军队的,有点相似:右拳紧握,拇指平放,平伸右臂,闭上左眼,用右眼在拇指的上侧刚好观察到目标,如果目标刚好一步跨过,则你和目标相距100码,如果目标刚好两步跨过,则你和目标相距200码………………

其它目测以物体为准的

目测距离,就是根据视力、目标清晰程度和实践经验来判定距离。目测距离的基本方法有比较法和判断法。

(l)比较法。就是把要测距离与某段已知距离(如电线杆距离、已测距离或自己熟悉的100米、200米、500米……等基本距离)相比较以求出距离。也可将要测的距离折半或分成若干段,分段比较,推算全长。

(2)判断法。就是根据目标的清晰程度来判断距离。在正常视力和气候条件下,可以分辨的目标距离可参考下表。但因各人的视力不同,使用此表时应根据自己的经验灵活掌握。

根据目标清晰程度判断距离表

距离(米)目标清晰程度

100 人脸特征、手关节、步兵火器外部零件可见。

150~170 衣服的钮扣、水壶、装备的细小部分可见。

200 房顶上的瓦片、树叶、铁丝可见。

250~300 墙可见缝,瓦能数沟;人脸五官不清,衣服颜色可见。

400 人脸不清,头肩可分。

500 门见开闭,窗见格,瓦沟条分不清;人头肩分不清,男女可分。700 瓦面成丝,窗见衬;行人迈步分左右,手肘分不清。

1000 房屋轮廓清楚瓦片乱,门成方块窗衬消;人体上下一般粗。1500 瓦面平光,窗成洞;行人似蠕动,动作分不清;树干、电杆可见。

2000 窗是黑影,门成洞;人成小黑点,行动分不清。

3000 房屋模糊,门难辨,房上烟囱还可见。

用臂长尺测

人都有一双胳臂,如果问他:你的臂有多长?他可能摇头说没量过。若要再问“臂长尺”是怎么回事?恐怕就更无法回答了。这是因为他还不知道自己的胳臂还能测距离。其实,说开了,臂长尺就是一支刻有分划的铅笔(或木条)。可是和手臂一结合起来,就变成一具非常灵活方便的测距“仪器”了。

铅笔上的分划,是按每个人臂长(手臂向前平伸,从眼睛到拇指虎口的距离)的百分之一为一个分划刻画的,所以叫臂长尺。比如,某人的臂长是60厘米,那么臂长尺上的一个分划就是6毫米。有了臂长尺,只要事先知道目标的大小,就可以用臂长尺测出距离。

那么距离是怎样计算的呢?前面已经说过,臂长尺上的每个分划是臂长的百分之一,如果目标的高度(或宽度)占一个分划时,也正好是距离的百分之一,占两个分划,就是百分之二。这样,根据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距离:目标高度(间隔)=100(臂长)∶分划数(臂长尺),就可以得出求距离的公式:

距离=高度(间隔)×100分划数

例如:测得前方电话线杆的一个间隔,约5个分划,我们知道一般电话线杆间隔是50米,那么到电线杆的距离是:

50米×100=1000米。

如果不知道物体的宽度(或高度),能不能用臂长尺来测量距离呢?也可以,但是要先创造一个已知距离条件,才能计算出所求距离。

当你用臂长尺观测各种物体的分划时,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观测某物体的间隔(或高度0时,离物体越近,测的分划数越多;反之,离物体越远,测的分划数越少。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就可以在前后两个位置上对同一个目标测出大小两个分划数,并测出前后两个观测位置间的距离,有了这三个已知数,就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出距离了。

距离=前进(或后退)距离×小分划

大分划-小分划。

例如,某工兵部队,为了完成架桥任务,先派出侦察员测量河宽,这个侦察员先在河岸用臂长尺测得河对岸两地物的间隔为8个分划,然后照直后退30米处又测得该两地物的间隔是5个分划。把这些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出河宽是:

30×5=50米。

8-5

还有一种目测法,也可大约估算出距离

目测,就是根据视力、目标清晰程度和实践经验来判定距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比较法和判断法。

(1)比较法

就是把要测的距离和已知距离相比较。也可将要测量的距离分成若干段,分段比较,推算全长。

(2)判断法

就是根据目标清晰程度来判定距离,如下表,但因各人的视力不同,加上目标受大小、颜色、天气、光线和角度等因素的影响,使用时可根据自己的经验灵活运用掌握。

距离(米)目标清晰程度

100 人脸特征、手关节、步兵火器外部零件可见

150-170 衣服的钮扣、水壶、装备的细小部分可见

200 房顶上的瓦片、树叶、铁丝网的铁丝可见

250-300 墙可见缝、瓦能数沟;人脸五官不清、衣服颜色可分

400 人脸不清、头肩可分

500 门见开关、窗见格,瓦沟条条分不清;人头肩不清、男女可分700 瓦面成丝、窗见衬,行人迈腿分左右,手肘分不清

1000 房屋轮廓清楚瓦片乱,门成方块窗衬消;人体上下一般粗1500 瓦面平光,窗成洞;人成小黑点,行动分不清

2000 窗是黑影,门成洞;人成小黑点,行动分不清

3000 房屋模糊,门难辨,房上烟囱还可见

目测距离的简易方法

目测距离的简易方法 古语云:“望山跑死马”。意思是说,人们在没掌握目测距离的方法之前,判断距离的误差是很大的。在野外旅游时人们不可能携带测距仪器,但是人们在参加不同类型的自费娱乐项目或自由活动时,有时因误判距离造成调队或失踪的后果是很有可能的,为了杜绝和减少这种后果,笔者根据自己十多年在部队学习实践的体会,向游客介绍几种目测距离的方法。 一是利用行人作参照物直接目测距离 要牢记并使用以下口诀观察行人目测距离:“五清六不清,七空八不空,千米看劳动”。具体目测判断的方法是:人在500米时可以通过其衣着和体态动作分清男女,在600米时就分不清男女了,所以叫“五清六不清”;人在700米行走时可以看到其迈步时两腿形成的空间,但在800米时就看不到两腿形成的空间了,叫“七空八不空”;人在1000米的时候只能看到坐、站和劳动弯腰等大一点的动作变化,其它就分不清了,所以人们把它总结归纳为“千米看劳动”。在2000米的时候人体只是一个小黑圆点,就什么也分不清了。 但需要强调的是,为了防止人们视觉上的误差,还要记住“低误远,高误近”,就是说人体目标在比较低的地形上时容易误远,人体目标在比较高的地形上时容易误近。 二是利用电线杆作参照物目测距离 村庄两个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一般是50米。城镇两个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一般是100米。高压电线两个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一般是200米。微

波接力塔两塔之间的距离一般是50000米(50公里)。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距离来目测判断你要寻找目标的距离。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电力技术的发展和电线杆的制作工艺及质量的提高,电线杆之间的间隔距离逐步加大,这是在目测距离时应该注意的。 三是利用眺远法根据三角函数原理目测距离 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三角函数的原理利用人体两眼之间的间距来进行的。大家都知道在三角函数中,知道两点就可以求出另一点,人体两眼之间的间距大约在0.1米(10公分)左右,当你知道前方目标的间隔(米)时,就可以利用眺远法目测实际距离。具体方法是,向前伸直左胳膊竖起大拇指先闭上右眼,睁开左眼,顺大拇指右端对准前方(左眼、大拇指、参照物三点成一线)的参照物一端,如电杆等,然后闭上左眼,睁开右眼再看大拇指右端的移动变化,判断出这两点的距离是多少米,再乘以10,就是这个目标的距离。当然这种方法必须经过反复的锻炼才能提高目测距离的准确性。 四是利用物体形象目测距离 这种方法,主要是指目测者通过长期观察已知距离的物体,在一年四季的视觉变化来目测判断距离的。但是这种方法比较复杂,是作为军人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门训练的项目,掌握它的难度很大,一般人员不易掌握。 利用人体肉眼目测距离最常用的方法大致有这四种。还有其它一些不太常用的方法,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用手指目测距离的方法

用手指目测距离的方法 向前伸直手臂树起拇指,闭上左眼,右眼、拇指、目标形成直线,闭上右眼,睁开左眼,此时记住左眼、拇指延长直线目标右侧那一点,目测那一点与目标的距离并乘以10,即你到目标的大概距离。 竖起大拇指。手臂放平目光通过指尖是与水平线的夹角约120密位,看目标高度估算出视线经过目标顶部和目标底部的两条实现的夹角为多少密位,用密位乘以目标高度(凭经验)即为目标距离。 例如,身高约1.5米,视线通过其头顶和脚底的夹角约100密位,距离为150米。 这个几何学中有介绍。由于通常情况下,某些物体的长度是一个已知量,比如汽车、房屋等,那么根据在目测中占据多大角度(军事测量中采用密位),就可以推算出其距离远近。用伸直手臂之后竖起的大拇指所遮挡的范围的密位数是固定的,由此参考被测目标,就可以得到这个角度值。经过换算就可以得到距离的大致数据。

密位是一个圆平分为6000份每一份是一密位,还有伸出右手,闭上左眼,对准一个物体,让他恰好挨着你的大拇指左侧,手不要动换一下眼,你会发现物体产生跳动一段距离,根据物体目测宽度,跳动宽度,之比乘以50.为大约距离。还有经验积累。密位计算也是实际物体在你手上相对应的一个密位数通过计算得出的大约距离。 理论上讲,将胳膊伸直,竖起拇指,根据眼睛到拇指的距离(约为臂长),拇指长和所测物的高进行相似计算。但实际上,使用这项技能时,基本是凭经验测距,要长时间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而且,要更正的是,手指测距多用于行军和炮兵定位粗测,且是每个士兵必修。而狙击手很少用手指测距,因为手指测距要将手臂伸直,很容易暴露自己,狙击手多直接用目测。手指测距一般能估测2-4公里(有明显地物,如房子,树等时适用),经验丰富的士兵误差不超过200米,目测一般用来估测一公里内距离,误差50米以里。 手指测距和目测都是需要长期练习的,还要了解一般地

炮兵密位目测矩离的方法

炮兵密位目测矩离的方法 炮兵密位目测矩离的方法: 手指测距和目测都是需要长期练习的,还要了解一般地物的大小,及其在不同距离的视觉大小,能熟练利用距离已知的参照物进行比较等。如果你能刻苦练习,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竖起大拇指。手臂放平目光通过指尖是与水平线的夹角约120密位,看目标高度估算出视线经过目标顶部和目标底部的两条实现的夹角为多少密位,用密位乘以目标高度(凭经验)即为目标距离 例如,日军身高约1.5米,视线通过其头顶和脚底的夹角约100密位,距离为150米 这个几何学中有介绍。由于通常情况下,某些物体的长度是一个已知量,比如汽车、房屋等,那么根据在目测中占据多大角度(军事测量中采用密位),就可以推算出其距离远近。用伸直手臂之后竖起的大拇指所遮挡的范围的密位数是固定的,由此参考被测目标,就可以得到这个角度值。经过换算就可以得到距离的大致数据。 密位是一个圆平分为6000份每一份是一密位,还有伸出右手,闭上左眼,对准一个物体,让他恰好挨着你的大拇指左侧,手不要动换一下眼,你会发现物体产生跳动一段距离,根据物体目测宽度,跳动宽度,之比乘以50.为大约距离。还有经验积累,。密位计算也是实际物体在你手上相对应的一个密位数通过计算得出的大约距离。 理论上讲,将胳膊伸直,竖起拇指,根据眼睛到拇指的距离(约为臂长),拇指长和所测物的高进行相似计算。但实际上,使用这项技能时,基本是凭经验测距,要长时间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而且,要更正的是,手指测距多用于行军和炮兵定位粗测,且是每个士兵必修。而狙击手很少用手指测距,因为手指测距要将手臂伸直,很容易暴露自己,狙击手多直接用目测。手指测距一般能估测2-4公里(有明显地物,如房子,树等时适用),经验丰富的士兵误差不超过200米,目测一般用来估测一公里内距离,误差50米公里。 器材有炮瞄雷达、红外测距仪、炮队镜等。方法使用三角函数上的密位制。原华约集团国家和中国通常把采用6000密位制。 美国等西方国家采用6400密位制,国民党的“中正式”指北针也采用6400密位制。以下谈的密位都采用6000密位制。 一、 密位实际上就是测量角度的单位。把一个圆周分为6000等份,那么每个等份是一密位。密位的记法很特别,高位和低两位之间用一条短线隔开,比如: 1密位写作:0-01

军事上测量距离的方法

军事上测量距离的方法 (转帖) 1 利用武器测量距离 这是根据准星的宽度能遮盖目标的情况计算出来的,所以叫准星覆盖法。工厂里制造武器,都是有一定尺寸的,如准星的宽度是2毫米,瞄准时眼睛到准星的距离,各种武器都可以直接量出(如半自动步枪为74厘米)。目标(主要是人体)的宽度一般是50厘米。这样,根据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就可以计算出各种武器在不同距离上准星宽度与目标(人体)宽度的关系。根据计算,当准星宽度恰好能遮住一个人体时,各咱武器的距离分别是:半自动步枪200米,冲锋枪1 60米,轻机枪170米;若遮住半个人体,就是它们距离的一半,即100米、80米和85米;若准星的一半就能遮住一个人体,那就是它们距离的一倍,即400米、320米和340米了。所以,只要记住准星遮盖目标的情况,就能立即估出距离来。 用指北针测 2 指北针不但能给东西南北方向,还能告诉你到目标的距离。 工厂在设计制造指北针时,就已经考虑到用它测量距离的问题了。打开指北针,你马上就能发现有准星、照门。准星座两侧尖端的宽度恰好是准星座到照门距离的十分之一。准星座就是估计判定距离的,所以叫“距离估定器”。 测量距离时,将指北针放平,用右眼通过照门、准星观察目标,记住距离估定器照准现地的宽度,然后目测现地的宽度,并将该宽度乘以10,就是到目标的距离。若目标太窄也可以用估定器的一半照准,则应乘以20。 例如,测得敌坦克约为估定器的一半,已知敌坦克长约7米,则可以算出到坦克的距离为:7米×20=140米。 3 用臂长尺测 人都有一双胳臂,如果问他:你的臂有多长?他可能摇头说没量过。若要再问“臂长尺”是怎么回事?恐怕就更无法回答了。这是因为他还不知道自己的胳臂还能测距离。其实,说开了,臂长尺就是一支刻有分划的铅笔(或木条)。可是和手臂一结合起来,就变成一具非常灵活方便的测距“仪器”了。 铅笔上的分划,是按每个人臂长(手臂向前平伸,从眼睛到拇指虎口的距离)的百分之一为一个分划刻画的,所以叫臂长尺。比如,某人的臂长是60厘米,那么臂长尺上的一个分划就是6毫米。有了臂长尺,只要事先知道目标的大小,就可以用臂长尺测出距离。 那么距离是怎样计算的呢?前面已经说过,臂长尺上的每个分划是臂长的百分之一,如果目标的高度(或宽度)占一个分划时,也正好是距离的百分之一,占两个分划,就是百分之二。这样,根据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距离:目标高度(间隔)=100(臂长)∶分划数(臂长尺),就可以得出求距离的公式: 距离=高度(间隔)×100分划数 例如:测得前方电话线杆的一个间隔,约5个分划,我们知道一般电话线杆间隔是50米,那么到电线杆的距离是:

目测距离的好方法

目测距离的最好方法 人的眼睛是天生的测量“仪器”,它既可以看近,近到自己的鼻子尖,又能看远,远到宇宙太空的天体。用眼睛测量距离,虽然不能测出非常准确的数值,但是,只要经过勤学苦练,还是可以测得比较准确的。在我军炮兵部队中,有许多同志练出了一手过硬的目测本领,他们能在几秒钟内,准确地目测出几千米以内的距离,活象是一部测距机。 怎样用眼睛测量物体的距离呢? 人的视力是相对稳定的,随着物体的远近不同,视觉也不断地起变化,物体的距离近,视觉清楚,物体的距离远,视觉就模糊。 而物体的形状都有一定规律的,各种不同物体的远近不同,它们的清晰程度也不一样。我们练习目测,就是要注意观察、体会各种物体在不同距离上的清晰程度。观察的多了,印象深了,就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物体形态,目测出它的距离来。例如当一个人从远处走来,离你2000米时,你看他只是一个黑点;离你1000米时,你看他身体上下一般粗;500米时,能分辨出头、肩和四肢;离200米时,能分辩出他们的面孔、衣服颜色和装具。

这种目测距离的本领,主要得靠自己亲身去体会才能学到手。别人的经验,对你并不是完全适用的,下面这个表里列的数据,是在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眼力观察的经验,只能供同志们参考。 不同距离上不同目标的清晰程度 距离(米) 分辨目标清晰程度 100 人脸特征、手关节、步兵火器外部零件。 150—170 衣服的纽扣、水壶、装备的细小部分。 200 房顶上的瓦片、树叶、铁丝。 250—300 墙可见缝,瓦能数沟;人脸五官不清;衣服、轻机枪、步枪的颜色可分。 400 人脸不清,头肩可分。 500 门见开关,窗见格,瓦沟条条分不清;人头肩不清,男女可分。 700 瓦面成丝;窗见衬;行人迈腿分左右,手肘分不清。 1000 房屋轮廓清楚,瓦片乱,门成方块窗衬消;人体上下一般粗。 1500 瓦面平光,窗成洞;行人似蠕动,动作分不清。

教你怎么用手指目测距离(特种兵专用)

教你怎么用手指目测距离 (特种兵专用) 向前伸直手臂树起拇指,闭上左眼,右眼、拇指、目标形成直线,闭上右眼,睁开左眼,此时记住左眼、拇指延长直线目标右侧那一点,目测那一点与目标的距离并乘以10,即你到目标的大概距离。 竖起大拇指。手臂放平目光通过指尖是与水平线的夹角约120密位,看目标高度估算出视线经过目标顶部和目标底部的两条实现的夹角 为多少密位,用密位乘以目标高度(凭经验)即为目标距离 例如,身高约1.5米,视线通过其头顶和脚底的夹角约100密位,距离为150米 这个几何学中有介绍。由于通常情况下,某些物体的长度是一个已知量,比如汽车、房屋等,那么根据在目测中占据多大角度(军事测量中采用密位),就可以推算出其距离远近。用伸直手臂之后竖起的大拇指所遮挡的范围的密位数是固定的,由此参考被测目标,就可以得到这个角度值。经过换算就可以得到距离的大致数据。 密位是一个圆平分为6000份每一份是一密位,还有伸出右手,闭上左眼,对准一个物体,让他恰好挨着你的大拇指左侧,手不要动换一下眼,你会发现物体产生跳动一段距离,根据物体目测宽度,跳动宽度,之比乘以50.为大约距离。还有经验积累,。密位计算也是实际物体在你手上相对应的一个密位数通过计算得出的大约距离。

理论上讲,将胳膊伸直,竖起拇指,根据眼睛到拇指的距离(约为臂长),拇指长和所测物的高进行相似计算。但实际上,使用这项技能时,基本是凭经验测距,要长时间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而且,要更正的是,手指测距多用于行军和炮兵定位粗测,且是每个士兵必修。而狙击手很少用手指测距,因为手指测距要将手臂伸直,很容易暴露自己,狙击手多直接用目测。手指测距一般能估测2-4公里(有明显地物,如房子,树等时适用),经验丰富的士兵误差不超过200米,目测一般用来估测一公里内距离,误差50米以里。 手指测距和目测都是需要长期练习的,还要了解一般地物的大小,及其在不同距离的视觉大小,能熟练利用距离已知的参照物进行比较等。如果你能刻苦练习,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大拇指测距法"是根据直角三角函数来测量的假设距离我们N米有 一目标物,测量我们到目标物的距离: 1、水平端起我们的右手臂,右手握拳并立起大拇指 2、用右眼(左眼闭)将大拇指的左边与目标物重叠在一条直线上; 3、右手臂和大拇指不动,闭上右眼,再用左眼观测大拇指左边,会 发现这个边线离开目标物右边一段距离; 4、估算这段距离(这个也可以测量),将这个距离×10,得数就是 我们距离目标物的约略距离 另附中国和美国军队中常用肉眼测距法: 传说中国军队及警察中的狙击手一般用的测距法是跳眼法:右拳紧握,拇指向上,平伸右臂,闭上左眼,用右眼在拇指的一侧刚好观察到目

狙击手如何测距和用手指测距 – 铁血网

狙击手如何测距和用手指测距–铁血网 今天在网上看到了这篇关于SVD如何测距的文章,转帖过来与广大铁友分享一下,共同讨论,同时附贴我收集关于用手指测距的方法,但是我自己还没搞明白希望有高手指点一下。 这是苏制SVD(德拉戈诺夫)狙击步枪。SVD的,倍率4倍,物镜直径24mm,有测距曲线,身高1.7m的人,如果正好卡在数字2和水平线之间的距离,则实际距离为200米,卡在数字"4"和水平线之间的距离,则实际距离为400米,依次类推。注意,必须是身高1.7m,否则误差较大。这时并没有完成瞄准,读出距离后,旋转镜筒上方的旋钮,对应相对读数,3就是300m,最大是10,就是1000m,这时瞄准镜中心的“尖尖”就对准目标(当然,这里的讨论忽略风偏)。而中间的尖尖下还有3个尖,因此最大瞄准距离可以达到1300m。使用SVD/85式狙步枪的PSO-1型瞄准镜,描述如下:"1、打开瞄准镜,使目标位于瞄准镜中央。2、此时可以看到在瞄准镜左侧有一段由虚线组成的线,上面标着“2、4、6、8、10”,下面还有一道横线。这是用来测量你与目标距离的,一小格表示100米,如果看出去目标的脚落在横线上,头部位于“4”处的虚线上,那么这时你和目标的距离就是400米。3、在瞄准镜的中央有四个向上的小箭头,每一个表示

250米距离的提前量。如果用3的方法测出目标在300米处,那么此时子弹的弹着点就位于第一和第二个箭头之间,离第一个箭头距离是两箭头间距的五分之一处,其余的以此类推." 实际上,这样的瞄准方法是错误的!!!我不明白为什么现 在网友都在宣传这种错误的方法.PSO-1型瞄准镜中,第一个"∧"实际上是"快速瞄准分划",在1000米以内的目标,都可以用第一个分划来瞄准,前提是,瞄准镜上方的高低手轮一定要调校到相对应的射击距离.高低手轮上从1-10每格对应的是100米-1000米的距离,这也是高低手轮存在的意义,如果按照图中的使用方法,那么就用不上这个旋钮了.那么多出来的下面几个"∧"有什么用呢.其实下面的"∧"是提供射击1000米以上的目标时使用的,当我们的高低旋钮对应在10的刻度(就是1000米距离)时,下面的每一格"∧"代表增加100米距离,例如要射击1100米距离的目标,只需要把高低手轮对应"10",用第二格"∧"来瞄准射击就行了(在此我们暂且忽略地心引力不计),每增加100米瞄准分划就往下移一格,因此,SVD或85狙上的PSO-1型瞄具理论上的最远瞄准视距是1300米. 然而,SVD的有效射程只有600米,虽然有经验的射手能在1000米的距离上击中目标并造成杀伤效果,但这么远距离上的射击并不会出现太多.因为严格意义上说,SVD并不是一支真正的狙击枪,只是一支提供给"班用精准射手"(注意:不是狙击手)来使用以延伸班组火力的步枪而已,所以有哪一天,当你

开车车距与右间距估算方法

开车车距与右间距估算方法 看不到车头(前车距): 1. 实践经验。就是你坐在驾驶位置上,你的左脚就是你车子的左前轮位置(离合器下面就是左轮胎)这个是死定律。左腿是左轮,往右1.5米是右轮,再往右25 公分是倒车镜。最直接的方法,记住车轮到车头有多少距离,然后记得你的脚是踩在车轮的位置上。或者开大灯,当大灯的反光几乎最亮时,就是前进的极限了。(适合停车场前方有墙障碍物等) 2. 自己看不到自己车的车头,难道你看不见前车的车屁股吗?很单间的嘛!楼主你开车的时候注意你前方车辆的车屁股就可以了,当你看不见前面整个的车屁股的时候,说明你离他很近了,可以停了,不一定要和前车靠的太紧。一般遇到红灯停时,和你的前车保持半个车位就可以了,这样就不会在去追尾了。(适合于道路上行驶需要停车时) 3. 在你的车前用泥插上两个竹竿,宽度和车相当,放在与车前平齐,你再坐到驾驶席,观看车辆内与两竿的参照,记住它,会有帮助。 4. 这是新手都会遇到的问题,首先你心里要有空间感,知道你的眼睛离你的车头大概距离是多少,不要小于这个距离,习惯了就知道啦。还有个笨办法就是凡是出了你视线范围看不见的情况就不要硬顶啦,一般一个月就能适应啦。 如何判断汽车右前角位置: 1. 具体方法的话,一般小车的车头右侧离中部15厘米左右,这一点,在驾驶位向外看即实际距离. 或者车内中后视镜下的灯光感应钮对着正是右轮的位置。(坐在驾驶座上看) 2. 最应急的办法就是车比较靠右之后放慢速度,通过右观后镜观察车身右侧和线之间的距离。 3. 一个比较简单的建议方法: 通常你驾驶员坐的位置是车的左1/3,而如果你在开车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座位正好骑坐在你的车道的中间,那你的车就是在这个车道的右2/3的范围在行走,按照国内常规的车道宽度来估计,你就离车道右边线15-30cm的样子,如果你发现自己正好骑坐在车道的左1/3的范围内的话,你的车就是在车道的正中央行驾驶。 4. 两种方法(上策是凭感觉,下策是作标记): a、在除城市和高速以外的公路上跑,你判断右车轮离路边距离,通过车头中线斜看过去,如果这条中线已经到路边线了,说明右车轮离边线还有至少30公分的距离,超出这个范围就可能要出边线了。 b、判断离右边离障碍物(行人)的距离,通过你的视线从车头右侧看出去,如果能看到很低的位置,说明离障碍物还很远,如果只能看到很高的位置(如行人的膝盖以上)说明离障碍物就很近了,就要注意。 车头和左右两角位置判断(坐在驾驶座上看): 车头:看雨刮。。或者挡风玻璃脚下就是车头保险杠位置目测下感觉雨刮要碰到墙壁了就不要再前了。。左右角:车左边位置看方向盘的左边。。右边位置看挡风玻璃下与仪表板中间的位置 5、左后视镜看到后轮盖罩中间(后门手握柄、车身横线或后视镜底线反射)相对地面就是车尾位置。 6、通过车内后视镜透视过后窗挡风玻璃下沿判断后车距离:若看到后车大灯上缘,则后尾箱距后车为三米半左右;若看到后车机仓盖与前挡玻璃交界处,则后尾箱距后车为一米;若看到后车前挡玻璃的水平三分之一,则基本靠上了。 判断车辆位置(车轮位置、前后位置): 1、判断路边在挡风玻璃中的位置(左轮在挡风玻璃左柱往右10-15cm位置;右轮在挡风玻

介绍一下大拇测距的方法

介绍一下大拇指测距的方法,具体的 答案 拇指测距(与密位)向前伸直手臂树起拇指,闭上左眼,右眼、拇指、目标形成 直线,闭上右眼,睁开左眼,此时记住左眼、拇指延长直线目标右侧那一点,目测那一点与目标的距离并乘以10,即你到目标的大概距离。竖起大拇指。手臂放平目光通过指尖是与水平线的夹角约120 密位,看目标高度估算出视线经过目标顶部和目标底部的两条实现的夹角为多少密位,用密位乘以目标高度(凭经验)即为目标距离 例如,日军身高约 1.5 米,视线通过其头顶和脚底的夹角约100 密位,距离为150 米通常情况下,某些物体的长度是一个已知量,比如汽车、房屋等,那么根据在目测中占据多大角度(军事测量中采用密位),就可以推算出其距离远近。 用伸直手臂之后竖起的大拇指所遮挡的范围的密位数是固定的,由此参考被测目标,就可以得到这个角度值。经过换算就可以得到距离的大致数据。密位是一个圆平分为6000 份每一份是一密位,还有伸出右手,闭上左眼,对准一个物体,让他恰好挨着你的大拇指左侧,手不要动换一下眼,你会发现物体产生跳动一段距离,根据物体目测宽度,跳动宽度,之比乘以50. 为大约距离。还有经验积累。密位计算也是实际物体在你手上相对应的一个密位数通过计算得出的大约距离。 理论上讲,将胳膊伸直,竖起拇指,根据眼睛到拇指的距离(约为臂长),拇指长和所测物的高进行相似计算。但实际上,使用这项技能时,基本是凭经验测距,要长时间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而且,要更正的是,手指测距多用于行军和炮兵定位粗测,且是每个士兵必修。而很少用手指测距,因为手指测距要将手臂伸直,很容易暴露自己,狙击手多直接用目测。手指测距一般能估测2-4 公里(有明显地物,如房子,树等时适用),经验丰富的士兵误差不超过200 米,目测一 般用来估测一公里内距离,误差50 米以里。手指测距和目测都是需要长期练习的,还要了解一般地物的大小,及其在不同距离的视觉大小,能熟练利用距离已知的参照物进行比较等。如果你能刻苦练习,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大拇指测距法"是根据直角三角函数来测量的假设距离我们N米有一目标物,测量我们到目标物的距离: 1 、水平端起我们的右手臂,右手握拳并立起大拇指2、用右眼(左眼闭)将大拇指的左边与目标物重叠在一条直线上; 3 、右手臂和大拇指不动,闭上右眼,再用左眼观测大拇指左边,会发现这个边线离开目标物右边一段距离;4、估算这段距离(这个也可以测量),将这个距离X 10,得数就是我

一般距离放样方法

工程测量实训报告 ———直线距离放样 班级:测量10029班 指导老师:杨晓平 学号: 10040232910 姓名:张浩 日期: 3月14号-3月16号

一、实训目的 通过两节课的课堂实训,我们使用经纬仪进行直线距离的测设(放样)和使用花杆、皮尺、测签进行一般直线放样和归化距离放样,分别进行同一距离的放样。对这两种方法进行练习和掌握,并且通过本次实训对其优点和缺点进一步的了解。 二、班级、时间、地点 (一)实习班级和时间 测量10029班(第四周、3月14号-3月16号) 测量10030班(第四周、3月14号-3月16号) 测量10031班(第四周、3月14号-3月16号) 测量10032班(第四周、3月14号-3月16号)(二)实习地点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操场 三、放样方式 (一)一般放样方式 没有多余观测量的放样方式 (二)归化放样方式 有多余观测量的放样方式 四、直线距离测设(放样) (一)一般放样方式

1.方法 需要三根花杆、皮尺、测钎;用花杆进行定向,分段测距,即运用三点成线的方法进行直线距离放样。 2.步骤 (1)进行直线定线,保证待测设距离的直线性,确定起始点和方向; (2)两个人均拿一花杆,分别立于起始点和定向线上,第三个人拿一花杆在第四个人的指挥下逐 渐接近于定向线,使三个花杆处于一条直线 上; (3)若是对较长直线的测设,需要进行分段距离测量放样,把设计的距离测设到实地中;(二)、归化放样 1.方法 采用直接放样方法确定实地标志,再对放样出的实地标志进行精确测量,求出实地标志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然后根据偏差将其归化到设计位置。 2.步骤 (1)首先用一般方法进行测设(放样),由起始点A 量取设计放样距离C’(AC’与设计直线长度AC有误差); (2)测量AC’,则可得△D=AC-AC’

大拇指测距法

大拇指测距法 是根据直角三角函数来测量的假设距离我们N米有一目标物,测量我们到目标物的距离: 1、水平端起我们的右手臂,右手握拳并立起大拇指 2、用右眼(左眼闭)将大拇指的左边与目标物重叠在一条直线上; 3、右手臂和大拇指不动,闭上右眼,再用左眼观测大拇指左边,会发现这个边线离开目标物右边一段距离; 4、估算这段距离(这个也可以测量),将这个距离×10,得数就是我们距离目标物的约略距离 补充回答:理论上讲,将胳膊伸直,竖起拇指,根据眼睛到拇指的距离(约为臂长),拇指长和所测物的高进行相似计算。但实际上,使用这项技能时,基本是凭经验测距,要长时间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而且,要更正的是,手指测距多用于行军和炮兵定位粗测,且是每个士兵必修。而狙击手很少用手指测距,因为手指测距要将手臂伸直,很容易暴露自己,狙击手多直接用目测。手指测距一般能估测2-4公里(有明显地物,如房子,树等时适用),经验丰富的士兵误差不超过200米,目测一般用来估测一公里内距离,误差50米以里。 手指测距和目测都是需要长期练习的,还要了解一般地物的大小,及其在不同距离的视觉大小,能熟练利用距离已知的参照物进行比较等。如果你能刻苦练习,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跳眼法 用手指和眼睛测距的方法叫做“跳眼法”,是通过估计跳眼所见实地宽度的方法进行的估略测量。

这种方法是根据两瞳孔的间隔约为自己臂长的十分之一,将测得实地物体的宽度乘以10,就得出了站立点至目标的距离。具体测量方法是:将臂向前伸直,竖起拇指,闭左眼,使右眼的视线沿拇指一侧对准目标左侧(基准点),头和手保持不动,再闭右眼,使左眼视线通过拇指的同一侧,并记住视线对准的实地某一点,然后目测目标左侧(基准点)至该点的宽度,将些宽度乘以10,即为站立点至目标的距离。这种方法误差很大,只能用来大致估算。 跳眼法:把手伸直,置于两眼间,竖起大拇指,用先用左眼看目标,然后用右眼看东西估算右眼看见的物体与目标之间的距离,然后乘以10就是测量者与目标的距离 拇指法(只适合步行的人):右臂伸直,竖起拇指,对着目标,如果目标一步跨过整个指甲的宽度,距离目标约50码(45左右),如果2步就是100码.依此类推到200码多了会有误差. 这个叫做跳眼法测距: 向前伸直手臂树起拇指,闭上左眼,右眼、拇指、目标形成直线,闭上右眼,睁开左眼,此时记住左眼、拇指延长直线目标右侧那一点,目测那一点与目标的距离并乘以10,即你到目标的大概距离。 竖起大拇指。手臂放平目光通过指尖是与水平线的夹角约120密位,看目标高度估算出视线经过目标顶部和目标底部的两条实现的夹角为多少密位,用密位乘以目标高度(凭经验)即为目标距离

四年级数学 步测和目测

步测和目测 四年级数学教案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2.能够进行简单的步测和目测。 (二)能力训练点 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估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用步测测量距离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步测和目测的准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 卷尺、标杆5根。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状 1.口算 7.2÷0.12 0.38×1000 0.87-0.49 530+270 5.6×1.01 4.2÷3.5 3.9+2.03 2 6.1-3.5- 7.5 2.计算(1) 142×5+182÷13(2)(300+22.5÷5)+14.9 3.五年级三个班去植树。五年一班栽了53棵,五年二班栽了50棵,五年三班栽了47棵。这三个班平均每班栽树多少棵?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我们已经学会了用测量工具来测量两地之间的距离,当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不十分准确时,也可以用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2.步测 (1)请大家看书“步测和目测”第二段。 (2)互相讨论。提问:你知道了什么? (3)汇报。 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出: ① 步测是由人走步,然后通过所走的步数计算一段距离的长度的方法。 ②用步测的方法测量距离时,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一步指两脚尖间的距离。 板书:1.走一步的长度 ③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用测量工具量出几十米的一段距离。 板书:(1)量一段距离。 用均匀的步子沿着直线走上三、四次,记好每次走的步数。提问:为了测得比较准确,走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要按照平时迈步的大小,迈步要均匀,防止步子忽大忽小,向前走时,尽量直线行进等。 板书:(2)反复三、四次 根据每次走的步数,算出平均每次走多少步。 板书:(3)算平均步数。 根据这段距离的长度和每次的平均步数,求出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板书:求平均步长。 3.教学例1 例1:沈强走50米的距离,第一次走79步,第二次走81步,第三次走80步。他平均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 (1)读题理解题意。重点理解50米与79步、81步、80步的关系。使学生理解三次走的距离不变,步数却不相同。 (2)指名板演。提示:可以分步解答,除不尽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订正。提问:①79+80+81表示什么? ②(79+80+81)÷3表示什么? ③50÷80=0.63表示什么?

目测距离方法

应急目测距离法 向前伸直手臂树起拇指,闭上左眼,右眼、拇指、目标形成直线,闭上右眼,睁开左眼,此时记住左眼、 拇指延长直线目标右侧那一点,目测那一点与目标的距离并乘以10,即你到目标的大概距离。 竖起大拇指。手臂放平目光通过指尖是与水平线的夹角约120密位,看目标高度估算出视线经过目标顶部 和目标底部的两条实现的夹角为多少密位,用密位乘以目标高度(凭经验)即为目标距离例如,日军身高约1.5米,视线通过其头顶和脚底的夹角约100密位,距离为150米这个几何学中有介绍。由于通常情况下,某些物体的长度是一个已知量,比如汽车、房屋等,那么根据 在目测中占据多大角度(军事测量中采用密位),就可以推算出其距离远近。用伸直手臂之后竖起的大拇指 所遮挡的范围的密位数是固定的,由此参考被测目标,就可以得到这个角度值。经过换算就可以得到距离 的大致数据。 密位是一个圆平分为6000份每一份是一密位,还有伸出右手,闭上左眼,对准一个物体,让他恰好挨着 你的大拇指左侧,手不要动换一下眼,你会发现物体产生跳动一段距离,根据物体目测宽度,跳动宽度,之 比乘以50.为大约距离。还有经验积累,。密位计算也是实际物体在你手上相对应的一个密位数通过计算 得出的大约距离。

理论上讲,将胳膊伸直,竖起拇指,根据眼睛到拇指的距离(约为臂长),拇指长和所测物的高进行相 似计算。但实际上,使用这项技能时,基本是凭经验测距,要长时间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而且,要更正的是 ,手指测距多用于行军和炮兵定位粗测,且是每个士兵必修。而狙击手很少用手指测距,因为手指测距要 将手臂伸直,很容易暴露自己,狙击手多直接用目测。手指测距一般能估测2-4公里(有明显地物,如房 子,树等时适用),经验丰富的士兵误差不超过200米,目测一般用来估测一公里内距离,误差50米以里。 手指测距和目测都是需要长期练习的,还要了解一般地物的大小,及其在不同距离的视觉大小,能熟练利 用距离已知的参照物进行比较等。如果你能刻苦练习,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 "大拇指测距法"是根据直角三角函数来测量的假设距离我们N米有一目标物,测量我们到目标物的距离: 1、水平端起我们的右手臂,右手握拳并立起大拇指 2、用右眼(左眼闭)将大拇指的左边与目标物重叠在一条直线上; 3、右手臂和大拇指不动,闭上右眼,再用左眼观测大拇指左边,会发现这个边线离开目标物右边一段距离; 4、估算这段距离(这个也可以测量),将这个距离×10,得数就是我们距离目标物的约略距离 另附中国和美国军队中常用肉眼测距法:

步测和目测

步测和目测 方海恩 知识目标: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学会测量较长直线的长度; 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简单的步测和目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估算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主观察、记录、计算,并成功地发现,感受到了学习主人的快乐。 教学重点:用步测测量距离的方法。 教学难点:步测和目测的准确性。 教具准备:卷尺、标杆5根。 教学场地:学校大操场。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从二院门诊部到西门红绿灯之间大约有多少米? 2、哪一组的数值比较精确?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测量象这样的较长距离的长度应该有哪些测量方法?(用尺子、步测、目测等) 二、教学目测 导入。战场上解放军战士对敌射击或投弹时,要确定两地的距离,能不能用卷尺去测量?能不能去步测?这时就要用目测估量距离。因此,目测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用途。 1、怎样进行目测?(自学课本P79) 2、目测前应该注意什么?准备什么?(标尺) 3、直线段的正确记忆 确定一段距离为10米、20米、30米、50米和100米的长度。 分组分开观察具体的长度,采用正面观察与侧面观察相结合,辅以闭上眼睛呈现,使学生形成再现记忆。 三、教学步测 1、什么叫步测? (1)理解:步测的定义,测量一步的平均长度。要求学生边回答边请同组的同学示范; 2、怎样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1)小组内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 (2)反馈,交流。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出: ①步测是由人走步,然后通过所走的步数计算一段距离的长度的方法。 ②用步测的方法测量距离时,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一步指两脚尖间的距离。 板书:1.走一步的长度

目测法测量距离(实用版)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目测法测量距离(实用版) 向前伸直手臂树起拇指,闭上左眼,右眼、拇指、目标形成直线,闭上右眼,睁开左眼,此时记住左眼、拇指延长直线目标右侧那一点,目测那一点与目标的距离并乘以10,即你到目标的大概距离。 竖起大拇指。手臂放平目光通过指尖是与水平线的夹角约120密位,看目标高度估算出视线经过目标顶部和目标底 1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部的两条实现的夹角为多少密位,用密位乘以目标高度(凭经验)即为目标距离 例如,日军身高约1.5米,视线通过其头顶和脚底的夹角约100密位,距离为150米 这个几何学中有介绍。由于通常情况下,某些物体的长度是一个已知量,比如汽车、房屋等,那么根据在目测中占据多大角度(军事测量中采用密位),就可以推算出其距离远近。用伸直手臂之后竖起的大拇指所遮挡的范围的密位 2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数是固定的,由此参考被测目标,就可以得到这个角度值。经过换算就可以得到距离的大致数据。 密位是一个圆平分为6000份每一份是一密位,还有伸出右手,闭上左眼,对准一个物体,让他恰好挨着你的大拇指左侧,手不要动换一下眼,你会发现物体产生跳动一段距离,根据物体目测宽度,跳动宽度,之比乘以50.为大约距离。还有经验积累,。密位计算也是实际物体在你手上相对应的一个密位数通过计算得出的大约距离。 3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如何用大拇指目测距离

如何用大拇指目测距离 向前伸直手臂树起拇指,闭上左眼,右眼、拇指、目标形成直线,闭上右眼,睁开左眼,此时记住左眼、拇指延长直线目标右侧那一点,目测那一点与目标的距离并乘以10,即你到目标的大概距离。 竖起大拇指。手臂放平目光通过指尖是与水平线的夹角约120密位,看目标高度估算出视线经过目标顶部和目标底部的两条实现的夹角为多少密位,用密位乘以目标高度(凭经验)即为目标距离 例如,日军身高约1.5米,视线通过其头顶和脚底的夹角约100密位,距离为150米 这个几何学中有介绍。由于通常情况下,某些物体的长度是一个已知量,比如汽车、房屋等,那么根据在目测中占据多大角度(军事测量中采用密位),就可以推算出其距离远近。用伸直手臂之后竖起的大拇指所遮挡的范围的密位数是固定的,由此参考被测目标,就可以得到这个角度值。经过换算就可以得到距离的大致数据。 密位是一个圆平分为6000份每一份是一密位,还有伸出右手,闭上左眼,对准一个物体,让他恰好挨着你的大拇指左侧,手不要动换一下眼,你会发现物体产生跳动一段距离,根据物体目测宽度,跳动宽度,之比乘以50.为大约距离。还有经验积累,。密位计算也是实际物体在你手上相对应的一个密位数通过计算得出的大约距离。 理论上讲,将胳膊伸直,竖起拇指,根据眼睛到拇指的距离(约为臂长),拇指长和所测物的高进行相似计算。但实际上,使用这项技能时,基本是凭经验测距,要长时间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而且,要更正的是,手指测距多用于行军和炮兵定位粗测,且是每个士兵必修。而狙击手很少用手指测距,因为手指测距要将手臂伸直,很容易暴露自己,狙击手多直接用目测。手指测距一般能估测2-4公里(有明显地物,如房子,树等时适用),经验丰富的士兵误差不超过200米,目测一般用来估测一公里内距离,误差50米以里。 手指测距和目测都是需要长期练习的,还要了解一般地物的大小,及其在不同距离的视觉大小,能熟练利用距离已知的参照物进行比较等。如果你能刻苦练习,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大拇指测距法"是根据直角三角函数来测量的假设距离我们N米有一目标物,测量我们到目标物的距离: 1、水平端起我们的右手臂,右手握拳并立起大拇指 2、用右眼(左眼闭)将大拇指的左边与目标物重叠在一条直线上; 3、右手臂和大拇指不动,闭上右眼,再用左眼观测大拇指左边,会发现这个边线离开目标物右边一段距离; 4、估算这段距离(这个也可以测量),将这个距离×10,得数就是我们距离目标物的约略距离 另附中国和美国军队中常用肉眼测距法: 中国军队及警察中的狙击手一般用的测距法是跳眼法:右拳紧握,拇指向上,平伸右臂,闭上左眼,用右眼在拇指的一侧刚好观察到目标,这时保持姿势,闭上右眼,用左眼在拇指的同一侧观察到另一参照物---参照物和目标之间的距离乘以10,即为你和目标之间的实际距离。

拇指测距(三角函数与密位)

拇指测距(三角函数与密位) 向前伸直手臂树起拇指,闭上左眼,右眼、拇指、目标形成直线,闭上右眼,睁开左眼,此时记住左眼、拇指延长直线目标右侧那一点,目测那一点与目标的距离并乘以10,即你到目标的大概距离。 竖起大拇指。手臂放平目光通过指尖是与水平线的夹角约120密位,看目标高度估算出视线经过目标顶部和目标底部的两条实现的夹角为多少密位,用密位乘以目标高度(凭经验)即为目标距离 例如,日军身高约1.5米,视线通过其头顶和脚底的夹角约100密位,距离为150米 通常情况下,某些物体的长度是一个已知量,比如汽车、房屋等,那么根据在目测中占据多大角度(军事测量中采用密位),就可以推算出其距离远近。用伸直手臂之后竖起的大拇指所遮挡的范围的密位数是固定的,由此参考被测目标,就可以得到这个角度值。经过换算就可以得到距离的大致数据。 密位是一个圆平分为6000份每一份是一密位,还有伸出右手,闭上左眼,对准一个物体,让他恰好挨着你的大拇指左侧,手不要动换一下眼,你会发现物体产生跳动一段距离,根据物体目测宽度,跳动宽度,之比乘以50.为大约距离。还有经验积累。密位计算也是实际物体在你手上相对应的一个密位数通过计算得出的大约距离。 理论上讲,将胳膊伸直,竖起拇指,根据眼睛到拇指的距离(约为臂长),拇指长和所测物的高进行相似计算。但实际上,使用这项技能时,基本是凭经验测距,要长时间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而且,要更正的是,手指测距多用于行军和炮兵定位粗测,且是每个士兵必修。而狙击手很少用手指测距,因为手指测距要将手臂伸直,很容易暴露自己,狙击手多直接用目测。手指测距一般能估测2-4公里(有明显地物,如房子,树等时适用),经验丰富的士兵误差不超过200米,目测一般用来估测一公里内距离,误差50米以里。 手指测距和目测都是需要长期练习的,还要了解一般地物的大小,及其在不同距离的视觉大小,能熟练利用距离已知的参照物进行比较等。如果你能刻苦练习,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大拇指测距法"是根据直角三角函数来测量的假设距离我们N米有一目标物,测量我们到目标物的距离: 1、水平端起我们的右手臂,右手握拳并立起大拇指 2、用右眼(左眼闭)将大拇指的左边与目标物重叠在一条直线上; 3、右手臂和大拇指不动,闭上右眼,再用左眼观测大拇指左边,会发现这个边线离开目标物右边一段距离; 4、估算这段距离(这个也可以测量),将这个距离×10,得数就是我们距离目标物的约略距离 另附中国和美国军队中常用肉眼测距法(跳眼法) 传说中国军队及警察中的狙击手一般用的测距法是跳眼法:右拳紧握,拇指向上,平伸右臂,闭上左眼,用右眼在拇指的一侧刚好观察到目标,这时保持姿势,闭上右眼,用左眼在拇指的同一侧观察到另一参照物---参照物和目标之间的距离乘以10,即为你和目标之间的

★科目二贡献一个右距30厘米的方法

先用车头中点(通常借用左雨刷高弯点)对准右线
方向盘左打四分之一。车头此时渐渐向左调,待车身一正(平行),立刻把方向盘回正,这 时右距就是 30 厘米左右。从车内观察,右边线在左雨刷 7 字弯——右雨刷铆钉弯点之间, 具体由自己把握。停稳后在车内观察就是这样,两个红箭头指向左 7 字弯和右雨刷铆钉高 点,橙色虚线是右边线。
这样调车的前提是车身比较顺, 而且必须在方向盘也在原始状态中, 正对着右边线开过去。 一旦车头中点和右边线粘合,就立刻向左打四分之一轮,然后保持不动。直到观察车身完 全正了,就立刻把这四分之一轮回正。如果车身不是很顺,要贴边必须向左多打方向,也 可以用这个方法。还是先用车头中点对准右边线,一旦点线粘合,立刻以四分之一轮为基础 向左打方向,一个四分之一轮不够就多打一些,保持车头中点始终不越过右边线。当车身
向左转时, 车头中点会有离开右边线的趋势, 这时就持续一点点地往右回轮, 保持点线粘合。 这时车继续前行且渐渐调正,留着向左的四分之一轮,直到车身完全调正,就立刻回正方向 盘。 高扬 259 : 这几句可能带来误解“这时就持续一点点地往右回轮,保持点线粘合。这时车继续 前行且渐渐调正……”,准确说是这样:一点点地往右回放轮,保持点线粘合,留最后的四 分之一轮不要动。此时车头中点开始离开右线,且车身渐渐调正,一旦车身正立刻把这剩下 的四分之一轮也回正。

刚才上的是侧方场地图,方法同样适用于上坡停车。因为上坡等于地面扬起 30 度,所以如 果在平地上右边线距离左雨刷 7 字弯一拳正好是右距 30 厘米的话,坡停的时候右边线就会 向左靠,距离 7 字弯只有 3 指左右,这时其实车身是正的,不必特地向左调车。总之上坡 前期先调好方向,然后直着上去就不要动了,以免压线。
暖暖小小兔 : 有点不理解,那上坡对哪里是 30 公分呢?方法和平路不一样? 高扬 259 : 回复 暖暖小小兔 :吧里有个帖子 https://www.doczj.com/doc/fc6976415.html,/p/2165221435 你看看。
注意细线离最右边的白线才是 30 厘米,帖中说的 7 字弯对的是 15 厘米。 高扬 259 : 回复 暖暖小小兔 :上坡的 30 厘米点比平地的点要稍靠左一点,其实也就一两指 头宽,你自己体会吧。 暖暖小小兔 : 回复 高扬 259 :最近木有练车的机会,往左偏两指那还在 7 弯内咯 高扬 259 : 回复 暖暖小小兔 :嗯,还是在 7 弯右边。如果贴了 7 弯你可要注意,那是 15 厘 米了,不小心再向右溜就压线了。坡停的要求是不能大于 30 厘米也不能压线,所以来个 2 0,25 厘米比较保险。 高扬 259 : 这确实是个好方法, 我在本吧看了多个帖子, 都没有提到过, 所以特地发帖说明。 侧方停车、 上坡停车、 直角转弯, 都会用到贴边 30 厘米, 所以必须学会在动态中修车贴边。
海底妖姬 : 回复 高扬 259 :找边缘线 30 公分,置顶帖有的! 高扬 259 : 回复 海底妖姬 :我看了多个帖,都是强调用某个点去对右边线,但是没有这样动
态调整的。只有靠边停三把轮跟这个有些像。
其实还是车头的约 3 分一对准白线更好看点,雨刷碰到下雨怎么办?
高扬 259 : 应该是车头中线对右线,然后往左打轮四分之一,雨刷是借用的,可以不用。右
三分之一是停稳了的样子了。如果你远远地就用右三分之一对右线,那往左打轮 10 度估计 够了,可我这个是左打 90 度啊。 另外要说明的是必须注意车与车的差异,以及座位的调整状况。最近我练路考,还是用这个 方法,居然右边压了两次线。这应该是我为了舒适把座椅往后调,车友还把座椅后倾角度调 了的结果。所以拿到新车一定要重新适应,去考试尤其要小心。 吧主,那个车的右侧车棱(车前盖上不是有两条棱的嘛,那条右边的)不是指的是前右轮的 位置吗?
高扬 259 : 两个雨刮的接头处才是两轮的位置吧? zywqh49 : 回复 高扬 259 : 两个雨刮的接头处是哪里,有图吗 高扬 259 : 回复 zywqh49 : https://www.doczj.com/doc/fc6976415.html,/p/1249006628
教练说直接看车头比较保险,因为下雨就没雨刷可以借用了。先估算好车头中点,用中点 对上右线,然后往左打方向,车身与右边线夹角小就少打,夹角大就多打点,车身一正就 把方向盘回正。此时在车内观察,整个车头的右四分之一齐右线,就可以了。也就是开始用 车头二分之一对线,结束时是车头四分之一对线。有的吧友说是车头右三分之一对线,我
没时间仔细研究,因为我们这里路考靠边和与科目二坡停的要求都是 30 厘米以内但是不能 太近,我认为 20 多厘米最好,所以右四分之一更保险。路考因为考试车有教练镜,我觉得 新鲜,临时请教了一下干脆改用教练镜对边。先是踩着刹车过去粗略地用中点对了一下,然 后踩上离合加刹车瞄着教练镜慢慢调,也没打四分之一轮而是 10 度 10 度地向左顺,看镜 中距离差不多了就停了,也挺好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