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打白骨精》教案时

《三打白骨精》教案时

《三打白骨精》教案时
《三打白骨精》教案时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8、三打白骨精 设计者:任花花 教材简析: 本文节选自吴承恩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教学重点: 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教学难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词语,选择恰当的句式,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 理念设计: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把内化的知识外化为口头表达,提高表达能力。遵循“立足无痕,扎根有魂”的教学理念,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熟悉文本,通过多方式朗读,能抓住重点词复述文章内容并感受文章人物的不同个性。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依据,以学生获得为准绳,潜心研究个性化的学习优化之路,把个性化学习灵活运用于课堂之中。 教法设计:反复朗读,对课文进行赏析。通过合作、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学法设计:朗读、感悟;讨论、交流,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一段。 教学流程: 一、导入谈话,揭题。 同学们看过有关我国古代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的故事书或电影、电视吗?这部故事书中的主人公是哪几个人,你知道他们各有什么个性特点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 二、带着3个问题自学课文。 1、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义。 2、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想课文大致意思。 3、运用“扩展课题”的方法说说课文的大意。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 1)指名读。 2)要求学生指出容易读错的词语。 3)注意读准:僧,平舌音;竖,翘舌音;注意读准前鼻音:涧,后鼻音:僧 2、词语。 1)学生交流已经理解的词语。 2)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 3)重点理解词语:挑拔、索性、慈悲、诡计多端。 3、通过“课题扩展法”说说课文大意。(唐僧西天取经途中路遇白骨精,孙悟空三次识破白骨精的变化,打死白骨精的三个化身。) 四、理清脉络分段。 1、再读课题,问“三打”指的是什么? 2、找出课文中“三打”白骨精的各个段落,以每次打白骨精作为一段,这篇课文应分几段。(五段)

《三打白骨精》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目标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白骨精的贪婪、狡猾和诡计多端的性格特点。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本课中的部分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利用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感悟白骨精三变的语言文字,并引用原著内容,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白骨精三变的语言文字的感悟,体会白骨精的贪婪、狡猾和诡计多端。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 1.同学们知道中国的四大名著是哪些呢? 2.一提到《西游记》,播放片头音乐。你脑海中会出现谁,为什么? 3.除了这些小说中还有哪些人物形象呢?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4.这么多的人物(板书:人物),必然会发生故事,有故事就有故事的情节(板书:情节),故事发生的地方就是环境(板书:环境)。 揭题前形成副板书:人物 小说情节 《西游记》环境 5.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根据《西游记》有关内容改写而来的课文(板书:8.三打白骨精)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本来在古代作品中“三”往往泛指多数,想一想“三”泛指多数的成语有哪些?(三令五申、三番四次、三年五载)但我们今天这儿的“三”却是实指,孙悟空先后打了三次妖魔。 2.出示预习要求:①自学本课生字词②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③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谈一谈你对课文的了解。 3.汇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说。 出示练习题: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再变成(),最后变成(),都被孙悟空识破了,孙悟空()次()打白骨精。 (提示:最后孙悟空()打白骨精,应该要体现出悟空对白骨精的怎样的感情?) 三、精读感悟 同学们看黑板,任何一篇小说中都会有:人物、环境、情节这三个方面,因此,我们把“人物、情节和环境”称为小说的三要素。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也不例外,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从这三个方面来聊一聊。 1.人物: (1)首先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指名回答。 板书:孙悟空 白骨精唐僧 (2)你能根据我们刚才的课堂作业,用箭头表示出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吗?最好在配上关键的字词。 请学生上台完成板书: 孙悟空 打拦 白骨精吃唐僧 2.环境: “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 (1)这就是环境,指名读,评价。课文中虽然描写的很简短,但就这两个词(山势险峻、峰岩重叠)给你什么感受? (2)吴承恩的原著中是这样写环境的:(出示)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hè)湾环,虎狼成阵走,麂(jǐ)鹿作群行。无数獐(zhāng)豝(bā)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时分秒教材分析 (1)(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时、分、秒 一、教学内容 1.时间单位“秒”的认识 2.对于一段时间的感受和体验 3.简单的时间计算: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及计算经过时间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估计意识,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编排特点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对“时间”这个可以计量的量,掌握单位并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进行测量,是认识时间概念十分重要的两个方面。 在认识了时间单位“秒”之后,安排对分与秒关系的认识,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时间单位的系统;在认识单位后,安排对其计量工具的认识,包括钟面、电子表和秒表,了解其使用方法,以便选择合适的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时间不像长度、质量等概念那样直观,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非常抽象。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是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而逐渐深入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经历大量的实践活动,而学校教育的时间十分有限,因此,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大量关于时间的经验,设计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 2.设计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首先,让学生感知“1秒”“1分”这两个时间单位的长度时,通过听滴答声,眨眼、拍手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观,帮助学生对标准时间单位建立清晰、准确的感知。

其次,设计了“1秒有多长”“15秒有多长”“1分钟有多长”“记录运动前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的次数”等多种体验活动,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能够具体感知的“量”,帮助学生体验时间的长短,同时渗透估计的方法。 最后,注重体现估计的方法。 3.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注重基本思路的展示和模型思想的建立 教材安排让学生解决生活中与计算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关于时间的计算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通过突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梳理与引导以突破这一难点。 教材在例题中安排了求经过时间的问题,认识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同时,注意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例如,针对例2提出的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教材中给出了“数格子”和“计算”两种方法,不要求学生一定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具体编排 (一)秒的认识 1.主题图 (1)主题图由四幅情意图组成,呈现了春节联欢晚会、马路上设有计时器的红绿灯、操场上1分钟跳绳及50米跑步测试的场景,唤醒学生已有的关于时间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同时为建立时间观念提供素材。 (2)这4个场景,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例如,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除夕人们都会一起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马路上的红绿灯蕴含着交通安全的教育;跳绳和跑步活动蕴含了锻炼身体意识和习惯的教育。 2.秒的认识和“1分=60秒” (1)在主题图的教学之后,教材直接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同时,认识钟面上的秒针,进一步理解钟介绍钟面上刻度的含义。 (2)以直观的方式呈现3幅连续的钟面,帮助学生理解分与秒的关系,即1分=60秒。至此,应使学生对所学的时间单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时分秒前的)

一、测量 1、用一根长2米的木料,据称同样长的四根,用来做凳腿,这个凳子的高大 约是多少?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 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能到达吗? 3、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3台重6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4、码头有五台机器,重量分别为400千克,600千克,500千克,800千克, 1000千克,要用两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走这些机器,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已知地球仪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共要多少钱? 2、已知公鸡59只,母鸡77只,小鸡85只,问 (1)公鸡和母鸡一共有多少只?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地上有两堆瓜,一堆有155千克,另一堆有350千克,一共有多少千 克瓜? 3、京广中心大厦高209米,是北京市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它比中央电视 塔约矮196米。你知道电视塔有多高? 4、 5.副食店运来410千克鸡蛋,上午卖出152千克,下午卖出174千克, 还剩多少千克? 5、 6.科技园上午有游客852人,中午有265人离去。下午有来了403位游 客,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 6、 7、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小红家到学校有312米,小明家 到学校只有155米。小明家到小红家有多远?她们两家和学校的位置有 几种情况? 8、一套运动服135元,一双运动鞋48元,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 多少元?

9、一艘船原有205人,现在有79 人下船,又有128人上船,问再开船时 客轮上游多少人? 10、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问; (1)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2)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3)还剩下多少个鸡蛋? 三、四边形 1、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 2、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3、(1) 5个同学手拉手围一圈,周长大约是多少? (2) 估计一下,如果要拉成周长是10米的圈,至少要有几个同学? 4、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 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有余数的除法 1、有21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多少个?还剩多少个? 2、有21个面包,有三种包装法,第一种装法,每袋装4个,第二种装法,每 袋装5个,第三种装法,每袋装6个。你想选择第几种包装方法?这些面 包可以装成多少袋,还剩几个? 3、有29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够装几台电扇? 4、一根绳子长19米,剪8米做一根长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可 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5、儿童读物每本4元,23元最多可以买几本,还剩多少钱?25元呢? 6、森林餐厅里有9张空桌,每桌有4个座位,35只小动物都有座位吗? 7、丛林探险每辆小车坐6人,激流勇进每船坐5人,我们班有44人; 请问:(1)我们班都玩丛林探险,最多可以坐满几辆车?会有剩余的人吗?

《三打白骨精》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打白骨精》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打白骨精》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有感情地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懂课文同时,感受孙悟空善于揭穿白骨精妖术,勇于斗争到底顽强精神,体会孙悟空坚定、机智和勇敢。 教学重点: 重点:有感情地读,通过语言文字品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能用自己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吗? 2、正因为白骨精“三变”,所以就有了孙悟空三次棒打,那么,三次斗争情形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第一打”“第二打”“第三打”。 二、精读课文 第一次斗争 1、请大家轻声读读2——4小节,第一次斗争情形,分别画出描写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句子,注意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性格。

2、学生读课文,画语句子: 3、引导学生阅读以上内容,看看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人物性格。 4、交流汇报。(教师适时予以指导) 白骨精 白骨精不胜欢喜……摇身变作美貌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指名读(出示段落) 自言自语是怎么说?(自己跟自己说) 那你再试一遍。 师:自言自语是跟自己说,你这样说都让别妖精听见了。 师:都控制不住自己情绪了,心里头那高兴啊,那叫——不胜欢喜。 (出示视频) 指导朗读 变成了一个什么样村姑?(美貌) 说说美貌词(出示视频) 看到美貌,你想到了哪些词? (闭月羞花、眉清目秀、花枝招展……) 这美下面藏是——恶。 把感受送进去再读 “径直”(目标明确,很不得马上把唐僧抓走)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 一、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 【教材分析】 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快到几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 本小节学习秒的认识和应用,体会1分、1秒有多久,学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总结。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钟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整时”“半时”“不到几时”几种认识时刻的说法。 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以前所学的十进制关系,学生往往感到不习惯,这可能给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带来了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在头脑里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 2.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初步培养观察、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钟表、家用小闹钟。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 探究新知→认识“秒”,知道1分=60秒 ↓↓ 巩固应用→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看—— 课件出示: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学生情不自禁地高声跟着数:10、9、8、7、6、5、…… (新年的钟声敲响) 师:跟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又倾听了一次新年的钟声。那么,谁能说说,10、9、8、7、6、5、4、3、2、1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 引导学生明确是以秒为单位的倒计时。(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探究新知】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时、分。 师:钟面上的这位新朋友,它叫什么名字呢?谁来描述一下它的特征。(秒针又细又长,跑得最快)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呢?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钟面上的秒针是怎么走的?(播放课件) 师: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呢? 生: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就是一秒。 (板书:秒针走1小格是1秒。) 教师放映课件(钟面上秒针一动,同时滴答一响)来验证秒针走一小格就是一秒。 2.体验1秒的长短。 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我们仔细听一听,钟表发出“嘀嗒”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一秒。(钟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了吗?想一个办法在心里记一记1秒有多长。 说一说:你是怎么记的?(拍一下手,跺一下脚,点一下头)你感受1秒怎么样?(学生发表意见) 师小结:1秒的确很短,但用处却很大。你知道1秒能干些什么吗?飞机1秒约行250米,小汽车1秒约行20米,卫星1秒约行7900米,现代化工厂的流水线上1秒钟可以生产成千上万个零件,电脑1秒钟可以完成3万亿次运算。 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 所以同学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呀,尽管它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3.认识几秒。 师:还有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家都在期待新的一年的到来,所以一起兴奋的数着新年钟声敲响前的最后几秒。刚才新年钟声敲响前的倒计时是几秒完成的呢?(重复播放刚才倒计时的情境图) 学生回答10秒。因为秒针从10走到了12,经过10个小格就是10秒。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老师再考考你们,我写一个“秒”字的时候,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几个小格,就是几秒?谁能像老师一样出题考考同学们?你做了一件什么事,秒针从钟面上的几走到了几? 学生回答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5个小格,就是5秒。然后学生相互问答,拿出钟表来考问同桌。 4.教学1分=60秒。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专项练习

时、分、秒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 1.我们生活、学习和劳动都有一定的时间,()可以告诉我们时间. 2.钟面上有()个大格(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小时,时针走一大格,分钟正好走一圈,是()分钟.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是()秒.3.1小时=()分1分=()秒 4.钟面上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是()时整. 5.钟面上时针指着6,分针指着12是()时整.这时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6.钟面上时针走过7,分针从12起走了30个小格,这一时刻是()时()分.7.时针在9和10之间,分针指着7,是()时()分. 8.在钟面上秒针走了3个数字,走了()秒,走了8个数字是走了()秒. 9.从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甲车是6:50开,乙车是7:30开,()车开的早. 10.小军每天6:20起床,小青每天6:25起床,()起床早. 11.跑60米,小红用14秒,小英用12秒,小云用13秒.三人中()跑的最快.12.月亮每秒绕地球行8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行29千米.地球比月亮每秒多行()千米. 13.声音每秒在空气中行332米,炮弹每秒比声音快667米,炮弹每秒飞行()米.三、在()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35(). 2.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是6(). 3.小新跑60米要12(). 4.工人叔叔每天工作8(). 5.从上海坐火车到北京要17(). 6.李勇从家走到学校要15(). 四、判断(正确的在()里打“√”,错的打“×”) 1.2小时=20分.() 2.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 3.时针在5和6之间,分针指着9,是6:45. 4.时针和分钟都指着12时是12时整. 5.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园地试卷 一、你能在1分钟内完成吗? 5×6= 3×4= 4×7= 12÷2= 28÷9= 36÷6= 二、连一连。 2、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想一想,再连线。

三打白骨精教案设计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一.课前唱《西游记》主题曲。 大家好,第一次跟大家见面,没有什么礼物,送给大家一首歌,好吗? 听过吗?什么的歌?喜欢吗?会唱的跟着一起唱好吗? 歌中的猴哥叫什么名字?还有其他名字吗?他最典型的一个动作是什么 呀?能不能演一演啊! 喜欢猴哥吗?最喜欢他的什么?那你能说出几个猴哥的故事吗? 这些故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介绍《西游记》。孙悟空是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西游记》里的主要人物。《西游记》它想象丰富,故事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它从诞生到现在的四、五百年里,不但我们中国人喜欢,而且已成为了世界文学中的拥有的最广泛的读者的著作之一,被改编成几国文字,还被拍成电影、电视,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二.揭题: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中也节选了两则孙悟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之一《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 三.一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边读边在脑海里过电影,想想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检查: (1)读出生字,并给这些字组词:僧诡嗅妖缕杖

(2)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中心词是什么?现在你们能借助这个课题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课文主要写了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 四.二读课文。 那你能找出课文中还有与三有关的描写吗? 三个人物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跑唐僧三拦 现在谁能谈谈你对这些人物的初步感受吗? 你能很快地找出孙悟空的一打,二打,三打分别在哪一段吗? 五.学习一打 好,我们首先来欣赏孙悟空与白骨精的第一个回合。 在这一回合里,有几个人物出场,那这些人物当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一位?最喜欢的是哪一位? 不同的同学会有自己不同的答案,那下边就请大家划出自己喜欢的那一位的有关句子,好好地体会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感情朗读,比如表演人物的动作,也可以谈谈自己是如何从语言文字里读懂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交流:(随机由学生说) 说说你品读的是哪一位? A.(如孙悟空)你用什么方法来体会人物特点的。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的认识教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一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并知道1分=60秒。 方法目标: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通过各种活动准确的体验一分、一秒。 情感目标: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秒,并准确建立一分、一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分秒之间的关系。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探究发现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复习铺垫 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大体嗒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你们猜这是什么? 师:大家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谁能说说关于时钟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有时针和分针。(与学生共同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及时补充) 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一小时。(若是学生说的不够完整,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进行复习) 生:…… 师:同学们的记忆里可真好,看来大家学过的知识是难不倒你们了!那你们能正确迅速的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吗来比比赛!(教师拨时间,学生认读,对于不正确的给予指正,并说说是怎样认读的) 二、问题导航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啊!敢不敢继续挑战自己大家仔细看看老师出示的这些钟面上针的多少,你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吗

生:有的钟面上有三种针,有的钟面上有两种针。(师提示:较短的一根指针叫时针,它表示多少时;较长的一根指针叫分针,它表示多少分。)师:你知道最长最细的是什么针今天咱们就来一起来认识一下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2.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关于课题的什么知识? 生1:1秒有多长? 生2:秒与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3:怎样读钟面上的时间? 三、探究学习 1.说说是几秒,教师提问:秒针走一大格表示几秒,从1走到4表示几秒,从7走到1是几秒,……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2.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小组合作,展示汇报。 3.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这是什么发出的滴答声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看了你们刚才的表演,你觉得1秒的时间过得怎样(学生畅谈1秒时间感受) 4.小结:是呀,1秒的时间很短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出示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学习1分=60秒,并体验1分钟 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一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问: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请你选一个你喜欢的活动,咱们来做一个1分钟的体验活动。 师生共同总结一分钟可以做的事。 四、巩固应用 1.填单位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时间单位,知道了1分=60秒,以前我们还学过哪些时间单位呀?现在老师想来考考你们,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人每天睡觉大约9()系红领巾大约20()煮饭大约30()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秒。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专项训练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的练习题 一、在()里填上时间单位。 1.一节数学课上了40()。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 2.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课间休息10()。 3. 小明吃饭用了20()。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 4.爸爸每天工作约8()。王艳跑50米用了10()。 5.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晚间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 6.看一场电影用了90()。做一次深呼吸大约7()。 7.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5()。夏天午睡大约1()。 8.脉搏跳10次用了8()。跑100米需要13()。 9.小红下午在学校的时间是2()。一集电视剧的播放时间是50()。 10.小惠每天晚上睡觉9()。小芳早晨起床穿衣服大约用了5()。 二、填空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其中()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2.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3.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小格,分针走了()分;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小格,是()分。 4.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5.8:30:25是()时()分()秒。 6.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就是一小时。 8.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时;分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分,等于()时;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秒,等于()分。 9.分针走半圈是()分,时针走半圈是()时,秒针走半圈是()秒。 10.时针从12走到1,分钟走了()小格,是()分;秒针走60小格,分钟走了()小格,是()分。时针从()走到6,走了5小时。 11. 从8:40到9:30经过了( )时( )分;从2:30到4:40经过了( )时( )分;从6:10到6:45经过了( )分。 12.从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甲车是6:50开,乙车是7:30开,()车开的早. 13.小军每天6:20起床,小青每天6:25起床,()起床早.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及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能概括孙悟空、唐僧、白骨精的特点,感受孙悟空敢于揭穿妖术、勇于斗争、机智勇敢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西游记》这部中四大名著之一,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这部书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尤以孙悟空这一形象妇孺皆知,深受大家喜爱。今天我们将学习其中的一则故事。 2.出示儿歌。 3.板书课题:三打白骨精齐读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 2.检查自学 (1)指名读 妖怪斋饭嘴馋咒语癞蛤蟆峰岩重叠 蒙骗蒙蔽骷髅隐瞒金箍棒山势险峻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过渡:白骨夫人虽是变化了三次,但面对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却仍是原形毕露,因此才有了悟空的三打,你能在文中分别找出三打各自的段落吗? 1.一打(2~4)二打(5~6)三打(7) 2.师:小说的故事情节就是靠人物去推动,这则故事中有几位主要人物? 板书:唐僧孙悟空白骨精 3.这些性格鲜明的人物,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呢? 四、揣摩语言,分析人物 1.白骨精:奸诈狡猾贪婪阴险变化多端 ①老妇人“闪”与“八旬”相矛盾

②变化三次蒙骗唐僧 2.唐僧:肉眼凡胎人妖不分愚昧可笑糊涂 “扯住”“责怪”“这才有些相信” “惊”、“摔”、“胆小” 3.孙悟空:嫉恶如仇机智勇敢肝胆忠心 ①劈脸一棒、对待妖精毫不留情 ②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还带我走吧、扶着对师傅忠心耿耿,为除妖不计个人得失 ③悟空把金箍棒藏……迎……笑…… (对白骨精的藐视嘲笑尽量不让唐僧发现机智勇敢) ④悟空抽出……怕……没有立刻,暗中…… 五、复述课文 六、总结全文 1.这节课,我们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领悟了三个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这就是名著的魅力。 2.你还知道《西游记》中的哪些故事?愿意讲给同学听听吗?

三打白骨精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 3.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4.细读课文,理解课文是怎样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的过程的。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孙悟空坚定、机智和勇敢的品质。 教学重点: 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教学难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词语,选择恰当的句式,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阅读《西游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欣赏歌曲《敢问路在何方》, https://www.doczj.com/doc/fc492379.html,/s?word=%B8%D2%CE%CA%C2%B7%D4 %DA%BA%CE%B7%BD&tn=sitehao123&f=3 学生可以跟唱,渲染气氛。这首歌曲出自哪一部电视剧呢? https://www.doczj.com/doc/fc492379.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 word=%CC%C6%C9%AE%CA%A6%CD%BD%CB%C4%C8%C B&in=21528&cl=2&lm=-1&st=-1&pn=7&rn=1&di=51697186140& ln=1997&fr=&fm=result&fmq=1309234706453_R&ic=0&s=0&se= 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7&-1 &di51697186140&objURLhttp%3A%2F%https://www.doczj.com/doc/fc492379.html,%2Fyy %2Fhyyt%2F200904%2FW020090413517730557295.jpg&fromUR Lhttp%3A%2F%https://www.doczj.com/doc/fc492379.html,%2Fyy%2Fhyyt%2F200904%2Ft 20090413_3165207.htm&W500&H427&T8890&S38&TPjpg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人物特点 2、感受文章语言魅力以及情节编排特点 3、 教学时间:二课时 、导入 课前唱《西游记》主题曲。 最喜欢这里面的哪个人物?为什么?那你能说出几个猴哥的故事吗? 这些故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介绍《西游记》。孙悟空是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西游记》里的主要人物。 《西游记》它想象丰富,故事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它从诞生到现在的四、五百年里,不但我们中国人喜欢,而且已成为了世界文学中的拥有的最广泛的读者的著作之一,被改编成几国文字,还被拍成电影、电视,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揭题: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中也节选了两则孙悟空的故事,一则是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三借芭蕉扇》,一则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一板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二、一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边读边在脑海里过电影,想想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检查: (1 )读出生字,并给这些字组词: 僧、诡、嗅、妖、缕、杖 (2)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中心词是什么?现 在你们能借助这个课题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课文主要写了孙悟空三次怒打白

骨精的故事)三、二读课文,初探人物特点 1、那你能找出课文中还有与三有关的描写吗? 三个人物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跑唐僧三拦 2、现在谁能谈谈你对这些人物的初步感受吗? 3、你能很快地找出孙悟空的一打,二打,三打分别在哪一段吗? 四、学习一打 好,我们首先来欣赏孙悟空与白骨精的第一个回合。 在这一回合里,有几个人物出场,那这些人物当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一位?最喜欢的是哪一位? 不同的同学会有自己不同的答案,那下边就请大家划出自己喜欢的那一位的有关句子,好好地体会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感情朗读,比如表演人物的动作,也可以谈谈自己是如何从语言文字里读懂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交流:(随机由学生说) 说说你品读的是哪一位? A、(如孙悟空)你用什么方法来体会人物特点的。 1、(如朗读)好,你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描写悟空的句子,好吗?谁来评价一 下,他读得怎么样我觉得他哪儿读得好,读出了什么?哪儿读得不好,应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可范读,让学生体会)学生练读,再指名,再评议。 大家刚才理解得到位,读得也很有感情,其实老师还可以教你一招,保你更具大圣风采,想不想学,就是配上动作,试试) 悟空的本领了得,火眼金眼,我看我们的同学的本领也更是了得,老师虽能不能目睹悟空的风采,却从你们的朗读里,你们的体会里,你们的动作里看到了一个活脱脱的悟空,一个机智,善于识破诡计,嫉恶如仇的孙悟空。 2、如学生是以表演来理解,思路如下。 一生表演,其他同学当导演,说说他的演技。

三年级数学教案《时分秒》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时分秒》教案 一、教学内容 1.时间单位“秒”的认识 2.对于一段时间的感受和体验 3.简单的时间计算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 3.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编排特点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主题图中新年联欢晚会的倒计时 商场内钟表柜台的场景 上学路上花费时间的计算 学生的作息时间 商场开门、关门时间 火车晚点 调查50米跑花的时间等 2.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体验1分钟有多长1分钟能做什么刷牙、整理书包等需要多少时间

和所有计量单位一样除了重视单位的换算及相关计算以外要更强调“观念”的建立 3.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练习十四第3题第7题 四、具体编排 (一)秒的认识 1.主题图 结合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教学时可以用录像的形式让学生看一下这个场景也可以让学生一下每天新闻联播前面也有这样的倒计时还可以拿一个钟让学生听一下“滴答声”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 2.秒的认识和“1分=60秒” (1)教材直接说明要用“秒”来计量很短的时间然后提出问题“怎样计量”引出钟表上的秒针教材上呈现了商场里钟表柜台的情景图中的大部分钟表上都有秒针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下 (2)接下来学生利用不同的计时工具来进一步认识秒并探索1分=60秒的关系在这儿有机械钟表有电子钟表还有秒表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机械钟表上有三根针秒针走得最快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圈(60格)时分针走1格所以1分=60秒在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钟表方面的经验和知识这个活动可以放手让学生

三年级数学上时分秒讲义

三年级上时分秒讲义 知识梳理 (一)秒的认识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 12 )个数字,( 12 )个大格,( 60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1 )个大格,也就是( 5 )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 1 )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 5 )分钟,走1小格是( 1 )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 5 )秒钟,走1小格是( 1 )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 1 )圈,分针走1圈是( 60 )分,也就是( 1 )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 12 )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 1 )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 1 )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秒钟)。 7、看钟面记时 (1)整时:分针指12,时针对正数字。 如:7时,分针指12,时针指7 (2)半时:分针指6,时针指两数字中间,走过了数字几,就是几时30分。 如:7时30分,分针指6,时针指7和8之间。 (3)分针指第几小格,就是几分, 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 如:分针指第14小格,时针走过7,就是7时14分。 (4)特殊情况:6时:时针与分针成一直线 12时:时针与分针重合 3时、9时:时针与分针成直角 8、看时间画钟注意:(1)时针短、分针长(2)要精确到每一小格,不能有误差

(二)时间的计算 1、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1时= 60分 1分= 60秒半时= 30 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 分=半时 2、计算经过的时间 计算经过的时间可以用数小格或大格的方法,也可以用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 基础回顾: (1)钟面上有()大格,()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时 (3)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走()大格是1时,这时时针走了()大格。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5) 1时=_ ___分,1分=____秒,1时=______ _秒 (6)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小是()分 (7)()针走一大格是1时,()针走一小格是1分。 (8)分针走一圈走了()个小格,也就是()分,还可以说走了()时。(9)一天有()小时,时针走()圈,分针走()圈。 (10)钟面上最长的针是()针,它走得最(),最短的针是()针,它走得最 ()。 例题讲解: 读写时间 ★例1:连一连。 1、

幼儿园儿童剧表演教案:三打白骨精

幼儿园儿童剧表演教案:三打白骨精 大班音乐活动X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戏综述,游戏网络,游戏准备,游戏提示等内容,为动画片配背景音乐,了解影像中音乐的作用. 初步尝试简单的乐曲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活动准备,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音乐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儿童剧表演三打白骨精教案吧。 幼儿园儿童剧表演教案:三打白骨精 一、游戏综述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塑造的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幼儿每每谈论起这个故事,都是津津乐道,眉飞色舞。2002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大型动画片《西游记》,更是获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当猴哥猴哥嘹亮的音乐声响起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动画片《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的形象惟妙惟肖,白骨精的三个变身小姑娘、老太婆以及老公公,都具有比较典型生动的人物特征,适合大班幼儿表演。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教师选择了这一情节进行改编、表演,帮助幼儿在提高表演能力的同时,增强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也有助于幼儿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增进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游戏网络 三、游戏准备 (一)经验准备 1.引导幼儿学习故事《三打白骨精》,了解白骨精的狡诈,孙悟空的聪明机灵,猪八戒的憨傻,唐僧的固执、迂腐等不同的角色特征,为表演做铺垫。 2.观看过动画片《三打白骨精》,已学会唱主题歌《白龙马》。 3.通过图片、文字、电视节目等途径认识猴子,了解猴子的特性。 4.通过语言活动大家来学孙悟空,帮助幼儿掌握孙悟空的表情、眼神、动作等形象特征。

5.通过美术活动我们来包装,师幼共同为表演设计、制作行李等道具。 (二)游戏资源 1.创设场景,准备道具。 (1)场景:树、花草。 (2)道具:唐僧师徒四人以及白骨精的面具,唐僧的禅杖,孙悟空的金箍棒,猪八戒的钉耙,沙僧的行李挑担、月牙铲、黑胡子、假发,小妖的刀、斧,老婆婆的篮子以及馒头,老公公的拐杖。 2.选配音乐。 (1)动画片主题歌《白龙马》:用于第一场唐僧师徒四人上场。 (2)阴森恐怖的音乐:用于第五场白骨精和众妖出场。 (3)欢快有力的音乐:用于第五场结束的猴子舞。 (三)家庭与社区 家长可以带幼儿去看成人表演的戏剧《三打白骨精》,提高幼儿的模仿能力。 四、游戏提示 1、白骨精的三次变身是重点,既要体现变的过程,又要体现小姑娘、老婆婆、老公公三个角色的衔接。排练时,教师让小姑娘、老婆婆以及老公公分别躲在三朵花(树)的后面,这祥白骨精第一次变身时,就走到事先躲藏小姑娘的位置,与扮演小姑娘的幼儿交换位置,其他两次也是同样。这样交换既隐蔽又自然,不仅方便了幼儿表演,也能保证舞台上较好的站位效果。 2、形象地表现孙悟空是难点。孙悟空的面部表情、说话的语气语调、身体动作等,要让幼儿表现得生动形象,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看电视剧《西游记》中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帮助他们分析、总结人物的特征:眼睛不停地眨,手不停地在脸上、耳后做抓耳挠腮的动作;双腿站立时都是弯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