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育核心素养下的班本课程开发

德育核心素养下的班本课程开发

德育核心素养下的班本课程开发
德育核心素养下的班本课程开发

德育核心素养下的班本课程开发

东辰二小王丽

“核心素养是什么?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的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结合东辰在世纪初便提出的“培养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接班人”的办学目标,落地到小学教育,我们怎样让核心素养在咱们东辰学子身上、在我们的教室里落地呢?

一、聚焦目标,定位德育核心素养落地的课程方向。

小学是所有素养的奠基、起步阶段,而小学德育重点解决的是“必备品格”这一目标。作为东辰学子身上应该具备怎样的品格,才能实现“中国灵魂、世界眼光”这一目标呢?

基于此,遵循学校办学目标,结合东辰二小实际情况、孩子年龄特点,蒲公英班在开学就制定了小学阶段的班本德育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独立”——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学会自我担当;

“能干”——培养孩子的进取心、求知欲;

“关爱”——培养孩子的爱心、公益心;

“优雅”——培养孩子守规则、知礼仪。

二、基于生活,确定班本德育课程实施内容。

接下来,我们的目标应该在班级、在实践活动中具体化、在孩子身上可视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孩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所谓班本德育课程,应该是立足班级孩子实际情况,从班级和孩子需要出发开展的教育活动。具体到我们的实际情况,我们搜集了一年级初入学时,孩子生活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如害怕与父母分离不愿住校、不会健康的用餐方式、做事拖拉、不会整理书本物品、不会文明如厕、没有时间观念、喜欢强迫别人遵循自己意愿、乱扔乱丢、不会洗手、上课不进教室等十几个核心品格在低年级孩子身上的外显行为。每一个存在的问题或行为,恰好为我们提供了品格教育的契机和平台。我们将这些行为与我们的班级目标点对点衔接,确定一年级习惯培养系列班本课程内容:

独立——会自己穿衣服、叠被子、整理书本物品、坚持住校不哭闹、会上厕所

能干——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敢发言、能写漂亮的铅笔字、能担任班级服务岗并履行自己的职责

关爱——不和同学打架、主动关心需要帮助的同学、能交5个以上好朋友、不浪费食物、能做合格的“植物家长”

优雅——会排队、上课坐姿端正、健康正确方式用餐、衣着美观得体、会问好、会微笑、会弯腰

三、基于实践,实现课程价值,让核心素养扎根教室。

课程的实施本着“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的原则,我们摒弃传统说教模式、对班队会模式进行创新,将德育课程和各项实践活动整合,与学科核心素养融合。

例如:针对孩子初入校时孩子害怕与父母分离的不安、恐惧问题,我们以植物园建设活动为载体,开发了“蒲公英班植物园课程”。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将各学科知识、必备品格目标进行整合,以活动为载体,给孩子一个新的“家”,让他们体会当爸爸妈妈的感觉,将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小种子上。唤醒孩子内心的关

爱意识,并适当加入“写宝宝日记、量身高记录、数叶片、制作植物身份证”这些趣味性强的活动,引进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让孩子的环保意识、科学意识、学会坚持等美好品格在此也得到萌发。

附:

《蒲公英班植物园生命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目标:

品格培养:在家长指导下,独立照顾植物,体会生命成长的不易,让孩子体验爸爸妈妈的责任,将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植物身上,更快从心理上独立。在养护植物的过程中学会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增强环保意识,人人做护绿先锋;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植物园,培养合作意识;养成细心观察,耐心坚持记录的好习惯。

语言表达:用一句话介绍自己种植的植物特性,写在“植物身份证”上,用一句话的方式坚持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数学运用:用统计图的方式总结呈现植物成长的规律,通过量一量、数一数、画一画记录成长数据。

艺术修养:能小组合作设计植物园造型,发挥自己的创意布置植物园、花盆,学会有创意地布置自己的小天地,制作一张“植物身份证”。

科学常识:让孩子们了解植物的不同种植方式,生长特点和规律,选择适合种植的种子和植物进行种植,学习自己动手用正确的方法养护植物。

课程内容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10月10日-10月15日)

按照班级实践活动分组,由组长组织各组讨论植物园种植方案。

活动方案制定宗旨:围绕目标先由家长讨论进行总体布局设计,具体搜集材料、设计环节必须由孩子亲自参与、提出意见,家长利用组内活动时间统一引导示范、指导,尽量追求美观、协调,但不可包办、代劳或放任不管。

具体分工:

1、家委会将班级植物园划分为6块,并通知到各组。

2、各组组长先分组讨论总体种植方案,再报家委会统一布局。

3、组织小朋友在总体方案的基础上讨论组内种植方案,以及分工。

4、围绕小组要求准备种植工具、材料、种子或花苗、菜苗,家长用照片记录过程传至QQ群相册。(种子可自己从家里带,也可以小组统一采购、搜集)

第二阶段:实践种植(10月16日-10月18日完成)

1、小组合作动手创意装饰自己的花盆或植物园领地。

2、查阅书籍、网络、请教家长,老师现场讲解,了解自己所选植物种植条件,根据生长条件准备容器、制作植物身份证、并根据小组设计要求装饰容器。(组长和老师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

植物身份证的内容:植物名称植物特点

要求独立设计完成,展示在自己的植物旁边。

3、小组一起在植物园开展种植活动。

第三阶段:爱心呵护

1、亲子共同制定养护计划,将养护要求最好体现在“植物身份证”上,科学

地按时浇水、施肥······等,让植物健康成长。

2、在老师的指导下,每天观察植物变化,用一句话记录自己观察到的,植物

发芽后,量植物的身高、数植物的叶片,用“数据+图画”的形式配合一句

话,记录植物成长过程,坚持写好“植物宝宝成长日记”。

第四阶段:展示小组的生命课程成果

1、开展植物宝宝秀场活动:分组小主人“语言介绍+实物+照片PPT”展示“植

物宝宝”,如果有果实的,也可分享植物果实,有花的,可以赏花。

2、开展植物园课程颁奖仪式,评选“最佳爱心小园丁”“最佳小组”。

3、“宝宝成长日记”分享给家人,作为纪念收藏。

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尤其是那些性格孤僻、焦虑的孩子,通过活动变得开朗、活泼,每天下课对着种子讲悄悄话,对植物进行“胎教”,各种新点子层出不穷。往日皱着的眉头终于得到舒展,同时,一批批环保达人、园艺爱好者、小作家、小领袖也初现风采。

教育是唤醒的艺术,德育更是需要孩子切身的体验,才能真正地让好的习惯、好的品格在孩子身上落地生根。我们将“问好”、“弯腰”、“光盘”、“微笑”等品格培养目标,设计成一个个体验式活动、一项项竞赛,充分把握好学校搭建的的运动会、植物园建设、最美教室建设、文明班级评选、学科月活动等平台,引导孩子去实施,在具体实施中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去提升,在不断提升中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

中小学新时代核心素养下德育创新与班主任工作技能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中小学新时代核心素养下德育创新与班主任工作技能提升 培训心得体会 在新时代的教育中,我们主张创新,主张培养学会学生素养,让他们成为各方面全能的人,这样的人才能适应祖国未来的发展,这需要培养教师的德育创新能力与班主任工作技能,这样才能带动学生的成长。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中小学新时代核心素养下德育创新与班主任工作技能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12月8日,我有幸来到**参加全国中小学新时代核心素养下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技能提升的培训,在这短短的一天半时间里,我聆听了**、吴迪、肖盛怀、郭玉良四位老师的课,从中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老师讲述的是《班集体建设与艺术管理》,在这堂课中,巫老师给我们提出了,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主导地位,要把班级管理还给学生。巫老师就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一个班主任怎样第一次面对学生和家长?怎样选拔班干部,组建一个班集体?建立一个怎样的班级文化?怎样编排座位表?通过这四个问题,告诉我们在班级管理的工作中如何创新,如何做一位与众不同的班主任。在开学伊始,班主任要做足功课,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让孩子感受到老师温暖的心,从而赢得家长的信赖,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班干部的选拔中,巫老师不像我们一样,要么是一味的民主制,要么是老师任命制,而是采用常务班委和值日班干部的双轨运行制。对于班干部要多鼓励,激发孩子为班级服务的兴趣。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学生与科任老师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在吴迪老师讲述的《基于导师制小组的班级管理》,

就是让我们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主动协调好与科任老师的关系,真正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可倾诉的老师,每一个老师都要有牵挂的学生。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肖盛怀老师讲的《班级有效管理秘籍》,肖老师教给我们五大秘籍:一是处理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赢得自我人格的前提,要我们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要多一份耐心,把他们培养成身心健康的孩子。二是经常和学生谈心。鼓励学生多说,说心里话。三是班级文化的构建。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班主任老师要用心设计,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的布置。四是班级管理原则。班主任管理要有科学的精神,要学会思考,在班级管理中要做到前反思,中反思,后反思。教导我们用发展的理念管理班级。五是打造一间幸福的教室。让我们与学生共读共写共生活,我们不仅要做学生的领路人,还要成为学生最好的陪伴者。要默默地陪伴孩子,静静地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 郭玉良老师的讲座《守护心灵,做幸福的老师》。让我知道要做学生心灵的引领者,老师要有良好的心态。教育本身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班级中无可避免的会有问题学生,对待学生的态度,与学生的沟通方式,都会影响教育的效果。我们要善于把问题学生转化为学生的问题,从而从问题出发,在发展中前行,带着收获回归。做幸福的教师,需要呵护孩子的心灵。当学生发生问题时,郭老师告诉我们要会把它当做一个故事,要学会听故事,处理问题时要学会讲故事,更重要的是把事故变成故事。这样就会找到做班主任的幸福感。 我深知班主任工作虽然是琐碎的,但意义却很重大。新的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我们要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有效的运用到自己的班级管理中去,真正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新型魅力班主任。

“核心素养下的德育创新管理与班主任带班策略培训”听后感-

“核心素养下的德育创新管理与班主任带班策略培训”听 后感- “核心素养下的德育创新管理与班主任 带班策略培训”听后感 “核心素养下的德育创新管理与班主任带班策略培训”听后感 2017年3月3、4日两天我有幸和庆云镇的教委主任、校长及7个班主任在德州党校参加了“核心素养下的德育创新管理与班主任带班策略培训”。在这两天内,听了魏书生、迟希新、全艺三位大师的讲座,听完之后,感触颇深。 其中魏老师对待生活的态度更让我记忆犹新。感觉他就像在跟你面对面谈心,他不讲高深的大道理,也不用华丽的词语,只是谈一些身边的与生活、工作、学习有关的小事情,幽默有趣,很有一番见地,让我深受感动和启发。“我们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对于做事情要自强不息,保持松静匀乐的态度,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这些话一直萦绕在我耳边。细细琢磨这些话,确实很有道理,在思想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班级管理施行“民主、科学”的原则。这点我非常赞同,每一学生都是发展的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 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班级里的一些事采用民主、科学的方法去管理,更服众。 迟希新老师的一句话“道德是感染而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很受启发,用一张“冰山模型”的图片来阐述了教师对学生的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的关系,显性德育永远只是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那看不见的90%的隐性德育,更需要的是一个教师的道德示范作用。作为一个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总是告诉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总感觉收效甚微。举个例子:班上某位同学的位子下面有纸

削,我会先让他捡起来,再狠狠的批评一顿,最后再让他保证下次不扔了。如果我走过去,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这样带给学生的感受会不会更深呢, “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位老师,作为一位班主任,我们要牢记“师范”的含义。迟老师还讲了职业生涯的八个阶段,“三爱”之心,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喜爱:对自己班级的喜爱,关爱:对学生真诚的关爱。对于班级管理不如说成班级经营更好,把班级当作是一个家。以耐心的态度去倾听,以关注的神情积极倾听,让孩子有完整的表达机会,并同时给于温馨的回应。 全艺老师题为《班主任工作艺术》的报告让我感受到班主任工作中“激情”的重要。她用一个个生动的教学事例告诉我们班主任 工作艺术:“真心、爱心、耐心、匠心”;从班主任工作面临的现实状况入手,说明班主任工作的不容易与重要性,点明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是爱的艺术,也是严的艺术。全老师认为,真诚是班主任工作艺术的根本,爱心是班主任工作艺术的基础,耐心是班主任工作艺术的策略,匠心是班主任工作艺术的技巧。就班主任工作方法,全老师讲了五点:我们要以良好的师德感染学生,以博大的爱心打动学生,以和谐的氛围凝聚学生,以心灵的沟通转化学生,以常新的知识带动学生。就如何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全老师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她的四个“一”“缓一缓、避一避、绕一绕、冷一冷”非常值得我学习。即:当我们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做到“缓一缓”,选择恰当的时间与地点:当我们在批评学生的时候“避一避”,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当我们批评学生的时候“绕一绕”,尽可能从侧面间接批评学生;当我们批评学生的时候“冷一冷”,对“不听话”的学生,外表上故意冷淡。针对不同的学生写不同的评语,关注学生点滴的进步,多给予学生鼓励,放手让学生发挥和创造,构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通过她的讲解,我体会到教育的方法、途径、策略是多变的、因人而异的,像艺术一样变幻无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德育策略

GVANGJSIH GYAUYUZ 管理宝典· 教育锦囊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德育策略 □北海市海城区庙山小学黄燕玲 【摘要】本文论述核心素养导向下德育改革的必然性以及小 学德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挖掘本土资源,优化德育工作;强化历 史熏陶,突出榜样作用;构建“三位一体”,形成协同机制;开展实 践活动,获得道德体验”等德育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德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A-0070-02 在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提出了发展学 生核心素养这一要求,积极探索和建构具有我国特色的立德树 人的育人新模式。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 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 品格与关键能力。学校教育,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使人掌握相 关的技能。德育是学校教育中一项重要工作,其目标是培养学 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核心素养这一概念 的提出,引起教育者和学生家长对德育的重视,有利于德育的落 实,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前教育领域“重智轻德”的现状产生冲 击。德育目标的最终落实,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息息相关,两者 是相辅相成的。本文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谈谈小学德育工作进 行改革的必然性、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养谈德育改革的必然性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至今我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在促进学生素养提升 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更加 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方向。直到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 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被明确 提出,更加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将核心素养界定为“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促进人的发展,能力固然重要,但品格也不 容忽视,因为一个人没有道德和价值判断能力,是危险的。因 此,应让能力与品格二者相互支撑,共同发展。再从大的层面 看,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中 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综上所述,国家在顺应时代发展的要 求下,对学生德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并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二、基于核心素养看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的素 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 育的根本任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第一,受到应试教育的影 响,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对德育重视程度不够,表现在重 视学生学业成绩,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忽略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等良好品德的培育。第二,德育工作中,没有根据学生 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明确各个阶段的德育目标,因此德 育工作各阶段未能形成有效的连接。第三,没有将德育工作当 成常态工作,实施德育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第四,德育工 作的开展主要还是学校在发挥着主导作用,家庭、社会参与德育 工作的比率较低,从而未能很好地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在 育人方面的合作。 三、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德育的策略 (一)挖掘本土资源,优化德育工作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学会“健康生 活”和具有强大的“责任担当”意识,在这三大素养的指引下,我 们需要时刻注重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自主发展的一个重 要途径。因此,学校要重视课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 的积极作用,营造品德培育情境的真实性,让一些原本在学生看 来高深莫测的知识慢慢渗透到他们的心里。在教育过程中,可 以根据本地实际挖掘本土资源,开发、优化德育资源。例如北海 最具当地乡土风情的民俗文化是疍家文化,那么就可以以疍家 文化为依托,结合课程开发、设计与疍家文化相关的德育活动。 我校在每周一节的传统文化课程,安排了《疍家风情》的课程内 容,包括了解疍家的历史演变、疍家文化的本质、疍家文化与现 代文化的融合发展及疍家的饮食、疍家的服饰、疍家的建筑、疍 家的娱乐等。在实施该课程时,我校学生以学习疍家文化为契 机,不仅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认识家乡、感受家乡,而且在潜移 默化中学生对家乡千百年来的海洋先民们创造的文化产生认同 感。再如,戏曲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及独特 的魅力,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动戏曲进校 园。2018年9月,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苏老师将戏 曲带进了我校。苏老师给我校师生讲授了“皮影戏”课程,她用 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解了皮影戏的历史起源、皮影戏的制作过程、 皮影戏的表演艺术等内容,让我校师生近距离感受了戏曲的魅 力,进一步了解皮影戏及地方戏曲艺术,传承国粹精华的愿望也 因此在师生心中萌芽。通过开展类似的戏曲进校园活动,让学

立足核心素养提升德育实效

立足核心素养提升德育实效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环境对青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一些不良影响,使“问题”学生增多,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因此,必须在继承学校德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建立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有效机制,探索出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 1.坚持课堂渗透主渠道,把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德育的主渠道。因此,应把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要潜心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使课堂成为德育的主阵地,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 (1)强化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课程,它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在工作中,应树立“德育为首、教学中心、和谐发展、发展个性”的指导思想,要求广大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德育工作必须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 (1)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比如:高年级阶段的学生由于所处的具体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生活经历的不同,他们之间又表现出各自的个性特点。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不可对所有学生都 提出一样的要求,应当有针对性,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针对自卑感较强的学生就不能过多地批评应该多加鼓励,增强其信心和勇气;而对骄傲自大的学生,就不能过多地表扬,应当注意经常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2)更抓准教育时机进行因势利导。德育工作者要敏锐捕捉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表现,因势利导,仔细观察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对学生的道德表现及时矫治或强化。发现带有普遍性的一些现象、风气应及时调整阶段性教育重点,采取相应的对策,充分利用学生中的热点、焦点、兴奋点及时引导教育,使之转化为学生品德发展的“转折点”,提高学生德育水平。 3.校园文化是环境育人的有效途径 优化的校园环境,总是以它特有的象征符号向学生潜在地或公开地灌输着某种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学校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遵循高品质的原则,建设校园的文化,让学生处于其中,感到“精神正直、心灵纯洁、情感和信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而“立德树人”恰恰做出了最为诚恳的回答。我们培养的不是只会考试的做题机器,疲惫不堪的分数奴隶,疲于奔命的就业机器,而是有着健全道德的人。立人先立德,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命题。一般说来社会需要协调,有两种渠道,一种是法律,带有强制力的。一种是道德,带有约束力的,法律由于其严肃性以及滞后性,不常用。而道德衍生于人与人最基本的交往中,并且约定成俗,主要功用是能有效的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的品德课程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并且,道德在先。 有句话说:高分低能是次品,体质不好是废品,品德不良是危险品。所以,立人先立德,人的培养,必须坚持德育为先。但,立德树人并非一句空话、大话、套话,也不仅仅只是德育老师的事,它是所有教师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教育,从来就不应该窄化为“教知识”、“教文化”、“教技能”,它包含着更为重大、深远的使命。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在部编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更加注重的是小学生道德行为的规范与习惯的养成。例如 1.好习惯的培养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是好习惯,则会让人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一辈子。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举止文明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守时惜时的习惯、懂得感恩的习惯、勤于动手的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等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阵地,老师是引路人。 2.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完善状态。很多家长以为只要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追求便是对孩子尽到了义务,付出了爱,其实不然。在当下,孩子娇惯,独立能力差的教育背景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这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着重要地位:比如《开开心心上学去》、《手拉手交朋友》、《玩得真开心》、《我想和你们一起玩》、《分享真快乐》等教材的编写就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就要以这些内容为依托让学生快快乐乐上学,开开心心生活,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我们每个教师应树立的教育理念,“有道德”更是品德教育的核心素养。

德育核心素养下的班本课程开发

德育核心素养下的班本课程开发 东辰二小王丽 “核心素养是什么?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的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结合东辰在世纪初便提出的“培养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接班人”的办学目标,落地到小学教育,我们怎样让核心素养在咱们东辰学子身上、在我们的教室里落地呢? 一、聚焦目标,定位德育核心素养落地的课程方向。 小学是所有素养的奠基、起步阶段,而小学德育重点解决的是“必备品格”这一目标。作为东辰学子身上应该具备怎样的品格,才能实现“中国灵魂、世界眼光”这一目标呢? 基于此,遵循学校办学目标,结合东辰二小实际情况、孩子年龄特点,蒲公英班在开学就制定了小学阶段的班本德育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独立”——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学会自我担当; “能干”——培养孩子的进取心、求知欲; “关爱”——培养孩子的爱心、公益心; “优雅”——培养孩子守规则、知礼仪。 二、基于生活,确定班本德育课程实施内容。 接下来,我们的目标应该在班级、在实践活动中具体化、在孩子身上可视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孩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所谓班本德育课程,应该是立足班级孩子实际情况,从班级和孩子需要出发开展的教育活动。具体到我们的实际情况,我们搜集了一年级初入学时,孩子生活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如害怕与父母分离不愿住校、不会健康的用餐方式、做事拖拉、不会整理书本物品、不会文明如厕、没有时间观念、喜欢强迫别人遵循自己意愿、乱扔乱丢、不会洗手、上课不进教室等十几个核心品格在低年级孩子身上的外显行为。每一个存在的问题或行为,恰好为我们提供了品格教育的契机和平台。我们将这些行为与我们的班级目标点对点衔接,确定一年级习惯培养系列班本课程内容: 独立——会自己穿衣服、叠被子、整理书本物品、坚持住校不哭闹、会上厕所 能干——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敢发言、能写漂亮的铅笔字、能担任班级服务岗并履行自己的职责 关爱——不和同学打架、主动关心需要帮助的同学、能交5个以上好朋友、不浪费食物、能做合格的“植物家长” 优雅——会排队、上课坐姿端正、健康正确方式用餐、衣着美观得体、会问好、会微笑、会弯腰 三、基于实践,实现课程价值,让核心素养扎根教室。 课程的实施本着“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的原则,我们摒弃传统说教模式、对班队会模式进行创新,将德育课程和各项实践活动整合,与学科核心素养融合。 例如:针对孩子初入校时孩子害怕与父母分离的不安、恐惧问题,我们以植物园建设活动为载体,开发了“蒲公英班植物园课程”。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将各学科知识、必备品格目标进行整合,以活动为载体,给孩子一个新的“家”,让他们体会当爸爸妈妈的感觉,将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小种子上。唤醒孩子内心的关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德育工作创新活动方案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德育工作创新活动方案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从过去单一的以分数评价逐步转变为品行、能力、素质的多元评价;近年来,教育部又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评价更上一个层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根据教育部确立的中国学生六大学生核心素养,我校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制定了以下方案和措施。 一、顺应新课程改革形式,开启师生合作学习新模式 核心素养的培育,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是难以培育出核心素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图做到教学设计与课程相匹配,由教师引导转向学生独立应用、说明和解释,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中心,参照每个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满足他们独特的需要,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并确保学生有真实的机会去运用和证明他们对核心素养的培养。 具体采取方法是: (1)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小组间实现合作、互动和分享信息;即教师要学会放手,做到学生自己会做的教师尽量不讲,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解决的,教师尽量不讲,学生能讲的,教师尽量少讲; (2)教师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对课程设计要进行大胆的创新,

活用和用好教材,不能把教材作为教材来教,即教师要敢于创新; (3)教师与学生保持沟通,建立一种乐观的教育文化气氛,积极影响学生的学习。 (4)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5)要灵活设计问题,要求少而精,一般情况,每堂课,初中阶段最多不超过四个问题,但每个问题必须要有价值,要有讨论和探究的价值,也必须围绕课题设计,同时我们还在学设计中,加了一个内容叫做中考链接,作为学生训练和提升学习能力的内容。 二、积极响应选修课制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 (1)利用好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书法、朗读、音乐都是语文课堂、音乐课堂上教师必须培养的内容,学校要召开专门会议,让语文教师和音乐教师对写字、朗读、音乐素质要有足够的重视,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多培养学生在书法、朗读、音乐方面的兴趣。责任落实到人,班主任负责学生的书法、朗读的培养,音乐老师负责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 (4)开展活动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学校每个月会进行相关的活动展示,在展示活动中,要求每班每个同学至少参加一项活动的展示,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加强体育锻炼,拥有健康体魄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德育培养研究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德育培养研究》小结 近期学校进行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德育培养研究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体育教学是一个对学生德育培养很好的载体。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有很多的交流和协作,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引导,能够起到很好的育人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合作的教学氛围,它保证了学生在宽松、愉快、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学习,而且同学之间讲心理话,活动中能畅所欲言、心理相容、思想共鸣,有时学生对来自同学的鼓励,帮助比来自教师的更有效。它将一些枯燥的技术性练习、艰苦的身体练习转化为生动有趣的集体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团队行为。在群体活动中水也不愿意给自己的团队丢脸,因此,在练习中必然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发挥个体的潜在能力。在群体合作中,个体见必须相互理解、相互接受、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支持群体活动的目标、动机,以形成同意意志,获取最大的成效。同时在群体活动中,通过相互配合、动作协同、默契合作,建立特殊的关系与友谊,这种友好合作关系的建立、,既发挥了学生的饿主体作用,又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实现共同进步,合作克服懒惰。合作并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一起却独自练习,这样就会产生参与程度低或不参与,甚至滋长懒惰情绪。合作性学习有效开展的条件是伙伴间形成积极的相互依靠关系,必须向每个学生布置任务,任务之间的相互一览形成学生之间的角色互依。学生必须认识到某种程度上他与其他人的联系在一起,如果自己完成不好,会影响其他同学。例如在前滚翻教学中,组长检查整个动作,其他成员分别检查准备姿势、蹬地、团身等动作要领,并鼓励全组同学进行练习和讨论。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都有自己的价值,大家之间开展监督,如此就不会滋长懒惰。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家庭保护太多,自我中心膨胀,合作能力、合作意识相对缺乏。教师在实施合作教学时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习惯以及合作能力培养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课内外长期的意识的培养与训练,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学会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并归纳出主要内容;学会专注地观察别人操作并慨括出动作特点;学会把要讲的意见说清楚;学会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在合作中进行关系的协调,做到在认知上集思广益,在技能上取长补短,在情感上互相理解,彼此支持。当学生基础达到以上要求时,小组协作在体育课堂上实施也就有了保证。 在合作学习中,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成功和创新意识,建立起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的饿良好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把时间和空间流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和品德养成的重要基石,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立德树人,创设教学情境,设定学习目标,回归课堂本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努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基于《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编写的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开始进入教学实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落地生根,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教学快乐,彰显学科教学的特色与魅力,笔者认为: 一、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核心素养的内涵中,非常明确地将人的道德素养置于重要地位,比如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这些正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底蕴和本色。立德树人是具有中华文化特色和时代特点的育人模式,教师在不同素养培养过程中应该予以学生不同的引导途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关键在教师。身教重于言教,要落实“核心素养”理念,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自觉提高自身学科专业素养,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打铁先要自身硬”,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自身素养,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以德服人,时时为人师表,处处做生表率。 二、创设真实教学情境,搭建素养培育平台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而积极的过程,学习者知识的获得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同学间的交流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范式,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由此判断学生的行为动机、观察学生的思维养成,最终引领学生实现学科所要达到的核心素养。比如针对网络上热议的“老年人跌倒该不该扶”的问题,教师可以创设情

抓好有效德育发展核心素养

抓好有效徳育发展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并非与生俱来,也无法世袭,需要经过后天教育提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聚优良因子。核心素养不是各门学科知识的简单叠加,也不可能在需要时立刻拥有,它是经过长期教育实践、经验积累和心智修炼后才具备的能力和品格。学校教育更多的重视学习能力的提升,忽视或者弱化了学生实践能力、生存能力、健全品格的培养。如何开展好班级的有效德育,提升学生的能力和品格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班主任的示范作用 作为班级德育工作的直接负责人和组织者,一言一行不仅关乎个人形象,更关乎整个班级的学生的品格提升,所以班主任应发挥好率先垂范作用。班主任应符合以下几方面要求:一是师德高尚。班主任应是一个让人尊敬、受学生爱戴的长者或朋友,用高尚的品格影响学生,用积极的人生态度鼓舞学生。二是业务精湛。这是决定班主任德育工作成败的重要条件。懂理论、精业务的老师在学生中更有威信、更被认可,这种影响力看似无形,却又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了积极作用。三是处事公平、公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在发展变化的阶段,他们内心极为敏感,极易心理失衡,我们常常因处理学生事情缺少必要的了解,仅凭主观经验认知,让个别同学感到不公,进而产生抵触情绪,班主任的公信力降低了,也给后面的德育工作增添了阻力。四是走近学生,学会倾听。走近学生,倾听他们的内心声音,了解他们现阶段学习

及成长的困惑,不但可以发现班级德育需要改进的地方,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走近的是距离,走进的是内心。 二、班级文化的激励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以文化建设实现育人的过程。文化建设关乎着每个学生的行为与发展,需要在班 级日常管理、学习生活、集体活动中反复强调,矫正过失,积累动力。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就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作用。 第一,为班级起一个富有寓意的名字,如晨曦班、追梦班、神舟十号班……确定一个大家共同维护、建设的目标。 第二,设计班徽、班旗,用简洁形象的符号语言表现出来,激发集体意识和荣誉意识。共同选定或者自创班训、班歌,在每天的特定时间或重大活动时吟唱,强化全体同学的共同目标追求。 第三,培植先进典型,树立行为标杆。挖掘班级优秀学生身上具有的可贵品质,树立典型,制作宣传照片,编写个人成长档案,张贴在班级外墙。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形成先进带动后进,后进赶超先进的风气。典型是一面面美丽的镜子,匡几正人;典型是一朵朵清幽的荷花,人人思其高洁。 第四,根据班情制定合理班规及相应的惩罚措施,是从制度层面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作为班级全体同学的行为规范,一经制定就要严格遵守与执行,对不遵守者给予适当的惩罚,惩罚只是一种促其改进提高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第五,把精心?0计的班徽、班旗、班训、班歌等以醒目的标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