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专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专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专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专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知识清单】

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生成○1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

学变化中有○2生成。

2.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3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气味、○4、

○5、○6、○7、○8等。

12 3.化学性质必须通过○9才能表现出来,如○10、○11、○

等。

4.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二 基本反应类型及化学反应的应用

1.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是○

1 反应、○

2 反应、○

3 反应、○

4 反应。

2.化学反应常伴随○

5 变化。有的释放能量,有的吸收能量,在生产生活实验中经常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

6 能,如燃煤做饭、取暖等。 三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的浓度、○

1 和催化剂等。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可以改变○

2 ,但本身的○

3 和○

4 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

四 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参加○

1 的各物质的质量○

2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3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对○

4 有意义,对○

5 无意义(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

6 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

7 和○8 都不变,各原子

的○

9 也不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10 必然相等。 3.验证实验:当有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时,该反应必须在○

11 容器内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五 化学方程式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要以○

1 为依据,要遵守○

2 。 2.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表示○

3 、○

4 和反应条件 (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

5 比 (3)表示个物质粒子间的○

6 比 六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已知C+O 2CO 2,3g 碳和8g 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1 g 二氧化碳;3g 碳和10g 氧气反应可生成CO 2的质量为○

2 g ,5g 碳和8g 氧气反应生成CO 2的质量为○

3 g 。 点

2.若要生成32g氧气,需要分解○4 g高锰酸钾,同时得到○5 g二氧化锰。

3.现有含杂质20%的石灰石(其主要成分为CaCO3)100吨,完全分解后,可得到生石灰(其主要成分为CaO)○6吨。

【课堂练习】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纸张燃烧

C.水分蒸发

D.矿石粉碎

2.下列概念中,一定属于描述物质化学变化规律的是()

A.汽化

B.液化

C.爆炸

D.缓慢氧化

3.下列物质物质变化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A.铁丝编成铁网

B.冰块制成冰雕

C.石油制成布料

D.木板制成桌椅

4.“人间仙境,醉美烟台”,下列与烟台特色有关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莱阳梨榨汁

B.蓬莱海市蜃楼

C.张裕葡萄酿酒

D.招远沙里淘金

5.能用物理变化解释的现象是()

A.水壶烧水出现水垢

B.牛奶变酸

C.寒冷冬季室内窗户上出现水雾

D.用石灰浆粉涮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

6.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下列对水的利用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水力发电

B.水作冷却剂

C.水作溶剂

D.电解水获得氢气

7.在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利用海水晒盐

B.用干冰人工降雨

C.公交车使用天然气作燃料

D.利用风力发电

8.雅安“4·20”地震造成了下列现象,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山体滑坡造成道路中断

B.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

C.房屋倒塌砸坏锅、碗、瓢、盆

D.房屋倒塌,粮食被埋而生霉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氧用作冷冻剂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氧气用于气焊

D.浓硫酸用做干燥剂

10.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木炭

B.甲烷

C.硫粉

D.红磷 11.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是( )

A.可燃性

B.挥发性

C.不稳定性

D.还原性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

B.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1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

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

C.稀有气体制成霓虹灯

D.铝用于制造导线 14.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物质的还原性

B.物质的熔点

C.物质的挥发性

D.物质的硬度 15.现有八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A.活性炭

B.酒精

C.熟石灰

D.聚乙烯塑料

E.钛合金

F.石墨

G.小苏打

H.一氧化碳

(1) 可用于制食品包装袋 (2) 可用于制铅笔芯 (3) 可用于制人造骨 (4)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5) 可用于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6) 是有毒气体

(7) 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8) 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

二 基本反应类型及化学反应的应用

16.工业冶炼金属锰的原理是3MnO 2+4Al

3Mn+2Al 2O 3,该反应属于( )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7.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为2Mg+CO 2

C+2MgO 。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8.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2H 2O 22H 20+O 2 ↑ 分解反应

B.用天然气作燃料 CH 4+2O 2

CO 2+2H 2O 氧化反应

Mn

高温

C.用铁制容器盛放稀盐酸 Fe+2HCl

FeCl

2+H 2↓ 置换反应 D.用熟石灰制生石灰 CaO+H 2O Ca(OH)2 化合反应 19.分析如图所示的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判断其反应类型属于( ) A.置换

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

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0.在反应3CO+Fe 2O 3

2Fe+3CO 2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碳元素的化合价由+2

价变为+4价。这类在化学变化前后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判断,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O 22H 20 +CuSO 4FeSO 4+Cu

+O 2↑ +3H 2SO 4Fe 2(SO 4)3+3H 2O

21.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小球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置换反应,共有 种生成物。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22.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Mn O 2

燃 高

C.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与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

23.下图是高温下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C.图中的两种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所得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1

24.工业上煅烧硫铁矿用来生产硫酸,用X表示硫铁矿中的主要成分。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X+11O22Fe2O3+8SO2,则X为()

25.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则C的质量为()

A.6.8g

B.9.6g

C.8.8g 把一定质量的a、b、c、d 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

量/g

X

反应后的质

量/g

和c是反应物一定是催化剂

=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27.雅安地震发生后,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灾区使用了大量的消毒剂ClO2。工业上制取ClO2的原理之一是:2NaClO3+4X2NaCl+2ClO2+Cl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 ClO2中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

的化学式为HCl D.上述反应的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2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 、Y 、Z 、W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的数值为64 B.若W 为水,则X 或Y 必定为酸或碱

C.参加反应的X 与Y 的质量比为1:4

D.若X 为化合物,Y 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29.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点燃后发生的反应为2KNO 3+S+3C K 2S+N 2↑+3CO 2↑

该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元素是( ) A.硫 B.氧 C.碳 D.氮

30.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硫,下列对该有机物的组成推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碳、氢、硫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只含碳、氢元素

D.一定含碳、氢、氧元素,可能含硫元素 31.浓硝酸和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4HNO 3

Zn(NO 3)2+2H 2O+2X ↑,则X 为( )

3 C 3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O 2SO 2 +O 2

CuO +O 2

2AlO +5O 2

2P 2O 5

33.下列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2Fe+3O 2

2

Fe 2O 3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 2O 32Fe+3CO 2

C.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红磷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P+O 2

P 2O 5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CO 2+Ca(OH)2CaCO 3↓+H 2O

34.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发生反应且书写正确的是( )

+C

CO (HCO 3)2

CaCO 3+CO 2+H 2O

(OH)2+2KCl

BaCl 2+2KOH +3H 2SO 4Al 2(SO 4)3+3H 2↑

35.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原理

(1)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 。

(2)用磁铁矿石(含Fe3O4)炼铁:。

(3)实验室制取氧气:。

(4)常温下,铝和氧气发生反应,在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膜:。(5)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

(6)炼铁高炉内焦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7)铁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铜,生成硫酸亚铁溶液:。(8)碳酸氢铵晶体受热后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气体:。(9)氧化钙与水反应:。

(10)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11)一氧化碳用于炼铁的原理:。

(12)用天然气作燃料的原理:。

(13)一氧化碳作燃料:。

(14)高温煅烧石灰石:

(15)小苏打(NaHCO3)与盐酸的反应:。

【课后作业】

1.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由空气制取氧气

B.钢铁生锈;由熟石灰制成烧碱

C.蜡烛燃烧;干冰升华

D.汽油挥发

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能使反应速率加快

B.不使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C.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D.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粮食酿造酒

B.用石墨作铅笔芯

C.用铜丝作导线

D.用干冰作制冷剂

4.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用铁制作炒锅

B.用石墨作干电池中的电极

C.用钨作灯泡里的灯丝

D.用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锈

5.下列实验或事实中,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

A.工业上用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B.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C.实验室用浓硫酸干燥氧气

D.实验室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氧气 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湿法炼铜:Fe+CuSO

4

Cu+FeSO 4 B.白磷在空气中燃烧:P+O 2

P 2O 5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 2O 32Fe+3CO 2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uSO 4+NaOH

CuOH↓+NaSO 4 7.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中甲烷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7 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8.在化学反应mA+nB

kC+fD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计量数m 与n 之和一定等于k 与f 之和

B.若A 和C 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反应中A 、B 的质量比一定等于C 、D 的质量比

D.若取10gA 和10gB 反应,生成C 和D 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0g 9.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H 2O

Ca(OH)2

+Ca(OH)2

CaCO 3↓+2NaOH

+O 2↑

+H 2SO 4ZnSO 4+H 2↑

Mn

10.下列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用赤铁矿高炉炼铁 Fe 2O 3+3CO

2Fe+3CO 2 置换反应

B.硫酸厂污水可用熟石灰中和处理 H 2SO 4+Ca(OH)2CaSO 4+H 2O 复分解反应

C.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2KClO 3

KCl+3O 2↑ 分解反应

D.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4P+5O 2

2P 2O 5 氧化反应

11.现将10gA 和足量B 混合加热,A 与B 发生化学反应,10gA 完全反应后生成8gC 和4gD ,则参加反应的A 与B 的质量比是( )

:1 :1 :1 :1

12.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生活现象。 (1)生活中铝制品通常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其原因是: ;

(2)乙醇(化学式为C 2H 5OH )用作燃料,其原因是: ;

(3)某些食品中用生石灰作干燥剂,其原因

是: 。

13.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

(1)将黑色氧化铜放入稀硫酸中,黑色固体消失,溶液变为蓝色 (2)在铁制暖气片上刷“银粉”(主要成分是铝粉)来防止铁生锈 (3)胃酸过多时,可服用含小苏打的药品来减轻症状

14.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待测

则反应后A 的质量为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该反应中B 和D 两种屋子变化的质量比为 。

15.同学们为了探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是否改变,分别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

Mn O 2

(1)家族同学利用图1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

把盛有适量BaCl2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Na2SO4溶液的烧杯中,将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烧杯,将BaCl2溶液小心倒入烧杯中,烧杯中出现的现象

是。然后把烧杯连同试管再放回天平上,天平仍然平衡。

根据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乙组同学利用图2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

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带核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取下石棉网,在石棉网上点燃镁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燃烧结束后将所得的物质与石棉网一起再放回托盘天平上称量,意外发现质量减轻了。请你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

是。

高中化学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专题讲解+训练)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6.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7.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考点一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 依据“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题组一理解概念,准确判断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5)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 (6)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8)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 (9)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10)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题组二高考试题概念判断汇编 2.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2015·安徽理综,9D) (2)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2014·四川理综,2A) (3)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2014·四川理综,2B) (4)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2014·四川理综,2D) (5)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7D) (6)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2013·四川理综,2A) (7)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2013·四川理综,2D) (8)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 (2013·天津理综,1D) 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 (1)水煤气:CO、H2 (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4 (3)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 (4)裂解气:以乙烯、丙烯、甲烷为主 (5)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 (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CO 2 B. 石墨 C. K 2SO 4 D. NaOH 溶液 2.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 制得溶液的是 A. 食盐 B. 饱和FeCl 3溶液 C. 蔗糖 D. 碘 3.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 2(OH)2CO 3] B .铁制菜刀生锈 C .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D .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 4. NaHSO 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Na + 、H + 和SO 42-。下列对于NaHSO 4的分类中不正确... 的是 A .NaHSO 4是盐 B .NaHSO 4是酸式盐 C .NaHSO 4是钠盐 D .NaHSO 4是酸 5.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 B .氢气还原氧化铜 C .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 D .一氧化碳的燃烧 6. 加入适量的硫酸溶液,可使溶液中下列离子数量显著减少的是 A. Cl - B. Ba 2 + C. NO 3- D. Na + 7. 下列化学方程式不能.. 用离子方程式Ba 2++SO 42-=BaSO 4↓表示的是 A. Ba(NO 3)2+H 2SO 4=BaSO 4↓+2HNO 3 B. 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C. BaCl 2+H 2SO 4=BaSO 4↓+2HCl D. BaCO 3+H 2SO 4=BaSO 4↓+H 2O+CO 2↑ 8. 下列物质混合后,不能.. 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 Na 2CO 3溶液与稀盐酸 B. CuSO 4溶液与BaCl 2溶液 C. H 2SO 4溶液与NaCl 溶液 D. 稀HNO 3与Ba(OH)2溶液 9. 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CO 32-+2H +=H 2O+CO 2↑ B.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2Fe+6H +=2Fe 3++3H 2↑ C. 碳酸钙中加入盐酸 CO 32-+2H +=H 2O+CO 2↑ D. 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 H ++OH -=H 2O 10. 下列分离、提纯、鉴别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 3溶液

2018中考复习关于物质的化学变化的专题

关于物质的化学变化的复习 物质的化学变化主要包括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等内容。教学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发生的化学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变化的规律,初步了解研究化学变化的科学方法;通过生动、具体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的观点。 一、考点细目及考试要求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⑴.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⑵.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⑶.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⑷.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的观点。 2、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⑴.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⑵.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⑶.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3、质量守恒定律 ⑴.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⑵.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⑶.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二、考点(热点)及考题分析 1、与语文知识的结合。历年较多从化学现象、生活实际问题所蕴涵的化学原理来考查“双基”知识。 例1.下列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衣服晾干 B.雪糕融化 C.轮胎爆裂 D.牛奶变酸 这些内容都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它们都是通过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常识和现象进行呈现,就在学生的身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同时又有一定的知识交叉,具有测试、区分的功能,有利于中学化学教学。这些题目我们也叫送分题,得分率在90%以上,但05年题目又有所改革,变成了与成语、诗句结合起来。 例2.下列描写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为床金做马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点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一节性质活波的氧气 1.O2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空气,溶于水。在标况下,降温至-183℃变为色的液氧,继续降温至-218.4℃变为色状固态氧。 试题演练: 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助燃性: 注意:现象的描述不能混淆;烟和雾;光和焰;现象要完整。 常考点:(1)可燃物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需要自上而下缓慢伸入瓶内的原因是: 。 铁丝燃烧的实验 (2)需要在铁丝末端系一火柴梗的目的是:。 (3)需要将铁丝扭曲为螺旋状的原因:。 (4)点燃火柴梗后,待,再将扭曲为螺旋状的铁丝伸入瓶内。 (5)瓶底加入少量水或沙的作用是。 (6)实验结束,集气瓶内壁破裂的原因是。 (7)实验中未观察到火星四射的原因可能是、。(8)铁丝燃烧火星的剧烈程度和有关。 (9)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的优点是、。硫燃烧的实验: (10)瓶底也需要加入少量的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

试题演练: 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的原因是。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3)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B.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有大量白色气体生成 C.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或产生大量白烟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2)氧化性 (1)定义:化学反应中物质得电子的能力(或反应后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具有的性质)。 (2)氧化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的) (3)典型的缓慢氧化反应有:、、、。试题演练:铁丝燃烧和铁生锈的产物是否相同:。 3.氧气(或氮气)的工业制法: 方法:。 原理:。 所属变化类型:。 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①②③。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 ②试管口放一蓬松的棉花团的作用:。 ③制取气体的实验,实验前需要。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刚开始出现气泡时,为什么不能立即收集?收集的时机是什么: ⑥用排水法收集满气体的标志是,集满气体后应,取出后正放在实验台上。 ⑦实验结束后应先,后;防止水倒吸造成试管炸裂。 ⑧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⑨氧气的验满方法是。 ⑩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先快后慢的原因是 。 ⑾如果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制氧气,能否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⑿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制氧气,高锰酸钾是催化剂吗? 。 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练习及答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级别A级(基础) 1~71314 B级(能力) 8~121516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生物学家借助新的显微技术,成功观察到小于200纳米的微粒。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小的是() A.雾B.蛋白质溶液C.石灰乳D.KNO3溶液 2.日常生活中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B.做饭用的不锈钢锅C.餐饮用的可口可乐D.消毒用的碘酒 3.在实验中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FeCl3溶液有杀菌消毒作用B.FeCl3溶液能使血液聚集沉降 C.FeCl3溶液能产生Fe(OH)3沉淀堵住伤口D.FeCl3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反应 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下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B)与混合物(A)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B)与氧化物(A)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及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5.将下列物质按酸、碱、盐分类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石灰石B.氢硫酸、烧碱、绿矾 C.石炭酸、熟石膏、醋酸钠D.磷酸、乙醇钠、苛性钾 6.“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④⑥ 7.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图是某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的分子状况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对此反应的分类一定不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B.氧化还原反应C.可逆反应D.置换反应

2020备战中考专题复习(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020备战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选择题 1.【2018年四川省达州市】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C.矿石粉碎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 2.【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 B.酒精挥发 C.石蜡熔化 D.食物腐烂 3.【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 B.密度 C.可燃性 D.溶解性 4.【2018年湖南省邵阳市】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西瓜榨汁 B.滴水成冰 C.纸张燃烧 D.蜡烛融化 5.【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以下古代生产工艺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6.【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7.【2018年山东省威海市】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 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的结晶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8.【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钉生锈 B.衣服晾干 C.干冰升华 D.剪纸成花 9.【2018年山东省威海市】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是是() 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②④⑥⑦⑨ 10.【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铜-做导线 B.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碳酸钡-用于钡餐透视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11.【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C.铜用于制作导线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12.【2018年山东省临沂市】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 B.食物腐烂 C.煅烧石灰石 D.铁生锈 13.【2018年山东省聊城市】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车胎爆炸 B.剪纸成花 C.瓷碗破碎 D.食物腐烂 14.【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下列工艺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刺绣 B.织布 C.剪纸 D.酿酒 15.【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中主要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用盐酸除铁锈 B.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C.用干冰人工降雨 D.用氧化钙做干燥剂 16.【2018年江苏省扬州市】以下我国古代的制作或技术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17.【2018年江苏省盐城市】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柴燃烧 B.酒精挥发 C.河水结冰 D.胆矾研碎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测试题(含答案)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量筒读数 C.向试管中加固体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同学们在使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之后,想要回收二氧化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二氧化锰和废液分离,同学们应该采用的操作是过滤 B.如果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壁,过滤速度会减慢 C.为了使过滤充分,过滤时,玻璃棒应该不停搅拌 D.不考虑实验过程的损耗,同学们最终烘干获得的二氧化锰质量应该与起初取用的质量相同 3.有两份质量相同的氯酸钾,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加热后反应时间和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用图来表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DABC表示有催化剂的曲线 B.D'C'的反应时间=DC的反应时间 C.DABC的面积=D'A'B'C'的面积 D.DABC的面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6.高炉炼铁中主要发生下列反应,其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①C+O2点燃 CO2②2CO2+C 高温 2CO ③CaCO3 高温 CaO+CO2↑ ④Fe2O3+3CO 高温 2Fe+3CO2 A.③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B.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C.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参加 D.不论是否有氧气参加,只要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就属 于化合反应 8.某气体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A.难溶于水,比空气轻 B.易溶于水,比空气重 C.难溶于水,比空气重 D.易溶于水,比空气轻 9.下列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两种单质组成 B.自然界的水都属于纯净物 C.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D.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10.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可燃性 B.臭氧(O3)属于稀有气体,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 C.CO2约占空气体积的0.94%,能产生温室效应 D.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1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而且增大压强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得越多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像倾倒液体一样倾倒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在空气中含量过高,会致人死亡 D.二氧化碳从无色气体压缩成固态干冰发生了物理变化 12.对“大棚”农作物施用“汽水”(碳酸溶液),是近年来在种植生产中兴起的一种新方法。对于其作用的下列几种叙述:①加速植物光合作用;②冬天有助于农作物“防冻”; ③有利于改良碱性土壤,调节pH。其中正确的是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第二章知识结构梳理 1、物质的分类 (1) 以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2) 以组成为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物质的化学变化

二、本章重难点概括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应该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不是发生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如CO2、SO2、SO3、NH3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本身为非电解质)。【注意】 (1)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2)(纯净的)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电解质包括:酸碱盐、大多金属氧化物、水; 非电解质包括: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氨。 (3)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NaCl晶体}, 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石墨、金属单质、混合物}。 (4)熔融状态下,一般的盐和强碱能导电,酸不能导电{分子构成}。 (5)液氨、液态HCl、HCl、酒精是纯净物,氨水、盐酸是混合物。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可拆:强酸、强碱、可溶盐; 不可拆:弱酸、弱碱、不溶盐、单质、气体、氧化物。

(2)HCO 3-不可拆、HSO 4-要拆开。 3、H + + OH -= H 2O 虽然能表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但只能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生 成可溶性盐的酸碱中和反应。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得失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原子个数不守恒。 (2)弱酸、弱碱、难溶盐、气体、氧化物没写成化学式。 (3)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 5、离子共存 (1)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有颜色离子:Cu 2+(蓝色)、Fe 3+(棕黄色)、Fe 2+(浅绿色)、MnO 4-(紫 色),但有颜色离子可大量存在于澄清透明溶液中。 (2)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OH -、CO 32-、HCO 3-。 (3)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H +、NH 4+、Al 3+、Fe 3+、Mg 2+。 (4)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6、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特征:化合价发生变化。 (3)本质:电子发生转移。 (4)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5)得到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 (6)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 (7)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注意点:氧化剂与还原剂都是指反应物。 (2)单、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失电子总数=得电子总数) C+2CuO △2Cu+CO 2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专题 物质的化学变化考试题及答案.doc

专题物质的化学变化考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9题) 1.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不同的是 () A.爆竹爆炸B.木炭燃烧C.钢水浇铸D.葡萄酿酒 【答案】D 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液化气做燃料B.铝材做高压锅C.干冰人工降雨D.钢材制铁轨 【答案】A 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下列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食物的腐烂 C.实验室制取氧气D.红磷燃烧 【答案】B 难度:容易知识点:氧气 4.物质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物质的还原性B.物质的熔点C.物质的挥发性D.物质的硬度 【答案】A 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5.某反应涉及的三种分子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消耗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B.甲中元素存在形态为游离态 C.该反应涉及三种氧化物 D.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评卷人得分

【答案】A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6.日常生活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瓷碗破碎B.石蜡熔化C.食物变质D.酒精挥发 【答案】C 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7.AgNO3__________________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O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A.B.C.D. 【答案】B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8.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棉花纺成线B.棉线织成布C.棉布制成衣D.棉衣着了火 【答案】C 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9.植物光合作用可表示为CO2+H2O淀粉+O2,下列关于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淀粉中一定含C、H两种元素 B.淀粉中一定只含C、H两种元素 C.淀粉中可能含有三种以上的元素 D.淀粉可能是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 【答案】D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铜作导线B.氧气用于炼钢C.铁制炊具D.黄金压成金箔 【答案】A 难度:基础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1.一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4H2═X+H2O.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X与CO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6B.X中只含C、H元素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D.X中C、H元素质量比为4:1 【答案】B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12.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训练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训练 【相关知识要点】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4.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5.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解题思路方法】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方法 例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B.高粱酿酒C.轮胎爆炸D.金属导电 解题思路抓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本质特征进行逐项分析。 解高粱酿酒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分离液态空气是物质的状态变化,轮胎爆炸是因为轮胎承受不了过大的内部压力而发生的破碎,金属导电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均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所以,答案为:B。 说明本题易错选C,原因是没有弄清爆炸的实质。爆炸可分以下三类:①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如火药爆炸、瓦斯爆炸等;②物理变化引起的爆炸,如轮胎爆炸、气球爆炸、锅炉爆炸等;③核反应引起的爆炸,如氢弹、原子弹的爆炸。 例2 以下现象,一定能作为化学变化的依据的是()。 A.褪色 B.发光发热 C.潮解 D. 风化 解题思路抓住能表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的现象才能作为化学变化的依据。 解褪色和发光发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被木炭吸附而褪色,电灯在通电时发光发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潮解是指某些固体物质

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在固体表面形成溶液的现象,由于固体本身的成分并没有改变,应属于物理变化。风化的本质是结晶水合物的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答案为:D。 例3 下列各种制备方法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工业制氧气;实验室制氧气 B.工业制氢气;实验室制氢气 C.工业以CO2制干冰;实验室以水制冰 D.工业开采金刚石;实验室以石墨制金刚石 解题思路通常情况下,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物质(如:水、氧气、氮气、某些矿石等),工业上均用物理变化的方法制取;自然界不存在或存在很少、难以提取的物质,工业上常用化学变化的方法制取;而在实验室里,常用气体的制取一般采用化学变化的方法。 解A.工业制氧气采用蒸馏液态空气的方法,由于氧气本来就是空气中存在的物质,把它分离出来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常用KClO3、KMnO4或H2O2分解的化学变化方法。B.工业制氢气常用碳与水蒸气反应的方法,实验室制氢气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方法,均是化学变化。C. 工业以CO2制干冰和实验室以水制冰都只发生了物质的状态变化,均是物理变化。D.工业开采金刚石是物理变化方法;实验室以石墨制金刚石,由于反应物石墨中的碳原子经过重新组合而生成了新物质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答案为:A、D。 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生成了新物质,“新物质”是指原物质中的原子经过重新组合而生成的物质,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就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的辨析方法 例4 在以下叙述中:①镁带在空气中可以燃烧;②镁带在空气中燃烧;③石蜡受热熔化;④石蜡受热易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 解题思路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①中所叙镁的性质,只能在②中的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④中所叙石蜡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在③中的物理变化中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解答案为:③;②;④;①。 说明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物质的变化是物质所进行着的一个过程,

身边的化学物质

身边的化学物质

————————————————————————————————作者:————————————————————————————————日期: ?

身边的化学物质(3) 主讲: 黄冈中学教师舒宝生 一、复习策略 (一)酸、碱、盐的组成 (二)酸 1、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酸→盐+氢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浓硫酸、硝酸除外)。 (3)某些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4)碱+酸→盐+水 (5)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2、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盐酸硫酸 颜色、状态“纯净”:无色液体;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 挥发性易挥发(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难挥发 用途①金属除锈 ②制造药物 ③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 ②浓硫酸作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3、盐酸、硫酸的特性 (1)盐酸:挥发性(观察浓盐酸时常会看到白雾,这是由于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重新结合成盐酸小液滴。)

①由于盐酸易挥发,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液的质量会变小,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②若用稀盐酸制H2、CO2时,H2和CO2气体中会含HCl气体杂质。 (2)浓硫酸(H2SO4) ①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②脱水性 ③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 ④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注意: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浓硫酸时要十分小心,如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三)碱 1、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如:Ca(OH)2+CO2=CaCO3↓+H2O(用于检验CO2气体) 2NaOH+CO2=Na2CO3+H2O(可用于吸收大量的CO2气体) 2NaOH+SO3=Na2SO4+H2O (3)酸+碱→盐+水 (4)可溶性碱+可溶性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 +H2O=Ca(OH)2 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①工业:制漂白粉 用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课标要求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3.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5.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的意义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6.能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从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7.了解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常见变化的分类方法。 9.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10. 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1.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合价,能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 原反应。 12.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要点精讲 一、物质的分类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 ????→→???→→→→???乳浊液悬浊液浊液胶气溶胶;液溶胶;固溶粒子胶体:分子胶体胶体溶液 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3)(OH Fe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3)(OH Fe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 ~100nm 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3)(OH Fe 溶胶、3)(OH Al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2019年中考真题化学分类汇编(山东地区)专题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解析版)

2019年中考真题化学分类汇编(山东地区)专题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解析版) 专题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考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2019威海中考)下列制取物质的过程均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工业制氧气、实验室制氧气 B. 海水制“碱”、海水淡化 C. 以石英砂等物质为原料制玻璃、制高纯硅 D. 利用二氧化碳制干冰、制碳酸饮料 【答案】C 【解析】解:A、工业制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海水淡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以石英砂等物质为原料制玻璃、制高纯硅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利用二氧化碳制干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2.(2019临沂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瓷碗破碎 B. 酒精挥发 C. 石蜡熔化 D. 菜刀生锈 【答案】D 【解析】解:A、瓷碗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3.(2019聊城中考)下列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B.酒精挥发 C.煤气燃烧D.水果榨汁 【答案】C 【解答】解:A、分离液态空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煤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水果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2019滨州中考)“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诗词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B.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C.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答案】B 【解析】解: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5.(2019东营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甘蔗榨汁 B. 自行车胎爆裂 C. 炭包吸附异味 D. 鲜奶制成酸奶 【答案】D 【解析】解:A、甘蔗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自行车胎爆裂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炭包吸附异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鲜奶制成酸奶,生成乳酸,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2019菏泽中考)“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下列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使用火药 B. 指南针指引航海 C. 用泥土烧制陶瓷 D. 冶炼金属 【答案】B 【解析】解:A、使用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人教版 初中化学 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资料

初中化学 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复习资料 知识结构梳理 初中化学教材中主要介绍30种物质,其中有6种混合物,7种单质,13种无机化合物和4种有机化合物。现将30种物质以物质分类的形式归纳如下: 1、空气和水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稀有气体 其他气体及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03% 0.94% 0.03% (2)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及主要用途: 氮 气(N 2) 稀有气体(He Ne Ar Kr Xe 等) 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 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1) 常温下稳定。 (2)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 氧气等物质反应。 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反应,故 又称惰性气体。 用 途 保护气 电光源 (4)空气和水的污染和防治 (1) 空气的污染源: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②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 水的污染源: ①业生产中的三废: 废液 、 废渣 、 废气 ;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使用。 2、碳及其化合物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碳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a 充分燃烧生成CO 2 ,化学方程式为 C+O 2=CO 2 b 不充分燃烧生成CO ,化学方程式为 2C+O 2=2CO 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为淡蓝色,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蓝色。 ②与氧化铜反应:木炭在高温条件下与CuO 反应生成Cu 和CO 2 ,现象 黑色粉末变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C+2CuO=CO 2+2Cu 在高温条件下还能与Fe 2O 3等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上述类似反应。 氧化物:H 2O 、CO 2、CO 、CaO 酸:HCl 、H 2SO 4、HNO 3 碱:NaOH 、Ca(OH)2 盐:NaCl 、Na 2CO 3、CuSO 4·5H 2O 、CaCO 3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CH 4、C 2H 5OH 、CH 3OH 、CH 3COOH 混合物:空气、煤、石油、生铁、钢、无定形碳 无机化合物 物 质 纯净物 单 质 金属单质:Fe 、Al 、Cu 。 非金属单质:O 2、H 2、金刚石和石墨。 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其化学式为H 2O 。 物理性质:无色、无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休,凝固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g/cm 3 ,冰的密度比水小。 ①电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2H 2O 通电 2H 2 ↑+ O 2 ↑ ②与某些酸性氧化物反应,举例 H 2O+CO 2 = H 2CO 3 ③与某些碱性氧化物反应,举例 CaO+ H 2O = Ca(OH)2 用途:工业、农业、生活等 性质 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 △

(2015年秋)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含解析及答案)

A .当开关K 闭合后,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证明CH 3COOH 溶液是电解质 B .闭合开关K ,往烧杯中加入NaCl 固体,由于CH 3COOH 与NaCl 不反应,故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变化 C .闭合开关K ,往溶液中加入CaCO 3固体,电流计?示数逐渐增大 D .选取合适浓度的盐酸替换0.1 mol·L -1的CH 3COOH 溶液,电流计?的示数相同,说明二者电离程度相同 【解析】 开关闭合后,电流计指针偏转说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CH 3COOH 发生了电离,CH 3COOH 是电解质,但CH 3COOH 溶液为混合物,不是电解质,A 错;往CH 3COOH 溶液中加入NaCl 固体,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增强,电流计示数增大,B 错;往CH 3COOH 溶液中加入CaCO 3固体,由于2CH 3COOH +CaCO 3===Ca 2++2CH 3COO -+CO 2↑+H 2O ,生成强电解质(CH 3COO)2Ca ,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电流计示数增大,C 正确;HCl 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而CH 3COOH 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D 错。 【答案】 C 5.(双选)(2015·经典习题选萃)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 .强碱性溶液中:Na +、CO 2-3、SO 2-3、K + B .石蕊呈红色的溶液:ClO -、Na +、SO 2-3、Cl - C .pH>7的溶液中:Mg 2+、Br -、K +、Al 3+ D .加入Fe 能放出H 2的溶液中:Cl -、Mg 2+、SO 2-4、K + 【答案】 AD 6.同种物质中同一价态的元素部分被氧化,部分被还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 A .3Br 2+6KOH===5KBr +KBrO 3+3H 2O B .MnO 2+4HCl(浓)=====△MnCl 2+2H 2O +Cl 2↑ C .2KNO 3=====△2KNO 2+O 2↑ D .NH 4NO 3=====△ N 2O ↑+2H 2O 【答案】 A 7.(2015·威海高一检测)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是( ) ①CO 2-3+2H +===CO 2↑+H 2O ②Ba 2++2OH -+2H ++SO 2-4===BaSO 4↓+2H 2O

专题三:物质的化学变化.doc

专题三:物质的化学变化 一. 教学内容: 专题三:物质的化学变化 二. 物质变化的分类 物质的变化是中学化学学习的基础,贯穿整个化学学习过程,同学们应善于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深理解,努力提高化学水平,培养相关能力。 1.物质变化的分类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大类 2.化学变化的分类 (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变化区分 按此角度,化学反应分为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复 分解反应 (2)从得氧失氧区分 按此角度,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3)从反应的热效应区分 按此角度,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二. 化学反应的特征 1.基本特征 化学反应的最基本特征是质量守恒定律,既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归纳特征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可归纳为“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 “五个不改变” : 从宏观上分:①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②元素种类不变。 从微观上分:③原子种类不变。④原子数目不变。⑤原子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变” : 从宏观上看:①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从微观上看:②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变” :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三.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 (1)金属 +氧气→金属氧化物 (2)非金属 +氧气→非金属氧化物 (3)非金属(除氧气) +氢气→无氧酸 (4)非金属(除氧气) +金属→无氧酸盐 (5)碱性氧化物 +水→碱 (6)酸性氧化物 +水→含氧酸 (7)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2.分解反应 (1)氧化物的分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