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全文)

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全文)

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全文)
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全文)

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滨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一一年十月

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为进一步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探索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发挥现代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引领、支撑和优化作用,推动整个经济体系高效运转,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根据《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山东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和《滨州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特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市现代物流业规模和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当前已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也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现状

物流业总体规模加速扩大。近年来,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物流需求持续上升,物流业规模加速扩大。2010年,物流产业增加值实现13亿元左右,“十一五”期间全市货运总量年均增长10%。大宗货运种类涵盖煤炭、石油及产成品、原盐及产成品、水泥、焦炭、有色金属矿石及产成品、粮油、农副产品等。

物流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全市共有各类物流、运输企业100余家,仓储面积60多万平方米。其中,营业收入过十亿元的企业1家,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9家。山东京博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滨州银河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西王物流有限公司、滨阳工贸运输公司4家物流企业被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税务总局批准为国家物流

税收试点企业,山东外运鸿志国际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等货代企业也

具备了一定规模。

物流园区集聚作用逐渐显现。目前,滨州市建成和在建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及货运场站6 8处,总投资约24亿元。其中,滨州现代

物流中心园区规划面积3.99 平方公里,一期工程550亩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有仓储建筑单体30个及场站、展厅、人工湖、绿地等基础配套

设施,入驻企业52家。亚光物流中心已成为专业化生产型物流中心,仓库实用面积2.7万平方米。山东西王物流园区、博兴深发物流园区、山东滨州银河国际物流园、无棣永胜物流园区等也形成了较大规模。

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水平有所提高。目前,全市重点工业企业,都采用了现代物流管理方法,物流运行质量明显提高。魏桥创业原材料和

产成品运输实行了招标外包,盟威集团、亚光集团等企业引进自动化

立体仓库、ERP等先进物流设备和管理信息系统。侨昌化学、愉悦家纺、环宇集团等企业物流运输业务几乎全部外包,产成品库存周转率大幅

提高。以银座商城、三利快餐及图书、烟草、医药等商业流通企业为

主的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网络初步形成。

(二)发展条件

1.区位地理条件。我市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复合地带,是山东省的海上北

大门。同时,又处于亚太经济圈西环带和黄海经济圈的重要位置,是京津冀都市圈与黄河经济带的结合部,是环渤海经济带与长江三角洲经

济带、珠江三角洲经济带的南北对冲地带,开发建设前景十分广阔。

2.交通网络条件。滨州是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截至2010年底,公路通车里程已达 14867.7 公里,其中国省道干线公路和高速公路1134公里。环渤海铁路的重要一环——德龙烟铁路已开工建设。滨州港现有18个泊位,设计吞吐能力300多万吨,深水港区11公里的引堤工程已竣工,2×3万吨级散杂货泊位全面开工建设。滨州港、德烟铁路、黄大铁路、滨港铁路、德滨高速公路、大高航空城等重点工程建成后,滨州市将成为连接半岛城市群、鲁北地区、济南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圈的交通枢纽。

3.产业基础条件。2010年,滨州市实现生产总值155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3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5%和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5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为4269.3亿元、293.4亿元、3 6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6.1%、57.4 %、42.1 %。魏棉、西王、滨化、亚光、盟威等骨干企业均属资源加工型企业,棉纺、粮油、煤炭、化工、农资、有色金属等大宗货物进出流量大,对物流发展起到了强力的支撑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以上,批零贸易业主体地位不断加强,极大地拉动了商贸物流的发展。农业方面,滨州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粮棉基地,粮食生产连续七年实现增产,播种面积659.66 万亩,总产量达296万吨;棉花种植面积188万亩,总产量13万吨。

(三)面临机遇和挑战

政策与发展环境改善的机遇。国务院制定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

印发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工作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发改经贸[2009]1018号);《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也已经印发实施,将滨州市列为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邹平县和博兴县被列为县级物流节点城市,为推进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与发展环境。

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机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已列入国家发展战略,滨州市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中心城市,为我市加快物流业发展特别是临港物流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环渤海经济圈区域布局中,滨州作为区域物流布局的重要节点城市,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

“转方式、调结构”的机遇。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步缓解,全球将进入后危机时代,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我市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不科学的问题,成为今后一个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调整具有较强的服务和支撑作用。发展物流业、提高物流业发展水平,可以促进制造业和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专注核心业务、降低物流费用,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市物流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存在着许多挑战和制约因素,需要在今后发展中着力加以解决。一是规划滞后。我市企业物流管理普遍缺乏系统的规划,物流外包只是停留在运输等环节,现代物流管理也只是注重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社会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二是水平较低。从发展质量看,目前,发达国家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已控制在10%左右,而我市目前仍高达23.67%,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发展规模看,全市承担的物流作业规模只相当于本地发生量46%左右。三5

是瓶颈制约。铁路、水运和航空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激励政策执行随意性较大,政策具体落实过程中操作难度大。物流企业规模小,管理能力弱,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物流服务功能单一,缺少在全国具有竞争能力的大企业集团。同时,周边各地加快物流业发展的积极性竞相迸发,发展态势咄咄逼人,滨州市物流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机遇,把加快发展物流业作为构建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和“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着力点,整合物流资源,完善综合运输体系,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建立以物流园区为载体,以物流平台为支撑,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开放式、社会化的物流体系,提升我市物流业发展水平。

(二)发展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拉动。既要坚持企业在物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政府在组织、规划、政策和环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对物流业尤其是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倾斜的扶持政策。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根据全国、全省物流业发展布局,结合我市基础、优势和城市及产业布局,兼顾城乡、产业、行业物流协调发展,统筹规划物流服务网络,合理布局物流园区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节点,科学引导物流业发展。严格节约利用土地,营造生态绿色物流,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住机遇,用好国家系列政策,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重点突破。着眼产业长远发展,努力解决制约发展的体制、政策和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瓶颈”。

整合资源、高效运营。改革物流资源分割格局,促进部门间、行业间资源整合,实现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效益的最大化。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加快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全面整合仓储、运输、流通加工、配送、交易和信息处理等环节,推动物流一体化,提高物流效率。(三)战略定位

发展阶段定位:滨州市物流业正处于快速起步阶段,物流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能力亟待提高,但发展潜力巨大。

节点地位定位:辐射鲁北地区、服务于黄河三角洲、连接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物流节点城市。

产业地位定位:滨州市的支柱产业、构建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撑产业、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的战略产业。

(四)发展目标

到2015年,物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5%以上,培育40家功能

健全的物流骨干企业;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载体功能和产业集聚度显著提高;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构建公路、铁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持续下降。到2020年,构建起布局合理、功能健全、信息畅通、运转高效、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生态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持续上升,形成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健全,经济腹地得到拓展,滨州市物流业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

三、空间布局

按照沿交通枢纽、沿中心城市和沿产业集群的布局原则,重点构筑“五纵四横”九条物流通道和“一主七副五园多点补充”的物流节点空间布局体系。“一主”即中心城市(包括滨城区、市经济开发区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物流节点主中心,“七副”即惠民、阳信、无棣、沾化、博兴、邹平县和北海经济开发区县级物流节点副中心,“五园”即临港物流园区、西城物流园区、东城物流园区、邹平物流园区和高新区物流园区五个综合型物流园区,“多点”即一批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通过物流通道建设推进和加深不同区域、城市、乡镇、农村的物流领域的合作,引导物流资源的跨地区整合,逐步形成城乡通联、辐射黄河三角洲区域的一体化物流发展大格局。

(一)物流通道

依托博兴—滨州港铁路、德龙烟铁路、黄大铁路、205国道、220国道、济青高速、长深高速、滨德高速和大济路等,重点建设和改造“五纵四横”九条物流通道。

1.“五纵”。(1)沿博兴—滨州港铁路物流通道。通过淄东铁路博兴段—博小铁路—滨港铁路,向南连接淄博市,向北通往滨州港,沿线途径博兴县、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滨城区、沾化县,主要承担煤炭、矿石、油盐化工、棉花、粮食等大宗货物运输及工业产品的物流业务,是一条发挥港口作用、丰富我市综合运输网络、密切与环渤海城市联系、开拓国际物流市场的重要战略通道。(2)沿黄大铁路物流通道。通过黄大铁路向北连接黄骅港,向东通往半岛城市群,沿线途径无棣县、沾化县,是神华集团煤炭东运的环渤海铁路通道,也将成为滨州市煤炭等大宗货物运输的重要铁路物流通道。(3)沿2 05国道物流通道。205国道贯穿滨州南北,向南连接淄博市,向北通往“京津冀”地区,沿线途径博兴县、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滨城区、沾化县、无棣县,主要承担转运及城区内工商农企业的物流业务。(4 )沿长深高速滨州段物流通道。长深高速滨州段主要由滨大高速和滨博高速两段组成,向北连接“京津冀”地区,向南穿越鲁中地带,沿线途径博兴县、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滨城区、沾化县、无棣县,主要承担转运及城区内工商农企业的物流业务。(5)沿239省道(大济路)物流通道。大济路北起无棣县大口河,途经无棣、阳信、惠民三县,向南通往济阳县并汇入220国道,向北汇入“京津冀”地区,是沿线三县主要产业、

大宗货物和特色农林产品进入省会都市圈和融入“京津冀”地区的一条重要物流通道。

2.“四横”。(1)沿德龙烟铁路物流通道。通过德龙烟铁路向西连接德州市,途径阳信县、滨城区,通过德州铁路枢纽融入国家铁路网。向东通往东营市及半岛城市群,是连接环渤海南岸城市的一条重要物流通道。(2)沿220国道物流通道。220国道向东连接东营市,向西通往省会城市圈,途经滨城区、惠民县,主要承担大宗货物及特色农、林产品运输,是对接省会城市圈、打通鲁西南经济带的重要物流通道。(3)沿济青高速公路物流通道。济青高速贯穿邹平县东西,向东与淄博市连接,向西融入都市城市圈,连接青岛港口和日照港口,主要承担邹平县工商农物流业务,是对接省会城市圈,通往半岛城市群的重要物流通道。(4)沿滨德高速公路物流通道。滨德高速公路起点为滨州沾化县东接荣乌高速和津汕高速交叉口,止于德衡高速起点,途经沾化、无棣、阳信三县,是鲁北、冀东地区便捷的出海通道,是海洋经济快速发展、融入省会都市圈、对接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物流通道。(二)城市物流节点

1.中心城市物流节点。依托铁路、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大高航空城建设,充分发挥纺织家纺、油盐化工、有色金属、汽车零部件、小型通用飞机等产业优势,积极发展国际物流、城市配送、涉农物流等多式联运业务,形成带动周边城市、辐射黄河三角洲区域的物流节点城市。

2.县级物流节点。

邹平县充分发挥纺织、农副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治金等支柱产业的优势,依托济青高速、规划的博兴—邹平铁路,积极发展纺织、煤炭、食品、矿石、金属材料等为重点的物流,形成融入鲁中地区的县级物流节点城市。

博兴县充分发挥石化、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和黑白铁及厨具市场的优势,依托滨博高速、淄东铁路博兴段、博小铁路、规划的兴广铁路、博邹铁路,重点发展公铁联运、中转物流、商贸物流,形成鲁北地区的县级物流节点城市。

北海经济开发区依托油盐化工、船舶制造、清洁能源、生物制药等重点规划发展的产业,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国际物流、生产配送物流。

惠民县发挥农副产品、绳网、数控机床等产业优势,依托220国道、省道239大济路、济滨铁路惠民段,重点发展绳网物流、煤炭物流、农副产品物流等。

阳信县发挥石化、农副产品、畜牧产品等产业优势,依托德大铁路、济滨铁路阳信段,重点发展石化、农副产品等行业物流,加快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

无棣县发挥油盐化工、农副产品、水产品、船舶制造、手工产品等产业优势,依托黄大铁路、205国道、荣乌高速和滨州港,重点发展油盐化工物流和水产品冷链物流。

沾化县发挥冶金、农副产品、水产品等产业优势,依托滨州港、滨港铁路、黄大铁路和荣乌高速,重点发展煤炭、矿石等大宗货物物流、冷链物流和配送。

(三)物流园区

根据全市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情况,在中心城市和县级物流节点附近,有选择性地建设综合型的北海经济开发区临港物流园区、中心城市西城物流园区、东城物流园区、邹平物流园区和高新区物流园区五个物流园区。

(四)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

根据各县区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区位情况,建设和改造若干服务于支柱产业或周边市场的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重点规划建设滨城区市西商贸型物流中心、滨北镇产业基地型物流中心,市经济开发区商贸型配送中心,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黄河三角洲铁路大宗商品物流中心,惠民县铁路物流中心、经济开发区煤炭物流中心、李庄镇绳网配送中心、姜楼镇农副产品配送中心;阳信县铁路物流中心、经济开发区油气化工物流中心、河流镇农副产品低温保鲜链物流中心;无棣县鲁北企业总公司产业基地型物流中心、埕盐集团盐业物流中心、利德电子产品物流中心;沾化县经济开发区产业基地型物流中心、下洼镇冯家村农副产品专业物流中心;博兴县京博综合型物流中心、兴福镇国际钢贸城和澳博厨具商城物流中心;邹平县西王产业基地型物流中心、码头镇煤炭物流中心等。

四、发展重点

通过“3117”发展战略的实施,围绕打造“三大物流品牌”,逐步完善“一个网络”,搭建“一个平台”,实施“七大工程”,使物流业这一支柱产业成为带动城乡一体化和先进制造业大繁荣、大发展的强大引擎,最终将我市打造成为服务于“京津冀”地区、辐射整个黄三角区域的鲁北物流中心城市。

(一)三大品牌

依托魏棉创业、亚光集团、愉悦家纺、滨印集团等大型纺织家纺企业,建设辐射周边服务全国的“商城型”滨州纺织大世界,打造与行业规模相匹配的“东北亚纺织物流之都”。依托西王集团、香驰粮油等龙头企业以及沾化王尔庄海产品市场、滨城六街蔬菜市场等,发挥各县区粮食、蔬菜、水果、牛羊、鸡鸭、水产等农副产品比较优势,发展农副产品产业链物流,打造“黄河三角洲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依托北海经济开发区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立足鲁北,面向环渤海,打造“环渤海油盐化工物流基地”。

(二)一个网络

健全综合运输网络体系。围绕建设鲁北物流中心城市的总目标,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个公路、铁路、水路相互协调、功能完善、优势互补的交通网络体系。

1.港口。建设海港区防波堤工程、航道疏浚工程、中聚能源9个5千吨级码头工程、滨州港3×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等项目,把滨州港建成立足滨州,服务鲁西北,对接滨海新区,集原油、液化、煤炭、原

盐、集装箱、件杂货泊位于一体的具有现代化装卸设施、管理设施、仓储设施的地区性综合港口。

2.公路。以畅通与周边地区的快速运输通道为目标,以完善国家级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为着力点,与连接“京津冀”、半岛城市群、省会都市圈大通道相结合,重点抓好滨德高速、长深高速滨州至东营连接线、济广高速滨州段、环渤海高速滨州段为主的高速公路建设和国省道的新建和升级改造。

3.铁路。重点建设德龙烟铁路、黄大铁路、滨港铁路等,尽快融入全国铁路骨干网。加快建设兴广(博兴至广饶)铁路,对淄东铁路和博小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高标准建设铁路专用线。加快建设济滨铁路、济滨城际铁路、寿光至邹平铁路邹平段、博兴至邹平铁路。

4.机场。依托大高航空城重点建设航空货运基础设施,形成以大高物流中心为核心的滨州国际航空快运物流系统。

5.场站。依托现有港口和铁路、公路网络及货运场站、大高航空城等设施,选择重点区域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一批集装箱多式联运中转设施和连接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转运设施,促进物流基础设施协调配套运行,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有效对接。重点建设北海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区中的国际集装箱分流中心、邹平物流园区国际物流功能区,为开展国际物流业务提供支撑;建设东城、邹平和北海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区的公铁联运集装箱场站和大宗生产资料货运场站;加快建设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内的货运场站。

(三)一个平台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依托现有物流信息网络,整合政府、企业的各类信息资源,采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标准,逐步建设完善四个层次的与国际共通、标准统一、接口开放、功能通用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物流业发展创造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化服务环境。

第一个层次,建设信息交换、控制和支持的技术中心,由公共信息平台的信息中心和电子商务平台的数据处理承担起运行管理和数据维护任务,承担各行业部门和各物流基地分系统的信息交换支持,并为企业层提供增值服务。

第二个层次,主要由相关行业信息系统和各物流园区(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组成。相关行业信息系统是指与社会物流有关的行业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交通管理控制中心,水运、公路、铁路综合信息系统,车辆管理信息系统,国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税务、保险、银行结算系统,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信息系统、海关报关清关信息系统等,承担着行业管理的信息处理任务。物流园区(中心)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承担着管理和为物流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任务。两个系统根据信息共享协议向公共信息平台发送共享信息,所需的其他系统信息则根据接口规范从公共信息平台获取。

第三个层次,建立园区内各物流企业的信息处理系统和现场数据采集系统(如GPS系统),实现对物流系统基础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功能。第四个层次,建立各工商企业的供销链管理系统以及各相关企业的网站,主要由物流服务的供方和需方构成,在公共信息平台的支持下,

完成企业物流管理,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完成网上贸易、申报等任务。

(四)七大工程1.物流园区培育工程。( 1)临港物流园区。主园区拟选址在滨州港区的延伸区域,规划控制面积600公顷,各辅园区分别选址在各产业园区相应位置,规划控制面积根据产业园区发展需要和布局关系确定。根据港口建设和运行情况适时在主园区启动建设保税物流功能区,以整合全市及周边的国际物流需求资源,形成全市国际物流发展的核心园区。依托周边油盐化工、冶金、造船、风电设备、渔业等产业优势,建设以煤炭、石油、原盐、化工产品、钢材、轮船零部件、建材、水产品为主的产业物流配送功能区。(2)西城物流园区。主园区选址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位于滨博高速公路以东,2 20国道以南,渤海二十二路以西,长江五路以南,规划控制面积200公顷左右,根据发展需要适时在高速公路以西规划建设适当规模的辅园区。以纺织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为依托,重点发展纺织服装—纺织机械及配件供应链物流,以及汽车及零配件的营销和生产供应物流。整合中博商贸城、浙江大市场和各产业园区周边的物流资源,建设商贸流通配送功能区。(3)东城物流园区。主园区拟选址在铁路货运站附近区域,规划控制面积200公顷,同时,分别在秦皇台乡、梁才办事处和市东办事处相应位置规划建设三个物流辅园区。以铁路货运站为依托,完善园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滨化、亚光等大企业集团为依托,重点发展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物流、采购物流和营销物流业务,引领产业链延伸发展。(4)邹平物流园区。主园区拟选址在邹平开发

区东部铁路货运站及周边地区,规划控制面积260公顷左右。以魏桥创业、西王集团等大企业集团为依托,重点发展为工业企业服务的生产物流、采购物流和营销物流业务,形成特色鲜明的生产配送物流园区。适时发展国际物流业务,完善全市国际物流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邹平开发区带动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5)高新区物流园区。主园区拟选址在小营铁路货场及周边地区,规划控制面积200公顷。以愉悦家纺集团、国家储备粮库、高新技术企业等为依托,重点发展以仓储、转运、调拨、配送等物流业务,服务于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工程。大力实施企业内部物流再造工程,通过对物流资源和功能的整合,对物流业务进行改造和重组,完善企业内部物流设施与功能,建立企业的内部物流系统和管理体系,形成系统化的供应链物流。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把物流系统与生产制造环节分离、分立开来,真正将物流业务交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经营。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进一步提升针对制造业细分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满足更加多样性、专业化的物流需求;应通过对现有物流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与制造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从整体上提高物流产业的竞争力。

3.城市配送工程。以城市为核心,鼓励大型现代零售商业企业利用流通渠道优势和仓储、运输等物流基础条件,发展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配送服务,提高物流运作的规模效益,集约用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支持批发企业与厂商、零售商之间的双向

物流合作,提高商品的入货、发货速度,加快商品周转率,提高批发业的附加价值。扶持第三方物流扩大规模、完善服务功能,引导商贸企业逐步把运输、仓储、配送、再加工等外部物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降低商贸物流成本。支持滨州银座、滨州百货、中百商城、大润发等大型商贸企业改造和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城市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推广集约型现代化物流配送模式。积极建设综合配套的早餐、食品、蔬菜、医药、家电等生活日用品配送、电子网上购物配送等城市配送工程,推动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

4.农村物流配送工程。整合商贸流通资源,加速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家电下乡”等活动,培育和发展一批为农村服务的专业化商贸物流企业,支持发展农资和农村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完善农资和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同时,加快促进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发展,积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提升农副产品配送功能,进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依托供销、邮政等流通网络辐射周边广大农村,发展日用消费品、农资产品的配送业务。根据我市实际,大力培植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粮食、棉花、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物流,推广散粮运输和棉花大包装运输,完善农资和农村日用连锁经营网络,实现日用消费品和农资产品下乡和农副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

5.物流龙头企业扶植工程。通过引进一批、剥离一批、壮大一批、转型一批(简称“四个一批”),培育发展我市物流市场主体。

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营造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司的总部或分支机构,以多种方式投资建设先进的物流运行系统,利用其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动滨州市物流业加快发展。重点吸引马士基、UPS、中远物流、中海物流等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入住滨州;吸引中远、民生等船舶运输公司在滨州港开辟航线,开展航运业务。

剥离一批自营物流。依托滨州十大产业链发展,引导和鼓励大型工商企业的物流自营机构,不断完善功能,提高服务能力,进而实现与母体的分离,变企业物流为物流企业,使其逐步发展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重点推动魏桥创业集团、滨化集团、盟威集团、亚光集团等市重点企业剥离物流业务,成立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为母体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为其它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

壮大一批骨干物流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化物流企业。重点加大对京博物流、银河物流、鲁中运达物流、渤海物流等一批龙头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促其尽

快做大做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转型一批传统物流企业。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重点引导永强煤炭储运有限公司、滨阳工贸运输有限公司等传统运输企业的转型升级;鼓励“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在原有配送业务的基础上,拓展业务范围,为社会企业提供物流服务。

6.物流行业标准化和物流新技术推广工程。以物流信息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为切入点,参照国际通行标准,积极推广国家已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业标准,提高物流的标准化程度,以物流的标准化促进物流的现代化。改革传统的货物散装运输方式,大力推广集装技术和单元化装载技术,积极采用托盘装载运输方式。支持物流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积极开展新型专业物流装备的研发、新型物流系统软件的开发和设计;支持物流科技企业利用系统软件技术对物流设备进行集成,提升物流系统操作的现代化水平。积极推广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条码、射频技术、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等先进适用信息技术,促进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大力发展集装箱车、重型载货汽车、大吨位厢式货车、节能环保货车。推广甩挂运输、多式联运、回程配载运输等组织方式,提高实载率,降低物流成本。

7.物流人才队伍培育工程。加快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物流经营管理人才和外向型国际物流人才,鼓励当地大专院校,开办物流专业或相关专业课程,为物流领域培养急需的各种经营管理人才。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参与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尽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业务管理和掌握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推行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制度。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强化对滨州市物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定期召开

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附件 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现代物流业是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大力推进成都现代物流业发展,有利于增强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支撑保障作用,对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四川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和《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本规划是指导成都市现代物流业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依据和行动纲领。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1.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我市物流产业发展提速增效,产业规模和质量显著提高,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率进一步下降,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2015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比2010年增长 2.13倍,年均增长16.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

比2010年增长2.19倍,年均增长17%,;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 比重为16.6%,低于全国1.4个百分点。 2.物流枢纽功能不断增强。目前,成都已通航城市198个,开通航线257条,其中国际(地区)航线88条(国际定期直飞航线41条),2015年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4224万人次和55.7万吨,继续巩固国内航空第四城地位。“蓉欧+”战略深入实施,全面启动国际铁路港规划建设;“蓉欧快铁”双向稳定加密开行,班列干线逐步向欧洲腹地延伸,库特诺海外办事处挂牌成立;中亚班列和成都至国内枢纽城市互联互通班列稳定开行;成都集装箱中心站吞吐量继续保持全国首位。累计开通300余条公路货运班线,形成覆盖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快速公路货运班车网络。 3.口岸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设施先进、布局合理的空、铁、公立体口岸开放体系,双流机场口岸吞吐量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一,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实现7×24小时通关,青白江铁路口岸获批国家临时开放口岸,为国际货运量大幅度增长奠定基础,龙泉公路口岸完成搬迁,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海关特殊监管区快速发展,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包括高新、双流园区)进出口总额在全国排名前列,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投入运行,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得国家立项批复并正在加快建设,为沿海产业转移和国际贸易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口岸功能不断完善,双流空港已具备进口药品、植物种苗、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资格,正在加快建设进口水果指定口岸,国际铁路港

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doc 52页)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 现代物流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手段对分散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进行系统整合和优化,实施一体化、专业化运作,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目的。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是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基本内涵之一,是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对于改善发展环境,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重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促进重庆现代物流业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及相关规划,按照战略性、协调性、指导性、操作性的规划原则,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展望到2020年。 第一章发展形势 第一节发展机遇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经济全球化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加速,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销售已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方式。企业必须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和营 1 / 52

销布局,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反应速度,降低库存和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使我国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机遇。 发展现代物流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物流业的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可以有效促进市场整合,推动区域联动和区域产业提升。近年来,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已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经济区。重庆与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经济协作和合作进一步加强,生产要素流动更加频繁。近年来,重庆周边各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镇化步伐加快,对重庆物流的需求大幅增加。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必然要求。国家明确在“十一五”时期继续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和工商重镇,是国家承东启西的战略要点,担负着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战略任务。“十一五”时期,重庆将基本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总体框架,GDP预计达到5000亿元。重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发展重庆现代物流业创造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同时也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重庆在更大空间范围内,配置资源,调整结构,强化功能,聚集要素,拓宽市场,改造传统物流业,发展现代物流业。 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已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先进经验。现代物流业是第三利润源泉,是国家鼓励发展产业。进入21世纪,在国家引导和扶持下,我国现代物流由起步阶段开始迈向理性、务实、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取得了较快发展。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平稳下降。200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4%;物流业增加值1.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物流费用占GDP比率降为18.5%。“十一五”时期,国家将统筹规划,增加投入,抓好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与建设,并加强物流标准化、物流教育和培训等基础性工作,落实物流业发展扶

物流行业发展规划

2017年物流行业发展规划 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遵循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律,在对我县现代物流行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原阳县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落实县委、县政府加快原阳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服务原阳经济发展为中心,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走“政府引导、企业运作、逐步发展”的路子。通过积极培育物流市场,整合各类物流资源,构建技术支撑平台,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规划原则 1、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市场需求确定发展重点,推进资源的优化重组。 2、企业为主体。企业是物流业务经营主体、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建设和经营要落实到企业,行业管理部门侧重

于引导、推动和扶持。 3、协调发展。物流发展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一致,与城镇总体规划的功能、布局相协调,与产业布局规划相配套,服务于商贸带动和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 4、信息化带动。物流的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重要区别之一。建设好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与社会公共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相连接,做到内部互联、外部互通,信息共享,风险共担,以信息化带动物流业的现代化。 5、物流连锁化。物流发展要立足本地,面向全省,走向全国。积极顺应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潮流,运用好省内物流资源,加快与省内、外物流大公司的合作,提高竞争力。 三、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交通、资源和商贸等方面的优势,全面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尽快构建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公共信息平台,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形成多层次、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到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物流成本占全县GDP的比重比“十二五”末降低4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幅度高于全县生产总值增长幅度3个百分点,基本形成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市场主体。“十三五”期间,基本建成一个综合物流园区和一个专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形成城乡现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西安现代物流产业进展规划 现代物流产业是西安着力培育和进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加快进展现代物流业,关于西安实现“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奋斗目标、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西安物流业进展现状 目前,西安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进展时期,总体规模较小,进展水平较低,但进展潜力巨大。据统计,交通运输、仓储和批零商业,对西安经济的贡献(物流增加值)从1993年的16.1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1 亿元。物流业占GDP的比重也从1993年的 7.98 %提高到2002年的13.5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物流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和迫使企业探究降低经营成本、开发新的利润源的途径,。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和商业批发零售企业都对原有的购、销网络进行改造和完善,提升和强化了服务社会的功能;特不是新兴商业业态(如连锁业、大型综合超市、货运代理企业等)发挥其信息传递快、网点分布广的优势,利

用建立配送中心拓展了服务范围。西安石油公司、西安十九粮贸公司、陕西邦家食品营销公司还被列为“全国进展物流配送重点企业”。中储等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改造差不多开始启动现代物流的营运。现代物流产业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进展动力差不多形成;建立以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区域性物流服务体系的时机差不多成熟。 目前,西安也存在一些制约现代物流业进展的因素,诸如: 1、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传统的行业治理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规模进展。受长期打算经济的阻碍,物流被分割成多个部门治理,物流体系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分割,造成了物流资源重组和整合困难,物流设施社会服务水平不高。 2、观念陈旧、自我封闭,造成物流专业化水平较低。部分企业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愿将物流业务托付给专业性企业完成,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第三方大型龙头物流专业企业难以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实力无法增强。

“十三五”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十三五”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高速增长的新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重心将从追求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物流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的总基调。 二是新型工业化和产业转型的新要求 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我国逐步从工业化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突出特点是从传统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型制造的重要转型方向,中高端的产业链需要中高端的物流服务相配套。 三是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的新要求 我国城镇化仍将处于快速发展区间,将释放巨大的投资和消费潜力。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增加,也对物流服务的精细化、响应度和一体化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十三五”时期,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解决方案需求旺盛,城乡物流一体化、末端服务体验将成为竞争焦点。 四是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转移的新要求 国家“三大战略”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新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发展空间格局正在形成,将对物流设施、运输方式和交通网络的连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区域物流大通道建设、战略性物流枢纽节点的布局调整,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必备条件。 五是创新驱动和科技革命的新要求 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国务院出台“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传统物流业态深度融合,已经和正在带来物流领域的深刻变革。“十三五”时期,创新将摆在物流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点是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六是开放型经济和全球化的新要求

大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

大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 目录 一、发展基础 (5) 二、机遇与挑战 (9) (一)面临的机遇 (9) (二)面临的挑战 (12) 三、总体要求 (13) (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13) (二)指导思想 (13) (三)基本原则 (14) (四)发展定位 (15) (五)发展目标 (16) 四、节点布局 (18) (一)国际物流枢纽港 (18) (二)枢纽物流园 (20) (三)专业物流中心 (23)

五、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27) (一)突破发展航空物流,助力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 (27) (二)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升流动经济发展效率 (30) (三)加快物流通道建设,扩展门户经济发展空间 (32) (四)着力发展智慧物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4) (五)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发展新引擎 (36) (六)不断深化产业融合,提升物流服务专业化水平 (37) (七)统筹城乡物流发展,提升民生保障能力 (40) (八)持续强化绿色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42) 六、保障措施 (43) (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43)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 (44) (三)优化政策环境 (45) (四)加强行业统计与监测 (46) (五)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46) 附表:重点建设项目表 (47)

附图:大西安物流骨干节点布局图 (52) 大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 为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市委“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的战略部署,抢抓“一带一路”、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助力“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以下简称“三个经济”)发展,打造万亿级现代服务业,根据《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陕西省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大西安立体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年)》《大西安(西安市—西咸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7—2021)》等,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西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物流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物流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龙头企业规模快速壮大,物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全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支柱产业地位初步形成。近年来,西安现代物流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7年,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28亿元,较上年增长14.7%,物流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9.7%;全市公路货运量达2.45亿吨,铁路货运量达1.35亿吨,

大庆市现代物流业年度发展规划报告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2003--2020年) 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供销服务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随着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经济运行规模的逐步扩大,货运量不断增加,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改善全社会物流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大力促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所谓物流,是指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源地到消费地之

间,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移动与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目前,我市现代物流处于快速增长的起步阶段,物流基础设施具备一定规模,综合运输网络初步建成,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业仍居主要地位,代表现代物流组织形式的第三方物流正在兴起。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应对国外宏观环境的新变化,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完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主要产品覆盖全国各地。2002年全市实现国生产总值1030.7亿元,全社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42.5亿元(不含中石油销售分公司销售收入),交通运输货运量2605万吨,货物周转量33亿吨公里。全市巨大的物流量决定了对现代物流有着强大需求,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为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虽然地处东北陆,“不沿海、不靠边”,但距离省会较近,距离俄罗斯不远,肇源松花江大桥建成后又可与省直接相连,且铁路、公路运输发达,完全可以成为东承接、西辐射省西部、南连接吉辽、北呼应俄罗斯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几年,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区之间道路畅通,境铁路总长度305公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新乡市现代物流业进展规划(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第一节规划总则 (1) 一、规划目的 (2) 二、规划期限 (2) 三、规划范围 (2) 四、规划依据 (2) 第二节现代物流业进展现状 (4) 第三节现代物流业面临的形势 (5) 一、面临的机遇 (5) 二、面临的挑战 (7) 第二章进展目标和任务 (9) 第一节指导思想 (9) 第二节战略定位 (9) 第三节进展原则 (10) 第四节要紧任务 (11) 第五节战略布局 (12) 第六节进展目标 (13) 一、总量进展目标 (13) 二、结构优化目标 (14)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14) 四、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目标 (14) 第三章构建主导服务产业体系 (15)

第一节主导服务产业 (15) 一、产业筛选原则 (15) 二、制造产业筛选 (16) 三、商贸产业筛选 (18) 四、主导服务产业 (20) 第二节大力进展汽车物流 (21) 一、进展重点 (21) 二、要紧任务 (21) 三、进展目标 (23) 第三节加速进展医药物流 (25) 一、进展重点 (25) 二、要紧任务 (25) 三、进展目标 (26) 第四节做大做强家电物流 (26) 一、进展重点 (26) 二、要紧任务 (27) 三、进展目标 (30) 第五节积极进展钢铁物流 (30) 一、进展重点 (30) 二、要紧任务 (30) 三、进展目标 (32) 第六节重点培育冷链物流 (32) 一、进展重点 (32) 二、要紧任务 (33)

三、进展目标 (33) 第七节强力开发煤炭物流 (35) 一、进展重点 (35) 二、要紧任务 (35) 三、进展目标 (35) 第八节全面推动粮食物流 (36) 一、进展重点 (36) 二、要紧任务 (36) 三、进展目标 (37) 第九节稳步进展化肥物流 (38) 一、进展重点 (38) 二、要紧任务 (39) 三、进展目标 (39) 第四章打造核心物流功能组团 (40) 第一节全力打造新乡国际物流区 (40) 一、明确国际物流区功能定位 (40) 二、加快专业物流园项目建设 (40) 三、推进新乡货运东站扩能升级 (42) 四、加快地点铁路专用线建设 (43) 五、积极助推综合保税仓建设 (43) 六、全力打造内陆无水港项目 (43) 七、努力拓展国际物流业务 (44) 第二节重点建设平原新区物流高地 (45) 一、明确平原新区物流区功能 (45)

北京十三五物流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 (修改稿) 北京物资学院 2010年12月

目录 序言 (1)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2) 一、北京市“十一五”期间物流业发展的回顾与总结 (2) (一)物流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2) (二)物流产业规模增长快速,物流效率不断提升 (3) (三)城市物流体系逐渐完善,城市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5) (四)对外经济数量质量同步发展,国际物流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5) (五)物流企业主体不断壮大,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 (5) 物流领域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6) (六)物流业发展政策环境良好,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6) 二、“十二五”时期北京物流发展面临的形势 (7)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物流需求显著提升 (7) (一)国际化进程加快,迫切需要面向国际贸易、服务世界城市建设的国际物流系统 (7) (二)新兴和优势产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供应链物流支撑系统 (8) (三)消费型城市特征显现,迫切需要面向高效运行的末端物流保障系统. 9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0) 一、指导思想 (11) 二、基本原则 (11) (一)统筹规划促进协调发展 (11) (二)科技引领实现创新发展 (11) (三)功能提升增强保障能力 (11) (四)结构调整带动高端发展 (11) 三、发展目标 (12) (一)总体目标 (12) (二)预期指标 (12) 第三部分空间布局 (13) 一、布局依据 (13) 二、“立体化、多组团”的布局 (15) 第四部分发展任务 (17) 一、优化空间布局,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17) 二、大力发展面向国际贸易、服务世界城市建设的国际物流系统 (18) 三、大力发展面向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供应链物流及物流总部基地 (19) 四、大力发展面向商贸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城市配送物流 (19) 五、强化区域物流合作,拓展首都物流圈服务功能 (19) 第五部分重点工程 (20) 一、共同配送试点工程 (20) 二、电子商务物流工程 (20) 三、农产品物流配送工程 (20) 四、食品冷链物流工程 (20)

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中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中国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经过建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基本建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组成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体系。2003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7.3万公里,比1978 年增加41%;公路里程达179.6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102%,其中高速公路3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2万公里。我国还建成了一批铁路、公路站场和货运枢纽、海运和内河港口、机场。2003年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达到近600个。运输线路和作业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批涌现。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共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2003年,电话用户总数达5.32亿户,其中固定电话2.63亿户,移动电话2.69亿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2部/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达7950万人,上网计算机达到3089万台,网站总数达到59.6万个,互联网的应用逐步普及。(二)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得到应用。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配送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商业企业则加快改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三)专业化物流企业迅速发展。近几年来,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物流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水平提高。 (四)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逐步降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测算,2003年中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 的比重为21.4%,比1991年下降2.6个百分点,比1997年下降0.9个百分点。一批采用现代物流技术的工商企业,物流成本降低的幅度更大。总的看,中国现代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一是物流总成本仍然偏高。一般经济发达国家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而中国物流成本比发达国家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速度不到2次,批发、零售业周转速度不到3次,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周转速度。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公路货运空驶率高达47%。二是专业化物流企业少、服务水平低。中国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比重还比较低。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偏小,多数仍停留在货物代理、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干线运输等方面,效率低,速度慢,损耗大。三是区域发展还很不平衡。目前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很快,但在中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仍然较慢。四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适应物流发展的需要。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设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铁路建设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公路运输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化程度差,路网密度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2003年中国运输网络密度仅为1948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4.6公里/万人,美国分别为6869公里和254公里,德国为14680公里和66公里,印度为5404公里和22公里,巴西为1886公里和118公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系统功能不强,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缓慢。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体制障碍。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根除。充分竞争的物流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物流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二是政策障碍。税收、工商注册、土地、收费等一些政策还不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三是技术标准障碍。物流的不同环节、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技术、信息标准不统一,

康乐县现代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康乐县现代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 康乐县商务局 2015年4月30日

目录 一、康乐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现状………………………………………………(一)发展成效……………………………………………………………………………………………………….. 1、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2、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建设取得新进展……………………………………… 3、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助推并拓展了物流市场需求……………………………………………. 4、各级政府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二)存在的问题……………………………………………………………………………………………………… 1、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有待提高……………………………………………………………………….. 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3、现代物流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4、物流企业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5、从事物流技术与管理的高端人才缺乏………………………………………………………… 二、康乐县“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环境条件……………………………(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二)交通区位优势的不断凸显与提升………………………………………………………………….. (三)新型产业、新型城市化及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旺盛物流需求……………………. (四)群众良好的经商传统为康乐县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五)与周边省份的紧密合作为康乐县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信息基础……..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 1、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 2、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3、整合物流资源,提升现有物流设施的功能……………………………………………………. 4、创新物流服务方式,促进物流业协调发展……………………………………………………. (三)发展定位………………………………………………………………………………………………………….

西安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西安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西安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上)2003-4-48:48:00 现代物流产业是西安着力培育和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西安实现“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奋斗目标.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一.西安物流业发展现状目前,西安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总体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潜力巨大。据统计,交通运输.仓储和批零商业,对西安经济的贡献(物流增加值)从1993年的16.1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1 亿元。物流业占GDP的比重也从1993年的7.98 %提高到2002年的13.5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物流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和迫使企业探索降低经营成本.开辟新的利润源的途径,。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和商业批发零售企业都对原有的购.销网络进行改造和完善,提升和强化了服务社会的功能;特别是新兴商业业态(如连锁业.大型综合超市.货运代理企业等)发挥其信息传递快.网点分布广的优势,利用建立配送中心拓展了服务范围。西安石油公司.西安九粮贸公司.陕西邦家食品营销公司还被列为“全国发展物流配送重点企业”。中储等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改造已经开始启动现代物流的营运。现代物流产业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发展动力已经形成;建立以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区域性物流服务体系的时机已经成熟。

目前,西安也存在一些制约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因素,诸如:1.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传统的行业管理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规模 发展。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物流被分割成多个部门管理,物 流体系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分割,造成了物流资源重组和整合困难,物流设施社会服务水平不高。 2.观念陈旧.自我封闭,造成物流专业化水平较低。部分企业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愿将物流业务委托给专业性企业完成,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流通成本居高不 下,第三方大型龙头物流专业企业难以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主 体实力无法增强。 3.设备老化,技术落后,致使现代物流业发展速度缓慢。批 发零售业.仓储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物流主体行业现有仓库设施陈旧,设备老化,从事现代物流的技术含量不高,管理思想和信息 化管理手段落后,还不能有效地运用网络信息和电子技术进行现 代企业管理。 4.人才缺乏,难以保证现代化物流业高起点和高水平发展。 由于生产和流通企业中的相当企业领导层对现代物流业的作用.认识不到位,使物流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造成西安物 流业专业人才匮乏。 二.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西安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的必然要求 (一)西安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重要意义1.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增强西安综合服务功能。现代物流业作为新世纪的重要产

十三五物流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十三五物流行业发展方 向和发展重点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十三五”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高速增长的新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重心将从追求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物流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的总基调。 二是新型工业化和产业转型的新要求 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我国逐步从工业化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突出特点是从传统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型制造的重要转型方向,中高端的产业链需要中高端的物流服务相配套。 三是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的新要求 我国城镇化仍将处于快速发展区间,将释放巨大的投资和消费潜力。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增加,也对物流服务的精细化、响应度和一体化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十三五”时期,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解决方案需求旺盛,城乡物流一体化、末端服务体验将成为竞争焦点。 四是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转移的新要求 国家“三大战略”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新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发展空间格局正在形成,将对物流设施、运输方式和交通网络的连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区域物流大通道建设、战略性物流枢纽节点的布局调整,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必备条件。 五是创新驱动和科技革命的新要求

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功能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动我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X三省交界区域和支撑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根据《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X政〔X〕11号)和《X 市城市总体规划(X—X年)》等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成绩 1.物流业规模水平不断提升。我市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逐步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十二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由X年的40.1亿元扩大到X年的66.8亿元,年均增速10.7%;全市公路完成货运量7.4亿吨、货运周转量2890.5亿吨公里。 2.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我市是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297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148.2公里。目前,我市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由X高铁、X铁路和X铁路组成的“二纵一横”铁路枢纽;形成了由X、X、X高

速公路与正在建设和推进的X、西北绕城高速公路构成的“二纵二横一环”高速公路网,由X、X、X等组成的“三纵二横一联”国道干线和由X、X、X等组成的“五纵四横四联”省道干线路网;X通用航空机场、X机场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通用航空优势独特。 我市是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是X经济区5个区域物流枢纽之一,已被纳入X协同发展战略联动城市,成为“一带一路”、环渤海经济圈、X五大国家战略辐射带动的重要节点。X交通物流园、X 物流园、X物流园、X国际物流港、国药X物流中心、X果蔬城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加快实施,呈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态势。X年以来,全市在建占地300亩以上的物流园区8个、100亩以上的11个,其X 国际物流港被评为X年X省示范物流园区。 3.物流技术装备条件有所改善。货运车辆逐步向多元化、规模化、绿色节能方向发展。全市货车总量达到8.2万辆,重型牵引车14943辆,半挂车15962辆,大中型集装箱货车118辆,厢式货车4689辆,液化天然气货车1317辆。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标签、跟踪追溯、路径优化等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大多数物流企业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八挂来网”“X农资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和“运的易”移动互联等物流智能化服务模式不断涌现。 4.产业物流发展较快。“十二五”期间,我市已初步形成了能够与工业、商贸、农业等产业相融合的物流服务体系。在工业物流方面,随着我市钢铁、煤化工、冶金建材、新能源、纺织、装备制造、医药等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生产性物流需求得到充分释放,X物流

四川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四川省现代物流业 发展规划 1

四川省”十五”及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 近年,在世界范围内,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利润源泉。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专业分工不断深化、生产销售效益充分提高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运输、仓储、保管等物流活动正逐步被整合、提升为现代化的物流产业。现代物流业把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加速社会再生产过程,以最快速度、最佳时间、最优组合完成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流通领域、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最大限度地节省流通费用。现代物流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被誉为”第三利润源泉”。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我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增强竞争能力,迎接加入WTO后服务业逐步放开的挑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四川物流业发展现状和态势 (一)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已初步勾画出中国西部区域性金融、贸易、运输、信息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雏形。,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2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6%,比1995年增长76.52%;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80.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8%,比1995年增长79.46%,生产、生活资料摆脱了长期存在的短缺状态。在此期间,全省社会、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的基础 2

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多年来一直困扰我们的能源、交通、通信等"瓶颈"制约初步得到缓解。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省物流业迅速发展。 一是物流业增加值快速增长。,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及批发零售业在内的物流业增加值为630.6亿元,自1995年以来年均增长8.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4.6%提高到15.7 %,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二是物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到,我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751公里,成渝、宝成、襄渝、成昆、内昆、达万等铁路干线与毗邻各省市相连;公路里程达10.9万公里,成渝、成广、成灌、成南、成乐、成雅、内宜等高速公路相继通车;全省有长江、岷江、金沙江、大渡河、沱江等大小通航河道120条,通航里程达7300多公里;航空运输已开通航线140条。,全省完成的货运量为57140万吨,完成的货物周转量为636.8亿吨公里。各种交通运输装备和工具门类齐全,更新周期缩短,数量和质量基本适应需要。全省各类仓储设施先进,容量巨大。城乡商业网点密布,大中城市内新型商业经营业态不断出现,连锁化经营初具规模,各种配送机构正在兴起。 三是传统物流业开始向现代物流业转变。随着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的现代化、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以及集中配送等新的生产 3

平顶山市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课程

平顶山市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 划课程

前言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推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因此,在<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 —2020)>中,国家将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区域规划等因素,重点建设一批物流节点城市,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在此背景下,平顶山市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深入领会国家精神,加大力度推进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为平顶山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动力支持。 第一章规划背景及原则 1.1规划背景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国家产业振兴政策层面上有史以来第一个服务业的振兴规划,自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的物流集聚区规划、物流产业规划、配送中心规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各地区对物流地产的开发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亮点。 物流产业集聚区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从功能的角度看,物流产业集聚区包括8个功能——综合功能、集约功能、信息交易功能、集中仓储功能、配送加工功

能、多式联运功能、辅助服务功能、停车场功能;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物流产业集聚区在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物流产业发展的角度看,物流产业集聚区能够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改进物流运营环境,促进物流业技术与服务的升级,提高物流的组织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转变物流运营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物流产业集聚区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集约化使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进城市生态环境。 根据<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家发改委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20)(讨论稿)><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 —2020)>、<河南省关于推进<推进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建设>,启动实施”五五工程”的会议精神>等政策文件精神,平顶山市提出要构建”平顶山市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将其打造成为以综合物流,商贸会展为主,集电子商务、创业孵化、总部基地、商务办公,生活居住、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立足中原,辐射华中的功能复合,配套完善的现代化物流基地和商贸中心。这就要求必须抓紧编制平顶山市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以保障物流园区项目的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 1.2规划范围 平顶山市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是市政府批准由卫东区政府建设与管理的市属重点项目和市级十大产业集聚区之一,规划面积

2020年(物流管理)康乐县现代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物流管理)康乐县现代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康乐县现代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 康乐县商务局 2015年4月30日

目录 一、康乐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发展成效……………………………………………………………………………………………………….. 1、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2、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建设取得新进展……………………………………… 3、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助推并拓展了物流市场需求……………………………………………. 4、各级政府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有待提高……………………………………………………………………….. 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

强………………………………………………………………......... 3、现代物流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4、物流企业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5、从事物流技术与管理的高端人才缺乏………………………………………………………… 二、康乐县“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环境条件……………………………(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二)交通区位优势的不断凸显与提升………………………………………………………………….. (三)新型产业、新型城市化及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旺盛物流需求……………………. (四)群众良好的经商传统为康乐县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五)与周边省份的紧密合作为康乐县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信息基础……..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