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地球自转的意义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球自转的意义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球自转的意义知识点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球的自转运动以及其绕太阳的公转运动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形式,与人类的生活休戚相关。地球自转是天文学与地球科学互相交叉、互相渗透的一个分支〔学科〕。对它的讨论除了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外,还具有明显的有用意义,以下是为大家细心预备的:〔高考〕〔地理〕地球自转的意义学问点总结。欢迎参考阅读!

高考地理地球自转的意义学问点如下:

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三种:昼夜交替、时差(包括地方时和区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一、昼夜交替

1.产生缘由

地球不发光也不透亮,地球的自转。

2.周期

1个太阳日,即24小时

3.晨昏线

含义: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包括晨线和昏线。

晨昏线的判读:①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为晨线;由昼进入夜为昏线。②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点对应的为晨线;赤道上的地方时为18点,对应的为昏线。③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二、地方时和区时

1.地方时

产生的缘由: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地点的时刻较早,西边地点的时刻较晚。

计算方法:所求地点的时间=已知地点的时间(两地相隔的经度数15)1小时(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以东用"+',反之用"-')

2.时区和区时

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向东至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在零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即十二区。

区时的含义:为了方便计时,把每一个时区ZY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通用〕的时间,即区时。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计算某地所在的时区:用该地经度15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东西时区依据所在经度来确定;时区差的计算:若两地同属于东时区或同属于西时区,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之差,若两地分属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之和; "+'、"-'号的取舍:若要计算的地方位于已知地的东侧,用"+',反之用"-')。

地方时和区时的关系:一般从光照图上读到的时间,均是地

方时,一个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肯定是地方时12时,由于区时从地方时而来,区时即为一个时区ZY经线的地方时,则二者关系又紧密联系。两个地点的地方时,可以相差时、分、秒,而两个地点的区时之差只能是小时。

3.日期界线

概念: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日界线的特征: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旧的一天的终点,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开始。日界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些曲折,不完全根据180经线延长,这是为了附近GJ和地区居民生活的方便,日界线的划定幸免通过陆地。

过日界线时日期的变更: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缘由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偏移规律

北半球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推断物体偏转时肯定要面向物体的运动方始终推断,

否则会出错)

3.表达

一般在水流、气流等无动力作用的物体上表达的较明显。

[高考地理地球自转的意义学问点]相关的文章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学霸共享的初中地理口诀初中地理记忆口诀大全初中地理生物中考总复习策略初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方法学好初中地理的八大记忆方法谈谈学好初中地理必需具备的几种方法中考地理复习的几点策略初中地理学习的19种记忆方法初中地理睬考复习阅历沟通

地理学习方法】图文推举

20XX年高考地理学问点环境污染初一人教版地理期末试题卷题八上地理单元十期末试题地理必修地方时计算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自身沿着地轴线从西向东旋转的运动。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非常重要,它影响着地球的自然环境、气候、生态和人类活动等方面。 地球日夜交替 地球自转是我们能够感知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根本原因。地球自转使得太阳向地球的不同方向照射,从而形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这种交替也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天气差异和生态环境的差异。我们利用地球自转的特性,制定了国际标准时间,从而方便人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时间统一管理。 影响气候和天气 地球自转还对大气圈中的大气运动、风、气象、气候和季节等产生很大影响。地球自转形成了这个星球上最基本的风系,风向和风速的不同,形成了地球各种气候类型,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地球自转的速度也是影响风向和风速的因素之一。 海洋水流的影响 地球自转还对海洋环流产生了很大影响。地球的自转使得赤道地区受到一天当中最多的太阳辐射,这个区域的海水受热后变得轻盈而不稳定,上浮出海面形成了热带海洋低压带,这

里呈现为多雨的季风区域,而在肯特拉斯西洋中央的海洋高压带,则往往相对干燥。这些区域之间的气压差和温差,在地球自转的作用下形成了海洋环流,比如北大西洋洋流、赤道洋流、秋风东亚季风等,这些海洋环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全球环境。 地球形状的均匀性 虽然地球看起来是一个非常规则的球体,但其实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赤道处的地球半径与地球两极之间的半径是存在差异的,这个现象称为“赤道膨胀现象”。通过测量地球的周长,可以算出地球的平均半径,这对于地球的地理计算、地形测量和地图制作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总之,地球自转是地球上自然现象中最基本的现象之一,对于地球的气候、环境、生态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需要不断了解和研究地球自转的特性,才能更好地保护地球、利用地球,让更多的人类从中受益。

地球自转的三个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三个地理意义 一、日夜更替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是地球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运动,它使得地球上出现了日夜更替的现象。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24小时。自转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区相对于太阳的位置不同,从而导致了日夜的变化。 地球自转带来的日夜更替对人类的生活和生物的生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白天,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给人们提供了光线和热量,使得我们能够看清周围的事物和进行各种活动。而在夜晚,太阳不再照射地球,天空变得漆黑一片,只有星星和月亮的光芒点缀着夜空。这个时间段,人们一般会休息和睡觉,动物也会进入休眠状态。地球自转带来的日夜更替对人类的作息时间和生物的生物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坐标意义 地球自转的另一个地理意义是确定地理坐标。地理坐标是用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个点的位置的一种方法。地球上的每一个点都可以通过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其位置。而地球的自转使得经度的概念得以产生。 经度是指连接地球北极和南极的一个半圆,用来表示东西方向的位

置。经度的起点被定义为通过英国伦敦的经线,称为本初子午线,也就是0度经线。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两个方向分别增加或减少,最大为180度。通过经度,我们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东西方向位置。 纬度是指连接地球两极的一个圆环,用来表示南北方向的位置。纬度的起点被定义为赤道,也就是0度纬线。纬度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分别增加或减少,最大为90度。通过纬度,我们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南北方向位置。 地球自转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这对地理研究和导航定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还对地球上的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有着明显的差异。 地球的自转导致了赤道区域与极地区域的温度差异。赤道区域由于靠近太阳,阳光直射的时间长,热量较多,所以赤道地区的气温较高。而极地区域由于离太阳较远,阳光直射的时间短,热量较少,所以极地地区的气温较低。 地球的自转还导致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而地球的轴倾斜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受到

地球自转的自转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 地方时的差异 地转偏向力 地球的形状 二.昼夜交替 1.地球产生昼夜的成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2.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不停地自转。 3.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一个太阳日。 4.昼夜的分界线为晨昏线。以晨昏线为界,靠近太阳的半球为昼半球,背对太阳的为夜半球。 三.晨昏线的判断 晨线昏线的判断: ①自转法: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昼的为晨线,由白昼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②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为18时的是昏线 ③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四.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是以地心为圆心的大圆,将地球平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2.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 3.晨昏线所在平面始终于太阳光线垂直 4.晨线附近为日出时刻,昏线附近为日落时刻 5.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赤道全年昼夜等长,昼长夜长均为12小时,6时日出,18时日落。 6.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那条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那条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平分昼半球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12时,平分夜半球那条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 7.晨昏线在二分日(春分与秋分)时与经线重合,晨昏线在二至日(夏至与冬至)时,与经线圈的夹角最大为23.5°. 8.晨昏线的与经线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晨昏线与赤道的夹角等于与其相切的纬线的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极昼极夜最

大范围的纬度(晨昏线与其相切的纬线的纬度)互余 9.晨昏线的应用:晨昏线以15°/h 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 五.应用:①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②确定地方时③确定日期和节气④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⑤确定昼夜长短⑥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2)确定地方时: (3)确定日期和节气: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圈重合)时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节气是春分或秋分。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①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互余;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②确定经度: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且大部分在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过晨昏线与纬线切点,且大部分在昼半球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 (5)确定昼夜长短: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第4讲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含答案

第4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自转方向 (1)侧视图(如图A):自西向东。 (2)俯视图: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C)。 2.自转周期 (1)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余各地的自转角速度相等,约为15°/h。 (2)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极点为0。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成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2)昼夜交替 ①产生:地球不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交替。 ②周期:1个太阳日(24小时)。 ③意义:影响人类的起居作息。 (3)昼夜界线——晨昏线。 ①自西向东由昼进入夜为昏线,如图乙中的AP ︵ ,图丙中的BP ︵ 。 ②自西向东由夜进入昼为晨线,如图甲中的AB ︵ ,图乙中的BP ︵ ,图丙中的AP ︵ 。 2.产生时差 (1)地方时 ①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因而不同经度产生不同的地方时。 ②规律: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向东加,向西减。 (2)区时 ①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②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该时区的区时,如东八区以120°E 的地方时作为区时。 (3)日期分界线 ①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其位置不固定,会随地球自转自东向西移动。

②人为日界线:又称“国际日界线”,大致以180°经线为“今日”和“昨日”的分界线,该线在地球上的位置固定不变。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2)偏转规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转。(如上图所示) (3)产生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微点1地球自转方向只有一个 虽然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有差异,但这并不代表地球自转方向不同,地球自转的方向只有一个,即自西向东。 微点2经度变化规律 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和西经度减小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即地球自转方向)。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整理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 —-—-—---————-—-——--—————-————--———--—-—---—--—--——-———---——-——————---—-——---——-—--—-—-—--———--———---——-———-—--— 2。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时差) 地方时—-—-—每个地方所在经度的时间。 东面的时间始终要比西面的时间要早达到某一时刻。 A。时区和区时 (1)时区的划分: 为了统一时间, 国际上采用每隔经度15°划为一个时区的方法,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区时:每个时区都以本区的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就是区时。B.日界线 由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一天,时刻不变 由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 日期要减一天,时刻不变 C。地球上的日期变更线 (1)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规定) (2)零时线:(变化) 当零时区为正午12时时,全球只在同一天; 其他时间,全球均有两个日期. D。区时计算方法 (1)用已知的经度推算时区; 经度数÷15°= 商整数即为时区数 余数>7.5°商+1=时区数 <7。5°商=时区数 (2)已知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时差. 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两地时区差即为时差; 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之和即为时差。 (3)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E。特别的计时方法 ---———----——-————----—--——---—-—-——-———-——---——-—---—————--——--—-—--——--—----------—------———————-------—-——----— 3. 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不偏 —-—-----—---————-—-————-——--—--———-—----——————-—-——-————--—--——-—----—-————----———-——-----—-——----——----———————-—— 4。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三轴椭球体 --————-—-—-——--———-—————--—————————--————--——---

高考地理第一阶段复习 第4讲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知识点梳理(含能力训练)

( 第4讲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考纲要求]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知识讲解] 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速度 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注意:经纬线形状、极点、赤道和旋转方向。在右图方框内以南极为中心作图。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o)所需的时间。1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1太阳日为24小时。 如右图是恒星日和太阳日 比较。地球在轨道上有三个不同位置:第一个位置上E 1,太阳和某恒在P 地同时中天,这是一个恒星日和一个太阳日的共同起 点。在第二个位置上E 2,地球完成 自转一周,恒星再度在P 地中天, 一个恒星日终了,但正午尚未到来。 到第三个位置上E 3时,太阳第二次 在P 地中天(SPE 3在同一直线上), 从而完成一个太阳日;那时恒星早 已越过中天。读这个图必须注意, 在太阳系范围内,太阳是中心天体,它的光线是辐散的;恒星无比遥远,它的光线可看作平行的,图中所示三颗星,指的是同一颗恒星。太阳日是日常生活的周期,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例1、乘船从上海至旧金山,船 上乘客观察的现象正确的是( C ) A 、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 B 、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大于24时 C 、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小于24时 D 、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 3、速度: 线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 弧长。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 ), 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纬度 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 1670km/h × cos α° 西 东 E 1 E 2 E 3 地球轨道 日中天 星中星中日中天 日 太 阳 日 恒 星 日 ●P ●P ●P S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 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 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 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 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五: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分不清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分不清他们代表着什么,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地 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此处需要注意,学生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 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①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 ②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 ③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 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N或66?34?S。 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或70?S。 2.地方时与区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 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相邻15度经线内所用 的同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 经线的地方时)。区时经度每隔15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隔1度差4分钟。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离北京所在的东八区较远的地区,作息 时间与北京不同。例如,新疆的乌鲁木齐市,人们一般10点钟上班,14点吃午饭。 因为乌鲁木齐在东6区,与北京时差为2小时,如果乌鲁木齐的人们使用东6区的区时,作息时间会与北京相同,但乌鲁木齐使用的是东8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所以他 们的作息就在“北京时间”的基础上延迟了2小时。(图解)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赤道上经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 4、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球上各质点都在绕着地轴作圆周运动。因此,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这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从赤道向两极,惯 性离心力逐渐减小。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形状。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知识点整理

地球自转 一地球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圆。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了经线和纬线。

二自转 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即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自转方向:北逆南顺。 1 自转角速度 地球本体绕通过其质心的旋转轴自西向东旋转的单位时间内绕过的角度,一般用ω表示。全球各地的角速度约为15度/小时。 2 自转线速度 一点在单位时间内所转动的弧线长。单位用米/秒表示。这个弧线长和地球纬线的方向是一致的。线速度的大小,和各地的地理纬度及测点的海拔高度都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海拔越高的地点,线速度越大;反之,越小。海拔高度相同的地点,在赤道上线速度最大,两极最小。 3 自转的地理意义 1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晨昏线 定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就称为晨昏线,又叫做晨昏圈。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特点:晨昏线是过球心的大圆,平分地球;移动方向:自东向西,由夜进入昼经过的是晨线,由昼进入夜的是昏线);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与经纬线圈的关系:与经线的关系:在二分日时与经线重合,其它时间存在夹角(0°-23°26′),随季节发生变化,二至时达最大。 与纬线的关系:只有在二分日时与所有纬线垂直相交,其它时间都会与地球上纬度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相切。相切的纬线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晨昏线在解答地球运动问题中的应用:确定日期和季节eg:晨昏线过南北极点---二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二至日 确定直射点位置 A、经线: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直射经线(地方时为12点) B、纬线:纬度=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 90°-相切纬线圈的度数(出现极昼极夜最低纬度)(A由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关系,判断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α+θ=90 β+θ=90 α=β 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相等。) 确定昼夜长短 A、昼长=昼弧/15=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日落-12)×2 =(12-日出)×2 B、纬度度数相同的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相反例如:30°N昼长=30°S夜长 a、夏半年昼长于夜,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日出的地方时<6点,日落的地方时>18点 b、冬半年昼短于夜,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日出的地方时>6点,日落的地方时<18点 c、春、秋分:全球昼夜等长日出的地方时为6点日落的地方时为18点 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A、日出时间=晨线与纬线圈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12-昼长/2 B、日落时间=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12+昼长/2 确定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 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圈(发生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到极点之间的范围 发生极昼极夜最低纬度=90°-直射点纬度(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考点一自转特征与地转偏向力 知识点1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基础)

基本概念:地球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叫地轴,他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北极星仰角等于当地地理纬度。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南半球不可见。 (1)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俯视呈逆时针,南极俯视呈顺时针 (2)周期

速度 角速度:单位时间自转的角度。除南北极点外都是15˚/h。 线速度:地球自转时,某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距离(弧长)。 线速度=纬线周长/自转周期 线速度规律:由赤道至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为1670km/h,极点为0; 任一纬度θ,其线速度为1670cosθkm/h; 南北纬60°地区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注意: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每小时15°,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的对应点的线速度。 ①根据等值线数值和排列规律,判断所在半球和纬度高低

自转线速度由北向南递增的为北半球,递减的为南半球(如下图为北半球)。自转线速度介于1670~1447km/h的位于低纬度地区,介于837~1447km/h的位于中纬度地区,介于0~837km/h的位于高纬度地区(如下图为中纬度) ②根据等值线变动,确定地势的高低 等自转线速度线凸向数值低处(B),说明线速度较大,地势较高,为山脊或高地。等自转线速度线凸向数值高处(A),说明该地线速度较小,地势较低,为谷地或低地。 1. 读甲图“地球自转速度随纬度变化”和乙图“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 1. 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 A. 30°;1月 B. 60°;7月 C. 60°;1月 D. 30。;7月 【小题2】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是地球上空间与时间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所造成的自转运动直接影响了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如自然环境、气候变化、大气运动等。本文将探讨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首先,地球自转决定了地球的白昼和黑夜。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因此地球的每一面都会接受相同的太阳辐射, 但由于地球的自转,每个时刻地球上某个地区的太阳角度不同,因此使得阳光照射地区产生了昼夜的交替。相对于太阳,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说,当一个地区逐渐从太阳的下方消失时,它正被地球带往地球的另一侧,使那个地区看到太阳在东方升起。因此,地球自转所造成的昼夜变化,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其次,地球自转也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地球不同的地方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这造成了地球表面的温度不均衡。热带气候和温带气候的划分即是基于纬度和地球自转角度的不同而划分的。热带地区受到更多的太阳直接照射,因此温度高、天气潮湿;而温带地区则因为受到的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且气候较为温和。地球自转还影响了季节的交替。每年的季节交替都是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地球公转的轨道让某些地方在不同的季节处于不同的位置,这就导致了温度、降水等自然特征的显著变化。 另外,由于地球自转所造成的离心效应和科里奥利力,将环绕赤道产生辐合汇聚,而向极地方向的辐射则产生发散的效

应,进而形成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地球上不同地区气候和天气的重要因素。气压系统、风向、风速、云层的主要分布都与大气环流有关。 同时,地球自转还直接影响了地球的行星形态。由于地球自转,使得赤道与极地的地球半径有所差异,赤道部分的地球周长大于极地,这造成了地球的扁球形态,即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更短。这种扁形还会影响到一些天文观测的问题,例如在测量地面高度时,必须考虑地球的扁球形。 除此之外,地球自转还影响了导航和测量工作。由于地球自转,地球的各个部分在同一时刻的时间不一样,因此在进行实际测量时必须计算时间差,并在计算过程中考虑到地球自转带来的影响。 总之,地球自转虽然是地球上发生的微小运动,却对地球上的生命、自然环境、气候变化、大气运动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地球自转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地球与自然界的发展与变化。

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知识点 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东加西减。 2.地球自转的周期:1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用于科学研究计时)。1太阳日:24小时(以太阳为参照物,昼夜交替周期,用于生产生活计时)3.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的约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为0。 4.地球自转产生了的地理意义有:○1昼夜交替;○2地方时;○3地转偏向力。 5.地转偏向力:北右南左赤道不偏转,速度越大,地转偏向力越大,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地转偏向力和物体运动方向垂直,只改变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6.晨昏线的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夜半球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昼半球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 7.晨昏线性质:○1晨昏线是平分地球以球心为圆心的大圆;○2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4晨昏线在二分日和经线重合,在二至日和极圈相切。(可用来判断节气)8.地方时,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隔1°,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相差4秒钟。 9.地方时性质:①同经度地方时相等;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正午12点;与其相对的经线,是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或24)点。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10.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经度差:同减异加) 11.全球每隔15个经度划分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经度数为15°的整数倍。并且规定每个时区都以本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这就是区时。 12.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看商看余数看东经西经(商为时区数,若余数>7.5°,时区数+1;东经西经对应东西时区。) 13.已知时区数求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看东西时区。 14.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小时,东早西晚。 15.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时区差:同减异加)。 16.北京时间:以东八区区时(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北京地方时:116°E的地方时。17.国际日期变更线:东西12区中央经线180°经线(理论上),为避免穿过陆地,实际是曲折的,,东12区比西12区早1天,时分秒相同,从东12区过日界线进入西12区日期减一天,从西12区过日界线进入东12区日期加一天。 18.地球上实际存在两条日界线:固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和零时经线,两条日界线使地球表面有两个不同的日期,只有180°经线和零时经线重合这一时刻全球位于同一天。19.180°经线和零时经线的判别: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旧的一天进入新的一天的分界线是零时经线,过零时经线日期加一天。从零时经线到180°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是新一天。

高考地理地球自转的意义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球自转的意义知识点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球的自转运动以及其绕太阳的公转运动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形式,与人类的生活休戚相关。地球自转是天文学与地球科学互相交叉、互相渗透的一个分支〔学科〕。对它的讨论除了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外,还具有明显的有用意义,以下是为大家细心预备的:〔高考〕〔地理〕地球自转的意义学问点总结。欢迎参考阅读! 高考地理地球自转的意义学问点如下: 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三种:昼夜交替、时差(包括地方时和区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一、昼夜交替 1.产生缘由 地球不发光也不透亮,地球的自转。 2.周期 1个太阳日,即24小时 3.晨昏线 含义: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包括晨线和昏线。 晨昏线的判读:①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为晨线;由昼进入夜为昏线。②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点对应的为晨线;赤道上的地方时为18点,对应的为昏线。③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二、地方时和区时 1.地方时 产生的缘由: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地点的时刻较早,西边地点的时刻较晚。 计算方法:所求地点的时间=已知地点的时间(两地相隔的经度数15)1小时(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以东用"+',反之用"-') 2.时区和区时 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向东至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在零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即十二区。 区时的含义:为了方便计时,把每一个时区ZY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通用〕的时间,即区时。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计算某地所在的时区:用该地经度15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东西时区依据所在经度来确定;时区差的计算:若两地同属于东时区或同属于西时区,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之差,若两地分属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之和; "+'、"-'号的取舍:若要计算的地方位于已知地的东侧,用"+',反之用"-')。 地方时和区时的关系:一般从光照图上读到的时间,均是地

高考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是我们学习地理学常常接触到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地球围 绕着自己的轴线,从西向东旋转的运动。地球的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昼 夜交替、星空转动等自然现象。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总结高 考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点。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 地球自转是地球上的一种运动,地球每天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 这个轴线被称为地轴,它穿过地球南北两极,并且与地球公转轨道的 垂直轴相交。地球每天自转一周,即24小时,这一周期被称为地球日。 二、地球自转的效应 地球自转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重要的效应。首先是地球的地理日变化。由于地球自转,我们可以观察到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达到最高点, 然后再下降直至消失。这就形成了日出、日中、日落等现象。其次是 地球的地理季节变化。地球自转不仅使得地轴与公转轨道相交,也使 地轴与地平线的夹角发生变化。这导致了地球的季节变化,如春夏秋 冬的交替出现。 三、地球自转对星空的影响 地球自转还给我们带来了星空的转动现象。当地球自转时,我们可 以观察到星星从东方升起,穿过天空,最后在西方落下。这是由于地 球的自转导致了我们观察到的星空的运动。而北半球和南半球观察到

的星空运动方向是不同的,这是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与观察者的位置 有关。 四、地球自转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地球自转不仅在自然界中产生了种种效应,也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 生了重要影响。首先是时间的衡量。我们以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基 准来划分一天的24小时。这种时间的衡量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 的方方面面,如学校作息时间、公共交通时刻表等。其次是人们活动 的安排。地球自转使得人们可以根据地理日的变化来合理安排自己的 活动。 五、地球自转与天气的关系 地球自转与天气的关系在气象学中被广泛研究。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也产生了差异。例如,距离赤道较近的地区 日照时间较长,气温也较高;而远离赤道的地区则相对凉爽。地球的 自转还导致了气压的差异,这进一步造成了风的形成和流向的变化。 总结起来,高考地球自转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 地球自转的效应、地球自转对星空的影响、地球自转对日常生活的影 响以及地球自转与天气的关系。理解地球自转的原理和影响,对于学 习地理学和理解自然界的现象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今天的总结,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

高考地理自转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自转知识点总结 自转是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 己的轴线旋转的运动,它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这一现象 在地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深入了解地球自转对于理解地球的 运行规律以及形成地理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地球自转的特点是不可忽视的。地球的自转速度是一个 固定的数值,每天自西向东旋转一圈,时间约为24小时。地球在 自转过程中,它的赤道区域的自转速度最快,而接近两极的自转 速度最慢。这就导致了地球的形状不是完全球形,而是略微扁球状。这种不规则的地球形状会对气候、地貌等地理现象产生一定 的影响。 其次,地球自转还会引起日夜交替的现象。当地球自转时,地 球上的某一点因为地球自转的运动,会在不同的时间段上接受到 不同程度的阳光照射。当某一地区的阳光照射强度高时,为白天;阳光照射强度较低时,为夜晚。这种日夜交替的现象与地球自转 紧密相关,它对于生物的生理活动以及人类的作息规律有着重要 的影响。

地球自转还会引起地球上空气和水流的流动。地球自转形成了 地球的赤道膨胀,而两极压缩的地球形状。这种形状不均一性造 成了大气圈和海洋产生了环流系统。在大气圈中,地球自转导致 的科里奥利力和地球的自由运动形成了大尺度的风系统,例如气 旋和反气旋。在海洋中,地球自转导致了地转流以及洋流的形成。这些环流系统对于调节全球气候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至 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地球的自转还会导致地球磁场的形成。地球的内部核心 由于自转运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液态电流环,这就形成了地球 磁场。地球磁场不仅对地球上的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还对导航、 通信等现代科技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地球磁场的变化与地球自 转有密切联系,地球自转的规律也可以通过地球磁场的变化进行 研究。 综上所述,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对于地球 的形状、气候、环流、磁场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深入了解地球 自转,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还可以为 我们解释和预测地理现象提供重要的依据。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地 球自转,我们将能够更好地揭示地球多样化的自然现象,为保护 地球环境和改善人类生活贡献力量。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的精确测定是高精度大地参考系建立的理论基础,也是天体测量学、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共同关注的讨论领域。同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球自转的意义也是其中的一个讨论课题,以下是整合的关于高中地理地球自转学问点的总结,盼望可以关怀到大家!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学问点总结如下: 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三种:昼夜交替、时差(包括地方时和区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一、昼夜交替 1.产生缘由 地球不发光也不透亮,地球的自转。 2.周期 1个太阳日,即24小时 3.晨昏线 含义: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包括晨线和昏线。 晨昏线的判读:①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为晨线;由昼进入夜为昏线。②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点对应的为晨线;赤道上的地方时为18点,对应的为昏线。③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二、地方时和区时

1.地方时 产生的缘由: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地点的时刻较早,西边地点的时刻较晚。 计算方法:所求地点的时间=已知地点的时间(两地相隔的经度数15)1小时(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以东用"+',反之用"-') 2.时区和区时 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向东至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在零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即十二区。 区时的含义:为了方便计时,把每一个时区ZY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通用〕的时间,即区时。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计算某地所在的时区:用该地经度15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东西时区依据所在经度来确定;时区差的计算:若两地同属于东时区或同属于西时区,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之差,若两地分属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之和; "+'、"-'号的取舍:若要计算的地方位于已知地的东侧,用"+',反之用"-')。 地方时和区时的关系:一般从光照图上读到的时间,均是地方时,一个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肯定是地方时12时,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点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2)产生时差,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时间上东早西晚。 (3)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2.推断晨昏线的三大技法 (1)利用自转方向推断:顺自转方向将要进入白天的为晨线,将要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2)利用地方时推断: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点所在为晨线,为18时的点所在为昏线。 (3)利用昼夜半球位置推断:昼半球西侧为晨线,东侧为昏线;夜半球则相反。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根本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速度:近日点(1月初)四周公转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四周公转

速度慢。 2.正午太阳高度 (1)推断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大技巧: ①“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方向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②“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肯定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3.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 (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秋分)日),南、北极点除外,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太阳直射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南半球刚刚完毕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北;北半球刚刚完毕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南。 4.昼夜长短 (2)纬度分布规律: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知识点总结与典例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知识点总结与典例 最新考纲: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基本规律 2.晨昏线的判读及应用 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晨昏线 1.晨昏线的类型 (1)直线型 (2)弧线型 2.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是平分地球的一个大圆。 (2)晨昏线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地球球面上的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相切。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 (3)晨昏线平分赤道。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00。 (4)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变化范围为0°—23°26′,春分日、秋分日时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时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为23°26′。也可以说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如下图所示。(α=β)

(5)晨昏线只有在二至日才与极圈相切。切点的地方时为0:00(24:00)或12:00。 (6)晨昏线自东向西以15°/时的速度移动,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 3.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若图中为昏线,为晨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北极点;若为晨线,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南极点。 (2)确定地方时 ①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之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③过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点的那条经线的地方时,要么是0时(或24时),要么是12时。切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的是0时(或24时),切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的是12时。 (3)确定日期和季节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点,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夏至日。

2020年高考地理(新课改)一轮复习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四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等级考内容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1)侧视:自西向东。 (2)俯视⎩ ⎪⎨⎪⎧ 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如下面图甲所示 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如下面图乙所示 2.周期 时间 旋转角度 意义 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360°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 24小时 360°59′ 昼夜交替周期 3.速度 角速度 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15°/h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极点为零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1)图中甲为夜半球,乙为昼半球,线AOB 为晨昏线。 (2)甲、乙现象的成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3)周期:24小时。 2.产生时差 (1)地方时:

①定义: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东早西晚。 ②特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2)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分为东、西各12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②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3.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不偏转。 [名师注解] 【注1】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和西经度减小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即地球自转方向)。 【点1】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注2】(1)如果地球不自转也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其昼夜交替周期为一年。 (2)晨昏线在地面上的运动方向是自东向西,移动速度约为15°/h。 (3)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的成因不同。 【注3】位于晨线上的点正值日出,但日出地方时不同。位于昏线上的点正值日落,但日落地方时不同。 【注4】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地方时数值越大,地方时越早,位置越靠东。 【点2】北京时间≠北京的地方时 北京时间是“区时”的表述,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是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 的地方时。而北京的地方时是北京所在的116°E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16分钟。 【点3】180°经线与国际日界线的区别 (1)越过180°经线有三种可能:加一天;减一天;不变。 (2)越过国际日界线有四种可能:加一天;减一天;加一天、减一小时;减一天、加一小时。 【记】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判断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手心向上四指指向运动物体运动方向,拇指指向为偏转方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