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城市规划史笔记

外国城市规划史笔记

外国城市规划史

古埃及城市建设

成就及其影响:1、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一般城镇都建立于尼罗河畔的人工或者天然高地上,以防水患。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原则。卡洪城分东西两区,阿玛纳城分北中南三区。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阿玛纳城).对古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规划中应用了对比、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构图手法.

古代西亚城市建设

●宫殿常和山岳台邻近,山岳台又往往与庙宇、仓库、商场等在一起,形成城市的宗教、商

业和社会活动中心.

●为防水患,大型建筑都建立在高大的土台上。

古印度城市

●住宅和城镇开始制定规划准则.

●用罗盘来定朝向,城内土地分块要按某种规格进行。城市中心是块高地,后来代之为

STUPA塔楼.

●城市主要干道和建筑物按照当地主要风向取正南北向。

古代美洲城市

●从选址来看,很少考虑交通方便,而是考虑土地的肥沃和就地取材是否方便等因素。

古希腊城市

●古希腊代表人类从原始宗教神话到哲学的突破,其思想是人文主义的,从未被宗教和神

话所奴役。希腊人崇尚理性,擅长用逻辑来解释和掌控世界。

●古希腊城市的特点是,规模较小,自由生活.

●圣地建筑是希腊人对人类精神的崇拜和对人性讴歌而不是对神灵的崇拜.希腊人喜爱户

外活动,私密生活并不最重要。因此希腊的住户在大多是狭小而简朴的,城市也缺少统一,严整的规划。

●人本主义使希腊不强制人工规划,并不追求平面的平整和对称,乐于顺应复杂地形来构

成复杂多变的城市。。

●雅典卫城1、建筑不是刻板的轴线关系,而是人们长期步行观察思考和实践的结构,顺应

地势的同时照顾到山上山下的观赏。2、雅典娜像统一了散落在周围的建筑.3、伊瑞克提翁神庙与帕提农神庙在色彩,材质,体量和风格上鲜明对比。

●希波丹姆模式:城市有强烈的人工规划痕迹,探求几何与数的和谐,强调棋盘式路网的规

整,以达到秩序和美。这种模式追求构图和形式美而忽略地形,桎梏了城市的活力和进一步发展。然而这种模式满足了今后的城市建设中迅速和简便的要求。

实例:米利都城普南城庇拉伊斯塞利伊城

希腊化时期大多按照希波丹姆规划系统进行规划。但也渐渐有发展。

古罗马城市

●思想发生极大变化,人们追求现实的世界、现实的幸福.重物欲而轻精神。因此罗马城市

中代表崇高精神寄托的神庙建筑退居次要位置,而公共浴池、斗兽场、宫殿剧院等宣扬现世享受的建筑大量出现,规模大,装修豪华。

●罗马病:指重视城市在享乐方面的建设,而忽视了城市文化和精神的功能,物质的繁荣

与精神的空虚。

●罗马城市规划思想:

1、强烈的使用主义:不像希腊人的善于利用地形,罗马人倾向于改造地形.

2、开敞空间和秩序感:罗马在城市总体空间的创造,对建筑群体秩序的把握和创造和

高超的空间设计手法,使其成为后世的典范。

3、大比例模数手法:超人的空间尺度和规模远远超过了实际需求。

●维特鲁威和《建筑十书》

本书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统一了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理想的美和现实生活的美,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

1、选址:占用高爽低端,必须有利于避浓雾、强风和酷热,要有良好的水源供应,有丰

富的农产资源和便捷的公路或者河道通向城市。

2、探讨了建筑物的性质和城市的关系.

3、研究了街道和常风向的关系,与公共建筑位置的关系。

他理想的城市是八角形,八个角各有塔楼,放射环形路网.神庙位于市中心广场。

评价: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市模式对其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有极重要的影响。

中世纪城市规划思想

●早期中世纪(5到10世纪)没有像样的城市建设,很难寻觅与古代城市的连贯性。基督

教成为了城市的主导因素,教堂渐渐世俗化,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

●9到10世纪,西欧经济渐渐恢复,大量自发形成的城市出现,并没有任何政治力量的

推动,不同于以往的军事城市。

●主要城市类型:要塞型、城堡型、商业交通型。

●城市规划的思想:

1、以教堂为中心教堂作为这个欧洲时期最高技术和艺术成就,成为中心唯一的纪念

性和标志性建筑,城市以教堂和广场为中心向周围发散

2、自然主义和非干预规划城市没有统一的规划意图,基本是毫无逻辑的,不存在明显

的功能分区,城市总体布局结构非常自然。

3、丰富的景观和亲和宜人的特质:中世纪的城市尺度比罗马要小的多,城市和建筑普遍

具有宜人的尺度和亲切感,建筑环境亲切可人.街道蜿蜒曲折而又宽窄变化,给穿行

于其中的人们创造了无比丰富、动态和富有趣味的景观和心理体验。

中世纪城市和谐而统一的美,事实上是城市社会生活高度有序化的客观反映,而不是

形式上的空间秩序设计的结果.

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就是借复兴古典主义——人文和自由的思想反对封建统治和宗教的思想枷锁,

为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提供条件。文艺复兴的城市突破了中世纪宗教内容的束缚,教堂建筑退居次要地位,大型的世俗建筑构成了城市的主要景象.

●中世纪所崇尚的自然主义和宜人尺度的设计思想被放弃了,而越来越重视所谓的科学性

和规范化.“理想城市”——体现秩序,几何规则的理想城市形态。文艺复兴时期建造的理想城市并不多,只有一些军事型的防御城市才会采用(威尼斯帕尔曼诺伐城)但它影响了整个欧洲的城市规划思潮,对古典主义和巴洛克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巴洛克时期的建筑通过强烈秩序感的轴线系统来强调运动感和序列景观。而这又是一个

对艺术无比尊重、崇敬的时代,对既有人类文明成果谦逊继承、扬弃、并注入新要素的过程。

●文艺复兴后期的城市规划设计已经成为了权贵们的专有物,产生了严重的片面性。把中

世纪城市很多有益的经验抛弃了,特别是有关亲切尺度感和住宅与街道之间的亲密关系方面。

法国古典主义城市规划

●16到19世纪是西方绝对军权时代。文艺复兴对神权的抨击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要求使君

主王权得以解放。

●王权至上的唯理主义思想。

●古典主义崇尚古罗马的文学和艺术,强调尊贵、雅洁反对鄙陋和俚俗。追求抽象的对称、

协调、艺术品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轴线、主从关系、对君主的颂扬。

●古典主义并不欣赏自然的美,用几何和数学为基础的理性判断来完全代替直接的、感性

的审美经验。西方古典主义园林突出表现了人工的规整美,反映出控制自然、改造自然和创造一种明确秩序的强烈愿望。

●实例:卢浮宫、凡尔赛宫

●评价:优:构图简洁、几何性强、轴线明确、主次有序、追求完整统一的效果。

劣:把抽象看做超越民族和时空的真理,追求冷肃的气氛,反对个性和热情.

资本主义初期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

●旧城市已经不能满足大工业城市的需要——旧城改造。近代工业革命之后,城市从此在

人类历史上摆脱了政治军事中心而真正成为经济生产和人类生活的中心。而城市规划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的一种解决手段,成为政府管理城市的有力工具.

●英国旧城改造:城市的中心不是教堂和宫殿,而是城市中重要的生活设施,反映了资产阶

级是社会的主人,而不是国王和教会.

●巴黎改造:1分离贵族和贫民区2完成大十字和两个环路的建设3重视绿化与公园的建

设4把城市分区5改善城市排水、供水、电力等市政设施。评价:巴黎改建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要求,未能解决城市平民窟问题,也未解决交通问题。但巴黎改建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但其大胆改革和城市美化运动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理论

一、空想社会主义城市

代表人物:欧文、傅立叶等.

内涵:提倡绝对平均的社会理论,消灭剥削提倡财产公用.

评价:空想社会主义虽然并没有产生实际影响,但它把城市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的实

体,把城市建设与社会改造联系起来,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这些进

步的思想对后来城市规划理论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二、田园城市

代表人物:霍华德

内涵:基于城市和乡村的优缺点,使城市和乡村的生活像磁铁一样互相吸引,共同结

合,提出了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任何城市

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应该停止增长,过量的部分应该由邻近的城市来接纳。最终

形成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的形态。

辨析:

花园城市:单纯的注重景观设计.

田园城市:讲究适度规模,城乡交融,社会管理的内涵。

卫星城(恩温):与田园城市形似,主张发展与中心城体量悬殊、承担局部功能的

卫星城来推进大城市的进展。

评价:1、摆脱了传统规划的用来显示统治者权威和张扬规划师审美的旧模式,以人

文为中心,是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的根本转移。

2、针对城市的各种社会问题,摆脱了就城市论城市的观念,从城乡结合的新角度

来解决问题。

3、设想了先驱性的模式,一种比较完整的规划思想和实践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

想和实践起了启蒙作用。

4、首先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研究,以改良社会为城市规划的目标。

三、综合规划思想

代表人物:盖迪斯

内涵:1城市研究的综合观:把城市规划和发展落实到社会进步的目标上。

2区域协同的综合观:建立区域规划的第一人,城市已更改和外部(其他城市)相互依存.

3勤奋务实的实践观:调查——分析——规划的程序。

4深切的人文关怀观:重视人文和地域要素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四.带形城市模式

代表人物:马塔

内涵:城市沿着一条交通线延长,宽度一定,长度无限。

评价:城市与自然保持亲密接触而又不受规模影响,但是缺乏对商业规律的考虑。

对城市分散主义有一定的影响。

五.工业城市模式

代表人物:戈涅

内涵:按照使用要求和环境要求,把城市严格分区,并且严格按照某种秩序运行.

并为各功能留有发展余地。

六.城市美化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许多城市针对日益加速的郊区化趋向,为恢复市中心的良

好环境和吸引力而进行的景观改造。

评价:具有极大地局限性,其实是为了满足城市的虚荣心,而很少从市民福利出发。

七.西谛的城市形态理论

支持中世纪城市的发展模式,自由生长起来的城市空间更能符合人的视觉和心理感

受。肯定人的尺度和环境的尺度,实现人与活动空间的有机互动。

1900至二战前的城市规划

●这个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潮史积极地、乐观的、向上的、带有精英主义者们明显的社会责

任感和使命感。受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深刻影响.

●雅典宪章(CIAM 国际现代建筑会议1933提出)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对当时城市

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核心是提出了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城市分为四个基本类型——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而城市规划的主要工作就是将这个四个类型在位置和面积方面做一个平衡布置,同时建立一个联系三者的交通网。

它在西向上认识了广大群众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基础,确立了以人为本的防线。强调了经济原则、功能原则对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提出大批生产和机械化建造。认识到城市与

周围区域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地区的重要性。

评价:功能分区的思想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可以缓解和改善城市问题。对传统城市规划思想方法进行了重大改革,突破了形式主义局限。然而,理性主义缺少社会与文化的根基,并不能满足现今社会的动态演进和人的需求.

●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

新建筑运动倡导1、重视功能2、新材料、结构、技术3经济性4反对旧形式5空间-时间的建筑构图理论。

集中主义城市:

1、传统城市由于规模增长和市中心拥挤程度加剧,出现功能的老朽,但中心地区对各种

食物都具有最大的聚合作用,因此应该通过技术改造来完善它的聚集功能。

2、拥挤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密度来解决。提高密度,提供充足的绿地、阳光和空间。

3、调整整个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使人流、车流合理的分布于整个城市。

4、高密度发展的城市,必然需要一个新型的、高效的、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来支持。

评价:柯布西耶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相比人文关怀,对技术手段更加关心。着重于改造大城市内部空间,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显然,庞大而理性的城市空间并不能满足心理功能的需要。过分追求平面上超凡的形式,而对经济、文化、社会和传统较少考虑,城市没有人情味,空洞,缺乏渊源和生气。

目的:缓解城市机能过于集中所产生的弊病,找出一种方法,使城市逐步恢复合理的秩序。

理论:城市不应顺其自然凝成一块,应该把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离开中心。

日常活动——集中布置。偶然活动-—分散布置.

评价:有机疏散对以后特别是二战以后欧美各国改善大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问题,尤其是卫星城理论来疏散、重组特大城市的功能空间,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恩温的卫星城市理论

概念:卫星城市就是在大城市附近,并在生产、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受中心城市的吸引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或工人镇.

实践:英国威顿肖维田园城市、莫斯科卫星城规划.

●佩里邻里单位

佩里将邻里单位作为构成居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细胞。以一个不被城市道路分割的小学服务范围为邻里单位的基本空间尺度,其中设置日常生活必须的服务设施,建筑自由布置。讲求空间宜人景观的营建,强调内聚的居住感情,强调作为居住社区的整体文化认同和归属感.

评价:邻里单位对后来直至今天世界各国的居住区规划、城市规划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区域规划--有效地城市规划必须从超越城市的范围着手。

思想奠基:盖迪斯和芒福德的理论.

实践:大伦敦规划,西方规划史上第一个大都市区域规划。

●新(伪)古典主义城市规划思想

法西斯强调“秩序规划”,含有政治含义和象征功能,反对生活多样性,崇尚规范的秩序中生活。(伪)

苏联的城市面貌是政府意志的表达,因此复古来展现前苏联在政治和经济上的重大成就。

(新)

二战后城市规划思想

●关键词:城市化、郊区化、新城建设、商业中心购物中心步行街、印度昌迪加尔和巴西

利亚、科学城、古城保护运动、多中心城市(城市聚集区)、环境科学运动、CIAM Team10

●二战后在西方城市规划思想中,适度分散成为共识,沙里宁有机疏散理论成为特大城市

功能与空间重组的重要理论基础。很多城市出现了郊区化现象,城市核心在衰退。

●大伦敦规划:吸收了20世纪初期以来西方规划思想中的许多精髓(田园城市、区域规

划、分散主义、卫星城市、盖迪斯的调查—分析-规划的程序),在伦敦中心城区划分四个圈层(城市内环、郊区环、绿带环、乡村外环),并用放射性街道连接。最早明确体现了“分区管制”的思想。

评价:有效控制了伦敦无须蔓延的势头,大伦敦规划的思想和提出的措施,是使其成为成功舒缓现代城市压力的最典型案例之一。对四五十年代的城市规划有深远的影响,但是之后效仿的城市却很难再现辉煌.

●印度昌迪加尔规划:城市形态象征生物形体。明确的分区规划模式(雅典宪章)。但功

能分区导致社会分化,规划脱离印度国情,中心虽规模宏大,但构思和布局过于生硬机械,建筑之间距离过大,广场空旷单调,不够亲切。

巴西利亚规划:城市平面模拟飞机形象.过分追求形式,对经济、文化、社会和传统较少考虑,缺乏渊源和生气。城市中心过于高高在上。

●意大利采取了避开古城另建新城的手法,是各国借鉴的榜样。

●荷兰兰斯塔德:特点是把一个大城市所具有的多种职能分散到大、中、小城市,形成既

分开又联系的有机结构。也称多中心型大都市。通过积极地规划政策引导而形成的特殊的布局形式,对控制大城市规模,防止恶性膨胀,解决城市扩建和人口膨胀的问题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德国莱茵鲁尔:多中心城市在50年代已经显示出它是一种比较有生命力的形式,从交通、人口、土地各个方面均较单一中心城市区域优越。

●TEAM10人际结合的规划思想

功能理性对现代城市简单对待和粗暴肢解遭到批判,呼吁注重社会文化和人类自身的城规思想。史密森夫妇提出了“簇群城市”——生长的城市.用生长的思想改建旧城市,可保持旧城市生命的韵律,是它在不破坏原有复杂关系的条件下不断更新。

●理想、理性、实用三者并不是相互割裂的断面,而是一个随时演进与人们认知变化的统

一体。综观西方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的演化,是游走于理想、理性与现实之间而实现着不断地进步。

1970-1980年代城市规划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多元化、差异性、文脉主义、拼贴城市、场所、城市更新运动、

未来城市(社会公正、公众参与)、马丘比丘宪章、芒福德的当代人本主义

●文脉主义:对于城市中已存在的无论是什么样的内容,都不应破坏,而应尽量使之融入

到城市整体中去,使之成为这个城市的有机内涵之一.而城市规划的任务就是挖掘、整理、强化城市空间和这些内在要素之间的关系。

●拼贴城市:城市的生长、发展应该由具有不同功能的部分拼贴而成,反对现代城市规划

按照功能划分区域、隔断文脉和文化多元性的做法。

●场所:不仅具有实体空间的形式,还有精神上的意义,在空间形式背后蕴含着某种深刻

的含义,这种含义与城市的历史、文化、民族等一系列主题密切相关,这些主题赋予城市空间以丰富的含义,使之成为“场所”。

●后现代城市设计思想:按照场所精神和文脉主张,从人的心理出发,研究人在城市中的

经历和意义并以此作为城市设计的出发点。

●城市意象:认为城市不仅要求构图和形式方面的和谐,更重要的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

受。(人本主义)

●城市更新运动:40~50年代的郊区化运动使内城衰败,于是导致了城市更新运动.

●社会公正——-—公众参与

市面临着新的问题,而人们认识境界的提升也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马丘比丘宪章》并没有完全取代《雅典宪章》,而是对前者的补充,发展和提升。

1990年以来的城市规划

●关键词:城市规划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新区域主义;新城市主义

●城市与区域管制思潮:不仅解决区域内自身的各种问题,还增强区域吸引力和竞争力。

●新区域主义规划: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加强整体的联系,实现共同繁荣(欧盟)

●新城市主义思想:重新改造那些由于郊区化被抛弃的市中心,使城市更新和复兴.

回顾历史,城市规划思想的演进、城市规划的整体发展史就是人们在“人文主义"和“非人文主义”(神权思想、王权思想、技术至上思想等)之间徘徊、交替前行的历史。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

外国城市建设史 一.填空题 1.人类最初的居住形式:穴居,巢居,以游猎为主 2.最早产生城市的时间及意义:公元前4000-3000年,意义:对传播人类文化的贡献,仅 次于文字的发明。 3.古罗马伊达拉里亚时期城市城市建设规定的一般程序:p36(1)选址(2)划分地区, 地区再分地块(3)确定街道走向(4)城市奠基仪式 4.罗马帝国典型的营寨城:p36战争需要、方形城堡、棋盘路十字干道,以兰培西 斯、啊奥斯达、提姆加德为代表 5.中世纪西欧城市产生和发展的三个主要来源:p48军事要塞型,封建城堡型,商业交通 便利型 6.意大利中世纪的主要城市:p49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比萨 7.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的建筑师:p73乔托,米开朗基罗,伯拉孟特,阿尔伯蒂,费拉锐特, 斯卡莫齐,珊索维诺,拉斐尔 8.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广场:p80安农齐阿广场,罗马市政广场,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罗 马圣彼得大教堂,罗马纳伏那广场 9.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中哪属于“城市集中主义”理论:勒柯布西耶 哪些属于“城市分散主义”理论:田园城市,有机疏散,卫星城市 10.空想社会主义城市理论提出者及其城市名称:托马斯-摩尔城市名称:乌托邦、安德雷亚的基督教之城、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欧文的新协和村、傅立叶的法郎吉11. 二战以后及50年代主要的商业街区产生的城市,国家及类型:荷兰鹿特丹的林巴恩(步行商业街)、美国底特律的郊区购物中心、美国的市内商业街、日本的地下商业街 12.60年代以来有哪些大城市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工作:伦敦、巴黎、华盛顿、东京、莫斯科 二.简答论述题 1.古埃及典型城市卡洪城主要内容及其特点:p5 城市平面为长方形,有砖砌的围墙围着。城市用死墙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城西为奴隶居住区,有一条南北向大街从东侧城门贯穿这一区,居住密度极高。厚墙以东又被一条东西长280m的大路将其分为两个部分。而且这里道路宽阔整齐,并用石条铺筑路面,东西大路以北为贵族区,面积与奴隶区相似,但仅有十几座庄园。城东有集市、城市中心有神庙、城市东南角有一大型坟墓 卡洪城为早期阶级分化的产物,有严格的阶级分区、功能分区,尤其是贵族住宅朝向北面凉风的位置(地中海),西部劳动人民住宅却迎着沙漠吹来的热风,反映了明显的阶级差别。 2.古埃及的城市建设成就及其影响;p9 (1)用地选择上因地制宜。村镇庙宇修筑于尼罗河畔的高地上,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修筑于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免受水患。 (2)最早运用城市分区(不是功能分区),如卡洪城分两区,阿玛纳分三区。(3)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对希伯丹姆规划型式有重要的影响。 (4)出色的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规划中应用对称、序列、对比、主题等构图手法。

外国城市规划史笔记

外国城市规划史 古埃及城市建设 成就及其影响:1、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一般城镇都建立于尼罗河畔的人工或者天然高地上,以防水患。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原则。卡洪城分东西两区,阿玛纳城分北中南三区。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阿玛纳城)。对古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规划中应用了对比、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构图手法。 古代西亚城市建设 ●宫殿常和山岳台邻近,山岳台又往往与庙宇、仓库、商场等在一起,形成城市的宗教、 商业和社会活动中心。 ●为防水患,大型建筑都建立在高大的土台上。 古印度城市 ●住宅和城镇开始制定规划准则。 ●用罗盘来定朝向,城内土地分块要按某种规格进行。城市中心是块高地,后来代之为 STUPA 塔楼。 ●城市主要干道和建筑物按照当地主要风向取正南北向。 古代美洲城市 ●从选址来看,很少考虑交通方便,而是考虑土地的肥沃和就地取材是否方便等因素。 古希腊城市 ●古希腊代表人类从原始宗教神话到哲学的突破,其思想是人文主义的,从未被宗教和 神话所奴役。希腊人崇尚理性,擅长用逻辑来解释和掌控世界。 ●古希腊城市的特点是,规模较小,自由生活。 ●圣地建筑是希腊人对人类精神的崇拜和对人性讴歌而不是对神灵的崇拜。希腊人喜爱 户外活动,私密生活并不最重要。因此希腊的住户在大多是狭小而简朴的,城市也缺少统一,严整的规划。 ●人本主义使希腊不强制人工规划,并不追求平面的平整和对称,乐于顺应复杂地形来 构成复杂多变的城市。。 ●雅典卫城 1、建筑不是刻板的轴线关系,而是人们长期步行观察思考和实践的结构, 顺应地势的同时照顾到山上山下的观赏。2、雅典娜像统一了散落在周围的建筑。3、伊瑞克提翁神庙与帕提农神庙在色彩,材质,体量和风格上鲜明对比。 ●希波丹姆模式:城市有强烈的人工规划痕迹,探求几何与数的和谐,强调棋盘式路网 的规整,以达到秩序和美。这种模式追求构图和形式美而忽略地形,桎梏了城市的活力和进一步发展。然而这种模式满足了今后的城市建设中迅速和简便的要求。 实例:米利都城普南城庇拉伊斯塞利伊城 希腊化时期大多按照希波丹姆规划系统进行规划。但也渐渐有发展。 古罗马城市 ●思想发生极大变化,人们追求现实的世界、现实的幸福。重物欲而轻精神。因此罗马

04城市规划思想史

城市规划思想史 71.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巴黎改建——城市美化运动——公司城) 一、空想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是现代城市规划最直接的思想源泉 T.More(1478-1535)的“乌托邦”(Utopia) Robert Owen(1771-1858)的“协和村” Charles Fourier(1772-1837)的(phalanges) 1840年,Etienne Cabet(1788-1856)的大城市设想“Icaria”。 1888年,Edward Bellamy 的《回顾(Looking Backward)》。 1890年William Morris出版了《(News from Nowhere)》一书。 二、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三、巴黎改建 大城市改建的原则与方法:E. Henard的巴黎改建 汽车交通的重要性,地面交通在现代城市中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市中心规划必须考虑: 过境交通不能超越市中心区。 改善市中心区与城市边缘区和郊区公路的联系。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处理是提高道路效率的关键。 城市绿地编制的原则:每个居民离大公园不超过1Km,离花园或街心公园不超过500m。历史古迹的保护既要考虑它自身的保护,也必须考虑它和周围建筑的关系。 四、美国城市美化运动 以1893年在Chicago 举行的Columbian Exposition(主建筑师为Daniel Hudson Burnham)为起点的对市政建筑物进行全面改进为标志的城市美化运动(City Beautiful movement)1909年,Burnham发表了他的芝加哥规划。这一规划被称为第一份城市范围的“总体规划”(the first city-s cale …master plan?)。 Burnham的名言是要做大的规划(big plan),而不要做小的规划(little plan),因为小的规划不能激动人心。 五、公司城的建设为现代城市规划的成形进行了最早的实践试验 公司城的建设是资本家为了就近解决在其工厂中工作的工人的居住、从而提高工人的生产能力而由资本家出资建设、管理的小型城镇。 最初的概念来自于Alexander Hamilton在新泽西州帕特森城(Paterson)的一次尝试,他通过制造业应用协会代理机构予以实现,其规划是由Pierr e Charles L?Enfant和N. Hubbard在1791-1792年间设计的。 1825年比利时的Grand-Hornu工人阶级住宅区。 这类城镇在19世纪中叶后在欧洲和美国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建设。 Godin于1870年在Guise的工厂相邻处按照Fourier的设想所建设的建筑群。 巧克力制造商George Cadbury于1879年在Birmingham所建的模范城镇Bournville。 美国火车车厢大王George M. Pullman在芝加哥南部建设的Pullman镇(1880年)。 利华兄弟肥皂厂的Lord Leverhulme于1888年在Liverpool附近所建造的城镇Port Sunlight 等。

百年西方城市规划史纲1

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史纲(上课笔记) 古代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及其演变 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公共事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社会改革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影响着社会。同时,城市规划也在逐步为社会所改造。 城市规划涉及到多们学科,如地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工程学、行政学、经济学等。 现代城市发展的理论1)功能理论2)决策理论3)规范理论 课程性质与任务: 1.了解中外城市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2.与城市建设伴生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理论 3.认识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 推荐书目 《中国城市建设史》《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出版社 《城市形态》凯文。林奇华夏出版社 《明日的田园城市》霍华德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刘易斯。芒福德 《西方城市规划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 《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尼格尔。泰勒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孙施文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雅各布斯 《为中国规划师的西方城市规划文献导读》出至《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第十期

《拼贴城市》K。罗 《寂静的春天》R。卡森 《勒柯布西耶全集》第一卷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知识组成的基础哲学、儒家思想。 《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 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 战国时期大小城制度“筑城以卫军,造郭以守民。‘ 西汉时期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 三国时期 唐代 宋朝开封城商品经济——城市里坊制组建废弛。 元朝大都 明朝北京城 清朝园林、离宫别馆 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史纲导论 古文明基石(古希腊时期)唯物主义、尚文、小尺度的城市空间代 城帝国观念(股罗马时期)唯心主义、尚武、大尺度城市空间 市 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强调防御功能和政治需要,封闭性强,着眼与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1.6卡洪城的平面布局特点: 城市平面为长方形边长380x260m,有砖砌城墙围着。城市又有厚厚的死墙划成东西两部分。城西为奴隶居住区,有一条南北向大街从东侧门贯穿这一区,居住密度极大。厚墙以东又被一条长280米的大路将城东划分为南北两部分。这里道路宽阔,整齐并用石条铺筑路面。东西大路的北部为贵族区,面积与城西奴隶区差不多,仅排着十几个大庄园。路南侧是商人手工业者,小官吏等中产阶级住所。 体现了明显的分区,体现了明显的阶级对立,体现了功能分区。 2.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A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 B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 C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 d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使其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E采用中心对称,对比,中轴的建设手法 3.山岳台:是一种用土坯砌筑或夯土的高台,一般为7层,自上而下逐层缩小,有坡道或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间不大的神庙。是祭天的场所。 4.雅典卫城的建筑成就及其布局: A选址上:卫城位于雅典城市中心,孤立的山丘之上,在乱石四周砌挡土台,东西280m,南北最宽130m,山势险要。只有一个通道,在景观上成为整个雅典的控制点 B在总体布局上:自由活波的布局方式 C创造了良好的视觉效果,绕山一周后,从西侧进入卫城,可以充分感受卫城 D创造了良好的室外空间,卫城的重点活动都在室外展 E建筑艺术成就:综合了多立克柱和艾奥尼艺术,有不同的建筑形式和艺术,采用材料和颜色使其达到统一 F纪念意义的反应,没有世俗建筑 5.希波丹姆:公元五世纪的规划师,在历史上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代表项目有米利都城,普南城。 希波丹姆规划:采用一种几何形状,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形式。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街坊。其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其北与南为商业区,其东南主要为公共建筑区。

(完整版)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读书笔记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读书笔记 “要想了解历史和理解历史,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取得并且认识这种过渡里所包含的思想。”——黑格尔 研究历史的目的在于把握事物发展演变的脉络,它是理解现在、把握未来的钥匙。我们想借鉴国外城市规划史的先进经验,却不了解其理论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整体精神,仅仅注意了形似,汲取的也只是历史的种种片段,这样导致我们的指导极少成功。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背景及思想,以便于正确地吸取教训、学习经验、去之糟粕、取之精华。 这本书对西方两千五百多年来的城市规划形成、发展演替中的庞杂离理念、思想和主流精神,按十个阶段进行系统地梳理,从总体上理清了西方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第一章文明基石——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在希腊,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共和政治制度,使人文(人本)主义、公正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而善于理性思辨、交流争论的人们更重视公共空间的建设。于是,公共建筑及建筑群成为公共活动的中心,它们追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代表的是雅典卫城,其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布局手法,在规划史上获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随着古希腊美学观念的逐步确立及自然科学、理性思维的发展,一种典型的城市规划模式产生了——希波丹姆模式。该模式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与数的和谐,强调以棋盘式的道路为城市骨架并构筑明确、规整的城市公共中心,以求得城市整体的秩序和美。该模式后来被用于希波战争后城市重建及罗马的营寨城。这种模式为城市专制主义的滋生创造了条件,和现代建筑运动所推行的机械城市的“秩序美”异曲同工,1960年代末“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城市机械理性缺陷的批判就在于此。 第二章帝国理想——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在罗马由共和制转变为帝制的漫长过程里,国家扩张、财富积累,人们挥霍奢华、物质生活腐朽,此时形成了享乐主义、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风气及信仰。罗马的城市建设也世俗化(大规模奢华的公共浴池、斗兽场、宫殿、剧场等)、军事化(坚固的城墙、大跨度桥梁、远程输水道等)、君权化(帝王宣扬政绩的铜像、凯旋门、纪功柱、广场等),重要公共建筑的布局、城市中心的广场群乃至整个城市的轴线体系,投射出王权至上的理性与绝对的等级、秩序感。继而古罗马城市规划思想有三个特点:①强烈的实用主义;②凸显永恒的秩序思想;③彰显繁荣与力量的大比例模数手法。 第三章文明涅槃——中世纪的城市规划思想 中世纪时期,西欧战争频繁、封建割据严重,导致生产力衰退、城镇败落,社会生活的中心由城市转入了的农村。整个社会的凋敝,使人们将精神寄托于宣传“博爱”“禁欲主义”“自律”的基督教上,于是,基督教及教堂成为中世纪的上层核心,凌驾于王权之上。此时,教堂成为人们的公共生活中心,是最重要最中心的建筑。而无规划使得城市中建筑尺度亲切宜人,道路蜿蜒曲折、收放有序,各城市主色调不同,空间视线连续自然,形成了有机的肌理。这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特点为:①凸显以教堂为核心的空间组织理念; ②实行自然主义的非干预规划;③力显丰富多变的景观与亲和宜人的特质;④追求有机平和背后的内在秩序。 11世纪开始,西欧手工业及商业开始复苏,新兴自资产阶级保护“公共利益”,商店、行会、仓库、码头等公共建筑多了起来,并逐渐变得重要。但教堂仍是城市中的中心。第四章重启心灵——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15世纪西欧的文艺复兴,新兴资产阶级高举“人本主义”大旗,在人本主义下,人

外国城市建设史

外国城市建设史 1.城市革命与城市的产生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品、货币交易、商人)--城市开始形成(4000BC-3000BC—城市产生—城市革命) 城市产生的意义:城市的产生,对传播人类文化的贡献,仅次于文字的发明 2.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①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 ②最早运用功能分区原则(卡洪城、阿玛纳); ③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阿玛纳),对其后古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④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规划中引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 3.希波丹姆规划型式与米利都城 (1)希波丹姆规划型式主要思想(原则) ①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城市结构型式; ②城市中有公共空间,城市典型平面中有两条垂直大路从城市中心通过; ③把城市分成3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 ④私宅地段划分3种住区: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 (2)米利都城(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典型城市): ①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路网采用棋盘式; ②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 ③中间开敞式空间呈L形,有多个广场,市场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附近,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部街坊面积较小,南部街坊面积较大; ④城市分为4个功能区:宗教区、商业区、公共建筑区 (3)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的影响意义: 积极影响: ①几何化、程序化,典雅的规划型式满足了大规模城市建设中简便化的要求; ②确定了一种新的城市秩序和城市理想。 消极影响: ②规划从“杂乱”,有机走向典雅、呆板,甚至为了形式美而不顾自然地形; ②对城市活力及城市发展产生限制。 4.罗马共和时期的城市建设及特点 罗马营寨城:①方正的城墙 ②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 ③间的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南西北4门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 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与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 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与代表人物)——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第四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 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与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 代表建筑)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 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 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 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 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 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与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 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 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 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阿尔托) 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粗野主义倾向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典雅主义倾向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外国城市建设史 重点整理

1、卡洪城布局思想1)城市平面为长方形,380*260米2)死墙将城市划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侧奴隶 居住3)西侧一条8-9米宽的南北向道路通向南城门,206*108米,250个棚屋4)东侧为贵族区,路北侧仅十几个大庄园,60*45米5)南侧为城市集市,自由民,神庙 2、希波丹姆规划形式(城市规划之父)1)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2)几何 和数的和谐,秩序美3)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工匠,农民,城邦卫士,公职人员) 3、米利都城规划思想1)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2)城市棋盘式路网3)中心城市L形开放空间,有 多个广场4)城市布局依据经济活动需求 4、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古罗马建设辉煌的历史总结。论文集总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和罗马的 建筑设计和城市建筑经验。在城市建设上,对城址选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城址选择:占用高爽地段,不占沼泽地、病疫滋生地,有利于避浓雾、强风和酷热,有良好的水源、丰富的农产资源以及便捷的公路或河道通向城市;建筑物选址:探讨了建筑物的性质,同城市的关系,地段四周的现状、道路、地形、朝向、风向、阳光、水质、污染等;街道布置:研究了街道与常风向的关系,与公共建筑位置的关系。对广场的设计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以及用当地动物内脏实验的方法进行饮用水的试验。理想城市方案:八角形平面,城墙塔楼间距不大于箭射距离,使防守者易于从各个方面阻击攻城者。城市路网为放射形系统。市中心广场有神庙居中。为避强风,放射形道路可不直接对向城门。) 5、中世纪城市的特点:(1)宗教神权统治一切,教堂成为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2)道路以环状放射 状为主。(后期也有方格网)(3)市场是城市生活的中心(数量增加大多与教堂、市政厅结合)(4)大多建于便于交通的河道或海湾河道的交汇处。(5)因战争频繁的影响,城市防御作用很突出(6)具有丰富的城市景观。 6、田园城市:英国以“城市改革”和“解决居住问题”为名,由霍华德提出。 7、三种磁力理论:左—城市、右—乡村、下—城乡结合体1)城市达到一定规模停止增长2)设想了 一个25万人口的图解城市,中间有较大的5.8万人的城市,环绕在其周围有3.2*6个田园小城市3)提出田园城市的1/6片段图,2400公顷 8、田园城市历史意义:1)摆脱了传统规划用来显示统治者权威或张扬规划师个人审美情趣的旧模式,提 出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2)针对工业城市复杂的社会问题,从城市结合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体系来解决,摆脱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 9、1909年,英国通过了《城市规划法》(中国1990年),美国发表了芝加哥规划,并成立规划委员会。 1916年纽约制定了区域法规,基地管理法(土地分块管理法) 10、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组成1、城市规划理论2、城市规划实践3、城市规划立法 11、研究人的认知:凯文林奇(美),著有《城市意象》《城市形态》《总体设计》等8本著作。提出城 市设计这门学科。 12、城市意象5要素:路径,边界,区域,节点,标志 13、全球城市体系1、世界级城市2、跨国级城市3、国家级城市4、区域级城市5、地方级城市 14、从《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两个宪章的主要思想差异辨析 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主导趋势: 1.从理性主义向社会文化主义思想基石的改变 雅典宪章建立于功能理性主义基石,将社会问题分解为各个社会要素,最终达成解决方法,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理性的物质空间不能起决定的作用,起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个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2.从空间功能分割到城市系统整合思维方式的改变 雅典宪章主要部分是功能分区,马丘比丘却认为这样破坏了城市的有机联系。系统可以无限分解,但是1+1>2.存在多元多样 3.从终极静态的思维观向过程循环的思维观改变 早期规划:静态终极,想得到最后理想的。 城市规划:制导目标,发现目标后再制导。马丘比丘宪章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4.从精英规划观到公共规划观的改变 雅典宪章虽然以人为本,但因为专业的影响还是听专业的建筑师、规划师的

城市发展史读书笔记

城市发展史读书笔记 城市发展史读书笔记篇1 城市发展史:从古代到现代 ==================== 一、简介 ---- 城市发展史是一段关于人类社会如何构建城市,如何通过不断改变和发展来适应和改变环境的历史。这本书从古代的城市开始,讲述了城市如何从乡村中分离出来,逐渐发展成为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中心。 二、深入分析 ------ 书中详细描述了各种城市的发展过程,包括罗马帝国的兴起、中世纪的巴黎、工业革命时期的曼彻斯特,以及现代的东京和纽约。每个城市都被描绘成社会的缩影,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力量如何塑造城市。 作者深入分析了城市发展的动力,包括农业、工业、贸易和科技等经济因素,以及政治、宗教、文化和人口等社会因素。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推动了城市的演变。 三、个人观点 ------ 我认为这本书最有趣的部分是它对城市文化的描绘。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城市的居民、他们的历史和环境。例如,巴黎以其浪

漫的文化氛围而闻名,曼彻斯特以其工业文化而著称。这些文化特征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科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在工业革命时期,新的科技如纺织机械和铁路改变了城市的面貌。在现代,新的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塑造城市的形态。 四、结论和评分 --------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它以深入的分析和丰富的历史细节展示了城市发展的过程。我给这本书打9.5分,因为它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同时也保持了其清晰和连贯的风格。我强烈推荐所有对城市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感兴趣的人阅读这本书。 城市发展史读书笔记篇2 《城市发展史》读书笔记 在阅读《城市发展史》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富有动态的过程。书中对城市起源、发展、变革的描述,以及对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议题的探讨,都让我对城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本书以时间为轴,从城市的起源开始,逐步深入剖析城市的发展历程。书中提到,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开始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最初的聚落。随着农业、工业的发展,这些聚落逐渐发展成了城市。书中还详细描述了欧洲、亚洲、非洲等地的城市发展历程,让我们了解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特点。

外国城建史考点

古代埃及地区——太阳神 古王国时期——首都孟菲斯(胡夫金字塔) 中王国时期——底比斯 新王国时期——底比斯 米诺斯王宫 性质:居住、宗教、行政 形式:依山而建、高低错落 内容:房间、通道、采光天井、游廊、楼梯 建筑结构:厅堂均采用开敞式、柱廊、木石交替(墙基用石块砌筑,柱子用金丝柏木)、 很醒目的对比。 爱琴海文明:迈锡尼卫城山门 圣地——是古希腊人崇拜守护神和民间自由神的地方。在共和制城邦中圣地很重要,在节庆时期这里是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周 围也自然建起了一些公共建筑,是城市公共活动的中心。 希腊人的城市建设 1、以广场为城市中心,组织城市基本格局; 2、广场汇集敞廊、市场、庙宇、议事厅和娱乐场所等公共建筑,是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和生活中心; 3、卫城在共和制城邦中,是城市守护神的圣地,是城市的象征与

标志,是城市精神生活的中心和公共活动的中心。4、贫富混居,道路由窄渐宽,市政建设水平低。雅典卫城

1、雅典背山面海,地处丘陵地区,受地形限制,城市布局不规则,无轴线关系。雅典与滨海庇拉伊斯城之间修筑了防御性公路。 2、城市中心就是著名的雅典卫城,卫城的主要建筑有帕特隆神庙、伊瑞克仙神庙、山门、胜利神庙等。 3、市中心有广场,位于卫城西北角山坡下,广场无定形,周围有市场和公共建筑,广场中心有敞廊,是公布法令的地方。 4、城市道路结合地形自发形成,曲折狭窄,路面无铺装,无排水系统;缺水,卫生条件差。 5、居住街坊面积小,贫富混居在一个街区,仅建筑质量有区别。希波丹姆规划型式 1、传统的城市空间:希波战争前许多城市的外部空间是一系列“L”型的空间叠合而成。 2、建筑规划师希波丹姆在古典时期的建设活动中采取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城市外部空间也吸取传统,采用一系列“L”形空间叠合而成。 3、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有中心广场;根据古希腊社会体制、宗教和城市生活要求,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 罗马营寨城:罗马人征战时期建立的以军事堡垒性质为主的居留地。 特点:罗马营寨城多为正方形,有方形城墙,主要道路呈十字

外国城市建设史

外国城市建设史 1、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及其影响:1、在用地选址上,注意因地制宜。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2、两河流域信仰多神教,但君主制将国王神化。崇拜国王和崇拜天体结合起来,故宫殿常与山岳台邻近。波斯信奉拜火教,露天设祭,没有庙宇,世俗建筑占主导地位。 3、迈西尼:主要城市建设是城市核心的卫城。迈西尼的泰伦卫城是希腊建筑的雏形。 4、圣地建筑群与卫城:德尔斐的阿波罗圣地与奥林比亚圣地是这类圣地的代表。 5、希波丹姆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理念:探求儿何和数的和谐以获得秩序与美。模式:一种儿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进行规划。典型平面: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把城市分 3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特点:布局规整,模式统一,逻辑清晰,广泛应用于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建设。代表:米利都城、普南城。 6、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建设特点:1、城市建设大都按照希波丹姆规划形式来建造,布局规整,模式统一。2、城市广场整齐划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邻里住区的划分都是按照儿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建设。3、城市中心由广场取代卫城和庙宇。 4、城市广场普遍设敞廊,讲究气势和透视效果。 5、城市环境卫生条件好。代表城市:普南城、亚历山大城。 7、共和时期罗马广场位置:帕拉丢姆以北。性质:市民聚会的公共活动场所。特点:有丰富的雕像装饰。建筑物彼此在形体上不其协调。体现政治军事权力的逐步增长,即每一建筑群都比以前的更大。 8、罗马帝国广场位置:从共和广场的轴线中段向西北延伸。性质:成为皇帝们为个人树碑立传的纪念场地。布局特点:实体与空间;空间转合;帝王业绩之彰显。设讣手

外国城建史复习资料教案资料

第一部分古代城市 1、古埃及建设重点是金字塔等国王的陵墓。 2、古代美洲的三个文化中心分别在古墨西哥、古玛雅、古印加。 3、西方古典城市规划之父是希波丹姆。 4、古罗马在城市建设中,剧场、浴室、斗兽场等享乐建筑众多,神庙)退居二线。 5、提姆加德为古罗马营寨城的代表,是北非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罗马遗址。 6、维特鲁威于公元1世纪末写了一本建筑论文集《建筑十书》,是全世界遗留至今的第一部最完备的和最有影响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珍贵书籍。 7、罗马帝国广场以奥古斯都广场和图拉真广场为主体。 8、《建筑十书》是古罗马建筑辉煌的历史总结,对城址选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方面提出独到见解。 9、乌尔城:2100BC.-2000BC.建城、有城墙城壕的卵形城市、内城为宫殿和僧侣府第、分区明显、以山岳台为核心的公共中心(税收、署衙、作坊、商店、仓库等)、四合院宫殿、小街避日晒 10城邦:也叫“城市国家”,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 11、建筑群:利用地形灵活构图、以神庙为构图中心、考虑活动时的内外观赏视线变化、公众场所。 12、卫城:政治军事与宗教中心、位于高处的神圣之所、建筑不考虑环境关系、专政时期的产物、以防御为目的。 13、雅典卫城:雅典全盛时期的纪念碑、希波战争后历经40年建造。叫“卫城”,实为圣地建筑群和平民公众活动地,用于祭奠守护神——雅典娜女神。陡峭山地建筑群、按行进路线视线来设计、建筑类型多样。 14、希波丹姆规划型式:遵循古希腊哲学,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强调以棋盘式的路网为城市骨架并构筑明确、规整的城市公共中心,以求得城市整体的秩序和美。城市典型布局:城市中心通有两条垂直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占地面积较大,而街坊面积较小;城市分3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划分3种住区: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公职人员住区。 15、普南城: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城市面积小,建于4个不同高程的宽阔台地上;按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建设;是希波丹姆模式的一种发展:单纯棋盘式——注重城市轴线——道路与建筑与环境的配合与协调。 16、营寨城:军营驻地往往是城市发端的基础,故称营寨城。具有方正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基本方向;中间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东南西北4门,道路交叉处建有神庙。 17、罗马七丘:古罗马城沿着台伯河,围绕着七个山头布置,称为罗马七丘。 18、巴西利卡: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向,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用作法庭、交易所与会场的大厅性建筑。 19、古埃及阿玛纳城的城市布局特点:阿玛纳城为新王朝时期都城,崇拜太阳,没有城

城乡规划外国城市建设史考研题目及答案总结

外国城市建立史题目及答案总结 第二章:1.古埃及卡洪城的主要特点 1.城市平面为长方形,有砖砌的围墙围着。城市用死墙划分为东西两局部,城西为奴隶居住区,有一条南北向大街从东侧自东侧城门贯穿这一区。居住密度极高。 2.厚墙以东又被一条东西长280m的大路将其分为两局部。而且这里道路宽阔整齐,并用石条铺筑路面,东西大路以北为贵族区,面积与奴隶区相似。但仅有十几座庄园,楼北住着商人、手工业者、小官吏等中产阶级居住,平面呈曲尺形,房屋零散布置。 3.城东有集市、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南角有一大型坟墓。 4.卡洪城为早期阶级分化的产物,有严格的阶级分区、功能分区。尤其是贵族住宅朝向北面凉风的位置〔地中海〕,西部劳动人民住宅却迎着沙漠吹来的热风的方向。反映了明显的阶级差异。 2.古埃及城市建立的主要成就与影响 1.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村、镇、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或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建于尼罗河两岸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使法老尸体免受河流泛滥之患。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原则。如卡洪城主要分两个区,阿玛纳分三个区,均表达了功能分区原则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对其后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展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在卡纳克与鲁克索神庙的群体设计中,运用了2Km长的中轴线布局,两边设立越1000具人面狮身像。规划中应用了对称、序列、比照、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在阿玛纳的建立中也采用了类似的规划手法。 第三章:3.古代的乌尔城平面布局有何特征"为什么采取这种形式" 平面特征:1城市平面为卵形,有城墙与城壕,有两个港口通往水面。城市面积为88公顷,人口34000。在乌尔城的平面中可以看到有厚墙围抱的宫殿庙宇和贵族僧侣的府邸高踞西北高地,而成墙外是普通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地,分划明显,防卫森严。 2城市出现以山岳台为主的城市公共中心,在这宫殿庙宇山岳台三位一体的土台上还布置了各种税收和法律等衙署、商业设施、作坊、仓库等,形成了一个城市公共中心。宫殿是四合院的,有假设干院落组成。庙宇平面比拟规整,一般是四方形平面,由厚实的土坯墙包围起来。 3城市除中央土台外,还保存着大量耕地,几处零星的居民点散居在耕地中。房屋密集排列,街宽仅3米左右,有利于阻挡暴晒的烈日。 原因:1.为防止水患和潮湿,大型建筑一般都建造在高大的土台上。 2.战争的频繁,城市都有城墙和城壕。 3.信仰多神教,但君主制将国王神化,崇拜国王和崇拜天体结合起来,故宫殿常与山岳台邻近。

中外城市建设史

中国城市建设史 第一节 1。远古聚落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 1、聚落居民点是成群的房屋及穴居组合的,一般范围较大,居住也较密集。 2、居民点的位置一般位于较为高爽,土壤肥沃的地段,且临近水源。因为远古聚落人们生产以农耕为主,居民点的位置条件需要适于农业生产。 3、居民点有一定的分区。基本的有住址、手工业区(制窑地)、丧葬地。生产及生活方式简单,因而分区也很简单. 4、居民点的建筑的布局有一定的规律性,有了一定分工和组合,有了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区别,并发展出了贮藏空间,这是为了适应当时的部落生活方式。部落的的小房子都环绕着中心的供氏族成员集合的大房子,且其门往往都朝向大房子. 5、居住点有壕沟和夯土墙,用来防御外族和野兽的入侵. 2。初期城市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与聚落的差异? 一、 城郭沟池、战车、兵器; 二、 宫殿、宗庙及陵寝; 三、 祭祀法器(包括青铜器)与祭祀场所; 四、 手工业作坊; 五、 固定的交易场所——市井或市 与聚落相比,初期城市开始出现了供人们进行物品交易的固定场所——市或市井,也就是最初的城市型的居民点。聚落时期,居民点的选取都要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多选在利于农业生产的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气候适宜的地段.而市或市井则是在没有专门的商人时,为了满足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的交换需求从一般的村落居民点分化出来而形成的。 3。“城”与“市"结合的历史意义? 1.有利于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商业发展。 2.代表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 3.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 第二节 1.“井田制”的特征及其对我国古代城市形成的影响? 1, 周 2买卖和转让井田, 3,井田制是中国春秋以前实现土地公有的有效途 4,一井分为988户共耕, 收入全归封邑贵族所有。 井田制形成之后,其方格网的特征很快为早期城市所采用。“把城市视为一大块井田,利用井田阡陌的经纬涂,构成道路网;按照井田制,将他划分成若干等面积的方块底盘,充作城市建设用地;同时规定,以井田的单位—-夫,作为城市用地的单位。”由此形成了早期城市方格网城市空间格局的总体特征。 2。(营国制度)中关于都城营建的主要内容?图示并简述其形制与布局特点?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匠人营建都城,九里见方,[都城的四边]每边三门.都城中有九条南北大道、九条东西大道,每条大道可容九辆车并行。[王宫的路门外]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坛;[王宫的路寝]前面是朝,[北宫的后面]是市。每市和每朝各百步见方……城内]南北大道宽九轨,环城大道宽七轨,野地大道宽五轨……城内]南北大道宽九轨,环城大道宽七轨,野地大道宽五轨 4.管仲的城市建设思想及其启示? 《管子》一书在很多方面对《周礼 考工记》进行了否定,在城市规划领域,《管子》主张从实际出发,不重形式,不拘一格。要“因天才,就地利”,不为宗法封建与礼制制度所约束。所以,“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同时,在城市与山川环境因素的关系上,《管子》也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立政篇》)。这些理论对后世风水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 思考 1。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城市相对于宗法分封的奴隶制城市产生了哪些变化? 2.秦汉都城营建中哪些方面受到了传统宇宙观的影响? “天人合一”的宇宙整体观认为,宇宙中“天”、“地”、“人"三者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天人合一”、“法天象地"是古代城市营建的一种重要思想;以广阔京畿为规划基础、与天体规划观念巧妙结合的秦咸阳城区域营建;汉承秦制;所谓“斗城”,就是说汉长安城在建城时有意把城建成与天上的北斗星和南斗星的形状相同的形状;效法天象而筑城的一个普遍用意就是要强调自己的王城位于宇宙的中心。 咸阳的外围规划主要是受“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 1,天人感应和天圆地方的思想.在天成像,在地成形,如:其总体框架是,以始皇的咸阳宫(在渭北)为中心,取法天之 紫微宫 ,以渭水象征银河-- 天汉 ,横桥飞渡渭水以法 牵牛星 ,更命信宫为极庙,蒙天极,建阿房以象 离宫 ,修复道, 自阿房渡渭以象天极阁道.分三十六郡以象群星灿灿,拱卫北极。天圆地方,方属地,故其城为方形。 2,五行、易经和阴阳学等.城市布局讲究用数的特征为易经学中卦数之律的应用.咸阳规划布局多讲求“择中”,“对称",“对偶”就是以五行、阴阳和易经思想的结合形成的。 3,相土、形胜和风水学. 掌握 1.秦咸阳、汉长安、东汉洛阳、曹魏邺城、北魏洛阳的城市布局及其特点(图示) 秦咸阳 1 “象天法地”规划-—在咸阳渭水北岸、南岸,直至终南山麓,东至骊山,大约有200处离宫别馆. 2将咸阳城的南北中轴线跨渭水、连接信宫、阿房宫直抵南山山麓的天然门阙。 3向东拓展轴线到骊山山麓的温泉宫、始皇陵。 4两条轴线交于信宫。 5 居民区位于城南,居住形式按照闾里布置,整齐划一,设里监门,对闾里进行严格管。 汉长安 1 城市四面各有三座城门;城内道路笔直,垂直相交; 2 通往城门的道路每条分三股,中间为帝王专用弛道. 3 宫城占城市面积比例很大,分散开布置; 在南北干道的东、西两侧有一定规模的市场; 4 居住模式称为闾里,闾里周围有墙和门; 5 居住地段不集中,多分布于城内各宫殿之间; 6 外围皇帝陵墓处设陵城 东都洛阳 1) 城市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窄南北宽;有十二门; 2) 城内有南宫、北宫,两宫占据城市几乎一半用地; 3) 两宫之间是方整的闾里; 4) 还有多处皇家园囿; 5) 礼制建筑在城南,官署在南宫附近 曹魏邺城 平面呈矩形,分为南北两部分。 分区格局:北部为宫城,大殿位于城市中轴线正中,前朝后寝格局,设有王室专用园林。 南部划分若干正方形坊里; 城中有三个集中的市以及手工业作坊。 北魏洛阳 1多重城墙。 2城市轴线突出。以铜驼街为中轴线,城门内道路约宽40米。 3“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形制。 4采用封闭的里坊制。 5集中市制。城内有好几处集中的市,有大市,小市,四通市等。 6以通向城门的御道为骨架,道路成方格形。 2.曹魏邺城的布局特点,在哪些方面奠定了封建社会中期都城布局形成? 1)继承了古代的城与廓、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且功能分区更为明确,宫城和坊里不穿插; 2)首次中轴线对称布局的方式由宫城建筑群扩展到整个城市; 3)宫殿部分建筑严整,采用前朝后寝的格局,前为政务机关,后为起居用房,宫城内的园囿与防御功能结合; 4)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全面体现礼制思想的都城,在规划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四节 思考 1。唐代社会文化繁荣对都城长安的影响? 2。大运河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城市发展起到了那些推进作用? 掌握 1.隋唐长安城、北宋汴梁的城市布局及其特点(图示) 隋唐长安城 1)方正的城市轮廓;2)多重城墙;3)整个城市布局严整、对称,宫城居中,对称布置,突出中轴线;4)左祖右社5)采用棋盘式路网,且道路很宽;6)采用封闭的里坊制度和集中市制;7)城市有良好的绿化环境 特点:1规模宏大,形态规整,结合自然,法自天象;2中轴对称,道路规整,坊里严谨,市肆方正 北宋汴梁城 城市布局特点 1 三套方城,平面形状并不规则方正; 2 城市干道系统以宫城为中心,正对城门,形成井字形方格网, 其它一般道路和巷道也多呈方格形,也有部分丁字相交,在里城外,罗城内有几条斜街; 3 店铺密集的商业街代替了严格管理的里坊和集中的市肆; 4 城内居住区仍分坊,但无坊门和坊墙,是开放式的,多在沿街 店铺和贵族府邸后面建院落式住宅; 5 有完善的下水系统和良好的绿化环境. 2。唐宋时期城市的市坊制度出现了哪些变化?分析原因。 唐代的城市管理制度以相对封闭的坊市制为核心。坊市制的中心理念,乃是把城市中的居民生活和商业活动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坊与市)内,实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双重制约。 唐后期,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商业活动逐渐扩展到市以外的区域。 宋代,封闭式的坊市制彻底崩溃,开放型的城市新格局逐渐形成:居民住宅可以直接临街开门,商店也不再受市的制约,城市成为扩大化的市,商店、作坊和住宅区混和的新型街道出现。坊市制崩溃以后,厢坊制代替坊市制,成为新的城市管理制度。 原因-—1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坊市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逐渐被打破,城市格局由封闭开始走向开放。 2五代十国城市兴衰变化较大,军事力量(如藩镇)逐渐渗透到城市管理当中,坊市体制逐渐不能适应 社会发展的要求,开始向街市制发展。 第五节 1.元大都明清北京的城市布局及其特点(图示) 元大都—— 1把宫殿建筑群的布置和自然景物,把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把北京的气候特点和街巷的划分紧密地结合起来。 2大都城市形制为三套方城,分为外城、皇城及宫城。继续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 3有一个明显地向封建社会前期城市传统的儒家礼制观念和风格复归的举动. 4大都城内有50多个坊,宋代开始崩溃的坊、市制度进一步完善。 5大都的街道很整齐,街道分布的基本形式是,通向各城门的街道组成城市干道。 特点:1继续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2规则的宫殿和不规则的苑囿有机结合3完善的上下水道4刘秉忠和外国工匠参与规划修建 明清北京城—— 1整个以宫城为中心.皇城部分布局按南京的制度,更为宏丽。 2宫城按前朝后寝布置。 3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从外城南门永定门直至钟鼓楼构成8公里的轴线,笔直的街道,九重门闕直达三殿,延伸至景山和钟鼓楼)祖庙社稷郊坛里坊基本沿轴线对称布置,造成宏伟壮观的景象. 4整个城市采用棋盘式路网,环绕宫城对称布置。街道基本都是元大都的基础 2。明代我国城市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是城市产生了哪些变化? 加快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商品经济日裔接近人民的日常生活,是商品经济开始侵蚀自然经济,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起来,加快了有一定专业分工的工商业城市的出现。 思考 1。比较我国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在此时间,城市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外国城市建设史 第六节 思考 中国周代封国与古希腊城邦在产生的背景、规模、形式、功能方面的异同 掌握 1。古希腊圣地和卫城建筑群的异同 圣地建筑群:利用地形灵活构图,以神庙为构图中心,考虑活动时的内外观赏线变化,公众场所。 卫城:政治军事与宗教中心,位于高处的神圣之所,建筑不考虑环境关系,专政时期的产物,以防御为目的。 2. 希波丹姆规划形式主要特点和米利都城规划 1。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特点 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希波丹姆最早从理论上予以阐述,在希波战争后大规模用于城市建设中。 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 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 3.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 2 。米利都城规划要点(希波丹姆的规划思想在米 利都城的建设工作中得到完整的体现) 位置: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适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 布局:1. 路网采用棋盘式。两条主要大街在城市中心垂直交叉; 2.中心开敞空间呈“L”型,有多个广场 3.市场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的附近,将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4。北部街坊面积较小,南部街坊面积较大 3.古罗马共和广场群和帝国广场群的布局及其异同 罗马共和广场:城市经济政治的中心。广场建筑连续形势不相协调,空间组织较乱 罗马帝国广场:皇帝树碑立传的纪念地.帝国时期通过柱廊得到统一,帝国时期通过多个彼此垂直轴线组成一个整体 广场由开敞走向封闭,由自由走向严整,目的在于塑造一个供人观赏的三维空间。 第七节 1.欧洲中世纪与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具有哪些差异?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差异:①西欧的城市的兴起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手工业者上人聚在一起,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我国古代的城市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上的 ②西欧的城市通过金钱赎买与武装斗争的方式取得了自治权;我国的是出于中央集权管理下的 ③西欧中世纪的城市规模较小,生产水平不高;我国古代的城市规模大人口多经济发达,如同时期的宋朝苏州,杭州等 影响:城市建设得到很大发展;新的建筑类型(市政厅、医院等)开始出现;城市的建筑环境形态发生进一步变化。 2。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功能与中国同时期的城市有何差异? 欧州选址考虑防御功能,中国同期为魏晋三国唐朝五代宋元到明清中叶 3.欧洲中世纪的城市特点? 1.城市基础:要塞型;城堡型;商业交通型。9世纪以后西欧围绕封建庄园城堡发展:以古罗马老城发展;交通要塞和经济发达地区发展 2.城市选址:水源丰富、粮食充足、易守难攻、3.城市形态:(1)城市中心:以教堂为中心;以市政厅、教堂、广场为中心(2)城市是自发形成的以方格网布局;以老城区为主的是环状加放射状布局(3)中世纪城市具有良好的城市景观:城市选址好;城市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和丰富的城市轮廓线(以教堂为视觉中心);城市内建筑在材质、形体、线条、形式上都很丰富,公建(教堂)和平民建筑形成良好的对比效果.充分利用城市制高点、河湖水面和自然景色.具有鲜明的特色。 4.举例说明中世纪城市中街道和广场 佛罗伦萨、威尼斯 西格诺利亚广场P49(进入广场的街道由各自的对景,街道望入总是封闭的)、威尼斯与圣马可广场P51 P82 5.欧洲中世纪城市空间组织的秩序 凸显以教堂为核心的空间组织理念 第八节掌握 1.简述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性思想 主张消灭剥削制度和提倡财产公有,解决私人控制生产与消费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 早期:1.托马斯• 摩尔:空想了社会主义的“乌托邦”54个城,城与城之间最远一天可以到达。城市不大,市民轮流下乡参加农业劳动,产品按需向公共仓库提取,设公共食堂、公共医院,废除财产私有观念.2。安德• 累雅的基督教之城,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都主张废除私有财产制。 后期:1。欧文“新和谐村”居民人口为300~2000, 耕地面积为每人0。4公顷或略多。村中设有公用的厨房、食堂、幼儿园、图书馆等,周围为住宅,附近有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和手工作坊.村外有耕地、牧场和果林。全村的产品集中于公共仓库,统一分配,财产公有。 2.傅里叶的法郎吉以1500~2000人组成公社,废除家庭小生产,以社会大生产代替.通过组织公共生活,以减少家务劳动. 2.图示并论述霍华德田园城市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建设实践及其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背景:1。社会背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帝国主义垄断过度。中小企业破产、大批工人失业、农民涌向城市、社会矛盾加剧。2。思想起源:深受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社会改良而不是社会变革;示范试验与实现社会公正 主要内容:1.对城市症结问题的认识。城市人口的高度聚集;城市地价的飞速增长;城市财富的分配失衡2.田园城市的构想。用地规模-24平方公里;人口规模—3。2万人;土地来源-政府贷款获得廉价土地、使用者缴纳税租;发展目标—师范、影响、改善 建设实践:1903年离伦敦56公里的地方建立起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华斯;1920年又开始建设离伦敦西北36公里的第二座田园城市———韦林 影响: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期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理论、卫星城镇理论等有相当大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以后,在某些规划方案的实践中也反映了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思想。 3.图示并简述戈涅的“工业城市”理念与布局 理念: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预示了雅典宪章的分区原则 工业城市的布局 规模:城市位于山岭起伏地带河岸的斜坡上,他的人口规模为35000人。布局:中央为市中心,有集会厅、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剧院等.城市生活居住区是长条形的,疗养及医疗中心位于北边上坡向阳面,工业区位于居住区的东南,各区间有绿带隔离.重视规划的灵活性,给城市各功能要素留有发展余地. 交通:水运、铁路、机场、快速干道、轨道交通. 住宅:住宅街坊宽30米,长150米,各配备相应的绿化,组成各种设有小学和服务设施的邻里单位. 特点:将各类用地按照功能划分的非常明确,解决工业与居住混杂的种种弊病。工业城市以重工业为基础,具有内在的扩张力量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因此更具有独立性. 4。简述玛塔的“带型城市理论” 。城市应有一道宽阔的道路作为脊椎,城市宽度应有限制,但城市长度可以无限。最理想的方案是沿道路两边进行建设,城市宽度500米.沿道路脊椎可布置一条或多条电气铁路运输线,可铺设供水、供电等各种地下工程管线。 5.华盛顿郎方规划的特点(图示) 6。简述赖特的“广亩城”思想 代表人物:赖特内容:实质是对城市的否定。建议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城市。每户周围都有一英亩土地(4047平米),足够生产粮食蔬菜。居住区之间以超级公路连接,提供便捷的汽车交通。沿着这些公路,规划路旁的公共设施、加油站,并将其自然的分布在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之内. 7.简述盖迪斯的“城市生态学”思想及其贡献 思想:重视人对城市的多样化要求,强调公众参与和必须把城市变成一个活的有机体 贡献:创造了“城市科学”这一术语,力求在实际的和可能的适用和美的意义上发挥每个地方的最大作用著【进化中的城市】 8。莱切华斯、维尔文田园城市的布局、特点 田园城市的布局 1城市中心:公共建筑(市政厅、音乐厅、图书馆、剧场、医院和博物馆); 2城市绿地:中央公园和环形林荫大道; 3居住区:林荫道两侧布置居住用地,内设学校和教堂; 4产业:最外围地区是工厂、仓库和市场; 5道路交通:环形放射,六条放射道路,外围是环形铁路支线 第九节 思考 1。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背景 1。空想社会主义2。 英国对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3.巴黎改建,豪斯曼在1853年开始当任巴黎的行政长官,对巴黎进行了全面的改建。4城市美化 2.简述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集中主义":承认和面对大城市的现实,不反对大城市,主张用全新的规划和建筑改造城市 著有【明日的城市】和【光辉城市】 3.图示并简述明日城市、光辉城市的规划布局 明日城市规划布局:中心区—-—建筑占地百分之五,24栋60层写字楼,40万人的10-12层住宅,大片的绿地;中心外围--—60万人环形居住带,多层连续的板式住宅;最外围—--200万居民的花园住宅,严格的几何形平面构图,矩形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 光辉城市:城市中心区是居住区,仍保留绿化空间和交通运输组织.以城市功能决定分区布局,并独立发展;以开发原则带来“阳光、空间、连续的绿地”;以架空道路实现路的便捷和人的自由;以人体的隐喻实现人文主义 4.雅典宪章的产生背景与主要内容,论述其对后世的影 背景:1933年。CIAM 第四次会议的主题是“功能城市”,在这次会议上,对34个欧洲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形成了【雅典宪章】。 主要内容:城市的四大活动和改良其缺点的意见1.对城市的第一活动居住的改良意见:住宅区应占据最好的地区;建造高层集体住宅,得到阳光空气和景色;严禁沿交通要道建造居住房屋,避免污染危害;住宅区应规划成安全舒适方便宁静的邻里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