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领略大师风采

领略大师风采

领略大师风采
领略大师风采

领略大师风采,感受教育魅力

——观第五届华东三省小学语文协作交流暨优质课评比活动感受

环峰第三小学赵小娟

在这天高云淡,丹桂飘香的金秋向我们款款步来之际,我有幸和同事来到古老而富现代气息的苏州,两年前初次来到苏州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古老而富现代气息的苏州城中,古典别致的建筑中小桥流水贯穿其中,给这个天堂般的城市增添了如许的灵性。这次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更加加深了我对苏州的好感,因为在这短短的两天里,我不仅亲自领略到沧浪新城二实小独具特色的水文化,更聆听到了来自皖鲁苏三省9位名师精彩的课堂展示及孙双金老师给我带来的精彩的示范课及令人深思的讲座,此次苏州之行,我憧憬而来,满载而归,亲自品尝了一场精神的盛宴!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与收获:

一、触人灵魂的校园文化

苏州市姑苏区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这是一所以“水”的精神为核心的学校,其环境建设与沧浪之水一脉相承,推崇水的美德。走进校园,蓝与白的主色调及充满现代气息的建筑风格中处处透出水的印记,让你处处感受到沧浪水的细腻、灵动、包容和洁净,润物细无声的渗透着水文化的气息。

“上善若水创造第一”八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沧浪二实小的校训,希望师生能学习水的谦逊、包容、合作、真诚,学习水的无所不能、敢于拼搏,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智慧的人、有创造

的人。

漫步校园,翠竹掩映中的老聃园、屈子园、舜钦园、从文园四个园子不仅给学校增添了几分古朴的典雅,也是对学校对水文化内涵解读的丰富。

老聃园——老子,第一个完美的解释了水的智者

屈子园——屈原,第一个唱出“沧浪之水”的诗人

舜钦园——苏舜钦,第一个把“沧浪之水”写到苏州的士人

从文园——沈从文,苏州的女婿,现代文学史上“水”的化身智者乐水。“一小点,一大点一点点,无数点”的教育理念,引领师生化身为无数的“小水滴”,共同奏响百舸争流的雄壮的“交响曲”。

为了让老师们更好地了解本校的校园文化,作为东道主的沧浪新城实验二小师生带来一首《水世界和我们》,师生同台诵读,对话校本阅读,集中诠释了该校水文化理念。其意蕴深刻,洋洋盈耳。

二、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

本次参赛的九节课堂教学中,九位做课的老师执教的学段和课时内容各不相同,各位执教者全面落实了新课标的先进理念。他们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都让我连连称赞,自叹不如,感情的波涛起伏,澎湃不已,幸福之感充溢于心。回顾这九节课,结合自己平日教学中不足,总结为一下几点收获:

(一)课堂气氛的宽松和谐

这些课几乎每节课前都有一项师生情感交流的活动,这些活动

不仅拉近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有的还能很好地做到语文课前的热身。如宿迁市的刘玉凤老师执教的《识字7》,课前,教师非常亲切地跟孩子们交流:和老师做个猜字游戏好吗?孩子马上有了高涨的学习热情,然后老师出了象形字的图片及字(月、山、鸟),会意字的图片及字(笔、尖、看)。孩子们很容易地猜出了这几个象形字和会意字,学习的热情顿时饱满了,感觉识字很容易,很好地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识字的王国,让孩子们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得当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老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所有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好几位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具有独到之处,其中王琪老师的教学科学严谨,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行如流水,滴水不漏,情境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的成功,树立起了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王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三)识字、写字指导扎实有效

2011版新课标强调,不管是低段还是高段都要扎扎实实地进行

识字、写字的训练。在这九节课中,出口语交际外,五一不注重了识字、写字教学。包洁老师的《青蛙看海》对“苍”、“登”两个关键字的教学一丝不苟,出示了“登”字古代时的写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字的构字特点及字义;找出字的主笔,指导学生书写,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书写的效率。刘玉凤老师执教的《识字7》在教学认识“亭”、“停”两个字时,从“亭”的构字规律出发,利用图片展开教学,让学生既记住了这个字,有增加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四)重视语言实践

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义为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

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即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中“说”和“写”的能力。这些课中都安排了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话、写话,读写结合,如《学会鼓励》中结合视频中的情境,让学生说鼓励的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教师出示了送别段落中,指名读,并说说读后的感受等,这些语言实践内容的安排,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我们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值得学习。

(五)指导朗读扎实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离开了“读”这个环节,理解课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选手们大多数都非常重视朗读指导,通过多种形式、有层次、有梯度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切实做到以读代讲。杨雪老师富有诗书气息、饱含深情的引读,以及为了让学生体会离别之情所设计的扩展延伸似的读,都让我赞叹不已。

三、名师引领的诗意课堂

孙双金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儿童诗创作指导课,这节课简约而深刻,智慧且灵动,乍看平淡无奇,细细品味,顿觉清香入脾。在教学《阳光》时,孙老师先出示四句诗歌内容,知道朗读;接着,改动诗句,让学生品味拟人句式赋予物体生命,并告诉学生这就是诗的语言;然后让学生自己改动,学做诗人。他用他风趣亲切的语言、超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循循善诱,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感受,把学习自主权真正给了学生,为学生插上了一双双充满想象的翅膀,当上了一个个奇思妙想的小诗人。大师的课堂就是不一样!

精彩的课堂展示后,孙老师又做了一场专题讲座,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语文应该教什么?他说语文教学内容就是一桌菜,有白话文菜,有儿童文学菜,有古典诗菜,而当下语文教学缺钙,营养不良,重白话文,缺乏文化底蕴。我们教给学生的应该是根的语文,种子的语文,而现在我们的学生学的是枝叶的语文,枝叶繁多却抵不住种子一颗,因为种子的语文可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限。经典让人深刻,让人走向深邃。当孙老师因为《红楼梦》被排在最不受欢迎的古典书籍而痛心疾首时,我也反思自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阅读了多少经典文学?我领悟了多少传统文化的精髓?我是否在孩子们的心中扎

下了语文的根?这一个个问号就像一记记重锤敲打在我心间,警示并引领着我走向真正的语文教学的光辉大道上!

难忘而短暂的赴苏学习结束了,没有结束的是我对苏州美好的回忆和向往,更没有结束的是我对语文教学的深思和反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名师示范展风采 专家引领促提升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c18544685.html, 名师示范展风采专家引领促提升 作者:戴汉超 来源:《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18年第12期 何如网络名师工作室专注于语文教学研究,依托工作室建设,推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 工作室成立以来,开发、收集、整理与教材配套的资源近1.2万个。组织教师参加湖南省微课大赛获团体一等奖,多堂教学课例在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得部级“优课”。教育部小学语文教材试点工作小组也抛出了橄榄枝,邀请该工作室参加新一轮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改版的试教工作。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网络名师工作室的详细情况,我们走进何如网络名师工作室,与名师面对面对话,感受名师风采和名师的教育情怀,了解优秀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以及名师工作室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对话时间:2018年5月29日 对话地点:湖南省长沙高新区麓谷第二小学 对话者:何如,中共党员,教育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任长沙高新区麓谷第二小学校长,湖南省小学语文何如网络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湖南省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长沙市优秀骨干教师,长沙市优秀语文教师。 笔者:请您谈谈当初成立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初衷。 何如:2013年,我带领长沙市高新区麓谷中心小学语文组的教师申报了市级的微型课题“把课外阅读挤进课堂”,旨在40分钟有限的课堂容量里让课堂的深度、广度能够尽可能地延展。成功申报了何如网络名师工作室后,整合了一些较好的资源,通过平台辐射出去,让更多的名师来验证教研成果,希望更好地推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笔者:在您看来,名师究竟“名”在何处?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将自己的能量向其他教师辐射? 何如:所谓“名”是社会对教师多年来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认可。名师工作室是否能够辐射并不完全取决于某一位教师,更取决于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第一,通过湖南省电教馆、长沙市教育局、长沙高新区教育局来发挥教育行政力量的主导作用。第二,靠自身的专业性来推动辐射和引领。第三,工作室中来自不同学校和地域的20多位骨干教师,将课题分解成多个子课题后,采用“师徒结对”机制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第四,合理利用专家、教授进行专业引领。 笔者:现今名师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怎样才能让名师资源细水长流而不流于形式?

聆听专家的声音、领略名师的风采,促进专业成长——听专家讲座心得

聆听专家的声音、领略名师的风采,促进专业成长——听专家讲座心得 4月10日——4月12日,为期3天的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四期“新课标”暨海峡两岸论坛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在郑州市体育馆举行。伴着和煦的春风,来自全省各地上千名一线优秀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共同领略了知名专家教授精彩的教学风采和教学艺术。现将我们此次参加培训会的感受与全体教师做简单的汇报交流。 一、从细微处着眼,静下心来做事,做好身边的小事。 大事做不来,将身边的小事做好。这是魏书生老师在本次名家论坛培训会上反复和与会教师分享的一句话。他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用自己不平凡的经历给我们上了一节无与伦比的课堂,让人如沐春风,至今仍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魏书生老师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报告中指出,教师一定要守住一颗平常心,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实际的事,要从自己能够掌控的事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心一意的享受做小事的快乐,这样我们才能成就大事。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作为一名教师,要静下心来备好每一节课,静下心来批改好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和每一个学生对话,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细细品

味和学生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如果整天心神不宁、焦躁不安、胡乱折腾,哪里有时间做事情。 短短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不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魏老师睿智的话语、幽默的谈吐,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教师。他将化为我们前进的力量,永远激励我们向前,努力,奋进。 二、学会反思、自省,坚持写教育随笔。 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做到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记录我们成长的足迹。在这方面,魏书生老师和来自福建的何捷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魏书生老师用了很长的时间强调写反思的重要性,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闪光点,及时记录下来。天长日久,记录的内容越来越多,优点越来越多,我们成长的就越快,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青年名师,何捷老师也是这样做的。四十多岁的他,已经先后撰写文章一千四百余篇发表在《人民教育》等期刊。何捷老师在本次培训会上给我们带来了一节二年级观摩课:读绘本、写话训练。写话,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说,如何说好。这节课上,何老师一方面让孩子读绘本《我的爸爸》,另一方面,让孩子仿照绘本中的句子,写一写自己的爸爸;由浅入深,循循善诱,教会孩子如何写话。

民国语文——八十堂大师国文课

道德的勇气 罗家伦 要建立新人观,第一必须要养成道德的勇气(Moral Courage)。道德的勇气是和通常所谓勇(Bravery),有区别的。通常所谓勇,不免偏重体力的勇,或是血气的勇;而道德的勇气,乃是人生精神最高的表现。“匹夫之勇”与“好勇斗狠”的勇,哪能相提并论? 什么是道德的勇气?要知道什么是道德的勇气,就要先知道什么不是道德的勇气。第一、冲动不属于道德的勇气。冲动的行为是感情的,不是理智的,是一时的,不是持久的。他不曾经过周密的考虑,审慎的计划,所以不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它的表现是暴烈(Violence),暴烈是与坚毅(Tenacity)成反比例的。暴烈愈甚,坚毅愈差。细察社会运动的现象,历历不爽。第二、虚矫也不属于道德的勇气。虚矫的人,决不能成大事。所谓“举趾高,心不固矣”。我们所要的不是这一套,我们所要的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对事非经实在考虑以后,决不轻易接受;而一经接受,就要咬紧牙根,以全力干到底。 他所有的勇气,都是经内心锻炼过的力量,以有程序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举一例来说明:我有一次在美国费勒得菲亚(Philadelphia)城,看一出英国文学家君格瓦特尔(John Dinkwater)的历史名剧,叫做《林肯》(“Abraham Lincoln”),当林肯被共和党推为候选大总统的时候,该党代表团来见他,并且说明因为民主党内部的分裂,共和党的候选人是一定当选的。他听到这个消息,沉默半晌,方才答应。等代表团走了以后,他又一声不响的凝视壁上挂的一幅美国地图,看了许久,他严肃地独自跪在地图前面祈祷。我看完以后,非常感动,回到寄住的人家来,半夜不能睡觉。心里想假如一般中国人听到自己当选为大总统的消息,岂不要眉飞色舞,立刻去请客开跳舞会吗?中国名剧《牡丹亭》中,写一位教书先生陈最良科举中了,口里念到“先师孔夫子,犹未见周王,老夫陈最良,得见圣天子,岂偶然哉!岂偶然哉!”于是高兴得满地打滚。但是林肯知道可以当选为大总统的时候,就感觉到国家重大的责任落在他双肩上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一件可快乐的事。凝视国家的地图,继之以跪下来祈祷,这是何等相反的写照! 道德的勇气是要经过长期锻炼才会养成的。但是要养成道德的勇气,必定要有两个先决条件,第一是天性的敦厚,第二是体魄的雄健。就第一个条件说,一个人有无作为,先要看他的天性是否敦厚。不要说看人能否担当国家大事,就是我们结交朋友,也要先认定他天性是敦厚还是凉薄,才可以判断他能不能共患难。凡对自己的亲属都刻薄寡恩的人,是决不会对于朋友笃厚忠诚的。自然这样的人,也决不会对于国家特别维护,特别爱戴的。所以古来许多大政治家用人的标准,是宁取笨重,而不取小巧。倒是乡间的农夫,看来虽似愚笨,却很淳朴诚恳,到患难的时候讲朋友。只有那戴尖顶小帽,口齿伶俐,举动漂亮的人,虽然一时讨人欢喜,却除了做小官僚,做“洋行小鬼”而外,别无可靠之处。就第二个条件说,则体力与胆量关系,实在密切极了。二者之间,系数极大。体力好的人不一定胆子大;体力差的人却常常易于胆子小。一遇危难,仓皇失措,往往是体力虚弱,不能支持的结果。《左传》形容郑国的小驷上阵,是“张脉奋兴,阴血周作,进退不可,周旋不能”。所以把战事弄糟了,用他们驾战车上阵的国王,也就误在这些马的身上。马犹如此,人岂不然。我相信胆子是可以练得大的,但是体魄是胆子的基本。担当大事的人可以少得了吗? 具备这两个先决条件,然后才可以谈到如何修养道德的勇气。修养就是把原来的质素加以有意识的锻炼。《孟子》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正是对于修养工作最好的说明。从这种修养锻炼之中,才可以养成一种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一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沮,黄河决于侧而神不惊”的从容态度。修养到了这个地步,道德的勇气才可以说是完成。但是有什么具体的办法,来从事于这种修养? (一)知识的陶熔

感受大师的魅力

感受大师的魅力 ——观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爱如茉莉》有感 曹秀梅 得知全国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育家于永正老师要来我校讲学,感到异常兴奋,终于有近距离一睹大师风采的机会了。可是,我没有想到,还有更大的喜讯在等待着我——一夜醒来,我竟然成了大师的弟子,这是让多少像我一样的年轻教师所向往的事情啊,同时,也让我深知责任之大。 初闻大师之名,应该是2008年来到本校之后,初睹大师风采应该是2009年在聊城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的时候,记得他讲的是《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当他满头白发和蔼可亲的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我就被他的教学魅力所吸引。此后,我不断地从电脑上搜索他的文章,他的教案,学习着他的教学智慧。可是,今天,当我成为于永正老师弟子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对于老师本人的经历竟从来没有关注过。于是,我在百度搜索栏里敲下了“于永正”三个字。很快,他的基本简历、主要著作、基本特点、教育生涯、备课观点、个人贡献、主要事迹、社会评价等内容出现在我的面前。看过之后,我对于老师的敬佩又增加了几分。尤其是他的“五重”教学法更是引起了我的思考。今天,我就从这五方面结合他所执教的《爱如茉莉》来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一、重情趣 情趣,即性情志趣、情调趣味的意思。那么在课堂上我们应该重谁的情趣呢?很显然,应该是学生。于老师的课堂就十分注重学生的

情趣。以前人们常说,十年一个代沟,现在的人甚至认为两年就有一个代沟,可是,在于老师的课堂上,你丝毫看不出代沟的迹象。按理说,70多岁的老人和十几岁甚至是几岁的孩子差距应该是很大的,但细观于老师的课堂,他与孩子们的心贴的是那样的近,你看他时嗔时笑,时顾时盼,哪里有一点儿老人的影子!尤其是他在学着文中小女孩的样子说了一句“这也叫爱?”更是引得所有听众开怀大笑。儿童的情趣时时充盈在课堂上,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处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的课堂,不生动才怪;这样的课堂,学生不爱听才怪;这样的课堂,不高效才怪! 二、重感悟 感悟是指学生对文本有所感触而醒悟或领悟。于老师说,我们教语文就要不断地教出恍然大悟。《爱如茉莉》这一课我曾经听很多老师讲过公开课,他们也是让学生找出“我”和妈妈的对话,然后请同学们来读,也采用了分角色,可是,都只是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真正读进去,学生并没有真正悟出“我”和妈妈当时的表情和语气,所以,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而于老师的处理就非常的巧妙。先请男生来当女儿,自己当妈妈,性别互换;然后,再请学生当妈妈,老师当女儿,进行角色互换。在互换的过程中,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当时人物的表情语气,这要比我们老师单纯的讲解来的更直观,也更易于学生接受。 此外,于老师在教授妈妈在病房中对莺儿说的话时,就指出身体很虚弱该怎样读,爸爸妈妈睡着的时候,声音能高吗?诸如此类的点

领略专家风采 感悟教育真谛

领略专家风采感悟教育真谛 ——华东师大学习之旅 府东街小学李晋玲带着对人师圣地的一种仰慕和渴望,带着对新课改的诸多迷茫,11月上旬我们一行数人走进了华东师大,走进了中国教育的最高殿堂。在短短的十天时间里,我们领略到了数位专家大师的精湛理论和人格魅力,实践考察了3所基础教育改革先进学校,我们收获着、快乐着、成长着。感谢这次的教师研修培训为我们创造了条件,搭建了一个与大师近距离交流的平台。无论是李政涛教授、李伟胜教授,还是郅庭瑾等教授,他们渊博的学识,科学的精神,风趣的讲座,都让我们在不同层面、多元化明晰了教育的真谛。他们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授课内容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传统教学到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从教师成长到新型评价、从学校管理的诊断到学校改进的策略,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案例,使我们眼界大开;多角度、前瞻性的讲座,使我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相关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我们享受着心灵碰撞带来的震撼与兴奋,享受着精神洗礼带来的幸福和愉悦。 一、本次学习的几点感悟 感悟之一: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华东师大李政涛教授详细阐述了开展有效教学,培养充满生长气息的课堂。他指出:有效教学必须抓住五个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教师在教时要遵循:学生已经会的或懂的不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能读懂的不教;教师教了学生也学不会听不懂的不教;要教就教那些教师不教学生就不会的东西;学生认为需要的是重点要教,学生没发现但老师认为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教。在听课时要带着自

己的“钉子”和“钩子”。评价一节课的好与坏,不是看课堂活跃不活跃,热闹不热闹。要看学生变了没有、发展了没有,学生走出课堂和走进课堂相比有没有差异?李教授这些精辟的见解,使我明白了只有认真解读课标、教材、学生,才能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感悟之二:重建课堂文化,为思维而教。 华师大郅庭瑾教授列举了中国教育与外国教育的文化差异,就中小学校开展思维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了为思维而教的课堂文化、思维教学的学科视界、思维教学的课程资源开发及追求道德文化、培养学生思维人格等。它给了我莫大的启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的创造者。作为教育群体中的一员,我感到“为思维而教”是现今教育迫切要做的事情,并且也是教育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感悟之三:改变教学观念,整合课前课后。 李伟胜教授谈到了以1节课为单位,整合课前课后的学习活动。主要通过加强预习指导,改进课堂学习,完善课后作业。他精彩的讲座,让我茅塞顿开,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有效指导,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课前课后的整合。 感悟之四:课堂教学要重视教学转化。 吴亚萍教授通过数学课例对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具体诊断,分析得出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割裂了知识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割裂了知识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不开放现象、“替代思维”等,都在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课堂效率要重视教学转化即:重视知识的整体关联,重视教学的互动生成,重视学生的过程经历。 感悟之五:理清课堂教学的“前因后果”。

聆听专家讲座有感

聆听专家讲座有感 泊南小学和彩霞自我校承担国家课题一来,我也一直积极思考到底在课堂上该怎样处理才能构建高效课堂,总是一直不得要领,觉得这也不合适,那也有问题。根本不知道如何此能使课堂高效。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后,我终于豁然开朗:合学教育一种方向,合作学习是一种方式,不要被他束缚了手脚,我们要灵活机智的运用,要在课堂上践行各种符合学生实情的方法,放手去干,一定会有收获。 经过多些日子的实践,合学教育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以前,总是感觉课堂有些沉闷,老师在讲,看看下面,真正听的没几个,课堂往往是老师和几个优秀学生的表演场,举手回答问题的总是那几个学生,其他学生像看表演一样,他们跟我们的课堂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距离,合学教育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来,课堂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老师只是引导者。特别是部分差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了学习中来,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好办了。 小组学习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课堂上,学生知识的获得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得来的,这样获得的知识跟老师满堂灌获得的知识,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小组学习的竞争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小组整体评价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互助,同时学生本身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小组的竞争可以督促他们更积极地学习。 合学教育给了学生一个路标,让学生知道要往哪里去。学生看了教师设计的学案就知道这节课该把握什么内容,并且知道应该怎么去学,避免了以往那种散漫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效率也更高了。课堂过关检测,可以把好知识关,让学生堂堂清,提高课堂效率。 一切新事物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方法中才能更完善,让我们趁着又一轮新的课改,赶快扬帆起航,争取早日找到自己的蓝天。

033118003802_0作文素材之民国大师

08.黄侃 1纵横语文教研室作文素材之民国大师一、人物简介 (3) 人物事件1:黄侃的“为徒之道” (3) 人物事件2:读书雅趣 (4) 人物事件3:“三不来教授” (6) 人物事件4:气坏胡适 (6) 人物事件5:穿“布衣钉鞋”的教授 (7) 人物事件6:未出任何著作的大师 (7) 人物事件7:孝子 (7) 二、适用话题 (8) 三、高考链接.................................. 8目录08.黄侃 一、人物简介 黄侃(1886-1935),著名语言文字学家。1905年留学日本。1914年后,曾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等学校任教授。黄侃在经学、文学、哲学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传统“小学”的音韵、文字、训诂方面更

有卓越成就,人称他与章太炎、刘师培为“国学大师”,称他与章太炎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 人物事件1:黄侃的“为徒之道” 国学大师黄侃生性孤傲,桀骜不驯,一些生活问题也为时人所诟病,但在对老师的态度上,他有着独特的“为徒之道”,与平时判若两人。 黄侃师从章太炎后,对其十分恭敬。在他眼里,章先生饱读诗书,过目成诵,论及学问,简直无所不能。在黄侃面前,人们不能做出对章太炎的不敬之举,哪怕只是发发牢骚也不行。如果有人编排章先生,被黄侃听到了,他就会怒发冲冠,大声争辩,完全不顾及场合、身份。 他将章先生的笔墨视如珍宝,每当作文后得到章先生的批阅,必定将其文字装裱起来珍藏。知道他这一“癖好”后,章先生有时会特意写几幅字、几首诗送给黄侃。每当得到这样的“重礼”,黄侃都兴奋得手舞足蹈,反复摩挲,很长时间都不舍得释手。 黄侃在34岁那年,偶然得到机遇,拜刘师培先生为师。别人都觉得那时他已经名满天下,比刘先生有过之无不及,完全没必要屈尊 3 谒其门下,甚至章太炎都觉得他大可不必如此。黄侃却执意为之,到刘家行磕头拜师之礼。他说:“我要学习的《三礼》是刘先生的家学,要是不拜师,我怎么能学到正统的学问呢?这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吧。”可惜,刘师培在正式收黄侃为徒后不久就病逝了。但黄侃念念不忘,将其墓志铭做成拓片装裱后挂于书房,自称:“朝夕面对,如见师恩。” 黄侃尊重老师,并特别看重和老师交往的礼节;重视学问,在学问面前没有先生后生;时刻保持一颗公正的心,实事求是,从不做厚此薄彼的言论。此三点,可谓黄侃的“为徒之道”。正是因为深谙此道,黄侃终成国学大家。 人物事件2:读书雅趣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2篇

当你捧起这本书,你一定会感受到,你正沐浴在名师的阳光之下,徜徉在精彩绝伦的名师风采之中。当我们捧起这本书,我们仿佛走近了一位位权威,来到名师的身旁,如愿以偿地倾听名师的教诲,取得智慧的真经。 在这本朴素无华的书中,向我们走来八位小学语文界的名师,他们各自的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以及他们独到的教学理念,一定能使你眼前一亮,豁然开朗,一定能带给你更多富有实际操作价值的启发。 也许,我们无法静下心来阅读书籍,我们却不得不被此书所深深吸引,因为在这里头,不仅点名了语文教学的顶尖的潮流,更向我们揭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和个性化,为我们成就自己,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语文天地而指明了方向。 在这本书中,我对孙双金老师的教学艺术深感兴趣,他对语文课堂的追寻,从最原初的感悟,探究了整整一生,并且在新课程的浪潮下,在重新确定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之后,孙老师并没有因为之前的成就而停止探索的步伐,依然思索着自己的课堂,对一堂好课做出了新的评价标准。 在我看来,他们仿佛时时刻刻在我身边,他们的话成了提醒,时时刻刻告诫我不要怎样,要怎样,怎样才能怎样。就这样,我们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在从未相逢的情况下,开始了一次又一次促膝长谈,成了交心的朋友。 朋友们,《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绝对能带我们和大师进行长久的对话,也一定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迪。 读《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有感 读了《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真可谓经历了一次次艺术的熏陶。书中,通过介绍于永正、王松舟、赵景瑞等八位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经典案例以及教学观点等等,让我感受到一个个名师的教学风采,让我领略了名师们的艺术修养。让我知道了语文课可以上的这么有魅力。 书中通过介绍每一位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经典课例、观点和解读等几个板块,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风格迥异、特点鲜明的老师。如:于永正老师的“艺术

聆听专家教诲 感受大师风采

聆听专家教诲感受大师风采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黔西南州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培训研修班学习心得 黔西南州晴隆县长流中学李定国 北京的冬天,寒气逼人。可是肌肤的寒冷遮挡不住内心的暖和。2014年12月18日,我们黔西南州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一行240人,飞赴首都,来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进行为期15天的培训学习。说来也怪,这15天,一直是艳阳高照,仿佛上天也在怜惜怕冷的南方人啊!作为一名少、边、穷地区的一线教师的我非常荣幸参加了这次学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针对我州教师实际设计个性化课程,以“基础教育改革宏观形势和政策要点”、“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智慧课堂的打造”,“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等为主要培训内容,通过理论学习与教育考察相结合、专题讲座与交流互动相结合、专家引领与实践反思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培训。15天里,与各位专家、学者零距离接触,目睹了各位教育大家的风范,聆听了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心里一直暖融融的。现就学习所得略谈自己的几点感悟: 首先,听取了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杰的《哲学的价值与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发展迅猛,需要我们用哲学的思维,思考这个世界的发展状态。时刻保持对教育的追问,这种永不中断的追问和解答便是哲学,只有不断的追问和解答才能获得教育的智慧。也才能达到教育的顶峰,成为专家型的教师,才能收获教育的成功。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叶显发的《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叶教授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的事例,充满激情的讲授,使学员听得如痴如醉。课堂评价不必追求高、大、上,要看其设计是否体现了应用语言行动引导学生发挥其自身潜能,也就是使学生学习的角色从接受者成为体验着成为反思者成为发现者最后成为创造者。 南京市浦口行知小学校长、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聆听专家讲座 感悟教育智慧

聆听专家讲座感悟教育智慧 ——参加“2014长三角名师大课堂·小学数学专场”活动有感10月31日至11月1日,我参加了丹阳市丹凤实小学组织的“2014长三角名师大课堂·小学数学专场”活动。31日上午听了全国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为三年级学生传授《面积的认识》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学术报告,下午听了3位青年教师的公开课展示。11月1日,又听了上海市宝山区第一中心小学校长、著名特级教师潘小明和江阴市的全国评优课一等奖获奖者强震球老师的现场教学和学术报告。为期两天的名师大课堂中,专家们的现场讲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上海的潘老师的课堂教学和讲座自始至终都让台下的教师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精彩处掌声阵阵,经久不息。潘老师博学多才,积累丰富,思维敏捷,口若悬河,很多艰涩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他风趣幽默的语言,滑稽诙谐的动作,生动形象的比喻,都变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他的讲座深入浅出,联系生活,贴近实际,注重互动,指导性很强。让在场教师在一次次掌声中,一阵阵笑声中,一个个参与中,激荡了心灵,启迪了思想,激发了思维。 他上的《确定位置》给了我小小的启发,原来《确定位置》可以这么上。 1、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本节课伊始,老师就让孩子们猜猜,潘老师喜欢怎样的学生,潘老师告诉同学们,潘老师最喜欢的孩子就是爱提问题的孩子。当课题《确定位置》出来之后,潘老师又让学生提问,“为什么要确定位置?”“怎样确定位置?”“确定谁的位置?”一个个问题从孩子们的嘴里蹦出来。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有疑,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起点。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学生在试图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造力可以得到培养。而一旦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因此,将问题贯穿教育过程,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目标,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爱因斯坦说:“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的冲动。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把握好时机和方式,利用学生这种特有的内需有的放失地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联系实际、应用拓展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今后教学中我也要不断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要从以下四方面:(1)、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

学习一位名师个人体会(蔡丽丽)

学习一位名师个人体会 东关小学蔡丽丽 通过对《以名师为师》的学习,让我在领略名师风采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了名师对学生、对教育行业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凝聚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为身边拥有这么多业务精、工作能力强、有远见卓识的同行而感到自豪。在21世纪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尤其是要做一名优秀的老师,这段路还很漫长。在专业上要有所追求,要坚持不懈地脚踏实地地学习,不断钻研,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现谈谈我的体会。 首先,教师要无悔于自己的选择,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悟、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需要以强烈地使命感为基础的,是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做代价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辛劳,甘于付出,甘于无怨,无悔于自己的选择。 其次,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关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使他们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这种热爱,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的。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挫折的烦恼。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怎样去爱学生。“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爱、善爱,去关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的成果。 再次,教师要学无止境。学习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审时度势,把握时代发展的脉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这些名师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学习。正是由于有厚实而广博的知识基础,他们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挥洒自如。 总之,向名师学习,学习名师对事业执着的精神,爱学生的品格,学无止境的精神,我们只有向他们学习,再加上自己努力去做,自己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甚至优秀的教师,才能成为名师。我们所处的是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服务的对象学习知识也不单是教师的教,而是多渠道的。他们了解到的知识是有可能超出我们想象的程度,也可以说在某个方面孩子可

聆听专家讲座 提升专业技能

聆听专家讲座提升专业技能 ——东桥镇潘店学校教师积极参加线下集中培训11月21日,由金安区教师进修学校主办的初中语文学科教师(北片)线下集中培训在清水河学校第二小学报告厅隆重举行,金安区北片各乡镇共有250余名初中语文学科教师齐聚于此,东桥镇潘店学校初中部4名语文教师参加了线下集中培训学习活动。 上午,清水河学校初中部优秀教师刘锐老师引领我们探讨了名著导读课教学模式。首先,刘锐老师让大家观看她的《朝花夕拾》导读课堂教学视频。刘老师着眼于初中生名著阅读的教学目标,寻找新颖的切入点,指导学生阅读,突破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克服在名著阅读中的障碍。课堂上,师生互动频繁,衔接语言和点评语言精彩到位,言简意赅又不失亲切自然。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还引导学生初步掌握了阅读名著的基本阅读方法。这节课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课堂生成丰富,是一次高品质的教研活动。接着,她指出名著教学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初期导读课、中期推进课和成果展示课。读书方法有查阅资料、借助注释、文本细读和与人交流等。最后,她还举例说明不同名著应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如《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骆驼祥子》圈点和批注、《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和做笔记。她对名著导读课教学模式的独到见解对大家很有启发,

对大家今后的名著导读课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下午,周宏名师工作室首席负责人正高级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淮乡村好老师周宏校长为大家做了《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技能提升的途径》的精彩报告。他针对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技能提升的途径从积极学习、练功课堂和自信写作三个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周宏老师精心准备授课内容,讲解条理有序、通俗易懂,举例生动典型且结合教学实际,使抽象的知识浅显化、通俗化,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了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技能提升的 途径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在整个讲座过程中,讲解精彩精辟,语言生动幽默,现场气氛活跃,台下教师们不时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通过此次线下集中培训学习,教师们零距离接受专家指导、启发、对话和交流,受益匪浅。教师们开阔了教学视野,更新了教学理念,提升了自身素养,掌握了提升专业技能的途径,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落实,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民国大师们的讲课风采

?民国大师们的讲课风采 ? ? 民国时期的大师们已成为时代的绝唱,他们开课讲学,各有千秋,光彩照人,影响深远。闲暇时看大师们的讲课风采,在读着有趣的同时,更令人深思。 著名文学理论家钱玄同的课上得特别好。上课时,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深入浅出,条理清晰,不带书和纸,只带一支粉笔,而讲每一个字的起源,从甲骨、钟鼎、大小篆、隶,源源本本,手写口谈,把演变的经过,旁及各家学说,讲得清清楚楚。张中行等人读书时,曾以口才给老师排名次,结果是胡适第一,钱玄同第二,钱穆第三。 史学大师陈寅恪在西南联大讲授隋唐史,讲课前开宗明义:“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这虽然是大师的风格,常人难以企及,但这也从另一面说明,自由授课在当时的大学里是很受推崇的。 著名外交家、书法家叶公超讲课最有意思。他上课从不讲解,只让坐在前排的学生,由左到右,依次朗读课文,到了一定的段落,他大喊一声“Stop”,问大家有问题没有。没人回答,就让学生一直朗读下去。有人偶尔提一个问题,他断喝一声:“查字典去!”这一声吼大有威力,从此天下太平,相安无事。 著名学者闻一多才华横溢,又有深厚的中文功底,言辞犀利,考索赅博,课讲得非常精彩。闻一多上课时,先猛吸一口烟,然后用顿挫鲜明的语调说:“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他讲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别具特色,他的口才又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所以他的课堂每次都人满为患。 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是《庄子》研究专家,学问大、脾气也大,他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庄子》,我是不懂的,也没有人懂。”其心气个性跃然人前。抗战时期,遇日机轰炸跑防空洞,有一次看见作家沈从文也忙着往防空洞里躲,刘文典很生气地大声喊道:“我跑防空洞,是为《庄子》,我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跑什么?” 也有课讲得一般,仍让人难忘的大师。国学大师王国维上课时就不主动跟学生谈话,从来都是上完课就走。回到住所,钻进书房研究学术。但是如果有学生登门拜访,不管是求教或是辩论,他从来都是一律接待,不分老幼尊卑,而且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有东南大学的学生特意赴京求教,就住在王先生家里。 上课谱摆得最大的非章太炎莫属。他学问大,想听他讲课的人非常多,因此他一般都上大课。他来上课都有五六个弟子陪同,弟子是钱玄同、刘半农等人,都是一时俊杰,大师级人物。章太炎讲课,这些人就在旁边端茶倒水。章太炎也不客气,开口就说:“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前一句可真狂到天上去了,不过后一句却让听者很受用。

感受名师风采1

感受名师风采,启迪教育智慧 刘志香 非常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在这两天时间分别听了华应龙的《规律中的规律》、华应龙的徒弟刘伟男的《计算器的应用》、钱继芳的二年级的《统计》、刘松的《乘法分配律》、钱守旺的《分数的再认识》、张齐华的《用字母表示数》、《可能性》。这一堂堂生动的示范课让我们领略到数学深邃的思想,精彩的预设与生成,精当的点拨与启发,启迪台下人的无限思索,学术的氛围弥漫在整个会场,感动着现场的每一个人。我觉得这些名师们都有相通的地方。因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汇报,现在我就选取印象深刻的几点向大家汇报。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此次活动的每一位名家他们的教学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理性睿智的语言如华应龙老师,有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如钱守旺老师,有幽默又有亲和力的语言如张齐华老师。最让我佩服的是刘松老师搞笑幽默的语言。他的那些?请用欣赏的目光看看她、专家级别的学生、你说了一句美丽的废话?等等教学评价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了无论回答对错,优生差生都能开开心心的学习数学,都能在老师幽默评价中获得学习的快乐。 二、课前注重情感交流,改变枯燥的新课导入方式。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几位老师的师生课前交谈,看似简单、平淡、多余,实则利用课前短暂的两三分钟组织教学,激趣引领,从而一定程度上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营造了宽松和谐、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制造了必需的学生心理磁场;千方百计力求让课堂成为学生数学思维的运动场! 三、注重探究与交流,改变了数学概念的教学方式 如华老师认为孩子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激发出来的,关键在于教给孩子怎么思维,怎么发现、概括。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华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丝

听教育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听教育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多年来,经历的培训也不少,可唯独这次培训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2012年7月25日至27日在师宗县职业技术学校报告大厅里,我有幸近距离的聆听了几位来自本市的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真可谓受益非浅。几位专家的讲座深深吸引着我,三天的讲座,听起来一点不觉得累,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通过学习,不仅增强了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感,更深的领悟了一些有助于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培训虽短,但让我在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实践方面又增加了许多有益的知识,理论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几位教授的精彩讲座让我领略了一种责任,让我品味了智慧。 孙成科和刘俊教授的讲座激情四溢,收放自如,风趣幽默,他深邃的教育眼光和渊博的知识及广博的见闻,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教育者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听了他的讲座,让我觉得在这样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我们除了加强学习,更新理念,不断提高真的没有别的选择。那么作为一线的业务领导,一样与学校的发展和兴衰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怀揣着对教育美好愿景的一份责任和使命,那么我们的学校就会打造成真正的精品学校,我们的教育就会成为真正的精品教育,这几天我一直在想,那么我的责任就是,学习、更新、实践,用现代的管理理念指导和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工作,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发挥教师教育教学主动性为目标,以实现学校办学目标为已任,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为宗旨,争做新形势下的新型业务领导。 听了黎明和王飞教授的讲座,深受启发,他的讲座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一个成功的教育者,一定是一个善于更新知识的学习者。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是羁绊,这点我深有感触,因为我们太多教师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而排斥对新知识的接受,虽然能一时地掩盖新知识的不足,但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而大多数教育者不敢打破已有旧的教育理念、理论和教学方式、方法,去重建一套全新的、科学的、先进的、合乎时代潮流的教育思想体系,我惭愧的觉得我们的教育一线领导和教师,现在最急需的应该是观念的真正转变!何主任的智慧就在于他善于自我更新知识,敢于挑战、勇于打破如坚冰一样的旧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并在其中享受着教育的幸福。这种执着追求与快乐实践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使我体会到,即使再平凡,也能凭着信念和追求抵达自己的教育彼岸,我相信一步一步来,步步都会有风景、步步都会是享受、步步都会有发展。 培训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新课改教师的引领者、学校课程改革的践行者、与全体教师共同寻求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努力成为教育的智者。记得有位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眼界决定境界,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实力决定魅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愿开阔眼界,提高境界,转变态度,实现高度。为我们的教育教学也为自己的生命增

教学的智慧名师的风采

教学的智慧名师的风采 2009年4月10-11日,很荣幸得到了这样的一个好机会,参加了在湖州十二中举行的上海幼教名师”主题教学”的现场交流会,观摩领略了两位名师、两位特级教师的教学活动。 这四位老师各自准备了两个活动,观摩了她们的集体教学活动,可说是各具特色,各具风格,与其说我们坐在下面听课,其实是在欣赏,以敬佩的姿态去聆听,去学习。她们从不同的课型角度给我们展示了在新纲要的引领下,老师们观念的更新,素质的提升,以及以幼儿为主,把时间留给孩子,深挖教材,明确目标的体现。 通过观摩四位名师的活动,结合对照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觉得感慨颇深,以下是我个人谈的一些体会与感受: 四位老师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她们柔和的声音,自然大方的教态,抓住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用孩子喜欢的游戏教学法,融入孩子们的中间,与孩子们一起表演,她们的语言极富感染力,能根据活动需要很快地把孩子带入情境,她们的体态语言也极为生动,虽然有时候有点夸张,但正因为如此,她们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每一个动作,都让孩子们受到了

感染。课堂上才有了精彩的疑问、精彩的提问。也使整个活动有规则,但不约束,活而不乱,调动起孩子学习的兴趣。课上,我们听得是津津有味,孩子们更是兴趣盎然。小手一次又一次的举起,小口一次又一次的打开,有时甚至为了抢答问题而高高站起,课堂是孩子们的,他们喜欢听、兴趣又浓厚。 四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也都十分有创意。每一个活动教师都经过精心的研究,每一个环节也都经过认真的考虑,什么地方该说什么?该提问哪些问题,这些老师们都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四位老师的临场反应相当的好,能及时抓住孩子的问题,又能把问题抛给孩子,不是自己说了就好。完全做到了《纲要》中提到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如:张红老师设计的《怪车轱辘辘》,重点、难点清楚,使用了形象又可爱的多媒体课件,以开汽车作为情景引入,启发小朋友找房子---快乐看---讲怪汽车,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有话可以说,教师也十分注意语言的引导,既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又把幼儿带到情景中,充分抓住小班幼儿的特点,互动的效果极好。 听了她们的课,我深深的知道,自己要学习的还太多太多。有人说过:开展好一次活动,不仅是知识

世界顶级保险营销大师风采录

世界顶级保险营销大师风采录 摘要:世界顶级保险营销大师的风采录从推销之神原一平,到营销泰斗班费德雯;从行销女神柴田和子,到行销教父法兰克贝格。保险营销行业产生了许许多多世界著名的营销大师,保险营销机制是白手起家营销大 师赖以生长的…… 世界顶级保险营销大师的风采录 从“推销之神”原一平,到“营销泰斗”班·费德雯;从“行销女神”柴田和子,到“行销教父”法兰克·贝格。保险营销行业产生了许许多多世界著名的营销大师,保险营销机制是白手起家营销大师赖以生长的沃土! 推销之神 原一平 1904年出生于日本长野县,23岁从商业专科学校毕业后离开长野到东京。 26岁时,身高145厘米,体重52千克的原一平进入明冶保险公司成为一名“见习业务员”。 在原一平刚刚涉足保险时,为了节省开支,他过的是苦行僧式的生活。 36岁时,原一平成为美国百万圆桌协会(MDRT)成员,协助设立全日本寿险推销员协会,并担任会长至1967年。因对日本寿险的卓越贡献,荣获日本政府最高殊荣奖,并成为MDRT的终身会员。 营销泰斗 班·费德雯 1912年出生于美国,1942年加入保险营销行业。 费德雯一生中售出数十亿美元的保单,这个金额比全美百分之八十的保险公司的销售总额还高。在其一生中,近50年达到百万圆桌协会会员(MDRT)标准。 而这一切,仅是在他家住方圆40里内,一个人口只有1.7万人的东利物浦小镇中创造出来的。 行销女神 柴田和子 一个普普通通的妇女,身高153厘米,体重73公斤,而且其貌不扬。 自1978年起,连续16年蝉联日本保险销售冠军。1988年,她创造了世界寿险销售第一的业绩,并因此而荣登吉尼斯世界纪录,此后逐年刷新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向名师学习心得体会

向名师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对《以名师为师》的学习,让我在领略名师风采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了名师对学生、对教育行业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凝聚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 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为身边拥有这么多业务精、工作能力强、有远见卓识的同行而感到自豪。在21世纪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尤其是要做一名优秀的老师,这段路还很漫长。在 专业上要有所追求,要坚持不懈地脚踏实地地学习,不断钻研,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 教师。现谈谈我的体会。 首先,教师要无悔于自己的选择,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 感悟、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需要以强烈地使命感为基础的,是要 以强烈的责任心做代价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辛劳,甘于付出,甘于无怨,无悔于自己的选择。 其次,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关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使他们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这种热爱,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的。(华考范文网使 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挫折的烦恼。通过 学习,我懂得了怎样去爱学生。“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爱、善爱,去关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 “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的成果。 再次,教师要学无止境。学习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每一位 教师都要审时度势,把握时代发展的脉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这些名师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一刻也 没有放松过学习。正是由于有厚实而广博的知识基础,他们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挥洒 自如。 总之,向名师学习,学习名师对事业执着的精神,爱学生的品格,学无止境的精神, 我们只有向他们学习,再加上自己努力去做,自己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甚至优秀的教师, 才能成为名师。 20xx年是个值得提赞的一年,在这一年当中,我们在李总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学习,每一次的学习都有不同的收获,在这学习当中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名师们的风采,更是让我们在学习当中又一次历练了自己。又一次见证了学习的重要性。 本次活动我们有幸听到了中国教育界的四位名师,他们分别是张晋老师吕国庆教授孙 伟博士和刘兴华老师。四位大师的课,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张晋老师爱的学说,让我们 在座的各位都受益匪浅。爱之层面很广,有师生之间的爱,家人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爱,同事之间的爱。同样是教书育人,他却把爱诠释的很精辟。一句你爱我我爱你爱来爱去爱 自己,让在座的同仁们掀起一番热潮。吕国庆教授则用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知识给我们讲解 了新概念的教法。让我们教新概念的老师又有了新鲜的血液,既实用又简单。幽默诙谐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