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中常见的力 教案

生活中常见的力 教案

生活中常见的力 教案
生活中常见的力 教案

第二章力和力的平衡

A 生活中常见的力

物理孔园园

【教学目标】

1、掌握并理解力的意义、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图示法。

2、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特点;知道重心的概念及物体重心的位置。

3、知道形变及其特点;知道微小形变的方法。

4、初步学会画物体受到重力、弹力作用时的简单受力示意图。【教学重点】

力的矢量性,弹性形变及弹力的特点。

【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一、通过列举实例引入力的概念

1、举例:攀岩运动、踢足球、悬挂的电灯、放在地面上的物体

2、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力的作用效果

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矢量性

力的图示法(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分类

按照力的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等

按照力的效果分:动力、阻力、压力、拉力、支持力、推力

二、重力、重心

1、重力的定义

物体在地面附近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方向:竖直向下

3、重心

1)重心的概念、

物体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的重力集中到一点,该点叫做重心。

2)重心的位置

对形状规则、质量分布比较均匀的物体,质心在其几何中心:

如圆柱体、圆环、长方体等。

对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与质量的分布有关。

比如跳高运动员(见课本P52页图2-7)。

思考:重心的位置一定在物体上么?

三、弹力

1、形变

1)弹簧悬挂重物后拉长,粉笔用力被折断,弹弓弯曲

定义:物体形状的变化叫做形变。

2)形变的特点:有些明显,有些不明显

小实验1:见课本P53:图2-11.

小实验2:用手挤压时烧瓶的形变

(双手握住注满红墨水的烧瓶,用力挤压底部。上插

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液面上升。)

3)分类: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物体能恢复原状。

范性形变:撤去外力后,物体不能恢复原状。

4)形变的形式: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形变等

2、弹力

引入举例:撑杆跳运动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引起形变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

物体发生形变

3)弹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引入实例分析

实例1:给出吊灯图片,做出分析。以灯为研究受力对象,链子吊住吊灯,链子发生形变。链子被拉长,就要企图恢复形变。这里施力物体----链子,受力物体----灯。这时候链子对灯的拉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指向链子收缩的方向。

实例2:小朋友跳蹦蹦床游戏,

分析蹦床凹下去时它想要恢复形变,弹力的

方向----竖直向上指向受力物体人。

总结:

作用点:物体与物体接触的点或者表面上

方向:指向使形变物体恢复到原状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4)常见的弹力:压力、拉力、推力、支持力等

思考:两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么?

例1

何摩擦,判断侧壁对球体有无弹力。

分析:

方法1:①假设水平面和侧壁对球体

均产生弹力,分别为F

1

、F

2

如图所示。由图可知,F

2

的存在显然不能使还应体处于静止状态,

与题设条件(球体静止)相矛盾,故侧壁对球体无弹力。或②假

设侧壁对球体无弹力,则球体只受重力和水平面的弹力(支持力),

球体能够保持静止,满足题意,故假设成立。

假设法——就是假设这个力存在,看在这个力存在时作用效果

是否与物体实际的运动状态相符合,如果符合,说明这个力确实

存在,否则这个力不存在.

方法2:条件法——撤去斜面,球能保持静止,则斜面对球

无弹力。

2、用细绳竖直吊着的小球下端接触一斜面,小球受到的弹力?

压力

支持力

拉力

物块桌面

桌面物块

绳子物块

物块

桌面

绳子

F

2

F

1

练习:练习册p46:6

四、摩擦力

1、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2、分类:

1)滑动摩擦力:

定义:两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影响因素:两物体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静摩擦力:两互相接触的物体,无相对滑动,但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两物体间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趋势的力。

影响因素:与相对运动的趋势相反。

3) 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表面处

【教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 生活中的 好帮手教案 湘教版

生活中的“好帮手”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学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解决生活中带见问题的方法。 2.在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能对生活中简单的工具的作用提出猜想。 教学重点: 认识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寻找生活中的其它“好帮手”并猜想它们的作用。 教学准备: 木板、羊角锤、拧紧的螺丝钉、未开的汽水、瓶起子……。电子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出示汽水瓶,如何将它打开? 出示钉有螺丝钉的木板,怎样取出这些钉子? 二、生活中工具的作用 ⑴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类似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使工作更有效,人们发明了很多工具,这些工具成为了人们的“好帮手”。你还知道哪些“好帮手”,它们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⑵分组讨论,完成表格。 ⑶全班交流。(“注意倾听,补充发言”纪律保证效率,教师得加强组织引导) 在交流活动中对学生发现的以下一些问题应该给予明确的肯定: ①一种工具能干好多事情,不同的用法起到不同的作用。(比如榔头能拔钉子又能钉钉子,一字螺丝刀能拧螺丝,又能打开奶粉盖) ②不同的工具能干同一件事。(比如老虎钳能夹小东西,镊子也能夹东西,剪刀有时也行) ③一种工具做某件事特别专业。(比如剪刀剪指甲不如指甲钳夹指甲来得容易) 三、体验: “好帮手”的作用。 ⑴明确任务:选择不同的工具,在木板上钉上铁钉和螺丝钉,然后再把他们取出来。 ⑵分组活动。 ⑶全班交流。(小组完成情况,感受:工具的确能提供方便) 四、科技史 阅读交流指南车信箱,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感悟科技发展之快,知道现代工具都是在简单机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且人们还在不断改进身边的工具,以追求更高的工作效率。(教师也可以下载一些图片,制作成简单的演示文稿,配合图片进行讲述:桔橰的介绍;纯粹人力-简单机械-现代工具的对比)

生活中的比教案

生活中的比 东洲小学边娜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 1、比的意义。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朋友的照片,咱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 师:观察这些图片,你有什么发现?(这些照片有大有小。) 师:现在我告诉大家,图片A是照片的原版。其余四张哪几张与A比较像呢? (它是把A缩小了;它是把A扩大了。) 师:C和E为什么不像? 师:究竟为什么B、D与A像呢,我们下面再来做个深入的研究,看看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拿出草稿本对照表格,写一写,写好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小组的成员。 (长是宽的1.5倍。) 汇报: 6÷4 =1.5(师板书) 3÷2 =1.5 3÷8 = 12÷8 =1.5 12÷2 =6 师:现在谁解释一下为什么图片C和E不太像? 因为A、B、D的长都是宽的1.5倍,而C、E不是 二、建立模型,理解意义

1、比的意义:师: 刚才我们找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都运用了除法,其实像两个数相除,又叫这两个数的比。(教师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的比》板书课题。 2、比的写法读法与比号。 3、比中各部分的名称: (1)比中的各部分叫什么呢?(学生阅读课本,认识比的前项、后项、比值) (2)结合板书,认识各比的各部分并求出各比的比值。 6÷4= 6 : 4 =1.5 | | | |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仿照老师的写法,谁能把下面这个式子写成比的形式? 3÷2=3 : 2=1.5 3÷8=3 : 8 = 生同时说出比的前项后项还有比值。) 三、拓展应用,巩固提高 1.说生活中的比 师:(出示幻灯片)这幅图中告诉大家甘蔗汁和水的体积的比是1:2。谁能合实际说说,这个1:2意思?甘蔗汁的体积是水的体积的二分之一,或水的体积是甘蔗汁的2倍。师:如果现在有1升甘蔗汁,需要多少水来配? 2升。 师:有5升水,需要多少甘蔗汁呢? 2.5升。 师:(出示幻灯片)这幅图中的5.7:3 有什么含义呢? 假设树高是5.7米,那么影子的长就是3米。 如果树高是11.4米,那么影长就是多少?6米。 2.找生活中的比 师:同学们从同才的算式中说了很多比,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比,其实我们生活中也到处充满了比。比如说我们全班的人数是43,那你们的人数和老师人数的比就是(43比1),我们班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桌子和椅子数量的比是()。大家想想,还能不能从你的生活,你的身边找到更多的比呢,把你发现的比告诉你们小组的同学。 (1)学生思考、讨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案

生活中常见的盐 目的要求: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铀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 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重点: 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难点: 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教学过程: 食盐是生活中最常见、人们最熟悉的盐,也是学生最早认识的盐。把盐等同于食盐是较常见的误解。本课题一开始就在上一单元所学盐的概念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注意这二者的区别,既有警示作用,说明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也可加深学生对盐类概念的理解。教材接着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进一步印证上述盐类的概念,同时引出本课题主题──生活中常见的盐。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四种盐。考虑到后三种盐在组成上的共性及相关内容量的平衡,将四种盐分为两部分:一是氯化钠,简介氯化钠的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及晒制,并由此引出粗盐提纯的活动与探究──学习蒸发操作,进一步训练溶解、过滤等操作技能。二是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在简要介绍了这三种盐在生产、生

活中的用途之后,通过前面已学的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及含碳酸钙的建材被盐酸腐蚀的照片,自然地引出碳酸钠、碳酸氢钢相关性质的探讨实验,意在让学生认识到含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盐具有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共性。至此,在酸、碱、盐的反应中,从生成物情况来说,学生已接触过生成水的反应(中和)和生成气体的反应,尚缺生成沉淀的反应,因此教材列举了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生成沉淀的反应,并由此概括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进而由讨论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引言]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物质,有许多是盐,如我们每天吃的食盐、净化水用的明矾、做豆腐用的石膏等。食盐是一种物质,盐是一类化合物,其含义不同。形形色色的“盐” 说起“盐”,你可能马上就会想到食盐,的确,在物质的分类中,食盐属于“盐”类,然而化学上所说的盐具有更广泛的涵义。“盐”是指一大类化合物说的:凡是由金属离子(或铵离子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都叫盐。 “盐”不一定都有咸味,许多盐有其它味道,例如,醋酸铅是甜的(有毒!不能食用),氯化镁是苦的,碳酸钠是涩的,硫酸亚铁是酸的,而谷氨酸钠,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味精,味道却十分鲜美! 如同食盐那样,许多盐都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有的是无色的,有的则呈现不同的美丽的颜色。你看,高锰酸钾溶液是紫色的,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铬酸钾溶液是黄色的。 今天,我来给同学们介绍四种常见的盐。 [讲述]首先给同学们介绍NaCl。 [板书]一、NaCl [讲述]在盐这类物质中,有的有腐蚀性、有的有毒,而NaCl却是可以吃的盐,故它俗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案例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案例 麻乍中学韦修文 一、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对盐的相关知识作进一步拓展:课题 1 是从生活中的食盐拓展到化学意义上的盐类化合物,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盐的概念已经在第十单元酸、碱的化学性质中提出,本题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通过认识身边的碳酸盐的性质和用途,归纳总结酸、碱、盐等化合物的知 识,展现化学学科的魅力和价值。 本单元教案重点是: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生活中几种常见盐的组成及用途(碳酸盐的检验);化肥的种类及应用;酸、碱、盐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本单元教案难点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生活经验:零散的了解了些生活中常见盐的用途,有错误的概念,常把生活中的盐等同于化学概念中物质类别的盐。 三、教案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 .初步学会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初步学习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碳酸盐与酸反应的实验方案。 2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轻松愉快地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形成持续学习化 学的兴趣。 2 .体会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价值。 四、教案重点:

1 .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活、生产中的主要用途。 2 .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五、教案过程

生活中的比教学案例

《生活中的比》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教材第48----50页的内容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 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3、初步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4. 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重点难点: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4、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我们熟悉的好朋友,大家看看是谁呀?(出示淘气的照片) 师:最近他让他的好朋友笑笑帮他制作了四张照片,可是淘气看了后却说有两张照片和他不像。到底是什么样的照片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出示四张照片) 出示淘气的相片。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几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学生观察后说。 师:大家和他的意见一样吗?这仅仅是我们观察得出来的结论,有时候并不

能说明问题,大家想不想用数学知识解决这种像与不像的问题?今天我们来一起研究。(设计意图:教师利用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先出示图片,再让学生观察着几张照片像不像,通过讨论,然后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研究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关系。 师:首先观察几张照片都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那么我们就把这几张照片放到方格之中研究。 师:如果我们把一个格子的长度看作1厘米的话,那么长方形A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 教师板书。 师:根据这个方法我们把其他的几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表示出来。 接下来那么我们就来研究这几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为了便于研究老师制作了一张表格。 学生观察这张表格表格中都有哪些须要解决的问题呢?以图A为例。 师:A的长是宽的几倍?方法是长除以宽,那么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方法是宽除以长。 分组完成其他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关系。 学生分组完成,然后汇报。 师:那么,你从表格中发现了什么? 生:长是宽的1.5倍。 生:宽是长的2分之3。 师:这些算式都有哪些特点呢? 生:都是除法算式 师:都是除法算式。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是用出发来解决的,请看下面:(教师展示课本中第49页的图片)

生活中的比公开课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 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 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教 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 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本课的教学设计 是“相片的长于宽的比例”“速度与水果价格”等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体 验生活中的比,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 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 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 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 特点和需要,借助多个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读写比,求比值,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体 会比与除法的密切联系和在生活中广泛地应用 (2)能力目标: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 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 与乐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基本理念 ①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积极探究化学奥秘,形成 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 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设计思想 本课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的发展也不可分割。在教学设计中,密切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实物、录像、图片,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本课题设计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掌握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第二课时介绍粗盐的提纯以及复分解反应。 本课时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以及碳酸根和 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本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用视频资料介绍学生熟悉的物质一一氯化钠的制取过程,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用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学生的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采用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到的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一些性质和用途。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使学生切实感受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体现合作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最后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上网查询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侯德榜先生的事迹,将化学知识 的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融为一体。 二、教案设计 课题生活中常见的盐 授课人梁红肖何 学校重庆市第九十五初级中学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我的好帮手生活中的夹子(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我的好帮手生活中的夹子(四 篇) 目录: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我的好帮手生活中的夹子一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生活中的小工具二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扇子三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纸的主题活动四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我的好帮手生活中的夹子一 活动目标 1.乐意摆弄各种各样的夹子,感知夹子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尝试了解不同夹子的不同功用。 3.在游戏中体验探索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情境创设:小兔家(矮柜、衣架、小兔一家的合影等)。 2.各种各样的夹子(食品夹、发夹、衣服夹、被子夹等)。 3.三组幼儿操作材料:一组,用夹子打扮娃娃;一组,把食品分类;一组,晾衣服。 4.特殊夹子:封袋夹,核桃夹,报夹、锅夹、饺子夹等。 5.藤编篓,核桃,音乐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活动兴趣。 师:今天小兔搬家,我们一起帮帮忙吧! 来,出发吧!(听音乐四人一纽搬箱子进入活动室。) 小兔家到了,我们把箱子放下来。(幼儿依次放好。) 2.探索实践,了解夹子功用。 (1)自由选择夹子进行探索并交流。 师:真累呀,我们到小兔家找个地方坐下来歇会儿吧!老师也搬了许多东西,一起来看看有什么?(出示夹子。) 师:等会儿请你们四个人一组来玩一玩夹子,和好朋友说一说这些夹子都有什么用。(注意出示完以后及时盖上箱子的盖子。)孩子玩一玩,说一说,夹一夹。

师:现在请你们把篓子里的夹子都夹到身上,(不好夹的拿在手上)回到位置上。 师:来,每个人多带几个夹子,全部带到位置上。 分别请幼儿说一说:你拿的什么夹子?有什么用?(可请幼儿到前面介绍。)有意识介绍几种,为分类作准备。 师:现在要请小朋友来送夹子了。怎么送呢?(出示标记,标记夹在一含篓子上。)看谁送得又快又对! (孩子们送完后我轻轻将椅子和箱子靠边放。) (2)尝试运用夹子帮小兔收拾房间,了解不同夹子的功用。 师:小朋友都送对了!来看看你们搬的是什么? 分别出示箱子里的物品。 (给孩子看食品篓)哇,有这么多好吃的,等会儿请你们把相同的食物放到一个袋子里。注意不能用手拿哦!想想用哪个夹子来帮忙。 师:(神秘)这是? 幼:娃娃。 师:娃娃的头发有点乱,小兔想请你们来帮娃娃打扮头发呢! 师:这个箱子里有衣服、被子,你们要找合适的夹子将它们夹到绳子上。 师:玩的时候想一想,你请哪个夹子帮忙最合适。 现在四个人一组商量一下,你们玩什么,要请哪个夹子来帮忙。(分别请各组幼儿去操作。) 鼓励幼儿与同伴商量合作,尝试使用各种不同的夹子完成任务。 (音乐) (3)集体检查幼儿收拾、整理的情况。

数学北师大版6年级上《生活中的比》教案

课题:生活中的比 教学背景: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比奠定了基础。比在数学中式一个重要的概念,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应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抽象出比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材分析: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关键:利用情境中知识合作探究,体会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想介绍一位小朋友让大家认识,你们想知道他是谁么? 2、(出示图片)观察这些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3、现在我告诉大家,图片A是照片原版,其余四张哪几张与A比较像? 4、生答 5、那C和E怎么了? 6、同样的人物,为什么图片有的像有的不像,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想知道 么? 7、我们一起来研究 这些图片都是什么形状? 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你可以先仔细观察,有想法后小组交流 8、全班交流 9、你能画一个具有A B D 这样关系的长方形吗? 10、学生画 11、交换验证 12、刚才我们用除法来解决了问题,生活中还有许多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 13、出示情境图,求出速度和单价 14、开课到现在,我们用除法解决了很多问题,得到了这些算式,根据以前的 经验这两个数的关系是相除。今天我们给起个新的名字——比板书课题 15、师述比的定义 二、探究新知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设计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青铜峡市第五中学学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②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③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④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②了解前人的实际,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①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②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③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①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②归纳复分解反应及条件。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杯、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塞子、剪刀、药匙、滴管、火柴。 药品:粗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课时:共两课时:第一课时:氯化钠及实验探究。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巩固: 〔提问〕:什么是盐? 〔回答〕:在水溶液里能离解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 〔追问〕:与我们生活中说的盐是一回事吗? 〔讨论〕:学生回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70页。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硫酸铜、硝酸钾、亚硝酸钠等,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 中毒事件。 〔过渡〕:生活中的盐除食盐以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石等。 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小学科学湘科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生活中的“好帮手”》习题1

小学科学湘科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1 生活中的“好帮手”》习题 一、填空题 1、为了克服生活中的一些困难,提高工作(),人们发明了很多()。例如()、()、()等。 2、我知道()、()是古代人民发明的工具。 3、工具是我们的好帮手,因为工具一般具有()、()或()等作用。 4、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叫杠杆;杠杆处于静止或()的状态叫杠杆平衡,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当杠杆的动力臂比阻力臂()时是费力杠杆,但可省()。 二、选择题 1、室内有一种装垃圾的桶,使用时用脚踩踏板,桶盖开启,松开脚时,盖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自动盖上,则开启盖子时,根据图中所示结构可知() A.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省力杠杆 B.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费力杠杆 C.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且都是省力杠杆 D.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一个是省力杠杆,一个是费力杠杆 2、在旗杆的上端装有一种简单机械,下列哪种机械适合() A.杠杆 B.定滑轮 C.动滑轮 D.轮轴 三、简答题 有10袋50kg的水泥想运往3楼使用,请你帮忙想想办法,如果你需要的设备都能提供,请设计三种简单装置(只说名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你觉得最好的是________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

北师大版 生活中的比 教案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第十一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2008年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为什么呢?你对我们举办的奥运会我哪些了解呢?你看了哪些比赛?结果是怎样的?(根据学生的交流,列举出表示比赛结果的比)] 一、情境体验,引出比: 1、创设情境: 同学们见过“选美”比赛吗?今天我们也来一次“选美”比赛,不过,今天参加的对象有点特别(课件出示三个长方形5*4、7*2、3*2),请大家选出最美的一位来。(学生选择并说明自己的想法)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大多数选择第三个长方形。] 其实这个实验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费希纳早在100多年前就做过了,他设计了不同的长方形,请他的朋友来参观并投票选出最美的长方形,结果和我们今天的评选结果一样。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自由发表意见)那就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观察。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结果是不是跟我们的数学知识有关系?是不是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关系?]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亲身参与一项看似与数学无关的“选美”活动,简要介绍这项实验的最初来历,将学生的情绪调控到认知的最佳状态:懵懂而新奇、疑惑而未果。随即以艺术的一问“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之门,使学生产生“这是否跟我们的数学有关联?”的自觉数学意识.] 2、研究长与宽的关系,引出比 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课件出示:将三个长方形放在方格纸上) (学生根据图,找出长方形长与宽的关系并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列出有关的式子5÷4=5/4、7÷2=7/2、3÷2=3/2) 正是由于长方形长与宽的这种关系使得长方形变得美观,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长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20200206163912)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目标 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 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 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我国科学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 重点和难点 重点: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 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实验准备 ①粗盐的提纯:烧杯、漏斗、量筒(10 mL)、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剪刀、托盘天平、粗盐、水。 ②[实验11-1]与[实验11-2]: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③增加的演示实验: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④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 课时安排共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前准备

学生多渠道收集四方面的资料: ①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高锰酸钾、碳酸钙 等实物。 ②食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③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几种常见的盐,在日常生活及工农 业生产中的用途。 ④氯化钠、碳酸钙在自然界的存在情况,我县境内的碳酸钙的含量如何?人们是怎样从自然界中获取氯化钠、碳酸钙的? 创设情境 多媒体投影播放电影《盐》(节选),让学生在轻音乐声中,观赏美丽的风光,了解盐的历史,初知盐的用途等。 学生活动 1.交换观察、交流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常见盐的实物,简述其外观及性质;交流课外阅读或网上查找的文字、图片等信息资料。 2.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相互交流情况。(教师作必要的补充,给予恰当的点评) 3.阅读教材P70-71页,整理资料,完成下表。 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化学式 主要用途 组成上的共同点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4、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难点: 1、比的意义。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情境一:哪几张照片更像? 师:(投影示相片A 出示B、C、D、E)仔细观察图片,哪几

张与图A比较像? 学生观察图。思考,回答。 可能会这样回答:图C与图E不像,一个变胖,一个变瘦。 图B与图D,一张变大,一张变小。 若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再引导:你能用像、不像或变形这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生:…… 师:图片B、C、D、E都是长方形。为什么BD像,CE则变形了。你能猜测一下其中的原因吗?生:…… 情境二:谁的速度快?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像这样的问题:投影出示情境:师:从图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翻开书本49页,填在表格里,并口答出结果。组织交流。 情境三:哪个摊位的苹果最便宜? 师:我们再看一个问题:展示情境,说一说所获得的数学信息,与解决问题的办法。填在表(2)上。学生独立完成,交流。 联系情境2与情境3。 师:你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速度、单价的认识吗? [ 速度=路程/时间单价=总价/数量 ]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上面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我按5张图片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请

常见的13味中药,是生活中的好帮手

大多数人认为,中药的见效性比较慢,殊不知,一些中药在保存和疗效上是一些西药所无法比拟的。下面就为您特别推荐几款居家应备的中药。 1、枸杞子:滋肾润肺 属性功效: 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滋肾润肺、补肝明目等功效。 防病保健: 若家中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取宁夏枸杞子适量,用清水洗净、烘干、打碎、分装,每天取20克,分2次于空腹时服,2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停服其他中西药; 若家中老人有夜间口干症,可取枸杞子30克,用清水洗净,于睡前嚼服,一般10天后即可见效; 对于男性不育症患者来说,可取枸杞子15克,用清水洗净,于每晚嚼细咽下,2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适当戒房事。 2、陈皮:理气化痰 属性功效: 陈皮味辛、苦,性温,具有理气、调中、祛湿、化痰等功效。 防病保健: 对于咳嗽不止且痰液稀白的患者,可用陈皮泡水喝。 3、丹参:月经不调 属性功效: 丹参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化淤、凉血消痈、养血安神的作用。 防病保健: 取丹参适量,将其研成粉,于睡前以小杯温酒或淡盐水送服,对各种月经不调有效,但孕妇及月经期女性忌用。 4、金银花:咽喉肿痛 属性功效: 金银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防病保健: 对于咽喉肿痛、热毒泻痢等症,用金银花水煎代茶喝,1天后即可见效; 宝宝身上出现热痱,可用金银花煎成浓浓的汤汁,用棉球蘸取汁液在患处轻轻地反复擦洗,1天后就会显效。 5、西洋参:口干目眩 属性功效: 西洋参味苦、微甘,性寒,具有补气养阴、清火生津的作用。 防病保健: 熬夜后,很多人常会感觉口干目眩、咽痛咳嗽,此时喝1杯西洋参茶,可让您口舌生津。温馨提示: 因西洋参性寒,所以脾胃虚弱的人不宜过多食用。 6、薏米:祛湿气 属性功效: 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清热排脓等功效。 防病保健: 在湿气较重的季节或地区,可用薏米煮汤喝。 温馨提示: 因薏米性微寒、偏凉,所以平时怕冷的阳虚体质者不宜长期服用。 7、玉米须:慢性肾炎患者 属性功效: 玉米须味甘性平,具有利尿清热、平肝利胆的作用。 防病保健: 慢性肾炎患者,可取干燥玉米须50克,加温水600毫升,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待药液煮至300~400毫升时,去渣取汁,于每日1次或分次服; 齿龈出血患者,可取玉米须50克,置于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左右,1日内分数次服,每日1剂,7日为1个疗程; 糖尿病患者,可取玉米须30克,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一般2~4个月即可显效。 8、石榴皮:腹泻 属性功效: 石榴皮味酸、涩,性温,具有涩肠止泻、止痢固脱等功效。

北师大版《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及反思_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北师大版《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7~50页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 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 1、比的意义。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智慧是可以分享的,而分享是一种快乐!当你困惑时,你已在思考了;当你在思考时,你已在悄悄成长了! 一、情境引入 (一)出示47页图示

1、出示47页1(1)情境图。教材提供了4名同学的比赛情况,这里4名同学的比赛场数是一样的,都是各赛8场。 学生小组讨论:由于比赛场数相同,你能直接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2、出示47页1(2)情境图。教材提供了小强和小林两人进行的四次练习的结果,每次比赛场数不同,获胜的场数也不同。 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说一说? (二)出示48页图示(2) 教材向学生提供了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以及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看哪个比值大。 (三)出示48页图示(3) 教材向学生分别提供了三个水果摊位出售苹果的价钱的情况,使学生体会到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比值小。 (四)出示49页图示 1、将图A的长和宽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得到图B; 2、将图A的长扩大为原来的1.5倍,宽扩大为原来的4倍,得到图C; 3、将图A的长缩小为原来的1/2,宽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图D; 4、将图A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1/2,得到图E。 二、认一认 1、介绍比的读法和写法。 2、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三、想一想 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三、说一说

生活中的好帮手教案

湘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课 生活中的好帮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简单工具,知道利用工具能起到省时、省力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常试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两个个铁钉、两个个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子、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2、剪刀、锤子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小工具,它们能为我们带来很多的便利,是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出示课题:生活中的好帮手) 二、认识各种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请看大屏幕,(出示四种生活困难图片),说说都有些什么困难?你会怎么解决? 2、生活中还有很多帮手,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里。比一比,哪组同学想的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你们说得头头是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我还有点不信,要考考你们,接受挑战码?先来看看你们认识这些工具吗? 6、课件出示各种工具,学生说出工具的名称。(说对的同学下课后可以到小组长那加一个五角星)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一)探究活动一:钉钉子(学生演示) 1、师: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接下来,我们动点真格的。(出示木板、铁钉、图钉、螺丝钉)老师这里有三种不同的钉子,你能想办法把它们弄进这块木板吗?谁敢于上台来尝试?指名上台钉钉子。(把木板和钉子给学生,先不提供工具)(学生想想可能要工具)趁势文:你要什么工具?生说:锤子。 2、学生用锤子将钉子钉进木板。 3、师:从这个活动,你们发现钉子有什么作用?(帮我们完成工作)(二)探究活动二:拔钉子(分组活动) 1、师:接下来我们要把钉进去的钉子拔出来。(小组长上台领钉子板)先用手试试看,有什么感受?生自由说:难受、痛苦、拔不出来……必须拿工具。 2、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4、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5、全班交流:说说在拔钉子的这个活动中,你们有什么收获?。 6、教师小结:做同一件事情,可以选用不同的工具,只要你选对了,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三、拓展:展示各种好帮手的作用 师:刚才,我们亲身体验了好帮手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好帮手在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生活中的比教案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连州镇实验小学陈慧兰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 69页《生活中的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抽象出比的过程,体会认识比的必要性,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求比值,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体会比与除法的密切联系和在生活中广泛地应用 数学思考:让学生在计算、比较、观察及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解决问题: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情感与态度:启发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感受探究数学的乐趣。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本课的教学设计是“相片的长于宽的比例”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

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多个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学习卡、练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引出新知 引入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照片,你们猜猜是谁的照片?前两周老师帮你们拍了一些照片,大家想不想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对啊,图A其实是原图,因为学校说布置教室要把照片晒出来,老师就把照片编辑了一下,你们看看,哪张照片与图A像? 请观察: (1)哪几幅图和图A像?哪几幅图和图A不像?(B、D和图A像,C、E和图A不像)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 盐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一些盐的性质和用途。 2.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3.认识复分解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比较碳酸盐的相关化学方程式,能简单的归纳出相同点,为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 4.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增加课外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具体实验,既学会粗盐提纯基本操作,又消除了前面阅读整理知识的单一性,同时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点:常见的盐的性质用途。 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课件:生活中常见的盐01 同学们在家有没有做过饭烧过菜烧菜过程中应加哪些调味品最主要的是加一些盐,厨房中的盐通常指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

同学们,我们化学中的盐是指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不仅仅指食盐,而且有些盐是有毒的,如我国曾发生过多起因误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当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生活中常见的盐有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高锰酸钾(KMnO4)和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等。 二、新课学习 播放课件:生活中常见的盐01 (一).氯化钠 指导阅读: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常见的盐,请大家阅读教材P70—71有关氯化钠的知识。 思考下列问题: ①通过阅读教材,你对氯化钠有了哪些进一步了解? ②你所知道的氯化钠的组成如何?身体每天对氯化钠的摄入量大约是多少为什么能否过多地食用食盐氯化钠有那些重要的用途它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怎样 1.氯化钠的组成 2.氯化钠的用途 3.氯化钠的分布 (归纳、总结要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一定要形成完整的概念。) 过渡: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可以通过什么方法除去泥沙等不溶性的杂质。 引导讨论: ①粗盐初步提纯需要那些步骤? ②过滤器的准备需要那些仪器滤纸如何使用过滤操作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③整个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有那些? 播放课件:生活中常见的盐01——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

范文最新推荐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比》教案 奥数网: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依据教材文章 选择优质教学设计及优质教案,为你提供全方位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巩固求比值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健康观念。 2、沟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综合 应 用知识解答有关应用题。 3、在实际的生活情境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1 / 5

教学难点:沟通比与分数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比?学生举例说明。 (2)猜猜老师的身高与体重,并求出比值。 (3)课件出示:我国小学生体重(kg)与身高(cm)的比值正常值为0.18 0.25 。请你算一算自己身高与体重的比值,看看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吗?如果不符合,你打算以后怎么做? 学生先自己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比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已学过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复习的愿望,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猜老师、自己的身高与体重的情境,然后利用所得数据

写出 范文最新推荐 体重与身高的比并求出比值,并借助课件向学生渗透健康观念,让 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二、归纳整理,实施创造 课件出示:电饭煲煮饭的情境:谁是父母的小帮手? 用电饭煲煮饭,如果水与米的比为3:2,那么1.2 千克大 米应加多少千克水比较合适?(至少用两种方法解答。) 1、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自由解答。 2、分组交流,总结各自的方法。 3、全班集体订正,沟通比与分数的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是借助一个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 的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和解答,沟通分数和比的内在联系,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发散学生的思维,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创造性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 3 / 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